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银基金如何(工银瑞信基金怎么样)

工银瑞信基金怎么样

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由银行直接发起设立并控股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公司股东分别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80%)、瑞士信贷(20%),注册资本为2亿元人民币。截止2017年6月,南方基金的总规模排名所有基金的第二位,所以还是算蛮强的。不是很明白你说的怎么样是指哪方面,你可以继续补充完整问题。

工银瑞信的印度基金值得买吗?【深度好文,买前必读】

作者/大树

编辑/大树

排版/加简成厨

股票型基金是越来越难卖了。

很多基金公司如果没有明星爆款也就只能出奇制胜了。这不最近工银瑞信发了一支新的基金—【工银瑞信印度市场人民币】(代码:164824)。

专门投资印度市场的基金国内这是第一支,这回工银瑞信成功的吸引了已经在国内憋坏了的资金关注。最近问大树这支特殊基金能不能买的筒子有好些个。

那这支出奇制胜的印度基金到底能不能买呢?出奇可以,但却不一定能致胜。就让大树带着大家分析下这个基金到底能不能买。

到底能不能买?

工银瑞信这支基金从他的招募说明书上可以很轻易的分辨出,这是一支被动管理型基金,人家说的很清楚:

工银瑞信这支基金投资的目的是对印度股票市场走势进行有效的跟踪,再看他的基金经理:

这个基金经理在工银瑞信担任基金经理期间管理的基金全部为指数型被动基金,没有主动管理型的经历。

安排这样的基金经理和有跟踪印度股票市场的目的,可以断定这是一支被动指数型金,投资的主要方向估计主要就是成熟市场上市交易的印度股票ETF基金。

 

好,既然定性为被动管理型基金,这支基金的收益主要来源就是印度股票市场,和管理人关系就不大了。因此我们要考虑的就是两个因素:印度股票市场现在是否值得投资和基金的费用。

先说简单的,这支基金的费用:

这支基金的管理费率高达1.6%,远远高于被动管理基金平均水平。说实话,这样的费率有点坑,但是考虑到国内这种基金的稀缺性,这个忍了。

看完费率,算你勉强过关。然后说复杂的部分。看看印度现在的情况是否配得上这1.6%的管理费。

印度的市场前景

投资印度股市的整体情况就相当于投资印度经济的未来,那么印度经济的未来会越来越好吗?

说起印度来,真的有点让人精神分裂。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印度经济及产业的发展,那就是【失衡】。

印度拥有13亿人口和最年轻的人口结构,但也是大国中文盲率最高的,文盲率接近30%。注意这里面很多邦的文盲标准仅仅是会写自己的名字。(呃......)

有数量和质量可观的IT和商业流程外包服务,但却工业薄弱物资匮乏。

印度是个农业大国,却仍有3亿人在挨饿同时却又是世界第四的农业出口国。

印度有世界大国中最快的GDP增速,但是按人均GDP衡量,印度仍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22%的人口处在贫困线以下。

1

分析印度不能简单类比中国过去的某个年代

当然,有人会说落后代表的就是发展潜力,也有很多人说现在的印度就是中国的80、90年代,是投资的好时机。

目前市面上对哪哪个国家的前景经常会拿中国来比,说是相当于中国的哪个时期。这样的比较固然简化了理解的过程,但是也隐藏了很多细节,而魔鬼往往就在这些细节里。

大树之前写过关于越南投资的话题,用的也是这样的类比。说实话,在越南我敢这样去类比,但是印度我是绝对不敢这样的类比的。

中国和印度两国的国情相差实在是太大,如果真的要去类比,那还不如说80年代的印度和中国的80年代经济发展水平差不多,那时候更像。

然而40年过去了,中国经济已经腾飞,而印度什么也没有发生。所以看待印度的经济发展前景,我们不能简单的去类比相当于中国的哪个年代,而是要按照经济逻辑去认真的分析一下才好。

2

市场上为什么很多人看好印度前景

目前市面上看好印度是因为最近几年印度的GDP增长确实是比较强劲的: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印度的GDP增速在2014年后明显出现中枢上移,从之前的6%这个区间上移到7%。虽然波动很大,但是大部分时间是超过中国的经济增速的。

16-17年受到废钞的影响,经济增速一度滑落,但是目前已经回升到正常水平,17年四季度GDP增速达到7.2%,再次超过中国。

过去几年印度的发展确实是可以的,但是投资看的是对未来的前瞻。对于印度经济的未来,市场上看好印度基本就是落脚在两个事情上:

一个是印度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年轻劳动力,并且劳动力很廉价,工资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这将使印度在未来的全球产业转移的时代机遇中获益。

另一个是看好印度的莫迪改革,会提升印度的效率,使印度进入所谓的黄金发展十年。

3

印度的前景果真如市场预期的那样看好吗?

对于市场上看好印度前景的两大理由,大树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无论是人力成本低还是莫迪改革,我是很不乐观的。

先说,印度最大的优势,年轻人口多。

话说印度的人口优势并不是现在才有,以前也并不差,但这点在未来并不一定成为优势,反而有可能成为拖累。

怎么说呢?两点:

1

从外因看

未来的产业转移大机遇并不依赖人力成本

话说二战后的产业转移已经发生了好几轮了。在这几轮产业专业的过程中,每一次对于印度的机遇其实都比现在好。

无论是二战后重建过程中的全球工业化进程;70、80年代产业从发达欧美国家向亚洲四小龙的转移,还是80年后产业向中国专业的过程,这些机遇都比现在的产业转移的机遇好的多,而印度却一再错过。

现在正在发生的产业转移和以前的全球产业转移有很大的不同,他的大方向并不是转移到劳动力成本的洼地,而转向能源和效率洼地。

这个道理很简单,无论是中国的制造业2025,还是德国的工业4.0,指向的都是高端智能制造,未来的制造业是向自动化发展的,而在一个自动化的工厂里,能源和效率成本比人力成本重要多了。

所以在未来的产业过程中,人力成本的优势将大大被削弱。这个机遇远远弱于历史上的任何一次产业发展机遇。若果印度以前那么好的机遇都没抓住,我很难相信这次可以。

而当自动制造成为主流,现在印度的人手就变成了人口,对印度经济来说不是红利而是成本负担,再加上印度能源供给薄弱和行政、物流效率低下,很难说在未来的产业转移中会有什么优势。

在未来的产业转移中,大树觉得更多的是中美之争,而没印度什么事。

2

从内因看

印度是一个没有梦想的国家

虽然印度的人口有13个亿,但是这13亿人中,只有1亿是人。这话可不是*人的,在印度几乎不可改变的种姓制度下,除了上层的婆罗门和刹帝利种姓可以有尊严的生活和工作,其他种姓根本得不到人的待遇。尤其是最底层的贱民更是如奴隶一般。

最可怕的是这种制度下,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孩子会打洞,下层阶级想要靠着努力流入上层几乎不可能。于是在印度教里,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到了来世,现世只有忍耐。

我们听说过美国梦、中国梦,而从不会有印度梦。印度人没有梦,而没有梦的后果就是印度的精英大量流失到欧美,印度底层根本不会有学习上进之心。

在印度首都没有一座公共大型图书馆。印度**宁愿花大价钱去打造万国牌军事装备都不愿意建图书馆。为啥?因为**的意识里都没有读书学习的必要。印度文盲多不是智商低,而是读书在印度是真正的无用。

在此制约下,印度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几乎勿忘。并且在种姓制度下,人生而不平等,造成整个印度社会的劳动参与率低下,尤其是女性劳动参与率低至22%,而咱们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是60%以上。不是人口多劳动力就多,也不是劳动力多就产出多的,起码在印度就不是。

再说,被大家寄以厚望的莫迪改革

印度莫迪改革政策很多,但是总体上来说和我们一样,分为三大攻坚战,分别是:土地制度改革、劳动力制度改革和税改。

在这三大攻坚战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是土地和劳动力改革,而税改相对容易。我们来看看莫迪改革这三大攻坚战改的怎么样。

1

土地改革

印度2013年出了个土地征收法,按照这个土地征收法,私营项目要想征收土地需要获得受征收影响80%家庭的同意,如果公私合营需要70%。

在这样的规定下,你可以想象的出,这地的征收成本会有多高,在这样的制度下**想搞基建和制造业是没法弄的,于是莫迪同志想要开个绿色通道,就是涉及到公共利益可以不用征询大家同意,直接开搞。

这事在咱们大中国可能下个文就行了,然而在民主的印度可就麻烦了,这个修正案三易其稿而未被通过,最后还引发农民组织和反对d的强烈抗议。印度农民五六个亿啊,在这个靠选票的国家里,这土地改革如何推动的下去。

然而,这个土地改革却是各个国家走向工业化的必经之路,无论是英国当年的圈地运动,还是中国当年的土地国有化运动,即便是美国这种没经历土改的,也是用血腥的手段直接抢了印第安人的。

没有土地改革的本质变化,印度的工业化进程没戏。

2

劳动力改革

印度是对劳工保护最过分的国家。

按照印度法律的规定,一个企业如果雇工超过100人,解雇员工是需要经过**批准的,而这个批准基本上是通不过的。

这样的劳动力市场会有效率?肯定是没有的,于是莫迪想把这个取消掉,让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

于是莫迪出台了一系列劳工修正案,结果引发了印度大罢工,这个罢工号称印度历史上最大罢工,1.2人参与其中。这1.2亿人就是1.2亿张选票啊,这如何改的了,所以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3

税改

这个税改是印度改革里相对简单的,但也涉及到很多利益。印度的税制是比较复杂的,各邦的权力很大,各有各的税,于是在印度货物从一个邦到另一个邦都是要交税的。

大家可以想一想,咱们网购的东西,从一个省到另一个省一路交税过去是个什么体验?肯定很酸爽。

莫迪的税改想要统一和简化税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但是这个改革你能剥夺各邦的征税权吗?当然是不可以的,否则大家不和你拼命。于是乎这个唯一有点成就的税改就成了半吊子。

莫迪规定除了除国家统一税率以外,各邦可根据情况再加收额外税,收多少各邦自己说的算。于是这个税改就被通过了。

为啥这么容易呢?

因为对于地方**收税毫无影响,也就没啥阻力了。这个税改不但没有解决统一市场的问题,还加重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到了具体行业税收没减少还增加了。比如家电直接纳入奢侈品征税。所以这样的税改虽然有积极效果,但是却很有限。

从上面可以看到,莫迪改革的三大决定印度前景的攻坚战伐善可陈,看好这个改革风险是很大的。

回顾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制度性变革,其成功率之低令人发指,在中国这个成功率都低于造反。在国际上,制度的重建很少不是靠暴力完成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很难完成触及灵魂的改革的,而选票**下,会喊的孩子有饭吃的机制也必将造成劣币驱逐良币。

印度距离改革成功不是一个莫迪

而是好些个***。

4

印度金融市场面临巨大风险

打开印度的股票市场,他的表现是这样的:

看上去很牛逼是不是?然而这个对于一个外国投资来说却并没什么卵用,因为这个股票走势是用卢比计价的。

投资一个外国市场一定是要考虑这个国家的汇率和金融环境的,尤其是投资一个新兴市场国家,否则这个世界上最牛的股市不是印度而是委内瑞拉了:

看委内瑞拉股市18年就涨了接近四倍,然而我们所有人都知道这没什么卵用,因为委内瑞拉的货币就是废纸。

那印度卢比会如何呢?贬值的风险是非常高的。

首先,印度在过去的44年中一直是个贸易逆差国。

长期的贸易逆差一般会积累出外债。印度也不例外。

印度的外债在2017年达到5000亿美元,而外汇储备只有3700亿多一点,这个外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持续恶化,并且印度短期外债占比20%以上,主要国家中最高。

除了国际收支,印度的财政也非常高危:

印度的财政赤字常年处于GDP6%以上,高于国际3%警戒线一倍,总债务余额占GDP比重70%,超过国际60%警戒线。

国家债务高危的情况下,印度的银行也是垃圾的可以:

印度银行不良率超过8%,这造成为维持以国有银行为主的银行体系需要不停的让**输血以维持资本充足率,整体处于高危状态。

 

印度的贸易逆差主要由石油和黄金的进口造成,黄金可以通过征税减少进口,但是石油却不行。印度石油75%靠进口,石油价格对印度这个金融基本面的影响很大,而债务的高企使印度对美元利率也很敏感。

目前的国际环境是***势动荡油价走高,再加上美联储加息促使美元回流美国,对印度构成的压力越来越大。

在莫迪放松国外投资管制的过程中,是否会维持得住卢比现在的汇率呢?

大树觉得是非常难的,甚至在这样的条件下,继阿根廷之后,下一个倒下的就是印度卢比也说不定。

最后,综合印度的经济前景和金融风险,目前去投资印度是不恰当的,起码也要等印度的金融风险得到释放才好。

说实话,相对于印度,中国的改革要容易得多,未来的前景也光明得多,我们为什么要舍易求难,舍近求远呢?

大树曰

可以轻易让人相信的投资机会,往往都是陷阱

工银瑞信的股票基金今年表现怎么样?

工银瑞信旗下工银金融地产基金以102.49%的年回报获2014年股票型基金冠军,是全市场唯一一只收益率超过100%的主动股票型基金。同时,工银瑞信旗下更有34只股票、债券基金2014年的回报超过20%,其中17只基金居于同类前10名,取得了股债双优的佳绩。海通证券数据显示,工银瑞信2014年旗下金融地产基金和信息产业基金,分别以102.49%和64.31%的年回报在359只可比主动股票开放型基金中排名第一和第三,是95家基金公司中,唯一有两只产品出现在股票型基金前十的基金公司;同时,工银瑞信旗下其它权益类基金业绩表现也相当优异,旗下满一年的股票型基金(不包括分级)2014年平均回报为42.52%,超过行业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涨知识!被刷屏的“中证工银财富基金指数”到底是什么?

前段时间,基哥的朋友圈被一条新闻刷屏了:中证工银财富基金指数迎来4周年持续稳健增长。据报道,该指数是国内首支由银行定制推出的主动管理基金指数,是为了解决基民的“选基困难症”。

看到这则新闻,我就很好奇,这是一只什么指数?对于只有指数,没有具体基金,投资者又该怎么投呢?这篇文章带着大家一一解密。

1.中证工银财富基金指数的介绍

2017年6月末,当时国内公募基金市场总规模已经突破了10万亿,基金数量也超过了4300支。中国工商银行为了践行普惠金融、秉承“为客户选好基”的理念,于2017年7月与中证指数公司联合编制了国内首支由银行定制的主动管理基金指数“中证工银财富基金指数”,该指数是系列指数,具体分为“中证工银财富股票混合基金指数”(930994)和“中证工银财富动态配置基金指数”(930995)两个。前者简称“工银股混”,后者简称“工银配置”。

2.什么是基金指数?

可能有些朋友有一些疑惑了,平时接触的都是股票指数,基金指数是怎么回事呢?股票指数,是指按照一定规则投资一揽子股票,而编制的指数;基金指数,是指按照一定规则筛选一揽子基金,综合形成的指数。基金指数在A股也有超过20年历史了,最早的是上证基金指数和深证基金指数,后来中证指数公司也开发了一系列的基金指数。

中证工银财富基金指数,是工行根据自己在基金领域的专业能力,设定了系列的规则而编制的指数。简单而言,就是工商银行帮我们选了一揽子优秀基金的组合。

3.与FOF基金差别

那这个指数跟FOF有什么差别呢?FOF是基金中的基金,大家知道FOF有个最大的问题是双重收费。按照规定,如果FOF买的是自家基金,不允许双重收费;如果买的不是自己家的,而是别人基金公司,是可以收两次费用的。简单而言,FOF持有的子基金本身收一次管理费、托管费、申赎费,FOF的管理人因为帮你进行管理,还要再收一次管理费、托管费、申赎费等。

这种投资方式,避免了双重收费,也实现了让客户一键购买系列组合,省心省事。

根据《招商银行银行业2021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我国高净值人群的资产配置趋势更加多元化,同时对资产配置专业度要求提升,倾向通过基金参与资本市场,配置权益基金的占比显著增加。

与此同时,根据《权益类基金个人投资者调研白皮书》显示,2019年有85.11%的公募基金收益在30%以上。但实际上,客户收益在30%以上的仅有1.29%,亏损的客户超过30%。偏股型混合型基金指数15年来年化收益率超过15%,但投资者并没有赚到钱。

数据来源:《权益类基金个人投资者调研白皮书》,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

一边是快速增长的投资需求,一边是“基金赚钱,基民亏钱”的现实困境,这几年各大机构都在想方设法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困境,比如:

针对投资者容易受市场情绪影响,推出了封闭式、固定持有期产品;

针对投资者追涨杀跌,频繁申赎,不停推广基金定投;

针对投资害怕市场波动,推固收+系列;

针对基金公司产品多,不知道如何选,推FOF、MOM;

追求个性化投资需求,推智能投顾等。

其实不管是推封闭式、基金定投、FOF、智能投顾等,都涉及到一个“选基难”的问题。目前市场上基金已经超过8000只了,各家机构、大V都有自己一套筛选标准。但是“中证工银财富基金指数”会更胜一筹。

首先是依托工商银行在基金领域的实力。从2020年年报来看,当前20多万亿基金托管市场中,工商银行托管规模以3.04万亿元位居榜首,市场占比15%,也是基金托管规模首家突破3万亿的托管人。也使得工商银行在样本选择、成分的调整和后续成分基金的维护上有更多优势。

另外从该指数的选样方式更全面。我从中证指数官网上查到,该指数系列基于“基金公司、基金产品、基金经理”三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体系,从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及货币型公募基金中选取综合得分最高的基金作为指数样本。主要考察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同类产品的规模排名、公司投研转化程度、公司激励机制、公司风控水平、公司受到奖惩情况、产品业绩排名、产品回撤和波动率水平、基金经理投资年限、基金经理业绩稳定度、基金经理投资风格与市场契合度等。

此外,中证工银财富基金指数则会每季度做一次定期的调整,特殊情况也会对样本进行临时调整,也保持了成分基金的后续的迭代升级,为投资者节省了大量的调研成本,提高了投资效率。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该指数系列旗下的工银股混基金指数(指数代码:)自发布以来累计收益率108.93%,大幅跑赢市场主要指数,超额收益显著;工银动态配置基金指数(指数代码:930995)累计收益率为27.27%,在市场大幅波动中表现平稳,较好的完成了绝对收益的运作目标。

另外,为持续提升客户的指数投资体验,工商银行加强对指数投资策略的研究,通过对“工银股混”和“工银配置”两支指数进行追踪模拟,于2019年正式上线了两支FOF产品——工银瑞信智远3个月持有期混合型FOF(008144)和富国智诚精选3个月持有期混合型FOF(007898),实现“一键投资、一键调仓”的便捷投资体验,并进一步丰富了指数产品体系。据海通证券数据,截至6月30日,跟踪工银动态配置基金指数的工银智远配置3个月持有期FOF近一年回报率7.53%,表现稳健,为追求稳定的投资者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同时,富国智诚精选3个月持有期混合(FOF)过去一年收益率为30.68%,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27.11%,也为高风险偏好投资者提供了不错的阶段性回报。

总体而言,工银股混基金指数(指数代码:930994)是满足了有一定投资经验、追求相对收益的投资者;工银动态配置基金指数(指数代码:930995)则满足了中低风险偏好、追求绝对收益的投资者。

2.选FOF产品。追求绝对收益,严控投资风险的投资者,可以在工商银行选工银瑞信智远三个月持有期混合型FOF(008144)。而有一定投资经验,追求相对收益的朋友可以在工商银行购买富国智诚精选3个月持有期混合型FOF(007898)。我查了一下这两只产品只能在工行购买,目前申购手续费还打8折哦。

对于稳健性投资者,如果没有太多时间或者精力去做资产配置或者自建组合,是可以好好关注下中证工银财富基金指数的。不过,还是时刻要牢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不管什么产品、什么策略都只是努力提高我们投资赚钱的概率,是无法保证我们百分百赚钱的,任何一笔投资我们都需要有点耐心,同时保持这笔投资不会对我们生活产生影响。

工银瑞信袁芳卸任争议:基金封闭期内离职,还怎么长期投资?

从袁芳卸任“工银圆丰”的案例,可以看到现有法规下,对持有期内基金经理的离职行为,没有明确的约束和针对投资者的处理方案。(图/视觉中国)

如今,传闻终于有迹可循。

11月19日,工银瑞信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袁芳一次性卸任在管的5只基金。虽然离任原因标注的是“工作调整”,但业内的推测更倾向于,这是在为正式离职做铺垫。

《财经》新媒体就袁芳是否要离职一事,向工银瑞信基金相关负责人求证,对方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

袁芳在公募圈颇有声望,是热度仅次于葛兰的女性基金经理。她在工银瑞信供职时间超过10年,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226.53%,截至三季度末,管理规模合计225.56亿元。

从周应波、赵诣,到董承非、林森......年内已有多位“顶流”离职。他们或另寻东家,或“奔私”创业。

由于他们身负数百亿规模,持有人基数庞大,且自带流量和关注度,在官宣离职时,基金公司总是尽可能低调而谨慎地处理。

像袁芳这次的卸任公告,就选在了非交易日的周六发布。

投资上的重大人事变动,要做到完全不起波澜很难。从过往案例来看,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双方好聚好散:基金公司安排合适的继任者,基金经理写一封真挚的告别信,以求平稳度过交接期,安抚和留住持有人,最大程度上减少对产品规模和公司品牌形象的冲击。

对于一些明星基金经理的离开,尤其是奔私的那些,持有人的反应往往是惋惜。因为私募的购买门槛高达百万,这意味着普通基民无法再享受到他们的投资服务。

作为工银瑞信基金的“头牌”之一,袁芳的卸任和“奔私”传闻,却是争议声居多。

最大的争议点在于,她卸任的5只产品中,“工银圆丰”是一只三年持有期基金,成立于2021年1月13日,首募规模79亿元,距离首轮持有期结束还有一年多时间,在任职回报亏损31.91%的情况下,基金经理却一走了之。

无论是主动离职,还是被动下课,这种有始无终的做法,让不少投资者难以接受,因为很多人当初就是冲着她的名气下的单。

从监管的角度,持有期产品设立的初衷,本就是为了践行长期投资理念。在首个持有期内更换基金经理,显然与这一理念相悖。

一位基金研究机构的人士在接受《财经》新媒体采访时表示,人才流动是市场基本特征之一,属于正常情况。但如果是打着基金经理市场号召力,进行资金募集的封闭式基金,在距离封闭期满还有一定时长出现基金经理离职,或多或少存在误导投资者的情况。

11月20日,西部利得基金经理盛丰衍在微博发文,建议修改持有期基金规则,持有期基金的首发基金经理离职的,给予投资者一次赎回的机会,“否则旨在鼓励长期投资的持有期基金难以获得投资者认同,和持有期基金初心南辕北辙”。

在公募历史上,有过封闭期或持有期内开放赎回的案例,就是在2020年9月红极一时的蚂蚁战配基金。

5只“创新未来”基金发行时募了600亿元,认购人数多达1360万户,原本封闭期18个月,后来因蚂蚁集团上市计划搁浅,在2020年11月开放了为期一个月的赎回通道。

也有业内人士建议,以后发持有期产品,可以让基金经理签署承诺函,承诺封闭期内不离职。如果封闭期出现离职,基金公司应承担连带责任。

实际上,为了促进公募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监管一直在完善基金经理离职的相关规定。

2月18日,证监会发布《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其中规定,“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不得聘用从其他机构离任未满6个月的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从事投资、研究、交易等相关业务”。

和此前相比,基金经理离职静默期多了3个月。

5月20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则(简称《办法》)。在细则中规定,公募基金管理人建立员工离职静默期制度,基金经理等主要投研人员在离职后1年内不得从事非公募基金投资管理等工作。

这意味着,基金经理如果从公募离职,想要发行自己的私募产品,从之前只需等待3个月,延长到1年。

6月10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要求绩效薪酬的递延支付期限不少于3年,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递延支付的金额原则上不少于40%,绩效考核指标应体现3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情况。

盛丰衍曾评价,该《指引》一(是)强制基金经理和投资者共担风险,二也惩罚了跳槽行为,鼓励基金经理在一家公募基金长期干。

回到袁芳卸任“工银圆丰”的案例,可以看到现有法规下,对持有期内基金经理的离职行为,没有明确的约束和针对投资者的处理方案。

精彩视频推荐↓

今日话题

你如何看待基金经理基金封闭期内离职?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工银瑞信货币基金怎么样?请大师回答…

工银瑞信货币基金(基金代码482002)低风险,收益略高于定存,流动性好,高安全性(一般不会亏损,但是基金公司不承诺保本),是良好的现金管理工具和避险工具(股市和债市行情转好时可以转换为相应的权益类基金和债券基金)。

工商银行什么基金好

2、工银瑞信沪港深基金:该基金主要投资于A股、港股和深圳成分股,风险适中,适合经验较为丰富的投资者。3、工银瑞信蓝筹精选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该基金投资于市值较大、财务状况优秀的标的物,同时采取动态配置策略,规避市场...

请推荐几款工商银行适合定投的基金,谢谢

另外,基金定投的办理手续十分便利。目前,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和民生银行等都开通了基金定投业务,并且进入的门槛较低,例如工商银行的定投业务最低每月投资200元。现在是公认的做基金定投的好时机!但是关键的是你怎...

工商银行基金工银货币有风险吗

货币型基金通常被视为无风险或低风险投资工具,适合资本短期投资生息以备不时之需,特别是在利率高、通货膨胀率高、证券流动性下降,可信度降低时,可使本金免遭损失。(作答时间:2019年7月8日,如遇业务变化,请以实际...

【认识你的基金经理】工银新金融基金经理鄢耀

新朋友点“理财呼叫中心”蓝字关注我们

他是人们眼中的高冷学霸

他掌握的资金以亿计数

他的工作业绩直接关系到你的收益

他就是你的基金经理

认识你的基金经理

国际权威基金研究机构晨星中国研究中心的评价显示,无论是最近五年、还是最近三年,工银新金融都获了最高五星级评级,这意味着,这只基金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在同类基金中是做的最好的之一。工银新金融股票基金的良好业绩是如何获得的?

本期栏目

和工银新金融基金经理

鄢耀先生

聊聊他的投资方法和风格

详细内容请点击录音

职业经历

鄢耀,曾先后任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审计员,中金公司分析员。2010年加入工银瑞信基金,现任权益投资部副总监。2013年8月至今,担任工银金融地产行业混合基金基金经理;2015年3月至今,担任工银新金融股票基金基金经理;2015年4月至今,担任工银总回报混合基金基金经理;2018年11月至今,担任工银精选金融地产行业混合基金基金经理。

投资方法论:

自上而下聚焦三大赛道

我会选取自己相对擅长,或者比较好的赛道做相对聚焦的投资,在大方向上选择大金融、大消费和科技成长三个赛道,再根据不同市场阶段,或者对宏观、流动性等的判断,在这三个赛道上做适当的偏离。

在三个大的赛道下面,根据行业的景气度、估值和增长的匹配性,选择一些细分子行业。

 

一、大消费领域牛股倍出

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来看,大消费赛道里都是诞生长期最好的公司的一个行业。正好我国正处于消费升级中,所以这里面能诞生出非常多的好公司,这些公司能给投资者带来非常可观而且非常稳定的回报预期。我自己觉得食品饮料板块是大消费里相对最好的一个赛道,包括白酒,也包括一些新消费,例如偏低度酒精的饮料,成长性可能比白酒更好。

 

二、科技成长机会很多

在科技成长领域,包括最近两年相对成长性非常好的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光伏、半导体、消费电子、国防军工等等,细分赛道非常多。这两年我看下来,新能源领域未来长期景气度可能最高,增长也非常确定,所以这几年我自己的投资在新能源里面的配置也是相对更多一些。

 

三、大金融处于下降通道

在过去5~10年,大金融是战胜市场的,原因是其盈利能力显著高于其他行业,其中银行和地产相对比较突出,银行的ROE在5~10年之前接近20%,龙头地产公司的ROE也是在20%左右,所以在过去5~10年能战胜市场。

但是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整个金融、地产长期盈利能力处于下降通道。包括银行,地产、甚至保险,所以目前投资于金融行业,我们对它的预期回报需要下调。

不过,大金融是一个非常大的权重板块,长期来看,这里面还是有一些公司是非常有竞争力的,虽然行业在下降通道,但是好公司的ROE可能还能维持在15%以上。所以我们在投资金融、地产的时候,倾向于选取这个行业里面最好的公司。

另外,在大金融板块里,财富管理这个细分行业可能未来几年的景气度会非常高。从过去两年大家也能看到这个趋势,有一些公司也能分享财富管理领域非常高的景气度。

投资方法论:

聚焦三大赛道,适度偏离

在大金融、大消费和科技成长这三个大的赛道里面,我会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做一些适当的偏离。

去年上半年,在疫情影响下,传统的大金融板块,不管是基本面还是政策面,确实受到比较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去年上半年我在传统的大金融这块的配置相对比较少,更多是聚焦于大消费和科技成长板块。不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整个市场相对更均衡一些,我也是根据市场环境在配置上做了一些均衡。

去年底和今年一季度,我对于估值偏低的大金融阶段性地进行了增持。因为从基本面来看,这些低估值的品种例如银行板块,经历了去年的负面压力之后,今年是有改善的。所以我通过板块的配置去达到平衡组合的目的。

即便阶段性看好某一个行业板块,但我不会过度集中配置热点板块,希望还是相对均衡。我们国家有非常多的行业前景都很好,所以我还是希望组合是偏均衡的配置,挑出不同行业面最好的公司实现组合长期稳健的增长。

投资方法论:

自下而上精选个股

在自下而上的投资上,我会选取不同行业的盈利能力最高的龙头白马公司,作为基础持仓,再在一些细分的成长性非常好的赛道里选取成长空间更大、在细分领域竞争力非常强的公司。主要的个股就是这两大类。

去年我在大消费和科技成长领域里选出的个股,包括食品饮料、新能源、军工等板块的个股,表现都非常好,机会把握上做得不错。

投资方法论:

对估值要动态分析

我认为选取好公司,做相对长期的持有,去分享这些好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是我们投资里面非常正确的事情。

对于这些好公司的估值,需要有一些阶段性的分析、动态地去看。这考验的是我们对于这类资产的定价能力。

去年景气度非常高的一些资产,在今年一、二月份的时候涨幅非常高,估值可能出现了阶段性泡沫,如果是通过我们对它的定价来看,真的是大幅超越了我们认为的合理价值,我们还是会做阶段性的减持。

但是长期来看,我们还是需要坚持长期去做这种正确的事情。这些好公司虽然阶段性的可能估值相对高一些,但是我觉得它还是我们投资的一个重点。所以,我自己在一季度的时候,对于一些好公司,如果它的估值阶段性遇到一些调整,我觉得反而是继续加仓的好机会。

对于好公司的估值,我觉得还是要看市场环境。我觉得可能宏观、或者利率对它的阶段性的影响是相对敏感一些的。比如说今年春节之后,可能大家是担心整个美债利率的上升,导致对全球定价的一些资产会有一些影响。但是我觉得,这还是一个短期的影响,这些好公司的基本面如果没有发生变化,我还是愿意在它相对估值回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的时候去进行增持。

投资方法形成的心路历程

经过了2015年疯狂的市场之后,在2017年前市场都有一些浮躁,投资有些时候比较偏主题或者是偏一些市场热点这种,或者是偏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多一些。从2017年之后,我觉得整个市场偏价值的风格逐步形成,我也是在2017年之后逐步总结了一些得失,选择好公司,长期分享这些好公司长期增长的收益。

我觉得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方法,也是一个逐步形成和提炼的过程。我觉得专注于自己的能力圈,做自己相对擅长的事情,保持比较高的专注度,对投资取得长期比较好的业绩是比较重要的。

投资观点:

中国市场机会很多

从去年开始,大家对于中国资本市场,都持非常乐观的态度。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对于政策的信心非常足。从宏观角度,国内宏观政策定力非常强,不再像以前对于经济会采取一些强力的刺激。特别是对于房地产市场,一直保持比较严厉的调控。这会导致未来越来越多的居民金融资产往权益市场走,这部分的资金会长期配置到权益市场,这对于权益市场是非常有利的。

二、国家对于权益资产、资本市场的定位是非常高的。

三、经过这次疫情,我们的国家治理在全球的竞争力都是非常强的,各个行业不再追求于短期过高的增长速度,而是更高质量的发展。这对于资本市场是非常好的事情。我们能看到很多行业未来的增长可能是非常良性、可持续的增长,这个对于我们的投资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从中长期角度来看,我们对权益市场非常乐观。

如果看中短期,经过去年和前年的上涨,市场整体估值相对处于合理偏高的水平,所以今年市场的波动性可能会比前几年有增加,毕竟全球的流动性在某一个时刻可能面临收紧的风险。但是我认为,考虑到整个疫情发展还不确定,流动性收缩的节奏是比较平稳的,A股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水平是非常好的,所以,我们觉得对A股市场可以不用太悲观,还是能够选取非常多的结构性机会的,特别是一些景气度非常好的行业和公司,能够取得不错的投资回报。

最想跟持有人说的话

我们这个行业希望能给投资者带来相对稳健的回报,希望能够尽量小一点的回撤。

希望投资者可以跟我们一样,对于我们国家的资本市场的中长期发展持相对乐观的态度,投资时间可以拉得更长一点,能从长期的角度去从投资,不用那么在意短期的波动。把更多精力花在选取长期业绩比较好的基金上,分享这些基金所投资的一些好公司的长期增长带来的回报。

第三方研究机构:

鄢耀有较强的宏观把握能力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石宇:

工银新金融在近4年中每年均能跑赢同类前50%,综合业绩较为突出。该基金定位于全市场产品,基金经理根据宏观经济和政策判断通过自上而下在聚焦的三大行业进行灵活配置,根据盈利能力和成长性自下而上地选择资产质量最高的股票长期持有。这只基金业绩体现了鄢耀作为大金融板块的研究员对于宏观的把握能力,能够充分把握时机调整组合的持仓结构特征,使得组合表现尽可能稳健。而基金经理管理的另一只基金——金融地产,除2016年,其余年份均跑赢指数,说明了其选股的有效性。在金融地产类基金里表现较为稳定。是对金融地产有配置需求的投资者的较好选择。

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以上内容仅作为投资参考。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认识你的基金经理》由江苏财经广播《理财广场》节目出品,播出时间每周三下午6:10-6:30,敬请收听。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工银基金如何(工银瑞信基金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