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发展最新走势(从“三季报”看湖南经济发展趋势——稳中向上韧性强)

从“三季报”看湖南经济发展趋势——稳中向上韧性强

  4.8%!比上半年回升0.5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8个百分点。

  10月24日,省统计*公布的前三季度湖南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省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疫情、旱情等超预期因素冲击,仍交出了一份“持续恢复、稳中向上,彰显着强大韧性”的经济发展答卷。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回升、好于全国。”省统计*分析,当前一系列政策举措对促进经济稳定恢复是及时有效的,下阶段要推动政策措施全面落地、充分显效,稳定市场预期,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三季报”成色几何?

  从主要经济指标看,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

  看总量。前三季度全省GDP同比增长4.8%,比上半年4.3%的增速高出0.5个百分点。

  看投资。今年1至9月,全省投资延续去年以来较快增长态势,同比增长8%。其中,全省民间投资增长8.2%,增速比全部投资快0.2个百分点,比国有投资快14.1个百分点。

  三湘大地,产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长沙金洲大道以北,世界计算·长沙智谷项目第一区已完成高新数字科研中心建设;长沙湘江以西,湘江新区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项目建设在紧锣密鼓进行。

  前三季度,我省产业项目投资增长14.3%,比全部投资快6.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6.2%;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增长15.0%,比全部建设项目完成投资快3.9个百分点。

  看经济“压舱石”——工业经济。工业企业车间里机器轰鸣、生产忙碌。中伟新能源赶工生产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长利电气忙着为海外客户制造电机……

  前三季度,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从当月增速看,9月份,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延续自5月以来平稳增长及逐月回升向好态势。

  “今年以来,全省工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工业生产增速持续回升。”省统计*表示,工业经济有效发挥了稳定全省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

  备受关注的消费市场继续回暖。前三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39.9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比上半年、1至8月分别加快1.6个和0.4个百分点。

  记者看到,长沙步行街内多家购物中心潮流快闪店、主题市集、音乐演出等创新体验式消费层出不穷,实体商场人气旺盛;线上消费活力不断释放,“买买买”热情不减;随着部分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实施以及各地车展促销活动的举办,汽车类商品销售快速回升,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150.3%……

  下阶段怎么样?

  ——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眼下,经济运行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经济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

  “如何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努力争取最好结果?”省统计*表示,将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继续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住时间窗口和时间节点,推动政策举措全面落地、充分显效。

  从先行指标看,长期向好有基础、有支撑、有动力。

  市场主体是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的基础。我省市场主体培育较好,9月末,全省在库“四上”单位50477家,同比增长6.2%。前三季度,新增入库“四上”单位2582家,同比增长22.4%;净增“四上”单位1057家。

  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效能加快释放,为企业提质增效创造了有利条件,全省结构效益稳步改善。前三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6%,比GDP增速高1.8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27.6%、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累计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618.83亿元,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享受留抵退税占比46.2%。

  我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

  在长沙望城经开区,德赛电池储能电芯项目日前迎来电芯联合厂房主楼封顶重要节点,从今年8月16日开工到首栋厂房封顶,用时不到2个月;在株洲高新区动力谷自主创新园,湖南德智新材料有限公司从拿地到竣工验收投产仅用时10个月,如今又忙着上新项目……

  前三季度,我省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全省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同比增长88.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8.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3.8%,比全部投资快15.8个百分点。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吴戍疆

◎校审:潘振兴 赵英杰 徐放

更多阅读

湖南的现状

http://baike.baidu.com/view/8581.htm请看百度百科上的湖南。

湖南省未来的十年发展

重点发展长株潭

牢牢把握湖南经济发展新走向

2019年12月20日,湖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总结2019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0年经济工作。会议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传递出湖南经济发展新走向。

会议明确,湖南省经济工作将延续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会议指出,为了实现2020年的预期目标,要坚持稳字当头、积极进取,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重要的是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对照完成相关定性和定量指标,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会议提出的稳字当头的政策思路,体现在2020年一系列具体工作安排中。如,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稳就业、补短板、兜底线、办好民生实事;紧紧守住风险底线,维护社会稳定;抓好“两节”保供稳价,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等等。

不谋全*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会议指出,我们谋划工作,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这“两个大*”。会议强调,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中部地区面临国际和沿海产业加快转移、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机遇,湖南呈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增强的良好势头。要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经济形势,善于观大势、识大*,深刻认识国内外形势多方面、深层次的联动关系,既要看到优势也要正视差距,既要看到挑战也要发现机遇,既要看到困难也要增强信心,审时度势、超前谋划,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牢牢掌握经济工作主动权。

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2016-2020年)规划纲要,确定了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和资源环境四方面目标,与各项目标衔接,目前存在的差距就是2020年目标。

经济发展方面。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0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确保持续健康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过去四年各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2019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同比增长8.7%,农村居民同比增长9.2%,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并呈现出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良好态势。

创新驱动方面。会议指出要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以产业项目建设为重点,促进更多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2019年前三季度湖南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工业增长贡献明显提升:全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1.7%,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比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0.1%,同比提高6.0个百分点。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2019年1-8月,全省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3.3%、16.3%、12%、11.3%。工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2019年前三季度,全省高技术制造业、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9%和12.9%,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分别为10.9%和36.5%,同比均提高2.1个百分点。

民生福祉方面。会议指出要紧紧扣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努力实现“一脱贫三促进六覆盖”。“十三五”规划要求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2018年贫困发生率由3.86%下降到1.49%,2019年上半年全省51个贫困县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72元,同比增长10.3%。可以说过去四年的努力奋斗,为2020年实现全省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资源环境方面。会议指出污染防治要以“一江一湖四水”系统联治为重点,抓好源头防控,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湖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2019年度工作方案》明确了6大类70余项措施,截至2019年9月30日,1256项具体任务已完成1011项,完成率80.5%。以此完成效果来看,2019全年《工作方案》目标能够基本实现,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计划完全可以达成。

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会议指出,新时代抓发展,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怎么发展、发展为谁的问题。要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实施创新引领开发崛起战略、抓好“三个着力”“四大体系”“五大基地”上,落实到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上。真正体现了把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经济工作中,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d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会议指出,2020年要以“全面小康决胜年”为抓手,努力实现“一脱贫三促进六覆盖”。各地要根据自身实际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决防止在数字上层层算账、层层报账,更不能弄虚作假。“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充分体现省委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

打好三大攻坚战。三大攻坚战是对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战略的深入落实,是国家经济由“高速”转向“高质量”发展所必须迈过的三道关隘。会议重点要求以“一江一湖四水”系统联治推动生态环境整改治理,相较于去年的“一湖四水”,增加了长江湖南段的生态污染治理,凸显省委对污染治理的重视;2019年新增以加快结构性去杠杆为依托防范抵御金融风险,可以预见对宏观杠杆率的调控也是2020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推进产业建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创新和改革是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两个轮子。相较于2018年“大力支持产业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的措辞,2019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着重强调“以创新为引领、以产业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联动消费、投资、金融领域,推动产业智能化、信息化,更加注重产业融合发展、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突出“5个100”建设的带动作用,“5个100”工程自2017年底提出并实施以来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累计完成投资2600亿元,带动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3万亿元,每年新增就业机会20万个,在产业建设、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引入“五百强”企业、引进人才等方面超额完成任务,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会议报告中新增“促进更多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即更加注重以金融业为代表的其他行业对省内产业发展的支持,金融改革及相应投资激励措施可能会进一步出台。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要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会议指出,未来湖南将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湖南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打造放管服升级版。统筹抓好事业单位、环保体制、司法体制综合配套、医*卫生体制、产教融合建设和学前教育等改革。此外,还要依托中非经贸博览会、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平台,大力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积极申报自由贸易试验区,落实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努力提升开放质量和水平。

狠抓工作落实。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会议对2020年的经济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关键就是要抓好落实。为此,会议强调,要主动适应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高标准编制“十四五”规划,以及要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具体体现为:一是坚定方向抓落实,坚决落实d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二是创新思维抓落实,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开拓,积极探索;三是转变作风抓落实,引导广大干部发挥好表率作用。

(选自《新湘评论》)

欢迎转发点赞

转载请联系授权

 ▼ 本周热文 ▼ 

稳字当头积极进取——专访湖南省统计*d组书记、*长刘崇斌

黄士元:一辈子为农民写戏

【中国共产d人筑梦路上的故事】八大前后

湖南白酒市场布*,流通产品走势及价格体系。区域重点市场等。多多益善。

高端白酒价格终于在今年春节后开始冲高回落,近几个月来价格回调幅度明显,然而国内高端白酒市场却进一步扩军,竞争将更加激烈。日前,五粮液高调推出旗下“国字号”高端产品“国五液”。此前高端白酒市场带“国字号”的有国酒茅台、国窖1573,而这次上市的52度浓香型“国五液”是五粮液首次推出的“国字号”超高端白酒。  据介绍,在中国白酒发展最快的近10年,酱香代表茅台,以及和五粮液一样同为浓香代表的泸州老窖,分别以国酒、国窖的名义出现在中国白酒的塔尖,但早在百年前就已经在万国博览会名扬海外的五粮液一直没有推出国字号产品,此次国五液的问世,填补了这一缺憾,也使得中国白酒国字号阵容变得更加完整和强大。  据悉,国五液市场指导价为1360元,高于五粮液现有的绝大多数产品,价格直逼茅台最受关注的产品53度飞天。目前,受政策调控和消费淡季影响,终端价格在1000元/瓶以上的白酒品牌仅有53度飞天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红花郎回落到800元/瓶左右,水井坊回落至700元/瓶左右,此前中国高端白酒零售价格突破千元以上的超过10种。  湖南市场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白酒市场,其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白酒市场大湖南  之所以说白酒市场大湖南,其一是因为消费量大:湖南省人口6600万左右,虽在中国各省中排行第七,但人均白酒量为9.4公斤左右,接近全国人均的2倍。综合消费水平在全国占到前八位,长沙的消费水平在全国城市中排行第五。每年白酒的销售额约60亿元人民币左右。  其二外来品牌竞争空间之大:湖南虽白酒企业较多(100多家),但总产量很小,仅25万吨左右,而湖南市场容量却在55万吨左右,在湖南地产的25万吨白酒中,名优酒还不到5万吨。这就为外来酒留出了30万吨左右的竞争空间,更有价值的是70%的份额为中高档酒。  2.你争我夺波澜壮观:从本省奇迹——高端品牌湖南酒鬼酒的忽起忽落到曾经红火一时的小糊涂仙,到五粮液的两个枭雄品牌金六福和浏阳河在湖南市场上的不断升级战;从两大高端巨头——茅台和五粮液在湖南市场上的持久争夺到,到水井坊和泸洲老窖的国窖·1573两大超高端品牌以及剑南春的品牌劲旅——金剑南的积极参战;从江苏双沟在湖南市场上的锲而不舍,到邻省湖北两大强势新秀品牌枝江和稻花香在湖南的全面开战。湖南白酒市场可谓此消彼长,精彩纷呈。市场争夺的战火与其他省级市场相比可谓最为波澜壮观。就连贵州的青酒,以“喝杯青酒、交个朋友”的差异化诉求和广告轰炸,一时间也在湖南赚了个盆满钵满。  在长沙市白酒批发市场转一圈就会发现,这里不仅全国性名酒齐全,而且知名不知名的各地地方品牌应有尽有。是做参战前的热身准备?抑或是仅仅作为品牌的展示窗口露一露脸?这看似简单的品牌繁荣的背后,掩盖着的是一个品牌的无耐辛酸史甚至是来不及总结出为什么死忘的遗憾。由此可见白酒市场大湖南的第三个特点。  3.“钱塘潮”般神秘与阴险  钱塘江涌潮以雄伟的气势,多变的画面,迷人的景象吸引着千千万万着观赏者。他一边给人以精神的丰富和愉悦,一边又以一种神秘的“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吞食掉一些观赏者,作为对它壮烈的祭奠。其壮观之美中似乎深藏着一种神秘的魔咒,年年都有观赏者葬身其间,但是年年有千千万万的观赏者为之着迷。白酒市场大湖南就象这钱塘江潮,年年都有无数的新白酒品牌蜂拥而入,年年都会发现这些新品牌的热情参战大多数都是昙花一现。翻看一下湖南卫视广告部的广告播出单就会发现,有多少白酒品牌在这一广告制高点上曾经热情高涨地登高而呼,然而,但往往不足一年就销声匿迹了。湖南白酒大市场一边是巨大的市场空间金光闪闪,一边是诡谲而无形的血盆大口要将其吞没。  那么白酒大市场湖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湖南白酒市场决不是“第二个广东”  有人说湖南白酒市场是“第二个广东”,这只看到了湖南市场的皮毛,这种观点只会引诱更多的品牌杀,因为湖南白酒市场与广东白酒市场是形似而神异。表面上看,他们都是白酒消费大省及外来品牌占据大部分市场分额,都是中高档白酒的天堂。然而,这些表象常常给人以误导,使很多白酒品牌运作广东市场的策略复制到湖南,会使大部分不合时宜的白酒品牌血本无归。因为,湖南市场有不同于广东的自身特点。  市场特点:长沙是核心。  高平台市场长沙统领着大湖南天下。湖南省虽辖13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州,但仅长沙市就占整个湖南省白酒容量的1/4,中高档酒竞然占50%,长沙是湖南省的绝对市场制高点。要想从战略上占领整个湖南就必须拿下长沙。所以无论是小糊涂仙、金剑南、水井坊或国窖·1573、金六福和浏阳河,从切入湖南之日起,无不以长沙作为整个市场的核心点。因为,拿下了长沙就等于拿下了湖南的一半,而广东市场却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番景观。广东省会广州不是惟一的高平台核心,广州的核心市场是1+3的非常组合构架,既广东省的核心市场(1个)等于三个亚核心市场的相加。用公式表示为:广东核心市场=广州+深圳+东莞。进攻广东省如果先攻下其中的一个就能形成较大的影响,如稻花香和诸葛酿酒都是先点亮东莞进而辐射周边。  消费特点:差异、固执与品牌。  差异与固执:广东是一个大包容市场,在中低档产品方面,几乎可以畅流天下。无论是最兴盛期的泰山特曲、皖酒王或稻花香。都表现出了这一特点。而湖南的13个地级市场和1个自治州各有各的消费特点,尤其是中低档产品。而广东却是一个大包容市场,尤其中低档产品。这就不难解释地方品牌邵阳大曲为什么能在邵阳一直成为强势品牌,同时也不难解释为什么枝江大曲和稻花香在中低档市场上靠湖北市场的影响力在湖南比其它品牌更容易切入市场。  品牌特点:湖南消费者更重视品牌。川黔酒的强势足见一斑。而广东市场在中低档产品上更求新求异,对品牌背境的关注力不强,这就是为什么地方品牌泰山、皖酒王和诸葛酿能决胜广东却无法轻易决胜湖南的根本原因。  广告特点:湖南卫视、至高平台。湖南卫视的至高影响力毋庸赘述。白酒品牌青睐湖南卫视,认为成为湖南卫视强档广告就意味着在整个湖南市场上已占领了广告制高点。而广东市场适好相反,几乎每个市场的消费者最热衷的大都是地方电视台。因为他们的思想与生活习惯更市场化和时势化,所以关注地方动向是非常自然的文化特点。因此两省在广告战略的定位上明显不同。  正是基于以上特点,近两年湖南白酒市场的竞争环境已骤然发生巨变。湖南市场攻略ABC  所谓攻略,就是具有战略意义上的品牌拓展和营销。那些为了机会来掘金,为了生存来拼运气的酒企业们,不在本“攻略ABC”的建议和范围内。  综合全国诸多名酒和强势品牌,依据不同类别可归纳为以下四种攻畋手段:A、高举广拉、战略制胜。此策略适合全国性的大品牌。  高举两面旗,形成广拉效应:市场布*上,高举战略核心市场长沙这面旗,整合各种营销资源,强势夺取长沙市以核心消费者为圆心的各类渠道核心,打造长沙强势品牌势能和市场销量势能。为了更好地夺取制胜高平台市场长沙的目标,在广告宣传上还要高举另一面核心旗帜——湖南卫视,将一切广告宣传的力量聚焦为湖南卫视第一强势广告品牌能量。这样通过第一强势广告品牌势能与长沙渠道终端强势势能的相加,可在制胜长沙制高点市场的同时,湖南卫视在全省的广拉效应与战略核心市场长沙强势销势的辐射势能,融合成一个极强的品牌势能,进尔向全省其他各网点进行纵深发展和全面覆盖。B、聚焦重点、榜样拓展。避开战略市场长沙和高风险核心媒体湖南卫视,在其它十几个地级市场中寻找适合自己品牌资源的某个市场作为重点突破口,集中一切营销资源,在这个重点市场上整合推进,争取在各目标营销项上都成为强者,无论是在媒体的选择和组合上,还是在终端的抢占和对核心消费者的攻关上。这种策略适合于区域性强势品牌。在这个重点市场没有成为第一品牌前,决不到其它市场上去开战。要让这个重点成为真正的第一和令其它市场艳羡的榜样和标杆。这样,其它市场就必定会有品牌客户主动要求代理在其所在区域的经销权。接着,就可以对目标客户群的个体市场进行逐一评估,在评估中进行对比,找出最适合于自己品牌开发的市场。分阶段逐个拓展,加强榜样市场队伍,碉堡推进,一步步走向纵向发展。在最适合自己的时候夺取长沙,最终完成对湖南市场的围歼。C、纵横互动、陀螺扩张。  这种策略适合于特色品牌、区域性品牌或暂时无实力采用A或B策略攻打湖南市场的品牌。该策略综合来说,是找到纵,跟进横,形成纵横互动。寻找对自己的产品香型、品牌文化或者产地等有着独特嗜好的、不需要对其进行消费习惯培养的那一类核心消费群。此是纵。找到这部分核心消费者最集中的区域并具体到其经常消费或购买的核心渠道,将相应的产品跟进去,此是横。找到这类消费者是纵,围绕这些消费者扩充产品渠道是横,这种以核心目标消费者为核心的渠道跟进,就是纵横互动。并以纵横互动为核心,聚焦一切资源展开相应的广告促销和公关活动。这样,逐渐形成以纵向核心消费者为盘中盘、向上游渠道陀螺式放大旋转,逐淅形成由小到大的螺旋式发展。可概括为渠道紧跟着核心消费者转,产品紧跟着核心渠道转,广告促销与宣传紧跟着进产品转。这样也就实现了另一种策略的整合营销。D、ABC策略组合拳。(1)ABC组合拳:由A带动BC,在运用A策略的同时可同时展开B和C策略,前提是在运作A策略时仍有节余的营销资源。(2)AC组合拳:在运用A策略的同时展开C策略,会使A策略的执行推广更加快捷和精确。(3)BC组合拳:在B策略的推广中导入C策略本身就是B策略整合营销的有机组成部分。攻略ABC的共性:六大精确定位  然而无论采用以上那种策略,要获得最高效的大成功,都必须做到下面六大精确定位:1.核心竞争优势的精确定位:在湖南众多品牌中找到与自己类似的品牌,在对比中找到自己品牌的核心优势,惟有在对比中处于第一强势地位的优势才叫精确,否则就是假优势。没有找到优势精确定位或找到假优势的品牌,注定是死路一条。2.核心产品的精确定位:先确立目标价格带,在自己的产品组合中找到能够代表你品牌形象和表达你精确优势的产品,就是精确定位的核心产品。3.市场布*的精确定位:找对最适合的目标市场,并进行最大效能的整合,就是市场布*的精确定位。4.宣传策略的精确定位:无论是选择高举广拉或是广告紧跟渠道走,惟有那些既实现了对目标市场的占领和有效覆盖,同时又不浪费资源的宣传策略才算做到了精确定位。5.执行机制的精确定位:在什么时候、什么市场、采用什么样的执行机制是不同的。如,是采用客户负责配送和服务、厂家负责品牌推广的厂商结合的执行机制还是全部交由客户操作、厂家只是监督的执行机制,并没有一定之规,哪种更能达到“稳、准、狠、快”的营销效果就采用哪种执行机制。6.资源投入策略的精确定位:市场攻略属于长期性的战略营销,资源的投入在不同的阶段投入的方式和比重也有所不同,不仅要有预先投入和可持续投入的投入规划,还要有不同阶段投入比重不同的科学预测和分配,否则在可持续营销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断档。  以上六大精确定位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惟有将以上六个精确定位作到位,ABC攻略才会达到更有效的市场结果。一切断章取义或精确定位要素的缺失,都有可能导致营销策略不同程度的失败。市场的阵地战营销已成为中国酒类企业新世纪营销战略致胜的中心和主题,没有成功的阵地战作平台,就不可能有任何意义上成功的酒类企业。无论是大企业、小企业、老企业或是新兴的实力派企业,抑或是名牌企业或者一切所谓的上市企业都不例外。在不影响企业机密和可读性的前提下,笔者对实际案例作了更动,望各位读者谅解。  湘酒鬼中的“湘”包括湘泉、金湘泉、湘泉三千年等系列;“酒鬼”包括老酒鬼系列及新世纪酒鬼等系列;所谓大湖南,一是因为湖南是白酒消费大省,其综合消费水平居全国前八位;长沙的GTP高于武汉和成都,消费水平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五。湖南每年有70%左右的酒从外省调进,“五粮液”在湖南的消费量是湖北省与江西省的总和。二是湘酒鬼位于湘西,是湖南唯一进入全国酒类行业较坚挺的湖南品牌。从战略上讲,湖南是湘酒鬼的第一大省份市场,所以提高湖南占有率无论从长远或是从近期都是一个重点问题。而2001年的绩效却令人遗憾。所以公司制订了2011年较2010年翻番的销售目标。2011年底,圆满完成目标。浓缩营销方案如下。  以2011年湘酒鬼湖南的实际业绩为依据,以可估性市场竞争环境及湘酒鬼机会点为导向,将原湖南市场两个行政管理区域(湘西区和东区)进行个案筹划并整合。确保年内回款5亿元的营销目标,并设定出5亿以上的弹性绩效空间。同时,在市场布*上,充分利用湖南整合推广过程中的边际效应,及时向周边有效延伸。

今年湖南楼市呈现3个发展趋势;滨水新城豪宅红盘首开受热捧

楼宇一周

全媒体记者李萍蒋玲李婷长沙报道

房住不炒、稳中求进

今年房市呈现3个发展趋势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日前举行2021年度全省房地产市场联席会议,通报市场形势。

全媒体记者注意到,2021年湖南全省新建商品住宅均价为每平方米6481元,中部排名第5位,全国排名第25位,仅高于河南、黑龙江、广西、甘肃、**和贵州;2021年长沙市新建商品住宅均价为每平方米10119元,在30个直辖市、省会城市(除拉萨外)中排名第20位。

值得一提的是,长沙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9.5%,高于全省平均增速;三四线城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减少6.7%。

通报指出,2021年我省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持续回落,商品房销售和房地产用地供应均出现下降,房价平稳可控。

当前,购房最好时机已经显现

通报指出,下阶段我省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预计今年全省房地产市场将呈现3个发展趋势。

首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持续回落。全省土地供应减少将影响房企新开工规模,市场活跃度不足、资金压力较大亦降低了部分企业开工意愿,房企投资渐趋谨慎。但在建项目施工规模较大,相关建筑工程投资仍对开发投资形成一定支撑,租赁住房的建设也将对开发投资起到拉动作用,预计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仍将保持一定增长。

其次,受多重因素影响,市场观望情绪较重,需求入市动力偏弱,预计今年上半年市场或将延续调整态势,但全年销售增速有望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

再次,长沙经济韧性强、人口吸引力大,市场需求旺盛,房地产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部分三四线城市市域人口持续流出,城镇人口增长缓慢,产业支撑不足,住房需求疲软,预计市场将延续“以价换量”,房价下行压力较大。

滨水新城豪宅福天·滨江院子

首开受热捧

2月19日,坐落长沙潇湘北路滨水新城的滨江豪宅——福天·滨江院子迎来首开大捷,去化率约60%以上,专注产品、革新院子理念的福天·滨江院子在2022年开年即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福天·滨江院子营销中心咨询者络绎不绝

作为福天兴业集团进军望城、立体生态创新建筑的全新力作,福天·滨江院子坐落滨水新城斑马湖健康宜居乐活片区,东望湘江,西邻张家湖,且与长郡斑马湖中学仅一路之隔,与望城主城区隔湖相望,是滨水新城相当宜居、适合开发的位置,其“创新大平跃+空中花园”组合的立体生态创新建筑,一面世便受到广大置业者的热情关注。

项目位置图

作为定位高端改善型的社区,福天·滨江院子以约2.0低容积率、约45m楼间距、超35%高绿化率的“流动森林建筑”,为望城呈现更大空间、更宽视野的宜居产品。

除此之外,还有着太多耀眼的标签:环氧哑光+超耐磨地坪漆地坪材质全明精装车库;约5.8m层高入户大堂;两梯一户私家电梯(部分楼栋)……这些都是豪宅标配!

项目效果图

作为“流动的森林”和“康养社区”的终身改善住区,福天·滨江院子在社区构建三大中央园林、两大生态廊道及一条滨湖步道,让业主畅享康养、舒适、艺术生活,为改善家庭提供“户户有花园、家家有庭院”的舒适居住体验。

户户带有约6m挑高、超大赠送庭院(其中阳台50%不计面积,庭院80%不计面积,挑空二层空间100%不计入面积),引入多年潜心实验筛选的人居微生态系统,将原本属于地面的乔木、灌木搬进空中,将传统院子与现代建筑结合。

样板间实景

所有户型二楼平跃层可改造为行政级主卧套房,包含大尺度卫浴空间和衣帽间,实用性好,且拥有“更上一层楼”的观景体验,既实现了大平层聚居生活空间的融合,又体现了超越别墅的城市景观视野和生态舒适度。

此外,老人房无障碍直通庭院、卫生间,用无数细节将康养社区的理念贯彻至每一位业主家中。

据介绍,福天·滨江院子首开推售11#、15#栋房源,建面约120~214㎡花园大平跃首开价格最优,房源有限,恭迎品鉴。

极端低温雨雪天气将结束!湖南最高20℃,就在......

记住这张脸!悬赏100万

女子无购房资格,却让交2万元定金;一再延期交房,700个家庭无房可收

快自查!@湖南人:银行账户余额低于10元有可能被……

2025年长沙将发展成啥样?长沙“十四五”国土空间规划透露了清晰信号

男子与人吵架后猝死,家属索赔90万元!法院判了

2021年净增人口创60年来新低!出生率连续2年跌破1%!三大主要原因…

花400余万购房,购房者称疑遭套路!

重大利好,房贷要降了!

省住建厅发布风险提示!购房时请注意这11个方面风险

曝光!湖南全省68个项目工地考评不合格

好消息!刚刚传来!湖南全省官宣!

【荐读】当明白了无常,你就不会张扬(深度好文)

【荐读】这可能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六个汉字

【荐读】致敬那些逝去的风流!

本期主编:央木

本期责编:蒋玲 李婷

本期编辑:李萍陈煜

本期校对:周涛

觉得好看,请右下点亮“在看”~

创来自智科技(000787)复牌之后的走势发展...

S*ST创智现在改成了*ST创智,这是因为股改结束。  短线看:  S*ST创智(000787):清欠重组对价优厚  公司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大股东占用及担保事项,很可能通过以优质资产抵偿占款。公司计划于10月进入股改程序,从公司的股本结构来看,非流通股股东数量超过10家,持股分散,以资本公积金转增支付对价的可能性较大,由于公司基本面一般,极有可能采取10转增10的高转增模式。该股一直在3-4元区域反复整理,构筑了圆弧底的形态。  中线看:  自去年底担保案件爆发以来,S*ST创智(000787)迅速陷入债务及经营危机。深陷债务危机的S*ST创智同时还被大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33287.29万元。在S*ST创智身上,大股东及其关联方通过担保及非经营性占用的资金总计近7亿元。  空头支票  今年3月,擅长资本运作的新宇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唐南军当选为S*ST创智的董事长,唐的当选曾给市场带来期望。唐曾表示,新一届董事会的首要任务是理清资产化解风险,目前5亿多元担保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并预计未来3-6月化解剩下来的担保问题,半年之内恢复创智品牌。  如今半年早已经过去,S*ST创智的担保及清欠问题进展缓慢。截至2006年6月30日,S*ST创智为控股股东、关联方及其非关联方提供33606万元的担保,其中逾期担保5653万元,已被起诉金额1.85亿元。2006年9月底大股东及其附属企业仍然非经营性占用S*ST创智的资金33287.29万元,其中湖南创智集团占用30091.47万元,湖南华创实业占用2961.04万元。  此前S*ST创智曾表示,“目前仍在和监管部门沟通方案,方案还没有成熟”。目前距离清欠大限时日无多,是什么阻碍了这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清欠之路?会否有天降奇兵拯救S*ST创智使之得以重生?  大股东无计可施  债有头冤有主,将S*ST创智推进无底深渊的正是该公司大股东湖南创智集团有限公司。而目前湖南创智集团有限公司能否及时还清欠款似乎变数较大。  截至2006年5月底,S*ST创智的大股东湖南创智集团有限公司以债务转承的方式清偿了对公司的1500万元的欠款。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对公司资金占用累计为3.32亿元。此后,S*ST创智再无公告显示清欠进展情况。  S*ST创智2006年的中期报告显示,2006年6月底为控股股东、关联方及其非关联方提供了3.36亿元的担保,这部分违规担保实际也是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的变相办法。而当时S*ST创智的净资产只有2.12亿元,在3季度末又减至1.67亿。上半年由于S*ST创智为大股东及其关联方担保产生的负面影响,使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35.08%  。  据了解,这些年来S*ST创智大股东积欠的占款多数已经被用到其它途径。业内人士表示,现在要使大股东在短期内还款,只能通过以股抵债、以资抵债、红利还款等市场流行的方式来实施。  在各种清欠方案中,以资抵债最为市场看好。大股东通过以优质资产抵偿占款,这样既可以达到清欠目的,又能保障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然而从近期S*ST创智大股东的半年表现看来,并无此能力。有消息称,大股东除了上市公司的股权,可以拿得出手的只有一栋北斗星商厦,该资产还是2000年时,从上市公司以8980万元置出,由于地理位置不佳,已严重减值,此外已经基本没有别的资产。业内人士分析,不但大股东清欠困难,公司恐怕还得继续为大股东的违规担保买单。  资料显示,创智集团持有公司4463.52万股份,占总股本17.8%,湖南创智实业有限公司占有公司806.5万股,占总股本的3.22%。两者合计仅5270.02万股票,以市值计算仅1.5亿左右,即使以全部股权也不够支付欠款,显然,以股抵债行不通。  重组希望渺茫  自年初唐南军入主S*ST创智起,重组拯救S*ST创智成为市场人士关注的一个话题。相当多的研究机构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该公司借重组起死回生是最优的办法。  2005年7月,湖南省人民**与微软签署了备忘录,创智科技等湖南本地企事业单位将与微软在软件解决方案、数字电视、信息化服务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S*ST创智与微软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一度被认为是该公司“突围”的手段之一。  而早在一年多前,S*ST创智已经放弃了管理软件平台的研发,完全嫁接微软的技术,该公司一度把经营方向定为采用“微软技术+创智服务”的发展模式。但爆发的财务危机显然使得刚刚傍上微软概念、踌躇满志的创智科技一下子陷入了生死劫。此前,新宇唐南军曾经试图游说微软按照原来尚未落实到纸面的投资意向,注资创智以解燃眉之急,但显然遭到了微软的拒绝。  在S*ST创智2006年的中期报告中,该公司称:“本报告期内,公司基本完成了现有业务的精简整合,构造了简单独立发展的业务架构,为注入和开发新的业务奠定了基础。”此举一改依附微软技术的姿态强调自身独立,体现了公司与微软的合作短期内已无可能。  由于业务转型等原因,该公司2006年上半年比上年同期减亏5110.78万元。但由于公司为大股东及其关联方担保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该公司在第三季度对坏帐进行计提,净利润亏损更是达4500万元。债务危机带来的资金链断裂严重导致S*ST创智生存更加危机。  另一方面,S*ST创智在寻求其他重组方上也是困难重重。担保危机爆发后,该公司账上2.5亿元的质押存单分别被银行强行划走;创智科技位于深圳南山区科技园南区土地使用权及地上附着物(已投资1.5亿元)也被冻结(现已拍卖),创智科技旗下旗舰公司创智软件园公司99.8%股权亦被多次冻结,甚至创智科技所拥有的至少10部车辆也未能幸免亦在冻结之列。该公司可自由支配资产几乎只剩办公楼,只剩空壳,公司现今已“无现金流,已资不抵债”。重组方进入的代价将不仅仅是承担占资的不可回收,还有或有负债的预期,总额数亿的成本无疑相当之高。谁来接这个烫手的山芋?

湖南省人民**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湖南省人民**门户网站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省**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湖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

为加快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进一步推动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部署,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

“十三五”期间,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产业规模稳步壮大。2020年全省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4190.73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为9.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3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10.0%。长株潭城市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增长极作用进一步凸显。岳阳市、常德市、衡阳市、娄底市等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等重大战略平台先后获批建设,多点支撑格*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621家,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22个,一批千亿企业、世界级装备制造企业、行业骨干企业迅速成长。

产业体系日益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核心产业优势显著,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新兴动能加快培育。工程机械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一,其中工程机械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1/4以上,电力机车市场份额世界第一。新材料总量规模居中部第一、全国前列,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市场占有率、硬质合金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具备全国唯一的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研制基地。信创产业构建“两芯一生态”的发展格*,移动互联网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发展态势。特色中成*、中*饮片、生物农业等实现特色生物资源深度开发带动产业快速增长,“湘*”初具特色优势。跨领域、跨行业、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数字创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具备良好发展基础,潜力巨大。

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在“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战略引领下,各级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产业创新发展,陆续出台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奖励、科研人员股权和分红激励等文件,产业支持政策体系逐步健全。一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五个100”工程累计实施237个重大产业建设项目,176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201个重大产品创新项目,在湘世界“500强”增至179家;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攻关项目340个;岳麓山实验室、生物种业创新中心、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稳步推进。2020年末,国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分别达到16个和286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分别达到19个和338个,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14个和453个,全省国家和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分别达到7家和107家。通过大力实施芙蓉人才行动计划,引进各类人才60余万人,“十三五”期间,引育高水平创新团队70余个、高层次专家1100多名,目前在湘两院院士83名、湘籍院士121名。

集聚发展态势明显。一批优势集群逐步占领全国高地,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等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基本成形,长沙智能制造装备、湘潭智能制造装备、岳阳新型功能材料和娄底先进结构材料等4个产业集群列入国家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长沙工程机械、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入围第一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郴州金属新材料、益阳电子信息等集群发展各具特色。

从国际看,全球发展形势错综复杂,新兴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前沿技术呈现集中突破态势,全面涌现的链式发展*面正在形成。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格*面临深刻变化,国际分工体系全面调整将导致关键环节的国际竞争壁垒进一步加剧,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紧张将加速产业链供应链深度重构重组。我省在迎来新一轮产业布*“窗口期”的同时,将直面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从国内看,经济社会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将催生新兴增长动能,提升自主创新能级刻不容缓。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将充分激发新动力。我国明确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推动先进环保、先进储能等绿色低碳新技术的不断成熟,打造我省绿色低碳领域的竞争优势提供了新空间。我国新兴产业与国际产业间技术代差的不断缩小、关键核心技术的受制于人,对我省探索形成新兴产业领域特色自主创新模式、担当科技自立自强重任提出了新要求。

从省内看,“三高四新”战略定位赋予了新时期我省新兴产业发展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提出的“三高四新”战略定位,为湖南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的重要抓手。通过提升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制造业发展质量,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品牌和产业集群,为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奠定基础;通过完善创新体系,突破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夯实支撑;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积极释放新业态新模式活力,推进全方位多元化的创新合作,为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提供湖南范式。

同时,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原创性技术成果较为欠缺,部分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优势领域产业链配套水平有待增强,新兴产业人才供给存在结构性短缺。综合判断,“十四五”期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发展大势,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稳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立足湖南、放眼全球,找准切入点、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发挥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以产业发展规律为遵循,以重大发展需求为牵引,着力加强产业链协同、推进集聚发展,着力培优育强创新主体、增强产业综合实力,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良好生态,着力壮大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示范区,为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作出更大贡献。

坚持高端引领。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引入高端创新要素,努力在涉及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性技术的领域实现新突破。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厚植产业发展潜力,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迈进。

坚持数字赋能。把握数字化革命潮流,推动数字技术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领域、各环节广泛渗透,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催生大量新模式、新业态。高效释放数据资源的价值作用,以数据驱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高效集聚。统筹考虑区域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条件,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培育差异化的产业体系。促进优势资源要素高效集聚,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产业链,以“五好”园区建设为引领,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

坚持绿色低碳。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把绿色低碳理念融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过程,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坚持融合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金融、人才深度融合,畅通要素供给渠道,激发产业发展潜力、市场主体活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领域之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力争到2025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8%,总额突破万亿元,成为支撑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高端装备、新材料、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新兴服务业和未来产业等领域形成一批新增长点。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2%以上,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1%,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000家,国家级创新载体数量超过150个,创新科研能力进入创新型省份前列,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高效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在高端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绿色低碳等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断提高。

集群发展成效明显。核心区域发展功能不断拓展,形成一批产业链条完备、产业特色鲜明、领先优势突出的优势产业集群,提升参与国际分工的层次。打造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引导和储备一批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培育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质龙头企业、创新创业企业以及未来产业企业。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新兴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显著突破,在科技创新、市场准入、场景搭建、标准建设、人才激励、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改革,充分释放创新主体活力。

立足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加快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新兴服务业和未来产业等九大产业。

以市场应用为牵引、自主可控为导向、技术引领为支撑、转型升级为主线、两化融合为手段,加大重要产品和重大技术攻关力度,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促进产业链向两端延伸、向高端攀升,不断突破一批“大国重器”,大力推进关键生产设备、零部件和材料国产化替代,着力培育以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为代表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壮大形成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型能源与电力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电子信息装备、智慧智能农业机械、海洋工程装备等一批优势特色集群,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高端工程机械领域。坚持“电动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方向,加强顶层设计、应用牵引、整机带动,突破一批共性技术和通用零部件短板,提升大型、超大型工程机械产品竞争力。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技术、产品转型升级。积极发展特种工程机械。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水平。推动主导优势产品引领世界一流水平,打造成为全球工程机械科技创新发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加快新一代轨道交通整车制造、核心部件以及关键系统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新型动车组、电力机车、新一代磁悬浮列车等规模化发展。建设国家级轨道交通装备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标准化和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构建全球领先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制造和服务中心。

新能源电力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智慧农业机械以及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和重点产品推广应用,推动形成产业链条完备、集聚程度高、规模效应突出的优势产业集群。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提高新材料应用水平,强化基础材料对重大装备、重点产品的保障能力,推进新材料融入高端制造供应链。加快新材料配套攻关,积极构建材料、核心工艺、专用装备和核心软件等协调创新体系,实施装备材料一体化推进首批次应用计划,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重点发展先进复合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先进硬质材料、金属新材料、先进化工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领域,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产业化应用,增加高性能、功能化、差别化产品供给,从需求侧引导企业加快向中高端产品制造转型,向价值链中高端转移。

超前布*和发展电子信息材料等具有战略意义、高成长性的前沿新材料领域。开展新材料前沿与交叉技术研究,抢占新材料未来发展先机。建设国内一流的新材料研发、生产及应用集聚地。

以深化推进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为契机,集中优势资源加快中小航空发动机和通航整机研发制造,着力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通航整机研发制造+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关键零部件制造+通航运营”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新模式,树立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标杆,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

大力培育以航空设计、航空旅游、航空运动、航空科普文旅研学等为主导的航空文化产业,探索“航空+”的文化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应急抢险、医疗救治、城市安防、交通指挥救援等社会公共航空服务。率先发展“城市通航”,先行先试无人驾驶航空器在城市物流快递、公共交通、社会公共管理、城市消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加快突破“北斗+第五代移动通信”“北斗+物联网”等基础芯片模组国产自主、精密授时定位和终端低成本小型化技术,大力开展北斗导航系统规模应用,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提升应用整体水平。

提升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支撑能力。围绕卫星互联网网络通信核心功能,针对卫星互联网(5G+)模拟集成电路、高性能高可靠存储控制芯片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

面向“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趋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强化重点领域创新,引导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加速深度融合,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加快完善基础稳固、创新融合、开放协同、安全低碳的产业发展生态。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扩大5G建站规模,加快独立组网和商用,积极推进千兆固网改造和接入网络建设,建设覆盖全省的物联网。统筹规划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加强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布*,建设完善“城市超级大脑”,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

提升信息制造产业支撑水平。迭代升级高端通用芯片,积极推动功率半导体产业发展,提升集成电路与功率半导体成套装备本地化供应能力。发展特种玻璃、大尺寸显示面板、柔性屏、智能显示终端产业,推进量子点、Mini/Micro-LED、激光等新型显示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培育打造新型显示器件全产业链条。积极创建全国特色半导体(含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重点发展集聚区。

提升国产软件发展水平。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能力。提升工业软件发展水平,完善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加快信息安全技术产品化、服务化、产业化进程,不断提升应用深度和广度。

强化创新融合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创新应用,推广面向多场景的“5G+”新业态新模式,充分释放产业发展潜力。加快区块链关键技术研究,发展典型应用场景。

立足产业发展基础,面向农业及人民健康生活等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加强生物产业基础和应用研究,重点发展生物种业、生物农业、生物医*、生物医学工程等优势特色领域,实现生物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双提升。

加快突破育种关键技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种质资源库建设,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打造国内种业创新高地。完善生物育种安全监控和产品追溯体系,建设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机构和现代种业企业。

加快培育农产品全产业链和提质集群建设,提升产品加工智能化、绿色化、标准化水平,树立绿色安全优质的“湘食”品牌形象。提高生物农*、生物兽*、生物肥料、生物饲料发展水平,实现规模生产与应用。

加快中*大品种质量升级,构建覆盖中*全过程质量可追溯体系,提升以“湘九味”为代表的道地*材与特色中*材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水平。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提高*物创新研发能力,推动原创、首仿、改良新*,高端原料*和关键医*中间体的创制,进一步巩固*用辅料全国优势领先地位。发挥在基因技术、干细胞技术等领域科研领先优势,深入推进加快生物技术*物创新和产业化。

围绕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医疗和保健市场需求,推动重点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和跨领域融合发展,大力研发新型医疗器械,提升生物医学工程整体竞争力。突破智能诊疗关键技术,推广线上线下相结合、个人健康管理服务及医养结合等新模式,拓展生物医*服务新业态。前瞻部署重大传染性疾病的基础研究和成果转移转化,重点支持生物防护物资及原材料生产能力建设,提升生物安全保障水平。

紧扣“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以培育壮大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及应用产业链,打造节能环保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以提高技术装备、产品、服务水平为重点,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创新,加快节能环保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更加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空间格*、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不断提升技术能力,积极推进环境治理技术装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加强产业发展支撑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助力推进“一江一湖四水”的治理与生态修复,提升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强化土壤环境安全保障,拓展环保产业市场空间。深化资源综合利用,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和利用,推动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彻底实现垃圾分类的减量化、资源化。打造高效节能管理体系,加快高效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应用,强化节能综合服务能力。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推进绿色建造行动,开展绿色建造项目策划统筹,突破先进绿色建筑技术,实现碳汇精准计算及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

把握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变革机遇,加强车规级芯片、车用传感器、车载操作系统、智能底盘、新一代车身、自动驾驶智能控制系统等技术研究攻关,推动汽车产业与能源、交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性与市场普及率,培育融合型产业生态。

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体系。发挥我省在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电池、电控核心部件方面的技术与产业优势,加强对燃料电池、先进电驱系统的技术储备。鼓励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在湘建设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引导省内现有整车企业加大在湖南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加强整车及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全过程品控,推进产品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加快推进充(换)电站、加氢站等新型车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电网络体系。

积极培育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推动汽车、信息通信、人工智能、互联网等领域骨干企业加强合作,联合开展基础共性交叉技术的研发。进一步加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湖南(长沙)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推动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牵头制定一批国家及行业标准。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国内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构建具有较强吸引力的产业生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由生产制造基地向创新研发高地转型,打造国内重要的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与产业基地。

充分发挥新兴服务业基础性作用,支撑科技创新突破转化,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满足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创意产业集群。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服务链,促进科技服务业专业化、集成化发展。鼓励发展创新工场、虚拟创新社区等新型孵化平台,不断提升孵化载体专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基础检测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放检验检测资源,积极开展线上检验检测认证,推进湖南省检验检测特色产业园建设。加强科研设施开放共享,逐步推动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建设湖南省科研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依托湖南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成覆盖全省、辐射周边、连通国内市场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完善金融科技产业生态。

以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紧扣优势产业链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完善专业化服务能力。推动制造业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研发设计、创业孵化、检验检测、远程诊断、仓储物流等专业化服务。鼓励专业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制造业企业品牌建设、市场推广、营销管理。推动数据赋能制造业全产业链,在重点行业和区域建设若干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培育发展个性定制、柔性制造等新模式。

充分利用新技术,以更好质量、更高效率满足人民在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的新兴需求,促进社会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元化、协同化。利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增强教育资源的全面性、可得性、针对性。提高康养服务技术水平,利用精准医学、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技术和手段,大幅提高供给质量。加强大数据、生物监测等技术在体育产业的实践,创新服务模式,改善消费体验。

以网络视听、数字文旅、创意设计、数字出版等作为关键发力点,加快发展壮大数字内容产业,打造具有自主创新引领能力的数字创意技术与装备体系,进一步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线上与线下融合、传统资源与现代技术融合,建立文化引领、内容丰富、技术先进的数字创意新体系,构建“内容+装备+传输+应用+交易”的全产业链。推进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建设,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视频产业智能体,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V谷”,推动形成更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湖南特色数字创意品牌。

加强前瞻谋划,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构建未来竞争新优势。

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加强前沿技术的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创新,推动生产、设计、材料、装备、工艺和检测技术从“并跑”到“领跑”。依托颠覆性技术供给,推进一批技术孵化、技术转化、新产品生产项目,实现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概念验证到工程化中试、产业化推广应用的系统设计和全链条布*。

加快推进量子信息、6G技术、类脑智能、氢能核能利用、合成生物、低维材料、超材料、深海深地深空等领域创新发展。加快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应用,积极构建全生命周期低碳发展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低碳、近零碳、零碳转型。

积极布*适应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平台与科技基础设施。加强未来产业人才引育,打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鼓励研究人员自由探索。加强引导支持,推进前沿技术转化应用和迭代发展。

通过瞄准产业制高点加速集群建设、瞄准技术制高点抢占先发优势、瞄准人才制高点引育产业人才、瞄准平台制高点提升创新能力、瞄准一流环境优化产业生态,推动新时代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实现创新发展、高效发展、集聚发展、开放发展以及特色发展。

统筹考虑各地产业基础、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条件,基于比较优势打造多元化高质量新兴产业集群。构建多层次产业集群发展格*,围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动力三大优势产业,不断推动技术和产品迭代创新,提高全球竞争力,努力形成世界级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健全产业集群组织管理和专业化推进机制,建设创新和公共服务综合体,聚焦生物医*、自主可控计算机及信息安全、新型显示器件、5G应用等领域,培育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产业集群,争取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范围。瞄准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区块链与量子信息、新能源等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具备爆发式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领域,构建一批产业发展新引擎。引导产业园区科学确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壮大一批产业配套能力强、集聚程度高、创业环境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基地。

开展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板锻长板行动,研究分析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缺失、薄弱和关键环节,引导以社会资源为主体开展协同攻关,推动加大重点领域产业链关键环节引进投入力度,开展对内对外技术合作。发挥重点领域龙头企业在“补链延链强链”方面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构建**、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联合参与的产业集群创新联盟,提升集群内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探索建立促进省内新兴产业集群的创新要素高效自由流动机制,推动重点领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融合发展。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与城市群建设有机融合,加快形成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发展态势。推进全省数字化改革,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数字新湖南。支持具备条件的产业集群率先应用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支持产业集群内龙头企业联合研发机构、高校院所、上下游企业、金融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申报或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提升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能力。搭建支持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及创新应用的公共服务平台,壮大集群内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参与产业集群建设工作,提供配套创新金融服务。加强对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带动产业链配套企业协同创新发展。

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任务导向,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基础、高平台、前沿方向,鼓励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开展基础性科技能力建设,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鼓励支持从0到1的重大突破性创新,积极对接国家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布*,加大各类科技计划与重大项目承接力度,强化创新成果源头供给和合理配置。选择一批研究基础好、对我省创新能力带动作用强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在材料、信息、生物、大气、光学、航空航天等方向培育形成若干高水平原创成果,争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领者。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制定重点产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短板清单,结合湖南基础和优势,制定核心技术攻关路线图。构建新型攻关机制,积极衔接国家科技计划,参与国家“揭榜挂帅”等制度,“一技一策”集中攻克高端装备、关键核心材料、基础软件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面向高端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材料、信息安全、生物农业、精准医疗、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关键共性需求,启动国产重大装备和关键零部件扶持计划。支持企业参与和主导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订修订,加强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和前瞻性战略性布*。

加快构建高效协同、产权保护完善、市场化配置资源为主体的重大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加强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体系建设,优化技术市场布*,探索在长株潭、环洞庭湖、湘中南、大湘西建设各具特色的区域技术转移中心,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共享平台,推进重大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健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转化应用体系,鼓励企业面向社会开展技术难题竞标。大力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第三方服务机构,培育职业化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畅通科技成果信息收集和共享渠道,大力开展精准对接服务,促进更多技术成果在湘落地转化。

紧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目标,聚焦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前沿产业领域,实施引进高端科技创新人才专项行动,依托产业化项目、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重大研发平台,按照分层分类、科学精准的原则,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在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具有较强影响力,能引领支撑我省重点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到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创新创业。围绕我省新兴优势产业链建立人才特区,确定目录清单,完善政策配套,通过“企业定人选、**给支持”实现精准引才。结合重大产业项目,集成国家、地方及社会资源,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化视野、持续创新能力的领军型企业家队伍。

统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规划,优化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高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支持高校根据区域产业特色和人才需求方向,优化专业设置,适当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招生比例。争创国家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湘才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促进高校和企业深度融合,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顺应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趋势,加快培养多行业跨界历练、创新理论与工艺实践融合、技术与管理并重的复合型人才。

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强化对科研人员的股权激励和绩效激励。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评价、评估制度,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对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人才,在户籍、医疗、住房、出行、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推动新兴产业创新平台成为从“科学”到“技术”再到“产业”的重要通道,加快实现创新要素集聚融合、开放共享。构建多层次、多领域、多元化的创新平台网络,围绕重点领域及重大战略需求,培育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全流程全覆盖能力。支持骨干企业牵头,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建设一批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组织形式、研发模式和管理方式,提升关键共性技术供给能力。

充分发挥**、园区、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作用,打造完善全链条公共服务平台体系。针对重点产业领域,布*一批中试试验、应用验证、材料检测、应用场景拓展等功能型服务平台,为产业创新提供验证支撑。打造完善湖南省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和中非跨境数据流通平台。打造完善产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及时提供战略性新兴产业运行情况、重大项目清单、重大产业政策等全方位信息,助力企业更好研判产业形势。完善知识产权运维平台,加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机制,在组织架构、体制机制上创新突破,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实施科学合理考核激励机制,确保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良好运作效率。

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信息网络为基础,加大力度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国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体系。鼓励企业建设产业云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应用广泛的融合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为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提供服务,激发企业新需求。积极争取布*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升级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建设国家IPv6应用创新研究院,中国南方区域域名解析研究中心,打造一流人工智能算力设施。构建工程化基地、数据共用库、检测评价中心等基础设施,建成较具影响力的创新基础设施集群。

推进重点产业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动各类应用市场开放,助力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针对超高清视频、人工智能、智能汽车、5G、数字新消费、精准医学等前沿领域,加快打造创新应用示范区和典型应用场景,开展前沿技术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完善创新应用示范配套财政支持政策,积极开展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采购,研究制定完善消费端财政补贴优惠配套措施。针对战略性领域重大技术突破产品,协助开展创新产品重点客户开发,助力先导市场开拓。

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加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深入开展“双创”系列活动,推进创新创业资源的共享合作,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和区域,提供若干一站式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面向重点产业创新创业服务需求,构建知识型高端科技服务平台,有效提升国际化、高端化科技服务能力。加快培育和发展双创企业、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基地、创业投资机构等创新创业主体,鼓励采取研发众包、“互联网+”平台、大企业内部创业和构建企业生态圈等模式,促进大中小企业之间的业务协作、资源共享和系统集成。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农民工、网络商户等10类重点支持群体创业担保贷款,按规定给予贴息。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围绕产业升级和培育新增长点,因地制宜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新兴产业招商力度,积极发展飞地经济,大力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承接发展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强化资本、技术、人才、品牌、管理等核心要素配套转移,打造京广线战略性新兴产业承接带。挖掘强大国内省内市场,引导企业开拓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推进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核心优势产品高端化发展,适应、引领、创造高端需求。利用“泛珠”论坛、“沪洽周”等平台,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城市群产业领域合作。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支持省内优势企业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生产中心、服务中心和工业园区,鼓励参与收购境外研发机构、知名品牌,开展跨国经营,参与国际竞争。

进一步完善省市协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机制,加强宏观引导和统筹协调,切实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关键技术突破、产业链培育完善、重大项目布*、创新制度探索等重点工作。优化产业发展结构,构建完整产业链条,实现各环节协调发展。统筹规划空间布*,突出区域现实条件和潜在优势进行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无序竞争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方法,加强产业发展统计监测和形势分析,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确保规划任务落到实处。

进一步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投资项目承诺制审批,简化、整合项目报建手续,加快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推进全程网办。完善湖南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信用信息纳入信贷审批、**采购、工程招投标等审批程序。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和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监管。进一步建立健全严格规范、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降低企业合规成本。

强化**资金引导示范,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引导壮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集中、持续、协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强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项目的投资牵引作用。健全投资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创新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赛马式”“中期评估式”等资助方案,引导理性投资,提升各类资金使用绩效。引导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共同支持产业发展。强化财政金融联动,发挥**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完善财政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提升企业融资可获得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发展质效,加快构建多层次、多品种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体系,推动形成全方位、广覆盖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健全完善规划实施的评价、评估和激励机制,探索推进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绩效第三方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奖惩机制。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决策作用,实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动态跟踪,及时调整修订相关政策和目标任务,确保规划有效落实。发挥监察和社会各界监督作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湖南统计信息网 - 湖南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湘公网安备43010202000995号**网站标识码:4300000028

2021年是*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积极有效应对各种困难挑战,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社会大*和谐稳定,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46063.1亿元,比上年增长7.7%;两年平均增长5.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22.9亿元,增长9.3%;第二产业增加值18126.1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23614.1亿元,增长7.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9440元,增长7.8%。

三次产业结构为9.4:39.3:51.3。工业增加值增长8.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9.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3%。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4%、34.6%和53.0%。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3%,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2%。

分区域看,长株潭地区[3]生产总值19239.3亿元,比上年增长7.6%;湘南地区生产总值8871.5亿元,增长8.1%;大湘西地区生产总值7477.5亿元,增长8.0%;洞庭湖地区生产总值10476.4亿元,增长8.0%。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62.4亿元,增长10.4%。其中,农业产值3532.9亿元,增长3.6%;林业产值455.8亿元,增长9.5%;牧业产值2542.5亿元,增长20.6%;渔业产值570.8亿元,增长4.3%。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758.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6千公顷,增长0.1%。其中,夏粮面积113.9千公顷,增加7.6千公顷,增长7.1%;早稻面积1219.6千公顷,减少6.1千公顷,下降0.5%;秋粮面积3424.9千公顷,增加2.2千公顷,增长0.1%。秋粮面积中,中稻及一季晚稻面积1479.2千公顷,增加3.1千公顷,增长0.2%;双季晚稻面积1272.3千公顷,减少19.7千公顷,下降1.5%。全年粮食产量3074.4万吨,比上年增加59.2万吨,增产2.0%。其中,夏粮产量45.2万吨,增加2.0万吨,增产4.7%;早稻产量743.8万吨,增加25.1万吨,增产3.5%;秋粮产量2285.4万吨,增加32.1万吨,增产1.4%。

全年棉花种植面积60.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2%;糖料种植面积7.5千公顷,下降0.8%;油料种植面积1479.8千公顷,增长1.8%;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391.5千公顷,增长2.7%。棉花产量8.0万吨,增产8.1%;油料263.0万吨,增产0.9%;烤烟18.4万吨,增产0.4%;茶叶25.9万吨,增产3.4%;蔬菜及食用菌4268.9万吨,增产3.9%。

全年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559.7万吨,比上年增长23.7%。其中,猪肉产量443.1万吨,增长31.2%;牛肉产量21.3万吨,增长3.9%;羊肉产量17.5万吨,增长8.7%;禽肉产量77.8万吨,下降0.5%。年末生猪存栏4202.0万头,比上年末增长12.5%,其中,能繁母猪存栏368.1万头,增长4.7%;牛存栏435.1万头,下降0.7%;羊存栏775.1万只,增长1.8%;家禽存笼37456.1万羽,下降0.6%。全年生猪出栏6121.8万头,比上年增长31.4%;牛出栏180.7万头,增长3.5%;羊出栏1064.1万只,增长8.2%;家禽出笼54025.2万羽,下降0.7%。禽蛋产量117.9万吨,下降0.8%;牛奶产量5.7万吨,增长1.8%;水产品产量266.1万吨,增长2.8%。

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1.3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7.8千公顷。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66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463万亩。开工各类水利工程7.0万处,投入资金267.1亿元,完成水利工程土石方0.7亿立方米。农村公路提质改造4510公里。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4%。其中,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8.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0.6%。高技术制造业[4]增加值增长21.0%,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3.0%,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5]增加值增长13.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1.7%。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0.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9.8%,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4.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0.2%。分区域看,长株潭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湘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大湘西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洞庭湖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大米1908.1万吨,比上年增长6.2%;饲料2038.3万吨,增长17.6%;原油加工量808.9万吨,下降7.9%;水泥10454.8万吨,下降5.0%;钢材2979.7万吨,增长8.3%;十种有色金属233.2万吨,增长10.1%;混凝土机械3.7万台,下降6.8%;汽车67.3万辆,增长4.9%;发电量1658.6亿千瓦时,增长10.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206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106.2亿元,增长31.8%;集体企业3.5亿元,下降9.2%;股份合作制企业0.2亿元,下降36.8%;股份制企业1716.6亿元,增长15.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75.3亿元,下降24.4%;其他内资企业58.3亿元,增长4.4%。利润总额居前五位的大类行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36.9亿元,增长7.1%;专用设备制造业182.5亿元,下降21.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73.8亿元,增长20.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61.7亿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湖南发展最新走势(从“三季报”看湖南经济发展趋势——稳中向上韧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