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libor是什么利率形式(关于Libor汇率的计算,例3M美元libor是0.2394,总金额20美元,请问3个月一

关于Libor汇率的计算,例3M美元libor是0.2394,总金额20美元,请问3个月一共要付多少利息?详细计算方法?

同业拆借利率3月期为年利率0.2394,即23.94%,20美元的利息为:20*23.94%*3/12=1.197美元

当前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属于属于什么利率?

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指的是银行同业之间的短期资金借贷利率。它有两个利率,拆进利率表示银行愿意借款的利率;拆出利率表示银行愿意贷款的利率。一家银行的拆进(借款)实际上也是另一家银行的拆出(贷款)。同一家银行的拆进和拆出利率的利差就是银行的收益。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十篇

摘要: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市场加快发展,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几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序推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强,也给外贸企业带来了汇率风险。从理论上讲,货币升值实际上并不影响进出口商品本身价值,只是改变了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对价格,削弱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人民币升值3%,就相当于出口产品成本提高了3%,出口竞争力降低了3%。一国货币升值后,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外国对这种商品的需求下降,出口规模受到制约。同时,该国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下降,会刺激国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进口规模得以扩大。那么,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背景下,外贸企业应如何规避外汇风险呢?。

关键词:外汇风险案例分析应对措施

汇率是一国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变量之一。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我国的国际贸易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外贸企业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一、什么是外汇风险及外汇风险的种类

(一)外汇风险是指在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外汇风险产生于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一旦涉及到货币的兑换,就不可避免地产生汇率风险。一般来说,风险是指既可能使当事人受损,也可能使其获益的不确定性。在这里,外汇风险主要指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汇率问题与对外贸易紧密相关,尤其是对外贸易企业,由于其主要经营进出口业务,贸易量又比较大,因此,外贸企业预防和化解外汇风险尤显重要。

外汇风险一般分为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交易风险是以外币计价或结算,从交易发生到完成的这段时间里因汇率发生变动而使得实际收到或支付的本币价值发生变化的风险。前面本文讲述的就是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又称折算风险,是指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在与海外的子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因汇率的变化所引起资产负债表某些项目产生账面损益的风险。经济风险是由于外汇汇率发生变化而引起国际企业未来收益变化的一种潜在的风险。外贸企业关注的和本文讨论的主要是交易风险。

二、在实际工作中,外贸企业规避外汇风险成功的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据2010年8月28日大连日报报导)我市一家做海外工程承包的企业,由于工程周期一般都是三五年,收汇期很长,汇率风险也大。在银行的帮助下,这家企业从去年开始通过结构性远期买卖套保产品来规避汇率风险,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但多数外贸企业对套保业务虽然认知度较高,在选择套保时却存在着做金融衍生品有否投机的顾虑,甚至有的企业还简单地停留在套期保值是为了利润最大化,有盈利才做套保,把结果用“赢”或“亏”来考量的层次上。“其实企业套保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增加盈利本身,而是通过提前进行成本锁定,增加盈利的确定性,回避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渣打银行大连分行行长田翎表示,“正确的套保评价原则是,坚持既定政策的套期保值,即使亏损也是正确的;反之,即使盈利也是错误的。这是套期保值成功的关键。

案例2、美元贬值无疑在不断侵占着出口企业本已薄弱的利润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口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但是同样的前提下,也有一些出口企业找出了应对办法,2009年初,我们的记者在大连制作“危机中的转身”这期节目时,发现一家做服装出口生意的企业,成功躲过了2008年那场汇率波动,他是怎么逃过这一劫的呢?李桂莲告诉记者:“我们锁定一个汇率就是7.5,按照7.5的这个汇率给我们来结算,以后的汇率就是降到6了那么咱们相互也要保持这样一个,那么将来它要回到8了,或者回到更高了,那个咱们再坐下来谈,也就是2007年就开始和他们客户谈,就开始执行这个。所以2008年客户给我开玩笑说,真没有想到你怎么那个走在这个危机的前面。你要现在和我们谈,我们根本就没法和你俩谈。”

对汇率的提前下手无疑为李桂莲减少了很多风险,但绑定汇率,并不是所有的外商都能轻易答应的谈判条件,与大型出口企业相比,很多中小型出口企业在跟国外客户议价时,常常处于劣势,所以很难以此应对风险。

案例3、谷歌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跨国知名企业,其足迹遍布全球各地,其收入来自世界各地,根据谷歌在7月16号公布的2010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来自美国以外的收入35.3亿美元,占到其总收入的52%。从这个数据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海外市场对于谷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庞大的海外市场必然会相应的带来一个问题,即汇率问题,汇率的变动会对其的整体营收造成重要的影响,正如谷歌在其近期财报中所显示的那样,汇率风险成为了谷歌所面临的首要市场风险,而如何对外汇风险进行管理成为了谷歌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头疼问题。

而面对如此风险,谷歌所能够做的就是通过各种金融衍生产品来规避由汇率变动引起的损失。从谷歌的财报中我们可以看到,谷歌到今六月为止,共购买了价值7.06亿的远期外汇合同,约占外汇收入的20%,而在去年这一数据是5.94亿美元,通过各种远期外汇合同的套期保值,谷歌很好的锁定了有关汇率风险。

通过对以上典型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对外汇风险的成功规避,不但减少了前沿的损失,在某种程度上,还取得相应的收益。

收回销售货款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环节,强调“安全及时”收汇是外贸出口应始终贯彻的原则。“安全”有两层涵义,一是出口收汇不致遭受汇价波动的损失;二是外汇收入不致遭到拒付。“及时”与“安全”密不可分,及时收汇则汇率波动的时间风险会大大缩短,拒付的可能也受到限制。因此,要做到安全及时收汇,防止外汇收入不能收回的风险,还应根据业务实际,在了解对方资信的情况下,慎重而灵活地选择适当的结算方式。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有预付货款、赊销、跟单信用证和跟单托收等,各种结算方式在规避汇率风险方面作用不同,需在关注外汇*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灵活掌握。

既然汇率的波动现在已经比较频繁了,那不如干脆在核算成本的时候就留有余地,因为在一定的周期内汇率的波动还是有一定的范围的,一般在3%--5%之间,报价时就考虑进去这个区间。同时也可以和客户约定如果超出这个比例,那么风险共担,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因汇率波动而带来的利润损失。或者约定报价有效期,目前很多客户都从原来1~3个月报一次价格缩减到了10~15天,甚至有客户开始每天按照汇率波动更新报价单。

关键词:企业风险管理汇率造船业业务探讨

中国的造船企业近几年经历了较大的波动。自2005年起,伴随着世界贸易额的快速增长,全球航运业发展迅猛,到2008年中期世界船舶市场达到了历史上较高的水平。然而,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却成为世界航运业发展的转折点,出现了船舶需求量锐减的状况,船舶市场一度低迷,中国的造船企业间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激烈的竞争要求造船企业具备更精益的成本管理,而汇率风险管理自然成为造船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这是因为造船企业的船舶产品很大比例是以美元收汇的方式出口,深受美元汇率波动的影响。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讲话,昭示着在汇制改革的推动下,人民币汇率对美元继续升值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如何管理外汇风险也就成为了船舶企业必须共同面对及研究的课题。

一、中外造船业汇率风险研究的现状

(一)造船行业汇率风险的研究国内外对于汇率风险管理研究大都*限于金融业,对于个体行业特别是针对造船行业的汇率风险管理研究很少,仅有的文献对于造船行业的汇率风险研究也有限。而且,对于造船行业汇率风险管理研究缺乏系统性,规避措施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对风险措施可行性的评价和风险预防效果不尽如人意。张佳春、高杰(2006)分析了造船业汇率变动风险的表现形式,认为汇率变动的风险主要包括进出口贸易中结算货币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和融资中由于借款利率变化引起的风险,提出了化解风险的选择计价货币、调整产品价格和运用金融工具等应对措施。李铮(2008)对船舶企业控制外汇风险的有效管理,提出了应当实施化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的过程控制外汇风险的观点。崔庆宝(2009)分析总结日本、韩国造船企业应对汇率风险的经验和启示,提出造船企业应如何选择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策略方案。

(二)汇率风险管理方法研究Srinivasulu1在1981年提出的风险管理策略是目前被学者广泛接受的汇率风险管理理论,把汇率风险管理技术分成金融性对冲策略和运营性对冲战略。Srinivasulu认为,经济风险影响到企业长期的经营状况和竞争力,导致的是未来外币现金流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需要综合运用生产战略、营销战略和融资战略对经济风险进行管理。美国学者约翰J斯蒂芬斯(JohnJStephens)的《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货币风险》和查尔斯W史密森(CharlesWSmithson)的《管理金融风险―衍生产品、金融工程和价值最大化管理》,论述了如何使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另外,1993年,G30集团发表了《衍生产品的实践和规则》的报告,首次提出了VaR的概念,报告的主要建议是引入VaR系统来给交易头寸估价并量化金融风险。目前许多银行、经纪公司和共同基金都使用VaR去度量它们所面临的市场风险,金融监管者也使用VaR作为管理标准。

(三)风险管理理论及模型的研究风险管理作为系统科学产生于本世纪初的西方工业化国家,最初源自于企业为控制偶然损失而做出的有组织的集体努力,是企业内部管理功能的延伸。系统的风险管理理论源于美国,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风险管理,这个阶段风险管理的内容和范围都是十分狭窄的。1955至1964年,现代学术性和职业化的风险管理诞生,此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业化、风险管理己逐渐成为独立的学科。20世纪70年代中期风险管理方面的课程及论著数量大增,全美大多数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普遍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开始进入全球化阶段。1983年在RIMS年会上,各国专家学者通过了“危险性风险管理101准则”,作为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1986年10月在新加坡召开的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表明:风险管理已经走向全球,成为全球范围的国际性运动。在我国,风险管理实践和教学研究起步较晚,直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风险管理的理论才开始进入中国,1987年,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展开对风险分析理论的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其它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对项目风险分析理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性研究,并发表了大量的论文。至二十一世纪,风险管理已从传统的“点对点”式的管理走向全面的、一体化的管理。国际上比较有名的内控和风险管理模式有英国的Cadbury、加拿大的COCO和美国的COSO,特别是美国的COSO模式从理论到操作方法上阐述了一整套完整的全面企业风险管理框架。2004年10月,COSO正式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以下简称ERM框架)。ERM框架在1992年报告的基础上吸收了各方面风险管理研究成果,并进行了扩展研究,提出了内部控制框架与企业的风险管理相结合的风险管理思路。实际上,ERM框架是对内部控制框架的扩展和延伸,它涵盖了内部控制,并且比内部控制更完整、有效。首先,该框架扩展了内部控制框架,强调风险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协调,并最终融人企业文化之中;其次,该框架更强调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运行过程的各个方面,涉及到企业的治理、管理和操作等所有层级,扩展了内部控制职能;最后,引入了风险组合、风险和机会的区分、风险应对、风险偏好、风险容量等风险管理理论新的研究成果。ERM框架是对传统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发展,具有清晰的文化理念、完整的架构体系、科学的控制流程、有效的技术和方法,能够覆盖企业各类风险,对企业风险进行全面管理。

(一)造船业汇率风险的类型汇率风险,又称为外汇风险,是指在不同的货币的相互兑换或折算中,因汇率在一定时期内发生没有预期到的波动,导致有关国家金融主体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发生背离、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产生汇率风险的原因主要受国际收支状况、货币供应量、相对利率变化、相对通货膨胀率、汇率政策与**管制、投机活动与市场预期等因素的影响。从汇率风险发生的成因分析,造船企业的汇率风险一般分为折算风险、交易风险与经济风险三种类型:(1)折算风险。折算风险是由于记账本位币的不同引致的。存在于从事国际经营的跨国造船企业,因汇率变动使得所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发生异动。由于汇率变动的经常性和不确定性,折算汇率与记账汇率的差异使得会计报表中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发生变动,从而产生换算损益,这种类型的汇率风险被称为折算风险。折算风险由会计核算而产生,又称为会计风险。(2)交易风险。外币交易产生的权利或义务,因交易日与结算日之间汇率变动将使得实际的现金流量与预期的现金流量产生差异,由此所造成的利益或损失称为交易风险。交易风险是评估汇率变动所造成对财务价值的改变程度,这些利益或损失必须记入本期的损益之中,对造船企业当期的营运效益产生影响。(3)经济风险。是指不论是否真正涉及到外汇交易,由于非预期的汇率变化导致造船企业未来的收益发生变化的外汇风险。例如汇率变动可能影响企业未来的销售量、销售价格与成本、企业的产品结构,甚至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使企业实际获利能力减弱,改变企业的营运现金流。折算风险主要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动无关,偏重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检测;交易风险则主要以利润表的项目为评估对象,反映汇率变动对结清债权债务的短期效果。从损益结果的衡量上来看,折算风险和交易风险均可根据会计程序进行,可以用一个明确的具体数字来表示,具有静态型和客观性的特点。经济风险的衡量则需根据经济分析,从企业整体经营上进行预测、规划和分析。它涉及企业营销策略、产品研发、生产安排、财务筹划等各个方面,因此带有一定的动态性和主观性的特点。所以,经济风险影响企业长期战略与未来运营规划,而因此较折算风险和交易风险等暂时性或账面上有限度的影响企业的损益更为重要,但经济风险牵涉到未来某一时点现金流量的预估,对经济风险的估算计量较为困难。

(二)中国造船业风险的特征(1)产业性质导致受汇率波动影响程度大。近30余年来,中国船舶工业一直都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出口导向型产业,近几年的船舶出口均在全部完工船的70%以上。中国船舶工业科技经济研究院的专题报告显示,2005年我国完工出口船舶752万载重吨,占造船完工总量的62%;2006年我国船舶出口突破1000万吨,同比增长56%,占完工总量的81%;2007年海关数据显示,我国船舶产品出口金额达到122.4亿美元,增长51%,出口船舶1490万载重吨。2008年出口船舶占完工总量的比例为73%。上述数据表明,我国的船舶行业对国外市场的依存度较高,企业手持的订单大部分为外币(主要是美元)结算的远期出口船舶订单。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下,巨额的出口订单对我国的船舶制造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但更多是挑战,在以往国内造船企业最好年份的平均利润率不到10%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更进一步挤压造船企业的利润空间,导致企业面临生产繁荣却无利可图甚至严重亏损的尴尬*面。(2)造船行业特征放大了汇率风险。造船行业的独有特征在客观上加剧了我国船舶工业的生产与经营中面临的汇率风险。近年来由于世界船舶市场步入繁荣周期和我国船舶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造船企业订单相对饱满,新船建造完工期已排到2013年以后,一旦人民币汇率发生大幅波动,因手持大量的远期订单而使得造船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不断放大。此外,造船企业与船东的交易模式中具有合同金额大、造船周期长、结算币种和付款周期多样化的行业特征,这些特征也使得造船企业将因汇率波动风险加剧而给公司的成本控制带来具有极大的不确定。(3)交易风险是主要的汇率风险。船舶产品设计和生产建造周期长,从船舶的询价到完工交船,一般需要2年至4年。照惯例,船东在建造合同签订后按照生产节点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因此,在当前人民币汇率随市场波动的背景下,从签订合同到交船收讫船款的整个期间,造船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主要体现为因在不同的时点收取进度款而产生交易风险。实际上,付款方式的选择是造船企业和船东双方合同谈判博弈的结果,往往受到船舶市场行情的影响。

(三)造船业汇率风险管理的现状近几年人民币升值等汇率波动已对中国造船企业的运营效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汇率变动趋势分析、金融衍生工具运用等与汇率风险管理有关的技术与手段也逐渐步入中国船舶企业的视野,并经历了从风险管理意识模糊到清晰、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的发展过程,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中国船舶企业外汇风险意识增强但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近几年我国船舶企业的外汇业务迅猛增长,加上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变动频繁剧烈,外汇风险已成为我国船舶企业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汇兑损益已经成为财务费用构成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对公司净利润及未来的现金流量也将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事实上,近几年人民币加速升值后,船舶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意识逐渐增强,也采取了相应的汇率风险管理策略,但是大多企业仍停留在利用远期外汇合约、外币借款管理交易风险的操作层面,缺乏系统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首先,在机构设置上,没有设立专门的外汇风险管理层级和管理组织,也没有建立向公司董事会等权力机构报告外汇风险管理情况的运行机制;其次,在实际经营中,涉及外汇的业务基本由财务部门兼管,没有建立专业的汇率风险管理团队;再次,缺乏完备的风险管理沟通、评价及监控体系。完善的、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是进行外汇风险管理的前提,否则企业就无法对企业面临的各项风险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和管理。同时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经营中所面临的各项外汇风险都设定了风险容量,因而发挥着风险监控及预警的作用,避免企业面临更大的外汇风险,使企业所承受的外汇风险具有可控性。(2)企业普遍缺乏对外汇风险管理进行全面评估的体系。外汇风险管理的评估是衡量风险管理的收益和成本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由于我国船舶企业所采用的外汇风险评估手段仅限于对在手合同外汇敞口等交易风险的测算,忽视了运用战略层面的因素建立对产生外汇未来现金流量的经济风险的预测及防御。风险评估的技术及手段较为单一,不能很好地识别并评估汇率风险的影响程度。(3)汇率风险管理的制度。我国企业的外汇风险面临特有的制度性约束使其不同于完全市场条件下的外汇风险,带有明显的结售汇制度特点。对于处于国家外汇管制条件下的中国企业来说,一些规避汇率风险的战略和方法不可避免地受到制度性的约束,比如说船舶企业的预收款所临的结售汇管制、在船舶未完工出口并取得海关出口报关单以前不能办理船舶保理业务等都削弱了造船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能力。因此,外汇市场发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船舶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能力和效果。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外汇市场的组织体系不健全,表现为市场主体的排他性和垄断性。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建立后,排他性表现为金融机构和经济机构是主要的市场参与者,我国外汇市场的主体基本上只有中央银行和外汇银行,企业几乎是被排除在外。垄断性是指我国外汇市场结构出现了买方垄断和买方寡头的情况,央行和中国银行占了外汇市场的主导地位。第二,外汇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由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无法全面反映外汇供求状况,致使人民币汇率长期处于非均衡状态。我国资本项目还实行较为严格的管制,因此汇率形成的基础并非金融性外汇资金的供求状况,而是主要依赖于进出口商品市场。中央银行介入并干预人民币汇率在外汇市场的形成过程,虽然保证了市场的有效运转,但也造成管理强于浮动、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的*面,使得市场上形成的汇率并不能反映真正的供求关系。此外,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限制了利率平价条件的成立,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远期汇率。第三,交易币种和交易品种较少。目前,国内银行仅能向企业提供远期外汇交易保值等单一的金融产品,成为制约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因素。

(一)风险管理模型借鉴COSO风险管理框架模型,从造船企业的特点分析,造船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模型应从管理目标、管理层次、管理要素三个管理纬度构建,涵盖了汇率风险管理环境、汇率风险管理目标、汇率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汇率风险的应对与控制、汇率风险的信息与沟通、汇率风险的评价与监督六个要素,如(图1)所示,各要素应贯穿于企业的战略及企业运营层面。汇率风险管理的目标为重要前提,包括了以规避风险为导向的企业战略目标及落实到企业运营层面的具体业务目标,如签约环节控制交易风险、外汇配对减少美元净资产、金融工具降低外汇风险等。风险管理的组织层级包括了企业管理层、业务部门及外部单位。其中,管理层包括了董事会、经理层等参与决策的机构,外部单位包括了提供外部信息的供应商、客户及行使监督及评价权的审计师、主管部门等外部监管机构。

(二)风险管理环境我国船舶企业大部分为国营企业,近几年通过企业改造,公司治理结构趋于规范。经历了船市的起伏后,船舶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意识也日益增强,但由于汇率风险管理的起步较晚,汇率风险管理环境亟待改善。汇率风险管理的环境创建应关注以下方面:(1)风险管理意识。企业管理层应首先认识到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大趋势,主动适应这一改革,高度重视汇率波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增强汇率风险防范意识;其次应树立正确的防范汇率风险的理念,船舶企业以生产制造为主业,企业效益的主要来源仍应定位为船舶等主营产品制造,以保值而非投机的心态对待汇率风险管理,保持稳健型的风险管理风格;要随时关注国际外汇市场汇率的变化动态,特别要注意我国对外汇管理政策的变化,及时跟踪、研究和预测人民币汇率波动趋势,增强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2)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设置。造船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已由原来由财务部门对已存在的外汇敞口风险操作金融工具延伸至经营开拓、生产管理、研发设计、物资采购等企业管理策略的事前规划,而且汇率风险管理的手段不断创新,所涉及的资金数额巨大,没有严密的组织架构作为保证,缺失完善的制度约束业务操作流程,将可能导致汇率风险管理失效或遭受亏损。造船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可以设置,如(图2)所示。(3)建立汇率风险管理专业团队。防范汇率风险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远期、调期外汇买卖等金融衍生工具,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操作层面上需配置专业的人才。而我国造船企业大多缺乏外汇管理的专业人才来从事专门汇率的预测和防范汇率风险的研究工作,欠缺分析国际金融市场形势,恰当运用金融工具进行风险规避的能力,即使意识到了汇率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也可能会因为专业人才的缺乏而不能系统、有效地管理汇率风险。因此,从造船企业内部来讲,要培养既精通财务管理理论,又掌握国际金融知识、具有敏锐洞察力、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汇率风险管理人员。此外,应借助于金融机构的力量,提高企业对己有金融工具的运用能力,共同研究和开发新的适合造船业务特点的避险工具,为汇率风险防范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

(三)风险管理目标造船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应设定战略目标,作为确定后续识别汇率风险事项、评估汇率风险、及采取应对汇率风险策略的前提。鉴于造船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汇率风险管理的战略目标是为了保值,使汇率风险对企业当期经济效益的影响降至最低。在明确造船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战略目标后,应进一步分解成可能与目标相关的其他生产经营环节的目标,并落实到具体的业务部门执行,以确保汇率风险管理战略目标的实现。战略目标分解,如(表1)所示。

(四)风险的识别与评估(1)造船企业汇率风险的识别及评估。基于对造船汇风险影响因素的全面分析,应充分利用外部信息,采用敏感性分析、回归分析等定量分析及例举法、层次分析法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对造船企业的汇率风险影响因素进行识别、评估,以确定风险存在的重要领域,发现汇率风险的关键控制点,为后续风险应对策略的制定指明方向。(2)可控制的汇率风险影响因素。通过对影响造船企业汇率风险的事项进行识别与评估,依据宏观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中国造船企业的特点,合理评估各类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及可控程度,确定应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风险因素。造船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应控制的风险因素主要是源自于企业内部的外汇运作风险,如(表2)所示。

(五)风险应对与控制造船企业的汇率风险应对与控制应以汇率风险影响因素的识别与评估为基础,以可控的风险因素为控制对象,有针对性地采取战略层面或战术层面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1)战略层面。战略层面的风险应对措施主要建立在影响造船企业汇率风险中的经济风险的分析,定位在企业经营管理领域的营销战略、研发战略、生产战略、采购战略和财务管理战略做出调整。第一,营销战略调整。应突破传统的汇率风险管理模式,加快公司产品研发推出高附加值的新船型,并积极利用国家的产业政策开拓国内客户。此外,可根据船舶企业现有资源,分析在制船型生产过程特有的现金流流入和流出的特点,制定在商务谈判环节就有意识地选择不同的船型生产组合的营销战略,在汇率风险形成的主要阶段管理外汇经济风险,实现前瞻性的外汇风险管理。第二,研发战略调整。企业可以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采用产品创新战略,研制高附加值的半潜船、LNG化学品船等新型船,并形成批量制作的规模效应,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提高产品的议价能力及利润率,巩固国际竞争地位。第三,生产战略调整。企业可通过选择国内外生产要素的组合及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提高降低船舶企业的外汇经济风险。包括推行生产流程再造实现合理配置及整合资源以提高生产效率、缩短造船生产周期,加快应收款回收以减少外汇敞口。第四,采购战略调整。提高原材料和船舶配套设备的进口比例,通过针对美元敞口的风险创造一个与其方向相反、金额与期限相同的资金流对冲风险。造船企业可以根据行业的特征,在充分考虑国家政策及成本因素的前提下,适当提高船舶建造过程中原材料和配套设备的进口比例,使得企业的外汇敞口头寸进一步缩小,从而降低未来的汇率风险。第五,财务管理战略调整。我国船舶企业刚刚经历了人民币汇率从固定汇率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的转变,在管理外汇风险方面的意识滞后、手段单一,同时自身也缺乏这方面的管理人才,传统外汇风险管理的注意力往往*限于生产过程的外汇交易风险管理。为针对经济风险实现在风险形成阶段的管理,应提升财务管理筹划的高度,筹划境外境本运作的方式控制折算风险,以资产负债匹配、业务分散化、融资分散化等筹划为导向降低交易风险,更多地关注于在充分评估汇率风险影响的情形下企业整体财务战略的调整。(2)战术层面。战术层面的风险应对主要针对于船舶行业的折算风险与交易风险。当前,造船企业可采取的具体策略如下:第一,在签约环节事前控制交易风险。造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经营特点,通过内部自我调整进行避险管理。在签订交易合同前,应对外汇市场进行合理的判断与评估,采取如灵活选择计价货币、调整产品价格、订立保值条款、风险分摊法、加大首付比例和提高进口采购比例等策略。具体可以包括灵活选择计价货币、调整产品价格、订立保值条款、采用风险分摊方法、提高船舶合同前期付款比例等。第二,利用外汇收付配对管理的方法减少美元净资产。配对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业务活动中每笔货币收付的安排,自我抵消汇率风险,其实质是将外汇风险分散,以便减少甚至消除风险。财务管理策略也就是把资产负债表中汇率敏感性账户进行重新安排或者转换成最可能维持自身价值甚至增值的货币。如进口付汇与出口收汇,应尽可能在币种、数量和时间上保持一致;对外借款,也应按照“借、用、还一致”原则安排货币,避免在借款、用汇、创汇和还汇各个环节上货币兑换所带来的风险。近年来,我国外汇管理*多次调整了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管理的办法,放松开立外汇账户的限制、扩大外汇自留比例与延长超限额外汇资金的结汇期限,这些政策给造船企业利用配对管理策略来规避汇率风险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第三,运用金融工具进一步降低外汇敞口风险。如签订远期外汇合约、投保货币风险和通过保理业务提前变现等。

(六)风险管理信息与沟通在风险管理中,有效的沟通取决了良好的信息平台和沟通层级,使得相关信息在管理组织中上下和平行的流动。由于汇率风险管理已渗透到造船企业的经营、研发、生产、采购等重要环节,因此,其信息沟通方式也应借助于生产经营信息的管理平台,使得公司从事汇率风险管理的各组织、各层级都能够及时获取以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此外,由于汇率风险管理要求汇率变动信息能够及时取得,因此,汇率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要求充分利用外部金融机构、媒体等外部信息对汇率的变动趋势做出合理的判断,在此基础上整合企业的内部生产经济信息对企业的汇率风险进行正确的识别及评估,并做出与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相关的决策。具体包括:(1)内部信息沟通。造船企业建立内部信息系统,利用经营、生产、研发、采购、财务管理等信息管理平台生成信息数据,识别与造船汇率风险相关的信息,分析及评估公司的外汇敞口的风险,并制作汇率风险管理方案,通过制定战略层面及战术层面的措施规避风险。由于汇率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在汇率风险管理方案实施后,必须建立向企业管理层及时反馈方案管理效果的反馈机制,使得企业管理层能及时修正或调整当前公司战略及战术层面的管理举措,适应汇率风险的变化。(2)外部信息沟通。造船企业的外部信息沟通建立在通过与如船东、提供船用材料及设备的外部供应商沟通的基础上,其目的是能有效获取订单需求、设备订货成本等信息;其次,建立与金融机构、外部媒体或其他渠道的外部信息沟通则能获取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情况、汇率波动趋势等信息,有助于提高汇率风险评估的相对准确程度及采取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方案;再者,根据公司治理结构及外部监管部门的要求,造船企业的外汇管理方案及实施效益也应定期或不定期向股东和外部监管部门做出专项报告,使外部监管者能了解企业重大的生产经营信息。

(七)风险管理评价与监督造船汇率风险管理是渗透于造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性是根据汇率的变化须进行持续、动态的管理。因此,造船企业应建立汇率风险评价与监督体系,随时对造船企业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并通过持续的监控活动及对不同阶段的汇率风险管理方案的个别评价来完成。评价与监督机制有助于通过对汇率风险管理活动的监控发现风险管理缺陷,避免出现重大风险。汇率风险管理应建立外部与内部的评价与监督机制,外部来自于股东、主管部门及监管机构对公司汇率风险管理过程、效果的评价与监督;此外,造船企业还必须接受外部审计师的审计及风险提示建议等。内部监督则来自于公司内审部门、董事会对管理层汇率风险管理效益的评价与监督总之,在人民币大幅升值的背景下,船舶公司运用COSO风险管理框架建立的汇率风险管理模型可以使公司的汇率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规避。这也为企业防范财务风险和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国内外经济形势迅速变化的背景下,我国虽然采取了各种稳定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措施,但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在一段时期内未必改变。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管理,仍是中国造船企业无法回避的难题,这也需要我们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常青:《船舶企业的风险结构及防范策略》,《船舶经济贸易》2005年第6期。

[2]张佳春、高杰:《造船业汇率波动风险的应对措施》,《船舶工程》2006年第6期。

关键词:外汇风险案例分析应对措施

汇率是一国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变量之一。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我国的国际贸易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外贸企业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一、什么是外汇风险及外汇风险的种类

(一)外汇风险是指在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外汇风险产生于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一旦涉及到货币的兑换,就不可避免地产生汇率风险。一般来说,风险是指既可能使当事人受损,也可能使其获益的不确定性。在这里,外汇风险主要指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汇率问题与对外贸易紧密相关,尤其是对外贸易企业,由于其主要经营进出口业务,贸易量又比较大,因此,外贸企业预防和化解外汇风险尤显重要。

外汇风险一般分为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交易风险是以外币计价或结算,从交易发生到完成的这段时间里因汇率发生变动而使得实际收到或支付的本币价值发生变化的风险。前面本文讲述的就是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又称折算风险,是指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在与海外的子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因汇率的变化所引起资产负债表某些项目产生账面损益的风险。经济风险是由于外汇汇率发生变化而引起国际企业未来收益变化的一种潜在的风险。外贸企业关注的和本文讨论的主要是交易风险。

二、在实际工作中,外贸企业规避外汇风险成功的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据2010年8月28日大连日报报导)我市一家做海外工程承包的企业,由于工程周期一般都是三五年,收汇期很长,汇率风险也大。在银行的帮助下,这家企业从去年开始通过结构性远期买卖套保产品来规避汇率风险,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但多数外贸企业对套保业务虽然认知度较高,在选择套保时却存在着做金融衍生品有否投机的顾虑,甚至有的企业还简单地停留在套期保值是为了利润最大化,有盈利才做套保,把结果用“赢”或“亏”来考量的层次上。“其实企业套保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增加盈利本身,而是通过提前进行成本锁定,增加盈利的确定性,回避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渣打银行大连分行行长田翎表示,“正确的套保评价原则是,坚持既定政策的套期保值,即使亏损也是正确的;反之,即使盈利也是错误的。这是套期保值成功的关键。

案例2、美元贬值无疑在不断侵占着出口企业本已薄弱的利润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口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但是同样的前提下,也有一些出口企业找出了应对办法,2009年初,我们的记者在大连制作“危机中的转身”这期节目时,发现一家做服装出口生意的企业,成功躲过了2008年那场汇率波动,他是怎么逃过这一劫的呢?李桂莲告诉记者:“我们锁定一个汇率就是7.5,按照7.5的这个汇率给我们来结算,以后的汇率就是降到6了那么咱们相互也要保持这样一个,那么将来它要回到8了,或者回到更高了,那个咱们再坐下来谈,也就是2007年就开始和他们客户谈,就开始执行这个。所以2008年客户给我开玩笑说,真没有想到你怎么那个走在这个危机的前面。你要现在和我们谈,我们根本就没法和你俩谈。”

对汇率的提前下手无疑为李桂莲减少了很多风险,但绑定汇率,并不是所有的外商都能轻易答应的谈判条件,与大型出口企业相比,很多中小型出口企业在跟国外客户议价时,常常处于劣势,所以很难以此应对风险。

案例3、谷歌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跨国知名企业,其足迹遍布全球各地,其收入来自世界各地,根据谷歌在7月16号公布的2010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来自美国以外的收入35.3亿美元,占到其总收入的52%。从这个数据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海外市场对于谷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庞大的海外市场必然会相应的带来一个问题,即汇率问题,汇率的变动会对其的整体营收造成重要的影响,正如谷歌在其近期财报中所显示的那样,汇率风险成为了谷歌所面临的首要市场风险,而如何对外汇风险进行管理成为了谷歌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头疼问题。

而面对如此风险,谷歌所能够做的就是通过各种金融衍生产品来规避由汇率变动引起的损失。从谷歌的财报中我们可以看到,谷歌到今六月为止,共购买了价值7.06亿的远期外汇合同,约占外汇收入的20%,而在去年这一数据是5.94亿美元,通过各种远期外汇合同的套期保值,谷歌很好的锁定了有关汇率风险。

通过对以上典型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对外汇风险的成功规避,不但减少了前沿的损失,在某种程度上,还取得相应的收益。

收回销售货款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环节,强调“安全及时”收汇是外贸出口应始终贯彻的原则。“安全”有两层涵义,一是出口收汇不致遭受汇价波动的损失;二是外汇收入不致遭到拒付。“及时”与“安全”密不可分,及时收汇则汇率波动的时间风险会大大缩短,拒付的可能也受到限制。因此,要做到安全及时收汇,防止外汇收入不能收回的风险,还应根据业务实际,在了解对方资信的情况下,慎重而灵活地选择适当的结算方式。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有预付货款、赊销、跟单信用证和跟单托收等,各种结算方式在规避汇率风险方面作用不同,需在关注外汇*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灵活掌握。

既然汇率的波动现在已经比较频繁了,那不如干脆在核算成本的时候就留有余地,因为在一定的周期内汇率的波动还是有一定的范围的,一般在3%--5%之间,报价时就考虑进去这个区间。同时也可以和客户约定如果超出这个比例,那么风险共担,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因汇率波动而带来的利润损失。或者约定报价有效期,目前很多客户都从原来1~3个月报一次价格缩减到了10~15天,甚至有客户开始每天按照汇率波动更新报价单。

我们假定,按照付款合同规定,进口商必须用出口商所在国的货币进行支付。如果进口商预测本国货币相对于国外供应商的货币会升值,则推迟付款利于自己的公司。相反,如果进口商预测本国货币相对于国外供应商的货币会贬值,则加快付款利于自己的公司。

即确定汇率在前而实际外汇收支发生在后的结售汇业务。客户与银行协商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约定未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人民币兑外汇币种、金额、汇率以及交割期限。在交割日当天,客户按照远期结售汇合同所确定的币种、金额和汇率向银行办理结汇或售汇,如到期违约则需缴纳违约金。目前,各家银行开办远期结售汇的币种包括美元、港币、欧元、日元和英镑等;期限从7天到3年不等;交易可以是固定期限交易,也可以是择期交易。远期结售汇业务可帮助外贸企业事先锁定交易成本,从而起到规避汇率风险的作用。

由于存货价值不受汇率变化的影响,因而在资金和成本允许的限度内,存货可以作为防止外汇风险的一种措施。这些存货在货币贬值后可提高价格出售。

随着我国外汇市场的不断完善,汇率期货、汇率掉期、汇率期权等各种金融衍生工具推出,企业在金融市场上将有更多的选择防范汇率风险。

综上所述,世界正逐步向全球一体化方向发展,各国对他国经济上的依赖性日益加强。入世后,国内企业的发展同世界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外汇市场的发展使得人民币汇率开始走向市场,受世界货币体系的形象,汇率变动的频率和范围将大大增强,外汇汇率风险管理将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4]外汇网.2010年8月4日.看谷歌如何运用金融衍生品规避外汇风险

一、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的目标与教学要求

1.1促进学生理解和重点掌握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形成原理、控制措施、时滞效应。

1.2培养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国内外有关国际收支失衡、汇率变化、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资本流动动向、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国际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国际金融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提高学生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树立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是金融一体化的理念,掌握扎实的国际金融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国际结算、西方金融理论、外汇风险管理等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坚实的理论基础。

2.1系统阐述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框架、重点讲解国际金融的基础知识、管理原理及实务操作方法,详细阐述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形成原理、时滞效应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

2.2结合国内外有关汇率变化而引起的经济失衡现象、货币失衡问题、国际金融市场建立和完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控制国际资本流动、解决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问题,应用国际金融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剖析国内、国际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国际金融问题的原因,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国内外重大国际金融问题的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金融理论和实践处于不断发展与变化中,在教学中加入国际金融新变化,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国际金融研究的成果,密切关注我国对外金融活动就成为任课老师应尽的责任。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来说,是合理的教学方法。

1.1构建以核心教学内容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认证相接轨,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行分层次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项目驱动教学、专题任务教学、技能训练等教学方法。

1.2构建以能力培养为重点,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个性发展需要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明确了解该行业就业的方向,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按照教学规律,将相同、相近的各项能力进行总结、归纳,构成教学模块,制定教学大纲进行施教。

1.3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更重视专业技术课的教学,在各类课程比例中,专业技术课比例要进一步提高,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保证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在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见,以此确保教学质量和实现预期专业培养目标。

《国际金融》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和各种真实金融交易环境的模拟,使学生掌握国际金融的操作业务、市场的运作等实务性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将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可借助“金融教学系统”这个资讯平台了解外汇市场的即时行情、新闻资讯和汇市评论等,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模拟交易系统”进行外汇模拟交易,加强学生对外汇知识的理解,熟悉外汇交易流程,以便更好的学习外汇投资技术分析方法和体会外汇投资的风险。另外,也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参加模拟金融交易大赛进行实践教学和外汇模拟投资交易,在实战中训练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和操盘能力。

除了模拟实践教学,参加社会实践也是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与证券公司、商业银行、期货交易所等金融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为毕业后尽快进入角色奠定基础。可带领学生去证券公司了解外汇交易业务的流程,去银行了解贸易融资业务的基本技能,去期货交易所了解外汇期货交易的具体操作过程,深入外贸企业了解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等。另外,可聘请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富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从业人员来校进行讲座或操作性指导,使学生进一步最新行情及实际业务操作经验等。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融入网络教学手段,结合授课内容,介绍、观看相关视频、图片、最新事件及评论等。比如讲外汇与汇率时,可带领学生浏览国家外汇管理*、中国人民银行等网站查看人民币汇率行情,带领学生浏览华尔街日报、伦敦金融时报等网站查看国际外汇市场行情。学习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时,让学生在凤凰财经网上观看专题讲座视频;在讲外汇衍生金融工具时,可给学生浏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网站查看相关合同交易数据。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有助于教师及时、全面了解国内外最新金融信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等,也有助于学生对热点问题有全面的认识。

5.注重引入、启发式、案例式、辩论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辩论教学法是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对话,在辩论中得出问题的结论,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能力的教学方法,以便今后有针对地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不论是案例教学法还是辩论教学法,都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注重教师发挥启发式的引导功能。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而且学生的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正确理解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和钻研能力都将得到较大的提高。

1开展贸易融资付汇理财产品组合方案的背景分析

为了贯彻天然气资源“总买总卖”战略,气电集团于2008年6月在香港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将其作为气电集团在境外的天然气资源采购平台,促使其与多家国际LNG供货商洽谈并签署长期、现货采购协议,实现资源“总买”;另一方面,气电集团在境内进口LNG并通过在境内不同地区注册成立贸易分公司负责在境内各地分销LNG,实现资源“总卖”,从而完整连接天然气资源“总买总卖”的业务链条。针对“总买总卖”业务环节,我们通过分析、研究发现有以下特点:

①涉及两个币种、两个市场、两种汇率、两种利率。国际贸易公司作为气电集团LNG境外采购平台,面向国际LNG资源供应商,需以美元支付货款,而气电集团作为内地进口商将国际贸易公司采购的LNG在境内销售,销售收入均为人民币。整个贸易链条不仅横跨香港及内地两地,且涉及美元及人民币两种货币;由于中国内地对外汇实行管制,致使外汇融资额度紧、利率相对国际成熟市场高,而人民币为非自由流通货币,使得中国内地市场及境外市场对其产生不同的升值预期,因此就美元及人民币而言,香港与内地之间出现“两个市场、两个利率、两个远期汇率”现象。

②收付时间差引发汇率波动风险。根据采购协议及进口协议的规定,气电集团须在每次LNG船舶到港卸货后针对每一船的卸载量将进口LNG的货款以美元结算并将货款在较短的时间内汇至国际贸易公司,同时,国际贸易公司在收到货款后立即以美元对国际LNG供货商支付国际采购货款。在此过程中,气电集团需按即期汇率购汇并支付国际贸易公司,而由于长期采购协议中规定了照付不议条款,且支付币种为美元,而气电集团在境内分销LNG自下游客户处收取的为人民币货款,所以,气电集团在合同期限内将不可避免面临购汇需求,且收付款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因此存在一定汇率风险。

③资金链面临的风险。气电集团进口LNG需针对每一船LNG在卸载后的一定周期内一次性支付全部货款,而境内分销是在通过接收站,终端客户消耗后的一定周期内根据实际用量分批次结算,进而造成付款时间先于收款时间,在上下游业务严格按计划执行的情况下,通常在2~3个月。因此,形成垫资时间长、金额大的现状,同时,一旦上下游脱节,付款与收款的时间差还将进一步扩大,对资金链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气电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平均每月现金存量达数十亿元人民币,但多数现金分散在各合营公司,由于合营公司均为独立法人,气电集团本部日常可动用资金仅数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通常一船LNG的进口货款约为5000万美元,约合3.4亿元人民币,因此,气电集团利用本部可动用资金调剂资金收付不匹配问题的能力有限。即便将下游客户所支付的人民币货款统收至气电集团,整个贸易链条中仍存在收付款上的时间差。

针对长期外向型采购商务模式的特点,及现阶段人民币对美元远期升值预期的有利资金形势,很多内地企业选择使用远期结售汇(DeliverableForward,DF)来降低购汇成本,其操作为:境内企业首先向境内银行申请外币贷款,用于立即支付对境外的付款,同时,将原本用于购汇支付到境外的人民币存为定期存款,再与银行签订DF合同,约定在未来的某一时刻按DF合同约定的价格购买外汇,由于操作时将外币贷款、人民币定期存款及DF合同的期限设计为一致。因此在存款及各合同到期时,企业可用到期的存款进行DF交割,并用于偿还外币贷款,即形成一套以DF为主的无风险外汇支付理财方案(下称“DF方案”)。受到该方案的启发,气电集团拓宽思路,多方搜集信息,经过近3个月的研究和论证,并结合自身在贸易采购业务方面的特点,研究并制定了一套利用内地及香港“两个资金市场、两个利率、两个远期汇率”的特点、并以在香港进行“无本金交割远期结售汇”为核心的贸易融资付汇理财方案(下称“NDF方案”),选定由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银行”)及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下称“中银香港”)在内地及香港两地同步实施:

NDF的定义:NDF是人民币兑外汇的远期合约(Non-DeliverableForward,NDF),是由交易双方事先约定未来人民币与外汇兑换的日期、标的金额和汇率,但在到期日不发生全额本金交割,而是根据市场参考即期汇率和事先约定的NDF合约汇率相比,在香港进行轧差交割的一种远期外汇买卖交易。

①NDF方案的优势。NDF和DF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轧差结算并只在香港有交易市场,后者实换本金,可在内地叙做,在控制汇率风险的功能上,两者并无差别,都是用于锁定远期购汇汇率。但是由于现阶段,香港资本市场对人民币未来升值预期更加明显,所以香港市场NDF(未来以人民币购买美元)价格较境内DF价格更低,对企业锁定未来购汇成本更有利。尤其是自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香港市场的NDF价格(红线)较即期购汇价格(黑线)及内地的DF价格(蓝线)低很多。

②NDF业务的合规性。根据国家外汇管理*汇发[2006]52号《关于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外汇管理问题的通知》,内地企业只能进行DF业务(即远期结售汇履约应以约定远期交易价格的合约本金全额交割,不得进行差额交割),因此,虽然香港资本市场可锁定较国内更低的远期购汇成本,但境内企业进行NDF交易存在障碍。针对国家外汇政策的限制,气电集团经分析,确认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国际贸易公司不受中国国家外汇管理规定对NDF交易的限制,气电集团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利用国际贸易公司作为叙做NDF交易的平台,在香港锁定了较低的未来购汇成本。

③外汇风险的锁定。虽然NDF交易是远期购汇的无本金交割,但如果企业未来不进行真实的购汇交易,NDF交易本身不但不能锁定风险,相反,未来的收益及损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在企业未来进行购汇的情况下,企业未来购汇成本与NDF合约交割金额的总和将不因未来购汇时即期汇率的波动而改变。例如,若气电集团于1年后支付5000万美元货款并签订以此为标的物的一年期NDF合约,1年后,气电集团将按当时的即期汇率购汇,同时,气电集团及银行将比较NDF合约价及当时的即期汇率计算并交割损益。若1年后的即期汇率价格高于NDF合约价,则气电集团将以高于NDF合约价的汇率购汇,而高出部分的增量成本将以NDF合约轧差交割方式由银行付给气电集团;反之,若1年后的即期汇率低于NDF合约价,则气电集团将以低于NDF合约价的汇率购汇,而节省部分将以NDF合约轧差交割方式由气电集团付给银行。因此,在确定未来真实购汇需求并签订NDF合约的情况下,气电集团可在NDF交易当天锁定远期购汇成本。2009年第四季度即期人民币对美元的购汇成本约为6.83,但利用国际贸易公司在香港锁定的NDF远期购汇成本仅为6.65至6.68,使气电集团在锁定远期购汇成本的同时,获得了无风险汇差收益。

①利用美元融资付款及选择香港进行融资的原因。2009年,世界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一次次降息使得世界范围内美元贷款利率降至历史低点。在中国境外市场,以英国银行家协会公布的美元3个月伦敦银行间拆借利率(LondonInter-BankOfferedRate,LIBOR)为例,其在2009年底达到约0.24%的水平,达到自80年代以来的最低点,导致市场抛售美元,美元货币供应量大有泛滥之势。反观中国国内信贷市场,虽然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在市场上较为活跃的仍主要为人民币,外汇贷款在内地不仅在额度上从紧,在利率方面也相对香港等境外市场要高出许多。

②美元融资的机遇及风险点。考虑到境外市场充足的美元信贷额度和低廉的融资成本,气电集团决定不以购汇人(气电集团)名义在境内申请美元贷款,而选择通过内保外贷的形式(国际贸易公司注册资本小,不具备大额借款资质),即气电集团利用自身在内地中国银行的资信为香港的国际贸易公司提供担保,从而以国际贸易公司名义在香港进行贸易融资,获得低息美元贷款,并直接对外支付。2009年第四季度,内地美元贷款成本约为6个月LI-BOR+100BP至200BP,但气电集团利用国际贸易公司在香港获得的美元贷款成本仅为3个月LIBOR+30BP至50BP;但是,由于造成目前美元贷款低融资成本的主要原因为全球金融危机,随着近期世界各国经济体复苏,美元融资成本面临一定升幅预期,且从历史经验看,一旦实体经济表现出实质性回暖,融资成本将在短期内迅速攀升。因此,考虑到中国境外市场美元融资成本已在历史低位徘徊一段时间,气电集团为确保较低的融资利率,锁定融资成本,决定采用利率掉期规避利率风险。

①利率掉期的定义。利率掉期(InterestRateSwap,IRS)又称“利率互换”,是同种货币不同类别利率之间的交换交易,一般不伴随本金的交换,以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之间交换居多。当利率处于低位时,企业可以通过签订IRS将浮动利率形式的负债(如贷款利息)转换为固定利率形式的负债(如贷款利息),达到规避利率走高而带来负债成本上升、锁定财务成本的目的。

②利率风险的锁定。由于国际贸易公司在香港进行贸易融资时,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为浮动利率,按季度支付3个月LIBOR及一定加成利率的利息。虽然就目前LIBOR走势来看,浮动利息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但为确保方案不暴露在利率波动的风险下,在叙做当天将交易的收益及风险完全锁定,气电集团决定由国际贸易公司与银行签署IRS协议,将贸易融资的贷款利率交换为固定利率。虽然掉期后固定利率比掉期前浮动利率略高,但在交易叙做当天已将利率风险完全锁定,同时,掉期后的利率成本仍比内地的美元浮动利率融资成本低。2009年第四季度,在香港通过IRS锁定的美元贷款利率约为年息1.15%~1.30%,较境内美元贷款成本低约100BP。

2009年第四季度,由于气电集团将在境内分销LNG获得的人民币货款以1年期定期存款方式质押在境内中国银行,可获得2.25%的年息收益,较国际贸易公司在香港掉期后的美元贷款成本约高100BP。因此,存款收益在支付美元贷款成本后仍有盈余,形成本方案下一部分无风险资金收益(息差收益)。

委托贷款,是指由**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商业银行作为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回收的贷款。在本理财方案中,气电集团委托海油财务公司向气电集团所属控股公司发放贷款,同时,安排海油财务公司与借款公司签订授信协议,在委托贷款到期时,用海油财务公司贷款替换委托贷款(如尚有用款需求),保证及时、完整回收委托贷款并在理财方案到期时购汇支付国际贸易公司。综上,NDF方案的操作为:首先,将境内通过各贸易分公司分销并集中上划的销售气款以人民币定期存款形式质押在中国银行北京分行获取按年2.25%的利息,或通过海油财务公司向所属控股公司发放委托贷款收取贷款利息;中银香港据此向在香港的国际贸易公司提供等值同期美元贷款(IIF)用于支付境外LNG资源供应商,同时,国际贸易公司与中国银行签订美元利率掉期合同(IRS),将美元贷款利率锁定在1.10%~2.00%之间;最后,再由国际贸易公司与中银香港签署无本金交割远期结售汇合同(NDF),将集团1年后支付国际贸易公司气款的购汇价格锁定在6.65~6.68之间。该方案的收益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①通过人民币存款质押进行美元贷款,利用低美元贷款利率和同期较高人民币存款利率赚取息差;

②利用1年期NDF,锁定较当前即期汇率低的远期购汇价格实现汇差收益。同时,该方案使用IRS锁定美元贷款利率,规避了利率波动风险。在交易对手风险方面,由于香港金融市场开放度高,并且与国际几大金融中心接轨。因此,NDF及IRS市场交易活跃,价格透明,是成熟的交易市场,而气电集团NDF方案的交易对手中国银行及中银香港属中资金融机构,信誉高,违约风险较低。

由于本次贸易融资付汇理财方案涉及金融衍生品交易,所以,方案本身及操作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尤为重要。在经过多次深入研究和讨论后,气电集团认为虽然该方案涉及两项金融衍生品交易,但该方案的特点是两项金融衍生交易组合实施,方案不仅可在无风险的情况下锁定较低的购汇成本,同时,可规避因在境外进行美元借款而带来的利率波动风险。因此,气电集团一方面在内部积极推行该方案的审批和实施工作,另一方面,认真、仔细地研讨和制定相关制度和流程,以规避金融衍生品交易过程中的操作风险。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气电集团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针对NDF方案的操作流程及细则,规避在NDF方案审批和运作当中的操作风险。

截至2009年12月31日,气电集团共进口5船液化天然气,支付进口天然气款近2亿美元,如果按期内平均即期汇率6.8279购汇直接支付,气电集团共需支付人民币约14亿元人民币。通过开展“无本金交割远期结售汇(NDF)+美元贸易融资(IIF)+利率掉期(IRS)+人民币存款质押+集团内部委托贷款”理财方案,气电集团利用“两个市场、两个利率、两个远期汇率”的特点,抓住现时境外美元融资利率较低、境外人民币升值预期高于中国内地的机遇,针对以上5船采购及进口全部实施了无风险融资付汇理财方案。因此,汇差方面,气电集团利用NDF锁定的1年期远期购汇价格6.6861比即期汇率优惠1418个基准点,实现汇差收益2966万元人民币。利差方面,全年累计质押比例约为63%,按人民币存款质押年利率2.25%计算,质押利息收益合计1976万元人民币;短期存款(7天通知)比例约为27%,按1.35%利率计算共收益利息501万元人民币;剩余约10%部分则通过财务公司以委托贷款形式贷给集团下属公司,年利息收益率为3.89%,约合人民币584万元,以上利息收入合计3060万元人民币;相比之下,美元贷款年平均利率1.15%,按NDF合约购汇价格折算,产生利息支出1371万元人民币,因此,本年共实现息差收益1688万元人民币。综上,在本项业务中,气电集团2009年利用现金流14亿元人民币,在保证顺利付款的基础上,实现无风险资金收益共4655万元人民币,年化收益率为3.26%。

本文从分析国内机构理财产品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机构理财业务发展的历程,阐述了目前市场中销售的主流理财产品的种类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笔者建议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三个方面加强风险管理措施。以保证我国机构理财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国内机构理财业务相比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银行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机构理财业务大幅扩展。为了顺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银行加大了开发力度,推出了多样化的理财产品。同时提升理财服务水平,培养大批优秀的理财专业人员为机构客户提供量身订制的理财服务。

机构客户对银行理财产品有一个逐步认知的过程。从最开始的不熟悉,不了解,甚至拒绝,演变为主动提出多样化的理财产品需求,这是与金融市场不断深化密不可分的。首先,随着企业盈利能力的不断增强,部分现金流较好的企业产生了大量的沉淀资金。例如互联网行业,文化教育产业,大型商场超市等。但是受国内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限制,企业可以选择的投资渠道相对狭窄。例如无法直接投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同时,这些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风险较高,不符合大部分企业稳健经营的理念。银行理财产品正弥补了这部分市场空白。银行针对不同企业的需求,开发了多样化的理财产品,满足不同企业的需要。

目前面对国内客户开发的理财产品,按挂钩标的不同,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1.1与汇率挂钩的机构理财产品

与汇率挂钩的机构理财产品是指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取决于单一汇率或一篮子汇率的走势。例如1年期美元兑日元挂钩的看涨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参考利率为起息日东京时间下午3点整,路透社某一外汇页面的价格。1年后产品的最终收益取决于最终评价日的执行汇率,若参考汇率大于或等于执行汇率,客户获得较高收益。若参考汇率小于执行汇率,则客户获得较低收益甚至零收益。并且产品在交易到期日之前不允许提前终止。

1.2与利率挂钩的机构理财产品

该类理财产品的挂钩标的是境内或境外货币的利率,产品的结构和利率的走势决定该理财产品的最终收益。如商业银行发行的半年期与美元利率挂钩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参考利率是对应期限(即6个月)的美元LIBOR利率。同时设定本理财产品的执行利率是8%,收益取决于,若最终评价日参考利率小于或等于执行汇率,客户可以获得较高收益。若参考利率大于执行汇率,则客户只能获得较低收益甚至零收益。

1.3与黄金挂钩的机构理财产品

该类理财产品的挂钩标的是黄金等贵金属。产品的结构和黄金的走势决定了该类理财产品的最终收益。如商业银行发行的3个月黄金看跌结构性理财产品。初始价格设定为起息日伦敦金午后定盘价格,以路透社某一黄金页面的价格作为初始价格。若最终评价日,黄金价格小于或等于初始价格,客户可以获得较高收益。若黄金价格大于初始价格,客户只能获得较低收益甚至是零收益。

1.4与股票挂钩的机构理财产品

该类产品是指通过金融工程技术,将该理财产品挂钩单一股票,单一股指,一揽子股票或股指,理财产品的最终收益取决于所挂钩的收益回报基准。例如:商业银行发行的6个月股票看涨结构性理财产品,以中国银行H股作为挂钩标的,初始价格为机构理财产品起息日中国银行H股的收盘价格。若最终评价日,中国银行H股价格大于或等于初始价格,客户可以获得较高收益,若最终评价日,中国银行H股价格小于初始价格,客户只能获得较低收益甚至零收益。

1.5与原油挂钩的机构理财产品

该类理财产品的挂钩标的是原油。理财产品的最终收益取决于原油市场的走势和产品结构。例如商业银行发行的3个月期原油看涨的机构理财产品。初始价格是理财产品起息日WTI原油定盘价格。最终收益的判定是,若最终评价日,原油价格大于或等于初始价格,客户可获得较高收益。若原油价格小于初始价格,只能获得较低收益。

除上述机构理财产品分类方法外,按照是否有本金损失的风险分类,可以分为保本型和非保本型。保本型机构理财产品可使客户参与投资无需承担本金损失的风险。非保本型机构理财产品是指客户在参与投资过程中,有可能遭受本金的损失。

在机构理财产品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投资方式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和银行两个方面。从企业方面看,主要是风险意识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机构理财产品的投资属性,而与银行的定期存款类产品混为一谈。其次企业并未真正了解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及理财产品不能提前赎回的流动性特点,盲目购买理财产品,使企业遭受一定的财务损失和流动性风险。从银行方面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银行人员在对企业客户销售理财产品时,过于追求高利润,哪个产品的利润高,就向客户主推哪个产品,没有严格的按照客户的风险评级和风险偏好提供适合的理财产品。其次银行专业人员在向机构客户销售理财产品时,未能全面揭示理财产品的风险,过分强调预期收益率,造成机构理财产品发生风险时,企业并不完全清楚自己所承担的风险。

针对目前机构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应加强如下方面的风险管理。

市场风险来自于对市场价格敏感的所有财务工具,其中包括股权、债券、外汇和衍生品,以及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结构性头寸。机构理财产品市场风险来自于代客交易行为,交易组合中汇率及利率的变化,结构化产品挂钩的交易行为和自营交易。例如挂钩澳元兑美元汇率的机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近一年的市场波动中就出现明显缩水。不仅澳元如此,今年年初以来,由于美国较为强劲的经济数据及就业数据的出炉,进一步提振了美国经济复苏前景,使得市场对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QE)的预期更为强烈,在此国际市场的大背景下,美元汇率走强,非美货币如日元、欧元、英镑、加元等纷纷处于下跌走势。所以挂钩非美货币看涨的机构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率普遍降低甚至发生亏损。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应结合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不同行业客户在不同市场上的需求,谨慎研发新的机构理财产品。同时,在理财产品发行后应有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例如设置20%的止损点,以便在市场发生大幅度反转时,有效减少客户的损失。同时,银行的机构理财客户经理,应具备丰富的业务知识技能和机构销售经验。应向企业客户明确清晰的介绍产品的结构,并进行充分的风险揭示,不得夸大收益,误导宣传。对每个企业客户进行严格的风险评级,确保所销售的理财产品在客户可承担的风险评级范围内。在产品发生市场风险时,及时与客户沟通产品情况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帮助客户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争取客户的信任并取得客户的理解。从企业的角度,应明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可只关注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忽视潜在的市场风险。

银行无法按时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就是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本身来源于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管理及资金的运作,商业银行应保持充足的流动性以满足银行日常经营的正常开展,满足存款客户的正常提款和银行核准贷款的正常发放。今年5月份,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出台了债市新规,禁止银行自营帐户与银行理财帐户关联交易,这无异于在银行两种资金之间建立了一道屏障。通常银行理财产品到期时可以用银行自有资金暂时过渡。但在新规之下,则只有向市场融资。加之6月末,银行受到准备金补缴、假日现金投补、税款清缴、分红派息、补充外汇头寸、银行贷存比半年度考核等众多因素的影响,造成中国银行业“6月危机”,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创纪录的最高达到30%,7天回购利率最高到28%,被市场称为“银行间的高利贷”。从而让市场恐慌情绪从投资、金融人士蔓延到普通老百姓中。商业银行应通过设置现金流错配限额来控制银行流动性风险敞口,同时还应采取流动性警戒线和流动性早期预警指标,用以揭示有可能出现的危机状况。在企业方面,应明确认识银行存款和机构理财产品在流动性上的区别,机构客户理财产品均明确规定到期前不允许提前终止,若需提前终止,有可能造成本金损失。企业应当统筹规划、合理错配各类资金,保证流动性的需要。

由于不规范、不完善的内部流程、员工和信息系统或者外部风险事件给银行造成的损失风险称为操作风险。操作风险造成的损失既包括财务方面的,也包括声誉方面和公众信心方面。进而影响商业银行在市场上的声誉、可信度、交易能力、获取新业务的能力及保持流动性的能力。

近年来,银行前台理财人员勾结中后台人员,骗取、挪用客户资金的案件时有发生,今年年初,温州一家商业银行就发生客户经理挪用客户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2400余万元用于向另一家企业发放高利贷,直到借高利贷的公司发生资金链断裂,不能按期偿还本金和利息,这一案件才被银行发现。当银行工作人员告知客户其理财资金并未进入银行的理财帐户时,该客户十分震惊。因为其全部理财产品的购买手续都是在银行的理财经理协助下完成的,理财合同中有该银行的公章。经警方调查认定,公章系伪造。这一案例充分反映了该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中的漏洞,使其内部人员有机可乘,给客户造成了巨大损失,也使银行声誉受到严重影响。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制度,开发和维护操作风险管理的政策、流程。同时按该框架所要求的方式跟踪监视操作风险,并定期向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和资产委员会提交有关操作风险的报告。在部门设立时,保证前台、和后台相对独立性并建立防火墙制度,以免上述部门的员工相互勾结,共同作案。

在我国,机构理财业务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持续健康的发展离不开风险管理制度的支持。商业银行应加强自身风险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企业机构客户同样应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客观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只有企业和银行共同努力,才能推动机构理财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粮食加工;企业;套期保值;应用

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其决策的正确性,在于其能对市场的供求状态进行准确的把握。尤其在于对市场下一步的变化趋势进行掌控。而建立期货市场,使企业能通过其获得市场的供求信息,由此能有效提高企业在生产经营以及决策当中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切实以需定产,有效规避了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同时也能有效提高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效益。

一、期货套期保值概念及其作用

期货套期保值是企业为了有效规避商品市场的价格风险,指定一项或者一项以上的套期保值工具,从而保证其公允价值或者现金流量的变动。在企业使用商品期货进行套期时,其套期保值一般是通过买入或者卖出的数量与现货市场的数量大致相等,然而其交易的方向相反的期货合同,从而保证其在未来某时间段内卖出期货从而实现对现货市场价格变动而带来的市场风险的补偿。

套期保值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能清晰采购成本,保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利润。通过供货方跟需求方签订相关现货供给合同,但供货方无需立刻购进所需材料,从而有效避免日后价格上涨的风险;由此,在确定了采购成本的前提下明确销售的价格,保证企业的利润。生产企业通过与原料方签订合同,从而保证了其销售过程中的利润,与此同时也可保证企业的各项预算在预期之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稳定的贸易利润;

套期保值在企业当中的应用,能有效调节企业的库存:当原材料价格合理并且需要增加库存之时,可通过使用期货代替现货增加库存,同时以杠杆原理为理论基础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而当原材料价格下降之时,可在期货上卖出原材料从而减少由于价格贬值而带来的损失。同时,当现货企业需要融资时,可通过抵押保值的期货单,由此能获得较高的融资比例;同时,期货市场也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企业或者采购的销售渠道。在某些特定的状况下,期货市场可作为现货采购或者销售的补充渠道。

当前,由于宏观经济以及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大宗商品例如原油、金属、农产品等价格波动较大。同时由于国内粮食加工企业缺乏风险控制意识,也并未充分利用境内以及境外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工具,粮食加工行业普遍大面积亏损,由此,外资企业借机收购国内粮食加工企业,引发了粮食加工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化。

我国是世界粮食生产的大国。然而经济的发展对粮食的需求日益增加。玉米和小麦的供需基本可实现平衡,然而国产大豆的产量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于进口,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较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我国本应在世界粮食市场上占据较大的分量,然而受到国际贸易的操作以及价格的调控的影响,相关的粮食加工企业可通过参与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粮食企业的经济利益,提高我国对世界粮食加工市场的影响力。同时由于企业参与了境外的套期保值,从而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身运行机制的主动性以及灵活性。

1、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

通过在粮食加工企业进行分级别的风险管理体制,最高级为企业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实现对各个业务单位的年度套期保值计划进行审核批准,并对重要的套期保值交易风险提出对应的措施;第二级为直属公司的职能部门的风险控制部门,实现对业务单元的套期保值计划的执行状况的监督,并有效控制其操作过程当中的风险;第三级为直属公司的国际期货部门,受到风险管理委员会授权,并对业务单元套期保值交易当中的风险进行监督和报告。

企业要在完善的组织架构的基础之上制定相对完善的套期保值的计划,并制定出合理的套期保值的比例。通过套期保值计划的制定,实现对下属各个业务单元的境外期货业务进行制定以及审批。年初,各个业务单位对本年度的现货经营量、所需要套期保值的品种以及比例进行上报,而后公司开展风险管理委员会会议,实现对各个业务单元的套期保值计划的审核或者批准,同时对业务单元最大套期保值交易亏损进行限定。根据实际经验,企业的套期保值的比例大约为现货进出口总量的50%-60%,该比例符合稳定持续经营的原则,适应于实际发展的需要,符合企业对期货功能的实际定位。此外,企业还可通过套期保值的方案实现对实际交易行为当中的风险进行控制,其方案内容包括套期保值的品种、方向、工具、比例以及时间跨度等等。严禁制止套期保值方案的交易行为,若是确实需要修改,也必须经由情报风险控制部门或者风险管理委员会批准,并由国际期货部门监督其具体方案的实施。

境外期货业务风险呈现综合性的发展特征。通过对风险进行分类以及分级,从而有效提高了风险的识别以及防范的能力。企业可通过将境外期货业务的风险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市场、流动性、操作性、外汇以及信用风险等几种具体的类型。市场风险是由于价格波动而带来的风险,也是市场经济中的客观存在的风险,由此决定了企业套期保值的必要性。企业可通过对市场风险的评估对套期保值的方案或者计划进行制定、执行或者修改。而操作性风险则在很大程度上由于人为、系统、程度或者控制措施等而导致的风险,对于操作性风险,企业可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及操作流程进行控制。而流动性风险则在很大程度上可视为现金流风险,对套期保值的规模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企业境外套期保值的总量需求应尽可能与年度外汇风险出口相匹配。而实际的套期保值的方案,应具有对应的资金调配,在紧急状况下可作为企业的资金储备。外汇风险则主要由于外汇风险敞口的测算与企业实际需求是否切近,且外汇汇率变化的风险。信用风险则是由于交易对手的违规操作而产生的风险,尤其应注重其境外期货信用状况。

针对企业的套期保值计划以及方案,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可制定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实际的操作流程。通过流程的完善来实现实际计划执行以及管理委员会的连接,从而实现了对重大风险的处理以及控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则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防止由于操作失误而带来的巨大损失,通过制定授权制度、报告制度、职责分离制度以及审核控制等制度来完善。

当前,企业所选择的套期保值工具主要包括卖期保值、买期保值、期货转现货、买入期权等等。而在点价贸易方式中,可选择恰当的实际买入与现货数量相当的期货头寸,从而便于转单作价的操作;若是在现货市场直接作价,则可实行卖期保值,从而保证稳定的贸易或者加工的利润,若是遇到重大的市场行情且认识较为模糊,则可适当的选择买入期权工具,变相实现现货作价或者实现套期保值。

通过重视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完善而集中的管理以及至上而下的垂直管理体系,明确事前授权、事中控制以及事后审核。

1、提高风险管理以及防范意识

粮食加工企业应明确套期保值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企业的套期保值在很大程度上是转移以及抛售风险,并通过期货交易推动现货效益,保证企业主体经营的核心业务利润的获取,由此企业应明确套期保值在自身经营状况当中的定位。

粮食加工企业的套期保值的效果与对市场行情的分析以及企业的研发能力密切相关。企业通过与相关研发部门结合以及横向沟通,可获得相关粮食品种的最新供需、贸易状况以及政策、国内市场结构等相关信息,由此明确了套期保值计划的内容,为其决策提供了参考的依据。

粮食企业要切实应用好套期保值,则应培养和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且专业水平的人才队伍。套期保值对专业知识以及实际工作经验要求较高,由此,粮食加工企业在对人才的业务技能以及知识的培养的过程中,还应对套期保值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企业忠诚度进行培养,由此在很大程度上防范了套期保值的操作风险。

1、掌握市场发展实际趋势

粮食加工企业的套期保值应在明确了相关市场以及行情的影响因素的状况下进行,首先应明确经济、金融等因素:经济增长前景较好,货币供应充足,则价格容易上涨,反之,则价格容易下跌;其次应明确供求因素:销量的增减、增减的幅度变化,库存的变化以及产量对于价格的影响等等。若是相关要素呈现上涨的趋势,则以买入套期保值为主,慎重卖出,同时应选择较好的入市的时机。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分批建立仓储,从而防止由于仓位过重,在行情震荡时由于仓储不足而出*。分批套期保值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选择较好的建仓的价位,不盲目。

粮食企业在套期保值的操作当中,若是发现现货市场具有较高的利润,销售状况较佳之时,则可尽可能推迟卖出套期保值是时间,开始的数量应设置较小,当利润非常大或者产生了不合理的暴利之时,则可入场,反之,则可降低建立空头的价格。数量适当即可。

期货行情往往是在震荡当中发展,而经验较为丰富的操作者,往往采取阶段性操作的原则,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通过反复操作实现利润的积累,其获得的效果较好,优于一直持仓套期保值的操作。其操作的原则则在于,通过对行情具有一定水平的把握的前提下,或者以经验丰富的期货公司的操作人员以及分析人员的帮助下进行套期保值的操作,该种波断操作方式非常适用于震荡行情。

在现货市场状况极为不佳之时,若是市场产生了明显的下行,即使并未出现期货或者现货的套利空间,也应进行趋势性套期保值,从而使企业规避较大的经营风险。(作者单位:白城东佳谷物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2]李佰杰,周彦.黄大豆一号买入套期保值方案的研究[J].经济师.2010(01).

[3]胡向科.不同估计模型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绩效研究[J].经济视角(下).2010(01).

[4]孙俊勇.粮油仓储企业经营创新应重视期现货相结合[J].中国粮食经济.2010(09).

[5]贾葆春,张洪洲.涉棉企业应利用现代交易方式进行套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请问libor是什么利率形式(关于Libor汇率的计算,例3M美元libor是0.2394,总金额20美元,请问3个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