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到底是真实存在,还是后人杜撰的呢?
大禹治水这件事情应该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并没有我们传的那么神乎其神。据科学家考证,在近4000念年前,确实爆发过巨大的洪水灾难,但是并没有神话中所描述的那样淹了好多的地方,只是毁坏几个镇子的程度而已,但这确实是一个历史事件。不过在后来的朝代,对于大禹治水这件事情有很多的记载,但科学家表示其实治水这件事情并不是大禹治好的,因为人没有那么大的神力,而是在其在位的时候,气候条件变得好了,所以说水灾慢慢的改善了。不过水患确实是在大禹和他的父亲统治期间所治好的,所以大家都觉得这是他们的功劳,但是相应的,他们也确实做出了应做贡献。不过,古代确实有很多的史书中记载了,大禹拿着治水工具,带领大家去治理水灾这件事情,而且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件事情,也是有所记载的,所以说大禹也算是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精神领袖。但是在他治水的时候,确实做了很多的贡献,在他的带领下疏通了很多的水道,打通了很多山脉,使沿河两岸的居民可以更好的种植粮食作物,据说其治水时间,一共花了有13年。后代人十分感谢他的座位,并且觉得他的贡献十分伟大,所以为他建造了很多庙宇来祭拜他,感谢他所做的这一切事情。反正古代的人民总是会将很多事情去归结到神或者是天生神力上,所以是很多事情都具有了神话的色彩,但其实应该是没有描述中那么夸张的。
大禹治水是真的吗
我们现在形容一个人工作努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就会说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很明显大家都知道这句话说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对于大禹治水,一直存在质疑,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到底存不存在这个事情,在遥远的几千年前,人力物力远远不如现在发达,单凭人不靠机器很难完成这么一项浩大的工程。许多人表示这只是一个神话故事,那么大禹治水究竟只是一个传说还是确有其事呢?大禹治水记录在先秦古籍《山海经》里。故事发生在夏朝,一场毁灭性的洪水袭击了整个中原地区,人们的家园被毁,百姓民不聊生。当时的君王尧不擅长治水,所以他把位置让给了大禹,大禹即位后开始着力于治水,后来成功。人们现在主要的疑问就是是否真的发生过大洪水,用的什么方法治理的。最近考古发现,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在公元前1920年确实发生过一场大洪水,是由于地震引发的连锁反应,这和大禹治水的时间基本吻合。而青海是黄河的发源地,这么说如果真的存在大禹治水,拿着他所治的水,就是黄河。由于先秦时代很多典籍都记载有大禹治水的故事,而今天各领域的专家经过不懈研究已经能确定了有一场足以毁灭整个华夏大洪水的存在。那么大禹治水就有可能是一段真实存在的历史。当然,这一切都只是人们的推测,关于大禹治水的真相还有待于考证,相信在科学技术越来越先进的现代社会,大禹治水是否真实存在,会有一个确切的结果!
“大禹治来自水”到底是真实存在,还是后人杜撰的呢?
大禹治水这件事情应该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并没有我们传的那么神乎其神。据科学家考证,在近4000念年前,确实爆发过巨大的洪水灾难,但是并没有神话中所描述的那样淹了好多的地方,只是毁坏几个镇子的程度而已,但这确实是一个历史事件。不过在后来的朝代,对于大禹治水这件事情有很多的记载,但科学家表示其实治水这件事情并不是大禹治好的,因为人没有那么大的神力,而是在其在位的时候,气候条件变得好了,所以说水灾慢慢的改善了。不过水患确实是在大禹和他的父亲统治期间所治好的,所以大家都觉得这是他们的功劳,但是相应的,他们也确实做出了应做贡献。不过,古代确实有很多的史书中记载了,大禹拿着治水工具,带领大家去治理水灾这件事情,而且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件事情,也是有所记载的,所以说大禹也算是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精神领袖。但是在他治水的时候,确实做了很多的贡献,在他的带领下疏通了很多的水道,打通了很多山脉,使沿河两岸的居民可以更好的种植粮食作物,据说其治水时间,一共花了有13年。后代人十分感谢他的座位,并且觉得他的贡献十分伟大,所以为他建造了很多庙宇来祭拜他,感谢他所做的这一切事情。反正古代的人民总是会将很多事情去归结到神或者是天生神力上,所以是很多事情都具有了神话的色彩,但其实应该是没有描述中那么夸张的。
以前大禹治水是真的吗?
以前大禹治水是真的
"大禹治水",是华夏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世界人类史发展的一部分。
在上古时代,全世界都陷入了洪水泛滥的特大天灾。各国早期历史都几乎有关大水灾的故事传说。以西方为例,圣经上有"诺亚方舟"。而东方代表就是"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的故事是发生在哪个时期以及哪个朝代?
大禹治水是人人都耳熟能详的事情,但是,关于大禹治水是处于哪个时期却不一定是人人都知道的。现在,我将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哪个时期以及哪个朝代的事为您一一到来。大禹,原叫禹,姒(sì)姓,名文命,古涂山氏国(今安徽怀远)人,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大禹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孙子。他的父亲名鲧(滚音),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关于大禹治水是处于哪个时期及朝代?相传,帝尧时,中原洪水为灾,百姓愁苦不堪。鲧受命治理水患,用了九年时间,洪水未平。舜巡视天下,发现鲧用堵截的办法治水,一点成绩也没有,最后在羽山将其处死。接着命鲧的儿子禹继任治水之事。>禹接受任务以后,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失败的原因,决定改革治水方法,变堵截为疏导,亲自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从来不敢休息。他与涂山氏女名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重又踏上治水的道路。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都咬著牙仅国没有进家门。第三次经过的时候,他的儿子启正抱在母亲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了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还是没有停下来。>禹三过家门不入,正是他劳心劳力治水的最好证明。>所以,大禹治水是在帝尧时期是事件。后来,大禹因治水有功在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将禹推荐给上天,把天子位禅让给禹。禹死后其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世袭国家——夏朝,因此,后人也称大禹为夏禹。
大禹治水的故事是真实的还是传说的?有什么事实依据?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大禹治水的故事。禹治水的成功和伟大成就为——年的夏朝奠定了基础,这是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大禹精神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那么大禹治水的故事是真实的还是神话?让我们互相...
大禹治水是神话还是真实故事 大禹是真实存在的人吗
大禹治水属于中国的古代神话故事,虽然是传说故事,但是大禹确实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而大禹就是我们在历史中学习的历史人物夏禹,夏禹是夏朝的建立者,他在那个时代是和伏羲、黄帝齐名的帝王。大禹是上古时期黄帝的后代,...
大禹冶水是一个古代传说对吗
是的。 1、故事内容 大禹治水,又称为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源自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作为黄帝的后代,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唐尧、虞舜二帝,分别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事宜。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封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2、人物简介 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 3、个人成就 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为都城,国号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后人称他为大禹。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上(今浙江绍兴市南),仍存禹庙、禹陵、禹祠。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来禹陵祭祀他。
大禹治水是神话传说还是真实的历史?
点击标题下方水土保持之点滴,关注后可查阅所有文章
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尧舜时代,洪水一度给华夏居民生存造成巨大威胁。据《尚书·尧典》记载,“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当时,尧舜部族联合体被围困在山陵之上,农田被淹,遍地饥荒,万民一片哀叹。
在大禹之前,台骀、后土、鲧等就已尝试过治水,特别是禹父鲧的治水经历为禹之后的治水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尚书·尧典》记载,为战胜当时前所未有的大洪灾,在尧舜部族联合体议事会上,尧询问谁能领导万民治理洪水,“四岳”(部落首长)均推荐了鲧。尧担心鲧不能担当此等重任,四岳则规劝尧不妨一试。于是,尧即任命鲧领导万民治水。鲧历经九年治水,还盗取天帝的息壤阻拦洪水,未能成功,却激怒了天帝,天帝令火神祝融处死了鲧。
鲧死后,洪水继续泛滥,一直持续到舜帝时期。禹,亦称大禹、夏禹、戎禹,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尧死后,舜继任为部族联合体首长。四岳建议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舜帝遂委派禹继续治理洪水。天帝也把息壤送给禹,帮助他治水。
《庄子·秋水篇》中有如是说法:“禹之时,十年九潦。”大禹治水的起因有二:一是传说中的“水害”共工。《淮南子·本经训》云:“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尧典》中也提到了反叛者共工。据说,共工撞折了连接天地的支柱不周山,从此天倾西北,水流东南,洪水到处涌流。二是这次空前的洪水灾害,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灾情相当严重。现代天文学资料也佐证,距今4000年前的确因九星地心会聚引发了各种自然灾害。在这些灾变中,尤以洪水为大。若以现在的地质图作对照,正好与全新世黄河在下游泛滥形成的冲积扇大致相合。
古雍州、梁州(今陕、川两省和甘、青的东部)是大禹的出生地和老家,也是大禹治水追根溯源之所在。《史记·六国年表序》曰:“禹兴于西羌。”《集解》中也说:“孟子称禹生于石纽,西夷人也。”《吴越春秋》进一步指出:“鲧娶有莘氏之女,……产高密(即禹),家于西羌,地曰石纽,石纽在蜀西川也。”
大禹“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入于沧海……”“导河积石”之地,即今天的甘肃临夏县北,至今在临夏境内有大禹支锅石、背篼石等传说。黄河流经此地,又名“积石峡”。《水经注》记载:“禹治洪水,西至洮水之上”;“导渭水东北至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泾水现称泾河,渭水最大的支流。泾河发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西南六盘山下老龙潭,由西北流向东南,经过宁夏、甘肃、陕西,至高陵县泾渭堡东北入渭河。
民国初年,甘肃天水出土《秦公簋》。其铭文记:“秦公曰:丕显朕皇祖,受天命,鼏宅禹责。”这里“责当读迹。迹,《说文》训步处,禹迹谓禹所行经之处也”。《诗·小雅·信南山》云:“信彼南山,维禹甸之”。《大雅·文王有声》又曰:“丰水东注,维禹之绩”。此处,所谓的南山即指终南山,丰水即指沣水,都在今陕西西安市南。
禹受命治水后,为了彻底战胜水神共工,杜绝水患,他在茅山召集众神,商讨计策。在皋陶、弃、契、伯益等人的配合与协助下,在治水方法上吸取了鲧治水的“壅防百川,堕高堙卑”的失败教训,反其道而行之。他把“堕高堙卑”的方法改为“疏川导滞,钟水丰物”,即疏通河道,开导川流阻滞,并利用泽、薮、洼地来蓄积洪水,既可防洪,又可为干旱季节提供水源,以供农耕和饮用。《诗经·商颂·长发》中有这样的诗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传说大禹把息壤撒到洪水中,水中迅速出现陆地,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高山。还有个说法是,大禹治水时,让神龙走在前面,拿它的尾巴画地,尾巴画过的地方就形成了河床。他还让一只黑色的大乌龟背着青泥走在后面,将太过深邃的沟壑填平。即使这样,大地之上的河道依然不很畅通,大禹便开挖河道以疏通流水。
大禹首先治理的是黄河。在神话传说中,黄河发源于昆仑山东北角,流出昆仑山之后,受今甘肃境内的积石山阻挡无法前进。大禹在山脚下凿出一个大洞,使黄河水顺利穿过了积石山。这个洞后来被称为“石门”。河水从此涌出,经过一片原野,来到龙门山。在古代,龙门山和吕梁山连通,位于今陕西省和山西省交界地,完全挡住了黄河水流,在此地形成一片**。大禹使出神力,凿断龙门山,为河水开出一条通道。因被凿断的龙门山如同两扇大门,故禹将其命名为龙门山。传说每年江河湖海里的鲤鱼都要沿黄河逆流而上,来到龙门山前。能够穿过这段河道的就成为龙,失败者还是鲤鱼。我国民间“鲤鱼跃龙门”的吉祥语起因于此。至今,在民俗剪纸、绘画中,鲤鱼跃龙门也成为常见图案,寓意学子高中、官员升迁,事业兴旺。
黄河水冲出龙门山进入河南后,又遭到砥柱山阻挡。禹在此山上一口气凿出三个缺口,形成神门、鬼门和人门,合称三门,这就是现在的三门峡。从此,黄河一路顺畅,穿越华北大平原,浩浩荡荡,奔向东海。治理完黄河,大禹又奔走在中国各地,着手治理其他河流。
大禹当时治水的地域几乎遍及九州。古荆州、扬州、徐州,今湖北省及以东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也是当年大禹治水经常巡视和进行重点工程的地区。《孟子·滕文公上》称:禹曾“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淮南子·精神训》记:“禹南省,方济于江,黄龙负舟。”《水经注》述:“龙巢,地名也。昔禹南济江,黄龙夹舟,……故水地取名矣。”龙巢在今湖南华容县和湖北监利县间,可见大禹又在长江中游一带巡省。《吕氏春秋·音初》:“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在今安徽省蚌埠市西的淮河南岸。禹“巡省南土”,更到达长江下游一带。故墨子总结说:“古者禹治天下,……以利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以利冀州之民;……以利荆楚干越与南夷之民。”《庄子·天下》篇也引墨子说:“昔者禹之煙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贡》叙述大禹治理洪水后,“九川攸同,四奥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
禹治水吸取了前辈台骀、后土,特别是鲧治水的经验,他“念前之非度,厘改制量,象物天地,比类百则,仪之于民,而度之于群生”。因而,禹之治水,集合了前世的智慧,顺应百姓之心愿,救民于水火,足迹达到华夏九州广阔地域,获得了巨大成功。
2016年8月在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的一篇题为《公元前1920年的洪水爆发为中国传说中的大洪水和夏朝的存在提供依据》(Outburstfloodat1920BCEsupportshistoricityofChina’sGreatFloodandtheXiadynasty)的文章则第一次为大禹治水的故事提供了科学证据。
黄河流域上游极端溃决洪水的证据
此次的最新研究推测出,夏朝开始的时间约为公元前1900年。这比现在普遍认为的夏朝建立时间晚了200到300年。这一年代不仅与黄河流域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重大过渡时间吻合,且与二里头文化开始的时间吻合。二里头文化是中国青铜器早期的主要文化,因此研究人员推测,二里头文化很可能就是夏朝的考古遗迹。
据《科学》文章作者之一,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吴庆龙吴庆龙介绍,2007年4月,在参加一次野外考察时,他在积石峡和循化盆地中偶然地看到了一套连续分布的湖相沉积。他们推测这里曾经由于山崩落石形成堰塞湖,如果决堤,就会造成洪水。“我们想到,这可能和下游25公里处喇家遗址的毁灭废弃有关。但我们当时并不知道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
地震→山体滑坡→堰塞
2002年,中国***公布了当年考古十大发现,其中之一是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的喇家遗址。
喇家村
喇家遗址位于黄河上游的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遗址主要为齐家文化中晚期遗存,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巨大聚落,抑或是一个遥远的城邦古国。尤其以发掘出非自然性死亡人体遗骸,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唯一一处大型灾难遗址。
地震→喇家毁灭
据BBC报道,2008年吴庆龙突然想到,当时在喇家遗址发现的一种泥土,可能就是这场洪水的沉积物。随后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猜想。论文中称,毁灭喇家的地震可能和造成山崩的地震是同一场地震。作者之一、美国普渡大学地质学教授德瑞尔·格兰格尔(DarrylE.Granger)称:“地震和洪水一定是在同一年发生的”。
决堤的洪水冲到下游喇家留下沉积物
该研究组发现,在积石峡西段的大拐弯处曾存在一个大型的滑坡坝,由一场强烈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形成。调查表明,该残余坝体的高度超过现在的河流水位240米,并沿着积石峡延伸1300米。格兰格尔教授形容,当时堰塞湖坝的高度大概在三峡大坝和胡佛大坝的高度之间。
黄河上游积石峡中溃决洪水的沉积物
据推测,该堰塞湖完全堵塞了黄河长达6-9个月,最终因湖水漫溢而溃决。研究者认为该灾难性决口的深度达110-135米,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了110-160亿立方米的湖水,形成了巨大的溃决洪水。
通过对采自于溃决洪水沉积中的大量碳屑样品的碳十四加速器质谱法(AMS)测定,研究者们将这场洪水的发生时间限定在了公元前2130-1770之间。通过对同样一场地震中丧生的喇家遗址中的3名儿童遗骸的骨骼样品的碳十四定年,研究者将这场洪水的发生时间确定在大约1920BC,属于齐家文化时期(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500年)。
科学家们计算得出的洪峰流量大约为40万立方米每秒,相当于积石峡黄河平均流量的500倍。应该是距今一万年以来,地球上发生的最大的洪水之一。
虽然研究者们没有精确地模拟这场溃决洪水向下游的演进和影响,但近代以来的类似的溃决洪水确实可以向下游传播很远的距离。体积为110-160亿立方米的这场史前溃决应该可以轻易向下游传播2000公里以上。当这场洪水到达黄河下游平原时,很可能造成了天然堤的溃决,从而引发了多年的大范围的洪水泛滥。
黄河上游积石峡
黄河下游平原广泛的洪灾会对那里的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研究者推断这一洪水事件很可能形成了多代人的集体记忆。史记就有“导河积石”(或“道河积石”),意思是大禹在一个叫积石的地方开始疏导黄河。这个地名正好与这场巨大溃决洪水发现的地方――积石峡――具有相同的名字。这是否仅仅是个巧合,还需要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来澄清。
研究者们认为,这一发端于积石峡的史前巨大洪水的发现,为中国古代文献所记录的大洪水传说提供了科学上的支持,表明这些传说是基于真实的自然事件。
有关夏朝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周朝
“如果发生于公元前1920年左右的积石峡洪水就是大禹治水传说中的大洪水的话,我们就能对夏朝建立的时间有一个新的推测,即公元前1900年左右。”巨大的洪水给下游文明造成巨大的冲击,在一片混乱中诞生出了强有力的统一力量,这也可能就是夏朝的起源。吴庆龙说,根据史记的记载,在洪水爆发二十多年之后,大禹因为成功治水而获得了权力,最终建立了夏朝。
之前普遍认为夏朝建立与公元前2070年
巧合的是,公元前1900年这一年代与二里头文化开始年代(约公元前1900年)吻合,之前有关二里头文化是夏朝遗址的问题一直苦于没有证据,但这一发现支持了二里头文化为夏朝的考古学遗存的观点,也支持二里头遗址为夏朝首都之一的看法。
“这次大洪水也与黄河流域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所发生的重大社会**变迁相一致,表明这些重大自然事件和历史**事件的同时发生,不仅仅是简单的巧合,而是人类对极端自然灾害所做出的深刻而复杂的文化响应,这一响应将不同地方的人群联系了起来。”吴庆龙说。
关于大禹治水,《诗经》赞美道:“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尚书》曰:“禹平水土,主名山川。”《左传》云:“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史记》中也说:“大禹平活水土,功齐天地”。
无论是《史记》、《左传》、《尚书》、《诗经》、《孟子》、《墨子》、《庄子》,还是《水经注》、《山海经》、《淮南子》、《太平广记》、《楚辞》等都记载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禹王宫
在神州大地也几乎到处都有关于大禹的遗迹和传说。安徽怀远县境内有禹墟和禹王宫;陕西韩城县有禹门;山西河津县城有禹门口;山西夏县中条山麓有禹王城址;河南开封市郊有禹王台;禹县城内有禹王锁蛟井;武汉龟山东端有禹功矶;湖南长沙岳麓山巅有禹王碑;甚至远在西南的四川南江县还建有禹王宫;而河南洛阳更有大禹开凿龙门的传说。这些遍布中国的大禹遗迹,既寄托着民间对大禹的崇敬,也是发生在中国古代的那场治水活动的具体见证,现在人们每年都在大禹陵等地进行祭祀活动。
公祭大禹陵典礼现场
由于先秦时代许多典籍都记载有“大禹治水”的故事,而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们的不懈研究已经确定了一场足以毁灭华夏大部分聚落的大洪水的存在。那么,“大禹治水”就有可能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大禹治水呈现的不仅是一种与其个体相关的历史功绩,而且给后世华夏子孙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大禹治水的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也已然内化为中华民族之魂。
来源:观察者网、中国甘肃网、《中国水利》杂志、趣历史网等
大禹治水是真是假?
神话,自然是假的了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大禹治水是真实事件吗(“大禹治水”到底是真实存在,还是后人杜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