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的内涵与价值
欢迎来到“叁号列车”。
每一次遇见,都有意义。
带着故事我们一起出发。
大概念的内涵与价值
今天听了李亚敏老师的讲座——《大概念的内涵与价值》,李老师结合教学实际,用通俗易懂的教学实例,阐述了大概念的内涵与价值。下面我结合李老师的讲座和英语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对大概念的理解。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大概念提出的背景
1.时代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和应对当前的形势变化,于是大概念顺势而生。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增多,现实复杂,简单的死记硬背已经不能使学生来面对复杂的变化。所以教学理念也开始从17-20世纪初的怎么教,到20世纪的教什么,再到如今21世纪初应该思考的为什么教。所以我们的英语教学也一直处于极端化的窘境:只重视语言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了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2.新课标要求:
但是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要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大概点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保障。大概念不仅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网络,通过对语言结构的学习与理解,挖掘探究语言背后的意义,形成对语言的系统化认识;还有助于促进育人理念的更新,引导育人方式的改革,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目标的最终落实。
什么是大概念
刘徽教授说:大概念是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它具有生活价值。刘教授从三个方面理解大概念:
1.理解大概念的“大”:反映专家思维,具有生活价值。
我对大概念的“大”的理解是这样的:学生学习一个知识,不仅仅是学习这个知识本身,比如学习一个英语单词,会读会写,并不代表理解了。学生能通过对这一个单词的学习,总结出这一类单词的特点,并且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举一反三。也就是说,通过学习简单的知识,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理解的更深层面是用,“学以致用”,大概念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具有生活价值,即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比如在学习了购物的相关语言之后,我们的落脚点是要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去真实的购物交流。
2.理解大概念的“概念”:不限于概念。
大概念中的“概念”,是要集中反映学科本质,具有相对稳定性、共识性、统领性,能将离散或琐碎的不同主题和知识“有意义”地“粘连”起来,从而帮助学生以“专家思维”阐释和预测较大范围的“知识模型”。
3.大概念有不同层次。
大概念太大了,大概念之下又有学科大概念,英语学科大概念之下又有语言大概念和主题大概念。所以关键是如何与教材、与学科进行恰当的链接。
核心素养与大概念
大概念的最终落脚点是核心素养。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要摘杏子,可是杏树很高。我要如何借助外力或者脚手架来摘到杏子。既可以借助梯子,也可以借助一根长棍。到底哪种方式好呢,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权衡利弊。在这个例子中,杏子就是我们最终要达到的核心素养,思考运用什么方式来获取杏子就是大概念。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大概念教学》中提到:要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他们不仅要有知识,还要具备孕育知识去创造的解决问题的素养。钟启泉教授也提到:真实性是核心素养的精髓。真实性是指超越学校价值的知识成果。由此可见,真实性是理解素养导向的教育教学变革的关键。教育教学不仅从真实中来,还要回到真实中去,要打通学校教育和真实世界的路径。要考虑今天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是否可以迁移到他们未来解决的真实问题正确。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课堂活动的设计要突出真实性,最好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案例,最后的课堂生成,是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解决生活中的某些具体问题。
核心素养是做,大概念是思,一个是外显的,一个是内在的;核心素养的内涵是真实性及解决现实世界的真实问题,大概念是知识转化为能力所有的重要途径起到抓手的作用。
四.大概念的价值与意义
大概念的核心是思考整合,特点是具有创造性和实践性,本质是将知识与生活进行链接。
对于老师来说学会运用大概念,具有以下的价值:
备课结构化,目标清晰化,内容整体化,上课更聚焦,效率更高。
对于学生来说:
学习更主动,兴趣更浓厚,参与更多,更爱思考,更有创造性。
五.如何提取学科大概念
1.研读课标
以核心素养为统领,首先分析课程学段目标,明确学生在本学段应发展或达到的程度;然后分析课程内容,明确学生分别在六要素的学习内容中要完成的学习要求和学习范围;最后要分析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在每一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2.研读教材
教材是英语课程的核心资源。为了充分利用和有效开发教材资源,教师应该深入分析教材,研读教材。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对于资源的开发与整合,都要以教材为主,为圆心,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与延申。
3.分析学情
自始至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在提取学科大概念时,要考虑到学生,可以从学生现有的语言储备,对本单元主题所了解的生活经验,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预测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的潜在困难这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4.纵向分析
横向分析之后,确定了本课的大主题,进行了资源整合,分析了学生的基础情况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具体的英语要素,资料收集,平台交流等,提炼出单元大概念。
一课研究有声词典之“什么是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完整内容请看最下面的视频)
获取优质学习资源
大概念的内涵和价值
4月28日,参加了新网师必修课程《大概念的内涵和价值》的通识课,主讲老师李亚敏老师,李老师结合自身的理解从五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大概念,说实在话到现在为止,我还是处于懵懂之中,亦或是愚笨,抑或是精力不够用时不多理解不够,为不耽误作业提交还是按李老师的讲解照本宣科的理一理我理解的大概念。
一、核心素养和大概念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核心素养能迁移的知识,能培养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能生成超越学校价值的的知识成果。所以核心素养与大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做和思的关系,核心素养是做,大概念是思,一个是外显的,一个是内在的。大概念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素养的重要途径,李老师通过如何学习汉字给我们做了例解,让我们明白了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大概念是必要的抓手。
二、大概念提出的背景
大概念的提出背景李老师结合中考文综开卷考试的现实总结出现实的教育不仅要考察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考察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核心素养的要求,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概念就是抓手。
大概念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能有效地将内容联系起来的概念。学生领悟了大概念,就像拿到了一张学科地图,从而在头脑中形成由该学科知识组成的指南针,引领学生找到方向或者工具来解决以后遇到的相关问题。
因此大概念的提出是时代变化的要求、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满足课堂聚焦“少而精”知识的要求。
三、什么是大概念
刘徽教授指出,大概念是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它具有生活价值。是集中反映学科本质,具有相对稳定性、共识性、统领性,能将离散或琐碎的不同主题和知识实现“有意义”地“粘连”,从而帮助学生以“专家式思维”阐释和预测较大范围物体、事件或现象的某种有组织、有结构的“核心概念”、“知识模型”或“学科大图景”。大概念的基本结构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结果怎样?大概念具有中心性、层次性、迁移性,实现的方式是探究而不是死记硬背,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
四、大概念的价值和意义
大概念能够让教师和学生沿着清晰明确的线索进行教学和学习,具有重要的操作性指导意义,是学科素养融入到学科内容的固定锚点。
李刚吕立杰在《大概念课程设计》中如是说,大概念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本质性理解,形成学科观念;大概念促进学生发生知识联结,发展适应能力;大概念促进学生自我建构与自我进化,指向终身素养。
李学书《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大概念:课程意蕴及其价值》指出大概念的引入和应用为课程建设提供新的视角;大概念的引入和应用为教学方式改革提供概念工具;大概念促进课程育人方式的转变。 采用大概念教学学生学习更主动了,兴趣更浓了,参与更多了,学生更爱思考了而且更有创造性,大概念的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
五、如何提取学科大概念
我觉得如何提取大概念才是本次讲座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李老师讲到两种提炼方式,一种自下而上,一种自上而下。我觉得自下而上更切合实际,我们需要研读教材、研读课标,进而分析学情和纵向分析从而提取大概念。通过两步,第一步(定向)任务群+学段要求+学业质量描述,第二步(定性)根据本单元语文要素、课后习题、交流平台,提炼单元大概念。
在自己的教学实际中,我觉得目前尚未掌握大概念提取方法,不善于思考大概念提炼路径是我目前最大的难题。在后期我将抽时间多听讲座,多做训练,争取尽快理解大概念并能熟练运用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 – 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7.“震网”病毒破坏伊朗核设施。2010年,伊朗纳坦兹铀工厂工业控制室的计算机中,由于缺乏基于密码技术的强身份鉴别和访问控制手段,使得“内鬼”于2009年6月轻易在其中释放了一个破坏性病毒——“震网”,并一步步攻入核心系统,目的是破坏伊朗铀浓缩项目、阻止其制造核武器。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被投放的网络武器,宣告了网络战争时代的开启。8.“火焰”病毒席卷**。2012年,一款名为“火焰”的病毒在**地区大范围传播,可以盗取计算机显示内容、存储的文件、联系人数据甚至音频对话记录等重要信息,其复杂性超过任何其它已知病毒。该病毒利用在Windows系统中普遍使用的MD5算法弱点,通过伪造数字证书进入受害者系统。9.Dual_EC_DRBG算法后门。2013年9月,斯诺登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在Dual_EC_DRBG随机数生成算法中植入后门。虽然2014年美国迫于压力在相关标准中删除了该算法,但该算法已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其影响不能一朝一夕消除,美国长期以来凭借其密码强国地位一直致力于控制其他国家密码应用的事实不言自明。二、我国商用密码应用案例(一)金融领域应用案例1.在银行业中的应用。近年来,商用密码的应用使银行业各项交易业务,包括线下交易、网银交易、跨行交易等都不断刷新历史交易规模,有效遏制了银行卡伪造、网上交易身份仿冒等违法犯罪活动,显著提升了敏感信息和交易数据的安全防护能力,有力保障了金融信息安全和金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护了公民个人隐私和金融财产安全。目前,累计发行支持商用密码算法的金融IC卡逾亿张,已有多家银行机构接入银联跨行交易系统,形成银行业广泛的密码应用环境。2.在非银行支付中的应用。商用密码的应用有效解决了用户因缺少安全认证方式导致的支付限额问题,促进了非银行支付业务的安全、健康发展,支付宝系统在线交易笔数在2016年就超过全球第二大信用卡支付机构万事达,并已推广数字证书应用以加强交易安全,目前日均基于数字证书实现交易验证近150万笔。商用密码成为非银行支付业务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3.在电子保单中的应用。电子保单是保险公司借助电子签名技术和数字证书为客户签发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化保单,实现网上投保、在线支付、网上核保和电子保单发送等全流程的电子化。电子保单采用密码技术实现了保险业务过程各类电子单证的合法性,省去了保险单证印刷、发放、机构盖章等环节,简化了流程,降低了操作风险和营运费用,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和公司营销效率。4.在网上证券中的应用。新股网下发行市场参与方使用EIPO平台可以大幅度提高网下发行的效率,有效避免新股申购过程中资金大规模跨行流动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并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平台采用数字证书,实现业务操作电子化,采用数字签名技术,解决了网上业务的法律效力问题,大大提高了办理效率、节省了成本。(二)基础信息网络应用案例1.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4G通信技术大规模商用以来,ZUC算法在移动通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建设的300多万个基站系统全部支持ZUC算法,高通、华为、展讯、MTK等主流基带芯片厂商生产的产品都支持ZUC算法,基于这些基带芯片生产的数亿部移动智能手机默认支持ZUC算法。商用密码在VoLTE加密语音系统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移动通信安全能力。2.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密码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满足广播电视行业在身份认证、数据防篡改、版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已成为保障广播电视安全的基础核心技术。目前,广电行业正在部署基于商用密码的超高清节目数字版权保护系统。3.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要求》作为国家标准,对密码应用作出了具体规范,可以预见,商用密码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将产生显著的安全效益和社会效益。(三)重要信息系统应用案例1.在税务领域中的应用。国家组织有关部门以密码技术为基础,研制了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有效遏制了以篡改**票面信息进行骗税的行为。该系统仅在投入使用当年,即为国家挽回税收损失700亿元,每年为国家税收贡献在千亿元以上,20多年来税收累计贡献数万亿元,被誉为增值税的安全卫士和打击增值税犯罪的强力武器。2.在社会保障卡中的应用。采用密码技术实现身份识别、权限控制、数据加密等安全机制,识别持卡人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业务中的合法身份。2017年开始试点的第三代社会保障卡,使用经国家密码管理部门认可的算法,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卡应用的安全水平。3.在电子病历系统中的应用。商用密码在电子病历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保护的信息包括病案首页、入院记录、病程记录、手术记录、会诊记录、查房记录、护理记录、知情同意书等,目前已有上千家医院在电子病历系统中使用商用密码,有效保证了电子病历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四)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务信息系统应用案例1.在电子证照中的应用。目前已有多个地区形成以身份证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的居民电子证照目录和法人电子证照目录,逐步实现政务服务“一号申请、一窗办理、一网通办、一库共享”。全国已发放超过1600万张电子营业执照,有效遏制网上无照经营和虚假主体经营的现象,为网络市场监管提供了有效手段,对优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具有重要意义。2.在政务移动办公领域中的应用。采用商用密码的政务移动办公系统已在电子政务(办公管理、便民服务)、城市管理(市政、公安)、行政监管(税务)、应急安全(平安城市、应急指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移动警务为例,2011年以来,移动警务系统为全国32个省级公安机关100多万民警配备终端密码模块并签发数字证书,保障1000多种移动警务应用安全。云南省按照国家要求积极推广商用密码在相关行业领域的应用。地方性商业银行积极落实试点工作任务,采用商用密码对行内重要信息系统进行保护,强化安全监控,保障相关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省级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规划,认真落实密码应用要求,有关部门在交通运输、政务信息、税务等重要网络信息系统中实现了身份认证、电子印章、电子签名、数据传输等方面的商用密码应用。密码政策问答1.问:《密码法》有什么样的法律地位?答:密码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是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和基础支撑。密码工作是*和国家的一项特殊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信息安全,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完善国家安全体系的总体布*中对加强密码工作和密码立法作出了重要部署。《密码法》是我国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密码领域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也是一部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专门法律。《密码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管密码的根本原则,确立了密码工作领导和管理体制,明确了密码分类管理原则以及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商用密码管理的各项制度措施,为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法律保障,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密码法律制度体系奠定了基础。2.问:密码工作坚持*的绝对领导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坚持*对密码工作的绝对领导,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毫不动摇坚持的根本原则。《密码法》规定,坚持中国共产*对密码工作的领导,旗帜鲜明地把*管密码这一根本原则写入法律。*的密码工作创建于1930年,一直由*中央直接领导和管理,*管密码原则是密码工作长期实践和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密码工作最重要、最根本、最核心的要求。坚持*的绝对领导,主要体现在:一是密码工作的重大事项向中央报告,密码工作的重大决策由中央决定。二是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密码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实中央确定的密码工作领导和管理体制。三是充分发挥*的领导核心作用,各级**(*组)和密码工作领导机构要认真履行*管密码的**责任。3.问:我国的密码工作领导体制是什么?答:《密码法》明确规定,中央密码工作领导机构,即中央密码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国密码工作实行统一领导,把中央确定的密码工作领导体制,通过法律形式固化下来,为密码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提供根本保证。中央密码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国密码工作,负责制定国家密码工作重大方针政策,统筹协调国家密码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推进国家密码法治建设。4.问:我国的密码工作管理体制是什么?答:根据密码工作依法管理的需要,参考其他工作领域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经验,《密码法》明确了密码工作管理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省、市、县四级密码工作管理体制,二是国家机关和涉及密码工作的单位的密码工作职责。国家密码管理部门是指国家密码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密码管理部门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密码管理*。5.问:国家机关和涉及密码工作的单位的密码工作职责是什么?答:国家机关和涉及密码工作的单位根据工作需要,承担相应的密码工作职责,是密码工作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机关是指中央、省、市、县各级国家机关。涉及密码工作的单位是指除国家机关以外,承担密码管理职责的企事业单位等。这些机关、单位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本机关、本单位或本系统的密码工作。6.问:为什么要加强密码安全教育?答:密码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密码安全意识是国家安全意识的重要内容。密码安全教育是密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密码工作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做好密码安全教育工作,对于正确贯彻中央关于密码工作的方针政策,提高全民密码安全意识,引导全社会合规、正确、有效使用密码,确保密码使用优质高效、确保密码管理安全可靠,具有重要意义。7.问:如何加强密码安全教育?答:密码安全教育要与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紧密结合起来,以学习宣传贯彻《密码法》为重要抓手,面向不同人群,开展不同形式的密码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充分利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等平台,深入开展《密码法》普及宣传活动,推动密码安全教育进社会、进课堂、进教材、进网络。二是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充分发挥中国密码学会、商用密码领域的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和全国商用密码展览会、《密码学报》、全国密码技术竞赛等学术、产业交流平台的作用,创新宣传方式和手段,加大密码知识科普工作的力度,增强密码社会认知度和应用密码保护信息安全的意识。三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公务员主管部门将密码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对大中小学生密码常识和密码安全意识的培养,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密码培训的力度,推动密码知识进校园,进*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8.问:为什么要把密码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答:将密码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各阶段的教育过程中,开展密码常识、密码安全意识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全民密码安全意识,提高全社会自觉使用密码保护网络与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密码安全的意识。在公务员培训中,密码安全教育主要是关于密码常识、密码安全意识和密码工作的教育,将密码安全教育纳入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有利于公务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更好地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高密码安全意识与履职能力。9.问:《密码法》对禁止利用密码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做了什么样的规定?答:密码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用于合法的信息保护,也可能被用来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密码一旦被用来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将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合法权益。因此,《密码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窃取他人加密保护的信息或者非法侵入他人的密码保障系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密码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等违法犯罪活动。”10.问:什么是“窃取他人加密保护的信息或者非法侵入他人的密码保障系统”?答:窃取他人加密保护的信息,是指未经他人授权,采用非法攻击密码等方式获取他人加密保护的信息的违法行为。非法侵入他人的密码保障系统,是指未经他人授权,采用非法攻击密码等方式进入他人的密码保障系统。这里的“密码保障系统”,是指采用密码技术、产品或者服务集成建设的,实现加密保护、安全认证功能的系统。11.问:《密码法》为什么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密码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等违法犯罪活动”?答: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密码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案例屡见不鲜,造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例如,2017年5月,一款名为“魔哭”(WannaCry)的蠕虫勒索软件袭击全球网络。它加密受害者电脑内的重要文件,除非受害者通过比特币交出赎金,否则加密文件无法恢复。“魔哭”勒索软件的影响范围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0万台设备受到感染和影响。我国有3万多家机构、数十万台设备受到该软件袭击,给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危害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此外,《密码法》关于不得利用密码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等违法犯罪活动的规定也是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网络安全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衔接的。12.问:核心密码、普通密码泄密主要指哪些情形?答:核心密码、普通密码泄密既包括核心密码、普通密码故意泄密,也包括核心密码、普通密码过失泄密,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一是使核心密码、普通密码被不应知悉者知悉;二是使核心密码、普通密码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而不能证明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三是核心密码、普通密码丢失,下落不明。13.问:影响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安全的重大问题、风险隐患是指什么?答:影响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安全的重大问题、风险隐患,是指核心密码、普通密码设备、部件、系统等发生损毁、中断、被攻击侵入等情况,已经或可能对密码安全构成威胁。14.问:出现密码安全问题时,密码工作机构要立即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答:采取应对措施是指为避免核心密码、普通密码泄密或减轻泄密后果而采取的一切合法和必要的措施。究竟如何采取应对措施以及采取何种应对措施,应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和现实条件作出决定。要求密码工作机构在发生核心密码、普通密码泄密等安全问题时及时报告,是为了让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密码管理部门及时了解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及时组织查处,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害。15.问:核心密码、普通密码泄密案件查处由哪些部门负责?答:为规范和加强密码泄密案件等安全问题查处工作,参照《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同时考虑到密码工作的特性和密码管理部门的管理实践,《密码法》规定,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密码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核心密码、普通密码泄密案件等安全问题的调查、处置工作。16.问:我国商用密码产业的基础怎么样?答: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商用密码产业取得长足进步,满足网络空间条件下差异化、多样化应用需求的能力不断提升,产业支撑能力显著增强。首先,商用密码产业队伍持续壮大。截至2019年12月,商用密码从业单位已达1000多家。随着信息化发展对密码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商用密码为主业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旗舰企业,踊跃进入商用密码产业领域,按照商用密码管理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研制商用密码产品、提供商用密码服务。这些企业活跃在商用密码产业链条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分布合理、竞争有序、创新力强的商用密码产业队伍,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商用密码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截至2019年12月,通过国家密码管理*审批的商用密码通用产品有2000余款。2019年,全年共销售商用密码产品19亿台/套。从产品形态上,覆盖芯片、板卡、整机、系统等全产业链;从功能性能上,一批关键、基础、高性能商用密码产品推向市场,基本形成层次分明、功能完善、性能优异的产品体系;从应用领域上,更多满足电力、公安、交通、税务、金融等领域密码应用需求的产品可供选择,也有一批针对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的特定商用密码产品研制成功并得到应用。此外,商用密码检测和电子认证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密码检测基础理论、技术平台建设、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取得新突破,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较好地满足了商用密码管理和产业发展对检测评估的需求。电子认证服务正在逐步构建一个以国家电子认证根CA为认证源点,辐射全国各地区各行业、连接上亿用户的电子认证体系。17.问:为什么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等参与商用密码国际标准化活动?答:《密码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国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等参与商用密码国际标准化活动。企业、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等全面深入地参与商用密码国际标准的制修订等国际标准化活动,是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有利于提升商用密码技术的全球影响力,同时也为降低包括密码脆弱性在内的全球网络安全整体风险贡献中国智慧和提供中国方案。18.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必须使用商用密码进行保护吗?答:《密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要求使用商用密码进行保护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其运营者应当使用商用密码进行保护。《密码法》规定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商用密码使用要求是《网络安全法》规定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义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密码是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和基础支撑。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要求使用商用密码进行保护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其运营者必须使用商用密码进行保护,而且使用的商用密码必须是合规、正确、有效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如果不使用或者不合规正确有效使用商用密码进行保护,将严重威胁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密码法》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使用商用密码提出明确要求,有效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19.问: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的目的是什么?答: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是指在采用商用密码技术、产品和服务集成建设的网络和信息系统中,对其密码应用的合规性、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建立完善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制度,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商用密码应用的合规性、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对于有效规范密码应用,切实保障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同时也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技术手段。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作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护和密码使用的第一责任人,《密码法》要求其履行相应的义务,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密码应用的合规性、正确性、有效性和运维管理人员基本能力进行评估。为有效控制安全风险,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当在规划、建设等必要阶段进行评估,系统投入运行后,还应当定期开展评估。20.问:为什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采购涉及商用密码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实行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答:《密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采购涉及商用密码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规定,通过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家密码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组织的国家安全审查。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采购涉及商用密码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实行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主要有以下考虑:一是该制度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符合世贸组织规则,也是国际通行做法。国家安全审查可以防止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因使用的产品和服务存在安全缺陷或隐患而受到攻击、破坏,或者存储的数据资源被窃取、泄露,从而提高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可控水平,有效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二是该制度是《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中明确规定的制度,与《网络安全法》关于网络安全审查制度的规定衔接一致。本条中的“国家安全审查”是网络安全审查的一部分,安全审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国家密码管理*等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开展,不存在制度交叉和重复审查问题。21.问:《密码法》明确哪些未按照要求使用核心密码、普通密码的情形?答:《密码法》明确了违反核心密码、普通密码使用要求的两种情形:一是在有线、无线通信中传递的国家秘密信息,以及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信息系统,未使用核心密码、普通密码进行加密保护、安全认证。二是在有线、无线通信中传递的国家秘密信息,以及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信息系统,虽然使用了核心密码、普通密码,但未能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合规、正确、有效地使用核心密码、普通密码进行加密保护、安全认证。22.问:《密码法》对未按照要求使用核心密码、普通密码的行为,规定了什么样的法律责任?答:《密码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法第十四条规定,未按照要求使用核心密码、普通密码的,由密码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或者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由密码管理部门建议有关国家机关、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或者处理。此条规定的法律责任包括:1.责令改正。所谓责令改正,是指有关主管部门依法要求违法行为人将其违法行为恢复到合法状态。2.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所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是指有关主管部门依法要求违法行为人停止其实施的违法行为。3.警告。所谓警告,是指有关主管部门对违法行为人进行训诫,使其认识到其行为的违法性。4.处分。分为行政处分和*纪处分两种。本条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是指在机关、单位实施的违法行为中起决定、批准、授意、指挥等作用的人员,一般是本机关、单位分管某一方面工作的负责人。“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指具体实施违法行为并起较大作用的人员,可以是机关、单位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5.处理。所谓处理,是指对实施了相关违法行为,但不适用处分的人员,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作出的惩戒。这里所说的不适用处分的人员,主要是指在国家机关工作但不具有编制的聘任人员和企事业单位聘任的人员。密码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建议督促有关机关、单位对违法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或者处理。23.问:《密码法》明确哪些核心密码、普通密码泄密等安全问题的情形?答:《密码法》明确了核心密码、普通密码泄密案件或者密码工作机构违反相关安全要求的具体情形:一是发生核心密码、普通密码泄密案件。二是发现核心密码、普通密码泄密或者影响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安全的重大问题、风险隐患,未立即采取应对措施。三是发现核心密码、普通密码泄密或者影响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安全的重大问题、风险隐患,未及时向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密码管理部门报告。24.问:《密码法》明确的核心密码、普通密码泄密等安全问题的法律责任具体包括哪些?答:《密码法》第三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发生核心密码、普通密码泄密案件的,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密码管理部门建议有关国家机关、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或者处理。违反本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发现核心密码、普通密码泄密或者影响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安全的重大问题、风险隐患,未立即采取应对措施,或者未及时报告的,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密码管理部门建议有关国家机关、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或者处理。此条规定的法律责任包括:1.处分。处分分为行政处分和*纪处分两种。本条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是指在机关、单位实施的违法行为中起决定、批准、授意、指挥等作用的人员,一般是本机关、单位分管某一方面工作的负责人。“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指具体实施违法行为并起较大作用的人员,可以是机关、单位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2.处理。所谓处理,是指对实施了相关违法行为,但不适用处分的人员,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作出的惩戒。这里所说的不适用处分的人员,主要是指在国家机关工作但不具有编制的聘任人员和企事业单位聘任的人员。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密码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建议督促有关机关、单位对违法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或者处理。25.问:《密码法》明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违反商用密码使用要求的情形有哪些?答:《密码法》明确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违反商用密码使用要求的具体情形:一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未按照要求使用商用密码。二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未按照要求开展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三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使用未经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家密码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组织的国家安全审查或者国家安全审查未通过的涉及商用密码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26.问:《密码法》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未按照要求使用商用密码,或者未按照要求开展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规定了哪些法律责任?答:《密码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违反本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未按照要求使用商用密码,或者未按照要求开展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的,由密码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导致危害网络安全等后果的,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此条规定的法律责任包括:1.责令改正。所谓责令改正,是指有关主管部门依法要求违法行为人将其违法行为恢复到合法状态。2.警告。所谓警告,是指有关主管部门对违法行为人进行训诫,使其认识到其行为的违法性。3.罚款。所谓罚款,是指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强制违法行为人在一定期限内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的金钱。对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拒不改正或者导致危害网络安全等后果的,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27.问:《密码法》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使用未经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家密码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组织的国家安全审查或者国家安全审查未通过的涉及商用密码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规定了哪些法律责任?答:《密码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违反本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使用未经安全审查或者安全审查未通过的产品或者服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停止使用,处采购金额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此条规定的法律责任包括:1.责令停止使用。所谓责令停止使用,是指有关主管部门依法要求违法行为人停止使用未经安全审查或者安全审查未通过的产品或者服务。2.罚款。所谓罚款,是指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强制违法行为人在一定期限内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的金钱。对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违法使用未经安全审查或者安全审查未通过的产品或者服务的,处采购金额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什么是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 知乎
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事物。
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就是概念的内涵。
例如,“人”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有语言、有思维这些特有的属性。
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与客观存在的事物的特有属性是有分别的,也就是说,概念的内涵与事物的特有属性是有分别的。
概念的内涵是属于思想方面的认识内容;事物的特有属性是属于事物方面的认识对象。
概念的内涵要根据于事物的特有属性,并且日益正确地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但是,两者之间仍然不是等同的。
首先,概念的内涵就有是否正确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的问题。
例如,古代人对于自然界的风雨雷电的概念,带有迷信的成分,就没有正确反映风雨雷电的特有属性,只有今天我们认识了风雨雷电的客观规律,才形成了正确反映这些现象的特有属性的概念。
这就说明,属于思想方面的概念内涵与属于事物方面的特有属性不是等同的。
其次,由于实践要求不同,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认识同一类事物。因而,对于同一类事物,人们就可以形成几个不同的概念。这些不同概念的内涵,就分别地反映了同一类事物不同方面的特有属性。
例如,对于同一类植物,农民就着重认识它的生长与栽培方面的特有属性;中医就着重认识它在医治疾病方面的特有属性;而生物学家就着重一般地认识它的组织与生理方面的特有属性。从而农民、中医与生物学家对于同一类植物,就形成了不同的概念,这些概念的内涵分别地反映了这类植物不同方面的特有属性。
概念的内涵,是概念必须具有的内容,因而任何一个概念都是有内涵的。
不但真实概念是由内涵的,虚假概念也是有内涵的。
例如,“财神”是一个虚假的概念,它的内涵就是主管世间财源的神仙。
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事物,就是概念的外延。
例如,“人”这个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有语言、有思维这些特有属性的事物,如,曹操、李白等具体的人。
真实概念,由于客观世界中存在着相应的事物,是有外延的;虚假概念,由于客观世界中不可能存在相应的事物,是没有外延的。
例如,“鬼神”是主观的虚构,是违反客观规律的,不但客观世界中,今天没有相应的事物,而且将来也不可能有相应的事物。
概念的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范围。
概念的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科学概念的内涵,就是它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
例如,“三角形”的内涵,就是“在同一平面中,由三条互不平行的直线所围成的封闭图形”。
内涵是概念“质的方面”的特征,它回答概念“反映了什么对象(S是什么)”的问题。
这是因为概念的内涵是一种主观认识,而事物本身的特有属性则是一种客观存在。
主观认识与客观存在有时相符,有时则可能不相符;对象的特有属性有的已经被认识,有的可能尚未被认识。
另外,事物的特有属性可能是多方面的,而一个概念往往只反映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特有属性,而并不反映对象的所有特有属性。这就是人们对同一对象可能形成不同概念的原因。
任何概念都是有内涵的,但有人认为有例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专名没有内涵”。下面就针对这一观点加以简单的讨论:专名到底有没有内涵?
专名就是人名、地名之类,如,鲁迅、北京等;专名概念就是专名所表达的概念。
有人认为,专名仅仅是指代对象的笔画或声音符号,没有反映对象的任何特有属性,因而也没有内涵可言;有人则干脆说专名不表达或不是概念。
我们认为,专名概念反映了对象在名称上的特有属性,这就是专名概念的内涵。
例如,“鲁迅”这个专名的内涵是“一个名叫‘鲁迅’的人”;“武夷山”这个专名的内涵是“一座名叫‘武夷山’的山”。
还有人认为专名概念的内涵,就是它指称的对象所具有的一切特征,这种理解无限制地扩大了专名概念的内涵,也是不可取的。
例如,有人说“鲁迅”的内涵,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呐喊》、《彷徨》等小说的作者...”。实际上,鲁迅之所以叫“鲁迅”,与他是否具有这些属性无关,而只与他(或他的父母)是否给他取了“鲁迅”这个名字(或笔名)有关。因此,“鲁迅”的内涵,仅仅是“一个名叫‘鲁迅’的人”,它的内涵比“《呐喊》的作者”这个概念的内涵要少。
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范围。
例如,“三角形”的外延,包括存在于任何地方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外延是概念“量的方面”的特征,它回答概念“反映了哪些对象(S有哪些)”的问题。
任何概念都是有外延的,但有人认为有例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虚假概念没有外延”。下面就针对这一观点加以简单的讨论:虚假概念到底有没有外延?
所谓虚假概念,指的是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其反映的对象的概念。例如,“上帝”、“神仙”、“永动机”等。
一种观点认为,虚假概念没有外延,因为他们把概念的外延理解为具有某属性的“客观世界存在的事物”。
而事实上,人们的思维不仅可以反映客观存在的事物,也可以反映主观想象中的事物,否则我们就没有办法对“特异功能”、“水变油技术”等作理性的思考。既然概念的外延可以是主观想象中的事物,虚假概念当然也有外延。
这种观点也值得商榷。因为,假如虚假概念的外延都为零,则虚假概念的外延就没有大小之分,那么“上帝”的外延就应该等于“神仙”的外延,而实际上谁都知道,上帝比神仙少,上帝只有一个,而神仙则有许多。
对于“S是什么”和“S有哪些”的问题,通常都有确定的答案,这说明概念“S”的内涵和外延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是确定的。一个概念之所以区别于另一概念,正是由于两者在内涵和外延方面有着明确的界限。
但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和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概念内涵和外延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例如,“人”这个概念,在人类社会的初期就形成了,最初它的内涵仅仅是“两足直立行走的动物”,后来人们发现有些鸟类动物(如,鸵鸟)也以“两足直立行走”为主要运动方式,凭这一属性不能将人与它们区分开来,就在原有的内涵中加进了“没有羽毛”这一属性,于是“人”的内涵变为“两足直立行走且没有羽毛的动物”,而“会制造或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这一本质属性,则是近百年才被人们认识的,才成为“人”这一概念的内涵。
例如,“大众传媒”这一概念的外延,原来专指报纸,后来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又加进了广播,再后来又加进了电视,最近又增加了互联网。
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可变性是必要的,这样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但是,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变化原因和变化规律不是逻辑学关注的对象,逻辑学主要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的,因此更加强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一定时期、一定领域中的确定性。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的本质属性。
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它所反映的商品所具有的本质属性: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对象。
如,各种不同的具体商品,都是“商品”这个概念的外延。
教初三数学的李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X同-X比较,哪个大?”
张华同学不加思索地站起来回答说:“当然X大。X是正数,-X是负数,正数当然比负大。”
张华同学坐下后,陈颖同学接着站起来说:“我看X不一定比-X大。这两个数到底哪个大是不定的,这要看X取什么值。当X取正值时,X比-X大;X取负值时,-X比X大;而当X本身是0时,X和-X相等。”
这时,李老师说:“陈颖回答得很好。”
接着,李老师又问张华:“你懂了吗?”
张华犹犹豫豫地回答说:“懂了。”
李老师于是再向张华提问:“既是你懂了,那我就再问你一个问题:X和2X比较,哪个大?”
张华想了想说:“2X大。因为X只有一个X,2X有两个X,所以2X比X大。”
于是,李老师对张华说:“刚才你的回答又错了。要学好数学,特别要注意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你的回答说明你对基本的数学概念的掌握还不大扎实。”
张华的两次错误回答,说明他对“X”这个概念理解不清、把握不准。用逻辑的术语说,即他不懂得“X”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内涵和外延是概念所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明确概念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X”的内涵是:它可以代表实数范围内的任何数;“X”的外延是: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它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也可以是零...总之,一切实数都是“X”的外延。
由于张华没有能准确把握“X”这个概念的外延,实际上只是把“X”理解为仅仅表示正数,所以,他才总是认为X比-X大,2X比X大。
云南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德宏函授站 2020级法律事务专科班第三学期 《法律逻辑学》学习大纲 - 学历教育 - 中共德宏州委*校
《法律逻辑学》是法学专业学生一门法律技能思维的理论和思维训练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了解法律逻辑学的产生、法律逻辑学的对象、掌握法律逻辑学的概念、法律概念的定义、法律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学习掌握法律判断、法律推理、法律论证的概念、特征及形式,对法学专业学生进行法律理论思维和法律逻辑思维、法律论证方法的训练和培养,提升法律专业素质和技能。
一、概念的含义及其逻辑特征
每个或每类事物有许许多多的属性,其中有些是本质属性,有些是非本质属性。
1.概念的内涵
练习:简答题
1.什么是概念?概念的种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与语词有什么关系?
一、判断、命题与语句
1.直言命题
1.联言命题
包含模态词的命题就是模态命题,根据模态词的不同,我们通常把模态命题分为狭义模态命题(包含“必然”、“可能”)和规范模态命题(包含“必须”、“允许”)
第二,两种命题所产生的分歧以及解决分歧的方法不同。
一、法律命题
1.在同一规范体系中,“必须p”与“必须非p”之间为反对关系。
2.在同一规范体系中,“必须p”与“允许p”,“必须非p”与“允许非p”之间,为差等关系
3.“允许p”与“允许非p”为下反对关系。可以同时为真,不能同时为假。
4.“必须p”与“允许非p”,“必须非p”与“允许p”,它们之间分别为矛盾关系。
法律判断是适用法律时主体对特定行为、事实状态或关系具有或不具有以及具有什么法律意义的肯定性或否定性断定,是一种基本的法律思维形式和方法,比如法院的判决和裁定、仲裁机关的仲裁裁决、行政复议决定、行政处罚决定等都是法律判断。
从法理学角度看,学者们研究法律规范的结构主要有三要素说和两要素说两种观点
三要素:假定、处理和制裁
二要素: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一、简答题
1.什么是法律命题?
一、推理的一般理论
一、法律推理的一般过程
基于对法律推理的广义的理解,一个法律推理过程可能非常广泛而烦琐,涉及多种因素、方法和评价标准,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借用FRANCISCOJ.LAPORTA.BARTOSZBRO.ZEK模型。
一、法律推理的形式和实质
形式推理的特点和优势:
练习:
1.什么是推理?
2.什么是演绎推理的有效性和归纳推理的可靠性?
一、法律论证的定义
法律论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论证既包括立法过程中的论证(简称“立法论证”),又包括司法过程中的论证,简称“司法论证”。
每一份起诉书、每一份答辩状以及每一份判决书或裁定书都包括一个法律论证。从逻辑学角度来看,这个法律论证首先可以被分解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结论;第二部分是前提。法律论证的结论可以是起诉书的诉讼请求,也可以是答辩状中的答辩主张,还可以是判决书中的判决结果或裁定书中的裁定结果。法律论证的前提通常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案件事实前提;二是法律规范前提。
根据当前主流逻辑理论,论证通常被区分为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两种类型。
一、法律命题的似真性
练习:
1.什么是论证?什么是法律论证?法律论证有哪些特征?
4.什么是利益衡量?在利益衡量过程中,如何运用法律论证的方法?
1.法律论证与法律解释方法的区别有哪些?
第七章大前提的建构(一):法律发现
一、法律发现的概念
一、法律渊源的概念
法律渊源又称法源,是法学基本范畴之一,其基本含义是指法的根源、来源、源流或栖身之所。法律渊源通常在以下几种含义上使用:
一是指法律的实质渊源,即法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二是指法律的效力渊源,即法律效力产生的根据,如制定机关的权威或社会认同;
三是指法律的形式渊源,即法的创制及表现形式。
一、法律识别技术
1.什么是法律发现?法律发现有哪些特征?
第八章 大前提的建构(二):法律解释(一般了解)
第九章 小前提的建构:法律事实的认定与解释
一、事实与客观事实
第一,对“事实”这个概念进行定义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其包含的内容大致可以确定。
第二,当被认识的“事实”与事物或者情况完全吻合时,这种事实我们将其称为“客观事实”也有学者认为:“人们生活中所称的事实一般是指人们对客观事实感知的结果,渗透了人们诸如认知能力、道德品德等主观因素,笔者把这种事实定义为生活事实。”
“法律事实是由法律所规定的,被法律职业者证明,由法官依据法律程序认定的‘客观’事实。”
首先,应该明确,事实无论是客观事实还是法律事实,都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事实,而非在自然界发生的事件或者情况。
其次,客观事实是指人的认识与客观实在或者发生相符合。
再次,法律事实以客观事实为出发点,但是不一定与客观事实相吻合,甚至会出现相悖的情况。
最后,法律事实有可能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合,因此,在法律推理过程中所实现的法律结论所追求的真与客观事实的真也会存在差异。
一、什么是证据
第一,将证据实体或者物品混同于证据事实。证据之所以成为证据,在于其包含了案件的有关印记,该印记是客观存在的,与案件事实有关的。
第二,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对“证据”一词的使用显得非常混乱。
第三,由于法官在得出最终判决结论后,还需要对其判决理由进行论证,最后进入判决理由予以支持判决结果所引用的证据,才成为定案的依据。
第一,从证据法角度而言,法律事实要成为证据,首先要取得证据能力或者获取可采性。
第二,法律事实要成为证据,受到证据规则的制约。
一、待证事实
1.有关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
程序法事实,指对于解决案件的诉讼程序问题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
证据事实与待证事实都是证明结论的内容。证明活动中的证明结论有两种:一是通过证据组合所得出的、为下一步新的证明活动作凭据的证明结论;二是待证事实,即本证明活动的最后目标。
1.司法认知
司法认知(judicialnotice)又称审判上的知悉,是指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审判机关对某些特定的事项直接确认其真实性而无须证据证明的一种诉讼证明方式。
所谓推定,是指依照法律或者某种法则,基于某一确定的事实,而推知和确定另一不明事实的存在。
练习:
1.什么是客观事实?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之间的关系如何?
一、谬误的含义
我们把谬误定义为逻辑上有缺陷的、可以误导人们认为它是逻辑上正确的推理或论证。
课堂练习:
1.什么是谬误?它有哪些类型?
概念和内涵两个有什么区别呢?
现代汉语词典概念gàiniàn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比如从白雪、白马、白纸等事物里抽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就得出‘白’的概念。内涵nèihán①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例如‘人’这个概念的内涵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参看〖外延〗。②内在的涵养:他是个~很深厚的青年。
概念内涵与特征的区别?
一、相同的
1、内涵和内容都指内在的部分。
2、特点和特征都指外在的表象。
内涵和内容、特点和特征的区别为:意思不同、出处不同、侧重点不同。
二、意思不同
1、内涵: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
2、内容:指构成事物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3、特点: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
4、特征: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三、出处不同
1、内涵:柯灵 《香雪海·给人物以生命》:“英雄人物会有某些共同的品质,例如行动的勇敢,信仰的坚定和单纯。但这些简单的概念依然包含着无限丰富的内涵,包含着个性的**大海。”
2、内容:鲁迅 《而已集·再谈香港》:“检查员的脸是青色的……他只将箱子的内容倒出,翻搅一通。”
3、特点:鲁迅 《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将军的含义是什么?
将军本来是象棋术语,意思是对*中,一方的棋子要在下一着棋把对方的将(帅)吃掉,称为“将军”
后人逐渐将“将军”一词活用,“将你一军”意为利用对某人来说最为关键或最为顾忌的事物、时机等来刁难、阻挠、牵制或影响某人,使这个人一下子处于相当被动难堪的境地。
产品整体概念的内涵
产品整体概念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认为,产品整体概念包含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三个层次。核心产品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时所追求的利益,是顾客真正要买的东西,因而在产品整体概念中也是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并不是为了占有或获得产品本身,而是为了获得能满足某种需要的效用或利益。有形产品是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形式,即向市场提供的实体和服务的形象。如果有形产品是实体品,则它在市场上通常表现为产品质量水平、外观特色、式样、品牌名称和包装等。产品的基本效用必须通过某些具体的形式才得以实现。市场营销者应首先着眼于顾客购买产品时所追求的利益,以求更完美地满足顾客需要,从这一点出发再去寻求利益得以实现的形式,进行产品设计。附加产品是顾客购买有形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附加服务和利益,包括提供信贷、免费送货、质量保证、安装、售后服务等。附加产品的概念来源于对市场需要的深入认识。因为购买者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因而他们希望得到与满足该项需要有关的一切。美国学者西奥多·莱维特曾经指出:“新的竞争不是发生在各个公司的工厂生产什么产品,而是发生在其产品能提供何种附加利益(如包装、服务、广告、顾客咨询、融资、送货、仓储及具有其他价值的形式)”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大概念的内涵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