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50英镑等于多少人民币(20英镑等于多少人民币)

20英镑等于多少人民币

今天汇率1英镑等于10.9142人民币20英镑等于218.2838人民币

请教一下英磅与人民币的换算?(现在的)

1人民币元=0.1011英镑1英镑=9.8864人民币元在英格兰,最大面值的钞票为50英磅,但在苏格兰却是100英磅,版本不同,但可以全国流通http://t.cn/sqdaow

请问1英镑相当于多少元人民币?谢谢!

你好!9.95477277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历年英镑汇率

英镑对人民币的汇率是多少?:货币名称现汇买入价现钞买入价卖出价基准价中行折算价英镑1506.241474.481518.341514.961514.96最小面值是1便士,最大没有见过.马克吐温写的小说--百万英镑--是根据当时...

1000英镑等于多少人民币

1000英镑等于多少人民币。因为1英镑=8.835元人民币,因此:1000×8.835=8835(元人民币)答:1000英镑等于8835元人民币。***.com通用货币换算器®换算结果截至2006.11.2413:24:26UTC的实时平均市场汇率。1,000.00GBP英国英镑=15,176.53CNY中国人民币1GBP=15.1765CNY1CNY=0.0658912GBP货币兑换1英镑=8.5634人民币1人民币=0.1168英镑1000英镑=8563.4人民币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货币兑换1英镑=8.5634人民币1人民币=0.1168英镑1000英镑=8563.4人民币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

1英镑等于多少人民币啊?

帮你查询了一下,目前1英镑=8.6837人民币,建议查询实时的汇率情况。

一英镑等于多少人民币?

截止到2019年12月的汇率,1英镑=8.8415元人民币。英镑为英国的本位货币单位,由成立于1694年的英格兰银行(BankofEngland)发行。到20世纪初叶,英镑一直是资本主义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如何理解货币的价值——兼评为啥黄金会涨、别人会跌?

领金财经&中国债券俱乐部

领金,助您引领金融人生

对于金融市场而言,美国加息延后是安慰剂而非兴奋剂,最受益的资产是黄金。

问题是,为啥它们会涨、别的资产基本都在跌呢?我们为什么会对黄金这么有信心呢?

【本文转自 姜超宏观债券研究(jiangchao8848) 作者:海通宏观姜超、顾潇啸等隆重感谢上述作者的精彩解读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

今年以来,全球一片哀鸿遍野,美日欧股市跌幅普遍在10-20%,A股跌幅超过20%,但是有两大资产表现特别亮眼,一个是黄金,一个是日元,以美元来衡量,黄金今年上涨了16%,日元上涨了6%。

每一件事情的发生,看似突兀,其实都有着必然的逻辑,而本文的核心是试图理解货币的价值,去发现货币升贬背后的规律,以及对投资的启示。

一、货币的价值由供需决定、日元和黄金的供给没有大幅增加

黄金和日元其实是最近几年不太受待见的两类资产,黄金自从11年见顶以后价格几乎腰斩了一半,而且自从美联储加息喊话以来,几乎每喊必跌,在15年末一度跌至1000美元/盎司左右。

而日本的泡沫经济已经破灭了20多年,日本的明星企业索尼连年亏损,夏普也可能会更名改姓,在多年的停滞增长之后,大家对日本经济也失去了关注的兴趣。

但单纯就货币而言,其实黄金和日元都是长期上涨。

我们知道世界货币体系最早是金本位制,后来进入到央行主导的纸币时代,英镑和美元先后是全球主要的储备货币,目前在全球占霸主地位的美元最早也是和黄金挂钩的,而且在20世纪一直挂钩了70年,到1971年实在撑不住才由尼克松**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

在1971年时黄金兑美元是41美元/盎司左右,而最新价格是1200美元/盎司,过去的50年大约上涨了30倍。这意味着如果不考虑利息的话,黄金绝对是长期最保值的货币,因为它兑美元也一直在升值。

再来看日元,1970年代时1美元可以换300日元,但目前1美元只能换110日元左右,也就是过去的50年日元大约涨了3倍。

而无论日元还是黄金,作为货币而言两者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多年来供给几乎没有大幅增加。

首先来看黄金,其唯一的来源就是金矿的生产。1900年时全球黄金的年产量是300多吨,而到2015年大约上升到3000吨,过去100年的年产量增加了10倍左右,好像增加了不少,但是平均到每年其实只增加2%左右。

如果把黄金看做一种货币的话,其实黄金产量就相当于每年新增的货币,而真正决定货币价值的应该是货币总量,也就是黄金的总存量。

在2015年时,全球黄金总存量大约是16万吨左右,当年3000吨产量相当于存量的2%,而过去100年的黄金产量的大致增加速度也就在1-2%左右,平均4、50年左右才翻一番。按照美国地质调查*的数据,1966年全球黄金的总存量大约是7.6万吨,而到现在大约上升到16万吨,过去50年只增加了一倍。

再来看日元,在1970年代初的时候日本广义货币M3大约是100万亿日元,而最新的2015年大约是1200万亿日元,过去的50年增加了10倍左右,貌似比黄金的供应增加要多很多,但是在日本的泡沫经济破灭以后,从1990年到现在日本的广义货币M3几乎没有任何增加。

最后来看美元,在70年代初的时候美国广义货币M2总量是6000亿美元,到最新的2015年末上升到12万亿美元,过去50年翻了20倍,比日本多一倍,比黄金多了10倍,这也就意味着单纯就供给而言,美元供应的增加远远超过日元和黄金,因而日元和黄金相对于美元的长期上涨至少是有供给约束支撑的。

二、货币超发会导致贬值

历史上,所有的货币崩盘都与货币超发有关。

比如最近有媒体报道委内瑞拉最近用36架飞机从国外的印钞公司进口钞票,其货币玻利瓦尔在“Dollartoday”的最新黑市价格是1美元兑1000玻利瓦尔左右,而官方的标价是1美元兑6.3玻利瓦尔。

而委内瑞拉货币贬值的原因就在于货币超发,其广义货币M3在14年初只有1万亿玻利瓦尔,而到15年末已经超过4万亿玻利瓦尔,过去两年翻了4倍。而在1976年委内瑞拉货币总量只有4000万玻利瓦尔,过去40年其货币供应量增加了10万倍。这也难怪其**会在2008年发行新货币,强行规定1新玻利瓦尔等于1000旧玻利瓦尔,因为货币实在是印得太多了。

另外一个案例是津巴布韦,我以前一个老同事韩总曾经送给我一张津巴布韦的货币,1后面印了多少了零我都数不清了,因为津巴布韦的货币都是以亿甚至万亿来计价,看似大家都是亿万富豪,其实都是一文不值,因为在2009年以后,津巴布韦宣布所有货币全部作废,不再发行自己的货币,而以美元等作为法定货币。

还有一个著名的例子是一战后的德国,由于一战战败,德国需要支付大幅战争赔款,但是税收收入又不够,只得开动了印钞机,1919年马克发行量是500亿,到1921年上升到1220亿,1922年开始失控,当年货币发行量达到12950亿,而1923年高达496585000万亿,最终德国发行了新马克,以1新马克等于4.2万亿旧马克的比率回收了已经崩溃的旧货币,无数德国家庭数代累计的财富被洗劫一空。

如果大家研究一下历史,就可以发现货币超发的案例不胜枚举,包括40年代的匈牙利、民国**、70年代的智利、阿根廷、80年代的秘鲁、90年代的阿根廷、安哥拉、南斯拉夫、俄罗斯、白俄罗斯等都发生过货币超发并导致货币大幅贬值。

三、货币可以衡量价值

在经济学上,货币主要有五大功能,分别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也就是说,货币可以衡量商品的价值、可以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可以用于商品交易的支付、可以当做财富的储藏手段、部分强势货币可以用于国际商品的交换等。

其中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衡量商品的价值。

我们知道人类经济本质是商品经济,伴随着商品的交换也就产生了货币,最初大家都选择黄金或者白银当做货币。但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科技的大幅进步,商品生产越来越多,而黄金数量有限不够用了,所以开始进入纸币时代。

以美国经济为例,把物价变化剔除以后,其2015年的经济总量相当于1900年的40倍,这意味着货币至少要增长40倍才能够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否则的话商品价格就必须下降,而这也是在金本位时代经常发生通缩的原因,因为钱不够用了。

但是从货币来看,美国2015年的广义货币M2是12万亿美金,1900年只有66亿美金,这100多年增加了1800倍,部分原因在于物价的上升,以衡量物价总水平的GDP平减指数来衡量,2015年的美国物价比1900年上涨了22倍,再加上经济总量增加了40倍,所以货币供应量至少需要增加880倍才能够满足经济和物价上涨的需要,这和货币供应量最终增加的1800倍已经相差不远了。

再以中国为例来衡量,把1978年当做100的话,2015年的GDP实际总量大约是3000,增加了30倍,GDP平减指数衡量的物价总水平增加了6倍,也就是说商品数量和价格总计增加了180倍。但从货币角度来看,1978年中国的广义货币M2大约为1500亿人民币,到2015年增加到139万亿人民币,增加了940倍,远超了180倍的经济和物价增长需要。

四、货币不创造价值

如果货币超发了,能够创造价值吗?答案其实是一目了然,是不可能的。

以当时的魏玛共和国为例,1923年的货币超发了那么多,但是当年的工业生产只有1913年的54%。委内瑞拉最近两年货币增长了4倍,但是GDP已经连续两年萎缩。

再来看美国,08年以后美国启动了3次QE,成功地保住了货币增速,金融危机后7年内美国货币年均增速在6.5%左右,与过去100年的平均增速相当。但是从经济增长而言,过去7年美国GDP年均增速仅为1.4%,远低于过去100年3.4%的平均增速,这也意味着过去7年美国的货币增长未能带来相应的经济增长,而是超出了经济增长的需要。

在日本泡沫经济沸腾的80年代,年均货币增速达到10%,远超6%的历史平均增速,但是GDP增速只有4.4%,与过去历史上4.2%的平均增速相当,这意味着当时日本的货币增速也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需要。

而以中国为例,同样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在09年启动了4万亿,其效果是当年的广义货币M2增速达到了27.7%,09-15年的货币平均增速维持在16.5%,与过去20年基本相当,但是过去7年中国GDP年均增速只有8%,远低于过去20年10%的平均增速。从年度来看,过去5年的广义货币M2增速维持在14%左右,但是2011年时的GDP增速还有10%左右,而到了2015年GDP增速只有6.9%,说明我们虽然保住了稳定的货币增速,但是保不住经济增速。

五、货币超发会产生各种泡沫

如果货币超发,而经济又没能同步增长,那么一定会体现为价格的上涨,体现为各种泡沫。

大家最熟悉的是物价上涨。

比如说魏玛共和国、民国时期、包括津巴布韦等等,都发生过背着一袋子钱、只能买一粒米的故事,因为物价涨疯了、可能隔一天就会涨一倍。

在世界经济史上,70年代是著名的滞胀时代,那10年的美国货币总量增加了2.5倍,但是经济总量只增加了40%,所以10年之内的物价也大致翻了一倍。

另外一种就是资产价格的上涨。

比如大家在wind上看委内瑞拉的股市,几乎每年涨幅都牛冠全球,在2012年的时候只有100点,现在是接近15000点,涨了150倍。

还有当时的魏玛共和国,以马克衡量的股市在1923年涨了数亿倍。

这些是显而易见的泡沫。

还有一些泡沫当时不明显,但事后影响深远。

比如日本泡沫经济的80年代,股市最多的时候涨了6倍,全国地价涨了1倍、6大都市的商业地价也涨了6倍,均远超同期经济增速,结果后来泡沫经济破灭,股市、房市20多年没涨,最多的时候也都是跌掉了80%,经济也一直没有恢复元气。

美国96年以后的货币增速持续超过经济增速,产生了一个又一个泡沫。最早是在2000年产生了科网股泡沫,纳斯达克指数在5年之内涨了4倍,后来在3年之内最多跌掉了80%;然后又产生了地产泡沫、全国房价在03-07年涨了27%、其**部地区涨幅接近40%,之后泡沫破灭,房价大概跌了20%,之后就产生了次贷危机、席卷全球;

六、如何看待当前的全球股市下跌

就在假日期间,美国的纳斯达克指数数次发生重挫,著名的网络股linkedin一天之内跌掉了将近一半,纳指目前的4300点相对于15年5200的高点已经跌掉了接近20%。

Linkedin暴跌的原因是公布业绩不达预期,而这其实是普遍现象。因为过去7年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涨了3倍,道指涨了2倍多,但是实际经济大约增长了10%,算上物价上涨以后的名义经济总量大约增长了20%,金融资产涨幅远超经济增长,大量的股票价格上涨并非是业绩增长,或是靠低利率时代低价发债回购股票、做高股息率,或是靠着美丽动听的故事来支撑,但现在因为美国加息钱少了都做不下去了,所以大家会担心出现新一轮的科网股泡沫破灭。

而欧洲和日本股市的下跌同样让人瞠目结舌,大家开玩笑说以前都怪中国、现在都知道不全是咱的错了吧,其实也和资产价格上涨过头有关。

日本股市过去3年涨了一倍,但是同期的实际GDP大约增长了2%、名义GDP大约增长了5%,股市涨幅远超经济增长。

在欧洲也有类似的问题,德国股市在金融危机以后上涨了1倍,但是同期的实际GDP大约增长了6%、名义GDP大约增长了18%,股市涨幅也远超经济增长。

而这一次欧洲股市暴跌的导火索是德国金融巨头德银的业绩大幅亏损,其15年亏损了68亿欧元,是08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以致于市场担心其发行的CoCo债券利息不能偿还。而德银巨亏的原因除了此前Libor操纵案的巨额罚款之外,一个核心原因在于其盈利依赖于交易业务,而交易业务依赖于金融市场行情,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七、对货币政策的反思,金融不是炼金术

QE最早被日本所发明,但是在日本实施的这十多年中,经济并没有任何改善,而且资本市场也长期低迷,偶尔反弹也只是回光返照。而过去20年日本的股市几乎没有增长,原因在于其GDP没有任何增长,所以金融市场就几乎没有任何表现。

我们曾经统计过美国股市过去100年的涨幅,平均大约在6%左右,和6%的GDP名义增速大致相当,也就是说长期看金融市场如实反映了经济增长情况。

即便是德国魏玛时期的股市,由于货币的疯狂超发,以马克衡量的股市涨了数亿倍,但以美元衡量的股市其实是在下跌,如实反映了经济的萎缩。

因此,历史表明金融市场不是炼金术,而是实体经济的映射,因而只有在实体经济繁荣的支撑下,金融市场的繁荣才可以持续。

在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乏善可陈,而金融市场一片兴旺发达,其主要功臣是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全球金融市场的繁荣远超实体经济,其实也意味着泡沫在酝酿,风险在积聚。

而始于15年12月的美联储加息,其实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大家发现其实市场一直在赚货币泡沫的钱,而现在美联储货币政策出现了拐点,所以大家很难再赚货币放水的钱,因此就可能会亏钱甚至亏大钱。

从短期来看,由于市场已经对货币放水产生依赖,所以一旦停*会产生严重的不适反应,因此大家希望央行再次放水,比如目前美国的期货市场已经预计美联储2016年不会再加息,甚至还有可能会再降息。

而对于央行而言,短期放水之下,如果经济和股市都能转好,其实是皆大欢喜,所以也愿意配合,比如日本央行立即开始紧急行动,美联储**耶伦在2月份最新的国会证词中,也坦承最近的经济在放缓,国际和金融形势的动荡对经济不利,如果经济持续低于预期,那么加息的路径和幅度也会比大家预想的要低,所以也给了市场一剂安慰。

但美联储毕竟有着管理经济和金融市场100多年的经验,深知长期宽松货币政策的危害,因此耶伦在证词中也屡次提及,当前低通胀主要源于低油价、但这些因素迟早会消退,如果劳动力市场持续强劲、物价迟早会起来,而加息太晚的话,一旦经济过热可能会引发急剧的紧缩,这对经济的伤害更大。所以耶伦的讲话其实是模棱两可,也提到如果经济好于预期,那么加息的幅度也会比预期要快。

这意味着美国再次启动降息等宽松货币政策其实是极小概率事件,未来只是加息紧缩在节奏上的区别,因而加息延后对于全球而言只是安慰剂而绝非兴奋剂。

八、对中国的启示:短期黄金保值、长期唯有改革

在07年以前,中国过去30年的货币增速大约是每年16%,而同期GDP实际增速大约每年10%,算上物价以后的GDP名义增速大约16%,与货币增速基本相当,所以货币增速如实地反映了经济进步和物价上涨,在资本市场上并没有显著的泡沫出现。

但是从08年开始,中国的货币增速依然维持在每年16%左右,而同期GDP实际增速下降到8%,GDP名义增速也只有11%左右,很显然货币增速明显超过了经济和物价上涨的需要,这个时候其实就产生了资产泡沫的温床。

比如A股中涨幅最大的创业板,过去3年的最大涨幅达到了6倍,但是同期盈利增长不到1倍,所以平均估值一度超过100倍pe。而A股中的主板也在15年最多涨了1倍,同期没有任何盈利的支撑,完全体现为估值的提升。

另外一个重要的现象是房价上涨,15年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房价的涨幅都在30%以上,大家都以位置好、服务配套齐全、移民多来解释一线城市房价的上涨,但是这些优点在07年以前也都存在,为啥现在的房价涨的比当时还要快呢?

其实也是和股市一样的解释,07年以前货币主要给经济用,所以没有太多溢出,而从08年开始货币超发、远超经济需要,所以房地产作为最能吸纳货币的资产也最为受益,尤其是三大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从日本来看,在泡沫经济时代确实六大都市涨得最多,但是泡沫破灭以后一样不少跌,所以一线并不是上涨的代名词。

因此不论是股票还是房地产,如果作为金融资产来衡量,其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其实还是要反映经济增长的变化,所以涨多了就是泡沫。

而这个泡沫首先体现为货币的泡沫、带来贬值压力。比如以货币供应量M2来衡量,07年时美国M2是7.3万亿美金,中国是5.5万亿美金,当时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是7.4,而目前美国的M2是12万亿美金,而中国的M2已经达到21万亿美金,而目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是6.6,所以简单比较一下历史,就会发现货币超发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贬值压力。

所以央行会在年前最后一天发报告,特地写专题坦承,降准会增加贬值压力,言外之意就是货币超发会导致汇率贬值,反过来理解,如果想保住人民币的价值、缓解贬值压力,其实就不能大幅降准、也就意味着国内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告一段落了。

而16年以来的股市下跌,其实就是对宽松货币政策延后的反映,因为经济不好,A股一直在赚货币放水的钱。现在央行迫于贬值压力不想放水,那么大家就赚不到钱,甚至容易亏钱。而股市在经历大幅下跌之后,其实风险也在大幅释放,尤其央行的货币政策只是宽松的延后而非转向,所以看上去并非无可救*,只是无论从经济复苏还是宽松加码来看,短期找不到趋势性上涨的理由而已。

其实目前最需要担心的是房地产市场,因为房地产和股市其实是一样的逻辑,都和经济货币密切相关,只不过房地产的周期更长、影响面更大。我们其实需要思考的是,如果央行不再大幅放水,房价会怎么样?难道一线城市的房价会永远涨吗,万一下跌会怎么样呢?

所以我们才会推荐大家买黄金,而且是在年初就开始推荐。因为对于中国的老百姓而言,过去的资产大多是升值的,因为受益于货币放水。但是现在水放得太多以后,汇率出现了贬值压力,所以未来要么汇率贬值,要么不再放水、资产价格难涨,不管哪种情况其实都意味着财富的受损,这个时候其实首要的任务不是财富增值、而是保值。而且在外汇管制加强的背景下,换美金并不现实,而且还给**添乱,而美金也有印钞的问题,还不如买黄金,也就是我们一直讲的“换美金不如买黄金”!

黄金本身不创造价值,因此黄金的作用是保值而非增值,如果经济有稳定增长,黄金肯定跑不过有息资产。所以长期来看,以美元计价的美国国债、股票都显著跑赢了黄金,从国内来看,1990年时的金价大概70元/克,现在涨到260元/克,其实涨幅也远比不上股市和房地产。

但是风水轮流转,其实全球过去几年经济已经没啥增长了,本来对黄金有利,但是央行的放水让大家感觉金融市场的繁荣,以为经济和盈利也很好,又把黄金狠狠地杀了一把,现在发现实体经济还是不行,而金融市场泡沫化以后要还债,所以黄金短期的保值功能特别突出。

而对于房子和股票等金融资产,历史的启示是其上涨依赖于实体经济,这也就意味着在人口红利、城镇化、出口等传统红利衰竭以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必须从货币驱动转向效率驱动,所以**提出来供给侧改革,虽然会有短期阵痛,其实也是希望降低货币依赖、下决心加大改革力度来提高效率,而只有经济好了,金融资产才有长期繁荣的希望。

我们也衷心祝愿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在新的一年能够披荆斩棘、破茧重生,祝愿我们的客户在新的一年能够做好资产配置,守住自己的财富!

法律声明

本报告仅供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特定客户作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

本报告仅向特定客户传送,未经海通证券研究所书面授权,本研究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如欲引用或转载本文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需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文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延伸阅读】为什么总是亏钱?——几个谬论与一个希望

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jiangchao8848)作者:海通宏观姜超、顾潇啸等

每次A股暴跌,都会为中国股民财富的巨额毁灭感到心痛,今年我们没有能力预言行情反转,但还是想再写一碗心灵鸡汤,抚慰大家受伤的心灵!

上证指数今天再次暴跌,而且直接跌破了2800点,终于有效突破了去年8月末2850的阶段性低点。有人总结从去年股灾到现在一共暴跌了26次,能活下来都是奇迹!中国股民绝对是最具乐观主义精神的无产阶级,大家纷纷变身段子手,一边欢呼终于活捉了大校的“婴儿底”,而且还搬出了套牢者的自我修养来自我安慰:“炒股为什么要赚钱,你打麻将是为了赢钱还是本来就喜欢打麻将呢?”

但是,为什么我们会一次又一次地亏钱呢?

一、“春季行情”之误!

在过去的几年,几乎每年的春节期间都会出现一波像样的股市行情,大家习惯称之为“春季行情”,由于每年都会来,大家逐渐养成了习惯。于是乎,虽然大家都知道在经历了几年大牛市之后,16年赚钱不容易、应该降低预期,但是又觉得既然16年没得做,那么吃饭行情肯定不能错过,而且想的也很好,到时候万一吃不到、想跑肯定来得及,因而在年初的时候公募想得是趁年初赚钱抢占排名,私募想的是年初赚点钱积累绝对收益,大家仓位都不低。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开市第一天就遭遇了熔断,直接就休市了,没有了交易,大家想跑也跑不掉了。

所以这说明做投资是很不容易的,即便是想对了,但是也未必能做对,因为心存侥幸,结果万劫不复,好多人跟我说如果上天再给一次机会,绝对会先跑出来再说,问题是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谁还能跑出来呢?

如果再仔细琢磨一下“春季行情”,你会发现这个现象其实不符合常识,春天的股市和夏天的股市又有什么不一样,凭什么春天就一定能赚钱呢?如果每年春季都有行情,那岂不是股市到了春天就变成了提款机,每到春天天上就开始掉馅饼,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好的事吗?

到现在我们去路演,大家都还对春季行情念念不忘,指望着靠春季行情解套,春季行情还会有吗?我也不知道,我只能说今年是一个巨大的教训,告诉我们资本市场里面没有按照时间来发钱的好事!

二、“资产荒理论”之误!

还记得去年有一个特别有名的理论叫做“钱多资产荒”,大家一听都觉得非常有道理,钱的确很多啊,银行理财、保险那边的钱源源不断进来,大妈的钱也源源不断进股市,大家感觉钱真的很多啊,相比之下确实能买的金融资产不多啊,所以似乎所有的金融资产都该涨,所以应该买好了资产守株待兔,结果大家买了股票以后,今年发现找不到接盘侠了,不知道那么多钱到哪里去了!

“资产荒”理论为什么这么不靠谱,到底错在哪里呢?

问题在于,“钱多”这个概念是有问题的,衡量钱的多少有两个指标,一个是数量指标,例如货币总量;另一个是价格指标,就是利率。大家讲“钱多”的时候潜台词是钱的数量很多,这个是没问题的,中国的广义货币M2超过一百万亿了。但是和去年比,钱的价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5年的时候利率天天降,但是16年利率降不动了、被汇率牵制了,所以从利率来看其实16年的钱没有变得更多。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钱的价格逐渐会比数量要重要得多,比如在美国,大家根本没人关心有多少货币M2,而只关心美联储加不加息,也就是关心美国的利率变化。

由此可见,“钱多”是个伪命题,因为没有考虑到价格变化。事实上,利率变化才是这一轮大水牛的核心变量,14年11月央行降低存款利率,所以大妈都知道钱放在银行不值钱了,所以开始了拼命储蓄搬家,15年的大牛市背后也是不断降准降息,7月央行放水停顿一下就出现了股灾,而这一次也是从11月开始央行不再降息降准,所以利率就很难再下降,钱就没那么多了!

从大妈的角度来换位思考,在14年开始降息的时候,大家不知道存款利率会降到多少,感觉一路降到零都有可能,所以赶紧跑到资本市场避险,一窝蜂过来自然什么都涨了。但是现在存款利率不再往下降了,1年期定存利率目前还有1.5%,上浮30%通常还有2%左右,银行理财利率就更高了,但是用2%的利率去量一下资本市场,你会发现“资产荒”只是部分成立的,因为无论是股息率超过2%、而且盈利让人放心的蓝筹股,还是估值在50倍pe以下、隐含回报率超过2%、拥有稳定高速内生增长的成长股,数量并不是那么多。

也就是说,“资产荒”也是个伪命题,高股息的稳定蓝筹和低估值的内生成长股是稀缺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资产都是稀缺的,所以只存在“优质资产荒”,而不存在“资产荒”,我们要投资的是“中国好资产”,而不是所有资产都会涨。

三、“金融牛市论”之误,可以脱离实体经济

回到14年年初,对于这一轮牛市的启动,资本市场就存在着巨大的争议,当时大家的很大的一个顾虑在于经济不好,所以觉得涨不起来。结果后来各种理论横空出世,包括改革牛、杠杆牛、大水牛都出来了,而且事实胜于雄辩,过去两年经济确实一直都不好,而且企业盈利也没有改善,但是大牛市就是出现了,而且还一度涨到了5000点,所以看多的人大获全胜,赚的盆满钵满,而看空的人已经被市场无情的淘汰出*了。

问题是,在牛市大家为什么赚钱,赚的是什么钱?到熊市为什么会亏钱,亏的又是什么钱呢?

我们曾经打过一个非常简单的比喻,在股市里面主要赚三种钱,分别是公司的钱、对应的是企业盈利,“韭菜”的钱、对应的是风险偏好,央行的钱、对应的是利率变化。

由于经济始终没有起色,因而这一轮牛市从头到尾都和盈利没有太大的关系,不仅主板的上市公司最近两年的盈利几乎零增长,即便是盈利增速最好的创业板,最近3年的累积盈利增速也只有70%,而且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并购实现的,真正的内生增速更少,完全不能解释最近3年接近200%的涨幅。

所以答案其实很明显,这一轮牛市,大家赚的是“韭菜”的钱,赚的是央行放水的钱,唯独没有赚公司盈利的钱。

所以这一轮牛市的研究方法,也和以往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往大家专心研究公司,研究企业盈利。这一轮大家喜欢研究风,因为风来了猪也会飞起来。

问题是,为什么风突然就停了呢?

为什么央行突然不放水了呢?很多人还不敢相信,还不适应,还期待着央行周末再来个降息、降准,给大家来个大解放。殊不知上周五的央行流动性座谈会里面已经讲得很明白了,连降准都不想了,所以降息就更别指望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央行讲的很直接,是因为汇率出了问题,去年10月的双降,加大了资本流出和汇率贬值的压力。

其实这个道理也非常简单,如果说过去两年的股市、房市上涨,都是赚的央行放水的钱,那其实就是钱不值钱了,所以汇率就会有贬值压力,因为从货币的绝对数量比较而言,中国的广义货币M2已经接近美国的两倍了。

为什么有一句名言叫“乱世买黄金”?因为黄金很难生产,从长期看在货币里面黄金才是最保值的,黄金对美元的价格在过去的100年涨了接近100倍,只不过大家拿美元可以投资在美元资产上,所以考虑利息以后黄金就比不过美元资产了。但是如果不考虑利息的话,绝对是黄金为王,所以大家不一定非要换美金,还可以换黄金,既保值又保量而且还不会给**添乱,因为如果大家都去换了美金而人民币出了问题、其实谁也跑不掉。

因此,如果央行要守住汇率这条绝对的生命线,那就不会再多放水了,我们15年的M2增速是13.3%,已经远超7%的实体经济增长需要了,只有控制住了货币增速,这样我们的人民币才会更值钱。

但是这样一来,大家过去习惯用来赚钱的风就停了,所以各种金融资产就被打回了原形。

过去3年,公募股票基金的平均回报率接近30%,过去的2015年,虽然中间经历了股灾,但是无论是大的上证指数、还是小的创业板指数,都有明显上涨,所以在A股做基本都还是赚钱的,基本人人都是股神,好像金融是个炼金术一样,可以创造巨大的财富。

问题是金融创造价值吗?

这个问题好像很愚蠢,但是却是有答案的。如果大家回顾一下历史,可以发现美国过去100年的股市涨幅每年平均6%,和GDP增速一模一样,日本股市过去20年没涨,因为经济20年没增长。

这其实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的道理,金融依附于实体,金融不创造额外的价值。因此靠放水得到的金融牛市,本身是有泡沫的,我们在14年11月点评这一轮行情启动时的报告题目是《金融泡沫大时代》,因为感觉钱多了股市会涨,但是经济不好,所以是个泡沫时代,不幸一语中的。

四、希望在于实体经济,在供给侧改革

现在市场经常暴跌,大家都如同惊弓之鸟,不知道明天的希望在哪里。其实答案也摆在那里,希望就在实体经济上。

我们过去两年确实走了弯路,因为大家都想走捷径,幻想着把金融市场搞好了,实体经济就成功转型了,所以大家把经济本身都忘记了,沉浸在金融市场的虚拟繁荣之中。

但无论是股灾的发生,还有雾霾的持续,告诉我们实体经济并没有好转,所以金融繁荣缺乏根基,而且持续的放水好比长期吃*,虽然能够稳住病情,但是并不能恢复健康。

而16年**明确提出来供给侧改革,其实就是和以往需求侧的放水分道扬镳,不再放水去刺激泡沫,而是实实在在改革供给,治病救人。而只有真正去化了过剩产能,实体经济盈利才有改善的希望。而在资本市场上,只有注册制真正实施,增加新兴行业的供给,才能抑制这些行业的估值泡沫,那些靠讲故事骗人的公司就会难以为继,才会给二级市场的投资留下真正盈利的空间。

也就是说,未来如果希望避免股市的暴涨暴跌,出现可以持续的牛市,一定是以经济的好转为根基,以资本市场新股定价泡沫的消失为前提,这样大家才能持续持续赚到公司盈利的钱,而这也是美国牛市长期创新高的根本道理。

所以供给侧改革的实施虽然会带来短期阵痛,因为相当于给病人停*了,肯定会有各种不适反应,但从长期看这是经济好转的华山一条路,而且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到底,熬过了阵痛期之后会迎来灿烈的明天。

所以既然风停了,那就忘了风吧,未来要关注公司本身,寻找能在去产能过程中存活的公司,以及真正具有内生成长的中国好公司,这里面一定会出现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漂亮50,也是大家下一轮财富增值的希望所在。

10英镑等于多少人民币?

10英镑 约等于

83.03700000 人民币英镑是英国国家货币和货币单位名称。英镑主要由英格兰银行发行,但亦有其他发行机构。最常用于表示英镑的符号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英镑取的ISO 4217货币代码为GBP (Great Britain Pound)。除了英国,英国海外领地的货币也以镑作为单位,流通中的纸币有5、10、20和50面额的英镑,另有1、2、5、10、20、50新便士及1英镑、2英镑的铸币

英镑兑换人民币多少?

货币兑换1英镑=8。7141人民币1人民币≈0。1148英镑数据仅供参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12950英镑等于多少人民币(20英镑等于多少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