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大屠杀事件始末:3个月屠杀80万人,背后凶手到底是谁? - 哔哩哔哩
人类历史发展至今,因为种族主义而导致的悲剧不在少数,德国在希特勒掌权期间杀害了600万***,差点导致犹太种族的灭绝,其行径令人发指
而1994年发生在卢旺达的大屠杀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到3个月的时间,卢旺达的人口消失了80万,占人口总数的1/8,这对于一个仅有几百万人口的国家来说可谓是致命的打击,这次屠杀没有法律、没有道德、更没有人性。
20世纪上半叶,源源不断地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灾难,一战二战的爆发使得经济倒退。在这之后,国际社会痛定思痛,重新建立世界秩序,推动各国和平发展。
20世纪中期开始,即使美苏争霸,还有某些国家在战后重建中政*不稳,但总体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冲突。而94年的卢旺达大屠杀却是骇人听闻,惨绝人寰的,与世界发展步调相背离。
大屠杀是胡图族对图西族以及部分温和派胡图族的屠杀。卢旺达的种族区分是有历史渊源的。有一种说法是,他们属不同时期迁入的不同种族。而官方采纳的说法是,以往卢旺达的种族划分并不是根据民族习俗或语言,而是源于职业。
这里的人们多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图西族是牧民,耕牛是他们手中主要的资源,而胡图族是农民。本来二者相安无事,但自从殖民者入侵,种族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了,区分种族的标准也不再是职业。
1884年11月15日,德国首相俾斯麦在柏林主持了柏林西非会议,名义上是解决刚果河流域的归属问题,但实际上是列强对非洲进行瓜分,在这之后,德国殖民者来到卢旺达。
当时的德国,种族主义盛行,殖民者把这些理论带到了卢旺达,用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德国殖民者将图西族看成是失落的基督教徒,并根据卢旺达人外貌特征进行种族区分。
图西族人身材高大,肤色浅,胡图人肤色黑,身材矮小,肤白身材高大的特点被认为和欧洲人较为接近,所以图西人就成了卢旺达**的主宰,也是德国在卢旺达的"代言人"。
殖民者手中有枪有炮,卢旺达民众没有丝毫反击之力,所以他们只能被迫接受,最终卢旺达人被分为85%的胡图族,14%的图西族,以及1%的特瓦族。
第1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作为战败国,其所拥有的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由此,卢旺达又成了比利时的殖民地,为了避免殖民地交接时可能出现的动乱问题,比利时延续了德国的殖民政策,仍然在图西族人中选任政界要职。
1933年,比利时殖民者又对种族进行进一步明确区分,通过测量鼻翼长度、宽度、身高以及颅骨的尺寸,在身份证上明确标明种族,而且殖民者要求卢旺达民众出门时必须携带身份证,但是这样的方法在现实中难以落实,所以又改用经济和财富来区分种族差异,图西人是"拥有10头牛以上的班亚卢旺达人",也正因如此,有人觉得图西族和胡图族体态上的区别在于是否喝了更多牛奶。
此时,虽然胡图族人数较多,但却是被奴役的对象,殖民者宣称图西人的智力和文化高于胡图人,胡图人享受不到好的资源和教育,受到很多不公平的待遇。胡图族几次造反起义,在比利时殖民者的一味镇压中,种族矛盾日趋激化。
后来,因为比利时对殖民地的统治越来越力不从心,所以卢旺达政权被交还给本国民众,由此,人数众多的胡图族以绝对优势力压图西族,选出了第1任胡图族总统,**部门中的要职也由胡图族人出任。纵使卢旺达已经独立,但种族之间的矛盾仍然无法化解。
1973年,卢旺达陆军参谋长哈比亚利马纳少将发动军事政变,提出民族和解,不过仍坚持民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之所以发动政变,并不是哈比亚利马纳认识到种族歧视对政*的影响,而是因为其本人在**中被边缘化。1979年,逃往国外的卢旺达难民协助乌干达推翻独裁者统治后,一些图西族人创立了卢旺达全国统一联盟,后又改名为卢旺达爱国阵线,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重返卢旺达。
1990年,爱国阵线攻入卢旺达北部,但被扎伊尔(今刚果(金))及法国军队击退。与此同时,卢旺达国内矛盾进一步升级,很多胡图族对图西族痛下杀手,内战爆发。
在此次内战中,卢旺达首富卡布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人出身贫寒的务农家庭,年轻时做生意,白手起家,获得了不少财富,他操控着卢旺达的咖啡豆与茶叶农业,也是加工制造业与媒体财团的最大金主,此人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总统哈比亚利马纳的儿子,他利用媒体传播种族仇恨言论,维护统治阶级政权,吞噬着人的心灵。
1993年8月,哈比利亚马纳与爱国阵线谈判,并签署和平协定,暂时缓解了紧张的*面,可是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993年的10月,也就是卢旺达大屠杀半年前,同样面临种族矛盾的卢旺达邻国布隆迪发生了一件大事—总统被暗杀。
布隆迪和卢旺达颇有渊源,封建时期,二者同为一体,后来又与卢旺达一样,是德国和比利时的殖民地。直到1959年,布隆迪和卢旺达才分开。所以在布隆迪国内,同样面临着胡图族和图西族之间的矛盾。
这位被暗杀的总统是民选的胡图族人,暗杀事件导致布隆迪发生内战,至少有20万人丧生,原本布隆迪只有6.5万图西族,最后剩下5000左右,但图西族人仍然掌握了政权,而卢旺达此时还是胡图族人掌权。
流血事件频繁发生,激烈的冲突影响着政*的稳定,当*者想要尽快解决这一情况。
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与布隆迪总统参加有关解决部族冲突的地区性会议后回国,途中飞机被导弹击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因为哈比亚利马纳是温和派胡图族,所以法国说:经过调查,是图西族人蓄意为之。但背地里,他们则认为,是胡图族中的极端派制造了此次事端,他们不仅对哈比亚利马纳的统治不满,也想以此事为契机,嫁祸于图西族,挑起争斗。
时至今日,这仍然是个谜案,不知道究竟是何人所为。不过哈比亚利马纳被害,却拉开了卢旺达大屠杀的序幕。
飞机坠毁的时间是晚上八点多钟,当时是欧洲杯半决赛,很多民众在收音机前听广播,突然听说总统被杀这一消息,大家都很惊讶。
作为一个面向民众的媒体,广播并没有客观的评价此事,反而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给出了定论,说图西族人诱骗总统去签署和平协议,然后借机搞暗杀活动。广播里不断地重复着"cutthetrees"、"cutthetalltrees","高树"指代图西族。
随后,胡图族拿起了棍棒刀枪,指向图西族。他们在路上设卡,严格地检查每一辆汽车,一旦发现图西族人,就立刻将其拽下车杀掉,场面十分血腥,就连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士兵都被残杀的景象吓蒙了,不敢讲劝阻的话。胡图族人还挨家挨户地寻找,只要发现图西族人,便毫不留情地杀死。
4月7日,也就是飞机失事的第2天,图西族女**被杀,10名保护其安全的比利时维和士兵同样被杀了。
在卢旺达大屠杀期间,首富卡布加继续利用媒体宣传不当言论,同时还散布一些拉仇恨的假消息,他本人拿出自己的财富给胡图族组织买了几十万把屠刀,提供制服、装备,并调度车队,进一步加快屠杀的速度。
仅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杀了80多万人,这其中包括图西族人以及温和派胡图族人,还有少部分特瓦族人也遭遇厄运。虽然二战期间德国纳粹杀害***数量之多令人发指,但卢旺达大屠杀的杀人速度要比那快得多。
1990年之后,由于饥荒和内战,卢旺达的人口数逐年递减,而到了1994年,因为大屠杀,卢旺达人口急剧下降。不仅如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为深远,很多孩子流离失所,成了孤儿。
直到1994年7月,卢旺达爱国阵线联合乌干达攻入首都基加利,推翻了胡图族**,才终于停止了这场灭绝人性的屠杀。图西族重掌政权,现在的卢旺达总统卡加梅就是爱国阵线将领。
卢旺达早就加入联合国,发生如此血腥的事件,联合国又做了些什么?为什么残忍的屠杀持续了近三个月的时间没人管?
这恐怕要令人大跌眼镜了,对于卢旺达大屠杀,联合国的态度很消极。卢旺达加入联合国的时间是1962年,大屠杀是1994年,而早在1948年,联合国对"种族"一事就有明确的公约,任何团体或组织若有灭绝种族的行为,将被视为人类公敌,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有义务立即采取强有力措施阻止该行为。
可美国得知卢旺达的情况之后,下令关闭大使馆,撤回本国驻卢旺达大使,英国也是充耳不闻。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大屠杀的第2天,几名比利时维和士兵因为保护**而被杀了,这一消息被比利时的统治者知晓后,立即撤回了全部卢旺达的士兵,带走了所有的武器。
比利时维和部队撤出之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投票,象征性的在卢旺达留了260名维和人员,职责是调停战火和提供人道主义帮助。
时任联合国驻卢旺达维和部队司令罗密欧达莱尔中将说,只需要四五千名有战斗力的士兵,就能控制这种没有人性的屠杀。他曾请联合国派兵增援,但美国**坚决不出兵。直到大屠杀将近一个月的时候,联合国才决定将援助团人数增加到5500人,同时说服其他国家参与救援,此时已经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
美国之所以无动于衷,跟1993年的黑鹰坠落事件有关。当时美国以人道主义干预的名义派出一支精锐部队,抓捕索马里最大的武装头目,本来这次任务没什么难度,但因为情报不准确,两架黑鹰战机被击落,还有一名美国士兵的尸体被武装分子当街游行
这次事件对美国的影响很大,随后美国将战略重心从非洲转移出来。任何人都不会做亏本生意,既然在这个地盘上没有利益可图,自然也没必要平白牺牲。
有一个国家在卢旺达大屠杀中表现得十分"积极",那就是法国,法国支持极端派胡图族,给他们提供了很多帮助,现在还有大屠杀的肇事者躲在法国。
直到今天,法国和卢旺达关系也不算友好,卢旺达总统卡加梅曾指控法国参与1994年的大屠杀,拒绝法国参加大屠杀纪念活动。法国现任总统马克龙访问卢旺达时公开说,承认法国在卢旺达大屠杀中的责任,并会加快进程,把躲在法国的大屠杀逃犯绳之以法。
加拿大、爱尔兰、荷兰、***等国给当时的卢旺达提供了一些援助,红十字会、无国界医生等国际救援组织也来到卢旺达,帮助平民百姓。战争结束后,很多平民得到红十字会的救助,之后的几年里,有不到5万名儿童在红十字会的努力下与家人团聚。
联合国安理会设立了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专门针对1994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期间,发生在卢旺达境内的种族灭绝和其他严重违反人道主义行为。卢旺达**没有追究胡图族平民的责任,只将大屠杀的策划者和领导者送到国际法庭接受审判。但因为法律程序繁琐,问题复杂,案件的审理时间长达10年之久。
多数大屠杀组织策划者受到了制裁,但有一个杀人狂魔却像人间蒸发一样,不见踪影,这个人就是首富卡布加,从图西族攻进首都开始,卡布加就不知去向。
后来才知道,他早已外逃,最初逃到瑞士,但瑞士**因为国际上的压力将其驱逐出境。紧接着,他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短暂停留后又逃到肯尼亚,肯尼亚的总统莫伊与哈比亚利马纳私交颇深,卡布加苦苦哀求,并拿出了大量金钱,因此他受到莫伊庇护,在肯尼亚过了一段平静而隐秘的生活。
直到2002年,莫伊退休,不再担任总统,卡布加躲在肯尼亚的消息才被一位记者知晓。记者把这个消息提供给美国,可是就在美国要采取行动之际,记者却离奇被杀。15年之后,两名线人掌握了有关卡布加的线索,但两名线人同样被杀害。此时的卡布加意识到肯尼亚不是一个安全的地方,于是他逃到欧洲,用假身份在多地流亡,最后在法国落脚隐居,2020年,在巴黎被逮捕时,他已经80多岁高龄,足足躲了26年之久。
1994年的大屠杀给卢旺达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来卢旺达的经济就不发达,这次大屠杀导致平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劳动力丧失,时至今日,卢旺达也仍然是一个贫困的小国。
在这次事件中,约有9.5万名侥幸存活的孩童失去了家庭,他们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如今,曾经的小孩子已经长大**,因为那个时候的记忆较为模糊,所以他们很多人对自己的家庭住址、亲生父母、姓名、生日等一概不知。有些人重新融入了新的家庭,还有些人来到**主办的公益场所,相互扶持,共同生活
大屠杀期间,大量人员外逃,图西族重新掌权之后,又有很多胡图族人怕被报复逃往周边的乌干达、布隆迪等国,在那里无法保证基本生活所,需缺衣少食,不少人死于霍乱和疾病。极端派胡图族没有认识到种族主义的危害,给其他国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很多发生在非洲的冲突或多或少跟极端胡图族有关系。
这次大屠杀带给卢旺达人民的是永远的殇,那些残忍血腥的场面,让经历过的人久久不能忘,如今,卢旺达不再进行种族区别,没有图西族和胡图族之分。
鼓吹种族主义本就是荒谬的,若是因此而漠视道德和人权,更应该被谴责和惩罚。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安全"是仅次于生理需求的低层次需要,唯有和平,才能保障人身安全,和平也是一切发展之基,动力之源。没有战争,没有杀戮,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祈愿。
卢旺达大屠杀事件始末:3个月屠杀80万人,背后凶手到底是谁?
卢旺达大屠杀是一个民族吗?
不是。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外文名:Rwandan Genocide,又名:卢旺达内战)是发生于1994年4月7日至1994年6月中旬,胡图族对图西族及胡图族温和派有组织的种族灭绝大屠杀事件。
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共造成80-100万人死亡,死亡人数占当时世界总人口1/5000以上。
卢旺达饭店中的阿彻夫人?
阿彻夫人是卢旺达饭店事件中的关键人物,她是法国人,也是卢旺达饭店的经理。在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期间,她选择留在饭店,保护住了近1200人的生命。
她为难民提供了食物、水和医疗服务,并帮助他们在酒店内隐藏,避免被屠杀。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阿彻夫人的勇气和决心感染了很多人,她的行为也被誉为“人性的胜利”。
她的英勇行为在电影《卢旺达饭店》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也让人们铭记了她的名字和她所代表的精神。
卢旺达:百万人在短短百天被屠杀,惨剧怎还会发生在1994年?
带着问题看世界|环球历史,地理,人文|2019今日头条最具人气创作者
卢旺达大屠杀
作者|Jean
责编|Thomas
20世纪是集战火纷飞与和平发展于一体的时代。前半世纪硝烟弥漫,世界大战、列强侵略战争轮番上演。部分殖民者发动侵略战争的同时,还丧心病狂地实施了大屠杀,最惨绝人寰的当属亚美尼亚大屠杀和***人种灭绝计划。
1915年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的屠杀,导致遇难者达到150万人,是当时亚美尼亚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三;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分子对***实行人种灭绝计划,有600万***遭到迫害,仅奥斯维辛集中营就屠杀了110多万人。
▲奥斯维辛集中营
后半世纪,痛定思痛,为了恢复世界秩序、促进各国和平发展,联合国应运而生。冷战虽时有发生冲突,但和平依旧是这段时间的主题。然而,非洲国家卢旺达却在这样大背景下发生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从1994年4月7日起,短短100天内,近100万人被杀害。
即便是在被殖民侵略时期,卢旺达也从未发生如此大规模的种族屠杀,而为何在独立后却发生大规模的种族屠杀?联合国与国际社会有没有阻止这次事件的发生?
▲卡布加,前卢旺达首富,在当年利用媒体资源煽动种族仇恨,为极端分子资助屠刀,是大屠杀的关键罪犯。2020年5月16日,卡布加在法国巴黎被逮捕
一、荒谬的种族划分
卢旺达大屠杀是指胡图族对图西族的杀戮,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两族的划分标准并不是风俗与语言,这还得从卢旺达的被殖民史谈起。
▲卢旺达在非洲的位置
早在16世纪,非洲中部就出现了涵盖现在卢旺达、布隆迪等国的封建王朝。得益于非洲中部的山地地形,自古以来卢旺达—布隆迪一带的人民以从事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在那时,图西族代表人数较少的牧民,掌握着耕牛等重要的生物资源,胡图族代表人数较多农民,两者仅仅是职业的差别。但这种简单的社会关系随着殖民者的到来被打破。
在19世纪末期的欧洲,普鲁士在经过改革后势力迅速增强并统一了德意志诸地,带领着德国逐步走上帝国主义的道路,积极争取早已被瓜分殆尽的殖民地。为了获得和英法等大国同等的殖民利益,1884年,德国首相俾斯麦打出商业殖民的口号,在柏林召开了西非会议,旨在确定西方各国在非洲的势力范围。
▲1884-1885年柏林会议
柏林西非会议结束后,德国不费一兵一卒就获得了非洲**部、西部的大片土地。德属东非包括卢旺达—乌隆迪(布隆迪的旧称)、坦桑尼亚等地区。
▲柏林西非会议后非洲势力划分,在封建和殖民时期卢旺达和乌隆迪都是一体的
初来乍到,为了更好的维护德国在殖民地的利益,德国将种族优劣论带到了卢旺达—乌隆迪,胡图与图西不再单纯的表示职业。殖民者依据英国人斯贝克作品《尼罗河发现日记》中的“含米特假说”,认为尼罗河沿岸的民众是失落的基督徒。
▲尼罗河全长6700公里,世界第一长河,流经卢旺达
在含米特假说的支撑下,德国人弄出来了一套“胡图图西起源论”,根据身高和肤色来简单区分胡图族和图西族。胡图人起源于南方山地,肤色黑且身材矮小;图西人起源于北方尼罗河,是失落的基督徒,肤色浅且身材高大。德国人宣称图西人在信仰和长相与欧洲人更接近,所以,图西人成为德国在东非的扶持代理人,代表殖民统治者的利益。
面对拥有枪炮的德国殖民者,落后的卢旺达—乌隆迪人无力反抗。最终,当地民族构成中,85%的人口是胡图族,14%是图西族,1%是特瓦族。
一战后,德国战败,协约国根据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条约》解散德国的殖民帝国,向战胜国重新分配其殖民地。随后,国际联盟将原德属东非殖民地的卢旺达—乌隆迪交给比利时托管,坦桑尼亚交给英国托管。因为卢旺达—乌隆迪毗邻刚果,比利时将该地并入比属刚果。
为了避免殖民地交接可能出现的动乱,比利时继承了德国的“亲图政策”。此外,比利时还引入了颅相学和身份证制度来进一步区分胡图族和图西族。1933年,比时利殖民者在卢旺达—乌隆迪进行了人口普查,通过测量他们的鼻翼长、宽度与颅骨尺寸,在他们的身份证上标注胡图族、图西族或特瓦族。
▲进行身份测定的卢旺达人和布隆迪人
殖民统治时期,人数较多的胡图族一直都是被剥削镇压的对象,人数较少的图西人掌握耕地、担任**要职、接受良好的教育机会。生存物资的匮乏、地位的严重不对等,导致胡图族数次起兵造反。然而比利时却对这种民族识别乐见其成,在面对日益加剧的种族矛盾时,只是一昧镇压胡图族。
二、血流成河的人间炼狱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欧洲殖民大国越来越无力维持海外殖民地的统治。1962年,卢旺达—乌隆迪(乌隆迪在独立时改名为布隆迪)分离,两国获得独立。
分而治之是西方国家为了维护在旧殖民地的影响力而惯用的手段。比利时交还政权时,让卢旺达与布隆迪人民主公投选举总统,人口占多数的胡图族具有明显优势,卢旺达和布隆迪都有了第一任胡图族总统,政权随之移交给了胡图族。
▲卢旺达和布隆迪的胡图族均占当地的85%左右,图西族占14%左右
卢旺达胡图族获得国家政权后,**和一些国有机构基本上都由胡图族控制,他们利用**优势,一直妖魔化图西族。臭名昭著的卢旺达国家电台宣称大屠杀是一场社会革命,只有通过社会革命,胡图族才能真正改变地位,以此煽动更多的胡图族民众加入大屠杀的行列。
1993年10月,邻国布隆迪的首位胡图族总统被图西武装势力暗杀,图西族重掌布隆迪大权。布隆迪胡图总统被杀,导致了布隆迪境内爆发内战,有30万人在冲突下丧生。
▲卢旺达和布隆迪、乌干达的位置关系
卢旺达独立以来,由于胡图族掌握了**优势,两族矛盾导致的流血冲突频繁发生,许多卢旺达的图西人开始担忧未来的生存境遇,便源源不断地流亡到邻国乌干达与布隆迪。以图西族为主导的“卢旺达爱国阵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
图西族在布隆迪重新掌权后,流亡的“爱国阵线”在布隆迪图西**的支持下策划对卢旺达胡图**军的反攻。而此时卢旺达国内的胡图族则对图西族展开报复性杀戮。至此,卢旺达胡图、图西两族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面对两国严峻复杂的种族冲突,1994年4月6日,参加调停会议的温和派胡图族卢旺达总统与布隆迪图西族总统乘坐的飞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坠毁。
▲卢旺达总统和布隆迪总统飞机坠毁现场
胡图族极端分子认为是图西族的爱国阵线所为。而爱国阵线却认为是胡图族极端分子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目的就是为了挑起内战(目前对凶手仍无定论,主流声音是极端胡图分子对温和派胡图总统不满而暗下杀手)。两国总统坠机事件成为大屠杀的导火索。
卢旺达总统坠机身亡后,极端胡图势力掌控了卢旺达临时**,并随即密谋大屠杀。两国总统坠机后的第二天,1994年4月7日,当卢旺达国家电台播放砍倒高树(高树指的是图西族人)的行动代号后,胡图族民兵拿起棍棒砍刀,大屠杀开始了。
▲在卡点手持棍棒砍刀的胡图民兵
胡图民兵在全国范围内设置卡点,挨家挨户搜寻图西族人,在短短100天内,大屠杀一共将近100万的图西人和温和派胡图人遇难,大屠杀的速度是纳粹用毒气残杀***的三倍。此外还有20万图西族女性遭到强*,百万以上的图西人流离失所。
▲大屠杀前后卢旺达人口数量变化
三、世界舍弃了卢旺达
卢旺达于1962年加入了联合国,而大屠杀发生在1994年,联合国为什么没有阻止成员国卢旺达境内发生的大屠杀,而是任其整整持续了一百天?
1948年,联合国制定的《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强调世界上任何团体或组织若有种族灭绝的行为,将被视为人类公敌,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有义务立即采取强有力措施阻止该行为。但这次,世界集体沉默了,美国等国家没有采取行动来阻止卢旺达大屠杀。
▲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
大屠杀开始之初,10名比利时维和士兵为保护卢旺达图西族女**被杀,比方当即撤回驻卢旺达的全部士兵。当大屠杀发生的消息传至华盛顿,白宫下的决定仅仅是关闭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的大使馆,撤回美国大使。英国等国亦决定效仿美国,暂不派遣士兵。
自称“世界警察”的美国竟对此次大屠杀无动于衷,原因还得追溯到1993年著名的黑鹰坠落事件。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以人道主义干预的名义,派遣美军精锐部队抓捕索马里最大的武装头目。
本该是很轻松的任务,但因为情报失误,两架黑鹰战机被击落,一名美士兵的尸体被武装分子当街游行。黑鹰事件传回美国,受到民众强烈的抨击。各国也是*声一片,美国盟友英国公开表示:这是一场肮脏的军事行动。克林顿因此民调支持率下降,此后在公开场合对索马里行动避而不谈。
▲索马里军事行动中坚守防线的美军
经历黑鹰事件后,美军放弃索马里亚丁湾的优良战略位置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将战略重心转移出非洲,于是对1年后发生在卢旺达的大屠杀采取了冷眼旁观的态度。美国眼里没有战略意义的卢旺达显然配不上大兵们的鲜血。标榜人道主义干预的欧美等国**的冷漠助长了胡图族极端分子的嚣张气焰,间接酿成了现代社会最大的人道主义惨剧。
四、惨剧落幕
1994年7月,获得邻国乌干达支持的图西族“爱国阵线”联合乌干达军队攻入卢旺达首都基加利,这场百日惨剧才落下帷幕。图西族重掌政权,现任卢旺达总统卡加梅就是当时流亡乌干达的爱国阵线将领。
直到今天,卢旺达依旧是非洲最贫困的国家。大屠杀导致的大量人口流失、基础设施破坏严重让卢旺达的经济发展受到重创,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下跌,通货膨胀率翻了10倍。大屠杀后卢旺达混乱的社会秩序难以吸收外来投资,经济重建速度缓慢。
▲卢旺达的历年经济数据
另外,大量胡图族大屠杀参与者害怕图西族的审判和报复,逃亡到非洲其他国家,给非洲其他国家造成安全隐患。深受其害的就是布隆迪,极端胡图分子逃到布隆迪后,布隆迪内战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导致1993年胡图族与图西族的内战,直到2002年才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调停。
如今的布隆迪也被联合国评为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但是布隆迪的种族内战并没有获得与卢旺达大屠杀一样的关注度,自然也就没有获得与卢旺达相同的国际援助。贫穷落后成了布隆迪的代名词。除了布隆迪内战,莫桑比克冲突、安哥拉内战或多或少都有极端胡图分子的影子。
难能可贵的是原谅。大屠杀结束后,卢旺达**只是将大屠杀策划者和主要领导者送到国际法庭接受审判。对于那些参加大屠杀的胡图民众,卢旺达没有追究责任。如今卢旺达人的身份证不再区分胡图族、图西族,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卢旺达人。
▲手持身份证的卢旺达人
作者|Jean
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在读
责编|Thomas
伦敦**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
—(全文完)—
出国到卢来自旺达工作要带什么东西
欢迎你到卢旺达,我都在这儿呆了两年了。1、衣服带薄的。比如T恤、衬衣、裙子之类的。但也应该再准备些外套,比如秋装。2、*品可根据自己身体和工作的需要带些清火的、止泻的、外伤止血的、感冒的(风热感冒)、消炎的等等。最好再备个体温计。3、上网的话可以带3G的无线网卡,要WCDMA的,联通3G网卡在这边可以用。4、生活用品基本能够满足,比如洗发水沐浴露洗面奶化妆品这边都能买到,但是否适合中国女性我就不懂了。要想买好一点的话要在卢首都才有。女性用品普通商店也有的卖。5、如果时间短东西不用带太多的。超重的话是每公斤100美元的托运罚款。国际随身可带7KG,托运40KG。6、可以带点喜欢的零食,这边没什么好吃的。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尼罗河啊
“好学生”卢旺达:94年大屠杀成炼狱,靠抄我国作业烂牌打成王炸_卡加梅_胡图人_族群
原标题:“好学生”卢旺达:94年大屠杀成炼狱,靠抄我国作业烂牌打成王炸
1994年,身处东非、风景如画的内陆小国卢旺达因为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瞬间沦为人间地狱,一度失去希望,然而二十多年后,它却成为了整个非洲大陆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国家,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卢旺达位列全球第29位,成功逆袭一跃蜕变成“非洲新星”。
一个原本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国家,为什么可以在短短20多年后实现绝地翻身?这一切,还得从一个从年少时就爱好打游击的孩子说起。
图西族和胡图族是生活在卢旺达土地上的两个民族,虽然所属族群不同,可双方除了从事的职业外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图西族喜欢养牛,胡图人则沉迷种地,两个民族的人们手拉手,过了很长一段相安无事的平静岁月,可随着1884年比利时侵略者的铁蹄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一切都变了。
为了区分两个民族便于管理,侵略者想出丈量鼻子长度和色板测试眼珠的办法来判断他们。鼻子长,肤色浅的图西族因为人口较少,被比利时人赋予了特殊权利,凌驾在胡图人之上成为了所谓的“优等人”。
平衡从此打破,胡图族不甘心就这样被莫名其妙地统治,图西族也不愿意放弃尊贵的特权,战争至此从未断过。直到1973年胡图族反抗成功,族群代表上台当上总统,纷争才得以暂时平息。
这个新上台的总统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背地里做了不少加深两个族群仇恨的事情,也为后来的人间悲剧埋下了隐患。
在这样动乱的环境中,一个叫做卡加梅的图西族小男孩慢慢长大,在他童年的记忆里,两个族群的人总是打得你死我活,他曾经多次产生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胡图人对他们的仇恨会这么深?
为了过上平静的日子,卡加梅跟着父母来到乌干达避难,从那时候起,族里老战士口述的游击战故事成为了他最美好的回忆。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卢旺达的人口一下子突增到700万余,两个民族围绕土地和生存资源的争夺越演越烈。而彼时的卡加梅,已经跟着小伙伴背着枪上了山,成为乌干达一名真正的游击队队员。
也是从那时候起,他开始展露出惊人的军事天赋,几十条枪的小分队在卡加梅的筹谋下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四五千人的队伍。凭借着出色的表现,卡加梅当上乌干达全国抵抗军的情报副主管,不过,这个年轻人的志向远不止此。
他带着前来投奔的图西族难民们,组建了一个叫做“卢旺达爱国阵线”的武装组织,那些颠沛流离的人们在他的感召下,逐渐意识到只有反抗才有出路,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卡加梅的存在对于那些颠沛流离的图西族人来说,或许就是那个最初的火把。
他带着武装组织回到卢旺达,打得当时的胡图族**一点脾气都没有,无奈之下只能点头同意和图西族成立联合**,可是这个想法遭到了部分胡图族的反对,他们暗中策划阴谋准备对卡加梅下毒手,却不曾想卡加梅提前洞悉其意图,奇招连出打了敌人个措手不及,很快占领了北部大部分区域。
可谁也没想到,就在双方对峙之际,那个令无数图西族永生难忘的日子已经悄然逼近。
1994年4月6日,胡图总统的专机在首都附近坠落,无一人生还。这架坠毁的飞机,开启了图西族的噩梦。那天晚上,广播里传来一阵阵宛如魔鬼的声音,愤怒的胡图人认为总统的意外身亡是图西族蓄意谋划的,他们拿着大砍刀大喊着“砍倒高大的树木”,冲进了正在沉睡的图西族百姓家中。
整个卢旺达弥漫着惨烈的哀嚎声,前一秒还在大街上奔跑逃命的人下一秒就倒在地上变成毫无生气的尸体,那些别有用心的暴徒疯狂把屠刀对准一个个无辜的人,美丽整洁的城市顿时成为了血腥的修罗场。
这场屠杀从4月开始,一直持续到6月,尸山血海的卢旺达,成为被整个世界遗忘的角落。
心急如焚的卡加梅曾数次呼吁国际救援,那些所谓的大国强国在面对这场悲剧表露出的是彻底的冷漠与绝情。
欧洲几个国家的**都不愿意掺和,比利时更是撤走了所有的维和部队,美国充耳不闻,还准备阻止联合国向卢旺达派出救援团。所有权威媒体选择性忽视卢旺达这场人间惨剧,他们的心思全部放在了波斯尼亚战争上。
对西方国家的最后一丝希望破灭了,卡加梅只能自己带领反抗军,为无辜的图西族谋取一丝生机。他顺着北方一路向前推进,救下了无数濒临死亡的难民,带着大家攻入首都,阻止了这场屠杀。
此时此刻的卢旺达,已经成为一片废墟,逃命的有钱人带走了所有资产,留下的穷苦百姓失去了家庭的顶梁柱和生存的能力。国家的经济严重倒退,通货膨胀了近十倍有余,从大屠杀中幸免于难的人,即便是活着也要随时随地饱受贫困和饥饿的威胁。
生生世世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明白,热爱的家园已经千疮百孔,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做,也不知道刚从何处开始。
那一刻,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个擅长打仗的男人,到底能不能带着大家重新建设家园?
1994年7月,对于卡加梅而言,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月份,从一个游走于丛山密林中的游击队员,来到了众人瞩目的台前,很多人都认为,总统之位非他莫属了。
他从胡图族中挑选了一个温和派精英来担任国家总统,而他自己则是副总统和国防部长。
“为什么要让曾经屠杀过我们的胡图人成为总统?”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卡加梅的决定。
只有少数人知道,图西族和胡图族本来就没有深仇大恨,是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和侵略者的介入才发展到如今的*面,想要重建家园,就只能选择放下仇恨。
在此之前,卢旺达一直沿用的是种族身份证制度,两个民族之间的证件并不相同,而卡加梅掌握实权后,这项不平等的制度被废除,百姓拿到了统一的居民身份。
这世上再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族群,只有浴火重生的卢旺达人。
为了抚慰严重受创的族人,他把在大屠杀中犯下累累罪行的三百多名主谋者送上审判席,而那些被煽动参与行动的百姓,他选择了原谅。
对腐败问题,他实行“零容忍”政策,对待妇女儿童却给予了如沐春风的关怀。在他的要求下,国家立法机构不仅给卢旺达的女性保留了百分之三十的工作席位,儿童也能够享受到免费义务教育。
解决了民族矛盾和维护政权稳定后,卡加梅开始专注一件事,想要获得其他国家的尊重,一改卢旺达的国际形象,就必须变得强大。
发展经济,成为了卡加梅最看重也是最棘手的一件事。
光靠自己,实在是难以把一个已成为废墟的国家重新扶上正轨,正当卡加梅有些力不从心的时候,善良的中国向他伸出了援手。
纵观两国关系,自1971年双方建交以来,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建交四年后,还在艰难发展的中国每年都向卢旺达提供高校奖学金名额,涵盖理工、农学、水利、建筑、化工、纺织等十几个专业。自1982年开始,鉴于非洲医疗条件有限,中国就已经开始向卢旺达不定期派遣医疗队,支持当地医院提升水平。
这一次,在卡加梅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还是中国站了出来。
在这个强有力的外援帮助下,卢旺达究竟会走上一条什么样的重建道路呢?
1989年,中国人李剑波来到卢旺达,多年后,他成为了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驻扎在卢旺达办事处的主要负责人。
刚来卢旺达的他看到满大街光脚到处走的居民,一瞬间以为自己回到了原始社会,更不幸的是,吃喝居住条件差尚在其次,才来没多久,李剑波就患上疟疾,整整住了一个星期的医院。
好不容易适应了当地的生活,卢旺达的*势开始变得动荡不安。那段时间,李剑波和同事即使是晚上睡觉,都会随身携带着重要物品,只要一有风吹草动立马离开。
再后来,就是令世人惊愕的大屠杀,李剑波在祖国的保护下回到家乡,等乱*平息再度回到卢旺达时,眼前的一切让他陡然生出了绝望的心理。
即便不是自己的国家,看到这样的惨状,也感觉这个地方没希望了。这是李剑波最直观的感受,但庆幸的是,随着卢旺达与中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这片土地又再度焕发出勃勃生机。
中国有一句老话,要致富先修路。作为“基建狂魔”,我国在卢旺达承建和援建了40个以上的项目,累计修路1200多公里,占卢旺达公路总数量的70%。
我们国家过去的团队,给卢旺达带去的是一整条产业链,提供给他们的服务,诸如铁路基础建设和电力基础建设,几乎是连人带物整体打包过去的。
从首都基加利通往坦桑尼亚的基鲁公路,是中国在卢旺达修建的第一条公路,这条公路长达160公里,竣工已经数十年有余,道路状况仍然十分良好,还享有“非洲样板路”的美名。
无论是医院、体育馆还是其他基础设施,甚至包括火车怎么开,公路怎么修,中国人几乎是手把手倾囊相授,一直到帮助他们有了自己的后续服务团队,才算真正的结束。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外,喜欢种地的中国人也把种地技术带去了卢旺达。
2011年,中国援建卢旺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正式落成,我们开始带着当地人开始种蘑菇。蘑菇这种东西,对于之前的卢旺达来说就如同毒*一般的存在,人人谈之色变,但自从中国开始和他们普及蘑菇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后,很多卢旺达妇女变成了种蘑菇的好手,社会地位也随之提高。
越来越多的中国农业专家在卡加梅的邀请下来到卢旺达传授经验,随之而来的是一批批先进的农业机械,咖啡、茶叶、畜牧业和矿产的广泛出口……在中国的帮助下,卡加梅带领着本国群众走上了一条具有卢旺达特色的发展路线。
二十五年时间里,这个国家的GDP整整翻了十三倍,2019年更是以10.9%的惊人增速成为唯一一个GDP增速两位数的国家,一跃变成非洲最有希望的国家。
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居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卢旺达成为了整个非洲大陆治安最好的地方之一。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卢旺达再次借鉴中国抗疫经验,在发现首例确诊病例一周后,就实行了严格的封控措施。身处卢旺达的医疗人员多次与中国专家视频连线,请教交流抗疫的经验和具体做法,阻止了疫情在卢旺达大面积扩散,普通群众的生活井然有序。
现在,在东非国家,大家都以成为一个卢旺达人感到自豪,不少早些年援卢的中国人,诸如李剑波这样的“老非洲”,都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来卢旺达生活工作。
从一个人人避之不及的国家,到外国人愿意来这里定居,这或许就是国际社会对这个国家最大的肯定。
参考资料:
海外网:中国人在卢旺达的27年经历震撼巨变
人民政协网:中国同卢旺达的关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1994年,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多少人丧命?大部分女人生不如死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大屠杀”三个字似乎很遥远,对于中国人来说,印象最深的大屠杀莫过于南京大屠杀,短短六周时间,30万同胞罹难,这场大屠杀成了许多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阴影。
劫后余生的”图西“族幸存儿童。1916年卢旺达被比利时占领,二战后成为联合国托管地,但仍由比利时统治。比利时殖民者挑选长相举止跟白人更接近的“文明人”,扶持这个阶层,并把阶级上升为种族概念,用“精英”图西“族”来统治占人口数80%以上的胡图“族”。
1994年,时任卢旺达总统的哈比亚利马纳乘坐的飞机出了事故,哈比亚利马纳总统身亡。胡图族一些人抓住了这个时机,想要将政权抓到自己手中,于是他们就组织了一些人去暗杀图西族的掌权人。
躲避种族报复而逃离家园。大屠杀是长期殖民统治种下的一个恶果。在欧洲人来到卢旺达之前,胡图、图西两个部族之间并没有什么矛盾。殖民主义者在卢旺达实行“以夷制夷”的政策,在两大部族之间轮番制造矛盾,从而埋下两者不和的种子。
之后的事情愈发不可收拾,胡图族的一些人杀红了眼,只要看到图西族的人就杀,不管那些人和自己是什么关系,哪怕是好友、同学都不放过。很多平民没有武器,就拿自己家干农活的刀子、棍子上街,短短一百天,死亡人数将近100万。
虽然这次屠杀伤亡非常惨烈,但由于卢旺达地区落后,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直到电影《卢旺达饭店》播出,这次屠杀的阴影永远抹不掉。
小编推荐阅读
一张照片揭露日军暴行,日军悬赏10万追杀摄影师
曝光:人类文明史上最惨无人道的九次大屠杀
中国男人在卢旺达可以一夫多妻吗?
在我国古代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一夫多妻,其实应该叫一夫一妻多妾吧。这在其他一些国家地区也是非常常见的,比如说比较落后的非洲。到现在我国已经没有这个制度了,我们现在也都不接受这个现象,但是在非洲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还是有这种情况的。这是因为男性能力的逐渐增强,让女性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男性觉得自己比女人要尊贵,自己能拥有的也就更多。很多人想当时是怎么发展起的一夫多妻,为什么不能是一妻多夫呢?其实一妻多夫还是存在的,比如说像武则天当时不就是这样吗。所以说只要你有能力,别人确实能承认你的高贵,那么一妻多夫也是有可能的。但是这也只是存在于少数,一妻多夫还是很少见的。毕竟在古代都觉得女性能力不如男人。其实像在最开始都是母系社会,人们都是知其母而不分存口新图直一经知其父的,所以说当时估计就是一个很大的一妻多夫制吧,当时都是觉得母系才是最大的。但是后来逐渐这个念就改变了,可能和男人的一些体质因素也有关系吧,男性身体素质好,能做的事也就更多,女性也都开始依靠男性了。没能有一妻多夫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样做会减少自己后代的数量,一般女性排卵会比较少,最好的年龄也就那么短短几年。但是男性就不一样了,自己可以让很多女性怀孕,子孙后代也就更多,但是这个念我们现在是很不接受的,可是在之前却是一个人们普遍接受的事实,这就是为什么之前会有一夫多妻却不会有一妻多夫的原因了。
周末散文:卢旺达的1994年
卢旺达
的
1994年
17
2020/5——————
星期日
路透社报道,法国司法部表示,涉嫌参与和推动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的卢旺达商人利西安·卡布贾16日在巴黎被捕。
1994年,你多大?生活在哪里?在做什么?那一年,我刚满十岁,生活在老家那个小渔村,还在村里读小学,大概上三年级。
而就在那一年,在遥远的非洲小国乌干达,一场惨绝人寰的种族清洗,一场不分男女老幼的大屠杀,整整持续了三个多月,有80到100万人丧生。
谁能想到,如此大规模的屠杀,竟然发生在并不遥远的1994年。当国际社会闭上了眼睛,当大批群众被煽动着蒙蔽了眼睛,这个千山之国血流成河。
1994年,卢旺达时任总统与逃亡在外的图西族武装即将达成和解,在和平协议签订后,当年的4月6日,载有总统哈比亚利马纳的飞机在首都基加利附近被击落,总统罹难,从4月7日开始,在卢旺达**高层中极端势力的煽动下,军队、民兵乃至大量胡图族民众参与了对图西族人的屠杀,直至6月中旬屠杀才在各方干预下结束。
那场大屠杀中,最让人感到可怕的是,许多平时生活在一个村子里的邻居,许多工作在一起的同事,只是因为种族不同,便在煽动下,陷入了群体无意识,像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写的那样,陷入到了群体失智的狂热之中,肆意杀戮,失去理性,在仇恨的洪流里拿起砍刀、削尖的木棍等任何可以杀人的东西,追杀任何图西族的人。
在一段采访视频中,一个图西族女性讲述她的故事,大屠杀发生时她19岁,全家50多口人惊惶无措地逃亡,躲避同村胡图族人的追杀,最终,当大屠杀过去,他们仅仅有4个人幸存。这样的悲剧,发生在许多许多图西族家庭,死去的人失去生命,活着的人承受痛苦。
大屠杀后,新的卢旺达**一直致力于民族和解,不再在国内划分种族。许多因为参与屠杀入狱的胡图族平民,也在得到图西族幸存者的原谅后,重新走进社会,实现和解。采访中的那位女性,如今就和当年杀害他们家人的凶手成了邻居。那些失智的平民,只是被人利用的杀人工具,事件背后的煽动者才是真正的元凶。
据报道,现年84岁的卡布贾此前借用假身份生活在塞纳河畔阿涅勒的一间公寓里。他已被国际司法追捕25年,美国曾悬赏500万美元缉拿他。他是非洲头号通缉犯,被控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种族屠杀的幕后黑手。
这场大屠杀后来被拍成了电影,有《四月的某天》、《杀戮禁区》等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卢旺达饭店》,被称为“非洲的《辛德勒的名单》”。
2003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把每年4月7日定为“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希望通过反思和相关举措,避免人类社会再发生这样的悲剧。
人类文明的进程之路还很漫长。直到今天,我们还能看到一个鼓动人们把消毒液打进身体以杀灭新冠病毒的人,竟然当选这个世界最强国家的总统。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当病毒肆虐时,霸权国家的强盗逻辑,还有他们文明面具下的丑恶嘴脸。
但愿人类社会真的能在文明的路上不断前行,因为当灾难来临时,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2020/5/17
敬请关注
尹相涛的周末散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94年卢旺达女性有多惨(卢旺达大屠杀事件始末:3个月屠杀80万人,背后凶手到底是谁? - 哔哩哔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