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破坏自然环境就等于自己毁灭自己来自
自然环境环绕着人群的空间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体。构成自然环境的物质种类很多,主要有空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这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在地表上各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素及其结构形式是不同的,因此各处的自然环境也就不同。低纬度地区每年接受的太阳能比高纬度地区多,形成热带环境,高纬度地区形成寒带环境。雨量丰沛的地区形成湿润的森林环境;雨量稀少的地区形成干旱的草原或荒漠环境。高温多雨地区,土壤终年在淋溶作用下形成酸性;半干旱草原地带,土壤常呈中性或碱性。不同的土壤特征又会影响植被和作物。在广阔的大平原上,表现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在起伏较大的山地,则形成垂直的景观带。 在自然环境中各个环境要素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例如西、北欧地区温湿多雨,在这里工业区和城市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使云、雾增加,雨水酸度增大。酸 自然环境(5张)雨降到地表,不仅有侵蚀作用,而且加强了溶蚀、腐蚀作用,造成土壤和湖泊酸化,影响植物和鱼类生长。 在自然环境中,按生态系统可分为水生环境和陆生环境。水生环境包括海洋、湖泊、河流等水域。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可以直接溶于水,便于生物吸收;水温变化幅度小于气温变化,生物容易适应;水中的氧和氮的比值大于大气中二者的比值。因此水生环境的变化比陆生环境缓和和简单,水中生物进化也缓慢。水生环境按化学性质分为淡水环境和咸水环境。淡水环境主要是陆地上的河流和湖泊,是目前受人类影响最大的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变相当复杂。咸水环境主要指海洋和咸水湖。海洋中又可分为浅海环境和深海环境。前者,水中营养较丰富,光线较充足,是海洋中生物最多的部分。深海环境范围广大,生物资源不如浅海丰富。 陆生环境范围小于水生环境,但其内部的差异和变化却比水生环境大得多。这种多样性和多变性的条件,促进了陆生生物的发展,生物种属远多于水生生物,并且空间差异很大施调律有这体孙。如按热量带来分,有热带生物群系、温带生物群系、寒带生物群系;按水分条件来分,有湿润区的生态类型、干燥区的生态类型;按地势来分,有低地区生态类型、高山区生态类型。陆生环境是人类居住地,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大多直接取自陆生环境,因此人类对陆生环境的依赖和影响亦大于对水生环境的依赖和影响,如农业的发展,就大面积地改变了地球上绿色植物的组成。 编辑本段 分类 自然环境按人类对它们的影响程度以及它们目前所保存的结构形态、能量 自然环境(1张)平衡可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前者受人类影响较少,那里的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能量、信息的传递和物种的演化,基本上仍按自然界的规律进行,如某些原始森林地区、人迹罕到的荒漠、冻原地区、大洋中心区等都是原生环境。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原生环境日趋缩小。次生环境是指人类活动影响下,其中的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能量、信息的传递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环境,如耕地、种植园、城市、工业区等。它们虽然在景观上和功能上发生了改变,但是它们的发展和演变的规律,仍然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因之仍属自然循环的范畴。人类改造原生环境,使之适应于人类的需要,促进了人类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如在黄河下游修建大堤,控制河水泛滥,垦殖农田,使华北平原的次生环境优于原始状况。但是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不重视环境中的物质、能量的平衡,就会使次生环境的质量变劣,给人类带来危害。
海洋酸化,浮出水面的危机|目前海洋酸化达到1400万年来未见的水平
全球海洋酸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据英国卡迪夫大学近日发布的研究结果,目前海洋酸化达到1400万年来未见的水平。
作为地球两端重要的海域——北冰洋和南大洋,海洋酸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这里脆弱的生态系统。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立奇团队通过历次中国南北极考察航次的观测分析,发现南北极海域酸化水体正呈现快速扩张趋势,这无疑将对全球海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北冰洋成“重灾区”
与全球变暖“祸出同因”,海洋酸化同样源于人类过度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海水后形成碳酸,引发海水pH值和碳酸钙饱和度持续下降,这一过程即为海洋酸化。
早在1999年,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便将海洋酸化研究列入其中,时任领队兼首席科学家的正是陈立奇。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作为生态系统相对脆弱、对气候和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海域,位于地球北端的北冰洋首先感应全球变化的影响并放大这种影响。”陈立奇说。
研究显示,过去20年北极地区升温幅度是全球平均的2倍~4倍,致使北冰洋海冰大量融化,每年夏季开阔水域达1000多万平方千米,高浓度的二氧化碳通过大气侵入北冰洋,最终的结果是其上层水体的酸度明显地升高。
“与此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和北极变暖引发北冰洋海洋环流和大气模态异常,更加重了北冰洋水体酸化。”海洋三所助理研究员祁第认为,北冰洋海冰面积快速后退,诱发携带“腐蚀性”酸化的太平洋海水大范围入侵,是北冰洋酸化海水快速扩张的根本原因。
多项研究表明,北冰洋目前已成为全球海洋酸化的“重灾区”。历经9次北极考察,陈立奇团队基于过去20年来所有横穿北冰洋航次的数据集成和精细分析,发现北冰洋酸化水体正以每年1.5%的速度迅速扩张,预计酸化水体将在本世纪中叶覆盖整个北冰洋。
“北冰洋是我们观测到的第一个如此迅速且大范围、长时间酸化持续加重的大洋,比在太平洋和大西洋观测到的结果快4倍以上。”陈立奇说,北冰洋水体酸化加剧,或将对整个北极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南大洋在快速变酸
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大洋环绕南极大陆,贯穿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不仅对全球气候变化起着关键调控作用,还是全球碳循环、营养盐循环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
“然而有证据表明,南大洋水体也在快速变酸,其酸化程度紧随北冰洋之后。”祁第说,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征决定了南大洋海水酸化过程的调控机制与其他海区不尽相同,除受到全球气候环境的整体变化——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影响,也有其独特的海区特性。
自上世纪80年代首次南极考察以来,陈立奇团队对南大洋海域进行了系统观测监测,并对获取的大量资料开展集成研究。
据祁第介绍,由于文石的溶解度高,翼足类和珊瑚等以文石的碳酸钙为组成骨架支撑结构的生物,也将更快地受到海洋酸化的影响。因此,文石饱和度被选择用来评估海洋酸化对钙质生物的影响。通过研究,科研人员发现南大洋海水pH值和文石饱和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预计到2100年,南大洋表层水pH值会降低0.3左右。普里兹湾、威德尔海等海区文石饱和度下降速率呈加快趋势,南大洋水体酸化的程度比想象中的更严重、更快速。
南大洋是通向深海的一扇窗户,全面掌握海水酸化的形成机制和因素,对于维护南极地区的生态系统安全至关重要。
“南大洋幅员辽阔,同时横跨三个大洋,邻近海冰区和西风带,气候条件恶劣,获取样品和数据十分不易,这也是制约南大洋酸化研究的一大瓶颈。”祁第说,与其他海域不同,造成南大洋水体酸化的因素极为复杂,诸如海水升温、西风增强、海冰变化、深层水涌升等,这些叠加变化对评估南大洋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和海洋酸化影响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我国近海面临威胁
海水酸化在地球南北两极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与之连通的各大洋及近岸海域所面临的形势同样不容乐观,海洋酸化带来的影响已经打破地理边界呈交互叠加和时空蔓延之势。
研究表明,随着海洋吸收二氧化碳量的增加,海洋酸化最终会引起海洋系统内一系列化学变化,从而影响到大多数海洋生物的生理、生长、繁殖、代谢与生存。
“这将给海洋生物的生存带来极大挑战。”陈立奇说,“研究表明,在pH值较低的海水中,贝类、甲壳类和棘皮动物等钙质生物会长得越来越小、外壳越来越厚,其作为饵料的价值也随之下降,这必将对贝类养殖业造成打击。”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养殖国,海水酸化将不可避免地对全球及区域贝类产量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急需开展相关科学研究,从生物、物理化学及古海洋领域等不同层面揭示海洋酸化效应,掌控我国近海水体酸化的趋势。
“近海与远洋水体酸化的过程与机制存在较大差异。”祁第说,“近海海洋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摸清‘家门口’海水酸化状况,事关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安全,事关海洋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今年,祁第研究组将研究区域延伸至西北太平洋。“通过大量数据集成,我们发现从1993年到2018年,西北太平洋文石饱和度下降明显,说明该区域上层海水也在发生快速酸化。”祁第说。
最近,一份黄海酸化研究报告阐释了我国近岸海域海水酸化程度。该研究表明,春季到秋季黄海温跃层以下发生快速严重酸化,主要驱动因素是季节性有机物分解释放二氧化碳强化酸化,其在数月内的环境效应相当于大洋表层未来100年的酸化进程,从而对水生生物产生较大的环境胁迫,易酿成灾害事件。
祁第解释说,该研究表明当文石饱和度小于1.5~1.6时,生态系统内将发生碳酸钙溶解,也就是说钙质类生物形成骨骼和外壳将更加困难。而实测数据表明,黄海夏秋季1/3区域文石饱和度小于1.5,严重威胁贝类等底栖钙质生物的生长和发育。根据上述研究,预计到2050年,黄海全年将出现文石饱和度小于1.5的现象,届时我国北方海域养殖业将遭受潜在海洋酸化的重大灾害影响。
携手合作应对挑战
海洋三所研究员詹力扬告诉记者,尽管我国科学家开展北冰洋酸化研究相对较晚,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第三次北极考察开始,船载走航二氧化碳观测系统正式投入使用,不仅可以观测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和潜力的变化,还可以为评估海洋酸化提供重要数据。第四次北极科考开发的净群落生产力走航观测系统,扩展了生物过程对海洋酸化的影响研究和贡献评估。
“几年前我国提出了以北冰洋和北太平洋酸化为重点海区的观测网计划,并得到了相关国家的积极响应。2008年我国与欧盟、美国签署了关于共同研究海洋酸化的合作文件。此后历次北极考察中,相关各国的研究人员开展了持续合作。”陈立奇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美两国海洋酸化合作研究还被列入中美第七、八轮战略与经济对话成果清单。
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与东盟国家及非洲国家的合作正紧锣密鼓地展开。“截至目前,我国已举办了三届海洋酸化研讨会,与相关国家分享酸化观测技术和研究成果及经验,提升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詹力扬说。
“在全球气候变化驱动下的海洋酸化没有国界,人类需要携手开展典型海域酸化实时监测,组建全球观测网,采取应对措施,构筑海洋生态屏障。”陈立奇说。
据了解,目前“典型海域海洋酸化评估”项目已经纳入自然资源部计划,未来科研人员将重点针对南北极区域、西太平洋及近岸海域开展全方位监测评估。
珊瑚礁究竟有多重要?|官方授权独家首发《珊瑚礁科学概论》
海洋基础科学问题研究主要聚焦在?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知识体系、二级学科有哪些?|《10000个科学难题(海洋卷)》全网独家首发
《海洋环境分析监测技术》海洋环境监测的类型及其发展趋势
白令海道开启和和北冰洋的演变(附注:北冰洋大洋钻探)|汪品先院士:为地球系统科学正本清源
海洋知圈
知晓海洋|探知海洋宣传海洋|服务海洋
造成我国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蔬菜大棚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就是经常使用硫酸铵和硫酸钾后,铵和钾被吸收后,剩余的硫酸根水解具有强酸性,导致土壤酸化。如果ph值低于5,亩可施用生石灰67斤,加水生成氢氧化钙后撒施旋地起垄。可我调节土壤酸碱度。如果用碳酸钙,刷墙粉,石灰粉用量加倍。
大洋酸化的原因,在于大气____的增加。_网考网(Netkao.com)
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元宵也叫汤圆。到了近代,还有一位统治者出于忌讳,
题型:单选题
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根本标准是()。A.圣人之言B.前人经验C.众人意见D.社会实
题型:单选题
肿瘤通常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良性肿瘤是癌症。
题型:判断题
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受气候因素及人类活动影响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题型:判断题
下列关于出仓作业操作不正确的是()。A.随时进行出仓作业时间B.粮食出仓结束后,
题型:单选题
职业技术学院要建设新的教学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该教学楼应按照_
题型:单选题
原始社会,人类为了播种而产生了“刀耕火种”的行为。“刀耕火种”就是用刀清除地上的
题型:判断题
导致农田土壤酸化的酸雨主要是什么过多造成的?
不明白啊==!
南大洋酸化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薛亮副研究员与美国特拉华大学Wei-JunCai教授等合作,在南大洋酸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其研究成果“ClimaticmodulationofsurfaceacidificationratesthroughsummertimewindforcingintheSouthernOcean”于2018年8月13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
海洋酸化会对海洋生物特别是珊瑚、有孔虫和贝类等的钙质骨骼或外壳的发育和生长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可能危及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尽管海洋酸化主要是由大气CO2浓度升高引起的,但*地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可以显著减弱或加剧海洋酸化。确定这些调节海洋酸化的过程和因素对于准确预测未来海洋酸化的程度及影响十分重要。
受低温和上升流的影响,南大洋pH值和碳酸钙饱和度较低,因此南大洋是最易因大气CO2浓度升高而发生酸化的海域之一。作为南半球海洋气候变化主要模态的南大洋环状模(SAM),对南大洋酸化究竟有何影响,一直尚无定论。
薛亮等人通过分析多源历史观测数据,发现在SAM增强时期的南半球夏季,极区(AntarcticZone)海洋酸化速率明显快于单纯由大气CO2浓度增加所致的酸化速率,而在亚南极区(SubantarcticZone)情况则相反——其酸化速率慢于或相当于单纯由大气CO2浓度增加所致的酸化速率;在SAM变化趋势不显著时期,极区海洋酸化速率相当于单纯由大气CO2浓度增加所致的酸化速率,而亚南极区海洋酸化速率则明显快于单纯由大气CO2浓度增加所致的酸化速率。重要的是,在以上两种情况下海洋酸化速率均与风速变化速率呈现正相关关系(图1),表明风速变化对南大洋夏季海洋酸化速率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图2)。
图1去除了大气CO2增加信号的表层pH(a)和文石饱和度(Ωarag,b)的变化速率与1月份纬向风速变化速率的关系
研究以SAM增强期间的极区为例,通过质量预算模型(mas**alancemodel),定量地给出了风生艾克曼输运、垂直混合、海-气CO2交换以及生物活动等过程对酸化速率的贡献,进一步证实了风速变化在调控南大洋酸化中的主导性作用。该研究大大提高了对南大洋酸化机制的认识,为预测南大洋碳吸收和评估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图2正的SAM趋势期间风生艾克曼输运和垂直混合对酸化速率调控的示意图(a和b)及1月份南大洋表层pH@7.45和Ωarag@7.45的气候态分布(c和d)。其中黑色虚线表示正的SAM趋势前的混合层深度(MLD),黑色实线表示正的SAM趋势期间的混合层深度。
点击“阅读全文”,查看论文链接。
大洋酸化的原因在于大气什么的东家?
大洋酸化的原因,在于大气二氧化碳的增加。海洋从大气中吸收了大量的人造二氧化碳。这些额外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洋酸化,这一过程今天已经可以观察到。海洋酸化尤其影响到形成碳酸钙骨骼和贝壳的生物,如软体动物、海胆、海星和珊瑚等。
海洋酸化即海水由于吸收了空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导致酸碱度降低的现象。酸碱度一般用pH值来表示,范围为0-14,pH值为0时代表酸性最强,pH值为14代表碱性最强。蒸馏水的pH值为7,代表中性。海水应为弱碱性,海洋表层水的pH值约为8.2。
大洋酸化的原因在于大气的什么
大洋酸化的原因大洋酸化是指由于海洋吸收、释放大气中过量二氧化碳(CO2),使海水正在逐渐变酸。工业革命以来,海水pH值下降了0.1。大洋海水酸性的增加,将改变海水化学的种种平衡,使依赖于化学环境稳定性的多种海洋生物乃至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大洋酸化原因大洋与大气在不断进行着气体交换,排放到大气中的任何一种成分最终都会溶于海洋。在工业时代到来之前,大气中碳的变化主要是自然因素导致的,这种自然变化造成了全球气候的自然波动。从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开采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并砍伐了大量森林,至21世纪初,已经排出超过5000亿吨二氧化碳。这使得大气中的碳含量水平逐年上升。受海风的影响大气成分最先溶入几百英尺深的海洋表层,在随后的数个世纪中,这些成分会逐渐扩散到海底的各个角落。研究表明,在19世纪和20世纪,海洋吸收了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中的30%,并且仍在以约每小时一百万吨的速度吸收着。人类活动导致了海水的不断酸化。海洋酸化是指由于海洋吸收、释放大气中过量二氧化碳(CO2),使海水正在逐渐变酸。在2008年10月的国际海洋酸化研讨会上,与会科学家指出,海洋酸化的自然恢复至少需要数千年,遏制它的唯一有效途径就是尽快减少CO2的全球排放量。欧美等国正开始研究遏制海洋酸化的对策,中国也已将海洋酸化列入重点支持方向。2009年8月13日,来自26国,逾150位科学家签署《摩纳哥宣言》(MonacoDeclaration),呼吁决策者将二氧化碳排放量稳定在安全范围内,以避免危险的气候变迁及海洋酸化等问题。
大洋皮定副位使角慢就酸化的原因在于大气的什么增加
海洋酸化是指由于海洋吸收、释放大气中过量二氧化碳(CO2),使海水正在逐渐变酸。在2008年10月的国际海洋酸化研讨会上,与会科学指出,海洋酸化的自然恢复至少需要数千年,遏制它的唯一有效途径就是尽快减少CO2的全球排放量。欧美等国正开始研究遏制海洋酸化的对策,中国也已将海洋酸化列入重点支持方向。2009年8月13日,26国,逾150位科学签署《摩纳哥宣言》(MonacoDeclaration),呼吁决策者将二氧化碳排放量稳定在安全范围内,以避免危险的气候变迁及海洋酸化等问题。扩展资料:酸化危害: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释放的CO2有超过1/3被海洋吸收,使表层海水的氢离子浓度近200年间增加了三成,pH值下降了0.1。作为海洋中进行光合作用的主力,浮游植物的门类众多、生理结构多样,对海水中不同形式碳的利用能力也不同,海洋酸化会改变物种间竞争的条件。2003年,“海洋酸化”这个术语第一次出现在英国著名科学杂志《自然》上。到2005年,研究灾难和突发事件的专詹姆斯·内休斯为人们进一步勾勒出了“海洋酸化”潜在的威胁。他的研究发现,距今5500万年前,海洋里曾经出现过一次生物灭绝事件,罪魁祸首就是溶解到海水中的二氧化碳,估计总量达到45000亿吨,此后海洋至少花了10万年时间才恢复正常得以渡过难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洋酸化
问个简单的问题:化肥不合理使用为什么会使土壤酸化?
在购买和使用化肥时,首先必须了解化肥的酸碱性。化肥的酸碱性可分为化学酸碱和生理酸碱性两种。化肥酸碱性是指肥料溶于水中所呈现的酸碱性,按着这一定义可把肥料分为化学酸性肥料、化学碱性肥料、化学中性肥料。硫酸铵、过磷酸钙等,溶于水中呈现酸性或弱酸性的肥料为化学酸性肥料;氨水、碳酸钾等,溶于水中呈现碱性或弱碱性的肥料称为化学碱性肥料;碳酸氢铵、硫酸钾、硝酸钙等,溶于水中呈现中性或接近中性的肥料称为化学中性肥料。生理酸碱性是指把肥料施入到土壤中,经过作物的吸收作用以后,土壤所呈现的酸碱性。根据肥料施入后在土壤中呈现的酸碱性不同,可将肥料划分为生理酸性肥料、生理碱性肥料和生理中性肥料。硫酸铵是一种常用的氮素化肥,施用后可在土壤中分解为铵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虽然这两种离子均能被植物吸收、利用,但植物吸收的铵离子量远远大于硫酸根,因而大部分硫酸根遗留在土壤中。在植物吸收铵离子的同时,又释放出氢离子,使土壤呈酸性的为生理酸性肥料。硝酸钠、硝酸钙等肥料施入土壤后,经植物的吸收、利用,土壤呈现碱性,因而被称为生理碱性肥料。碳酸氢铵、尿素等,施入土壤经植物吸收利用后,土壤呈现中性或接近中性的肥料,称为生理中性肥料。我们在购买化肥给作物施肥时,要根据土壤的酸碱性、植物对酸碱的敏感性及水浇条件,确定施入化肥的种类,以提高肥效,合理施用。中性土壤一般不择肥料,只要讲究施肥技术就能较好地发挥肥料的效果。但是过酸或过碱的土壤不仅不利于作物生长,而且会迫使土壤溶液中大多数营养元素有效性降低。保肥供肥性变差。为了发挥肥料的经济效益,在碱性土壤上,必须选用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如硫酸铵、过磷酸钙等;在酸性土壤上,必须选用碱性或生理碱性肥料,如硝酸钙其作用是通过肥料的酸碱性去中和、调节土壤的酸碱性,使其逐渐向中性方向转化,以提高肥料养分的可溶性、可给性和有效性,这也是改良土壤的重要措施之一。反之,若长期单独在酸性土壤上施用酸性肥料,会使土壤酸化、板结化和贫瘠化;而在石灰性或碱性土壤上,偏施碱性或生理碱性肥料,就会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结构恶化和肥力退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大洋酸化的原因(为什么说破坏自然环境就等于自己毁灭自己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