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场上还有几只封闭式基金呢?
10来只吧
封闭式基金场内如何交易?
1、封闭式基金场内交易:由于封闭式基金是交易所的一个交易品种,所以投资者只要拥有证券账户,就可以很轻松地像购买股票一样购买封闭式基金。
2、场内交易是指通过证券交易所进行的股票买卖活动。证券交易所是设有固定场地、备有各种服务设施(如行情板、电视屏幕、电子计算机、电话、电传等),配备了必要的管理和服务人员,集中进行股票和其他证券买卖的场所。在这个场所内进行的股票交易就称为场内交易。目前在世界各国,大部分股票的流通转让交易都是在证券交易所内进行的,因此,证券交易所是股票流通市场的核心,场内交易是股票流通的主要组织方式。
封闭式基金值得买吗?
包含以下内容:
封基屡遭吹捧的内幕
开放,还是封闭?
封基之隐秘的角落
嗨,我是麦麦,今天来扒一扒封闭式基金。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们通俗解释过封基的概念,还不太了解的小伙伴可以温习一下。
现在,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封闭式基金,又新出了两类——定期开放式基金(简称定开)、持有期基金。它们同样是封闭模式,但运作上稍有差别。
灵魂画手来简单解释一下,毕竟这些概念,不是本文的重点。
像我们深扒过的【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混合】,就是典型的持有期基金,买一次要锁定三年,但一直都买得到。
一、封基屡遭吹捧的内幕
不管是上述哪一类,它出现在我们视野里的频率都非常高。
尤其当你走进银行,会发现给你推荐的公募基金里,十有八九都是类封闭式基金。
然而,今年发行的新基中,类封闭式只占了不到1/5,实在称不上主流。但为什么,少数反而宣传的分量更足呢?
这就要说到,基金界不为人知的内幕——
买一只基金,要交的费用里,有“投资交易费”和“基金运作费”两大类。
投资交易费,也就是你申购或认购或赎回的费用,都要交给销售渠道,比如蚂蚁财富、天天基金这种第三方销售平台,以及占比很大的银行、券商。
而基金运作中,又分管理费、托管费,C类虽没有申购费,但还有个销售服务费,这部分仍归销售渠道。
如果碰上这平台,同时也是托管机构,比如银行或券商,那托管费也归它。
所以一只基金卖得好不好,费率高不高,直接关系到销售渠道赚多少。
相比于开放式公募基金,这种按天收运作费的模式,封基一买买几年,卖出一只,都是实打实赚到手里的钱。
对基金销售来说,开放式基金相当于体验课,卖一节是一节,卖出了人家还继不继续上,不一定;
而封基,就是在卖会员卡,高单价、强黏性,省心。
所以但凡封基新发,基金公司都不需做太多努力,销售渠道一定卖命宣传。
二、开放,还是封闭?
1.封基更易管理吗?
对基金公司来说,封基的管理费可以赚更多不说,管理起来也更轻松。
想象一下,你手上有两个工作offer。
一个每天业绩考核,当天的绩效,很大程度会直接影响之后的工作内容;
一个属于项目制,项目结束的时候,拿业绩说话就好,至于中间如何完成、你用了几天完成,老板都不关心。
你更青睐哪一个?
封基,就属于后者。
所以,在封闭期里,他们有更大程度的自由:
去扩展投资范围,增加获长期收益的投资标的;
少了以防赎回的预留现金,更放心去提高仓位;
甚至加大杠杆,去博更高收益。
而基金规模,因为不易受到投资者的情绪影响,长期稳定,操作起来,变数也相对更少。
2.封基收益更好吗?
所以对于投资者,似乎默认了封基的高收益,尤其碰上明星经理、热门公司,更是满满的期待。
觉得我放弃了资金的流动性,就应该换取更高的收益。
但以东方红为例。
15-17年的高光时刻,正值大蓝筹的估值修复,价值投资站上风口,主攻TMT的东方红,一时之间风光无限,2017年,TOP10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占了六席。
结果18年股灾,东方红系列全线溃败。
接着19年到如今,科技、医*暴涨,相较于偏好这些行业的强势基金,东方红今年以来的业绩,似乎泯然于众矣。
(东方红旗下业绩最好的两只封基排名)
虽然,这与陈光明、林鹏接连离职不无关系,但也逃不开市场投资风格的转变。
所谓市场风格,本质就是一段时间内,市场上整体投资者的风格偏好。
当大部分人都倾向于价值投资时,资金会重点流向这类高价值股,于是,市值逐渐被拉高,早期投的人就赚钱了。
结果就是,当年疯抢封基的持有人们,终究是错付了……
虽然很少有人具备择时能力,但市场本身,也不会早早给出,精确到三年、五年的周期。
当然你可以选择在封闭期结束后,转为开放继续持有,但封闭期内的收益,早已板上钉钉。
所以,很多大佬不会选择封基,他们倾向于留一部分主动性给自己,也算是享受交易的乐趣;
而对于普通人,或者不愿花更多时间的人,需要摆正的心态是——
买封基,你要的是正收益,还是要它的收益鹤立鸡群?
3.封基的硬伤:沙场换帅
既然市场周期不认封闭期,那买封基的核心,就是挑基金经理。
虽然不懂也无需懂市场,但只要认准了人,相信他的能力,就托付上未来几年的收益。
这也是为什么,碰上经理辞职或者换人会这么抓狂。
除了东方红,当年的华夏基金,因为王亚伟的一只华夏大盘精选,创出5年10倍的神话,连续多年登顶冠军基。
然而既王亚伟离职后,大盘精选几度沉浮,甚至沦落过同类最后一名。
(截图来自:天天基金)
如果说开放式基金,还能及时撤退,封基就只能认命了。说好了红尘作伴,一起仗剑走天涯,如今我还在沙场,你人呢?
所以现在许多基金公司,在发行封基时,开始对基金经理提出“封闭期内不能离职”的承诺。
同一位基金经理,持仓大致相同,相比于他的封基,开放式不香吗?
4.封基的优势:省心持有
不过封基最大的好处,就是防剁手。
前几天,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联合支付宝,发布了《2020国人理财趋势报告》,发现只有约1/3的人,坚持持有一只基金超过了1年。
频繁交易、持有时间短,是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根本原因。
要在市场熊市,持续亏钱的黑暗期里,葆有希望、静待花开,确实很难。
尤其是遇上喜欢满仓交易的经理,控制不好回撤,持有体验差,连亏几天,一般基民就吓跑了。
但是封闭式基金,相当于逼你长期持有、熬到最后。光减少交易频次,也省了不少交易费。
相比于纠结“该卖在什么时候”,封基也是把决定权交给了经理,也许不算最好的时候,但至少是规划过的结果。
所以,对于有养老需求的人而言,业绩稳定的封闭式基金,倒是一个相对不错的省心之选。
像我姑奶奶,买的全是封基,都是她的银行理财经理推荐的。她也不求多高收益,只当是存钱的一条门路。
现在看来,大部分都翻了1倍,每年还有分红,算是炒股盛行那些年里的慰藉了。
而对于年轻一代,即便风险偏好偏稳健,也可能不太情愿把无限可能的X牌,去交给别人打理三年甚至更久。
因为,数年后,极大可能已经忘了买过这款产品了……(好了这只是原因之一)
买封基,还是开放式基金?放一张优劣对比图,孰轻孰重,由你掂量。
三、封基之隐秘的角落
前面讲到的封基流动性差,其实有一种方式可以打破,就是封基上市。
这里的“市”,指的就是二级市场,支持场内交易。
当然不是所有的封基都会选择上市,目前上市的封闭式股基只有54只。
当一样东西,在两个不同的市场里卖时,就很可能出现价差。不然木兰当年,也不会“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价格不同、货比三家。
所以上市的封闭型基金,也可以在场内买到,但报价由卖家来定。
卖的价格高于基金净值,就叫溢价;小于净值,就叫折价。
通常场内的封基,会有10%的折价率。就是花100块买的基民,现在急着用钱,90块卖给你。
而有些基金的折价率,甚至可以达到15%-20%。
通常而言,上市一段时间后,剩余的封闭期越久,折价率越高。
要是碰上熊市,折价20%常有的事,本来股价已经跌得比较便宜了,场内再打个八折,折上折。
所以在场内折价买封基,等基金到期后赎回,折价会消失,这波操作就叫套利。
一共赚了三层钱:折价+基金净值的增长+基金分红。
但你在交易时,只会显示当前净值和涨幅。
比如下面这只王崇的交银瑞丰,查询当前的折价率是0.294%(会实时更新)。
其实不高,可以先加入自选,观察一段时间,也可以现在以1.499的价格买入。
(截图来自:某券商APP)
交易平台可以选择天天基金,或者各大券商,但都需要开户,界面类同炒股,实时竞价,确定数量,买入。
100只起,只能在交易时间操作。
万一封基到期,收益率都跌破折价率了,一样会亏,就是比人家场外头一批认购的人亏得少一点而已。
八折买了不值钱的臭鸡蛋,它也还是臭鸡蛋。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挑选好基金,套不套利,只是购买场所的问题。切忌本末倒置,因为打折促销,买了一堆没用的东西。
回到标题,封基值得买吗?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也许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利弊都在,就看你如何权衡。
类封闭式制度,逼你被动忍耐,兴许能意外获得长久的回报;
但锁定的金额,只锁定了管理费,却锁不住收益,以及面对未来,更多的未知数。
拓展阅读|更多干货
● 同一个基金经理,不同的基金,到底选哪个好?
● 新基金值得买吗?扒一扒基金公司的套路
● 我们花了半年,挑出了45位优秀的基金经理
封闭式基金可以在交易所交易吗?封闭式基金还有吗?_第一商业网
封闭式基金可以在交易所交易。封闭式基金指基金份额总额在基金合同期限内固定不变,基金份额可以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交易,但基金份额持有人不得申请赎回的一种基金。
若基金封闭期间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那么投资者可以通过券商平台交易,买入的投资者开通场内基金或者股票账户即可,卖出的投资者在交易平台办理转托管业绩即可。
封闭式基金(close-endfunds)是指基金的发起人在设立基金时,限定了基金单位的发行总额,筹足总额后,基金即宣告成立,并进行封闭,在一定时期内不再接受新的投资。基金单位的流通采取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办法,投资者日后买卖基金单位,都必须通过证券经纪商在二级市场上进行竞价交易。购买方法很简单,你直接把股票帐户开了,在交易软件中直接购买,和购买股票的方式一样.
目前封闭式基金有哪些 ? - 东方君基金网
场内场外的“场”,一般指的是证券交易市场,对于咱们国内的基金来说,就是特指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
通过券商在交易所内就能买到的就是场内基金,不过要先开通股票账户。场外基金不用多说,大家日常通过基金公司直销平台、银行、天天基金网等平台能直接申购到的,不用开通股票账户的就是场外基金。
从交易机制上来说,场外基金是投资者直接按净值向基金公司申购基金,相当于一级市场,证券的发行市场。
场内基金既可以申购赎回,也可以按交易价格与其他投资人直接买卖,相当于二级市场,证券的流通市场。大家日常说的场内交易多数都是后一种情况。
除了交易机制,场内和场外基金在资金进出效率、成本、门槛等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异。
从资金效率来看,场内基金的效率更高,很多支持T+1交易,有的甚至可以做T+0回转交易,而场外基金赎回到账一般需要3-4个工作日。
从成本来看,场内基金费用也较低,一般券商佣金是万分之2.5,而场外不考虑打折,标准申购费率是1.5%,赎回费则根据持有时间递减。
从交易门槛来看场内基金交易类似股票,一手100份起,而场外1到1000元都有。
目前支持场内交易的基金类型有ETF、LOF、场内货基、封闭式基金和分级基金子基金。其中后两种目前规模较小,已经开始转型并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那么什么情况下适合买场内基金呢?南南总结了三种情况。
一些很有经验的投资者擅长做网格、低买高卖的短线交易。考虑到从场外买基金申赎的时间较长,投资海外的QDII基金申赎周期就更长了,这些都是资金的“在途成本”,此时可优先选择场内基金份额。
定期开放式基金一旦进入运作周期,投资者是无法通过场外申赎的,如果这种情况下投资者着急用钱,可以将份额转托管到场内卖出,如果投资者看好该基金则可以通过场内买进。
简单来说,当交易价格低于基金净值时,产生折价时,投资者此时在二级市场买入基金份额,然后再按基金净值赎回所有份额,就套取了这部分的差价。
现在大家是不是对场内基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呢?这里南南还要提示一下场内基金两个特有的风险。
第一个是溢价风险。刚才我们说的是折价,当场内交易价格高于基金净值时就是溢价。
比如某只基金净值是1元,但是场外不能申购了,而场内还能交易,想买的人多就把价格炒到了1.2元,此时的溢价率20%。
如果此时场内买入,就相当于买相同的东西多花了20%的钱。所以当场内溢价较高时,就不建议通过场内买入啦。
溢价率指标大家可以通过之前推荐过的集思录官网查看。
第二个风险是场内交易不活跃,可能出现无法卖出的情况。能卖出的前提是有人愿意买,如果一只基金成交量很低,那么你就要谨慎选择了。
总而言之,场内和场外交易各有优劣势,关键是我们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渠道。
对于大部分普通投资者来说,场外基金可选投资范围广,门槛低,基本能满足绝大部分投资需求,并且远离二级市场的实时报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而对于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则两者皆可。
诺安基金:封闭式基金是指经核准的基金份额总额在基金合同期限内固定不变,基金份额可以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交易,但基金份额持有人不得申请赎回的基金。
而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份额总额不固定,基金份额可以在基金合同约定的时间和场所申购或赎回的基金。
在之前的回答我们有详细的讲解过这里就不展开啦,小诺来给大家具体讲讲二者有何区别:
1.存续期限不同。封闭式基金的存续期是固定不变的,而开放式基金没有特定的存续期限。
2.份额限制的不同。封闭式基金的份额是固定的,在封闭期内没有经过法定程序认可是不能增减的。开放式基金的份额是不固定的,投资者可以随时提出申购或赎回申请,基金的份额会随之增加或减少。
3.价格形成方式的不同。封闭式基金的交易价格会受到二级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交易价格可能会出现折价或者溢价的情况。开放式基金的价格以基金份额净值为基础,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交易价格按照每份基金单位资产净值确定。
4.交易场所的不同。封闭式基金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封闭式基金份额的买卖,只能委托证券公司在证券交易所按市价买卖,交易在投资者之间完成。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者可以按照基金管理人确定的时间和地点向基金管理人或其销售代理人提出申购、赎回申请,交易在投资者与基金管理人之间完成。
5.投资策略的不同。封闭式基金的全部资金都可用于长期投资,而开放式基金强调流动性管理,必须预留出一部分资金应对投资者赎回的情况。
6.信息披露频率不同。封闭式基金是按周公布基金单位资产净值,而开放式基金则是按日(工作日)公布基金单位资产净值。
看得见,吃不着,跑不了!封闭基金的坑,你入了吗?
虽然都在倡导基民长期投资,但也不是说随便买一只封闭基金,然后就把软件卸了,准备等个三五年翻个几倍。
买了封闭基金的基民,十个有9个要后悔,每天跑去*基金经理。
为什么会入坑封闭基金?
那这些买了封闭基金后后悔的人,当初都是怎么入的“坑”呢?
冤种指数:★★★★★
这类冤种最惨,他压根不知道自己买了个封闭基金,下单的时候只觉得这个基金看着不错,名字也挺有派头,看着就能赚钱,脑子一热就下单了,结果发现这是个封闭式基金,三年内无法赎回!
冤种指数:★★★★
也有个别憨憨,想买个开放基金,结果买错货,买错成别的开放基金也就算了,结果居然还是个封闭的,想退货发现芭比Q了:
“亲,本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货。”
当即就想给自己一个嘴巴子。之后发现每天都在赔钱,也不知道要*自己,还是*基金经理。
基金公司的宣传不是白干的,一打开某APP,常能看到某个封闭基金的宣传,排面很足,给人一种值得托付的感觉。
上头的基民,没搞清楚基金经理是谁,甚至连查都不查这个基金经理有没有在管的同策略的开放基金,就敢拿钞票往里冲。
冤种指数:★★
小白基民容易被口号打晕。看到基金公司说:“封闭式基金由于没有客户申购赎回,基金经理操盘更加得心应手,业绩会更好”的口号就深以为然。
害,牺牲点流动性算什么,这比自己瞎折腾赚得多,这生意多划得来啊!结果发现净值“发山洪滑坡”时,肠子都悔青了。
为什么不推荐买?
“封闭基金业绩更好”是渣男的蜜糖
封闭基金营销推广时,最大最诱人的糖衣炮弹就是:
“封闭基金封闭期内,基民不能赎回,基金经理管理资金更高效,业绩也会更好~”
似乎挺有道理,但这是可以完全相信的吗?
我找了几个同时管理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把他们的两类基金的业绩做个对比,如下图:
(区间业绩对比)
他们自己管理的封闭期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相比,并无绝对优势,甚至跑输了开放基金。
比如,张坤的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封闭)和易方达蓝筹,平时持仓看着好像差不多,没想到易方达蓝筹比优质企业多了8个点!
洪流的两个基金差别倒是不大,但封闭的终归还是输给了开放的基金。
而刘彦春的两个封闭基金和开放基金,差得就有点离谱了,封闭基金的收益,比开放基金差了近30%!
萧楠和王元春各自管理的封闭基金,都跑输了他们一起管理的开放基金--易方达瑞恒,而且还是一正一负(封闭基)!
这个惨状,实在是不可思议。。。
萧楠和王元春都是消费赛道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基本都是消费主题。易方达瑞恒(开放)和两个封闭基金则是覆盖全市场的。
不过王元春的易方达龙头优选封闭基金还是以买消费为主,跑输买“白+黑”(白酒+煤炭)的易方达瑞恒可以理解。
但萧楠的易方达高质量严选和易方达瑞恒的持仓是比较接近的,都买了煤炭,不仅输给易方达瑞恒一大截,还输给了王元春基本全是消费的易方达龙头优选,这就比较费解了!
“封闭基金业绩更好”是骗人的,基金经理更好“管理”倒是真的!
没有了赎回申购的压力,基金经理们real容易放飞自我!
我们发现在同一时间段,封闭基金的最大回撤会比开放基金更大,因为基金经理可以不用去考虑基民的持有体验了,毕竟也赎回不了,暂时回撤大没啥关系,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封闭期结束后我冲上去就好了。
但是,封闭期结束后业绩还不行就打脸了~
基姐找了几个已经经过一轮封闭期的基金,计算了他们在封闭期的收益:
凑巧这两个基金都是18个月的封闭期,都叫创新未来,好家伙,一开放出来直接亏了30多个点,这俩可能还真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没脸看,既输给股票基金指数,又输了沪深300!
”感觉自己就是个傻瓜提款机,主动跑上门来给人送钱,然后灰溜溜地滚蛋“(说的是不是你?)。
此外,买封闭基金还有一个很大的风险,基金经理半路换人。
据统计显示,历史上一共成立了1224只封闭式基金(包括定开基金和已封转开基金),剔除那些传统老封基,近些年来发行的新封基一共有1176只,其中基金经理发生过变更的有399只基金,变更率大概是36%。
也就是说,你买这些封闭式或定开基金,有36%的几率会遇到基金经理中途跳槽或换人。
而大部分基民一开始就是奔着基金经理来的,因为看好基金经理所以放心拿着三五年的,结果基金经理半路跑了,不认可新接手的基金经理,或者业绩不行想赎回,都没有办法!
更过分的是,一开始就打着明星经理的名头出来宣传,但是到了实际操盘的时候,却来个偷天换日,让名不见经传的小基金经理操刀。
这简直就是明目张胆的欺骗,就像贾母跟贾宝玉说娶黛玉妹妹,结果盖头一掀,是宝钗姐姐,内心受到一万点伤害。
比如这个一开始由有明星光环的林鹏管理的东方红恒元五年定开基金:
估计当时很多人是认准林鹏才愿意买的五年封闭基金,没想到还没两年林鹏就走人了。
虽然换了个也拿过奖的基金经理,而且从超额能力上看,现在管理的王延飞做的也不错,2020年5月~21年2月这段时间涨了不少,但大家也不怎么买账,尤其是在21年一路下跌后,基民更是巴不得赶紧换基金经理。
虽然21年春节后市场行情不怎么样,但王延飞的最大回撤比沪深300多了将近10个点!
我们再来看看林鹏之前管理的另一个基金--东方红睿丰:
在2015年和2018年两次熊市的时候回撤都控制得不错,如果现在东方红恒元5年定开基金还是他在管的话,应该不至于跌这么多,也难怪基民对现在的基金经理很不满。
想想买了封闭基金,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完全不能操控自己的资金,也是很难受。
涨了一波之后想跑,却跑不掉,收益一下子又回去了。
比如张坤的基金在21年年初的时候涨到了高点,基民们哪怕在最高点没有意识到要该跑了,后面下跌了能跑的也会跑掉。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张坤的开放基金在21年年初的时候,就开始发“限购令”了,这不就是在变相地通知大家别买了,赶紧抛离吗?
而张坤这只基金-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却因为是封闭的,基民们欲卖也无门啊,只能听天由命。
而同样是下跌,开放基金可以及时止损或者出于某种信仰继续加仓,而封闭基金只能眼睁睁看着钱变少。
基民也觉得自己是任人宰割的鱼肉,身不由己。
上面这些也就算了,毕竟买个开放基金也可能会亏钱。
但封闭基金还经常会跑到场内交易,美名其说是给一个通道,着急着卖出的,可以在场内卖掉。
但这就像你买了个包包,结果急着用钱就只能把包挂到咸鱼上去卖,这种情形一般都是得打骨折才能出手。
所以,一旦场外买的封闭基金,有了对应的场内基金,基本上就会有折价,在场外买的你,不是大冤种是谁?
谁能想到,本想买封闭基金赚钱的你,却成了给场内玩家套利的工具!
点击回顾折价是如何套利的?
小彩蛋:那既然封闭基金这么坑人,基金公司为什么热衷发封闭基金呢?
基金公司当然不傻,肯定是因为对自己有利才会想这么干。我们都知道基金公司是根据基金规模来提取管理费等相关费用,基金规模越大,基金公司的盈利越多。
你想想啊,今年年初的时候发行一个封闭基金,封闭期十几个月或者几年的话,今年规模定下来了,只要不瞎操作,哪怕接下来躺平,明年还能有这么多的资金在手上,成功收取几年的管理费简直不要太香。而且哪怕基金业绩落后于市场,基民也赎回不了,只能干熬着,基金公司却“旱涝保收”!
什么情况下能买?
虽然大部分封闭基金都挺坑,不建议买,但也会有一小撮好的存在。
那么你一定要买封闭基金的话,以下这些情况可以考虑:
第一,要很了解基金经理的特质,想把该基金做为底仓,管住自己的手不要瞎折腾。
第二,基金经理管理的开放基金正在限购,你又特别看好这个基金经理,也找不到可以代替他的产品。(当然,也不要忽视基金经理中途跑路的风险,自己权衡一下~)
第三,基金经理管理的正常开放基金只覆盖A股,发行的封闭基金则覆盖A股和港股,且你很看好这个基金经理的观点和能力,同时也找不到可以替代的产品。
第四,自控能力太差,知道追涨杀跌不好,但就是管不住频繁交易的小手指,那可以考虑买封闭基金“套住自己”。
当然啦,得选好的基金,对基金经理的策略很熟悉,并且认可他,封闭期内离职概率小的~(选起来难度挺大)。
写在最后
已经入坑的,不论跌成什么狗样,你只有2个选择:去场内打骨折割肉卖掉;或是等到封闭期结束再卖掉,别无他法~
还没入坑的,就...不建议买。
进群和大佬学习,认知天天有长进
定增基金场内封闭和场外封闭
封闭式基金场内和场外价格不一样是因为价格形成机制不同。由于封闭式基金总份额固定,所以投资者想买入该基金就只能购买其他人手中的份额,这就是股票二级市场交易的形式了。而开放式基金购买是可以基金公司新分配份额给投资者,不需要投资者之间撮合成交。在场内交易的基金有封闭式基金,lof和etf三种。场外净值是交易日股市收市后,计算得出的真实的一只基金的单位份额的净值。而场内交易是供求双方合力形成的价格,交易方式和股票一样,是撮合成交而成,这叫做基金价格,而非净值。场内净值高于场外净值叫做溢价;相反叫做折价。
封闭基金场内和场外的价格为什么不一样?
封闭式基金场内和场外价格不一样是因为价格形成机制不同。由于封闭式基金总份额固定,所以投资者想买入该基金就只能购买其他人手中的份额,这就是股票二级市场交易的形式了。而开放式基金购买是可以基金公司新分配份额给投资者,不需要投资者之间撮合成交。在场内交易的基金有封闭式基金,LOF和ETF三种。 场外净值是交易日股市收市后,计算得出的真实的一只基金的单位份额的净值。而场内交易是供求双方合力形成的价格,交易方式和股票一样,是撮合成交而成,这叫做基金价格,而非净值。 场内净值高于场外净值叫做溢价;相反叫做折价。
我记得原来有很多封闭基金怎么不见了
我是来看评论的
我在金融投资中的战术失误(2)——“轻信、偏离和不安分”_财富号_东方财富网
书接上回,在前面《我在金融投资中的战术失误(1)》中,我核心讲了购买雪球产品的一些反思,这是单笔投资比较大的,今天要讲的三个案例,其实整体金额都不算大,但是回顾当时的购买逻辑,“隐患”很大,所以还是一并都聊一聊。
一、“中概互联、六脉神剑和专精特新”
六脉神剑和专精特新都是我在网上的两个公开组合,属于我整体投资账户的两个子账户(注:所谓的子账户并不是为了搞什么A/B测试,摊大饼,哪个账户业绩好就广泛去宣传这个账户,不是基于这样的目的,我投资的第一位是“分仓位”,多少比例的资金投“股”,多少比例的资金投“债”+“现金”,于是投“债”和“现金”的就有两个子账户,比如一个是“稳健增利”,一个是“活期宝”,而投股的子账户会更多,主要的资金(核心)放在了均衡组合里,小部分资金(卫星)放在了一些风格偏极致一些的组合里,比如上面提到的“六脉神剑”和“专精特新”)。
看了下这两个组合建立的时间点,都是在2021年7月-11月期间,到目前为止,“六脉神剑”(包含了“中概互联”、“医*”、“新能源”、“半导体”、“军工”“高端制造”六个主题)跌幅超30%,“专精特新”(主要投资了“北交所”专精特新的主题基金)跌幅超20%。这样的跌幅在过去两年多的市场环境中其实属于正常水平,这并不是我所说的战术失误的地方,我所说的战术失误主要是在“六脉神剑”这个组合里,我“中概互联”一只产品的占比基本是其它几个主题基金的两倍,当然这只产品也成为了整个组合跌幅最大的标的(最近其实反弹了不少,即便如此,迈入到现在跌幅也超40%了),而当时之所以会在这个组合里超配“中概互联”,也是源于看了一些大V分析“中概互联”投资价值的深度文章,也就是所谓的被影响了,然后呢?没有加以更深度的验证和思考,就将钱投出去了。
所以,可以相信,像我这种有自己框架和规则的老手在实际投资做决策时,也会很容易被单一信息源影响,其它的一些朋友或许也更会如此了。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我现在给自己说的是——“不轻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什么意思?特别是涉及到最后的投资决策时,一定不能只从一个信息源处获取信息就做决策(如果实在没有其它信息来源,也一定要多问几个它的风险是什么?是不是已经穷尽了等等),综合验证和思考之后,做出最后的投资决策。
买了几只,基本都是科创板主题的场内基金(金额都不大),什么时候买的呢?都是在它们离到期还有一年左右时买的,那个时候这些产品场内都有折价,而且普遍折价在接近10%左右,但是当你在考虑你以更低的成本去买入了一个标的,安全边际还不错的时候,就是以一种“占便宜”的心理去投资的时候,抵不住市场还可以更便宜,所以在我买入之后,场外产品的净值和场内产品的价格都持续走低,加之我平时也比较忙碌,根本不愿意为了这样的事情去占用太多的时间,还是以一种持有的心态去投资它。
所以,到最后,产品封闭期结束前后我也没有做任何操作,说白了,这次经历最后我就跟买一只普通指数型基金没有任何区别,如果是这样的吗?当时我为何还多此一举,增加了很多内心戏,去场内买入lof呢?这件事给我带来的警醒和启示是——不要偏离,“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真正了解我们自己,弄清楚自己的边界”比不断想着去拓展自己的能力圈要重要的多得多。
三、买了“东方甄选”,高点赚了三倍多,没走,当然,再次选择还是不会走
我是20不到买的,高点到过70多,买的也不多,赚了几万块钱,现在“东方甄选”股价来到了30左右,相比于高点已经跌去了一大半。后悔吗?遗憾吗?
其实不后悔,也不遗憾。所以这点谈不上是“失误”,不过之所以我会去买股票并有了现在的这种投资方式其实是和之前的“失误”经历有关,这点我稍后来说。先说回股票账户,我股票账户只买了三只股票,都是通过港股通买的,小米,腾讯和东方甄选,这三只目前都是盈利的,而除了腾讯是因为当时太便宜(股价200时买的)买的(所以在未来如果腾讯不再便宜时,我会将其卖掉),小米和东方甄选都是冲着“雷军”和“俞敏洪”去买的,即我买的是一种这也是我所说的退无可退的第一性原理——“企业家精神”,这两位都是我非常敬佩的商业大佬,这种购买逻辑已经给出了卖出的依据,那就是未来“雷军”和“俞敏洪”官宣退休了,不在真正负责这两家公司了,我就会在那时卖掉,在此之前,不管股价如何波动,是涨上天还是跌入地,我都无所谓,也不会让我有任何的操作和动作。
很多时候我们都苦苦去寻找所谓的好的投资机会,好的投资标的,我之前也是,在2017年开始,我就加入了当时全国最大的一个天使投资社群,这类社群都是有门槛的,要先交培训费,介绍他们系统的培训,有一套相同的话语体系,然后才会机会去参与TA们遴选过的项目的投资,每个项目不需要投很多,几万块钱即可,成为项目的一个天使投资人,我那几年持续投了好几个项目,最后的结果当然没有什么好说的,无一幸免,全部挂掉。所以,这算是我当时金融投资的战术失误。不过,从那时开始,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干嘛到处在没上市的而且还那么早期的项目里面去淘金子呢?公开市场中大浪淘沙的真金其实都在我们面前呀,所以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以此类推,在公募基金之外找投资标的,特别是想将自己的大头资金都投出去,也是想错了,没必要,我家是除了自住房之外的所有资金都在金融市场中,而这其中的80%以上也都在公募基金里(随着“雪球”的即将到期,这个比例还会更高),想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反而变得安分了,进而自然而然地从不断向外去寻找投资机会到不断向内去规范自己的投资行为。
以上,就是我近几年投资所犯的一些战术失误,可以想象的是,在未来可能战术失误还是会继续,因为只有不做(投资)才会看起来不犯错,而不做其实恰恰是在战略上犯了个大错。所以,过几年,这个话题我会重拾起来,再写写,希望下次再写的时候,至少这次犯过的错,已经不再出现在上面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现在还有场内封闭基金吗(现在市场上还有几只封闭式基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