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长青下一句是什么?
万古长青万年青,年年分红暖人心。青既是绿绿即红,要攀高峰洗不停。涨到云霄九天外,了我二年伴你情。
生孙辈的祝福语有哪些词句?
关系好的话,可以送他一句,福如东海长流水,万古长青不老松。然后大笑着拍他几下。
一朝风月万古长青出处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诗通过描述杨贵妃与唐明皇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唐代的风情和政治氛围,形象地描绘出了一段璀璨辉煌的历史。而《一朝风月万古长青》就是诗中的一句经典...
林觉民&陈意映:一朝风月,万古长青(下)
苏小旗
颠倒众生工作室
林觉民&陈意映:一朝风月,万古长青(下)
7
1911年1月底,中国同盟会在香港成立了统筹部,开始策动广州起义。赵声、黄兴分别任统筹部的正、副部长。
林觉民得知后,毅然从日本回国参加广州起义。黄兴见到林觉民,高兴地说:“意洞来,天赞我也!运筹帷幄,何可一日无君。”
根据同盟会安排,林觉民到福建筹集经费,并召集革命志士。
于是是年春天,林觉民回到了家中。
父亲与妻子见到他,无不惊喜意外,却又对他突然归家不甚理解。
林觉民解释道:“学校在春天放了樱花假,我临时陪同几位日本同学游览江浙风光,因此没能来得及写信回来。”
不管怎样,最开心的莫过于陈意映了。她万分欣喜地以为,这次林觉民同以往暑假探亲一样,会与她日夜相守相伴,但这次他却和以往完全不一样。他十分忙碌,经常出门与人相见,然后大家在隐蔽宁静的西禅寺里不知在谋划着什么。
他还在筹募资金。他的解释是用于拯救国家命运。彼时陈意映已身怀有孕,对林觉民的举动难免有些不悦,但她没有怨言,有这样的一个为理想而奔走的丈夫,实在是她的骄傲啊!
陈意映甚至拿出自己的嫁妆给林觉民作为经费。当然,她并不知道自己的丈夫竟然在做一件大事,一件让他们从此天人永隔的大事。
林觉民与其他敢死队的成员,是在西禅寺里制作炸*。
当炸*终于准备妥当,如何运输到香港又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林觉民想了一个办法:把炸*装进棺材里,然后找一个女人装成寡妇护送棺材去香港。那么这个寡妇,应该由谁来扮?
林觉民想到了自己的妻子陈意映。但也正因为当时陈意映身怀有孕,林觉民便放弃了这个想法。
在家中待了十余天后,林觉民准备动身去香港。陈意映心中被一种强烈的感觉击中了,这感觉,令她不安,令她舍不得林觉民走。
她忍不住哭了起来。她拉住林觉民的衣袖说:“你不是答应过我,不管去哪儿,都要带上我的吗?”
林觉民当下心中万般滋味:愧疚,不舍,心疼……却不能展露一丝一毫。他故作轻松地说:“我去趟香港就回来,耐心等我几日。”说罢怜惜又温柔地拭去妻子脸上的泪。铁血男儿的满怀柔情,最令人动容动情。
陈意映却哭得更厉害了,虽然她完全不知道,此一别,即是永别。
1911年4月24日,广州起义前三天。香港。
已为深夜,万籁俱静,唯有临江边的一幢小楼上,灯光久久未熄。
想到自己此去死生未卜,想到自己年老的父亲,想到自己挚爱的妻子和幼子,林觉民思绪翻涌,热泪滚落,不能自已,于是提笔,写下了给父亲和妻子的诀别书。
写到给妻子陈意映的信时,念及往日恩情,念及自己此行很可能与挚爱阴阳两隔,
林觉民不禁眼泪横流,和着笔墨一起落下。
这封信,写在一块方型的手绢上;这封信,是一个热血又深情的男人给妻子最后的爱情独白;这封信,便是后人读之潸然的《与妻书》。
翌日清晨,林觉民将信交于朋友手中,嘱之:“我死,幸为转达。”随即与战友们重入广州。在船上林觉民激励战友们:“此举若败,死者必败,定能感动同胞。使吾辈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宁有憾哉!宁有憾哉!”
这个男人,不给自己留任何后路。
宁有憾哉,宁有憾哉。这究竟是谁之憾?
是老父默然的宽容与担忧,是挚爱深切的牵念与期盼,是幼子懵懂的成长与父亲的缺失——更是自己不能尽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之责的憾。
自此我于战火纷飞中鲜血溅飞,你于双栖楼日夜企盼;我于黄土之下以泥销骨,你于梅花树下悲泣不已;我归于黄泉心不死,你活于世间,失魂盼相见。
8
1911年4月27日下午5点25分,同盟会敢死队员臂上缠白布,脚穿树胶鞋,将生死抛之于脑后,一路奋战,闯入总督衙门。
由于谋划协调不周,原计划的十路人马,最后只有黄兴所率的第一路义军毅然举事,当林觉民等人攻入总督府,两广总督张鸣岐早已闻风而逃。起义军举火焚烧了总督衙门,遭遇清水师提督李准亲率的援军。
在激烈的巷战中,林觉民被一颗流弹击中腹部,力竭被俘。
林觉民在水师提督衙门受审。审问他的,正是两广总督张鸣岐与水师提督李准。
张鸣岐命林觉民跪。林觉民不跪。他身戴镣铐,不惧不怕,气宇轩昂,坐地侃侃而谈。
他与清朝官员谈论世界形势和革命道理,他说:“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吾死瞑目矣!”
说到痛处,林觉民激动之情难抑,把身上的镣铐抖得哐哐作响。
他的言行使在场清吏深为动容。
李准下令去掉镣铐,搬来椅子让他坐下来讲,始终未曾打断。林觉民因伤虚弱,到后来无法言语,仍向李准要了纸笔,以书代语。
当林觉民口含血痰无法吐出时,李准亲自手捧痰盂送到林觉民面前。
李准动了恻隐之心,觉得可以留下林觉民为清廷所用;对革命d人恨之入骨的张鸣岐这样评价林觉民:“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真算得奇男子。”
张鸣岐深知以林觉民之坚定意志,根本不会归顺清,他若不死,留给革命d人,则后患无穷。
此后,林觉民被关押数日,水米不进,以绝食抗议。
几日之后的黄昏,林觉民被押赴至广州天字码头。林觉民面不改色,泰然自若,从容就义。年仅二十四岁。
9
广州起义之后,陈意映之父陈元凯恰在广州候补知县,最先获得消息。林觉民被处决之时,他深恐清廷会株连林觉民亲属,忙派人连夜赶回闽县,假借林觉民之话,让林家人到其他地方躲避。
于是怀孕八个月的陈意映与林孝颖连夜回到娘家大光里。但大光里也并不是安全的地方,之后陈意映又搬到娘家附近一处旧屋。屋子地处偏僻,幸未暴露。
陈意映千般担心万分惦念,林觉民却始终没有半点消息。
直至某夜,有人敲响了那偏僻屋子的大门。
是林觉民的战友,辗转打听到了他们的住处,冒着极大的风险将林觉民的两封信从门下塞了进去,轻轻叩响大门之后,便离开了。
心神难定的陈意映慌乱地打开信,就着昏黄的灯光落下目光,只见开头一句:“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为阴间一鬼。”
陈意映当即如万箭穿心,泪如雨下,悲痛不已。
她想一目十行,却偏偏放不过每一个字,如果,如果……是不是我不看这封信,觉民便会是依然活着?眼前的每一个字,都如一把尖锐的刀子,每读一个字,心便被狠狠剜下一块。陈意映的眼睛因为不断有泪涌出而模糊了眼前的字字句句,仿佛已经失去身上所有的力量,颤抖的双手甚至承受不了一方手绢的重量。
读着这封《与妻书》,陈意映一次次被巨大的悲伤袭中,直至读到“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时,陈意映昏厥了过去。
世间挚爱,莫过如此。我长泪当歌,你闻之以泪相和,纵然相隔生死,绝然相隔阴阳,纵然你奈何桥上徘徊又徘徊,纵然你弃下无数孟婆汤。
陈意映清醒之后,见公公林孝颖与儿子林伯新围在自己身旁。
灯光之下的林孝颖更加苍老了。读了林觉民留给他的《禀父书》后,林孝颖仰天痛哭,丧子之痛,之惨,之烈,莫不是亲身经历,便无人能够感同身受那锥心之痛。
陈意映真的希望这是一场梦啊!是不是梦醒了觉民就会回来了?如往常一样,目光淳和温柔,会为我拭去脸颊上的泪?可那方绝命手绢,就明明白白地摆在几案上啊!
陈意映痛哭,仿佛人生跌入无穷无尽的黑暗般痛哭。她将头向床头猛地撞去——除了死,她无法解救自己,唯一的心愿,就是随觉民同去。
陈意映的举动吓坏了林孝颖,更是吓哭了年幼的林伯新,林孝颖拉着孙子,跪在了陈意映面前,泪流满面。
他说:“如今觉民以身赴死,林家恳请你念在腹中孩子的份上,断断不能寻死啊!”
泪眼中看着跪在眼前的老人,听着儿子哭着喊“妈妈”,陈意映闭目痛哭。
生不可生,死无可死。这活着的每一刻,都被巨大的哀伤吞噬。
此前因为心有所盼,日日皆可期待;如今人死身亡,时时皆如凌迟。
遭受重大打击的陈意映始终难抑悲伤,一个月后,早产生下第二个儿子。
当第二个儿子生出来后,陈意映仿佛用尽了毕生的力气,甚至有那么一瞬间,她分辨不出自己究竟是活着还是死了。
只有她一个人,一个人独走在阴阳交界之间。她路过双栖楼,路过庭院中的梅花树。一路上薄雾缭绕不散,隐约见得前面,是一株苍老的榕树,那巨大的绦丝,甚至可以做孩童的秋千。
榕树边上的人影,是觉民吗?
觉民?你可知道我小时候,是怎样来形容这棵老榕树的吗?壮阔,壮阔——是啊,这个词,又怎能用来形容一棵树呢?可如今,这个词,又怎么能让我不来形容你呢?为了国家民族的阔大而悲壮赴死——一躯的肉体之身,怎么会有如此之壮烈英勇的意志?又怎么会如青山大河一样壮阔?
觉民,我理解你,但我依然怨念你。我一直告诉自己,你的所做,是不能以对错来评定的——但我就是怨念你。若说大,世间之人万万千千,无一不是向死而生,为国为民,实属可歌可泣;若说小,我的世界只缱绻于你一人,纵然也是向死而生,但是为我为你,这才是真正属于我的,自私的一己之念。
曾经,曾经。如今,如今。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你曾经说过,与其让你先死,不如让我先死。你说,这是因为怕我瘦弱的身体无法承担失去你的悲痛。但你,毕竟是走在我前面了。觉民,带我一起吧觉民。
那人影依然隐在薄雾之中,无论意映怎样靠近,却始终走不到他面前。但她心里就是知道,那人,是对着她笑的,直到与老榕树一直隐在雾中。
陈意映筋疲力尽地睁开双眼,眼泪一滴又一滴落在枕上。
觉民,追随你的这条路,我走得太艰难。
依照林觉民的遗愿,第二个儿子取名林仲新。
陈意映仿佛完成了此生最后一个任务似的,从此以后,每天死去一点,未及两年,抑郁而终,与林觉民终得泉下团圆。年仅二十二岁。
他们的大儿子林伯新,于九岁时病逝。
二儿子林仲新,由林觉民之父林孝颖独自抚养**。
后记
林觉民是林徽因的亲叔叔,林觉民去世的时候,林徽因七岁。
林觉民牺牲后,其父林孝颖将闽县老宅出卖避难。买主叫谢銮恩,他带着十一岁的孙女住进杨桥巷17号。这个小女孩叫谢婉莹,即后来的冰心。
童安格写过一首歌,叫《诀别》,是以林觉民的口吻。歌里说:方寸心,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
后来齐豫也唱过一首歌,《觉》,是以陈意映的口吻。作曲是郭子,填词是齐豫和许常德。歌里说:
当我回首我的梦
我不得不相信
刹那即永恒
你的不得不舍和遗弃都是守真情的坚持
我留守着数不完的夜和载沉载浮的凌迟
谁给你选择的权利 让你就这样地离去
谁把我无止境的付出都化成纸上的
一个名字
林觉民与陈意映,一朝风月,万古长青。
附:《与妻书》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生平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摹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寻我乎!一恸! 辛亥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小照
图片丨摄于2017年9月10日
在给学生上课时,如果有机会讲到这段历史,我都会说:如果没有这些人,我们的生命与生活,都不会是现在的这个样子。
这也是我为什么对烈士陵园总是怀有最深沉敬意的原因。
我想,怀有悲剧情结的人,不是因为美好破碎那一刻具有很大的冲击力,进而成为一种“美学”,而是因为,真正感受到悲剧带来的沉重后,会格外珍惜,格外向往明亮。
以上。祝你好。
End
欢迎阅读苏小旗其他文章
林觉民&陈意映:一朝风月,万古长青(上)
苏小旗:不留
苏小旗:如果你能放弃这世间所有眷恋(上)
苏小旗:如果你能放弃这世间所有眷恋(下)
苏小旗,自媒体人。东北女子客居江南,除了腿特长,还有其它特长。比如,善女红,善烹饪,善烘焙,善擦地,善养猫,善买衣服,善自恋,善生活。只有写文章不是特长,而是本能。
精神在云之上,眼睛在生活泥土之下,心在云与泥土之间。一切皆可用文字表达。
喜欢一切需要花费时间打磨的东西。是为情意。
生活细节的闪光之处
你阅读,你在感知
当然,更感谢你的转发
万古长青下一句是什么?
绿鬓凋零。看几度、人间春蝶秋萤。天地为室,山海为屏。收浩气、入沉冥。便囊金探尽,犹自有、诗笔通灵。谢红尘。且游心汗漫,濯发清冷。平生眼中豪杰,试屈指年来,稀似晨星。虎豹关深,风波路远,幽梦不到王庭。任浮云千变,青山色、万古长青。醉魂醒。有寒镫一点,相伴
友谊万古长青,下联是什么
友谊万古长青==交往源远流长
一树留春,万古长青!请在春天种下希望!
树木是大地写给天空的诗
今天是3月12日
也是中国第42个植树节
昨天(3月11日)
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
《2019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
数据显示
▽▽▽
2019年,全国共完成造林706.7万公顷、森林抚育773.3万公顷、种草改良草原314.7万公顷、防沙治沙226万公顷、保护修复湿地9.3万公顷。
那么,咱们苏州的情况如何呢
▽▽▽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苏州市区新增或改造绿地1450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82平方米,全市森林资源总量达到220万亩,陆地森林覆盖率、自然湿地保护率等主要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并在全国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群”。今年,苏州将重点实施城市公园绿地整治提升、“两湖一江”生态修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八大工程。
看到咱们的城市绿意越来越浓
小编由衷地感到欢喜
树木是地球上陪伴我们生活的
最天然、最生动、最坚韧的生命样式之一
它用365天的成长
创造出不可估量的价值
国际上1棵树按照它的生态价值计算
每年可产出氧气31000美元
蛋白质2500美元
减轻大气污染62000美元
保护涵养水源37000美元
绿化不仅给了我们视觉上的体验
而且还悄悄为我们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生活
♣城市绿化超过50%,大气中污染物可得到有效控制;
♣城市绿地面积每增加1%,夏季气温可降低0.1℃;
♣ 城市中有树木的土地可以比没有树木的土地减少沙尘3.8倍;
♣ 城市中宽30米的绿化带约可降低噪音6-8分贝;
♣1棵树1年可贮存1辆车行驶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
如果没有森林
90%的淡水将直接流入大海
如果没有森林
风速将会增加60%-80%
如果没有森林
450万个生物物种将不复存在
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广袤的森林蕴含着巨大的生态效益
保持水土
茂密的林冠对降水有截留作用,一般情况下有20%~30%的降水量被林冠所截留。这种截留可降低降水程度,从而减少雨水对土壤的侵蚀,延缓地表径流过程,减少水土流失。
涵养水源
由于林木根系的作用,森林土壤形成涵水能力很强的孔隙,当森林土壤的根系空间达一米深时,每公顷森林可贮水500~2000立方米,所以森林被喻称为“绿色水库”。
防风固沙
森林是风沙运动和水土冲蚀的重大障碍,可降低风速、稳定流沙、增加和保持田间湿度,减轻干热风危害,在风沙为害地区保护农业的作用十分显著。
调节气候
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自然界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都有重要作用,森林每天从地下吸收大量水,再通过树木树叶的蒸发回到大气中,因而森林上空水蒸气含量要比无林地区上空多,同时水变成水蒸气含量要吸收一定的热量,所以在大面积的森林上空,空气湿润,容易成云致雨,增加地域性降水量。
制造氧气
森林能吸收C02,制造O2。据测定,lhm2阔叶林在一昼夜内吸收约10tC02,释放出730kg氧气,可供1000人呼吸。
净化空气
据研究,森林中有许多树木和植物,能够分泌多种杀菌素,可杀死众多病菌,因而可使森林中空气含菌量降低。
降低噪声
由于树木有茂密的树叶,噪声通过森林后,可降低声音强度,一般有40为宽的林带即可减低10—15dB。
减少粉尘
树木枝叶多,树冠茂密,能降低风速,而且树叶表面上的绒毛能分泌粘性油脂及汁液,吸附大量飘尘。一般每公顷滞尘总量,松林为36.4t,云杉林为32t。
点“在看”
亮明你对苏州生态环境的关心!
警惕!某些社会机构借用环保*名义举办培训借机推销产品,千万别信!
齐抓共管、久久为功!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要求: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提升
点赞“她力量”!疫情下,兰开自芬芳!
来源:整理自新华网、看苏州、中国林业网等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求“来自万古长青”的解释
wàngǔchángqīng万古:千秋万代。千秋万代都象松柏一样永远苍翠。比喻崇高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谊永远不会消失。元·无名氏《谢金梧》第四折:“也论功增封食邑,共皇家万古长春。”典故出处元·无名氏《谢金梧》第四折:“也论功增封食邑,共皇家万古长春。”近义词万古长存、欣欣向荣反义词每况愈下英文翻译beevergreen成语资料成语解释:万古:千秋万代。千秋万代都象松柏一样永远苍翠。比喻崇高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谊永远不会消失。成语举例:不信请看看我们万古长青的祖国吧,那一天不在开着各色各样的奇花?(杨朔《迎春词》)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中性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成语结构:偏正式产生年代:古代成语正音:长,不能读作“zhǎnɡ”。成语辨形:长,不能写作“常”。成语辨析:万古长青和“万古长存”都含有“永远存在;永不消失”的意思。但万古长青偏重在永远不变;不衰退;“万古长存”偏重在永远存在;不消失。成语谜面:千年松树
为我们的祖国写一句祝福语
为我们的祖国写一句祝福语如下:1、愿我的祖国和人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今后祖国无灾无患,人民幸福安康!2、祝我伟大祖国繁荣昌盛,万古长青,长治久安,国泰民安!3、神州大地繁花似锦,祖国长空乐曲如潮。在这美好日子...
【姓氏研究】"徽州八大姓"为什么能在本土姓氏谱上万古长青?
徽州宗族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禹时代前后,徽州氏族多属于三苗族和古越族,也许今天河南,山西,陕西等地的一些名门世家也有一部分的祖先也是徽州氏族的旁流分支。秦始皇时期,闽越粤等地的人流逐渐迁居徽州,而随着后来的南北婚姻通畅,徽州的人口流量和外来迁居人口也任意增长,人口基数也日益庞大。这也是今天的好多华侨,华人和诸多寻根人为什么认祖归宗都想要从徽州开始的原因之一,这就是一种方式,也是一种荣耀。
频出思想大家的"程"氏
程氏是徽州八大姓之一,东晋时期,程元谭出任新安太守,也就是今天我们俗称的市长,我们都知道,古代的官员和今天的公务员升迁制度还是有所不同的,程元谭到新安走马上任的话,可能他就要终老在此了,所以他的家族也会跟着他一起迁徙过去,地方官绝大多数是会直接终老在自己的官位上的,这也是世袭制的特点吧,没有退休这一说法。
由此我们便知道了程元谭就是徽州程氏始祖了,那么在"文"这一方面,程氏出了程元谭了,那么"武"这一方面,又出现了哪些杰出人才呢,接下来我们要说的这位就是程元谭的第十三世子孙——程灵洗,我国南北朝时期,徽州大乱,地方暴动频出,程灵洗率兵镇压,并对地方军队进行整顿,朝廷封程灵洗为镇西将军,死后谥号"忠壮公"。其实很简单地问题,名门望族最重视子嗣繁衍,尤其是一些武学世家自然希望能多出一些杰出后辈能够继承衣钵。所以自然而然一个家族就壮大起来了。
而后,程氏家族又出了宋学者程大昌、明文学家程敏政、清学者程瑶田等等,不难看出来这些人在当时都是走在思想最前端的人,也可以看出来程氏家族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一般家族要强,所以才能在几百年的风雨中历久弥新。
枝繁叶茂的"汪"氏
公元197年,汪文和避乱渡江南迁,历史上什么时候人口会大规模地迁徙地呢?除了战争,就是饥荒年代。很显然,汪文和是前者,所以他当然想寻一处风水宝地了,而此时的徽州无疑是不二之选,有山有水还远离战火,可谓是世外桃源了。这是汪氏的追本逐源。
汪文和的第十四世孙汪华生有九个儿子,而九个儿子也都家族兴旺,枝繁叶茂,后裔在徽州境内分布甚广,所以便有故人戏称:"十姓九汪,皆为华后",在今天的休宁,屯溪,绩溪等地都分布有汪华的子孙后代。
而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汪氏名人都有宋宰相汪伯彦、元末明初理学家汪克宽、明医学家汪机、戏曲作家汪道昆、清画家汪士慎,程氏和汪氏相比较我们不难看出来,程氏的人才方面可能更加偏向**家和思想家,由此可以看出来程氏家族应该家规家训极为严苛,而对族人在思想上的禁锢也更加深远,而汪氏就不同了,可能更加注重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吧,所以在人才的输出上汪氏可能种类更加多样,领域更加宽泛了一些,这也是不同家族会出来不同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平等观念的"吴"氏
一个家族要想千古留名,长久留青,那么它一定不能忽视对女性的培养,在我国的历史上,"巾帼不让须眉"的典例比比皆是。徽州吴氏与其他氏族不同的是吴氏有远祖,近祖二祖之分,远祖为吴浅,汉初封候在此,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得不听到汉高祖刘邦的郡国分封制了。
汉初时期,君主们为了奖赏功臣,也为了巩固统治,就会把国家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功臣们,而这些功臣们可以选择去封地居住也可以选择留在京城,而显然吴浅的情况属于后者,就是徽州吴氏这一块区域的居民是他的子民,都跟着他的姓氏姓吴,但是吴浅只是他的领地之主,却不是他们真正意义上的始祖,而吴少微就不同了,吴少微应该是把自己的后代都带到了徽州,在这里安居乐业,并繁衍后代了,所以吴少微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吴氏始祖。吴氏的后代均为少微后代。
在古徽州历史上,吴氏一脉的名人主要有明代医学家吴昆、清代医学家吴谦、艺匠吴鲁衡、等等,和前两个宗族相比,这个家族可能更偏向于悬壶济世吧,这可能也跟所在的家庭有关,我们都知道想医学这类学科一般都是先辈有从事此行业留下珍贵的历史书籍才能让后人人才辈出,更何况在当时那个年代古人一直秉持着"龙生龙凤生凤"的思想观念,老子杀猪,儿子也必然从事和其相当的职业,所以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来吴氏一族一定是有那么几位在当时非常出名的医学家。所以吴氏一族才会医学奇才辈出。
工匠大家的"黄"氏
黄氏一族源于东晋初员外郎黄积,黄积去世后,他的儿子黄寻安葬其在此,并在此扎根,繁衍后代,其实仔细想想,从古至今,任何事物的成功都应了那句"天时,地利,人和",而黄氏的"天时"便是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地利"自然就是徽州了,"人和"自然就是黄寻本人的决定了。从东晋到清朝,那自然是经历了千百年来,那自然也是当地的老宗族,大家族了。后把安家的姚家墩也改名为黄墩,也就是把当地的地方圈下来当作自家管辖的地盘了,那十里八方自然住的就是自家的兄弟姐妹们了。发展成当地的名门世家那都是时间的问题了。
黄氏一族名人主要有明清时期黄氏刻工、清末纂刻家黄士陵、近代著名画家黄宾虹等等,常听人说鬼斧神工,鬼斧神工,用来形容黄氏一族自然不为过,黄氏一族擅长的雕刻艺术在今天已经是非常少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我们经常会呼吁大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不也是在保护老祖宗留下的手艺吗?所以对于黄氏一族的工匠精神,我是较为欣赏的。
两派分明的"胡"氏
徽州胡氏有正胡、明经胡之分。正胡东晋时迁入徽州,到六世的时候,胡明星在徽州没有被开垦的土地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们要知道在古代,由于人口较少,大家一般都是圈地而生,意思就是,如果胡氏一家觉得这个地方的气候、土壤适宜,就直接在这个地方播种了,种出来的粮食,因为粮食换的钱财、房屋也都归自己所有了,祖孙后代就可以世世代代的继承先辈们的遗产了,这也是君主专制下的土地私有制度的最大益处和最大弊处。所以把他们居住的地方称为他们自己的土地也不为过,根本不用想现在的人们一样为了房子争分夺秒,起早贪黑。真的是应验了那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在唐代,曾流传这样一句话:"十里无余姓,田庐共一村,四时瞻庙貌,尽是太常孙"也就是说只要在那个村子里居住的人都是胡氏的后代,都姓胡。其实这个现象在今天的各个村落是非常常见的,有些村子就因为古代帝王逃难到此,就随了帝王的姓,只要跟名人沾上一点缘故的,绝大部分都会去改了姓氏,为自己的身份附上一层看似光鲜亮丽的金粉,和我们今天说的明星包装如出一辙,只不过一个是传统意义上的,精神上的,另一个是现代因素满满的,物质上的过度包装。
结语:
除了前面着重说的"程、汪、吴、黄、胡"氏一族,徽州八大姓中还有"王、李、方"三族,王氏主要有五代文学家王希羽毛、清代**学家王茂荫、辛亥革命志士王文藻,李氏主要有明代艺术家李流芳、清代艺术家李文来,方氏与众不同的是这一宗族出现的皆是起义领袖,比如有唐代农民起义领袖方清,宋代农民起义领袖方腊,我们不免戏称这骨子里都流着祖先澎湃的热血啊。
不管这些宗族哪个出现的名人异士多,哪个宗族的人丁兴旺,他们都是华夏五千年历史的记录者和创造者,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在史册上留下了自己的姿态,演绎了自己的故事,不管是今天的"徽州八大姓",还是"新安十五姓",他们都是长江水孕育的祖祖辈辈,他们虽然没有黄土地祖辈的精壮强悍,但他们也用南方人的铮铮傲骨在历史朝代的更迭之中守住了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的财富。
不谈曾经,不谈以后,不谈过去,不谈未来,不谈贫富,不谈差异。这些人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一群被迫流浪的孩子们试图找寻自己的家。所以,在此呼吁大家保护全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管是中国的姓氏文化,还是日本的武士道文化,还是西方的骑士精神,这都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他们都是祖先们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用自己走过的路,受过的伤,尝过的滋味为我们保留下来的。都是世界的瑰宝。
几百年来,无数历史学家都希望能研究徽州的姓氏来研究因为战乱而流离他乡的华人们,而无数华人也来此进行自己寻根文化。
…… ……文 章 推 荐…… ……
●【姓氏研究】姓氏里的文化密码
●【姓氏研究】中国姓氏对血缘寻根的影响
●【姓氏文化】寻根问祖,对于一个普通人的必要性!
●【祭祀文化】家有丧事,三年不贴春联吗?
●【家祠文化】家族修祠堂,这些你需要懂
●【家谱文化】修谱前,先了解“五法,六不书”
●【家风文化】包容父母,足以包容天下!(经典好文)
●【于姓代表】于莉的小目标:家政服务进社区为幸福生活助力
●【于姓研究】《密县志》记载于氏名人
●【于姓故事】于公事迹之门容驷马
●于姓溯源
--THEEND--
免责声明:本文综合整理于网络,仅作为分享交流,未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文字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以作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万古长青下一句是什么(万古长青下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