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c和etfa的区别?
联接基金A类属一次性收费,C类收费每天都要计提费用。A类为前端收费的收费模式,申购基金时一次性付费;C类收费模式是指不收取申购费,但收取销售服务费。1、ETF
ETF(Exchange Traded Funds)中文全称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特点是:
1、可以像股票一样买卖;
2、ETF是跟踪某一指数的指数型基金。
3、可以申购、赎回
大白话:ETF是一个可以像其他基金一样申购、赎回,还可以像股票一样在交易所买卖的指数型基金
2、ETF的交易方式
ETF基金的买卖可以通过场外,场内两种方式进行。
第一种,你就不用看了,大多数人不会一次性买入这么多(50万起步价)土豪随意
第二种,资金量要求低一般情况100份就可以购买,但前提要有股票账户,按照股票的方式买卖。
3、ETF套利
你都不能申购了,无从谈套利。土豪随意,土豪你也不会看这篇。
4、ETF联接
ETF联接基金就是投资标的为ETF基金的基金。(一般以不低于90%的仓位投资于该标的ETF基金)。就是说,ETF联接就是买ETF基金的基金。
为了让广大没开股票账户的散户投资ETF,基金公司真是操碎了心。
所以ETF联接的收益与ETF基金密切相关,但不具备ETF基金的特点。
5、A、C之争
收费方式不同而已
A类,收费方式跟主动型一样
C类,不收申购费,按持有时间收赎回费
一个85后的百亿私募之路
中国基金报记者刘明 房佩燕
11月初,深圳暖若夏日,南山区科技园北邮科技大厦还在施工中,一楼积了厚厚的尘土,工人们在忙个不停,进化论资产在16楼,据悉是这座大厦首家入住的公司。执掌进化论的王一平,是一个85后年轻人,长着一张娃娃脸,一切看起来刚起步。
只不过,进化论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超100亿,是一家颇受业内认可的量化+主观私募机构。刚搬新办公室,王一平带记者转了一圈,颇有激情地讲述着各个部门的布*和讲究。
这么一位雪球大V起来的年轻人,如何在5年的时间,做出一家业内知名的百亿私募,这家私募如何投资,未来去向何方?中国基金报记者对王一平进行了访谈。
打小爱好“数字”
跟着大爷们自学股市启蒙课
王一平出生在福建三明的一个县城,从小对数学便很感兴趣。据他介绍,很早就开始接触股市,而一开始,他玩的是具有交易性质的集邮。“外公以前在邮政*,90年代有很多那种报刊亭,那个时候第一个兴趣爱好是集邮,邮票其实就有这种交换、交易的性质。”小小年纪的王一平,当时就在报刊亭,“混”在当地的大爷们中间一起集邮。
后来大爷们开始关注几大证券报,十几岁的王一平,也成了证券报的读者,还跟着大爷们“炒股”。
王一平的家庭比较开明,父亲开了证券账户,并且交了一点钱给王一平。王一平便开始了他的“炒股”生涯,他记得很清楚,非常随机地选了第一只股票,凌钢股份。“我当时懵了,一来就连续4个涨停。”那是2000年年,王一平初二的暑假。回看凌钢股份当年走势,2000年5月上市,7月初连拉4个涨停,王一平一入市就选到了只“次新股”。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王一平这一年16岁,凭借着对中国入世的理解,判断贸易运输的集装箱业务未来前景非常好,于是,他就又买入了一只集装箱业务股票上港集团。买了以后,上高中的王一平学业逐步繁忙起来,于是就“误打误撞”地做了“价值投资”,到大学时才想起买了该股,此时该股已经涨了数倍。
初试牛刀
模拟炒股拿下全国冠军
2004年,王一平考上了江西财经大学,多位知名私募人物出自该校,有从期货界杀出一条血路的吴星,有自创“弱者体系”、“赔率优先”理念的冯柳。
王一平大学本科时期所学专业为国际金融,这也是他的兴趣所在,他说自己学的十分扎实,大三时还曾代老师讲课。他说,当时所有的课本都是海外教材,了解到海外市场很大,工具很多,当时很多投资工具A股市场还没有。“我当时就觉得在中国未来也会朝海外发展接轨。”
2007年大三时,“世华杯”首届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举办,王一平以连续六周稳居第一的绝对优势取得全国股票组冠军,使10万元的初始模拟资本翻了18.7倍。据介绍,当时全国有一两百所高校2万多人参加。
如何做到这么高收益?王一平坦言,他其实是采取了一种比较取巧的方式。“当时2007年正是大牛市,比赛比的只是收益率,并没有去比稳定性或其它东西,主要矛盾是收益率。当时第一个锁定的品种就是权证,因为弹性最大,比收益的话股票肯定没有权证来得快,即向上弹性是巨大的,而输掉的话也没有什么损失。所以对于比赛来说是最合适的一种策略。”于是,王一平2个月便博得了18.7倍的收益。
随后,他研究生学习金融工程。
港股套利
赚得人生第一桶金
王一平的第一桶金,是在港股市场“套利”挣来的。
王一平表示,大四的时候因为保研了,腾出来的时间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研究A股市场。不过,他发现当时的A股完全无法赚钱。“当时2008年是大熊市,几乎没有赚钱机会。”
第二件事,便是研究港股。“当时凑巧来了深圳,有朋友推荐看看港股市场,说工具特别多,既可以做多又可以做空,在这么高波动的市场上面是否会存在一些有机会?”
对于港股市场,王一平想的第一个问题是:该怎么入手?他想到的第一个便是A+H股,后来他发现A+H的容量并不是特别好,又想到了安硕A50基金(2823)。他看到了该基金交易型套利的机会。
“A股当时还没有推出股指期货,A50指数波动是非常有规律的,一上涨就可以涨十几分钟,一下跌又跌个十几分钟,延续性是非常好的。但在A股市场,因为T+1的交易机制,所以日内波动没有办法通过交易获利,哪怕知道要涨十几分钟。但港股市场可以T+0,我当时就觉得这种规律可以应用于港股市场,不断做套利的。
我做A50指数,因为知道它的上涨是有延续的,假设知道A50指数要涨15分钟,就提前买进去,假设一次能赚千分之5,通过涡轮放大10倍的杠杆,就能赚到5%,不断循环往复。”于是,他通过这个交易型基金把这个规律落地,还运用涡轮等工具增大收益。
王一平表示,这种套利属于最简单的东西,跟基本面也无关,就是从k线图、分时图上抽取的规律。而且只做日内从不过夜,所以净值曲线基本上是非常稳的。
他认为当时很多人都能看出来这个规律,只是基本上没有人想到在港股上实现。“因为懂A股的人可能不知道港股上面可以这样做,也没有这种渠道;懂港股的又不懂A股的规律。”
靠这种市场规律套利,王一平将2008年时父母给的10万块钱,到2011年研究生毕业时,变成了500万。
“严格来说我从来不赌博,我只做套利。”王一平强调。
合伙创办百仁思
学得腾讯的管理与思考方式
85后的王一平,喜欢在网络上与人交流、分享。他将港股A50ETF套利方法分享到网上,也结交到一些朋友。其中包括腾讯第18号员工,富途证券的创始人,李华。
2008年,王一平来到深圳,2010年,他和李华一起成立了一家公司,叫BalanceInvestment(百仁思投资),李华持股60%,王一平持股40%。
据王一平介绍,他们当时主要做了几件事,第一是组建交易团队,将港股市场的套利经验复制到团队上;第二是做港股市场券商的用户体验。
“我们当时在十几二十家券商都开了户,去体验他们不同的交易界面,在我们交易的过程当中,李华原来在腾讯,腾讯非常讲究用户体验的,所以就会从我们的用户体验去借鉴各家优点,当时内部开玩笑说我是产品经理。”王一平表示。
在和李华相处的过程中,王一平说学到了不少企业管理的方法,也接触到了很多腾讯的管理文化、思考方式,这些为他日后成立进化论都打下基础。
随后,王和李各有其志、各奔更大的前程,李华专注于做券商服务的业务,设立了富途证券,如今在美股市值60亿美元,而王一平则继续专注投资,创立了进化论资产。
从居民楼起家
创业板风口切换大赚
王一平和李华是2011年分开,2012年进化论以工作室的形式起家。“当时就我们四五个人,就在深圳的居民楼里开始做起,用的也主要是自己的钱。”
进化论最早的员工,是王一平大学参加炒股大赛时的第二名,当时第二名的收益是王一平的一半,也是用权证做出来的收益。“08年我在学校时,做就一起做投资了,因为我觉得他有交易的敏感度,而套利一个人是覆盖不过来的,需要一个团队协作,所以就把他叫来了。”
2012年进化论的工作室成立时,港股套利的机会基本上已经消失。于是,王一平就想着往A股转型。
彼时,新起的创业板引起王一平的关注,一个新的板块,也代表了新经济。因而王一平一开始风格就偏成长,“更多考虑一些新经济的东西,比如当时很看好新能源、LNG、液化天然气、光伏等等。逐步开始在基本面研究方面下功夫,彻底地转型。”
王一平表示,一开始重点研究一些优秀赛道里面的重点公司,覆盖面比较窄。但也好在资金有限,并不要求他去覆盖那么多标的,只需要把最好赛道的最好的标的找出来就可以。
据他介绍,他当时先后选择的赛道的有新能源、互联网。“当时研究富瑞特装,做新能源天然气的。要打造清洁能源,我记得是创业板12、13年最早的龙头,一开始把握到了这类股票。”
到了2015年后,王一平又转到互联网、新经济的股票,又赚了一笔。就这样,他的资产又翻了10倍,积累到5000万。
把握沪港通大机会
而立之年实现财富自由
2015年上半年,进化论正式成立产品运作之前,王一平把握了一次很大的投资机会,真正的实现了财富自由,这一年他30岁,刚刚而立。
2014年11月,沪港通推出,其中提及港股通说对公募基金放开。但一开始,港股通并没有收到意想效果,绝大多数的散户不怎么下去。2015年3月底,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参与沪港通指引,这时候,王一平意识到大机会来了,全力出击。
有过港股套利经验,王一平如今对港股已经非常熟悉。在他看来,当时港股就像是一个小湖,如今大海的水要注入,小湖的水位会暴涨。
对公募基金来说,偏向于做价值投资的,港股的这种比价效应一定会去吸引他们过去。之前没有收到效果,因为散户是偏投机的,如果没有赚钱效应,散户是不会过去,不管有多便宜。
所以宣布公募可以参与港股通,王一平立马分析研究,并买了非常多的港交所、金山软件等股,随后在2015年的4月份清明节后,港股市场暴涨。
“当时觉得首先启动的一定是港交所,还有金山软件这些很稀缺的、互联网新经济的东西,当时布*非常多,那一把我就直接财务自由了。”
港交所当时表现:
躲过股灾和熔断
进化论顺利开启产品化时代
2015年4月,牛市冲顶前夕,进化论第一个产品成立。
王一平当时对A股的判断是:没有价值,只有趋势。并且可能是此前有香港市场的投资经验,王一平的投资框架比较立体,讲究多层次、多结构。因而,他当时不仅看股票的基本面,还会看策略、市场运行等方面情况,还做了对冲,为自己做好了退出机制的准备。
“当时也是找到一个相对来说自己还能接受的、业绩暴增的股票,我们觉得股价可能还合理,就买进去了,股价很快就飞起来。这时我们认为,股票只有趋势没有价值。”王一平回想到。
他表示,趋势就是顺势而为,直到可能出现连续下跌时,就走。所以在2015年的4月份到6月份,产品净值涨的很快;而在6月份股灾一出现的时候,他们立马就把仓位给降下来。
据他介绍,即使是当年6月份之后发行的基金,在当年还是拿到了20%的收益,一是躲过了下跌,二是捕捉到了一些大跌以后的上涨。
2015年王一平一共发了三次产品,规模做到了五、六个亿。
而2016年年初的熔断,对他也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当时熔断机制一出来,我们就进行了研判,认识到熔断可能会有虹吸效应,并做了相关预案。所以虹吸效应刚发生时,我们在第一天立马就把仓位降下来。”
在过度自信上摔跟头
开始转型:加速量化
一路顺风顺水的王一平,在2016年4月出现了重大投资失误
当时王一平以30%的高仓位,重仓了港股的奶粉股合生元(H&H国际控股),该公司重金收购了澳洲的保健品品牌Swisse。当时中国海关出了海淘限购政策,该公司股价突然间大跌。再加上当时市场整体回调,进化论有只产品整体上出现很大回撤,净值逼近清仓线。
这给王一平带来巨大的痛苦,同时也引发他的思考。他认为,最大的问题还是因为自己打了这么多胜仗后过于自信,才会过于集中。
如何解决问题?仓位分散、注重股票流动性等,在王一平看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源还是在自己,他自问自己以后能不能不犯错?尤其当时他作为公司带头人,如果自己没有发挥好,他影响到的是整个公司。而他的回答是,不可能。“我是个人,我怎么可能不犯错?”
他进一步反省,那一定不是从人上面去解决问题,而是从机制上去解决问题。
于是他开始加速布*量化。“实际上在15年底时我已经布*了,我们的CTO之前是在语音公司做自然语言处理的,过来就开始去布*人工智能了。但是在2016年这件事情就加快了做量化项目的节奏。”
王一平在那一年基本上每天研究十三四个小时,没有一天停歇,他看了国内国外大量相关的论文文献,自己动手去改造了大量的因子,把自己很多的策略思考也写成了因子,然后全部都融入到他们的模型里。进化论的CTO则负责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因子的开发、模型的拼接、组合管理等。
2017年,进化论开始内测量化策略,运行业绩很不错,与同行比明显领先
2017年10月,进化论开始发行达尔文系列的量化产品。
从此,进化论成为量化+主观双轮驱动的私募。不过王一平表示,量化产品和多头产品是完全分开的,只在研究端上有交互,即两者之间数据与思想之间会有交互,但在执行层面的话是严格分离的。
大熊市逆市大赚30%
进化论成“业内红人”
2018年,王一平在量化上的布*,在熊市下逆市夺得超30%的正收益,而当年沪指跌幅超24%。这使得进化论不仅在私募界打响了名声,也获得了包括银行、券商等各大资管机构的认可。随后,在2019年获得投顾资格后,进化论的管理规模迅速突破50亿
王一平介绍,2018年进化论的量化业绩位居业内首位,所有产品的平均收益率是第二名的两倍。“当年有非常多量化私募,打着人工智能等各种各样的旗号,但从最终收益率的角度来说,以及我们对其他家的了解,其实用的都是非常简单的算法,并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
王一平认为,量化所要去收集的信息量,从广度上来说,比任何投资都来的广,而且它的信息来源越多,整个模型、信息的表达就会越充分。
同时,他认为通过机器去训练自己其实是一个特别好的方法。就如现在的中国棋手人手一套AI一样,这是一种最科学的训练方法,可以把自己投入到历史里面去,然后机器帮助人的投资思维和策略不断去迭代。”
不过王一平也坦言,2019年,量化私募同行业绩也已经赶上来了,进化论当年的业绩优势不太明显。于是到2019年底,他又重新投入到量化的研究上来,今年又取得了不错业绩。
王一平表示,国内绝大多数的量化投资人,要么是海外回来,要么是学的海外那套,偏向于统计套利和算法。进化论跟别人有一个特别不一样的地方,既有统计套利(主要是由CTO负责),也有将主动投资的策略变成因子,因而他们的因子是两方面的构成。
“很多人经常说量化是一个黑箱,输入进去以后的话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跑得不行的话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那对进化论来说不是黑匣子,它是可以看得到的,也可以去总结归纳,可以通过市场上各种环境去对这些因子的表现进行解释,这一块主要是由我来完成”,王一平说到。
对于这几年量化私募的快速发展,王一平表示,美国市场前十大对冲基金,量化可能就占了8家,美国很多量化基金的收益率其实并不高。未来中国随着量化的占比上去以后,实际上也就变成了一场高手与高手之间的交流。高手之间就不会说出现‘大胜’,一般只有‘小胜’。所以未来的这个收益率肯定也会下降的。
这个时候各家量化机构如何去做出差异化,如何率先去发现这个市场更新的特征,去赚取一个阿尔法,其实就在不断去迭代一代又一代。
而量化的因子,和进化论主动投资一样,也需要不断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王一平会去发现市场上的变化,会把变成落实到因子上去。不同的时期应该更加去关注什么?应该怎么样去设计?这些都是会有所侧重的。他强调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因子才不会被淘汰。
规模破百亿
主动业务为矛,量化板块为盾
2020年9月,进化论资产管理规模突破百亿。相对专业偏稳健的机构客户是其规模占比近70%。王一平认为,一方面是对进化论的认可,另一方面是量化能很好的控制住回撤,更符合机构的风险收益偏好,机构会评估选择最优的风险收益比。
而从私募机构的运营,王一平认为量化是非常有力的后盾,私募行业,最大的问题是它的周期性。“大家都说私募靠天吃饭的,还要靠人的发挥,但人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市场的周期又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这些都会对私募公司经营造成了很大考验。”
对王一平而言,他很追求公司发展的稳健性。研究股票的人都知道,现金流稳定的公司才是好公司。所以王一平其实很关注自己公司的现金流,在他看来,量化业务是稳定公司现金流的一个特别重要的业务,是公司运营的基石;主动的业务可以是偏周期一点的业务,可以在市场好的时候去博取又一次飞跃和成长的机会,但是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是量化来作为一个底座去支撑,可以让公司进行逆周期的扩张。
“比如2018年市场都很不好,对于股票多头而言,再优秀的研究员可能全年做下来都没有奖金,也会很苦闷,而在这个时候进化论对很多人才来说就具吸引力,因为进化论的年终奖是可以兑现的,公司的经营也一直很稳定。“长期看,稳定性能够让我们有很好的资本开支,每一年有稳定的战略投入。这样持续下去,我们相对于传统的私募,就具有明显优势,兼具稳定性跟爆发力。”
同时,王一平强调稳健。在他认为自己的管理能力接近上限的时候,就会暂停产品申购,2019年上半年他们便暂停了产品申购。他表示自己其实是一个偏保守的人,“大家看我的资产可能会觉得我从08年到现在资产增长很快,但其实我整个赚钱、发展路径是偏向稳健的,包括用涡轮或者其他工具,实际上我是基于很高的胜率,才敢去使用,而且风险从不过夜。这是我的性格。包括经营企业,为什么说一定要做量化、一定去强调现金流?我还是希望能够去稳扎稳打。所以如果我觉得策略承载不了这么多量,我不太愿意去试。”他想把进化论打造成长期品牌,所以需要爱惜羽毛。
量化和主动不对立
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
作为量化和主动双引擎的私募,王一平认为,做好主动投资才能做好量化,进化论量化因子的很多的灵感来源是来自于主动投资的。
王一平表示,主动和量化是相互融合的。“量化大家现在都认为是广度的覆盖,主动大家都认为是一种深度的挖掘,实际上这两者之间是可以相互的去融合的,主动为什么它是强调与深度的挖掘?是因为他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做覆盖,而量化它有足够的算力;而量化为什么做不到深度的挖掘,那是因为它的逻辑强度还是远远不够的,挖得不够深,但是到未来并不是这样。”
进化论的主动管理和量化投资一直是相互融合的。主动管理的交易部,研究部,都为量化策略输出了优秀的技术面因子和基本面因子。而相反,量化通过数据整理,加工,反向推送的模式,也加强了主动管理部门成员的信息整合能力,让他们更快更清晰的意识到自己想法的特点。这就像坐着时光机快速的遨游过去,总结经验。所以,二者在公司是相互成就的一个过程。“这就像是公司的logo的DNA链,一条链是主动管理,一条链是量化投资,二者相互促进,延展,持续进化。”
“我有量化圈的朋友、也有主动圈的朋友,有一天我发现有人朋友圈转发国内某个大型主动管理私募规模突破1000个亿的新闻,并配评论说这没什么了不起的,未来的量化会远超这个规模,搞得很对立。我是因为两者都接触,看完了以后自己心里很感慨。”
王一平经常思考,未来资管的终*是什么?
所以当时看完他朋友圈以后,他得出一个感慨:资管的终*一定是主动与量化傻傻分不清楚,你一定是分不清他到底是主动还是到底是量化的,没有很明显的边界。
王一平认为,未来引入各种各样的行业专家的“知识图谱”,就可以打造一个很强的逻辑链,这里面它本来就有人的思想,但它也有机器的算力。综合了人类最强的逻辑能力、归纳能力,也综合了机器最强的精算能力、计算能力。就分不清量化和主观的了。
“我举个例子,我在港股市场时,那些年有时也要看恒生指数的各种东西,恒生指数期货每一个月中有固定的一天,9:45时恒生指数都会跳空100-200点。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就是因为当天发布一个数据叫汇丰pmI,现在叫财新pmI。就是老外都会看这些数据,老外写了一个程序,只要把文档挂上去,然后读取到了pmI的数值,就跟预期的那个数值去比,有差异高了就往上涨,低了就往下,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最简单的由量化到主动一个过程。”
算力不是最重要
“降维”才是量化投资的核心
研究问题,王一平喜欢从最简单的一个模型去分析,“就像研究生物体,可能最好从单细胞生物去研究,然后渐渐再到多细胞,再到组织,再到器官,再到个体的一个研究过程。一个最简单的逻辑,a到b特别简单。但实际上这个东西可以延展的更多。”
他举了个例子,ABC都卖奶茶的,但ABC三个人的业务有所区别,奶茶都是只占A、B的营收的10%、占C的90%,这个时候A、B发布三季度财报,业绩增长只有10%,其中AB的奶茶业务增长了50%,那你会找到还没有发财报的C,他的财报有可能会超预期。这个链条不断延伸、升级。他介绍,这在人工智能里面就叫“知识图谱”,把所有的逻辑链都牵起来,然后一根一根线一样搭起来,就支撑了一块布,就有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这就是未来的股票的逻辑链。
而如今,量化在国内的竞争越来越大,有的私募投资数亿元做系统。在王一平看来,这并不是必要的。他表示,只有在有限搜索空间下,设备才有发挥的意义。要通过HI去降维,简化模型;再通过计算机去精细搜索最优解。
他进一步补充,如果超级计算机就能解决股市投资的问题,那么最应该担心的是谷歌这些互联网巨头,他们是否早就有更大的实验室?但是为什么没有做出来?王一平猜想,可能因为这个世界的信息集合比整个宇宙还要大,信息的维度特别高,可能是10个10亿次方……那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他再去思考私募的“军备竞赛”,他觉得没有意义。“比如说假设进化论的算力是2的10万次方,国内某量化机构的算力是4的10万次方,比我大一倍。但是大家想一想,对于人类来说,一只中国的蚂蚁跟一只非洲行军蚁来说有什么区别?虽然非洲行军蚁比中国的蚂蚁可能大10倍,但两种蚂蚁对人来说有什么区别?都是一脚踩死的,没有意义。”
而真正的意义在于什么?首先要把信息去降维,降到一个你可以去解决的维度。那现在是2的10万次方还是4的10万次方近乎没有区别。如果把这个问题变成10的10万次方或10的100万次方的时候,那两者之间的算法是有区别的。
解决任何问题之前,去思考到底是一力敌百巧,还是四两拨千斤,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在庞大的知识面前,现在任何的算力,他都觉得只是在某一种级别上面的差别,差距都是微乎其微的,更强大的在于团队能不能找到更好的阿尔法的来源,去降维、去搜索。
就像我们在浩瀚的宇宙当中去搜索生命,能不能锁定到银河系,然后再用计算机,再用GPS去精确到地球?否则你现在有精确到一米的技术,但是要在全宇宙去漫无目的的去扫,可能扫到头发发白了,都没有任何的结果。所以重要的首先是降维,其次才是精算。
目标不只是资管
科技才是真正进化论的未来
王一平表示,取名“进化论”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提醒自己市场的竞争是很激烈的,要有危机意识;第二层是鼓励大家不断进化,做更好的自己。
不过,未来王一平想将进化论打造成一家科技公司。他表示,新搬的前台的logo不是“进化论资产管理”,而是“进化论”这三个字,因为他梦想在资产管理到一定规模时,去培养一个很强大的金融科技团队,未来在其他领域为社会作贡献。
“毕竟金融科技很烧钱的,我们走的也是一种比较务实的路线。因为股市是信息量最大,而且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信息最杂的一种行业,如果我们能把股市都给处理好,我们再去做其他的细分行业的时候,到时我们的团队是具备一定的优势的。我的目标就不仅是资管,而是做信息处理的科技型的公司。”
如何分清债券型基金“ABC”三类的区别
一般a为申购费用前收,b为不收申购费,时代费用较高,c为年夜额投资无申购费用,门槛较高,均无赎回费用。
有些基金名称中含有AB或者C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的呢?
同一个基金,后面带有不同字母,一般是费用的不同收取方式的区别,而基金肯定是同一只。分几种情况讨论:1.a一般是有前端申购费,或者一些没有abc的基金也是有前端申购费2.b有可能是后端申购费模式,也有可能是无申购费模式,但是会有销售服务费,过去很多基金有后端申购费模式,但并未用a和b标示,现在的基金都标示出来了,方便选择3.c一般是无申购费模式,但是有销售服务费4.如果是货币基金,b一般是500万以上大资金才可以购买,区别也在于销售服务费很低,所以收益会更高不同收费模式都可以从基金公司官方查询到具体差别。选择时是针对自己计划持有基金的期限来做决策的。一般长期持有倾向于选择后端收费或者前端收费,短期持有选择无申购费。
指数基金学习笔记(基金极客学习小组) 以下答案主要从自己读的指数基金书籍出寻找摘要,部分结合自己的理解。2021年1月,目前答案来源于《指数基金投资从入门到精... - 雪球
以下答案主要从自己读的指数基金书籍出寻找摘要,部分结合自己的理解。
(1)指数,按一定规则编制的各种数值的综合,用于衡量市场或经济的变化。指数点数就是指数中所包括的成份股的平均价格。
(2)基金,广义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主要包括信托基金、公积金、保险基金等,狭义主要指证券投资基金。
(3)指数基金,就是以指数成份股为投资对象,以获取与指数大致相同收益率为投资目标的被动型基金。
(1)投资方向: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货币基金。
(2)投资理念:主动型基金、被动型基金。
(3)销售渠道:场内基金、场外基金。
(4)募集对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
(5)是否开放: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
(1)交易渠道不同。场内基金与股票交易渠道相同,需要在券商开户,在券商交易软件中交易;场外基金主要通过银行、基金公司官网、基金销售平台等渠道交易。
(2)交易产品不同。场内可买ETF,LOF。场外可购买主动基金、ETF链接等各开放基金,总体上场外产品比产内丰富。
(3)交易费不同。场内收费管理费、托管费;场外收取申购费(A类)、赎回费、销售服务费(C)类、管理费、托管费。交易费场内低于场外,这也是场内指数基金的主要优势。
(5)交易价格。ETF每15秒报价,交易价格为实时报价;LOF每天报价几次,场外基金每天收盘显示当天净值,交易按收盘后净值成交。
在申购和赎回时,ETF投资者一般是使用股票完成的,投资者用一篮子股票来申购ETF的份额,赎回的时候,拿到手的一般也是一堆股票。而LOF申购和赎回都是以现金来完成的。
LOF基金交易效率低于ETF,比如深交所的LOF基金当天买入,通常T+1日才可赎回,当天申购,T+2日才可卖出,由于时间差异,导致通常情况下,很多LOF指数基金场内折溢价会比ETF更高些。
LOF的报价效率也很低,一天才报几次,甚至有的是一天报一次价。而ETF是每15秒就提供一次基金净值的报价。
ETF在申赎上有份额的最低要求,一般至少要30万份,有的以100万份起步,起点较高。LOF的申赎门槛较低,一般以1000基金单位为起点。参与LOF基金的投资者以散户居多。而ETF申购赎回的投资者以机构居多。
主动基金由基金经理选股,虽设定一定的投资方向,但并不一定完全符合;指数基金以追踪指数为标准。
所以主动基金的盈利依赖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选主动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指数基金的业绩约等于对应的指数变化,指数收益主要依赖指数的选股逻辑,二是市场估值波动。
指数的选股逻辑是固定的,但主动基金的经理并不稳定。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可能为了升职或更好的薪酬而跳槽;也可以基金公司为了更多的管理费而让明星基金经理一个人管几个基金,从而使基金经理精力分散。
(2)评价机制区别:主动管理基金的短期业绩评比机制是劣币驱逐良币。基金经理的为了排名靠前,就必须做高短期业绩,而要短期业绩好,就需要追热点、炒题材;可没人能每次正确预测波段或股份短期走势,没人能次次正确预测热门题材。指数是永续的,指数基金只要不清盘,就可以长期存在,所以更多地是看长期走势。
(3)费用区别:因为主动管理需要基金经理选股,需要大量的调研等成本,所以主动管理基金比指数基金平均高出1%的管理费。主动管理基金调仓频率高于指数基金,交易成本高。
(4)制度风险:指数基金因其规则透明,其制度风险低于主动基金。而二者作为公募基金,制度风险低于私募基金。
(1)运作费用主要分为管理费、托管费和指数授权费。
管理费是指基金公司管理基金产品收取的费用,是付给基金公司的。
托管费是指基金公司代基金产品所属托管银行收取的托管费用,实际上是付给托管银行的。
其中管理费和托管费在每日公告的净值中已经扣除。
指数基金还有指数授权费,ETF为万分之三,其他指数为万分之二,部分指数基金有。
(2)交易费用主要包括申购费、赎回费和销售服务费。
申购费是支付基金开发、宣传和销售等的费用,基金公司收取的申购费几乎都给了各销售渠道。申购和认购都是申请购买,区别是买新基金叫认购,买老基金叫申购。申购费分为前端和后端,前端收费为主流。2007年年,基金申购费采用外扣法,以避免重复收费。
净申购额=申购额/(1+申购费率),申购费=申购额-净申购额。
降低赎回费主要通过长期持有来实现,持有时间越长,对应的赎回费率越低。
C类基金无申购费,有销售服务费,每天收取,适合短期持有。
申购费、赎回费一次性支付,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指数授权费每日计提,每月支付。
场内买卖,没有申购费、赎回费,但有交易佣金。买入佣金=成交金额*佣金比例,卖出佣金=成交金额*佣金比例。佣金是双向收取的,卖出佣金与持有时间无关。
基金转换是指场外基金交易时直接将A基金换成B基金的过程。只部分基金适用。转换费=转出基金赎回费+转入基金申购费。具体收取中,数额往往小于两者之和。
投资者收到基金分红没有分红税,投资者买卖基金也没有印花税。但基金本身会投资股票。当基金本身收到成份股的分红时,要交分红税;当基金买卖成份股时,要交印花税、交易佣金。这几项费用免不了,是国家或者券商收取的。由于散户申购、赎回基金,那么基金公司就必须要买入、卖出对应的股票份额,这产生的交易佣金是必然会有的。
(1)A为“前端收费”——即申购时直接扣除申购费用,长期持有的免除赎回费。
(2)B为“后端收费”——即申购时不扣除、赎回时扣除申购费。如果短期持有,赎回费非常高,长期持有(比A类更长时间),赎回费免除。
(3)C为“销售服务费模式”——免申购、赎回费,但有销售服务费,通常是0.2%-0.5%/年。但如果持有不超过7天,会有一个惩罚性的1.5%的赎回费。
(1)恒生指数由港交所所有上市公司中的50家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公司组成,反映香港股市的整体水平。
(2)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国企指数,H股指数,三个名字都代表的同一指数,由在内地注册,在香港上市的50家公司组成,要综合考虑市值、流动性、赢利、经营现金流、分红。
指数公司是指数的重要编制机构,目前国内的指数公司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官方性质的指数公司——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和深圳证券信息公司,市场上绝大部分基金产品都用这两家公司的指数。另一类是第三方编制机构,如申万证券和中信证券等证券公司,由于市场上使用它们的指数开发的产品极少。
指每一份基金所持有的股票、债券、现金等的市值。
不过,初始投资时刻的基金净值对基金投资价值影响不大。
当二级市场交易价格>一级市场基金净值时,我们称之为溢价。
当二级市场交易价格<一级市场基金净值时,我们称之为折价。
“115法则”指如果年收益为X%,那变成3倍需要的年数就是115/X。
标准差是表现基金增长率的波动情况,也就是平均涨跌幅度的变化。标准差越大,说明基金收益的变化越大。
夏普比率是综合了收益和风险的系数,基本上是收益除以风险,数字越大说明收益和风险比越高
R平方代表基金和大盘的相关性。如果是1,表示和大盘完全相关。
市值加权为主,策略型基金有基本面加权、等权重、GDP加权、波动率加权。
大额申购对于指数基金的影响主要是稀释第二天的涨跌。当日申购的资金享受第二天的涨跌幅,但是该笔资金还属于在途资金,第二天并未到账,基金经理也无法操作,所以稀释了当天的涨幅。
A赎回发生的赎回费对基金净值的影响。基金合同规定赎回发生的赎回费不低于25%归入基金净资产,这是对继续持有者的保护。
B赎回卖出的价格对指数基金的影响。由于赎回的投资者是按照当天的收盘净值确认的,但是为应对基金赎回,基金经理需要第二天卖出股票,故卖出价格的高低对于继续持有的投资者存在影响。
ETF以股票实物而非现金申赎,使其不会因为大额或巨额申赎而让原有持有人利益受损。
(4)影响因素还有指数分红、指数的仓位变化、指数的调样等
第一步:了解对应指数的编制信息
(1)选样的方法。(2)市值加权的方法。(3)调仓频率和调整数量。
第二步:分析市值、行业和十大权重股
第三步:了解指数的历史走势表现
第四步:指数的价值分析
常见指数的估值包括指数的市盈率(PE)、市净率(PB)、净资产收益率(ROE)和股息率,这些是反映一只指数估值水平的信息
(1)基金规模小于1亿元的不要投,容易清盘。有些固定费用占净值较高,影响收益。
(3)选择追踪误差较小的基金。这个误差在基金公告里有写。
决定指数长期优劣的就是指数的编制方法,一个指数是如何选择成分股的,这是最重要的,没有之一。这是本书第四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观点。
一个指数的编制方法的好坏,可以从以下3个维度考虑:
(1)指数的选股逻辑;(2)指数的成分股数量要求;(3)指数的调整频率。
所谓盈利收益率(E/P),指的是盈利与股价的比值,即估值指标市盈率P/E的倒数。那么既然已经有市盈率这个指标了,为什么还要介绍盈利收益率呢?其实在计算指数的平均市盈率时,往往会有样本存在市盈率P/E过高的现象,从而干扰到平均市盈率的计算,但是采用E/P来替代P/E就可以有效地消除高P/E样本的干扰。
约翰•博格将指数的长期回报归因于三个最关键的因素:投资期初的股息率、投资期内市盈率的变化率以及投资期内的盈利增长率,并认为指数的年复合增长率为三者之和,写成公式的形式:
没有哪种估值方法,能精准计算价值。估值是门艺术,而不是科学。所以要留安全边际。
因为人力资产随着时间推移,年龄衰老,是逐渐下降的。如果没有被动收入,当意外或年老,失去劳动力时,就失去了收入来源。定投的实质,就是把人力资产定期转化为其它资产。
能跑赢通货膨胀的资产,主要是优质的股票资产、房地产资产、人力资产。
定投要投能带来现金流的资产,如股票,债券,房产,自己公司等。不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它的价格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比如黄金,古董,艺术品。
以获得资产收益为主要目的的行为是投资,除此之外,都是投机。资产收益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可以不依赖卖出获利。市值=盈利*收益率。其中依靠公司盈利增长获得收益的方式就是投资。
第一,指数基金可分散投资风险,有效规避了个股的非系统性风险。指数基金有一套很好的机制,保证指数成份股新陈代谢。(相对于个股)
第二,指数基金投资费率较低。通常来说,普通主动股票基金的管理费率为1.5%,而指数基金的管理费率仅有0.5%。(相对于主动基金)
第三,不择时,牛市中指数基金的收益表现优异。由于指数基金采用纪律化投资,克服了投资者情绪的影响,仓位维持在90%以上,因此当行情来了时,指数基金表现更好。(相对于主动基金和个股)
确定合理收益目标能帮助投资者客观地看待市场,建立合理的期望。合理的投资期望需要考虑经济、商业、投资的常识和规律。
(1)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我国近十年的通胀率为每年4%-5%。
折现率就是我们想要的年复合收益率。整个社会的平均折现率是8%。股票投资风险波动大,一般使用的折现率为10%-12%。即,我们投资股票资产时的预期年复合收益率至少是10%-12%。
(2)买指数约等于买国运。一个国家资本市场越发达,上市公司越多,这些公司和当下经济构成越紧密,股市就越能代表国家经济。指数基金更多的是获取市场平均收益,中国近几年正常GDP增速约6%,我国长期股票市场的整体年化收益率约为11%,这就是投资分得追求收益水平的基调。所以指数基金的合理收益预期是10%左右,也只有获得这个收益率才能抗通货膨胀。
(3)投资者也可以参考世界顶尖大师的年化收益率——巴菲特的是20%左右,这是他几十年长期的水平,普通投资都把预期暂定为年化10%-15%是比较合适的。
影响指数基金收益的因素:
所以投资期内指数基金的市盈率变化、盈利增长率、初始投资时刻的股息率,直接影响了我们投资指数基金的收益。
指数具备长期上涨的能力,最主要原因是指数背后的公司,随着科技进步、管理效率的提升、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从而使企业整体的盈利上涨。
但如果国家整体经济陷入停滞,即科技无明显进步、生产效率无法提升,指数基金也很难获得好收益。
短期内,指数基金的涨跌,主要是由估值的变化决定的。但是时间拉长后,指数基金的上涨,是由背后公司的盈利增长和分红积累推动的。因为估值的变化是有极限的,它只会在一个范围内来回波动,不具备复利增长性。指数基金真正具备复利增长能力的,是盈利的长期增长。
基金公司的目的是收取更多的管理费,所以规模越大越好;
基金经理的目的是个人职业能有更好的发展,所以排名越靠前越好,而排名每年靠前就需要追热点、炒题材;
代销渠道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的代销报酬,只要投资者发生申购行为就行;
(1)市场波动风险。指数基金属于股票基金的一种,指数基金会持有90%以上的股票仓位,所以指数基金具有股票市场的高波动特征,属于高风险投资。
(2)品种风险。如选择的指数品种赢利能力较差、分红较低,可能长期无法赢利。
(3)清盘风险。有些规模小的指数基金,收取的费用无法覆盖成本,可能会清盘。
(4)流动性风险。对于在场内散户与散户之间交易的ETF,如规模较小,想短时间撤出大量资金,有流动性风险。
(5)相对于个股、主动基金,指数基金一般获取的是市场平均收益,难以获得超额收益。
(6)很多场外指数基金有申购赎回费用,如持有时间较短,可能申赎费会比较高。
风险并不是与收益成正比,风险是与无知成正比。有些人对股市的恐惧,与其说是对危险的恐惧,不如说是对未知的恐惧。
投资者对于一种投资资产的理解程度再深都不为过,因为每深一分,投资者的投资准确程度就多一分,投资者的信心就会多一分,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就会多一分,最终全*收益率就可能多一分。
买别人推荐的股票和基金很难赚大钱,因为当认知不在同一水平上,投资者是跟不起的。
好的投资不是投资者要看懂复杂的事物,而应该是看懂那些简单的,然后下狠手去做。
定投的意义,就是承认自己无法判断市场的走势,避免主观判断,用分批投入的方式来降低风险。
基金定投具有类似强制储蓄、省时省力、积少成多、不须择时、平摊成本、长期收益可观等优点。
不存在完美的高抛低吸方法。如果总想买在更低点,那我们可能等到的投资机会就比较少,无法积累足够多的份额。没有足够的份额,即使将来收益率再高,也无法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
而如果总想卖在最高点,那我们可能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因为最高点之后,紧接着可能就是大幅下跌。没必要赚最后一块硬币。
定投可以使普通投资者以更好的心态面对市场波动。净值涨了,满足了短期利益,因为账面财富增加;净值跌了,满足了长期利益,因为可以以更低价格买入。
(2)初期亏损;熊时时间长或单边下跌行情中一直亏损;
(4)对于有固定资金的基民来说,在单边上涨行情(牛市)中,收益小于一次性投入,且资金使用率较低。
首先,大部分基金书籍中,“定投”的定义都是定期定额地投资指数基金,当然很多书中更多着重分批投,金额并不限制。
这个问题实质是如何建仓,我觉得要依据资金情况和投资者个人能力而区分对待。定投是以承认市场短期不可预测为前提的。
情况(1),投资者可投资金以月工资结余为主,无投资能力(默认无投资学习意愿)。
我觉得这种情况,就每月定投沪深300最适合,最好是场外能自动扣款的,免得操心这个事了。投指数就是投国运,沪深300作为在中国上市的市值最大300家公司,增长率应该是高于中国GDP增速的,中国目前国运昌盛,GDP稳定增长,无极特殊情况,这种国运发展肯定是大趋势,不会轻易改变。所以长期看沪深300的盈利能力肯定是增长的。股价=每股盈利*市盈率。盈利增长,市盈率又在一个区间内变动,长期看股价肯定上升。
情况(2),投资者可投资金以月工资结余为主,有投资能力。指数高估时不投,合理时根据自己喜好偏向,可投可不投,指数低估时依据低估程度投入,但指数严重低估持续一段时间,前期金额留存全投之后,因为收入按月领取,只能被动定投了。
情况(3),投资者有一大笔待用资金,但无投资能力。这种情况我觉得投资者还是应该先去学学基本投资知识,毕竟要投入的多,还是值得学的,至少要能判断极度低估和极度高估,要能分辨一眼定胖瘦的极端行情。如此,在一般时候,把自己的资金分成若干份,分批投入,赶上极度低估时就一把梭哈,到了极度高估时再卖出,不到就一直持有到需要用钱的时候。
如果确实人傻钱多(不愿学习投资),建议别投资股市了,或者只少投一点点体验下,大部分钱还是去买银行理财吧。
情况(4),投资者有一大笔待用资金,且有投资能力。这种情况因人而已,主要看每个人的预期收益及由次确定的安全边际,因为这种情况,预期收益率会高些,但市场短期是不可预测的,而资金是有机会成本的,刚一低估就梭哈,收益率不会高;如果执意等个极度低估,万一中国也来个十年慢牛呢,大笔资金放在货币基金里拿低利息就太亏了;我觉得可以在自己能接受的安全边际内,分批投,每跌百分之几,投一点,跌的越多投的越多,跌到某一个设定值梭哈,如果没跌到设定值,但还在安全边际内,规定每周或每月必须投一次。时间和跌幅2个参考标准同步进行,降低机会成本。
最近大V谷子地发表了一个建仓定成败的文章文章链接,里面后两种建仓方法可以适用在情况4中。
但为啥定投基金这么火爆,我觉得有三个原因:
(1)大部分人是以月工资为主要投资来源的,所以只能定期投入,如果要攒着等低估,可能攒着攒着就没了。
(2)大部分基金投资者都缺乏判断指数高估低估的能力,定投或者市场平均收益就是没办法的办法了。
(3)定投虽然会把收益拉平,也会使亏损更容易让人接受
等待更低估值、降低收益预期、对资产进行保守估计、延长投资时间、疑罪从有、持续牌能力圈内投资、不举债投资、小额分散。
在定投止盈赎回之后,投资者往往会拿到一笔丰厚的赎回金额,然而很多人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该怎么安排赎回之后的投资策略。其实将赎回金额作为本金继续定投,直至下一次牛市的到来,这样周而复始、积少成多,滚雪球优势会越来越明显。因此可以:(1)将赎回金额作为本金,以原有方式继续定投;(2)在原始定投金额不变的基础上,将赎回基金均摊加投;(3)增加另一只指数,以组合的方式继续定投。
提升主业收入,增加股权资产,两者一起是实现财务自由最靠谱的方法。确实如此。入股市两年了,由于是震荡市,越来越觉得提升主业收入才是靠谱的可行的,虽然股票市值每天波动是一个月的收入,甚至一年的工资收入,但自己既没有短线择时的能力,又没在深研行业或公司,短期既没卖出计划,又无钱加仓。只是每天逛雪球刷段子。不如少盯股票,多花些精力提升主业收入,从而增加原始投入。
30岁之前,我们应该把更多的重心放在人力资产的培养。我们自己就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资产。人的钱财,地位,人际关系都可能被夺走,而自身的知识,素养,技能,健康身体,是比较难失去的。花1万块钱学学理财知识,比拿1万投入到股市稀里糊涂地亏完要划算的多。
“为物品贴上生命标签”。比如设定一杯星巴克咖啡=3小时生命,一件大衣=300小时生命(此处假定时薪为10元)等,这样,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每一项消费的价值是多少,再问问自己这样值得吗。答案立即就出来了。
启蒙思想家大卫休谟说:“虽然你必须依靠归纳推理,但归纳推理自己却是靠不住的。它的前提是相信未来跟过去相似,但这一点却没有谁能保证。你之所以总是使用归纳推理,那是因为本能,也是因为没有更好的办法。”归纳推理往往提出的是相关性,而不是因果性。尽量不要使用归纳推理,历史数据再多也不算多,当环境发生变化,过去的数据就没有意义了。投资者更多地应该锻炼自己基于“因果”的思考,去探求原理,而不是仅仅从历史数据中得出答案。当然,历史数据并非一无是处,只不过一定不能把它看得太重。
你就不需要再出租自己的人力资产,腾出来的时间可以享受生活,或者做其他有价值的事情。这就是财务自由了。这个财务自由定义比网上的"财务自由是拒绝不愿意做的事"更贴切。毕竟仅仅是钱上自由,而钱不是万能的。
财务自由的4%法则。通过投资一组资产,每年从退休金中提取不超过4%的金额用来支付生活所需。那直到自己去世,退休金都花不完。这项资产必须长期收益率超过4%,且能够抵御通货膨胀。
财务自由属于马斯洛需求中第二层的安全需求,往上还有爱和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需求。这段内容解答了我之前一直关于有钱人为啥还那么努力的困惑。
分红是股东最原始的收益方式。作为二级市场的普通股东,我们买入股票是享受不到很多权利的。但股息是一个既能长期持有股权资产,又能同时享受现金流收益的好方法。股息是净利润的一部分,净利润上涨也会带动股息上涨。我们无需出售手中的股权,就可以获取不断增长的现金流。通过长期持有高股息的股票资产组合,我们可以无须关注股份波动,通过收获越来越高的现金分红来轻松实现财务自由。
能够稳定分红的上市公司,首先能够赢利,其次愿意分红,这体现的是一种底气。
【市场观潮】 阿里、小米快马加鞭入恒指 港股酝酿新潮流_手机搜狐网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原创王牌专栏,金融名家齐聚。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1969年11月24日推出的恒生指数是反映香港股票市场表现的重要指标。该指数衡量香港最大型、流动性最高上市公司的表现。
恒生指数为流通市值加权指数,即按照成分股的流通市值并参照一定的最高限额分配权重。目前世界上众多受欢迎的指数都是市值加权或流通市值加权,包括标普500指数、罗素(Russell)、明晟(MSCI)、英国富时指数、法国CAC40指数、德国DAX30指数等。
除了上述的市值加权/流通市值加权指数之外,目前世界上主要指数的编制方法还包括:按照股价高低配置权重的股价加权指数,代表指数有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日经等;均等权重指数,即所有成分股获分配的权重均等;基本面加权指数,即按照特定的基本要素因子分配成分股权重……
市值加权或流通市值加权指数是最常用的指数,好处是能够清晰地计量市场对成分股相对价值的评估,而且成分股权重跟随市值规模走,以这些指数为基准指数的投资基金经理不需要进行太多干预就能贴合指数配置,所以这种指数权重配置方式很受被动型投资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欢迎。
恒生指数的成分股为在港交所(00388-HK)上市的大中华地区企业、以香港为主要或第二上市地的企业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等,目前暂未包括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
评估成分股的标准包括:1)股票的市值和成交量;2)具有产业代表性的企业,恒指有四个分类指数,分别为金融、公用事业、地产和工商业,工商业又划分为能源、材料、工业、可选消费、日常消费、保健、电讯、信息科技(IT)和综合企业,每个恒指成分股都属于分类指数中的一员;3)财务表现。
目前恒指成分股数目固定为50支,每个季度检讨一次。
2020年8月14日,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发布了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最新指数检讨结果,恒生指数成分股将加入小米集团-W(01810-HK)、阿里巴巴-SW(09988-HK)和*明生物(02269-HK),并剔除能源类别的中国神华(01088-HK)、香港房地产开发商信和置业(00083-HK)和中国领先的零食和饮料制造商中国旺旺(00151-HK)。
以港股市值计(即不计A股市值),当前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五大市值公司分别为阿里巴巴(52109.2亿港元)、腾讯(00700-HK)(48724.8亿港元)、建设银行(00939-HK)(14136.5亿港元)、美团点评-W(03690-HK)(12968.1亿港元)和中国移动(00941-HK)(12070.2亿港元),市场对于阿里巴巴入指早有期待。
事实上,恒生指数公司于5月份就已经公布了针对恒指应否纳入同股不同权公司及第二上市公司的咨询总结,有超过90%回复人士表示支持,这为同股不同权,且定性为第二上市的阿里巴巴入指铺平了道路。
虽然大家对于阿里巴巴加入指数没有异议,但是起始阶段采取审慎原则仍保留5%的权重上限设定,所以新加入的阿里巴巴初始权重为5%。此外,同时获批准加入的小米权重初始为2.59%,*明生物为1.75%。有关变动将于2020年9月7日起生效。
这次恒指成分股调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包括:1)纳入了同股不同权、第二上市的股票阿里巴巴;2)科技企业的合计权重大幅提高。
上世纪末以来,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一直吸引了众多内地企业赴港上市。过去,因香港在世界金融业的重要地位,以及问鼎全球的楼价,跨国金融企业和港资地产企业把持着恒指的重要份额。
腾讯尚未壮大之时,汇丰(00005-HK)是恒生指数最为重要的成分股,而众多关乎本地民生的公用企业和零售综合企业,例如中电、港灯、和黄系,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例如恒地、过去曾辉煌一时的新地等,左右了恒指的表现。
然而,随着经济重心和消费市场的北移,内地企业的重要性突显。最近两年,美团、小米等独角兽更异军突起,港股市场的潮流也顺势而变,越来越多内地独角兽选择赴港上市,而且获得境外资金和内地北向资金的追捧,估值节节攀升;与此同时,内地企业已不再偏安一隅,以迅猛之势倾倒世界,业务和影响力辐射全球,也渗透到香港以至境外市场。
从恒生指数公司2015年2月份的成分股占比中可以看到,内资企业的占比大约为55.21%,而到2020年9月生效的这次调整,内资公司的占比将达到58.87%。
从四大行业分类来看,金融业的占比大致与2015年时相若,占了45%左右,其中近年业务连受冲击的汇控占比进一步下降,而得益于内地开放保险市场的友邦保险(01299-HK),以及最能从内地独角兽上市得利的港交所,权重则有所提高。四大行和平安(02318-HK)等大型内资金融机构仍维持相当权重。
地产行业的变化比较大,从2015年2月时的权重11.28%,下降至最近的8.89%,引起这一变化的固然有长实(00001-HK)重组的影响,但这也反映了依靠高楼价支撑市值的港资房地产企业的日渐式微。从上图可以看出,地产行业的权重让渡给了工商业。
再回到最新的这一次调整,变化最大的正是工商业,因为新加入的三家公司均归类到这个类别,合计权重由调整前的36.61%,扩大至41.64%。
财华社将工商业这一大类的公司细分为九个细分产业,分别为科技、电讯、资源、服务、消费、综合企业、交通、生物科技/制*和工业。从下图可以看到,科技业的权重由调整前的11.48%,大幅提高至17.59%,变化最显著。调整前,这个细分产业只有腾讯,调整后则包括腾讯、阿里巴巴和小米。
这正正反映了港股市场的最新变化:港交所推出改革新规,允许科技独角兽企业、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权、第二上市优秀企业赴港上市,港股市场已不再为本土企业和金融企业独尊,尖端科技企业也享有重要席位。
港交所的改革之力有目共睹,恒生指数公司也与时俱进,在放宽科技独角兽入指要求的同时,也因应市场的强劲需求,于7月27日推出恒生科技指数,追踪最大30家于香港上市的科技企业,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小米、舜宇光学为五家权重最大的成分股,占比分别为8.53%、8.52%、8.33%、8.11%和8.02%。
从下图的回溯数据可以看出,虽然上市一个月以来受市场回吐影响,恒生科技指数有所下跌,但是如果假设其在一年前推出,回报率远远跑赢大部分市场,由此可见科技作为经济发展驱动力的重大意义。
加入了重磅科技企业阿里巴巴和小米,以及领先的生物制*和技术赋能平台*明生物,恒生指数将能更密切跟踪市场的表现,从而把握市场的增长因子。未来随着中概股的回归,港股市场中科技独角兽企业的数量也将不断增加,恒生指数成分股中的科技股比例也很有可能随之上升。
正如开篇提到,恒生指数为追踪港股表现非常重要的基准指数,目前跟踪恒生指数的ETF不少,规模较大的被动型ETF包括:道富环球的盈富基金(02800-HK),基金规模约903亿港元,为特区**于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救市买入港股稳定联系汇率后,将港股分批售回市场而设的基金;此外,还有恒生投资管理的恒指ETF(02833-HK),基金规模大约469亿港元。
A股市场通过QDII被动型跟踪恒生指数成分股表现的ETF有华夏基金的恒生ETF(159920-CN),基金规模约60多亿元。
这些都是密切跟踪恒生指数、基金规模达50亿元以上的被动型做多ETF。
作者:毛婷
ETF怎么样避免买在高位,深度套牢?
大家知道我的操作策略有三点:分散,分批,分仓。
有玩伴提出质疑,分批买在高位,会出现深度套牢!比如有玩伴的恒生互联网1.05到现在的0.43,深度套牢!
当然由操作系统来解决:
1.年线看宏观:
①如果两年前是大涨的,那么至少是近两年内出现大跌的品种,才适合关注。比如现在的医*医疗养殖等。
②如果两年前没有大涨,那么近两年也没有大涨的品种才适合关注。比如电力和物流寺
2.月线看形态:
①对应年线的第一种情况,月线必须走ABC3浪下跌的末端才可以关注。
②对应年线的第二种情况,月线必须走出箱体震荡形态才可以关注!
3.周线看结构:
①对应月线的第一种情况,出现周线一段上涨,等待回调修正以后此时分批买入,可以避免买在高位!
②对应月线的第二种情况,当回落到周K线箱体下沿的时候就可以分批买入,也可以避免买在高位!
4.日线找买点:
买点有两个条件:低位和见底日K线。
有这四点操作系统保驾护航,完全可以避免ETF买在高位而深度套牢!你觉得呢?
来自:luyangxs>《ETF基金》
H股ETF与恒生ETF有什么区别?
如果想在A股场内配置港股指数,ETF是个不错的方式。
港股哪个ETF好?
从上图可以看出,10大权重里面都有腾讯、建设银行、平安、移动、阿里、工行和小米。但是H股ETF明显给出以上公司的权重更高,还加入了美团。还有中行、招行2个银行股,明显银行股的个数更多。前十持仓占比合计:56.26%
而恒指ETF相对个股权重降低了一些,有港交所、汇丰银行、友邦保险等金融企业。前十持仓占比合计:54.20%。
所以结论也比较清晰了,如果看中美团和银行,那么H股ETF较好。如果想更加均衡的配置香港上市公司,则恒生ETF更加全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是作者基于交流学习目的进行的分析与推测,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风险盈亏自负。其内容是作者对已公开信息的主观理解,不保证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可能发出与这些信息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内容。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支持我,请扫码关注、星标置顶、朋友圈转发分享。让更多人共同进步!
深港通周一开车!基金经理的15个问答把投资+避雷说透了!
【导读】投资者应该如何认识和判断香港市场,如何规避香港市场中老千股等风险,如何看待和参与深港通所带来的投资机遇,成为深港通的受益者,是大家目前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
中国基金报记者房佩燕、赵婷
酝酿已久的深港通终于来临,市场对此充满期待。然而,投资者应该如何认识和判断香港市场,如何规避香港市场中老千股等风险,如何看待和参与深港通所带来的投资机遇,成为深港通的受益者,是大家目前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
在此,基金君特别邀请了富国深港通项目主要牵头人、富国沪港深基金经理汪孟海做客中国基金报,和大家直接交流,详尽全面地解答了粉丝对于深港通的提问。
基金君对此次交流活动的内容进行了整理,部分问题进行了合并解答,共四部分:基于基本面和流动性来判断香港市场、以价值投资的姿态拥抱深港通、港股有长期投资的机会以及投资者的投资避雷指南。
基于基本面和流动性来判断香港市场
内容提要:
香港是一个机构投资者主导的成熟市场,70%的投资者都是机构。建议大家从从基本面和流动性两个角度来判断香港市场。基本面来讲,主要是中国大陆经济的基本面,因为香港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是大陆的公司;而流动性来讲,因为香港是全球化的自由的资金流动市场,流动性要综合考虑到美国、欧洲、亚太甚至中国大陆对香港流动性的溢出。
网友“陈竞铁”:深港通对于内地散户、投资者有什么操作联系?香港是成熟交易市场,大多为机构投资者,应该怎么判断港股行情?
汪孟海:对于内地投资者的建议是两条:一是一定要做严格做基本面的分析,不要抱着炒作心态在香港市场;二是可以考虑把资金交给比较专业的机构投资者,由于机构投资者在香港市场做了很多年。对于防范风险和价值投资理念都能做到比较好的取舍。
至于如何判断香港市场的大行情,由于香港是一个成熟的市场,70%都是机构投资者,因此对香港市场的判断建议从基本面和流动性两个角度来看。基本面来讲,主要是中国大陆经济的基本面,因为香港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是大陆的公司,而流动性来讲,因为香港是全球化的自由的资金流动市场,流动性要综合考虑到美国、欧洲、亚太甚至中国大陆对香港流动性的溢出。
网友“张鉴”:深港两地估值差的空间在哪里?今年上半年,港股较内地股更为强势,资金流入的逻辑在哪里?
汪孟海:目前深港两地估值差异更多体现在中小型股票。为什么香港的估值相对而言更低?主要因为香港中小盘股票缺乏流动性造成估值折价。香港市场是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机构不会买流动性特别小的股票,所以整个香港中小盘股票整体缺乏流动性,没有流动性就会给资产打折。但是相信随着两地互联互通,香港市场的中小盘市场的流动性会得到一个明显改善,这种改善会提高香港中小板的估值水平,这是一个香港市场比较明确的机会。
今年上半年,我们看到香港市场比内地市场更为强势,且有比较明显的资金流入,这里面的逻辑主要有两点:一人民币有贬值的压力,购买港币资产对于对冲人民币贬值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二是机构投资者的全球配置需要。
网友“张鉴”:明年港股的空间在哪里?有哪些值得关注内地投资者关注的方向?
港股空间的话,大家去看基本面、再看流动性。基本面来讲,从中国目前的经济指标来看,已经触底甚至开始回升,这会是香港市场明年一个非常强有力的支撑。短期来讲,可能会有意大利公投、美联储加息等事件短期内压制香港市场的空间,但是这些事件过后,相信整个投资者情绪会回暖,流动性会回升,明年香港市场的流动性会不错这种情况下明年的空间还是比较明确的。
内地投资者其实大家关注的方向更多是类似于消费升级、医*、TMT和国企改革,这些都应该是香港市场有所表现的几个比较大的方向。
以价值投资的姿态拥抱深港通
内容提要:
外资的主要投资风格是基于价值投资逻辑的。无论是大盘蓝筹股还是中小盘股,只要估值不要太高、具有确定成长性,就能得到外资的青睐。
网友“ZhuB”:目前香港的创业板市盈率和个股市值都比A股创业板低很多,那么深港通开通后,按照港资的投资风格,是不是很少会参与到国内的创业板?
汪孟海:A股创业板市盈率和市值确实比香港高,所以我们判断深港通开通后,外资的投资风格会倾向基本面:外资会参与到国内市场中,但主要参与的标的是符合它价值投资理念的。因此只要是估值不要太高、且有确定的成长性的标的,无论是在创业板还是在主板,都会受到外资的青睐。
网友“令狐冲”:目前这种市场形态下,深港通开通后是更偏向于对大盘蓝筹继续有一个推动作用还是说会更青睐中小盘股?
汪孟海:外资大的投资逻辑是价值投资逻辑,即外资会偏向于那些成长性相对不错、估值不贵的公司。深港通开通后,外资依旧会坚守这个投资逻辑,而不会*限于大盘蓝筹还是中小盘。因此如果中小盘的股票,估值合理且有独特性,相信外资也会青睐。大盘蓝筹也是一样的逻辑。
网友“老季”:深港通开通后,如何分别香港的老千股?港股是不是也存在a股的二八定律或者板块轮动迹象?为什么同一个公司港股有的比A股便宜很多?
汪孟海:其实港股也存在着板块轮动的迹象,只是相对A股来讲,表现没有那么剧烈那么明显。目前同时在香港市场和内地市场上市的公司很多,确实有一些公司香港股票比A股便宜很多,这主要源自于两地投资理念的差异。对于香港市场来讲,投资者更多的是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判断,所以会把公司的估值定在比较稳定的状态;而A股市场则还有很多其它的因素去影响估值。
网友“方德”:能否详细介绍一下001371这只基金的操作策略,我看最新披露的持仓信息绝大多数为港股,是否和A股比更加看好港股的投资机会?
汪孟海:富国沪港深价值混合目前持仓绝大部分是港股,相对来讲我们觉得香港市场估值比A股低,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更侧重于选香港的股票。当然A股比较稀缺的且符合价值投资逻辑的股票我们也有持仓。但是我们并不单纯侧重于投资某个市场,而是从从投资逻辑和价值投资理念来操作的。
港股有长期投资的机会
内容提要:
港股具有长期投资的价值,外资的增量资金对市场的流动性会有一个提升,这是增量资金的一个利好。从长远的角度去看,海外投资的价值理念对A股市场的成长和发展会是一个很好的帮助,相信这种影响会是长远的。
网友“pig”:深港通开通后资金会涌进香港股市么?港股或者恒生ETF后市会不会有机遇?
汪孟海:相信深港通开通后,资金会陆续进入香港市场的。但这不是一个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过程,而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我们可以参考沪港通开通,当年沪港通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资金逐渐进入香港市场,这是一个大的方向。
整体而言我对于香港市场比较看好,因为他估值相对比较低,无论是港股还是恒生ETF指数,后市都会有机会。但是投资者千万不要着急,因为这种投资机会是长期持续存在的,而且不会在两三天短期内实现。
网友“ABC”:深港通和沪港通有什么区别?对市场有什么实际性的利好?
汪孟海:简单来说深港通就是深圳的上市公司和香港的上市公司之间做了一个互联互通的渠道,而沪港通就是上海的的上市公司和香港的上市公司之间做了一个互联互通的渠道。
从海外投香港来看区别,主要是深港通投香港比沪港通多了100只左右的股票;而从香港投国内来看区别,深港通的主要标的都集中在深圳,沪港通主要集中在上海。
对市场来讲,如果我们看A股市的话,外资的增量资金对市场的流动性会有一个提升,这是增量资金的一个利好。但大家更加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去看,海外投资的价值理念对A股市场的成长和发展会是一个很好的帮助,相信这种影响会是长远的。
网友“铃铃”:香港的绩优股还能买吗?
汪孟海:香港市场还是有很多白马股,大家更多的是要从他的业绩成长的角度来判断。因为这种类型的白马股是被机构投资者广泛关注的,所以从估值来看可能不会有明显的提升;但是只要能保证他还能有稳定的业绩增长,那么从长期来看,香港的白马股、绩优股还是没有问题的。
投资者的投资避雷指南
内容提要:
深港通对于前市场存在的沪港深基金和QDII基金是利好。对于有可能一跌到底的香港股票,投资者可以基于价值投资理念,研究港股的基本面和财务报表等,也可以交给专业的基金经理来把控风险。
网友“wzpig”:深港通开通后,哪些基金会受益?为什么?
汪孟海:相信目前市场存在的沪港深基金和QDII基金都会受益。富国目前有3只深港深基金和1只QDII基金,都会受益于深港通的开通。
网友“JimmyCai”:买港股qdii基金是买指数型还是投资主题类型好?
汪孟海:由于指数型基金的仓位和集中度都比较高,因此其波动性是比较到大的;相对而言,主动型基金有更加灵活地仓位控制和个股选择。因此中长期来看,个人觉得主动型基金比较好;但是从短期市场的快速反弹的角度来看,指数型的弹性比较大。
网友“半个文青”:个人投资者如果投资港股,是直接买港股呢,还是买港股的相关基金?
汪孟海:个人投资者,如果时间比较充裕且热衷于研究公司基本面的话,可以直接去买港股。但一定要秉持价值投资的理念,从基本面来投资香港市场,不要有炒作的心态。否则在香港市场,很多股票都是有可能一跌到底的。
但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买港股相关的基金会更好、更省心。因为基金经理相对来讲都是比较资深,对香港市场也比较了解,更能防范香港市场的个股风险。
网友“haozhan”:如何识别港股里的老千股?
汪孟海:虽然香港市场不乏优秀的公司,但也存在一些老千股。如何去识别老千股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个人认为可以从其多年主营业务、股权是否有变化来分析公司,包括名字有没有改动,甚至可以从其历史上10年到20年的k线走势来观察。这种层面会帮助大家辨别很多老千股的存在。
网友“Jennie”:港股经常有做假账公司,一旦被发现股价一天就蒸发一大半,如何识别这些做假账的股票?
汪孟海:确实在香港市场会经常发现这种类型的公司,然后股价会跌的非常多,而且很难回来。大家可以从财务指标、基本面分析来规避这种类型的公司。多观察他的财务指标,以及和同业之间的比较,包括比较同业间毛利率和净利率的差异、是否经常有一些关联交易等。
另外在香港市场做的足够长的话,其实这些做假账的公司或多或少会露出马脚的,会有一些投资者会对于这些问题提出质疑,如果这些质疑没有得到好的答复的话,建议大家也尽量回避这总类型的股票。
从我们投资角度来讲,我们在入池方面会有严格的把关。对于有市场质疑、财务指标和基本面有问题的公司都会非常严格控制,不让他进入股票池的可投范围。此外,我们的分散投资和组合投资也能避免个股的风险。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etf联接a和c区别?
收费方式不同
A类,前端收费,收费方式跟主动型一样,一般适合长期投资。
C类,后端收费,按持有时间收费。一般适合短期投资。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恒生etfabc的区别(etfc和etfa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