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凤最有可能借壳的公司?
西凤酒最可能借陕西金叶公司上市哦,
第一,西凤酒属于宝鸡市**直接控股,宝鸡市**没有入股任何上市企业,
第二,郎酒ipo突然终止,这说明白酒通过ipo登陆资本市场已经没可能了,唯一就是借壳,第三,陕西金叶近五年迫切卖壳的欲望,相当强烈,
第四,陕西金叶的总股本八亿,控股方2亿筹码,借壳后还有6亿在流通,这样的筹码分布最合适装进西凤酒的体量,
第五,陕西金叶的二股东是中国烟草集团,中国烟草是目前全球盈利能力最强的巨无霸,陕西金叶也是中国烟草唯一入股的企业,
第六,烟酒不分家,
第七,西凤酒曾放话,最迟会在十四五完成上市,也就是最迟会在2023年开始重组,
第八,陕西金叶信息披露,更换新的合伙团队,新的团队最大的核心优势就是重大重组能力和成功经验,手上有教育优质标的和高成长性行业优质标的。
通常一些公司选择借壳上市,对于这个壳通常都有什么选择标准的
我来列出来1.市值小2.价格低3.股权关系清晰4.负债小5.无重大财务或法律问题6.地方**支持7.如果借壳过程中涉及到收购原上市公司资产,选择净资产较小的上市公司,借壳方支付的成本相对较小8.原大股东和主要债权方的意愿
通过"借壳上市"并购上市公司的八种手法(附案例)
1
2
3
4
5
6
7
8
▼▼▼
点击“阅读全文”进入报名通道!
借壳上市是什么意思呀?为什么空壳公司也能上市呢?是策血由伟士想识开感因为该公司本来就是上市公司吗?
借壳上市是一个金融术语,指一家母公司(集团公司)通过把资产注入一家市值较低的已上市公司(壳,Shell),得到该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权,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资产得以上市。通常该壳公司会被改名。与一般企业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优势是能在证券市场上大规模筹集资金,以此促进公司规模的快速增长。因此,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已成为一种“稀有资源”,所谓“壳”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由于有些上市公司机制转换不彻底,不善于经营管理,其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丧失了在证券市场进一步筹集资金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这个“壳”资源,就必须对其进行资产重组,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就是更充分地利用上市资源的两种资产重组形式。而借壳上市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团公司)通过将主要资产注入到上市的子公司中,来实现母公司的上市,借壳上市的典型案例之一是强生集团的“母”借“子”壳。借壳上市一般都涉及大宗的关联交易,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些关联交易的信息皆需要根据有关的监管要求,充分、准确、及时地予以公开披露。扩展资料:一、实现途径要实现借壳上市,或买壳上市,必须首先要选择壳公司,要结合自身的经营情况、资产情况、融资能力及发展计划。选择规模适宜的壳公司,壳公司要具备一定的质量,不能具有太多的债务和不良债权,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和重组的可塑性。接下来,非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取得相对控股地位,要考虑壳公司的股本结构,只要达到控股地位就算并购成功。其具体形式可有三种:A:通过现金收购,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智能软件集团即采用这种方式借壳上市,借壳完成后很快进入角色,形成良好的市场反映。B:完全通过资产或股权置换,实现“壳”的清理和重组合并,容易使壳公司的资产、质量和业绩迅速发生变化,很快实现效果。C:两种方式结合使用,实际上大部分借“壳”或买“壳”上市都采取这种方法。非上市公司进而成为控制股东,通过重组后的董事会对上市壳公司进行清理和内部重组,剥离不良资产或整顿提高壳公司原有业务状况,改善经营业绩。二、会计处理针对部分有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反映,对于非上市公司通过购买上市公司的股权、实现间接上市交易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存在一些理解差别,财政部会计司日前发布《关于非上市公司购买上市公司股权实现间接上市会计处理的复函》,明确相关问题。财政部在复函中明确,非上市公司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未形成反向购买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规定执行。非上市公司以所持有的对子公司投资等资产为对价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构成反向购买的,上市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区别以下情况处理。交易发生时,上市公司未持有任何资产负债或仅持有现金、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不构成业务的资产或负债的,上市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08]60号)的规定执行。交易发生时,上市公司保留的资产、负债构成业务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及相关讲解的规定执行,即对于形成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企业合并成本与取得的上市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或是计入当期损益。非上市公司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构成反向购买的,上市公司在其个别财务报表中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等的规定确定取得资产的入账价值。上市公司的前期比较个别财务报表应为其自身个别财务报表。参考资料来源:
上市公司被借壳后原公司大股东股权有什么变化
被借壳的大股东股票数量不变,但是由于要定向增发到新进来的公司,这样原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被稀释了,可能由51%降低到10%,但是大股东股票数量不变,记得采纳哦
亚太实业被借壳的概率?
战略创新版的暂停,导致很多想短期上市的公司需要借壳。
亚太实业有借壳的经历,只是没有成功,因此被借壳的几率大增。
什么样的股最容易被借壳
一是业绩差,二是市值低。有些上市公司机制转换不彻底,不善于经营管理,其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丧失了在证券市场进一步筹集资金的能力,如那些ST、*ST公司,有的就剩下一个空壳——一块上市公司的牌子了。这样的公司就成为A股的一种稀有物:“壳”资源。如果市值低,那就更好了,意味着不要花多少钱,通过资产重组,买壳或借壳,就可以把它搞到手。
为什么很多公司都不直接上市,而是借壳上市?
股权投资已成为高净值人群主要资产配置之一,关注“亿万民之梦”获取更多行业资讯以及优质投资项目。
直接上市也就是所谓的IPO,通过向交易所申请上市,实现自己股票在交易所公开挂牌交易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比较漫长,监管很严格,目前需要排队等候好久,可能是好几年,而且费用还不菲。所以很多急于融资的公司都选择借壳上市。
直接上市
如下图,直接上市IPO,没有个3年以上根本拿不下来,在如今过会率急转直下的当下,可能准备了大几年,最后还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过会被否。虽然IPO成功后,可能会融的一大笔钱,很多公司争相申请上市,但是时间成本太多,而且成功率还很低,权衡之后可能会转向时间成本更低的借壳上市。
许多企业因为不能上市,留下了很多遗憾!孙正义当年只用了2000万美元投资阿里巴巴,而阿里上市后,如今孙正义所持股份总市值高达4000多亿人民币,每年还有十几亿美元的分红!
看一下借壳上市和直接上市的关键点对比:
1)时间成本:正规上市时间周期长,而时间就是成本,很多公司上市的钱都是借来的,三年的时间太长了,而且很多公司的投资者都是股权投资者,想要尽可能快的兑现利益。
同时,上市是为了筹钱,要么扩大产能,迅速扩大市场,要么就是提供科研经费,这些机会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在如此快速变化的今天,如果不能够快速上市,机会成本很高;
2)可行性:有的公司目前根本不符合上市规则,如连续三年获利,很多公司都不能达到这个条件,但是未来又是很有希望能够成为好企业,这样的企业可以通过大量的融资从而借壳上市。
3)收益性:壳公司一般都是业绩不好,公司股价较低,所以收购壳公司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获得筹码,待上市成功后,又可以赚一笔。
4)上市成功性:上市成功不仅需要你的业绩满足,还得满足很多其他的条件,如证监会的人脉等,排队的IPO企业那么多,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够上市的,而借壳则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因为本身它就是上市公司。
类似华为、老干妈这样的某些企业一般不谋求上市,但想直接上市的企业就需要通过融资改善经营,从而实现持续盈利,尤其是互联网企业谁先没钱谁完蛋。这样就面临一个尴尬的情况:就像老板的看法是有贡献才能加薪,你的看法是不加薪怎么谈贡献,结果是谈不拢,导致好多有前景的公司不能上市。
最后一个难点就是审批,这与A股本身有关。A股本身存在很大问题,老弱病残重灾区,指数不涨,股民被割,扩容一直被诟病,IPO的发行速度要照顾股民的感受。结果是,上市要等,等审批,等名额,但是企业的发展不能等,一等差不多就永远起不来了。
借壳可以变通的解决“一股一权”的限制,可以迅速解决“审批排队”的无奈,因此很多企业愿意借壳上市。
在A股上市是相当不容易的,有很多限制。比如成立时间3年以上、最近3年连续盈利、持股面值1000元以上的股东不少于1000人....除了这些硬性条件,还有IPO审核的漫长流程,在A股IPO排队好几年没排上的案例比比皆是,时间成本很高。
另外,要知道在资本市场时间就是金钱,尤其对于迫切上市需求的公司,一般在风险投资A轮、B轮等阶段签过对赌协议,会有上市承诺期,所以直接上市走IPO的道路相对漫长,一旦在承诺期不能上市,那么赔偿是巨额的,而借壳上市相对而言,程序简单,能够在承诺期之前完成上市,所以造成了很多中概率回归
所以,不管是出自股东,还是公司本身的利益出发,绕过这些限制,借壳上市都是比较好的方法,很多公司都选择借壳上市!
改变的是沿途的风景,不变的是家的温馨与宁静!
想不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君子道】生命共同体十万辆免费房车强势来袭!
现在关注、扫码分享、轻装上阵、随时出游,让出行变得更有意义,让旅行变得更加轻松!
上市公司“净壳收购”核心技术详解 - 知乎
净壳收购模式是指在收购的同时或收购之后,收购方将其部分资产与上市公司的全部资产进行整体置换,而置换出来的上市公司全部资产则由上市公司原来的大股东承担。
这样一来,收购方收购的仅仅是上市公司这个“壳”,而壳公司的原有全部资产都被大股东购回,也就是这种收购模式被称为净壳收购的原因。
收购方在这一收购模式中买壳的实际收购现金成本(所谓的“壳费”)比较低。
一般而言,净壳收购包含以下三个基本交易环节:
净壳收购模式的关键在于第二个步骤,即整体资产置换交易。
整体资产置换一般是指上市公司将其所有资产与收购方的部分或全部资产进行等额置换。其中,有以下四个要点:
第一,实际上,置换的资产是会计学中净资产的概念。也就是上市公司用于置换的资产实际应当是净资产的部分。
而按照会计学原理,企业的资产由负债和股东权益两部分组成。当然,如果上市公司没有负债,那么用于置换的资产载体也就不存在资产与净资产之分了。
第二,整体资产置换中的所谓“整体”仅仅是针对上市公司而言的,对于收购方而言,其用于置换的资产往往只是其部分而非全部的资产。
第三,涉及置换的所有置换出纳须经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并以评估值作为置换的基础,评估机构应为国家认定的、具备证券从业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
而且,最终交易价不得低于评估价格以防国有资产流失。
第四,1998年,中国证监会曾专门针对上市公司资产征题置换行为颁文进行规范指导(26号文),而财政部随后也针对资产置换后上市公司利润计算的起点日期等问题做出了相关规定。
2001年年底,中国证监会曾颁布《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若干问题的通知》(现已失效),2008年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并于2014年、2016年两次对该办法作出修订,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
因为在净壳收购模式中收购方实际发生的净现金流出数量很少。所以,这一模式被许多要买壳的企业所青睐。尤其对于那些拥有大量实业资产,但现金匮乏的企业而言,净壳收购方式的确如同为他们量身定制的一般。
尽管如此,在净壳收购模式中,实际上收购方承担的成本远不止一笔“壳费”,它还要承担一些虽然不是很明显但非常重要的成本。
通过拥有一家上市公司进入中国资本市场,进而打通直接融资的渠道。
2016年,证监会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借壳新规将原本只涉及“资产总额”这一个指标改成了“资产净额”、“营业收入”、“净利润”以及“股份”,且只要收购任一达到100%,就认定为借壳重组,大大扩大的借壳的范围,将大量重组纳入收紧监管。
收购方借助收购及后续的一系列运作大肆吸睛,可以引起千万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收购方获益良多,公司的无形资产大幅增加。
上房集团和金融街集团都是地方的知名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知道这两家企业的人相对很少,通过收购上市公司,这两家企业集团迅速成为全国知名企业。如上房集团下的“上房置换网”原本默默无闻,但经过上房集团将其注入到上市公司并赋予房产电子商务概念后一下子轰动全国,取得很好的轰动效果。
收购方在向壳公司注入净资产的同时也会相应注入附带的债务,原本由收购方全部承担的这部分债务,现在只需收购方按其在壳公司的持股比例来承担。
由此,对收购方而言,收购方可以相应地减轻债务负担。此外,收购方还可以通过运作上市公司获得其他收益。
净壳收购模式的直接成本是上市公司的“壳费”。1998年嘉丰的壳费为3000万元,而20000年华亚的壳费为1904万元。
除了壳费外,还有收购方注入壳公司的优质资产被其他股东分摊的成本。这一成本实际上容易被忽视,但却是收购方要承担的最大成本。
不妨以“金融街—华亚”案例进行分析。在此案例中,金融街集团注入到重庆华亚中16598万元净资产,这部分净资产在注入前全部属于金融街集团,但在注入到华亚后,金融街集团只对其拥有61.87%的权益。这意味着金融街集团贡献出6328万元的优质资产给其他38.13%的股东分享,这些股东的权益由原壳公司的劣质资产变成了优质资产。虽然金融街集团绝对控股了华亚,从而对这6328万元拥有控制权,但从财务核算的角度,这笔净资产已不独属于金融街集团拥有。
除此之外,中介费用也是收购方的成本。一般情况下,几百万的中介费用是无可避免的。净壳收购模式操作过程非常复杂,包含了收购和资产整体置换两大部分。往往会涉及财务顾问、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参与。
收购方运作净壳收购项目的总成本就是上述各项费用的累加。
一般情况下,壳公司的大股东是不太情愿放弃上市公司的,不过出于各种原因,如果其确定自己难以为继无力让上市公司持续发展的话,也会考虑将控股权予以转让。
在中国,许多集团公司上市的都是其最好的资产,不过,这块资产往往并不具备独立运营的能力,这就需要集团公司给与全方位的支持。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上市公司,出让股权之后,其控股股东还是打算买回这部分资产以便能够持续经营,否则其手中与之相配套的许多资产也就毫无意义。此时,净壳收购模式无疑是一种绝佳的解决方案。
得到“壳费”。凭借对原壳公司中资产100%的控制权,出让方还能赚取超出自己持股比例之外的净资产。
例如,在“金融街-华亚”案例中,对重庆华亚的16598万元净资产,华西集团原本只拥有61.87%的权益,通过净壳出让,华西集团获得净资产中额外38.13%的权益(即6328万元净资产)。
出让方在这里获得的收益与收购方的损失是相对应的。也就是说,出让方在壳公司中的持股比例越小,在净壳转让中的可获得资产的比例就越大。在上述案例中,华西集团的总收益为1904万元现金(壳费)加上6328万元的华亚净资产(额外收益)。
通过净壳收购(对出让方而言,是净壳出让),出让方失去了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和在股票市场直接融资的渠道,从而退出中国资本市场。
与此同时,出让方还失去了拥有上市公司所能带来的诸多有形或无形的收益,而且还要承担原壳公司的全部债务。
出让前,出让方只需要根据其在壳公司中的持股比例来承担债务。出让后,则要承担债务得到全部。债务负担的家中可以看作是其额外获得的净资产所付出的代价。
壳公司其他股东的收益在净壳收购模式中,“只赢不输”的应是壳公司的其他股东。这里的“其他股东”包括非公众股东和公众股东。
非公众股东的收益主要来自壳公司净资产的增值。在收购前,原有公司基本上都是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这些股东的权益增长缓慢或者减值。
在资产整体置换后,公司的资产由劣质资产转变为盈利能力很强的优质资产,这些股东的权益会有明显上升。
如金融街集团注入到重庆华亚中的资产当年就预计可使公司每股收益达0.45元,净资产收益率猛增至20%。
公众股东持有的是可流通股,因此股价的上涨可视为其可得的收益。由于净壳收购后,壳公司的质地发生根本性的好转,其股价相应都有良好的表现。考虑到这类重组消息可能提前在市场上泄露。
我们不妨以资产整体置换消息发布日为标志,计算壳公司股价在消息发布前半年和后两年的走势。以嘉丰股份(金丰投资)为例,资产置换消息公布日前半年股价从9元涨至14元,涨幅为55%;消息公布后,股价最高曾到过58元。从资产置换消息公布日前半年到消息公布日,重庆华亚股价从21元涨至31元,涨幅为47%,期间股价最高曾到过39元。嘉丰股份和重庆华亚的公众股东分享了由于收购方注入优良资产所带来的丰厚收益。
大现金流净壳收购模式和小现金流净壳收购模式在最终结果上是相同的,但在操作过程中又会有所不同。
两种收购方式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收购和资产整体置换是否合为一体并因而带来现金流的差别。
大现金流方式按部就班,一步一步进行操作,控制整体项目进程较为容易,当然代价也因此产生;小现金流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操作步骤上的有机联系,使现金流发生到最低限度,充分发挥资产运作的艺术。
资产整体置换中的债务处理问题这是净壳收购模式中的难点之一,一般情况下壳公司的债务负担较重,对这些债权人一般很难让其同意从上市公司中剥离出去,因为目前国内许多债权人认为上市公司相对于其他大多数公司还是较好的公司,债务放在上市公司之内要比放在其他地方安全。
因此债权人能否同意把壳公司的债务全部剥离到壳公司之外就成为资产置换的关键所在。
而收购方把债务带入到上市公司,这部分债务的安全性进一步增加,其债权人一般不会予以阻拦。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目前在净壳收购操作中均采用了由壳公司原大股东承担所有原有债务的做法,把债务剥离至股权出让方。纺织控股和华西集团就承担了从原嘉丰股份和重庆华亚中随净资产剥离出来的所有债务。
净壳收购模式的特殊性决定了比较适合的操作对象为具备以下条件的上市公司(对收购方而言):
公司净资产规模较小。规模越小,需要收购方拿出的用于置换的优质资产就越少。
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较高。这样可以减少收购方用于置换的优质资产被其他股东所分享的比例。
债务不应太重。债务的轻重与谈判操作的难度成正比。
净壳收购模式包含着许多复杂的内容,尤其在收购方和出让方的收益和成本计算上比较复杂。
因此希望或正准备进行净壳收购模式操作的企业,应该认真分析自己的真实成本和收益。收购方应精确计算自己可能付出的成本,并和收购该上市公司可能带来的未来收益进行对比。如果自己没有能力和信心把上市公司经营好并获得健康发展,最好不要轻易采取这种收购模式。
西凤最有可能借壳的公司?
最有可能的是陕西金叶。
陕西金叶近五年迫切卖壳的欲望,相当强烈,总股本八亿,控股方2亿筹码,借壳后还有6亿在流通,这样的筹码分布最合适装进西凤酒的体量,陕西金叶的二股东是中国烟草集团,中国烟草是目前全球盈利能力最强的巨无霸,也是中国烟草唯一入股的企业。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什么样的上市公司容易被借壳(西凤最有可能借壳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