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基金属于资本市场工具吗(什么是混合资本债券?)

什么是混合资本债券?

混合资本债券是针对巴塞尔资本协议对于混合(债务、股权)资本工具的要求而设计的一种债券形式,所募资金可计入银行附属资本。

与目前各家银行发行的次级债相比,混合资本债券具有较高的资本属性,当银行倒闭或清算时,其清偿顺序列于次级债之后,先于股权资本。

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有哪些不同?列举一些它们的金融工具。

货币市场是资本市场里的一种,不如股票、债券、基金、期货等等都是资本市场,但货币是国库券市场、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外汇等。

国寿安保稳诚混合基金:业绩可圈可点 资产配置好选择 - 哔哩哔哩

今年以来市场的频繁震荡,让越来越多投资者意识到,高波动就是资本市场的常态。在此背景下,兼顾收益与风险的偏债型基金愈发受到投资者青睐。

偏债型基金产品的债券仓位较高,保证了整体较小的波动幅度,同时,它能借助低仓位的股票、转债等资产获取部分超额收益,是当前震荡期下的上佳投资工具。

作为全市场实力较强的固收投资团队之一,国寿安保基金打造出来的国寿安保稳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自成立以来业绩表现可圈可点,是您资产配置的好选择。

2022年,传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依然维持低位,A股市场波动性明显加大,在这种情况下,配置偏债型基金是投资者较好的选择。

偏债型基金是以债券类产品作为底仓,具备了固收类产品的稳健性特点,同时又具备一定的权益资产配置比例,能分享权益市场的波段机会,为产品增加多种收益来源。

二偏债型基金适合什么样的投资者?当前是投资国寿安保稳诚混合基金的好时机吗?

如果您是稳健型投资者,以追求资产的稳健增值为主要目标,但又不满足于现有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收益,建议您可以集中配置国寿安保稳诚混合基金。该基金是偏债混合型基金,其预期收益和预期风险高于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型基金,但低于股票型基金。

如果您是中高风险偏好投资者,主要配置权益类的资产,在A股市场连涨三年,近期震荡加剧的情况下,建议您也可以适当通过投资国寿安保稳诚混合基金来平滑组合波动,实现攻守兼备。

如果您是中低风险偏好投资者,投资经验较少,风险承受力不强,也不愿过多操心自己的资产,建议您也可以适当配置部分国寿安保稳诚混合基金,对资产进行收益增强。

当然总的来说,还是请投资者选择符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的产品。

国寿安保稳诚混合是一只偏债混合型基金,预期风险收益水平相应会高于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低于股票型基金,属于中高风险收益的投资品种。

本基金将通过对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深入分析,采用主动的投资管理策略,把握不同时期各金融市场的收益水平,在约定的投资比例下,合理配置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等各类资产,在严格控制下行风险的前提下,力争实现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定增值。

根据银河证券二级分类标准,国寿安保稳诚混合属于偏债型基金。截至2022年9月30日,该类型产品最近1年、2年、3年、5年、10年净值增长率平均值分别为-1.49%、7.74%、22.84%、33.54%、127.35%。

(数据来源:银河证券,分类标准:二级分类,截止日期:2022年9月30日)

五国寿安保稳诚混合基金是如何进行组合配置的?

国寿安保稳诚混合基金的资产配置策略注重将定性资产配置和定量资产配置进行有机的结合,根据经济情景、类别资产收益风险预期等因素,确定不同阶段基金资产中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及其他金融工具的比例,力争获得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定增值。

本基金的股票资产主要投资于优选行业中的绩优股票。本基金将通过全球视野选择在行业中具备竞争优势、成长性良好和估值合理的股票。在价值取向上,采用合适的股票估值模型与分析系统选股模型,选择具有投资价值的行业股票,构造投资组合。

本基金的债券投资策略主要包括:类属资产配置策略、期限结构策略、证券选择策略、回购套利策略、可转换债券投资策略,对债券市场、债券收益率曲线以及各种债券价格的变化进行预测,相机而动、积极调整。

六国寿安保稳诚混合基金的投资组合比例是什么?

国寿安保稳诚混合基金的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0%-30%;每个交易日日终在扣除股指期货合约和国债期货合约需缴纳的交易保证金后,本基金应当保持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5%的现金或到期日在一年以内的**债券,其中,现金不包括结算备付金、存出保证金、应收申购款等。如果法律法规对上述投资比例要求有变更的,本基金将及时对其做出相应调整,并以调整变更后的投资比例为准。

国寿安保稳诚混合基金高度重视回撤管理。基于回撤管理优先的策略,股票仓位通常控制较低位置;经济衰退、资金宽松时期,股票、债券价格变动通常呈现负相关性,组合投资有助于控制回撤风险;适度选择相关性较弱的行业,构建稳健的组合,降低回撤风险。

另外,在债券市场波动的回撤风险管理方面,多数时段保持中等以上久期,但紧货币、宽信用等债券信号出现时,适度降低久期;主要投资高等级信用债和中等评级短久期债券,避免信用下沉,严守买入和卖出的纪律;开放式基金杠杆率不超过140%,杠杆风险较低;主要配置高等级债券,通常具有高流动性,有效防范流动性风险。

国寿安保稳诚混合基金成立于2017年1月20日,自成立以来业绩大幅跑赢业绩比较基准。

截至2022年9月30日,国寿安保稳诚混合A自基金合同生效起净值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44.30%(8.84%);国寿安保稳诚混合C自基金合同生效起净值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43.50%(8.84%)。(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85%+沪深300指数收益率×15%)

国寿安保稳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成立于2017年1月20日,2017年-2022年三季度A类净值增长率分别为7.37%、2.20%、3.91%、16.59%、8.68%、-0.12%;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0.32%、-0.12%、6.16%、3.97%、1.19%、-2.74%;C类净值增长率分别为7.27%、2.10%、3.81%、16.49%、8.57%、-0.20%;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0.32%、-0.12%、6.16%、3.97%、1.19%、-2.74%;方旭赟先生自2017年1月20日至2022年10月14日担任国寿安保稳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9年1月9日起增聘吴坚先生为国寿安保稳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数据来源:国寿安保基金定期报告,截止日期:2022年9月30日)

国寿安保基金是中国人寿旗下的基金公司①,成立以来固收投资能力突出,先后荣获《上海证券报》颁发的第十六届、第十八届“金基金·债券投资回报基金管理公司奖”等业内重磅奖项。

根据海通证券最新发布的《基金公司权益及固定收益类资产超额收益排行榜》(2022.10.11)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在固定收益类公司中最近五年、三年、两年、一年的超额收益排名居前1/3(15/98、31/118、28/132、22/149)②。

十国寿安保稳诚混合的基金代码是多少?费率结构是怎样的?

基金简称:国寿安保稳诚混合

基金代码:A类:004225C类:004226

费率结构:

管理费率:销售服务费率:0%(A类);0.10%(C类)

申购费率:

赎回费率:

附注:

1.风险提示:基金管理人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基金资产的投资运作。

2.数据来源:《海通证券:基金公司权益及固定收益类资产超额收益排行榜(2022.10.11)》。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请理性选择基金。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产品存在收益波动风险,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购买基金时,投资者应详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并通过官方途径查询基金产品风险等级,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产品。

国寿安保稳诚混合基金:业绩可圈可点资产配置好选择

金融资产配置策略范文精选8篇(全文)

关键词:资产配置荒成因投资策略

一、资产配置荒的成因分析

2015年年初,在改革预期升温的基础上,中国股市出现了自2007年来的第二次疯牛行情,各路资金纷纷涌入股市,助推A股价格一路飙升,A股赚钱效应的光环使得市场闲余资金找到了方向标。为避免股价过度上涨,抑制过度投机,2015年6月,证监会开始严查场外配资,股价出现了断崖式暴跌,从最高的5178点一路跌至2850点的最低点,给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大量的资金撤离股市,市场观望气氛浓厚。在股市风险大,债券绝对收益率低下,PPP项目不规范、房地产行业收入比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以谋求收益最大化的“出逃”资金找不到合理的资产配置方案,由此进入资产配置荒时代。造成资产配置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金融资产与投资需求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金融资产供给的扩张往往伴随着融资需求的增加,投资需求增加会使得家庭乃至生产企业去银行融资以获得充裕的投资资金,这一方面会刺激房地产业的兴起,另一方面会加快资金流速,增加对金融资产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波及到了房地产业以及银行业,居民投资意愿的下降直接降低了银行表内业务的收入。经济增速放缓同样对债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地方性债务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基于债务风险可控的目标,**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这当中主要包括:将地方债务逐步纳入预算管理,开正门、堵偏门,规范融资平台等措施。这项措施使得标准化债券融资明显反弹,非标向标准化融资开始分流,债券供给增多,降低了债券的价格。2015年开始,我国实行地方债置换也进一步削弱了地方债券的收益率。在房产投资意愿下降,银行表内业务低迷及正规发债渠道放开的情况下,金融资产的供给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甚至是消亡,因此出现了金融资产供给不足,成为资产配置荒的原因之一。

金融衍生资产收缩引发的资产再配置主要体现在股市衍生资产的收缩。股市大跌之前,由于股市投资需求的急剧膨胀,各种股票衍生产品也相继推出。例如:2014年12月,证监会就《股票期权交易试点管理办法》及相关指引征求意见,同日,上证所《股票期权试点交易规则》。2015年股票期权正式开始试点,标志着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更进一步。相关金融衍生品的推出,不仅丰富了传统的股指期货、融券卖空、转融通等做空手段,同时也大大改变了A股习惯性做多的思维,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效应。在金融衍生产品丰富的背景下,投资者可以选择自己所倾向的金融产品,灵活的选择做多或者做空,这大大刺激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据统计,2015年3月16日-3月20日当周,A股新增开户数为113.85万户,刷新2007年6月1日当周以来的新高。然而在股市出现大跌之后,曾具有高收益的股票衍生产品变得不再受青睐,金融衍生资产呈现缩小态势,巨大的风险也让资金纷纷撤离股市,场外观望态度浓厚。在这种情况下,资产回报预期仍高与高收益资产收缩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因此,股票衍生资产收缩引发资产的再配置,也是导致资产配置荒的重要因素。

美国在经历2007年来的金融危机之后经济持续复苏,失业率下降,居民收入增加。基于美国经济状况好转,美联储加息预期变得越来越强烈。如果加息预期最终实现,那么人民币兑美元将贬值,这样可能会推动资本退出中国市场,其直接结果会拖慢中国经济增速,进一步加大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下,加大A股市场的波动。面对美联储加息预期强烈,中国采取了两方面措施:一方面抛售在美的外汇储备以维持人民币稳定,另一方面,央行降息降准,以维持国内货币充足的流动性。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股票市场的波动,却使得银行存款以及相关理财产品的收益下降。银行业务机会成本增加使得投资者不再愿意将资金存入银行。在股市波动大,债券绝对收益低下,银行存款机会成本加大,房产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具有投资意愿的资金便找不到合理、适当的投资方式。

企业投资可以分为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金融投资是指企业将一定的盈余资金投入到金融市场,以获得股息和债息为目的的一种投资行为;而实业投资指的是企业直接将资金投入到自己的企业或者合作的企业当中。金融投资是实业投资的产物且以实物投资为基础,实业投资的运营状况将时刻影响着金融投资的发展情况。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融资困难、产能过剩等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企业融资困难主要表现在融资渠道狭窄和融资成本高两个方面。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在产能过剩以及融资困难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的实业投资开始出现下滑。实业投资的下滑直接牵扯到金融投资领域,企业不再有更多的闲余资金进行金融投资,从而导致金融资产的收缩。

根据资产管理人的特征以及投资者的性质,资产配置策略可以分为买入并持有策略、恒定混合策略、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对于国内经济不景气,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地方债务风险增加,股市债市收益低下,资产配置荒的情况,可从资产管理人的风险偏好以及投资性质来制定资产配置荒下的投资策略。具体如下:

买入并持有策略是指在确定恰当的资产配置比例,构造了某个投资组合后保持这种组合在一定年限不变的投资策略。买入并持有策略是消极型长期再平衡方式,它适用于有长期计划并满足于战略性资产配置的投资者。在股市出现急跌之后,股市的系统性风险被大大的释放,很多的股票价格在连续下跌中已经展露出了投资机会,不少股票甚至跌破净值,已经具有长期投资的价值。因此在股市的继续下跌中,我们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看到更多的是机会。当前,在美联储加息预期的阴影下,股市一度下跌至2850点。中国证券市场缺乏的是股民对中国股市的信心。我们要做的是等待市场悲观情绪的好转,在国家各项利好政策的刺激下,股市重启牛市,金融衍生资产再度扩张。对于继续下跌的股市,我们可以挑选基本面好以及跌破净值的股票逢低建仓,做中长期价值投资,等待股市渐渐好转。

恒定混合策略是在假定资产的收益情况和投资者偏好没有大的改变的条件下,保持投资组合中各类资产的固定比例的一种投资方式。它适用于风险承受能力较稳定的投资者。如果股票市场价格处于震荡、波动状态之中,恒定混合策略就可能优于买入并持有策略。股票市场的大跌使得投资者对股票的风险偏好发生了改变,投资者更加愿意将资金投入无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在以“资金为王”的市场中,将资金投向银行理财以及债市的恒定混合策略似乎为一种更加保险的投资策略。

投资组合保险策略是在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无风险资产从而保证资产组合的最低价值的前提下,将其余资金投资于风险资产并随着市场的变动调整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的比例,同时不放弃资产升值潜力的一种动态调整策略。当投资组合价值因风险资产收益率的提高而上升时,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也随之提高;反之则下降。

在资产配置荒的背景下,我们不应当只将投资目标放在一种标的上,而应该运用投资组合策略来分散投资,从而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在美联储加息的预期浓厚、A股波动大以及央行一度降低银行存款利率的背景下,我们不应当看到的只是人民币贬值对引起的汇率变化以及银行存款的机会成本加大,应当用反向思维去看待美元汇率的上涨――将目标转向汇市。如:2014年12月18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1195元,而2015年9月18日的数据显示1人民币对人民币汇率为6.3067,增长了约3.06%,且美元今年以来一直呈现逐渐上涨的趋势。因此,在当前美联储加息预期下,我们可以将资金进行分散化投资,将一部分资金投入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的同时,将适额资金转向汇市以及债市。

参考文献:

[1]顾兵.基于企业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的关系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05):37

关键词:金融结构;保险;非货币性资产

一、引言

在金融发展过程中,总量增长和结构协调同等重要。金融发展理论认为:一个优化协调的金融结构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投资风险,提高储蓄投资转化效率,金融结构是影响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外对金融结构的研究主要有两大类较有影响的观点:第一类是以金融结构概念的提出者戈登史密斯(RaymondW.Goldsmith)为代表的金融结构观。该类观点认为“一国现存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之和构成该国的金融结构,并包括不同类型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的性质、规模和特征等。金融结构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①第二类是当前流行的“两分法”观。该类观点将一国金融体系划分为两类:即以金融市场为主的金融体系和以银行中介为主的金融体系,进而考察不同金融结构在经济中的比较优势。

国内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从宏观角度定性地考察我国金融结构问题。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许多学者在金融结构的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如谢平(1992年)[1]较早地对1978—1991年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动状况进行了分析;易纲(1996年)[2]对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后,发现了引起广义货币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迅速上升的原因;赵志君(2000年)[3]从流动性出发,将金融资产分为货币、债券和股票三类,分析了这三类金融资产的内部结构、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关系的外部结构和金融资产总量、结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

本文在总结了国内外对金融结构的主流研究后,发现存在两大问题:第一,缺乏动态的眼光看待我国金融结构变迁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我国经济处于转轨和发展时期,不能静态或片面地追求一个最优金融结构。金融资产结构的调整要以能够适应经济和金融发展为原则。第二,在对优化金融结构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中,更多的从金融理论角度描述货币性金融资产的变动,而随着保险业日益发展壮大,尤其是我国保险业对金融市场参与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保险资产在金融结构中的地位,通过加快保险发展促进金融结构调整的研究还很不完善。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金融结构也出现了变迁。金融结构按资产类型主要划分为:银行体系作为持有主体的货币性资产和以保险保障性资产和证券性资产为主的非货币性资产。②我国金融结构的变迁主要表现在:(1)金融资产总量的增长。金融资产总额从1978年的1512.50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383045.30亿元,增长了235.7倍。(2)不同类型金融资产增幅波动相差较大。货币性金融资产的增长与宏观经济运行相关度较高,GDP快速增长时,货币性资产也呈现快速增长;保险保障性资产因为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原因经历了较长时期平稳增长后,在1999年后出现爆发式增长,年平均增速居各类金融资产之首;证券类资产在经历了短时期高速增长后,增速放缓。(3)主要金融资产的相对比重的变迁。总体趋势表现为:货币性金融资产的比重在缓慢降低,保险保障类和证券类非货币性资产的比重在稳步提高(详见下图,数据来源说明③)。

改革开放后,我国金融结构变迁中既有以市场为导向,适应经济发展规律的变迁,也有以**主导的人为推动型的“跨跃式”变迁。这种混合型的外部诱因导致了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金融结构变迁过程中的差异。

考察我国金融结构是否合理,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虽然世界上不存在普遍适用的金融结构模式,但借鉴发达国家金融结构变迁的经验和规律应成为评价标准之一。从定性的角度考察,合理的金融结构可概括为金融功能的发挥和金融效率的提高。ZviBodie和Merton(1992)认为合理的金融结构包括:资源转移、风险管理、支付清算、资源储备和产权划分、提供信息和人激励等六方面职能。④对于金融效率,R.I.罗宾逊(RolandI.Robinson)和D.怀特曼(DwayneWhiteman)认为金融效率表现为操作效率与配置效率。操作效率可以用成本效益比来衡量,配置效率则用储蓄资金转化为投资的有效性来衡量。⑤在金融经济时代,所有的金融活动都与货币有关。货币不仅是重要的金融资产,而且其他形式的金融资产的功能发挥和效率都要借助于货币来实现。因此判断我国金融结构的合理性还可以通过货币-经济比率(M1/GDP和M2/GDP)进行定量分析。

依据上述标准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我国金融结构变迁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在我国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衡的金融结构下,货币性资产的垄断地位加剧了金融风险向银行的过度集中,增加了爆发金融风险的可能性;造成了经济增长过多依赖于货币性金融资产的推动,增大了潜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压力。⑥我国“十五”期间货币供应量增幅与经济增长速度背离程度的增大,说明货币性资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减小。

2.储蓄存款的非均衡分布制约了居民对保险等非货币性金融资产的有效需求。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居民有较高的储蓄率。截至2006年6月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54996.87亿元,人均储蓄存款达1万元左右。⑦被广泛应用的帕雷托“二八法则”证明:少部分人实际拥有大多数储蓄。当前我国巨额的储蓄存款余额并不能说明居民对保险等非货币性资产在短期内有现实的有效需求。因此,如果不能通过储蓄向保险等非货币性资产转化,促进金融结构的调整就难以自动实现。

3.保险与银行在资金来源和运用上的错配。保险与银行等金融中介按照负债是否是货币可分为非货币类和货币类两种。金融结构观的创始人——戈登史密斯(RaymondW.Goldsmith)在对金融机构进行分类后认为:寿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长期不可转让负债,资金运用应以长期债权为主;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于预付保费(即投保人短期内不能索回的负债),其大部分资金应该用于长期证券投资。

⑧但我国保险公司的大量存量资产配置在期限较短、收益不断走低的存款产品以及十年期内国债、金融债和证券投资基金等短期债权上。同样,理论上,银行的主要负债即资金来源主要是存款,资金运用应该以短期和中期债权为主。但我国银行一直存在着资产长期化、负债短期化的结构错配问题,孕育着较大的金融风险。首先,由于中长期贷款依靠短期资金来源支撑,一旦银根紧缩,储蓄分流加剧,银行就会面临流动性风险;其次,商业银行积累了大量的中长期资产利率正缺口,潜藏了较大的利率风险。(二)主要原因

1.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形成的投融资格*对我国金融结构变迁有着较大影响。改革开放前,我国取消了商业信用和金融市场,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是惟一的融资途径,货币性资产成为惟一的金融资产类型。改革开放后,以保险、证券为代表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较快,带动了非货币性资产的快速增长。特别是随着我国保险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保险的功能和作用不断深化拓展,社会对保险的需求不仅逐渐渗透到**社会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之中,还在个人和家庭的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发挥着日益积极的作用。

在经济转轨时期,居民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增加,对预防性动机的货币需求增强,因此更愿持有以国家信用为支撑的银行存款等货币性资产。我国M1/GDP稳步上升,从1978年的0.16上升到2003年的0.721,表明我国金融结构中货币对经济增长的短期贡献增强。M2中绝大部分是作为金融资产而非支付手段的准货币,加上我国非货币性资产总量有限,M2基本能代表金融资产的总量水平,因此可用M2/GDP来衡量金融结构运行效率。我国M2/GDP比率也迅速上升,从1978年的0.246上升到2003年的1.896,⑨这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后,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和可选择的非货币性金融资产较少,居民不得不把银行存款作为首选,导致储蓄存款大幅增长,M2大幅攀升,作为外生变量的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在减弱。

2.储蓄存款的非均衡分布制约了居民对保险等非货币性金融资产的需求。储蓄存款的非均衡分布主要表现在:城乡差距、城市内部不同收入阶层的差距和不同地区的差距。储蓄存款的非均衡分布使储蓄向保险分流面临两大难题:首先,保险资产增长的潜力取决于全体居民的财富增长,而不仅仅取决于巨大的储蓄余额。因为拥有大部分储蓄的少数高收入人群有现实的保险消费能力,但保险消费意愿低,而低收入人群虽有较强的保险愿望但有效需求不足。其次,保险和银行在居民储蓄服务领域存在着相互替代和竞争。由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金融市场的不发达,因而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银行储蓄成为首选。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国大多数居民的消费处在转型期,在基本解决了吃、穿、用的需求外,正朝着住、行和养老、医疗、教育等更高消费类型过渡。但受传统文化影响,储蓄仍然成为相当部分普通居民财富积累的方式。

3.当前我国保险与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运用上错配。究其原因:(1)尽管保险资金的投资领域已经介入了三大市场。在债券市场上可以投资银行次级债、可转债和保险公司次级债;在股票市场上可以直接投资股票,从事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交易;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保险自有外汇资金可以投资于债券、存款和货币市场产品。但由于保险资金的特性决定了保险资产在配置上需要寻求各种投资工具进行资产负债匹配,如长期寿险资金需要一个具备长期稳定现金流回报的投资品种与之相匹配,而受制于目前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现有的投资品种很难匹配,需向更广的投资领域寻求匹配的品种和投资渠道。⑩(2)当前银行业信贷结构以中长期贷款为主的原因是:第一,直接融资渠道狭窄,无论是企业融资还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融资都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第二,从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增加贷款利息收益等因素考虑,更愿意发放中长期贷款。第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需求发生变化,个人住房和汽车等中长期消费贷款快速增长以及商业银行实施信贷集中战略等多种因素都导致了中长期贷款比例持续上升。[11]

四、与发达国家保险业促进金融结构调整的比较

近十多年来,7国集团(以下简称G-7国家)的保险业在金融业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G-7国家金融资产规模增长的同时,金融结构也经历着深刻变革,由银行主导阶段逐步转向多种金融机构共同主导金融市场发展的阶段。在银行主导阶段下,实体经济部门融资主要依靠银行,金融资产以货币性资产为主;在多种金融结构共同主导发展阶段,保险公司、证券经营机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迅猛发展,在金融资产构成中,银行资产等货币性资产逐步减少,保险等非货币性资产迅速增加,保险公司成为最重要的融资中介和机构投资者之一。若把保险公司资产和养老基金合并测算,在非货币性资产中的保险保障性资产在全部金融资产中占比已达到40%左右。[12]另从金融资产的平均增长率看,1990—1999年间,G-7国家保险公司资产增长了150%,达到100万亿美元,而银行资产增幅仅50%,规模为250万亿美元。在绝大多数国家,保险公司持有的证券资产已超过银行业。1990—1998年,OECD国家保险资产保持了年均10%的增幅,远高于银行资产的增幅。[13]日本和中国融资格*传统上都是以银行融资为主,但日本保险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份额从1990年的15%增长到1999年的28%,而同期日本银行业持有的金融资产却从67%下降为55%。[14]

从上述国家保险资产对金融结构优化的变迁看,日本的金融结构是以间接融资的银行体系为主体,保险公司的资产主要包括:贷款和国债。G-7国家中的欧盟国家,2002年保险业资产中股票占25%、**债券占22%、贷款占20%。美国和英国的资本市场发达,债券和股票占的比重较大。美国保险业资产更多是公司债券,2002年占到总资产的61%,同期英国保险资产中股票占到43%。

发达国家尤其G-7国家保险业在金融结构中的地位和优化金融结构中主要表现出两大特点:第一,保险业资产都表现出增幅快于银行资产,对金融市场参与度加深和金融结构优化贡献加大。第二,由于各国金融市场结构的差异,不同国家保险业资产在本国金融结构中的地位和表现形式不同。

坚持以保险等非货币性资产的增量增长促进金融结构的调整,是符合金融业渐进式改革路径的“动态调整观”。我国金融结构正处于转轨和发展时期,难以确定一个最优或完美的金融资产结构。金融结构的优化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只要能够发挥金融业应有的功能、提高金融效率就是金融结构优化的正确路径。金融资产的总量可以在短期内变动,但金融结构的优化是一个长期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过程。

[15]这些因素既包括产业发展、融资结构、居民资产投资偏好,还包括保险等非货币性金融资产面临的发展机遇等。

(二)借鉴国际经验,主动加深我国保险业对金融市场的参与度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为保险资产提供的可选择的金融工具有限,保险业必须主动地参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实现保险资产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回报,具体做法:(1)设立证券投资保险基金。不仅可以直接通过保险公司设立开放式的证券投资基金,还可以和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合资成立新的保险基金管理公司。这有利于将保险业的长期负债证券化,增加流动性和收益性,满足投保人更广泛的理财需求。(2)国家面向保险公司发行定向的长期特种国债或金融债。(3)保险公司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国有股、法人股减持和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分享金融市场快速成长带来的资本收益。(4)推动保险资金介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扩大保险业的社会影响。(5)加大对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证券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和优质大型企业集团的股权投资,支持国家金融体制改革。(6)积极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试点和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三)发挥保险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促进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保险市场协调发展

保险公司应成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重要的媒介,既是货币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也是资本市场活跃的交易主体。保险公司要参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间的资金融通,成为两个市场间资金交换的媒介。保险公司资产配置应以国债、金融债券、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等资本市场工具为主,以中央银行票据、回购和短期融资债券等货币市场工具为辅,逐步减少对存款和债券等利率敏感性资产投资余额,降低保险资产组合的利率风险。保险公司应主动提供跨市场的保险产品,使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资金通过保险产品交易实现自由流动。并根据现有监管规定,在信用债券、抵押贷款、房地产物业和企业股权等领域进行积极创新:放宽保险资产投资信用债券种类,具体包括企业债券、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资产支持证券(ABS)、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和担保抵押证券(CBOs)等;允许保险公司开展长期的抵押贷款包括房屋抵押贷款和保单质押贷款,缓解当前银行“短存长贷”和保险公司“长钱短用”*面。具体模式选择,一是保险公司自己开展抵押贷款业务,二是保险公司购买银行的抵押贷款争取证券化产品。保险资产的房地产物业投资可采用房地产信托(REAT)和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方式。以私人股权投资和创业企业投资(VentureCapital)为主的企业股权投资应成为保险资产进行长期战略性投资的新途径。[16]另外,允许保险资产透过QDII渠道投资境外,实现保险资产在全球范围的配置和风险分散,形成保险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良性互动机制。

(四)组建保险集团公司实现以保险资产为核心的跨业联盟

美国的保险集团以持股公司、设立子公司或业务员兼售商品的方式兼营产、寿险或其他产业;德国允许以保险集团或合作策略联盟等方式经营非保险业;日本允许保险集团与邮政储金机构和外国保险公司建立策略联盟。在国际综合化经营的大背景下,我国保险业不仅要以集团公司为背景,实现产、寿险、其他金融产品的交叉行销,探索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在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的合作,还应拓展更广泛的行业间策略联盟。第一阶段可以在保险集团公司架构下,推广保险与金融结合的产品。譬如联名卡、代销基金、ATM保单贩售、与证券公司推出投资组合套餐等。第二阶段逐步实现保险集团跨金融业联盟。把保险渗透到普通居民衣食住行中去。譬如财险公司可以与房屋中介业开展储蓄型不动产火险、与汽车厂、零售业、餐饮业合作购机动车辆保险送指定商家购物券或折扣券;寿险公司可与酒店业联合购终身寿险或长期健康险,可选择指定酒店度假,与非盈利性娱乐事业单位进行公益事业和保险宣传;B17保险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商联合开发、购买或抵押债权回收等途径获得房地产商品的所有权,然后出租获得收益即“置业-出租”模式。

注释:

①戈登史密斯:《金融结构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出版社,1993年。

②由于黄金、白银及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资产数量和占比很少,并且变化不大,所以本文忽略这几类金融资产的讨论不会影响研究的结论。

③所列数据为年底余额,来源于《中国金融年鉴》、《中国保险年鉴》、《中国证券期货年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各期。保险保障性资产金融资产包括:保险公司总资产、政策性保险资产。证券性金融资产包括:债券、股票的流通市值、证券投资基金。货币性金融资产包括:流通中现金、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银行外币存款。

⑤R.I.Robinson,D.Whiteman,FinancialMarket:TheAccumulationandAllocationofWealth,1974

⑥李健:《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⑧戈登史密斯:《金融结构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出版社,1993年。

[12]王一佳,马泓,陈秉正等:《寿险公司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

[14]孟昭亿:《保险资金运用国际比较》,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

[15]李健:《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16]根据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陈东在第12届两岸金融学术研讨会发言整理。

[17]凌氤宝:《保险业跨业经营之研究》,财团法人保险事业发展中心,1999年。

主要参考文献:

[2]易纲.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1996(12).

作者简介:舒廷飞,男,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成都610074

一、引言

在金融发展过程中,总量增长和结构协调同等重要。金融发展理论认为:一个优化协调的金融结构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投资风险,提高储蓄投资转化效率,金融结构是影响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外对金融结构的研究主要有两大类较有影响的观点:第一类是以金融结构概念的提出者戈登史密斯(RaymondW.Goldsmith)为代表的金融结构观。该类观点认为“一国现存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之和构成该国的金融结构,并包括不同类型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的性质、规模和特征等。金融结构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①第二类是当前流行的“两分法”观。该类观点将一国金融体系划分为两类:即以金融市场为主的金融体系和以银行中介为主的金融体系,进而考察不同金融结构在经济中的比较优势。

国内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从宏观角度定性地考察我国金融结构问题。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许多学者在金融结构的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如谢平(1992年)[1]较早地对1978―1991年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动状况进行了分析;易纲(1996年)[2]对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后,发现了引起广义货币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迅速上升的原因;赵志君(2000年)[3]从流动性出发,将金融资产分为货币、债券和股票三类,分析了这三类金融资产的内部结构、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关系的外部结构和金融资产总量、结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

本文在总结了国内外对金融结构的主流研究后,发现存在两大问题:第一,缺乏动态的眼光看待我国金融结构变迁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我国经济处于转轨和发展时期,不能静态或片面地追求一个最优金融结构。金融资产结构的调整要以能够适应经济和金融发展为原则。第二,在对优化金融结构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中,更多的从金融理论角度描述货币性金融资产的变动,而随着保险业日益发展壮大,尤其是我国保险业对金融市场参与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保险资产在金融结构中的地位,通过加快保险发展促进金融结构调整的研究还很不完善。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金融结构也出现了变迁。金融结构按资产类型主要划分为:银行体系作为持有主体的货币性资产和以保险保障性资产和证券性资产为主的非货币性资产。②我国金融结构的变迁主要表现在:(1)金融资产总量的增长。金融资产总额从1978年的1512.50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383045.30亿元,增长了235.7倍。(2)不同类型金融资产增幅波动相差较大。货币性金融资产的增长与宏观经济运行相关度较高,GDP快速增长时,货币性资产也呈现快速增长;保险保障性资产因为历史原因经历了较长时期平稳增长后,在1999年后出现爆发式增长,年平均增速居各类金融资产之首;证券类资产在经历了短时期高速增长后,增速放缓。(3)主要金融资产的相对比重的变迁。总体趋势表现为:货币性金融资产的比重在缓慢降低,保险保障类和证券类非货币性资产的比重在稳步提高(详见下图,数据来源说明③)。

改革开放后,我国金融结构变迁中既有以市场为导向,适应经济发展规律的变迁,也有以**主导的人为推动型的“跨跃式”变迁。这种混合型的外部诱因导致了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金融结构变迁过程中的差异。

考察我国金融结构是否合理,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虽然世界上不存在普遍适用的金融结构模式,但借鉴发达国家金融结构变迁的经验和规律应成为评价标准之一。从定性的角度考察,合理的金融结构可概括为金融功能的发挥和金融效率的提高。ZviBodie和Merton(1992)认为合理的金融结构包括:资源转移、风险管理、支付清算、资源储备和产权划分、提供信息和人激励等六方面职能。④对于金融效率,R.I.罗宾逊(RolandI.Robinson)和D.怀特曼(DwayneWhiteman)认为金融效率表现为操作效率与配置效率。操作效率可以用成本效益比来衡量,配置效率则用储蓄资金转化为投资的有效性来衡量。⑤在金融经济时代,所有的金融活动都与货币有关。货币不仅是重要的金融资产,而且其他形式的金融资产的功能发挥和效率都要借助于货币来实现。因此判断我国金融结构的合理性还可以通过货币-经济比率(M1/GDP和M2/GDP)进行定量分析。

依据上述标准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我国金融结构变迁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在我国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衡的金融结构下,货币性资产的垄断地位加剧了金融风险向银行的过度集中,增加了爆发金融风险的可能性;造成了经济增长过多依赖于货币性金融资产的推动,增大了潜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压力。⑥我国“十五”期间货币供应量增幅与经济增长速度背离程度的增大,说明货币性资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减小。

2.储蓄存款的非均衡分布制约了居民对保险等非货币性金融资产的有效需求。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居民有较高的储蓄率。截至2006年6月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54996.87亿元,人均储蓄存款达1万元左右。⑦被广泛应用的帕雷托“二八法则”证明:少部分人实际拥有大多数储蓄。当前我国巨额的储蓄存款余额并不能说明居民对保险等非货币性资产在短期内有现实的有效需求。因此,如果不能通过储蓄向保险等非货币性资产转化,促进金融结构的调整就难以自动实现。

3.保险与银行在资金来源和运用上的错配。保险与银行等金融中介按照负债是否是货币可分为非货币类和货币类两种。金融结构观的创始人――戈登史密斯(RaymondW.Goldsmith)在对金融机构进行分类后认为:寿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长期不可转让负债,资金运用应以长期债权为主;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于预付保费(即投保人短期内不能索回的负债),其大部分资金应该用于长期证券投资。⑧但我国保险公司的大量存量资产配置在期限较短、收益不断走低的存款产品以及十年期内国债、金融债和证券投资基金等短期债权上。同样,理论上,银行的主要负债即资金来源主要是存款,资金运用应该以短期和中期债权为主。但我国银行一直存在着资产长期化、负债短期化的结构错配问题,孕育着较大的金融风险。首先,由于中长期贷款依靠短期资金来源支撑,一旦银根紧缩,储蓄分流加剧,银行就会面临流动性风险;其次,商业银行积累了大量的中长期资产利率正缺口,潜藏了较大的利率风险。

1.历史形成的投融资格*对我国金融结构变迁有着较大影响。改革开放前,我国取消了商业信用和金融市场,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是惟一的融资途径,货币性资产成为惟一的金融资产类型。改革开放后,以保险、证券为代表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较快,带动了非货币性资产的快速增长。特别是随着我国保险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保险的功能和作用不断深化拓展,社会对保险的需求不仅逐渐渗透到**社会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之中,还在个人和家庭的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发挥着日益积极的作用。

在经济转轨时期,居民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增加,对预防性动机的货币需求增强,因此更愿持有以国家信用为支撑的银行存款等货币性资产。我国M1/GDP稳步上升,从1978年的0.16上升到2003年的0.721,表明我国金融结构中货币对经济增长的短期贡献增强。M2中绝大部分是作为金融资产而非支付手段的准货币,加上我国非货币性资产总量有限,M2基本能代表金融资产的总量水平,因此可用M2/GDP来衡量金融结构运行效率。我国M2/GDP比率也迅速上升,从1978年的0.246上升到2003年的1.896,⑨这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后,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和可选择的非货币性金融资产较少,居民不得不把银行存款作为首选,导致储蓄存款大幅增长,M2大幅攀升,作为外生变量的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在减弱。

2.储蓄存款的非均衡分布制约了居民对保险等非货币性金融资产的需求。储蓄存款的非均衡分布主要表现在:城乡差距、城市内部不同收入阶层的差距和不同地区的差距。储蓄存款的非均衡分布使储蓄向保险分流面临两大难题:首先,保险资产增长的潜力取决于全体居民的财富增长,而不仅仅取决于巨大的储蓄余额。因为拥有大部分储蓄的少数高收入人群有现实的保险消费能力,但保险消费意愿低,而低收入人群虽有较强的保险愿望但有效需求不足。其次,保险和银行在居民储蓄服务领域存在着相互替代和竞争。由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金融市场的不发达,因而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银行储蓄成为首选。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国大多数居民的消费处在转型期,在基本解决了吃、穿、用的需求外,正朝着住、行和养老、医疗、教育等更高消费类型过渡。但受传统文化影响,储蓄仍然成为相当部分普通居民财富积累的方式。

3.当前我国保险与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运用上错配。究其原因:(1)尽管保险资金的投资领域已经介入了三大市场。在债券市场上可以投资银行次级债、可转债和保险公司次级债;在股票市场上可以直接投资股票,从事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交易;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保险自有外汇资金可以投资于债券、存款和货币市场产品。但由于保险资金的特性决定了保险资产在配置上需要寻求各种投资工具进行资产负债匹配,如长期寿险资金需要一个具备长期稳定现金流回报的投资品种与之相匹配,而受制于目前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现有的投资品种很难匹配,需向更广的投资领域寻求匹配的品种和投资渠道。⑩(2)当前银行业信贷结构以中长期贷款为主的原因是:第一,直接融资渠道狭窄,无论是企业融资还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融资都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第二,从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增加贷款利息收益等因素考虑,更愿意发放中长期贷款。第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需求发生变化,个人住房和汽车等中长期消费贷款快速增长以及商业银行实施信贷集中战略等多种因素都导致了中长期贷款比例持续上升。[11]

四、与发达国家保险业促进金融结构调整的比较

近十多年来,7国集团(以下简称G-7国家)的保险业在金融业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G-7国家金融资产规模增长的同时,金融结构也经历着深刻变革,由银行主导阶段逐步转向多种金融机构共同主导金融市场发展的阶段。在银行主导阶段下,实体经济部门融资主要依靠银行,金融资产以货币性资产为主;在多种金融结构共同主导发展阶段,保险公司、证券经营机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迅猛发展,在金融资产构成中,银行资产等货币性资产逐步减少,保险等非货币性资产迅速增加,保险公司成为最重要的融资中介和机构投资者之一。若把保险公司资产和养老基金合并测算,在非货币性资产中的保险保障性资产在全部金融资产中占比已达到40%左右。[12]另从金融资产的平均增长率看,1990―1999年间,G-7国家保险公司资产增长了150%,达到100万亿美元,而银行资产增幅仅50%,规模为250万亿美元。在绝大多数国家,保险公司持有的证券资产已超过银行业。1990―1998年,OECD国家保险资产保持了年均10%的增幅,远高于银行资产的增幅。[13]日本和中国融资格*传统上都是以银行融资为主,但日本保险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份额从1990年的15%增长到1999年的28%,而同期日本银行业持有的金融资产却从67%下降为55%。[14]

从上述国家保险资产对金融结构优化的变迁看,日本的金融结构是以间接融资的银行体系为主体,保险公司的资产主要包括:贷款和国债。G-7国家中的欧盟国家,2002年保险业资产中股票占25%、**债券占22%、贷款占20%。美国和英国的资本市场发达,债券和股票占的比重较大。美国保险业资产更多是公司债券,2002年占到总资产的61%,同期英国保险资产中股票占到43%。

发达国家尤其G-7国家保险业在金融结构中的地位和优化金融结构中主要表现出两大特点:第一,保险业资产都表现出增幅快于银行资产,对金融市场参与度加深和金融结构优化贡献加大。第二,由于各国金融市场结构的差异,不同国家保险业资产在本国金融结构中的地位和表现形式不同。

坚持以保险等非货币性资产的增量增长促进金融结构的调整,是符合金融业渐进式改革路径的“动态调整观”。我国金融结构正处于转轨和发展时期,难以确定一个最优或完美的金融资产结构。金融结构的优化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只要能够发挥金融业应有的功能、提高金融效率就是金融结构优化的正确路径。金融资产的总量可以在短期内变动,但金融结构的优化是一个长期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过程。[15]这些因素既包括产业发展、融资结构、居民资产投资偏好,还包括保险等非货币性金融资产面临的发展机遇等。

(二)借鉴国际经验,主动加深我国保险业对金融市场的参与度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为保险资产提供的可选择的金融工具有限,保险业必须主动地参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实现保险资产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回报,具体做法:(1)设立证券投资保险基金。不仅可以直接通过保险公司设立开放式的证券投资基金,还可以和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合资成立新的保险基金管理公司。这有利于将保险业的长期负债证券化,增加流动性和收益性,满足投保人更广泛的理财需求。(2)国家面向保险公司发行定向的长期特种国债或金融债。(3)保险公司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国有股、法人股减持和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分享金融市场快速成长带来的资本收益。(4)推动保险资金介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扩大保险业的社会影响。(5)加大对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证券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和优质大型企业集团的股权投资,支持国家金融体制改革。(6)积极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试点和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工作。

(三)发挥保险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促进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保险市场协调发展

保险公司应成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重要的媒介,既是货币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也是资本市场活跃的交易主体。保险公司要参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间的资金融通,成为两个市场间资金交换的媒介。保险公司资产配置应以国债、金融债券、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等资本市场工具为主,以中央银行票据、回购和短期融资债券等货币市场工具为辅,逐步减少对存款和债券等利率敏感性资产投资余额,降低保险资产组合的利率风险。保险公司应主动提供跨市场的保险产品,使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资金通过保险产品交易实现自由流动。并根据现有监管规定,在信用债券、抵押贷款、房地产物业和企业股权等领域进行积极创新:放宽保险资产投资信用债券种类,具体包括企业债券、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资产支持证券(ABS)、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和担保抵押证券(CBOs)等;允许保险公司开展长期的抵押贷款包括房屋抵押贷款和保单质押贷款,缓解当前银行“短存长贷”和保险公司“长钱短用”*面。具体模式选择,一是保险公司自己开展抵押贷款业务,二是保险公司购买银行的抵押贷款争取证券化产品。保险资产的房地产物业投资可采用房地产信托(REAT)和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方式。以私人股权投资和创业企业投资(VentureCapital)为主的企业股权投资应成为保险资产进行长期战略性投资的新途径。[16]另外,允许保险资产透过QDII渠道投资境外,实现保险资产在全球范围的配置和风险分散,形成保险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良性互动机制。

(四)组建保险集团公司实现以保险资产为核心的跨业联盟

美国的保险集团以持股公司、设立子公司或业务员兼售商品的方式兼营产、寿险或其他产业;德国允许以保险集团或合作策略联盟等方式经营非保险业;日本允许保险集团与邮政储金机构和外国保险公司建立策略联盟。在国际综合化经营的大背景下,我国保险业不仅要以集团公司为背景,实现产、寿险、其他金融产品的交叉行销,探索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在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的合作,还应拓展更广泛的行业间策略联盟。第一阶段可以在保险集团公司架构下,推广保险与金融结合的产品。譬如联名卡、代销基金、ATM保单贩售、与证券公司推出投资组合套餐等。第二阶段逐步实现保险集团跨金融业联盟。把保险渗透到普通居民衣食住行中去。譬如财险公司可以与房屋中介业开展储蓄型不动产火险、与汽车厂、零售业、餐饮业合作购机动车辆保险送指定商家购物券或折扣券;寿险公司可与酒店业联合购终身寿险或长期健康险,可选择指定酒店度假,与非盈利性娱乐事业单位进行公益事业和保险宣传;B17保险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商联合开发、购买或抵押债权回收等途径获得房地产商品的所有权,然后出租获得收益即“置业-出租”模式。

注释:

①戈登史密斯:《金融结构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②由于黄金、白银及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资产数量和占比很少,并且变化不大,所以本文忽略这几类金融资产的讨论不会影响研究的结论。

③所列数据为年底余额,来源于《中国金融年鉴》、《中国保险年鉴》、《中国证券期货年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各期。保险保障性资产金融资产包括:保险公司总资产、政策性保险资产。证券性金融资产包括:债券、股票的流通市值、证券投资基金。货币性金融资产包括:流通中现金、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银行外币存款。

⑤R.I.Robinson,D.Whiteman,FinancialMarket:TheAccumulationandAllocationofWealth,1974

⑥李健:《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⑧戈登史密斯:《金融结构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12]王一佳,马泓,陈秉正等:《寿险公司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

[14]孟昭亿:《保险资金运用国际比较》,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

[15]李健:《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16]根据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陈东在第12届两岸金融学术研讨会发言整理。

[17]凌氤宝:《保险业跨业经营之研究》,财团法人保险事业发展中心,1999年。

主要参考文献:

[2]易纲.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1996(12).

[3]赵志君.金融资产总量、结构与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0(3).

Abstract:Recentstudiesfoundthat:first,presentfinancialstructuremakesthemonetaryassetspossessthedisproportionatelargequotientandbankingindustryundertakeshighexcessrisks;second,disequilibriumdistributionofsavingshinderstheprogressofnon-monetaryassetssuchasinsurance;third,sub-developedcapitalmarketandadjustmentofcreditdemandleadstothemismatchingofbothinsuranceandbankingindustryassetsandliability.Thispaperfocusesontheexistingdilemmas,historyoffinancialstructuretransitionandexperienceofdevelopedcountries,andthenresolvestothesolutionsincludingdeepeningtheparticipationofinsuranceindustrywithfinancialmarkets,establishmentsoftrans-industrystrategicpartnershipledbyinsuranceholdingcompaniestopromoteco-operationamonginsurance,capitalmarketandmonetarymarket.

Keywords:financialstructure;insurance;non-monetaryassets

关键词:家庭金融 资产投资组合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城乡居民家庭经济行为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家庭需求已从一般商品和劳务需求发展到更高层次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的需求,金融消费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趋势日益凸显。随着家庭金融资产总量增加和种类的不断丰富,居民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开始发生变化,家庭金融资产管理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家庭金融理论研究也成为国内外金融学者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

一、理论背景与研究综述

一般认为,居民金融资产管理的研究是以家庭资产组合选择理论为基础的。现代金融理论中,关于投资者组合选择的理论经历了从静态到动态决策的发展过程。静态分析框架的基础是冯,纽曼和摩根斯坦(VonNeumannn&Morgenstern。1944)在不确定条件下的标准化决策公理。该公理表明,投资者关于最终消费的效用函数是凹的(concaveutilityfunction),家庭将选择投资组合使得其最终消费的预期效用达到最大化。而效用函数的某种凹性度量,可以反映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程度,递增的绝对风险厌恶会降低对风险资产的需求;而当家庭财富增加时,递减的绝对风险厌恶将会提高对风险资产的需求。在上个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将时间引入组合策略中,Mossin(1968),Merton(1969)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常数相对风险(CRRA)效用函数的假定下,静态最优组合选择也是动态最优选择。如果效用函数不是CRRA的,则意味着家庭可以选择时变金融资产组合结构,家庭投资者可以平滑一生的消费,达到分散生命周期中的风险目的。还有另外的两个重要因素影响家庭金融资产组合:一个是流动性限制,另一个是家庭可能面临着不可保险的风险,如影响其人力资本的风险。当出现这两种情况时,家庭会减少风险资产投资。

欧美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相对完善,家庭的金融资产组合选择值得借鉴。随着欧美各国关于资产组合微观数据库的建立,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实证研究逐渐增加。以JohnHeaton(2000)和Guiso,Haliassos&Jappelli(2003)为代表,欧美发达国家家庭金融资产管理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欧美发达国家的家庭中,参与风险资产投资的比例并不高,平均的风险金融资产在家庭总资产中占的份额很低。不同国家的家庭参与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比例也有较大差异。风险投资比例最高的美国、瑞典家庭中,参与股票市场的投资比例大约为50%,英国的比例是1/3,而荷兰、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庭参与股票市场的比例在15%~25%之间。美国中产阶层家庭中,平均风险金融资产只占家庭总资产的5%,其他国家的相应比例还要低一点。

其次,家庭金融资产投资存在明显的财富效应、教育效应以及一定程度的年龄效应。金融市场的参与成本将低收入家庭阻挡在风险投资门外,只有家庭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参与风险金融资产投资才有利可图。收入越高,家庭参与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比例越大。在欧美家庭中,低收入家庭只持有很少的金融资产,几乎不考虑风险金融资产的投资。收入超过平均水平以上的家庭占有总风险投资价值的绝大多数,尤其是位于前20%的高收入家庭,持有很大比例的金融资产。家庭成员受教育的程度对是否参与股市投资的家庭也有重要影响。美国家庭中,那些成员最高学历都不够高中程度的家庭只有非常低的比例涉足股市,而成员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有近半数参与股市投资。年龄构成对家庭参与股票市场也有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在不同国家有所差异。

再次,虽然不同国家的家庭资产配置有较大差异,但有一点很相似,不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不够分散,尤其是一些高收入家庭。主要有以下几种具体表现:1、将家庭财富投资于极少数品种的风险资产上;2、投资*限于相对较小的市场范围,比如国内资产甚至更小范围的区域性资产,很少拥有国际化金融产品;3、一些家庭财富中,很大比例投资于家庭成员受雇的企业股票,虽然部分归因于公司的各种政策(如薪酬激励、养老保险政策),但有的家庭则是基于历史业绩和股票在市场上的表现,而过多持有所在公司的股票。

首先,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方面的统计指标,只是在某些年份,一些地区做了*部调查。笔者将这些调查结果加以整理,概括出我国家庭的金融资产管理现状。

首先,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的金融资产数量快速增加,同时,家庭之间的金融资产数量差距也越来越大。国家统计*的数据表明,1996年最高收入的20%家庭金融资产占有全部家庭总金融资产的48%,而最低收入的20%家庭只占有总金融资产的4%,两者相比为12:1;而2002年的相应比例分别是66.4%、1.3%和51:1(赵人伟,2003)。1999年的调查数据表明:8.6%的最富裕家庭拥有总家庭金融资产中的60.4%,其中1.3%的最富裕家庭占有31.43%;而43.73%的最贫穷家庭只占有总金融资产的2.99%,贫富差距相当悬殊(孙学文,2004)。

其次,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从一元化发展到多元化,但是结构仍然很不合理。在我国的现代金融体系初步形成之前,家庭金融资产只限于银行存款,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家庭的金融资产从现金、银行存款等“安全”金融资产到各种较低风险的债券、保险金以及股票、期货和外汇等“风险性金融资产”,家庭金融资产品种日益多样化,但资产配置仍然很不合理。具体表现在收益很低的“安全”资产占据家庭金融资产中的太大比例。我国家庭的金融资产中,近七成是储蓄存款,其中定期存款占有很大的比例。即使在2006-2007年股市高涨期间,大量家庭金融资产由银行转移到股市时,城市家庭储蓄存款仍然不低于五成。另外,在家庭金融资产增加的同时,还存在有效保险需求不足的矛盾(魏华林,杨霞,2007)。

再次,我国家庭金融资产数量和配置结构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统计数据表明,不同地区居民金融资产分布极不均衡。截至2008年底,储蓄存款最多的5个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和北京,占全国储蓄存款的40%。其中,广东占全国储蓄的14.2%;储蓄存款最少的5个省份,分别是**、青海、宁夏、海南和贵州,储蓄存款只占全国储蓄的2%(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从家庭金融资产数据来看,黑龙江2007年的抽样调查数据表明(孙丽颖,2008),

该省城乡居民家庭平均拥有不到2.2万人民币的金融资产,而江苏省江阴市农村家庭2005年的平均金融资产达到5.66万元(符国华,2006)。区域差异不仅表现在家庭金融资产数量上,不同地区居民金融资产结构也不同。2002年广东省居民金融资产中,居民储蓄存款和手持现金占金融资产总额的92.2%,证券投资占5%,其他金融资产占比为2.8%(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下同);云南省居民储蓄存款和手持现金占比83.6%,证券投资占比16.4%,其它金融资产占比为0.19%;河南省居民居民储蓄存款和手持现金占比81.3%,证券投资占比10.1%,其它金融资产占比为8.6%;辽宁省居民储蓄存款和手持现金比例为88.8%,证券比例7.7%,其他金融资产为3.6%。这些省份的数据大致代表了我国不同区域的家庭金融资产结构情况。

最后,我国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存在明显的财富效应和教育效应。2002年,我国对广东、山东、天津、河北、江苏、甘肃、四川和辽宁8省份的22个城市家庭做了金融资产抽样调查,按照家庭金融财富将城市家庭分为5个层次,从最贫穷的20%家庭到最富裕的20%家庭,拥有全部家庭股票总价值的比例分别是0.4%,3.0%,62%,15.4%,75%。可以看出,随着家庭财富的增加,拥有的风险性金融资产比例显著增多。将家庭按照文化程度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本科和硕士以上等7个文化层次,户均金融资产分别为48222,51994,56910、64460、106338、160176,220032元,可以看出,家庭金融资产与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一)发挥金融中介的功能,降低投资者参与金融市场的成本

通过欧美各国家庭资产组合的国际比较来看,共同基金和养老基金等金融中介的存在使家庭更多间接地投资于风险性资产,金融中介可运用风险管理功能,辅助一般投资者参与日益复杂的金融市场和更有效的使用创新型金融工具,降低了一般投资者的参与成本。此外,应重视加强金融中介的职业标准和道德规范水平,因为他们的职业信誉会通过影响家庭的信任度而间接影响到参与股票的程度。

(二)建立多层次保险体系和新型福利制度,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近年来,随着收入分配体制、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医疗、教育体制等方面改革不断深化,居民更多地面临未来收入与支出的不确定性。由于缺乏发达国家通常都有的社会保险和福利体系,使得个人需要更多的储蓄来保障自己的未来。因此,发展家庭金融需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多层次保险体系和新型福利制度。

收入是决定家庭金融发展的关键因素。上述研究也表明,家庭的收入(财富)对股票参与决策和投资比例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目前。我国居民家庭财产总量虽然快速增加,但总量相对于发达国家仍然较低。因此,经济稳定发展,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家庭财富水平不断提升,家庭金融才能有更健康和坚实的发展基础。

(四)对家庭资产选择行为提供有益引导和监管,提升金融市场参与度

P键字:金融资产管理;不良资产;证券化

一、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意义

资产证券化作为国际上不良资产处置的重要方式,在金融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良资产证券化是以不良资产的产权所有人作为发起人,以不良资产的处置收益作为偿本付息的担保,并以此担保发行证券进行融资的过程。当前,我国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已经对金融稳定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当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全面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对于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引领融资方式的变革,促进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盘活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不良资产证券化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在不增加现有负债的情况下提前收回贷款资金,加速了资金回笼速度,提高了流动性水平。另外,缓解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增加过快带来的筹资成本的压力,有助于增强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不良资产证券化能够将不良资产转化成流动性较强的现金或者债券,将金融风险大大分散和转移,增强了不良资产的流动性,拓宽了不良资产处置的资金来源,实现的发行收入可以缓解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现金流量压力,进而增强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进行流动性管理。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不良资产的处置具有透明性和公开化,可以使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规避道德风险。

不良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市场上的一种创新工具,不良资产证券化对于改善当前市场结构,满足投资者日益正常的多样化的需求,提升市场的运行效率,进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都具有重要意义。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实施,能够大大减轻了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对于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不良资产证券化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是,不良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市场的新鲜事物,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法律障碍。特设交易载体(SPV)作为证券化交易的中介,其特点是不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对经营场所也没有严格限制,造成了有些公司基于成本的考虑,投入较少形成了“空壳公司”,对于这种实体,我国《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目前,不良资产证券化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有些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的细则,甚至有些规定还会阻碍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顺利进行。

当前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不良资产与国外用于证券化的资产质量相比差距太远。我国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不良资产是真正意义的不良资产,未来获取稳定现金流的不确定性风险较高。因此,当前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标的资产池中资产“良莠不齐”,使得开展资产证券化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当前要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要进行适当的分类,剔除获取未来现金流较小可能性的不良资产,只将很有可能获取未来收益的不良资产作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标的,从而建立符合证券化要求的资产池。

SPV作为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机构,在资产证券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资产证券化顺利运行的根本保障。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具有SPV功能的机构,现行的法律法规下设立SPV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也没有具有操作细则的实施方案。另外,在资产证券化实施过程中,一般要进行初始评级和发行评级两次信用评级。但目前我国还没有从事信用评级的高资质的专业机构,现有的资产评估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对于资产证券化方面的评级问题也缺乏一定的运作规范,造成了资产证券化业务很难满足透明、客观、公正等要求。

4.资产证券化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缺乏复合型人才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需要有稳定的资金供给和资金来源,但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上稳定、持续、大量的长期资金较为缺乏,影响了对资产证券化的稳定需求。由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复杂性,个人投资者进行投资缺乏专业知识,风险防范能力较弱,无法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策略,因此,资产证券化往往是机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不良资产证券化程序复杂,专业化水平高,技术性较强,在操作过程中会涉及经济、法律等方方面面。但目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这种复合型的人才比较匮乏,这也是造成资产证券化开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三、完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策略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资产证券化提供法律保障

当前,继续推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证券化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是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解决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诸多法律障碍。根据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分阶段,分步骤的进行资产证券化的立法,完善法律法规环境,提高政策的透明度,为资产证券化的实施提供保障。SPV作为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机构,要进一步明确该机构的法律地位,并对其性质、发行、流通转让等相关制度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另外,要加强体制建设,对各类资产证券化业务,包括与资产证券化相关的会计、评估等制度和政策做出明确规定,降低资产证券化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更好的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

当前,我国的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担保在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专业的金融担保公司出现不久,也不太规范,伴随着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不断推进,**在其中的监管者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还没有权威性的信用评级机构,**要积极成立担保机构,通过**为抵押贷款提供保险,利用外部信用增级手段推动金融创新。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资产证券化初期,**担保等在推进资产证券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采用**担保作为信用增级的手段交易成本较高,因此,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外部信用增级的手段在减弱,利用国外成功资产证券化总结出的内部增级方法是大势所趋。

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还不成熟,一个良好的交易结构对于降低产品的流动性溢价,增加产品的可交易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不良资产证券化交易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提前赎回,产品质押等功能,增强流动性,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另外,资产证券化还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来配合。要建立起高效的投资制度,强化内外部评估结合,建立合理、规范、有效的定价机制。最后,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化的定价原则要逐步引入到不良资产处置中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要按照公正、合理的原则具体评估方式,根项目的具体情况,谈判情况,综合确定资产处置的价格。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领域的创新,涉及到证券、评估、会计、税务、法律等很多学科和专业,既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又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其复杂程度对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国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缺乏具备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今后,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注重人才的选拔和培训:一是要广泛引进人才,可以从发达国家和地区引进不良资产处置方面的专家,将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带入到实践中,二是加大对现有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领导要重视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力度,着力打造一支专业素养高的人才队伍。另外,资产证券化的参与主体除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还包括中介机构、投资者、监管机构等,这些机构也需要相应的提高各自人才的素质,形成合力才能为不良资产处置打下良好基础。

当前,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还是个新鲜事物,资产证券化操作过程也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践证明,不良资产证券化能够盘活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金融资产,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提升不良资产的处置速度,加强流动性管理,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因此要不断为其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其健康有序的发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因地制宜,参考国外的先进的经验,又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运作实施,从根本上说,要想提高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水平,需要通过提高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自身的管理能力和内部治理结构来实现。

参考文献:

[1]高炜.不良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践探析.西南金融,2016(7).

尽管目前我国居民家庭在金融资产方面的需求十分旺盛,但作为适合家庭金融投资的基金却呈现出不温不火的态势,究其原因,目前我们大多数基金公司所推出的基金产品从结构上来说,和家庭金融资产的需求无法契合,导致消费者无法从中产生认同感,同时在营销渠道环节,渠道权力的缺失也进一步遏制了基金业的市场拓展。

一、家庭金融资产的选择理论

在家庭金融资产的选择理论当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关的投资决策,其中,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当中,人力资本因素、房产因素、风险偏好以及参与成本是比较重要的。

1、人力资本:在风险性投资当中,如果是以家庭为单位,那么人力资本的影响十分重大。这里所考虑的是家庭收入的前瞻性,一般来说如果家庭未来的工资收入并没有异性的保险因素或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那么家庭持有的风险资产水平更高,研究统计会高出百分之二十,而这类家庭拥有风险资产的可能性也会更高。在这一结论下,对于家庭未来收入预期并不看好的情况下,为首先保证家庭消费的正常水平,在金融资产的投资选择上,较好的流通性产品是首选,保证及时买卖兑现能降低一定的风险。

2、房产因素:对于大多数家庭,尤其是贷款买房的年轻人来说,房产所占据的储蓄计划势必会影响家庭对风险资产的持有量。在家庭收入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高额的房产价值让家庭在资产配比方面肯定会有所偏重,而此消彼长,家庭参与股票投资的可能性会减少。

3、风险偏好:不同投资产品在风险承担方面的数值时不同的,尽管相对应的获益值也呈反比,但家庭个体对于风险的理解和看法都不一样,因此存在风险厌恶的家庭或个人适合进行相对安全的投资产品。

4、参与成本以及信息成本:任何投资行为都是在风险评估之后进行决策的,也就是说,家庭金融资产投资是在家庭确定了自身成本投入的规模以及股权溢价的程度能够至少弥补参与股市的固定成本时才会进入。

就以上罗列的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理论不难发现,在以家庭为单位进行金融资产配置选择时,诸多因素影响是一大特征。而在投资市场中,基金公司作为金融资产的供给商,是否能够适时地提供基金产品――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在产品供给渠道上多下工夫,对于基金公司业务的开展尤为重要。

在目前的家庭金融资产投资方案中,商业银行推出的以利率、汇率、商品期货、股票等作为基础资产组合出的理财产品颇受欢迎,而基金公司推出的产品大多只能实现商业银行投资产品销售额的十分之一,而这其中基金公司的投资产品大多以股票投资和债券为主,股票型基金所占据主导地位的现象让不少投资者对于基金的概念停留在“风险相对较低、获益相对较少”的股票投资。

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来看,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房地产在资产配置当中无疑是最重要的,房产投资对于风险规避的确也是相当有效的。与此同时,金融危机对金融个体的影响辐射到了我国的实体经济。在这种经济环境之下,居民在对未来收入不确定性增大的时候,考虑降低风险资产持有也是顺理成章的,而目前我国基金公司所供给产品的高风险性恰巧成了滞销的理由。

此外,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健全,资本市场也正处于向全流通转变中,这些制度性因素也必将增加居民家庭对股票型资产的回避。近些年基金公司的产品结构里以股票型基金等高风险的资产占据了绝对份额,这种产品结构与我国居民家庭的需求是不一致的。

从一系列的分析结论中可以发现,我国的基金业在接下来的发展中需要推出更多适合市场需求产品,其中低风险应该是这些的产品主要特征。

在基金产品销售的渠道中,基金公司直销渠道在前两三年已经呈现出下滑态势,而与此同时,券商渠道的销售额从宏观上的百分比也越来越小。而银行对于基金销售的重要性反而说明基金公司销售在渠道拓展方面的不力,由商业银行控制渠道权力恰恰是导致目前基金销售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自从银监会于2005年9月颁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来,商业银行在理财业务方面的发展速度是空前的。问题在于商业银行有了自己的理财产品后,基金产品的推广在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自然就失去了动力。而同样作为主要销售渠道的券商营业部,基金产品对于券商的经纪业务收入的挤占也成为渠道内部的冲突之一,而随着券商也推出自身理财产品,其销售基金产品的动力逐渐减弱也是顺理成章。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通过银行还是券商渠道来进行基金产品销售,认购费用或申购费都比较高,这对于家庭金融资产的选择来说,参与成本并没有显得多小。

可见,这种基金销售现状要想有所改变,渠道策略的变更是必须的。首先需要挖掘的是保险公司渠道。因为和传统的商业银行以及证券市场相比,保险公司渠道在基金推广的过程中在利益和客户需求方面并不存在冲突。而保险公司自身产品的低收益率以及纯保障特性,也是趋势保险公司重视基金销售的利益驱动力。另外除了传统金融渠道之外,理财超市等第三方渠道的大力发展也很有必要。从属性上说,理财超市属于完全的理财产品渠道商,在超市里可以销售各式各样的基金产品,同时还可以销售银行理财产品、保险公司产品等金融产品。在渠道建立方面,网上销售的模式也值得尝试,目前网上销售大多是各个基金公司在自身公司的网站上销售,一个基金购买者要在60余家基金公司的数百种产品里筛选,必将耗费极大的搜索成本。为了促进网上销售,应发展集合所有基金产品的网上超市。

由此可见,我国的基金公司造成目前*面下的销售受阻,规模难以发展,优质客户数不断减少的现象。从基金公司营销策略的层面上看主要由两方面决定,首先是我国基金公司所推出的产品在结构上不能满足我国居民家庭对于金融资产的需求。这其中,基金产品过分依赖股票型基金的现象十分明显,由此带来的高风险让不少家庭望而却步,与股票型基金的大份额相比,债券型、货币型、保本型产品供给不足。此外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健全的环境下,加上金融危机和家庭收入前瞻性缺失所造成的经济前景不明朗,更加降低了家庭对风险资产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混合基金属于资本市场工具吗(什么是混合资本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