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期智院士有哪些学术贡献(姚期智的介绍)

姚期智的介绍

姚期智(AndrewChi-ChihYao),祖籍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2000年图灵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67年获得...

请列风足危民举中国计算机发展史上作出贡献的人有哪些

慈云桂姚期智王选慈云桂(1917-1990),计算机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开拓者之一.长期致力于计算机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亿次级巨型计算机系统.在我国计算机从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制开发历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简历1917年4月5日出生于安庆市枞阳县.1943年湖南大学电机系毕业后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研究所当研究生.1946—1950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助教、讲师.1950—1953年任大连高等海军学校指挥系副教授.1953—1954年任大连高等海军学校雷达通信系副主任、副教授.1954—1955年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海军系雷达教研室主任、副教授.1955—1966年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教授.1966—1970年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电子计算机系主任、教授.1970—1978年任长沙工学院电子计算机系主任兼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教授.1978—1984年任国防科技大学电子计算机系主任兼计算机研究所所长,1979年升任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1985—1990年任国科工委科技委常委、顾问、教授.1990年7月21日病故于北京市.1961年9月,慈云桂发明了高可靠、高稳定的隔离阻塞式推拉触发器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电路上的问题.1964年末,用国产半导体元器件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晶体管通用电子计算机:441B/I.1965年2月该机通过国家鉴定,连续运行268小时未发生任何故障,稳定性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1965年末又研制成功441B/Ⅱ型机.441B系列机在天津电子仪器厂共生产了100余台,及时装备到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平均使用10年以上,是我国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主流系列机型之一.某基地的441B/Ⅲ型机总运行时间达48000小时,出色地完成了许多重要任务.慈云桂他们研制的计算机因而以技术先进和稳定可靠著称.早在70年代初期,巨型计算机在国外初露其重要价值与锋芒之时,就吸引了慈云桂的注意力.1972年夏天,他应邀参加国防科委专门讨论研制亿次巨型机的会议,并受托起草向中央申请尽快开展亿次机研制的报告.从此,他开始了研制每秒上亿次的巨型计算机的技术准备.为了确保亿次机各项技术指标的全面实现,并立足于我国经努力后能够达到的条件,在慈云桂的主持下,从元器件的选取,体系结构的确立,部件的设计,工艺的实施,到软件的开发,他们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与反复的实验,作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决断,并先后攻克了100多道技术难关.为积极跟踪国际最新水平,他们不惜抛弃了辛苦好几个月才完成的工作成果,重新设计了更为先进的总体方案;为弥补机器主频的不足,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双向量阵列的全流水化体系结构;为提高存储器实际存取速度,在增加存储通道的同时,提出了使访问冲突大为减少的主存素数模方案;他们还选用高速动态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集成器件(MOS)做主存,使亿次机容量远远大于当时国外主流巨型机的容量(国外两年后才使用MOS做主存);为避开液冷技术的困难,他们改用风冷,并为之设计了锲形柱状管道结构,进行等压短风道送风;在印制底板的组装中,他们采用先进的绕接技术;为使软件系统充分发挥巨型机硬件的性能,他们提出了与国外主流巨型机软件兼容的指导思想,并开创了并行操作系统、向量化编译、多级诊断和并行算法等研究,进而在我国首先采用软件工程方法,研制了多种软件工具,完成了近200万行结构化的程序设计任务.其中在理论上、技术上和工艺上达到国际水平者就有十来项.1983年11月,由张爱萍将军命名为“银河”的亿次计算机系统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顺利通过国家鉴定,主机平均无故障时间长达441小时,远远超过鉴定大纲的要求,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银河亿次机的研制成功,打破了西方大国在超高性能计算机上对我国的封锁,使我国跻身于世界巨型机的研制行列.它标志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慈云桂是我国计算机界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姚期智(Prof.YaoQizhi,TsinghuaUniversity),著名物理学家,计算机学家.姚期智先生1946年12月生于上海,祖籍湖北省,1967年获得台湾大学物理学士学位,1972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博士学位,1975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1975年至1986年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任助教授、教授;1998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被选为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多年来,姚期智先生以其敏锐的科学思维,不断向新的学术领域发起冲击,在数据组织、基于复杂性的伪随机数生成理论、密码学、通信复杂性乃至量子通信和计算等多个尖端科研领域,都做出了巨大而独到的贡献.他所发表的近百篇学术论文,几乎覆盖了计算复杂性的所有方面,并在获图灵奖之前,就已经在不同的科研领域屡获殊荣,曾获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乔治·波利亚奖和以算法设计大师克努特命名的首届克努特奖,是计算机理论方面国际上最拔尖的学者.2007年3月29日,姚期智领导成立了清华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姚期智之妻储枫(FrancisYao),自2004年起在香港城市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担任系主任.王选(1937年2月-2006年2月13日)男,汉族,江苏无锡人,九三学社成员,1958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副**.1954年至1958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学习.1958年至1959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师.1959年至1978年北京大学无线电系教师.1978年至1995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副教授、教授.1995年至1996年九三学社中央副**,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1996年至1998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中国科协副**,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1998年任九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中国科协副**,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6年2月13日11时许在北京病逝.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1992年,王选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等众多奖项,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和1995年两度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国内唯一四度获国家级奖励的项目.他本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并多次获全国及北京市劳模、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等称号,1987年获得中国印刷业最高荣誉奖——毕升奖及森泽信夫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图灵奖唯一一位华人获得者是谁

姚期智,1946年12月24日出生于中国上海,计算机科学专家,2000年图灵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清华大...

姚期智智商是多少?

智商很高。

姚期智,1941年12月20日出生于上海,计算机科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席教授,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教授。

杨振宁姚期智什么原因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简介

杨振宁加入中国籍是为了了却心愿。姚期智是杨振宁邀请到中国工作的7个外籍院士之一。杨振宁对中国是很有感情的。部分网民由于自身知识层次欠缺、三观不成熟,对其予以诋毁是不好的。杨振宁对中国的贡献很多,比如:杨振宁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领导了南开大学物理研究室的创建,为此呕心沥血。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系的早期毕业生,比如吉林省政协副**、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薛康、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昌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刚,基本都曾受其个人资助到纽约州立大学访问一年。1971年后,坚持每年至少回国一次,每次都停留很长时间,国球鸡云注直接指导我国科研发展方向。他创设了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吴健雄物理奖和陈省身数学奖,成立了南开数学所理论物理研究室等。他担任了数十个大学的名誉教授,不顾高龄,经常奔波在各校之间指导科研工作,参加和领导学术研讨活动,所有活动的报酬都一概不取。因为杨振宁对中国科教事业的杰出贡献,我国在1996年向其颁发了首届“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1997年,他还坚持给本科生上课。在清华物理基地科学班的教学模式,清华IAS的建立,凝聚态物理和冷原子领域方面,由于他的帮助,弯道赶上世界先进。他为中国理论物理的科研团队培养了两代杰出人才,很多名校物理领域的大牛教授、系主任、院长,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此外,他以私人社交圈在国际上招了不少国际级别的大牛研究者,而这个影响是全中国科研、学术界都永久受益的,比如世界计算器学顶级权威姚期智就是杨振宁力邀回国。据统计,他共为中国协助建立先进物理实验室60余座,为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拉来了20亿美金的科研经费。以清华大学的名义发表顶级SCI论文30多篇,将冷原子、凝聚态两个热门科研领域的水平提高到世界一流,在统计物理领域也有杰出贡献。并以清华名义出版科学史研究著作数部。他利用在国外的人脉关系,私人推荐1200多名青年才俊出国深造,基本都归国成为栋梁之才。中国第四代光源的科研大项目也是杨振宁一手促成。朱邦芬院士:杨振宁在清华大学的年薪为人民币100万元,但他分文不取,捐给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他还卖掉了在纽约的一处大宅子,折合美金100万,捐献给清华大学。近年,杨振宁夫妇还陆陆续续向清华大学捐献了近200万美金的存款。更早的时期,他就把诺贝尔奖金的一部分,也捐给了清华大学。目前,杨振宁依然在兢兢业业的带科研团队。

记中科院院士姚期智:永远站在学术第一线

姚期智,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

“计算机界诺贝尔奖”图灵奖首位亚裔得主、世界密码学的奠基人之一。

2004年,姚期智辞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担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他创立的清华大学本科计算机实验班“姚班”,致力于培养计算机领域善于创新的优秀人才。

2010年,姚期智牵头成立了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并担任院长。今年年初,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量子计算机基本已经呼之欲出,假如能把量子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放在一起,有可能产生远远出人意料的‘化学反应’。”2017年11月5日,在一年一度的腾讯WE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介绍了量子计算的美好前景。他动情地说:“如果说有什么事情能让我感到兴奋的话,那便是将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这两个热门领域结合起来。”

作为有“计算机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图灵奖首位亚裔得主、世界密码学奠基人之一的“大咖”,姚期智多年来深居简出,鲜少在公众场合露面。不过,不久前他在一档科技挑战类节目《机智过人》献出了自己的综艺首秀。节目中姚期智从多只憨态可掬的金毛犬中选了一只没有明显特征的狗狗,稳稳牵上舞台参加人工智能步态识别环节。

“我希望帮助更多观众和年轻学子深入地了解人工智能的科学内涵和可能机遇。”姚期智阐述自己亮相节目的初衷,“与其他节目大不相同,《机智过人》是一个比较严肃的系列,它既有人脸识别等成熟技术,也有刚刚开始研究的机器人写诗等项目,把人工智能的技术与应用相结合,是这个节目有趣的特点。”

在姚期智看来,节目中的竞赛只是表象,呈现的项目也不是终点。以人工智能读影像片为例,它的背后,意味着人工智能或许能在医疗领域作出更大贡献。

这位思维敏捷缜密、言辞恳切幽默、待人亲切和蔼的老人,跨越大洋,回到故土,翻过一座又一座学术高山,坚定地行走在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机研究前沿。

人工智能领域大有可为

“我11岁的时候,杨振宁和李政道两位先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每个家长都会教育子女向他们学习。”姚期智说。这件事激发了他对物理的兴趣,也坚定了大学时选择物理系的决心。

后来,为了邀请姚期智回国任教,清华大学专门请杨振宁与他会面。“我没有想到有一天会跟杨振宁先生见面,而且谈论的还是关于到清华任教的事情。我一向非常仰慕杨先生,当时也非常兴奋。”姚期智说,和杨振宁见面后,自己感觉如沐春风。

2004年,姚期智辞去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职,回到国内担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并开设了国内首门计算机理论课程。他回国的理由很简单:为缩短中国在计算机领域和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作贡献。

在中国,计算机一直被视为工程学科,也因此忽略了在计算机理论方向上的研究。事实上,计算机科学中有很多科学方面的理论和知识,计算机科技想要有全面的发展,就必须兼顾工程和科学。

“直到现在,我们在计算机理论方面还是和国外有相当大的距离,这和时代背景也有关系,改革开放后,我们需要先让国家富起来,所以对于实用特别重视。”姚期智说,现在,人工智能的理论研究正成为摆在中国面前的巨大机遇。

一方面,人工智能基本上是一个实验的科学,学习实用技术非常快的中国年轻人,让中国在这方面迅速赶上了世界水平;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现在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理论,下一代人工智能要突破,一定要在理论上下功夫。算法理论和系统性应用是中国的薄弱环节,我们既要在算法理论方面寻求突破,也要力争出现系统性的应用。

姚期智分析说,人工智能是今后二三十年对科学界和产业界产生极大影响的一门科技。在这次的人工智能浪潮中,中国很幸运地在比较应用方面追上了世界的水平,也有非常出色的产业基础来做这件事情。

“当然,我们不能够认为我们已经达到了世界的水平,这个工作就完成了。我希望中国能够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上取得一些原创性的、有知识产权的成果和地位。”姚期智语重心长地说。

在姚期智看来,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大有可为。“《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要求到2030年,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要做到世界领先。我觉得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远景,而且也确实是有可能达到的。”姚期智说。

给人才更具挑战性的环境

2004年姚期智回国后,建立了一支研究团队。但团队建立后,他发现团队里新招来的研究生科研能力都不够,以至于这些新人来的头一年仍在补课。

“国内本科生的聪明才智确实是世界一流的,特别是国内一流大学,比麻省理工、普林斯顿、斯坦福等国外名校的学生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创新能力却相对不足。”姚期智说,他在国外大学经常看到国内来的学生。但令人震惊并惋惜的是,这些来自国内一流大学的学生很多该学的没学,创新思维薄弱制约了他们的成长。因此,姚期智下定决心:给这些学生一个更富挑战性的环境。

2005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正式成立,姚期智主张,让学生发现自己最擅长做什么、最喜欢做什么,将来不管就业还是深造,都沿着这个方向去发展。

在他的主导下,“姚班”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逐步确立完善,姚期智亲自主讲国内首个计算机理论课程,传授他最擅长的计算机算法设计和复杂性领域。重新构建的本科课程体系全面覆盖计算机科学前沿领域,并突出了与物理学、数学、经济学、生物学等多学科领域的交叉互补性。

多年来,“姚班”培养了大批青年才俊:他们当中有被誉为中国大学生计算机编程第一人的“楼教主”楼天城,有被选为福布斯全球30位30岁以下金融天才的邹昊,创立了光流科技的胡伯涛,还有旷视科技三位联合创始人印奇、唐文斌、杨沐。

“‘姚班’最大的收获就是把创新变成了习惯,上学时每周都会有老师介绍前沿领域和方向,探讨尚未得到解决的问题,这种思路被培养成了习惯,延续至今。”“姚班”毕业生、旷视联合创始人杨沐说。

姚期智说,他希望清华的环境能让大家减轻压力,更多感受到学习、研究过程中的挑战与突破,以及由此带来的幸福感。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世界最顶尖的创新者。

事实上,做出世界最顶尖科研成果的梦想,就像一粒种子,已经被姚期智播撒到每一位“姚班”学生和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心里。

不离开科研一线

2010年年底,姚期智牵头成立了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并担任院长。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物理学两大学科方向交叉建院,在国内属于首创。

虽然身份与职责一再变化,但姚期智一直对自己有一个要求:绝不能让自己从科研第一线下来。“因为只有自己在第一线做出了出色的工作,才能够给其他年轻教授提供一个标准。况且,离开研究岗位后感觉会不一样,对事情的判断也会发生偏差。”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吴辰晔曾感慨:“姚院长以科研为一生的乐趣,至今仍奋斗在科研一线,这几年持续发表了多篇重量级的论文,这一份对梦想的执着和热爱,实在让我更深地理解到这一份执着,便是匠人精神。”

对于科学研究,姚期智曾打过这样一个比喻:“这就像在原野上无拘无束地奔驰。每一位能做好研究的人都曾体会过这样的感觉。”

这种醉心于研究的感觉,让姚期智保持了旺盛的创造力。他喜欢的科研方式是这样的:在一个领域做出两三篇重量级论文后,就换到一个新的领域。

过去4年,姚期智一直在关注计算经济学领域的博弈拍卖理论,这让他深感快乐。现在,人工智能理论成为他又一个新目标。“你们可以等等看,两三年以后,我能不能对大家有所交代。”姚期智笑着说,自信坚定一如既往。

来源| 经济日报

供稿|学术咖编辑部

编辑|小咖咖

哪位数学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华罗庚

2005年开设的清华姚班,学霸们挤破头都想进,毕业后就业如何?

姚期智院士创立“姚班”姚班,顾名思义,是由姚期智院士创办的班级。姚期智是来自美国的科学院院士,他不但是世界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是世界现代密码学基础奠基人。在世界顶级三大学术领域有杰出贡献,还是唯一一个获得图灵奖的...

今日头条有哪些科学家?

今日头条上有很多科学家,以下列举一些:

1. 姚期智:他是一位计算机科学家和密码学家,曾获得图灵奖,这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最高荣誉。

2. 薛其坤:他是一位物理学家,曾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现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3. 潘建伟:他是一位量子信息学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领域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贡献。

4. 庄小威:他是一位物理学家,是加州理工学院终身教授,曾在光学显微镜技术、单分子成像等领域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工作。

5. 潘海东:他是一位计算机科学家和工程师,是东华软件股份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

6. 许晨阳:他是一位数学家,是中山大学数学系教授,曾在代数几何领域做出一系列重要工作。

7. 庄启传:他是一位生物学家,是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讲席教授,曾在干细胞和再生医学领域做出一系列重要工作。

8. 施一公:他是一位生物学家,是西湖大学创校校长,曾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做出一系列重要工作。

9. 王贻芳:他是一位物理学家,是中科院粒子物理研究所所长,曾在超超定向粒子物理研究方面做出一系列重要工作。

列举3位在计算机发展史上做出重要贡献的华裔人士,介来自绍他们的简单生平和贡献

慈云桂姚期智王选慈云桂(1917-1990),计算机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开拓者之一。长期致力于计算机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亿次级巨型计算机系统。在我国计算机从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制开发历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简历1917年4月5日出生于安庆市枞阳县。1943年湖南大学电机系毕业后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研究所当研究生。1946-1950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助教、讲师。1950-1953年任大连高等海军学校指挥系副教授。1953-1954年任大连高等海军学校雷达通信系副主任、副教授。1954-1955年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海军系雷达教研室主任、副教授。1955-1966年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教授。1966-1970年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电子计算机系主任、教授。1970-1978年任长沙工学院电子计算机系主任兼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教授。1978-1984年任国防科技大学电子计算机系主任兼计算机研究所所长,1979年升任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1985-1990年任国科工委科技委常委、顾问、教授。1990年7月21日病故于北京市。1961年9月,慈云桂发明了高可靠、高稳定的隔离阻塞式推拉触发器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电路上的问题。1964年末,用国产半导体元器件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晶体管通用电子计算机:441B/I。1965年2月该机通过国家鉴定,连续运行268小时未发生任何故障,稳定性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1965年末又研制成功441B/Ⅱ型机。441B系列机在天津电子仪器厂共生产了100余台,及时装备到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平均使用10年以上,是我国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主流系列机型之一。某基地的441B/Ⅲ型机总运行时间达48000小时,出色地完成了许多重要任务。慈云桂他们研制的计算机因而以技术先进和稳定可靠著称。早在70年代初期,巨型计算机在国外初露其重要价值与锋芒之时,就吸引了慈云桂的注意力。1972年夏天,他应邀参加国防科委专门讨论研制亿次巨型机的会议,并托起草向中央申请尽快开展亿次机研制的报告。从此,他开始了研制每秒上亿次的巨型计算机的技术准备。为了确保亿次机各项技术指标的全面实现,并立足于我国经努力后能够达到的条件,在慈云桂的主持下,从元器件的选取,体系结构的确立,部件的设计,工艺的实施,到软件的开发,他们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与反复的实验,作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决断,并先后攻克了100多道技术难关。为积极跟踪国际最新水平,他们不惜抛弃了辛苦好几个月才完成的工作成果,重新设计了更为先进的总体方案;为弥补机器主频的不足,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双向量阵列的全流水化体系结构;为提高存储器实际存取速度,在增加存储通道的同时,提出了使访问冲突大为减少的主存素数模方案;他们还选用高速动态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集成器件(MOS)做主存,使亿次机容量远远大于当时国外主流巨型机的容量(国外两年后才使用MOS做主存);为避开液冷技术的困难,他们改用风冷,并为之设计了锲形柱状管道结构,进行等压短风道送风;在印制底板的组装中,他们采用先进的绕接技术;为使软件系统充分发挥巨型机硬件的性能,他们提出了与国外主流巨型机软件兼容的指导思想,并开创了并行操作系统、向量化编译、多级诊断和并行算法等研究,进而在我国首先采用软件工程方法,研制了多种软件工具,完成了近200万行结构化的程序设计任务。其中在理论上、技术上和工艺上达到国际水平者就有十来项。1983年11月,由张爱萍将军命名为“银河”的亿次计算机系统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顺利通过国家鉴定,主机平均无故障时间长达441小时,远远超过鉴定大纲的要求,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银河亿次机的研制成功,打破了西方大国在超高性能计算机上对我国的封锁,使我国跻身于世界巨型机的研制行列。它标志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慈云桂是我国计算机界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姚期智(Prof.YaoQizhi,TsinghuaUniversity),著名物理学家,计算机学家。姚期智先生1946年12月生于上海,祖籍湖北省,1967年获得台湾大学物理学士学位,1972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博士学位,1975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1975年至1986年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任助教授、教授;1998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被选为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多年来,姚期智先生以其敏锐的科学思维,不断向新的学术领域发起冲击,在数据组织、基于复杂性的伪随机数生成理论、密码学、通信复杂性乃至量子通信和计算等多个尖端科研领域,都做出了巨大而独到的贡献。他所发表的近百篇学术论文,几乎覆盖了计算复杂性的所有方面,并在获图灵奖之前,就已经在不同的科研领域屡获殊荣,曾获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乔治·波利亚奖和以算法设计大师克努特命名的首届克努特奖,是计算机理论方面国际上最拔尖的学者。2007年3月29日,姚期智领导成立了清华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姚期智之妻储枫(FrancisYao),自2004年起在香港城市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担任系主任。王选(1937年2月-2006年2月13日)男,汉族,江苏无锡人,九三学社成员,1958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副**。1954年至1958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学习。1958年至1959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师。1959年至1978年北京大学无线电系教师。1978年至1995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副教授、教授。1995年至1996年九三学社中央副**,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1996年至1998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中国科协副**,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1998年任九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中国科协副**,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6年2月13日11时许在北京病逝。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1992年,王选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等众多奖项,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和1995年两度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国内唯一四度获国家级奖励的项目。他本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并多次获全国及北京市劳模、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等称号,1987年获得中国印刷业最高荣誉奖--毕升奖及森泽信夫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姚期智院士有哪些学术贡献(姚期智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