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分红时间(请问我的上海汽车成本是20.187,总共2200股,分红之后我的成本会是多少,分红后我会亏得更多吗?)

请问我的上海汽车成本是20.187,总共2200股,分红之后我的成本会是多少,分红后我会亏得更多吗?

应该不是吧。

国内最大汽车零部件企业——华域汽车_搜狐汽车_搜狐网

该公司总计为股东提供了163.5亿的回报,占到自由现金流的74%,占到同期净利润的33%。

一、“上汽系”旗下的华域汽车

目前,华域汽车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业务分为汽车内外饰件、金属成型和模具、功能件、电子电器件、热加工件和新能源等,其中内外饰件和功能件占比较大。

内外饰件板块中的仪表板、汽车座椅、车灯、气囊、保险杠等产品以及功能性总成件板块中的底盘结构件、传动轴、空调压缩机、转向机、摇窗机等产品的细分市场占有率均居于国内前列。

2019年公司实现营收1440亿,净利润85亿,其中内外饰件和功能件营收占比89%。

华域汽车国内客户覆盖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一汽大众、长安福特、神龙汽车、北京奔驰、华晨宝马、北京现代、东风日产等国内主要整车企业;国外客户主要覆盖奔驰、宝马、福特、大众、通用等全球整车企业。

截至2020年4月底,控股股东上汽集团持有华域汽车58.32%的股份。上海市国资委控股的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持有上汽集团71.24%的股份。

华域汽车2009年上市以来,业务规模和营收规模大幅增长,营收从2009年的246.68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440.24亿元,CAGR为19%。

华域汽车并表公司从2009年的10家增至2019年的19家,主要是通过自主新建、合资控股和集团资源整合等方式。

2009年,华域汽车上市之初,上汽集团注入的资产主要有上海中国弹簧制造有限公司100%股权、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50%股权和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50%股权等。如下图黄色标注部分: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截至2019年年末,华域汽车并表的19家子公司如下图所示: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

华域汽车内外饰业务收入规模为1000亿元左右,这里的内外饰业务主要包含内饰、外饰、车灯、座椅、气囊、部分汽车电子产品。但是主体部分主要为三部分:内饰+座椅+车灯,其中2018年内饰(延锋内饰)收入规模550-600亿元,座椅(延锋安道拓)收入规模250-300亿元,车灯(华域视觉)业务140亿元。而气囊(延锋百利得)、外饰(延锋彼欧)、汽车电子(延锋伟世通)等公司收入规模相对较小并且没有披露具体数据,本报告暂不详细分析。

1.1延锋内饰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华域汽车的汽车内饰业务(不包含座椅)全部归属于下属子公司延锋内饰系统有限公司(简称延锋内饰)。

2015年3月,延锋汽车内饰系统有限公司由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简称延锋饰件)及安道拓(前身为江森自控)合资组建,其中延锋饰件占股70%,安道拓占股30%。合并后,延锋内饰一跃成为内饰行业龙头,全球市场占比达11%。

其中延锋公司将下属的53家生产(含研发)基地纳入延锋内饰公司,江森自控将下属的40家生产(含研发)基地纳入延锋内饰公司。

截至2015年11月30日,双方下属的涵盖17个国家或地区的主要生产(含研发)基地纳入延锋内饰公司的工作已基本完成,公司总部设在上海,在全球20个国家拥有110多个工厂与技术中心,全球员工总数超过3.3万人。其中延锋公司将下属的53家生产(含研发)基地纳入延锋内饰公司,江森自控将下属的40家生产(含研发)基地纳入延锋内饰公司。

截至2015年11月30日,双方下属的涵盖17个国家或地区的主要生产(含研发)基地纳入延锋内饰公司的工作已基本完成,公司总部设在上海,在全球20个国家拥有110多个工厂与技术中心,全球员工总数超过3.3万人。

延锋内饰的主要产品:公司主营业务有仪表板、副仪表板、门板、装饰件、照明、顶部控制台和智能表面等等。

延锋内饰为全球最大的内饰公司,规模优势明显。延锋内饰近2年全球销售额大概在550-600亿元的规模。

延锋内饰全球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市场占有率为11%,第二名佛吉亚市场占有率8%,第三名安通林市场占有率5%。延锋内饰多项业务排名第一,其中,仪表板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为31.3%,排名第一,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为11.2%,排名第二;方向盘的全国市场占有率为24.2%,排名第一。

1.2延锋内饰的主要看点(高端化升级+海外扭亏)

汽车内饰业务往高端化发展,随着产品升级,汽车内饰单车价值量持续提升。

汽车内饰业务占整车成本比例逐年上升。目前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乘用车购买者对汽车乘坐舒适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汽车内饰与汽车的舒适度关联度很高,因此汽车内饰逐渐成为汽车的核心卖点之一,汽车内饰行业迎来迅猛发展,汽车内饰成本占比从2012年的11%上升到2016年的21%,上升趋势反映出汽车内饰的市场规模和单车内饰价值量在增加。

汽车内饰不断往高端化升级,单车配套价值量持续提升,我们认为主要有两方面推动因素:汽车消费升级、汽车的电子化和智能化。

1)汽车消费升级,消费者对汽车内外饰的品质或者豪华程度的要求不断提升。

我国高净值人群数量持续增长(年复合增速为22.1%)以及原汽车保有人群换购和增购的比例不断增涨。这两方面的增长极大促进了汽车消费升级,消费升级反过来会推动汽车内饰向高端化方向发展。

2)汽车电子化、智能化也在促进汽车内饰件往智能化方向升级。

佛吉亚、江森自控等行业领军企业推出创新性的电子化、智能化内饰产品,使传统的汽车内饰趋于个性化和多功能化,更加适应于未来电力驱动、自动驾驶的大趋势。

3)延锋内饰产品升级经典案例分析:延锋内饰正在开发的智能内饰表面将创新汽车内饰美学与人机界面(HMI)技术完美结合。

华域汽车的汽车座椅业务全部归属于下属子公司延锋安道拓。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是国内排名第一的汽车整椅供应商,由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和安道拓(前身为江森自控座椅业务)合资组建。

其中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占股50.1%,安道拓占股49.9%。

1997年12月,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17年3月,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正式改名为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安道拓接手江森自控汽车内饰和座椅业务。

2015年7月,江森自控正式剥离旗下年销售额约200亿美金的汽车座椅和内饰业务,成立新公司安道拓接手这两项业务(座椅业务按投资收益计入安道拓财务报表),其中包括江森自控已在中国建立的7家座椅合资企业、67家制造厂和4个全球级技术中心。

公司座椅产品客户覆盖广且结构完善。公司已与上汽集团、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大通、长安汽车、长安商用、东风标致等国内主要整车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部分业务和产品已成功进入奔驰、宝马、路虎等中高端整车品牌的国内配套体系。

2.2汽车座椅市场为寡头垄断格*,华域垄断国内国内

汽车座椅市场格*:华域汽车是国内汽车座椅业务的龙头,国内汽车座椅市场份额为31.7%,排名第一。

2018年华域汽车汽车座椅业务销售额在300亿元人民币左右。国际座椅巨头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全球汽车座椅排名第一的李尔公司和排名第二的安道拓公司在国内总共拥有北京李尔岱摩斯、东风李尔汽车座椅、长春一汽富晟汽车座椅、江西江铃李尔内饰、长春富维安道拓汽车饰件和延锋安道拓这六家合资座椅子公司。(这些公司收入规模未公开披露,但公司员工人数可提供一定参考。)全球汽车座椅市场格*:全球汽车座椅市场为寡头垄断市场,安道拓、麦格纳、李尔、佛吉亚、华域汽车(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这5家企业占据了全球市场90%以上的份额。汽车座椅全球市场空间测算:2018年全球总共销售8600万辆汽车。假设全球汽车座椅平均单价约为4500元人民币(前瞻经济学人),因此可粗略测算出汽车座椅的市场空间为3870亿元人民币(563亿美元)。(注:1美元=6.8744人民币,2018年)

2.5在汽车座椅产品升级趋势下,华域汽车座椅业务将稳健增长

价格较高的智能化和轻量化座椅在乘用车上的使用量将会不断增加,单车所用座椅的价格会不断提高。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消费偏好将逐步升级,中低端乘用车的功能性及舒适性会逐步提高,未来乘用车必然朝着低端中配、中端高配的方向发展,汽车座椅市场容量的增速将高于整车产销量的增速,市场空间进一步增大。

在汽车座椅智能化、轻量化、安全、舒适和环保的趋势下,华域汽车紧跟时代潮流,大力推出ILSEAT等升级产品,逐渐向高端汽车座椅领域进军。

在汽车座椅销量趋于稳定、单车配套价值量持续提升的情况下,可以预见华域汽车座椅业务将有稳健增长。华域汽车座椅已经在智能化、轻量化、安全、舒适和环保等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以ILSEAT和XIM17两款新座椅为例。对标头等舱,ILSEAT是国内首款搭载空气净化功能的座椅。在自动驾驶背景下,XIM17款新座椅的四种模式(家庭模式、驾驶模式、独享模式、会面模式)为驾驶者带来全新体验。

3.1车灯业务基本介绍华域车灯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全资子公司华域视觉。

华域视觉2018年3月并入公司合并报表,其前身是中日合资企业上海小糸。

上海小糸成立于1989年,由华域汽车、日本小糸、丰田出资设立,三者分别持股50%、45%、5%。华域汽车2018年收购外资方持有的上海小糸50%股权,实现全资控股上海小糸,全资控股之后将上海小糸改名为华域视觉。

华域视觉(原上海小糸)为国内车灯龙头。2018年华域视觉营收为138.32亿元,车灯销量6882万件(包含大量小灯)。

华域视觉为国内车灯市场绝对龙头,国内市占率约为26.5%。华域视觉主要为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等主流合资品牌配套。

日本小糸是全球车灯市场龙头。2019年公司营收为502.92亿元(2018.3.31-2019.3.31),全球市占率约23.8%。日本小糸在中国设有广州小糸、湖北小糸两家独资子公司,以及福州小糸大亿合资公司。

日本小糸是全球车灯市场龙头。2019年公司营收为502.92亿元(2018.3.31-2019.3.31),全球市占率约23.8%。日本小糸在中国设有广州小糸、湖北小糸两家独资子公司,以及福州小糸大亿合资公司。

华域视觉近年收入端保持稳健增长。2015-2018年华域视觉营收从83亿元增长至138亿元,年复合增速达18.47%,规模稳步提升。2019年上半年华域视觉实现营收71.88亿元,占华域汽车公司总营收的10.19%。车灯业务属于公司内外饰件业务,占内外饰件业务营收的16.11%。

前大灯LED渗透率持续提升,对华域内外饰件业务毛利率提升有一定推动作用。2019H1公司内饰件板块毛利率为14.71%,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升1.32个pct,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华域视觉毛利率较高的LED车灯配套比例上升(华域视觉大灯LED渗透率约50-60%),高毛利率LED车灯渗透率的提升使得华域视觉毛利率提升,从而带动内外饰业务板块毛利率提升。

华域视觉2016年的净利率为4.13%,而同期以车灯为主业的日本小糸、日本斯坦雷和星宇股份净利率依次为6.43%、7.04%、10.44%,华域视觉的净利率水平较低。

我们认为合资模式下难以将上海小糸纳入华域自身的管理体制,是导致其净利率偏低的原因之一。我们认为未来华域视觉净利率修复主要动力以下三点:

1)全资控股后有助于推行华域自身的管理体制实施降本增效的措施,目前华域视觉正积极通过模块化集成生产、流水线自动化降低设备成本和人工成本,未来将体现在公司盈利能力上;在降低设备成本上,公司通过模块化集成生产使不同产品共用相同模组,可以减少至少50%的模组设备投入。

此外公司大力推行旧专机改造,用足内部资源,严控外发成本。在降低人工成本上,公司通过辅助机器人替代人工等方式提高流水线自动化程度,力争在2年内实现流水线自动化生产,届时减员幅度可达70-80%。目前已有1个自主品牌产品、1个高端品牌产品进入自动化专机设计阶段;1个模组零部件自动化车间改造也提上日程,该车间目标实现无人化生产,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用人成本。

在提升效率方面,公司设立公平的管理机制,将员工工时与奖金挂钩,2018年人均工作效率提高25%。公司降本增效成果初现,未来将在公司盈利能力上有所体现。

2)华域视觉车灯业务与华域汽车智能驾驶、汽车电子等业务具有很强的协同效应,有望发挥规模效应,优化成本结构。

3)受益车灯升级,日本小糸、日本斯坦雷、星宇股份近年来净利率均呈现逐年攀升态势,随着前照灯LED渗透率的提升,有望改善华域视觉的净利率。

国内车灯市场呈现“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华域视觉市场份额位列第一。全球车灯行业集中度较高,小糸(日本)、法雷奥(法国)、Automotivelighting(意大利)、海拉(德国)、斯坦雷(日本)是全球前五大车灯供应商,占据了全球车灯市场80%的份额。

这些国际车灯巨头跟随外资车企在中国建厂,为中国的合资主机厂配套,国内车灯市场也主要被这些国际巨头占据。目前我国车灯市场呈现“一超多强”的竞争格*,“一超”指华域视觉(原上海小糸),“多强”指小糸、斯坦雷、海拉、法雷奥等在华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星宇股份。据我们的估算,2018年华域视觉占据了国内26.50%的市场份额,且多年来市场份额保持领先,其余的小糸、斯坦雷、海拉、法雷奥、星宇股份四者的市占率在7-11%之间,华域视觉规模优势显著。

华域已经掌握车灯整套自主开发技术,可摆脱日本小糸进行自主研发车灯。

全球车灯市场龙头日本小糸在全球有5个研发中心,分别位于日本、欧洲、美国、泰国、上海,构成一个协作式的全球车灯开发网络。由于上海小糸在上海设有研发中心,其产品开发基本可以实现自主掌控,对日本总部的依赖较小。上海小糸成立至今30年,中方研发人员也已充分吸收纳入了日本小糸的技术,华域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车灯自主研发体系及本土化同步开发能力,其独立研发的车灯已经成功出口至北美等地,收购对其技术没有影响。为了更好的顺应智能驾驶、车灯智能升级的大趋势,公司收购上海小糸后新设立智能汽车灯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继续夯实研发实力。与国内其他内资车灯厂商相比,华域视觉技术基因优良、规模优势明显。内资车灯厂商中仅星宇股份与华域视觉具备可比性,此处主要论证华域视觉相较星宇股份的优势。

全球车灯市场龙头日本小糸在全球有5个研发中心,分别位于日本、欧洲、美国、泰国、上海,构成一个协作式的全球车灯开发网络。由于上海小糸在上海设有研发中心,其产品开发基本可以实现自主掌控,对日本总部的依赖较小。上海小糸成立至今30年,中方研发人员也已充分吸收纳入了日本小糸的技术,华域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车灯自主研发体系及本土化同步开发能力,其独立研发的车灯已经成功出口至北美等地,收购对其技术没有影响。为了更好的顺应智能驾驶、车灯智能升级的大趋势,公司收购上海小糸后新设立智能汽车灯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继续夯实研发实力。与国内其他内资车灯厂商相比,华域视觉技术基因优良、规模优势明显。内资车灯厂商中仅星宇股份与华域视觉具备可比性,此处主要论证华域视觉相较星宇股份的优势。

与国际车灯厂商在华独资企业相比,华域视觉集研发、生产、客户于一地,服务响应速度更快。

国际车灯在华独资企业研发在国外总部、生产在中国工厂,这种研发和生产分离的模式拉长了决策链条,使外商独资企业在了解客户需求、根据客户需求迅速做出调整的响应速度上受到限制。而华域视觉的研发、生产、销售均在国内,在车灯设计、开发、生产、物流、售后各个环节都能对主机厂需求做出快速响应。

目前前照灯正全面向LED升级,LED前照灯从高端车型逐步向中低端车型普及。

前照灯光源发展至今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技术变革:卤素灯-氙气灯-LED灯-激光大灯。LED灯兼具优质品质和时尚外形,以亮度高、寿命长、低能耗、重量轻、色彩丰富等优势脱颖而出,早期在中高端车型上应用较多,现在逐渐下探,正逐渐成为车灯市场的主流。以奥迪、奔驰、宝马为主的豪华品牌中,LED大灯基本成为标配;起初LED仅装配在合资品牌高端车系中,现在已逐步渗透到10万+车系;自主品牌车厂紧跟大趋势,LED也开始在自主品牌中高端车系中蔓延。

3.5在LED化和全资控股的条件下,华域车灯业务将继续成长

在车灯LED化和全资控股车灯业务的条件下,华域车灯业务将获得稳健增长。受益前照灯LED升级浪潮,车灯单车配套价值上升,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全资收购华域视觉一方面有助于推行自身的管理体制,加强成本管控,提升净利率;另一方面有望开拓海外市场。

华域汽车的电动化业务进行了全产业链布*(电池除外),这种全产业链优势具有唯一性。

驱动电机、电控、电驱动系统、电动空调压缩机、电空调与热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电子转向机、电子制动等均有涉及,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品类完全无法与华域相提并论。基于产品的重要性以及华域该产品的收入规模和行业地位体量,选取生产电机电控的华域电动、生产电驱动轴的华域麦格纳、生产电动压缩机的华域三电这三家公司进行详细分析。

华域电动:18年驱动电机出货量5.8万台,2016年华域电动的驱动电机的市占率仅有2%,2019H1市占率提升至4.7%,成为国内第四大驱动电机供应商。同时,华域在国内率先量产扁铜线电机,占据行业发展先机。

华域麦格纳:华域和麦格纳成立合资公司,生产“三合一”电驱动轴,从驱动电机向电驱动系统产品升级,且华域麦格纳未来将从华域电动采购驱动电机,从而产生协同效应。华域麦格纳借助麦格纳在电驱动方面的技术积累和客户资源以及大众MEB平台提供的产品定点项目,前途一片光明。

华域三电:华域三电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斜盘压缩机供应商,同时也是全国第二大空调压缩机供应商。现在积极发展电动压缩机产品,拓展新能源客户,同时,热泵空调技术领先,推出的荣威Ei5是国内首款装载热泵空调的纯电动汽车。

华域电动:依托上汽新能源迅速崛起

华域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简称华域电动)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销售各类车用电机及控制系统,主要产品包括驱动电机、电力电子箱、电子转向机、启停一体机等。

华域电动系上汽集团下属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航天科工集团下属航天科工海鹰集团有限公司及航天江南集团(原贵州航天工业)共同出资设立,三者分别持股90%、6%和4%。

2019H1市占率提升至4.7%,成为国内第四大驱动电机供应商。电机、电控、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部件。

①功能上,电机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其包括电机和逆变器(电控)等多个部件,取代了传统汽车上的燃油发动机和变速箱。电机系统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汽车的爬坡、加速、最高速度等主要性能指标。

②成本上,据统计,电机、电控分别占整车的成本的11%、10%左右,仅次于占比40%左右的动力电池。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较低,后续成长空间广阔。

过去十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201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8159辆,2018年销量达到125.6万辆,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占我国全部汽车销量的4.47%。在保有量上,截至19年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344万辆,而总的汽车保有量达到2.5亿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渗透率仅1.38%。无论是销量还是保有量,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已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渗透率仍较小,后续成长空间广阔。

国内电机供应商分类:

①具备自主供给能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以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宇通客车等整车厂为主。这类公司自主生产配套电机,一方面依托自身新能源乘用车的产量优势带动销量,一方面发挥整车配套设计的研发优势提升产品性能。通常这类公司的电机电控产品只供给自身的需求,不会对外销售。

②第三方电机供应商,主要包括如下三类:专业从事汽车零部件制造的企业、专业从事电机电控产品制造的企业、原从事传统电机等产品的生产但近来进入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产业链的公司。

新能源电机电控初期产品由于更新迭代快,上游零部件供应商需要迅速做出反应相互配合,所以整车厂自己生产电机电控能更好的和自己的车型相配合;但是当新能源汽车行业步入行业发展中后期,市场规模急速扩张,然而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却不及初期,此时第三方电机电控供应商以整个市场为客户对象的规模效应便体现出来,第三方供应商将顺势崛起。根据对新能源车企的不完全统计,2014-2017年电机第三方配套占比分别54.9%、50.4%、52.8%和61.8%,电控第三方配套为51.2%、46.8%、49.6%和57.6%,第三方配套厂商市场份额在2015年以后持续攀升。电机行业市场份额从主机厂自供向第三方企业转移是大势所趋,随着第三方厂商高效、低成本的产品普及,未来留给第三方厂商的市场空间会更大。

华域电动依托上汽新能源快速崛起,成为独立第三方电机供应商龙头之一,仅次于精进电动。

根据最新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装机量排名,比亚迪、北汽新能源作为整车厂,电机装机量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精进电动在第三方电机供应商领域表现优异,为吉利、广汽等企业提供电机配套。而华域电动为上汽乘用车和上汽大通两家新能源乘用车企业提供配套,得益于上汽荣威Ei5较高的装机量,华域电动挤进新能源乘用车装机量前五,在第三方电机供应商中位列第二,仅次于精进电动。2016年华域电动的驱动电机的市占率仅有2%,2019H1市占率提升至4.7%,成为国内第四大驱动电机供应商。

华域在国内率先量产扁铜线电机,扁铜线电机是驱动电机的主流趋势之一。扁线电机相对圆线电机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更好的散热性、更低的噪音及节约材料等多种优势。

根据科技部《“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要求,乘用车电机峰值功率≥4KW/kg(≥30秒),而目前主流产品级电机峰值功率在3.2-3.3KW/kg左右,要实现30%左右峰值功率的提升,扁线电机是无法绕开的技术路线。公司在国内率先实现了扁铜线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上的技术应用和批量化生产,已成功配套上汽乘用车MarvelX、ERX5、Ei5等多款纯电动车型,占据行业发展先机,提升公司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增厚公司业绩。

华域麦格纳:强强联合,发力电驱动轴

2017年10月18日,华域汽车与麦格纳国际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麦格纳(太仓)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华域麦格纳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亿元,其中华域汽车占50.1%,麦格纳科技公司占49.9%。公司主要产品为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总成,集成驱动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核心部件,替代现有传统汽车内燃机发动机和变速箱。从驱动电机向电驱动系统产品升级,华域汽车完成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升级,且华域麦格纳未来将从华域电动采购驱动电机等零部件,从而产生协同效应。

2.1集成化的电驱动系统(电驱动桥)将是主流技术路线集成化的电驱动系统将是主流技术路线,体积更小、成本更低和效率更高。

电驱动系统一般包括电机、减速器、逆变器及部分电控系统,最开始电动车的电驱动系统集成度不高,电机、逆变器、电控等部件均单独布置。而集成化的电驱动系统将电机、减速器、逆变器甚至部分电控系统集成为一个整体,一体安装到驱动桥上,其结构更紧凑、占用空间比分散式小20%以上;集成化的驱动系统还可以简化冷却管路和功率驱动线缆,其成本更低,同时其冷却能耗、驱动线缆能耗也将降低,因此动力总成的能耗效率更高。国内外零部件供应商、车企强力布*高度集成的电驱动系统。博世、博格华纳、麦格纳、采埃孚、上汽新能源、蔚来、比亚迪、长安汽车等都已开发了自己高度集成化的电驱动系统,蔚来汽车采用的“三合一”高度集成化的电驱动系统,将电机、减速器、逆变器集成一体安装,其逆变器本身还集成了IGBT(电机控制芯片)。博世电驱动桥eAxle,通过把电机、电控、减速器集成,减少体积和重量,用驱动母线代替高压线束,降低了热管理和电压降的损耗、提升了效能。

2.2零部件巨头麦格纳在电驱动方面技术积淀深厚在智能化、电气化的趋势下,麦格纳可提供完整的新能源电驱系统组件包括电机、变速箱、电机控制器及控制软件。麦格纳提供包括从P0到P4等系列的解决方案,应用领域涵盖48V轻混系统到高度集成的纯电驱动系统。

在高度集成的电驱单元解决方案上,麦格纳的电驱系统方案可以做到最大253kW持续时间30s,最大转速可以达到16500rpm,并集成有驻车电子锁功能。

麦格纳与整车厂新能源车研发合作历史悠久,还具备新能源汽车的代工能力。

2009年,麦格纳与福特合作开发福克斯BEV车辆,并于2011年上市,至今仍然在售,其中麦格纳提供电机、电控单元及变速箱。

2012年,麦格纳与沃尔沃合作开发V60及S60插电混动版车型,麦格纳提供后轴驱动系统(eRAD),eRAD系统提供多种混动控制模式,同时可以提供电动全驱能力。2017年、2018年麦格纳分别为宝马530e插电混动版和捷豹I-PACE纯电动版两款车型提供整车代工服务。

未来将受益大众汽车电动化在华域麦格纳合资公司筹备期间,华域和麦格纳就已成立了联合项目组,获得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关于大众全球电动汽车平台(MEB平台)电驱动系统总成相关产品的定点意向书,预计2020年投产后将配套供货。华域麦格纳新工厂坐落于上海宝山工业园区华域创新园区,2018年年中开始建设,2020年Q4开始供应,首期规划产能30万辆,而同样准备发展电驱动系统的方正电机只有15万的产能。

新能源汽车时代到来,德国大众向电动化全面转型。

大众汽车集团在2017年提出了电动汽车的长期规划和目标。根据规划,大众将于2019年年底之前于德国投放第一款MEB平台车型。

2020年,大众汽车计划在全球生产约10万台MEB平台下的车型。至2025年,MEB平台车型增长到100万台(全球范围内),其中约有2/3会在中国销售。MEB平台将覆盖大众汽车集团旗下4个品牌共27款车型,生命周期将达到8年,大众集团已为其投入超过60亿欧元的研发经费。2020年新能源汽车全面退补之后,合资/进口车将会大批量进入中国。

华域麦格纳绑定大众MEB平台,将受益大众汽车电动化。

2017年9月法兰克福车展上,大众发布“RoadmapE”电动车战略并启动招标,寻求在中国、欧洲和美国可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的伙伴。该项目订单合计超500亿欧元,将悉数用来量产基于电动车模块化平台打造的电动车。华域麦格纳的首批产品即为大众500亿电动车大计中的首个订单。

华域三电:热管理需求爆发,热泵空调技术行业领先

华域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前身是上海三电贝洱汽车空调有限公司,2015年华域汽车收购德国马勒贝洱有限公司所持上海三电贝洱9.5%股份后,正式更名为华域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现股东华域汽车、三电控股株式会社、上海龙华工业有限公司分别持有其48%、43%和9%的股权。根据华域汽车和其他两个投资方签署的协议,华域汽车拥有华域三电的实际控制权。

汽车空调系统是华域三电的核心业务。公司通过采用新的工艺、设计和材料等方式积极推动汽车空调技术发展。近年来,华域三电成功完成SEE27-5C电动压缩机的自主开发、积极开展BPGEN3电动压缩机的联合开发和适用电动微车的SEE18、适用电动大巴的SEE82电动压缩机系列化开发工作。

华域三电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斜盘压缩机供应商,同时也是全国第二大空调压缩机供应商(奥特佳于2016年8月收购了牡丹江富通空调,成为全国最大的空调压缩机供应商)。

根据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2018年汽车空调产量4425万套,同期公司空调压缩机销量达885万台,同比增长10.21%,市占率在20%左右。传统空调压缩机有三种技术路线:斜盘、涡旋和旋叶。斜盘压缩机由于可实现可变排量功能,仍是目前最主流的技术路线,在国内占有65%的市场空间。

华域三电收入平稳增长,15-18年CAGR为8.69%。2018年,华域三电实现营业收入62.1亿元,同比增长6.2%,占华域汽车整体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0%。2015年至2018年,华域三电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速达到8.69%。

贯彻中性化战略,兼顾上汽系主机厂并积极开拓非上汽系客户。华域三电的空调压缩机等产品在乘用车领域配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自主品牌、一汽大众等客户,商用车主要配套上汽商用车、一汽集团、北汽股份等客户。

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电动压缩机的价格要明显高于传统压缩机。由于动力类型改变,电动汽车空调系统采用的是电动涡旋式压缩机,这是因为电动车能量来源为动力电池,采用电机驱动,传统皮带传递发动机功率的开启式压缩机型式已不再适宜,而电动涡旋式压缩机主要采用全封闭或半封闭结构,电机驱动与涡旋泵体安装在同一壳体内,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可靠性高。由于新能源汽车增加了驱动电机以及控制器,使电动压缩机结构复杂化、成本上升,带来了产品单价的明显提升,电涡旋压缩机单价1500元左右,而传统压缩机仅400-600元。

华域三电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需求爆发。2017年,华域三电为上汽乘用车ERX5、E950、沃尔沃S90混合动力、广汽集团GS4混合动力等车型的提供电动空调压缩机配套;2018年,华域三电获得上汽乘用车Ei5、上汽大众朗逸纯电动、沃尔沃XC60混合动力、长城汽车P8混合动力等车型的配套。新能源汽车电动压缩机供货量从2017年的5.5万多套快速增长到2018年的13.2万多套。

热泵空调技术壁垒高,市场空间巨大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热管理系统、汽车空调系统、电机电控冷却系统、减速器冷却系统等四部分,其中以热泵空调技术难度最高,结构最复杂。热泵空调系统是纯电动车空调制热的有效方案,用于替代电加热辅助空调系统。

传统车空调制热主要是发动机冷却液为主要热源,辅助PCT加热,新能源汽车没有发动机,冬天加热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PCT加热,将会消耗电量,对于现在续航里程不足的电动车来说是雪上加霜。而热泵空调的制热效率比PCT高2-3倍,是纯电动车空调制热的有效方案。热泵空调工作原理:制冷模式下,过热的制冷剂经过冷凝器,温度逐渐降低,最终在座舱蒸发器处吸热散冷;制热模式下,过冷的制冷剂经过压缩机压缩被升温,最终在内冷凝器处放热输暖。

热泵空调技术壁垒:

1)热泵空调换热器的表面结霜问题:当环境温度低于0℃,热泵空调表面结霜导致其制热效果变差,结霜严重时甚至无法正常工作。随着部分专家提出利用直流电源来抑制霜晶生长的解决方案,这一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

2)制冷剂的选择问题:美国杜邦与霍尼韦尔开发了HFO-1234yf(四氟丙烯)作为制冷剂,但HFO-1234yf生产过程中会产生HF、HCl及CFC等臭氧层破坏物质。近年来,国际热管理公司正逐渐选择性能更加优越、可持续发展的CO2作为新一代制冷剂。热泵空调在电动汽车领域深度替代趋势已经显现,热泵空调是纯电动汽车制热有效解决方案。在动力电池没有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要保证低能耗制热,热泵空调是为数不多的可行技术,其效能系数比PTC加热高出2-3倍,在冬季可将续航里程延长20%以上。当前电装、法雷奥、翰昂、马勒等国际热管理巨头均已推出车载热泵空调系统且有多款车型已经问世,国内零部件企业也逐步形成供应体系。国外搭载热泵空调技术已经过5年验证,日产Leaf、丰田普锐斯、宝马i3、大众电动高尔夫均已量产装车;国产新能源汽车也有所突破,荣威Ei5、荣威MarvelX、长安CS75PHEV等三款车型相继搭配热泵空调系统。热泵系统单车价值高于传统空调,渗透率提升空间大。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空调市场规模达到135亿元,增长势头强劲,并预测到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空调市场规模将接近200亿元。热泵空调单车价值量在3300元左右,比传统空调高出1000元,假设2020年我国新能源空调系统中热泵系统的渗透率为10%,到2030年将达到30%,届时市场空间可达百亿以上。在热泵空调领域,华域三电走在了国内所有厂商前面。国际上电装、法雷奥、马勒等热管理巨头均已推出相关产品,国内华域凭借在空调系统领域的技术累积在汽车热泵空调领域不断取得突破,走在了国内所有厂商前面。荣威Ei5是国内首款装载热泵空调的纯电动汽车,其空调系统由华域三电提供,上市迄今已获不俗销量,今年预计可突破3万辆。传统PTC加热器耗电量较大,往往会对车辆续航里程有很大影响,搭载热泵空调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今后热泵空调会成为高续航车型的重要配置。

1、智能化乃大势所趋根据发改委在《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中给出的定义,智能汽车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运用信息通信、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部分或完全自动驾驶功能,由单纯交通运输工具逐步向智能移动空间转变的新一代汽车。

智能汽车通常也被称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等。美国的NHSTA和SAE均给出了智能驾驶的分级,SAE将无人驾驶细分为5个级别,NHSTSA把智能驾驶分为4个级别。

政策面:我国**高度重视,出台一系列措施推动汽车智能化发展。自2015年***印发《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以来,各个相关部门、地方**对细化、完善顶层设计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

供给端:各大车企、一级供应商、互联网公司纷纷布*。目前智能驾驶领域的主要玩家包括各大车企、一级供应商、互联网公司三类。但三者实现无人驾驶的路径不同,互联网巨头采取“一步到位”式实现无人驾驶,各大车企、一级供应商则从ADAS切入,以“渐进”方式逐步实现从辅助驾驶到无人驾驶的过渡。由互联网公司主导的共享出行市场,通常跳过L2/L3,直接实现L4/L5,因为这类公司拥有雄厚的资金,具备算法上的优势,他们有实力直接做到最高级别的无人驾驶,这条路线不仅需要算法的迭代、完善,还需要激光雷达等车规级硬件的量产能力;各大主机厂和一级供应商的技术路径是从ADAS出发通过L2-L3-L4的渐进式路线实现无人驾驶,这些企业内部都具备强大的技术积累和产品积累。目前全球自动驾驶发展阶段处于L2,我国ADAS渗透率仍较低,提升空间大。根据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NHTSA)的定义,目前全球汽车智能化程度处于L2阶段。在当前阶段,借助驾驶辅助系统在多个场景下对驾驶员进行驾驶辅助,作为自动驾驶基础的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位于智能汽车产业链的最前端,也是汽车厂商进入智能驾驶领域的主要方式之一,市场前景广阔。

智能驾驶主动感应系统(ADAS)是利用各种传感器对车身周围的环境状态进行收集,随后进行静态、动态物体的辨识、侦测与追踪,并结合导航仪地图等数据,进行系统的运算与分析,从而预先让驾驶者察觉到可能发生的危险。

毫米波雷达行业格*:从毫米波雷达的全球范围行业格*来看,市场主要被博世(Bosch)、大陆(Continental)、德尔福(Delphi)、海拉(Hella)、富士通天(FujitsuTen)、电装(Denso)、奥托立夫(Autoliv)、法雷奥(Valeo)、天合(TRW)等厂商垄断,其中77GHz毫米波雷达只有博世(Bosch)、大陆(Continental)、德尔福(Delphi)、奥托立夫(Autoliv)等少数公司掌握。

国内厂商:国内最早开始做毫米波雷达的企业,大多都成立于2015年前后,包括海归、科研院所、传统实业等多支团队进入毫米波雷达领域,逐渐推进着整个行业的国产化替代。海归团队如:森思泰克、杭州智波等。科研院所团队如:北京行易道、隼眼科技、苏州安智等。传统实业团队如:纳雷科技、木牛领航等。华域汽车从2014年开始进行毫米波雷达研发,目前24GHz及77GHz均已实现批产供货。2018年24GHz毫米波雷达实现量产,成为国内首家自主研发实现量产的毫米波雷达供应商,应用于大巴的具有自动紧急刹车功能的77GHz前向毫米波雷达已顺利通过国家法规测试,成为国内首款通过该类测试的产品,实现对金龙客车的批产供货。

摄像头是ADAS系统传感器感知层面的核心零部件之一。

ADAS众多功能中如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辅助、全景自动泊车等功能均为借助摄像头实现。随着智能化的普及,ADAS功能也越来越普遍,据高工智能产业研究院(GGII)预估,摄像头随着ADAS渗透率的提升,市场规模将由2016年的2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5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0%。

车载摄像头类别及功能:摄像头根据安装位置及功能要求,一般可分为前视、侧视、后视和内置四个类别。

前视摄像头一般为广角镜头,安装在车内后视镜上或者前挡风玻璃上较高的位置,以实现较远的有效距离。

侧视摄像头一般安装在车外后视镜下方,后视摄像头一般安装在后牌照灯中间位置或下方保险杠等(大众的迈腾及CC为安装在后Logo内通过自动翻盖进行探测)。

车载摄像头相比相机、手机等普通摄像头,技术难度更高。

①车载摄像头需要在高速移动以及剧烈颠簸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获取清晰图像,而对于相机或手机摄像头即使一般的抖动也会对其成像造成较大影响。

②车载摄像头需要较高的防水性并对雨雪等恶劣天气具备较强适应性,其模组封装工艺也更加复杂。

③与普通摄像头相比,车载摄像头的广角度一般更高,部分甚至采用180度鱼眼广角摄像头来获取更大的视角。华域在车载摄像头方面的布*:2016年华域与韩国Cammsys株式会社就“车载前视视觉系统”开展技术开发合作,并签订合作技术开发合同。韩国Cammsys株式会社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在韩国上市的摄影镜头模块专业制造商与半导体设备供货商,主要产品为摄像头模块、ADAS摄像头传感器、电动汽车零部件等。该合作项目开发范围为双方共同开发基于标清级别摄像头的车载视觉系统前视摄像头,包括系统的摄像头模组、硬件、控制器、核心算法、图像处理算法、机械壳体;合作开发目标为使产品功能实现车道偏离报警和前车碰撞报警。

2017年华域汽车前视摄像头完成综合工况道路验证测试。2018年加快360度汽车行驶环境扫描系统等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并探索建立覆盖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和数据融合全功能的业务发展平台。

E-Booster这一产品产生的背景:传统燃油车在踩下刹车踏板后,踏板会推动真空助力泵,再由真空助力泵推动刹车主缸产生刹车液压控制刹车钳进行刹车。但对于电动车来说,真空助力泵是无法工作的(真空助力泵工作的真空度是由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负压产生),因此,采用电机替换真空助力泵作为助力源的智能刹车系统E-Booster应运而生。

E-Booster可实现刹车特性可调及定制化。传统燃油车刹车系统属性在出厂时已经调校完成,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很难更改,而E-Booster是根据电子信号对车辆的制动力度进行控制,所以在后期是可以进行升级以及调节的,甚至整个刹车系统在E-Booster的支持下是可以进行定制的,即使在同一车辆上该特性也能为车辆带来不同模式的刹车体验,从而使得车辆的安全性以及舒适性进一步提升。E-Booster更契合汽车智能化的发展需求,将受益于智能驾驶的快速发展。E-Booster可以跟刹车踏板协同工作,也可以抛开刹车踏板单独工作。比如在ACC自适应巡航和自动驾驶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制动踏板没有制动,但整车控制器可自动发送信号给E-Booster系统,实现自动刹车。华域汽车全资子公司汇众汽车于2016年正式进军汽车电子制动行业,现在已经电子助力器E-Booster和电子驻车系统EPB已经实现量产。2016年开始研发E-Booster,2017年已启动下一代E-Booster产品开发。2018年成功获得了北汽新能源E-Booster和比亚迪EPB产业化项目定点,将在2019年实现量产。

1、轻量化的驱动因素以及实现途径汽车轻量化最核心的驱动因素是降低汽车油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最近几年纯电动汽车的兴起也增加了主机厂加速轻量化的动力。另外,汽车轻量化带来的整车动力及操控性能的提升也对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①汽车轻量化的首要作用是降低燃油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中国乘用车油耗标准加速下行。2012-2016年每年的油耗标准是按照3%的幅度下降的,但是2017-2020年依次年下降4%、6%、8%、9%,下降幅度逐年增大。

世界范围内汽车排放法规日趋严格,对汽车油耗标准的要求愈发提高。欧盟、美国、日本均出台相关政策,到2020年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分别为3.8L/100km、6.0L/100km、4.9L/100km。根据12月6日***颁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我国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在2015年、2020年分别要求降至6.9L/100km、5.0L/100km,另外《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5年我国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要求降至4.0L/100km。

我国乘用车车企降油耗压力较大。根据工信部数据,2017年我国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6.24L/100km,距离2020年5.0L/100km目标尚存在较大差距。根据工信部数据,2017年我国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6.24L/100km,距离2020年5.0L/100km目标尚存在较大差距,而汽车轻量化是降低汽车油耗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单纯通过改进发动机、变速箱以及改善车身空气动力学等技术手段很难将油耗降低至目标值,而汽车轻量化是降低汽车油耗的重要途径之一。汽车轻量化,是指在保证汽车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使用高强钢、铝合金、复合材料等其它材料,尽量降低汽车的整备质量,提高车辆动力性,进而实现车辆的节能减排。通常来讲,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提高6%-8%;整车重量每减少100kg,油耗降低约0.3-0.6L/100km,CO2排放减少约5g/100km。

②在电池能量密度不变的情况下,轻量化是提升纯电动车续航里程的最有效手段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汽车轻量化起到推泼助澜的作用,汽车质量下降可以提升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在电池能量密度不变的情况下,轻量化是提升纯电动车续航里程的最有效手段。例如,城市工况下宝马i3的百公里耗电量大约在15.5kwh,而同样工况下ModelS的百公里耗电量在22kwh,比i3电耗高了50%。究其原因就在于宝马I3采用碳纤维车身,全车重量仅约1.3t,而特斯拉ModelS虽然采用了铝合金车身,但全车质量达到了2.1t,整车质量比I3高了60%。在电池技术没有突破的情况下,汽车轻量化可以有效提升电动车续航里程,汽车整车重量每降低10%,续航里程增加13.7%。(资料来源:《Energy,Materials,andVehicleWeightReduction》,测试车型为BEVMidsizeSedan)

③汽车轻量化可提升整车动力和操控性能汽车轻量化还可以提升整车动力及操控性能。整车的动力性能与质量成反比,在发动机性能一定的条件下,整车质量越小,整车推重比越大,发动机输出的动力能够产生更大的加速度,因此轻量化有利于提高整车的加速性能。对于传统中型轿车,车重降低10%时,0-60公里加速性能提升7%,爬坡性能提升25%。整车质量每减少100公斤,加速性能提高10%,刹车距离减少3至7米,刹车距离的减少将有效减少追尾碰撞事故的发生。

通过材料及结构设计使汽车实现轻量化将成为汽车未来重要发展方向。在油耗标准日趋严格、世界范围内单车用铝量逐渐提升以及新能源汽车逐步推广的情况下,汽车轻量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何通过材料及结构的设计使汽车在满足原先安全性及功能性的前提下实现减重将成为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实现汽车轻量化,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③运用先进的轻量化制造技术及连接技术。优化车身结构设计:通过采用先进的优化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在满足车身强度、刚度、碰撞安全性及相关法律法规等诸多方面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利用结构解析和CAD、CAE等技术进行结构的优化设计,通过优化车身结构参数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减少无用材料、减轻壁厚、减少零部件数量等。CAD/CAE在汽车结构设计上的应用:利用CAD、CAE技术,可以准确实现车身实体结构设计和布*设计,对各构件的配置、板材厚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可从数据库中提取由系统直接生成的有关该车的相关数据进行工程分析和刚度、强度计算,使轻量化材料能够满足车身设计的各项要求。

结构小型化:目的是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维持车身功能与抗击安全性的同时减轻汽车重量,如使部件薄壁化、中空化等以减轻重量。

从材料着手,使用高强度和轻质材料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等是金属材料中密度较低的轻金属材料,是汽车轻量化的首选材料,此外碳纤维复合材料也被应用于汽车轻量化。

铝合金:铝的密度仅为钢的三分之一,同时铝合金具备易成型、耐腐蚀、耐冲击、高回收率等特点,铝合金的使用在汽车轻量化过程中已成为主要趋势。受益于汽车轻量化趋势,国际上近年来单车用铝量不断提升,中国单车用铝量尚存在较大发展空间。根据达科全球的统计,北美地区平均每辆车用铝量从1975年的不足45kg增长至2015年的179kg,并预计2025年将达到231kg。根据欧洲铝业协会统计,欧洲地区平均每辆车用铝量从1990年的50kg增长至2015年的150kg,并预计2020年将达到180kg。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数据,中国汽车平均单车用铝量仅为105kg,远低于欧美地区目前水平,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镁、钛合金:镁是极重要的有色金属,比铝更轻,能够很好的与其它金属构成高强度的合金,钛合金因其良好的金属性是非常具有潜力的替代钢铁的汽车轻量化材料,然而目前镁、钛合金由于其价格高昂尚未被广泛使用。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众多轻量化材料中,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质轻、高强、抗冲击和耐腐蚀等优点,是对汽车车身结构件进行轻量化的高价值材料,在强度相同的情况下,碳纤维复合材料降重可以达到50%以上,进而提高30%以上的燃油效率,但由于其价格过于昂贵、性价比较低等因素,目前应用场景多为方程式赛车等,乘用车使用较少。

运用先进的轻量化制造技术:如高强度钢热成型、辊压成型(先进的成型技术保证了整车结构的安全性)等先进制造技术,以及激光拼焊、结构胶粘接和异种材料铆接等先进连接技术。

高强度钢热成型:高强度钢由于其更高的抗拉强度及本身的薄壁属性具备显著的减重效果,目前在技术应用上已经较为成熟。热冲压成型技术是将常温下硼钢钢板加热至880~950℃,使之处于奥氏体化状态,然后快速转移到模具中高速冲压成型,在保证一定压力的情况下,制件在模具本体中以大于27℃/s的冷却速度进行淬火处理,保压淬火一段时间,以获得具有均匀马氏体组织的超高强钢零件的成型方式,冲压件抗拉强度可以达到1,500MPa,强度提高了250%以上。热冲压成型工艺使超高强度钢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良好的成形性能及热加工性能,复杂零件也可以经过一次冲压成形完成,其回弹力比冷冲压减少90%以上,且热成形零部件的表面硬度较高,同时使用超高强度钢热冲压件可使板材的厚度减少30%,减重效果明显。

高强度钢辊压成型:以轻量化和一体化为特征的一种三维空心变截面轻体构件的新型辊压成型技术,是一种可适用于为实现轻量化而设计的异形截面金属结构件的生产工艺,该工艺生产效率高,产品表明质量好,尺寸精度高。目前汽车前/后保险杠、门槛、车身B柱、座椅滑轨等均由辊压成型工艺制作完成。

目前汽车轻量化的重点领域为底盘轻量化,底盘属于簧下质量,而减轻簧下质量对车辆的操控性及舒适性等方面的效果将远大于减轻簧上质量的效果。簧上质量与簧下质量的定义:所谓簧下质量,簧指的是悬挂系统中的减震弹簧,簧下质量简言之即为弹簧之下的重量。汽车悬挂安装在车身和行走机构(车轮、车桥)之间,起到支撑车身、减少震动的作用,如果从悬架的弹性元件(弹簧、减振器)向两侧看,其上侧部分承载整个车身及一部分底盘部件,其下侧部分则是将另一部分底盘部件(包括车轮、轮毂、部分车桥及悬挂部件等)压向地面,上侧这部分质量就是簧上质量或者簧载质量,而下侧这部分就是簧下质量或者非簧载质量。

减轻簧下质量对于车辆的影响:一般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簧上质量与簧下质量的比值越大,汽车的操控性、舒适性、加速性等方面的表现则更加优异。该原理的一个简单举例解释为:一根弹簧两端分别连着大球(簧上质量)和小球(簧下质量),如果大球比小球重很多,小球的振动对大球造成的影响就很轻微(舒适性很好),反之小球如果越重,振动给大球带来的影响就越明显(车身的震动感会比较明显)。由于汽车轻量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车企通过减小簧下质量的方式来增加簧上质量与簧下质量的比值,而非增加簧上质量。因此在汽车轻量化中,减轻簧下质量对车辆的操控性及舒适性等方面的效果将远大于减轻簧上质量的效果。减轻簧下质量的主要底盘零部件:目前汽车轻量化中减轻簧下质量的主要底盘零部件包括轮毂、刹车盘、避震筒及弹簧、摆臂等的重量,如使用镁铝合金或碳纤维轮毂、铝合金刹车卡钳、铝合金或碳纤维摆臂等。该部分零部件的重量越小,车轮在加速时的惯性以及弹跳时的冲量都可以减小,同时转向时的惯性力也会减少,操纵性与舒适性都能够得到提升。

2、华域在轻量化方面的布*轻量化的理念其实涉及到汽车上的绝大多数零部件,比如上文提到的汽车内外饰、各类电动化零部件等,但是汽车中重量占比最集中的主要是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些是轻量化的主要对象,故此处重点研究了底盘轻量化以及铝合金零部件(铝合金发动机缸体、铝合金变速箱壳体、铝合金电池托盘等)的应用。华域的轻量化业务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①汇众汽车:主攻底盘轻量化,底盘是属于簧下质量,为轻量化的重中之重。②华域皮尔博格:主要产品为轻量化铸铝,2017年开始为新能源汽车供应变速器壳体、电池托盘和电动机壳体等产品③赛科利模具:主要产品为模具,但是也生产各种冲压和挤压铝合金零部件和热成型钢产品。2019年获得特斯拉上海国产车型电池盒及车身分拼总成件的业务定点。

汇众汽车主攻轻量化底盘,底盘是属于簧下质量,为轻量化的重中之重。

汇众汽车是华域汽车旗下仅次于延锋汽饰的第二大营收子公司,主要从事汽车底盘的研发及生产制造,具有优质的下游客户群。

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2016年上汽集团以其持有的汇众汽车100%的股权作价45.08亿元认购华域汽车非公开发行2.86亿股,汇众汽车成为华域汽车100%控股全资子公司。公司从事汽车底盘系统及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及制造,下属共设3家研发中心,19家国内生产基地,6家合资公司,3家海外机构。汇众汽车产品主要涵盖制动系统、传动系统、转向系统及悬架系统,具备汽车底盘系统及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工装模具设计制造能力。

汇众汽车是华域汽车旗下仅次于延锋汽饰的第二大营收子公司,主要从事汽车底盘的研发及生产制造,具有优质的下游客户群。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2016年上汽集团以其持有的汇众汽车100%的股权作价45.08亿元认购华域汽车非公开发行2.86亿股,汇众汽车成为华域汽车100%控股全资子公司。公司从事汽车底盘系统及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及制造,下属共设3家研发中心,19家国内生产基地,6家合资公司,3家海外机构。汇众汽车产品主要涵盖制动系统、传动系统、转向系统及悬架系统,具备汽车底盘系统及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工装模具设计制造能力。

汇众汽车是华域汽车的第二大营业收入子公司。汇众汽车自2016年进入华域汽车合并报表后,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200.47亿元,同比增长13.20%,占华域汽车当年营业总收入比例为12.75%,为仅次于延锋汽饰的华域汽车第二大营业收入子公司。产品覆盖车型众多,下游客户优良。汇众汽车是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大通及广汽乘用车等国内知名整车企业的骨干配套供应商,同时为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长安汽车、北京汽车、北汽新能源、众泰、爱驰等提供同步研发及产品制造。

汇众汽车目前初步具备汽车底盘电子研发制造能力,同时正在加强底盘系统集成、底盘轻量化技术和先进制造工艺三方面能力:

①底盘轻量化:汇众汽车在底盘轻量化方面具备领先技术,在底盘铸铝配件方面具备较强优势,通过多目标优化及拓扑优化等方法以及运用高强钢等新材料,不断探求轻量化前沿技术。

②底盘电动化:汇众汽车积极参与到国内多家整车客户的底盘电动化开发中,与上汽乘用车在新能源汽车底盘的共同研发正在持续进行,此外与广汽、吉利、比亚迪等车企也均展开合作。

③底盘电子化:汇众汽车紧随当前汽车电子技术快速发展以及汽车智能化的趋势,成功研制出电子驻车系统EPB以及与智能驾驶具备高耦合度的智能刹车系统——E-Booster,并2018年成功获得了北汽新能源和比亚迪产业化项目定点,将在2019年实现量产。

以华域皮尔博格为核心的轻量化铸铝业务已经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华域的轻量化铸铝业务主要是华域皮尔博格有色零部件有限公司(KSHUAYUAluTechGmbH)来主导,该公司是是德国莱茵金属汽车集团和华域汽车的合资企业,华域持股50%。目前华域皮尔博格在铝合金铸造产品研发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

该公司核心业务为汽车发动机铸铝缸体,主要产品有低压铸造缸体、高压铸造缸体、缸体裙架、缸体机加工、铝合金车身结构件等。目前,华域皮尔博格的工厂规模为二国九厂,中国公司销售额从2001年的2.2亿元人民币发展到2018年50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5倍。配套客户除了原来的业内配套的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上汽汽车,到目前的国内外配套客户近20家,包括一汽大众、北京奔驰、沃尔沃、吉利汽车,以及德国大众、通用汽车等。在巩固汽车“老本行”业务的同时,华域皮尔博格也在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和非汽车类产品的市场。2017年,华域皮尔博格开始为新能源汽车配套开发生产变速器壳体、电池托盘和电动机壳体等产品;2018年,实施跨界配套,开发生产华为公司的5G大尺寸通信控制柜散热器基板。未来五年,我们在新能源汽车和非汽车类产品的业务占比预计将达到30%。2017年,华域皮尔博格开始为新能源汽车配套铝合金铸造电池托盘,2018年向各新能源车型供货总计达1.63万台。电池托盘为新能源汽车用于承载大型电池组的部件,具有尺寸大、整体壁薄、零件的强度、耐腐蚀性、密封性要求高等特点,需采用超大型压铸设备和特殊的热处理工艺。该型零部件的研发体现了公司在研发和制造大型铝合金部件方面的技术实力。

2019年,莱茵金属集团(RheinmetallGroup)和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HUAYUAutomotiveSystemsCo.,Ltd.]的合资公司KSHUAYUAluTech,在安徽省广德县的新工厂引进新开发的铸造生产工艺,其适用于复杂发动机缸体形状和电机外壳的生产。该工艺可利用底切形状和多种形状的通道实现灵活设计,通过削减使用材料使产品重量减轻3%至5%。此外,由于砂的导热系数较低,与永久模铸相比,在相同的填充速度和熔化温度下可获得较薄的壁厚。目前,利用该工艺生产的解决方案被用于具有灰色铸铁衬板的直列4缸发动机。

赛科利模具布*冲压成型铝合金结构件以及热成型钢,已获得特斯拉电池托盘定点华域汽车控股子公司——赛科利: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华域汽车持股比例为75%。赛科利总投资2亿美元,在南京、烟台、武汉设有全资子公司,致力于大型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的研发制造,具备汽车车身外覆盖件模具设计和制造能力及拥有完整的车身配套制造工艺能力。

①布*轻量化铝构件,斩获国产特斯拉铝合金电池托盘订单。赛科利具备铝构件的研发和生产能力;赛科利在铝构件方面,支持零件同步工程,拥有冲压、焊前处理、铆接、弧焊集成及产品检验技术,同时在挤压工艺方面具备储备技术,目前已经具备铝合金挤压型材开发能力、挤压零件二次成型加工开发能力以及铝合金车身结构件弧焊、铝合金电阻点焊、铝合金摩擦搅拌焊、UV固化胶同步开发及集成开发能力,主要产品包括:铝合金CCB、铝合金前后保险杠、铝合金电池托盘、底盘结构件、车身结构件等。铝制件工艺能力先进,实现零件国产化;赛科利在铝合金挤压型材开发能力方面,掌握了铝合金材料性能特性,型材挤压工艺特性,热处理工艺特性及其应用,根据不同的零件用途,制定合理的后续热处理、加工制造工艺,实现不同造型需求的零件产品;在挤压型材二次成形技术方面,通过对挤压零件三维弯曲、液压涨形开展的工艺研究和实验验证,实现高尺寸精度和高表面质量要求的零件,实现零件国产化。

②布*热成型产品,掌握自主开发制造能力:热成型产品对汽车轻量化具有显著效果。与传统的冷成型工艺相比,热冲压成型工艺使超高强度钢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成形性能及热加工性能,强度可提高250%以上,同时可使板材厚度减少30%,减重效果明显。赛科利具备自主开发制造能力,产品范围广。通过不断地自主开发、工艺试验、经验总结,赛科利已经形成热成形零件的开发能力。不仅掌握了普通热成形零件冲压工艺设计和CAE仿真分析的关键技术,也具备柔性轧制板(TRB)、激光拼焊板(TWB)、补丁板(Patchwork)等复杂热成形技术的自主开发制造能力,迄今为止已自主设计、制造热成形量产模具百余副,主要产品涉及A柱、B柱、雪橇板、门防撞板、前保险杠、顶盖横梁、A柱下板、前纵梁等,其热成形生产线和激光切割机均由国际一流设备生产商提供。赛科利与整车厂合作开发,使研发能力介入产品设计阶段。赛科利通过与上海通用、上海汽车合作开展热成形零件的同步开发,介入产品设计阶段,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车门防撞梁的产品设计与验证能力,成功地自主设计了新赛欧、新英朗等项目的防撞梁,通过CAE模拟和三点弯曲试验验证,开发的产品满足静态挤压、动态碰撞等一系列性能要求。

其中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下称延锋汽饰)、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下称汇众汽车)和华域视觉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华域视觉)为公司三大营收来源。2019年这三家全资子公司营收占比分别为60%、13%和9%,合计占比82%。

1、延锋汽饰

2009年4月,公司将实际控制的延锋伟世通(持股50%)并表,延锋伟世通成为华域汽车最大利润来源。2010年延锋伟世通营收占比71%。

2014年公司完成收购延锋伟世通剩余50%股权,并将其更名为延锋汽饰,延锋汽饰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延锋汽饰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内饰系统供应商,主要为大众、通用、克莱斯勒等合资品牌整车企业及上汽乘用车、江淮汽车等自主品牌整车企业提供配套供货。

2015年,延锋汽饰与美国原江森自控(现为安道拓)重组成立了延锋内饰,延锋汽饰控股70%,江森自控占比30%。

重组后的延锋内饰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内饰系统供应商,主要覆盖奔驰、宝马、福特、大众、通用等全球整车企业。

2020年8月24日,延锋汽饰完成收购安道拓持有的延锋内饰30%股权,延锋内饰成为了延锋汽饰的全资子公司,华域汽车将可以独立发展全球汽车内饰业务,这也有助于推动其他核心业务的全球化进程。

2016年华域汽车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上汽集团以其持有的汇众汽车100%的股权作价认购,汇众汽车纳入华域汽车合并报表。

汇众汽车主营汽车底盘、减震器等功能件产品,是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和上海汽车各款轿车底盘系统的主要配套供应商,也为北汽、广汽、长安福特、一汽-大众等国内知名整车厂配套,同时也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全球平台项目零部件供应商。

华域视觉前身上海小糸,是上汽集团与日本小糸、丰田通商合资成立的,华域视觉、日本小糸、丰田通商分别持有上海小糸50%、45%、5%的股份。

上海小糸在国内汽车照明领域处于领先地位,2016年市占率28%,领先于第二梯队斯坦雷11%和星宇股份9%。

2018年3月,华域视觉完成收购日本小糸、丰田通商合计持有的上海小糸50%的股权,上海小糸成为华域视觉的全资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并更名为华域视觉。

华域汽车全资控股华域视觉后,不再受外资的限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向通用、大众全球供货。技术上,日本小糸退出之前,就已停止向上海小糸提供车灯技术,公司的新技术、新产品均来自自研。

华域汽车车灯产品主要是LED灯,相比于传统的卤素灯和氙气灯相比,具有低能耗、长寿命、结构紧凑、响应快以及利于普及智能车灯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合资及外资品牌的主流车型和自主品牌的新车型中。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测算,LED灯渗透率近几年迅速提升,市占率从2011年的0.1%提升至2019年的25%,市场前景广阔。

除了这三家重要子公司外,华域麦格纳电驱动系统投限公司(下称华域麦格纳)、华域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下称华域电动)等子公司的新能源车配套业务将是公司盈利新的增长点。

华域汽车与麦格纳于2017年合资成立华域麦格纳,其中华域汽车持股50.1%,麦格纳为全球著名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在电驱动总成领域的技术领先。

华域麦格纳主要产品为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总成产品,可以一体化集成驱动电机、变速器、控制器,即行业所称的“三合一”,华域电动将为华域麦格纳供应全部驱动电机部件的配套供货。

华域麦格纳成立之初就获得大众全球电动汽车平台(MEB平台)电驱动系统总成产品的定点意向书。

2020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大众汽车MEB平台ID系列车型开始逐步投产,华域麦格纳将陆续为德国大众欧洲工厂、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进行批量供货,将覆盖大众、奥迪品牌的多款MEB平台纯电动车型。

华域麦格纳融合华域汽车和麦格纳两家公司的技术优势,在配套大众MEB平台电驱动总成产品的基础上,未来有望进一步拓展到其他新能源车平台,成为公司新能源业务的重要增长点。

二、营收增长迅速,内外饰件和功能件占比超八成

华域汽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较快,营收从2014年的739.73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440.24亿元,归母净利润从2014年的44.56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64.63亿元,CAGR分别为14%和8%。

但营收和归母净利润自2017年来增长率有所放缓,2019年首次出现负增长,营收和归母净利润2019年分别同比下降8%和19%,2020年上半年分别同比下降24%和61%。

这主要是因为华域汽车作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受下游汽车整车行业发展情况影响较大。

2019年国内外汽车市场受全球贸易环境变化、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延续2018年下半年以来的下滑走势,汽车行业竞争不断加剧。

2020年上半年加上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国内外汽车市场加速下滑。

2019年我国汽车市场销售整车2590.6万辆,同比下降8%,其中乘用车2154.9万辆,同比下降9.1%;2020年上半年汽车销量1023.4万辆,同比下降17.2%,其中乘用车783.2万辆,同比下降22.9%。

华域汽车五大业务板块中,内外饰件和功能件在营收和利润中占比一直维持在80%以上。

2019年,内外饰件业务营收为920.24亿元,占总营收的64%;功能件营收为284.44亿元,占总营收的20%。

2019年,内外饰件业务归母净利润为33.69亿元,占公司归母净利润的52%;功能件归母净利润为24.21亿元,占公司归母净利润的37%。

从销售地区看,近5年公司国外收入占比为21%-24%。2015年,公司完成延锋汽饰与江森自控业务重组,成立了由公司控股70%的延锋内饰,江森自控的所有内饰业务纳入延锋内饰。此次整合使公司海外收入从2014年的12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27亿元。

从下游客户看,2019年来自上汽集团之外整车客户营收占比为43.2%,近4年维持在40%以上。

华域汽车在保持对集团内整车客户配套供货稳定的基础上,与国内主要整车客户以及国际整车企业都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华域汽车毛利率比较稳定,维持在14%左右,但低于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均值。2019年公司毛利率为14.5%,小于行业均值的19.2%。

华域汽车净利率与行业均值相当,2019年公司净利率5.9%,高于行业净利率4.0%。

五大业务板块中,电子电器业务毛利率最高,2019年为16.16%,高于公司整体毛利率。占营收比例最大的内外饰件业务毛利率为14.65%,与公司整体毛利率基本持平。

公司毛利率较低主要是因为公司与控股股东上汽集团较高的关联交易压低了公司毛利率,但也使公司的销售费用率低于行业水平。

而公司的管理费用率与行业相当,较低的销售费用率使期间费用率低于行业水平,最终使公司的净利润率处于行业均值。

华域汽车ROE一直高于行业平均值和行业中位数,处于行业头部水平。2019年公司ROE为14%,高于行业平均3%以及行业中位数7%。

将ROE进行杜邦分解,公司的净利润率与行业均值相当,较高的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提升公司ROE,从而高于行业整体水平。

公司研发费用2018年和2019年分别为51.3亿和52.6亿,并且全部费用化。

把公司的税前利润总额分为三部分:经营性利润、长期股权投资收益以及非经常性损益。

经营性损益反映公司核心业务持续盈利的能力,为营业总收入减营业总成本。长期股权投资为投资收益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利润总额中其他部分为非经常性损益,包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净利润等。

需要强调的是,华域汽车长期股权投资的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均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相关企业,与其主营业务协同性较强。

2014年以来,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例一直维持在34%以上。

截至2019年末,公司共投资合营企业23家和联营企业26家。长期股权投资期末余额139.58亿元,长期股权投资收益为33.63亿元,占利润总额的36%。

**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占比维持在8%左右。其中2018年是由于收购上海小糸产生一次性投资收益9亿元,非经常性损益占比提升至18%。

2014年以来,华域汽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合计508.5亿元,同期资本支出287亿元,累计自由现金流达到221.5亿元。

同期通过现金分红,公司总计为股东提供了163.5亿的回报,占到自由现金流的74%,占到同期净利润的33%,分红情况配得上一个大写的赞。

华域汽车是国内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公司通过自主新建、合资控股和集团资源整合等方式迅速扩大规模。

公司的车灯等多种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保持对集团内整车客户配套供货稳定的基础上,与国内主要整车客户以及国际整车企业都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华域汽车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总成产品,将成为公司新能源业务的重要增长点。

尽管对上汽集团所属整车企业的销售收入占比呈下降趋势,华域汽车超半数的营业收入仍来源于上汽这棵“大树”。——文/郭阳琛刘媛媛

迈入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汽车产业链备受打击,作为上汽集团旗下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华域汽车也不例外,“成绩单”甚是惨淡。

据一季报数据,华域汽车一季度营收239.73亿元,同比下滑32.60%;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下滑92.70%。《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尽管对上汽集团所属整车企业的销售收入占比呈下降趋势,华域汽车超半数的营业收入仍来源于上汽这棵“大树”,并对其存有一定的依赖。如果上汽集团销售下降,则将加大华域汽车的风险。“公司将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切实落实降本措施,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抓住汽车产业链、价值链重构机会,有效提升在存量市场环境下的竞争能力。”华域汽车在给记者的回函中表示,今年1~5月,华域汽车通过积极开拓奔驰、宝马、奥迪等高端品牌,大幅控制成本费用,加快提升运营效率,严控固定资产投资等措施,努力保持公司行业领先地位和综合竞争优势。

据一季报数据,华域汽车一季度营收239.73亿元,同比下滑32.60%;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下滑92.70%。

据天眼查等公开资料显示,华域汽车的前身是上汽集团独立供应的汽车零部件业务。为了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性化零部件供应链体系,上汽集团借巴士股份重组契机,将独立供应零部件业务注入巴士股份。2009年5月正式更名为华域汽车,公司目前控股股东为上汽集团,持股比例为58.32%。华域汽车的利润“瓶颈”源于2018年三季度,已连续7个季度同比净利润负增长。Wind数据显示,2018年三季度~2020年一季度,华域汽车单季度净利润分别为20.84亿元、21.60亿元、23.33亿元、20.45亿元、20.04亿元、21.34亿元、1.35亿元。据2020年一季报数据,华域汽车一季度营收239.73亿元,同比下滑32.60%;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下滑92.70%。

分部来看,华域汽车金属成型模具、电子电器件业务已出现亏损,内外饰品、功能件业务也下滑明显。具体而言,内外饰件营收181亿元,同比下滑28.5%,净利润2.3亿元,同比下滑76.3%;金属成型和模具营收12.8亿元,同比下滑56.8%,净利润-0.7亿元;功能件营收42.9亿元,同比下滑42.4%,净利润0.9亿元,同比下滑84.9%;电子电器件实现营业收入10.1亿元,同比下滑23.2%,净利润-0.7亿元。对此,华域汽车方面在今年一季报中表示,疫情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一定的影响,后续影响程度将取决于全球疫情防控状况、持续时间、各国**采取的应对举措及全球合作等。“预测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末的累计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仍将有较大降幅。”华泰证券研报也分析称,华域汽车一季度业绩下滑,主要原因是疫情影响国内客户产量大幅下滑,产能利用率下滑,折旧摊销费用占比提升,管理和研发费用率提升。尽管国内汽车需求有望环比恢复,但海外疫情将会影响海外业务。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一季度,华域汽车非经常性损益高达1.23亿元,主要源于1.08亿元的**财政补贴,这也致使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仅为0.12亿元,同比下滑99.16%。除了业绩大幅双降外,华域汽车的利率水平也持续处于低位。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13.2%,同比下滑了1.1个百分点;净利率仅为0.5%,同比下滑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华域汽车的费用率却有所提升。据华西证券数据,2020年一季度,华域汽车费用率同比提升了2.5个百分点,其中,财务费用率受汇兑损失增加影响,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至0.4%,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受收入规模下降影响,分别为1.4%、6.8%、4.3%,同比提升了0.01个百分点、1.4个百分点、0.7个百分点。

事实上,华域汽车也离不开自身合营、联营企业的贡献,但却存在诸多疑点。

尽管华域汽车对控股股东上汽集团的销售占比在逐年下降,但根据年报信息,2019年,按汇总口径统计,华域汽车主营业务收入的43.2%来自于上汽集团以外的整车客户。这也就意味着,公司主营业务来自上汽集团的收入占比仍达到了57%左右

其中,华域汽车及其下属企业向上汽集团及其下属企业供应商品的关联交易中,按交易金额排序的前五位关联方为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上汽通用(沈阳)北盛汽车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分公司,共计金额737.29亿元。

此外,因为关联大客户的强势地位,华域汽车常会产生较多的应收款项。财报显示,2019年,华域汽车共有14亿元的应收票据或应收款项融资、73.7亿元的应收账款源于上汽集团的合营企业,约占当期应收款项的27.7%。换句话说,与上汽集团为代表的关联大客户交易虽让华域汽车“账面富裕”,一旦关联大客户因自身业绩问题延长还款周期,华域汽车将承受较大的现金流压力。

今年以来,上汽集团的销售表现的确并不尽如人意,前5个月,上汽集团累计销售157万台,同比下滑36.47%;产量152万台,同比下滑36.66%。

对此,华域汽车方面并未正面回应,仅表示,“公司与上汽集团下属整车企业遵照QSTP原则(质量、服务、技术、价格),引用公允的市场化竞争机制,通过公开招标、公平评价、公正选择,确定最终的定点配套关系。”事实上,华域汽车离不开自身合营、联营企业的贡献,但却存在诸多疑点。

数据显示,2019年,华域汽车对合营、联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为33.63亿元,占当期归母净利润的52%;上述合营、联营企业净利润分别为26.46亿元、8.61亿元,合计35.07亿元。但矛盾的是,记者计算发现,2018年,华域汽车对上述企业投资收益为40.18亿元,但上述企业合计净利润仅为39.96亿元,为何投资收益会大于企业净利润?

华域汽车方面解释称,合营、联营企业的合计净利润是按持股比例计算的,与利润表中投资收益的差异主要在于合联、营企业奖福基金处理以及原合营企业转为全资子公司口径变化等。

此外,财报显示,2019年,华域汽车营业收入为1440.24亿元,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462.95亿元,考虑到同期预收款项新增金额为2亿元,也即营收相关的现金流入了1460.95亿元。若将总营收与现金收入数据对比计算,理论上同期应收款项应该减少20.71亿元。但实际上,华域汽车2019年应收款项为260.99亿元,比上一年减少51.33亿元,与上述计算所获数据有近30亿元的偏差。若考虑到增值税的因素,这一数字无疑会更为庞大。简单按13%的增值税税率换算成含税的营业收入,2019年华域汽车营收约1627.47亿元。将含税总营收与现金收入勾稽则多出约166.52亿元,理论上同期的应收款项应新增166.52亿元,数据偏差超过200亿元。华域汽车方面表示,“考虑应收款项影响后的差额主要是用票据结算然后背书给供应商的结算款项,公司不存在借助关联交易虚增营业收入的情况。”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学习交流参考,严禁使用在商业用途,侵删。

2021-02-1606:37:45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市报价:19-25万

上汽集团股票每年分红吗

近来,新能源汽车板块的表现是尤其突出的,相关个股的涨幅也是极其地大了。然而整车的制造板块表现也可以,是强于大盘走势的。整车制造板块也慢慢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投资。今天咱们就来说一说国内整车制造行业的龙头公司--上汽集团。正式了解上汽集团前,先给大家奉上这份整车制造行业龙头股名单,还不赶紧领取一下:宝藏资料:整车制造行业龙头股一览表一、从公司角度来看公司介绍:上汽集团在国内整车制造行业一直是名列前茅的,公司主营向社会提供包括整车(乘用车、商用车)与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物流,移动出行,汽车生活服务;汽车相关金融、保险、投资等以及汽车相关海外经营,国际商贸在内的产品和服务。简单介绍了上汽集团的公司情况后,接下来分析一下上汽集团公司的长处,真的适合投资吗?亮点一:突出的经营模式和技术创新优势公司对经营模式不断进行转型升级,通过运用数智化技术提升运营服务能力;通过深入推进营销变革,能够更好地推动组织架构、业务体系、运营机制转型升级。同时,公司进一步发挥固有优势,不断夯实业务体系基础和资源保障能力,为客户"从始至终"的提供服务。此外,公司对于行业的新趋势,加速研发电动智能新技术,实现了技术底座的战略部署。而且公司在自主掌控核心技术的前提下,关键技术被前瞻布*,相关技术性能已达前端水平,有关技术均已领先实现产品化落地。亮点二:有序推进"新四化",坚定长期布*公司把时命脉搏牢牢掌控,持续深入推进"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的新四化方针。围绕新趋势,公司全力打造新一代智能电动车。新能源方面,加快提升三电系统的自主核心能力,上汽自主品牌新能源产品加速全球化;在智能网联领域,持续推进核心技术实现产业经营与收益。在新能源汽车方向公司投入了电动车和燃料电池主要布*研发。在智能网联方面既找到了标杆产品也发明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体现自主最高标准的智能化进程。共享出行普及速度非常之快,在上海得到各方的支持。海外市场技术输出持续加强,整车基地已经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上海汽车分红时间(请问我的上海汽车成本是20.187,总共2200股,分红之后我的成本会是多少,分红后我会亏得更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