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软控装备产业园怎么样(胶州经济开发区发展前景怎么样?)

胶州经济开发区发展前景怎么样?

胶州经济开发区前景远大!该区肩负国家上合经济重大使命,目前尚处于启东和开发建设阶段,从发展愿景来看,无论是经济活力,还是人口输入性需求,都十分旺盛和持久,是青岛市的经济活力第三极,是国家上合战略的重要支撑点。

全域上合背后,胶州在下一盘大棋|界面新闻

上合示范区核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胶州市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决策,对于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发挥上合示范区国家重大战略平台的溢出效应、相互之间的乘数效应,带动胶州乃至整个青岛迎来更大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10月12日,胶州市委联合上合示范区*工委、青岛临空经济示范区*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加快推动现代化上合新区一体化发展的一揽子实施方案和举措。

发布会上再次明确,整合上合示范区核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胶州市三方资源,成立现代化上合新区建设推进委员会,加快推进上合新区一体化发展,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上合示范区核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胶州市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决策,对于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发挥上合示范区国家重大战略平台的溢出效应、相互之间的乘数效应,带动胶州乃至整个青岛迎来更大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在胶州,除了承载国家重大战略的上合示范区,还有依托胶东国际机场建设的、同样也是国家级功能区的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

也因此,上合示范区核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胶州市三方之间如何拧成一股绳,产生更大化学反应,成为摆在胶州面前的重要课题。

此番进一步明确整合上合示范区核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胶州市三方资源成立的上合新区建设推进委员会,将以更高效畅通的体制机制,破除了胶州市和上合示范区核心区、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功能区间的区域界线、消除隐性壁垒,实现行政一体化运转、干部一体化使用、考核一体化评价、政务一体化服务。

比如,此前青岛功能区改革中一直强调的剥离社会事务职能问题,在胶州市“功能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下可以无缝衔接,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在更为深层次的产业合作层面,上合新区一体化也发挥着非常务实有效的作用。

工业互联网是上合示范区核心区重点发展的六大产业之一,已落地海尔卡奥斯工业生态园等大项目。

实际上,整个胶州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位居青岛前列,为上合示范区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同时,借助上合示范区的开放优势,胶州工业企业可参与到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体系中,加速转型,提升竞争力。

这也是胶州提出打造工业互联网国际化创新示范区的底气所在。

位于胶州洋河镇的益海嘉里项目,总投资18亿美元,是青岛近年来实际利用外资最大的生产制造项目,原本只是建设一个集油脂生产、面粉加工、芝麻榨油、灌装及智能仓库等在内的高端加工厂。

站在胶州全市和上合示范区一体化发展角度,胶州升维思考提出,依托益海嘉里建设上合国际食品创新中心。

显然,这种联动效应使得更多创新研发力量、外贸进出口销售资源进一步汇聚胶州,不仅是制造平台,也是创新研发和交易平台;不仅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还服务上合国家、一带一路国家和企业。

体制机制打通后,整个胶州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按照青岛市级“搭平台、创模式、聚产业、强主体”的要求,搭建了一个个高能级细分平台。

其中,上合示范区搭建如意湖商业综合体、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综合服务平台、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国际超级港、上合大道总部经济带、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六大平台,每个平台都有具体项目和企业支撑。

以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建设为例,目前已有8家企业进驻,下步将推动省内各类油气企业上线交易,力争年交易额突破200亿元,真正成为上合国家在能源等领域的投资合作平台。

胶东临空示范区则以上合自由贸易空港申建为引领,开展航空枢纽门户能级提升、南部商务片区临空服务产业提质、北部产业片区高端制造产业迭代等“九大攻坚行动”。

胶州市则建设上合国际超级港、上合大道总部经济带、空港综合保税区等“八大平台”。

上合示范区、胶东临空示范区和胶州三方互相借势,形成高能级平台的叠加,为重大项目落地保驾护航。

比如,上合国际超级港利用胶州“海陆空铁邮”五港联动、多国家物流枢纽战略叠加等区位优势,通过航贸金服、智慧公路港等工程建设,构建中国企业走向上合组织国家的“母港”和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

反过来,上合国际超级港通过“以港带产”,导入更多高精尖产业,建设要素高效集聚的枢纽经济示范区。

再比如,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北部,将打造涵盖设计、制造、封测全产业链的集成电路新高地,为上合组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购置高端芯片、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方案。

位于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的青岛市集成电路胶州产业园,目前已引进海程邦达半导体芯片等3个项目。

青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也位于临空经济示范区,规划建设软控产业园、阜安工业园两个片区,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产业规模超过200亿。

两个园区均已入选青岛十大新兴产业专业园区。

数据显示,胶东临空经济区已注册落户182家机场关联企业,签约落地28个高质量临空产业项目,千亿级临空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从今年实际效果来看,统筹三方资源的上合新区,正在大项目招引落地等各个层面取得突破。

据统计,2022年1-9月,上合新区新签约320个总投资2305亿元的项目。

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上合国际食品创新中心、上海电气上合核电装备产业园等一批百亿级项目密集落地。

其中,作为全球智能制造业标杆的“灯塔园区”,海尔卡奥斯生态园项目总投资130亿,是海尔集团自创立以来中国最大的投资项目,也是产业链配套最全的项目,项目达产后将助推胶州形成首个千亿级产业链。

此外,世界500强上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核电集团投资建设的上海电气上合核电装备产业园,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领先的核电设备集成供货和综合服务基地。

在此之前,上海电气集团已在上合示范区投资100亿元,建设上海电气风电装备产业园项目,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过百亿。

在依托头部企业加紧突破先进制造业的同时,围绕“24条产业链”,胶州市提出力争利用5年时间,培育机械装备、智能家居、绿色食品3个千亿级产业链,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生物医*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同时,在上合示范区承担的上合经贸学院、国际物流等重任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目前,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已开展63个研修班、培训4800余人次。1—9月份,开行中欧班列570列,同比增长41.4%;签约落地15个示范引领项目,完成与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额49亿元、增长86.5%。

招引重量级项目的同时,上合新区也在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

比如,创新提出企业家“早餐会”制度,推出“我为企业找订单”系列惠企措施,特别是对标北京上海等城市,制定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22条”,完成了从1.0阶段的“为企业服务”,到2.0阶段的“帮企业解决问题”的蜕变。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仅仅是为了招引大企业大项目,更重要的是要加快培育更多本土企业,让更多新兴产业领域的本土企业得到更快成长。

通过一组数据对比也能看出胶州希望培育本土企业巨头的迫切希望:

2022全球创投风投大会上发布的《青岛最具投资潜力企业名录》中,胶州企业入选数量居首位。

与之相对的,在青岛全市公布的24条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重点企业名单中,胶州入选数量却不多。

如何围绕“24条产业链”,推动本地新兴产业企业“破土而出”,也对胶州的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更专业的要求。

比如,如何通过“园区开发+产业投资+金融服务”,进一步发挥国有平台公司在专业招商和产业培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在目前房地产市场环境下也是一大考验。

再比如,围绕企业成长所需的产业基金、人才招募、市场转化、产业链条搭建等提供更专业、更市场化的中介服务等。

此外,胶州搭建的上合新区一体化,也需要省市更多的支持。

来源:青记

原标题:全域上合背后,胶州在下一盘大棋

上合示范区核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胶州市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决策,对于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发挥上合示范区国家重大战略平台的溢出效应、相互之间的乘数效应,带动胶州乃至整个青岛迎来更大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青记·2022/10/1511:10

10月12日,胶州市委联合上合示范区*工委、青岛临空经济示范区*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加快推动现代化上合新区一体化发展的一揽子实施方案和举措。

发布会上再次明确,整合上合示范区核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胶州市三方资源,成立现代化上合新区建设推进委员会,加快推进上合新区一体化发展,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上合示范区核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胶州市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决策,对于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发挥上合示范区国家重大战略平台的溢出效应、相互之间的乘数效应,带动胶州乃至整个青岛迎来更大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在胶州,除了承载国家重大战略的上合示范区,还有依托胶东国际机场建设的、同样也是国家级功能区的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

也因此,上合示范区核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胶州市三方之间如何拧成一股绳,产生更大化学反应,成为摆在胶州面前的重要课题。

此番进一步明确整合上合示范区核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胶州市三方资源成立的上合新区建设推进委员会,将以更高效畅通的体制机制,破除了胶州市和上合示范区核心区、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功能区间的区域界线、消除隐性壁垒,实现行政一体化运转、干部一体化使用、考核一体化评价、政务一体化服务。

比如,此前青岛功能区改革中一直强调的剥离社会事务职能问题,在胶州市“功能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下可以无缝衔接,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在更为深层次的产业合作层面,上合新区一体化也发挥着非常务实有效的作用。

工业互联网是上合示范区核心区重点发展的六大产业之一,已落地海尔卡奥斯工业生态园等大项目。

实际上,整个胶州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位居青岛前列,为上合示范区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同时,借助上合示范区的开放优势,胶州工业企业可参与到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体系中,加速转型,提升竞争力。

这也是胶州提出打造工业互联网国际化创新示范区的底气所在。

位于胶州洋河镇的益海嘉里项目,总投资18亿美元,是青岛近年来实际利用外资最大的生产制造项目,原本只是建设一个集油脂生产、面粉加工、芝麻榨油、灌装及智能仓库等在内的高端加工厂。

站在胶州全市和上合示范区一体化发展角度,胶州升维思考提出,依托益海嘉里建设上合国际食品创新中心。

显然,这种联动效应使得更多创新研发力量、外贸进出口销售资源进一步汇聚胶州,不仅是制造平台,也是创新研发和交易平台;不仅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还服务上合国家、一带一路国家和企业。

体制机制打通后,整个胶州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按照青岛市级“搭平台、创模式、聚产业、强主体”的要求,搭建了一个个高能级细分平台。

其中,上合示范区搭建如意湖商业综合体、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综合服务平台、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国际超级港、上合大道总部经济带、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六大平台,每个平台都有具体项目和企业支撑。

以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建设为例,目前已有8家企业进驻,下步将推动省内各类油气企业上线交易,力争年交易额突破200亿元,真正成为上合国家在能源等领域的投资合作平台。

胶东临空示范区则以上合自由贸易空港申建为引领,开展航空枢纽门户能级提升、南部商务片区临空服务产业提质、北部产业片区高端制造产业迭代等“九大攻坚行动”。

胶州市则建设上合国际超级港、上合大道总部经济带、空港综合保税区等“八大平台”。

上合示范区、胶东临空示范区和胶州三方互相借势,形成高能级平台的叠加,为重大项目落地保驾护航。

比如,上合国际超级港利用胶州“海陆空铁邮”五港联动、多国家物流枢纽战略叠加等区位优势,通过航贸金服、智慧公路港等工程建设,构建中国企业走向上合组织国家的“母港”和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

反过来,上合国际超级港通过“以港带产”,导入更多高精尖产业,建设要素高效集聚的枢纽经济示范区。

再比如,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北部,将打造涵盖设计、制造、封测全产业链的集成电路新高地,为上合组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购置高端芯片、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方案。

位于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的青岛市集成电路胶州产业园,目前已引进海程邦达半导体芯片等3个项目。

青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也位于临空经济示范区,规划建设软控产业园、阜安工业园两个片区,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产业规模超过200亿。

两个园区均已入选青岛十大新兴产业专业园区。

数据显示,胶东临空经济区已注册落户182家机场关联企业,签约落地28个高质量临空产业项目,千亿级临空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从今年实际效果来看,统筹三方资源的上合新区,正在大项目招引落地等各个层面取得突破。

据统计,2022年1-9月,上合新区新签约320个总投资2305亿元的项目。

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上合国际食品创新中心、上海电气上合核电装备产业园等一批百亿级项目密集落地。

其中,作为全球智能制造业标杆的“灯塔园区”,海尔卡奥斯生态园项目总投资130亿,是海尔集团自创立以来中国最大的投资项目,也是产业链配套最全的项目,项目达产后将助推胶州形成首个千亿级产业链。

此外,世界500强上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核电集团投资建设的上海电气上合核电装备产业园,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领先的核电设备集成供货和综合服务基地。

在此之前,上海电气集团已在上合示范区投资100亿元,建设上海电气风电装备产业园项目,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过百亿。

在依托头部企业加紧突破先进制造业的同时,围绕“24条产业链”,胶州市提出力争利用5年时间,培育机械装备、智能家居、绿色食品3个千亿级产业链,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生物医*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同时,在上合示范区承担的上合经贸学院、国际物流等重任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目前,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已开展63个研修班、培训4800余人次。1—9月份,开行中欧班列570列,同比增长41.4%;签约落地15个示范引领项目,完成与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额49亿元、增长86.5%。

招引重量级项目的同时,上合新区也在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

比如,创新提出企业家“早餐会”制度,推出“我为企业找订单”系列惠企措施,特别是对标北京上海等城市,制定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22条”,完成了从1.0阶段的“为企业服务”,到2.0阶段的“帮企业解决问题”的蜕变。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仅仅是为了招引大企业大项目,更重要的是要加快培育更多本土企业,让更多新兴产业领域的本土企业得到更快成长。

通过一组数据对比也能看出胶州希望培育本土企业巨头的迫切希望:

2022全球创投风投大会上发布的《青岛最具投资潜力企业名录》中,胶州企业入选数量居首位。

与之相对的,在青岛全市公布的24条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重点企业名单中,胶州入选数量却不多。

如何围绕“24条产业链”,推动本地新兴产业企业“破土而出”,也对胶州的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更专业的要求。

比如,如何通过“园区开发+产业投资+金融服务”,进一步发挥国有平台公司在专业招商和产业培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在目前房地产市场环境下也是一大考验。

再比如,围绕企业成长所需的产业基金、人才招募、市场转化、产业链条搭建等提供更专业、更市场化的中介服务等。

此外,胶州搭建的上合新区一体化,也需要省市更多的支持。

来源:青记

原标题:全域上合背后,胶州在下一盘大棋

请问一下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还不错吧,我是这里的,今年才刚实习,准备要留在这里,不过公司最近效益挺好,工作有点繁忙,公司正在发展阶段,要在胶州建工业园了,前程似锦啊.....

制造业

概况 2018年,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有规模以上企业6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7.2%。全年共生产动车组1312辆,约占全国的55%;生产城轨车辆1425辆,约占全国的20%。拥有动车组及城轨地铁车辆各类零配件合格供应商300余家,是全国最大的高速动车和城轨车辆生产基地。

产业集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2018年,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在原来9.5平方千米核心发展区域基础上,将轨道交通产业开发区总规划面积扩至83平方千米。示范区内布*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高速列车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国家级研发平台,集聚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中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等三大整车龙头企业以及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等100余家核心配套企业,实现轨道交通产业链的集聚发展。

企业智能制造水平不断增强 2018年,青岛市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培育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成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基于大数据云平台的轨道交通装备远程运维服务新模式应用、动车组远程运维关键技术标准研究与试验验证,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的高铁核心机电系统产品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和高铁核心减振产品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箱式电力设备智能工厂获国家智能制造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得到提高。2018年11月,全国轨道交通行业骨干企业智能制造经验交流会在青岛市召开。

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有序推进 2018年,青岛市推进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中心签约项目6个、开工建设项目3个。推进山东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由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牵头筹建的山东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批准,正在筹建中。完成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由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建设的轨道交通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按计划建设完成并推广应用,已完成验收。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欧特美股份有限公司创建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 2018年,青岛市围绕产业链加大产业对接招商,多次与中车集团对接,争取中车集团新业务板块落户青岛,中车复合材料项目落户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加快青岛威奥集团对城轨产品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华铁西屋法维莱配套产品项目落地青岛等工作进度,提高产业综合发展实力。加快推进山东朗进集团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建设。青岛朗进集团研发中心落户中德生态园后,其生产基地落户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

概况 2018年,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17.3亿元、净利润26.6亿元;固定资产总原值73.91亿元,总净值39.80亿元;占地面积176.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8.27万平方米。截至2018年底,中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在册人数11836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者960人、高级技师29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77人、硕士学位者1221人、本科毕业生3982人。

2018年9月18日,中国新一代碳纤维地铁车辆再2018年德国柏林轨道交通技术展上实车发布。(中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供稿)

规划发展 2018年,中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实行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实施三年滚动发展规划机制;修订创新、品牌、国际化经营“十三五”专项规划;开展多制式城轨交通等战略研究专题,建立外部重大事件影响分析机制;以项目合作方式推进与海外并购标的企业的战略合作;优化资源资本布*,设立青岛地铁检修公司并完成北京雅万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增资;推进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的业务过渡和股权调整。

经营管理 2018年,中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建立三年滚动预算管理模式,加强月度预算和重大专项预算分析;完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SSC)上线运行;推进10项重点管理工作和185项管理模式的固化提炼;完成33个项目预算评审、13个项目结尾评价、53个项目过程评价;开展PPP(**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及境外经营专项风险评估,完成对子公司和境外资产的审计和风险评估;针对招标、采购等关键领域的苗头性问题提早介入,防范违规违纪风险;加强对特殊时段、边界人员、危险作业生产的安全监督;建立公共安全预案响应机制和细化安全环保指标;制订生态保护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并实施责任清单管理。

科技创新 2018年,中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确定精益研发体系建设方案,完成集成化产品开发主流程搭建;确定产品检修体系建设方案,基于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理念的检修能力建设取得成效。完成系统集成车辆总组工艺设计试点验证;完成基于最小作业单元的工艺设计和检验策划并实现试点实施;制定检验检测技术学科规划,搭建无损检测体系;加强碳纤维复合材料、大数据、高速磁浮技术等专项研发。筹建的国家高速列车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获批,完成中国轨道交通“双创”园区(青岛)方案策划并挂牌成立,完成磁浮试验中心4个试验台建设。新一代碳纤维地铁车辆下线;“复兴号”动车组获中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复兴号”转向架研制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主持和参与制订国际、国家、行业技术标准90项,新增主持制订《铁路乘客座椅》国际标准;完成国内专利申请512件、海外专利申请93件。加强产品数据管理(PDM)和图文档应用,实现工艺和质量数据向生产现场数据打通,以及技术通知现场发布和通知闭环管理。质量管理系统(QMS)在分厂全面推广,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与转向架轮轴、自动化组装线集成并在车体上线运行;推进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车轮加工生产线、转向架组装线实现阶段性产能目标。完成5个动车组配件中心建设及四方配件一体化平台(SGO)应用;创建61个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模型,向12个路*开放PHM系统,完成首个海外子公司企业资源计划(ERP)蓝图设计及系统搭建;搭建寄售管理系统;启动项目管理信息化工作并试点应用。

生产运营 2018年,中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完成89个项目6320辆车生产,同比增产近1000辆。制定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初步完成顶层设计;加强供应商分类与资质管理,实施差异化管控,实现供应商准入流程简化及跨平台资质平移。实施供应商提前选择、议标采购、跨项目跨板块集采;改善标准、通用物资采购模式,实施非产品类通用物资电商采购。发挥模拟配送线对采购和项目的拉动作用;探索20余种重要零部件预警,实施本地物料准时化(JIT)配送,拓展物料储运一体化运用。

市场营销 (1)国铁业务。2018年,中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新造高速动车组1168辆;签订164组动车组订单,市场占有率43%,实现CRH380AM动车组、4编组城际动车组等样车销售;完成时速250千米中国标准动车组、时速350千米17辆编组中国标准动车组和时速160千米动力集中动车组的生产;完成CRH6A新型城际动车组等新产品研制。(2)检修业务。检修4720辆动车组;建立城际动车组联合检修模式并取得一、二级检修维保业务;开展近100项零部件检修标准优化、修复技术应用及延后换新工作;动车组100万千米故障率0.33,继续保持行业最低。(3)城轨业务。全年交付城轨地铁车辆1393辆,新造签单1710辆,中标首条时速120千米无人驾驶A型车项目。北京燕房线全自动驾驶地铁车辆投入运营,国内首个时速160千米全自动驾驶车辆下线;完成A、B型地铁标准化配置清单并开始试点实施。(4)海外业务。开拓智利、埃及、哥斯达黎加等3个新市场,累计覆盖8个国家。获阿根廷订单200辆;获中国香港无人驾驶地铁车辆改造、广深港高铁高级维修合同。完成新加坡无人驾驶地铁、中国香港地铁样车型式试验并开始批量交付,完成巴西地铁、美国芝加哥地铁、斯里兰卡DMU项目设计。完成广深港高铁开通服务保障任务,“动感号”动车组投入运营。

质量管理 2018年,中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优化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要求,ISO/TS22163认证得分提升至70分。推行质量安全特性分级模式,优化检验项点,加强探伤策划与管理,提升产品实物质量水平;加强供应商质量管控,规范FAI的策划和实施,建立供方产品质量红黄牌管理机制,将问题与订单、资质处置挂钩;调整优化供应商管理方法和管理幅度,推进周边38家供应商帮扶转变,提升供方产品质量水平。

概况 2018年,中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检修客车913辆,新签订单848辆,加装改造市场累计签单1.1亿元。获CR400AF复兴号动车组制造许可,新造动车组20列,检修各型动车组98列;完成设备舱模块订单109组。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获2018年度山东省两化融合优秀企业、“第五届青岛市市长质量奖”等称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以“上合新时代”为题对其出口产品进行报道。

2018年,中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客车检修产量913;辆,创历史新高。(中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供稿)

企业管理 2018年,中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收到改善提案1716项,节约成本100余万元;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100%。通过ISO/TS22163审核;增设郑州服务站、北京站包头分站、济南分站。完成2018年“春运”“两会”“青藏车暑运”“两节”期间售后服务安全保障工作。

市场开拓 2018年,中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与缅甸铁路公司共建的客车生产基地正式投产,创建“产品+服务+技术+管理”业务新模式;首批中国香港公铁车交付完成;孟加拉国米轨客车项目签约;研制完成公铁两用消防车;做好仓储、包装、运输配套服务,创建“循环取货”(多仓储间巡回装卸货混载运送定时定点取货)模式,制订物流服务方案;启动区域物流中心建设等项目。

科技创新 2018年,中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结题科技项目54项,完成专利申报26项,“缅甸客车设计开发”等3项成果获中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ICON系列公铁两用高空作业车工业设计”获山东省第二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银奖。完成时速250千米标准动车组司机室操纵台设计;完成直流600伏电源装置检修、交流380伏供电客车直供电改造、BST公司制造平原25T型客车集便加装改造设计等课题研究;完成“三阀一缸”(高度阀、差压阀、空重阀,制动缸,下同)检修工艺研发和厂修资质获取,实现“三阀”批量化自主检修;实现制动中心调迁和技术升级,完成设备舱模块组装工装柔性化、自动化改造。

提质增效 2018年,中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加强委外成本控制,实现可比产品委外成本比上年(下同)降低600余万元。采取归类招标、集中采购、供应链优化措施,降低采购成本4000余万元;加强工艺成本控制,提升工艺技术创新,降低工艺成本700余万元;加强股权管理,清理完成欧特美公司股权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开展四方厂区土地资产盘活,与中车置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坚持“两金”(应收账款和存货余额)压控,确保存货压降指标;存货降低3000余万元,应收账款降低9500余万元。

人力资源管理 2018年,中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开展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岗位评聘,晋升124人。提升员工培训与技能水平,按计划完成培训114项。组织开展中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第十三届技能竞赛,推荐3名选手参加“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获**组个人单项二等奖。

概况 2018年1月10日,***正式批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被列入山东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之一。

签署《共建实施协议》 2018年2月9日,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与青岛市共同签署《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共建实施协议》,就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平台建设、设备投入、运营经费和科研经费支持、产业基金、基础设施、配套服务等内容进行详细约定。

2018年3月20日,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首个项目——“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开工建设。

项目建设 2018年3月20日,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首个项目“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开工建设。项目的实验室厂房等建筑物由青岛市动车小镇投资平台公司投资建设,实验设备等由中国中车所属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项目占地3.61公顷,计划总投资2.6亿元,项目在已有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共享部分资源的基础上,投入城轨车辆系统集成试验技术装备,搭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创新平台,解决影响和制约行业发展技术瓶颈,突破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核心技术,提高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和促进整个轨道交通车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概况 2018年,青岛市汽车产业有规模以上企业150家。实现产值比上年(下同)增长1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0.5%。新增国家公告内汽车生产企业1家,总数达到29家。其中,整车企业5家,改装车企业24家。全年生产汽车102.6万辆,增长24.3%。其中,载货汽车15.4万辆,交叉型乘用车及SUV共68万辆,传统燃油轿车8万辆,新能源汽车9.2万辆,改装车2万辆。

重点项目推进顺利 2018年,青岛市两个汽车整车项目正式投产。其中,一汽-大众华东基地项目投产,形成年产能30万辆轿车产业集群,成为继北汽新能源青岛基地、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基地后青岛市第三个乘用车制造基地;上汽通用五菱E200项目完成生产线改造,E200纯电动乘用车样车顺利下线,年产能10万辆,成为带动青岛市新能源乘用车发展的重要支点。其他重点项目包括北汽新能源二期项目、青岛国轩电池二期项目、青岛力神动力电池项目实现主体工程竣工,进入生产线调试试运行阶段。

精准招商取得成效 2018年,青岛市以引进重点整车企业和核心零部件企业为突破口,重点补齐产业链薄弱环节。先后走访上汽通用五菱股份公司和上汽集团,就上汽通用五菱年产30万辆乘用车项目意向选址落户青岛市双方达成一致。跟踪推进洽谈一批重点项目,达成共识的整车项目2个,包括投资180亿元的美国正道汽车集团增程式电动汽车项目和投资120亿元的北京高斯新时代新能源汽车项目。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2018年,青岛市加快推动汽车新能源化,调整产品结构向中高端发展。瞄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培育新能源汽车企业。推进北汽新能源青岛基地二期建设,二期第一阶段新增15万辆建成投产。推进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年产8万辆的纯电动轿车项目建设,已建成实现样车下线。推进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生产线改造转型发展新能源汽车,解决企业生产资质问题,实现纯电动汽车E200下线。关键零部件项目青岛力神动力电池项目一期、青岛国轩二期高比能三元电池项目建设顺利,已基本建成。推进汽车产品结构调整,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的投产使青岛市首次具备制造传统燃油轿车能力并同步发展纯电动轿车,北汽新能源青岛分公司生产线升级改造后将在青岛市生产更高端、更受市场欢迎的新款的纯电动车型。青岛市产品结构开始向乘用车和商用车发展,产品结构更加丰富。

园区建设不断增强 2018年,青岛市推进即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西海岸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城阳特种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等4个重点园区建设,青岛市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首批省级优势产业集群名单。即墨汽车产业新城、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通过2018年青岛市“双集聚双示范”先进制造业集聚区评审,分获专项资金2500万元扶持。北汽新能源青岛分公司全年生产纯电动乘用车90032辆,占全国纯电动乘用车产量的11.3%,成为国内最大的纯电动乘用车生产基地。

概况 2018年,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简称“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生产整车80411辆,销售整车76047辆,上缴税金6.27亿元;有员工3272人。华东基地工厂全面建成投产。

一汽-大众青岛基地总装生产线       (市工业和信息化*供稿)

生产经营 2018年,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通过组织生产启动例会、联合拉练、shopvisit(现场观摩)、每日早会及时发现解决各类问题,推动各项生产指标加速稳定提升。宝来MQB(基于MQB平台生产的全新一代宝来,下同)项目提前4周批量生产,宝来MQB提前13周完成生产任务并实现市场投放。2018年5月28日,在青岛举行以“活力跃动新未来”为主题的一汽-大众华东基地建成投产暨全新一代宝来首发亮相仪式。2018年12月3日,实现日产960辆,创造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最快生产纪录。宝来BEV(纯电动汽车,下同)项目完成车辆试生产、批量试生产。

提质增效 2018年,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建立健全质量及环境管理体系,零基础引入并在所有班组内推行KPS生产体系标准,全部满足KPS审核标准要求。首次自主筹划宝来BEVAPA(服务汽车行业和车主的快速交流平台)通过审核。质保部与各部门合作,全方位提升产品质量,宝来MQB整车奥迪特稳定达到1.5以下,Anlauf阶段千台车故障率3.6,创历史车型同期最优。通过打造标准化成本控制体系,推行高效成本优化,追求智能化成本控制,结合公司级八大降成本项目及TOP-C,利用降成本达人专属车位等激励措施完成成本优化2843万元。超额完成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下达的费用八大模块优化目标,实现费用优化7490万元。从自动化提升、工艺流程优化、管理方法改进等方面开展专题优化,全年直接人员优化140人,实现劳动生产率挑战目标18.93小时/台。加快流程优化和创新,形成以“T.O.P”模式为引领的管理模式(Team:打造一支训练有素,富有使命感的员工队伍;Optimization:注重持续改进,坚持学习和创新;Perfect:实现最优输出),坚持以“高效率、高品质”为目标,打造生产高效、质量精益、成本领先、体系完备、项目创新、安全环保的工厂。

概况 2018年,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生产汽车15.42万辆,同比(下同)增长6%;销售汽车15.51万辆,增长16%。其中,轻型车及新能源汽车销售5.1万辆(新能源汽车销售1023辆),增长64%。截至2018年底,有固定资产原值26.34亿元、净值14.71亿元、资产总额234.82亿元,人均工业增加值53.74万元/人。有员工279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127人、本科毕业生779人。举办青汽首届节油大赛,58辆汽车服务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获评“山东省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标杆企业”和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工厂试点示范单位”,获“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

2018年6月,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解放”卡车服务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供稿)

产品研发 2018年,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加快产品升级,推出JH6智尊版、领航版、卓越版等三大平台,拓展四季版、南方版、北方版等细分市场车型。提升V系竞争力,推出轻量化牵引、轻量化渣土车、轻量化载货等新产品;龙V及龙VH2018款车型实现36项提升;悍V/龙V内外饰升级项目实现样车装配。拓展轻卡产品线,完成J6F升级产品样车试制,开发J6F匹配2L机、重载版、长换油等产品;推进虎V窄体产品开发。加快国Ⅵ策划,完成中重卡15个发动机平台和轻卡9个发动机平台产品匹配开发。开展前瞻技术研究,悍VPTO与虎VEVT混动车型实现样车装配。

技术创新 2018年,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改善项目97个,JH6千车索赔频次12Mis下降39%,虎V车型下降38%。开展“精细化制造”拉练活动,大总成和整车产品审核缺陷分值比年度指标下降10%,推进铆接机器人、RFID、AGV试点应用等项目。对JH6凸地板项目实施管控并顺利通过Q6质量门,实现绿灯过门的零突破。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成为一汽集团自主体系内首批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工厂认证的企业。

管理创新 2018年,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完善组织架构,成立车架车间、工厂服务部,优化营销服务部组织机构。清晰管控权限清单,加强平台协同作用,推动柳特统销管理,完善事业部管控模式。对标华为、解放本部,开展流程化组织建设基础工作,换版或修订管理文件80个,新增36个,体系覆盖率达92%。加强战略指引,编制事业部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信息化整合贯通等项目,推进事业部信息一体化。完成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基本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员工绩效与组织绩效强相关、员工绩效强制分档的绩效管理体系。

概况 2018年,中国重汽集团青岛重工有限公司(简称“青岛重工公司”)生产各种专用车15971辆,同比(下同)增长1.65%;销售17151辆,增长7.6%。青岛重工公司获第五届青岛市市长质量奖,被评为中国专用车行业“领军企业”,通过山东省文明单位复评。青专牌环保智能渣土车获“2017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2018年,中国重汽集团青岛重工有限公司生产出口到墨西哥西麦斯公司的搅拌车。 (中国重汽集团青岛重工有限公司供稿)

新产品开发 2018年,青岛重工公司生产交付“獒威”装甲车5辆,该车安保性能和实战技术条件满足了青岛市公安系统对大型国际会议安保的相关要求。分两批次交付完成中国重汽T5G底盘压缩式垃圾车11辆和中国重汽M5G底盘压缩式垃圾车7辆。生产的青专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是具有国内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产品,该产品具备干、湿两种搅拌功能;青专品牌获“2018年度中国搅拌车十大品牌评选”第二名。完成欧Ⅵ中国香港特区**洗街车28辆的生产交付,实现欧VI重卡首次在中国香港市场销售。满足墨西哥西麦斯公司搅拌车订单的特殊要求,完成青岛重工公司搅拌车最大订单­——墨西哥西麦斯搅拌车288辆的生产交付。

市场开拓 2018年,青岛重工公司获深圳市场新一代整体液压盖式“青专”智能环保渣土车500余辆订单。中标的北京首钢批量方形罐体餐厨车全部投入使用,加入北京首钢生物质环境公司餐厨垃圾智能运营系统。该车采用前顶卸料,提高了车厢有效容积;进料舱设置摆锤垃圾推送装置,解决进料堆积无法摊平造成的“假满载”现象;后门采用7点液压锁紧,密封效果好,杜绝污水撒漏现象。生产的“獒威”“虎威”装甲车系列产品入围公安部2018—2019年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协议供货采购项目,中标第7包防暴车、第8包警用装甲车、第10包警用通信指挥车。

概况 2018年,青岛市机械装备行业有规模以上企业623家,工业产值和出口均保持较快增长,累计完成产值比上年(下同)增长20.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7%。出口交货值增长13.4%。重点行业中,金属制品业产值增长16.3%,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26.3%,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15.2%,仪器仪表制造业产值增长24.6%。

青岛科捷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现场    (市工业和信息化*供稿)

重点企业保持竞争优势 2018年,青岛市橡胶机械、纺织机械、木工机械、铸造机械、模具、钢结构、集装箱、锅炉辅机等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软控股份有限公司橡胶机械销售收入连续多年居全球同行业前三位;中电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电子测量仪器研发生产企业;海克斯康测量技术(青岛)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三坐标测量仪器制造商;青岛捷能汽轮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中小型汽轮机设计制造商和电站成套设备供应商;青岛地恩地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拥孔加工激光定位设备在全球处于垄断地位;青岛国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大型臭氧设备占国内市场份额一半以上;青岛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以年产18万标准箱的生产能力居世界前列。

新型创新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2018年,山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快,以青岛科捷机器人有限公司、青岛三迪时空增材制造有限公司为牵头单位,指导组建机器人、快速制造产业(3D)打印创新中心,列入省级第二批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名单;青岛海立美达电机有限公司通过并购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工业制造+互联网金融信息技术服务”双轮驱动;青岛英派斯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进健身器材的研发制造,先后获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成为新型健身器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核心成员;青岛勤德索具有限公司主导产品汽车专用拉紧器年生产能力达100万套,在美国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位,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专用拉紧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高端装备新产品不断涌现 2018年,青岛市依托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和奖励政策,支持成套装备研发。全年新增首台(套)技术装备认定10个。快递行业高速交叉带分拣系统、城市中心模块化智能箱式变电站、家禽屠宰加工自动化成套技术装备等18个首台(套)技术装备获奖励750万元。青岛海泰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世界首套荧光显影高清腹腔内窥镜系统大规模量产,独家专供腹腔内窥镜公司(美国史赛克)配套产品。

产业集聚布*初步完成 2018年,青岛市根据区位优势和行业优势,做好细分行业发展布*,加快建设在莱西市规划建设的华通高新装备产业园(绿色铸造产业园),做大做强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胶州市、即墨区、平度市等区(市)的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引导本地企业和项目、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集聚和规模发展,形成不同特色各有专长的重要的研发制造基地。其中,在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的机器人制造企业集聚地获国家级“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称号,集聚科捷机器人、宝佳自动化、新松、诺力达等100余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

概况 2018年,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依托中信泰富特钢集团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和专有的市场业务平台,以特种钢材、精品钢材为着力点,坚持创新,精准发力,精耕主业,进入转型发展、快速提升轨道。

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高速线材生产线  (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供稿)

生产经营 2018年,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贯彻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质量优先”“过程和结果并重”的生产理念,执行“以效定销、以销定产”和“阿米巴管理”的经营理念,从质量监管、产品研发、设备管理、人才培养、薪酬绩效考核等方面建立管理体系,生产效率稳步提高,全年生产焦炭151.2万吨、铁水352.2万吨、钢309.7万吨、钢材292.7万吨,产销率100%。

产品结构优化 2018年,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依托中信特钢研究院等技术力量,成功开发C97D2-E超高强度帘线用钢;累计开发29个牌号新产品特种焊丝。高强度弹簧扁钢进入重点市场;工程机械用钢实现零的突破,性能达到卡特、东碧标准;油井油田用管坯钢实现零的突破,抗酸性腐蚀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通过IATF16949监督审核;通过12家客户二方审核;针对夹杂物、偏析、网碳、表面质量等进行攻关,产品质量稳步提升。2018年一次检验合格率达到98.02%。

市场开发 2018年,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市场开发各项指标成绩显著。销售平均价格同比(下同)增加561元/吨;重点品种销量增长25.19%;资金回笼率100%。发挥重点产品优势,线材胎圈帘线销量突破100万吨;特种焊丝、桥梁缆索销量分别提高33.4和13.65个百分点;棒材轴承钢全年销量增长203.5%;扁钢CrV系列销量达到17.33万吨。新开发直供户119家,直供比提高10个百分点;新产品销量达到25万吨。

技术改造 2018年,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产品优化升级改造项目投产。项目总预算11.1亿元,累计完成8.431亿元,完成投资费用控制指标,工程质量合格率100%。炼钢方圆连铸机、5号和6号LF炉、钢坯修磨线、探伤精整线等主体工程投入运行。

安全环保 2018年,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完善基础安全管理工作与安全生产体系,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开展隐患排查、安全月大检查、重大危险源检查、“八大专业检查”等多项检查并及时整改;完成安全双重预防体系和职业卫生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现对所有风险和隐患的绝对控制;细化安全责任清单,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落实考核,确保安全责任的履行。2018年实现废水零排放,废气排放合格率、厂界噪声合格率、危险废物合规处置率均达到100%,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下达指标要求;开展搬迁项目已建成部分的竣工环保验收工作,获中国钢协颁发的“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企业”称号。

结构调整 2018年,青岛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将青岛纺机业务板块划分为棉纺板块、无纺板块、资产板块等三大板块。板块组建后,实行独立运营、独立管理、独立核算。企业各业务生产公司、职能部室根据市场及内部实际情况,从生产场地、人员结构、组织机构设置等方面作出调整,完成资源整合和业务划分。2018年,棉纺板块实现收入1.25亿元,无纺板块实现收入1.39亿元,资产板块实现收入1870万元;主要产品络筒机、清梳设备、非织造布设备分别完成收入4597万元、3505万元、10293万元。

2018年10月,新设计的FARO自动络筒机在2018年上海纺织机械国际展览会展出。 (青岛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供稿)

产品开发 2018年,青岛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络筒机方面,优化产品结构设计、改进电气性能、完善产品工艺性能,提升FARO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及可维修性能。FARO络筒机通过在河南省睢县华城公司、滑县泰龙公司的使用,证明产品的改进完善达到预期效果,设备综合性能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在清梳产品方面,落棉检测小车的设计、制造、使用为研发部第一个采用项目制管理的设计工作,该项目的实施为梳棉机的工艺研究提供工具。通过QF1235梳棉机工艺试验,摸清产品对不同工艺性能要求的工艺配置,对产品的改进完善和推广奠定基础。通过对理管机的提速设计和工作站设计,速度提升到5400根管/小时。FARO络筒机、1235梳棉机、BG241梳理机、理管机以全新的外观参加上海纺织机械国际展览会。围绕231G下喂入式梳理机、针板长度1.5米的系列化针刺机、3米喂入的交叉铺网机,做好非织造布设备产品开发与改进。

市场开拓 2018年,青岛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让客户更满意的宗旨,拓宽市场领域,实现销售额在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QF1235新型梳棉机在浙江、江苏、河北、山东等地实现新突破;FARO络筒机在河南省两家用户实现销售;理管机在山东、河北、江苏、福建等地实现辐射性发展的良好*面。

基础管理 2018年,青岛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结合渭南、风能、针布、绿环、压铸等公司调整,制定优化人员结构方案并顺利实施,解决了近200名员工的安置、分流等问题。与海尔数字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完善“青岛纺机远程运维系统”,该系统先后在2018年上海国际纺机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两化融合项目验收进行展出。青岛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获首批“山东省上云标杆企业”称号。

概况 2018年,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3亿元,同比增长7.82%。获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奖、国机集团质量奖、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称号等。

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VCRO-I细络联型自动络筒机(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供稿)

产品研发 2018年,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完成新品研发、改进优化、试验推广、专项研究等研发项目,新产品开发计划完成率90%。全年受理专利34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授权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梳棉机智能化及高产工艺研究”和“青岛宏大机械装备远程运维云平台”通过中国恒天集团创新基金项目验收。徐丰军主持设计的JWF1213型梳棉机单元组获中国香港桑麻纺织科技二等奖,朱起宏被评为第三届“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车社海被评为首届恒天集团首席专家,王炳堂获中国恒天集团科技之星一等奖。

市场开拓 2018年,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参加2018年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和埃及、巴基斯坦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清梳联产品用户涵盖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维吾尔自治区等。扩大新型高产梳棉机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新产品贡献率55%;VCRO-I/E自动络筒机销售比重占2/3,新产品贡献率65%。利用产品推介会及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推介清梳联、自动络筒机产品,打开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市场。

企业管理 2018年,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对全年工作进行细化分解,实施全流程监督检查,发布实施精益提升管理方案,推行《质量诚信管理》体系建设。QM质量管理系统实现全部物料导入并改进优化,提高检验入库效率;加强现场质量检验监督,全年一次交验合格率98.60%。“应用8D方法解决锡林精度失准问题”项目获恒天集团质量技术一等奖;质量部睿智QC小组获恒天集团质量优秀管理小组一等奖。以班组为单位开展质量月QC活动,注册小组达35个;质量知识竞赛员工参与率95%。加强精益生产,以SAP软件为平台,以存货控制系统为支撑,形成有计划、有目的、可控制的生产组织模式。推进生产单元独立核算市场化运作,以制度、标准、流程为手段,打造成本控制公平环境。加强公开招标力度,用市场杠杆平衡价格,实现采购物资招标全覆盖。拓展SAP应用模块,完成QM质量管理系统、SRM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财务共享系统的培训实施和上线。

人力资源管理 2018年,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修订《薪酬及福利管理办法》,制订《薪酬职级设计细则》,实施薪酬待遇分级模式;加强工作绩效管理考核,完善定性定量打分考核。对各类人才需求进行科学分析,做好人力资源规划,明确培养和引进措施,加大重点高校人才及研究生引进比例;全年组织培训83次。

概况 2018年,航空工业青岛前哨精密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航空工业前哨公司”)实现合并营业收入1.52亿元;利润总额4442.79万元,同比(下同)下降13.65%;实现经济增加值(EVA)3257.87万元,下降24.6%。其中,青岛前哨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简称“前哨仪器公司”)完成营业收入9280.52万元、增长4.65%,营业利润743.52万元、增长15.13%;青岛前哨风动工具制造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前哨工具公司”)完成营业收入3324.67万元、增长20.59%,营业利润79.34万元、增长112.52%;青岛前哨矿山技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前哨钻机公司”)完成营业收入829.59万元、下降4.3%,营业利润11.47万元、增长3.63%;青岛前哨宇航技术装备有限公司(简称“前哨宇航公司”)完成营业收入1980.57万元、下降1.59%,营业利润5.03万元、增长219.15%;青岛前哨航空技术装备有限公司(简称“前哨装备公司”)完成营业收入718.92万元,营业利润14.83万元;前哨仪器公司营业收入创历史新高,所属经营实体均实现年度盈利。

航空工业前哨公司生产的DP350枪柄气钻(航空工业前哨公司供稿)

发展园区经济 2018年,航空工业前哨公司以“坚持高点定位、加强规划控制、提升服务配套、优化业态布*、充分利用政策、注重长效管理”的总原则为指导,完善洛阳路园区基础设施,创建环境优美、布*合理、业态丰富的园区。提升新区功能和承载能力,为产业拓展提供物理发展空间。园区经济完成业务收入1800万元。

下属单位“三定”工作 2018年,航空工业前哨公司以“有效控制用工总量、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压缩管理层级及机构”为目标,开展下属单位定岗、定编、定员的“三定”工作,通过机构精简与用工总量调控,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压缩层级,改善人均效益指标,提升工作目标。

参股股权清理退出和资金归集 2018年,航空工业前哨公司按照中航机载系统有限公司《关于参股股权清理退出的通知》(中航机载〔2018〕34号)要求,截至2018年底,按节点完成青岛前哨大酒店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前哨工具有限公司、青岛前哨动力工具销售有限公司、西安前哨航空工装工具有限公司等4家参股企业股权清退工作。

前哨­—海克斯康新合作方案获批准 2018年,航空工业前哨公司根据中航机载系统有限公司《关于青岛前哨精密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参股设立青岛前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批复》(中航机载〔2018〕250号)文件要求,同意青岛前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海克斯康在青岛高新区成立海克斯康智能制造HMI公司,实现航空工业前哨公司与海克斯康长期合作。

科技创新 2018年,航空工业前哨公司出台《科技创新基金及奖励管理办法》激励政策,在航空工具、大长度测量系统、钻机系列化、金属3D打印工艺及装备等核心技术实现科技研发立项16项,完成新品鉴定9项;前哨工具公司完成LJC01拉铰车、DE900-400自动进给钻、HP03(HP04)铆枪、17°角向高锁扳机、托板螺母气钻、智能热铆系统及角向打磨机设计定型;前哨仪器公司完成基于激光干涉测长的自动线纹尺测量系统、WL11B型水平仪数据采集APP系统的产品鉴定。在平台搭建、研发投入、人才引进、政策配套等方面采取多项措施,产品结构调整持续显现,产品质量不断提高。2018年实现新品销售收入2196.6万元,新品销售收入比重逐年递增。举办“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发展”科技论坛及论文征集工作,征集论文13篇,在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

概况 2018年,青岛市家电电子产业有规模以上企业168家,累计完成工业产值比上年(下同)增长5.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9.7%。完成出口交货值增长1.0%。主要产品产量中,电冰箱886.6万台,增长3.3%;电冰柜471.9万台,下降7.8%;空调1058.1万台,增长5.3%;洗衣机601.7万台,下降0.3%;电视机1695.2万台,下降0.5%;移动电话2010.2万部,下降28.9%。

骨干企业影响力不断增强 2018年,海尔集团、海信集团、澳柯玛集团、青岛乐金浪潮数字通信有限公司分别完成产值1032.4亿元、522.1亿元、61.1亿元、51.4亿元,分别增长11.8%、下降2%、下降1.1%、下降8.4%。海尔集团、海信集团分别居2018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第三位、第九位,海尔集团连续10年蝉联全球大型家电品牌零售量第一位,海尔COSMOPlat获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海信集团连续15年居中国彩电市场销量第一位,智能交通、光通信模块技术和市场份额保持国内领先。

创新体系建设深入推进 2018年,国际三大标准组织(IEEE/ISO/IEC)批准由海尔集团牵头主导制定大规模定制国际标准。海尔集团牵头的国家家用电器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青岛)通过验收,启动建设高端智能家电创新中心,开展对高端智能家电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攻关;海信集团整合青岛、顺德两地研发中心,建设白色智能家电研发中心集群;澳柯玛集团智能产业园项目一期已封顶,将建设大数据运营中心、智能技术研究中心、仿真设计中心、工业软件研发中心等多个创新平台。青岛市作为国家级家电及电子信息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拥有数字化家电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多媒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19个。

集成电路产业实现突破 2018年,青岛市引进一批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项目,12英寸先进模拟集成电路制造、芯恩协同式集成电路制造、6英寸晶圆和半导体功率器件生产项目填补了山东省在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的空白,青岛泰睿思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集成电路封测项目、中科钢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碳化硅材料项目、聚能晶源(青岛)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氮化镓外延材料项目等一批产业链重点项目正在建设中。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装备、材料和创新、融资、人才服务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初具雏形,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超过80家,设计类企业50家。举办2018年国际集成电路产业投资(青岛)峰会,国内外集成电路产业人才400余人参会。

智能家居产业生态加速形成 2018年,海尔集团聚焦智慧家庭战略,制定推出以用户为中心、用户可定制的全场景定制化智慧成套方案,累计用户突破5000万户;海尔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智慧家庭生态,建成11家引领全球的互联工厂样板,提供大规模定制服务。海信集团建成聚好联1.0智能家居物联网平台,开发推出Hi-Smart有线系统,量产中央控制器“信果”,建成绍兴路66号智能家居示范项目。澳柯玛集团推出“互联网+全冷链”品牌战略,开发智能家电物联平台、智慧冷链管理系统,AI智能自助柜接到订单1万台。

概况 201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2661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0%;利税总额331亿元,增长10%,其中经营利润增长19%,生态收入151亿元、增长75%;海尔集团旗下的子公司——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第十次蝉联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第一位。世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为海尔集团颁出历史上第一张“10连冠”证书。“2018年BrandZ中国出海品牌50强”中,“海尔”蝉联家电行业第一位;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海尔”作为全球唯一物联网生态品牌上榜。截至2018年底,海尔平台有创业小微企业200余家,其中估值超过1亿元企业23家、实现融资企业33家。海创汇是海尔开放的投资加速孵化平台,链接全球近5000家资源方,在全球建立创新创业基地28个,累计入孵项目3213个。海尔集团内部孵化成功率56%,外部成功率38%。2018年孵化瞪羚企业6家,独角兽公司2家。为社会创造工作机会220万个,海尔人单合一物联网商业模式展现的社会价值不断提升。

模式引领,创世界级物联网模式 2018年,海尔集团“生活X.0”、生态品牌、“三生”(生态圈、生态收入、生态品牌,下同)体系等概念和体系的提出与实践,使人单合一模式理论体系得到完善。海尔人单合一模式通过“三生”体系的理论与实践,从电器到网器再到生态,转型为全球领先的物联时代美好生活解决方案供应商。海尔人单合一模式以及物联网实践探索得到国家及国际专家、高校机构认可,在国际上创造了汉源国际管理术语——Rendanheyi。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习近平亲自为人单合一模式创立者、海尔集团董事***、首席执行官张瑞敏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和证书。2018年3月11日,海尔集团经营管理的案例《海尔:一家孵化创客的中国企业巨头》成为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材案例,这是海尔案例第三次进入哈佛课堂。2018年11月,《哈佛商业评论》封面刊登由世界著名战略大师加里·哈默与米歇尔·贾尼尼合著《科层制的终结》一文。这是介绍中国企业管理模式文章首次登上《哈佛商业评论》封面,见证了中国企业从学习者上升到引领者。此文以海尔为主要案例,支撑了作者关于科层制终将终结的论断,文中称,海尔是终结科层制的“最佳典范”。2018年11月23日,人单合一模式创立者张瑞敏受邀赴世界一流商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作演讲。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行政教育院长本森在听完演讲后表示,西方商学院过去研究日本的管理模式,他相信,一定会有一种来自中国的管理模式,就像当年日本模式一样被欧美企业学习。GEA被海尔并购后,从原来的科层制转变为小微化组织。2018年,在美国家电行业整体低迷的情况下,GEA实现两位数增长。在海尔集团整体向物联网转型的大背景下,GEA开始向物联网生态及生态品牌转型。

标准引领,成全球创新灯塔 2018年5月25日,ISO全票通过由海尔集团牵头制定的大规模定制研究组,2018年7月11日,IEC通过由海尔集团牵头成立工业互联网平台任务组的决定,海尔COSMOPlat实现三大国际标准组织全覆盖。2018年2月27日,海尔COSMOPlat获批“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集成应用示范平台”,为全国首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2018年9月7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全球首批先进“灯塔工厂”名单,海尔集团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2018年11月8日,胡润发布《2018中国企业知识产权竞争力报告》,海尔集团排名第一位。截至2018年底,海尔集团累计专利申请4.3万余个项目;共提出97项国际标准制修订提案、主导IEC3项、IEEE6项的全新标准。中国家电领域80%的国际标准提案和国际标准专家来自海尔集团。

创牌引领,塑全球第一生态品牌 2018年,海尔集团提出物联网“三生”体系,从传统的家电制造企业转型为美好生活提供商。海尔集团不再只提供一台洗衣机,而是提供从洗衣到购衣、护衣全流程的洁净衣物解决方案;血联网为医疗领域提供精准匹配的全流程血液管理服务。通过海尔集团的生态裂变扩展,构建了食联网、鞋联网、娱联网等新的生态。海尔集团从“品牌全球化”转向“生态品牌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海尔集团搭建了“三位一体”的全球化网络布*,建成工业园24个、制造中心121个,设有营销中心106个,产品进入160余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10亿用户。2018年,海尔集团旗下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SHA:600690,“青岛海尔”)正式登陆D股市场(D股股票代码︰690D),成为中欧所D股市场第一只D股股票。

机制引领,履行社会责任 海尔集团结合农村发展现状创建乡村社群生态模式,自2016年7月启动,日日顺乐农与全国645个区县达成战略合作,建立村级触点6万余个。2018年9月17日,《海尔兄弟宇宙大冒险》上映。海尔生物医疗疫苗网提出全球首个物联网智慧疫苗全场景生态方案,实现疫苗接种过程的精准取苗零差错、问题疫苗秒冻结、“最后一公里”可追溯。疫苗网已覆盖全国100个接种网点,为全国100万名儿童提供疫苗安全接种服务。

概况 2018年,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266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4%。其中,海外收入378亿元,增长30%。实缴税金87亿元,增长3.5%。在“2018年中国出海品牌50强”排行榜中,“海信”进入前10名并获“成长最快家电品牌”称号。

2018年7月15日,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在莫斯科召开全球客户大会。(海信集团有限公司供稿)

科技创新 2018年,“海信”电视研发超多分区背光控制算法、画质处理引擎、人工智能等技术,持续推进高端大屏ULED系列产品。世界杯指定款“海信”电视U7获第六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最高奖——创新金奖;世界杯限量款“海信”电视U9获CES“2018全球年度显示技术金奖”。高端旗舰“海信”电视U9D首次将电视动态背光分区提升到5376Zone(分区),是全球分区最多、图像精细化程度最高的电视;全球首家推出真正双色激光显示产品,“海信”激光电视L5系列上市。全年“海信”激光电视80英寸(1英寸=2.54厘米)及以上电视市场销售额占有率达48%。海信智能电视云平台具备支撑上亿台电视用户在网服务的能力,全球用户数量突破4000万户,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海信”冰箱凭借原创的HCC净化养鲜技术,推出“食神”系列产品,入选中怡康2018年冰箱市场“十大现象级产品”,获2018年德国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年度产品创新成果奖”;容声“全生态养鲜”系统中字五门冰箱凭借创新的“养鲜”技术获“AWE艾普兰产品奖”;“海信”洗衣机产品在无旋钮操控、脱水算法等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大直径滚筒洗衣机和热泵式干衣机完成预研。“海信”空调首创湿膜技术,攻克单芯片双直流变频控制等技术难关,满足消费者精确控制湿度、快速调温和节能需求;海信“净风”空净一体智能变频空调采用海塞普(HI-sap)航天级净化系统,实现3分钟全屋空气循环换新、12分钟全屋空气均匀净化,获“2018年度人民匠心产品奖”。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推出三管制热回收型家用多联机,该产品全系统采用冷媒散热技术,提升机组高温制冷性能,实现温度和湿度的独立控制,满足用户在特殊天气对温湿度的需求。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连续四年蝉联“城市智能交通市场千万项目中标企业”第一名,推出国内首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综合监控系统;海信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第三代数字化手术室解决方案,提升了手术精准度;海信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CAS)与外科智能显示系统(SID),凭借人工智能、三维重建等核心技术的创新研发和临床应用,获首届中国医学创新大赛总决赛银奖及山东省百项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推出25GPON及400G系列等光模块产品,进入数通领域光器件一流供应商行列。海信智慧家居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Hi-smart系统和AI+信果产品,接入95个品牌、150个品类的产品,打造以海信为中心的智慧家居生态圈。

体育营销 2018年4月26日,海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官方赞助商,邀请英国著名演员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成为“海信”电视最新代言人;在全国38个城市设立海信球迷广场;在13个机场、14个高铁站以及莫斯科城市户外设立广告等;比赛场边的HisenseLOGO被媒体传遍世界。“海信”电视在俄罗斯当地销量实现半月内增长近300%。世界杯期间,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在莫斯科召开全球客户大会,与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名客户结为合作伙伴。赛后,“海信”电视国内认知度提升12个百分点;“海信”品牌国内认知度排名比上年提升2个位次,海外认知度提升6个百分点。

国际市场开拓 2018年2月28日,海信集团有限公司与株式会社东芝完成TVS公司95%股权的交割,并获得“东芝”电视40年的全球品牌授权。9月,海信集团有限公司收购斯洛文尼亚Gorenje家电公司。11月5日,海信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霍尼韦尔公司正式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针对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终端等互联网解决方案和高性能材料应用进行联合开发,共同打造全国领先的互联物流网络平台。

组织架构调整与职衔制 2018年,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将集团组织架构划分为集团公司、产业集团和子公司三个层次并明确各层次的核心定位,集团公司聚焦战略和能力、产业集团聚焦效率、子公司及业务单元聚焦利润,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海信集团有限公司首次建立融合职位、能力和贡献的职衔体系,每人拥有一个职衔,可以在同一套体系下公平地进行激励。职衔制成为海信企业发展与员工成长紧密联结的重要纽带。

技师培养 2018年,海信集团有限公司申报成功山东省金蓝领培训自主评价试点,45名技师获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在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上,赛维公司冰箱、空调代表队分获团体铜奖,冰箱维修服务技能获全国个人第一名。海信集团有限公司被评为“青岛市职工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概况 2018年,澳柯玛控股集团主营冰箱,冰柜,商用制冷、生物冷链、超低温设备和装备,电动车,生活电器等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09.9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0.13%;实现利税3.57亿元,增长58.84%。“澳柯玛”再次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澳柯玛”品牌价值347.91亿元。

2018年5月18日,青岛芯恩集成电路制造项目启动仪式举行。(澳柯玛控股集团供稿)

管理创新 2018年,澳柯玛股份公司实施“互联网+全冷链”战略,建立事业部主建、渠道主战的战略目标体系和预算体系。明确事业部负责人权责,充实研发、制造、渠道负责人到事业部领导决策机构,成立部委会,实行集体决策机制。明确各事业部的产业发展目标,调整和明确产品企划、产能规划、价格管理、成本费用控制等职能。对事业部赋权,统筹核算全价值链的利润;制造平台实行家用、商用专业的管理划分,研发、物流、客服等平台设置对应事业部的专职部门和人员。加强事业部与平台、渠道间问题解决,从战略层面加强产销协同管理,改善旺季供货不及时问题;推行“T+N”订单交付模式,实施排产和发货双向管理,提升库存周转效率;制冷产业生产效率评价指标由原来的周订单履约率改为日清单率。

技术创新 2018年,澳柯玛股份公司完成12个品类200余个型号的新品开发,其中原创产品26项。获各级科技奖项11项,市技术创新项目立项16项;12个项目经过市级评价,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1项。申请各类专利118件(其中发明专利31件),授权82件(其中发明专利10件)。“商用冷链智能化控制和制冷模组工程研究中心”被认定为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完成冰箱、冷柜、洗衣机、空调、厨电、热水器等六大系列智慧产品开发,为用户提供全套智慧家庭解决方案。冷柜产品推出行业首台-40℃纤薄内嵌冷柜和智慧无霜、-40℃智酷系列、金钻内胆系列冷柜。冰箱产品首创-40℃零晶恒鲜冰箱,采用行业首创的零晶恒鲜科技,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开发上市T型多温区、法式四门、意式三门等差异化产品。加快空调、洗衣机产品的结构调整,推出语音控制空调、超声波免清洗系列洗衣机等,形成系列化高端产品线。厨电产品专注消费升级,采用智能技术引领产品升级,推出R8变频洗电热水器、智能控制烟灶套餐、磁悬浮水槽式洗碗机等高端新品。打造六大冷链系统解决方案,聚焦全冷链产业布*,升级冷链存储技术和智能售卖、电磁保鲜等先进技术的运用。商用制冷开发的新型智能柜、果蔬自助售卖柜等系列产品,采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RFID识别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商超便利开发了行业领先的分体风幕柜,保鲜时间延长1倍。医用冷链以智能、低温为研发方向,开发-160℃深低温保存箱、太阳能元冰箱,建设华大基因-80℃自动化冷库。专用汽车开发疫苗*品转运箱、新能源电动冷藏车和运兵车。自动售货机开发新料道饮料机和综合机,耗电量降低40%。

营销创新 2018年,澳柯玛股份公司在国内市场家用渠道新增客户275家、网络5208家,商用渠道新增客户136家;在国际市场新增自有品牌客户5家。加大中国区家用渠道赢商汇平台推广,建设完成182家O2O体验店;加强营销信息化系统建设,加快代理商、分销商和O2O体验店使用线上销售订单的推广。中国区商用渠道创建优势资源共享商用服务平台,以行业划分市场,注重速冻行业和新零售行业客户开发维护。创建智慧全冷链管理平台,扩大智慧冷链产品销售规模,巩固澳柯玛品牌在商用市场的领先地位。加强海外市场调研及推广,聚焦重点市场,开发自有品牌客户。尝试推广跨境电商,开拓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市场。与印度尼西亚、印度、埃及等客户探索海外建厂。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抓住媒体宣传热点,对企业进行全面报道,累计发布新闻1000余条。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头条号、百家号、抖音号、喜马拉雅电台等主流自媒体平台,进行全方位品牌传播活动,微博互动总量290万次,话题阅读总量5.2亿次,微信推广图文570余篇。加强商标注册保护,国内外新注册商标34件。打击侵权行为,对近似商标进行异议、无效宣告20余件。

重大项目建设 (1)芯恩(青岛)集成电路制造项目位于青岛中德生态园,正在施工建设,由青岛澳柯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张汝京博士团队发起设立,是国内首个协同式集成电路制造项目。一期总投资81亿元,占地24.87公顷,主要从事8英寸(1英寸=2.54厘米,下同)芯片、光掩膜版等集成电路产品的生产。项目将新建8英寸、12英寸、光掩膜版生产线各1条,达产后形成年产8英寸晶圆36万片、12英寸晶圆3.6万片、光掩膜版1.2万片的生产能力,年产值可达46亿元。(2)澳柯玛崂山智慧产业园位于崂山区株洲路,为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占地8.13公顷,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项目一期(东区)与二期(西区)分期建设,一期总投资8.4亿元。建成后将形成大数据运营中心、智能技术研究中心、仿真设计中心、工业软件研发中心等多个功能区,正在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和国家级众创空间“智冷云谷”。“智冷云谷”已有26家创业企业及15个创新项目入驻。全部建成投入运营后,预计吸引200余家上下游中小企业落户,吸纳创新创业人员约1万人。2018年,项目已封顶。(3)澳柯玛智慧冷链产业园位于青岛中德生态园,总体规划30公顷,一期工程8公顷,投资7.05亿元,建设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设商用冷链生产线2条,日产能可达6000台。(4)澳柯玛—西门子机器人应用实验室位于青岛中德生态园,实验室由澳柯玛控股集团与西门子公司联合设立,从事特种机器人、无人驾驶车辆(AGV)、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孵化。通过西门子软件及控制系统技术,在智能工厂建设、智能制造领域获得最前沿的技术支撑,最终形成数字化(工业4.0)工厂整体解决系统。2018年智能消防机器人、无人驾驶物流车已研发成功并试生产。澳西智能科技公司开发行业领先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防爆侦查消防灭火机器人,已入库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

概况 2018年,青岛市化工行业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4家,完成工业产值比上年(下同)增长21.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8.1%。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产值增长21.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增长33.0%,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产值增长9.3%。全年原油加工量1541万吨,增长1.2%;生产子午线轮胎5966.9万条,增长38.5%。

推进高端项目建设 2018年,青岛市加快推进总投资近300亿元的10余个高端化工投资项目建设。青岛海湾化学有限公司氯碱PVC一期项目和苯乙烯项目、青岛双星绿色轮胎智能化生产示范基地项目一期、青岛格锐达橡胶有限公司80万套全钢胎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益凯新材料有限公司橡胶新材料绿色一体化项目一期竣工试生产,阳煤集团青岛恒源化工有限公司聚碳酸酯、青岛森麒麟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航空轮胎项目等项目在建。对接青岛金能实业有限公司科技新材料与氢能源综合利用项目、青岛海湾化学有限公司聚氯乙烯二期项目和青岛红蝶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高纯精细钡盐项目等重点项目,促进项目实施投产。

重点企业发展良好 2018年,青岛海湾集团主营业务收入109亿元;青岛双星集团并购韩国锦湖轮胎,成为中国最大的轮胎生产商,跻身全球轮胎行业十强。

完成化工生产企业评级评价 2018年,青岛市推进实施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印发《青岛市化工生产企业新一轮评级评价行动实施方案》,组织化工生产企业486家参加新一轮评级评价,评级结果“优”“中”“差”的占比分别为14%、42%、44%。结合化工企业“四评级一评价”结果和中央环保督察发现的违规化工生产企业整改情况,筛选提报“三个一批”企业名单。其中,关停淘汰一批285家,改造升级一批340家,发展壮大一批34家。

完成省级化工园区认定和重点监控点申报 2018年,青岛市开展省级化工园区认定工作,青岛董家口经济区化工园区和新河化工产业基地通过省**第二批化工园区认定,其中董家口经济区化工园区起步区面积13.78平方千米,新河化工产业基地起步区面积6.75平方千米。组织赛轮金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森麒麟轮胎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利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远佐敦船舶涂料(青岛)有限公司和索尔维精细化工添加剂(青岛)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申报重点监控点,形成青岛市“2+5”的化工产业布*。

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 2018年,青岛市印发《关于调查城镇人口密集区不符合安全和卫生防护距离要求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情况的通知》,结合化工生产企业“四评级一评价”工作,由负责评级的中介机构逐一进行评价,确定就地改造、异地搬迁和关闭退出企业名单。经排查,青岛市无不符合安全和卫生防护距离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概况 2018年,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海湾集团”)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截至2018年底,海湾集团总资产186亿元,在岗职工3100人,主要控股企业包括青岛海湾化学有限公司、青岛海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青岛碱业发展有限公司、青岛海湾索尔维化工有限公司、青岛海达控股有限公司和青岛海湾液体化工港务有限公司等。

2018年11月14日,山东科技大学与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青岛海湾集团供稿)

经济运行 (1)南部董家口基地:2018年1月29日,青岛海湾化学有限公司(简称“海湾化学”)的苯乙烯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并提满负荷,氯碱、聚氯乙烯等主要装置全年均保持满负荷运行;乙烯、纯苯、原盐等大宗原料采购根据市场需要,保障生产需求,实现成本控制;推广品牌战略,偏硅酸钠销量同比(下同)增长79%。青岛海湾液体化工港务有限公司保障董家口园区原料和产品的进出通畅,全年完成吞吐量122.8万吨,增长139%。(2)北部新河基地:青岛海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简称“海湾精化”)用技术改造“补短板、破瓶颈”,优化装备技术和工艺流程,主要装置实现达产稳产;提升物料利用率和产品质量,改进染料装置直喷工艺;热电联产装置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吨汽耗煤151千克;硅胶、硅溶胶进入国际高端用户市场,全年销量增长50%以上,其中出口占70%。青岛碱业发展有限公司对硫酸钾联产氯化钙小苏打装置进行改造,电、天然气、蒸汽消耗下降,氯化钙、小苏打日产量均增长20%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胶州软控装备产业园怎么样(胶州经济开发区发展前景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