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买卖基金买十万一个月有多少来自钱
你好,你得看什么性质的基金了。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年化收益率都不高于3%,但基本没风险,10万块一月200多块钱。股票基金那就没法说了,可能专业可能赔。
中国平安:拆解资产负债表 虽然很多人总是担心小公司会破产倒闭,但历史上出过大问题并不缺乏比较知名的大公司,以下面3家为例: 1,新华保险 2,... - 雪球
近些年,中法人寿几近破产,天安财险、天安人寿、易安财险、华夏人寿同一天被接管。。。。。。(按照监管发布的公告所说,天安财险、华夏人寿、天安人寿、易安财险这4家保险公司都是因为违反了《保险法》第一百四十四条才被监管的。而这4家公司的偿付能力均在银保监会要求的红线之上,也就是说,他们之所以被监管,是因为“严重危及公司偿付能力”的行为。)
我之前在括号中这篇(中国平安:相对估值)提到过:“巴菲特对盖可保险公司的偏爱,并不是基于公司的规模。规模大并不必然意味着公司具有较高的确定性。巴菲特更加看重的是保险公司的风控意识以及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等。”
我之前的这种说法,并非指鹿为马。对于金融类上市公司,如果你一味盯着扩张速度、利润规模增速,除非你每次都幸运无比,否则你就离悲剧不远了。。。。。。
关于这三家保险公司的风云史,在本文第五段进行阐述。
关于高杠杆的金融行业,我并不认为规模优势应该作为评价一家公司的首要参考指标,我认为风控力度和风控意识才是首要评价参考指标。在我的这种主观视角之下,以券商为例,我并不认为中信证券是真正的券商龙头,相比之下,实际上广发证券可能更加优秀。
我写得如此忧心忡忡,不是为了唱空中国平安,反而是由于我初步对它产生了兴趣。我是基于要不要在未来某个合适的时候买入而进行的这些思考。在我最终决定要不要买入之前,我会进行反向思考:尽量提前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所以,我现在保有的担忧,很有可能是过度担忧。但我目前保有的担忧,我必定会进行逐一排查:这种担忧到底有没有必要?如果我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排除绝大部分的担忧,我是不会投入一分钱的。。。。。。
我不懂保险行业,更不懂中国平安,我写的东西很可能是毫无价值的。
但像我这样完全不懂的菜鸟,写的东西,也许更容易看懂。
为了寻找一点方向,现在我们将目光聚焦在2020年,各项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如下:
将这27项资产占总资产比例项目人为地分割为4份: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资产占总资产比例最高的几项列为图一,然后,由高到低依次为:图二、图三、图四。
此图总计六项,各项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加总为81.6%。
那么,剩下的那21项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加总就得到18.4%,是不是就不那么重要了?答案是同样重要,因为金融行业玩的是高杠杆。如果这18.4%的资产突然玩没了,这公司也许忽然就不存在了。。。。。。
(1)债权投资:
这里边金额最大的是**债,据说主要是国债?如果是的话,那就让人感到放心。
如果不是,例如,持有一堆地方债,那不确定性就会增大很多。
(2)发放贷款及垫款:
这个可能主要对应的是平安银行的一些情况。想要把中国平安摸清楚,你至少得搞懂保险业务、银行业务、投资业务,这工程量是浩大的。。。。。。
(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由于暂时没找到更加详细的信息,难以判断其中风险。
(4)其他债权投资:
(5)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1)长期股权投资:
(2)定期存款:
(3)其他资产:
(4)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5)应收保费:
(1)拆出资金:
(2)独立账户资产:
(3)衍生金融资产:
此图总计七项,各项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加总为1.3%。
理论上,就算这七项一起突然消失了,也不会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多大影响。
(1)商誉:
(2)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
(3)存出资本保证金:
(4)应收分保账款:
因为上面这段“资产结构”我都没整明白,我画一堆图出来,也没啥意思。
然后我也许就可以反馈一些更多的稀奇古怪的信息或想法,
最终目的是大家通过互联网、通过交流尽量消灭信息不对称。
历年走势:
(1)各类合同到期日资产占合计资产比例:
(2)各类合同到期日负债占合计负债比例:
从2016年1月开始,我国正式实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简称“偿二代”。
“偿一代”体系下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受制于较落后的“偿一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当地监管部门所设定的“最低资本要求”计算方法过于简单,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一家保险公司的资本充足度与风险承担情况。
以日本为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期,七家日本人寿保险公司在具有很高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情况下出现破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日本再次出现保险公司在具有很高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情况下破产的现象。
因此,“最低资本要求”能否反映真实、全面地反映一家保险公司的风险状况,是偿付能力监管体系有效性的基石。
计算公式:
保险公司的实际资本,是指认可资产与认可负债的差额。
保险公司的最低资本,是指根据监管机构的要求,保险公司为吸收资产风险、承保风险等有关风险对偿付能力的不利影响而应当具有的资本数额。
现在需要搞清楚的是:中国平安的实际资本到底有多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保险公司从2家发展到现在近200家,经历了多次的全球金融危机,这期间没有发生过一起破产案例。这与我国某一条法律有关:
另还有一条法律规定,致力于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2004年成立之初,安邦只是一家财产险公司。但开张的第2年,就和上海通用汽车、工商银行达成了合作协议,保费收入直接破10亿元。如此迅猛劲头,曾让安邦成为我国“排名第三”的保险公司,与中国人寿、中国平安这样的巨头并列。
安邦保险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资本市场上闪亮的明星。仅十余年就从一家只有5亿本钱的小公司发展为2万亿的保险帝国。在国际上一路“买买买”的大手笔收购简直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安邦保险成立于2004年,巅峰时期的总资产达到惊人的1.97万亿。
2011年,当时还只是一家财险公司的安邦,不仅将注册资本变更为120亿,还收购了成都农商行,拥有了“银行牌照”。
在2013年,获批成立了安邦保险集团,成为拥有全牌照经营的综合性保险集团。
之后,安邦收购了大量公司:希尔顿集团旗下位于纽约的华尔道夫酒店、比利时百年险企FIDEA、比利时德尔塔·劳埃德银行、韩国东洋人寿、荷兰VIVAT保险公司、韩国安联保险、加拿大养老连锁机构等,还持有了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金地集团、金融街、华业地产、吉林敖东、中国电建、万科9只股票,持仓股票的总市值超1000亿元。
2017年5月,保监会对安邦下发监管函,指出安邦人寿的2款产品存在问题,并要求其3个月内禁止申报新产品。此后,安邦的形势急转直下。
然而在高歌猛进的同时,危机早已逐步迫近:
2017年6月,安邦发布消息称“董事长吴小晖因个人原因不能履职”;在2018年,安邦保险出现经营危机,银保监会马上就宣布接管,并且通过“保险保障基金”注入608亿救助资金;如今,安邦保险已经恢复正常经营,银保监会也宣布结束监管。对消费者最大的影响,只是安邦改名叫做“大家保险”了。
在2002年的时候,新华保险还是和太平洋保险一同逐鹿中原,冲击“保险第一股”的最佳人选。仅仅两年后,寿险市场负增长,加上新华保险6亿资金受困于股市,颓势终于开始显露。
业务结构不合理,大量银保、团险、趸交产品,给偿付带来了巨大的短期压力;过快消耗、急速扩张,也是造成偿付能力不足的一个原因。新华保险曾有过拟在1年内筹建25家分公司和105家分支机构的记录。
但最骇人听闻的,还是那份1996年秘密签订的代持合同。苏黎世保险公司明争暗夺,用11年时间不停追索、暗中交易,通过股权代持实际控制了新华人寿27.5%的股权,逾越了国内监管规定的“外资持股不超过20%”的限制。
2006年初,保监会发现新华人寿2005年度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仅为61.32%。当时,保监会调查称,关国亮8年间共挪用公司资金130亿元。最终因挪用资金罪入狱。
2009年11月,保险保障基金公司宣布,将把新华人寿38.815%的股权整体转让给中央汇金公司。
新华保险在保金退出后,于2011年成功上市,成为现在A股的四大上市保险公司之一。
是全国唯一一家以“中华”冠名的保险公司。正宗的根正苗红。
不过2004年一拆三,分出“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之后,情况就开始慢慢不对劲了。
为了跑马圈地,扩张业务,中华保险长期依赖“高佣金”、“低手续费”的粗放经营模式,慢慢陷入了“寅吃卯粮”的境地:靠收取新的保费,来支付以往的赔付。隐患就此埋下。
2007年,狂奔中的中华保险,长期积累的问题终于爆发了,
当年中华保险被曝出现64亿巨额亏损,甚至资不抵债。
2009年,中华保险试图市场化重组,但没能成功,当时中华保险一度被认为会被破产清算。
但当时的保监会没有贸然让其破产,而是再度派出保险保障基金,前去救市。
2009年,中华联合保险的公司,出现巨额亏损。保监会接手监管,保险保障基金增资60亿,把它救了回来。
2011年6月,***批复重组方案,保险保障基金获得中华联合57.4%股份。
2012年3月,保险保障基金向中华联合注资60亿元,对其持股比例由57.4%上升至91.5%。
2012年9月,中华联合引入战略投资者东方资产注资78.1亿元,东方资产以51.01%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2015年11月,保险保障基金将所持有的中华联合60亿股股份在北金所挂牌出售。
七年里,中华联合业务逐步恢复,发展渐有起色。以中华联合财险为例,201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8.2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7.5%;实现净利润24.5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2%。
2016年2月,保监会批复同意辽宁成大、中国中车、富邦人寿受让这部分股份。
2017年11月16日,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网站公开挂牌,转让持有的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保险”)5.6335%股权。信息显示,上述股权共计8.62亿股,挂牌价为16.82亿元,相较资产评估值溢36.08%。本次股权转让为出清式转让,如果交易达成,保险保障基金将不再持有中华保险股份。
“富德生命比当年的新华人寿和中华联合的体量都大,单靠保险保障基金未必能接得下来,很有可能要引入新股东。”
“投资亏损是该公司利润下滑和偿付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部分亏损还与大量高现价产品带来的偿付压力和资金压力有关。”
据该公司2017年7月底发布的偿二代信息,二季度末,富德生命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79%,与上季度持平;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6%,略好于一季度104%,勉强达到偿二代监管要求。
在2005年,由中国国家邮政*和法国国家人寿保险公司联姻而成立。双方各占50%股份。双方一个有资源,一个懂保险,一拍即合。
凭借中国邮政强大的资源,前3年中法人寿的保费规模成倍增长,业务非常健康。
问题也就出在这里,中国邮政曾想增资、提高持股比例。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
事情的结果,就是中国邮政另起炉灶,在中法人寿成立的第4年,联合了国内20家省级邮政公司,成立了后来大名鼎鼎的“中邮人寿”。
有资源加持的中邮人寿,以比中法人寿夸张得多的速度,仅用5年,保费收入就蹿升到了219.52亿;而失去了中国邮政扶持的中法人寿,却开始过起了苦日子,保费断崖式下跌。
中国邮政也在2015年转让了中法人寿的股份,正式结束了这段中法婚姻。也是这一年,中法人寿开始了借款度日。对此时的中法人寿来说,不借款确实难以度日。
15年来,除了第一年,每年都在亏损,累计亏损达到了5亿元。
2016年11月,提交引入吉林长久集团、安徽国圣的投资申请,因故没有得到获批;
2017年4月,引入广西长久汽车、宁德时代新能源、**先仁投资,却碰上监管暂停审批;
2017年8月,中法人寿有一次发布公告,拟增资13亿。广西长久、宁德时代参与定向认购。
2020年12月,中法人寿终于迎来了转机,增资终于被银保监会批准,3家实力雄厚的优秀企业出资接盘:宁德时代新能源公司出资9亿元、青山控股出资9亿元、贵州贵星汽车出资2.1亿元。
保险公司出现经营危机,主要由于:盲目扩张、投资亏损、主营保险业务盈利下滑等。
关于偿付能力的一些财务数据,以下内容均采取“偿二代”统计标准:
计算公式:
按照相关规定,保险公司应当以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账面价值的95%确认为认可资产。95%的意思就是打了95折的。
另一方面,认可负债是“加了成”的。作为认可资产与认可负债相减的结果,实际资本是来回挤了“水分”的。
当然,我也完全可以认为实际资本仍然具有一定“水分”。因为在极端情况下,要将保险公司旗下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快速变现,打个95折你还未必能够卖得出去啊。。。。。。
为了视觉舒适,我将统计单位由百万元换算成了亿元。
计算公式:
结合这俩公式,可以看出:综合偿付能力溢额,对应的正好就是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36.4%)超出监管规定(100%)那部分百分比(236.4%-100%=136.4%)所对应的实际资本。
直观地看,综合偿付能力溢额,就是实际资本超出监管要求最低资本的那部分差额。而中国平安2020年末的这部分差额(综合偿付能力溢额)高达1.05万亿!
假设监管要求最低资本正好足以让中国平安避免资不抵债的风险(实际情况必然与这个假设有偏差),那么这多出来的1.05万亿综合偿付能力溢额就是中国平安的流动性安全垫!
也就是说,如果刚刚这个假设成立,理论上讲,中国平安就算在最近某年亏他个三五千亿都是不足以让其濒临资不抵债的尴尬境地的!进一步来看,中国平安近些年投资的华夏幸福(风险敞口四五百亿)、接盘的一些方正集团(目测潜在浮亏二百亿左右),就算加总到一起,也就是毛毛雨了?根本不足以撼动中国平安这头大象?更进一步来看,就算中国平安继续调整寿险业务经营战略,继续调整他个三五年,或许仍然不足以让其濒临资不抵债的尴尬境地?
顺便说一句:
有朋友从中国平安的综合历史盈利表现,或者甚至从中国平安历史投资收益率,去评价中国平安综合风险系数。这是极端错误的。
对于高杠杆经营企业来说,无论盈利能力有多惊人、扩张速度有多快,只要风控出了问题,就可能是“致命”的。
君不见美国历史上那些跑得飞快的投行,破产的有多少家?
计算公式:
监管规定:
中国平安这俩都显著符合监管要求。但并不是说,仅仅凭借这一点就能判断中国平安不会遭遇“致命”流动性风险。
以日本为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期,七家日本人寿保险公司在具有很高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情况下出现破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日本再次出现保险公司在具有很高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情况下破产的现象。
因此,“最低资本要求”能否反映真实、全面地反映一家保险公司的风险状况,是偿付能力监管体系有效性的基石。
本人在网络上看到的道听途说的观点是:
中国平安的实际资本中,核心一级资本占据了绝对金额。这是好事。
保险类、银行类最低资本占据绝大部分最低资本金额。
这是一些专业人士在“偿二代”的准则之下,通过一系列复杂而科学的运算,计算得出的数据。
“偿二代”相比于“偿一代”更加科学,仅仅通过运算规则的改变,就释放了中国平安的一些“隐藏”资本等。
初步感觉,那些能够读懂保险公司财务报表的大佬们,应该是最能够理解DCF(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的投资者。
价值投资必然会涉及到两个东西:价值、概率。
而价值粗略评估往往离不开DCF(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的辅助,投资往往又离不开概率思维。价值投资本身往往就与“折现”、“概率”这俩密不可分。
所以,如果有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一家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中的各类“内含价值”之类的概念和计算思路了如指掌,那么他对价值投资的一些基本概念可能也是有相对较深的理解的。
这可能是因为中国平安目前正在经历的经营战略调整:缩减营销队伍。
保险费用收入出现了罕见的增长停滞,这应该是忧虑的主要根源。不管你投资团队怎么胡乱“瞎搞”,如果我寿险业务依然牛逼哄哄,那几百亿的亏损,也就是毛毛雨而已。但如果寿险业务看起来不是那么的确定,这就让人有点茫然了。。。。。。
所以,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摸清楚寿险业务究竟前景如何。
互联网科技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提升效率,又可能引入类似BAT这样强悍的竞争对手。
对于中国平安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互联网科技是否会打破保险行业的寡头垄断竞争格*?
对于BAT来说,银行是一块“肥肉”,保险也是一块“肥肉”,并且保险这块肉的味道可能更好。
以BAT中的“A”为例,阿里巴巴的某某曾经吹牛想要颠覆银行业,但若干年过去了,银行业工作效率提升了,却根本没有遭遇BAT的任何有力竞争,甚至连竞争都说不上。
同样的,BAT若干年前就纷纷布*保险牌照,但若干年过去了,我并没有在支付宝、微信等端口发现任何BAT旗下自己的主流核心保险产品(如果我看错了,请纠正我)。
以BAT的办事效率来看,如果要是自身真有这个可能性,去银行、保险行业玩竞争,那还不是分分钟就会开始干的事啊???
如果把BAT在银行、保险业务布*但并没有丝毫动摇银行、保险业务寡头竞争格*这两件事拿到一起来看,就很容易地有了以下思考:
1,银行、保险业务关系到民生大计、系统性金融安全,这些都是强监管业务。
2,强监管,可能间接就意味着,尝试新进入的潜在竞争者很可能会直接因为监管委婉地不批准就直接歇菜了。。。。。。
3,强监管+互联网科技,也许就意味着,BAT最终的角色就只能是辅助寡头竞争者们提升效率,并从中分到有限的利润。至于BAT直接开始干银行、保险业务,目前似乎暂时看不到什么可能性,干一些边角料的活儿应该还是没啥大问题的。
但如果我的这些胡思乱想最终成为现实,那么保险行业依然会维持长期寡头竞争格*,而中国平安很有可能依然抱着一台寿险“印钞机”。只要“印钞机”还在,你怎么调试它,最终它还是台“印钞机”。只要有源源不断地创造净利润,中国平安的整个风控生态链大概率依然会维持正常运转。
现在最大的担忧,似乎并没有成为真正的担忧。BAT等似乎看起来并不会打破寡头竞争格*。
毕竟中国平安曾经给自己的业务员分配的销售提成比例是相对较高的,这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了业务员们的积极性。而一旦互联网保险成为主流,中国平安的优势在哪里?
这一点我暂时还没有想明白。相信随着阅读量和思考量的增加,会找到一些线索。
我现在又多了一个疑问:
我对“形式”的定义是:中国平安仅仅是把原有或新开拓的客户通过游说逐步转移到自己开发的APP上边儿来。其他保险公司也进行类似的操作。
我对“趋势”的定义是:BAT在无法正面竞争保险寡头垄断者们的情况下,从侧面通过互联网流量优势将各大保险寡头垄断者们(以及其他一些保险公司)的产品大量地放在BAT各自的流量渠道中进行对比和销售。
如果仅仅只是一种形式,那么保险行业将依然严重依赖线下业务员进行市场开拓。尽管APP用户数量在增长,但这些用户都是线下业务员推广来的。APP流量是严重依赖线下业务推广情况的。在这种情况下,换汤不换*,中国平安保险业务原有的优势依然存在。
如果这成了一种趋势,那么一旦互联网消灭了信息不对称,中国平安保险业务曾经表现出来的“印钞”能力能否维持下去,我就不是那么确定了。。。。。。
在这个摸索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丢很多的脸。。。。。。
以上这些,就是我从上个月23日至今,从中国平安身上看到的零零散散的*部特征和琢磨到的一些想法。
你应该可以看出我的许多想法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声明:不保证数据准确性、观点客观性,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
平安银行的全名是什么?
全名即平安银行。平安银行是一家总部设在深圳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深圳证券交易所:000001)。其前身深圳发展银行,是中国内地首家公开上市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及其控股子公司合计持有本行58%的股份,为本行控股股东。
平安银行里面有什么好的基金了。。推荐一下啦////
平安银行还没有到贵阳。如果有需要可找我们公司-国泰君安
平安银行英文简称?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英文名称是:Ping An Bank Co., Ltd。简称PAIC
平安银行,全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一家跨区域经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中国大陆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1.2335亿元,总资产近1.37万亿元,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及其控股子公司持有平安银行股份共计约26.84亿股,占比约52.38%,为平安银行的控股股东。在全中国各地设有34家分行,在香港设有代表处。
2012年1月,现平安银行的前身深圳发展银行收购平安保险集团旗下的深圳平安银行,收购完成后,深圳发展银行更名为新的平安银行,组建新的平安银行正式对外营业。2019年6月26日,平安银行等8家银行首批上线运行企业信息联网核查系统。
公司名称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外文名称 Ping An Bank Co., Ltd.
成立时间 1987年
总部地点 中国深圳
经营范围 提供一站式的综合金融产品与服务
历程
创建福建亚洲银行
福建亚洲银行创建于1992年12月,作为响应**在金融领域进行外商投资试点而成立的合资银行,由中国银行福建信托咨询公司与香港中亚财务有限公司合资创办的福建亚洲银行共同创立,1993年6月26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正式开业。
2003年12月29日,经中国银监会批准,平安保险集团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HSBC)一起正式收购福建亚洲银行100%股份。
根据收购协议,汇丰银行将斥资不超过2000万美元收购福建亚洲银行50%的股权;平安保险集团通过旗下的平安信托投资公司,收购余下的50%股权。其后,平安保险集团继续向福建亚洲银行再注入2300万美元,从而使注入资金总额增至5000万美元,持有福建亚洲银行73%股份,汇丰银行持有的股权稀释至27%。 此次收购,平安信托的成本是4300万美元,按当时汇率计算合计人民币3.56亿。
更名平安银行
2004年2月19日,福建亚洲银行更名为平安银行,总部由福州迁至上海。平安银行成为国内第一家以保险品牌命名的商业银行。 此项收购将使平安保险得以绕过政策关卡,将经营触角伸向中国快速发展的银行业。
首次合并组建
深圳市商业银行作为中国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于1995年6月22日,并于1998年6月更名为深圳市商业银行。
2006年年中,平安保险集团斥资10.08亿,从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财政*等11家国有股东手中,以1元/股的价格收购深圳市商业银行10.08亿股股份,占深商行总股本的63%。
2006年底,深圳市商业银行向平安集团以1元/股的价格,定向增发39.02亿股,深商行总股本增加到55.02亿股,加上收购部分小股东股份,平安集团合计持股达49.17亿股,占深商行总股本的89.36%,平安集团此次交易成本为39.09亿。平安保险从而以总计49亿元人民币价格收购深圳市商业银行89.24%股权。
2007年6月16日,中国银监会批准深圳市商业银行吸收合并原平安保险集团旗下子公司平安银行并更名为深圳平安银行;原平安银行总行改建为深圳平安银行上海分行,原平安银行福州分行和上海张江支行分别改建为深圳平安银行福州分行和上海张江支行。
再次更名平安银行
2009年1月,深圳平安银行经中国银监会批准更名为平安银行。
2009年,更名后的深圳平安银行斥资45.95亿,以1.58元/股的价格,按每10股配5.79股向全体股东配售31.62亿股。由于整合福建亚洲银行,平安保险集团持有平安银行的股份比例达到90.75%
二次合并重组
深圳发展银行全称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深圳发展银行股票代码:000001),由深圳市数家城市信用合作社整合成立。深发展于1987年5月10日以自由认购形式首次向社会公开发售人民币普通股,并于1987年12月22日正式宣告成立,是中国第一家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商业银行。
2010年5月,平安保险集团以向深发展大股东:新桥集团定向发行2.99亿股H股作为对价,受让了新桥持有的深发展5.20亿股股份,交易成本约合人民币167.95亿,交易完成后,平安保险集团持有深发展16.76%股份。
2010年6月,平安寿险斥资69.39亿,以18.26元/股的价格,认购了深发展非公开发行的3.7958亿股股份,每股价格18.26元,认购完成后,平安保险持有深发展29.99%股份。
2010年9月,平安保险宣布以持有的深圳平安银行90.75%股份及26.92亿现金,按17.75元/股的价格,认购深发展非公开发行的16.39亿股股份,交易完成后,平安保险合计共持有深发展52.38%股份(26.84亿股),按照2012年8月1日15.16元/股的收盘价计算,对应市值406.89亿,深发展持有平安银行90.75%股份。
2011年8月,深发展拟向中国平安定增募资不超过200亿,交易完成后,平安集团对深发展的持股比例将达到61.36%。
2012年1月19日,深圳发展银行发布公告称,深发展和平安银行董事会审议通过两行合并方案,深发展吸收合并平安银行,并更名"平安银行"。 深发展公告称,本次吸收合并完成后,平安银行将被并入深发展,平安银行注销,不再作为法人主体独立存在,深发展应为合并后存续的公司,公司的中文名称由"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7月25日晚间,深发展公告称,收到《中国银监会关于深圳发展银行更名的批复》(银监复〔2012〕397 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变更为"Ping An Bank Co., Ltd."。 平安银行已于2012年6月注销,深发展将成为新的"平安银行"。更名事宜尚待工商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名称变更登记手续。据悉,000001的股票号码将保持不变。"平安银行"将是从深圳的城商行一跃升级为拥有1.26万亿资产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2012年7月27日,该行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办理完毕相关变更手续,并取得新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并自当日起将中文名称变更为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由"Shenzhen Development Bank Co., Ltd."变更为"Ping An Bank Co., Ltd."(Ping An Bank)。经申请,该行证券简称自2012年8月2日起正式更名。
2012年8月2日,深圳市深发展银行大厦,原深圳发展银行董事长肖遂宁与深圳平安银行行长理查德·杰克逊共同为深圳发展银行更名平安银行揭牌,深圳发展银行正式结束了25年的使命,23岁的"000001"将带着"平安银行"的马甲继续行其A股K线传奇。
2012年8月15日晚间,平安银行发布合并以来的首份半年报,2012年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96.26亿元,同比增长61.7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61亿元,同比增长42.91%。
2018年9月20日,平安银行在中国互金协会旗下的全国互联网金融登记披露服务平台上发布了的声明书,表示已通过个体网络借贷资金存管系统测评(P2P网贷机构存管银行"白名单"。)。
2019年9月26日,港金管*向平安银行等发放银行牌照 持牌银行数增至164间。
2020年6月01日,平安口袋银行App用户数日前突破1亿大关,较年初增长11.8%。
2020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783.28亿元,同比增长15.5%;
2021年4月,平安银行发布 2021 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1 年一季度,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 417.88 亿元,同比增长 10.2%;实现净利润 101.32 亿元,同比增长 18.5%,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2021年8月,平安银行发布上半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6.8亿元,同比增长8.1%;实现净利润175.83亿元,同比增长28.5%;资产总额 47235.20亿元,同比增加5.7%;不良贷款率1.08%,同比减少0.10 个百分点。
2021年10月,平安银行发布前三季度报告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271.90亿元,同比增长9.1%;净利润291.35亿元,同比增长30.1%。
产品与服务
零售业务
零售业务方面,深圳平安银行曾在全国率先推出集IC芯片和磁条于一体的复合型电子借记卡,率先推出双币种国际借记卡。2007年8月,隆重推出了集存取款、POS消费、代发工资、代缴费、网上支付、理财于一身的综合服务产品:"吉祥"借记卡。深圳平安银行还推出了高速通、快捷通、港运通等特色服务产品。此外,继推出"盈丰"系列理财产品之后,深圳平安银行针对高端个人客户推出了"安盈理财"全新财富管理服务品牌,让银行的VIP客户安心享受全方位的财富管理增值服务。
信用卡业务
信用卡业务方面,深圳平安银行非常重视信用卡业务,2007年5月21日与中国平安集团联合推出"中国平安**通联名信用卡"后;于2007年8月推出"平安"信用卡。深圳平安银行致力于打造"平安"的信用卡,为广大持卡人提供"消费安全、居家安全、旅行安全"全方位的平安保障,让持卡人随时随地感受"一卡相伴,平安相随"。
公司业务
公司业务方面,深圳平安银行本着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的目标,着力打造中小企业金融品牌(SME),以专业化团队、专业化产品、专业化服务、专业化管理,在中小企业业务领域开展多项创新。通过深入的市场研究,制定灵活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信贷政策,不断简化业务流程,提高审批效率;通过有效整合营业网点、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多样化的服务平台,拓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渠道,帮助中客户解决融资难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借助中国平安集团的资源优势,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国际业务
国际业务方面,深圳平安银行推出了福费廷、风险分摊、代理他行开证等数十种国际业务新品种,发展遍布全球的代理行近500家。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的一级交易商,本外币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的交易量连年翻番,跻身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结算成员行20强,多次被评为优秀交易结算单位。
基础平台
基础平台方面,作为一家以"专业、价值、创新"为服务宗旨的银行,深圳平安银行创新地在深圳首家开发了大集中、大容量的AS/400综合业务系统,率先推出客户关系与信贷业务管理综合系统,实现了信贷业务全流程电子化管理。"18银网"达到了国内网上银行的先进水平,手机动态密码认证;动态令牌身份认证;企业银行风险控制机制等均为业内首创。与深圳大学创新推出的"深大校园卡",集合了金融功能和校园功能,首创多项国内第一,大大提升了校园管理水平。
无抵押贷款
无抵押贷款方面,平安银行推出了"新一贷"无担保个人贷款业务,面向工薪族及私营业主等,可用于经营或个人消费(包括买车、装修、大额消费等),最高可贷50万。
突出业务
2009年7月1日起,平安银行针对个人客户推出借记卡全球ATM取款免费,个人网上银行汇款免费,以及非客户过错的个人银行损失由平安银行赔偿等3项电子银行服务承诺,服务标准创下业界新高。
"三大承诺"不仅使该行突破网点限制,且一举解决了长久困扰客户使用网上银行的安全疑虑问题,在国家是一项重大突破。一周之内,浏览该平安银行"免费"信息网页的人数已经达1.5亿人次,进入银行承诺专区访问的超过200多万人次。
借记卡
平安银行借记卡是指平安银行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面向社会公众发行的人民币借记卡,具有查询、存款、取款、转账结算、通存通兑、一卡多账户、购物消费、代缴费、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循环贷款、VIP服务等功能。平安银行有四类借记卡,分别为普卡、金卡、白金卡和钻石卡。
基本功能
通存通兑:卡内设有活期、定期等储蓄账户,可办理人民币、美元、港币、欧元、日元、英镑等多币种的储蓄储蓄存款业务,可在平安银行所有网点通存通兑。
转账汇款:持卡人可在我行营业网点柜台、电话银行、网上银行、ATM、CRS等虚拟/自助等渠道,办理借记卡账户的转账结算业务。
存取现金:持卡人可在我行营业网点柜台和自助存取款设备上存、取款,也可在境内外贴有"银联"标识ATM上取款。
购物消费:持卡可在境内外贴有"银联"标识的特约商户POS进行消费和费用支付。
投资理财:持卡可办理智能七天通知储蓄存款获取高于普通七天通知储蓄存款的利息,以及股票、基金、结构性储蓄存款、银行集合理财产品、信托产品、保险、证券集合理财、黄金投资等多种理财产品投资。
代发代缴:持卡可缴纳水、电、煤气、电话费、移动通讯、有线电视、物业管理、保险等三十多种公共事业项目,也可办理代发工资、奖金、退休金、代领保险生存金等项目。同时,我行与各港口码头或陆路口岸合作,持卡可实现车辆在通过闸口或出入境时免停车自动扣缴费。
综合服务:查询:持卡人可通过我行行营业网点柜台、电话银行、网上银行、ATM、CRS等虚拟/自助渠道,查询其借记卡账户的余额和交易明细等内容。短信通:持卡人可通过我行营业网点柜台或网上银行申请开通短信服务,只要账户发生变动,"短信通"服务第一时间通过手机短信方式通知客户,让客户及时了解账户变动情况。
分类介绍
1)平安银行普卡适合所有客户,持有普卡的客户能享用平安银行借记卡的所有基础功能。
2)平安银行金卡适合近三个月中,任意一月月日均金融资产(按客户合计)≧人民币5万元的客户,或属于金卡层级的潜力客户,或有强烈意愿办理金卡的客户。持有金卡的客户除了享有基础功能外,还能享用以下功能:贵宾专享:专享贵宾室服务,优先办理业务专享产品:消费延付、储蓄存款 、个性化卡号资费优惠:ATM境内同城、跨行取款免首5笔/月,ATM境外查询取款免首5笔/月,网银境内同城、跨行转账免首5笔/月等个贷快速通道:优先使用快速审批通道办理贷款专.属客户经理:指定客户经理,提供服务。
3)平安银行白金卡适合近三个月中,任意一月月日均金融资产(按客户合计)≧人民币50万元的客户,或属于白金卡层级的潜力客户,或有强烈意愿办理白金卡的客户。持有白金卡的客户除了享有基础功能外,还能享用以下功能:贵宾专享:专享贵宾室服务,优先办理业务专享产品:消费延付、储蓄存款 、个性化卡号资费优惠:ATM境内同城、跨行取款、ATM境外查询、取款、网银境内同城、跨行转账免费等个贷快速通道:优先使用快速审批通道办理贷款专.属客户经理:指定客户经理,提供服务。
4)平安银行钻石卡适合近三个月中,任意一月月日均金融资产(按客户合计)≧人民币200万元的客户,或属于钻石卡层级的潜力客户,或有强烈意愿办理钻石卡的客户。持有钻石卡的客户除了享有基础功能外,还能享有以下功能:贵宾专享:专享贵宾室服务,优先办理业务专享产品:消费延付、储蓄存款 、个性化卡号资费优惠:ATM境内同城、跨行取款、ATM境外查询、取款、网银境内同城、跨行转账免费等个贷快速通道:优先使用快速审批通道办理贷款专.属客户经理:指定客户经理,提供服务。
平安银行属于什么行业?平安银行是属于什么行业?这都不懂,劝你别炒股了!_漫漫看专栏
最近不少股民朋友都在公众号问我,平安银行 000001怎么样呀?值不值得上车?今天咱们就来详细讲讲,平安银行这支股份制银行板块的热门股。
首先,大家要明白股份制银行业到底是做什么的?事实上,股份制银行是商业银行的一种,这其实是直接以国家的公司法律条例,选择采用股份公司制形式然后建立起来的银行。
这里大家要明白,股份制银行业其实是我国银行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给大家从市场环境和发展前景来分析下股份制银板块的投资逻辑:
1、首先给大伙科普一下,其实中国银行业经过近年的高速发展,金融服务供给能力增强,自身综合表质全面提升,转型发展空间是特别大的。
2、之后随着征信业规范发展、平台经济包括支付互联互通都在稳定发展,股份制银行有可能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未来国内宏观经济增长以及货币汇率等出现大幅波动的概率不高,银行业的整个运营环境趋于安稳向好。
发展银行业必须依托宏观经济支持银行的基本面,并继续看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我国经济长时间维持着循序渐进的增长过程,后期将不断升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断地进行金融风险防控。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决定了股份制银行依然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综上,基于市场环境规范发展,同时有国家的大力扶助,未来股份制银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大。
如果你想了解有关股份制银行后期走势如何?又或者想知道后市应该关注哪些方向?直接点击下方链接,获取研究员对行业的深度解读: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来看非常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主要从事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各项商业银行业务。2020年3月,《亚洲货币》主办2020“中国私人银行大奖”评选,本行私人银行获评“最佳家族办公室”大奖;2020年11月,权威机构IT研究顾问公司Gartner主办的“Gartner金融服务创新奖”决赛,本行凭借智慧风控平台项目,获得“Gartner金融服务创新奖”亚太地区的冠军等。
营业收入上,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各项商业银行业务等主要经营业务。
信用卡业务有两个非常明显的优势:
因为集团综合金融,所以低成本获客;因为科技赋能,所以提效率降成本。而之前,信用卡所发的306.7万张新卡是在MGM模式下发行的,占所发新卡比例25.9%。
在科技赋能上面,口袋银行APP为获客专门提供积极主动支持,完成了金融服务、消费场景的自如切换。
运营方面,Paas平台主要应用于信用卡新核心系统,峰值处理能力呈现出大幅度提高。进而为业务长期持续稳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业务市场份额连续 5年都超过了行业同行:
依托集团的汽车生态圈,平安银行推进汽车金融贷款业务,其市场份额连续5年在行业内都具有领先优势。平安银行通过和汽车之家、平安产险这些企业的有机协同,参与进了看车、买车、用车等包含一系列活动的汽车生态圈。其中,汽车之家APP起到引流的作用,拥有3800万移动端日活用户在C端上,以及与主机厂、经销商和二手车商等B端机构均有联系,然而平安银行则是用银行账户连接汽车之家场景一同分享购车流量和渠道这种方式。
平安银行新增加了汽车金融贷款2543亿元,同比提高了15%;汽车金融贷款有3012亿元的剩余金额,与之前相比较有22.2%的增加,进一步夯实了市场领先优势。可见已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核心竞争力业务,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根据我们调研得到的情况,公司以往实施战略主打对公。原民生银行副行长邵平上任平安银行新掌门。以往平安银行正式施行“三步走”战略,即5年内的重点是发展对公业务,同时为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提供坚强的支撑};5-8年,争取同时发展对公和零售没有主次之分;8年以后,把零售业务当做主要任务。邵平行长掌舵初期阶段,平安银行业务就是以对公为核心,重心便放在中小微企业,“贷贷平安商务卡”成为拓宽小微业务的重要媒介。
事业部制正式开启,综合金融初实施布*。邵平行长依托在民生银行事业部制经营的成功经验,对平安银行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在此之前,平安银行创立了全新的事业部,并宣告3个行业事业部,11个产品事业部和1个平台事业部正式开始各司其职。同时,平安银行提出“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的口号,同时组建多个行业的金融事业部,各事业部齐心协力共同推进衣食住行玩等消费领域全产业链的整合,随后事业部架构增至“1171”,形成地产、交通、能源矿产、现代物流、现代农业、医疗健康&文化旅游、电子信息八大行业产业链“全覆盖”模式。让业务认可度和知名度取得明显进步。形成一个优质稳固的基础以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
公司一季度实现营收462.07亿元,同比增长10.57%;实现归母净利润128.50亿元,同比增长26.83%;实现扣非归母净润128.73亿元,同比增长27.32%。
引起业绩变动的原因主要包括:公司主动压降非标类产品规模,以及证券市场持续波动,从而导致的基金销量下滑是拖累主因。公司具有很强的战略执行能力,随着“重塑资产负债经营”的新三年目标不断迈进,预测综合收益能够成功实现平稳上行。
六大排雷指标全部正常,没有明显的财务爆雷风险。
该股委比为,卖盘比买盘;委差为,说明;外盘内盘,后期存在可能。
今天我们对股份制银行板块和平安银行的基本面、政策面、技术面、资金面都做了详细的分析,那么对于咱们散户而言,后市是应该继续增持还是减持?点击下方链接,一键获取分析结果:
数据来源:同花顺财经、股掌柜;图片来源:网络
【风险提示】本文内容中提到的投资品种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平安银行基金赎回怎么操作
一、平安银行的基金赎回流程:x0dx0a 1、点击银行/基金/我的基金/持仓基金,选择要赎回的基金,点击赎回链接。x0dx0a 2、填写赎回份额,点击继续按钮。x0dx0a 3、确认赎回信息,填写账户取款密码,点击继续按钮。x0dx0a 4、成功完成平安银行网上基金赎回。x0dx0a 二、概念简介:x0dx0a 若申请将手中持有的基金单位按公布的价格卖出并收回现金,惯上称之为基金赎回。基金的赎回,就是卖出。上市的封闭式基金,卖出方法同一般股票。开放式基金是以您手上持有基金的全部或一部,申请卖给基金公司,赎回您的价金。赎回所得金额,是卖出基金的单位数,乘以卖出当日净值。
银行基金和股票是不是一个概念
这是不一样的概念,基金是由基金公司发行的,目前来说虽然有风险但是不是很大,股票是由证券交易所发行的,由于每天发生的经济情况不同,所以有时候股票会升值,有时候会贬值,
朱少醒、谢治宇、李游等名将隐形重仓股曝光,朱少醒卖智飞买茅台,谢治宇“快进快出”平安银行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财联社(深圳,记者周晓雅)讯,随着2021年基金年报的陆续披露,一批备受关注的明星基金经理的隐形重仓股正浮出水面。
通过梳理富国基金朱少醒,兴证全球基金谢治宇、创金合信基金李游等基金经理在管的基金年报,财联社记者了解到,食品饮料等消费板块个股现身在部分基金的隐形重仓股当中,而部分医*股则遭到减持,展望2022年市场行情,基金经理开始提起“估值”。
朱少醒:智飞生物遭大幅卖出,买入最多是茅台
富国天惠2021年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年末,该基金排名第11至第20名的隐形重仓股包括杭氧股份、和而泰、招商银行、宝信软件、亿联网络、亿纬锂能、涪陵榨菜、东方财富、*明康德、青岛啤酒。
朱少醒在年报中表示,部分经历过多一年考验的核心资产公司估值已经相对合理。过去一年中小盘资产整体估值提升幅度也不大,翻石头选股的环境依然友好。
“除了甄选优质的公司之外,估值考量变得更加重要。”他强调,优质公司并不简单等同于耳熟能详的明星公司。理性的长期投资者应该做的是以合理的价格耐心收集前景远大的优秀公司的股票,等待公司自身创造价值的实现和市场情绪在未来某个时点的回归。
个股选择层面,他表示,该基金偏好投资于具有良好“企业基因”,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管理层优秀的企业。分享企业自身增长带来的资本市场收益是成长型基金取得收益的最好途径。
去年,该基金买入最多的是贵州茅台。在2020年末,贵州茅台是该基金的第三大重仓股,而到了去年末,贵州茅台已成为该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6.68%。在2021年,贵州茅台累计买入金额占初期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5.05%。
智飞生物则成为该基金去年卖出最多的个股。早在2020年三季度末,智飞生物被增持至该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但到了去年二季度末,该股退出前十大重仓股行列。2021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该股累计卖出金额占期初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7.35%,截至2021年末,该基金持智飞生物100万股,在持股行列中排第61位。
谢治宇:买入与卖出最多都是平安银行
兴全合润的2021年报显示,除了前十大重仓股,截至去年末,持仓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超过2%的还有鹏鼎控股、韵达股份、中兴通讯、顾家家居、华海*业、中颖电子、联创电子、三七互娱。
年报显示,在报告期内,该基金整体维持了较高仓位,在个股选择上广泛布*了从半导体、新能源、互联网、化工、家电等各行业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平衡好公司短期估值与长期价值,不断寻找具有良好投资性价比的优秀公司。
去年,该基金买入最多的股票是平安银行,该股票买入金额占初期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10.99%。不过,该股也是去年卖出最多的个股,累计卖出金额占期初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9.10%。截至2021年末,该基金的持仓已经没有平安银行。
海尔智家是另一累计买入金额居前的个股,该股票买入金额占初期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9.58%。截至去年末,海尔智家为该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6.38%。
事实上,从去年一季度开始,海尔智家稳居该基金第一大重仓股,2021年前两个季度,该股的持仓占比一直增加,但到了去年四季度,海尔智家持仓占比环比有所下滑。
李游:2022年重点看好高端制造行业
李游在管的创金合信资源主题精选2021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创金合信资源主题精选股票A基金份额净值为2.4876元,2021年四季度,该类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5.5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5.91%,过去三年该类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208.90%。
在去年四季度,李游继续维持该基金在电解铝、对新能源汽车上游锂钴、稀土等行业的配置,同时增加了煤炭行业的配置。
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除了前十大重仓股,该基金还重点持有云铝股份、洛阳钼业、嘉元科技、陕西煤业、明泰铝业等,上述股票持有公允价值占基金净值比例均超过2%。
对于2022年,李游预计,A股还是以结构性机会为主,2022年市场风格会更加均衡。重点看好高端制造行业,整体投资方向是围绕碳中和和进口替代两大产业趋势进行。
具体来看,他看好新能源、军工、半导体设备和功率半导体、传统制造四大方向。就新能源板块,他认为,海风平价打开了风电的未来空间,重点看好成本压力缓解的零部件环节;压制光伏的上游涨价因素正在缓和,降价会刺激需求爆发,行业将迎来全面行情;储能配套政策陆续出台,随着成本降低将迎来快速增长。
不过对于电动车,他认为,行情会出现分化,扩产难度大、格*更好的环节继续看好,对2021年涨价很大的环节相对谨慎。
而就军工板块,他分析,去年下半年以来军工行业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合同负债等前瞻性指标大幅增长预示行业景气度未来1-2年将继续攀升。“全球半导体是周期行业,景气度处于周期高点,但半导体设备受益进口替代,功率半导体受益新能源行业,是半导体中的细分成长环节。”
他还表示,经过近一年的调整后,传统制造,机械建材化工等行业个股股价处于底部,短期有反弹行情,基本面实际好转可能在下半年,需要密切跟踪观察。
(责任编辑:李荣)
平安银行股票是沪?
深圳交易所最早上市的一批股票之一,原名简称深发展,代码0001,深万科0002,……后来股市扩容,深圳股票代码由四位升为六位,老股票在前面多加两个零,变成了今天的样子。深发展后来被平安集团收购了,改称平安银行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平安银行是股票还是基金(平安银行买卖基金买十万一个月有多少来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