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其墓葬位于殷墟宫殿区,共出土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等文物约2000件。其中有象征王权和军权的青铜大钺,有一件重达九公斤(见下图),铸有铭文“妇好”二字。据此可知商朝( )
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B.宗法制度尚未形成
C.商王与王后分权制衡D.妇女可能参政干政
2. 汉末名士的清议之风,评论时政、臧否人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乡间舆论和仕途进退。“取士不由于乡d,考行不本于阀阅;多助者为贤才,寡助者为不肖;序爵听无证之论,班禄采方国之谣”。据此可知汉末( )
A.清议之风改善了**环境B.仕途进退取决于门第族望
C.舆论扩张引发了察举危机D.评论时政体现了民主色彩
3. 司马光从《汉武故事》和《赵飞燕外传》这样的小说家言中择取材料,经过苦心编排,塑造出汉武帝晚年迁善改过的历史形象。由此可见,司马光历史编撰的目的是( )
A.巩固儒学,捍卫道统B.以古喻今,服务**
C.辨析真伪,尊重史实D.以史为鉴,推动变法
4. 明清时期,珠算的运用得到普及和发展,徽州人程大位有关珠算的著作《算法统综》“晓畅易通,穷搜博采,故为世所重”。该书一经刊行,坊间翻刻,盗版成风。该书的刊行( )
A.说明我国数学水平领先世界B.促成传统科技的突破
C.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推动了印刷术的改进
5. 19世纪中叶以来,传教士的书业新技术由南洋到广东、宁波直至上海转移,江南书业由苏杭等地向上海转移。由此,上海逐渐成为西法印刷中心、全国出版业中心和最大的图书市场。据此可知,上海出版业的兴起与发展( )
A.深受经济和时*变动的影响B.巩固了上海的经济中心地位
C.主要依赖西方印刷技术传入D.推动了大众文化传媒的普及
6.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法国相继侵略我国台湾,1885年左宗棠奏请台湾建省,同年清**宣布建立台湾省。这可以用于说明( )
A.清朝中央集权持续加强B.洋务新政激发了海权意识
C.**民主化改革的态度D.中国面临国防安全新挑战
7. 民国初年,国内各地度量衡各异,北洋**完全照搬万国公制,提出度量衡改革方案,终未能实施。1914年,在农商总长张謇主持下,提出改革过渡期“旧制与通制并行”的折中方案,以北京率先试点推行,取得了一定效果。这一时期北洋**的度量衡改革旨在( )
A.调和新旧经济体制的冲突B.建立全国统一的经济秩序
C.消除军阀割据的经济基础D.促进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
8. 1935年以后,中共在日本的d组织恢复重建,组织进步留日学生成立学生团体。此举遭到国民d右派留日学生抵制反对,1937年初引发武斗。经中共中央北方*指示,在日的中国共产dd组织促成双方谈判,化敌为友。这反映了( )
A.留日学生接受共产主义B.革命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国内革命形势发生变化D.中共竭力维护国共合作
9. 下表反映的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对税率的调整。该做法( )
A.服务于国民d独裁**B.解决了国民**财政危机
C.致使商业资本负担最重D.改变了国统区的经济结构
10. 1949年天津解放后到50年代前期,d和人民**深入搬运工人群体开展工作,实施了如逐步消灭剥削,改善生活;建立并依托工会,加强劳动保护和救济力度;开展系统的文化启蒙教育和思想**教育等措施。这些措施( )
A.推动了d的工作重心转移B.有利于增强d的**凝聚力
C.调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热情D.顺应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1. 1985年,河南新乡刘庄村d支部经反复考察,决定引进一项高科技生物项目,该项目一度遭到质疑,有人担心“打不到狐狸惹一身*”。次年5月,刘庄人自主设计、安装的华星*厂建成投产,自此刘庄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成为“中原首富村”。刘庄经济崛起主要是由于( )
A.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生物科技获得突破发展
C.现代企业制度建立D.权力下放调动了积极性
12. 《十二铜表法》规定债务人承认负债或法庭作出判决后,有30天的缓偿期。若仍无法还债,债权人可将其拘禁。拘禁期间,债权人应向无力自备伙食的债务人提供每日一磅的谷物。若债务人最终无法偿还债务,也无人为其代偿或保证,债权人可将其杀死或卖至台伯河以外的国家。这些规定( )
A.对平民保护有限B.中立色彩浓厚C.激化了社会矛盾D.漠视个人生命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城市的新增人口,为城镇消费经济增添了新的成分,推动了消费的大众化。从地方文献记载中,我们经常可看到城镇中属于社会底层的人群正在向原有的消费阶层挑战,“服饰器用竞相僭越,士庶无别”“自明末迄今,市井之妇,居常无不服罗绮,倡优贱婢以为常服,莫之怪也”。消费主体的扩大,推动某些消费品的大众化,价格趋贱,例如制袍服的姑绒,明时每匹价值百两,康熙时降到一二十两,次者七八分一尺,下者五六分。但是,小小缝隙不足以使旧社会的大厦倾覆,在明清江南,谈不上“市民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对抗,沉重的传统黑箱仍然紧锁。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清末,上海已经成为全国服饰的中心,巴黎的新时装,在三四个月后就会流行于此,各地又追随上海。传统马褂出现变异,“至季年,马褂不过尺四五寸半,臂不过尺二三寸,且仿洋装,制如其体”。嘉定东南部“因临近租界之故,改艺蔬菜以应供者尤多”,上海县则植马铃薯,宝山县则种洋葱。随之而来人心离古道越来越远,“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启,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居民衣着消费的变化简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江南城镇消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城镇消费经济的新变化,并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城镇居民衣着消费的变化趋势。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通过各种纪年方式确定时间。这些用数字表现出来的时间,本没有什么意义,但历史学家在时间上编排历史事件,并将一系列历史事件串联在一起,就为时间段赋予某种意义,并以此分析、解释、评价同期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如1517年10月这个时间对历史评价没有意义,但当将其作为宗教改革起点时间时就很有价值。
——摘编自俞金尧《历史学:时间的科学》等
请选择中国近现代史上任意年份的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活动,并运用材料的核心观点进行解释。
(要求:明确列出所选年份,以及对应的重要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活动;解释须充分体现材料核心观点;逻辑严密;表达流畅)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曰:“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曰:“此乃桑弘羊欺汉武帝之言,司马迁书之以讥武帝之不明耳。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桑弘羊能致国用之饶,不取於民,将焉取之?果如所言,武帝末年安得群盗逢起,遣绣衣使者追捕之乎?非民疲极而为盗贼邪?此言岂可据以为实?”
——据《宋史·司马光传》
材料二 王安石希望做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希望用增加生产和夺兼并之力来改善财政状况。他的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王安石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他的变法思想可以说是我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中国走向近代的朦胧探索。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分别指出司马光和马克垚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及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幼年求学于当地崇一学堂,学习经学、英文、理化等课程,并以“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来激励自己。青年时期前往美国师从杜威,全面学习其实用主义教育理论。1917年学成回国,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大学任教。1927年正值“国民革命的势力高涨之秋”,陶行知指出“惟既有国民**上的革命,同时还须有教育上的革命”,在南京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在系列实践的基础上,1930年陶行知发表《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论逐步形成。他认为“拿全部生活作为教育对象”“过什么样的生活,便受什么样的教育”。同时对杜威的“学校即社会”命题进行了批判,提出了“社会即学校”观点。在教学方法上则强调:“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法、学法、做法应当是合一的”。
——摘编自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出其对当前学校教育的启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妇好墓中有象征王权和军权的青铜大钺,这说明妇好有可能掌握一定的权力,可能参政干政,D项正确。从陪葬品中只能看到王权,看不到神权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宗法制度强调的是血缘关系,题干内容与此无关,排除B项;从陪葬品中只能看出王后妇好拥有一定的权力,得不出其与商王分权制衡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2.【答案】C
【解析】根据“汉末名士的清议之风,评论时政、臧否人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乡间舆论和仕途进退”可知,社会舆论严重影响到了察举的评判标准,舆论扩张引发了察举危机 ,C项正确。A项表述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取决”表述错误,排除B项;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司马光从《汉武故事》和《赵飞燕外传》这样的小说家言中择取材料,苦心编排,塑造出汉武帝晚年迁善改过的历史形象,其目的是用苦心编排的汉武帝形象来为其**目的服务,即以古喻今,服务**,B项正确。巩固儒学,捍卫道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辨析真伪,尊重史实,与材料苦心编排信息不符,排除C项;以史为鉴,推动变法,司马光不是改革派,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明清时期珠算得到普及和发展,关于珠算的著作也风行一时,体现了珠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题干并不能体现我国数学水平与其他国家的对比,排除A项;珠算著作的风行仍是传统科技,但没有促成传统科技的突破,排除B项;题干并不能体现印刷术的改进,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A
【解析】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列强的侵略,上海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西方技术传播到中国的中心,由此推动了上海出版业的兴起与发展,即深受经济和时*变动的影响,A项正确。B项的“巩固”表述错误,而且出版业并不能巩固经济中心地位,排除B项;C项夸大了西方印刷技术的作用,排除C项;D项错在“普及”,这一时期大众传媒尚未实现普及,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法国相继侵略我国台湾,1885年左宗棠奏请台湾建省,同年清**宣布建立台湾省”可知,日本、法国相继侵略我国台湾,中国面临着国防安全的新挑战,清**决定在台湾建省,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和建设,D项正确。材料只有台湾建省信息,无法体现出“持续”,排除A项;洋务运动时期建立的三支海军是海权意识的表现,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台湾设省与与**民主化改革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B
【解析】根据“1914年,在农商总长张謇主持下,提出改革过渡期‘旧制与通制并行’的折中方案,以北京率先试点推行,取得了一定效果。”可得出统一度量衡是为了统一全国的市场,统一经济秩序,B项正确。调和新旧经济体制的矛盾是材料中的现象不是根本目的,排除A项;“消除”表述错误,排除C项;促进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是度量衡改革的背景和影响,不是根本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C
【解析】1937年以后,在日的中国共产dd组织促成双方谈判,化敌为友,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民族矛盾地位上升有关,这反映了国内革命形势发生变化,C项正确。“国民d右派留日学生”没有接受共产主义,排除A项;抗战时期结成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是革命统一战线,排除B项;题目考查的是国共合作这一现象反映的背后“实质”,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A
【解析】解读表格信息,抗战胜利后国民**的税率普遍增加,尤其是营业税和印花税,说明**加强对经济的控制,为其专制独裁提供经济保障,A项正确。税率的增加使国民**财政收入增加,但并没有解决财政危机,排除B项;题干并未体现商业资本、银行资本、工业资本负担的区别,排除C项;增加税收对国统区的经济结构没有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B
【解析】根据“实施了如逐步消灭剥削,改善生活;建立并依托工会,加强劳动保护和救济力度;开展系统的文化启蒙教育和思想**教育等措施”可知,d和**深入工人群体进行思想**教育,加强劳动保障改善生活,有利于增强d的凝聚力,B项正确。d的工作重心转移是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一五计划调动社会主义建设热情,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是在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排除D项。故选B项。
1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八十年代中期河南刘庄村引进技术、自建*厂取得了成功,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权力下放,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自办乡镇企业走向振兴,D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于1992年,排除A项;从材料中“该项目一度遭到质疑”的描述,可推断出科技并非成功的关键,且企业振兴的主要原因应该更多从主观因素进行确定,排除B项;1994年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后,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A
【解析】《十二铜表法》对债权人提供了一定的保护,诸如缓偿期、让债权人提供必要的食物等,但是最终债务人如果无力偿还债务,债权人可将其杀死或卖至台伯河以外的国家,这说明法律对平民的保护是有限的,A项正确。上述规定并未体现出中立色彩,其核心依然是债权人主导,排除B项;上述规定有助于缓和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上述规定体现了对于债务人一定的保护,排除D项。故选A项。
13.【答案】(1)影响:推动了消费的大众化;有利于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有利于市民阶层生活的改善;冲击了传统封建思想观念和等级秩序;但是由于封建势力强大,未能造成社会转型。
(2)变化:融入国际潮流;西化趋势明显;中西方式并存;具有半殖民地色彩。
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通商口岸的开辟;自然经济逐渐瓦解;近代工业的发展;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斗争的推动。
(3)趋势:成衣化;个性化;多元化;品牌化。
【解析】(1)影响:根据“为城镇消费经济增添了新的成分,推动了消费的大众化”得出推动了消费的大众化;有利于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根据“消费主体的扩大,推动某些消费品的大众化,价格趋贱,例如制袍服的姑绒,明时每匹价值百两,康熙时降到一二十两,次者七八分一尺,下者五六分”得出有利于市民阶层生活的改善;根据“我们经常可看到城镇中属于社会底层的人群正在向原有的消费阶层挑战”得出冲击了传统封建思想观念和等级秩序;根据“沉重的传统黑箱仍然紧锁”得出但是由于封建势力强大,未能造成社会转型。
(2)变化:根据“上海已经成为全国服饰的中心,巴黎的新时装,在三四个月后就会流行于此”得出融入国际潮流;根据“上海县则植马铃薯,宝山县则种洋葱”得出西化趋势明显;根据“传统马褂出现变异,‘至季年,马褂不过尺四五寸半,臂不过尺二三寸,且仿洋装,制如其体’”得出中西方式并存;根据“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启,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得出具有半殖民地色彩。原因:根据所学,可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通商口岸的开辟、自然经济逐渐瓦解、近代工业的发展、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斗争的推动等方面概括。
(3)趋势:根据“化纤及其他布料需求上升,成衣消费有所增加,盲目追求潮流,消费趋同,**色彩逐渐淡化”得出成衣化;根据“消费档次较低,自制服装较多,理性消费,追求蔽体取暖,**色彩浓厚”得出个性化;根据“纯棉制品成新宠,成衣消费盛行,追求个性,衣着消费多样化,衣着档次大幅度提升,品牌化趋势明显”得出多元化、品牌化。
14.【答案】示例一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是英国进入工业时代急需扩大海外市场与原料产地的必然。清**与清军在战争的表现充分暴露了封建制度的弊端,暴露了长期处于天朝体制与观念下统治者对外界的无知。鸦片战争将古老的中国从古代带入近代,给中国带来灾难,对传统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起了链式反应式的破坏。战争也警醒了少数先进开明的士大夫。他们开眼看世界,虽然当时在国内未形成足够的社会影响,却为后来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提供了思路。
因此,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孤立的历史事件,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
示例二
1992年,邓小平南巡并发表系列讲话
1992年正值改革开放进入瓶颈期:经过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人民思想藩篱亟待破除,同时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在此历史节点,邓小平南巡并发表谈话,理清了社会主义的有关理论问题,进一步解放了思想,为中共十四大及以后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方向确定了基调,有力地将改革开放引向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改革持续发力,激发了现代化建设活力。
因此,1992年邓小平南巡及谈话是改革开放的关键一环,发挥了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解析】首先,阅读材料,确定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如根据材料“历史学家在时间上编排历史事件,并将一系列历史事件串联在一起,就为时间段赋予某种意义”以及题目要求“选择中国近现代史上任意年份的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活动”得出历史事件: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或者1992年,邓小平南巡并发表系列讲话。
其次,结合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产生的影响阐述分析,如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是英国进入工业时代急需扩大海外市场与原料产地的必然。清**与清军在战争的表现充分暴露了封建制度的弊端,暴露了长期处于天朝体制与观念下统治者对外界的无知。鸦片战争将古老的中国从古代带入近代,给中国带来灾难,对传统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起了链式反应式的破坏。战争也警醒了少数先进开明的士大夫。他们开眼看世界,虽然当时在国内未形成足够的社会影响,却为后来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提供了思路。因此,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孤立的历史事件,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或者结合1992年南方谈话的背景、内容、影响阐述分析,如1992年正值改革开放进入瓶颈期:经过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人民思想藩篱亟待破除,同时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在此历史节点,邓小平南巡并发表谈话,理清了社会主义的有关理论问题,进一步解放了思想,为中共十四大及以后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方向确定了基调,有力地将改革开放引向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改革持续发力,激发了现代化建设活力。因此,1992年邓小平南巡及谈话是改革开放的关键一环,发挥了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
15.【答案】(1)材料一态度:否定。
理由:认为变法缺乏历史依据;加重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危害统治。
材料二态度:肯定。
理由:认为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具有前瞻性和进步性;影响后世。
(2)因素:时代背景;历史认识的角度;研究者的立场;占有的材料。
【解析】(1)材料一态度:根据材料一可知,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是否定。理由:根据材料“此乃桑弘羊欺汉武帝之言,司马迁书之以讥武帝之不明耳”“此言岂可据以为实”可知,认为变法缺乏历史依据;根据材料“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桑弘羊能致国用之饶,不取於民,将焉取之?”可知,加重人民负担;根据材料“果如所言,武帝末年安得群盗逢起,遣绣衣使者追捕之乎?非民疲极而为盗贼邪?”可知,激化社会矛盾,危害统治。材料二态度:根据材料二可知,马克垚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是肯定。理由:根据材料“他的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可知,认为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根据材料“王安石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他的变法思想可以说是我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中国走向近代的朦胧探索”可知,具有前瞻性和进步性;影响后世。
(2)因素: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司马光和马克垚所处时代背景;历史认识的角度;研究者的立场;占有的材料等方面简析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
16.【答案】(1)原因: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西方教育的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推动。
(2)内容:“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
启示: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理念;要有大教育观,将教育与社会其他方面相联系以构建和谐社会;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可知,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根据材料“在系列实践的基础上,1930年陶行知发表《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论逐步形成”“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法、学法、做法应当是合一的”可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材料“幼年求学于当地崇一学堂,学习经学、英文、理化等课程”“青年时期前往美国师从杜威,全面学习其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可知,中西方教育的影响;根据材料“1917年学成回国,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大学任教。1927年正值‘国民革命的势力高涨之秋’,陶行知指出‘惟既有国民**上的革命,同时还须有教育上的革命’”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推动。
(2)内容:根据材料“在系列实践的基础上,1930年陶行知发表《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论逐步形成。他认为‘拿全部生活作为教育对象’‘过什么样的生活,便受什么样的教育’”可知,“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根据材料“同时对杜威的‘学校即社会’命题进行了批判,提出了‘社会即学校’观点。在教学方法上则强调:‘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法、学法、做法应当是合一的’”可知,“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启示: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从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理念;要有大教育观,将教育与社会其他方面相联系以构建和谐社会;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方面分析启示。
共和国之恋的创作背景
《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是用科学家真实事迹提炼的歌词。根据词作者刘毅然介绍,是科学家的事迹感动了他,触发了他的创作情感。张广厚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于是有了“纵然我扑倒在地,一颗心依然恋着你”;邓稼先回国后献身国防,十几年杳无音信,妻子流泪期盼,于是有了“当世界向你微笑,我就在你的泪光里”。这首歌,缘自科学家的爱国深情和无私奉献,通篇没有出现一处“祖国”的字样,但从心里流出来的歌词,却能更真实更亲切地感受到科学家们对祖国博大的爱。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精选19篇) - 三大师合同网
2023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精选19篇)为三大师合同网小编编辑整理,合同协议模板可下载阅读学习,希望能帮助到您!文档下载后可根据需要自行编辑修改。
龚自珍的儿子龚半伦,带领英法联军把圆明园洗劫一空,后又做英国公使的翻译,代表英国和恭亲王谈判,百般刁难。恭王怒道:“你等世受国恩,却为虎作伥甘做汉*!”龚半伦曰:“我们本是良民,上进之路被尔等堵死,还被贪官盘剥衣食不全,只得乞食外邦,今你*我是汉*,我却看你是国贼。”
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儿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一、蔡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精天文数理,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二、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三、卓文君,汉代才女,与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四、上官婉儿,上官仪孙女,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奴。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当时的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
元宵节赏灯来历。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
清代的慈禧太后属羊,于是朝中有令,不许人们说:“养羊、杀羊、吃羊肉”一类的话。但是慈禧太后嘴馋,又不能不吃羊肉。于是又下令,管“羊肉”叫“福肉”“寿肉”。
黄忠60岁跟刘备混,德川家康70打天下,姜子牙80岁为丞相,佘太君百岁挂帅。年轻人,你说你急神马急?盖茨39岁成世界首富,陈天桥31成中国首富,孙中山28岁创办兴中会,孙权19岁据江东,丁俊晖15岁拿世界冠军,康熙6岁登基当皇帝,贝多芬4岁就能作曲。
【苏东坡】与妻子王弗感情极好,可惜“情深不寿,慧极必伤”,恩爱夫妻难到头,王弗活到二十七岁就殂谢了。第二任妻子王闰之与苏轼同甘苦、共患难。闰之去世时,苏轼痛断肝肠承诺“唯有同穴,尚蹈此言”。爱妾朝云对他不离不弃,称“敏而好义”,朝云逝后,苏轼一直鳏居,再未婚娶。
【被熊挠死的王】汉武帝的儿子广陵王天生勇力过人,不爱金银美女就爱跟熊打架。在自己的封地里有一个很大的熊苑,里面豢养着棕熊,灰熊,黑熊,马来熊,白熊……刘胥成天琢磨怎么跟熊掐架,为此请了老师。隔三差五的,进熊苑比拼一番,不过英雄也有失手的时候,有一天遇着只厉害熊,被活生生给挠死了。
专制时代晚期的**形态由秦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延续了两千多年直至清末。秦汉到魏晋为早期,唐宋为中期,明清为晚期。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内阁制度的形成
(1)背景:丞相制度的废除。
废除原因:宰相的权利过大,严重威胁了皇权的集中。
其结果是皇权加强,巩固,皇帝独揽朝纲;皇帝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处理朝政,这就为内阁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2)创立:明成祖时期。
(3)评价:内阁始终不是法定机构,且职责不明,虽参与决策,但始终没有决策权。
2、太监参政:导致明朝后期**黑暗腐败。
3、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一个标志,也是君主专制衰落的一个重要表现。
1、军机处的设立
(1)原因:根本原因是强化皇权;直接原因是用兵西北。
(2)设立:清雍正时期。
(3)特点:人员精干;保密性强;效率高。(小、密、快。)
(4)职能: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传达旨意(非决策机构),完全成为了皇帝独裁的工具。
(5)评价: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封建君主专制衰落的表现。
2、密折制:(1)设立:雍正时。(2)评价:这种制度使中央的**权利更加集中。
3、文字狱:思想文化专制空前强化。
1、近代版图的奠定:
3、主要措施:
(1)理藩院:职能: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
(2)改土归流:
始于元代,开始废除于明代,大规模废除于乾隆时期。
含义:改土知府为流动的官吏的政策。
意义: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4、评价:(清的边疆政策)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中源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疆地区的进步与发展。
总结: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1、理藩院的性质:既是一个宗教管理机构,又是一个地方行政机构。
2、土司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世袭。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外因)
(2)表现:
①农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
②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城乡商品交流发展,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⑤买办(殖民地半殖民地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理人)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
(3)影响:一方面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上海轮船招商*1872李鸿章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
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但企业都是官办
的(用国家的经费由官吏来办理),由封建官僚管理。产品
由清**分配给军队使用。一个工厂形同一座衙门。
(官商合办)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生产,生产出的产品除供给国家和军队使用外,还投放到市场上,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扩张,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总之,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起了诱导作用。
四、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鸦片战争后,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自然经济的破坏,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逐渐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
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期间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五、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
第一阶段:1912民国成立——1918一战结束(民国初期)
状况:进一步发展阶段(短暂春天、黄金时期)
原因: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压迫,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客观外部条件);
②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如抵制日货等以及“实业救国”风气的形成,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但一战期间,日美加紧侵华,民族工业发展也并不顺利
第二阶段:1918一战结束——1927(南京国民**成立前夕)
状况:发展受挫
原因:①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加紧对华侵略
②封建主义的压迫控制、封建军阀混战,没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
第三阶段:1927年南京国民**成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
状况:获得显著发展(夏天)
原因:南京国民**通过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以及以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而开展的“改订新约运动”等措施,国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也得到显著发展。
(但由于官僚资本的挤压、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封建势力的压迫,民族资本的发展仍然受到阻碍)
第四阶段:1937-1945年(抗战时期)(国民**统治后期)
状况:日益萎缩(秋天,困境)
原因:①沦陷区,日伪政权疯狂的经济掠夺,日本侵华资本膨胀,毁坏或吞并民族工业
②国统区,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垄断地位空前加强。官僚资本乘战时民族工业之危,吞并民营企业,进行大规模掠夺。
第五阶段: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
状况:陷入绝境(冬天)
原因:解放战争时期,为内战筹集军费,国民**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掠夺措施
④官僚资本依赖垄断地位排挤压制民族资本主义
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该如何认识?
从实践结果看:《资政新篇》的无法实施;“百日维新”的失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付诸东流
从理论上分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产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带有对中外反动经济势力的依赖性。中国资本主义没有发展起来,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基础很薄弱,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和成熟程度,远不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因此,中国资产阶级担当不起领导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实践和理论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想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现近代化,达到强国富民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又起着积极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是一种革命和进步的经济成分,既瓦解着自然经济,又对外国经济侵略起抵制作用。
随着它的产生和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xxx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因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又起着积极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总路线
内容:一化三改造(即国家工业化,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特点:发展生产力(工业化)与变革生产关系(三大改造)同时并举。
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社会主义工业化因此全面展开。
1、内容
(1)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创举)
2、意义:标志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评价: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但遗留了许多问题。
1、主要内容:
(1)国内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主要任务:大力发展生产力,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总任务: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4)经济建设方针: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2、影响: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1、“大跃进”(1958)
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造**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越公越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盲目求快求纯。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后果: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教训: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②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循序渐进反急于求成。
1、主要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前提)
(2)**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关键)
(3)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保证)
(4)伟大决策:改革开放
2、历史意义:
(1)伟大转折:开始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
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从“左”倾思想转为实事求是。
(2)光辉标志:①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的正式开辟②标志着改革开放正式拉开③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
背景:原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地挫伤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经济处于徘徊状态。
内容:
①概念: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②步骤:安徽、四川率先实行——1978年底11届3中全会提出应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但当时还“不许包产到户”——1980年中央肯定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双包”生产责任制——1982年,中央认为“双包”责任制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从此全国推广。
作用:(1)把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为中国农村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转化创造了条件。
背景: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经营权集中在**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都不高,企业缺乏活力。
内容:
①大致经历两阶段:一是试验探索阶段(从1978——1984年);二是全面改革阶段(从1985——现在)。
②主要从三方面入手:(所有制、管理体制、分配制)
一是把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共同发展的格*;
二是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推行多种形式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三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在经济发展中逐步改善人民生活。
③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作用: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企业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九、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初步形成的特点。
史实:
①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又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②1984年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江苏的连云港和南通)
③1985年以后,***又先后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逐步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出现了一大批不同级别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科技园区、保税区等,对外开放的形式更加形式多样
⑤1990年中央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特点: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点线面结合,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
主要内容:
①*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百年不动摇
②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③判断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④计划和市场的关系: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⑤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意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十一、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过程:
①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目标具体化、系统化。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③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到20XX年底,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⑤20XX年11月,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
意义: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只有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开拓和开放各种市场,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才能使中国迅速摆脱贫穷落后状态,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
前提: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的胜利
一、中共领导的多*合作和**协商制度——政*制度
1、确立和发展的历程:
(1)民主革命时期:民主*派与中共并肩战斗(基础)
(2)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召开(标志着初步建立)
(3)1954年以后:全国人大召开后,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4)1956年以后:八字方针和爱国统一战线(发展)
(5)1982年:十六字方针和政*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完善)
2、政协的性质:统一战线
3、政协的职能:**协商和民主监督(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前还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
4、我国实行**协商制度的原因:
(1)历史原因:民主革命时期,民主*派与中共并肩合作战斗
(2)现实原因:有利于团结、统一;有利扩大民主;有利于科学、民主执政;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有利于廉政建设
5、特点:
(1)前提:多*合作是以坚持中共领导为前提
(2)目标: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
(3)关系:各民主*派和xxx共同参加国家政权和**工作,不存在轮流执政的问题
(4)地位:各民主*派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享有宪法范围内的思想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
(1)中国人民政协会议召开:1949年9月北平
(2)大会主要内容:筹备新中国的成立
选举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和中央人民**委员会
通过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确定了:国都国旗国歌纪年法
(3)大会的意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
(4)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性质:统一战线组织
职能:**协商、民主监督;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至1954年9月)
1、背景:(1)民主**是中共一贯的**追求和主张,是长期探索的结果。
(2)建国后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展开。
2、确立:一届全国人大召开(1954年9月)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选举了:新一届国家领导机构
3、比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949年《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是什么?
《共同纲领》规定:国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原则是人民民主和新民主主义。
1954年宪法规定:国家性质是社会主义,原则是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还没有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因此仍然存在着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随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展开,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渐取代了私有制,剥削阶级经过改造,阶级差别也逐渐消失。因此,《共同纲领》中的新民主主义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在1954年宪法中改为社会主义。)
4、思考:我国的民主**制度与西方的**制度有哪些不同特点?
西方:政*竞争,分权与制衡原则。
我国:中共领导下的多*合作和**协商;民主集中原则。
1、定义:课本
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各民族风俗和习惯存在差异;
3、我国的民族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4、意义:
5、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广西、宁夏、**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革命前的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①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沙皇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矛盾尖锐复杂。
1、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2、《四月提纲》:
列宁提出:下一阶段革命应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即要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临时**血腥镇压工人和士兵,表明无产阶级企图和平过渡和夺取政权是不可能的。
(1)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
(2)先后发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概括:二月革命掘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
三、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1)世界意义(2)对俄国的意义(3)思想意义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
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和文化中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
(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3)代表人物及主张: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1、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主张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2、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1、公元前20XX年建立
3、**制度的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国家机器,一般指历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1、公元前16__年建立
2、主要**制度: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3、商朝**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
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具体内容:要求了解)
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
2、基本**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家族血缘)、礼乐制度(维护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
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内容:①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
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作用: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被称为大宗;
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特点)
实质:血缘关系和**关系相结合
作用:①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与原始笔记有所改动)
(3)礼乐制度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1、夏商**制度的内容:
中央:
参与决策的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
夏商**制度的影响:
夏商的早期**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王位世袭制保护了私有制,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前提:生产力水平当时较低)
2、西周的分封:
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
被封范围: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形成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影响:
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格*。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
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时期瓦解;战国到秦朝时期废除,被郡县制替代(直接原因:诸侯国势力太大;根本原因:井田制的瓦解)
4、西周的宗法制: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性质的宗法制。
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等级,巩固国家**的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在**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一、春秋战国时期
(一)背景:王室衰微
(二)目的:争夺土地和人口
条件:(1)齐国富庶。(2)管仲改革。(3)尊王攘夷。
过程:北御夷狄,南制楚蛮。
标志:葵丘会盟。
晋文公称霸: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
楚庄王称霸:公元前六世纪初。
(五)吴越争霸:吴(长江下游)王阖闾和越(钱塘江)王勾践
性质:非正义。
影响:进步性:有利于统一;便利地主阶级势力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在也无力与秦抗衡。
民族:华夏族、北方:东胡、匈奴;西:戎;南:越。
融合途径: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战争。
结果: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条件
①社会经济条件(根本条件):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产生了两个后果: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矛盾激化;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暴露。
②阶级基础:独立工人运动兴起。
欧洲早期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思想基础: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④主观原因:马克思、恩格斯积极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
(1)代表人物:英国的欧文、法国的圣西门和傅立叶
(2)主张:
圣西门:主张实行实业制度,是“工业社会”的最早预言家。
傅立叶和欧文都主张建立合作组织。欧文建立的合作组织是“新和谐公社”
(1)标志:1848年2月,《xxx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注: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实践,1847年,马、恩与德国流亡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协商,将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为该同盟写了宣言《xxx宣言》。
要求知道《xxx宣言》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前身是正义者同盟。
(2)《xxx宣言》的.内容:
③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星期,对人类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弊病和基本矛盾也日益暴露:劳资间阶级矛盾尖锐,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2)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1)标志:1848年《xxx宣言》的发表
(2)《xxx宣言》的主要内容:课本85页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1、背景: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第二帝国被推翻,第三共和国建立,临时**对外屈膝投降,对内镇压巴黎人民起义
2、巴黎公社的性质:无产阶级专政
3、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方面:
经济方面:
(1)主观原因:缺乏先进政*领导;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乘胜追击,给了敌人可乘之机。
(2)客观原因:巴黎公社寡不敌众。
(3)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仍然是符合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巴黎公社具有偶然性)
5、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一、帝国的建立,即“六王毕,四海一”
1、秦的统一:过程(略);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秦王朝。
2、军事上的巩固:
史实:筑长城、开“直道”,北击匈奴;开灵渠,平定岭南;开“五尺道”,开辟西南。
意义:加强了北方的边防;首次把岭南、西南归入中央王朝的**版图内。
3、评价(意义):
秦朝的军事、**措施,不仅加强了对周边地区的**控制,扩大了统治区域,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的形成。
1、地方制度:实行“废分封,行郡县”,即“海内为郡县”
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大规模推行:秦统一之后。
内容:郡、县、乡、里;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
性质:是中国古代自秦王朝以来长期实行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特点(与分封制相比):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巩固:西汉继续实行郡县制,并逐步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
评价:实现了这样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的控制和管辖;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取代贵族**的重要标志。
皇帝制度的创立:至高无上。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三公”的职责。丞相:统领百官,协助皇帝处理朝政。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军事。九卿:略。
特点:互相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朝议制度:
概念:丞相、御史大夫、诸卿讨论国家军政要务的方式。
评价:集思广益,减少决策的失误,但秦始皇晚年遭到破坏。
(4)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增加了“刺史”和司隶校尉。意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于巩固政权,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评价:
1、秦汉建立的“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的定了基本格*。
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制度的基本格*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四、知识拓展:
1、秦朝虽有太尉一职,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设立官员,而是由秦始皇自己亲自担任。三公真正的确立是在西汉
2、秦汉时期:郡守和县令每年定期是向丞相述职,而不是向皇帝述职。
3、君主专制的两大基本矛盾: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两大矛盾的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的权力越来越集中,地方的权力不断被削弱。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本质特征: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统治。
5、君主专制的弊端:独断性和随意性,不可避免决策中的重大失误,且容易导致暴政。因此皇帝的品行在其执政过程中至关重要。
6、三公九卿的评价:三公九卿组成的朝廷是秦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绝对受制于皇帝并代行皇帝政务的最高权力机关,三公的出现是对世卿世禄制的彻底否定。
1、《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两大准则: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限性: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性质: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经济统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
影响深远的原因:统治范围广,传播远
其发达是罗马统治者尊重法学,尊重法学家的结果
一、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
(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影响:“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一、抗战胜利后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国民*“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1)国共重庆谈判的原因:
国民*方面:一是国际国内的舆论压力;二是蒋介石尚未完成内战的全部准备工作。
xxx方面:为争取和平,揭露美蒋阴谋。
(2)重庆谈判结果:签订《双十协定》(主要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3)重庆谈判的意义:中共在**上取得了主动,扩大了影响。国民*如果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在**上就陷于被动地位。
3、政协会议的召开(1946年)和通过的决议:改组国民**、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
1、全面内战爆发标志:国民*进攻中原解放区1946年夏2、解放军的战略防御阶段:解放军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展开运动战,先后粉碎国民*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原因:
经过一年作战,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解放军具备了发起进攻的条件。
2、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1)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2)意义:基本消灭了国民*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1、北平和谈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国内意义:
国际意义:
思想意义:
找齐中国历史课本,从夏朝开始约公元前2146-1675年那么这些年代出现了那些人皇帝“禹”首都“
安邑”山西夏县等等。好这算是一个知识点,接着就是商朝了约公元前1675-1029年
定都“亳“河南商丘,皇帝”汤“等等。这些都是连在一起的,所以说按照时间记忆最好,最不容易混淆,依次分段的看完中国历史5000年。
做好分段之后,就要开始记忆了,历史是最怕混淆的,一个时间错,后面都错,所以复习的时候一次看完中国历史全部,时间不够快点看,时间多细细看,万万不要天天开前面的朝代,在脑袋中建立自己的历史结构图,历史人物图,历史事件图。
最后一步,快速记忆,书翻到第一个朝代,开始回忆所有的历史时间,事件,人物,背景,生产力,大的的战役,所起到的历史意义,等等,当你看的越快,说明你背的越好。
高考的答题的方法,只要关联,就写上,重点是,生产方式,经济形式“自然经济”,有无生产工具的发明,社会矛盾,文学艺术是否繁荣,刑法是否残暴,等等。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格*;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制度的基本格*,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秦的暴政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面。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汉代: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科举制
十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②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学习本单元,要把握两条线索,一是希腊、罗马的**体制演变;二是罗马法的制定与演变。注重三个重要知识点:一是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二是雅典城邦的民主**;三是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三要形成一个观念:西方**文明的源头,在于古希腊和罗马。无论是古希腊的民主制,还是古罗马的共和制与元首制,无论是他们创造的法律制度,还是哲人们的**智慧,都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
巴黎公社(方法提示:考察政权的性质,主要分析它所采取的措施)
1、直接原因: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资产阶级**对外投降,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企图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巴黎公社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可以说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2、时间:
(1)**上:
(2)经济上:努力维护劳动者利益。
(3)教育上:实行世俗教育和义务教育。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新型的工人政权)
5、失败原因:
(1)主观:法国工人阶级不成熟,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正当的领导,犯了一系列的错误。
(2)客观(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期,无产阶级不具备推翻资产阶级的实力。
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虽然仅仅存在60多天,但是巴黎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
和革命首创精神,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典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1)经验: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无产阶级必须以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2)教训:①没有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政*的领导。
一、秦朝的统一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进步,分封宗法制逐渐崩溃;商鞅变法,秦国逐渐强大
2、统一:前221
1、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表现在皇权至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措施):①皇帝制度。
②三公九卿制度(中央**)。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为百官之首;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务。中央官员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大权操纵于皇帝手中。
③地方:实行郡县制
三、影响:
彻底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20XX多年的中国**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一、希腊的**制度
古希腊民主**产生的原因: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主义的泛滥。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20XX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特点:①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②国家的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议会是国家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18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
三、美国**的建立: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1789年联邦**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共和*轮流执政的格*
四、美国1787年宪法:
评价: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②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五、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七、德意志的统一:
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议会对**没有监督权。
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一场侵略战争。
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矛盾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革命任务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名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010焦点访谈主要内容
主要是南方的一些自然灾难
宋金合议的时间,内容,影响。
宋金嘉定和议南宋开禧伐金失败后,于嘉定元年(1208年)由史弥远主持与金议和,订立了“嘉定和议”。其内容主要是:(1)宋金为“伯(金)侄(宋)之国”;(2)宋输金岁币由银绢二十万两、匹改为三十万两、匹,并另给金犒军钱三百万贯;(3)金归还新侵的土地给宋,双方维持原来的疆界;(4)宋将韩侂胄等主持伐金之人的首级献给金。这次和议是南宋对金另外一次的屈辱媾和。
南方谈话又名是什么?
南方谈话,又称中国共产dd内的两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期,d中央发出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简称《南方谈话》)。
高一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共16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共含1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朗姆甜派”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1、中央
**制度的演变:
【隋朝】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为中央**统治机构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制度的演变:
【汉朝】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后期:设刺史制度
【隋唐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面
【元】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外因)
(2)表现:
①农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
②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城乡商品交流发展,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⑤买办(殖民地半殖民地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理人)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
(3)影响:一方面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又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上海轮船招商*1872李鸿章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
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但企业都是官办
的(用国家的经费由官吏来办理),由封建官僚管理。产品
由清**分配给军队使用。一个工厂形同一座衙门。
(官商合办)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生产,生产出的产品除供给国家和军队使用外,还投放到市场上,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扩张,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总之,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起了诱导作用。
四、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鸦片战争后,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自然经济的破坏,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逐渐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
2.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3.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期间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五、民国时期民族工业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南方谈话的时间背景及主要内容(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