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环保是什么(请问,低碳环保是什么意思呢?)

请问,低碳环保是什么意思呢?

含义:“低碳环保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所谓低碳环保,就是“低碳环保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低碳出行绿色环保内容是什么?

1、跑步或骑自行车:平时可以选择骑自行车出行或者跑步,既环保又低碳,还能锻炼身体。2、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班或外出可以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车,也可以和他人拼车上下班。3、等红灯或堵车时关闭发动机:红灯时间比较长时或是路上堵车时我们可以关闭汽车发动机,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将对尾气对环境的污染。4、不猛踩油门、猛踩刹车:有些人开车喜欢猛踩油门,有的甚至是一脚刹车一脚油门,这样不仅增加油耗,也使得汽车尾气的排放增加,污染环境。开车时我们要平稳踩油门,尽量使车匀速行驶,节省燃油减少污染物排放。5、购买低排量汽车:购买车时尽量选择那种排量较小又能满足日常出行需求的车,车的排量越大,排放的污染物的量也越大。扩展资料:广大市民要增强低碳环保意识,树立低碳环保理念。要积极向群众和亲朋好友宣传开展“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意义,宣传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使“低碳环保、绿色出行”广泛深入人心、转化为自觉行动。广大市民要携手精心呵护我们的家园,将“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生活方式变为一种生活态度,倡导“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出行理念,给城市减负,给道路减负。

什么是低碳环保

目前全世界最提倡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低碳生活。什么是低碳呢?顾名思义就是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说的通俗点就是较低的二氧化碳的排放。简单的理解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我们现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导致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愈来愈多,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温度正在迅速的上升,南极、北极的冰山加速融化,以至于太平洋的许多小岛被海水淹没,最新的科学预计,如果太平洋的海水再增长,诸多年之后,五大洲将被淹没。那么,怎么避免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呢?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人人都从我做起,天天过低碳生活,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让生活更加绿色,让地球更加和谐。既然低碳生活势在必行,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过低碳生活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家居低碳:减少自己对"电"的依赖。也许您不知道,电器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消耗大量高含碳原材料以及石油,变相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装修时,使用环保家居,如,热收缩值小,保温隔热性能优越,且具有呼吸功能,能够调节室内空气湿度的节能环保材料。小户型无论在节约建筑材料、节能节电、建造和使用成本等方面都优于大户型,碳排放量也明显小于大户型的纤维石膏板......2.交通低碳:在您开车外出时,尽量避免冷车启动、减少怠速时间、尽量避免突然加速、选择合适挡位、避免低挡跑高速、用黏度最低的润滑油、定期更换机油、高速驾驶时不要开窗、轮胎气压要适当。购买低价格、低油耗、低污染,同时安全系数不断提高的小排量车。多步行或骑自行车,乘坐轻轨或者地铁。经常在网络、电视上购买物品,从而减少出门购物的次数,如果开车出门购物,请有计划购物,尽可能一次购足。3.办公低碳:在您工作时,请多使用MSN、QQ以及电子邮件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在您午餐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这样做除省电外还可以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另外办公室内种植一些净化空气的植物,可以吸收甲醛,分解复印机、打印机排放出的苯,并能咽下尼古丁。除此以外,请节约用纸(餐巾纸、写字纸),因为纸是由树浆制成,而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理,4.旅游低碳:您不知道旅游时也可以低碳吧!现在我就来告诉您旅游的低碳方法。第一,转变现有旅游模式,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同时也丰富旅游生活,增加旅游项目;第二,扭转奢华之风,强化方便、舒适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第三,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这些小事日常你我都能做得到,只要留心、留意,每个人都能成为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行家里手,绿色生活方式带给我们的不仅仅省钱、实惠,而且有利于保护环境,何乐而不为!科技节能,大有技巧,全民减排,贡献不小。让我们每一个公民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参与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为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共同创造更加节约,更加洁净,更加文明的可持续的美好生活,保护世界,保护地球——母亲!

【环保科普】什么是低碳?低碳生活方式有哪些?

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

低碳生活,是指日常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可能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具体地说,低碳生活就是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一些生活方式,充分利用高科技以及清洁能源,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耗用,减少能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衣食住行等方面,践行低碳生活理念与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衣着:少买衣服,并且尽可能选择棉、麻等质地的衣服;合理使用洗衣机,尽量手洗代替机洗;适量使用洗衣粉。

低碳饮食:节约不浪费;少点外卖,减少或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饮酒适量,少抽烟。

低碳居住:随手关灯,及时关闭不使用的电器;合理使用空调、电风扇等家电;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过度包装物。

低碳出行: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系统、步行或骑行等方式出行,减少驾车出行的次数;选购汽车时,尽量选择小排量汽车。

来源丨福建生态环境

融媒体编辑丨黄健

责任编审丨姜鹏飞

低碳环保手抄报内黑员陈政容负什边望容

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节能减排”,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提升“节能减排”意识,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一起减少全球温室气体(主要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意义十分重大。“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势在必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低碳生活-措施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包括以下一些低碳的良好生活习惯: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干净卫生,自然滋润。  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  3.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4.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又舒适,还能帮助改善睡眠。  5.出门购物,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6.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惨剧。  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经过手工DIY的再创造,你会发现原来废物也是宝,这样的家居环境健康且充满了创意的小欢乐。  “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细节的改变证明:气候变化已经不再只是环保主义者、**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低碳:是生活方式,更是生活态度“如果你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那么你就排放了278千克的二氧化碳;如果你用了100度电,那么你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曾几何时,我们的生活开始用“碳”来计算。进入阅读:“低碳”之风席卷中国低碳生活=“勤、俭”  对占主流、有共识的“低碳生活”理念主旨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如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这一理念的主要内涵,还可再简化为“勤、俭”二字。详细“高碳生活”陋习害人害己生活中的陋习在不自觉地增加着地球的负担。宾馆内,有人夏天盖着被子开着空调,冬天室内温度则高得让人流汗,办公室里的电脑始终不关,打印纸从来没有双面用过,出门不是开车就是打的。

什么是低碳环保

减少对大气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保护臭氧层,避免生态环境恶化。

关于低碳环保的建议十篇

“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两会期问,江苏省工商联向大会递交的一份提案,呼吁**要积极推广绿色低碳建筑。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是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环境保护,综合住区减碳、公共建筑与商业建筑减碳和生产、施工过程减碳等三项,每年可减少的碳排放量约为14亿吨左右,节约的费用达到7000亿,甚至近万亿元。

江苏省工商联认为,推广绿色低碳建筑需要**在政策上给予强力支撑,建议对符合绿色低碳指标的新建住宅小区,实施税收、规费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促使房地产企业也必将更加重视项目的品质,主动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其次,要加强管理。建议**有关管理机构要对建筑设计方案在施工图完成后通过详细的模拟计算,对建筑本身、能源转换及设备系统、可再生能源这三项与建筑节能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评估,通过节能评估后开发商才能获取开工许可证,准予施工建设。

江苏省政协委员袁亚非认为,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具有江苏特色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碳交易平台是当务之急。为此,江苏省政协委员建议建立江苏省碳交易制度和碳金融。建议由江苏省委、省**挂帅,成立低碳经济研究机构,开发低碳交易机制研究,以建立市场机制为目标,尽快完成江苏省的碳交易制度建设。同时通过地方性法律法规,将“碳排放权”构建成一种抽象的、可分割的、可交易的法律权利。江苏省政协委员还建议江苏省碳交易所同时引进基于项目的交易和基于配额交易这两种交易类型,建立基于清洁发展机制和基于配额的交易所运行机制,以启动本地区的碳交易需求。

研究、探索、建立江苏省的碳排放统计和计算方法。江苏可以依托地方的科研优势,集中专家、学者,以科研攻关的方式,研究、探索、建立江苏省的碳排放统计和计算方法。

江苏省政协委员卫道兴则提议建立“低碳城市”。他说,“低碳城市”,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管理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目前,国内有20多个城市已经在着手规划低碳生态城市空间或卫星城,越来越多的城市投入到低碳生态城和低碳城市空间建设实践中。

卫道兴建议,江苏应着手对市内大型公共建筑进行普查,试点先行,构建公共建筑单位与节能技术公司的交流平台,有重点地推进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研究参与碳交易的模式与途径,并结合旧城区出新和老小区环境整治,推动既有住宅的节能改造工作。营造低碳城市空间,将江苏省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率先打造成为“节能环保示范市”。

今年的两会上,不少委员都围绕“低碳”这个话题提出自己的建议,江苏省政协委员、太仓科技创业园董事长曹一清也专门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加快落实正在部署的低碳城市、低碳经济示范区的建设试点工作,尽快探索总结出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进行全省推广。

“发展低碳经济是势在必行的。”曹一清认为,江苏是工业大省、能源消费大省,虽然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制定低碳产业规划、设立试点“低碳城市”等,但还要继续推进,抢抓先机。曹一清建议,尽快制订出结合江苏实际情况的减排路线图和低碳产业发展战略图;尽快制订扶持低碳产业发展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土地批租优先政策,进行产业导向等,还要推行“低碳”生活方式,而转变观点要从**做起,要重新考量“亮化工程”,提倡“必要亮度”与重点景观亮化,反对“盲目亮化”、“政绩亮化”。

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则建议,在上述已经开展低碳城市试点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发展情况,选择生态环境较好、污染排放较小的部分城市作为试点“低碳城市”,选择生态建设较好的工业园区,升级打造成“低碳经济示范区”,选择石化、冶金、建筑、交通、电力等重点行业中的重点企业培育“低碳经济示范企业”。

目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国际热点,全球新趋势,并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战略行动。据报道:英国提出到2050年建成“低碳经济社会”。日本作为推动“低碳经济”的急先锋,正致力于发展“低碳技术”,投入巨资开发利用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德国环保技术产业有望在2020年赶超传统制造业,成为主导产业。美国制定了低碳技术开发计划,投入巨资研发从生物燃料、太阳能设备到二氧化碳零排放发电厂的环保技术。2008年6月5日,以“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为主题的第37个世界环境日庆祝活动在首个倡议进行碳减排的国家――新西兰举行。结合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中国将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确定为“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国内各主要媒体在这期间着力宣传介绍席卷全球的低碳经济,以提高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意识。一场低碳经济争夺战,悄然在全球打响。

为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环境友好社会,早在2006年1月4日,***就了《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了所有对小排量汽车的限制要在2006~3月以前彻底清除。随后,北京、上海等城市在小排量汽车行驶线路方面的限制已经被基本解除。去年底,由中直管理*和国管*联合下发的名为《关于做好中央和国家机关节能减排工作的紧急通知》又明确: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切实做好公务用车节能减排工作”、“带头使用国产自主品牌、小排量,经济环保、手挡变速的汽车”、“除特殊需要外,原则上不配备越野车”。按理,小排量汽车销量应该有大幅度上升。随后的调查显示,有8成以上的消费者都表示,国家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意见和北京等城市解除对小排量车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让他们更加倾向于选购小排量车;其中有近4成的消费者指出,以前犹豫不决但新政策坚定了他们买小车的决心。

精选最新关于低碳生活倡议书范文  全市广大家庭,妇女姐妹们:

  实践节能减排,崇尚低碳生活,是广大家庭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保护我们地球家园的具体实践。今年自治区“十二运”将在我市召开,这是全市广大妇女和家庭提升整体文明素质的良好机遇,家庭的文明道德及家庭成员整体素质直接影响我市的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开展,广大妇女作为家庭的重要成员,是积极践行文明、科学、健康、低碳生活的主力军,因此,全市的妇女姐妹和家庭成员一定要走在创造文明、创造生活、创造和谐的前沿,争做低碳家庭生活的倡导者、低碳家庭生活的志愿者、低碳家庭生活的实践者。

  在现实生活中,家庭的碳排放量也十分惊人。经过粗略计算,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一年的碳排放有11.59吨,需要种植110棵树,才能在未来30年逐渐将这一年所有的碳排放量归零。全国3.7亿家庭的碳排放量将是一个天文数。自觉减少碳排放量是每个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势在必行并大有可为。

  低碳生活是一种自然、健康、绿色、时尚的品质生活,由全国妇联、中央文明办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开展的“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在全国各省区市同时启动了。按照自治区妇联的整体安排和部署,市妇联“创建低碳家庭,共享时尚生活”主题活动将在全市广大家庭中广泛开展,现在我们向全市妇女姐妹发出倡议:

  一、我们要树立低碳理念,积累低碳生活常识,把低碳思维落实到日常家庭生活中去,自觉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滴油、一张纸、一粒米,提倡家庭使用手帕,不用纸巾,不剩饭,不倒饭,既减少家庭开支,又能以家庭的节约行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二、我们要践行低碳绿色生活,不用一次性纸杯、一次性餐具,拒绝使用塑料袋,在家中添花种草,减少生活垃圾,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降低家庭生活对环境的污染,共同建设绿色生活环境,维护家园的碧水蓝天。

  三、我们要践行低碳健康生活,把健身、健康和低碳生活结合起来,平时多乘公交车,减少使用私家车,多走路多骑车,提倡拼车,多登楼梯,少乘电梯,多在户外锻炼身体,少吃荤食,提倡每周一天“素食日”,以更健康的体魄、更低的碳排放量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加入“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从家庭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树立文明、健康的家庭生活新理念,形成节约、环保的家庭消费新模式,倡导简约、和谐的社会新风尚,用爱心关注低碳生活,用热情传播低碳观念,让——的天更蓝、地更净、水更绿、家更美,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广大市民们:

  地球气候变暖已日益成为危及人类生存的严重问题。频繁发生的灾害性气候所引发的泥石流、暴风雨雪、不断上升的海平面、逐渐消逝的冰川、洪水、干旱……已经给人类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应对同一片蓝天、身处同一个地球,我们每个人都有职责去保护环境和拯救地球。为此,我们向市民们发出“关爱地球、还我绿色”的倡议,倡导大家树立低碳理念,创造绿色家园。从此刻开始:

  1、购买简单包装的商品,选购绿色产品、绿色食物,倡导绿色消费;

  2、少用一次性制品(木筷、纸杯、纸巾等),减少垃圾,进行垃圾分类,回收资源;

  3、使用节能电器,电器使用后完全关掉电源,节约用电;适度使用空调;

  5、亲近大自然,参加植树造林活动,认养(捐植)一棵树木,寄托自己的理想,埋下自己的愿望。

  6、关心爱护绿色生命,保护身边的绿化成果,广泛开展“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礼貌活动,争做绿色礼貌使者,让我们家园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7、让我们携手营造人人了解、重视、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为每个人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享受到健康和快乐的生活尽一份职责!

  倡议人:xxx

精选最新关于低碳生活倡议书范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已经是全人类的一大难题,节能环保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弘扬节约美德,倡导低碳生活,建设环保型、节约型校园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唤起大众关注环保和节约,是我们广大师生应该承担的使命。校园是我们共同的家,生态文明要靠我们自己建设。为增强学生的资源节约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能源危机意识,我们特此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

  1、节约用电,尽量使用节能灯,离开教室、寝室,要随手关灯、关电脑、关设备。

  2、节约用水。做到随手关水龙头,杜绝长流水;爱护、合理使用供水系统。

  3、节约办公用品。努力实现无纸办公、无纸通信;大型会议材料外包装尽量简约;节约每一张纸。

  4、手机充电结束后及时拔除充电器,全国一年省电20亿度。

  5、每天上网时间减少一小时,减少不必要的待机状态。

  7、不用一次性木筷、纸杯,就餐时自备餐具;少用纸巾;不用塑料袋,自带环保袋。

  8、不在公共场合吸烟,创建无烟宿舍、无烟教室、无烟校园。

  9、发扬勤俭节约传统美德,杜绝浪费现象,不大吃大喝,不浪费食品。

  10、选用环保健康的交通工具,多步行,少开车,多走楼梯,强身健体又节能。

  11、从我做起,及时制止浪费资源、能源的行为。

  为此,让我们一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开始做起。节约能源,就是延长我们的生命;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中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更应当积极投身到节能环保行动当中。我们期望每一位学子在我们的倡议下携起手来,共同创造绿色美好的明天,共同缔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校园。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主题为“低碳”,瞬时间,“低碳”、“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等新概念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逐渐成为时尚流行全球。

低碳的英文为“Low-carbon”,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自近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化石燃料燃烧、森林砍伐等活动排放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为了解决气候变暖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20世纪70年代初,全球举行首次气候大会,预防气候变化第一次作为一个国际关注的问题提上议程。1992年,150多个国家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环境发展大会上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12月,149个国家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协议规定:“从2008―2012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将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法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我国于1998年5月签署并于2002年8月核准了该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在这样的低碳环境保护背景下,“低碳经济”便应运而生了。低碳经济是由英国**在2003年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首次提出,其目的在于到2050年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国家,摆脱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作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2008年,世界环境日确立了“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的主题,显示了社会环境与经济的发展趋势。国家**在2007年9月APCE会议上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研发低碳能源技术,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的新主张。在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我国**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中国的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50%,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姿态。

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中,人们生产水平不高,对环境基本不会造成污染。属于低收入、低排放经济阶段。随后,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了高产高收入的经济形态。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能源消耗也相应增加,大量煤炭等化石能源投入到工业生产中,在能源利用率不高的工业社会中,温室气体骤然增加。能源资源短缺了,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当人们意识到环境资源的稀缺性时,开始逐步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于是提出了一个高收入、低排放的经济形态。即是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

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资源环境与经济关系不断发展的产物。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中国**是第一个将节能减排作为国家重点发展项目的国家。结合中央**倡导的低碳经济建设,地方**在低碳经济建设下进行了多方面积极的尝试。如上海和保定市入选2008年世界自然基金启动的“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的试点城市后,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建立建筑示范城市的目标。建立低碳商业区、低碳产业区、低碳社区。其世博会建筑,临海新城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均属于低碳经济建设规划。保定市提出要建立太阳能示范城、新能源制造业之城的发展目标。日照市加入“气候中和”网络城市成员,普及居民太阳能热水器,公关照明设备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天津市将在滨海新区与新加坡合作建设生态城项目。广东提出建设可持续交通的示范城。

“十一五”以来,**提出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左右的约束性指标。广西在全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也加快了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步伐。广西作为后发地区,利用自身优越的森林覆盖率、丰富的水电资源、海岸线长、阳光充足等资源优势,在能源发展上,做了很好的起步。2008年***批准广西作为生物能源的产业基地;广西还大力发展清洁能源,2010年1月下旬,广西首次利用甘蔗叶等农业的秸秆资源,建成投产的发电厂,在全国也属于首例。发电厂装机规模约3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8个亿。基本上实现了工厂的发电运行低碳排放。同时也给农民在增加收入方面开创了新路子。同时广西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林业强区的低碳经济新思路。

广西低碳经济发展在紧跟国内外发展步伐的同时,由于地方自身的发展条件因素制约仍存在不少难题。其一,广西正处于工业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而广西的支柱产业如制糖、冶金、石化等产业仍属于高耗能产业,要发展低碳经济,势必会影响到广西工业化进程,影响到地方**,国内GDP的收入。其二,**倡导发展低碳经济,也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但管理机构和政策法规不完善,一些鼓励政策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低碳经济的技术项目投资,主要依靠**的临时拨款,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加上其投入成本高,短期收益低,很难获得银行及其他金融部门的青睐,资金问题难以解决。其三,低碳经济发展更需要高效技术的支持、提高能源利用率,而创新技术上的研发及推广成为制约广西低碳经济发展的另一难点。

广西发展经济应该因地制宜,绝不能照搬东部及西方的发展模式,重复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传统工业化路子,必须树立低碳经济理念,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广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针对上述广西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难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碳产业。①广西发展低碳经济,加快推动具有高耗能特征的汽车、食品、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电力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②大力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③除了要发展低碳农业外,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二,着力解决低碳经济的资金问题。国家及地方的低碳经济转型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在我国,地方低碳经济发展除依靠国家扶持外,更重要的主渠道还是依靠金融机构。广西的一些金融机构本身就存在资金困难,加上低碳经济本身是非暴利行业,想要金融机构加大对低碳经济的资金投入确实是勉为其难。特别是加大对西部地区后发城市的优惠力度。引导地方**及金融机构利用政策,投资低碳经济,尽量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资金要求。

第三,以科技自主创新为核心,提高广西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是驶上低碳经济之路的“驱动力”,自主创新是开启低碳经济之门的“金钥匙”。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低碳技术的研发和运用,是实现低碳化发展的关键手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低碳技术的研发和运用,是实现低碳化发展的关键手段。经过几年的发展,广西已具备一定的低碳技术基础。由广西电网研发的火电脱硫检测系统荣获2010年科技进步奖,沼气生产利用技术也相当先进,但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广西新能源设备制造技术几乎空白,高效技术匮乏,那么,建立健全自主创新体系是发展广西低碳经济的首要任务。这就要加快高耗能传统产业的低碳技术改造,完善提升企业生产工艺和技术体系,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进一步整合重点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其他技术创新等科技资源,重点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智能电网、节能环保等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低碳技术和装备,支持企业开展引进低碳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第四,建设广西低碳城市,引导民众低碳生活。低碳城市(Low-carbon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由此可见,低碳城市的发展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发展广西低碳城市,首先在城市规划上,**为建立碳中和城市,要求市政工程必须严格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降低建筑能耗标准。建立低碳生活区,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其次要建立“绿色交通”,广西现保有车辆66万辆,并跟随国家政策数量持续增长。为控制汽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广西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同时还要改善交通指示灯系统,减少交通拥堵。使用LED节能路灯。作为自行车大国,鼓励“自行车代步”。最后要建立“以**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民参与”的低碳生活机制。**通过提高信息的咨询和培养来提高公众的低碳意识,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大力提倡科学健康的理念。构建健康合理的消费新模式,并在餐饮、商店等娱乐场所制定绿色消费标准。坚持以人为本,普及绿色低碳生活,使人们树立低碳生活理念,形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为广西新发展作出微薄的奉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低碳经济;能源结构;清洁生产;产业化;环境法制

作为全球性的话题之一,气候、能源备受全人类关注。且看2009年10月19日在马尔代夫举行的“海底会议”和12月4日在尼泊尔举行的“雪山内阁会议”,道出了人类共同关注气候问题的心声。此后不久,12月7日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与会人员为主题呼喊奔跑,民众瞬间组成各种名义的环保卫士,踊跃参与到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中来。在会议中,马尔代夫的呼声很高,这个海平面只有1.5米的国家,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变暖已经让它处于危机状态。会议召开期间,相关媒体重提“低碳经济”,让这个由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所达成的共识重新在会议上体现。但是,受制于诸多因素,会议最终未能形成对气候问题的解决方案。

经济发展不能片面追求量的提高,而应于质上改善,这已是多数人的共识。因而,对“质”的追求不会因一次会议的失败而破灭。当环保、低碳主题在2010年相对冷却之际,低碳产品亮相第15届中国住博会的消息又让人重拾这一话题:低碳经济是否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倘若是,我辈又如何为低碳经济构建一个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把握

“低碳经济”至今实则没有一个准确的定性,按照通说,主要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它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其实质是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获得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进产业结构和制度的创新以改实现绿色GDP,最终改变人类发展的模式。在特征上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低碳经济是当代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该发展模式主张“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指标,与3R理念[1]相一致。随着全球变暖问题引发的各种环境与生态问题,能源的无污染性成为经济发展应予考虑的因素。“低碳”模式的受认可度因此得到提升,与之结合的低碳经济必然成为未来经济发展模式的新选择。

2.“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的支撑,“低碳观念”是“低碳经济”的行动指针。其中,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2]。而低碳观念则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理念当前已经突破横向关系之间的平衡,而在纵向上提出要求,即要求实现代际平衡。

3.低碳经济注重经济的整个过程,从生产到消费的基本环节上都注重CO2等的低排放,实现产业的整体优化目标。

如果探寻“低碳经济”的源,最早见诸于**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之后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的《低碳经济法案》,将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纳入国家未来重要的战略选择。同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举行谈判,制订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其中明确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为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在2008年7月举行的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3]。

综观这一简短的历史,低碳经济在最近三年受到关注的程度有明显提高,这表明该理念在当前日趋成熟并得到多方认可。然而,从2003年到2009年底七年左右的时间里,“低碳”前进的步伐是缓慢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一,该理念带给现实的改革成本之高昂,致使人们对该方案的可行性存有不少疑问。其二,各国尤其是大国在“软法”[4]性质的国际条约中的承诺并未明显带动国内经济的转型。其三,各国并未制定关于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虽然美国在这方面牵了头,但是其执行效果不容乐观。

那么到了2009年,两次特殊的会议即马尔代夫举行的“海底会议”和尼泊尔举行的“雪山内阁会议”,将这一问题再次拿到全球谈判的桌面上来。这不禁带给全球新的危机感:如果片面地指责低碳模式成本高昂而一意孤行的话,电影《2012》、《当地球停止转动》带给我们的视觉恐慌则可能演绎为事实。

在法律价值上,人身权高于财产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在终极意义上追求以人为本,具有较强的人权意识和社会意义。因而,力促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应成为我辈孜孜追求的目标。从法律保障机制的角度考虑,宜从微观与宏观两个方面切入,即在微观上注重低碳经济于产业链上的运行,在宏观上有政策等外部性因素对低碳经济的积极引导。

三、于产业链的主要环节构筑低碳经济的法律保障机制

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其核心的转变在产业链。因而,从微观上对低碳经济做一产业链的审视,构筑主要环节上的法律保障措施很有必要。

“低碳”本身是对能源利用结构的质问。煤炭、石油等能够产生二氧化碳的传统能源带给我们的是温室效应,典型地表现在全球变暖,南极冰雪融化和海平面上升。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从能源结构方面作出大的改观。

当前我国的能源法主要是经过1996年颁行的《能源法》、《电力法》和《煤炭法》,2007年修正过的《节约能源法》,2005年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这几部法律。这些法律的出台在能源使用尤其是后两部法在改善能源结构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调整,应当说其意义重大。但是,随着人们能源观念新的变化,低碳经济是否能够纳入这些法律规制的视野中呢?至今仍然是个问题。

细看这些法律的具体规定,它们并没有把“能源结构的调整”作为立法的主导思想,因而随着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低碳能源应当成为法律必然涉足的内容。在立法修改上,2009年8月25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举行分组会议,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5]。笔者认为,在该法修订中应该认真思考并准确定位低碳能源这一关系人类发展的模式,把低碳能源的结构调整作为法律应有的主导思想。与此同时,在具体规定上不再是简单的“软性”规定,有必要突出“经济刺激措施”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能够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理念,并发挥其正向效应。另一方面,该法也需完善“法律责任”项的规定。未修改的《可再生能源法》在立法定位上主要强调**机关部门的责任,但是几年后社会面貌发生改观,尤其是将该法放入市场背景下重新考察,将责任主体扩展至参与到可再生能源(包括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的主体,并融入“公众参与”的理念,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有效运作。

再则,备受海内外关注的能源法律规范体系中的“小宪法”即新《能源法》[6],经过向社会征求意见稿,已于2009年2月提交***法制办审议。作为能源方面的基础性法律,是否可以在法律规定上倾斜低碳能源,从而为整个能源法规体系奠定一个新的基调。

改观能源结构是低碳在产业链上的第一环节,清洁生产机制则关注“能源”在进入生产领域后如何清洁生产的问题。作为我国环境法学第一位博士的王明远老师对此很有见解,他认为清洁生产机制改变传统的末端处理,关注从源头和过程上对污染等处理进行分流和有效地疏导[7]。笔者认为,该机制带给我们生产模式是新一轮的革命。当能源上的调整并未把其他碳能源排除出能源结构时,传统的煤炭、石油等产碳能源的继续使用必然需要在生产结构上作出调整。因而清洁生产机制成了第二环节上的必然选择。

至今,我国已经于2002年出台了一部《清洁生产促进法》,该法的出台对我们规范生产机制有重要作用。结合王老师的观点,在清洁生产机制上我们需要注重四种调控制度:(1)经济调节,改变传统的“命令——控制”措施占主导地位的情形,强调运用费、税、许可证等限制性经济手段和财政扶持、采购优先等利导性经济手段来实现生产机制的转变。(2)环境信息公开,一则是灰名单、黑名单制,将构成环境损害和不符合清洁生产最低指标的企业公布,将之放入大众视野;另一方面,将环境法规、许可证审批规定公诸于众,充分实现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3)行政指导和自愿参与,在此处主要是国家环保*及其各级机关在环境政策上作出必要的行政指导,在自愿情形下订立行政合同,让企业参与到这一机制中来。(4)行政强制,该手段作为最后的保障措施,为强制性削减污染物排放起着强有力的作用[8]。

作为对“低碳”的回应,笔者认为这四项措施足以改进我国的生产结构。当然,在具体的清洁生产法律中,尤其是地方性法规应当结合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清洁生产具体应对的法律措施,形成特色的地方清洁生产法制。

当人类面临温室效应时,很多人的呼声是要限制碳能源,这种看问题的角度在某种程度上属于悲观的。有一句话耳熟能详的话说得好:“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那么至今仍为诸多人所依赖的碳能源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否就是尚未被人开发的资源呢?至今,全球已有50多家金融机构投资13亿美元进行低碳技术开发,以期在低碳经济上占领技术制高点,这些低碳技术广泛涉及石油、化工、电力、交通、建筑、冶金等多个领域,包括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高附加值转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传统技术的节能改造、CO2捕集和封存等[9]。这一新近的发展状况带给我们另类的思考:低碳的市场化乃至产业化运作。

在金涌等人共着的文章中,作者花了不少的篇幅来讲述利用科技创新达到“碳”的再利用。主要有“4.4开发CO2的捕集技术以进行利用和埋藏”和“4.5通过发展CO2利用技术推进低碳经济”[10],因而该技术经过理论的论证是可行的。那么法律又将如何作出有效引导和必要的调整呢?

张璐博士的论文为笔者打开了思路。“环境产业”这个听起来仍崭新的字眼带给我们无尽思考的空间。作者认为,环境产业是一新兴的朝阳产业,包括污染治理产业和资源建设产业[11]。那么对于本文所提及的低碳经济而言,低碳既可以从治理模式上进行也可从资源建设方面拓展。当前我国并未制定类似《环境产业法》的法规,倘若从立法的层面上考虑,笔者认为我国应当在考证当前技术能力成熟度的基础上,依循张博士文章中所指出的“利益增进”的模式,利用行政强制机制、经济刺激机制和行政指导机制构成的“混合调整机制”[12]对低碳产业的发展做出有效地引导。

如果说低碳经济的本质是什么,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循环经济在“能源”上的另类思考。因而,发展低碳经济最终要想循环性经济目标靠拢。“循环经济”(cycliceconomy)这个名词在大多数人看来并不陌生,它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13]。依循循环经济的理念,低碳经济的发展应注重三个方面关系的处理:产品的低碳生产,产品的低碳消费乃至产品的可回收性。在产品的低碳生产上,应当予以把握的是清洁生产的扩面,这是在清洁生产机制上考虑的问题,前面已经述及,不再赘述。

在产品的低碳消费上,人们生活居住的建筑节能和采暖技术应予推广,汽车等交通方式的改观(如最近提倡的扩建交通线路、改乘公交等现象),生活食物消费中肉类食物的适度减少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推进消费的低碳控制。在产品的可回收性上,则强调的是一种“反生产”理念[14]。不仅要将CO2回收利用,而且要将能释放CO2的产品也回收改造。

低碳经济要顺利展开,并非只健全自身的机制便可,外部性的积极引导是其顺利进行的动力。如何为低碳经济寻求完善的政策导向机制和“硬法”的有效规制则是关键。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法规乃至理念上的转型,力求推进经济刺激手段

传统的行政模式强调利用管制的方法来管理市场主体并强行地推行其经济政策。但是这个市场本身的理念决定了它必然与**的做法相冲突,造成**在行政上的成本大而效果差。

当前,经济利导性的做法受到各国**的重视,它主要是让**置于市场之中,一方面强调与市场参与者的合作,达成行政合同,共同推进经济政策的实行。其中,必然有政策上的诱导,如财政支持、鼓励,税收优惠等正向规定,当然也不排除排污收费、环境税、许可证等限制性的举措。因而,在低碳经济推行的过程中。**能否营造一个低碳市场,是至关重要的。

环境法制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本人认为环境法制是“经营之法”。在**越来越重视经济刺激手段之时,**的“经济理性人”决策观念也应被我们所接受,那么它的决策必然是为了市场的良性运行抑或说是经营“市场”。按照这样的思路,当前我国的环境法制需要做什么?

笔者认为,一方面应当实现环境法制理念的革新。以“经营之法”的理念来完善当前法规的不足。另一方面,对于低碳经济新概念的提出,要及时作出法规的应对,同时修改相关的法规,在必要时制定专门的“低碳”法规。

除了环境法制的转变,相关部门的法规也有必要及时作出修改。主要体现于民商事、经济法的修改。

在民商事法上,主要考虑如何将碳交易纳入民事物权、民事合同等相关制度的调整范围,使碳排量产权化,从而引导企业等民事主体对碳排放作出自我约束,便于**治理和监管。

在经济法领域,主要思考如何对低碳经济作出有效地经济刺激,采取技术性规定如《循环经济刺激法》等法律对之形成正向的引导。此外,在碳交易方面,为确保碳交易的安全,有必要采取相应的规制措施。

[1]即:reduce(减量化)、reuse(再利用)和recycle(可循环)

[2]王达水:《低碳经济的基本特点》,

[3]参见百度百科:低碳经济,

[4]“软法”是指一些仅列出条款却未指出如何实施的法律法规。例如:虽有禁止性条款,却没有违反该条款后的责任规定;有授权性条款,却没有行使权利所需要的程序性规定。也指一些不具有法律规范应有的假定、处理、法律后果3个基本要素的法律条文。于是这种法律被形象性地称作“软法”,在实践中屡屡被随意违反。

[5]唐志强编辑:《修改可再生能源法意义重大——分组审议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发言摘登(一)》,中国人大网,2009年12月19日访问。

[6]国家能源办网站:

[7]王明远:《清洁生产法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此处观点为本人理解,特此说明。

[8]参见王明远:《清洁生产法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七章“部分国家的清洁生产法制要览”,第166-214页。

[9]金涌,王垚,胡山鹰,朱兵:《低碳经济:理念·实践·创新》,《中国工程科学》2008年第10卷第9期。

[10]金涌,王垚,胡山鹰,朱兵:《低碳经济:理念·实践·创新》,《中国工程科学》2008年第10卷第9期。

[11]张璐:《环境产业的法律调整——市场化渐进与环境资源法转型》,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12]张璐:《环境产业的法律调整——市场化渐进与环境资源法转型》,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2页。

[13]百度百科:循环经济,,2009年12月19日访问。

[14]此概念由日本企业家常盘文克提出,转引自林丕:《把环保产业提到更重要的地位上来——论环保产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前线》1999年第2期。

[1]王明远著:《清洁生产法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张璐著:《环境产业的法律调整——市场化渐进与环境资源法转型》,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3]朱伯玉著:《循环经济法制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贾引狮,宋志国著:《环境资源法学的法经济学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

[5]金涌,王垚,胡山鹰,朱兵:《低碳经济:理念·实践·创新》,《中国工程科学》2008年第10卷第9期。

[6]林丕:《把环保产业提到更重要的地位上来——论环保产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前线》1999年第2期。

[7]丁丁、周冏:《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年第3期。

[8]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城市发展研究》15卷2008年4期。

[9]孙佑海,丁敏:《依法促进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环境》2008年第2期。

[10]赵娜等编译:《英国能源的未来——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现代电力》2005年第4期。

关键词:低碳经济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碳足迹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联合国成立了专门组织并开展了一系列**经济活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在世界范围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已历经近十年的发展。尤其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之后,全球碳交易市场迅速增长。

本文认为,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社会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国际贸易规则的重大调整,它对国际贸易发展将带来深远影响。

首先,在商品贸易格*中,高能耗、高污染产品比重下降,低能耗、新能源产品比重逐渐上升;其次,已经开始进行低碳转变并拥有低碳技术的经济体,其在世界贸易格*中的地位也变得益发有利;第三,低碳经济催生的低碳技术革命会掀起低碳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与转让,推动国际生产力发展。

然而,从全球范围来看,低碳经济尽管为各经济体带来了发展的巨大机遇,但其对国际贸易新壁垒的形成和推动,尤其明显。低碳经济的发展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存在不同的发展模式,且由于发展时间不长,各经济体之间均希望自身模式能成为全球模式,经济角力从而演变为**博弈。英国是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欧盟也是当前低碳经济发展最好的区域,而美国和日本在低碳经济中的尝试也是投入巨大,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希望通过本次“洗牌”获得该领域的世界话语权。因此,与低碳经济相关的单边贸易措施与多边贸易规则的潜在冲突,将成为国际贸易中的新贸易壁垒。当前,在国际贸易中有关低碳经济的主要贸易壁垒为碳关税、碳足迹。

碳关税,指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国内引入了碳税,与排放总量控制和配额交易制度等共同控制碳排放。然而,碳关税的征收实际上不能有效减少碳排放,且单边主义的国际贸易壁垒行为极易造成贸易摩擦和贸易战,引起国家间的经济甚至**问题。

碳关税容易引发贸易战,不利于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的有机融合。笔者认为,从国际贸易壁垒的特点及国际贸易发展趋势来看,碳足迹将是长期存在,且可能引发技术革命和营销革新的非关税壁垒。

碳足迹、碳标签与国际贸易新壁垒的形成与发展

“碳足迹”的准确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较为准确和全面的定义是“碳足迹一方面为某一产品或服务系统在其全生命周期所排放的co2总量;另一方面为某一活动过程中所直接和间接排放的co2总量,活动的主体包括个人、组织、**以及工业部门等”。

当前,碳足迹应用较多、与国际贸易相关联的主要就是产品碳足迹。产品碳足迹是一个实用的衡量指标,其是指一个完全产品在生命周期内直接及间接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度量,以二氧化碳质量当量为单位。通过核算产品碳足迹,可以了解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排放热源,从而制定相应的减排目标和减排计划。此外,通过对产品的环境影响之一的温室效应进行量化评价,也可为比较同类或是不同类别产品的环境绩效和环境成本提供依据。

产品碳足迹具体到国际贸易中,就是目前热议的碳标签。碳标签是指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数值表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全球三大零售企业之一的乐购实行为期两年的环保计划,陆续为该店20种自产商品贴上“碳足迹”标签,购买这些商品的消费者可以一目了然地查看商品从开始加工到摆上售货架这一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消费者进入乐购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环保理念,查看商品“碳足迹”标签,采取绿色购物行为。而零售企业老大沃尔玛也已与30家供货商试行碳标签计划,包括dvd、牙膏、香皂、牛奶、啤酒、吸尘器、汽水等项目。目前,已经启动碳标签的主要经济体有英国、德国、日本、瑞士、美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泰国以及法国(见表1)。

随着碳标签的出现和发展,其将成为国际贸易新壁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未来长期存在,影响深远。首先,发达经济体或已经试行碳标签的经济体,将会继续致力于发展并完善碳标签体系,并通过国际经济秩序、金融体系、贸易格*、**力量等在全球推行。考虑到我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随着碳标签应用范围的加大,我国今后将面临更大挑战。其次,碳标签的推行需要建立碳足迹核查体系,并提供符合相关标准的详实数据,明显增加企业成本,降低出口竞争力。碳标签的存在,是以碳足迹核查为基本条件的。碳足迹核查,不仅需要按照ipcc公布的国际现行通行做法,而且在实测过程中需要建立非常多的指标测量子体系,根据实测结果进行理论分析,最后还需要进行不确定性分析。花费时间长,操作难度大,耗费成本高。最后,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加之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其环保意识较强,所设置的环保法规、政策与措施相对严格,碳标签将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新壁垒,成为环保准入规则,导致绿色贸易保护主义。

(一)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谈判以争取国际话语权

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成立了**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旨在评估气候与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的现状,分析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潜在影响,并提出减缓、适应气候变化的可能对策。1992年5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nationsframeworkconventiononclimatechange,unfccc)》于联合国通过,是第一个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对付全球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1997年12月,《京都议定书(kyotoprotocol,kp)》(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在日本京都制定并达成。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和2010年联合国坎昆气候会议旨在解决“后京都时代”的国际公约与协议问题。在上述几次关键会议或事件中,中国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越来越有话语权。但是,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每次参与国际会议或国际谈判,总会遭受各方的巨大压力。尽管如此,我们仍然需要迎难而上,通过其它双边组织或多边组织,通过其它经济、贸易、**手段实现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国际话语权,避免他人制定游戏规则后给我国带来巨大损失。

(二)研究探索碳标签体系建立规则且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

碳标签的计算依据与方法来源于碳足迹,国际上目前常见的标准主要包括欧盟的温室气体盘查议定书、英国的pas2050:2008、日本的tsq0010和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在制定的iso14067等。其中,pas2050是英国标准协会(bsi)制定的,其是产品和服务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评估标准,是全球第一部产品碳足迹标准,为产品和服务碳足迹的评估和比较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标准化方法。由于英国标准协会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创始会员,而且国际标准化组织已经制定并公布的关于低碳经济的相关国际标准,如iso14064-1、iso14064-2、iso14064-3等均来自于英国标准协会更早制定并公布的有关版本,因此,关于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在制定并预计于2012年正式公布并执行的关于碳足迹核查的国际标准iso14067实际上仍是以英国标准协会的pas2050为蓝本。但是,美国作为世界霸主,在国际**、军事、经济、金融、贸易中所处地位决定了其目前使用的自己制定的碳足迹核查标准将来可能折衷到iso14067中。在此关键时刻,我国应该抓住机遇,充分研究并探索符合中国自身国情和实际利益的碳标签体系及碳足迹核查标准,然后通过自身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在碳排放国际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不断上升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将其折衷到国际标准中去。

(三)优化产业结构且加强新能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

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更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世界第一大国,不管是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大国的正面形象,还是在国内完成降耗减排的重要历史使命,均具有极大意义,且我国如能通过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新能源的开发与使用实现绿色gdp,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共赢*面,在国际上的谈判压力将骤减,经济影响力和**影响力将大增。当前,节能减排降耗的同时实现经济快速平稳增长已经进入全国“十二五”规划,其分解出的具体定量指标也进入各省“十二五”规划,成为指导我国及各省未来五年发展的关键目标。我们应借此政策优势和历史机遇,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调整和优化,把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并加强对新能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此外,必须把出口增长竞争优势转变到依靠高新技术层次上来,加大节能减排技术和能源效率的研发投入,获得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国家贸易政策调整优先向竞争力导向转变。

我国应在国家层面标准对于碳足迹核查、权威认证机构的设置、咨询服务行业的建设与发展、碳标签的核证与颁发等进行相关指导,通过建立国家标准实施约束,通过建立碳标签计算机构、结果核证机构和颁发机构来执行。首先应建立国家层面的权威管理与授权机构,能够授权独立第三方机构来对碳标签进行核证和颁发。

内容摘要: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了低碳发展模式,继英国之后,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也纷纷提出低碳发展战略,在运用多样化手段推动“低碳”发展经济的同时,力求在环境和社会功能上协调和共进。低碳社会也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学习借鉴国外低碳社会建设经验,对尚处在起步阶段的我国低碳社会建设具有诸多有益启示。

关键词:国外低碳社会经验启示

发达国家在低碳社会建设上显示出**主导的国家行为,目标明确。英国是低碳经济的倡导者和先行者,已形成了清晰的低碳战略。早在2003年,英国**就发表《能源白皮书》,计划到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20%,到2050年减少60%。2009年7月,英国了《英国低碳转换计划》,该计划细述了英国如何实现在《气候变化法案》中列出的国内气候目标,即到2020年温室气体的排放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至少34%,目前已经减少了21%。英国能源、商业和交通等部门还在当天分别公布了一系列配套方案,包括《英国可再生能源战略》、《英国低碳工业战略》和《低碳交通战略》等。日本近年来不断出台重大政策,2004年,日本发起的“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研究计划,其目标是为2050年实现低碳社会目标而提出的具体对策。2008年5月,日本了《面向低碳社会的十二大行动》。2009年4月,日本又公布了《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目的是通过减排强化低碳经济。韩国于2009年9月出台了《低碳绿色增长战略》,明确了韩国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其目标是到2030年,韩国经济的能源强度要比目前降低46%。2009年1月,新年的第一次国务会议上通过了**提出的“绿色工程”计划,其目标有三个:创造就业岗位、扩大未来增长动力和基本确立低碳增长战略。澳大利亚于2008年了《减少碳排放计划》政策绿皮书,提出了减碳计划的三大目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立即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实施减排措施。澳大利亚的减排目标是2050年达到2000年气体排放的40%。欧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倡导者,2008年,欧盟制定了应对能源与气候变化的一揽子政策,包括《欧盟碳交易机制修改指令》、《碳捕集与封存(CCS)指令》、《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指令》和《关于为实现欧盟2020年减排目标,各成员国减排任务分解的决议》等。欧盟为自己确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减少20%,到2050年减少60%至8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积极构建政策法律体系,引导和规范低碳社会建设。2007年6月英国出台的《气候变化法案》,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碳排放立法的国家。2007年出台的英国建筑能源法规,要求英国2013年以后所有公共支出的项目、住房必须达到零能耗,即第六级标准,任何私人的建筑都必须在2020年后达到零能耗。2009年4月,英国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约束“碳预算”的国家。德国是欧洲国家中法律框架最完善的国家之一。2004年德国**出台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其中专门制定了“燃料战略――替代燃料和创新驱动方式”。德国的《废弃物处理法》最早制定于1972年,1986年修改为《废弃物限制及废弃物处理法》。1996年德国提出了新的《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2002年出台了《节省能源法案》,建立了系统的法律体系。2008年12月,欧盟批准了能源气候的一揽子计划,包括欧盟排放权交易机制修正案、欧盟成员国配套措施任务分配的决定、碳捕获和储存的法律框架、可再生能源指令、汽车二氧化碳排放法规和燃料质量指令等6项内容。其亮点是其承诺的“3个20%”:既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至少20%,将可再生清洁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提高到20%,将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消费量减少20%。美国虽未签署《京都议定书》,但也很重视推动低碳模式的法规建设,2005年8月通过的《能源政策法》,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2009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国,美国早在1976年就制定了《固体废弃物处置法》,后又经过多次修改。其法律法规对能源消耗和污染标准规定限制严格,任何企业如有违规,处罚十分严厉。2010年4月,韩国**公布了《低碳绿色增长基本法》,主要内容是在2020年以前,把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温室气体排放预计量的30%。

科技创新是促进低碳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发达国家的低碳政策多把重点放在改造传统高碳产业,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创新上,但又各有侧重点。总体来看欧盟领先,日本次之。低碳技术的研发中,欧盟的目标是追求国际领先地位,开发出廉价、清洁、高效和低排放的世界级能源技术。2007年,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欧盟战略能源技术计划,其目的在于促进新的低碳技术研究与开发,以达成欧盟确定的气候变化目标。其成员国依靠政策引导,开发出了一系列的新工艺和新发技术,通过不断改造工业制造业高耗能设备,以及更多地采用供热、供气和发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热量回收利用效率。为推动低碳经济,日本每年都投入巨资致力于低碳技术。根据日本**2008年9月的数字,在科学技术相关预算中,仅单独立项的环境能源技术的开发费用就达近100亿日元,其中创新型太阳能发电技术的预算为35亿日元,并采取有效措施吸纳私人投资。这些措施使日本在许多能源和环境技术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按照韩国的规划,到2012年,韩国研发支出占GDP的比例要从2006年的3.23%增至5%。英、德两国将发展低碳发电站技术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德国还实施了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先后出台了5期能源研究计划,以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为重点,为“高技术战略”提供资金支持。2007年,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又在“高技术战略”框架下制定了气候保护技术战略。美国是世界上低碳经济研发投入最多的国家,成立了专门的部级有关低碳经济研究机构,从国家层面上统一组织协调低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进工作。2009年2月联邦**向国会提交了它的2010年年度预算中,仅对清洁燃煤技术的研究就提供了150亿美元的拨款,并计划在2012年建成世界上第一个零排放发电厂。美国还不遗余力发展清洁煤,在《清洁空气法》、《能源政策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清洁煤计划。

一些发达国家充分运用经济手段推进低碳经济,已形成了较完善的低碳经济税收体系。一是气候变化税。英国在全球率先推出了气候变化税的税种,并从2001年4月1日开始征收。气候变化税实际上是一种能源使用税,根据使用的煤炭、天然气和电能的数量来计税。如使用生物能源、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均可减免一定额度的税收。二是碳税。开征碳税被发达国家认为是富有成效的政策手段。低碳能源的税负要低于高碳能源的税负。近几年,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丹麦、挪威、瑞典等发达国家对燃烧产生的CO2的化石燃料开征国家碳税,如英国对与**签署自愿气候变化协议的企业,如果企业达到协议规定的能效或减排就可以减免80%的碳税。三是财政补贴。一些国家把财政补贴作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经济手段。英国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采取了一系列财政补贴措施。如英国的电力供应者被强制要求提供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由2005-2006年的5.5%提高到2015-2016年的15.4%)。与此相应,英国**对电力供应者提供了一定补贴。丹麦对绿色用电和近海风电的定价优惠,对生物质能发电采取财政补贴激励。加拿大自2007年起对环保汽车购买者提供1000-2000加元的用户补贴,鼓励本国消费者购买节能型汽车,减少CO2排放。四是税收优惠。以税收优惠的方式,鼓励纳税人从事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营行为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所得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减免以及加速折旧等。美国**规定可再生能源相关设备费用的20%-30%可以用来抵税,可再生能源相关企业和个人还可享受10%-40%额度不等的减税额度。欧盟及英国、丹麦等成员国规定对可再生能源不征收任何能源税,对个人投资的风电项目则免征所得税等。日本规定企业购置制定的节能设备,可按设备购置费的7%从应缴所得税中扣除,以应缴所得税的20%为限,并还可在普通折旧的基础上,按购置费的30%提取特别折旧。荷兰对建筑物的保温隔热高能效生产设备、余热利用设备等均可享受10%的税收优惠。五是污染税。通过对各类污染排放采取直接征收税款的方式来直接限制各类污染排放。丹麦于1992年对家庭用能的二氧化碳排放征收二氧化碳税;对工业和商业用天然气征税;1996年开始对使用含硫的木材秸秆和废物的企业征收二氧化硫税。荷兰分别于1969和1995年开征了地表水污染税和地下水税,污染全国性水系的缴中央税,污染非全国性水系的缴地方税;并于1990年对所有能源征收二氧化碳税;荷兰也是较早开征垃圾税的国家之一。美国对各类包装和材料征税,对特定的新闻制品和饮料的征税,以及对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的税收。另外,各国对白色污染方面也制定了一系列税收政策,比如,丹麦对镍和镉充电电池塑料和纸餐具等征税,加拿大对每销售一条新轮胎征收3加元的环境税等。

低碳生活是指通过转变消费理念和行为方式,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英国运用多种手段引导人们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变,有效地利用当前的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以及其它媒体,并将低碳经济的有关知识引入教科书,从学校的孩子们入手,引导广大公众的参与,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以**为主导,以全体企业、公共部门和居民为主体的互动体系。要求所有新盖房屋在2016年达到碳的零排放,新建房屋中至少有1/3要有碳足迹减少计划,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等。芬兰的低碳没有标语口号,而是实际的节能行动。如电梯门全部手动,洗手间没有抽取式的擦手纸,用泥炭(一种变质程度不高的煤)发电,用木头做燃料等。瑞典将环保真正的落实到了现实生活的细处,贯彻落实了低碳经济。澳大利亚**全方位建设一个低碳经济环境。**对家庭购买太阳能系统的均给予资金奖励,以实现家庭节能减碳。城市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日本**选择不同类型的横滨等6个城市,作为低碳试点市。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状况不改变,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因此,亟待学习借鉴发达国家低碳社会建设经验与政策措施,逐步建立起我国的低碳发展战略体系和政策框架。

2010年的“两会”上,低碳两字成为提案关键词。备受关注的“一号提案”是九三学社提出的议案《关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低碳发展的建议》;在**所作**工作报告中,两次重点提到了“低碳经济”;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提交的与“低碳”有关的议案提案占到总量的10%左右。对于我国来说,首先是从**倡导,全社会参与。中央**、地方**、企业、国民都要积极参与创建低碳社会的全过程。从生产环节降低对碳能源的消耗,流通环节降低碳资源的污染,消费环节降低对碳的依赖。在**层面,决策者要制定稳定有利的政策,确立能源中长期规划。对于企业来说,要善于把握经济增长点,实现企业利润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走出一条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社会公众低碳社会建设中要有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关注和广泛参与,并转变为自觉行动。

加强低碳经济扶持政策,提供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如,对生产高效低碳低污染产品实施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政策;研究针对企业和公众的环境补贴政策等。加快建立以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型经济体系。**应加强公共交通网络建设,企业应建立低碳社会生产方式,开发温室气体排放量少的商品。国外推进低碳经济,立法先行,已建有完备的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在能源方面的立法严重缺失,虽有《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但尚不完善,应加快制定与低碳经济配套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低碳经济的法律体系。因此,当前应该大力加强能源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促进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确立能源中长期规划的法律地位,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法律保障。

在低碳技术领域,发达国家的综合能效达45%,我国仅为35%。我国整体科技水平落后,低碳技术的开发与储备不足,与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方面还存在较大落差,亟需加大低碳技术研发力度,这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最大挑战。我国的能源消耗一直呈现高碳结构,化石能源占整体能源结构92.7%。由于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能源消耗大,所以应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进能源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能源结构低碳化、清洁化,以核能、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为重点,加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在保持产业持续较快发展的同时,降低对能源消费的依赖。

低碳社会强调日常生活和消费的低碳化,在保证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和社会发展不断完善的前提下,致力于建设在生产流通、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领域控制和减少碳排放的社会,通过理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系统的和谐发展。在**层面,除制定政策给予引导和支持外,并加强公共交通网络建设,推行紧凑的城区布*,使居民徒步或依靠自行车就能方便出行。企业的积极参与以及消费者责任意识的提高。企业应开发温室气体排放量少的商品。民众也应改变生活方式,提倡低碳生活方式,从每个家庭、每个人自己做起,选择环保产品,借此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又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岩,王亚杰.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经济纵横,2010.4

关键词:碳关税;碳税;隐含碳

Abstract:Howabouttherelationshipaboutcarbontariffandcarbontax,Moreover,whateffectwilltheproblemofembodiedcarbonininternationaltradegivethem.Thisessaywilldrawupsomesuggestionsaboutthemonthebasisofscholar’sresearchandcurrentsituations.

Keywords:carbontarif;fcarbontax;hiddencarbon

一、“碳关税”出台的背景与争议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ACESA),其第三篇减少全球变暖污染是关于“碳关税”的专门条款,此举旨在降低美国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美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

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的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争议发达国家推崇征收碳关税的原因有二,一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二是为发展低碳能源技术,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消费模式。而发展中国家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此举是其在借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理由是:发达国家采取“两头堵”政策:一方面控制发展中国家对其急需的钢铁、煤炭、石油等高碳产品的出口税,另一方面在其国内对进口到本国的发展中国家生产的高耗能产品征收碳关税。另外,美国至今尚未签署《京都议定书》,更没有履行相关减排指标.

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上,发达国家要求以“总排放量”作为承担减排责任的基础,而发展中国家则要求以“人均排放量、历史排放量”作为基础。发达国家倡导“低碳经济模式”发展中国家是支持的,但这种模式要从各国现有的科技水平、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状况出发。比如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但在历史上,美国排放的温室气体最多,并且其人均排放量是我国人均排放量的四倍以上[1]。此外,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能仅仅以绝对量来衡量,更科学的方法是要看能源消费弹性,即一国GDP增长速度和能源消耗增长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二)法律分析1.碳关税征收虽有一定合理性但不合法。应该承认的是碳关税的征收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但其合法性又如何呢?现实中,“碳关税”不仅与WTO的基本规则不符,也违背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所确立的“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具体理由如下:(1)碳关税不是在针对产品征税。其课税的客体,是“碳”,但其不是一项可以进口的产品。(2)碳关税的征收违背“最惠国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要求母国给予缔约国的待遇不得低于任何第三国。但是,由于碳关税的计量标准是碳的排放量,而每个产品由于其所用原料、原料产地、加工技术均不同,都会造成碳的排放量不一致,这就使同一类型的产品遭遇到不同的待遇。(3)在关贸总协定中规定了“环境保护”例外条款,即允许为了保护“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命或者健康所必需的措施”,或者与“保护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和“此类措施与限制国内生产和消费同时实施”。碳关税的征收初衷是为了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温变暖,即是“为了保护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命或者健康”。但是GATT第20条第(b)项的实施除了这个必需的目的性要求外,还需要符合“必需”这一程度要求。那么征收碳关税是否满足该条的“必需”呢?不论是在GATT时期还是在WTO时期,“最低贸易限制要求”一直是最基本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了“相称性考虑”标准[2].

而征收碳关税是与该标准参照因素不相称的,因为征收碳关税对世界贸易秩序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并且其“碳减排”目标可以通过对本国产品直接征收碳税实现.

2.碳税征收的必要性。碳关税的征收存在瑕疵,但气温变暖,环境恶化的警钟长鸣,对“碳”征税不失为一种良策。法国、加拿大亦在酝酿相关政策.

既然是势必发生的问题,我国就应寻求积极的对策.

二、碳税征收标准之考量(一)由谁纳税对于纳税主体而言,问题的关键即是———向碳密集产品的生产者征收,还是向消费者征收?按照《京都议定书》的模式,由碳密集产品的生产者纳税,就会造成“碳泄露”,即一国可以对能源密集型或者碳排放密集型产品进行离岸制造和生产,以人为达到本国的“碳减排”目的,但由于其他国家相关产品的供应量增加,可能导致全球碳排放量的增长,从而使得国际碳排放控制的努力无效,也就是“产品隐含碳”问题。此问题可以从中美贸易中得以体现,从1997年到2003年,中国高达10%左右的碳排放量是由于为美国消费者生产高碳密集型产品所导致的.

为了有效解决国际贸易中的“碳泄露”问题,清晰明了的展现各国实际消费的“碳”排放权,由“最终消费者”纳税的模式便应运而生,在此种模式下,碳排放计算目前有三种方法:(1)全程分析法。此种分析方法是指在评价一类货物的全部生命阶段中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原料的开采及提取,货物的生产制造、运输及销售、使用和维修、回收利用、最终的处置。(2)碳足迹。2009年6月4日,《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PAS2050:2008)及使用指南》中文版,在PAS2050:2008中将产品碳足迹定义为是一个用来描述特定活动或实体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土地公顷”作为单位,计算人类生产生活直接和间接占用的碳排放权的面积。其可以用来分析以下四类数据:一是关于所拥有的资源与已消耗的对比的数据;二是特定人群对外来资源的依靠程度的数据;三是特定团体自我解决自身废物的处理能力数据;四是自然的生产能力与特定人群对资源的需求度的对比数据。(3)hybird全程分析法。Tery在2008年研发了hybird全程分析法,此法可用于对类似于个人消费的产品碳排放评价。此法是一个从下而上的过程,要对所需数据进行现场收集再在此基础上计算隐含碳的相关数据.

(二)课税基础是什么在气候变化的议题之下,利用碳或者二氧化碳作为课税基础是较为合理的,因为它可以直接与环境问题联系在一起。但是其具体的征收范围到底多大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第一种类型是“碳排放税”,即征“在国家内耗费的能源”,只对燃料征税,不对耗费碳燃料所生产的产品征税。第二种类型税收是“碳消费税”。这种方式将对卖到家庭中消费的能源或者生产产品,也对耗费碳燃料所生产的产品征税.

这两类课税基础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对待在国际贸易流通中对产品的态度。根据各自定义,碳消费税的课税对象包括在外国生产本国消费的产品;碳排放税是只对在本国消耗的能源征税不包括国际贸易中的产品流通。在碳消费税的税收系统中,生产过程中释放温室气体的进口产品将被征税以至于国内的类似领域的生产将不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三、中国之对策(一)碳税征收建议我国是碳密集能源消费大国,通过开征碳税使此类能源和产品价格上扬,促使消费者使用低碳产品或清洁能源,进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可以表明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但是,我国目前的税制体制中已有能源税、消费税和环境税,这就引发出第一个问题,即我国是在此三种税制外另立门户,还是对其加以改革.

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背景,应对环境税进行改革。因为,能源税和碳税是两个不同性质的税收,二者的计税标准和征收目的是完全不同的。碳税的征收依据是含碳产品的碳排放量而不是能源的数量,目的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而能源税则没有此设置初衷.

第二个问题即是纳税主体为谁,我国《环境法》实行“谁污染谁付费”原则,但是,具体到碳税,这一原则是否合理呢?笔者认为,应该由最终消费者纳税而不是生产者。理由有二:(1)市场

转贴于讲求供需平衡,只要对消费者征收碳税,消费者在价格的导引下便会放弃对该类产品的购买,进而使生产者进行技术革新,减少产品含碳量,同时加强消费者的绿色环保理念;(2)国际贸易中存在“碳泄露”问题,发达国家将大量的碳排放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我国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低碳环保是什么(请问,低碳环保是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