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基什么时候回暖(为什么债券基金都下跌)

为什么债券基金都下跌

展恒基金网很高兴为您解答。一般情况下,债券基金下跌与债券收益率下降有关。债券收益率受利率影响比较大。利率上升的时候,债券的价格会下跌;当利率下降的时候,债券的价格会上涨。当前债券收益率已经回到到中性以下水平,经济周期依然处于“衰退”趋势之中。尽管宽松政策可能在短期内驱动收益率下行,但资金成本刚性和转型大格*意味着2015年债券收益率下行幅度有限,大概率处于震荡格*。本周,央行公开市场进行了250亿元7天期逆回购,实际上对债基形成利好。但部分债基出现小幅下跌也是有可能的,比如其投资的个股出现了下跌。

债基回暖后,涨得最好的是TA

晚上好,一起看看本周发生了哪些大事吧~

希望我们的解读,能让你收获有用又易懂的理财知识,逐渐培养经济敏感度。

01 

近期,地方两会密集召开,截至1月16日,31省市「两会」都已经开幕,全国「两会」将于3月4~5日召开。

这意味着什么?

地方两会是观察经济运行的重要窗口,透露的信息还是挺多的,比如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和年度主要任务等,都可以帮助我们推测全国的整体情况。

来看看今年有哪些热门话题——

GDP目标方面,有7成省市的目标在5%~6%之间,各省市加权平均的目标增速是5.6%。近几年(2021、2022)地方两会GDP加权增速目标往往高于全国目标,所以估计今年全国GDP目标底线会是5%左右(3月4~5日的全国「两会」应该会见分晓)。

稳增长方面,地产上比较放松,「多主体供给(核心是国企参与)、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新模式可能会成为地产工作的重点;

基建要扩张,今年31省市加权平均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增速(8.2%)和去年差不多,老基建(交通、水利、能源)还是重点;

消费要促进,今年年各省加权平均的社零目标增速(7.6%)比去年低了点,线下消费(旅游、餐饮等)、大宗消费(新能源汽车、家电等)是重点。

产业政策方面,数字经济成了所有省市的「香饽饽」,几乎所有省市对数字经济发展都提出了明确规划。还有近1/3的省市将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也可以关注一下。

这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去年咱们的经济确实不太好,美联储加息、俄乌冲突、疫情等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不过本质上都是因为需求不足、信心不足,所以地方两会也把重点放在促销费、稳地产等方面,主基调也偏向稳信心、稳增长。

今年考虑到疫情制约和外需回落,经济大概率会是弱复苏,根据中金公司的预测,GDP增速为5.5%左右,一二季度修复较快,三四季度增速放缓。

投资上,一般全国两会前后会有春季行情,结合地方两会的内容,可以关注一下数字经济、地产链、线下消费等行业的走向。

02

开年以来,随着股市不断上涨,可转债也迎来「春季躁动」行情,成为债券基金中涨得最好的品种。

图源:证券时报

这意味着什么呢?

由于可转债有着股票和债券的双重属性,去年股市大跌,转债基金也不太好过,平均收益为-18%。

今年刚过去半个月,可转债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达到了3%,回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股市好转,大盘(沪深300)、小盘指数(创业板指)的涨幅都超过5%。尤其是电力设备新能源、有色、汽车及零部件等板块涨得不错,恰好这些行业对应的转债数量多,带动转债上升。

二是债市回暖,四季度利率突然上升,加上理财赎回,让债券面临价格调整的压力。随着央妈释放资金,呵护市场,债券市场逐步稳定,转债的估值也在修复。

那么今年可转债的怎么看呢?

中欧基金认为转债的机会挺大的:

一方面,股市机会多,政策放宽后,企业的基本面有了支撑,投资者的信心也有好转;

另一方面,转债这两年估值有泡沫化的现象,跌一跌反而能提高资产的回报,增加吸引力。

随着节后复工复产的旺季到来,可以继续从情绪、增量资金和企业基本面改善三方面观察。

这对我们有哪些影响呢?

具体来看,可转债又分为偏债型转债、平衡型转债和偏股型转债*。

图片说明:可在集思录查询转债价值

其中,影响偏债型转债的主要因素是利率,利率上涨的话,转债价格可能会下降;平衡型转债和偏股型转债更看重股票本身的涨幅。

汇成基金认为,2023年股市向好的确定性较高,后两类转债的表现或许更好。咱们摊大饼时可以优先选择价格130以内的偏股、平衡型转债~

03

作为北方人,我们的过年战袍里,总少不了一件羽绒服,但这几年总觉得羽绒服越来越贵,特别是国产羽绒服,动不动就上千。

这意味着什么呢?

国产羽绒服变贵,并不是我们的错觉。据调查,从15年-20年,羽绒服的均价从432元涨到了656元;现在,我们常见的10个羽绒服品牌的均价已经到了881元,而国民熟知的波司登均价已经接近2000元了。

是什么推动了羽绒服涨价呢?

一是高端化转型。高端国际品牌的入场提升了消费者的接受度,也提升了对时尚、款式的要求,所以国内的品牌也开始走向高端化。

二是成本上涨。一方面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原材料大概占生产成本的75%,其中羽绒占45%左右,面料占25%左右。这三年,高含绒量的羽绒价格不断上涨,面料21年也涨了10%-20%。

另一方面是营销开支增加。在这个流量时代,企业不营销就可能被其他品牌超过去。去年,波司登的分销开支(包括把广告宣传费等营销开支)占总收入的四成。

其他成本比如人工成本,每年也会涨20%-30%。

这有什么影响呢?

虽然企业方面都在追求高端化,但对消费者来说,最看重的还是保暖这条硬实力。据调查,九成的网民都比较接受千元以内的价格,高价羽绒服还不具备稳定的消费基础。

所以国产羽绒服把价格提到「分期付款」的程度,并不一定是明智的选择。

不过,平价羽绒服依然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咱们还是能买到相对物美价廉的羽绒服的。

最后附上羽绒服挑选指南~

估值投资表

(不清楚怎么看可以戳→使用指南)

数据来源:且慢2023.1.19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3.1.19

如果你对一键投资「简慢组合」还有疑问

查看操作指南和常见问题解答。

↙️免费领7天简七VIP,提升经济敏感度

九月来新基发行市场回暖规模超700亿元 债基成“主力军” - 哔哩哔哩

进入9月,新发基金市场保持了6月以来的回暖态势,新发债券基金在新发基金整体规模中占超六成。近日,热门赛道持续调整,主题ETF上演快批快发和面临清盘双重奏。此外,超四千只基金随近期结构性行情暂停申购,八月至今亦有超500只基金发布暂停申购公告。

新基金发行方面,9月13-15日,长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基金”)、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基金”)和兴银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兴银基金”),均各自发售了一只混合型基金。

一、基金行业动态

1、第三批不予备案私募案例发布,中基协强调管理人应增强合规意识

近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发布第三批不予备案的私募案例,包括先备案后募集、“借道”私募基金进行监管套利、与“黑中介”联合开展违规业务等三种情形。此前,中基协已发布了两批9例不予备案的情形。

中基协表示,后续将根据基金备案情况,适时更新案例公示,提升备案工作透明度。另外,中基协进一步强调,私募管理人应增强合规意识,珍惜自身商誉和诚

信记录,遵守登记备案的程序性和实体性要求。对于联合“黑中介”开展违规业务的私募管理人,中基协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维护私募行业生态平稳健康发展。

2、基金直销两极分化,中小基金公司积极尝试新路径

随着用户使用习惯的改变,基金直销形式也持续生变。传统的官网直销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前些年火热的直销APP也出现分化。今年以来,已有5家中小基金公司下架了APP。除了国金基金外,中融基金、中海基金、英大基金、方正富邦基金也停止了直销APP的服务。但与中小基金公司集中下架APP形成对比的是,大中型基金公司的APP服务运营有声有色,升级、改版颇为频繁。

大公司在APP上投入较早,在直销赛道积累了一定的原始用户量,后续投入或可覆盖成本,叠加每年的规模增长,有底气持续运营和开发APP。而中小公司用户基础相对薄弱、运营成本较高,考虑到实际投入产出比,一般不会在APP上投入太多,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等微信领域已成为基金直销的新战场之一。

3、新发基金市场保持回暖态势,债券型基金占据主流

进入9月,新发基金市场保持了6月以来的回暖态势。数据显示,截至9月20日,9月以来全市场新成立基金138只(A、C份额分开计算),规模合计746.52亿元。

9月以来新成立的基金中,包括56只债券型基金、49只混合型基金、15只股票型基金、10只FOF、8只QDII基金。新发债券型基金的数量约占整体新发基金数量的40.58%,规模为495.29亿元,占整体新发基金规模的66.35%,而新成立的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的规模则分别为141.90亿元和74.86亿元。

4、热门赛道持续调整,主题ETF上演快批快发和面临清盘双重奏

近日,6只与科创板新材料、机床主题相关的指数ETF在仅仅报送材料几天之后,就拿到了批文,且其中多只产品在获批后选择快发。9月20日,多只ETF纷纷披露发售公告,自2022年9月23日起至2022年9月27日(含)进行发售。

在这些热门赛道ETF快批快发的同时,部分热门主题赛道的ETF近期规模都在5,000万元以下,面临着清盘的风险。9月19日,建信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易方达物联网50ETF分别公告称基金资产净值已经分别连续46和45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而弘毅远方消费100ETF也已在9月14日公告称基金资产净值已连续3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根据相关规定,若连续5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基金将自动进行基金财产清算并终止,而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5、绩优基金开启限售模式,超四千只基金发布暂停申购公告

随着近期结构性行情的出现,不少公募权益类基金由于短期业绩突出吸引不少投资者关注,持续获得大额净申购,而部分绩优公募基金则一反常态开启限售模式。

数据显示,截至9月16日,A股市场上已有4,032只公募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暂停大额申购或暂停申购,其中,8月份、9月份限售基金数量明显增多,8月份至今已有超过500只基金发布暂停申购的相关公告,绩优基金限售的数量占比较高。

1、彭博进一步扩展ESG指数产品,与MSCI共推中国ESG指数系列

9月20日,彭博和MSCI宣布推出彭博MSCI中国ESG指数系列,包括9只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指数。这是彭博MSCI指数家族中第一只跟踪人民币债券和中资美元债券市场表现、同时将ESG和社会责任投资(SRI)因素考量在内的指数系列。

新推出的指数系列包含基于彭博中国综合指数、彭博中国高流动性信用债指数以及彭博中资美元信用债指数编制的三类旗舰ESG指数:彭博MSCI中国ESG加权指数、彭博MSCI中国社会责任投资(SRI)指数、彭博MSCI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数。

2、威灵顿继设立外商独资私募后加码,向证监会递交QFII申请材料

9月19日,威灵顿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申请,目前的审批状态是“受理通知”。此前,在2019年8月,威灵顿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成立,其是一家外商独资企业。今年1月,威灵顿寰宇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成立,由威灵顿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100%持股。

公开资料显示,威灵顿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为威灵顿投资管理公司遍及全球的16个办事处之一,主要覆盖亚洲业务。自2007年以来,威灵顿投资管理公司开始为中国内地的保险公司、资管公司、私人银行等机构客户提供权益、固定收益、多元资产以及另类投资资产类别的投资方案。

3、累计有效认购规模超初始募集上限,国泰君安REIT提前结募

9月19日晚间,国泰君安资管发布公告称,国泰君安临港创新产业园REIT原定募集期为9月19日至9月20日。至9月19日,该基金公众投资者累计有效认购规模已超过本次公众投资者的初始募集规模上限,根据有关规定,国泰君安资管决定提前结束公众投资者的募集,9月19日为公众投资者最后认购日,自9月20日起该基金不再接受公众投资者的认购申请。

数据显示,国泰君安临港创新产业园REIT基金存续期限为43年,募集基金份额总额为2亿份,其中初始战略配售基金份额数量为1.1亿份,网下初始发售份额为0.63亿份,公众初始发售份额为0.27亿份,根据询价结果,确定基金认购价格为4.12元/份。

数据显示,截至9月16日,黄金ETF和黄金主题QDII近一周净值开始回调。值得一提的是,黄金主题LOF场内大幅溢价,数据显示,截至最近的一个交易日即9月19日,黄金主题LOF场内溢价率为16.07%。9月20日,易方达黄金主题证券投资基金(LOF)再度发布溢价风险提示公告,这是该基金9月份以来发布的第四份溢价风险提示公告。

易方达黄金主题证券投资基金(LOF)公告称:黄金主题LOF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波动较大,请投资者密切关注基金份额净值。2022年9月15日,本基金基金份额净值为0.661元,截至2022年9月19日,本基金在二级市场的收盘价为0.773元,明显高于基金份额净值,投资者如果盲目投资于高溢价率的基金份额,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5、东证资管多位基金经理离任,二季度非货规模跌超百亿

公开资料显示,东证资管共有31位基金经理。自2020年5月份林鹏离任后,又有三位基金经理离任,2021年3月,饶刚离任;今年7月份,刚登峰离任,9月17日,韩冬也离任。近两年半的时间过去,作为公司着力培养的中生代主力,刚登峰、韩冬却接连离任,这让公司陷入尴尬境地。

8月份,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公布的非货币理财公募基金前20强名单显示,银华基金挤掉了东证资管成为第20名。一季度,东证资管的非货币理财公募规模为2,399.47亿元,而二季度银华基金的非货理财公募规模为2,274.95亿元,因此保守估计,东证资管的非货规模在二季度最少跌去了124.52亿元。

1、长安新混基亮相,林忠晶在手2只基金跌幅远超同类平均

9月13日,长安基金推出了一只混合型基金,为长安行业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长安行业成长混合A”),基金经理为林忠晶。

公开信息显示,长安行业成长混合A以“在严格控制风险和保持基金资产流动性的前提下,重点投资成长性行业,力求实现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为投资目标。投资范围为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内地依法发行上市的股票(包括主板、创业板及其他经中国证监会核准或注册上市的股票、存托凭证)、港股通标的股票、债券(包括国债、央行票据、地方**债券、**支持债券、**支持机构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公开发行的次级债、可转换债券(含可分离交易可转债)、可交换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及其他经中国证监会允许投资的债券)、资产支持证券、股指期货、国债期货、债券回购、银行存款(包括定期存款、协议存款及其他银行存款)、同业存单、货币市场工具以及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允许基金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

林忠晶,曾任安信期货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分析师,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贸易部研究员,长安基金产品经理、战略及产品部副总经理、量化投资部(筹)总经理等职,现任长安基金基金投资部副总经理。

自2022年9月1日起,林忠晶任长安行业成长混合A的基金经理。截至2022年9月22日,林忠晶任5只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在林忠晶正在管理的基金当中,2只基金长、短期以来表现不佳。短期来看,截至2022年9月22日,长安产业精选混合A和长安鑫盈混合A,近1个月跌幅分别为-12.18%、-11.84%,表现差于同类基金仅-5.5%的跌幅;长期来看,上述两只基金近1年来的跌幅分别达到-24.32%、-31.16%,表现均不及平均跌幅仅为-11.15%的同类基金。

2、广发基金新发混基,张东一执掌2只基金长跑业绩黯然失色

9月14日,广发基金新发行了广发睿智两年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广发睿智两年持有期混合发起式A”),为混合型基金,基金经理为张东一。

公开信息显示,广发睿智两年持有期混合发起式A以“在在严格控制风险和保持资产流动性的基础上,本基金通过灵活的资产配置,在股票、固定收益证券和现金等大类资产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潜在的投资机会,力求实现基金资产的持续稳定增值”为投资目标。投资范围为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国内依法发行上市的股票(包括创业板及其他依法发行、上市的股票、存托凭证)、港股通标的股票、债券(包括国债、地方**债、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次级债、可转换债券(含分离交易可转债)、可交换债券、央行票据、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包括超短期融资券)等)、资产支持证券、债券回购、银行存款、同业存单、货币市场工具、股指期货、国债期货以及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允许基金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

张东一,曾任广发基金研究发展部研究员、投资经理;现任广发聚优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广发估值优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和广发消费升级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

2022年9月14日起,张东一任广发睿智两年持有期混合发起式A的基金经理。截至2022年9月22日,张东一正在管理9只基金,其中7只为混合型基金,2只为股票型基金。张东一现管理的基金中,有2只基金长短期表现均不佳。其中,截至2022年9月22日,广发价值核心混合A近1年和近3个月以来跌幅分别为-33.9%和-15.31%,而同期同类基金平均跌幅仅为-17.72%和-5.95%;另外广发沪港深新机遇股票表现也黯然失色,近1年和近3个月跌幅分别达到了-35.63%和-17.02%,而同期同类基金平均跌幅为-18.16%和-6.34%。

3、兴银基金新混基登场,高鹏名下1只基金近3个月业绩排名靠后

9月15日,兴银基金的兴银成长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新登场(以下简称“兴银成长精选混合A”),基金经理为高鹏。

公开信息显示,兴银成长精选混合A的投资目标为“通过专业化研究分析,重点挖掘成长类个股,享受公司成长红利。本基金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力争实现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定增值”。投资范围为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国内依法发行上市的股票(包括创业板及其他经中国证监会核准或注册上市的股票)、债券(包括国债、金融债、公司债、企业债、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分离交易可转债、央行票据、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债券回购、银行存款(包括定期存款、协议存款及其他银行存款)、同业存单、货币市场工具、股指期货、国债期货以及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允许基金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

高鹏,历任国泰君安期货研究所分析师、上海证券研究所分析师、东北证券研究所高级分析师、方正证券研究所资深分析师。2018年7月,高鹏加入兴银基金研究发展部,任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

2022年9月9日起,高鹏任兴银成长精选混合A的基金经理。截至2022年9月22日,高鹏共管理4只混合型基金,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为3.44亿元。目前,高鹏管理的基金中,兴银科技增长1个月滚动混合A和兴银景气优选混合A近3个月涨幅分别为-6.97%、-8.59%,而同类平均涨幅为-5.95%,均低于同类平均。而且同期,该两只基金的排名并不理想,分别为1840|2983、2236|2983。

九月来新基发行市场回暖规模超700亿元债基成“主力军”

债券基金什么时候赚钱

债券型就结算较低风险、较低收益的基金品种,对于保守和稳健一些的投资者来说,什么时候都是可以投资购买的。目前债券型基金有逐步走高的迹象。

什么是债基?债基收益一般有多少?_巴中在线

债基又称债券基金,是基金公司发行的一种主要投资于债券的基金产品,比如国债、中长期债券、企业债、金融债等。债基通过筹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对债券进行组合投资,寻求比较稳定的收益。

债基的优点有:风险较低、收益稳定;费用较低;流动性较强等。债基主要分为纯债基金、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和可转债基金等。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可以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偏好、基金管理团队的能力等分析,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债基类型。

债券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在5%-7%左右,债券基金分为纯债型基金和偏债型基金,纯债券基金的安全性比偏债型基金高,但是收益比偏债型基金低。

行情好的时候债券基金收益大概在10%以上,最高不超过20%,行情不好的时候债券基金的收益一般为4%左右,大部分时间收益率在5%-7%之间。

债券基金年收益一般一般略高于银行同期年利息,一般在5%左右,纯债券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略高于1年期国债。但是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债券基金,也都是不保本的。

债基收益全面回暖,现在还能买入吗?

去年10月底的债市大幅下调后,到现在很多债基收益已稳定上升,甚至有些可转债基收益已近30%。根据Choice数据显示,债券基金指数(H11023)近一个月、三个月及一年的收益率表现比沪深300占优势。但是,我们判断该不该买不是看它了涨了多少,而是看它是否还能继续涨?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3.5.17)

要看能不能继续涨,我们先得明白“债券基金的收益”来自于哪里?

我截取了某混合债基去年利润表,我们能看到营业总收入分成了: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表动收益、汇兑收益和其他收入。展开来说,债基收入来源主要有:票息、资本利得、杠杆、权益和其他收入等

1.利息收入

债基有80%资产投资债券,利息收入是债基基金的主要收益来源之一。

①一般而言,债券期限越长,票面利率越高,票息收入越多。

②债基持有的大部分债券都是利率债和信用债。

根据天风证券研究所分析,债券型基金持有的利率债和信用债分别占比达到40.71%和31.88%

③利率债和信用债分类

利率债主要是国债、央票、政金债、汇金债、铁道债等;

信用债主要是中票、短融、超短融、私募债、企业债、公司债、ABS、ABN等。

这里面信用债的风险和收益均比利率债高。

2.资本利得

在持有债券仓位期间,债券随着资金的流动性、市场利率、经济状况等因素而波动。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通过低买高卖的操作,在银行间市场或交易所买卖债券赚取差价。

举个简单例子:今天买债花了100块,明天市场利率低了,持有债可能值102元了,你就赚了万元差价,这就是资本利得。

注:银行利率、债券价格与债券收益率的关系

债券在发行的时候,持有到期的利息收益是确定的。如果买入的债券价格低,到时候自然持有到期的收益率就高。也就是说当银行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跌,这时候买入持有到期,债券收益率就上升;同样当银行利率下降,债券价格上升,这时候买入债券收益率下跌的。

3.杠杆收入

债券基金可以利用杠杆策略,即通过正回购的方式,将持仓的债券质押或者卖给资金融出方,融入资金,再用这部分资金投资债券,力求增加基金的投资收益。举个例子,假设某债券基金持有1亿元市值的债券,我们将该债券质押或者卖给资金融出方,融入了2000万元的资金,若将这2000万元继续用来开展投资,这只基金就用1亿元的初始持仓,合计完成了1.2亿元投资。

杠杆是把双刃剑,判断正确能增加收益;判断错误则会放大风险。去年债基大跌之后,目前监管部门对新发行的中长债基金产品杠杆要求:持有的AAA级信用债作为回购质押品的融资杠杆比例不超120%;持有的AAA评级以下信用债不作为回购质押品;定期开放的债券基金要求杠杆比例是140%。而以前开放式债基杠杆比例都是140%,定期开放债基比例是200%。

4.权益资产收入

如二级债、混合偏债等债基,是可以配部股票、转债、公募Reits等。这些标的是带有一定股性,风险和收益也比纯债高,也会影响到债基最终的收益。

5.其他收入来源

这里主要是投资策略、具体标的选择、产品定位、以及一些债券产品还可以投资衍生品等,也可能会成为债券收入来源。

①中证全债指数(H11001)

中证全债指数是中证指数公司编制发布的首只债券类指数,用来综合反映银行间债券市场和沪深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整体表现。

(数据来源:中证指数官网,2018.5.14-2023.5.13)

从数据上来看,该指数近5年年化3.44%,年化波动率非常小,只有0.01%。

②中债新综合财富指数(CBA00101)

中债新综合财富指数由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编制发布,成分券包含除资产支持证券、美元债券、可转债以外剩余的所有公开发行的可流通债券,主要包括国债、政策性银行债券、商业银行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公司债等,是中债指数应用最广泛的指数之一。

(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截至2023.4.28)

该指数年平均差不多就是5%左右。

③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国债收益率反映货币市场资金的松紧,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意味着资金收紧,债券的价格则随之下跌。

我们看上图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五一之后,跌破了2.75%。2.75%是一年期MLF(中期借贷便利)的利率,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重新回到一年期MLF利率以内,预示去年关于强复苏预期彻底倒下,目前还是弱复苏。

这个指标可以作为债基调仓的标准。如果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且一直在2.75%以下,是可以继续持有;如果该指标持续走高,且远超2.75%,要注意获利了结。

了解了这三个指数,心里对债基就有了预期,纯债基金收益可能最多也就5%;如果是二级债、混合偏债,收益可能高一些,同时波动率也会更大。

1.目前正持有的纯债、短融可以继续持有。同时关注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如果持续走高,且偏离2.75%越来越多,注意获利止盈;

2.之前没有持有,准备买入纯债的投资者,要做好收益预期管理。从去年11月到目前,债基已涨了一波,不少纯债的今年以来的收益已超过3%了。

3.更建议大家可以配置二级债或者混合偏债。股债是有跷跷效应的,也就是股市和债市存在此起彼伏、此消彼长的现象。在目前权益市场热点切换快,债市又小涨了一波的情况下,胜率更高的做法,可能是配置二级债或者混合偏债产品。

4.如果要做资产配置,可考虑股债3:7或者4:6

上图是,从2005年到2017年,将沪深300和中证全债指数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搭配,并且每年进行一次再平衡最终呈现的结果。

①当股债比例达到4:6之后,我们就发现组合的收益率已经比单独购买股票(100%仓位)的平均收益率还要高了,而最大回撤和波动率因为引入了大量的债类资产,无疑大幅下降。

②当股债比例达到7:3继续往上抬升到8:2,甚至9:1的过程中,组合的波动率加大,但收益率却不升反降;以上两点说明,中长期来看权益类资产的仓位并非越高越好。

如果想获得一个不错的中长期的投资体验,股债3:7或4:6,收益率在10%以上,而最大回撤则大幅下降到16.8%,可能是更加适合大部分普通投资者投资体验度的选择。

定投三年还亏钱,基金定投到底是舆论吹嘘吗?

鼓吹定投的基金公司,主要是为了能够在长期中锁定基民。他们在鼓吹定投理念的时候,在产品选择上又恰恰忘记了定投的理念。

定投,最核心的是要在股市低迷的时候,通过分阶段买入,把握股市的低迷阶段,为未来股市的上涨准备仓位。

当前,股市的特征是,风格分化很严重。有时候大盘股好,有时候小盘股好。根据定投的理念,就应该在不好的时候买。

过去3年,蓝筹股一直很好,按照定投的理念,就不应该定投蓝筹。但基金销售为了自己销售方便,忽悠老百姓买蓝筹。甚至还故作无辜,说:“是他们自己对蓝筹放心啊”。直到最近半年蓝筹股暴跌,定投蓝筹的基民亏损严重。说白了,是基金公司为了冲规模,不负责任的营销导致的。

最近半年多,创业板变得更便宜了。这时候,应该是定投创业板的最佳时间。我相信,从今年年初开始,定投创业板2年,今后一定会有好的收益。但又有多少基金公司会做这方面的宣传?他们会说,我们说了基民也不听啊。如果是这样,你也别忽悠基民定投蓝筹啊?

现在,终于,蓝筹和创业板都跌了。但蓝筹还没跌到位。即便如此,从定投的角度来看,过去两年恰恰因股市高企不能定投,现在是股市低迷应该定投。但从基金公司的销售情况来看,现在定投反而减少了。

这是基金公司的“罪恶之处”。股市高点,忽悠老百姓定投,因为这时候好忽悠,老百姓也容易上当。基金公司恰恰不愿意现在花更大的功夫,在低点劝老百姓定投。

作为私募,我都是在股市低敏时候劝我的客户买我们的基金。高点宁愿自己不挣钱,也不能忽悠客户来亏钱。2015年高点,很多私募是5000点忽悠老百姓买基金,那是罪恶。现在劝说老百姓买基金,才是正道,虽然很难。

今年基金有望回暖吗?

2023年的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还难以确定,因此无法确定基金市场何时会回暖。

受疫情防控影响,民营经济纷纷破产,国营企业举步维艰,出口贸易竞争激烈,国内消费江河日下,故此基金市场难以回暖。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固收+股债基”资产配置将成潮流

人口再生产是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2022年我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引起高度关注;近期资本市场推行全面注册制这一重磅改革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强大动力,也为广大投资者带来巨大投资机遇。未来居民家庭财产应该进行如何配置?中国资本市场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完善?人口变化又将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近日,本报专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他表示,传统的投资方式已无法满足居民家庭综合化、个性化的资产配置需求,未来,固定收益+股票、债券、基金等产品组合进行资产配置将成为潮流。

广州日报:长期以来,企业通过股市融资难,症结在哪里?

郑新立:我国股票市场市值达到了80万亿元左右,但直接融资比重过低,企业融资严重依赖银行贷款,来自股票市场的直接融资只占30%,而发达国家占比达到70%。直接后果就是企业融资成本高,很容易受到金融政策的影响。哪怕是一些成长前景好的科技企业,因为在成长期盈利能力一般,银行很难给出好的信用评价,就会陷入贷款难。

直接融资占比低,广大居民家庭能从资本市场中获得的收益也低,相关金融资产收益不能成为居民的主要财富。中国家庭的财富主要体现在房产方面,股票、债券、基金等资本收益占比非常低。一旦房价下跌,很多家庭的财富水平就会出现下跌。所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不仅对企业来说是“刚需”,也与广大市民家庭密切相关。

广州日报:注册制实施后,广大投资者是不是有更大机会从股市获益?

郑新立:注册制推行后,将企业定价权、评价权都交给了市场,将极大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带来的利好也是显而易见的,更多优质企业能从资本市场融资“输血”,也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更多居民家庭也有机会从资本市场中获益,增加家庭金融资产收入。

今年如果能把资本市场融资活跃起来,对提振企业和居民信心、扩大消费都将发挥重要作用。从国外来看,每当股市上涨时消费就旺了,饭馆吃饭的人多了,旅游的人多了,企业也敢去投资了,经济就活跃起来。资本市场的回暖应该走在经济回暖之前。

*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加居民收入,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吸引广大居民把富余资金投到资本市场上来,从而增加财产性收入。居民收入增加了,就有钱去消费。今年经济增速能不能回升,关键在于消费能不能强劲反弹,而消费增长又取决于居民收入能不能较快提高。居民收入如何提高?在工资收入稳定的前提下,提升居民资本市场收益将是重要途径。

广州日报:居民资本市场收益在财富中占比过低,是否因为房产收益长期占比过高?

郑新立:是的。我国居民财富配置结构长期呈现出“重房产、轻金融”的格*。但这几年,“房住不炒”政策打破了房地产的非理性繁荣,对居民财富结构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房地产开始向“居住属性”回归。过去十多年,房地产投资回报远超同期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成为居民家庭最主要的财产性收入来源。随着房价涨幅收窄、加杠杆越来越难,房地产投资“稳赚不赔”的时代已经过去,房地产作为财产性收入主要来源的地位也将继续弱化。

随着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将进一步遏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需求。在未来房价涨幅趋稳的背景下,持有房产数量若超过一定限度,持有成本会越来越高。在一些发达国家居民财富结构中,金融资产通常占70%,房地产占比仅为20%多一些,他们已完成居民财富从房地产向金融资产转移的过程。

广州日报:那是否我国居民财富也将逐步从房地产转向金融资产?

郑新立:是的。今年这个趋势会更明显。在我国居民财富中,非金融资产(主要是房产)占比长期占到将近70%,而金融资产占比较低。随着注册制之后直接融资市场繁荣发展,以后来自资本市场的金融资产收入占居民财富的比重将会大幅上升,居民财富逐步从房地产向金融资产转移将是大势所趋。

金融资源配置倾向影响居民家庭投资方向,可以预见,未来居民财富的投资方向将更多地聚焦于科技创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消费升级、养老医疗等领域。

传统的存款、理财、房产等投资方式已无法满足居民家庭综合化、个性化的资产配置需求,需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丰富投资品种、拓宽投资渠道。近年来,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涵盖信贷、债券、股票、PE、VC等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居民理财提供了更多选择,为居民家庭分享经济发展红利提供更多渠道。

广州日报:在您看来,居民未来的投资结构会有哪些发展趋势?

郑新立:第一,我国居民储蓄率会稳步下调,在消费升级情况下,更多居民将敢于花钱,愿意花高价钱购买优质产品和服务;第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将引导更多居民财富向权益资产转移。从国际经验看,权益市场优质标的和高收益是驱动居民权益资产配置的核心动力,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将撬动更多权益配置资金;第三,经济增速和利率下行将抬升居民金融投资的风险偏好,存款和固收产品的回报降低,股票、基金等资产的持有比例会提升;第四,随着投资者教育的普及,过去偏好低风险、稳定收益的人群会更倾向于多元化资产配置,考虑不同期限流动性和不同风险水平,“固收”+股票、债券、基金等产品组合进行资产配置将成为潮流;第五,养老类保险理财产品将迎来爆发。

未来居民资产配置将更加多元化。(来源:视觉中国)

广州日报:您对于完善中国资本市场有何建议?

郑新立:第一,把经济证券化率作为评价市场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证券化率应当成为评价全国和地区经济市场化水平的一个指标。

第二,强化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特别是企业财务透明制度、上市公司退市制度、股市公平竞争制度等亟待建立起来。中国股市退市制度尚未建立起来,没有优胜劣汰,就不可能有健全的资本市场。

第三,扩大股市投资资金的来源渠道。要逐步减少各类保险资金进入股市的限制,提高保险资金进入股票市场的比例。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健康养老保险积累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应逐步扩大保险资金进入股市的规模,使保险资金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支撑。

第四,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了发挥股市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要重视发展壮大风险投资体系,从VC到PE,从风险投资、天使投资到股权投资,我们要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体制,大力扶持高科技企业,培育一批批独角兽企业,通过中国的股票市场培育出市值万亿美元级的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公司。除股市以外,还要重视发展债券市场、资产证券化、信托投资、融资租赁、产权交易、柜台交易等,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满足各方面、多层次的融资需求。

第五,建立开放型的资本市场体系。现在我们已允许外国的金融公司、证券公司在中国设立全资子公司,我们要通过开放来提升国内证券公司的投资经营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证券公司和一大批能“慧眼识金”的投资家,既能让企业增值,也能让众多投资者的财富增值。实际上,现在广大投资者对投行、证券公司、投资公司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了,中国将来的投资理财市场前景肯定十分广阔。

第六,设立股市平准基金。在股市低于一定水平时平准基金买进,股市上涨过猛时退出,通过平准基金的操作,保持股市的良性波动,避免大起大落,从而实现资本市场的长期持续繁荣和稳定发展。

广州日报:人口变化与经济增长和消费之间有怎样的关联?

郑新立:经济增长与人口密切相关,大家常说的人口红利理论就是体现。在人口规模效应方面,更低的人口增长率意味着消费增长减速,而人口规模的负增长也就等同于消费者数量的减少;在年龄结构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加深,出生人口的下降,老年人消费较少以及就业人群缴纳社保负担重,将降低整体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在收入分配效应方面,因为不同年龄群体的消费需求有着很大区别,更大比例的国民收入被消费倾向低、储蓄倾向高的高收入群体获得。与此同时,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却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并且还常常需要进行预防性储蓄。这必然加剧储蓄过度和消费不足的趋势。

广州日报:我们的消费和理财应该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做出怎样的调整?

郑新立:未来,我国经济要持续保持高质量发展,就需要持续保持我们的人力资本优势,提升我们人口红利中“质”的分量,这其中,稳定的生育率十分重要。我们现在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消费产品的供给,都与稳定的人口供给直接相关,这些都决定了在未来一段时间,保持一定水平的生育率是十分迫切的。城市里大宗消费品——房地产和汽车,如果没有持续稳定的人口增长,房地产和汽车的消费就会出现萎缩。

从全球发展的经验看,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之后,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保险事业将会得到极大繁荣,但目前我国各类保险的主要消费人群也是劳动年龄人口,需要需求端的刺激。

我们必须提出如何在老龄化条件下保持长期可持续经济增长和消费拉动经济的政策建议,我们的相关投资理财建议也必须在这个背景下进行。

2022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说,到了这个阶段,便进入高消费阶段,就是让比较好的消费品进入民众的生活。因此,我们要以优质的供给不断创造需求。

人物简介:

郑新立,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曾任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他长期从事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研究,在计划和投资体制改革、宏观经济调控、中长期发展政策等领域都有很深的研究。多次参加中共中央全会、《**工作报告》和“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规(计)划的起草工作。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署名除外)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2022年债市会迎来牛市吗?

有可能

多个国家国债收益率大涨。2月7日,我国10年期国债活跃券利率也略微上行。

业内人士分析,春节期间,以美联储为代表的主要发达国家央行收紧货币政策是带动主要发达国家国债利率上行的主要原因。

海外债市利率上行,对我国债市影响偏短期且可控。我国债市未来走向关键在于国内基本面情况。

稳增长目标下,宽货币仍有一定空间,短期债市利率底部徘徊的概率偏高;但长期来看,债券市场将更关注宽信用落地情况,随着经济回暖,债市利率将出现上行拐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债基什么时候回暖(为什么债券基金都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