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对股市影响分析(人民币大涨,股市走势如何?)

人民币大涨,股市走势如何?

当全球贸易战阴影四处弥漫的时候,人民币汇率却逆势大涨,让人意外。

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上周五开盘的6.3325点上涨到本周二最高的6.2409,大涨近900点。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采用的是直接标价法,即1美元=X人民币,所以当X数值变小的时候代表人民币升值。)

这是什么概率?

以一家出口型企业A为例,上周五在外海赚了1亿美元的利润,如果当时把利润汇回国内,那么可以换得6.3325亿人民币,但如果晚几天,到了本周二你兑得的人民币只有6.2409亿人民币。

也就是说在没有套保的情况下,A企业因为汇率的波动白白损失了近900万人民币。

3月23日,美国宣布对500亿的中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中美之间的贸易战随即爆发。美国挑起贸易战的借口是美中贸易不平衡,“美国被中国占了便宜”。去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达到1.87万亿 元,特朗普认为美国人多买了中国1.87万亿人民币商品。

所以他要求扭转美中贸易不平衡的*面,初级的玩法是贸易战,高级玩法是汇率战,前者是通过加征关税,让中国出口企业付出更昂贵的成本;后者是通过迫使人民币升值,通过汇率杠杆降低中国企业以人民币计价的利润。

目前贸易战还在初级阶段,从官方的表态来看,似乎有缓和的迹象,但市场对汇率战仍存担忧情绪,所以近期人民币大幅升值。

其二,随着贸易战的持续,美国市场也有担忧中国会以抛售美债作为回击,要知道中国目前大约持有1.3万亿的美国国债,约占美国总国债的7.16%。

美债如果价格大跌,那么很可能会使资金失去“最安全”的避险屏障,加速逃离美国,从而导致美元指数大跌,作为最重要的汇率比价,对应的则是人民币升值。

下面是近期美元指数走势图,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在美国3月加息+贸易战双重政策作用下,但美元仍然没有走出弱势的怪圈。

而更有意思的是,在目前贸易战还没有消退的大背景下,国内的股市却突然大幅反弹(周二创业板大涨3.6%)。

我的看法是,A股的大涨,与近期的贸易战缓和有关;也与人民币的升值有一定的关系。相信大家现在都非常好奇,人民币汇率到底会怎样影响A股?

说实在的汇率与股市之间的关系没有必然的定式,理论上说,汇率是国与国之间资产价格(股市、楼市、债市)的比价,当一国的汇率上涨的时候,一国的资产价格往往越来越值钱,从而加速资金继续流入。

但实际过程中,我们也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汇率和股市未必同步。比如2016年10月到12月人民币大跌,而同期A股却大涨。

近期我大致观察人民币汇率和上证指数走势图(自2015年8月份汇改至今)得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大致如下:

一、多数情况下,短周期(3个月内)人民币和上证指数呈现同步的关系,也就是说人民币升值,上证指数上涨;人民币贬值,上证指数下跌。比如2018年1月份、2017年6、7月份、2016年1月份等。

二、长周期来说则未必,长周期我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人民币升值,股市上涨,反之则下跌):人民币升值的初期,大量的热钱流入,涌向股市、楼市等资产导致价格大涨。

2、第二阶段(人民币升值,股市下跌或走平):随着人民币的上涨,以人民币标价的资产(股市、楼市)越来越贵,资金出于避险需要,逐渐撤离股市。

我们观察2017年至今的上证指数走势图(下图),虽然2017年至今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升值,但A股却未保持同步,我们把它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17年1月-2018年2月)表现为人民币升值,股市上涨;

2、第二阶段(2018年2月至今)表现为人民币升值,股市下跌。

有的读者开始问了,要是这样划分的话,那么现在A股不是还在第二阶段(下跌)。

我的看法是A股目前已经走出或者接近了第二阶段的尽头。

为什么?

如果你够细心会发现,现在股价的高点和第一阶段的起端是一样的,未来只要内外*势不出现太大变化(贸易战恶化、美股暴跌),A股大概率能坚守3000点重要关口,因为当价格下跌的时候股价的估值正在回归理性。

请用一句话介绍人民币升值对股市的影响?

从一个较长时间区间的判断看,人民币升值预期有利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和繁荣。但从短期来看,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对股票市场将形成抑制作用。

财务费用对企业的影响范文精选8篇(全文)

在我国,一直以来银行手续费费用在会计上通常计入财务费用处理。一般来说,这部分费用总体金额不大,对报表整体影响不大,对其核算方法的合理性也就未引起足够的讨论和重视。但近年来,随着OTO的发展,销售从传统渠道逐渐向网络渠道转移,结算特别是面对消费者的小额零星结算越来越多地直接通过网络银行、POS机等形式实现,这时发生的银行手续费的金额与内涵都与过去有了显然的不同。例如电信行业,过去的销售一般是通过超市、报亭、营业厅等实体销售渠道进行,在这些销售活动中支付的费用在会计核算中计入销售费用,现在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完成的支付业务越来越多,实体渠道的销售费用相对减少,支付给金融机构的手续费相对增多。根据过去习惯的会计核算办法,支付给金融机构的手续费应计入财务费用。但此时,这些财务费用更像是过去的销售费用,再延续过去的核算方法还是否合适成为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一、我国的财务费用科目

判断银行手续费是否属于财务费用,首先要对财务费用这一科目的自身性质和核算内容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并没有对财务费用做专门定义,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财务费用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的利息净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净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金融机构手续费和筹集生产经营资金发生的其他费用等。从定义中可以看出,财务费用本质上是因筹资所发生的费用,其反映的是一项资本支出,决定于企业的资本结构。所以将财务费用与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一起作为期间费用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本身就是有待商榷的。在实践中,除了极特殊情况外,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不存在为负的情况,这很好的符合了其“费用”的属性,但财务费用却常见为负的情况,

从具体核算科目来看,财务费用核算了利息支出、利息收入、汇兑损益、手续费。这些项目虽然都是与银行发生业务带来的,但其性质却有不同。利息支出最符合财务费用的定义,属于财务费用的范畴;利息收入、汇兑损益是企业生产经营以外的收入(损失),属于营业外收入(支出)的范畴;手续费用于筹集资金而发生的部分,属于财务费用的范畴,而对于如承兑手续费、汇款手续费和结算手续费等与企业的生产销售活动直接相关的,应属于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的范畴。

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将财务费用定义为利息的净支出,即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IAS19),但在实际工作中,是将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直接分开列示,手续费一般作为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进行处理。

在国际会计体系下,息税前利润(EarningsBeforeInterestandTax,EBIT)在财务分析中扮演重要角色,其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而不考虑税收和利息的影响。从这个角度看,与筹资不相关的银行手续费更应该列入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因为其是因为管理需要或销售需要而发生的,理应列入期间费用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状况。在中国,因为财务费用(净利息支出、汇兑损益、手续费)整体都包含在了期间费用中,手续费肯定也在期间费用中扣除,所以手续费究竟是列在财务费用还是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也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没有引起大家特别的重视。

从上述对财务费用内涵的理论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会计制度下的财务费用科目本身具有其不完善之处,而过去把银行手续费全部归入财务费用本身也是一种不准确的做法。无论从科目含义还是国际通用做法来看,电信行业缴纳的手续费都应属于销售费用范畴。

基金行业,开放式基金产品可以通过基金公司网站直接购买、证券公司营业部购买、代销银行网点购买。当客户通过银行购买基金时,基金公司会缴纳给代销银行手续费,目前我国基金公司采取的做法是将此部分计入营销费用。商贸行业,大型超市每天通过POS机核算金额量巨大,每月要向银行缴纳相当数额的手续费费用,如果将其计入财务费用,会显著增加财务费用的数额,对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目前一部分的处理方式是将此部分费用列入销售费用-POS机手续费,一部分将此计入财务费用。移动通讯行业,目前通讯商的充值业务已经由纸质充值卡更多向银行代卖充值卡、手机钱包支付、POS机支付等方式转移,目前通讯商的处理方式是,一部分计入销售费用,一部分计入财务费用。

在过去,企业与银行间只发生一些简单的借款、贷款业务,所以把与银行之间业务带来的费用作为财务费用并没有产生大的影响。但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企业与银行间的业务关系更加复杂,把各种不同性质的业务进行分别核算也成为一种现实需要。我们认为习惯需要被尊重,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现在,也不应囿于一般习惯做法。要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实际可行的情况下,不断调整核算办法,在会计核算上做有益的尝试与探索,使核算更加准确,更适应信息披露的需要、业务发展的需要和科学管理的需要,所以我们建议将销售活动形成的银行手续费用纳入销售费用核算,采购等活动产生的手续费纳入管理费用核算,同时基于企业投资融资活动产生的手续费计入财务费用,在国际准则与历史习惯中协调统一。同时,我们也建议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中,也应该考虑到社会科技的发展,把银行手续费的入账加以明确。

参考文献:

[2]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M].人民出版社,2007.

[3]林源.关于“财务费用”科目核算的异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8):11-12.

[摘要]本文阐述了关于“财务费用”科目核算存在的异议,即:将不同性质的经济活动集中于一个科目核算,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可理解性原则;将利息收支互为抵减严重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相关性原则;将利息收入与支出集中核算的做法与国外会计处理惯例不相符。并提出了相应的会计科目调整建议。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2.08.007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2.08.007

按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规定,“财务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差额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本科目应当按照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预提费用”、“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发生的应冲减财务费用的利息收入、汇兑差额、现金折扣,借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按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规定,“财务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差额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本科目应当按照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预提费用”、“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发生的应冲减财务费用的利息收入、汇兑差额、现金折扣,借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总的来看,“财务费用”科目的核算内容包括一般的利息收支、外币汇兑损益、售后回购差价摊销、金融机构手续费、或有收益、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银行结售汇、购入外汇买卖价与折合汇率差额、享受的现金折扣、留购租赁资产未担保余值损失等,俨然成为一个最为臃肿的会计科目,其设置可能出自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重要性原则考虑,但事实上无论从理论还是实操性来看都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总的来看,“财务费用”科目的核算内容包括一般的利息收支、外币汇兑损益、售后回购差价摊销、金融机构手续费、或有收益、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银行结售汇、购入外汇买卖价与折合汇率差额、享受的现金折扣、留购租赁资产未担保余值损失等,俨然成为一个最为臃肿的会计科目,其设置可能出自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重要性原则考虑,但事实上无论从理论还是实操性来看都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1将不同性质的经济活动集中于一个科目核算,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可理解性原则

1将不同性质的经济活动集中于一个科目核算,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可理解性原则

利息收支、汇兑损益、现金折扣等看似都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结果,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彼此之间还是有本质的差异。例如,一般意义上的财务费用主要包括负债利息支出和相关的手续费,反映的是企业筹集资金的成本,而(银行存款)利息收入虽然目前在会计核算上不属于投资活动收益,但实质反映的是企业资金投放的效果,企业将其闲置资金存于银行,不管是活期还是定期,与一般的委托理财产品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根本上而言也是一种投资活动的结果。同样,现金折扣其实也是一种融资活动的结果,汇兑损益则是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应该属于营业外收支活动的范畴。如此众多性质不同的经济活动汇集于同一科目核算,让人费解,在实际操作中也很容易引起一些混淆。

利息收支、汇兑损益、现金折扣等看似都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结果,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彼此之间还是有本质的差异。例如,一般意义上的财务费用主要包括负债利息支出和相关的手续费,反映的是企业筹集资金的成本,而(银行存款)利息收入虽然目前在会计核算上不属于投资活动收益,但实质反映的是企业资金投放的效果,企业将其闲置资金存于银行,不管是活期还是定期,与一般的委托理财产品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根本上而言也是一种投资活动的结果。同样,现金折扣其实也是一种融资活动的结果,汇兑损益则是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应该属于营业外收支活动的范畴。如此众多性质不同的经济活动汇集于同一科目核算,让人费解,在实际操作中也很容易引起一些混淆。

2将利息收支互为抵减严重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相关性原则

2将利息收支互为抵减严重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相关性原则

如果剔除汇兑损益、现金折扣等非重要性项目,财务费用核算内容主要是(借方)的利息支出和(贷方)的利息收入,而利润表上反映出来的则是其收支净额。对于报表使用者来说,难以直接获得分析决策所需的准确的相关会计信息。我们在利用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时,其中的息税前收益(利润总额+利息支出)、资产收益率(息税前收益/总资产)、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等指标都会使用到利息支出的数据,让人纠结的是我们往往无法在企业披露的信息中获知准确的利息支出金额,而只能以利润表上的“财务费用”金额来代替,但由于“财务费用”项目反映的是利息收支净额,如果表现为净支出,由于已经抵减了部分利息收入,会低估了息税前收益和资产收益率,加大已获利息倍数,影响财务分析的质量,而一旦出现净收入的情况,也就是说财务费用为负数,则相关财务分析指标都失去其计算的意义。事实上,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上半年,财务费用为负数的上市公司有691家,较去年同期426家增加62.21%;涉及财务费用总额为-89.4亿元,而去年同期,这个数据仅为-26亿元。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金额上,“不差钱”的公司都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其金额少的几万,多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其中兖州煤业以-8.26亿元居首,南方航空和中国国航分别以-7.35亿元和-7.3亿元紧随其后。有的公司的经营业绩甚至靠利息净收入支撑,当年的利息净收入与利润总额相当。如果再加上汇兑损益的影响,“财务费用为负”的公司数量会更多。在利率波动的情况下企业可能获得巨额的汇兑收益,加上利息支出较少,使得汇兑收益大于利息支出,像怡亚通公司,2011年上半年的财务费用为-1.18亿元,同期净利润仅8547万元,经营业绩完全依靠利息收入和汇兑收益支撑。在此情况下,显然现有的“财务费用”核算模式已经异化了会计信息质量。

如果剔除汇兑损益、现金折扣等非重要性项目,财务费用核算内容主要是(借方)的利息支出和(贷方)的利息收入,而利润表上反映出来的则是其收支净额。对于报表使用者来说,难以直接获得分析决策所需的准确的相关会计信息。我们在利用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时,其中的息税前收益(利润总额+利息支出)、资产收益率(息税前收益/总资产)、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等指标都会使用到利息支出的数据,让人纠结的是我们往往无法在企业披露的信息中获知准确的利息支出金额,而只能以利润表上的“财务费用”金额来代替,但由于“财务费用”项目反映的是利息收支净额,如果表现为净支出,由于已经抵减了部分利息收入,会低估了息税前收益和资产收益率,加大已获利息倍数,影响财务分析的质量,而一旦出现净收入的情况,也就是说财务费用为负数,则相关财务分析指标都失去其计算的意义。事实上,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上半年,财务费用为负数的上市公司有691家,较去年同期426家增加62.21%;涉及财务费用总额为-89.4亿元,而去年同期,这个数据仅为-26亿元。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金额上,“不差钱”的公司都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其金额少的几万,多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其中兖州煤业以-8.26亿元居首,南方航空和中国国航分别以-7.35亿元和-7.3亿元紧随其后。有的公司的经营业绩甚至靠利息净收入支撑,当年的利息净收入与利润总额相当。如果再加上汇兑损益的影响,“财务费用为负”的公司数量会更多。在利率波动的情况下企业可能获得巨额的汇兑收益,加上利息支出较少,使得汇兑收益大于利息支出,像怡亚通公司,2011年上半年的财务费用为-1.18亿元,同期净利润仅8547万元,经营业绩完全依靠利息收入和汇兑收益支撑。在此情况下,显然现有的“财务费用”核算模式已经异化了会计信息质量。

3将利息收入与支出集中核算的做法与国外会计处理惯例不相符

3将利息收入与支出集中核算的做法与国外会计处理惯例不相符

在西方(包括香港地区)的会计制度中,会计科目分别设置了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科目,利润表上分别列示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和净利润,清晰明了,而且与财务管理中的财务分析体系相吻合。反观我国的会计制度,利息费用在“财务费用”科目中被利息收入冲减,尤其在上市公司中,超额募集到的资金限于诸多规定而在一段时间内只能趴在银行账上,导致财务费用为负。另外反映在利润表上的财务费用净额也因为掺杂了其他项目支出(损益)而无法体现出真正意义上的利息费用,与财务管理(分析)体系相脱节,其做法与国际(会计)惯例不符,也不便于报表使用人快速准确地使用相关会计信息,影响相关的财务决策效果。

在西方(包括香港地区)的会计制度中,会计科目分别设置了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科目,利润表上分别列示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和净利润,清晰明了,而且与财务管理中的财务分析体系相吻合。反观我国的会计制度,利息费用在“财务费用”科目中被利息收入冲减,尤其在上市公司中,超额募集到的资金限于诸多规定而在一段时间内只能趴在银行账上,导致财务费用为负。另外反映在利润表上的财务费用净额也因为掺杂了其他项目支出(损益)而无法体现出真正意义上的利息费用,与财务管理(分析)体系相脱节,其做法与国际(会计)惯例不符,也不便于报表使用人快速准确地使用相关会计信息,影响相关的财务决策效果。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在会计制度的层面上重新对相关会计科目进行适当的调整。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将准则应用指南中规定的“利息收入”科目适用于金融行业扩大到适用与所有行业的企业,使企业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得以从“财务费用”科目中分离,与企业间的资金借贷、金融资产利息收入等合并在一个科目,反映短期资金投放(使用)的效果;汇兑损益则作为营业外收支项目分别归入“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科目进行核算;“财务费用”科目则用以核算企业为筹措资金而产生的各种手续费和利息支出,这样可以使得相关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更加清晰,易于理解,而且从根本上保证会计(报表)信息的准确可靠,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盈利状况、偿债能力做出准确合理的分析。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在会计制度的层面上重新对相关会计科目进行适当的调整。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将准则应用指南中规定的“利息收入”科目适用于金融行业扩大到适用与所有行业的企业,使企业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得以从“财务费用”科目中分离,与企业间的资金借贷、金融资产利息收入等合并在一个科目,反映短期资金投放(使用)的效果;汇兑损益则作为营业外收支项目分别归入“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科目进行核算;“财务费用”科目则用以核算企业为筹措资金而产生的各种手续费和利息支出,这样可以使得相关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更加清晰,易于理解,而且从根本上保证会计(报表)信息的准确可靠,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盈利状况、偿债能力做出准确合理的分析。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S].2006.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S].2006.

[2]王琼.财务费用科目的核算内容、问题及其解决[J].财经科学,2003(增).

[2]王琼.财务费用科目的核算内容、问题及其解决[J].财经科学,2003(增).

[3]刘秋明.财务费用缘何为负[N].中国证券报,1999-10-21.

[3]刘秋明.财务费用缘何为负[N].中国证券报,1999-10-21.

关键词:工业企业;财务费用;趋势分析;建议

一、财务费用的趋势与现状

从2001年至2010年,财务费用共发展了10年,可以将这10年的工业企业财务费用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主要是针对其增长规律,分水岭则是国际性金融危机的来临,这两个阶段的相似性十分大。以浙江省为例,据浙江省权威部门的调查,2001年,全省的工业企业,其利息支出增长了2.3%,银行贷款余额也有增长,其环比增长为8.1%。到了2005年,企业银行贷款的余额飞速增长,一举骤增到了29.1%,利息也迅猛增长,很快就达到了28.1%。浙江省全省的工业企业,其财务费用在2001年只有113.21亿元,到了2005年,迅速增长到了323.7亿元,平均增长率居然高达141.2%。从2001年至2002年,增幅仅为7.5%,从2002年到2005年,这一增幅很快达到了27.8%,到了2006年,又增加了26.6%。浙江省全省的财务费用在2001年占全国财务费用总额的7%,到了2006年,这一比例迅速增加到了12%。占用水平在2001年相比全国尚有差距,低了近0.3个百分点,到了2006年,占用水平反超全国,而且高出了0.3个百分点。2008年,金融危机终于还是波及到了浙江,对浙江的工业企业营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首先是财务费用,其涨幅很快下跌。据浙江省的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浙江省全省的金融机构,其贷款余额虽有增长,但涨幅同比的增长率仅达到了15%。票据融资也有增长,但是在前七个月,同比增长率竟然为负值,这种情况十分罕见,其负值甚至高达30%。到了该次金融危机的后期,生产力逐渐恢复,财务费用也随之慢慢攀升。到了2010年的11月月底,全省的金融机构,本币的贷款余额加上外币的贷款余额共计46638.48亿元,同比增长了19.7%,近五分之一,从该年的1月份到11月份,新增的贷款余额已经高达7414.07亿元。

从以上浙江省的统计数据可以估算出全国的水平,而财务费用可以反映出当地的经济情况,财务费用的具体数额直接影响着企业资金运营的效率。对于企业来说,财务费用既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过多或过少对于企业来说都没有好处,一定要把握好度。企业的资金是有限的,因此一定要利用好,将有限的资金送到最需要贡献的项目中去。

1.投资多元化,转变生产方式。我国的工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经营管理的水平也提高了很多,全国的工业企业都得了很大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应该将工业发展的重点进行转移,以前重点发展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现在发展的重点应该转移到资本密集型的企业,人力以及物力都要集中在这些企业身上。以浙江省的融资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为例,在浙江省,工业部门的职工,其工资水平十分高,相比于山东,其平均工资高出了20%,相比于江苏,其平均工资高出了30%。融资成本相比于其他省份的成本高出了很多。从2009年开始,国家开始倡导低碳经济,全国的工业企业都应该进行升级转型,这是一项很大的支出,在财务费用中这一项支出已经占了绝大部分。这导致财务费用的大幅度上扬,这一时期也会成为企业的阵痛期,但这是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作出的贡献,而且为本企业的经济转型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国东南沿海的很多企业都开始实施走出去这一战略,这就会出现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走出去的企业很多还需要后续资金,而后续资金的提供只能通过国内的母公司来解决。这一问题在温州地区最为严重,因为温州地区的对外投资十分活跃,在温州地区,很多母公司为了给子公司提供后续资金,只能通过温州地区的银行来进行融资,如果因此而出现资金空缺,也只能通过当地银行来解决。工业企业的负债利息,其支出水平十分高,重要的原因也正源于此。

2.面对国家不断变化的贷款利润,要进行合理收缩。2007年,央行曾经6次将金融机构的人民币贷款的基准利率进行上调,2008年进行了4次下调,2010年进行了3次上调,每次调整了0.25个百分点。为了应对这一情况,企业要进行合理收缩。

参考文献:

[1]谢晓峰:浙江工业企业财务费用趋势分析及建议[J].中国国情国力,2011,04.

[2]丁耀民沈陇声周必健,等.压缩“两项费用”提高资产营运效率――浙江省工业企业管理、财务费用和资产营运效率调查[J].浙江经济,2006,17.

一、问题的提出

2005年我国汇率制度实行改革,由过去长期实行的钉住美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调整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钉住一揽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除2005年8月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以外,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着日浮动率不超过0.5%(2012年4月16日后,人民币汇率日浮动率上下限调整为1%),年均人民币升值在6%左右。2009年我国受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出口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汇率改革暂时停止,2010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复苏后,汇率改革继续进行,人民币有重新开始升值的趋势。我国国际收支自2002年以来保持着巨额顺差,引发国内流动性过剩问题,人民币具有升值的压力,可以预期未来人民币仍旧会保持升值的趋势。人民币升值一方面会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抑制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能会我国出口产业进行调整,以促进我国出口产业结构升级。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出口产业结构的升级,并对我国出口贸易不会产生过大的影响,人民币应保持合理的升值速度。本文试图通过出口企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验证汇率变动与出口企业利润之间是否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如果确实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汇率变动程度与出口企业利润变动程度之间的关系。

模型建立及分析思路。首先验证汇率变动与利润之间是否存在正相关,样本选择2008年和2009年的数据,并把2008年和2009年的财务费用分解成包含利息费用和剔除利息费用的两组不同数据。通过四组数据进行汇率变动与利润率相关性分析。如果人民币升值与利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则2008年财务费用比2009年财务费用呈现更明显的负相关;剔除利息费用的财务费用比没有剔除利息费用的财务费用呈现更明显的负相关。

1、样本的选择

进行回归分析的财务指标均来自在上海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外贸行业的利润和汇率损失的数据没有详细的统计,从外贸行业宏观上选择数据参数进行分析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公司的财务报表指标如果具有代表性,可以成为外贸行业利润和汇率关系分析的替代指标。这里所说的代表性有两层含义,第一,所选择的公司应当是我国外贸行业的典型企业,第二,所选择公司的样本数量不能太少,公司样本数量如果太少则不能体现出统计学上的规律。本文从微观方面选择数据进行分析,所选择的出口公司均为在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均能从中国证券报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搜集到,共选择浙江东方等20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且上市公司的领导层对财务报表的重大错误和失实承担连带责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具有较好的权威性。

2008年和2009年两年的数据最具有代表性,并且时间间隔不大,可以有效剔除外生变量对分析结果的影响。2005年之前我国尚未进行汇率制度改革,因此在1994年—2005年之间是保持固定汇率制度的,汇率变动幅度不大,使用这段时间的财务指标进行人民币汇率变动和利润相关性分析不具有代表性。在2005年—2011年之间我国启动汇率改革,除2009年受到美国经济危机影响,人民币汇率改革暂时停止外,我国人民币每年均保持着一定的升值幅度。2010年6月,我国重新启动汇率改革,当年上半年基本维持固定汇率制度不变,下半年才开始继续人民币升值,因此2010年的财务指标作为样本不合适。截止到2012年3月,很多上市公司的2011年财务报表尚未公布,无法进行财务数据统计。模型拟采用2008年和2009年两年的财务指标数据,2008年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仍在实施过程中,2009年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下滑,国家暂停了汇率改革政策,通过对比这两年的数据,可以估计汇率是否与利润存在着显著相关的关系。

对于出口企业而言,汇兑差额和利息支出是财务费用的最重要的两项支出。财务费用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财务费用所包含的具体费用有利息支出,汇兑差额、金融机构手续费和筹集资金发生的费用。利息支出与当年的长期借款数量呈现正线形相关,长期借款的数量越多,当年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越大。汇兑差额即是出口企业在结汇过程中,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或者收益,当结汇时人民币升值,汇兑差额表现为财务费用支出;当结汇是人民币贬值,汇兑差额表现为财务费用的收益。我国目前人民币处于升值状态,汇兑差额表现为财务费用支出。在选择样本时,将2008年和2009年发生大额筹资的企业排除,避免出口企业筹集资金费用对回归分析产生较大的偏差。

使用应收票据代替应收账款作为核算出口销售收入账款回收期的替代指标。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赊销账款,赊销账款主要是在国内贸易中产生的,国际贸易业务产生应收账款较少,核算汇率变动时,采用应收账款指标是不合适的。国际结算的主要方式有汇付、托收、信用证和国际保理,结算可以采用单一的结算方式,也可以采用几种结算方式的综合,例如采用信用证与汇付的组合方式,或者信用证与托收的组合方式。由于国际贸易买卖双方往往在不熟悉对方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情况下达成交易,存在着很大的结算风险,在这几种国际结算方式中,汇付主要用于尾款或者小额货款或者佣金的支付,表现为财务报表中的货币资金,汇付结算方式存在很大的风险,大额货款支付一般不用汇付,国际保理这种新兴结算方式在我国的国际贸易中还没有得到广泛的采用。托收和信用证作为我国进行国际贸易结算的主要方式,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都表现为应收票据的增加,对比进出口企业与内贸企业的财务报表,会发现进出口企业的应收账款表现为反常的高。因此可以用应收票据这个会计科目作为出口应收账款的替代项目。

(二)汇率变动与出口企业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分析

销售百分比法是用财务指标与销售收入比值进行分析的方法,是分析财务指标与销售收入关系的有效方法。有些财务指标对销售收入的敏感性强,会随着销售收入的变动而发生变动,有些财务指标对销售收入的敏感性弱,不会随着销售收入的变动而发生变动。08年我国人民币升值幅度大约为7%,09年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不变。因此2008年汇兑差额在财务费用中所占比重比2009年的比重要高,这就会导致2008年财务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高于2009年财务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为了进一步核算汇率变动和企业利润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影响,可以将财务费用中汇兑差额和利息费用相分离。利息费用=银行贷款*银行利率。银行贷款根据企业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之和确定,银行利率采用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如果当年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有调整,则按照平均利率来确定银行当年的贷款利率。如果剔除利息后的财务费用/销售收入和财务费用/销售收入之间的差额不大,这表明汇兑差额在财务费用中所占比重很大,则汇率变动对出口企业的利润有显著的相关。

2008年我国连续四次调整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分别为7.29%,7.02%,6.75%,5.67%,5.40%,折合成平均利率为6.40%。

对比2008年和2009年的数据,在2009年剔除利息后的财务费用/销售收入的指标中,有6家公司为负数,有6家公司小于1%,在2009年剔除利息之后的汇兑差额基本上对财务费用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在2008年剔除利息后的财务费用/销售收入的指标中仅有2家公司为负数,有6家公司小于1%,有4家公司大于1%,这说明在2008年提出利息后的汇兑差额产生明显的影响,即2008年人民币汇改正在进行,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形成的汇兑差额对财务费用,进而对公司的销售利润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对比2008年和2009年财务指标之比,财务费用/销售收入的指标中,只有3个比较明显变化,比值大于1.5,而剔除利息后的财务费用/销售收入指标中,却有9个比较明显变化,比值大于1.5。这说明在2008年的汇兑差额与2009年的汇兑差额相比产生明显的变化。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的财务费用和利润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影响。

模型假设1:汇率变动保持平稳升值趋势,在短期内不存在大幅度升值。模型采用净利润率来分析汇率变动与企业利润之间关系,可以推测人民币升值幅度与企业出口销售收入中可以兑换成的人民币下降幅度相等,

模型假设2:出口销售收入采用信用证结算,并且信用证结算周期与国内应收账款周期相同。如果出口销售收入不采用信用证结算,则出口销售收入的应收账款不能表现为应收票据,就不能使用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的比值作为衡量出口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中的权重指标。

假设所选择的12家出口企业在出口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上所占比重在我国出口行业中具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则可以通过这12家行业汇率变动对利润的影响来分析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假设出口销售收入的回收货款的时期与国内销售收入的回收货款时期相同,则可以出口销售收入应收账款与国内外销售收入应收账款之比来推算出口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之比。国内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回收期、国外应收账款的回收期并不与贸易产生的距离相关,并不意味着国内贸易距离较近,手续简便,则国内贸易销售收入回收期快;国际贸易距离远,手续复杂,则国际贸易销售收入回收期慢。国内贸易的应收账款是一种赊销,赊销期通常为一个月,国际贸易的应收账款主要是通过信用证结算,从办理装运到货款的结算通常时间也是一个月。

汇率变动对出口企业利润总额的影响表示为:EXR

考虑到企业利润总额需要征收企业所得税,剔除掉税率因素(t表示我国企业所得税税率,我国目前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25%),则是汇率变动对企业净利润的影响。

净利润中未包含汇兑差额,在分析汇率变动对企业利润损失率的影响,应考虑将净利润加上汇兑差额

1、在2008年我国人民币升值大约7%情况下汇率变动对企业净利润的影响

国际贸易主要是通过托收和信用证进行结算,内贸主要是通过赊销方式进行产品销售,因此可以通过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作为衡量国际贸易占公司总销售收入比的指标

对上述12家公司的2008年汇率变动对企业利润影响按照出口销售收入所占百分比进行分类,对企业的数量和平均损失率汇总,得到以下统计表。

综合上述数据,当出口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不足10%,汇率变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不大,当出口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的30%左右,汇率变动对企业利润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大约造成企业利润减少1/4-1/3,当出口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大于50%以上,汇率变动使企业利润率的损失超过50%。

2、如果汇率变动为3%,6%和10%时,汇率变动对利润率的影响(采用2008年的财务数据)

根据上述统计可知,当人民币年升值率增加时,平均损失率将会上升。其中出口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达到30%以上的企业损失率将会明显增加,达到企业利润率的20%。人民币升值达到10%以上,企业的平均损失率也表现出明显的增加,出口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10%以上的企业,平均损失率也达到1/6,对企业的利润率影响很大。如果我国人民币每年平均升值10%以上,将会使我国大多数出口企业面临严重的亏损。

由于在分析人民币升值数量关系时,缺乏外贸行业利润。本文尝试通过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建立一个估算汇率变动对上市公司利润影响的模型,并用这个模型对12家出口规模不同的上市公司进行汇率变动和企业利润关系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人民币应保持平稳的升值幅度。持续小幅的升值会使出口企业产生合理的预期,尽量避免2005年短期使人民币升值2%的汇率调整方式。如果人民币在短期内大幅度升值会使EXP发生巨大变动,则在短期内企业的利润损失率会明显的增加。

2、应保持汇率在6%左右之间的升值幅度。我国国际收支处于长期的巨额顺差,人民币的升值有利于减少国际收支顺差,调整我国出口结构。如果升值速度过快,出口企业的会面临大幅度的亏损,不但不利于出口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反而会造成我国企业大量破产,失业率急剧上升。

3、出口销售收入所占比重越大的企业,在人民币升值时受到的影响会越明显。人民币升值对出口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30%以上的企业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如果我国人民币每年平均升值10%以上,销售收入所占比重达到10%以上的企业都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1]徐妍.关于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探讨金融天地[J].中国证券期货,2011(5).

[2]孙音.汇率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以时间为序[J].北方经济,2010(08).

[3]金晶.浅析国际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问题[J].中外企业家,2009(16).

[4]韩梦玲.欧元兑美元长期汇率走势及原因分析[J].中国外资,2011(16).

[5]徐文涛,刘秉乾,孙文.影响中国股市大涨大跌因素的探索[J].中国集体经济,2008(10).

[6]马伟,李勤.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北方经济,2009(24).

[7]董积生.银行体系流动性发展趋势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04).

1.根据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制定相应的费用预算

企业应当根据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制定相应的期间费用预算。对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进行预算编制。管理费用预算的编制可采取按项目反映全年预计水平的方法也可采用将管理费用划分为变动性和固定性两部分费用,对前者再按预算期的变动性管理费用分配率和预计销售业务量进行测算;对销售费用预算,可通过分析销售收入、销售利润和销售费用的关系,利用本量利分析方法,采用变动性销售费用预算和固定性销售费用预算;财务费用预算,是指对预算期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所进行的预计。财务费用的发生主要与企业存、贷款数额和利率变动直接有关,该项预算较难估计,它涉及到企业该年的信贷规模,并牵涉到专门决策预算。所以,首先应进行信贷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在此基础上进行财务费用预算。

严格划分期间费用与产品成本的界限,按照期间费用的规定范围进行会计核算,是保证企业当期损益真实、合法、正确的关键,也是杜绝利用期间费用人为调节当期损益现象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应当从以下方面加强防控:

正确区分期间费用与产品成本。期间费用和产品成本是两个并行使用的概念,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产品成本是针对一定的成本核算对象而言的;期间费用则是针对一定的期间而言的。它们都是企业为达到生产经营目的而发生的支出,体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并需要由企业生产经营实现的收入来补偿。但两者在资金流转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得到的补偿时间不同。期间费用发生后不论企业当期是否有收入其费用都将在当期利润中得到补偿;而产品成本只有在产品销售实现的情况下才能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若未实现销售收入,产品成本只能以存货的形式在流动资产中显示。由此可见期间费用与产品成本不能正确区分,将对企业利润核算的准确性造成巨大影响。

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二十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我们知道:利润=收入费用。如果一笔应属于资本性的支出,被视为收益性支出即作当期费用处理,必将少报企业的资产价值。费用增加,则利润减少。如果,一笔应属于收益性的支出被视为资本性支出,就会多报企业资产价值,使当期费用减少,从而增加当期的净收益。因此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对企业与国家的利益都十分重要。

正确划分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的界限。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虽同属期间费用,都可通过收入得到补偿但它们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性质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会计核算中必须严格对此加以区分。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折旧计提方法在确定后不能随意更改,严格控制折旧计提范围。折旧表现的是固定资产的一种磨损程度,随着折旧的加大固定资产的价值逐渐减少,这种磨损通过企业的经营活动得到了补偿,而不同的折旧方法将会使企业的折旧费用大不相同,由此影响企业的利润及国家的税收。

加强对业务招待费的控制。新税法对招待费的税前扣除采取两头限制的方式,即业务招待费的发生额只允许税前列支60%,同时最高额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业务招待费能够在税前扣除,必须有充分、有效的票据和资料来证明这部分支出的真实性、合理性。

加强存货的管理。按照新准则的相关规定,存货计提跌价准备进入“资产减值准备”账户核算,但存货若有盘盈仍要冲减管理费用,因此对存货的购入发出的管理仍然重要。

对销售费用的控制。企业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费等经营费用。商品流通企业在购买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等,也在销售费用中核算。对于上述费用一是控制好人员编制,以免造**浮于事,二是有计划地减少或降低公关广告、差旅、行政和宴请的数量及价格,同时加强内部促销,利用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参与,多渠道低成本实施促销方式;让每一名销售人员充分了解到公司的收益与开源节流的重要性,培养销售人员在个人销售成本上的控制意识。

对财务费用的控制。财务费用控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企业要建立起财务费用的长效机制,坚持从预算、制度、管理、宣传、领导和细节等多方面着手,在整个企业形成财务费用控制的良好氛围。目前,企业为了筹集资金、扩展业务,需要向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等等。筹集资金所发生的利息和手续费,在企业各项费用支出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因此,现代企业要通过分级管理、科学预算和制度控制等方法控制财务费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从08年三季报来看,电力行业大面积亏损,此次降息,无疑是给电力等资金密集型企业复苏增强动力。随着燃料成本的不断下降以及财务费用的缩小,电力行业“最坏时刻”已经过去。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08年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调低27个基点至0.72%;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调低27个基点至1.62%。

电力行业目前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7.94%,在各行业中仅次于建筑建材行业位居第二(如图)。前三季仅财务费用高达137亿,占全行业净利润的48.9%!2003-2008年,财务费用率却由5.4%上升至6.4%,基本抵消了火电企业在期间费用控制方面的努力,因此财务费用对于改善资本密集型电力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不可小觑。我们统计目前电力行业净债务4353亿元,经测算,此次降息108个基点,对于09年电力行业能节约财务费用35.26亿元,相比电力行业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总额约有280亿而言,占比已高达12.59%。虽然目前煤价回落将是09年电力行业复苏的首因,不过回落何时达成相对稳定平衡,尚未确定,因此我们难以测算09年电力行业的准确影响度。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从08年全年来看,9月份开始的五次降息,至今贷款利率已经下浮了162个基点,即意味着08年以来的降息将对行业未来财务费用减少52.89亿元,但正如前期我们报告《可持续的降息,才能为电力企业松绑》所述,随着持续的降息,集腋成裘地不断节省财务费用,无疑对于深陷亏损的电力行业复苏是“添翼”之举。

具体到上市公司,此次调整增厚每股收益较大的依次为:穗恒运A、金山股份、国投电力、华电国际、赣能股份、大唐发电、华能国际、内蒙华电、国电电力、上海电力等,上述公司均能增厚业绩5分钱以上,穗恒运最高达8分钱;从相对角度看,此次降息对09年业绩影响较大的依次有:华电国际、上海电力、华能国际、大唐发电、粤电力A、国电电力、国投电力,对其09年影响度均在20%以上;而影响较小的主要有川投能源、申能股份、宝新能源、深圳能源、广州控股、长江电力、乐山电力、文山电力,对其09年业绩影响度均在4%以下。

从08年三季报来看,电力行业大面积亏损,电力等资金密集型企业的经营困境引起了决策层更多的关注。此次降息,无疑是给行业复苏增强动力。随着燃料成本的不断下降以及财务费用的缩小,电力行业“最坏时刻”已经过去,我们给予电力行业“谨慎推荐”评级。

关键词:杠杆原理财务管理应用

一、杠杆原理概述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着杠杆效应,表现为由于特定费用的存在,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财务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财务管理中的杠杆效应有三种形式: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总杠杆。企业进行筹资时要考虑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可通过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还要面临经营风险,而经营风险可通过经营杠杆系数来衡量。两者综合可了解企业整体风险的大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合理运用杠杆原理,有助于企业合理规避风险,提高资金营运效率。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分析工具,企业管理部门可以利用财务管理中的几种杠杆效应,在投资、融资决策方面做好“度”的把握,并进行相应评估,以使企业在可以承受的风险范围内获取最大收益。

经营杠杆是指由于固定经营成本的存在而导致企业资产的报酬(息税前利润EBIT)变动率大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率的杠杆效应。

式中EBIT为息税前利润,x为业务量,a为固定经营成本,m为单位产品毛利,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企业只要存在固定的经营成本,当业务量增加时,单位产品固定成本降低,单位产品利润提高,使息税前利润的增长幅度大于业务量的增长幅度;反之,业务量的减少会提高单位固定成本,降低单位产品利润,使息税前利润的下降幅度大于业务量的下降幅度。如果不存在固定成本,则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幅度与业务量的变动幅度一致。因此固定经营成本的存在是产生经营杠杆效应的根本原因。

经营杠杆效应的大小通常用经营杠杆系数(DOL)来衡量。

1.经营杠杆系数(DOL)的定义公式。

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产销量变动率=(EBIT/EBIT)/(X/X)

报告期经营杠杆系数=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前利润

上式中M0表示基期边际贡献,边际贡献=销售量×(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位毛利。EBIT0表示基期息税前利润。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风险就是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背离,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经营风险是由于经营上的原因导致收益(息税前收益)的不确定性。

根据经营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可知,经营杠杆系数反映的是息税前利润变动和销售量变动之间的关系。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杠杆效应就越大,计划期的销售量稍有变化,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就会有较大幅度变动,企业的经营风险就越大。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固定经营成本越高,说明企业对经营杠杆的利用程度越高,经营杠杆系数就越高,企业的经营杠杆效应也越大,经营风险就越大。

当然,固定经营成本的存在,并不是企业产生经营风险的原因,企业产生经营风险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产品销售量、产品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经营成本的数量变动引起的息税前利润不确定性,但固定经营成本的存在放大了这一风险。

从简化公式看,凡是影响M0和a的因素,均会影响财务杠杆效应的大小。而M0=(p-b)x,因此,凡是影响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和固定成本的因素,均会影响经营杠杆效应。因此,企业的销售量是否稳定、售价是否经常波动特别是不利波动(下降)、单位变动成本是否能有效控制、固定成本是否在全部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对企业经营风险都有较大影响。企业应从这些方面对经营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和防范。

经营杠杆效应实质表明的是企业对固定经营成本的利用程度。当企业的销售收入发生变化时,这种变化会通过支点(固定成本)最终引起企业经营活动成果(息税前利润EBIT)的变化。经营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当企业销售量下降时息税前利润会下降得更多,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当企业业务量上升时息税前利润会增加得更多,这时企业可以获得经营杠杆收益。对于经营杠杆的应用可从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看,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应结合企业的发展阶状况,选择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当企业处于衰退期,市场份额不断下降,销售量在不断减少时,为避免由于利润的大幅度下降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企业应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及时淘汰过时的固定资产;当企业经营处于成长期,销售量不断增加,这时应充分利用经营杠杆的正效应,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从而获得经营杠杆收益。

从生产经营活动看,根据经营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凡是影响企业息税前利润变化的因素,都可能会引起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应通过提高销售量、提高产品售价、降低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等措施,增加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尽可能降低和避免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

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企业资产的每股收益(EPS)变动率大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率的杠杆效应。

式中EBIT为息税前利润,I为固定财务费用,T为所得税率,N为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企业只要存在固定的财务费用,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每1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就能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盈余,使息税前利润的增长幅度大于业务量的增长幅度;反之,息税前利润的减少会使每1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相对增加,普通股股东的盈余就会大幅下降。从上式看,如果不存在固定的财务费用,则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幅度与每股收益的变动幅度一致。因此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是产生财务杠杆效应的根本原因。

财务杠杆效应的大小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DFL)来衡量。

1.财务杠杆系数(DFL)的定义公式。

财务杠杆系数=每股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EPS/EPS)/(EBIT/EBIT)

报告期财务杠杆系数=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息税前利润-固定财务费用)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筹资原因产生的资本成本负担而导致的普通股收益波动的风险。根据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可知,财务杠杆系数反映的是每股收益变动和息税前利润变动之间的关系。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财务杠杆效应就越大,计划期的息税前利润稍有变化,企业的每股收益就会有较大幅度变动,企业的财务风险就越大。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固定财务费用越高,财务杠杆系数就越高,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也越大,财务风险就越大。

当然,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并不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引起每股收益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资产报酬(EBIT)的不利变化,但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放大了这一风险。

从简化公式看,凡是影响EBIT0和I的,均会影响财务杠杆效应的大小。而EBIT=(p-b)x-a,因此,凡是影响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和固定成本以及固定财务费用的因素,均会影响财务杠杆效应。因此,企业的销售量是否稳定、售价是否经常波动特别是不利波动、单位变动成本是否能有效控制、固定成本是否在全部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固定财务费用是否较高,对企业的财务风险都有较大影响。企业应从这些方面,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和防范。

财务杠杆表明了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对固定财务费用的利用程度。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发生变化时,这种变化通过支点(固定财务费用)最终会引起股东收益(每股收益EPS)的变化。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当息税前利润下降时每股收益会下降得更多,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当企业息税前利润上升时每股收益会增加更多,这时企业可以获得财务杠杆收益。因此,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应当确定适度负债规模。可根据企业经营活动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资本结构。在企业创业初期,市场份额不高,资本利润率相对较低,为避免由于息税前利润的大幅度下降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此时应适当减少负债筹资的规模,在资本结构中应保持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在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较好时,资本获利能力较强,资本利润率大于负债的利息率,这时应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正效应,可适当加大负债筹资的比重,从而获得财务杠杆收益。

因此,企业在进行筹资活动时,应考虑企业的发展阶段、生产经营状况、资本的获利能力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资本结构,合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

复合杠杆是指由于固定生产经营成本和固定财务费用的共同存在而导致的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杠杆效应。复合杠杆反映企业的总风险,它是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叠加,因此,企业总风险的大小取决于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共同作用。在企业所能承受的总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企业应结合其行业特点及其发展所处的阶段,选择合适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筹资规模和筹资方式。在企业销售稳定、资本利润率较高,经营风险较小时,企业可承受的财务风险就会高一些,可适当加大负债筹资的规模,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反之,在企业的起步阶段和衰退阶段,销售不稳定或处于下滑阶段,资本利润率不高,企业经营风险相对较大,此时应缩减负债筹资的规模,降低负债筹资可能引起的财务风险,从而减少企业的总风险。

经营杠杆是通过产销量变动影响息税前利润的变动,而财务杠杆又是通过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影响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变动,可见,两者最终都会影响到普通股的收益。如果企业同时利用这两种杠杆,那么产销量对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影响将更大,同时企业总风险也会更高。如果同时使用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会对销售收入的变化产生组合效果。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可根据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在一定的综合杠杆水平之下,选择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不同组合,以适应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如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可以适当提高财务杠杆系数,充分发挥负债经营对提高每股收益率的作用,相对降低经营杠杆系数,以规避经营风险;而经营情况良好的企业可以选择适当提高经营杠杆系数,充分发挥固定成本对提高盈利水平的作用,相对减小财务杠杆系数,以回避财务风险。

综上所述,合理利用杠杆效应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科学利用杠杆原理会给企业权益资本带来额外收益,企业应认真研究杠杆原理并评价其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是合理利用杠杆原理为企业服务的基本前提,也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目标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唐淑文.财务管理(第2版)[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

2.徐增容.关于杠杆原理在财务管理中运用的评价[J].经营管理者,2011,(15).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秦格(1970―),男,广东金融学院(广州,510521),博士。研究方向:资本运用。目前,我国人民币的汇率处于一个单边上扬的态势。我国通过外贸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我国的出口总额不断继续增加,但是,金融危机、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的预期,使中国的外贸经济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通过研究我国外贸经济总体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能力,了解外贸经济实体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极限,对于我们调控汇率市场要素,促进外贸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学者对汇率的研究,大多是从汇率的传导机制入手来进行研究的,他们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不可能三角”的分析框架。卢向前和戴国强(2005)研究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中国进出口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成立和J形曲线效应存在。[1]王中华(2007)研究了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美和中日贸易收支之间的关系,发现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中国的经济增长、美国的经济增长对贸易收支的长期弹性分别为052、218、684。[2]凌超、俞斌(2008)从短期与长期两个方面剖析了汇率对于贸易的传导机制,其中从短期分析来看,当出口弹性大于1时,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会有显著影响。[3]王聪(2010)对我国出口贸易与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出口贸易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汇率的增长会引起出口的增长但出口与汇率却不是互为因果的关系。[4]

宏观财务分析是对国家一定时期内,一定范围财务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剖析。从目前已经发表的文献来看,还没有人从宏观财务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经济对汇率变动的承受能力,但对汇率的研究来说,研究视角的不断创新,会使汇率研究的技术和方法进一步丰富,使汇率研究的理论进一步完善。同时,因其研究成果的实用性显著增强,可以为**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实证研究

我国大多数外贸企业都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如果人民币升值,企业就产生了汇兑损失,如果财务费用增加的幅度过大,或者说人民币升值过快,就会将企业的利润全部抵减掉,导致企业的亏损。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力,是以企业财务费用的汇兑损益来直接体现的,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最大承受能力,短期是企业的利润全部被汇兑损失抵消,即企业经营没有利润,但可以维持;长期则是企业扣除汇兑损失以后的利润能够达到社会平均利润水平,即企业可以获得正常的经营利润。按照此分析,我将人民币升值对外贸经济的影响扩充到外贸经济的总体,来研究外贸经济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能力。对外贸经济总体来说,短期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能力是外贸经济的利润总额为零;长期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能力是营业收入报酬率减去营业收入财务费用率之后,营业收入利润率要达到社会平均水平。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外贸经济应对人民币升值的短期承受能力。

为了达到研究的目的,利用损益表的有关原理和财务分析的结构比率分析,来构建研究指标。其原理如下,损益表的结构比率分析,是以主营业务收入作为基数来进行分析。企业的成本、税金、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与营业收入的比率一般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比率区间,只有汇兑损益才会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出现变化。因此,首先要取得我国工业总体的成本、税金、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与营业收入的比率趋势,同时假设这些指标是相对不变的,在此基础上研究人民币升值给外贸经济带来的影响。这样构建的指标就统一为相对数,把营业收入作为解释变量,把成本、税金、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作为被解释变量,去求它们之间的长期趋势。

由于工业企业代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一般状况,外贸实体经济的效益指标应不低于工业企业,所以,选择2000年1季度至2010年4季度的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税金总额、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来获得它们之间的长期趋势。因国家统计*对统计调查进行了调整,2007年起统计数据发生重大变化,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由月报改为季报,数据仅有2、5、8、11月份的累计数。由于数据来源的原因,其季度原始数据为2、5、8、11月份的累计数,所以用2月的累计数作为1季度的数据,用5月累计数减去2月累计数作为2季度的累计数,用8月累计数减去5月累计数作为3季度的累计数,用11月累计数减去8月累计数作为4季度的累计数。数据原始指标来源于中经数据网。

根据计量经济学原理,对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税金、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的趋势分析过程包括四个具体步骤:

这里首先需要说明一下的是,由于我国会计核算原则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原则,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税金总额、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的关系是匹配的,所以,不需要对它们之间的两两因果关系,进行Granger非因果关系检验,如果经济数据不是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则必须进行Granger检验。表1中国工业企业总体收入、成本、税负、期间费用单位根检验(2000-2010)

表示在5%的检验水平拒绝原假设。***表示在1%的检验水平拒绝原假设(以下各表中的表示相同)。为了研究的方便,需要对主营业务收入、税金总额、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等变量的字母表示进行设定,分别被设定为sr、cb、sjze、xs、gl、lxzc。

首先进行第一步,利用单位根检验分析时间序列是否平稳。检查序列平稳性的标准方法是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的是ADF检验,检验水平设定为1%、5%和10%。(以下单位根检验均相同)。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二阶差分后有截距项而无趋势项在5%的检验水平上都是平稳的。同时由于中国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处理原则,可以通过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来获得它们的趋势关系。

其次进行第二步,利用E-G检验对它们两两协整关系进行检验。这里E-G检验是以主营业务收入作为自变量,以其它时间序列的一项作为因变量。检验结果见表2和表3。

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税金总额、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

除利息支出为滞后3期的迹(Trace)统计量,其余均为滞后1期的迹统计量。通过表2和表3检验结果,发现它们在有趋势的协整残差的平稳性检验中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是平稳的,也就是说主营业务收入和其它时间序列两两是协整的。

接着进行第三步,借助Eviews60软件工具计算出了相应误差修正系数,得到主营业务收入和其它时间序列由Enger-Granger协整回归得到的误差修正模型检验结果。对表4作以下说明,主营业务收入和其它时间序列的波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短期影响,用β1来表示;另一部分是长期影响,误差修正项ecmt-1的系数λ的大小反映了变量之间的均衡关系偏离长期均衡状态时,将其调整到均衡状态的调整力度。

在进行第四步之前,需要对税金总额这个指标做进一步的处理。主要是由于在税金总额中,大部分是增值税,增值税是价外税,需要将税金总额中的增值税部分扣除,才能得到主营业务收入与税收之间的趋势情况。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税金总额、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

通过表7可以看出在无趋势和有趋势的E-G检验中协整残差的平稳性检验中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都是平稳的。但是,根据前边的研究,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税金总额、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在有趋势的协整残差的平稳性检验中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是平稳的,所以这里也选择有趋势的协整残差的平稳性检验中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的相关结果。检验结果为滞后1期的误差修正模型检验结果。

下面是检验税金总额和增值税总额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8。表8税金总额和增值税总额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样本时间:2000―2010年,滞后期:2)原假设样本量F统计量P值SJZEdoesnotGrangerCauseZZS4251242100109ZZSdoesnotGrangerCauseSJZE1639030208

Granger检验结果表明,税金总额和增值税总额之间不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其中税金总额对增值税总额存在单向影响,即税金总额的变动导致增值税总额的变动。

最后,利用税金总额和增值税总额时间序列之间的协整关系,得到税金总额和增值税总额之间的影响因子。即由Enger-Granger协整回归得到的误差修正模型检验结果:增值税(zzs)和税金总额(sjze)系数估计值β1为0658069。

将增值税与税金总额之间的关系代入主营业务收入和税金总额的影响关系中,得到主营业务收入和税金总额减去增值税部分的影响因子,即(1-0658069)*0041278=0014114。

到此,提出的假设得到了证明:主营业务收入与营业成本、税金、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存在长期的趋势。

进行到第四步,根据实证研究的结论,得到数据之间的长期趋势关系即影响因子。

总结如下:成本和主营业务收入影响因子为0852347(表示为cbyz);税金总额减去增值税部分和主营业务收入影响因子为0014114(表示为sjyz);营业费用和主营业务收入影响因子为0022419(表示为xsyz);管理费用和主营业务收入影响因子为0030865(表示为glyz);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和主营业务收入影响因子为0010507(表示为lxyz)。

加入WTO以来,中国企业充分发挥我们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出口额也连年递增,经济体系中外贸经济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创造了享誉世界的“中国制造”,外贸经济实体也获得了可观的收益。由于我国经济国内与国外市场的统一,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总体上来说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可以在内销和外销之间自由地转换,所以,外贸企业的获利能力从宏观经济总体上应该符合经济总体的特征,如果外贸经济利润总额的长期趋势高于内销经济,则会有更多的企业从内销转为外销;如果外贸经济利润总额的长期趋势低于内销经济,则会有更多的外贸企业从外销转为内销,所以中国工业企业获利能力的宏观长期趋势也就是我国外贸经济获利的长期趋势。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却比国内市场复杂得多。首先,国际市场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其需求曲线是相对固定的,也就是价格越高需求越少,价格越低需求越多,一般不产生大的平移,这主要是由于国际市场资源配置已经日趋完善,大量的国际游资按照资本市场的趋利性规则流动,对市场一般消费需求很少产生影响。其次,在国际市场上,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用外币标注的国际市场均衡价格,折合**民币数额就会减少,对国内企业来说就是商品价格的降低,则国内企业供给的意愿就会降低,也就是出口额的降低,但是国际市场上提供商品的经济体不仅仅是中国一个经济体,我们由于出口市场均衡价格低让出的那块市场份额,就会有其它经济体的替代商品补充到国际市场,使国际市场商品供给量发生的变化不大,这种小的变化会形成新的国际市场均衡价格,而这个价格与原有的市场均衡价格变化不大,不足以抵消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出口价格降低的影响,也就无法提高中国外贸经济体供给出口商品的意愿,因为企业要维持一个基本的获利水平,企业的选择就是内销或停产,其结果就是出口额的下降,反之则反是。所以,在目前国际市场供求关系情况下,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我国商品出口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中国外贸经济目前面临的现实情况是,人民币升值使中国外贸经济的实际销售收入降低,进一步降低了我国外贸经济的获利水平。面对资源配置日趋完善的市场,我国外贸经济别无选择,大量的外贸企业面临着转产或停产,其后果就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的大量失业。这将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

我国短期外贸经济总体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能力是外贸经济的利润总额为零,应是其承受能力的极限。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带来的汇兑损失以经济个体财务费用的形式,将大量经济个体的营业利润由正值变为了零或负值。

根据前面的研究结果和宏观财务分析原理,中国工业企业总体不含财务费用中汇兑损益的营业利润比率(yylrbl)模型可以表示为:yylrbl=1-cbyz-sjyz-xsyz-glyz-lxyz。利用此模型,则现阶段,我国工业企业总体不含财务费用的汇兑损益营业利润比率为:yylrbl=1-0852347-0014114-0022419-0030865-0010507=0069748。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工业企业正常的实际收益,同时也是我国工业企业短期内可以承受人民币升值导致汇兑损失最大限度,即占主营业务收入0069748的财务费用是汇兑损失。也就是说,宏观经济利润总额的长期趋势是利润总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是69748%。

因此,提高我国外贸经济实体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能力,就要把握好两个关键问题:一是要从政策上引导外贸经济从成本领先战略向差异化战略转变,提高商品的销售价格,使成本和费用占收入的相对比率进一步降低,提升中国商品的盈利能力;二是要提升人民币在世界贸易结算中的地位,稳妥推进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设,降低外贸经济的汇兑损失。

主要参考文献:

[1]卢向前,戴国强.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1994-2003[J]经济研究,2005(5).

[2]王中华.贸易收支与实际汇率―中美、中日比较研究[J]经济科学,2007(3)

[3]凌超,俞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差额的传导机制研究[J]经济论坛,2008(16).

[4]王聪.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金融管理,2010(1)

Appreciation:

时间:2023-08-2311:10:22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还是出口?

人民币升值带来以下影响。

单一方向现阶段来说,人民币在不断升值,打个比方,1个月前签订了以1美元兑6.75为基的合同,现在升到6.68,则亏了0.07美元,金额越大,亏得越多。

*部方面中小企业在人民币升值的环境中举步维艰,利润低了,而同比国内的原材料价格升高了,不但没有赚钱,还可能倒贴亏本。

国际环境上来说中国产品相对其他国家来说贵了,竞争力就弱了,生意量少了,公司也受到了打击。

顺便解释一下你搞不懂兑换的问题

理解上来说你是进入误区了,首先进口一个东西,原来要8元,现在只要7元,是便宜了。但出口来说,原来我卖1美金收汇后能兑换8元人民币,但升值后,1美金的东西收汇后只能兑换7元人民币了,那你说不是亏了吗?

我想问你,你换美元有什么用呢?收汇后是美元兑换人民币打入你公司账户的。你说的“但是由于美元的贬值换取的美元数却是增多了啊”美元越贬值,收汇后美元账户金额就越来越少。还有不收汇怎么办核销,退税?不换**民币,你怎么投入生产,原材料,成本支出?

人波度养哪十通确民币升值是如何影来自响股市的?

手中的有价证券也会升值对股市是好事尤其是有的公司本就是人民币升值受益的板块会大幅提高公司的利润股票涨的也快

人民币贬值对股市的影响?

人民币贬值人民币不值钱,购买力下降,兑换美元人民币,比如,贬值之前,需要6.7元人民币就能兑换1美元,贬值后,兑换1美元需要7人民币,下面小编带来人民币贬值对股市的影响,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带来参考。

人民币贬值对股市来说是一种利空,会导致股市下跌,即人民币贬值,会导致人民币不值钱,国际资金为了追求较高的收益,则会从中国市场上流出,从而会使市场资金出现减少,股票市场成交量缩减的情况,同时,人民币贬值时,国家会采取一定的紧缩货币政策,或者紧缩的财政政策,从而会减少股市的流动资金,随着流动资金的流出,股市会下跌。

人民币贬值对整体股市来说是利空,但是,并不是利空所有股票,对以下股票来说是利好:

1、出口外贸相关的股票

人民币贬值意味着人民币不值钱,其他货币升值,以人民币标价的产品价格下降,这样有利于出口外贸行业,比如,纺织服装、玩具、家电等出口外贸行业。

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一些以本币计算的外债金额就会上升,这对债务人来说,是一种利空,因此,在人民贬值的情况下,对外债较高型行业是利空,比如,航空行业。

人民币贬值会使化工出口的竞争力得到提升,导致该行业的股票上涨。

利好出口之后,往往也会带动港口的利好,甚至还有可能会刺激对于原材料需求而带动散货运输市场。

人民币贬值使进口汽车价格吸引力将下降,或抑制进口汽车销量进一步扩大*面,有利于本土汽车的发展。

据悉,盘口上包括了股票当天的走势状况,分析一只股票的盘口大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委托比;五档买卖挂单;开盘价收盘价、涨跌幅、最低最高价、量比、内外盘、总成交量;换手率、总股本流通股本、净资产、收益、动态市盈率;买卖成交单。

在股票是市场中股票的盘口是指在交易过程中实时盘面数据窗口。盘口数据中通常在由委托比例、交易买卖五档挂单数据、股票开盘价、股票收盘价、股票涨跌幅、股票最高价、股票最低价、股票最新价、股票的量比、股票的内外盘数据、股票的总成交量、股票的换手率、股票的总股本、股票的流通股本、股票的净资产、股票的市盈率、预期收益、股票的净流入额、股票的大宗流入、股票所属板块概念等组合而成的综合数据。

货币升值对股票的影响是什么?

升值后,以RMB计价的行业受惠,典型的是地产,银行,进口行业有利,同样多的RMB可以买更多的外国的产品了。对出口行业利空。

人民币升值对股市的影响

RMB升值。前景大好、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股市有什么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负面影响;对人民币升值最大的担忧莫过于其对中国出口行业可能带来的冲击.中国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高达60%,而直接从事出口相关行业的人数达到9,000多万.

人民币升值对股来自市是好还是坏?

汇率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左右我国债市和股市中长期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国际热钱在什么程度、以怎样的方式影响着我国股市,是投资者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人民币升值将必然从两方面影响股市。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将吸引国际投机资本,以正规和非正规渠道进入中国证券市场进行套汇。汇率变动预期导致投机性热钱流动,影响股市资金供给和市场利率水平,对市场带来大幅波动和隐患;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必将改变我国现有进出口状况,进而影响对进出口依存度大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及业绩,从而深层次地影响整个证券市场的估值体系。  一、人民币升值如何影响市场方向  市场各方机构普遍认为人民币升值对股市的影响利大于弊,对有可能对市场产生的影响都有良好的预期: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进入国内证券市场,并提升整个证券市场的国际化估值这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计价的A股的国际估值,将推动一些核心蓝筹A股的走高,市场构成相对正面和积极的影响。(申银万国研究所:人民币升值对市场的影响以及机会分析)  人民币升值对于中国经济总量影响不大,对行业整体表现利大于弊,对于短期内的A股市场有激励作用(国泰君安研究所:人民币升值对股市影响偏积极)  实质利好A股市场,但潜藏一定风险且会产生新的分化;H股成为风向标;深、沪B股分道扬镳(国海证券: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和股市的影响)  人民币进入长期升值预期状态,将可能推动股市进入资金与价值复合推动型状态,不排除可能阶段性地演化为纯粹的资金推动型股市;人民币升值对股指的推动力度要视升值幅度的大小和升值周期的长短而定。从实践来看,在货币升值初期股市的反应往往比较强烈(海通证券:人民币升值A股国际吸引力将不断增强)  由于本次人民币升值幅度远低于此前市场预期,这将强化国外投资者对未来再次升值的预期,中国可能面临新一轮的热钱流入潮,而债市和股市将成为境外资金的主战场,短线两个市场有望双双出现上涨(渤海投资:人民币升值领衔扭转弱市格*)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人民币升值对股市影响分析(人民币大涨,股市走势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