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港股行情(炒股软件排名前十)

炒股软件排名前十

1.同花顺APP推荐指数:★★★★★下载地址:http://mobile.***.cn/android_zq.html?作为老牌的炒股软件,同花顺也善于发现潮流,早在2012年就开始在移动端发力和布*,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最大风口。尤其是2015年,A股超级大牛市+移动互联网风口,让同花顺迅速跻身行业NO.1。同花顺虽然自己不做交易平台,但其APP支持多家证券公司,下单速度也十分迅速,软件也设计了警示系统,给予用户警示,减少亏损,是一款智能的股票APP。除了软件,同花顺在资讯内容上也毫不示弱,而整体风格也更加互联网范,受到了比较多的年轻一代股民的喜爱。2.东方财富APP推荐指数:★★★★下载地址:https://zqhd.***.com/Html/aghd/pc/20170918/html/activity1.html东方财富从财经资讯类起家,然后涉及证券、基金、软件等方面也算是现在金融市薯丛场一个比较知名的品牌了。凭借十多年的积累,东方财富在股市资讯和数据领域,依然把持着业内第一阵营的位置,这让它的APP得以延续PC端的优势地位。不过,东方财富算是一个传统的财经网站,所以即使他做了APP,风格也是秉承了网站的风格,现在股民慢慢呈现年轻化趋势,所以把APP界面做得互联网风格一点可能会更受欢迎。3.英为财情http://***.com推荐指数:★★★★★下载地址:https://cn.***.com/mobile/「链接」很多投资者可能对这个品牌比较陌生。其实http://***.com在国际市场有较高的知名度,已超越彭博晋升为全球第三大财经门户网站。中文站取名叫英为财情,英为财情http://***.com把所有行情数据及资讯本土化,免费提供全球全市场超过20多万种金融产品的数据及资讯。英为财情APP完整保留了网站的强大功能,是一款以行情数据为主,资讯也非常专业的APP,它免费为投资者们提供广泛的、全面的实时行情及资讯,还有各种实用的财经工具。到底有多全?全球100多个股票交易所,2000多种加密货币,二十万种金融投资产品,你能想到的,这里都有。很多你在别的网站或者APP找不到的行情,都可以在这里试试,用代码搜索比较准确一点。英为财情的APP和国内数渗樱主流的设计不太一样,(此处需要划重点!!)所有的内容都隐藏在左侧边栏,点击左上角的头像即可打开。APP主要分为四个功能区:个人中心、市场动态、内容、工具。个人中心包括了投资组合、提醒、收藏列表以及我的看法;市场动态包括了行情报价,区块链(虚拟货币)、股市走势、财经日历以及中国和全球的热门股票;内容包括了新闻和专业分析评论;工具包括了财报日历、货币换算器、股票筛选器、美联储利率观测器等。总的来说,英为财情APP是一个宝藏APP,它的数据十分全面强大,有些甚至是垄断性的。比如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富时中国A50指数,或者大家熟知的股票在其他市场的行情。比如波音法兰克福市场行情等。小编推荐一篇详细的英为财情APP使用指南:投资全球必备APP——英为财情Investing「链接」4.雪球推荐指数:★★★★下载地址:https://***.com/about雪球APP是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业公司的佼佼者,也是现在很多财经经济学家经常发表文章的阵地,比如秦朔、吴晓波等等,所以雪球算是一个靠着大V效应起来的炒股社区。另一方面,雪球也炒红了一批炒股达人,这些大V在各个行业有很深的研究,比如“流水白菜”、“唐书房”、“管我财”等。雪球的投资氛围是很浓厚的。除了做内容,雪球也不断开发了自己的产品,比如旗下的雪盈证券APP,可以做港美股开户和交易。5.淘股吧推荐指数:★★★下载地址:https://www.***.cn/androidApp.jsp淘股吧算是比较早的一批炒股社区,和东财的股吧很像,这里每天生产的帖子也是数以千万计,里面也是有很多的炒股达人,后来开发了APP之后,也是继承了网站社区的良好氛围。不过林子喊*大了什么鸟都有,所以淘股吧内容倒是挺多的,但也很多广告,水贴更多,更甚者会不负责任发表看法,怂恿股民操作,所以作为股民得加以分辨。6.大智慧推荐指数:★★★★下载地址:http://www.***.cn/大智慧APP也是在股民中口碑较好的一款软件,不少炒股多年的老股民一直使用的是PC版的大智慧软件,现在也开始尝试使用手机版的大智慧软件。大智慧APP的界面较为简洁、传统,功能包括自选、市场、咨询、交易和彩票等,可支持语音查询股票代码,较为人性化。大智慧APP拥有专业的投顾24小时在线,随时随地给用户提供合理的投资建议。软件还有直播功能,用户可以面对面和大手子交流,获得更多资讯。用户买卖软件处理速度也很快,不会让用户错过更多行情。7.老虎证券推荐指数:★★★下载地址:https://www.***.com/download成立于2014年的老虎证券,借着海外资产配置潮的东风,很快在港股APP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2014年的时候投资美股的人群还很少,大部分人对美股、港股交易的认知是茫然的。老虎证券抓住了国人这一痛点,老虎证券的社区和资讯首当其冲,经常会第一时间发布重要消息,有的甚至比国内媒体更早。此外,老虎证券还推出了多种维度的市场波动榜单给用户参考,包括热门股票榜,异动榜等,使许多小白用户的视野从中概股拓展到整个美股市场。8.富途牛牛推荐指数:★★★下载地址:https://www.***.com/download/index富途牛牛具有互联网基因、产品技术能力,并且关注用户体验。2015年港股行情火爆时,很多港美股券商因为订单量大增而出现宕机、交易失败等状况,富途依靠科技实力成为唯一一个顶住交易高峰的互联网券商。富途证券是非常罕见的A、B、C连续三轮融资阶段没有变换过投资人的创业企业,也是唯一一家由腾讯连续三轮领投的创业企业。9.腾讯自选股推荐指数:★★★下载地址:http://finance.***.com/products/portfolio/download.htm腾讯自选股APP由腾讯开发设计,是一款基于互联网的证券APP。软件使用比较方便快捷,充分考虑消费者的习惯,使用QQ帐号就可以快捷登录不用注册其他账号,还可以同步使用QQ、软件或者网页就可以清清楚楚看到股票的具体情况。腾讯自选股资讯内容覆盖沪深、港股、美股三大市场,适用于大多数投资者。不过,腾讯自选股APP文章大多是抓取别家文章,原创较少。文章更新有延迟,文章排序时常出现问题。10.智通财经推荐指数:★★★下载地址:https://www.***.com/ (右上角扫码下载)智通财经APP是以财经资讯为主,不做行情。但其内容非常专业并且具有深度,大部分都是原创。智通财经起初深耕港股,跟踪各个港股公司或行业,并且经常去香港或公司实地调研,文章都是干货。现在智通的资讯范围已经加入了美股,文章延续了一贯的高质量风格。

股市今天收盘多少点?

4664.29上涨96.14

港股市值是港元还是人民币

港股市值是港元。香港的股票市场比内地的成熟、理性,对世界的行情反映灵敏。如果内地的股票有同时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形成“A+H”模式,可以根据它在香港股市的情况来判断A股的走势。香港证券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股票市场,并有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之分。截至2000年底,主板和创业板市场合计的市值达到48620亿港元,在世界主要证券交易所中排行第11位,在亚洲地区排行第二。香港市场的衍生品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股票指数类衍生产品、股票衍生工具、外汇衍生工具产品、利率衍生工具产品、认股权证等五大类。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基金几乎都是开放式基金,对于投资者来说,随时可以把资金拿回来,变现性好,对于海外投资者尤其具有吸引力。根据香港金融管理*的划分,香港的债券市场分为港元债券市场和在香港发行及买卖的外币债券市场两大类。其中港元债券市场以外汇基金债券、债券发行计划债券,外币债券市场中以龙债券最具代表性。依托于内地经济的高速发展,香港已经成为亚洲地区发展最快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交易所的规模迅速扩大,在全球交易所的排名不断提升。扩展资料:恒生指数全年跌幅全球第五2018年,全球多个股票市场先后沦陷,恒生指数也未幸免,全年仅3个月飘红,累计下跌13.61%,跌幅位居全球主要指数第五位,为其2011年之后最大年跌幅。其中国企指数下跌13.53%,与恒生指数跌幅相当;红筹指数下跌5.81%,跑赢恒指。经过大幅下跌后,恒生指数估值回归较低水平。截至2018年底,恒生指数市盈率为9.6倍,排名位于全球主要指数倒数第一,市净率为1.08倍,排名倒数第二位。经营良好与行业景气度高助推市值市值大幅变动的背后往往透露出公司的经营状况及产业链的景气度。FASTRETAIL-DRS(迅销)主要从事服装业务,作为日本零售巨头,该公司旗下的优衣库品牌近年来随着电商平台销售渠道的推广,收益、溢利双双大幅增长。在此背景下,FASTRETAIL-DRS股价连涨三年,市值随之大幅上升。恒大健康作为恒大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一直忙于转型投资。入资贾跃亭FF汽车,成为其股价暴涨的核心因素。2018年恒大健康累计上涨233.33%,创下其上市以来最大年涨幅。类似情况的还有阿里健康,近年来积极布*互联网+电子商务产业链,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并收购优质资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港股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财经-2018年港股市值大比拼:28股增值超百亿

港股资金“入多出少”,年末修复式反弹能否再现?-中新经纬

来源:第一财经

编辑:熊思怡

继昨日港股三大指数齐涨后,11月14日,港股三大指数高开低走,截至收盘,恒生指数跌0.17%,报17396.86点,恒生科技指数跌0.74%,国企指数跌0.41%。。

拉长时间线来看,港股近期行情整体震荡。恒生指数自从8月初突破2万点后,近两个多月来开始震荡下行,11月以来基本徘徊在18000点下方。

不过,对比在2022年相似时点,港股10月份触底后,曾在11月出现一轮快速反弹行情。今年港股市场是否会重演相似剧情?

有业内人士表示,近期资金面转暖、政策面利好频出,结合海外环境变化,港股或处于关键转折期。不过,第一财经记者发现,不少机构认为利好因素促进下短期有一定概率出现反弹行情,但“后劲”仍需进一步观望经济的内生增长动能。

近期市场聚焦港股反弹行情与资金面变化息息相关。

资金蓄水池“入多”、“出少”趋势逐渐显露。一方面,南向资金持续涌入。根据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11月南向资金累计买入1376.76亿港元,卖出1169.15亿港元,区间净流入221亿港元。而拉长时间来看,截至11月14日,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超3000亿港元,已成为港股市场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

另一方面,海外资金流出也开始趋缓。资金流向监测和研究机构EPFR数据显示,10月23日~10月27日海外基金流出港股5.9亿美元,但规模环比收窄,其中主动资金流出4.9亿美元,被动资金流出0.9亿美元。

更深入来看,资金面转暖背后,资金回流的动能逐渐加强。随着10月美国就业数据出炉,美联储或暂停加息预期升温,此前强势升的美债收益率出现回落。截至11月14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收4.62%,已较10月高点下跌约40个基点。

有港股资深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港股作为离岸市场,受海外市场波动较大。此前美债收益率不断走高时候,由于香港银行利率与美元利率走势一致,出现部分外资从港股撤出,转为银行存款的情况。目前随着美债收益率出现回落迹象,这部分资金也将有望回流股市。

而与此同时,交易成本下降在即也刺激资金加速回流。10月25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宣布,将股票印花税的税率,从现在的0.13%,下调至0.1%。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印花税税率下降,未来将进一步压降资金“回流”的成本,对部分进行高频交易的资金具有一定吸引力。

目前已有机构提前布*,逆势加仓港股。根据中金研报显示,截至9月30日,3237只公募基金共持有港股市值3860亿人民币,较二季度的3704亿人民币回升4.2%。其中,主动偏股型基金,二季度港股持仓为2749亿人民币,同样高于二季度的2678亿人民币,持仓占比从二季度的16.5%升至18.4%。结合三季度恒生指数下跌5.9%来看,意味着公募基金整体对港股或存在主动增持。

去年底在美国核心通胀见底导致美债利率回落、国内地产“三支箭”政策出台以及疫情政策优化等因素共同推动下,市场走出一轮大幅反弹行情。今年部分相似因素叠加下,港股能否再次重演反弹行情?

从11月中旬情况来看,目前尚未出现显著迹象。在美债收益率确立顶部的背景下,港股虽有部分交易日上涨,但并未出现强势反弹。

国信证券海外策略研究首席分析师王学恒在11月12日发布的研报中指出,这一现象可以在恒生指数的风险溢价模型中找到解答。11月3日,恒指ERP为7.3%,对应多头胜率为67%。鉴于这个ERP的吸引力仅能算是中上水平,市场没有形成普遍做多共识也是合理的。

通过卖空成交额占港股市场总成交额的比例,也可一定程度上反应以对冲基金为代表的交易型资金行为。华泰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王以在最新研报中指出,2022年10月底~2022年12月中旬,港股卖空成交占比明显回落,意味着对冲基金空头平仓或成为恒指触底反弹的一大助推力。今年下半年以来,港股卖空成交占比拉升至历史高位,反映其背后的对冲基金等交易型外资卖空行为再度活跃,或驱动恒指震荡下行。

王以认为,对冲基金等交易型外资常以追逐市场热点的短线交易为主,因此短期内或加大港股市场波动或巩固原有趋势。

展望后市,大多机构认为短期内或将出现一定反弹。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海外策略分析师刘刚在最新研报中指出,在近期国内“对症”政策出台叠加美债利率快速回落等外围利好因素推动下,短期市场出现反弹行情值得期待。王学恒认为,当前港股的性价比已经和今年5月底平齐,做多的合理性进一步提升。

但从中长期来看,仍需考虑经济复苏情况。刘刚分析称,从2021年初高点算起,港股的弱势已延续近三年,今年初被寄予厚望的反弹也没能持久,反而在三季度创出新低,这说明,一方面,单纯的低估值和高风险溢价可以促成反弹,但不是能持续或反转的理由,毕竟港股过去三年一直如此;另一方面,外部扰动的缓解如美债利率与地缘*势同样能够促成反弹,但后劲还要看内生增长,2019年初和今年初的快速反弹后都转为震荡,也都与增长没能及时“接棒”有关。

作者:王方然

新能源,白酒,军工板块大幅回落,后市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这里,首先要声明一下风险: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样的道理,评论有错有对,关键是评论的逻辑起点是否认同。如果认同了评论逻辑,可以信之。反之,就一笑而过。

现在进入正题。对于军工板块来说,目前是市场的热门品种,也是周二盘中为数不多的集体上涨的品种。这主要是因为军工的行业逻辑较硬,一是军工是先进制造业的代表,逻辑硬。很多民用产品就是由军工普及而来,比如说手机就是二战期间的美军无线讯。二是区域**格*有点微妙,所以,军工有着一定的题材。

但有一个弱点,就是军工的终端,就是整装,有点类似于医*行业的集采,集中采购,且是G端定价格,好像以前是成本加成,所以,很难获得高盈利。

对于白酒来说,是一个好生意,尤其是对于品牌、高端白酒,可储存,现金,几无销售压力等。弱点就是涨幅较大,且高端品牌的酒量扩产不易。茅台3万吨再往上,也会遇到原料——红缨子高粱的瓶颈。五粮液、泸州老窖也会遇到老酒窖的瓶颈。因为越老的酒窖,出产优质白酒率越高。

对于新能源来说,目前估值高,但产业势头非常迅猛。其中,光伏为代表的发电,由于成本降得快,且契合了目前的储能等方向趋势,的确突飞猛进。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也在提升,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与汽车电子、智能驾驶的天然耦合优势,且使用成本低、后续保养费用低等,优势明显,未来发展势头也是迅猛。

缺点也很明显,一是涨得快,估值高。二是技术路线迭代快,比如说电池,不知道未来几年内,电池是否更新,等等。但方向是确定的,弥补技术路线的迭代弱点可以通过ETF等方式补偿。

这些行业的优点、缺点均较为明显,如果市场参与者认可优点,则可以加仓。反之,则需要减仓。

蓝筹股与红筹股的区别?

红筹股红筹股是指最大控股权直接或间接隶属于中国内地有关部门或企业,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所发行的股份。即在港上市的中资企业。由于人们形容中国是红色中国,而她的国旗又是五星红旗,因此把中国相联系的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称为红筹股,这是一种形象的叫法。在1996年下半年至1997年港股回归中国,红筹股的涨势几乎为200%,大地超过恒生指数同时间40%的涨幅。因红筹股公司经营的业务横跨内地香港,可结合中国市场的规模与港股先进的企业管理创造无可限量的发展,尤其港股回归中国后,红筹股的地将是中国掌握港股金融的指针,且红筹股的企业在公司财务上具较高的透明度。  蓝筹股海外股票市场上,投资者把那些在其所属行业内占有重要支配性地、业绩优良、成交活跃、红利优厚的大公司股票称为蓝筹股。“蓝筹”一词源于西方赌场。在西方赌场中,有三种颜色的筹码,其中蓝色筹码最为值钱,红色筹码次之,白色筹码最差。投资者把这些行话套用到股票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埃克森石油公司和杜邦化学公司等股票,都属于“蓝筹股”。投资者进入股市之前最好对股市有些初步的了解。前期可用个牛股宝手机行情软件去看看,里面有一些股票的基本知识资料值得学习,也可以通过里面相关知识来建立自己的一套成熟的炒股知识经验。祝你投资愉快!

大同煤业股票后式如何操作啊?我是21进的,怎么办啊????

持仓观望,耐心等待大始好转再补仓。

2021年港股将涨超20% “价值重估”与“创新成长”双轮驱动的牛市要来了吗?-第一黄金网

兴业证券张忆东表示,“炒妖炒小”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建议2021年先做一段复苏驱动和价值回归,然后回到主赛道,包括新能源车、光伏等。

岁末年初之际,在各大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等投研人士的公开演讲中,“港股2021年即将上演牛市”的氛围十分浓厚。随手翻阅各大券商研究所的报告可以发现,“价值回归”“成长择优”“强势归来”等字眼比比皆是。

在刚刚结束的2020第十八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中,张忆东领衔的兴业证券海外研究团队再度登上了最佳港股及海外市场研究团队“第一名”,而他本人也成为了第一位在新财富总量研究领域的白金分析师。

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张忆东,于近期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被市场公认为善于准确把握行情关键点的他,对2021年沪深A股和港股市场又有着怎样的定位和看法呢?

2020年,南向资金上演了“逆袭”之战。Wind数据显示,自年初至2020年12月24日,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达到了5737.296亿元,而北向资金同期净买入金额只有1953.507亿元。资金流动“北强南弱”的格*在今年被改写。

Wind数据显示,以开通以来累积计算,截至12月24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金额达到14800.836亿元,而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金额为11888.273亿元。

在“新经济龙头”接连登陆“估值洼地”的情况下,港股吸引了保险机构、银行理财资金以及公私募基金等纷纷涌入,2021年南向资金还能如此强势吗?

“这个趋势有望延续,未来港股通资金还会继续提升在港股的影响力”,兴业证券张忆东明确表示。

在张忆东看来,南向资金的强劲势头主要来自于:中国社会财富向权益资产配置的大趋势、港股市场拥抱中国新经济的趋势正在发生质变,以及2021年港股的性价比要高于A股。

长期来看,这与中国社会财富向权益资产配置的大趋势相关。随着“房住不炒”、打破刚兑、理财产品净值化,中国社会财富配置权益资产方兴未艾,以港股为代表的高性价比中国权益资产对内地资金具有吸引力。随着互联互通机制的深化,港股已经成为中国权益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港股通进行投资的内地资金有望成为港股市场的“中流砥柱”和“本土”资金。至于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创出历史新高,这是典型的“水涨船高”,内地公募基金的大发展对港股产生了“溢出效应”。

Wind数据显示,2019年年底共有500只公募基金持有港股,总市值合计达到了1271.7921亿元;2020年一季度末,共有560只公募基金持有港股,当期市值总共达到了1433.5037亿元;2020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港股市值达到了1888.1487亿元,持有的基金数量达到了674只;2020年三季度末,更是共有835只公募基金购买了港股,持有的港股市值是达到了3157.5757亿元。

“南向资金继续增强的趋势,与中国香港市场正在发生的质变(拥抱中国新经济)有直接的关系。2018年,随着港交所改变IPO制度,过去1年中有一批优秀的互联网龙头企业、新消费的独角兽、生物科技等新经济龙头在中国香港上市,这些A股市场没有的优质核心资产吸引了内地的投资者。这样的趋势在2021年还会延续”,张忆东进一步指出。

众所周知,AH溢价目前正处于近十年来的高位,港股的低估值十分诱人。同样,张忆东也认为,2021年港股的性价比高于A股,将吸引内地资金继续增加对港股的配置。2021年,欧美经济可能复苏,中国经济平稳、高质量发展,全球投资风格有望实现价值回归。另外,中国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而海外流动性相对更宽松。所以,目前处于历史高位的AH溢价率有望出现明显收敛,不是A股跌,而是港股涨得更多。

在兴业证券的2021年投资策略报告中,张忆东和他的团队提出了“做多中国”“港股牛市”的鲜明观点。

其实,自2020年一季度以来,就不乏投资大佬看好港股的投资价值。纵观全球股市,无论是发达市场还是新兴市场,在2019年~2020年大多经历了大幅上涨,只有英国股市和中国港股两个市场成为了例外。港股恒生指数自年初至12月24日,跌幅达到了6.40%,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同期跌幅为6.61%。

2020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港股的风险偏好受到压制,港股不只跑输了A股,甚至跑输了整个新兴市场。张忆东认为这明显是被错杀了,因为优质港股基本上都是中国内地公司。2021年海外资金配置中国资产的风险偏好将提升,港股会更受益。2021年疫苗将逐步普及,中美关系随着拜登新总统的就职可能会迎来一个短暂的缓和窗口,这正是中国的改革机遇期或窗口期,而这也成为张忆东眼中支撑港股2021年牛市的一个重要理由。

谈起港股2021年牛市背后的逻辑,张忆东认为,港股2021年基本面主线是疫苗逐步普及之下的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港股上市公司利润增长有望持续反转。2021年欧美经济将受益于疫苗和财政刺激而进入主动补库存周期,复苏有可能有超预期。海外价值投资风格回归,这将有利于目前价值股占比较大的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另外,中国步入“十四五规划”的开*之年,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复苏,库存周期的向上动能仍将继续,而新经济领域的朱格拉周期方兴未艾。2021年港股将继续受益于中概股回归以及新经济龙头的成长,特别是TMT、新消费(教育、物业、品牌消费等)、生物科技、先进制造业等的优质新兴成长股票将会越来越多。

毫无疑问,美元指数的弱势也将给非美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带来很好的价值重估环境。对于港股的资金面,这名首位新财富总量研究领域的白金分析师在言谈之间也充满了信心。

“欧美依然将维持宽松的货币环境,特别是美联储将继续扩表,美元指数将维持弱势。但是,美股的估值已到历史高位,已经透支,明年美股的牛市将走向高位震荡以消化高估值,海外资金可能会从美股市场出来进入性价比更高的市场,美元贬值有利于新兴市场优质资产价值回归和价值重估。另一方面,2021年人民币有望维持强势,中国大概率会稳杠杆,预计全年货币不会太紧。但是,趁机化解存量风险可能导致‘信用偏紧’环境,可能从3月份开始并持续到信用风险释放。所以,2021年,性价比更高的港股将吸引内资和外资共同配置,资金面更佳”,张忆东分析指出。

提及港股市场2021年的总体格*,张忆东总结道:“2021年港股是‘价值重估’与‘创新成长’双轮驱动的指数牛市,涨幅有望超过20%。而A股的资金面可能不如港股,将面临较多的震荡,年K线可能是有下引线的小阳线。”

尽管恒生指数在2020年表现一般,但并不能掩盖港股的结构性行情,“周期弱、成长强”是其典型的特征。数据显示,从今年年初至12月24日,恒生科技指数的涨幅高达72.71%,恒生医疗保健业指数涨幅也有43.71%,而恒生能源业指数同期跌幅超过了30%。从历史估值分位也可以看出,传统的金融、地产、能源估值均处于历史底部,而医疗、消费等成长属性的板块估值则处于历史高位。

近一年恒生AH股溢价指数变化(图片来源:Wind数据)

如果2021年港股牛市来临,又会呈现出怎样的路径呢?张忆东预计,港股2021年牛市可能分为两步走:

第一阶段,站在现在的时间点,经济复苏驱动的价值重估行情仍将延续,至少有望延续到明年1季度美国新一轮经济刺激政策的效果显现之后。库存周期驱动的经济复苏,有利于周期价值股的估值修复。所以,一方面,依然看好受益欧美明年“补库存”的机会,包括铜、铝等大宗商品以及集装箱航运的反弹,以及部分出口竞争力强的汽车零部件、消费电子、家电等制造业龙头。另一方面,经济复苏导致全球资金配置价值股的风险偏好提升,所以,金融等处于深度价值状态的港股价值股明年一季度将有较强的价值重估动能。

第二阶段,2021年中期之后,行情的主旋律依然又会回到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长期趋势和主赛道。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中国新经济朱格拉周期已经开始,这决定了消费、科技、先进制造业、生物医*是长期的主赛道。首先,受到阶段性利空政策影响的互联网领域龙头,可以在明年的上半年耐心地择机买入。随着政策落地、中概股回归以及龙头公司业绩依然保持高增长,互联网龙头的长期行情依然值得看好。其次,澳门博彩股2021年可能有惊喜,随着明年疫苗普及和疫情缓和,有望出现戴维斯双击。第三,可选消费品里面的物业、教育、餐饮旅游、纺织服装等,2021年也具有较强的业绩改善动能,行情值得期待。第四,新经济的独角兽新股,关注Z世代的需求。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正常活动的干扰,大幅降低了资金的风险偏好。在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资金风险偏好的提升也是大势所趋。

如果对比全球主要股指的估值水平可以发现,以PE的角度来看,截至12月24日,恒生指数与沪深300均以16倍左右的估值位居全球最低水平,远低于美国标普500和日经225指数30多倍的估值。即使以PB的角度来看,截至12月24日,恒生指数的PB仅为1.3,也是全球主要股指中的绝对洼地。

对此,张忆东也给出了自己的判断:全球价值投资风格回归,港股作为全球估值洼地,有望成为2021年全球资产再配置过程中的赢家。在海外主要经济体负利率、资产荒的背景下,2021年,疫苗将会有进展、欧美经济有望复苏,再叠加中美关系阶段性缓和,所以资金的风险偏好将提升,海外资金配置港股的意愿也将提升。其次,港股市场坚定拥抱中国新经济,恒生科技指数逐渐被海外资金重视,将加速推动中概股回归港股市场。2018年以来,港股的行业市值结构显著优化,已初步实现科技、医*、新消费为主导的转型。科技行业市值占比由2019年1季度末的18.6%上升至2020年11月的41%,居于首位;可选消费+必须消费占比24%;医疗保健占比7%。

回到A股,核心资产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近几年更是持续上涨,估值并不便宜。这依然能被看到是市场对细分行业龙头,对核心资产投资价值毫不犹豫的肯定。

在张忆东看来,核心资产的投资理念对应的是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核心资产仍然是未来数年的投资主线。随着中国经济降速、经济结构调整,具有持续成长能力的最优秀的那批上市公司将是物以稀为贵,不可能很便宜。

“2020年是中国资本市场‘三十而立’之年,长期资金更愿意拥抱优质权益资产。注册制时代,上市更容易,寻找黑马和垃圾股逆袭将更不容易。而中国投资者结构渐趋专业化、机构化,投资理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会越来越重视优秀的公司并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进一步扩容是必然现象,分化也是必然的。目前,最优质的公司数量相对占比较少,但是这些核心资产能走结构性长牛”。

张忆东进一步指出:“关于估值是不是便宜的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价值投资绝不简单等同于投资低估值公司,也不是简单看低市盈率、低市净率或者低市销率,而是关注公司是否具有竞争力,估值和盈利能力是否匹配。正如巴菲特多年前就投资了国内的某家新能源车企,该股的短期市盈率不一定低,并且现在还没有卖,动态市盈率合理才是关键。”

对于如何去把握核心资产的投资,张忆东建议投资者需要接受核心资产溢价、龙头溢价理念,对这些真正优质的核心资产,要保持长期主义,做时间的朋友,在性价比合适的时候买入,并且用时间来积累自己的财富。

对经济政策有着深刻理解的张忆东认为,2016年初开始的供给侧改革,到现在进一步提出的需求侧的改革,都是一步一步地将中国推向高质量发展。需求侧改革和供给侧改革都是更强调结构性政策红利,带来结构优化。需求侧改革,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改革措施,包括要素市场化改革、土地流转、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城镇化的进一步优化,通过有利于共同富裕的改革措施,把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把中国内需市场的短板补上,从而更加有效地扩大内需。

“需求侧改革将激发有效需求,对于国家‘刚需’范畴内的行业是利多,包括军工国防、战略性科技、信创产业、清洁能源等等;另一方面,与普通人息息相关的行业也有很多值得期待的变化”,张忆东指出。

从具体的行业来看,首先是新型消费、服务等。一方面,体现在体验式消费、深度服务等细分领域的消费升级,比如,物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行业;另一方面,能够与科技相结合、具有很强粘性甚至上瘾性、适合年轻人的新业态和新模式,比如,潮玩。

其次,先进制造业。能够把内需与中国的制造优势相结合、具有巨大成长空间的行业值得看好,例如新能源车、新能源等。今年中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超过5%,而新兴产业5%的渗透率是一个关键转折点,行业将会进入到一个快速的爆发期。中国恰巧在新能源车的各个环节都有了全球一流的公司,无论是上游的原材料,中游的电池、组件,以及整车等。因此,这个行业的需求和供给能够很好地形成双向正反馈,由需求牵引供给,而供给创造需求。

最后,互联网、大数据行业。中国需求侧改革将提高中国经济运行效率,降低社会摩擦成本,在促进科技创新方面依然空间巨大。

经历房地产黄金十年后,居民财富配置中权益资产端的比重近年来逐步提高。伴随互联互通的深化,居民资产全球化配置的意识将逐步增强。

纵观沪深A股和港股两个市场,张忆东表示,对A股而言,2021年肯定不是熊市,仍有较多的结构性行情和机遇,当然过程中会有震荡和风险的释放,行情的分化会更加明显。港股2021年是价值重估+新经济成长双轮驱动的指数牛市,但是,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依然不建议过度乐观,因为港股并不适合普通投资者,港股一直是专业投资者主导的市场。对于所谓“韭菜”型投资者,港股充满价值陷阱,股票估值低并不一定会进行修复,反而可能持续“仙股”化。

此外,张忆东建议普通投资者在配置A股和港股时,都要转向专业化和机构化,换句话说,应当抛弃短期追涨杀跌的投资思维,把资金交给优秀的专业投资者管理。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好财富管理,秉承价值投资,长期定投优秀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产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张忆东表示,“炒妖炒小”的阶段已经过去了,现在正是分享中国核心资产结构性长牛的好时代。对于专业投资者,我们建议,2021年先做一段复苏驱动和价值回归,然后继续回到主赛道——新经济朱格拉周期之下的成长机会,包括新能源车、光伏风能、国防军工、精密制造、新材料、工业4.0等先进制造业龙头,以及消费、科技和科技领域的“新”核心资产。

本文作者:李娜,何剑岭,来源:每经头条,原文标题:《每经专访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2021年港股将迎双轮驱动的牛市,拥抱优质核心资产》

海螺水泥港股为什么暴跌

没有啊

2022年港股投资逻辑前瞻:把握长期能够获得的高胜率机会 摘要2021港股先扬后抑,尚处艰难磨底中2021年的港股行情“先扬后抑”, 恒生指数 在1-2月延续上涨行情之后便开始筑... - 雪球

2021年的港股行情“先扬后抑”,恒生指数在1-2月延续上涨行情之后便开始筑顶回落,截至12月17日,恒指年初以来涨跌幅为-14.83%,自2月中旬最高点下行幅度超过25%,在全球主要股指中表现最弱,行业表现则演绎了明显的“类滞胀”逻辑。当前,港股尚处于艰难的磨底行情中。回顾我们团队在2020年12月17日开启的港股策略研究历程,既有2020年12月17日年度报告判断过于乐观的遗憾,也有2月25日及时发布点评明确“‘港股牛’第一阶段结束”以及在3月底-12月中的所有港股报告中均坚持“港股仅有反弹机会,全面牛市需耐心等待”的欣慰。

2022年港股:大牛难觅,小牛可期

综合内地经济承压、美元流动性趋紧、中美博弈难降温等因子,以及港股在盈利、估值、风险偏好与这三大因子的紧密联系,加上近10多年的恒生指数走势的规律,可以预判2022年港股市场上行的空间不会太大,也就是说2022年港股出现大牛市的难度很大。不过,鉴于2021年港股屡遭“逆风”侵袭,2022年港股市场虽然大环境不会太好,不过“逆风”的减弱以及常态的回归还是有希望会带来较小级别牛市的。以2010年以来的估值中位数计,2022年恒生指数将有15%左右的涨幅,高点可能在27000点附近。另外,由于特殊金融环境与交易机制的影响,港股行情的持续性较差,所以港股投资应当摒弃“追涨杀跌”,改为“逢低优选”。

2022年港股投资逻辑前瞻:景气回暖赢胜率,困境反转搏赔率

展望2022年,在港股“大牛难觅,小牛可期”的大势研判基础上,港股投资应当更多关注结构性机会,把握长期能够获得的高胜率机会,并在时机恰当的时候搏取高赔率机会。把握的高胜率机会在于基建投资的回暖与消费领域的提价与高黏性主线;而高赔率机会则在于互联网板块的困境反转。

基建:传统基建方面,关注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筑、建材、化工(沥青)、公用事业等领域;新基建方面,关注风电设备、光伏设备、机械、环保、公用事业、有色金属(铜、铝、锂)、非金属材料(硅)、精细化工等领域。

消费:提价主线关注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零售、日用品等;高黏性主线是悦己型消费,新潮的有潮玩、美妆、医美、娱乐传媒、移动互联网游戏、电子烟等,而传统的则为文体娱乐、饮料等。

互联网:耐心等待“政策底”,“政策底”靠前主要是网络游戏、电商零售等,“政策底”适中的是短视频、线上营销、网络直播等,“政策底”滞后的为互联网金融、本地生活等。

疫情蔓延超预期,美联储加息落实超预期,全球通胀再度飙升,中美博弈超预期,互联网监管超预期。

2021年的港股可谓“先扬后抑”,恒生指数在1-2月延续上涨行情之后,3月开始筑顶回落,并在4-7月横盘震荡4个月后加速下行,截至12月17日,恒指年初以来涨跌幅为-14.83%,自2月中旬最高点下行幅度超过25%,在全球主要股指中表现最弱,甚至刷新了2020年9月以来的新低。当前,港股尚处于艰难的磨底行情中,对投资人的心态也是一种考验。

回顾我们团队在2020年12月17日开启的港股策略研究历程,我们在2020年12月17日发布了《2021港股牛》年度报告,当时的判断明显是过于乐观了,特别是对国际通胀飙升及其带来的流动性转紧预备不足,同时对内地开展的互联网监管也缺少预期。不过稍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团队在2月25日及时发布点评《港股大跌后的几点看法》中明确提出了“‘港股牛’第一阶段结束”的观点,并在2月28日的港股策略月报中提出“‘港股牛’第二阶段需要耐心等待”后,在3月21日的港股周报中开始强调“防守反击”策略,且在3月底-12月中的所有港股报告中均坚持“港股仅有反弹机会,全面牛市需耐心等待”的观点。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2021年港股年度报告中对于港股市场过于乐观的缺憾了。

从行业表现上看,港股演绎了明显的“类滞胀”逻辑,这也是从年初至今全球经济的主线。受益于通胀的上扬,能源、原材料及水电燃气为代表的公用事业表现最优;而在经济景气回落的背景下,消费、工业、金融地产表现偏弱;而受利率上行的影响,以及部分行业监管的冲击,高估值的医疗健康与资讯科技表现最弱。

展望2022年,全球经济的“类滞胀”格*在变异毒株引发疫情反复、全球供应链恢复尚需时日、碳减排任务继续凸显的背景下将继续深化,港股整体面临的环境可能难以出现显著改观,但在2021年的持续下跌消化之下,港股自身在2022年也存在向上修复的动能。本篇年度报告将在探讨港股的大势研判基础上,剖析未来一年港股市场投资的三条主线,并给出相应的2022年港股配置策略。

2.1海外流动性趋紧,内地经济承压,港股上行空间受制

对于港股市场而言,其与美股、A股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港股的基本面与内地经济景气关联度大,而在流动性上则与美联储货币政策更为紧密,且在风险偏好方面受全球市场与中美博弈影响较大。所以就2022年而言,在内地经济有所承压,所以港股在2022年面临的大环境并不算好。

从历史上看,港股在2010年以来的近11年表现都与内地经济增速、美元流动性以及中美关系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这也是内地经济决定港股盈利、美元流动性松紧程度决定利率以及估值水平、中美关系则影响港股的风险偏好环境的结果。过去11年中,在内地经济、美元流动性、中美关系这三个因子中任何两个因子或三个因子都偏正面的2010、2012、2016、2017、2019年,恒生指数都取得了年度上涨,且除2016年微幅上涨外,其他四年都取得了至少5%以上的涨幅;相对应的,在这三个因子中任何两个因子或三个因子都偏负面的2011、2015、2018、2020、2021(截至12月9日)这五年,恒生指数年度都呈现下跌,且跌幅最小的2020年也下跌了3%以上。而在2013与2014这两年,由于2013年美联储货币政策边际转紧、内地经济增速基本持平,中美关系温和,以及2014年内地经济增速小幅下行,美联储货币政策延续Taper计划未进一步趋紧,中美关系温和,所以内地经济、美元流动性、中美关系这三个因子整体上并未有明显偏向正面或负面,2013与2014美联储加快Taper甚至可能提前加息的背景下,中美博弈也逐渐蔓延至金融领域,年港股整体也呈现窄幅波动格*,恒生指数年度均呈现小幅上涨,涨幅分别为2.9%与1.3%的水平。精选报告来源:【研搜搜】

内地经济方面,从2020年新冠疫情打下经济底部后,我国经济从2020Q2一直复苏至2021Q1,而后景气度开始回落,并在2021Q3短暂进入不景气区间。当前,官方与财新PMI均处于50的景气分界线附近,且有趋势震荡甚至下行的迹象。从经济引擎上看,国内地产虽然在近期迎来了政策环境的边际改善,但无论是销售还是新开工,目前尚未看到向上的拐点;另外,国内出口增速也呈现缓慢回落态势。随着地产周期的进一步下行叠加出口增速的震荡回落,我国经济在2022年的下行压力还是比较显著的。从近期官方对经济增长计划的表态也能看出2022年经济增速大概率会有所承压。尽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稳为主,但在基数效应、景气回落的影响下,2022年经济增速显著低于2021年是可以预料的大概率事件。

美元流动性方面,伴随着美国通胀高企的持续与就业的延续修复,美联储对于货币政策取向的态度也发生了些许变化。在9月之前,美联储一直表示“通胀的重要性让位于就业”、“通胀是暂时的”;而到了10月之后,美联储一方面对通胀的解读更为细化,也将“通胀暂时论”中“暂时”的持续时间从半年延长至1-2年。另外,11月美联储也落地了Taper,且12月会议可能宣布提速Taper,甚至会在2022年提前加息,尽管美联储还是保留了会根据对经济前景的判断做出调整的灵活度,但联储官方与鲍威尔的鹰派发言越来越集中也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另外,在鲍威尔被拜登提名连任之后,债券市场甚至开始交易美联储在2022年加息3次的预期,这也得到了12月议息会议点阵图的确认,可见2022年美联储开启紧缩周期的确是可以预期的大概率事件。所以,2022年美联储货币政策大概率会偏紧,这会带来美元流动性的收紧。

对于中美关系,尽管11月中旬中美元首在视频会晤中就事关中美关系发展的战略性、全*性、根本性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充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但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仍在延续。中美博弈近期在中概股、数字监管等领域开始升温,2022年国内既有年初的冬奥,也有年底的重要会议;美方拜登**也面临中期选举的压力,未来一年中美博弈的热度出现显著降温还是有不小的难度。

综合内地经济承压、美元流动性趋紧、中美博弈难降温等因子,以及港股在盈利、估值、风险偏好与这三大因子的紧密联系,加上近10多年的恒生指数走势的规律,可以预判2022年港股市场上行的空间不会太大,也就是说2022年港股出现大牛市的难度很大。不过,鉴于2021年港股屡遭“逆风”侵袭,2022年港股市场虽然大环境不会太好,不过“逆风”的减弱以及常态的回归还是有希望会带来较小级别牛市的。

2021年的港股遭遇频频遭遇“逆风”,在中美博弈的敏感阶段,教培行业的打击以及针对互联网等行业的监管加强,以及部分中概股退市引发的关注导致港股在2月中旬高点之后持续下探。以最高点计算,截至11月30日最低位,跌幅超过25%,截至12月10日收盘,恒指全年下跌11.9%的水平,PE(TTM)估值为10.99,PB估值为1.12。

从恒指近二十年的估值看,当前恒指的PE(TTM)估值显著低于过去二十年的均值12.79与中位数水平12.44,历史分位数为39.0%;PB估值同样大幅低于过去二十年的均值1.59与中位数水平1.42,历史分位数为16.8%,即使与历史最低值比较,当前PB估值1.12距离历史最低位0.838也并不遥远。

在2021年港股经历持续下行后估值已经处于历史极低水平的基础上,虽然2022年内地经济承压、美元流动性趋紧、中美博弈大概率延续给港股市场上行空间带来了压制,但是当前港股估值已经很低,也在较大程度上消化了上述三个利空因子地影响,同时,这三大因子也存在结构与节奏上的变化。比如说美元流动性,会受到美国通胀水平演变而发生变化,我们在12月1日发布的《022国际大类资产配置年度策略:寻找“类滞胀”下的*部机会》中也对2022年美元流动性进行了展望——在通胀“前高后低”预设下,美元紧缩预期将演绎“前紧后松”。所以2022年港股仍有望迎来估值修复带来地“小牛”行情。

具体来说,如果2022年内地经济在下行压力较大地背景下加大经济托底力度,美联储在通胀确认见顶后缓和加息预期,抑或中美关系在共同关切的气候、疫情等问题取得更多共识并缓和了博弈强度,港股都会在当前低估的状态下迎来估值修复的“小牛市”。以2010年以来的估值中位数计,2022年恒生指数将有15%左右的涨幅,高点可能在27000点附近。

2.3特殊环境造就港股特质,“追涨杀跌”不如“逢低优选”

由于历史因素,香港的货币金融体系有其特殊性,最显著的地方就在于其所特有的联系汇率制度,将港币与美元以1美元兑换7.8港币的汇率挂钩,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香港的货币金融体系。自近100年前的港英**正式将港币作为香港法币开始,港币就有与英镑以1英镑兑16港币的汇率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港币在1972年改与美元挂钩,并于1983年开始实施现今存续的联系汇率制度。

为了维持联系汇率制度的运行,香港实行货币发行*制度,设立了外汇基金管理*与银行业监理处,并于1993年4月将两者合并为金管*,并行使央行功能;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与中国银行(香港)为港币发钞行。在特殊的联系汇率制度下,香港金管*的货币政策目标并非“稳经济、稳物价、保就业、稳市场”等通常央行目标,其唯一目标就是维持港币与美元的汇率在7.8不变;之后将7.8这一固定值放宽到极小区间内震荡,震荡上沿为7.85,称为“弱方保证水平”;震荡下沿为7.75,称为“强方保证水平”。在常态下,美元兑港币均位于(7.75,7.85)的区间内波动,而在经济金融危机、地缘**事件等非常态因素的冲击下,美元兑港币会触及强方或弱方保证水平。

由于联系汇率制度的存在,港币相对美元的汇率仅能在强方与弱方保证水平的狭窄空间内波动,缺乏一定的弹性,所以利率调节就成为了香港金管*维护港币汇率稳定的必然选择,自动利率调节机制也与兑换保证承诺共同成为维持港元汇率稳定的基石。

当港元供不应求时,港币汇率转强至1美元兑7.75港币的强方保证水平,由于兑换保证承诺的存在,香港金管*会时刻准备向银行出售港元,并同时买入美元,使港币供应增加,并导致港币市场利率下跌,从而使得港币汇率从强方保证水平回到7.75-7.85的常态兑换区间内。

当港元供过于求时,港币汇率转弱至1美元兑7.85港元的弱方保证水平,由于兑换保证承诺的存在,香港金管*会时刻准备向银行买入港元,并同时卖出美元,使港币供应减少,并导致港币利率上行,从而使得港币汇率从弱方保证水平回到7.75-7.85的常态兑换范围内。

联系汇率制度给香港带来了特殊优势,那就是显著增强了香港对外资的吸引力,基于内地庞大的市场及其带来的投融资需求,香港在联系汇率制度的助力下,成长为亚洲乃至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对于美国以外的经济体而言,汇率的频繁波动是资本进出的重要决策变量,即使对于欧元、日元、英镑等国际储备货币而言,其兑美元的波动也十分频繁,且难免剧烈波动;更不必说新兴市场货币了,其兑美元汇率波动的剧烈程度较上述非美储备货币而言明显更大。对于国际资本来说,尽管非美发达经济体与大部分新兴经济体对于资本流动管制较少,但汇率的剧烈波动往往导致国际资本在跨境流通的过程中出现追涨杀跌行为,这又会进一步加剧汇率的波动程度。另外,汇率波动程度过大也会成为阻碍国际资本进入的一大因素。

香港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对外依存度极高,在外界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因素影响和制约下,联系汇率制度给香港带来了大致稳定的货币环境及与美联储几乎同步的具有高度公信力的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减少国际贸易和经济活动中的外汇风险,有利于各类中长期贸易、合同的缔结以及国际资本的积聚,给香港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不仅打消了国际资本对汇率波动的担忧,而且也显著抑制了国际资本“快进快出、追涨杀跌”的短期行为。另外,香港对资本自由流动的放开以及健全的资本市场,吸引了国际中长线投资资金的流入,国际资本在香港持续、稳定的投融资活动日益增长,在加快香港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也相应提升了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当然,硬币总有两面,联系汇率制度给香港带来了稳定的汇率环境外,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首先,香港无法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从而利用汇率变化来调节经济,特别地,在市场信心冲击之下,香港经济调节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其次,香港的货币政策受美联储影响显著,受人民银行影响反而相对有限,但从经济上看,香港和美国的经济周期存在错位,受内地影响越来越大,所以香港的经济周期与货币政策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调;再次,2008年以来,美联储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受到挑战,且近年来美元指数的波动也有所加大,这也会提升港币汇率的波动率。但是,与有利影响相比,上述不利影响相较而言并不那么重要。整体上看,对香港而言,联系汇率制度是利大于弊的。

在联系汇率制度以及一系列有利于国际资金流通的制度共同构成的金融体系下,香港股票市场拥有特殊的金融环境,即与美国同步的货币环境、与内地近似的信贷环境、自由灵活的监管环境。在特殊金融环境影响下,港股市场的市场风格也有着其特别之处,与A股市场之间的差异也比较明显。精选报告来源:【研搜搜】

直观上看,港股与A股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投资者结构与标的物结构这两个方面的不同,进而带来了港股特别的市场风格。

在投资者结构方面,港股经历了长期国际化发展,参与者的机构化特征明显,外资港资定价权较高。这与A股市场的大量散户直接参与市场有着显著区别。根据联交所最新公开报告,按照2019年数据,港股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仅为20.3%,其中香港当地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13.6%,外地个人则占6.7%;此外,还有16.8%的交易为香港当地机构贡献,外地机构交易贡献则为36.6%;最后的26.3%的交易为交易所参与者本身的贡献。刨去交易所的参与,机构的交易比重约为个人的2.6倍以上。这与A股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过半的常态有着较大差别。

往前追溯几年,可以发现港股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交易占比相对稳定,但是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则呈现明显的波动下滑趋势。在2008年,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还能达到29.5%,但十年之后的2018-2019年则降至20%左右。除了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趋势萎缩之外,随着内地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的进行,香港外地投资者的结构也在近年发生了较大改变。按照联交所最新公开报告显示,亚洲投资者中交易占比最高,达32.4%;美国占比18.3%;欧洲(含英国)占比为21.9%的水平。

在标的物分布方面,港股与A股类似,也分主板与创业板。但是,与上交所、深交所不同的是,港交所上市公司的类型更为繁多,且拥有众多香港本地企业和跨国公司,这也带来了港股上市公司更为显著的多样性和不同板块之间的分化。除了注册地在中国内地的上市公司之外,港股市场还包含了众多注册地在开曼群岛、百慕大等地的上市公司。

正是投资者结构与标的物结构的差异及港股在交易规则上具有T+0与无涨跌停限制以及可卖空机制,所以港股行情演绎与A股形成了显著的差异性,总结而言就是,港股的行情持续性较差,板块热点切换具有“短、频、快”的特征,所以在港股投资上,追涨杀跌型的操作往往会造成不够理想的结果,而逢低优选的操作会更为适合港股市场投资。

从2021年前11月的恒生行业指数月度表现可以看出,港股行业涨跌切换频繁,任何一个行业都很难持续强势2个月以上,一年之内仅有数次出现连续两个月都很强势的行业板块。大多数情况往往是持续强势1个月后,就会迎来弱势表现;相对应的,恒生某行业一旦持续弱势2个月左右,也大概率会迎来显著反弹。这与A股明星行业动辄持续强势3-5个月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这也从行业角度印证了我们上文对港股特征的总结。正因为港股行情的持续性较差,所以港股投资,应当摒弃“追涨杀跌”,改为“逢低优选”。

基于前文的2022港股市场“大牛难觅,小牛可期”的整体判断与港股投资更应关注的“逢低优选”,我们将给出2022年港股市场的投资逻辑——景气回暖与困境反转,最后总结出我们2022年港股配置策略——以长打短。

虽然2022年内地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是仍存在景气回暖或高景气延续的*部领域,具体来说就是**支出方面的基建回升逻辑与居民消费端的消费品提价逻辑及悦己型消费领域。

3.1.1基建回升逻辑

2022年内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出口的景气回落与地产投资的弱势演化。出口方面,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国依靠优异的抗疫行动在全球率先取得正常生产的能力,并在东南亚、南亚等全球其他主要生产国深陷疫情漩涡中时,我国不仅完成了应当承担的订单规模,而且承接了东南亚、南亚因疫情导致生产及供应链困*而转移出的订单。可以明显看出,无论是2018-2019年中美经贸摩擦发酵,还是2020年上半年国内疫情从爆发到受控以及全球疫情爆发蔓延的时期,全球主要生产国之间的订单替代变化程度都无法与2021年前三个季度的强度相比。进入2021年四季度,越南出口增速已经抬升,印度出口增速虽有回落但增速尚可,墨西哥维持平稳,我国出口增速也相对稳定,但2022年随着海外主要生产国逐渐适应疫情,生产能力有所修复,之前流入的订单有重新流出的可能性,这会导致我国2022年出口增速有所回落。

地产方面,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地产销售面积增速的持续回落带动了新开工、施工与竣工面积同比的回落,目前尚未看到销售面积的企稳回升,考虑到销售面积传导至施工、竣工尚需一段时滞,所以2022年上半年的地产投资大概率将会延续疲弱状态。

在出口增速回落与地产投资延续疲弱背景下,基建投资就成为了**能够主动托底经济的重头戏。其实从近期的经济工作会议上也能看出,2022年基建投资将给短期经济提供支撑。结合2021年下半年地方专项债发行的明显提速,结合过往基建投资增速与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的关联性,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基建投资将在2022年有所回暖。这里的基建投资领域,既涵盖传统基建相关的建筑建材及相关原材料,还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相关的新基建,具体包括:风电光伏设备投放、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工业污染防治以及各项资源的综合利用。

3.1.2消费两条主线——消费品提价&悦己型景气

作为保持经济韧性最重要的动能来源,2022年消费端也存在两条投资主线。一是具有提价能力的消费赛道,另一个则是持续高景气的悦己型消费领域。

首先,我们来看提价主线。2021年国内的通胀主要体现为PPI同比的上行,其中原材料、工业品等生产资料涨价贡献了其中的主要部分,而生活资料的上涨不仅滞后于生产资料半年左右,且涨价幅度也远远不及,从CPI同比的上行可以看的更为明显,当前的CPI同比尚未到达疫情后的最高水平,而同期的PPI同比已经接近15%的水平,生产资料PPI同比更是一度接近20%的水平。所以,随着农产品与工业品原材料、能源、包装费用等一系列成本的持续快速上浮,消费品提价的冲动也逐渐累积,白酒、酱油等部分消费品已经率先提价,后续包括食品饮料、服装鞋帽、日用零售、及居家杂货等都存在提价的较大可能性,而这将带来一系列的投资机会。

接着,我们来看悦己型消费。自从新一代年轻人成长为消费主力后,悦己型消费就成为了引领新消费的主流,诞生并成长出不少细分成长赛道。悦己型消费主要是通过不多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效用,特别是精神层面的,能够在紧张繁忙的工作生活中带来安慰与精神抚慰效果,所以在整体消费随收入及其预期波动而变化时,悦己型消费在年轻一代较高的消费倾向背景下,依靠其较强的消费黏性,在经济下行阶段,悦己型消费具有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都偏低的特质,这与传统经济学中的“口红效应”有着相近的表现。所以,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2022年,悦己型消费有望成为消费领域延续高景气的方向。具体而言,悦己型消费分两条分支,第一条分支是近几年出现的新潮,包括潮玩、美妆、医美、娱乐传媒、移动互联网游戏、电子烟等;第二条分支是传统消费中有着悦己型性质的细分领域,包括体育、酒类等。

2021年港股基本面受冲击最大的两个板块就是金融地产与互联网了。这两个领域近期均处于磨底阶段,也是市场最为关注的2022年可能迎来困境反转机会的领域,本节将对金融地产与互联网进行对比,并得出在2022年困境反转逻辑下,互联网板块优于金融地产的结论。

3.2.1地产磨底存在弱反弹可能,金融地产胜率与赔率均不高

年初以来,在“房住不炒”下,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和地产金融政策进一步收紧,“三条红线”、“房贷集中度”、“供地两集中”等政策约束均对房企现金流管理提出更为严格考验。房企受销售回款、融资限制资金压力加剧的影响,信用风险事件加速发生。与此同时,土拍市场快速降温,房地产开发投资、销售、新开工等开始全面下滑,而销售的下滑又进一步加大了房企的回款压力,加上部分地方为了避免烂尾风险,从而加强对账户资金的管理限制,房企现金流进一步吃紧。在针对房企、居民信贷显著收紧的情况下,地产领域遭遇了严峻的现金流紧张*面,这也导致地产相关信用受到负面冲击,进而从资产端与投融资业务上冲击到部分金融企业。

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促进房地产行业良性循环,统计部门领导也表示“房地产是支柱产业,住房更是居民的消费”,这给当下正处于黯淡阶段的地产行业带来了信心的提振。随着2022年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的进一步显性化,有可能会迎来政策导向的良性循环,针对房企、购房人群的适当支持举措也有望兑现,进而带动行业有所反弹。不过,相较2014年-2015年房地产景气下行周期,本轮房地产行业磨底期可能更长,复苏节奏和斜率也相对更平缓,这是本轮房地产行业困*与上一轮2014年-2015年的两大不同点决定的。一方面,本轮房地产行业下行并非源于单一的地产需求问题,而是经济下行压力渐增与房企信用危机重叠进而加深市场担忧,所以修复难度明显加大;另一方面,本轮的政策维稳是在“房住不炒”、地产长效机制的背景下进行的,所以政策松动的幅度相对有限,托而不举的政策对于地产基本面改善的支持力也就相对有限。因此,购房者、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的信心修复可能会需要较长时间,行业发展面临政策托底、经济下行和市场预期三者间错位的风险,进而引发地产和金融市场的波动。

所以,虽然2022年地产板块也经历先磨底,后反弹的格*,但磨底周期可能较长,反弹斜率可能平缓,所以地产领域的困境反转逻辑虽然有可能,但不论是强度,还是概率都不高;对应到投资上也就是胜率与赔率均不高。而金融板块,在地产整体长期磨底存在弱反弹可能的背景下,金融板块在资产端的负面影响下整体也难有持续强势的表现。精选报告来源:【研搜搜】

3.2.2互联网“政策底”将至未至,港股互联网胜率与赔率均较高

在年初1月-2月中旬港股互联网板块短暂的强势表现之后,长达10个月的持续下行不仅使得恒生互联网科技、恒生科技、恒生资讯科技业三大指数较2月最高点接近腰斩,也拖累恒生指数大幅下行。在这个过程中,中美对于中概股的博弈、美联储政策转向带来的估值压制都起到了一些影响,但最重要的影响还是来自于国内互联网监管体系的全面加强。

年初以来,国内监管层分别从网络信息安全、平台反垄断、未成年人保护等多个方向来对互联网行业进行监管加强,从业务上主要是覆盖了消费互联网的众多细分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电商零售、网络直播、网络游戏、线上广告、短视频、出行服务、生活服务、互联网金融等,且对广泛存在的平台垄断、信息隔离、算法滥用等不正当行为进行了打击。这不仅导致互联网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所承压,也导致行业与相关企业估值受到了负面冲击。

比较与互联网板块联系最为紧密的恒生资讯科技、恒生科技、恒生互联网科技三大指数的PE与PB估值可以看出,随着指数本身及其PB的一路下探,PE在三季度末就已经到达底部并在四季度横盘震荡,显示出在政策负面冲击下,互联网板块的盈利能力已经有所凸显,未来仍有进一步下行的可能性。

自互联网监管加强以来,无论是产业人士,还是市场投资者,大多经历了从年初的乐观到当下的悲观过程,此前企盼的经济下行压力凸显后互联网监管放松也并未兑现,南向资金对港股互联网龙头的态度也是频繁变化,随着超预期监管政策的发布而摇摆不定。而外资当下对国内互联网的态度也大多是避而远之,坚持逢低买入的投资者并不多。

不过,立足当下,虽然互联网“政策底”尚未到来,但就估值而言,无论是PE还是PB的各项指标,大多国内互联网龙头相较同领域的海外巨头有着明显低估,甚至少数互联网龙头的估值已经与传统制造业相近。考虑到未来互联网领域仍是经济发展与人民工作生活所必须的,且与传统的公用事业有着显著的区别,同时,无论是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还是消费互联网仍面临的技术迭代,都需要互联网领域的市场参与者继续深耕。所以,仅从估值上说,当下的少数互联网龙头已经具有了较好的长期配置价值,但底部仍需等待“政策底”的到来。考虑到互联网领域细分赛道众多,且监管的成熟度存在显著差异,所以未来互联网“政策底”大概率不会是各个细分领域同时出现,而是根据监管条件的满足程度而逐渐依次出现。就各个细分领域而言,网络游戏的监管有明确的部门对接,游戏工委的作用也愈加凸显,所以网络游戏的“政策底”有望率先于其他领域出现;而互联网金融、本地生活等牵扯面较广、涉及部门较多的领域,其“政策底”则将比较滞后。

就当前的监管举措落地情况看,网络游戏的监管已经进入到执行反馈阶段,且电商零售、网络直播、线上广告、短视频等业务的监管文件也在密集出台中,所以2022年是有希望迎来互联网部分领域“政策底”落地的。这也给2022年港股互联网部分领域的“困境反转”带来了机遇。

立足当下,对于港股互联网板块的布*,我们建议可以在轻仓左侧“逢低分批布*”的同时,耐心等待更明确的接近“政策底”信号,再进行加大布*,以博取2022年港股互联网部分领域的“困境反转”机遇。

3.32022年港股配置策略:以长打短

结合第一二章与上面两节对于未来一年港股两大逻辑的阐述,我们推出2022年港股配置策略——以长打短。

展望2022年,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仍面临国际疫情反复、美联储释放三次加息信号后落实程度存疑、碳减排叠加大国博弈下的能源价格剧烈波动这三大不确定性,同时港股近期还面临中美针对中概股的博弈等不确定事件、美股等外盘波动剧烈的外溢等影响,所以短期市场的混沌程度较高,并且在未来一年的时间里,疫情、美联储、通胀这三大因子的波动率也未必会显著降低,再加上港股自身特有的市场热点切换“短、频、快”特征,以及2022港股“大牛难觅,小牛可期”的大势研判,所以港股投资在主要关注结构性机会的同时,不宜盯住短期,而应将眼光放长,把握长期能够获得的高胜率机会,并在时机恰当的时候搏取高赔率机会。

具体而言,在立足较长视角的基础上,把握的高胜率机会在于基建投资与消费领域;而高赔率的机会则在于互联网板块。

就基建而言:基建回升是可以预期的大概率事件,但需要分传统与新基建两块来看。传统基建方面,关注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筑、建材、化工(沥青)、公用事业等领域;新基建方面,关注风电设备、光伏设备、机械、环保、公用事业、有色金属(铜、铝、锂)、非金属材料(硅)、精细化工等领域。

再看消费领域:提价主线关注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零售、日用品等;高黏性消费主要是悦己型消费领域,新潮的有潮玩、美妆、医美、娱乐传媒、移动互联网游戏、电子烟等,而传统的则为文体娱乐、饮料等。

港股互联网板块:可在轻仓左侧“逢低分批布*”的同时,耐心等待更明确的接近“政策底”信号,再进行加大布*,以博取2022年港股互联网部分领域的“困境反转”机遇。需要鉴别互联网不同领域“政策底”的先后顺序,从而把握好投资节奏。“政策底”靠前主要是网络游戏、电商零售等,“政策底”适中的是短视频、线上营销、网络直播等,“政策底”滞后的则为互联网金融、本地生活等细分领域。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2021年港股行情(炒股软件排名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