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指数走弱失守97在岸人民币收报6.7145,人民币还会跌吗?
不会跌,会上涨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2014~2016年走势预测
回答你2个问题:1就中国股市象你这样的糕手都看空了,我告诉你股市的牛市已经起步,起点1849;2您应该接受过高等教育吧,是否知道盛极而衰、否极泰来吗?万物都有自身规律,那就是周期循环定律!5月28日的底与今日的底或者是人民币走上贬值通道的时候了。下面的红蓝点就是买卖点,用周期节点定位置的独家方法!接下来的走势或象本ID用红笔描述那样吧!!!看看这个,就是美圆对人民币!该到点了!百姓财经1618导航微博5月29日曾经提示关于人民币或进入贬值区间!
人民币兄美元的趋势
短期来看,人民币维持下行,美元因经济因素利好,会持续上涨。从长远去看,美元和人民币会最终维持一个合理的价格空间,才能维系两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平衡和稳定。
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哪有?
人民币汇率就是指人民币兑外汇的价格,人民币升值是指人民币兑美元升值
美元未来30天走势预测、2023年美元会破7.3吗-宅配通娱网
欧意最新版本app是一款安全、稳定、可靠的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欧意ok交易平台app下载最新版能够为大家带来全方位的货币交易软件。
受益于外界押注美联储将更长时间维持利率高位及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担忧提振,美元指数已经连涨五周,创下近两个月新高。
根据CFTC公布的数据显示,随着对冲基金继续削减其空头头寸,空头回补正推动美元进一步反弹的趋势。美元上涨背后的避险情绪也给全球风险资产带来扰动,瑞银认为,短期美元指数有望挑战106关口,冲击年内高位。
道琼斯市场数据显示,自7月13日触及年内低点以来,美元指数已经累计上涨近4%,时隔173个交易日后再次突破200日移动平均线。技术分析认为,这条中长期均线的方向突破往往是标的趋势变化的信号。
近期外界关于货币政策路径的预期波澜再起。上周发布的美联储7月会议纪要显示,大多数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成员继续认为通胀存在重大上行风险。与此同时,一系列强劲经济数据和燃料价格上涨对能源通胀的提振,也支持了进一步紧缩的理由。
OANDA高级市场分析师莫亚(EdMoya)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元指数上涨的背后,是美债实际收益率上行的推动,“同时这也是衰退风险降低、信贷风险溢价提高的组合,因为市场正在消化更长时间内利率更高的情景,并可能提高美联储的利率预期,从而使美元获得支撑。”
美国经济的实时状况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显示出韧性。亚特兰大联储实时GDP预测显示,美国经济第三季度增长5.8%,相比之下,欧元区经济自连续两个季度GDP收缩以来延续低迷,英国经济也徘徊于衰退的边缘,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和不少新兴国家也在面临紧缩周期的阵痛期。美国强劲复苏可能会导致通胀再次加速,这有助于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可能在更长时间内高于包括欧洲、英国在内的主要央行基准利率,从而进一步推高美元。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CIO)在发给第一财经记者的报告中写道,到目前为止,美国三季度的经济数据表现出人意料。美联储让通胀和劳动力市场降温的工作尚未结束—短期内可能稳定美元地位,甚至继续走高。市场将密切关注即将公布的美国8月PMI的数据,以此衡量美国经济近期的发展步伐是否稳健。目前的数据更多显示上行风险,预计美元指数在未来几周将在103.5-106区间内交易。
渣打银行北美宏观战略主管英格兰德(SteveEnglander)也看好美元的前景。他表示:“自2020年以来,每当美元突破200日均线总是会有一些有意义的后续行情,这肯定是市场关注的问题。”他进一步说道,例如2021年3月突破200日移动平均线后,美元继续攀升近25%,直到2022年9月下旬达到峰值。
鉴于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其汇率升值往往会对股票、大宗商品等市场产生广泛负面冲击,这一幕在去年美联储加息周期前半段中尤为明显。
下半年以来,这种跷跷板效应再次显现。摩根士丹利资本MSCI全球股票指数上周创6月初以来的最低水平,8月份累计下跌近6%。美元走强可能会损害企业盈利,从而打压市场估值,经历了上半年反弹后,全球各大市场股票市盈率已经处于近期高位。
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也面临考验,布伦特原油冲击90美元失败,国际金价上周测试了1900美元/盎司的心理关口支撑。工业金属同样遭到抛售,作为全球经济重要晴雨表的伦铜,8月以来区间最大跌幅近9%。“随着对全球经济的担忧升级,工业金属的前景继续恶化。”荷兰国际集团ING分析师曼希(EwaManthey)表示,“美国进一步加息风险也减缓了对金属的需求预期。”
不少资金选择离场用现金或者货币工具避险。全球投资基金协会组织(InvestmentCompanyInstitute)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三,美国货币市场基金的总资产达到5.57万亿美元,连续两周“吸金”逾400亿美元。
莫亚向第一财经表示,当风险来临时,投资者往往会选择持币观望,“这表明现在市场情绪是谨慎的,美元避风港作用依然显著。”
莫亚进一步分析道,投资者的注意力已经转向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关注美联储政策路径的更多线索。他认为,届时鲍威尔肯定会重申实现通胀目标的决心,而这可能意味着美联储接下来需要保持高利率,甚至更高利率,并持续更长时间以实现物价目标。“如果降息预期被明确打压,将继续支持美元指数反弹。”他说道。
由于近期美国短期债券的表现好于长期债券,短期美债收益率和长期美债收益率之间的利差也在收窄。
当地时间9月1日,两年期美债收益率持平于4.866%,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则大涨8.6个基点至4.176%。今年早些时候2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较10年期美债收益率高出逾100个基点,创下四十余年来纪录。而到了9月4日,2年/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利差已跌至67个基点左右。
在这背后,劳动力市场降温是关键原因。美国一系列就业指标放缓已经改变了市场情绪,投资者涌入对政策敏感的2年期美债等短期债券,短债收益率和长债收益率之间的利差收窄。
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迎来尾声,短期美债成功俘获了投资者芳心,华尔街押注收益率曲线陡峭化。
2022年3月以来,美联储祭出了数十年未见的激进加息,但9月19-20日会议料维持利率在5.25%-5.50%的区间不变,此次会议结束时发布的经济预测和点阵图至关重要,将显示决策者是否继续预期今年会进一步加息,在最新就业数据公布后,投资者加大了对未来美联储不会进一步加息的押注。
美联储官员一直希望看到劳动力市场降温,一方面,工资上涨和良好的就业市场改善了工人和家庭的经济状况;另一方面,美联储又担心持续强劲的招聘可能导致通胀居高不下。就业市场一直是美联储停止加息的主要障碍,但现在劳动力市场出现显著降温迹象。
美国8月非农就业岗位增加18.7万个,尽管从历史标准来看招聘情况依旧强劲,但过去三个月就业岗位平均仅增加15万个,为2019年四季度以来最低。需要注意的是,自美联储近18个月前开始加息以来,这是劳动力市场首次出现显著降温,这让一些债券投资者更加大胆地押注紧缩周期最终将结束。
美联储2024年转向降息的可能性令短期美债更具吸引力,交易员目前押注,今年利率会达到约5.4%的峰值,到2024年底将降至4.2%左右。
贝莱德全球固定收益部门首席投资官RickRieder表示,劳动力市场降温为美联储已完成加息的猜测提供了支撑,使得债券的吸引力升至几个月来最高。“我们喜欢持有短期债券,现在实际上可以在曲线上进一步延伸,我们已经部分增加了中期债券的敞口。比起中期债券我当然更喜欢短期债券,但持有一些10年期美债并非疯狂之举。”
此外,高企的债券收益率也在吸引投资者涌向债券。摩根大通表示,随着投资者更青睐比银行存款利率更有吸引力的债券收益率,2023年美国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将比过去十年中的任何一年都吸纳更多的现金。追踪美国规模前一百名货币基金的CraneDataLLC指数显示,截至8月30日,货币基金7天期年化收益率平均为5.16%。
供给冲击也是影响美债收益率的关键因素。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美国财政部三季度预计发债规模大幅增加至1万亿美元,明显超出5月初预计的0.7万亿,期限结构也向10年、30年期等长端有明显倾斜。美国财政部大幅度发债的背后是美国财政收支压力上涨,赤字规模大幅抬升。
不过,供给冲击对美债收益率的影响是脉冲式的,只影响波动,不改变趋势。赵伟预计,短期内由于美联储加息周期行至尾声,美国经济短期内仍处于放缓但有韧性阶段,美债收益率整体或处于震荡略有下行的态势。
随着市场焦点转向美联储降息,短期债券的表现或将好于长期债券,长债收益率相对短债收益率出现相对回升,这也吸引了华尔街投资者开始关注以往备受欢迎的周期末期交易:押注收益率曲线陡峭化。
例如,上周短期美债的表现尤为出色,短债收益率回落更快,收益率曲线相对变得更加陡峭。两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周下跌约20个基点,跌破了4.9%关口。与此同时,3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周则变化不大,约为4.3%。
贝莱德高级投资组合经理JeffreyRosenberg表示,随着薪资增长放缓,美联储必须降低借贷成本,以避免实际利率过度收紧。Rosenberg看好两年期美债,因为既有高收益率,又有可能从美联储政策转变中受益。由于通胀和风险溢价的不确定性,长期债券的吸引力相对较低。
与此类似的是,三菱日联金融集团(MUFG)美国宏观策略主管GeorgeGoncalves也表示,8月非农报告看起来就像是“强劲就业市场终结”的开始,也是美联储政策转向倒计时的开始。这将有利于收益率曲线前端而非后端,两年期美债收益率可能跌向4.5%。
未来美债收益率曲线趋陡能持续吗?正如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仍存悬念一样,分析师对此也分歧不小。
品浩(PIMCO)投资组合经理MichaelCudzil表示,就业数据让债券市场安心地认为,美联储目前将暂时按兵不动,并可能已经结束了加息周期。而如果美联储确实已经完成了本轮加息周期,那么接下来焦点就会转向何时首度降息,而这会导致美债收益率曲线更为陡峭。
与此类似的是,法国兴业银行美国利率策略主管SubadraRajappa表示,曲线趋陡的交易也有基本面的支持,我们要做的就是押注陡峭化交易:要么市场开始对美联储更多的降息进行定价,收益率曲线牛市陡峭;要么美联储在数据强劲的情况下继续按兵不动,在这种情况下长债将遭遇抛售。
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牛津经济研究院美国分析师JohnCanavan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期美债收益率曲线趋陡的趋势可能难以在中期内持续。尽管美联储政策利率可能已经见顶,但未来任何降息都可能比市场预期的更为渐进,这将减缓短期国债收益率下降,仍然较低的长期自然利率也应该会压低长债收益率。
人民币走出第二周连阳,稳在7.26附近,死守7.3的心理防线。
这与中国央行近来宣布一系列“大招”息息相关。9月1日,央行宣布将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至4%。8月31日至9月1日,楼市大招迭出,上海、北京宣布“认房不认贷”政策,各地首付比例下调,首套房的存量贷款利率更是有所下调。此外,尽管连续五个月处于收缩区域(
接受记者采访的海内外交易员、策略师普遍认为,中美利差大幅倒挂始终是人民币汇率的压力点,但下半年压力或有缓和趋势。渣打全球首席策略师罗伯逊对记者表示,“自7月14日以来,美元已上涨4%,使其回到了过去六个月的高点。尽管财政赤字扩大、美债发行量加剧导致美债收益率持续攀升,但技术面上短期美元可能回调。”
上周周初,在印花税调整的利好下,人民币汇率大幅低开,但是随后股票市场陷入震荡,人民币汇率重回跌势,然而在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消息释出后,人民币重回涨势,上周收于7.2675,周涨幅0.29%。
上周五,中国央行公告称,为提升金融机构外汇资金运用能力,决定自9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6%,下调至4%。
早在去年9月,随着人民币逼近7关口,央行当时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从8%下调至6%),以此适度增加美元供应以起到缓冲强美元的作用。此后,央行更是重新对远期售汇业务征收20%外汇风险准备金,以应对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副作用,至今仍未被取消。
除了这些措施外,从6月至今,央行亦通过中间价不断释放稳定信号。交易员对记者表示,近几日中间价的偏离程度仍较大。例如,9月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1788元,较前值调升23点,而模型显示中间价应为7.2962,可见调强幅度已超千点;8月31日的官方中间价7.1811,当日逆周期因子影子变量约为970个点。此前8月有多位策略师对记者表示,国有大行有进场买卖稳定人民币汇率的迹象。
“从政策层面来看,房地产重磅政策陆续出台,**托底经济的意愿较强。同时,下调外汇准备金率也表明当前监管稳汇率的决心,我们判断短期人民币汇率难以突破此前的高点。”南银理财研究部负责人王强松对记者表示,从2022年两次调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经验来看,公告调降准备金率在20个工作日后能够延缓人民币贬值的态势,但人民币汇率的企稳走强仍有赖于经济基本面及市场预期的改善。短期而言,房地产销售数据未有改观同时美国经济依然有韧性,因此,短期人民币依然大概率震荡态势,本周区间为7.22~7.32。
经济基本面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而关键就在于一系列房地产政策能否稳住经济。
就降低首付比例政策而言,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对记者表示,此次政策比较清晰地明确了首套房和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即两成和三成。“此次政策对于刚需和改善型购房需求都有带动的作用。在过去,降低首付的政策比较强调首套房或刚需。而从此次政策看,二套房也有降低首付的空间,说明对于各类合理住房消费需求提振的导向。”
就房贷利率政策而言,该政策的最大变化在于,二套房的利率下限从过去“加60BP”变为“加20BP”,相当于一次性降低40BP。首套利率仍为不低于相应期限LPR减20BP。从这个角度看,对于二套房方面的政策确实颇为给力。此外,政策体现了“一碗水端平”。过去比较侧重首套房,而现在对于二套房也给予了非常明确的降息。
另外,各地期盼已久的“认房不认贷”政策已开始实施。有观点认为这标志着新一轮加杠杆政策周期开启,不排除后续还会有进一步的措施。
严跃进表示,当前上海一套新房平均总价大概为500万元。政策前,二套房最高比例(认购非普通住宅)为70%,即首付款需要350万元。而按照现在新政策,若纳入首套房的认定范畴,首付款大约需要175万。据此对比,首付款直接减少了175万,相当于房价款的35%。
事实上,房地产市场政策边际宽松至今已持续接近两年,但是市场仍在底部区间。今年7月24日的***会议指出,“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对记者表示,这意味着,目前房地产政策的“松绑”主要是为了稳定市场,而不是再通过房地产大幅拉动经济。
“这是合理评估政策效果的一个前提,能稳住市场就是有效。”他称,我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下行的趋势已形成,这一趋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难以扭转,但是这并不代表市场不存在结构性机会。同样是销售额下行,越发达的区域降幅越小。发达区域本身就存在较为强劲的住房需求,政策最后才在这些地区放松,本身也是担心调控放松导致房价猛涨,避免重蹈覆辙。
盛松成也预计,三、四季度中国经济将有望继续好转。8月制造业PMI数据已经显示出需求改善、企业增加采购和扩大生产的迹象。中国制造业PMI已连续两个月改善,尽管仍低于临界点,但制造业边际向好的趋势较上月更为明显。不仅大部分细分指数较上月有所提高,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高于临界点,而且大、中、小型企业PMI的分化趋势已然扭转,出现了全面改善,企业初现主动补库存的迹象。
不过,未来三四线的房地产去库存仍面临挑战。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在发给记者的邮件中提及,根据Wind数据,低线城市1月至7月的新房销售量同比增长率与2019年相比下降了45.3%,远远低于一线和二线城市分别为4.3%和-21.8%。野村表示,大城市的房屋销售改善可能会消耗低线城市的需求,并几乎无助于减少主要私营开发商的违约风险,这些开发商往往在低线城市有大规模的暴露。该机构估计,降低现有贷款利率每年可以为借款人节省大约2000亿~3000亿元,但以总计131.4万亿元的家庭存款计算,存款利率每降低15BP,将会减少存款人的利息收入约1970亿元。家庭可以通过将更多的资金存入较长期限的定期存款来避免损失,因此对消费的提振作用有待观察。
对于人民币而言,美元的走势至关重要。多家机构认为,尽管中期走势仍待观望,但在大涨后,短期美元可能陷入技术性回调。
上周五数据显示,美国8月非农新增就业18.7万人,高于预期的17万人。不过7月非农新增就业人数从18.7万人下修至15.7万人。同时,8月失业率意外上升0.3个百分点,达到3.8%,创去年2月以来新高,失业人数增加51.4万人,达到640万人。但这可能与不断攀升的劳动参与率有关,近770万人加入了劳动大军。
高盛预计,美国加息周期已经结束。但亦有机构预计,年底可能仍会有一次加息,此前的非农数据和PCE通胀数据都指向继续加息的方向。在此次非农公布后,反映加息概率的长端国债收益率高位运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仍接近4.2%。事实上,美债收益率的飙升也直接导致此轮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
有观点认为,有三大原因导致美债收益率飙升——美国经济预期好转、通胀预期高以及财政赤字可持续堪忧。罗伯逊告诉记者,美国财政赤字不断扩大,而联合财政和经常账户赤字在20年来首次达到最高水平,不断恶化的财政平衡将需要增加美国国债的发行量(推高收益率),这一问题正被不断加剧,因为**税收不断下降。惠誉在8月初下调美国评级时提到了这一风险。
但罗伯逊也表示,“暂且将长期的财政担忧抛诸脑后,我们认为美元在短期内是脆弱的。自7月14日低点以来,美元已上涨4%,美国经济的惊喜已经减弱。”他称,预测2023年四季度末欧元/美元为1.1,到2024年第一季度末为1.12。
渣打认为,对人民币的悲观情绪已经达到了极端水平,短期内预计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存在回升至7.2的可能性。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经济风云变幻,全球经济在不断演进着,2022年的俄乌冲突更是给这一演进增添了新的变数。在全球格*中,经济的角色愈加凸显。2020年以来,世界经济两极分化明显,中美两大经济巨头的崛起已经形成鲜明对比,而其他国家则在不懈努力。
2023年的全球经济将迎来怎样的变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预测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线索。根据该组织的数据,2023年全球GDP预计将增长2.8%,达到105.57万亿美元,延续了连续第二年超过100万亿美元的趋势。不过,关键问题是各大经济体将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美国,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近年来GDP持续增长,虽然占比在25%上下波动,但日益呈下降趋势。然而,疫情期间的大通胀却令美国GDP猛增,2022年的占比再次超过2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3年美国GDP将增长1.6%,达到26.85万亿美元,占比将超过四分之一,为25.43%。
日本,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曾经占有全球GDP的17%以上,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GDP增长停滞,占比逐年下降。2022年,日本GDP占比首次跌破5%大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2023年,日本GDP有望增长1.3%,达到4.41万亿美元,全球占比为4.18%。
德国,全球第四大经济体,曾在巅峰时刻占据全球GDP的8%,然而与日本一样,陷入了经济停滞。尽管停滞时间相对较短,但增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全球占比逐渐下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3年,德国GDP将增长-0.1%,达到4.31万亿美元,全球占比为4.08%。
印度,全球第五大经济体,作为新兴经济体,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GDP占比不断上升。有预测认为,如果发展保持顺利,印度有望在5年内超越德国和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表明,2023年,印度GDP将增长5.9%,达到3.74万亿美元,全球占比为3.54%。
而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其经济增速几十年来一直远超全球平均水平。2021年,中国GDP占全球的比重已经超过了18%,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3年中国GDP将增长5.5%,达到19.37万亿美元,全球占比为18.35%。
总结而言,全球经济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各国的经济实力不断调整,中美两大经济体的崛起成为了明显趋势。2023年,各大经济体将继续努力应对挑战,争取更好的经济表现,为全球经济格*的演进贡献力量。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OKX注册领取新手礼包!交易手续费返现:20%!
欧意最新版本官网注册:立即前往
欧意最新版本安卓下载:立即前往
欧意最新版本ios下载:立即前往
2021年美元汇率走势?
近日,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呈现“双强”格*。11月16日,在岸人民币升破6.37关口,创6月1日以来新高。与此同时,美元指数也站上95点。在近期美元持续走强的背景下,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不降反升,表现强劲。
专家预计,短期美元指数有望继续保持强势,而临近年末,在强劲出口的支撑下,人民币结汇需求旺盛,人民币汇率也有望维持强势表现。
人民币与美元出现同涨*面
受美国10月CPI同比增幅显著超预期的影响,美元指数连续走强,创下2020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人民币也表现强势。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12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101.08,创2015年12月以来新高,按周涨0.25;BIS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报105.25,按周涨0.1;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报99.49,按周涨0.28。今年以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累计涨幅超过6%。
“近期美国通胀大幅冲高,货币政策收紧预期升温。与此同时,11月英国央行推迟加息,欧洲央行行长重申明年不会加息,市场对英国和欧元区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在降温。”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大西洋两岸货币政策的最新动向,是牵动近期美元指数走高的主要原因。
在美元指数上扬的背景下,人民币兑美元汇价未现同步贬值,反而有所升值,这直接推动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更大幅度上行。王青认为,近期人民币强势运行背后有两个支撑因素:一是进入四季度,我国出口保持强劲,出口企业换汇需求推高人民币汇价,市场情绪也更加倾向做多人民币;二是11月16日中美元首举行视频会晤。本次会晤增加了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的正面预期,也成为推动人民币汇价在美元冲高期间出现一波强劲走势的重要原因。
无往不复,静等风来-2023 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展望_手机新浪网
2023年上半年,美元兑人民币如期正在构筑本轮行情的“第二峰”。三大人民币指数先升后降。短期限掉期创新低,长期限掉期下行到2022年11月前低水平附近。汇率期权隐含波动率回落。汇率弹性较2022年下降,但显著高于2021年。
展望2023年下半年,人民币仍处于修复下半场,尚不具备趋势性升值的动力。当前处于“宽货币+稳信用”周期、国内库存压力尚未出清、境内美元流动性尚未明显宽松、持有美元多头获得正carry。但相较于2022年修复上半场时更加流畅的行情,鉴于境内美元流动性拐点已现,待结汇盘有一定的积累,预计人民币双向波动的幅度更大,建议结售汇双方都应择机提高套保比例。
2023年上半年,美联储加息至5.25%后暂停观望,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大幅波动,美元利率汇率中断了2022年趋势性行情,如期转入箱体震荡,美元指数震荡区间为100.5-106,10年期美债收益率震荡区间为3.2%-4.1%,海外股市企稳回升。加息周期尾端风险事件增加,欧美银行业风险陆续发酵。2023年3月以硅谷银行倒闭为开端,牵动避险情绪攀升,黄金、日元等避险资产走高。
我们在《2023年人民币汇率展望:趋势转升的条件何时具备?》中提出“本轮美元兑人民币趋势上行尚未结束”的观点。2023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在年初升值后再次修复高估。
2023年1月,刚性结汇盘推动下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到6.70附近,1月末我们在月报《变盘时点与诱因讨论》中给出了人民币变盘的三个可能时点:美联储议息会议、非农数据和美国CPI数据。2023年2月首周非农数据大超预期,人民币开启了修复高估行情。
3月上旬美元兑人民币逼近7关口,硅谷银行事件爆发后美元指数回调、风险偏好回落,美元兑人民币回踩60日均线后在6.88附近盘整。
4月美元兑人民币120日均线和60日均线缺口缩窄,我们在月末发布的月报《结汇窗口出现》中判断美元兑人民币即将上行破位。5月美元兑人民币上行突破7关口,且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同国内经济数据呈现较高一致性。5月下旬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CFXC)第一次会议提出“必要时对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遏制投机炒作”,预期管理措施加持下,美元兑人民币上行速率放缓。
衍生品方面,人民币掉期随中美利差倒挂加深而向负值继续深入,短期限掉期下行速率更快并创本轮新低,长期限掉期回落到2022年11月前低附近。与此前几轮不同的是,本轮美元兑人民币上行波段,汇率期权隐含波动率显著回落。2023年作为宏观趋势较弱的一年,全球汇市波动率相较2022年(宏观趋势大年)普降,但仍显著高于2021年(上一个宏观趋势小年)。
展望2023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仍处于修复行情的下半场,视下半年基本面和利率走势情况,不排除美元兑人民币挑战前高的可能性。当前“宽货币+稳信用”周期、国内库存压力尚未出清、境内美元流动性尚未明显转松、持有美元多头获得较大正carry的情况下,人民币尚不具备趋势性升值的动力。但相较于2022年修复上半场时更加流畅的行情,鉴于境内美元流动性拐点已现,待结汇盘有一定的积累,预计人民币双向波动的幅度更大,建议结售汇双方都应择机提高套保比例。
在《2023年人民币汇率展望:趋势转升的条件何时具备?》中,我们给出了人民币汇率趋势性升值的三个条件,分别是国内步入紧货币+宽信用周期、库存压力出清完毕,以及境内美元流动性显著宽松,并判断这些条件更可能发生在2023下半年或者2024年。接下来我们对这三个条件进行重新审视。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趋势性反转离不开货币政策的转向,即人民币汇率由升转贬的拐点出现在“宽货币+紧信用”周期,由贬转升则出现在“紧货币+宽信用”周期。
2023年社融增速从低位温和反弹,进入“宽货币+宽信用”周期。此前2016年,“宽货币+宽信用”周期是美元兑人民币主升浪,2019年“宽货币+宽信用”周期内出现了第二峰和第三峰。2023年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下调,货币投放引导下市场利率低于政策利率,整体仍处于“宽货币”周期。当前基本面尚不支持货币政策转向,而倘若市场利率较政策利率的下浮缺口进一步扩大,则人民币汇率还将进一步承压。
从利差的角度,一方面,人民币和美元利率互换差目前已经收敛到2022年11月前低水平,与之相比,美元兑人民币上行的速率较缓。另一方面,在人民币汇率陷入盘整期间,利率波动的方向往往与汇率突破的方向一致。2017年1月到5月、2017年10月到12月人民币利率明显上行,人民币在打破震荡区间后升值;2018年2月到4月、2019年6月到7月、2022年5月到8月人民币利率下行对应人民币向贬值方向突破震荡。较为特殊的是2019年3月到4月人民币利率上行,但人民币在震荡后继续修复高估,其主要驱动是中美关税提高这一非市场化因素。
从历史经验来看,国内库存周期的拐点往往领先于汇率。然而无论从PPI同比,还是利润率的视角,本轮库存出清尚未见底。
我们选取工业增加值、基础账户占比和CPI增速三个指标构建基本面综合指标,结果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该指标已经接近2022年9月的前低水平,与之相比,美元兑人民币上行的速率偏缓。
2023年离岸美元流动性随美联储加息而收紧,3月硅谷银行事件引发风险情绪恶化,跨境资金流出加剧了境内美元利率的上行。
一方面,从境内外汇存款增速来看,我们在《2023年人民币汇率展望:趋势转升的条件何时具备?》中提到外汇存款增速6%-10%是人民币升贬行情切换的“分水岭”。最新2023年4月数据显示,境内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增速录得-11.7%,距离6%-10%差距较远。
另一方面,在2023年剩余时间美联储既不加息、也不降息——即政策利率维持5.25%高点的基准预期下,经境内美元利率测算的美元兑人民币“均衡汇率”大约在7.10。然而人民币汇率常常相对境内美元利率超调。历史经验显示人民币行情反转前超调幅度可能达到5%水平,因此下半年不排除美元兑人民币继续上行,挑战甚至突破前高的可能性。更不用说考虑到美国有望从主动去库进入被动去库,经济改善叠加通胀韧性下,美联储可能进一步加息至5.5%甚至更高。
同境内美元利率相似,人民币相对美元指数也存在超调的普遍现象。当前人民币汇率相对美元锚低估约2%,接近2022年10月行情阶段性反转时的水平,2020年汇率趋势反转时超调幅度曾达到5%。
目前结售汇行为的季节性规律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仍是显著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岁末年初的大规模结汇,尤其是春节前刚性结汇盘造**民币汇率在12月平稳、1月升值的规律自2018年后始终适用。二是每年6-8月的年中分红派息季导致购汇需求提升,倘若人民币处于弱势周期中,则6-8月美元兑人民币上行的速率可能加速。
高美元利率环境下,以6个月为周期,企业未结汇盘与未购汇盘的剪刀差越来越大,与之不同的是,2015年剪刀差扩大是由汇率预期推动的。剪刀差的扩大意味着即期购汇意愿占据上风,对汇率的影响短空长多。
2023年下半年,在美联储既不加息也不降息的预测下,离岸美元利率将维持在当前高位水平,可能受到美国信贷波动和风险事件的影响。人民币掉期点的边际变化主要取决于境内人民币利率,以及跨境资金流动。整体上下半年仍然是掉期点探底的过程。
本轮人民币掉期负值较大,意味着持有人民币多头将承担负carry,carry此处取“掉期点/即期美元兑人民币*100%”。我们将1年期人民币多头carry与美元兑人民币进行对比,一方面,人民币多头carry的拐点往往领先于美元兑人民币拐点,当前人民币多头carry的下行难言见底。另一方面,从历史经验来看,2016年以来1年期人民币多头1%的carry水平是人民币汇率升贬的“分水岭”。人民币多头carry从低于1%的水平显著超过1%的2017年、2020年对应人民币汇率两轮由贬转升,2018年和2022年人民币多头carry从高于1%的水平显著回落到1%以下,对应人民币汇率升转贬。当前人民币多头负carry水平下,尚不具备行情反转的动力。
另一个可以辅助拐点判断的是境内外人民币利差。我们发现当境内外人民币利差(境外-境内)超过1倍标准差时,意味着境外市场人民币做空成本较高,往往触发人民币升值波段。2017年后历次升值波段中唯一未伴随着境内外利差高位的是2019年8月,当时原因是中美达成第一阶段口头协议这一非市场因素。
策略方面,下半年仍是锁定未来1-2年美元结汇敞口的好时机。点位方面,我们提示2023年宏观形势变化快,事件驱动型的行情切换难以提前预测,捕捉行情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难度较大,建议结合成本价位分批次锁定敞口。衍生品方面,当前掉期负值较大、期权隐含波动率较低的情况下,建议考虑买入看跌期权锁定敞口。也可以搭配卖出看涨期权补贴价格。2022年面世的美式期权和亚式期权有助于丰富期权组合方案。
长期限美元购汇方向可选择继续观望等待。短期限的美元购汇敞口可趁人民币反弹波段进行部分锁定。另外欧元和日元购汇敞口建议在下半年锁定。衍生品方面,期权较远期购汇的风险准备金减半,因此买入看涨期权是较好的选择。
此外,建议把握人民币低成本融资优势。融入人民币后可使用货币掉期(CCS)兑换成外币使用。
张明 | 下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何去何从? 注:本文为《财经》杂志约稿,发表于2023年6月30日,原名为“人民币年内两次贬值有何不同”。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文中配... - 雪球
注:本文为《财经》杂志约稿,发表于2023年6月30日,原名为“人民币年内两次贬值有何不同”。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文中配图摄于北京望湖公园。
2023年6月28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下跌至7.2101,与2022年年底相比下跌了3.5%,与2023年上半年汇率高点(1月16日的6.7135)相比下跌了7.4%。2023年6月21日,人民币兑CFETS(外汇交易中心)货币篮汇率指数下跌至96.49,与2022年年底相比下跌了2.2%,与2023年上半年汇率高点(2023年2月10日的100.53)相比下跌了4.0%。
2023年5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年内首次破7。6月1日与6月26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跌破7.1与7.2。
下一个关键的点位是7.2555,这既是2022年11月4日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也是自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最低点。一旦跌破这一点位,那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就将跌回2008年1月的水平,达到过去15年内的新低。正因为如此,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贬值引发了市场高度关注。
注:数据引自CEIC。
如图1所示,自2023年年初至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发生了两次贬值。第一次贬值发生在2月2日至2月27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由6.7130下降至6.9572,贬值了3.6%。第二次贬值发生在5月11日至6月28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由6.9101下跌至7.2101,贬值了4.3%。
这两次贬值的幅度相似,但内涵大不相同。这是因为,在第一次贬值期间,人民币兑CFETS货币篮非但没有贬值,反而略微升值。而在第二次贬值期间,人民币兑CFETS货币篮大幅贬值,由5月12日的99.01下降至6月21日的96.49,贬值了2.5%。换言之,在2023年2月,人民币仅是兑美元贬值,人民币有效汇率并未贬值。而在2023年5月、6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人民币有效汇率均显著贬值。
近年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与美元指数走势高度负相关。如果美元指数上升(也即美元对其他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汇率升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通常会贬值,反之亦然。正是因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与美元指数走势相反,这就维持了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大致稳定。然而如图2所示,在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两次贬值期间,美元指数的走向是不同的。
在今年2月人民币兑美元第一次贬值期间,美元指数的确大幅反弹,且两者维持的时间长度基本相当。然而,在今年5月、6月人民币兑美元第二次贬值期间,美元指数虽然也出现了反弹,但一则反弹的幅度明显弱于今年2月,二则反弹的持续时间并未持续太久。例如,进入6月之后,美元指数就明显呈现回落趋势。然而在6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却继续贬值。例如,5月31日至6月28日期间,美元指数下跌了1.4%,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贬值了1.8%。在美元指数回落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仍在贬值,这自然就会导致人民币有效汇率的下行。
注:数据引自CEIC。
综上所述,尽管在今年2月与今年5月、6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发生了两次显著贬值,但2月贬值的主要原因是美元指数显著走强(外因),人民币有效汇率并未下降。与此相对的是,5月、6月贬值的主要原因可能并非美元指数走强,更可能是内部因素,由此导致人民币有效汇率显著下降。
通常而言,中美利差的变动会带来短期跨境资本流动,进而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产生影响。如图3所示,2023年年初至今,美中利差(也即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减去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发生了两次显著上行。第一次发生在2月,主要原因是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第二次发生在4月、5月,该时期内美国收益率上升与中国收益率下降同时并存。但在6月,美中利差基本上稳定在1个百分点左右,并未继续扩大。换言之,中美利差变动可以解释2月与5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但不能解释6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
注:数据引自CEIC。
行文至此,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结论,外部因素可以很好地解释2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贬值,也可以部分解释5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贬值,但难以解释6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贬值。因此,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第二次贬值,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因于内部因素。
从内部因素来看,与2023年一季度相比,二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增长显著走弱,这可能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的最重要原因。
从三驾马车的增长格*而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回落最为显著。2023年3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5.1%,其中制造业、房地产、基建三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7.0%、-5.1%与8.8%。到2023年5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下降至4.0%,上述三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下降至6.0%、-6.0%与7.5%。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速回落也很显著,由2023年3月的14.8%下降至4月的8.5%,继而下降至5月的-7.5%。虽然受同比因素推动,3月至5月的社消零同比增速均超过10%,但5月的增速也从4月的18.4%回落至12.7%。
价格指数的下行同样令人忧虑。CPI同比增速由1月的2.1%下降至5月的0.2%,核心CPI同比增速由1月的1.0%下降至5月的0.6%,PPI同比增速则由1月的-0.8%下降至5月的-4.6%。值得注意的是,PPI同比增速的下降意味着企业真实融资成本的快速提升,而这必然会影响到未来的工业生产与制造业投资。
今年最引人注目的是年轻人失业率的持续攀升。2023年1月至5月,虽然调查失业率由5.5%下降至5.2%,但16岁-24岁群体的调查失业率却由17.3%上升至20.8%,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新高。
高频金融数据同样印证了经济增速下行与内部需求不振。一方面,狭义货币M1同比增速由1月的6.7%下降至5月的4.7%,M1与M2(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剪刀差则由1月的5.9%扩大至5月的6.9%;另一方面,5月社会融资规模与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下跌至-44%与-33%。
综上所述,国内总需求不足导致经济增速下行,这应该是今年5月、6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续贬值的最重要原因。相比之下,虽然美国经济同比增速不如中国,但美国失业率(5月为3.7%)低于中国,美国核心CPI增速(5月为5.3%)高于中国。这意味着,当前中美经济周期处于不同阶段,美国经济存在过热迹象,而中国经济存在过冷迹象。宏观经济层面的差异性决定了两国货币汇率的走势。
从外因来看,由于迄今为止美国经济韧性超出市场预期,尽管美联储在今年6月停止加息,但目前市场预测,美联储至少可能在今年7月与9月的议息会议上再加息两次,每次25个基点。此外,今年年内美联储降息的可能性目前来看已经非常低。这就意味着,在今年下半年,无论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还是美元指数都可能继续处于较强的区间。即使出现回落,回落的幅度也不会太大。
从内因来看,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依然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近期中国**能够顺应市场预期,推出一揽子宏观经济政策来激活国内需求、消除负向产出缺口,那么中国经济在今年下半年的表现将会明显强于二季度。但如果新的宏观政策组合迟迟没有到位,或者规模明显低于市场预期,那么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会再度弱于预期。尽管从基期因素来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保5基本上没有问题,但真实经济增长状况将是明显不尽如人意的。
换言之,汇率的经济晴雨表功能,在2023年表现得尤为突出。2023年下半年中国经济走势相对强弱,将会直接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在乐观情景下,今年下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望止跌回升,重返6区间,年底或在6.8上下。在悲观情景下,今年下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继续贬值,年底或在7.5上下。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明显贬值,但迄今为止中国央行并未明显干预外汇市场。这一点无疑是值得赞赏的。一方面,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弹性的增强,能够帮助中国央行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在当前的宏观形势下,容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适当贬值,能够帮助中国央行打开降息的空间。另一方面,在国内经济形势不景气与出口增速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人民币有效汇率的适当贬值也有助于稳定贸易增长。
致远期货:基金爆仓,基金经理为什么会跳楼
正常的期货交易,其实不会爆仓,也不会发生强行平仓的情况。真正的魔鬼是带10倍或50倍杠杆操作的,期货交易。如果你有100万美元现金,不带杠杆,买入黄金,涨了就赚,卖空就是买未来会跌,也能赚。但最多就是折损个很小的百分比。如果带上10倍杠杆,那你的100万美金,就会作为押金,变成1000万美金的信用担保额,允许你下单1000万美金买进或卖空,但亏损如果金价下跌10%,那1000万美金的累积亏损,就超过100万美金了,这时候就会发生强行平仓(因为期货公司不会替你承担风险),一旦强行平仓,就是意味着资金百分百亏损,就是100万美金完全输光了。。。更可怕的是,如果某一个交易日,突然下跌20%,在当日结算时,不仅强行平仓,你还直接就欠100万美金。。(4月21修改补充:感谢黄亮提出的,不可能发生欠账交易的情况,的确我也看到交易规则里是一旦超出保证金,立即就会被平仓。但的确有听到多次,操盘手欠债的情况,包括一些外资银行的期货项目,也会发生欠款的情况,由于没有写在规则里,没有这方面的细节消息。待完善!)没有哪个操盘手,是自己的钱亲自操盘,赔光意味着你的后台老板,是否能放过你的问题了。。所以,股票真的不算可怕,杠杆期货,可以让你一个月赚几百万。也可以1天内就输光。险恶程度堪比赌博。推荐没有实力的朋友,不要超出自己能力玩带杠杆的期货(如果你有1个亿资产,倒是可以拿1000万找战绩很好的人,帮你操盘输了就当去了次澳门,赢了就拿走盈利,始终保持1000万的本金炒作,这算正常玩法,关键诱人之处就在于占用资金少,但可以博弈很大的基数)。正常买些资源挂钩基金,由于期货毕竟是以实物市场为基础的,例如石油,他是有实体经济做依托的,所以价格走势的可预测性比较强,比国内的上市公司价值走势靠谱100倍。。作为严肃投资领域,期货绝对是资本家们的首选。。顺便说一句,两前国内黄金期货,出现很多国内所谓做虚拟盘的金融公司。其实他们都是非常糟糕的骗子,用一个他们可以操纵数字的电子游戏来坑你的钱。千万别相信他们,你是在跟他们开盘口的个人在对赌,完全是利用赌徒离桌心理,是一种庞氏骗*的变种。。最近我收到几个电话,同样的理念,开始搞汇率杠杆操作,好多电话来势汹汹,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被骗。
外汇交易问题(对冲)
利用期货交易来避免或减轻实货所受价格波动风险的交易方式。例如某进口公司在日本订造一条电冰箱生产线。日方报价十二亿日元,在一美元兑一百二十日元时,相当于一千万美元。进口公司担心日后交收时,日元大幅升值,实价有机会变成一千一百万美元甚至一千二百万美元,于是与日方签合同时,立即在银行以一美元兑一百二十日元的汇率买入相当于一千万美元的日元期货。这样,即使日后日元如何大幅升值,生产线交收时要多付出的美元通统可以在日元期货合约中如数嫌回来,不至于失预算。这种做法就是对冲。金融学上,对冲指特意减低另一项投资的风险的投资。它是一种在减低商业风险的同时仍然能在投资中获利的手法。对冲在外汇市场中最为常见,着意避开单线买卖的风险。所谓单线买卖,就是看好某一种货币就做买空(或称揸仓),看淡某一种货币,就做沽空(空仓)。如果判断正确,所获利润自然多;但如果判断错误,损失亦不会较没有进行对冲大。所谓对冲,就是同一时间买入一外币,做买空。另外亦要沽出另外一种货币,即沽空。理论上,买空一种货币和沽空一种货币,要银码一样,才算是真正的对冲盘,否则两边大小不一样就做不到对冲的功能。这样做的原因,是世界外汇市场都以美元做计算单位。所有外币的升跌都以美元作为相对的汇价。美元强,即外币弱;外币强,则美元弱。美元的升跌影响所有外币的升跌。所以,若看好一种货币,但要减低风险,就需要同时沽出一种看淡的货币。买入强势货币,沽出弱势货币,如果估计正确,美元弱,所买入的强势货币就会上升;即使估计错误,美元强,买入的货币也不会跌太多。沽空了的弱势货币却跌得重,做成蚀少赚多,整体来说仍可获利。1990年初,**伊拉克战争完结,美国成为战胜国,美元价格亦稳步上升,走势强劲,兑所有外汇都上升,当时只有日元仍是强势货币。当时柏林墙倒下不久,德国刚统一,东德经济差令德国受拖累,经济有隐忧。苏联政*不稳,戈尔巴乔夫地位受到动摇。英国当时经济亦差,不断减息,而保守d又受到工d的挑战,所以英磅亦偏弱。瑞士法郎在战后作为战争避难所的吸引力大减,亦成为弱势货币。假如在当时买外汇,长沽英磅、马克、瑞士法郎,同时买空日元,就会赚大钱。当美元升时,所有外币都跌,只有日元跌得最少,其他外币都大跌;当美元回软,其他升币升幅少,日元却会大升。无论如何,只要在当时的市场这样做对冲,都会获利。1997年,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大量抛售泰铢,买入其他货币,泰国股市下跌,泰国**无法再维持联系汇率,经济损失惨重。而该基金却大大获利。除了泰国,香港等以联系汇率为维持货币价格的国家与地区都遭受对冲基金的挑战。港府把息率大幅调高,隔夜拆息达300%,更动用外汇储备1200亿港元大量购入港股。最后击退炒家。对冲的原理并不限于外汇市场,不过在投资方面,较常用于外汇市场。这个原理亦适用于金市、期货和期指市场。购入对冲又称“揸入对冲”是用来保障未来购买股票组合价格的变动。在这类对冲下,对冲者购入期货合约。例如,基金经理预测市场将会上升,于是他希望购入股票;但若用作购入股票的基金未能即时有所供应,他便可以购入期货指数,当有足够基金时便出售该期货并购入股票,期货所得便会抵销以较高价钱购入股票的成本。基金经理会定期收到投资基金。在他收到新添的投资基金前,他预料未来数周将出现“牛市”,在这情况下他是可以利用购入对冲来固定股票现价的。若将于四星期后到期的现月份恒生指数期货为4000点,而基金经理预期将于三星期后收到$100万的投资基金,他便可以于现时购入$1000000÷(4000×$50)=5张合约。若他预料正确,市场上升5%至4200点,他于此时平仓的收益为(4200-4000)×$50×5张合约=$50000。利用该五张期货合约的收益可作抵偿股价上升的损失,换句话说,他可以以三星期前的股价来购入股票。沽出对冲又称“卖出对冲”,是用来保障未来股票组合价格的下跌。在这类对冲下,对冲者出售期货合约,这便可固定未来现金售价及把价格风险从持有股票组合者转移到期货合约买家身上。进行沽出对冲的情况之一是投资者预期股票市场将会下跌,但投资者却不顾出售手上持有的股票;他们便可沽空股市指数期货来补偿持有股票的预期损失。假定投资者持有一股票组合,其风险系数(beta)为1.5,而现值1000万。而该投资者忧虑将于下星期举行的贸易谈判的结果,若谈判达不成协议则将会对市场不利。因此,他便希望固定该股票组合的现值。他利用沽出恒生指数期货来保障其投资。需要的合约数量应等于该股票组合的现值乘以其风险系数并除以每张期货合约的价值。举例来说,若期货合约价格为4000点,每张期货合约价值为4000×$50=$200,000,而该股票组合的系数乘以市场价值为1.5×$1000万=$1500万。因此,$1500万÷$200000,或75张合约便是用作对冲所需。若谈判破裂使市场下跌2%,投资者的股票市值便应下跌1.5×2%=3%,或$300000。恒生指数期货亦会跟随股票市值波动而下跌2%×4000=80点,或80×$50=每张合约$4000。当投资者于此时平仓购回75张合约,便可取得75×$4000=$300000,刚好抵销股票组合的损失。留意本例子中假设该股票组合完全如预料中般随着恒生指数下跌,亦即是说该风险系数准确无误,此外,亦假定期货合约及指数间的基点或差额保持不变。分类指数期货的出现可能使沽出对冲较过去易于管理,因为投资者可控制指定部分市场风险。这对于投资于某项分类指数有着大相关的股票起着重要的帮助。风险对冲是指通过投资或购买与标的资产(UnderlyingAsset)收益波动负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衍生产品,来冲销标的资产潜在的风险损失的一种风险管理策略。如:资产组合、多种外币结算、战略上的分散经营、套期保值等。风险对冲是管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和商品风险非常有效的办法,由于近年来信用衍生产品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风险对冲也被广泛用来管理信用风险。与风险分散策略不同,风险对冲可以管理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还可以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偏好,通过对冲比率的调节将风险降低到预期水平。利用风险对冲策略管理风险的关键问题在于对冲比率的确定,这一比率直接关系到风险管理的效果和成本。商业银行的风险对冲可以分为自我对冲和市场对冲两种情况:1、所谓自我对冲是指商业银行利用资产负债表或某些具有收益负相关性质的业务组合本身所具有的对冲特性进行风险对冲。2、市场对冲是指对于无法通过资产负债表和相关业务调整进行自我对冲的风险(又称残余风险),通过衍生产品市场进行对冲。假如你在10元价位买了一支股票,这个股票未来有可能涨到15元,也有可能跌到7元。你对于收益的期望倒不是太高,更主要的是希望如果股票下跌也不要亏掉30%那么多。你要怎么做才可以降低股票下跌时的风险?一种可能的方案是:你在买入股票的同时买入这支股票的认沽期权——期权是一种在未来可以实施的权利(而非义务),例如这里的认沽期权可能是“在一个月后以9元价格出售该股票”的权利;如果到一个月以后股价低于9元,你仍然可以用9元的价格出售,期权的发行者必须照单全收;当然如果股价高于9元,你就不会行使这个权利(到市场上卖个更高的价格岂不更好)。由于给了你这种可选择的权利,期权的发行者会向你收取一定的用,这就是期权。原本你的股票可能给你带来50%的收益或者30%的损失。当你同时买入执行价为9元的认沽期权以后,损益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可能的收益变成了。(15元-期权)/10元而可能的损失则变成了:(10元-9元+期权)/10元潜在的收益和损失都变小了。通过买入认沽期权,你付出了一部分潜在收益,换来了对风险的规避。http://hi.baidu.com/%B3%E5%C0%CB%CA%D6/blog/item/788dfd3c8c0541cf9e3d623c.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美元兑人民币走势预测未来30天(美元指数走弱失守97在岸人民币收报6.7145,人民币还会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