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原值,净值,价值的区别
固定资产原值净值,价值的区别:入账价值一般就是账面原值,净值是考虑减去折旧的金额,账面价值是考虑减折旧减减值准备后的余额。价值等于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计提的减值准备减去计提的累计折旧。固定资产的原值即“原始固定资...
原值减去净值是什么?
原值减去净值是是已经计提的累计折旧
2018《初级会计实务》易混难点总结大全,太赞了!
第一章会计概述
1.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权责发生制:凡是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费用;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费用。
收付实现制:凡是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支付款项的费用,不管其是否应归属于本期,都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反之,凡是本期未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未支付款项的费用,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
2.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区别?
1)两者的共同点:核算的内容一致,性质相同。
2)两者的区别: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没有结构和格式;而会计账户有一定的其结构和格式,可以记录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动及其余额。
3.收入和利得的区别
收入: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利得:企业在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4.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总分类账户和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核算的内容相同,只是所反映内容的详细程度有所不同,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核对。总分类账户对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起着统驭和控制的作用,明细分类账户从属于总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起着补充和说明的作用。
5.什么是备抵账户?常用的备抵账户有哪些?
备抵账户也称“抵减账户”或“调整账户”,它是作为被调整对象原始数额的抵减项目,以确定被调整对象实有数额而设置的独立账户。备抵账户按被调整账户的性质和内容,又可分为资产类备抵账户和权益类备抵账户两类。其中,在资产类账户中,常用的备抵账户有:累计折旧、坏账准备、累计摊销等,这类账户虽然属于资产类的备抵科目,但是结构与一般资产类账户结构正好相反,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余额通常在贷方。
第二章资产
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中包含的应收未收现金股利为什么不能计入应收股利?
这里是2018年教材的新变化,购买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款中包含的应收未收的现金股利,应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中,而不是作为应收项目核算,这一点和2017年教材有明显不同,学习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下。
2.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划分?
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如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等)等。不能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不属于现金(定期存款)。
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期限短,一般是指从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现金等价物,通常包括三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等。权益性投资变现的金额通常不确定,因而不属于现金等价物。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现金等价物的范围,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库存现金、银行本票和三个月内到期的国债属于现金和现金等价物;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均属于应收票据,不属于现金等价物。
3.账面价值、账面净值、账面余额的区别?
对固定资产来讲:
账面余额=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
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计提的减值准备对于无形资产来讲:
账面余额=无形资产的账面原价
账面净值=无形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摊销
账面价值=无形资产的原价-计提的累计摊销-计提的减值准备
4.什么时候会影响应收账款余额不影响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什么时候影响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不影响账面余额呢?还有什么时候又影响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又影响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呢?
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坏账准备
①、计提坏账准备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增加,影响账面价值,但不影响账面余额;
②、冲回多计提的坏账准备,
借:坏账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坏账准备减少,影响账面价值,但不影响账面余额;
③、实际发生坏账,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余额减少,坏账准备减少,并且减少的金额相同,账面价值不变;(结合公式“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坏账准备”)
④、发生坏账又收回,
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第一笔分录应收账款余额增加,坏账准备增加,增加的金额相同,不影响账面价值;第二笔分录收回应收账款,应收账款余额减少,但两笔分录一借一贷,导致应收账款余额不变。
5.委托加工物资,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应该记入什么科目?
这个问题要区分不同的情况:
如果是委托加工收回后继续加工,那么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要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不计入成本;
如果是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那么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就要记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中。
6.移动加权平均法与月末加权平均法的区别?
移动加权平均法与月末加权平均法计算原理相同,但还是有区别的,每次存货发生变动时,都要计算一次存货成本,这是移动平均法计算存货成本即移动加权平均数,而月末加权平均法计算成本即月末加权平均数,是月末计算一次存货的成本。平时存货进出时,只计算数量,不计算金额。一、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也叫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加月初存货成本的和,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成本和库存成本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加权平均单价=(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月初存货成本)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收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移动平均法与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加权平均法一个月计算一次单位成本,而移动平均法每收进一次存货,就计算一次单位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平均单价=(本次进货的成本+原有库存的成本)/(本次进货数量+原有存货数量)
本批发出存货成本=本批发出存货数量x存货当前移动平均单价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存货计算方法,也就是说,企业可以自行决定选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或者是月末加权平均法来计算存货的成本。
7.解析计划成本、实际成本与材料成本差异率
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其本质上还是实际成本,只是将实际成本分为计划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
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处理顺序:
①采购时,按实际成本记入“材料采购”科目借方;
②验收入库时,按计划成本记入“原材料”科目的借方,实际成本记入“材料采购”科目贷方,差额形成“材料成本差异”;
③平时发出材料时,一律用计划成本;
④期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期末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期末材料的计划成本×(1+材料成本差异率),节约差为“-”表示。
【提示1】如果企业的材料成本差异率各期之间是比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分摊本期的材料成本差异。年度终了,应对材料成本差异率进行核实调整。
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提示2】节约差异为负号,超支差异为正号。
8.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中替换原固定资产某部分的账面价值和账面原值的区别
企业发生的某些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可能涉及到替换原固定资产的某组成部分,当发生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时,应将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这样可以避免将替换部分的成本和被替换部分的成本同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导致固定资产成本高估。
此类题目中常常出现已知条件为“被替换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被替换固定资产账面原值”,这两种已知条件的含义是不一样的,被替换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是包含被替换部分资产的已计提的折旧的,所以如果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为“被替换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时可以直接进行计算,如果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为“被替换固定资产账面原值”时,还应该减去被替换部分已经计提的对应的折旧金额。
9.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与对当期利润的影响
对不题中要求计算的不同的投资收益与对利润的影响应该区分情况选择公式进行计算,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同情况下对投资收益及损益的影响:
1)计算整个持有期间对投资收益的影响:将从购入到出售整个期间的所有投资收益发生额加总即可(借方为“-”,贷方为“+”)。
2)计算整个持有期间对当期利润的影响:交易费用(负数)+持有期间的投资收益+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出售时价款(扣除增值税因素)与账面价值之间差额确认的投资收益。
3)计算处置时点的投资收益:出售时收到的价款(扣除增值税因素)-初始入账金额。
4)计算处置时点对当期利润的影响=出售时收到的价款(扣除增值税因素)-出售时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
10.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如何理解?
运输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是应该计入到成本当中的,所以合理损耗是不影响总成本的,按照实际数量入库,只影响单位成本。
(因为这种损耗是合理的,而不是意外。或者你可以理解为经常性的,而非偶发性的)举列:我用10块钱买了10颗糖放在口袋里了。回家的路上掉了1颗,只剩下九颗了。做以下会计分录:
①.买糖时,我花了10元。发生经济业务时的付出为10元,不会因为我掉了一颗而变成9元
借:原材料等10元
贷:库存现金10元
②.回家计算每颗糖的单位成本,因为只剩下9颗了,那么分摊下来,单位成本为1.11元。
单位成本=10/(10-1)=1.11(元)
11.固定资产在年中投入使用,下一年的折旧如何计算?会计年度和折旧年度怎么区分?
比如一项资产2017年3月投入使用,4月开始计提折旧,那么第一个会计年度: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第一个折旧年度:2017年4月1日—2018年3月31日
第二个会计年度: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
第二个折旧年度:2018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
如果题目要求计算2018年的折旧额,那么就需要分段进行计算:
2018年应计提的折旧额=第一个折旧年度的3个月+第二个折旧年度的9个月,一般题目中问的是某年的折旧额,指的是某年1月1日——某年12月31日的折旧额。
第三章负债
1.基本养老保险为什么不是职工福利?
职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短期薪酬具体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短期带薪缺勤,短期利润分享计划,非货币性福利以及其他短期薪酬。
离职后福利,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除外。(养老保险及失业保险归为此类)
基本养老保险费是在离职后福利中进行核算的,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明细科目为“应付职工薪酬——设定提存计划——基本养老保险费”,所以不算作短期薪酬当中的职工福利费明细科目。
2.哪些税费是不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的?
不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的有:
1)印花税
借:税金及附加
贷:银行存款
2)耕地占用税
借: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等
贷:银行存款
3)契税
借: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
贷:银行存款
4)车辆购置税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3.在不动产在建工程的账务处里中抵扣的60%、40%是什么意思,怎么进行处理的?
购进不动产或不动产在建工程按规定进项税额分年抵扣,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6年5月1日后购入不动产,以及2016年5月1日后发生的不动产在建工程,其进项税额应按照有关规定自取得之日起分两年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第一年抵扣比例为60%,第二年抵扣比例为40%。
基本账务处理:购入时:
借: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进项税额×60%】
—待抵扣进项税额【进项税额×40%】
贷:银行存款等第二年(第13个月)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进项税额×40%】
贷: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进项税额×40%】
4.哪些情况需要做进项税额转出?
企业购进的货物由于管理不善原因造成的非正常损失,以及将购进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或服务、无形资产或不动产改变用途(如用于简易计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其进项税额不能再抵扣,转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
第四章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各个业务处理及对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影响
2.留存收益与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关系
留存收益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类。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
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
3.可供分配利润与未分配利润的区别
利润分配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章程、投资者协议等,对企业当年可供分配的利润所进行的分配。
可供分配的利润=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年初未弥补亏损)+其他转入
【提示】可供分配利润与未分配利润并不一致,注意区分。可供分配的利润按下列顺序分配:
①.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②.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③.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
4.股票股利和现金股利的区别
宣告时:
1)现金股利: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贷:应付股利
2)股票股利:
不作账务处理
实际发放时:
1)现金股利:
借:应付股利
贷:银行存款
2)股票股利:
借:利润分配
贷:股本
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
1.发出商品、在途物资会计科目的应用
1)已发出商品但尚未确认销售收入
借:发出商品
贷:库存商品
2)已确认销售收入但尚未发出商品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3)已收到材料但尚未收到**账单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收账款
4)已收到**账单并付款但尚未收到材料
借:在途物资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不同方式销售商品确认收入的时间点
1)采用预收货款方式销售商品的,在发出商品的时候确认收入。
2)采用托收承付方式销售商品的,在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收入。
3)采用交款提货方式销售商品,在开出**账单收到货款时确认收入。
4)采用支付手续费委托代销方式销售商品,在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
5)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的,通常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3.销售退回的处理
1)尚未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退回的,应将已记入“发出商品”科目的商品成本金额转入“库存商品”科目,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发出商品”科目。
2)已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退回的,除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外,一般应在发生时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同时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成本,如按规定允许扣减增值税税额的,应同时冲减已确认的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收回库存商品,减少主营业务成本。
企业销售折让的处理仅仅涉及收入的减少,不涉及到成本和存货的变动;而销售退回的处理既涉及到收入的减少,也涉及到成本和存货的变动。如果销售退回已经发生现金折扣的,应同时调整相关财务费用。
4.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的区别与联系
5.营业利润、利润总额与净利润
一)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其他收益
其中:
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投资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其他收益主要是指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除冲减相关成本费用以外的**补助。
二)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其中: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
三)净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其中,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年末可供分配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其他转入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年末可供分配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给投资者分配的利润
6.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的对比
第六章财务报表
1.属于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的项目
2.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填列资产负债表的方式
“应收账款”项目,需要根据“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两个科目所属的相关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减去与应收账款有关的坏账准备贷方余额计算填列;“预收款项”项目,需要根据“应收账款”科目贷方余额和“预收账款”科目贷方余额计算填列。
3.长期借款与应付债券项目的填列
一)长期借款
①.无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根据“长期借款”科目余额直接填列。
②.有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企业不能自主将清偿业务展期),根据“长期借款”科目余额和与长期借款有关的“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科目余额分析填列。
二)应付债券根据“应付债券”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单独列示的项目
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上,企业至少应单独列示的项目包括:①综合收益总额;②会计政策变更和差错更正的累积影响金额;③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④提取的盈余公积;⑤实收资本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期初和期末余额及其调节情况。
第七章管理会计基础
1.货币时间价值系数之间的关系
2.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的特点
3.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的区别
4.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
1)废品损失核算的内容
2)停工损失核算内容
3)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区别
第八章**会计基础
1.财政应返还额度和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两个科目的区别
行政事业单位应设置“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收到“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后,根据通知书所列数额,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贷记“拨入经费”科目或“财政补助收入”科目。行政事业单位购买物品、服务等支用额度时,借记“经费支出”或“事业支出”、“材料”等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属于购入固定资产的,同时,应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行政事业单位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时,借记“现金”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
年度终了,行政事业单位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对账单注销额度时,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如果单位本年度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根据两者的差额,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贷记“拨入经费”或“财政补助收入”科目。
零余额用款额度,年终必须清零。如果在调账清零前,存在借方余额,就做如下会计分录: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贷:零余额用款额度。
2.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
问:企业账面价值和评估价值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评估价值还分为评估原值和评估净值?
问:企业账面价值和评估价值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评估价值还分为评估原值和评估净值?
答:1、账面价值是指某一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账面余额是指某一科目的账面实际余额不作扣除该科目的备抵项目(如累计折旧、相关资产减值准备)。而评估价值是指专业评估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规定,对于评估对象在特定评估目的和评估假设基础上的评估基准日的公允价值的评定估算结果。常用的评估方法有收益现值法、重置成本法等。
2、《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采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会计计量属性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但是,即使采用历史成本以外的计量属性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一般也只在会计年度末才以历史成本以外的计量属性对账面价值作出修正。因此,采用历史成本以外的计量属性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的账面价值仍然具有历史成本的性质。而评估价值一种相对于当事人各方的地位、资产的状况及资产面临的市场条件合理的交换价值的估计值,即是评估人员根据被评估资产自身的条件及其所面临的市场条件,对这种条件下的被评估资产客观交换价值的合理估计值。
3、企业的帐面价值,是由历史成本形成,评估价值是由市场决定的也可以算是公允价值。
4、资产评估中的账面价值包括原值和净值,原值是指资产原始购置价值,是资产初始入账价值。净值是指资产原值扣除财务上的折旧后的价值。
5、评估原值不是指当初买这个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指的是评估基准日的购置同样固定资产重新购置成本。评估原值反映重置成本,评估净值反应现时价值。
原值和净领三扩值有什么差别
原值和净值的差别可以理解成资产的初始价值和当前价值的区别。由于时间的原因,两者之间会出现差异,这种差异或许因为折旧造成,或许因为价值变化造成。原值一般是指资产购入时的价值或者资产设立时的价值。譬如,企业买来一台机器设备,花费10万元,那么就可以说该设备的原值是10万元。再比如,一种理财基金刚发行的时候份额是1元,就可以说该基金一份原值为1元。净值是考虑了资产的时间价值和实际价值。譬如上面提到的机械设备,企业开始启用该设备之后,每年就要计提折旧,那么一年后,如果不考虑该设备的损耗,设备的净值就是9万元了(按照10年进行计提折旧)。譬如基金,如果现在出现了亏损,变成了0.8元,那么基金的净值就是0.8元了。
账面原值与账面净值可能相等么?为什么?
账面价值是扣除了各项准备后的数值,而账面净值则没扣除准备,以固定资产来说,账面价值是原值减除折旧再减除减值准备的数,而账面净值则是原值减除累计折旧的数
应收账款净值和应收账款账面价值是同一个概念吗?
不一样。 账面价值是应收账款明细账上的数 净值是应收账款明细账上的数减掉相对应的计提的坏账准备,如果没计提坏账准备,那就是一个数
固定资产原值,净值,价值的区别
三者的区别:固定资产的原值:包括购买价格、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固定资产的价值:是指固定资产原值减去折旧额后价值。固定资产的净...
评估报告中,评估价值的原值与账面价值的原值有什么关系?这两者不应该相等吗?
账目价值的原值,是指公司根据设备**入账价值。评估公司的原值,一般是设备的价值扣除税费、考虑安装、运杂费不相等:账面价值的原值是按照购入时的**及安装、运输等费用计算的;评估价值里的原值是按照类似于重置法,重新购置这种设备的相关费用;还有一点,评估价值里的原值也是有可能比账面价值里的原值高的,净值也有可能比账面价值高拓展资料:一、资产评估价值的含义:资产使用价值决定资产评估价值,资产的效用是确定资产评估价值的重要依据。资产评估价值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为获得该资产以取得未来收益或好处的权利所支付的货币总额。资产评估价值与马克思《资本论》中所称的价值不是同一概念。人们往往将评估价值分离开来理解,分离的结果,便是将资产评估价值与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价值等同起来,而一旦等同起来,又难以解释资产评估价值确定中的一些问题。实际上,应当将评估价值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来理解,这样便会发现评估价值与马克思《资本论》中价值的差异。二、资产评估价值类型包括市场价值和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类型: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类型包括投资价值、在用价值、清算价值、残余价值等。市场价值是指自愿买方和自愿卖方在各自理性行事且未受任何强迫的情况下,评估对象在评估基准日进行正常公平交易的价值估计数额。在用价值是指将评估对象作为企业组成部分或者要素资产按其正在使用方式和程度及其对所属企业的贡献的价值估计数额。清算价值是指在评估对象处于被迫出售、快速变现等非正常市场条件下的价值估计数额。残余价值是指机器设备、房屋建筑物或者其他有形资产等的拆零变现价值估计数额。三、资产评估价值的简述:资产评估价值作为资产评估的结果,是资产评估工作的最终目标。资产评估价值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是衡量资产评估工作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资产评估价值含义不清,评估价值类型选择不当,会直接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程度,影响评估工作质量。
会计报表中固定资产原值等于固定基金,还是净值等于固定基金
“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是对应科目。“固定资产”科目是用来核算学校固定资产的原价。本科目核算学校因购入、自制、调入、接受捐赠以及盘盈固定资产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基金。因此,固定资产原值等于固定基金。参见《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的规定。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原值和净值有什么区别(固定资产原值,净值,价值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