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股票暴跌原因(华谊只剩兄弟)

华谊只剩兄弟

讲述公司价值

华谊的传记是这样开头的:

在最巅峰的时期,华谊兄弟垄断着包括周迅、李冰冰、范冰冰、黄晓明、邓超在内的大批影视明星,以及冯小刚、张国立等著名制作人。

 

截止2009年上市,华谊旗下共握有76位明星,2006年到2008年时间,国产电影排名前十的票房收入里,有将近六分之一被华谊收入囊中。

 

尽管伴随着各式各样的原因,如今的华谊兄弟已经不复昔日辉煌,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今年年初的时候,东阳市公布的纳税大户排名里,华谊兄弟依然位居前列,甚至高过当地的烟草公司。

 

与此同时,伴随着公司经营状况的日益恶化,已经退隐幕后多年的“兄长”王中军,也不得不暂别品茗鉴画的休闲生活,重出江湖为自家公司四处奔走。

 

而另一边,伴随着企业的债台高筑,星光的日益黯淡,濒临散场的舞台上,人们终于得以越过以往炫目的聚光灯,近距离的直接观察这对中国电影史上的“传奇兄弟”。

 

赌场无父子,钱场无兄弟,这似乎是资本永恒不变的注解。从古至今,无数深刻的故事和教训都在警示着人们,在财富的诱惑面前,亲情往往脆弱的不堪一击。

 

从这个角度来说,王氏兄弟可以算得上是一对“异类”。

 

从当初一穷二白的创业阶段,到现在腰缠万贯的资本巨擘,一路走来,华谊兄弟之间的情分虽然鲜见诸报端,却也没人听说过两人之间闹出过多大的不愉快。

 

某种程度上讲,这对兄弟之间的和睦,和日常经营中的合理分工、各司其职有着莫大的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

在华谊兄弟内部,兄长王中军的职务是“董事长”,弟弟王中磊则是“总裁”,两人的关系,有点类似于阿里的马云和张勇。王中军深居台后出谋划策,而王中磊则奔走于台前的管理运作、交际往来。

 

细究二人性格,不难发现,这实在是一种不能再合适的搭配,而这种人尽其才的分工,也成为了日后华谊辉煌不可或缺的主导因素。

 

众所周知,华谊兄弟最初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广告公司,这家企业的真正意义上的发迹,还是源自于胆识过人的王中军为公司拿下了中国银行的订单。

 

作为华谊兄弟中的哥哥,王中军的成长经历完美诠释了“折腾”二字的内涵。

 

出生于部队大院的他,青年时期便自告奋勇要去东北农村插队,回来之后又去部队当兵,转头复员进了人人羡慕的事业单位,干了没多久又辞职下海。据说,收到辞职信的那一刻,王中军的领导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批复,因为那个年代,根本没有人会主动选择辞掉铁饭碗,王中军是为数不多的特例。

 

就在人们都拭目以待王中军的商海之旅时,一转眼,他又带着老婆去美国读书去了,五年的时间,边打工边学习,不仅没从家里掏一分钱,还挣了十万美金。

 

正是凭着这十万美金,回国后的王中军创办了一家广告公司,并邀请了家族里最小的弟弟,华谊兄弟的另一位成员:王中磊。

 

不同于哥哥天马行空般的人生,弟弟王中磊则更为稳健踏实。曾经在国家物资总*机电司任职的他,一度管理着价值数十亿的钢材、木材和石油,后来又和朋友一起合伙开了贸易公司。

 

多年的企业管理经验让他成为了兄长王中军事业上不得多得得默契拍档,而伴随着王中磊的加入,华谊兄弟终于得以完善了最后一块拼图。

 

在投资华谊兄弟之前,马云曾经在公开场合开玩笑的表示过,这家企业是属于自己绝对不会投资的类型,因为董事长王中军实在是“太懒了”,懒到几乎什么都不干。而最终改变了他的投资意向的,正是王中磊这位“实干家”的存在。

 

而伴随着“梦想家”和“实干家”的具备,华谊兄弟随即开始了资本市场上的攻城略地。

 

在这一过程中,华谊兄弟也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内容制作的全新道路。如果说,影视行业之中,正午阳光是以内容为立身之本,那么华谊的财富,则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所构成的。

图片来源:网络

从双冰一旦到冯小刚,众星云集的背后,是华谊这一“兄弟模式”所构建的影视江湖。

为延续“明星驱动IP”的商业轨迹,华谊先是于2015年10月斥资7.56亿元收购了成立仅1天的浙江东阳浩瀚影视娱乐有限公司70%股权,这家公司拥有多位明星股东,包括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郑恺、杜淳、陈赫等。

 

1个月后,华谊又以10.5亿元收购冯小刚和陆国强持有的,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70%的股权,东阳美拉当时的资产总额仅为1.36万元,负债总额为1.91万元,但估值却高达15亿元。

 

对于华谊兄弟来说,这两笔合计22.5亿的生意买的并不是空壳公司,而是一条船上的“战友”。

 

除了在娱乐圈内拓宽人脉,华谊的兄弟们在资本市场也同样声名赫赫。

 

此前就有媒体报道称,华谊兄弟的发展主要依靠着“三驾马车”,分别是现阶段的电影、电视剧和艺人经纪,以及未来的电影、游戏、实景娱乐。

 

然而在资本圈里,这三驾马车则有着一种特殊的表述,它所指的,是马云、马化腾以及平安的马明哲这三位马姓大佬。他们均在2015年8月接受了华谊定增的1.46亿股公司股票,并为之输血36亿元。

 

据考察,这还是三位大佬自众安在线之后的第一次合作,能够完成这样高难度的操作,足见华谊隐藏在兄弟情分之下的强悍人际关系。

遗憾的是,纵观华谊的兴衰史,可谓是成也兄弟,败也兄弟。

 

在华谊成立之初,是创始人王中军、王中磊之间的兄弟情份成就了这家公司,又是华谊和一众大腕之间的兄弟江湖,将其推向了中国电影行业的龙头宝座。

 

然而风水轮流转,依靠着兄弟所建立起的商业帝国,终究还是栽在了兄弟之上。

 

这之中,最先出问题的,是华谊为了维持商誉而收购的两家明星公司:东阳美拉和东阳浩瀚。

 

当年股权转让之时,东阳浩瀚的明星股东以及东阳美拉老股东均作出了5年业绩承诺。根据华谊年报,2018年度东阳美拉承诺的业绩目标为税后净利润不低于1.32亿元,而公司实际实现净利润仅有6501.5万元,未完成业绩承诺。为此,东阳美拉老股东冯小刚先行垫付了6821.15万业绩补偿款。

 

与此同时,另一家公司东阳浩瀚,虽然在2018年完成了业绩对赌,实际实现净利润1.95亿元。但由于股东郑恺参与制作的项目未达到收入确认的时间,因此不能计入2018年报告期净利。所以郑恺需要根据协议交付1962.58万的业绩补偿款。

 

两番补偿的背后,造成明星公司收入暴跌的原因,是市场对于流量明星的厌弃。

 

在此基础上,一贯奉行明星至上的华谊兄弟,随即深陷泥潭。

 

7月4日,华谊兄弟发公告称,拟用下属4家影院的放映设备及附属设备、设施与河北省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开展售后回租融资租赁业务,融资金额为4000万元,租赁期限为24个月。

图片来源:网络

算上这次,这已经是华谊兄弟今年发布的第11次融资类的公告了,背后资金链条的紧张,可想而知。

 

截至目前,华谊兄弟的总市值已经跌至136.95亿元,比起巅峰时期的890亿跌去了8成还多。

 

在华谊跌落谷底之际,以往的“兄弟”态度,却显得更为酸楚。数据显示,过去的几年间,虞锋和马云历年套现合计近13亿元,而当着记者面发誓“跟着王中军干一辈子”的冯小刚,光是股票套现的税就纳了4000万。

 

江湖兄弟的纷纷离场之外,华谊这艘风雨飘摇的大船上,又重新只剩下了王中军、王中磊两兄弟。而两人手里的股权,也已经所剩无几。

 

据年报中的数据显示,两人之中,王中军已累计质押约5.44亿股,占其持股比例94%,王中磊已累计质押约1.68亿股,占其持股比例99%。

 

除此以外,王中军还于此前4月份,自掏腰包向公司垫付了2.7亿元的无偿贷款。然而,这对于华谊账上趴着的27亿元债务来说,似乎仍旧是杯水车薪。

 

以兄弟起家的华谊,经历了兄弟遍天下的巅峰之后,又重新回到了最初二人同舟共济的艰难岁月,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有一种讽刺。

 

只是,轮回之外,这一次,王氏兄弟真的还有翻身的可能吗?

一度赶超华谊、光线的400亿牛股退市了!“川股首富”早已套现离场

    作者|武占国宋冠宇

 来源|野马财经

深交所今日发布公告,*ST印纪(002143.SZ)股票终止上市,并自2019年10月18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面对印记传媒这番带领颓势,“川股首富”肖文革已然无力回天。曾市值超400亿元大牛股,终于走完了自己的A股之路。

 

1993年,肖文革与前体操冠军吴冰、美国纽约导演丹·密茨成立DMG娱乐集团。经过多年发展,有着DMG“铁三角”之称的三人通过印纪传媒借壳上市,市值最高时达400多亿。

肖文革的身价由此迅速暴涨,成为四川上市公司最富有的人,“川股首富”因此得名,印记传媒也曾一度赶超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只是,如今无奈退市,为何沦落至此?

借壳“养猪第一股”实现暴富

电影《西虹市首富》当中王多鱼说过一句:“我就是暴富,而且是一夜暴富”。

这句话用来形容会“扎钱”的肖文革并不为过,深谙中国资本市场之道的他,于2014年通过资产置换的方式,顺利借壳“养猪第一股”高金食品完成上市。

上市后,肖文革的财富迅速暴涨,身价一夜上涨到200多亿,电影里的情节在生活里真实再现。只不过让肖文革财富暴涨的不是莫名冒出来的爷爷,而是资本市场。

2014年,高金食品公布资产重组方案后于4月8日复牌,之后连续7个涨停,股价从4.1元涨到8.07元(前复权价)翻了一倍。

公司上市之后,印纪传媒实控人肖文革也走上人生巅峰,问鼎“川股首富”。在胡润的2016年中国富豪榜榜单中,肖文革以215亿元财富排名第103位。

同时,有关印纪传媒的质疑声也不绝于耳。收购报告书显示,印纪传媒承诺2014年至2016年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30亿元、5.58亿元、7.19亿元。而上市后的印纪传媒确实“恰到好处”地完成了业绩承诺,对应的净利润分别是4.36亿元、5.74亿元、7.31亿元。

连续3年,印纪传媒只以每年超额1%左右的净利润完成了业绩承诺。

好景不长。2018年,印纪传媒业绩突然变脸。据2018年年报显示,该年度印纪传媒亏损高达17.9亿元。同时,审计机构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来源:同花顺

让人唏嘘的是,曾经的大牛股,如今却是骤然倾塌。

朋友圈大佬云集

1993年,中国电影界“教父”级人物韩三平从四川来到北京,成为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从此开启了他参与制作的400部电影之路。

同一年,和韩三平后来成为亲密好友的肖文革,与前体操冠军吴冰、美国纽约导演丹·密茨成立DMG娱乐集团。

2013年,DMG娱乐集团“铁三角”在做客《波士堂》节目时表示,他们三个人,吴冰负责企业管理,丹·密茨负责创意,肖文革负责融资。

肖文革的背景带几分神秘,擅于整合各种关系。在印纪传媒未上市之前,或许是他不太喜欢肖文革这个颇具时代背景的名字,都是以“肖文阁”的名字见诸媒体报端。

来源:DMG官网

肖文革出生于1967年,比人称“三爷”的韩三平小14岁。公开报道显示,DMG娱乐集团刚刚成立时便和中影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中影集团负责电影质量的把关及发行,DMG负责电影的商业开发及宣传。

1998年,韩三平帮助冯小刚筹到钱并拍摄了《甲方乙方》,影片上映后成为了首部贺岁档大片,仅投资300多万却获得了3000多万的票房。早已和韩三平相熟的肖文革,此后结识了大导演冯小刚,票房担当葛优等人,还有韩三平的老部下后来的博纳影业创始人于冬。

善于管钱的肖文革,结识了众多电影圈大咖后,也为DMG的进军电影圈埋下了伏笔。其实DMG“铁三角”的另外两位创始人吴冰和丹尼茨也有着深厚的电影背景。

出生于北京的吴冰,上世纪80年代先后成为全国体操冠军和花样游泳冠军,由于有体操功底,吴冰后来开始在香港成为成龙电影里的武术替身。

美国人丹·密茨和吴冰在香港结识后,只身来到北京开始了广告导演的北漂生活。均具备电影背景的“铁三角”终于迎来了进军电影圈的机会。

2009年,韩三平筹拍《建国大业》,找到了肖文革希望他可以投一些钱。当时,肖文革认为中国电影已逐步成熟,于是不仅投资了《建国大业》,而且在其中饰演了何应钦一角,过了把当将军的戏瘾。

轰轰烈烈地“抽身”

随着资本市场的监管逐渐加强,众多靠玩儿资本、炒概念、讲故事的上市公司无处遁形,而上市公司印纪传媒在“恰到好处”地完成了三年业绩承诺后随即变脸,此时股东减持限制取消,大股东便开启了疯狂套现模式。

据《华夏时报》统计,肖文革前后套现达44亿元,而且其所持股份早已全部质押。

2018年2月1日,金立集团曝出欠债百亿面临破产。当晚,印纪传媒公告次日起开始停牌,原因为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其实,停牌前两天肖文革就已经开始套现。2018年1月29日,肖文革将其持有的印纪传媒1.07亿股股票质押给了安信信托,每股转让价格12.75元,套现13.6亿。停牌期间,2018年5月7日,肖文革将其持有的股票转让给自然人于晓非套现近10亿元。

还是在停牌期间,印纪传媒发布公告称,为了满足办公需求从公司实际控制人肖文革处购买总面积约1112.25平方米的房产,耗资约6600万元,以现金支付。此交易虽然在备受质疑后取消,但据《第一财经》报道当时公司向肖文革支付了660万首付款,却没有拿回来。

2018年7月9日,备受质疑的印纪传媒复牌后迎来了7个跌停。年底,肖文革因拖欠十多亿案款被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和限制消费人员名单。

屋漏偏逢连夜雨,肖文革被列入失信人名单后,有爆料称肖文革和金立集团董事长刘立荣曾是赌友,和刘立荣一样,肖文革或“涉赌”,“业内传闻称其赌输了十亿级别以上的巨额资产。”

早在未解禁时肖文革便已开始通过股权质押等方式套现,三年解禁期快到时,印纪传媒的股价开始了暴跌模式。经过连续下跌,如今公司股价已连续多日不足1元,退市已成定*。

来源:东方财富

值得注意的是,接受肖文革股权质押的安信信托等机构,资源来源也是普通投资者的钱。去年9月,曾有3名董事联名举报印纪传媒存在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

此前正在IPO进程中的中银国际也被擦了一下。肖文革控制的凯瑞富海是中银国际的第六大股东,持有4.99%股权。因为肖文革资金链出问题,他旗下凯富瑞海的股权被分割为三份进行拍卖。

来源:中银国际招股书

今年还参投火爆全网《长安十二时辰》的印纪传媒,未曾想还是没能逃过退市的命运。退市后的印记传媒又将走向何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关注小券这么久了还没有好好认识一下

如果你有什么感兴趣公司、话题

或者给小券的建议

欢迎勾搭~

华谊兄弟怎么突然从60多跌到30多了?一般出现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

除息+大盘系统风险释放

华谊兄弟股票为什么下跌,华谊兄弟怎么突然从60多跌到30多了?一般出现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股识吧

回复农德孟:一只股票好不好,没法给个直接的具体的明确的大幅;同样一只股票,不同时间段在不同背景下,走势表现有事牛有事平淡。就300027来说,在创业板屡创新高的背景下,它明显不是个好的投资选择。像300008上海佳豪,300017网宿。

回复郭林娜:华谊兄弟300027,还是一个很好的公司,业绩好,估值不高,负债合理,主要问题就是商誉比较高,有商誉减值的风险,如果你准备长期投资,买入亏损50%,也能继续持有,可以继续买入,越跌越买。没有这种坚持,你很难靠长期投资。

回复烈凰淡血:所以才有人会是冯小刚赚了,这也是为什么华谊作为电影行业巨头却一直出现亏损的原因。目前华谊的股价已经大不如从前了,根据华谊的财务报告上来看,华谊依旧还处于亏损的状态中。冯小刚赚了8亿华谊兄弟花费了10.5亿元购买了。

华谊兄弟危*始末 -股票频道-和讯网

从2009年被誉为“中国影视娱乐第一股”,到2019年巨亏40亿,面临退市风险,华谊兄弟(300027,股吧)经历了一场十年大败*。在这场大败*的开端,踏入资本市场后的华谊兄弟对于规模扩张非常渴望,但其自身并没有打好电影业务的基础。随后,华谊兄弟用多元化的战略开启扩张之路,然而其逐渐被路上的资本所诱惑,并在资本的迷雾中迷失了方向。

放眼望去,好莱坞的几大影视娱乐公司,如华纳兄弟、迪士尼、哥伦比亚、环球等均已接近百年历史。

在历史的长河里,这些影视公司通过一大批优质的电影作品,以及优秀的商业模式,为世界贡献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同时也为自己筑造起一条极深的护城河。

比如,华纳兄弟主打乐高大电影、DC宇宙以及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圈住了一大批影迷。同时,其在影视的基础上,向外发展游戏、漫画等多元化业务,打通文娱产业链的上下游,形成了多位一体的核心竞争力。

又比如,迪士尼逐渐建立起经典动画、漫威宇宙等多条电影产品线,并将电影IP与线下园区和衍生品开发相结合,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的赢利模式。

不管是华纳兄弟连接产业上下游的模式,还是迪士尼结合线上线下的模式,本质上深耕主业、做到极致后进行多元化发展,是此类影视娱乐公司屹立百年的重要法宝。

在国内,有一家诞生仅二十余载的电影公司。最初,它的名字看起来像华纳兄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外界发现它的心里却装着一个迪士尼。

1994年,海外留学归来的王中军和弟弟王中磊一起买下了一家广告公司,取名为“华谊兄弟”,开始了创业之路,启动资金为王中军在美国留学时打工攒下的10万美金。

两兄弟在商业经营上显露出深厚的内功,到了1997年,华谊兄弟已经跻身中国十大广告公司行列。

此时的王中军,也许不会想到自己将会与电影事业结缘。

1998年,王中军偶然遇见了自己的老同事刘晓玲。刘晓玲在影视圈工作,给王中军讲解了电影投资盈利模式。

虽然王中军自幼学画画,热爱艺术,也喜欢看电影,但对影视剧的盈利模式并不熟悉。在听完刘晓玲的一番解释后,王中军萌生了进军影视圈的念头。

经过一番筹备,王中军很快便投资了人生中的第一部影视作品《心理诊所》。这部英达导演的电视剧投入仅500万元,最终凭借中国银行和VISA的植入式广告盈利近500万元,回报率达100%。

第一次出手就大获全胜,这给了王中军极大的信心。其后,华谊兄弟又接连拍摄了《没完没了》《一声叹息》《鬼子来了》等热门电影作品,在影视圈内占据了一方天地。

在布*电影作品的同时,华谊兄弟还在产业运作上开始发力。2003年,民营资本被允许进入影视发行领域,并且电影制作环节面向民资和外资开放。

市场嗅觉敏锐的王中军果断抓住机遇,随即增持西影发行股份公司股份,推动华谊兄弟在电影制作、发行上建立完整的生产体系。

随后,华谊兄弟凭借一系列出色的电影作品和产业运作,逐渐奠定在中国电影(600977,股吧)公司队伍里龙头选手的地位。

2009年10月30日,华谊兄弟在创业板上市,从而被外界誉为“中国影视娱乐第一股”。王中军和王中磊两兄弟的身价也随之暴涨,分别达到10.98亿和3.97亿元人民币。

此时,华谊兄弟的名气和财富达到了新世纪(002280,股吧)前十年的最顶峰。

不过,当时华谊兄弟并不满足于此。在多个场合,王中军都表露出自己打造“东方迪士尼”的梦想,并推出“去电影化”的战略,试图进军多个领域来进行规模扩张。

有梦想,是好事。对于每一家公司而言,梦想都是推动自身进阶的核心源动力之一,是一笔极为珍贵的财富。

但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华谊兄弟却没有走出如同华纳兄弟和迪士尼般稳健的足迹。在资本的诱惑下,华谊兄弟的步子越迈越大,逐渐偏离原来的轨迹,最终使得自己的电影根基摇摇欲坠,从而陷入一场大败*。

2019年,华谊兄弟极为糟糕的业绩表现,已经表明其在追逐资本的道路上,跌入了这场十年大败*的谷底。

透过纷繁错杂的市场现象可以发现,资本只是这场大败*明面上的助推者。人性上的好大喜功,才是其背后的真正祸首。

去年中国电影市场依然火热,全年票房达到642.7亿元,同比增长5.4%,城市院线观影人次达17.27亿,二者皆创下新纪录。

不过在火热的市场氛围中,华谊兄弟却交出了一份令投资者失望的成绩单。

4月29日,华谊兄弟发布了2019年年度报告及2020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华谊兄弟的营业总收入为21.8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3.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亏损39.6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62.32%。华谊兄弟2020年第一季度实现约2.29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1.38%,归属净利润约为-1.43亿元,同比下降262.32%。

单纯看数字,可能无法感触到华谊兄弟的危机感,比较来看更加直观。

首先,纵向比较来看,2019年是华谊兄弟上市以来亏损最大的一年,同时也是其连续亏损的第二年:从2009年上市到2017年,华谊兄弟从未亏损过。2018年其首次出现亏损,达到11亿元。2019年,华谊兄弟亏损再次扩大至40亿元,成为2019年亏损最多的影视公司。

亏损在华谊兄弟身上,显然已经出现失控的迹象,并且影响到华谊兄弟的现金流。在去年8月举办的2019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王中军表示自己卖掉了一批自己珍藏的画,换取一些现金来解决公司流动性的问题。

横向比较来看,2019年光线传媒(300251,股吧)、华策影视(300133,股吧)、芒果传媒等影视传媒公司的营收和净利均超过华谊兄弟。在国内电影公司的头部行列中,华谊兄弟正在逐渐掉队。

事实上,不管是从自身的发展脚步来看,还是从与竞争者之间的差距来看,华谊兄弟的危机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

首先从财务数字上看,华谊兄弟内部全线业务均出现大幅下滑,是其危机的直接来源。目前,华谊兄弟拥有四大业务板块:一是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等业务为代表的影视娱乐板块;二是以电影城、电影小镇、文化城等业务为代表的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板块;三是以游戏、新媒体、粉丝社区等业务为代表的互联网娱乐板块,四是产业投资板块。

四大板块,无一逃过业绩大幅下滑的魔咒:财报显示,2019年华谊兄弟影视娱乐业务营收为20.9亿元,占总营收的97%,同比下滑43.81%;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业务营收为3467.8万元,同比减少76.81%;互联网娱乐业务营收为3026.55万元,同比下滑42.47%;投资收益为亏损19597.23万元,相比下降192.13%。

暂且不论其他三大业务,影视业务本是华谊兄弟的拿手强项,也是其营收的主要来源,但却在去年近乎腰斩,着实令市场感到担忧。

目前来看,华谊兄弟电影业绩之所以大幅下滑,主要还是在于爆款电影的失灵。华谊兄弟2019年收入排名前五的影视剧分别为《只有芸知道》《火王》《绝密者》《云南虫谷》《生活对我下手了第二季》,合计实现收入3.14亿元。而在2015~2018年,华谊兄弟前五影视剧收入为5.5亿元、3.9亿元、6.6亿元、11亿元。

相比2018年,2019年华谊兄弟的爆款影视收入减少近8亿元。

虽然影视“失灵”也存在客观因素,比如,华谊兄弟投资超过7亿元的电影《八佰》,因为部分原因被撤档,上映时期至今仍是个迷。另外,冯小刚执导的《只有芸知道》仅获1.56亿元票房,源于其本身风格偏小众而文艺,难以带来如同商业片一般的流量。王中军自己也坦言,愈发看不明白现在的电影市场。不过,业务与财务上的萎靡只是表象,战略失误才是其真正的内因。

华谊战略上的失误,主要还是与其十一年前定下的“去电影化”战略密切相关。

2009年华谊兄弟上市后,王中军开始大力推行“去电影化”战略。当时他表示,“未来如果只做票房的话,我觉得这个企业就走偏了。华谊一定不能只做电影”。

此后,华谊兄弟开始四面开花,进军电影小镇、游戏、股权投资等多个领域,并逐步形成影视娱乐、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互联网娱乐、产业投资四大业务板块。

在王中军的脑海里,华谊兄弟通往“东方迪士尼”的道路已经成形。

事实上,华谊兄弟进行多元化战略的初心是正确的。要知道影视投资具有极大的波动性,几部大投资、大制作电影的票房,就足以影响一家影视公司的业绩稳定。另外,前面提到的华纳兄弟、迪士尼等影视公司,其实也都是通过多元化战略加固自己的护城河。

但华谊兄弟忽略的一点是,这些影视公司都是在自己的电影主业上做到足够极致后,才逐步开启多元化战略,进而一层层加固自己的竞争力。

对于华谊兄弟而言,其在上市之际并没有在电影主业上做到足够优秀,彼时进行多元化战略其实已经暴露出它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

随后,在这条过早开启的多元化之路上,华谊兄弟逐渐被资本暖风吹醉了心,其一方面疏忽了自己手中辛苦打下的电影根基,另一方面也没有在多元化的扩张上站稳脚跟。

这场大败*的第一幕,乃为华谊兄弟进军游戏领域。

在华谊兄弟实行多元化战略的2009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渐露疲态:其市场规模为271亿元,同比增长39.5%,增速从2007年57%的高点处快速下滑。另外,据CNNIC数据统计,从2009年底到2010年上半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仅增长11.9%,创下五年来的最低增幅。

在市场增速放缓的态势下,众多网游公司开始寻找新的增长点和拓展盈利渠道,而进军影视领域成为一批网游公司新的战略方向。

彼时,盛大、巨人、完美、麒麟等网游公司纷纷向影视领域渗透。比如,2009年11月,盛大与湖南广电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出资6亿元成立盛视影业公司。2010年,麒麟游戏成立影视公司,宣布将推出四部电影作品。

在游戏公司频频向影视领域抛去橄榄枝的同时,一批影视公司也开始向游戏领域蔓延,市场上一时间出现“影游联动”的热潮。

之所以出现“影游联动”的热潮,在于影视与游戏作品之间的互相打通,一方面可以提升影视和游戏的宣传效果,挖掘双方领域的潜在用户群体,另一方面可以将两类IP进行捆绑,提升IP开发的最大价值。

在这种影视与游戏密切的往来中,华谊兄弟也试图分一杯羹,开始把触角伸至游戏产业。

2010年6月,华谊兄弟以1.48亿元的价格购入手机游戏厂商掌趣科技(300315,股吧)22%的股权,吹响了进军游戏市场的前奏。

随后不到半年,2010年12月,华谊兄弟又与巨人网络(002558,股吧)成立合资公司“北京华谊巨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出资7000万元获得华谊巨人51%股权成为主要股东,而巨人网络成为少数股东,双方合作运营巨人网络的3D游戏《万王之王3》。

当时华谊兄弟对于双方的合作非常看好,其预测华谊巨人2011~2013年的净利润将分别达到1125万元、1380万元和1819万元。

密集布*游戏业务的同时,华谊兄弟的电影业务也在2010年创造了一波小高峰。这一年,华谊兄弟制片、发行的电影创造了15.3亿元票房,市占率达到了15%。当年票房最高的四部国产电影中,华谊兄弟占据了三席。另外,华谊兄弟的电影业务收入和毛利也都在当年创下新高,分别达到5.3亿元和2.6亿元。

凭借电影业务的火热,华谊兄弟在2010年成为中国排名第一的制片公司和民营发行公司。

此时,华谊兄弟的电影、游戏业务都朝着火热的态势前行。自信满满的华谊兄弟对外宣称,将加强电影内容与手游运营协同发展,把自己发展成集影视与手游于一身的综合性企业。

不过,此后华谊兄弟的一系列动作,似乎与“影游协同发展”并不太关系,反而演变成一场资本狂欢。

2012年掌趣科技在创业板上市,被外界称为“中国手游第一股”,华谊兄弟手中的掌趣科技股份市值也一度涨至15.28亿元。

面对不断升值的游戏资产,华谊兄弟的心开始痒痒。2013年,华谊兄弟三次减持掌趣科技,一共套现3.78亿元,获得投资收益3.16亿元。

资本的诱惑是巨大的,要知道2013年华谊兄弟的净利润为6.67亿元,以此计算其2013年全年近一半的净利润来自于减持掌趣科技,华谊兄弟第一次尝到了游戏投资带来的资本甜头。

有人调侃:掌趣科技是华谊兄弟的提款机,电影不赚钱,靠减持游戏公司股份来充利润。

受到减持投资掌趣带来的“资本鼓舞”,华谊兄弟的资本胃口被迅速撑大。

2013年,华谊兄弟斥资6.72亿元收购游戏公司银汉科技50.88%的股权。当时银汉科技的名气正旺,它旗下的《时空猎人》是国内首款月流水过亿元的手游。

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银汉科技在2014年、2015年、2016年度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4300万元、18590万元以及18565万元。华谊兄弟对于这份协议相当有信心,它预估2014年银汉科技的净利润将达到3.6亿元,到2015年这个数字可能会达到6亿元。

在巨大利益前景的牵引下,华谊兄弟为银汉科技输送了许多资源。比如,华谊兄弟旗下杜淳、冯绍峰等明星纷纷为银汉科技的游戏新品代言,王中军和王中磊也曾多次为银汉科技站台。

看起来,华谊兄弟的游戏之路风风火火,其心目中的“下一个掌趣科技”似乎很快就会出现。

首先在2013年,华谊巨人不仅未达到利润目标,反而还产生了亏损。最终,巨人出资7710万元回购华谊兄弟持有的51%股权,华谊兄弟黯然退场。

对于此次合作的失败,华谊兄弟也做出自我反思,其表示因为自己不了解游戏公司的运营管理机制,以及产品判断标准。

如果说,游戏业务折戟还可以归结于华谊兄弟的经验不足,那么电影业务上的倒退,只能源自于它的不专注。

由于花费诸多精力在游戏投资上,华谊兄弟的主业影视剧开始发生震荡。2014年,华谊兄弟在2012年、2013年后首次让出票房冠军宝座,光线传媒以31亿元票房成为国产片年度票房冠军。

另外,华谊兄弟的整体票房收入还出现断崖式下滑。其票房收入由2013年的约30亿元下降至2014年的约20亿元,只占国产电影全年票房的7%,排在了光线传媒、博纳影业、乐视影业之后。

然而,在自己的根基业务出现裂痕时,华谊兄弟仍然沉浸在游戏带来的资本快感中。王中军对外表示,“在2014年,我们游戏收入已经超越电视剧,电影我们也没有放弃”,并且他认为“如果只赚票房就亏了,游戏和电影是华谊兄弟的两大引擎,这使得公司的安全性得到了极大提高”。

此时,市场中已经出现批评华谊兄弟不务正业的声音,但王中军认为,“自己非但没有不务正业,还为华谊兄弟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于是,华谊兄弟又开始在这条“正确”的道路上加速前行。2014年11月,王中军在ChinaJoy上宣布,银汉科技的游戏作品《神魔》将改编为同名电影。2015年,华谊兄弟先是斥资19亿元成为游戏公司英雄互娱第二大股东,随后又参与了咸鱼游戏的A轮融资。

可以说,从2010年到2015年,华谊兄弟把大部分心思都花在了布*游戏业务上,对电影业务的打磨和专注度一降再降。它试图用游戏的资本红利,代替电影推动自我规模的扩张。

不过,这种游戏资本红利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掌趣科技与银汉科技的业绩均出现大幅下滑。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掌趣科技的业绩便开始显露颓势,2017年1~9月,掌趣科技的营收和净利润更是分别下降5.56%和29.54%。另外一边,2016年银汉科技当年净利润仅为11789.33万元,比2013年承诺的18565.11万元相差6775.78万元,业绩完成率仅为63.50%。

压力倍增的华谊兄弟深感不妙,于是便开启了“卖卖卖”的节奏。

2017年,华谊兄弟先后减持掌趣科技股份二十多次,套现共24.74亿元。多次减持后,华谊兄弟在掌趣科技的持股仅剩0.42%,可以说基本完成了清仓。同一年,华谊兄弟又将银汉科技25.88%的股份转让给腾讯的关联公司林芝家兴信息科技,实现套现6.47亿元。

一系列的套现操作,让外界以为华谊兄弟能大赚一笔。然而,数据显示,华谊兄弟2015~2017年的净利润分别为9.76亿元、8.08亿元、8.28亿元,其净利润不增反降。

也就是说,在2010~2015年完成多项游戏业务布*后,华谊兄弟的盈利能力并没有得到大幅提升。另外,华谊兄弟提出的“影游联动”模式也没有成形:距今为止,华谊兄弟还没有推出一部合格的影游互动作品,用以发挥影音娱乐和互联网娱乐板块的协同效应。

如今来看,所谓的“影游联动”,更像是华谊兄弟在手游市场进行资本操作的背书。

只是,这种资本操作并没有让它的腰包鼓起来,反而还让它丢掉了对根基业务的专注。

在疯狂加码线上的手游业务时,华谊兄弟还将多元化视线转移至线下,瞄准了实景娱乐产业。

所谓实景娱乐,本质上是一种场景消费,即项目方把动漫、电影等虚拟IP,转化为实景建筑给予大众娱乐消费体验。目前,实景娱乐里比较成功的模式有“电影小镇”、“主题乐园”等线下实体。

迪士尼可谓是将实景娱乐运作得最为成功的娱乐公司。在迪士尼的盈利模式中,其通过电影票房获取第一轮收入,其后随着电影陆续上映后,迪士尼会在线下主题乐园中增加新的电影IP,刺激线下消费完成第二轮收入。最后,迪士尼会通过特许授权进行衍生品开发,又完成第三轮收入。

经过三轮创收,迪士尼把自家的电影IP价值利用到了极致,并且其第二轮主题乐园的收入远超过第一轮影视部门的收入。

2014年,迪士尼影视部门的营收和利润分别为72.8亿美元和15.5亿美元,分别只占总营收和利润的15%和12%,而主题公园部门的营收和利润分别达到150.9亿美元和26.6亿美元。

看着自己心目中的标杆企业从实景娱乐业务中不断积累资本,华谊兄弟也开始跃跃欲试。

2014年,华谊兄弟开始发力“去电影化”的多元化战略后,实景娱乐正式成为华谊兄弟的独立板块。

此后,华谊兄弟斥资55亿元在海口建设了首个实景娱乐项目——“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这是一个以《一九四二》《唐山大地震》等冯氏电影里的场景为基础,打造而成的电影小镇。

迈出第一步后,华谊兄弟的实景娱乐目标愈发激进。其提出要在2016年底前建成20个小镇。这些小镇将分布在北京、海南、成都等地,每一个小镇的面积都在几百亩左右。

此时,外界传来一片质疑声,毕竟华谊兄弟只是一家影视公司,其能否运作实景娱乐这种重资产项目备受质疑。

所谓“轻资产”,其实是华谊兄弟通过品牌授权和知识产权入股实景娱乐项目。盈利模式方面,则包括前期的品牌授权费,运营过程中的经营性收入分成,以及项目股权收益。

关于实景娱乐收入,王中军曾经算了一笔账,“每个小镇起码有三轮收入,第一轮就是品牌商标使用费,起价1亿元,20个小镇光是‘华谊兄弟’这四个字就能卖20亿元”。

针对经营性收入分成,王中军称每个小镇保守有300万游客流量,20个项目意味着6000万游客流量,门票餐饮等人均消费300-500元,如此算下来20个小镇一年收入能有180亿元。

按照王中军的规划,到2016年建成20个小镇后,华谊兄弟每年将至少获得上百亿元的收入,这还不包括股权上的收益。

然而,梦想很饱满,现实却很骨感。2014~2016年,华谊兄弟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的收入分别为2.34亿元、0.56亿元、2.56亿元。跟巨量的资金投入相比,这点收入如同毛毛雨一般,跟王中军的预期也相差甚远。

事实上,华谊兄弟实景娱乐项目收益不达预期,与两大因素有关:其一是项目推进缓慢,其二是IP实力不足。

首先,当年华谊兄弟提出到2016年底将建成20个小镇。然而据公开资料显示,至今华谊兄弟实景娱乐只签约6个项目,已开业的仅有华谊兄弟苏州电影世界、海口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华谊兄弟长沙电影小镇和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4个项目。

即便是已经开业的项目,表现也不算良好。拿苏州华谊电影世界来说,其在2018年7月开业后游客量远不如王中军预期的300万人次。随着业绩的惨淡,华谊兄弟实景娱乐业务的部分经理人相继离职,比如2019年1月华谊兄弟苏州电影世界苏州原总经理刘育政离职,2019年5月华谊兄弟副总经理、实景娱乐事业部总经理秦开宇离职。

总之,4个落地项目难以承接华谊兄弟的大量电影IP,实现规模效应,也难以撑起华谊兄弟的实景娱乐雄心,即便是已经开业的项目。

除了项目扩展缓慢外,华谊兄弟的IP实力难以吸引到足够大的客流量和消费力,也是其实景娱乐业绩惨淡的重要原因。

从商业模式上看,实景娱乐业务要想产生持续变现,必须要有优质的IP内容来吸引游客,但并不是每个IP都适合做成实景项目。

迪士尼是“乐园+IP”赛道里的头部玩家,其在电影IP与线下实景的结合上拥有一套完整的方法论,这恰恰是华谊兄弟所缺失的。

比如,通过比较迪士尼和华谊兄弟的电影,可以发现二者在风格上存在较大区别。迪士尼的许多电影为温馨的“合家欢”电影,适合儿童观看。而华谊兄弟的电影较为多元化,比如《芳华》《前任攻略》《老炮儿》等等。

迪士尼之所以形成如今的电影风格,里面其实暗藏着一个“小心机”——“合家欢”电影,有助于帮助主题乐园打造温馨而愉悦的氛围,从而吸引观众游玩和刺激IP衍生品消费。

很多时候,迪士尼的电影甚至是为线下乐园服务的。比如,迪士尼电影《明日世界》质量非常一般,票房更是亏损约1亿美元,然而迪士尼的明日世界园区却受到热捧,许多儿童都被明日世界园区里未来世界的奇观所吸引,其实《明日世界》的制作中更多考虑了线下收益。

反观华谊兄弟的电影IP,其与线下实景之间存在割裂。其很多电影在立项时并未考虑到线下IP衍生的需求,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导致华谊兄弟在布*线下实景娱乐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阻力。

可以说,华谊兄弟只看到了迪士尼主题乐园业务带来的丰厚回报,却没有领悟到其电影IP与主题乐园之间的产业逻辑。

当华谊兄弟“建成20个小镇”的愿望破灭之时,它又使出了另一大动作,即用资本绑定艺人。

2016年,华谊兄弟以7.56亿元买下了郑恺、李晨等人共同持股的浙江东阳浩翰影视公司70%的股份。随后,其又收购了冯小刚旗下浙江东阳美拉传媒公司70%的股权,作价10.5亿元。

如此大手笔,换来的其实都是刚成立不久的“空壳”公司:东阳浩瀚在被华谊兄弟收购时成立才一天,东阳美拉也是在2015年9月份才成立。

华谊兄弟的目的自然不是买几个空壳公司,其真实用意是用资本来绑定艺人。比如,收购完成后,东阳美拉负有一项业绩对赌承诺:2016年的业绩目标为税后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此后每年以15%的比例增长,承诺期限5年,未实现目标的差额部分由冯小刚方以现金的方式补足。

实际上,这份协议对于冯小刚方而言有失也有得。一方面,即便东阳美拉5年利润全部为零,冯小刚方需要补偿华谊兄弟的利润也只有5亿元左右,远远低于收购价。

实际上,华谊兄弟需要的正是冯小刚这5年的“自由”。毕竟,艺人对于华谊兄弟而言实在是一项宝贵的资本。

回头来看,华谊兄弟与艺人之间的资本往来,在2000年就埋下最初的种子。

2000年,华谊兄弟挖来“内地第一经纪人”王京花,以求扩张明星资源。随后,王京花将众多当红艺人带入华谊兄弟,比如范冰冰、李冰冰、任泉等人。

不得不说,此后明星艺人为华谊兄弟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根据华谊兄弟2009年招股书显示,其主营业务电影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31%,而艺人经纪及相关业务收入占比高达31.1%,且远高于排名第三的电视剧业务。

同时,相比较电影业务的高投入和高风险,华谊兄弟经纪业务的利润率更为可观而稳定,基本保持在60%以上。

然而,华谊兄弟与艺人之间的往来,在2010年进入了分水岭。

2010年,资本大量涌入影视行业,各路明星开始蠢蠢欲动,纷纷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其中同样包括华谊兄弟旗下的艺人。比如2010年,黄晓明、许晴等大批明星纷纷离开华谊兄弟,成立了个人工作室。

艺人的出走让华谊兄弟经受了惨痛的损失。比如2011年葛优出走华谊兄弟签约英皇,华谊兄弟的股价在其后五个交易日里直接累计下跌11.4%。

眼瞅着明星资源大量流失,于是华谊兄弟便试图通过“并购”这种方式,用资本来绑定与艺人之间的关系。

从数量上看,2015年华谊兄弟全资或控股公司只有87家,而到了2018年则变成了117家,其间华谊兄弟并购了上百家影视公司,东阳浩翰和东阳美拉只是其中的两个典型。

然而,大量的高价收购并没有为华谊兄弟带来资产价值的提升,反而加重了其亏损。

对于2019年的亏损,华谊兄弟解释除了各业务板块表现未达预期外,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也是主要原因。去年,华谊兄弟的资产减值损失达13.82亿元,仅商誉减值损失一项就达9.73亿元,而这些损失又主要源于超高溢价收购东阳美拉等公司。

不停的收购,寄希望于用资本绑定艺人来稳定业绩,其实源自于华谊兄弟内在的不自信。事实上,电影业务是项高风险的投资,需要对内容、市场进行细致地打磨和调研,仅仅通过绑定艺人显然无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回过头来看,华谊兄弟推出的多元化战略,并没有与主营业务,即影视剧形成协同效应,反而让自己陷入了资本的泥沼而乱了阵脚,比如:

布*互联网娱乐,被游戏投资带来资本升值所吸引,忘记了“影游联动”的初心;

布*实景娱乐,被“前辈”迪士尼主题乐园业务的收益所吸引,却忽略了电影IP与显现实体的产业逻辑;

布*产业投资,希望通过并购用资本来绑定艺人,却陷入了“商誉减值”困境。

资本,既美妙又危险。可惜,华谊兄弟只看到了美妙的一面,放大了自己欲望,而忘记了自己克制。

事实上,许多表现优异、能够实现长远发展的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极为克制。而部分企业最初表现优异,最终走下坡路的重要原因,在于管理者取得一些成绩后好大喜功。

王中军自己也坦承,“前几年太狂妄了,我们华谊才做到一百多亿美元市值的时候,就觉着,哇我成了”。

如今,伴随着业绩下滑,华谊兄弟的股价也跌入谷底:从最巅峰时的30多块算起,华谊兄弟的股价已经跌至3块多,跌去了近99%。

资本市场已经对华谊兄弟发出了最后警告。根据创业板相关规定,上市公司连续3年亏损就会被直接退市。这意味着,在2018年、2019年连续亏损后华谊兄弟如果不能在2020年实现盈利,其将被直接退市。

从曾经的“中国影视娱乐第一股”,到如今徘徊在退市的边缘,华谊兄弟遭受着从峰顶到谷底的打击。

面对当下的危机,王中军表示,“文旅加内容制造”是公司发展的双引擎,聚焦“影视+实景”新商业模式、重建主营优势,是今年华谊冲破逆境的关键所在。

然而,疫情对于经济的冲击还未消散。电影院的开业日期仍未定,主题乐园客流量也大幅下滑。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砺石商业评论。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华谊股价跌破6元创5年新低 市值165亿差光线100亿

原标题:华谊股价跌破6元创5年新低市值165亿差光线100亿

截止6月21日收盘,华谊兄弟股价跌破了6元,报收5.95元,创下五年来新低。总市值跌止165亿,跟同是行业领头羊的光线传媒比,少了100亿。而华谊曾经在2015年牛市股价最好的时候,市值曾追近过800亿。短短三年时间,就是天上地下。

最近影视传媒股股价的不断下跌一方面是受大盘阴跌及狂泻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跟电影行业的一系列负面消息相关。

华谊过去两年在影视类公司中的业绩表现虽不算突出,但也并不特别差,算是正常的波动。2016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08亿,同比下降17.21%。2017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28亿,同比增长2.49%。2018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59亿,比上年同期的-6842万增长477.87%。

但是崔永元撕《手机2》以及爆料“阴阳合同”事件让华谊一时成了舆论焦点,股价跟着阴跌不止,市值从6月4日前的227亿跌到了如今的165亿,跌了62亿。这期间,还因发大股东股权质押公告被一些自媒体炒作,也是股价下跌的利空因素。

面对下跌,华谊做了几件事,先是董事长王中军发致全体股东的公开信辟谣,然后是华谊兄弟发正式的律师声明否认“套现”和“偷税漏税”,然后又声明将起诉部分造谣的自媒体。最后的一个大招是,宣布王中军将在未来一年内增持华谊的股份,金额不低于1亿元,并且承诺在增持期间及增持完成后六个月内不转让。

但这些都没能刺激到华谊兄弟股价的止跌或上涨。

而这期间,崔永元还在不断微博爆料,配图里的合同照片直指华谊。这非常刺激股民们的神经,股吧里有不少的担忧之声。

就在近日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华谊发布了20部电影片单。2018年有7部,包括《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找到你》、《云南虫谷》、《江湖儿女》、《小偷家族》,以及两部海外导演的电影《Adrift》(暂译《惊涛飓浪》)和《Mile22》。2019年有13部,包括《手机2》、同名手游改编的《阴阳师》、陆川的《749*》、《催眠大师》导演陈正道的新片《循环》、管虎的战争片《八佰》、改编自“鬼吹灯”的《龙岭迷窟》、潘安子和田雨生的新片,以及《闻烟》、《ASimpleFavor》、《Peppermint》、《ChaosWalking》、《Radioactive》等几部海外导演的作品。

跟其他公司相比,华谊的这个片单已经非常“豪华”了,里面确实有不少受期待的导演的作品。

华谊兄弟CEO王中磊和华谊电影CEO叶宁也出席了上海电影节期间的多场论坛。

原本是行业数一数二的华谊和光线,光线也受到过猫眼《后来的我们》退票事件和《英雄本色2018》导演丁晟的发行费质疑事件影响,但是股价相对比较坚挺,跌的也相对比较少,目前还有265.5亿的市值,比华谊市值高了100亿。

是影视行业的虚火还没去完?还是已经到了估值低点?华谊股价本就该跌?还是被谣言害了?面对这些疑问,没有人能给出答案,只能交给时间。

责任编辑: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华谊兄弟为何要质押套现?什么情况才会导致他们这么做?

本狗又来整理时间线了~

2018.5.24 小崔登场开撕华谊和范

2018.6.2 《手机2》热度骤然飙升

2018.6.6 华谊兄弟开始质押抛售手续

而官方给出的解释极其简(fu)单(yan):不是抛售,不会影响公司正常运营。

俩兄弟作为久经商场的人,在公司正在风口浪尖的时候把股票质押投资,让公司股票暴跌,无论是从任何角度都说不通的。无论有多缺钱,决策者都会选择缓一缓再质押。而他们在公司股票已经下跌了之后仍选择质押股权说明什么?这是他们在急速止损,赶紧拿上还能拿到的钱,不顾损失,不管公司未来。

一句话总结:股权质押套现不一定是跑路,跑路前一定会套现,不跑路的人不会放任公司走向毁灭也要套现。

这时候,可能很多人又要说了:“那明星们好可怜啊,也成了这件事的受害者。 ”,那你真是图样图森破了。

你所说的明星都不是刚出道的十八线啊!他们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

人均注册几个空壳公司,除了公司名字以外什么都没有。再由华谊花钱买下大部分的股权。两方这时候就算达成了利益分配的协议了,共同努力把这个“公司名字”推上市,接着就是拍拍电影,增加曝光度,让更多的人去买他们的股票。然后来个“釜底抽薪”,一大堆的股民抱着已经没有价值的股票欲哭无泪。

我不知道我说明白了没有~再总结一下:是套现,是要跑,没有人是无辜的!

今天华宜兄弟股票为什么会跌

1.前期涨幅过大2.近两天创业板的调整。谁都看得出华谊兄弟目前是属于高度炒作的一只股票,炒作之后就该出货,股价回落了。要继续像前期一样的股价大幅上扬,一定要满足两条件,庄家还要有大量资金;还要拿出资金操作拉升华谊兄弟。

3年市值缩水600亿,王中军王中磊质押九成股份套现,华谊兄弟为什么不行了?

崔永元手撕范冰冰事件越来越有意思,先是扯出冯小刚,随后又拉进来王中军,小崔你要不是福尔摩斯探案我都不信。

本来娱乐圈相对封闭,看来经济学在哪里都很有用。先是蝴蝶效应,引发国税*进驻范冰冰公司,估计大小都会查出来问题,随后矛盾直指华谊兄弟收购冯小刚空壳公司,这个麻烦就大了,轻则损害中小股东利益、证监会处罚,重则涉嫌洗钱犯罪,就会有牢狱之灾。

估计有些人担心经不住公安办案,提前准备后路,难怪小崔微博曝光不要让某某跑路了。此时此刻王中军几乎全部质押股票确实诡异,股价下跌如此之多倒不是稳定股价还要质押套现,心里没鬼就无法让人理解。

狗血事件到偷逃税款遐想,再到犯罪洗钱遐想,直到资本套现,简直就是惊天内幕,其实冯小刚导演不如把这个过程拍一个片子肯定比手机2要好看。

人在做,天在看,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有那么难吗?还是要牢记,资本运作要合法,收入分配要交税,踏踏实实一辈子。

华谊、唐德率影视股全线大跌百亿市值灰飞烟灭“阴阳合同”引燃了整个影视圈的“后院”?

 

吃瓜群众们可能至今还没回过味来,崔永元和范冰冰之间的“互撕”,竟然引起了整个影视行业的一次巨震。

 

关于崔永元曝光的“阴阳合同”事件,目前已经牵扯出一条隐藏在影视行业多年的明星偷漏税潜规则。6月3日,国税*下令彻查,强调称已经部署开展对部分高收入、高风险影视从业人员依法纳税情况进行评估调查。

 

事件曝光者崔永元称,自己还有一抽屉类似的合同,并称“税务*要查,一查一个准”。这可首先吓坏了二级市场敏感的投资者们。今天A股开盘后,和相关涉事人员联系紧密的华谊兄弟、唐德影视大幅低开并逐渐逼近跌停。另外,出于对崔永元那个“抽屉”的恐惧,影视板块全线暴跌。要知道今天的大盘是上涨的。

 

截止到今天下午两点半左右,华谊兄弟股价一直被封在7.36元跌停价附近,成交额超过8.2亿元,市值蒸发超20亿,且伴有主力大单持续出逃现象。

 

 

有网友评论称演员袁立曾在接受采访时曝光过,明星签“阴阳合同”是为了逃税。有意思的是袁立本人转发了这条评论来“否认”,但其言下之意暧昧不清的承认了明星通过“阴阳合同”逃税已经是行业共同的秘密。

 

虽然崔永元后来改口向范冰冰道歉,称其“阴阳合同”和范冰冰无关。后又对影视股大跌抱歉,称“不懂股市,不是故意的”。先不论这两句道歉有没有受到外力影响,但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已经不是崔永元能控制的了。由于范冰冰工作室在无锡,无锡市滨湖区地税*目前已经介入调查取证。

 

男主涉性侵、女主涉偷税,《巴清传》出品方唐德影视哭晕在厕所

除了华谊兄弟外,这次“躺枪”的还有和范冰冰关系密切的唐德影视。这支股票在收盘前也一直被封在跌停状态。相关信息显示,范冰冰在唐德影视持股1.61%,位列公司十大股东。对于在内容方面非常倚重范冰冰的唐德影视来说,无论涉嫌偷税是否能直接波及到唐德影视本身。一旦范冰冰“出事”,唐德影视肯定也不会好过。

 

特别值得关注的还有范冰冰、高云翔主演的古装大剧《巴清传》的命运。2017年11月,唐德影视发布的公告显示,江苏广电集团与上海文广集团分别以23250万元购得电视剧《赢天下》(后改名为《巴清传》)的首轮卫视播映权。加上之前天猫技术购买《赢天下》的网络独播权收益,这部剧的一轮播出版权售价可达9.9亿元。

 

然而这部本可以成为2018年开年大剧的“剧王”,却因限古令等原因导致播出时间一拖再拖。后来又发生了男主角高云翔在澳洲涉嫌性侵被捕的新闻。在判决结果出来之前,《巴清传》的播出时间恐怕还会继续拖延。近期甚至一度传出李晨“抠图出演”替代高云翔的风声。

 

《巴清传》总投资5亿元,号称“亚洲电视剧制作历史单体最大投资”。如今范冰冰被查,对这部剧来说无疑又是雪上加霜。如果偷税结果坐实,《巴清传》可能真的播出无望。即使两个人都是清白的,恐怕各种舆论消息“乱炖”之下,对《巴清传》的影响也会是负面居多。才刚刚遭遇了“股东离婚付天价分手费”事件的唐德影视,怕是已经哭晕在厕所。

影视行业集体暴跌,真的所有人都“不干净”?

除了上述两家处于事件中心的公司外,光线传媒、慈文传媒、欢瑞世纪盘中一度触及跌停,最终分别收跌5.93%、6.05%、7.35。华策影视盘中大跌6.75%……粗略计算了一下,崔永元这一炮何止轰掉了百亿市值。

 

虽然A股板块向来有同涨同跌的联动效应,但在大盘上涨的情况下,整个板块的龙头股集体触及跌停的情况并不多见,二级市场的恐慌不是没有原因的。难道崔永元那“一抽屉合同”和袁立所说的行业秘密,真的涉及到了整个影视行业?

 

明星高片酬的问题一直是舆论的焦点,几乎每次都是“一点就爆”。但演技差、片酬高的问题并不只是针对某一个明星或公司,真正受损的是整个中国影视行业的形象。如果明星在高片酬的基础上还伴有广泛的逃税行为,舆论这次的愤怒恐怕会是前所未有的。在这样的压力下,税务部门介入调查后不太可能不给出一个交代。

 

事件的最新消息显示,6月3日晚,崔永元接受采访时称,现在他正在与主管部门协调怎么见面、在哪见面、如何取证等具体细节。并宣称“一周后就会有结果”。另据中国证券报报道称,明星用“阴阳合同”逃税还只是低级玩法。一些明星还能够采用一人身兼多职,“明星变员工”后增加工资等方式避税。在这个影视行业被舆论关注的高峰期,被曝光、被整治的乱象可能不止一个偷漏税。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出逃,也许只是一出前戏。

 

作者:K线战车

责编:金宇

副主编:金宇

应聘简历发送邮箱2529607074@qq.com

转载、投稿、商务合作可扫我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华谊兄弟股票暴跌原因(华谊只剩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