韩币汇率2022下半年能涨吗(韩币以后还能不能升值呀?都说现在贬值了,但是前几年没贬值时汇率是多少...)

韩币以后还能不能升值呀?都说现在贬值了,但是前几年没贬值时汇率是多少...

2考虑货币的升值贬值的效应,韩国的工资也在相应增长,但是兑回人民币的确比以前少了,详情看33比如以前一个月能挣三万的话,按照06年07年之间120的汇率,三万人民币就是360万韩元,这个薪水在外国打工者来说算是很高...

2022年韩国汇率还会再低吗

2021年下半年韩币还能涨吗能,韩币的供应减少、需求变多,汇率自然会上去。不过,目前韩国盛行电信诈骗、“搬砖”的情况来看,短时间内对人民币的需求应该不会降下来。或许以后疫情结束,大量的代购、游客需要韩币的时候,韩币汇率才会升起来...

韩币汇率很底

130韩元合1元人民币

2021年下半年韩币还能涨吗

能,韩币的供应减少、需求变多,汇率自然会上去。不过,目前韩国盛行电信诈骗、“搬砖”的情况来看,短时间内对人民币的需求应该不会降下来。或许以后疫情结束,大量的代购、游客需要韩币的时候,韩币汇率才会升起来。当然,韩国**大规模的取缔电信诈骗、“搬砖”,韩币的供应减少了汇率也可能会小幅上升。换钱商和银行的汇率之所以不同,主要是有很多走不了银行的钱需要更多的人民币。众所周知,通过转账的方式与换钱商换钱属于非法换汇。来源不明、用途不正的资金都是需要通过换钱商,兑换成其他国家的货币。拓展资料:一、汇率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光靠字面意思无法确切的解释。想解释“汇率低”的意思必须要有参照物,本期内容主要用韩币兑换人民币的行为,即在需要人民币的角度上进行分析。简单的说,一个人用手上的韩币兑换人民币时,韩币的汇率低就意味着相对拿到更少的人民币。举例:人民币的汇率是170的时候,换1万元人民币需要170万韩币,但人民币的汇率是190的时候,换1万元人民币需要190万韩币。二、IMF将韩国2021年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3.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五将韩国2021年增长预期从之前的3.1%上调至3.6%,受科技出口反弹和财政刺激增加支撑。IMF还建议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作为保证复苏安全的政策措施之一,尽管**可能需要收紧宏观审慎政策来缓解家庭债务激增带来的金融稳定性风险。IMF在对韩国进行年度评估后发表的报告中称,“额外的货币政策支持将帮助支撑复苏,使通胀更快接近韩国央行的目标,更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将帮助经济更快恢复正常,使受影响的小企业维持运行,并让失去信心的工人重回就业大军。”IMF的最新预期高于韩国央行的预估,央行预计经济将扩张约3%。IMF预计韩国经济增速将超过潜在增长率,得益于韩国国会周四批准的14.9万亿韩元(131.5亿美元)追加预算。

2022年韩币能涨回六吗

这个是有可能的,韩币有可能会升值,货币升值的影响因素会比较多,因此很多事情都不能太过绝对。

中韩货币汇率是多少?

国的货币单位是“元”。流通的纸币有1000元、5000元、10000元3种,硬币有10元、50元、100元、500元4种。

韩元汇率:1韩元=0.00802921858人民币1元人民币=122韩元

1台币=33韩元1港币=129韩元1美金=1011韩元

浅谈全球经济真实现状

疫情持续、经济增长不达预期、人民币贬值、房产下行等等负面影响充斥市场,整个市场悲观情绪蔓延,信心受到极大的打击,但真实经济形势如何?

要想客观认清国内宏观经济真实情况,需要将国内和国际宏观经济大背景相结合,这样更有利于我们了解国内问题产生的原因、全面理解国际国内诸多问题真实情况。

本文将通过展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核心经济指标来剖析各国经济的真实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通过对比分析进而便于大家对于国内目前的经济状况有个客观、清晰的认知。

2020年疫情前,美国的资产负债表是4.2万亿美元,疫情后开始大量印钞,截止至2020年6月:

-印钞数量已增加到9万亿美元

-印钞数量等于前40年的总和

-通胀高达9.1%(近40年的高位)。

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原材料和大宗商品进一步供应稀缺,价格暴涨。为了缓解通胀,美联储采取的标准手段是加息。

2022年美联储加息节奏:

-3月:25个基点

-5月:50个基点

-6-7月:75个基点

-9月21日:再次加息75个基点

-预计2023年:高于4%,且不会降息

Note:

-目前利率是3-3.25%。这个利率指的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可以理解为等同于存贷款利率)。

-美国的通胀仍然保持在8%高位

在目前美元加息首个全球的背景下,能顶住压力的只有拥有丰富能源资源等硬通货的资源出口导向的国家,反正无论美元加息、俄乌战争、经济通胀、经济衰退,能源资源作为刚需都是生产生活所必须的,美国加息,资源出口国就顺势加价将成本转让给资源进口国,而且还供不应求

以俄罗斯为例。

截止至2022年9月,俄罗斯的外贸顺差比去年增长3.3倍,达到2510亿美元,已经远超原先预计的全年顺差2300亿美元,创苏联解体以来的最高值。

截至2022年10月28日,俄罗斯的国际储备是5410亿美元。

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卢布在短暂下跌后迅速升值,成为目前唯一兑美元升值的货币。甚至,俄罗斯在考虑一项外汇计划,准备购买价值700亿美元的人民币和其它“友好”货币,用来减缓卢布的飙升

以前有许多人分析俄罗斯的畸形经济结构,说是典型的资源陷阱,泱泱大国的GDP等同于一个广东省,最终沦为原料输出的命。

在经济正常运行时,能源资源独立国家优势不明显,但一旦遇到危机,能源资源独立安全的重要性将无限放大,“仓里有粮、家里有矿、手中有枪”的国家才能笑到最后,并熬到收获的时候。

退潮的时候才能看到谁在裸泳就是这个道理。

相对俄罗斯,俄乌冲突虽然将俄罗斯资源优势不断凸显,但欧洲经此之后将全面推进能源去俄罗斯化,对于俄罗斯来说,全球能消化如此巨量能源需求的国家也就只有某东方大国,这将成为俄罗斯未来经济的基本盘。

再看加拿大。

加拿大也是油气储量大国,2022年前5个月的贸易顺差达到159亿加元。

作为美国的后花园,加拿大的通胀问题相当严重,不仅油气暴涨,有关民生的一切生活成本都在飙升,而且失业率持续提高,百姓对抗未来的风险很弱。

总而言之,在全球动荡冲突和对立加剧、通货膨胀能源价格持续走高、经济萎缩需求萎靡的背景下,资源输出国优势凸显,数钱数到手软,国际地位也显著提升;但也容易陷入资源诅咒的陷阱,冲突终将平息,经济运行终将恢复,能源资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也终将恢复正常,资源型国家经济单一性劣势也将显现。现在的形式只不过是风水轮流转而已了。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混的最惨的就是能源、资源不能独立的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国;一方面,全球通胀导致大宗商品价格飙升,进口成本不多扩大,持续放血;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乏力,需求萎靡,出口大幅下滑。最终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关键还卖不出去,在加上美国持续加息,导致本币贬值,国内资金持续外流。所有倒霉的事情都碰上了,最终还是这些工业国承担了所有。

比如日本。

目前在日本国内,无论重症率还是死亡率都创新高,新冠病床的使用率达到53.4%,病床完全饱和,日本国内有156万人被迫居家疗养,医疗护理接近崩溃,医疗体制正陷入崩溃。

暂且不讨论新冠的毒性和后遗症,仅仅是感染了新冠就要进行居家隔离,就足以对日本的制造业带来极为严重的破坏。

来看一组日本的数据:

-2022年上半年,汽车出口量173万,比2021年下降14.3%(汽车行业是日本的国民支柱行业,涉及500万人就业,直接影响着日本经济的兴衰)

-2022年7月,贸易逆差1.44万亿日元,比6月增加2.85%,是日本连续第12个月贸易逆差,在这一情况下,日本汇率如下:

-2021年9月6日,美元兑日元汇率1:109

-2022年10月28日,美元兑日元汇率1:146

-日元贬值速度超过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12年,日本人均GDP是4.9万美元,2021年为4万美元,目前由于日元大幅贬值,最终人均GDP很可能跌破3.5万美元。该GDP数字还不到美国的一半,甚至比韩国还要低。)

通常来讲,央行加息可以减少货币的流通性,遏制通货膨胀,稳定持续下跌的汇率。但是由于日本**当前负债率达到260%,超过GDP两倍,一旦加息,不仅本金还不上,甚至可能连利息都还不上,日本企业将大批量倒闭,**也会立刻崩盘破产,进入萧条时期,故日本央行行长的态度很明显:日本绝对不需要加息。

随之而来,就牵扯出日本目前第二个问题,也是现在日本的最大问题:通货紧缩。日本国内消费萎靡,故只能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让日元贬值,以利好出口,同时刺激老百姓的消费欲望、刺激旅游业发展。

日本可以说是受全球经济影响最深的国家,目前主要经济问题日本都有:

一是全球通胀加剧,进口能源价格飙升,而日本的能源、原材料90%以上依赖进口,首当其冲承受一波损失;

二是美元持续加息,导致日元贬值超过30%,进口能源价格涨幅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其中石油价格上涨150%,天然气上涨160%,煤炭上涨近3倍,发电成本翻了一倍;导致生产成本激增,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完全丧失,出口持续萎缩。

三是国内通货膨胀持续、疫情影响加剧,导致国内经济持续萎缩,对于日本经济不说增长了,不降低已经是不错了。

关键针对目前的经济形势,日本本身还束手无策,所期望的也只能是美国下手轻点,放慢加息,这样才能回点血。

至于韩国,情况与日本差不多。

作为跟日本一样的出口导向型企业(进口原材料,加工成商品后出口赚取利润),对国际能源和大宗商品的价格涨幅极为敏感。

2021年9月6日,美元兑韩元汇率1:1154

2022年10月28日,美元兑韩元汇率1:142

短短一年时间,韩元汇率下跌了23%,而且跌势还在持续。

虽然韩国**一直在努力自救,只要美国加息,韩国就跟着加息,并且基点始终比美国高。

比如美国加息到0.25%时,韩国提高到0.5%;当美国的利率提到1%时,韩国将利率艰难抬到1.75%。

当美国的利率加到2.5%时,韩国终于撑不住了,利率勉强维持在2.25%。

韩币贬值主要原因是出口降低导致的外贸逆差扩大。

导致外贸逆差的主要原因是持续28年对华贸易顺差记录终结了,早期韩国凭借半导体、面板等长期保持对华贸易顺差,但随着美元加息,特别是2022年5月之后,韩国对华贸易逆差持续增加,目前规模达到约170亿元美元。

韩国要想解决贸易逆差的问题,短期需要等到原油和天然气的价格降下来,长远来看还是要提升自己的科技产业能力,不然今后日子会更难受。

印度,是个例外。

2022年二季度,印度的GDP同比增长13.5%,是二十国集团(G20)本季的最快增速。

但是,来看看印度统计*的官方数据:

-2019年第二季度,GDP总量36.07万亿卢比,同比增长5.1%

-2020年第二季度,GDP总量26.89万亿卢比,同比萎缩23.9%

-2021年第二季度,GDP总量32.38万亿卢比,同比增长20.1%

-2022年第二季度,GDP总量36.85万亿卢比,同比增长13.5%

从上述数据来看,印度2022年二季度的GDP总量,只比三年前增加了2.1%。

再来看汇率:

-2019年6月30日,美元兑卢比是1:68

-2022年10月28日,美元兑卢比是1:82

(如果将印度2022年二季度的GDP折合成美元,跌势会更加严重)

印度的贸易逆差在呈扩大之势,数据非常难看。

2022年1月印度的贸易逆差是170亿美元,8月涨到286亿美元,而出口下滑1.15%,进口增长37%。

截至2022年8月26日,印度的外储规模从一年前的6400亿美元降到5610.46亿美元,而外债规模达到6500亿美元以上,外汇已经不足以全额支付外债,有主权债务违约风险。

为了缓解货币贬值,节约外汇,印度效仿俄罗斯,也在国际贸易领域推行卢比结算。

不得不说,印度推行卢比结算纯属异想天开,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缺乏石油、天然气等硬通货货币锚;

二是本身制造业羸弱,没有拿得出手的出口产品;

三是国际影响力有限,货币不断贬值,缺乏信用基础。

然而印度没有选择强制结算,比如印度的最大水泥生产商超科水泥,从俄罗斯进口一批15.7万吨的煤炭时,就是使用人民币付款。

客观来讲,印度经济正在慢慢走出衰退期,恢复到疫情前的增长数据,但是离昔日巅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既没有完备工业,也没有充足资源,还能发展得比较好的国家,基本都集中在东南亚。

比如越南。

截至2022年8月15日,越南2022年全国进出口总额达1641.3亿美元,贸易顺差为13.9亿美元,而2021年越南全年的贸易顺差为40亿美元,按照这个速度,追赶还是有难度的。

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预计,2022年越南GDP将有望增长7.5%,2023年增长6.7%。

越南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在制造业领域。

疫情初期,越南凭借超中国作业,疫情的得到有效控制,承接到了大量中低端制造业订单,但随着国际主要国家都放松了疫情管控,加上国际主要国家持续高通胀,抑制了非必需品的消费需求,导致越南工厂2022年下半年以来订单锐减30-50%;

越南的繁荣主要承接中国低端制造业外溢订单加之欧美主要国家供应链+1策略的推动导致,竞争力优势主要是较低的人力成本,但随着印度等东南亚等国家的加入,越南的优势将被不断稀释,若无法在这一周期内完成产业升级,订单也将会跟随劳动力成本转移到其他地区。

同时,目前资本正在持续抽离越南的股市和房地产。对于越南来说,这不是一个好现象。

整体来看,东南亚各国的发展水平还算可以,哪怕油气和煤炭资源不充足,全球出口份额也有限,但倚靠着东南亚的贸易自由化协定,还有年轻的人口结构、大国产业转移和资本投资,既能打顺风*,也能在逆境中尽量不往下跌。

简而言之,具备一定工业基础、但资源能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在经济平稳发展时,借助国际分工和国家贸易能够实现快速增长,积累一定财富;

但同样成也国际贸易,败也国际贸易,如果人力成本优势丧失,无法完成产业升级,被国际市场抛弃也是常态;同时国内经济形势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较大,目前国际冲突、美元加息、通货膨胀等都对国内经济产生较大冲击。

特别是国际贸易需要采用美元进行交易,随着美元加息,国内货币贬值,辛辛苦苦积累的外汇储备也将耗尽,也无法抵御汇率波动影响造成的损失。

纵观全球,最先扛不住美国加息威力的,首先是非洲国家,然后是巴尔干地区和南美洲的国家,这些地区的主权债务危机会反复上演。

最惨莫过于西欧。

西欧虽然汇聚了大量发达国家,日子却过得很难受,凛冬早已降临。

细数西欧各国:

英国正在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能源危机,截止到2022年9月,每户家庭的能源支出达到高达3500英镑,上涨幅度超过181%。若到10月入冬,数字将上升到4188英镑,预计2023年一季度的能源开支会更高,年均将超过6000英镑。如果持续到2024年,会有超过500万户家庭的储蓄被耗尽。

若说上面的预计比较远,那么当前最紧急的问题就是:英国该如何熬过这个冬天?

中小学校将教室内的暖气温度下调,并要求学生们多穿几件毛衣。

高达23%的英国民众希望今年能回到办公室工作,就是为了降低家庭能源开销。

更多的民众选择罢工,聚集在能源监管机构大楼外面抗议,烧掉能源账单来给**施加压力。

有用吗?没有用。

英国**很无奈,国际能源和食品价格大幅提升,导致英国2022年二季度的贸易逆差扩大到279亿英镑,突破历史最高水平。

英国**现阶段无法改变贸易逆差的现状,只能制定预防大规模*乱的应对计划。

法国的账面数据也很难看,6月收获历史上最大逆差,130亿欧元。

根据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法国今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4.2%,环比增长0.5%,全年的增长率将为2.5%。

因为汇率问题(欧元兑美元贬值到0.98,破历史最低位),如果将法国上半年的GDP折算成美元,比去年同期还要低500亿美元。

另外,今年法国的CPI逐月上涨,8月CPI是5.8%,这个数值比起英国的10%,德国的8.5%,其实不算很严重。

法国有70%的能源依靠核电,虽然不怎么需要依赖俄罗斯,但由于核电站检修,加上旱情导致冷却水不足,只有45%还在运行。如果俄罗斯再卡一卡法国的核电站原料,法国的日子恐怕会更难受,预计明年初的批发电价压不下来了。

虽然目前法国**还可以补贴居民用电,这个冬天百姓至少不会难受,但高昂的电力成本依然会给制造业带来严重打击。

因此马克龙呼吁大家节约能源,比如冬天将室内暖气温度降到19度,可以节约10%的能源消耗。

德国实惨。

今年5月德国的贸易逆差是10亿欧元,是1991年两德合并以来首次出现的逆差。

好在今年6月,恢复到64亿顺差、7月顺差又缩减到54亿欧元。总的来看,德国今年上半年的贸易顺差是343亿欧元,比去年同期减少622亿欧元。

然而,德国今年二季度GDP环比增长为零。虽然2022年德国经济增速预计为2.2%,如果折算成美元计价GDP会更难看。

目前,通货膨胀已经严重冲击了德国人的日常生活,虽然**已经采取强力措施,将CPI努力稳定在7.5%,不过PPI已经上升到37.2%,是非常严重的剪刀差,说明上游生产领域的通货膨胀率已经快压不住,迟早会影响到下游的消费品。

短期内,PPI指数很难降下来,因为核心难题是能源价格。

作为欧盟第一大工业出口国,德国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直接冲击了其产品的竞争力,许多工厂被迫停工甚至倒闭,而倒闭潮又加速了供应链的零件短缺。目前德国有90%的企业缺乏所需零件,汽车行业积累了大量没法排产的订单。

德国能源监管*长更是直接宣布:从2023年起,德国天然气会再涨三倍(2023年德国暖气费将达到4500欧元),建议百姓开始存钱(德国的工资水平每个月的中位数工资是1800欧元(税后),这是最普通的百姓工资水平,扣除完生活和房租开销后,平均结余500-700欧元,一年可支配收入在6-9千欧元)。

2021年欧盟各国税后的月平均工资排名

德国去年一个家庭四口人的天然气开销为1258欧元,今年8月上涨到3568欧元,如果明年还要上涨到4500欧元,是一个相当沉重的负担。

然而鉴于目前的情况,德国短期内没法指望俄罗斯的天然气,许多德国人只能放弃天然气供暖,购买了电暖器和电热毯来过冬(虽然电价也不便宜,8月22日,电力期货价格每兆瓦时涨到700欧元,去年是每兆瓦时23欧元,一年涨了30多倍)。

用不起天然气、也用不起电,短时间内也无法用煤炭来供暖,德国一些老百姓只好提前囤木头,依靠壁炉取暖来过冬。

更让德国百姓心寒的,是德国政客的态度。德俄两国吵得热闹非凡,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发生在捷克首都的七万人抗议示威事件。

抗议示威主要诉求:本国民生优先,停止制裁俄罗斯,降低通胀率,在俄乌战争中保持中立,反对北约和欧盟持续对立升级的措施。

欧盟内部问题重重,最核心的还是天然气供需矛盾。

一年前,欧洲天然气价格是28.80欧元/兆瓦时,今年8月26日,天然气价格涨到330欧元/兆瓦时,同时欧洲的基准电价也上涨十倍。

欧盟没有束手待毙,先是散布干预天然气和电力市场的消息,同时宣布天然气储量已经达到80%(某东方神秘大国高价转售了400万吨液化天然气给欧洲),提前两个月完成目标,解除了冬季能源短缺的警报。

消息一传出,8月31日欧洲天然气价格一度大跌,10月交割的天然气期货价格甚至下跌三分之一,大家似乎看到了希望。

然而,噩耗接连传来:

先是俄罗斯的“北溪-1”管道无限期关闭,具体恢复时间未知;

以沙特和俄罗斯为首的OPEC+产油国联盟支持10月减产10万桶/日,国际油价继续上涨;

再是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商自由港宣布,全面重启液化天然气设施的时间从10月推迟到11月,意味着有更多天然气滞留在美国,无法出口到欧洲。

9月5日,欧洲天然气期货大涨31%,回到2853美元/千立方米的高位。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表示,由于其放缓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今年冬天,欧洲天然气价格还会飙升60%。

客观来说,欧洲天然气的价格哪怕涨到200%,当前的天然气储量民用是足够的,至少欧盟百姓可以勉强熬过这个冬天,但工业用气就没那么乐观了。

欧洲有许多能源密集型产业被迫关闭工厂,大幅削减产能,失去了大约一半的锌和铝冶炼产能,还有化肥、玻璃和钢铁制造等行业面临冲击,德国工业订单已经连续6个月下降。

2022年,英法德三国上半年的GDP仍然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8月欧元区的CPI同比上升8.9%,屡创新高。

对欧盟的持续性放血,仍然在继续,没有丝毫停止迹象。

重点讲一下中美。

中美两国是国际上唯二的具备:较大的人口规模、完善的工业体系、广阔的市场、先进的技术储备、强大的军事实力、较高能源资源自给率的国家,借助这些条件,可以很好的对冲应对国际国内形势,真正实现独立自主的国家。

但两国在经济发展方便,走向的两条不同的道路:美国向虚、中国向实;美国向内,中国向外。

产业结构方面:

经过对年的去工业化,美国GDP中构成中服务业占比80%,制造业仅占比11%左右;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和金融等

中国则是全球最大的工业制造国和产品提供国,供应了全球主要商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等,消费需求潜力发掘不足。

因此两国面临的问题也不同:

美国因持续超发货币,刺激消费但供给不足,导致通货膨胀飙升,国家债台高筑,杠杆率激增;

中国则面临产能过剩,而内需不足,产业升级的困境。

面对当前国际形势,两国应对方式不同:

对美国而言,表现为政策驱动式的向内收缩的本土化;大力估计发展制造业,推动制造业回流

对中国而言,则表现为向东南亚地区的“溢出”式产业转移。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刺激消费。

7月份美国的CPI是8.5%,中国是2.7%,有不少声音质疑中国的CPI数据失真,猪肉权重过大,计算CPI的项目很少。

而真实情况是当前中国CPI的编制和发布基础,是以2020年的方案进行,选取的商品和服务涵盖了268种,比美国的216种还要多。

在中国的CPI指数里,食品价格的权重确实不低,它的涨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CPI指数,是因为我们的食品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占比很高,2022年一季度甚至回升到32.6%。

恩格尔系数高,食品消费在CPI里的权重大,说明我们的生活水平仍然要持续改善。

再看这一年来的猪肉价格跌跌不休,包括粮食和蔬菜一直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背后有国家的补贴和调控,包括公共交通、医*品、公立教育费用等宏观调控,才能让CPI指数保持相对稳定。

当然,中国7月份的CPI指数已经比上月扩大0.2%。

7月份由于食品价格上涨6.3%,影响CPI上涨1.12%,但CPI整体只上涨了0.2%,达到2.7%。

因为这268种商品里,有涨有跌,互相被抵消了,CPI指数可以维持在低位。

在中国的CPI指数里,食品价格的权重确实不低,它的涨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CPI指数,是因为我们的食品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占比很高,2022年一季度甚至回升到32.6%。

恩格尔系数高,食品消费在CPI里的权重大,说明我们的生活水平仍然要持续改善。

再看这一年来的猪肉价格跌跌不休,包括粮食和蔬菜一直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背后有国家的补贴和调控,包括公共交通、医*品、公立教育费用等宏观调控,才能让CPI指数保持相对稳定。

当然,中国7月份的CPI指数已经比上月扩大0.2%。

7月份由于食品价格上涨6.3%,影响CPI上涨1.12%,但CPI整体只上涨了0.2%,达到2.7%。

因为这268种商品里,有涨有跌,互相被抵消了,CPI指数可以维持在低位。

相较于美国CPI过高已经成为经济的核心问题,抑制通胀已经成为美联储压倒一切的核心问题,中国通胀水平仍处于可控阶段,腾挪空间较大,短时间内国内工作的重心不是抑制通胀,而仍是刺激投资和内需。

两者的工作重心的不到导致两国经济政策的不同,在全球跟随美国加息的情况下,中国需要保持足够低的利率以刺激经济。

所以这个世界变成了俄罗斯搭台,让中美在台上二人转。

俄乌战争导致大宗商品价格节节攀升,削弱了欧洲制造业,巩固卢布地位;

美国持续加息让美元升值,全世界资本出逃回到本国;

中国降息让人民币贬值,提高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反哺内需,同时进一步挤压其它国家的出口份额。外企为了稳定生产,也越来越依赖中国产业链,因此从中国出逃的资金很快又回来。

再具体展开来看。

今年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7.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贸易顺差3.66万亿元,扩大58.2%。

如果按美元计价,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4.19万亿美元,增长9.5%,贸易顺差5605.2亿美元,扩大56.7%。

或许有人会质疑中国的进出口数据,然而这些数据基本不可能作假,别国出口就是我们的进口,我们出口是别人的进口,互相统计一下数据就出来了,除非能让全世界配合说谎。

也有人认为中国是衰退性顺差,也就是内需不振,进口萎靡,从而拉大了出口额的差距,不利于收支平衡。

可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中国的情况是,前八个月出口15.48万亿元,增长14.2%,进口11.82万亿元,增长5.2%。

虽然进口增幅没有出口得多,毕竟也是在增长,离萎靡有很长的一段路。

进口量减少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原油、煤、天然气和大豆的价格都上涨了,我们进口的量也跟着缩减;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是我们不愿进口,不愿消费,本质是西方国家的技术和产品限制,是贸易壁垒,是各种禁令清单,限制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

如果不限购,就凭ASML最新一代售价4亿美元的EUV光刻机,我们可以闭着眼订购100台,国际收支很快平衡,也很快健康了。

中国作为产能大国,确实是用自己的商品来换取被限制的美元,我们能做的是在当前世界贸易规则下,尽可能多赚点美元来兑换急需商品,又或者对外投资,收购一些优质矿产资源。

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支持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结算的通知》,既然国际贸易货币结算出现失灵,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份额也是时候增强了。

再看前8个月:

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总值为4.09万亿元,增长14%。

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贸易总值为3.75万亿元,增长9.5%。

美国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贸易总值为3.35万亿元,增长10.1%。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值为8.77万亿元,增长20.2%。

前8个月我国出口汽车2168亿元,增长57.6%。

根据海关总署的估计,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量接近300万,超过德国毫无悬念,位列全球第二,直追日本。

一方面离不开中国车企的进步,另一方面是疫情导致国外供应链出现严重问题,许多汽车订单流到了中国手里,填补全世界的空缺市场。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里,比亚迪前8个月销售了97.88万辆新能源汽车,全年有望冲刺150万辆,劲头很足。

不过,还是需要冷静点来看待以下数据:

前8个月我国汽车进口贸易额达到2405亿元,也就是说还有237亿元的逆差要填补。

另外我们出口的车型主打性价比,除了新能源车顺利抢占欧洲市场外,大部分乘用车都是销往第三世界国家,总利润额甚至不到德国车的五分之一。

如果说今年是稳扎稳打,先将海外的汽车销量提上来,那下一步就要努力提高利润率了。

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数据还能挖出一些内容。

国内2021年进口芯片6000亿颗,2022年1-7月,进口芯片3000亿颗,同比减少12%,进口芯片减少主要是因为国内半导体厂商的崛起,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2022年一季度国际TOP10半导体厂商中,有3家国内企业分别为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晶和半导体。

在美元持续升值的压力下,持有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的外资都兑换成美元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国际汇率发生大幅波动。

如果将时间拉长到两年:日元贬值将近30%,欧元贬值20%,英镑贬值18%,人民币贬值9%,只有卢布升值了15%。

人民币的抗跌表现超出预期。

我们没有像其它国家那样加息,毕竟国内的经济虽然不容乐观,却也没有到最坏的时候,贸然加息反而更糟糕。

因此中国在逆着全球主流国家的外部加息压力下,一点点降息,多次下调MLF利率,中美利率被迫倒挂,外资不可避免地出逃中国,算是很正常的流动现象。

人民币除了兑美元和卢布贬值外,无论兑日元、韩元、英镑还是欧元,都是清一色升值。

如果将人民币兑24种主流的货币都放进CFETS货币篮子里,然后以100为基点,今年3月11日人民币最高汇率是106.79,最低点是5月27日的100.07,9月2日的数据是102.02,汇率十分稳定:

我们也可以参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SDR,它一共包含了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5种货币。

2016年的时候,人民币在里面的权重只有10.92%,今年8月更新最新数据,人民币的权重上调至12.28%,稳定在第三位。

换句话说,中美俄三国的货币都在升值,只是卢布的升值速度最快,美元位列第二,人民币第三。

人民币不能急升急贬,在去年5月人民币跌破6.4元后,央行开始了调控;这几天人民币迈向7的大关时,央行又宣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8%下调至6%。

外汇存款准备金下调2%,相当于向市场释放191亿美元的外汇流动性,有利于人民币升值,而且后续还会有大量政策工具来维持人民币的汇率稳定。

中美双方的利率倒挂现象,随着美联储的进一步加息,美元会继续走强,人民币也会继续贬值,甚至会摸到7.2附近。

今年3月,中国外汇储备是31880亿美元,到7月份储备降到31041亿美元,减少839亿美元。

背后的原因除了资本外流外,还因为通胀和汇率引起价格变动,比如中国的外汇储备包括了日元、欧元等非美元货币,一旦折算成美元后金额就会损失。

整体来说,未来中国的外汇储备会按计划一步步减少,换成石油天然气、粮食贵金属等实物储备,增强人民币在国际结算的地位。

而且只要坚持到美联储的加息周期结束,人民币会迎来新开始,到时候会迈向一个相对缓慢但稳定的升值道路,比如现阶段许多经济体很依赖中国的产能。

两个月前,德国联邦安全政策学院提议,要将「减少对中国的原材料依赖」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层面。

欧盟委员会**冯德莱恩说,用于电动汽车的锂,制氢的铂,太阳能模块的硅,和98%的稀土都来自中国,这是不可持续的,我们需要改变。

但是德国企业界和中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巴斯夫批准在中国新建第二家一体化基地,耗资100亿欧元;

2022年上半年,德国对华直接投资和贸易逆差创下新高。

全世界经济萎靡,自然减少对非必需品的需求,然而中国的出口贸易数据依然在持续增长,说明各国的必需品供应也已经出问题了。

全球十大工业国除中国之外,全部出现贸易逆差。

2022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顺差高达2.48万亿,近4000亿美元。5月份贸易顺差增长超80%。

目前全球就是两级分化,工业制造国(德国、日本等)基本都是逆差,资源出口国(澳大利亚、卡塔尔等)基本都是顺差。(德国自1991年以来首次出现逆差,目前处于逐渐恢复中)

中国维持住当前的顺差地位,一步步提高内需,未来很自然拉拢到一批坚定盟友,打破长久以来的封锁和脱钩。

需要承认的是,由于疫情原因,二季度中国的GDP确实不好,同比增速0.4%,GDP以美元计价是4.065万亿美元,等于美国经济体量的82.62%。

不过就此来推论中国出现经济危机还是早了,二季度只能说增长减缓,比起疫情前2019年的第二季度,GDP依然增长12%。

再看中国过去三年的数据,2020年GDP增长2.3%,2021年增长8%,2022年上半年增长2.5%,三年平均GDP增速4.3%。

之后就静等下半年的经济增速了。

至于美国的GDP增速,有许多统计口径。

如果是按年率计算,美国今年第一季度下跌1.6%,第二季度继续下跌0.9%,连续两季负增长,按照年率预期值来算,美国全年GDP负增长的概率很高,是标准的技术性衰退。

不过拜登和财政部部长耶伦拒绝承认这种衰退说法,表示美国的经济总体向好,理由是:如果按照同比计算(对比去年同一时期),美国上半年GDP增长3.2%。

以美国的经济体量,半年增长3.2%已经很不错了。

美国过去几个月的CPI保持8%以上的水平,经济处于过热状态,高通胀率对名义GDP的拉动是非常有效果。

这不是美国GDP增长和衰退的问题,而是各国对GDP的统计方式很不一样。

GDP最简单的含义是「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过去一年内生产了多少产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各国计算GDP的方式还很朴实,算的是实物量产出,比如1万吨钢,500万公尺棉布,1000台拖拉机,5000把风扇,中间的原料加工、运输、安装等投入都不算进GDP里。

但进入21世纪后,GDP的统计范畴变得越来越广。

产业空心化、以金融为支柱的美国,GDP的统计范围是(部分):

所有家庭生产环节,包括炒菜做饭、扫地拖地、照顾孩子都纳入GDP;

租客租金、医疗费、保险费、房检费、律师费、监狱管理费、军费和二手交易费等服务费用,都纳入其中;

所有房屋要按一定的租金比例算进GDP里,哪怕房子没有租出去。

以上这些中国都不统计在内,除了对租客租金有开通GDP申报渠道,执行效果也很弱,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另外,美国的火灾部门(FIRESector)是保险、金融和地产服务,不产生任何实际的物质财富,却贡献了大量GDP。

比如近五年来的GDP增长中,美国火灾部门占到了54%,中国火灾部门的数据是14.9%。

如果说英美等欧洲国家统计GDP上还有一点节操,那么印度的GDP统计范围就更广了,不仅贫民窟大棚算作房地产GDP,牛粪和羊粪的交易也算进化肥GDP。

有的国家甚至将黄赌毒等灰色收益算进GDP里。

总结就是,欧美国家以消费税为主体,是消费型社会,因此用支出法来核算GDP,公式大概是:

支出法:GDP=消费+投资+**购买+净出口。

中国对外公布的GDP数据,是按生产法和收入法混合计算。

收入法: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投入(物质产品投入+服务投入)

简而言之,中国若美国的统计方式方式,中国现在GDP都破30万亿美金了,所以对比各国GDP没有意义,因为各国统计口径不一样。

相比之下,按照世界银行提出的购买力平价法,中国GDP在2014年就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按照通行的GDP比较,日本的人均GDP接近4万美元,是中国的4倍,可是到日本生活的人会发现,实际的感受与人均GDP的差距完全不符。在日本,西瓜是论“片”卖的,萝卜是论“段”卖的,葱是论“根”卖的。

再来看美国的民生情况。

美国劳工统计*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7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加52.8万人,创今年2月以来最大增幅,美国7月失业率录得3.5%。

要注意的是,美国定义的失业人口,是指过去四周内,曾发生过类似申请工作、提交简历、面试等求职行为,主动找工作才算失业人口。

如果超过一个月还没有找到工作,会被定义为「主动放弃工作」,不被视为失业人口,也不会纳入非农就业人口里。

这种「主动放弃工作」的醉汉流浪汉,既不会拉高美国的失业率,也没法创造任何价值,只需要**提供廉价的热量就能维持生活,非常好养活。

同样,感染了新冠而没法工作的人也不算失业人口,这部分人有1630万。

真正能衡量美国的就业情况,应该是参考「劳动参与率」,截至2022年8月5日,美国劳动参与率是62.1%,这个数值每个月在缓慢下降。

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统计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美国的人均预期寿命跌到76岁,比2019年的79岁缩短3年。

2019年至2021年三年间,美国总体人均预期寿命以二战以来最猛烈的速度缩短了2.7岁,其中男性国民缩短了3.1岁,女性国民缩短了2.3岁。

新冠肺炎疫情是导致美国2021年人均预期寿命缩短的首要原因,影响因素占比约50%,疫情远远造成美国死亡人数超百万。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是唯一一个未能在2021年遏制人均预期寿命快速下降趋势的国家。

相较而言,目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提高至77.93岁,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相比2005年的72.95岁,我国平均预期寿命增长近5岁。

最后再来讲讲美国的通胀问题,加息大半年,却没有看到止跌迹象,为什么呢?

美国CPI的主要组成是:40%的服务业,33%的房租,20%的油价。

高通胀率带来的直接好处是,提升了就业率,但由于供不应求的劳动力会提高工资,导致服务业的价格没法立即打下来;

此外,美国的房地产经历了一两年的上涨,之后才轮到房租上涨,根据达拉斯联储测算,美国主要居所租金和业主等价租金于2023年5月见顶;

最后是石油价格,短期内看不到跌下来的希望,各大产油国还决定10月减产10万桶/日。

最根本的原因是疫情。

它或许对第三产业的冲击没那么明显,却严重迟滞了第二产业,如果不是有中国这个工业引擎疯狂出口商品,全球各国的通货膨胀率会变得更可怕。

那美国能解决新冠吗?短期内看不到希望。

留给美联储的唯一选择是,最大程度不择手段地加息,宁愿付出经济衰退的代价,才能将通胀水平迅速拉下来。

就看美联储能不能下狠心了。

8月16日,拜登签署了总价值为7500亿美元的《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接下来的加息游戏才真正开始。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公布数据称,美国在2022年上半年成为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大部分出口到欧盟和英国,占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总量的71%。

在全世界比烂的情况下,美国只要稳坐在庄家位置上,哪怕经济再萎靡,哪怕手里的牌再烂,只要抓住军工、美元、能源和芯片四张王牌,就可以将代价转嫁给其它国家来承担。

那些被美元轮流收割的国家,留下大量倒闭的工厂和失业人潮,在粮食和金融危机中艰难度日,甚至可能无法熬过这个寒冬,这一切和匍匐在世界顶端的资本设计者没有什么关系。

中国和美国目前都遇到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都不足以对中美两国产生根本性影响,渲染中国崩溃或美国衰落等可以歇歇了。

结合我们自身,经过长时间的高速增长,叠加疫情、房地产下行、消费萎靡、中美冲突、产业转型等因素影响,爆发一些问题,但这些都不足以动摇经济的基本盘,我们的经济体量和内生活力足以应对,目前更多的转型中的阵痛期,不必过度悲观,安心做自己的事就行了。

时间确实站在中国这边,前提是一定要凝聚浮躁人心,正确疏导民意。

环球同此凉热,当前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置身危机之外,因此我们看待问题时一定要宏观+微观结合,才能避免非黑即白的二极管思维。

另外,大时代的舞台属于中国,却不代表每个人都能过得很好。

事实上,所有宏观层面的决策,比如最大程度保护所有人的动态清零政策,同样无法细致照顾到每一个人。

时代浪潮下的普通人,尤其是年轻群体,基本没有经历过一轮完整的经济危机,哪怕是2008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也在大放水和大基建中消弭于无形,没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尚可以理解。

疫情管控政策持续、经济转型阵痛、中美冲突加剧、经济形势萎靡等接踵而至。

谁也不知道疫情何时结束,也许这是一场持久战,也许中国凭借世界上唯一拥有全工业门类和全产业体系的优势,凭借我d集中优势资源办大事的能力又会成为全球最安全和最稳健的经济体,极有可能成为全球资金的避风港。也许漫长难捱,也许艰难时刻刚开始,也许就像马老师说的:今天会很残酷,明天会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大部分人会死在明天晚上。我们相信没有一个严冬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重要的是,活着才有资格迎接春天的到来! 

韩币对人民币的汇率还会重新上涨吗

人民币对韩币的汇率,,从1:110一直飙到1:180,,中间反复涨跌几次,,但总体势头是涨的,,韩币最近一直在跌价,,包括对美元的汇率也在跌。。有英国媒体评论韩元是世界上最差的外币之一。。人民币现在在继续上涨,在过一段时间还会涨上去。。。。

2022年十二月份韩元兑换人民币划算吗

2022年12月1日调整了汇率。由1韩元=0.0051人民币元调整为1韩元=0.0054人民币元。所以2022年12月后兑换人民币比之前划算。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1996年人民币已实现了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下的可兑...

韩币汇率什么时候能升起来呢?

明年初经济就会好暖的,明年初差不多。这次金融危机不会太久,请放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韩币汇率2022下半年能涨吗(韩币以后还能不能升值呀?都说现在贬值了,但是前几年没贬值时汇率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