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上的二元论否认是什么 - 网考网
1、哲学上的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2、哲学上的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3、哲学上的二元论否认()A、世界的统一性B.世界的物质性C.世界的可知性D.世界的多样性
4、哲学上的二元论的错误在于否认()A、世界的统一性B.世界的运动变化C.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D.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性
平安印刷厂系某省A市和平区乡办企业,1995年与同省B市人文出版社(位于该市河东
参看答案:点击查看
下列属于无形资产核算的有()。a.专利权b.非专利技术c.商标权d.商誉
参看答案:点击查看
大豆的复叶,由托叶、叶柄、叶片三部分组成。a.正确b.错误
参看答案:点击查看
参看答案:点击查看
自动安平水准仪就是()。a、该水准仪水准管气泡必须是居中b、该水准仪没有水准管c
参看答案:点击查看
参看答案:点击查看
戏剧引进到中国之后,20世纪20年代末,将其定名为“话剧”的是著名戏剧家()。A
参看答案:点击查看
科学网-心灵是什么?(1)-马耀基的博文
我们的身体由细胞组成,而细胞又由分子原子组成。不过我们不但有身体,还有心灵,会思考,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但心灵是什么呢,它是物质吗,也由原子组成?
心灵和灵魂往往看成是同义词,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心灵和灵魂这两个词可以换用,但如果这个人去世了而心灵还在,这时通常把心灵叫做灵魂。这文章里我们不严格区分这两个概念。
古往今来无数聪明人思考过心灵的秘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在我们出生前心灵就存在了,它存在理念世界中,这是一个和现实世界不同的世界。当我们出生后,灵魂就到了我们的身体里,跟投胎一样。普通人的灵魂是不完整的,只有一半,要么是男的,要么是女的,它们结合在一起才完美。而柏拉图自己不同,他的灵魂是完整的,不需要谈恋爱,或自己跟自己谈恋爱。这就是所谓柏拉图精神恋爱法,后来引申为只涉及精神而无关肉体的所谓纯洁恋爱。
在战国时期,有一次庄子和惠子来到桥上,看着河里的鱼游来游去。庄子说:这些鱼是多么的快乐啊。惠子问,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反问,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这里他们就是在讨论心灵问题,你不是鱼你能知道鱼的心灵状态吗,你不是我你能知道我的心灵状态吗。
别说心灵状态,别人是否有心灵似乎都难以确定。想象一下,假设有个人打架,把别人的脑袋砸破了,发现里面全是电路,你说那个人有没有心灵呢?
上面的例子里,柏拉图的看法只能说是诗意的想象,不能算是严肃的理论,而庄子惠子则只是提出了问题。下面来看看哲人们对心灵本质的各种探索。
1、心身二元论
这种观点主张心灵和身体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东西,身体属于物质,而心灵不是。心身二元论最著名的支持者是笛卡尔,他是法国数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论题就是他提出来的。
为什么心灵和身体本质上是不同的?笛卡尔提出了几个论证,其中一个是这样。身体可以切割分成不同的部分,而心灵是不能分割的,所以两者是完全不同的。这论证是有争议的,心灵是否真的不能分割呢?关于这一点后面再讨论。
心灵不同于身体,那心灵占有空间的位置吗,它在哪里?我国古人认为心灵居住在心脏那里,这一点也反映在我们的文字里,心灵的心本来指的是心脏,又比如思想这两个字下面都是心字。笛卡尔猜测心灵在大脑那里,理由是我们一般认为自己在眼睛的后面,而眼睛后面是大脑。
那心灵又是如何控制身体的行为呢?比如我现在想看电影,就能控制我的手去打开电脑上网观看。笛卡尔认为大脑有个部分叫松果腺,心灵通过松果腺影响我们的行为。松果腺就像收音机的接收装置一样,接收到心灵的信号,然后传送到身体其他地方,而身体也通过松果腺将信号传给心灵。
笛卡尔的这个理论和现代科学是冲突的。因为按照科学的理念,通过神经元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应该就能说明大脑的活动,而现在心灵要在大脑的活动里插一脚,简直扰乱秩序!
莱布尼茨则认为心灵和大脑是独立的互不影响。但怎么解释他们之间的某种同步性呢?比如身体缺水心灵感到口渴,想走路了就会迈开腿,莱布尼茨说这是因为上帝在创造宇宙的时候,使得心灵跟身体同步了,它们之间并没有相互作用。如同两个闹钟一开始对准了时间,此后它们就一直是同步的,虽然两者之间没有相互影响。这个想法叫先定和谐说。
心身二元论还有很多待回答的问题。植物人有心灵吗?如果永远不会恢复意识,那是心灵消失了,还是心灵已经离开了身体?如果没有心灵了,还有维持植物人生命的必要吗?还可进一步问,动物是否有心灵呢?
现在虽然还不能说心身二元论就绝对是错误的,毕竟现在也不知道正确的心灵理论是什么。但它的确与现代科学理念相冲突,因为现代科学也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成是物质的,而心身二元论把心灵看成是与物质不同的东西,此外不管是它的心灵松果腺说,还是先定和谐说,更是和科学不符。
在某些传说中,倒是可以找到一些证据支持心身二元论,且心灵可以离开身体存在。比如濒死体验就是这样的例子。经常看到一些报道,病人病重进行抢救时,灵魂突然自己脱离了身体,再也感觉不到痛苦,一辈子经历过的重要事情快速播放,经过一道黑乎乎的隧道,尽头有光,听到美妙的音乐,已经去世的亲人在那里等着他们。还有的人濒临死亡时,灵魂出窍悬浮在上空,看到自己躺在病床上,医生正在抢救自己。不管哪种情况,最后灵魂会突然回到身体上,又回到了现实。会不会有时候灵魂飘荡出去,不再回来呢?不知道,因为如果真的这样,那个人就没有再活过来,无法告诉我们他的遭遇。
灵魂出窍是真是假呢,还是大脑功能混乱出现的幻觉?有人想了一些办法来检验它们。比如在墙壁上挂上一些特别的画,躺在床上无法看到,但如果灵魂飘浮起来就一定会注意到。有的人在手术台上放上特别的道具,道理和刚才一样。但那些有灵魂出窍经验的人,在醒过来后从来没有说他们看到那些道具。这说明灵魂出窍极可能是幻觉。
除了濒死体验外,另一个相关的是转世的传说,即儿童回忆起他们的“前世”。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做过这方面的专门研究,并于2005年出了一本书,LifeBeforeLife:AScientificInvestigationofChildren’sMemoriesofPreviousLives,里面有大量的案例。比如有一个这样的:有个纽约警察,1992年他在一次抢劫案中被杀了,心脏和肺都被子弹打破。五年后他的女儿生了个儿子,这儿子一出生肺动脉就不健全,心脏也有问题。后来这孩子不断说自己曾经是警察,谈论起以前的事情,并记得她妈妈以前养的小动物,而他的很多生活习惯也与那警察相同。这本书的更多内容介绍看同人于野的文章,《一个关于转世的流行病学研究》。他还脑洞大开设想了检验转世说的实验,《怎样用统计实验检验灵魂转世假说》。
这些事情真的是灵魂转世?还是只是巧合,又或者是当事人的记忆错误,还是有人伪造事实呢?不得而知,最少看上去不靠谱,让人觉得是迷信,是否真的如此还有待深入研究。
除了不靠谱的传闻外,并无可信的证据可以说明灵魂可以脱离身体存在。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马耀基科学网博客。
分享到:
哲学上的二元论是什么?
认为世界是由两个实体构成,这种观点称之为二元论!伟大的哲学家笛卡尔就是个二元论者!
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实体的观念,称为一元论,比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
多元论认为世界是多种不同类型的实体组成。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被称为现代哲学之父,他认为唯有通过理性才能获得确切的知识。
笛卡尔是个二元论者,他把实在描述为一种由两种基本实体,即思维(或称为,思维,灵魂)和广延(或称为,物质)所构成的二元结构。
思维纯粹是属于意识,不占空间,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单位。而物质则是纯粹是扩延,会占空间,因此可以分为更小的单位,但是没有意识。
斯宾诺莎是一元论者,提出了一种一元论,说唯有一个单一的实体,那就是自然。
莱布尼茨是个多元论者,他认为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基本实体,即所谓的单子,它们组成了世界。
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三者都是大陆理性主义的代表者,他们在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二元论是怎么回事?
二元论是本体论的一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试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1、二元论主张世界有精神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的哲学学说,它和一元论相对立。由于二元论实际上坚持了物质与意识彼此并没有前提关联(或是互为前提),容易被一些唯物论者认为是唯心的;但实际上,二元论的概念决定了它不能偏向其中任何一方。2、二元论(dualism)的概念是很晚才提出的;但二元论的观点自古希腊就存在,其典型代表是柏拉图。3、主张世界有意识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的哲学学说,强调物质和精神是同等公平地存在的。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二元论实质上坚持意识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它和一元论相对立。4、哲学史上典型的二元论者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R.笛卡尔。他认为,意识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意识的本质在于思想,物质的本质在于广袤;物质不能思想,意识不会广袤;二者彼此完全独立,不能由一个决定或派生另一个。事实上两者都存在着差别。
介绍一下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与复分解反应!
在初中学过,有氧气参加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如C+O2=(点燃)CO2的反应,碳得到氧,是氧化反应。而失去氧的反应时还原反应。如CuO+H2=(加热)Cu+H2O,这一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这是初中的概念,在高中,我们说: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如C+O2=(点燃)CO2,碳的化合价从0变到了+4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如CuO+H2=(加热)Cu+H2O,这一反应中铜的化合价从+2价变到了0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都同时发生的,在一个反应中,有化合价的升高,就一定有化合价的降低,如C+O2=(点燃)CO2,碳化合价升高,是氧化反应;氧化合价降低,是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我们把这一类型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我们说:凡是由化合价的升降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如C+O2=(点燃)CO2,碳从0价变到了+4价,氧从0价变到了-2价,反应有化合价的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要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就要判断该反应中有没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有就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就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偏离+偏向)。如Fe+CuSO4=Cu+FeSO4,这一反应有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铁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铜化合价降低,是还原反应。铁化合价升高的原因是每个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从而带上2个单位的正电荷,形成了亚铁离子;硫酸铜中的铜离子得到这2个电子,被还原为铜。氧化还原反应与4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可简记为AB+CD=AD+CB例如酸碱中和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如HCl+NaOH=NaCl+H2O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复分解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也有的复分解反应在没有水的情况下进行,如铝热反应。在水溶液的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两种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就是两种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后能生成水(难电离的物质)、气体(易挥发物质)、沉淀(难溶性物质)中的至少一种。
二元论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编辑:吉玲
三视角智慧不同于二元非黑即白的思维,
它会解构一切二元的理论。但是它不仅仅是解构,而是会提供一条建构的道路!
国人喜欢解构,喜欢抱怨,喜欢归责于他人或者制度,但是很少有人做建构的功课!这就是我们三视角智慧事业的使命!
后现代德里达的思想是以解构一切二元现代理性为主,即解构一切普遍适用的概念!但是它仅仅停留在解构,这是无益的,必须有建构!
这个和三视角智慧是一致的。
三视角智慧反对一切普遍适用于任何事物的概念的提出,
提供了发现错误的途经,但提出了建构的方法。
所以德里达的思想仍然是二元思维,虽然他反对二元思维。
所以如果你试图来解构三视角智慧,是会失败的,因为三视角智慧对自己的概念的定义就是多个视角的。比如对比视角是什么意思呢?视角是什么意思呢?这些都是具有模糊性的。
西方世界除了神学之外,基本上破除二元论了。我大帝国则仍然需要启蒙,二元神学也在富瑞母和 Poythress的三视角神学强大攻势下,目前也是摇摇欲坠了。
下面我们会重点分析几个二元论: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休谟(Hume)的事实和价值二分;
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和内容;
主观和客观。
我们会分析这些二元论和它带给人类的危害,
我也会讲讲三视角的发展历史,
我会分享几个大人物的思想。
1
二元论的始祖是柏拉图,
二元论的顶峰是罗素,
二元论的实践者是我们每一个人!
那么二元论是什么呢?
各种各样的定义:
有人把主客二分叫做二元论,
有人把唯物唯心叫做二元论,
其实这些都是二元论的具体例子而已,
即二元论的变化视角。
二元论和二元对比区分是两个概念,
事物的二元对比区分就是事物的对比视角,
这是我们具体生命活动里面必须的。
你去洗澡,必须能对比区分
水和其他物体,
水龙头和其他物体。
澡巾和其他物体。
这样我们扩展认识领域,就会发现这种
对比区分两个事物是必须的,
我们必须发现给定的两个事物的差别,
即对比区分他们,
这个叫做二元对比区分。
这种对比区分得到的是事物的对比特征,
这些对比特征的集合叫做事物的对比视角,
因为事物的每个部分都应该有对比特征,
所以对比特征就成为事物的一个视角。
比如苹果的甜味是它的一个对比特征,
我们可以应用这个对比特征来区分苹果和其他事物。
那么二元论是怎样一回事呢?
二元论和我们必须的二元对比区分,
或者对比视角有何关系呢?
为何我们要批判二元论呢?
2.
对二元论展开颠覆性的批判的,
应该是20世纪最有智慧的美国人:皮尔斯!
而刚刚去世的大哲学家普特南也是差不多和皮尔斯齐名了!
普特南彻底地摧毁了休谟提出的事实和价值二分法!
皮尔斯是19、20世纪交接的人,普特南是20、21世纪的人,
有人把普特南和亚里士多德、康德齐名,
普特南是美国哈佛大学哲学教授,美国哲学学会**。
二元论给各个学科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危害,
一个学科一旦破除二元论,就会带来巨大创新!
比如经济学领域就是如此。
哲学界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就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
这样理性就成为人与非人的二元区分,
把这个哲学应用到经济学就是理性经济人。
德鲁克非常厉害,
30年代就写成了理性经济人的死亡一书,
不过经济学界一直是以理性为二元特征来认识人,
这就是传统经济学。
70年代是个人类文明的重大转折点!
人类主体性似乎突然醒悟了!
原来人不只是一个理性机器!
于是经济学家开始反思自己对人的二元论的错误认识,
开始意识到
人做抉择,即意志选择,
不只是决定于理智思考,
还有情感的驱动!
这就是人的生命活动的三视角
理智,意志,情感!
于是出现了
行为金融学,行为经济学,
因为打破了人的二元论,
所以经济学突破了理性经济学的藩篱,
金融学也是大大发展。
为何叫做行为呢?
就是否定理性是人的抉择的全部因素的认识!
把整个人的行为都要考虑进来。
因为对二元论的突破,经济学带来了很多个Nobel奖!
17年的就是给行为经济学!
而福利经济学的Nobel得奖也是因为对
事实和伦理的二元打破获得的重大成果!
行为经济学抓住了人的变化视角的知情意。
但是这仍然是不足的!
知道为何不足吗?
(学员:最近反复阅读此书,作者是2002的诺贝尔经济学讲获得者,因为研究行为经济学得奖,***)
虽然行为经济学进入了三视角
学过期望经济学吗?福利经济学吗?
(学员:刚讲过期望效用理论,是完全理性人的假设)
但是为何不够吗?
(学员:只研究了人九宫格的变化视角的三宫格而已)
对!
所以应该是九宫格经济学!
应该有
1.真善美
2.知情意
3.信望爱
九宫格经济学!
(学员:我前天跟学生讲行为经济学,结合王老师的九宫格来分析,首次在下课时得到学生们的鼓掌,感谢王老师)
有甜味了,是不是啊?
AmartyaSen 获得1998年的经济学奖,
他是把事实和伦理结合了,
就是真善美结合了。
真和善无法二分,
期望经济学也是获得了奖,
这是对人的九宫格理解。
而对经济的理解不能单独进行,
**,经济,法律形成三个视角。
大家知道这个国家的三视角的重要性吗?
大家看看1986年的经济学奖是什么呢?
这是将哪个和哪个结合了?
这是**(法规)和经济的结合。
再看看2016年的奖:契约精神,
这是信望爱的信!
所以我们的九宫格经济学是不是很快就有希望了啊?
所以任何一次人类文化重大创新,一定是一个二元论的打破!
3.
在人类科学哲学上,也有两个二元论:
1.认为科学的发展就是建高楼,一层一层增加:accumulation;
2.认为科学创新的发现就是培根的科学归纳法。
这两个二元论也是害人不浅!
今天中国学校的教科书仍然是如此告诉学生的!
认为科学的发现就是归纳和演绎!
认为科学的发展是线性增长:建楼房!
而这两个二元论又和主观和客观认识二元论紧密联系,
这又导致了唯物和唯心的二元论。
唯物自身也是一个二元论:
宇宙里面任何事物包括人都是由
物质,运动,能量组成。
其他的都是不存在的,
这样对任何事物的研究,
比如人的思想都要
还原到物质,运动,能量三个视角上去!
英文叫做 materialisticworldview,
比如研究情感的发怒,就要归于是大脑的某些部位某些化学反应,
也就是发怒就是等于这些化学反应。
而唯心主义也是二元论,
一切都是人的意识创造的,
没有和人的意识无关的,
无论是唯心还是唯物都给人类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痛苦!
科学主义是另外一种二元论,
认为世界的认识可以完全通过科学认识,
不能进行科学认识的都是无价值的。
(原来到处是二元思维。)
科学发展的两大二元论
1.起楼房
2.归纳法
实际上已经被科学家自身完全否定了,
但是非科学家却仍然被蒙在鼓里!
我们甚至给培根的归纳法命名叫做科学归纳法,
于是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就被贬为妃子或者消亡。
比如类比推理就说是一种归纳推理,
说演绎推理无法创新。
任何一个二元论都包含着一个“绝对、
普遍适用、毫无例外”的特征!
科学二元论的倒塌实际上是从爱因斯坦开始的!
而他的建立是从牛顿开始的!
(学员:其实这些所谓的二元论,是研究者,尤其是早期研究者,
为了进行“科学”的分析,所作出的对条件的简化,
这其实也是必须的,它成为了进一步定性乃至于定量分析的基础。
这是强调证据的科学方法的必由之路,并非一无是处。)
我对二元论的批判,不是二元对比区分。
二元论是宣称绝对。
比如归纳法,
爱因斯坦的发现从科学实践告诉我们,
归纳法不是唯一的。
而实际上,皮尔斯早就提出了对归纳法的异议。
相对论的发现是无法通过归纳总结的。
如果归纳法不是唯一的,这样科学研究的二元论倒塌了。
但是皮尔斯和玻普尔又进入一个极端,
他们二人几乎完全否定归纳法的创新作用,
认为归纳法只是检测。
他们的思路就是猜想,演绎,归纳,
也是一个线性思维过程。
当然科学家自身根本不会去理睬这些哲学二元思维,
所以二元论的本质就是
绝对化,还原化,归一化。
我们主张一定需要有二元对比区分,
但是不能有离开分布视角的二元对比区分,
科学家的实践告诉我们,
科学发现也不是完全的。
猜想,演绎,归纳三部曲!
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模式而已!
就像今天我们学习三视角智慧一样,
说不定某一天出来一个五视角智慧呢?
不一定。
但是我们今天发现暂时三视角智慧比其他的好,就行了!
4.
那么二元论到底是什么呢?
每一个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大师都会发现一些东西,
但是我们不能把他们的看成全部,
要继承和发展!
如何继承呢?
我怎么知道继承哪些呢?
怎么发展呢?
比如康德,
他的哲学众说纷纭,
我们该继承哪一些呢?发展哪一些呢?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康德试图打破两个二元论
1.理性主义;
2.经验主义。
但是他自己又进入一个二元论,
就是主观构造主义,
就是人为自然立法。
康德显然做出了巨大贡献,
就是主体的知识建构视角。
但是他把客体的信息预设为完全的随机混乱,
这样就进入新的二元论。
科学家当然不会相信他的“外界信息是乱乱的”这个假设,
科学家有三个预设:
1.世界有规律;
2.人的理性有规律;
3.以上两个规律可以和谐。
科学家和哲学家不一样的,
因为自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开始的哲学之问,
一直都是理性二元论!
可是人的理性是什么呢?
如何定义呢?
非常困难的。
理性哲学二元论的王国梦想,
在30年代被哥特尔的定理彻底绝望了!
所以二元论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非常简单,
举个例子吧:
什么是苹果?
你把苹果的特征组合起来,
叫做苹果的概念。
二元论就是,
试图用这个概念去对宇宙里面的任何事物进行准确地对比区分:
苹果或者非苹果!
二元论就是认为人类可以掌握一个
普遍适用的概念,通行于任何场景,任何人,任何时候
而且是精确的,
这就是数学里面经常学习的Aor非A,
即三大逻辑定律:矛盾律,排中律……
而数学的成功又加剧了人类的二元论思维。
5.
其实数学是什么呢?
数学和现实世界有何不同呢?
比如数学语言的一个词语,它的意义是固定的,几乎和上下文无关。
而实际语言却不是如此,
这是如何造成的呢?
这需要三视角智慧的解释!
在康德之前,
人类认为真理是什么呢?
就是符合论:主观认识和客观事实符合!
符合论也是一个二元论,
康德的贡献就是打破这个符合论的真理定义!
我发现今天中国的哲学书上还是这个定义,
所谓真的认识,就是主观认识和客观事实是否符合!
这是几十年前就被否认了的了。
但是符合论不是一无所有,它有价值的,虽然不是全部!
用三视角解释,
二元论就是把事物的多个视角的某一个当成绝对的,主要的,
其他的是次要的,推出的。
今天的中国人,仍然是把
知识的镜像理论
作为知识的真假区分标准。
康德说,不是!
所以中国把康德归为唯心主义阵列,猛烈批判!
康德确实是唯心,马哲确实是唯物,
但是无论是康德还是马哲都有可取的地方,
但是不能全部。
以德里达为中心的后现代主义对这种二元论展开了猛烈的轰炸!
那么为何解构能够成功呢?
为何任何一个二元论都能被解构掉呢?
只要明白三视角智慧的,就能马上清楚其中的原因,而且可以提供解构方法。
所以三视角智慧自身就是一个解构二元论的利器!
这一点上,三视角智慧的发展和后现代有重叠。
但是三视角智慧不只是解构,它有建构,
但是它建构的不是绝对的普遍适用的!
为何我们无法解构三视角呢?
因为它自身的定义就是具有开放性,不是封闭的,
而且因为人类三大逻辑推理类比演绎归纳都必须预设三视角的存在,
所以我们无法去证明和解构三视角智慧,
对于三视角智慧,我们只有信望爱!
有人问我,有没有比三视角智慧更加基础的理论,
我说,即使我有几个预设,然后演绎推理,
但是我的演绎推理必须预设三视角智慧,
所以我是looping循环论证!
为何我相信三视角智慧呢?
而我无法论证它,怎么能相信呢?
这就是一个二元论:
只有经过证明的才能相信!
其实人类相信很多东西,是通过
知情意三个视角一起作用的,
理智的证明只是一个视角而已!
看看人的九宫格图就知道了,
信是左下角的,
右边有知情意三个视角,
信就不是只是通过理智思考获得的!
如果认为信只是通过理智思考获得,
这就是一种二元论!
这种二元论对今天的很多人,特别是信徒,危害巨大,也给家庭,社会带来的痛苦!
康德的贡献是伟大的,
他告诉人类:
我们的知识除了客体信息的贡献之外还有主体意识的贡献,
但是这个新的认识并没有引起马上的重视,
所以牛顿力学一直统治着世界。
(学员:康德认为有先天结构,如时空概念,
这是人先天带有的先于经验,
人们用统觉来加工经验,附上这些先天结构,形成知识
就打破了经验主义的知识只来自于外在经验的说法。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对。
康德的主要贡献是
告诉外界信息进入我们的大脑,
我们会进行加工处理!
这个促进了认知科学的发展,
促进了诠释学的出现。
那么科学的二元论的打破就出现了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
随后的量子力学!
(原来有这样千丝万缕的联系!读爱因斯坦的传记,介绍说康德的书是他重点读物。)
我猜想爱因斯坦一定从康德的时间和空间范畴得到了启发,
既然时间和空间是属于人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扩展这个时空预设。
康德的哲学对神学影响也是很大的,
范泰尔的预设论就是类比康德的手法,
康德的手法是
如果人类知识是可能的,
那么主体就必须进行信息加工处理。
范也是一样:
如果人类的生活需要有意义和价值,
那么基督教的神必须成为思考行动的预设,
叫做超越式证明法。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应该是从科学上证明了康德的哲学,
也是否定了很多的二元论,
而量子力学则是否定了,
主体和客体分离的二元论。
我们一般认为外在世界是不会受到人类的认知活动的影响而改变的,
这也是一个二元论。
量子力学打破了这个二元论,
发现了人类认识外界的同时会改变对方,
其实这在宏观世界也是有的,
康德的发现被今天的脑科学和认知科学基本上完全论证,
所以我们学习是不断地解构和建构。
科学创新也不是完全归纳法而来的,
也不是起楼房,
而是有库恩的科学预设即典范,
而且有思维典范。
但是康德有个问题没有处理,
科学和伦理的关系,
英国哲学家休谟说,
科学是客观的,伦理是主观的,
事实和价值要分开。
我们经常以为是真理的说法是
你不能从“是”推出“应该”,
道德伦理是主观预设的,
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伦理观。
而事实则是客观的,不随人的意志活动转移,
康德的理性伦理学没有处理这个二元对立,
这个二分给人类也是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用三视角智慧来说,这个是把
1.对比视角,变化视角
和
2.分布视角分开的,
因为康德的信息主体处理里面,那个处理器是客观的,
或者说,是具有主体间共同性。
康德忘记了,这些处理器包括了主体的价值预设,
即主体的预设里面有价值预设,
三视角智慧是对比变化分布是一体的。
这个是谁发现的呢?
美国哲学家普特南,
他总结了大哲学家奎因(Quine)的理论,
从科学哲学和语言哲学出发,
基本上破除了事实和价值二分。
首先他发现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时候,有价值预设,即科学知识应该是真善美的。
就是三个判断,
Correspondence,
Usefulness,
Consistence,
这是价值预设。
而且发现科学自身不是客观的,
主客缠绕一起,
最后他发现人类说任何一个事实的时候,都是一个解释,而且这个解释里面包含了价值预设。
以上那些二元论的错误,
应用三视角智慧来看,
实在是太简单明了!
形式和内容,
这是亚里士多德的二元论,
我留给大家自己去解构,发现里面的错误。
大家说说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和内容二分有何问题?
这是我们学校经常学习的,
而且基本上认为是真理。
比如杯子的组成,
就是由形状和材料组成,
房屋就是形式和材料组成,
推广到人,就是人是由肉体和精神组成,
或者身体和灵魂,
这是柏拉图的理念论的落地生根。
它的问题就是把事物的分布视角切掉了!
这样一个杯子的事实就是形式和内容,
而它的价值就和事实无关,
所以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是二元论的始祖!
亚的二元论和柏拉图的二元有点形式不一样,
柏拉图的理念在天上,可以独立存在,
亚的下来了。
但是都是二元组成,
二元论就是说宇宙可以由两种东西组成,
比如亚就是形式和内容,
平常我们的二元论就是世界由苹果和非苹果组成。
我们所犯的二元也是一样的,
A和非A,
其实非A是无法定义的。
比如红色和非红,
因为红色无法精确定义,
所以非红无法精确定义,
最后导致有个模糊地带。
二元论就是否认这个模糊不清的地带。
二元思维严重地阻碍了我们去明白,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其实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平常的世界里面也有发生。
但是我们以为平常的世界里面只有牛顿力学,
如果我们具有三视角思维,就会发现
股票市场,金融市场就和量子力学非常类似,
所以量子力学的本质不是微观世界的东西,
在宏观世界也有。
同样地,如果我们用三视角思维解释相对论,就会发现现实生活里到处是相对论,
所以相对论不是高速运动的东西的,
这样才能真正发现现代物理学的本质,
否则爱因斯坦25岁发表相对论,我们今天还不明白。
如果应用三视角智慧,我们发现
牛顿力学、量子力学、相对论
形成三个视角!
粒子视角,波视角,场视角,
这样我们具有三视角哲学来统一解释三大力学!
如果你去波浪滔滔的大海,
你就会感觉到量子力学,
如果坐一条皮划艇,
你无法准确地预测某个时刻某个位置的你。
这是因为分布视角的不稳定,
造成变化视角的无法准确测量,
只能以波的形式,即概率的形式来解释,
股票市场就是如此。
而相对论则是因为变化视角无法准确测量,
所以对比视角很难,
即时间不能准确测量。
当物体的分布视角能够理解,变化视角也能准确测出,那么事物的物理对比特征可以准确判断。
这个就是牛顿力学。
而违背这两个就会有量子力学和相对论,
相对论的本质是因为无法准确测出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即分布视角模糊不清。
所以导致应用牛顿力学无法判断事物的物理对比特征。
量子力学是因为变化视角的困难,使得分布视角无法准确测出,
而相对论则是因为分布视角的困难,使得变化视角无法准确测出。
两者都导致了对比视角的测量困难,
所以需要创新牛顿力学的预设。
(学员:那牛顿力学还“正确”吗?)
当然正确,
就是一定的波视角,一定的场视角下,它的粒子的三视角可以大概确定。
如果一个物体的空间无法准确测量,比如距离,此时必须思考相对论,
如果一个物体的时间即变化无法准确测量,此时必须思考量子力学。
当物体的运动速度靠近光速的时候,
物体的运动时间就很难准确测量了,
其实就是距离无法准确测量了。
6.
所以二元论不是二元对比区分,
也不是我们把分布视角预设好,来做科学研究,
二元论的本质是
绝对化,普遍化,通行一切!
二元论一般都和还原论是弟兄姊妹!
从人的九宫格,我们知道
真善美是三个视角,不能绝对分开的,
所以真和善不能二元对立。
即事实和价值不能二分,
知情意不能分开,
所以主客不能分开的,即知和情不能分开,
这个就是今天的九宫格经济学。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也就不值得讨论了,
把人的九宫格一看就知道问题在哪儿了。
(学员:缺了情?)
对!
这是小三角,
还有大三角,
信望爱,
真善美。
我们不能离开
真善美
和信望爱,
来谈知情意,
更不能只谈知和行。
(学员:缺了情感和信望愛的推動,知道了也行不出來?)
对!
而且知和行本来就不能合一的,
是不同视角!
(学员:没有真善美的指引,知行合一可能把我们引入歧路?就像希特勒也是知行合一的。)
对,
同样的知,会有不同的行,
因为不同的信望爱,
这就是
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三个视角!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还是以理性人为预设的。
什么是“X理论和Y理论”?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McGregor)提出了有关人性的两种载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基本上消极的X理论(Theoryx);另一种是基本上积极的Y理论(TheoryY)。通过观察管理处理员工关系的方式,麦格雷戈发现,管理者关于人性的观点是建立在一些假设基础之上的,而管理者又根据这些假设来塑造他们自己对下属的行为方式。 1、X理论以下面四种假设为基础: A、员工天生不喜欢工作,只要可能,他们就会逃避工作。 B、由于员工不喜欢工作,因此必须采取强制措施或惩罚办法,迫使他们实现组织目标。 C、员工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安于现状。 D、大多数员工喜欢安逸,没有雄心壮志。 2、与这些消极的人性观点相对照,麦格雷戈还提出Y理论,它基于这机关报假设: A、员工视工作如休息、娱乐一般自然。 B、如果员工对某些工作作出承诺,他们会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以完成任务。 C、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承担责任。 D、绝大多数人都具备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而不仅仅管理者才具备这一能力。 当然并无证据证实某一种假设更为有效,也无证据表明采用Y理论联系的假设并相应改变个体行为的做法,更有效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现实生活中,确实也有采用X理论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案例。例如,丰田公司美国市场运营部副总裁鲍勃·麦格克雷(BobMccurry)就是X理论的追随着,他激励员工拼命工作,并实施“鞭策”式体制,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这种做法使丰田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来源:中国人力网
什么是"一元论","二元论"?
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凡是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有共同的本质或统一的本原的观点,即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称为一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它们都是一元论哲学,但在世界统一于什么的问题上,存在着根本的对立.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它们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世界观.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也是根本对立的.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有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二元论是一种不彻底的哲学,它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并把精神看成是独立于物质而存在的,因此,最终必然会倒向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所谓一元论和二元论是指在处理身与心关系问题上两种不同的哲学观点.一元论主张认为这两者实际上是统一的东西,但统一的主体是什么,则是有不同,唯物主义一元论主张是物质,唯心主义则主张是精神.二元论则把这两者当作是两个不同的实体,或者把它们看作是各不相干,或者承认两者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说明两者的相互作用.一元论和二元论都有自己的理由,但也都存在自己的困难.唯心一元论的在于所谓的灵魂是否就是心,如果不是,岂不自相矛盾如果是,灵魂离开肉体干什么去了唯物一元论观点看起来更明显符合常识,但因为完全否定心的存在,也有一些问题:物质本身又是如何知觉自己呢,人怎样才能把他们意识到的原子多其他原子中区别出来呢二元论的主要困难在于,心与身既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那么它们是怎样被联结起来的身与心的关系究竟是什么
什么是对照组实验?在实验中,为何要设置对照组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生物学中没有明确的定义,就像是数学中的“集合”一样,只是一个基本概念。你可以理解为:试验组是指试验中进行探究的部分,对照组是指试验中进行比较的部分。通常情况下,你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区分:1试验组的结果是之前不知道的,只有通过实验才能知道。而对照组是自己已知的,不用试验就知道的常识。2试验组是复杂的,有许多的变量,须通过“控制变量法”来进行研究。而对照组是简单的,几乎没有任何变量。
哲学中的“二元论”是什么意思?
主张世界有精神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的哲学学说。哲学史上典型的二元论者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R.笛卡尔。他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质在于思想,物质的本质在于广袤;物质不能思想,精神没有广袤;二者彼此完全独立,不能由一个决定或派生另一个。
二元论割裂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不能科学地解决世界的本质问题,也无法将物质和精神绝对独立的原则贯彻到底,即使是笛卡尔,最终还是倒向唯心主义的一元论。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什么是二元论(哲学上的二元论否认是什么 - 网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