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宸展光电办离职时间
劳动者申请辞职,那么提前与单位人事部协商解决,单位不批准的,那么及时反映到劳动*解决。
宸展光电有科技含量吗?
有科技含量。1. 宸展光电公司专注于显示技术领域,采用先进的光学、电子、材料等技术,提供高质量、高效率和高度集成的显示屏和光电元件,这表明其在技术方面仍有很大投资和研发。2. 过去几年,宸展光电公司已经发布相当数量的技术文献和专利,这表明了他们不断地拓展、创新和发明新的技术,从而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3. 除此之外,宸展光电还与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究,积极推广先进技术,这些行为都证明了宸展光电在科技上深受重视,因此可以说宸展光电拥有一定的科技含量。
【华创汽车·深度】2022年承上启下,新能源车企做好准备了么?
摘要
2022年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最后一年,行业能否承上启下?
12M21新能源汽车批发超50万辆/同比+114%、环比+16%,新能源乘用车月度渗透率达21%,实现自7M20以来连续17个月高增长,全年约332万辆/+1.8倍。而2022年将是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最后一年,从政策变化与供需角度看:
1)政策:短期补贴退坡温和,中长期支持趋势不变。从补贴、购置税、牌照、双积分四个角度看,单车政策支持的经济价值在5.2-13.1万元不等。2021-2023年非牌照政策单车经济价值同比退坡1.2万元、0.6万元、1.3万元,尤其是2023年补贴完全退出,有望推动需求在22年提前释放。除了双积分政策随行业供需变化外,我们预计购置税和牌照政策在支持方向上短期不会发生变化,新能源汽车销量2025年渗透率有望达到30%,超前实现2030年规划目标。
2)供给:从数量提升向质量提升进步。近2年新能源乘用车在售车型数量以年均20%的增速扩容,2022年有望达到350种,占整体在售乘用车的33%。而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的单车年销量也达1万台,高于19-20年的0.5-0.6万台、低于燃油车平均的2.1-2.3万台。国内新势力、自主车企爆款拉动明显。
3)需求:ToC释放加速,哑铃式分布中代步、增换购需求凸显。特斯拉、新势力、自主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力持续提高了市场热度,在“关注度变现”的趋势下ToC上险占比已超过80%。结构上,新能源乘用车在0-10万元及20万元以上价格带渗透率表现突出,合计占新能源销量的70%-80%。新能源乘用车在低端代步、中高端增换购市场的表现突出。
CR10车企竞争提速,2022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计570万辆/+72%。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格*下,CR10占7成、CR20占9成份额,近三年总体稳定。从车型角度,CR10占据近5成、CR10-20仅占据1.5成。预计2022年销量超过10万辆的有12家车企,其中比亚迪(~150万辆)、上汽集团(~85万辆)、特斯拉(~70万辆)、蔚小理(~52万辆,合计),构成市场中坚力量。
从数量增长向盈利质量提升切换,车企做好准备了么?
22-23年销量增速或收窄,过程中会持续面临供应链的棘手问题:芯片短缺、补贴退坡(最高约5千元、1.3万元)、原材料涨价(电池涨价或>1万元)。从数量向质量的切换过程中,预计车企应对策略上或有分化:
1)底线思维:满足双积分需求为目标,保障整体盈利性。补贴退坡影响目前已低于锂矿等原材料的价格上涨,部分车企会通过开源(在售涨价、新售定价)、节流(降本增效)、投资布*的方式消化吸收成本压力,也会考虑在A00或PHV市场发力,谨慎发展盈利受影响最大的长续航纯电车型;
2)竞争思维:从消费者能感受到的地方提升,扩大市占率。市占目标更高的车企会在兼顾盈利的前提下,通过配置升级强化车型竞争力,尤其是在泛娱乐(影音体验)、泛舒适(驾乘体验)、泛智能(科技体验)方面。
新能源长跑中,车企抉择势必会引起产业景气波动,我们建议持续关注:
1)降本:材料、工艺、结构的更新,一体化压铸(文灿股份、广东鸿图)、轻量化(拓普集团、爱柯迪、旭升股份)、电池技术迭代(和胜股份);
2)增效:能耗降低、效率提升,800V高压(欣锐科技)、热管理(银轮股份、新坐标、克来机电);
3)泛娱乐:影音体验,光学(福耀玻璃、华阳集团)、声学(上声电子);
4)泛舒适:驾乘体验,内外饰(常熟汽饰)、座椅(继峰股份)、空悬系统(中鼎股份);
5)泛智能:科技体验,域控(德赛西威、伯特利)、座舱(均胜电子、富奥股份)、激光雷达(禾赛科技/拟上市、速腾聚创/拟上市、炬光科技);
6)其他:混动(**扬、菱电电控)、低端市场(英搏尔、方正电机)。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涨价超预期、芯片供应不及预期。
正文
01
政策变化:补贴倒计时,2023年正式结束
2022年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最后一年。非公共领域退坡30%,与2020年政策要求一致,技术指标体系、门槛保持稳定,新政策符合预期甚至略超预期。明确2023年初起终止补贴,明年退坡金额将仅次于2019年最高值,预计部分购车需求将于今年提前释放。
购置税减免政策等待新指引。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政策自2014年起施行,目前政策期限延续至2022年底,今年4月或12月或会是新调整公布时点,我们预计政策大概率延续。以售价10万元的新能源车为例,消费者能够在购置税端降低约0.9万元的购车成本。
牌照政策持续往利好新能源方向发展。部分城市要求牌照以摇号或竞价方式获取,平均燃油车牌照竞标价高达数万元,新能源车免费上牌。牌照高价城市如上海、深圳最新单月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约40%。限牌城市普遍增加绿牌配额,进一步推动新能源车发展。
双积分温和引导车企转型。新能源净积分自2017年以来逐年下降,2020年为-404万分,新能源积分供不应求,价格超过2000元/分。2021年积分供需缺口有所缓和,尽管各车企存在结构性积分缺口,我们仍预计2021年新能源积分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
我们对四大政策单车政策支持力度进行量化:2021年单车政策支持力度约5.2~13.1万元不等。2021-2023年非牌照政策单车支持力度同比退坡1.2万、0.6万、1.3万元,有望推动新能源车购置需求的提前释放,提振2022年车市。
(一)补贴:2022年是补贴最后一年
1、政策对比:补贴退坡幅度不变,政策终止日期明确
新能源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2022年为补贴最后一年。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公布,纯电乘用车续驶里程300km≤R<400km补0.91万元(-0.39万元),R≥400补1.26万元(-0.54万元),插混(含增程式)补0.48万元(-0.20万元);公共领域端退坡20%。退坡幅度与2020年政策要求相同,同时技术指标门槛与2021年政策保持不变。
通过对比2020-2022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我们得出:
相同点:
1)补贴退坡幅度不变。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原则上2020-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公共领域端2020年补贴标准不退坡,2021-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
2)技术指标体系稳定。2020年政策适度提高了新能源汽车整车能耗、纯电动乘用车纯电续驶里程门槛,2021-2022年保持技术指标门槛稳定。
不同点:
1)补贴规模上限放开。2020年政策原则上每年补贴规模上限约200万辆;2021、2022年政策补贴规模上限放开。
2)2021年新能源车试验方法更新。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在新试验方法标准下的补贴技术要求有所改变;其他新能源车在新试验方法标准下的技术要求不变。
3)明确政策终止日期。2020年政策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2022年政策明确补贴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并要求做好政策收尾工作。
图表:2020-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主要变动
资料来源:财政部、华创证券
注:2020年未加粗部分为2021-2022年政策不变项
2、补贴对比:2020-2022年平缓退坡,2023年补贴终止退坡金额大
技术指标保持总体稳定。2020年,补贴政策保持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等技术指标不作调整,适度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能耗,纯电动乘用车纯电续驶里程门槛从250公里提高至300公里。2021、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技术指标及门槛保持稳定,助力补贴平稳退坡。
坚持平缓退坡力度,2023年退坡金额大。2019年,非公共领域纯电乘用车续驶里程R≥400补贴退坡2.50万元,插混(含增程式)退坡1.20万元。2020年起,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放缓:
1)对于非公共区域纯电乘用车,2020-2022年,退坡幅度分别为10%、20%、30%。2023年补贴终止,300≤R<400、R≥400车型分别降补0.91万、1.26万元。
2)对于非公共区域插混(含增程式)乘用车,2020-2022年,退坡幅度为15%、20%、30%。2023年补贴终止,插混(含增程式)车型降补0.48万元。
图表:非公共领域新能源乘用车补贴标准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华创证券
注:
1)2010年补贴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数值为最高补助值;
2)2020/4/23后为非公共领域乘用车补贴;
3)2021/1/1后插电式混动(含增程式)续航里程标准为R≥50(NEDC工况)/R≥43(WLTC工况)
3)对于公共领域乘用车,2020-2022年,退坡幅度分别为0%、10%、20%。2023年补贴终止,纯电300≤R<400、纯电R≥400、插混(含增程式)车型分别降补1.30万、1.80万、0.72万元。
图表:公共领域新能源乘用车补贴标准
资料来源:财政部、华创证券
注:2021/1/1后插电式混动(含增程式)续航里程标准为R≥50(NEDC工况)/R≥43(WLTC工况)
3、2023年补贴终止,需求有望提前于2022年释放
2022年为新能源购车补贴最后一年,纯电乘用车300≤R400退补1.26万元,插混(含增程式)退补0.48万元,单车退坡金额仅次于2019年。我们认为补贴政策有望推动大量需求于2022年提前释放,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500万辆。
购车补贴退坡致需求提前释放。2018年以前,购车补贴退坡一般以1月1日为分界日期,受年末购车需求增加的周期性影响,我们认为从12月销量看预购需求变化参考价值有限。2018-2020年,新购车补贴政策分别于2月、3月、4月发布,并给予4个月、3个月、3个月的过渡期。
1)2018年政策于2月中上旬发布,纯电250≤R
2)2019年政策于3月下旬发布,纯电250≤R
3)2020年政策于4月下旬发布,纯电300≤R
2021、2022年1月退坡幅度与2020年政策要求一致,两个时间点T-1月销量分别为21.00万、50.50万辆,我们预计均高于T-2与T+0月。2023年购车补贴终止,纯电乘用车300≤R400退补1.26万元,插混(含增程式)退补0.48万元,单车退坡金额仅次于2019年。我们认为2022年将有大量新能源乘用车需求提前释放,全年销量增速可期;2023年补贴退坡金额较大,会一定程度抑制购车需求,但在新能源渗透率提升的浪潮下,我们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将依然保持增长态势。
图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月度批发
资料来源:乘联会、华创证券
图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年度批发
资料来源:乘联会、华创证券
图表:新能源退坡T+0、T-1、T-2月销量情况
资料来源:乘联会、财政部、华创证券
注:2022-01T+0销量为预估值
(一)购置税:购置税减免政策持续至2022年末,等待新财税政策指引
经历3次调整,目前政策有效期延续至2022年末。2014年,工信部联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发布《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对2014年9月至2017年12月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2017年12月与2020年4月,工信部分别两次延期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政策,目前有效期至2022年末。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于2023年延续或退坡等待新政确定,根据3次政策调整发布时间,2022年4月或12月或会是新调整公布时点。
10万元新能源汽车减免车购税约0.9万元。车辆购置税应纳税额=计税价格×车辆购置税率,其中计税价格为车辆不含税价格(即车辆**价剔除13%增值税),车辆购置税率为10%。以10万元的国产车为例,消费者应纳车购税为10÷1.13×10%=0.88万元;以30万元国产车为例,消费者应纳车购税为2.65万元。
图表: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梳理
资料来源:工信部、华创证券
(三)限牌:限牌城市单月新能源渗透率已超30%
限牌城市12M21新能源乘用车占比达到33%。目前我国实行限牌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贵阳、海口,限牌方式有摇号或竞价。根据8个限牌城市乘用车上险数据,
1)2020年新能源上险40.0万辆,占全国37%,渗透率14%,其中上海(20%)渗透率超过20%;全国渗透率6%。
2)2021年新能源上险84.4万辆,占全国30%,渗透率26%,其中上海(35%)、深圳(32%)渗透率超过30%;全国渗透率14%。
3)12M21新能源上险11.8万辆,占全国26%,渗透率33%,其中海口(50%)、上海(42%)渗透率超过40%,深圳(37%)、杭州(36%)、天津(30%)渗透率超过30%;全国渗透率21%。
限牌城市新能源乘用车发展领先,非限牌城市增长空间更大。根据2020年、2021年、12M21数据,限牌城市新能源上险数占全国比重由37%降至26%,渗透率由14%升至33%,全国渗透率由6%升至21%。过半限牌城市12M21渗透率超过30%,我们认为短期内渗透率大幅提升存在瓶颈,2022年新能源车发展更关注非限牌城市或二三线城市的增量贡献。
部分限牌城市2022年指标有所更新:
1)北京普通、新能源指标配额分别为3万、7万个,配额总数与2021年相同,新能源指标增加1万个。
2)广州2021-2022年配置节能小汽车增量指标增加至8万个。
3)深圳进一步放宽新能源小汽车指标申请条件,取消社保条件等限制。
图表:部分限牌城市乘用车上险情况
资料来源:银保监会、爱卡汽车、各地区本地宝、华创证券
(四)双积分:引导车企供给转型
2019年,补贴大幅退坡,政策从强刺激转向双积分的温和引导。2017年9月国家发布了乘用车双积分管理办法,以车企为单位根据其生产、进口的车型参数和数量计算积分。碳排少于国家设定值的获得相应数量正积分,反之则获得相应数量负积分:
“双积分”指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CAFC)以及新能源车积分(NEV)。CAFC积分用以衡量一个公司产品总体在燃油消耗与国家规定燃油消耗的偏差,是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对车企提出的要求。NEV积分用以衡量公司产品中新能源汽车占比与国家规定占比的偏差,是国家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对车企提出的要求。CAFC正积分可以结转至下一年、车企间转让交易;NEV正积分只能交易,无法结转至下一年。若负积分未能清零则对于企业新产品不予核发强制性产品认证,即不得上市销售。
2020年7月,新版双积分政策正式发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较之前版本:1)增加引导传统乘用车节能的措施;2)完善新能源汽车积分灵活性措施;3)丰富关联企业的认定条件;4)将燃用醇醚的乘用车纳入核算范围,对具备节能减排优势的车型给予核算优惠。
双积分政策推动车企新能源车型供给扩大,引导车企销量切换。尽管补贴大幅退坡,但由于国家双积分政策的要求趋严、不符合条件的车企未来将不能上市新车,各家车企加大了新能源车型的研发力度。供给端车型的数量、质量提升,车型定义重心从满足补贴标准转向满足消费者需求。
积分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CAFC积分=(CAFC目标值–CAFC实际值)×乘用车生产量或进口量
其中FC代表车型的油耗,V代表车型的产量/进口量,W代表车型所对应的倍数(由政策规定,2020年新能源车奖励倍数2.0、燃油车1.0)
NEV积分=NEV实际值–NEV达标值
NEV值=∑(新能源单车产销量×NEV单车积分)
其中,NEV单车积分在新旧两个版本当中有不同的标准:
1)标准车型积分:纯电车型分值削减50%以上,插混车型削减20%,燃料电池车型削减50%。
图表:新能源乘用车标准车型积分
资料来源:工信部、华创证券
2)标准车型积分上限:旧版本中,插混车型积分固定,纯电及燃料电池车型积分上限为5;新版本中,插混车型积分固定,纯电积分上限为3.4,燃料电池车型积分上限为6。
3)积分系数:纯电车型根据续驶里程、能量密度、电耗决定系数,插混车型根据油耗、电耗决定系数,燃料电池根据续驶里程、系统额定功率决定系数。新版本政策调整了电耗系数,核算标准趋严。
2020年有超400万积分缺口,2022年预计新能源积分供大于求。2017年以来,当期净积分逐年下降,从1249万分降至2020年-404万分。缺口加大致积分价格显著提高,根据工信部与电动邦数据,2019年交易年度新能源积分平均交易单价仅为100元/分,2021年涨至2100元/分。但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持续超预期,预计2022年全年新能源积分或供大于求。
图表:境内乘用车企业当期合计净积分
资料来源:工信部、华创证券
图表:平均积分价格及预测
资料来源:工信部、电动邦、华创证券
(五)其他指引:双碳、禁燃等长期趋势
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达30%左右。2020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习**发表重要讲话,内容包括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总体发展目标。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环节,需要汽车低碳化多技术路线并行发展。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的规划要求,国内新能源汽车2025年的新车渗透率目标是超过20%,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已达16%。我们预计2025年,该指标有望实际提高至30%左右。
图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规划目标
资料来源:李骏《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国汽车工程协会,华创证券
“禁燃”是远期趋势。国外方面,德国、法国、荷兰、挪威、英国、印度等已提出禁售燃油汽车时间表;国内方面,2019年工信部在回复意见上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在公交出租领域设立燃油车禁行区,在取得成功基础上制定燃油车退出时间表;海南提出2030年起全省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长期看,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我们预计“禁燃”趋势和时间表将逐渐明确。
(六)新能源车政策力度:2023年或是压力点
我们对补贴、购置税、双积分、限牌等政策支持力度进行量化分析,假设:
1)车型为纯电非公乘用车型,续驶里程为500km,官方指导价20万元;
2)牌照价格参考无忧车牌网、各城市本地宝,牌照竞价城市中,牌照均价最低为天津,最高为上海。我们以此两个城市牌照均价作为限牌政策支持力度的下界和上界;
3)单车积分按照标准车型积分计算,即积分倍数均为1;
4)2018-2021年新能源积分交易均价参考工信部与电动邦数据,假设2022年1900元/分,且2023-2024年单价不变。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2021、2022年单车政策支持力度超过8.5万元。从非牌照单车支持力度看,2022年退坡相对温和(-16%),2023年退坡力度大(-40%,若免征购置税政策终止,-94%)。我们预计,国内新能源车市将进一步延续2021年的高增态势,叠加2023年购置需求提前释放,全年销量有望得到进一步提振。
图表:2018-2023年纯电乘用车单车政策支持力度预测表
资料来源:财政部、工信部、国家税务总*、无忧车牌网、华创证券
注:2023年考虑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延续或终止两种可能
图表:2018-2023年纯电乘用车单车政策支持力度预测图
资料来源:财政部、工信部、国家税务总*、无忧车牌网、华创证券
注:2023年考虑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延续或终止两种可能
02
市场供需:供需并进,22年销量有望达约570万辆
12M21新能源汽车批发超过50万辆,同比+114%、环比+16%。12月新能源乘用车单月渗透率达21%,自7M20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了连续17个月的高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不断创历史新高的背后,我们认为是来自供需两端的积极变化:
1)供给端: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从过去的“强刺激”(直接补贴)向“温和引导”(双积分政策)切换,供给端车型的定义重心由满足补贴需求向满足消费者需求切换,进而实现了车型数量的丰富、产品力的大幅提升。
2)需求端:特斯拉Model3国产成为国内新能源市场标志性事件,以科技定义汽车向传统品牌发起挑战,极大的提高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打消部分消费偏见问题。横向对比下,国内车企尤其是新势力、优秀自主的车型也具备同级竞争力。
图表:新能源汽车月度批发(万辆)
资料来源:中汽协、华创证券
图表:新能源乘用车月度上险(万辆)
资料来源:银保监会、华创证券
我们预计2022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约570万辆。其中比亚迪及新势力合计约296万辆,占52%;长城、吉利、长安、广汽等国内车企合计107万辆,占19%;上汽、一汽及合资车企合计120万辆,占21%,该部分重点车企合计占92%左右。在比亚迪带动下,PHEV车型有望快速上量,我们预计2022年PHEV渗透率达27%。
(一)供给端:数量、质量均在提升
1、数量提升:年均扩容20%
新能源乘用车在售数量年均扩容20%,2022年有望达350种、渗透率33%。新能源乘用车在售车型数量2019年首次突破100种,4Q21达到280款、占全市场乘用车在售车型总量的27%,近两年扩容增速均超过20%。预计2022年底新能源乘用车在售车型总数有望达到350种/同比+25%、渗透率达33%。
图表:2019-2022E新能源乘用车在售车型数量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创证券
图表:2019-2022E乘用车按燃料类型在售车型数量(种)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创证券
2、质量提升:单车年销量达1万台
供给扩容外,新能源乘用车车型质量也在不断提升。近两年燃油乘用车车型年均销量在2.1-2.3万辆之间,新能源乘用车车型年均销量从2019-2020年的0.5-0.6万辆提升至2021年的1.2万辆,主要依赖新势力、自主车企的爆款车型所拉动:
1)新势力:特斯拉M3/MY、小鹏P7、蔚来ES6、理想ONE;
2)自主车企:比亚迪汉/DM-i、长城欧拉、上汽五菱宏光MINI。
图表:2019-2021乘用车车型销量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创证券
图表:2019-2021国内新能源车企车型数及销量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创证券
近两年推出的重要新能源车型价格集中在20万元以上及10万元以内:
1)20万以上配置更具科技感的车型:特斯拉Model3、ModelY;小鹏P5、P7;蔚来ES6、ES8;理想One;比亚迪汉等。
2)10万以内性价比更高的车型:五菱宏光MINI、欧拉黑猫、欧拉好猫等。
图表:重点车型对比1(20万以上轿车)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华创证券
图表:重点车型对比2(20万以上SUV)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华创证券
图表:重点车型对比3(10万以内)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华创证券
3、重点新车型:智能化算力、800V高压吸睛明显
2022年将有多款新车上市,智能化算力、800V高压为核心看点,其中:
1)智能化:蔚来ET5搭载蔚来NAD自动驾驶技术、19项辅助驾驶功能;长安C385搭载APA7.0远程无人代客泊车系统;极狐阿尔法S,Hi版搭载三颗华为96线激光雷达,探测角度可达300°等。
2)800V高压:小鹏G9(国内首款基于800V碳化硅平台的量产车)、比亚迪XdreamEV(全新热泵技术和800V闪充技术)等。
图表:2022年看点新车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爱卡汽车网、华创证券
(二)需求端:销量哑铃式分布,代步、增换购需求明显
1、ToC的释放:特斯拉拉动下的消费者关注度升温
“关注度变现”,新能源ToC端需求加速释放。特斯拉Model3作为高端电动车被消费者持续关注、购买,不仅代表着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度提升,也打开了消费者对电动车消费的天花板。叠加新能源车型数量不断丰富、产品力提升,越来越多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爆款车型逐步投放也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从上险数据看,2020年非运营(即私人消费)上险数量提升,2021年延续增长,12M21非营运上险数量约40万辆,占上险总量87%。
图表:上险营运及非营运数量(万辆)
资料来源:银保监会、华创证券
图表:上险营运及非营运占比(%)
资料来源:银保监会、华创证券
2、哑铃型分布:增换购利好高端车型,代步需求加速小车型成长
传统燃油车各价格带的趋势稳定,中高端稳中有升。0-10万价格带市占率从2015年占比约40%下滑到2021年20%;10-15万价格带市占率基本稳定在30-40%;15-30万中端车型占比由约20%上升到30%;30万以上高端车型占比增至10%。总体来看,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汽车换购需求的持续释放,中高端车型占比将稳步提升。
图表:燃油车各价格段表现
资料来源:中汽协、华创证券
相比燃油车,新能源车在各个价格带表现波动更大,销量结构呈哑铃状。我国新能源市场是从“小众”迅速壮大起来的,成长曲线更陡峭,较传统燃油车市场有很大差异。在各价格带表现上,0-10万入门级、20万以上高端车型占据总份额的70-80%。其中,五菱宏光MINI等爆款代步车提振了0-10万市场;20万以上高端车型份额提升、基本稳定在40-50%,主要受2020年特斯拉的热销驱动了ToC需求,打开了市场对新能源车消费的天花板。
图表:新能源车各价格带表现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创证券
0-10万价格带:A00级纯电车代步需求刺激,2021年累计渗透率约19%。2020年现象级A00级车型五菱宏光Mini,不追求长续航之后价格下探至5万以内,性价比明显提升。代步功能的经济入门电动车开始被市场广泛接受,叠加牌照需求,0-10万价格带渗透率大幅提升。此后,长城欧拉、奇瑞eQ、长安奔奔也相继获得突破。
20万以上价格带:高端电动车的换购需求刺激,2021年累计渗透率约18%。对于电动车而言,20万以上的价格区间能够通过堆料增强豪华舒适感、打造配置差异化,以时尚、科技的定位与传统燃油车竞争,这一价格带下电动车替代豪华燃油车趋势明显。同时,传统豪华品牌也在加速自身电动化,纯电、混动产品的推出与迭代将逐步挤出燃油产品。
图表:0-10万各车型渗透率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创证券
图表:20万+各车型渗透率构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创证券
3、特斯拉+新势力占据25%市场份额,混动具备爆发潜力
纯电动车率先形成了更有序的买方市场,混动仍集中在20万+。在0-10万价格带中热销的五菱宏光MINI以及20万以上热销的特斯拉Model3、ModelY均代表着真实市场需求,纯电动的买方市场逐渐形成,真实反映消费者偏好。
相比于纯电动车型在各价格带均有渗透,混动车型市场化转型仍不完善,主流价格带依然集中于20万以上,性价比不够突出,市场产品较单一。在混动市场,比亚迪凭借DM技术占据市场,理想ONE定位细分领域获得成功。
混动市场或处在爆发前夜。在双碳目标、新能源双积分政策对节能汽车的引导下,以比亚迪DM-i为首,长城柠檬DHT、吉利GHS2.0、长安蓝鲸DHT、奇瑞鲲鹏DHT等车企新一代混动平台均在明年推出较多HEV、PHEV混动产品。综合油耗从燃油车的8L/100km降低至5L/100km以内,部分车型在考虑补贴及购置税优惠的前提下,初步实现“油电购置平价、使用更省”的概念。预计未来混动车型将迎来供给端进一步的爆发,成为短期替代燃油产品、降低油耗和排放的主要技术路线之一
图表:BEV车型各价格带表现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创证券
图表:PHEV车型各价格带表现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创证券
整体来看,以特斯拉为首的新势力已占据25%份额。在第一梯队的新势力车企中,蔚来、小鹏主打纯电车型,蔚来以优质服务培养用户粘性、小鹏凭借智能化科技构建独特的产品竞争力,特斯拉、蔚来、小鹏在纯电市场合计份额接近25%;理想主打增程式混动车型,瞄准家庭出行的细分领域市场,在混动市场份额约15%。第二梯队车企也不断向上突围,哪吒单月销量已突破1万辆、零跑单月销量屡创新高。2021年12月,蔚来交付1.0万辆/环比-3.6%、小鹏1.6万辆/环比+2.5%、理想1.4万辆/环比+4.5%、哪吒1.0万辆/环比+1.1%。
展望未来,以特斯拉为首的的新势力车企将继续凭借创新元素吸引消费者、不断引领新能源“潮流”,2022年特斯拉、蔚来、小鹏均有主力新品推出,产品价格进一步下探、瞄准平价市场竞争。
(三)市场竞争:CR20集中度为90%,头部聚集效应明显
1、车企竞争:车企前十强7成,前二十强9成
前20车企产销份额占9成。2019-2021年,国内新能源车企产销CR10、CR20较2018年略微下降,2021年分别约为71%、89%。其中,比亚迪连续四年保持市场份额第一,上汽自主连续四年保持份额前五,通用五菱、特斯拉分别自19年、20年进入前五。
三强格*明晰。销量口径,2018年排名第三的上汽自主份额9%,奇瑞汽车排名第四,占6%,相差3个百分点。2019年头部车企竞争加剧,排名三四位的上汽自主、吉利汽车份额基本持平。近两年比亚迪、特斯拉、通用五菱三强格*确立,与第四位车企份额距离拉大,2020、2021年分别差5个、9个百分点。
图表: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前20车企(万辆)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创证券
图表: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20车企(万辆)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创证券
2、车型竞争:爆款车型市占率提升明显
爆款车型热销带动前十份额提升,体现哑铃式格*。比亚迪每年均有4-5款车型位列销量前二十,丰富且热销的产品保证其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小鹏(G3、P7)、特斯拉(Model3、ModelY)、理想(理想ONE)、蔚来(ES6)等新势力中高端车型先后进入销量排名前二十,其中特斯拉两款车于2021年份额排名二、三,分别销28.4万、20.0万辆。通用五菱两款A00级车型先后热销,其中2020、2021年五菱宏光MINI分别销12.8万、42.6万辆,占10%、13%,市场份额上升至第一,提振0-10万级车型销量。
图表: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20车型(万辆)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创证券
3、销量预测: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有望达约570万辆/+72%
我们预计2022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约570万辆/+72%。其中比亚迪及新势力合计约296万辆,占52%;长城、吉利、长安、广汽等国内车企合计107万辆,占19%;上汽、一汽及合资车企合计120万辆,占21%,该部分重点车企合计占92%左右。在比亚迪带动下,PHEV车型有望快速上量,我们预计2022年PHEV渗透率达27%。
图表:预计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25%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创证券预测
图表:预计2022年PHEV渗透率27%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创证券预测
分车企车型看:
1)比亚迪王朝家族、海洋系列等多产品共同发力,预计新能源全年销量约150万辆。特斯拉Model3保持强势,ModelY进入国产化第二年,有望实现进一步突破,预计全年销售70万辆。蔚小理在2022年均有新车上市,存量车型预计将维持一定增幅,合计销售52万辆。二线新势力零跑、威马、哪吒预计销售约24万辆。
图表:2022年比亚迪及新势力分车型销量预测(万辆)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创证券预测
2)长城欧拉品牌有望保持强势,芭蕾猫、朋克猫、闪电猫陆续上市提振销量,预计全年销售近30万辆。吉利、长安也在新能源新车布*上加速,有望触达20万辆级别。此外,预计广汽埃安S、埃安Y、埃安V合计销量有望超19万辆。
图表:2022年部分重要国内车企分车型销量预测(万辆)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创证券预测
3)我们预计A00级市场依然具有增长空间,五菱宏光MINI有望维持车型销冠,2022年全年销约50万辆。大众ID系列推广速度加快,带动上汽、一汽新能源车型销量增加。两本陆续推出传统车型混动改款,奔驰、奥迪、宝马中高端新能源车型持续发力,预计该五大合资品牌2022年销量超18万辆。
图表:2022年部分重要国内及合资车企分车型销量预测(万辆)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创证券预测
03
产业方向:从数量向质量转变,着重降本增效与智能化升级
(一)产业压力:芯片与原材料持续干扰
1、芯片短缺:疫情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供需错配
原因一:过去几年8英寸晶圆产能持续收缩,需求超预期恢复后,供需开始处于紧平衡状态。车用芯片主要为功率半导体、MCU、传感器、存储器、除MCU以外的ASSP等五大类,主要采用8寸晶圆制造,在晶圆制造中处于相对中低端的位置。由于从2018年开始中国及海外汽车需求开始下滑,8英寸晶圆作为中低端产能也在同步收缩。由于车企尤其外资车企没有预期到2H20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回升,对全年尤其4Q20排产量预估不足,实际需求开始超过产能,行业进入到供需紧平衡状态。
原因二:意外事件加重供需失衡。德州寒潮、日本地震、日本火灾、中国台湾干旱、东南亚疫情等意外事件带来的波动使得供给缺口进一步变大。
原因三:最大的MCU供应商台积电产能受限。台积电占全球MCU代工市场7成左右。MCU具有专有架构,难从一个供应商转移到另一个供应商,一旦短缺供应商必须增加产能。台积电产能受限主要来自于两方面:1)近半年干旱缺水,芯片制造需要大量纯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台积电MCU的出货量;2)作为仅占台积电总收入约3%的汽车芯片业务,汽车芯片偏低端且不重要,台积电会优先保证高利润的5纳米产能。
2Q21起台积电已着手解决汽车芯片的短缺问题。产能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两方面:
1)新建产能:自有产线的IDM扩产一般需6-9个月,而新晶圆厂需要数年才能建成。
2)产能结构调整:至少提前半年下单,由于汽车业务利润率低于消费电子业务,驱动IDM和晶圆厂做产能切换需要各自客户提价抢单。
图表:台积电关于汽车芯片产能的相关表态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CBS、华创证券
3Q21东南亚疫情影响目前逐渐消散。3Q21东南亚疫情使芯片供给恢复再遇波折,其中马来西亚作为全球芯片封测重地,由于单日新增超5,000人且居高不下,马来**6月底宣布无限期封城直至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持续低于4000例等数据达标,半导体公司在此期间可安排60%员工进厂作业保障部分产能,超过50家在马来设厂的半导体公司受到影响,包括英飞凌、恩智浦、瑞萨电子、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英特尔等,9月末马来**开始放宽行动管制,芯片产能已有明显恢复。
预判:芯片短缺导致100万辆级的需求待释放、100万辆级的库存待回补,从而影响2022年数据基数扰动。由于缺芯问题已经影响了中日美欧四地的整个汽车产业,影响范围和级别上升,芯片公司对汽车客户的重视程度开始有所提升,叠加整车客户的提价、采取举措已有一年之久、台积电产能切换、9月末马来**开始放宽行动管制规定产能好转,同时中国开始打击中间商囤货,汽车行业3Q21产销恢复节奏虽低于预期,但也有所改善。预计2022年行业将迎来明显的芯片相对回补并延续至年中,全年乘用车批发增速在9%左右,较2019年增9%。
2、原材料:供需缺口增大,成本压力显著且持续
21年汽车行业盈利受到缩量和原材料涨价的双重影响。1Q21-4Q21汽车销量增速为+77%、-1.3%、-12%、-2.5%,统计*1Q21-4Q21行业利润总额增速为+531%、-8.2%、46%、+1.3%,在2-3Q21行业销量下滑带来利润额和盈利能力的双重下滑(按“毛利率-期间费用率”指标,1Q21-3Q21分别为8.6%、7.9%、8.0%,低于3Q20的高点9.8%,但与2016-2017年行业较好时相仿,处于历史相对高位)。同时原材料涨价贯穿至今,从零部件到整车都承受了成本上升对利润的寝室,但整车层面由于缺芯,产品结构上移、终端折扣回收,一定程度上对冲了部分负面影响。
图表:汽车销量增速及利润总额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中汽协,华创证券
图表:汽车销量及利润总额3MMA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中汽协,华创证券
图表:规上汽车制造业季度毛利率、利润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中汽协,华创证券
图表:规上汽车制造业毛利率-费用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中汽协,华创证券
图表:整车企业、零部件公司短期利润受四类变量影响
资料来源:中汽协、乘联会、银保监会、华创证券
主要原材料3Q21以来涨价情况有所放缓。从3Q20至4Q21,主要原材料价格涨幅大致为铝、铑45%>铜36%>橡胶+32%>聚氯乙烯+27%>冷轧板(钢)21%>钯-17%(按季度均价),其中聚氯乙烯每个季度价格均有上涨。1Q22以来大宗价格上行速度继续放缓,截至2022年2月9日,各原材料价格最新涨幅大致为铑15%>钯14%>铝12%>聚氯乙烯4%>铜1%>冷轧板(钢)、天然橡胶持平(最新报价相较于12月底)。具体情况可参考下列图表:
图表:汽车主要原材料季度涨价情况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截至2022年2月9日
图表:铜平均价格(万元/吨)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截至2022年2月9日
图表:铑:99.95%价格(元/克)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截至2022年2月9日
图表:冷轧普通薄板价格(万元/吨)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截至2022年2月9日
图表:PP粉价格(万元/吨)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截至2022年2月9日
图表:铝平均价价格(万元/吨)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截至2022年2月9日
图表:天然橡胶期货结算价格(万元/吨)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截至2022年2月9日
电池原材料:2021年初至今碳酸锂价格翻7倍,电池成本最高或增2万元。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增加了电池成本、约占整车成本的30-40%。2021年动力电池主要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增长约5倍,Q1-Q4季度均价为7.5、8.9、11、21万元/吨、环比+69%、+19%、+24%、+91%,从主流动力电池类型看,三元NCM811、磷酸铁锂LFP每Gwh消耗800吨碳酸锂,单度电成本上升178元;三元NCM523每Gwh消耗900吨碳酸锂,单度电成本上升约200元,2021年碳酸锂价格上升带来单车电池成本增加0.2-1.4万元。
截至2022年2月9日,碳酸锂价格继续涨至37.8万元/吨、较2021年初+613%,对单车电池成本的影响最高达+2万元。
图表:碳酸锂价格(万元/吨)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截至2022年2月9日
图表:以2021年初碳酸锂价格为基数测算涨价增加的单车电池成本(万元)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预测
(二)车企策略:“开源节流,广交朋友”
2022年车企除了要面对供给压力外,盈利上的压力主要来自补贴退坡(~5,000元)、原材料价格上涨(2,000元-1万元+)。策略应对上,或以开源节流和产业布*思路为主:
1)提价:通过在售产品涨价或提高新产品定价形提高盈利;
2)降本:通过年降、引入新供应商、技术升级等手段改善成本;
3)产业链布*:卡位优质供应资源和供应商,保障供应链安全。
此外,大部分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仍处于爬坡状态,规模效应也会在销量提升中逐步显现,对成本下降起到改善作用。
1、涨价与定价:涨价幅度或达5000元
车企的产品价格上会有2种调整思路:
1)现售产品涨价:特斯拉、广汽、上汽、小鹏、比亚迪等旗下产品已涨价,其他车企根据自身盈利、量价需求角度或跟进,22年涨价幅度预计在5千元左右、23年或更高;
2)新产品定价:相较于旧产品涨价,新品定价策略上空间更从容,消费者感知更不敏感。在配置角度提升,可适当消化其他部分成本上涨的不利因素。
相较而言,产品越高端,涨价对消费需求的抑制影响就越小。需要注意的是:
1)若行业内新能源车企集体涨价,对某一车型需求的影响会淡化;
2)燃油车折扣率处于历史低位(较历史高点平均折扣低5,000元),若芯片恢复后燃油车库存健康,终端经销商或增加折扣抢夺市场,新能源车相对燃油车的经济性会降低。
图表:新能源车企涨价信息汇总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爱卡汽车网、各公司官网新闻、华创证券整理
图表:2020-2022年平均折扣率中位数(%)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华创证券
图表:2020-2022年折扣中位数(元)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华创证券
2、降本与增效:建议关注技术升级的解决方案
传统供应链管理中,车企常通过下列方式管控成本:
1)年降:每年要求零部件供应商2%-5%的降价,大部分零部件企业年降要求难避免,部分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企业或能和车企共担原材料涨价。但2022年电池环节的成本压力显著,车企与电池企业或就电池价格问题(涨价10%以上)反复讨论;
2)引入新供应商:技术成熟后,车企会引入低报价供应商进行降本切换。今年或加速在某些供应单一、利润率较高环节的低价切换,或增加体系内供应商的扶持;
3)技术升级:围绕材料、结构、工艺改善,能耗、效率提升等方面。新能源汽车仍处于技术快速迭代发展中,大部分车企销量规模并没有达到平台期。所以从产品材料、结构、工艺等方向均有改善空间,而在系统架构、环节能耗、模块效率上也有提升潜力。很多前瞻性技术虽然提高了部件价格,但从能耗、效率角度的获益可能更大。
2022年车企成本压力凸显,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对降本增效的诉求会比以往会更高。建议关注技术升级方向的发展,从中长期经营角度管控成本压力。
3、投资与布*:广交朋友,提高能力
车企不断扩大朋友圈,保障供应、提高能力储备。从头部新势力、自主车企近两年投资合作布*来看,新势力车企以智能电动相关资产布*为主,其中蔚来的布*更多元;传统头部自主车企涉及领域不仅包括智能电动,还包括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企业,其中比亚迪在产业链上的投资布*更加广泛。未来车企在智能电动领域的装备竞赛将持续,传统车企在产业链上下游有望通过频繁的投资合作获得更大话语权。
图表:头部新势力、自主车企2020-2021年投资布*情况
资料来源:搜狐汽车、汽车之家、华创证券整理
图表:头部新势力、自主车企2020-2021年合作情况
资料来源:搜狐汽车、汽车之家、华创证券整理
(三)产业趋势:稳盈利,抓住消费者的感知
1、降本:材料、工艺、结构的更新
1.1一体化压铸技术或将代替传统“冲压+焊接”工艺成为主流
相比传统车身制造的“冲压+焊接”工艺,一体化压铸具有轻量化、零件数量及工序步骤减少、人员及土地节约等优势,能极大地节约造车成本。马斯克在2020年9月特斯拉电池日发布会上表示,ModelY采用一体化压铸后可将下车体总成重量降低30%,制造成本因此下降40%。特斯拉下一步计划将应用2-3个大型压铸件替换由370个零件组成的整个下车体总成,重量将进一步降低10%,对应续航里程可增加14%。以普通电动车电池容量80kWh为例,若采用一体压铸车身减重并保持续航里程不变,则电池容量可减少约10kWh。以目前磷酸铁锂电池pack成本600元/kWh计算,则单车成本可降低6000元。按照年产10万台计算,一年可降本6亿元。
除特斯拉外,国内新势力蔚来(最先应用的为ET7)、小鹏(武汉工厂加入了一体化压铸工艺车间)等也在等紧跟随此趋势,加快后车身一体化进程。
相关标的:1)重型压铸机制造商:力劲科技;2)布*一体化压铸技术公司:文灿股份、拓普集团、爱柯迪、泉峰汽车;3)一体化压铸对应的材料供应商:立中集团
图表:Model3后底板结构
资料来源:特斯拉公告
图表:ModelY后底板结构
资料来源:特斯拉公告
1.2特斯拉引领电池内组件变化
特斯拉通过将圆柱电池尺寸变大的方式使之更加适用于电动汽车的需求。为了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显著降低电芯成本、大幅提升续航里程,特斯拉开发出一款全新尺寸的4680无极耳电池,高度为80mm,直径为46mm。2020年9月特斯拉发布全新4680无极耳电池,主要采用以下核心技术:
1)无极耳技术:无极耳电池与传统锂电池相比,电池两端不再有凸起的极耳。此设计可显著降低发热量,解决高能量密度电芯的散热问题,并提高充放电峰值功率。最终使新电池的能量为过去的5倍,功率为过去的6倍,同时成本降低14%,续航里程提高16%。
2)原料硅阳极材料:特斯拉选用储能效果好的生硅材料,重新开发电芯阳极,并通过增加弹性的离子聚合物涂层以稳定硅表面结构,提升电芯稳定性和安全性。该技术可增加20%的续航里程,同时成本降低5%。
3)不含钴的高镍阴极材料:阴极材料对提升能量密度至关重要,特斯拉开发出不含钴的高镍阴极材料,最大化提升镍含量,同时采用新的涂层与掺杂物,将阴极成本下降15%。
4)CTC技术:取消pack设计,电芯直接集成到车辆底盘的全新封装技术。有助于将车辆的结构平台进一步单元化,配合一体化压铸技术节省零部件使用,从而降低制造成本。此技术将率先搭载于柏林工厂生产的ModelY上。
4680电池技术在降本方面效果明显,LG、松下、SDI、SK、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克电池等都已在4680相关技术上有所布*。
相关标的:鹏辉能源(拥有无极耳技术产品,有多项相关技术专利);璞泰来(拥有无极耳超薄软包电芯专利);科恒股份(旗下浩能科技有激光极耳切割机设备);海目星(高速激光制片机主要用于锂电池极耳切割工序)。
图表:特斯拉4680电池电芯亮点
资料来源:特斯拉官网
图表:原料硅阳极材料原理图
资料来源:特斯拉官网
2、增效:能耗降低、效率提升
2.1800V方案是降低续航及充电焦虑的主流选择
800V架构使整车具有更高的效率。为了弥补里程焦虑和充电速度两大短板,800V电压平台推出后,相较于400V平台,工作电流更小,进而节省线束体积、降低电路内阻损耗,变相提升了功率密度和能量使用效率。在功率不变前提下,预计800V平台的推出续航里程将增加10%、充电速度将提升一倍以上、充电时间减少一半。保时捷Taycan是第一台量产的800V架构电动车;小鹏最新发布的G9是国内首款基于800V高压SiC(碳化硅)平台的量产车,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
除保时捷、小鹏外,比亚迪、吉利极氪、北汽极狐、广汽埃安、东风岚图等国内车企纷纷跟进800V高压平台架构,有望在2022年陆续实现量产。
相关标的:1)功率器件国产化替代:时代电气、斯达半导、比亚迪半导体、士兰微;2)电机电控配套验证新架构:汇川技术、大洋电机、英搏尔、巨一科技、精进电动;3)OBC+DC/DC充电、转换模块升级:欣锐科技、通合科技;连接器及线束:瑞可达、永贵电器、合兴股份、中航光电、立讯精密等。
图表:800V电子电器架构
资料来源:汽车电子设计
图表:保时捷Taycan800V高压架构布*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
2.2 相比于PTC制热,热泵空调更能有效节省电能
由于纯电动车内没有发动机,电机电控在运行过程中温度也无法达到发动机的水平,因此无法利用动力组件为车内供热。目前纯电动车空调制热系统主要使用的是PTC制热和热泵制热。
热泵空调可以更有效节省电能。由于PTC制热在极致情况下,也只能实现100%的能量转换,即耗费1焦耳的电能最多也只能提供1焦耳的热量,有消耗电能,影响电车续航里程的缺点。相比于PTC制热,热泵制热就是把热量从相对低温处(车外)搬到相对高温处(车内),利用低沸点的制冷剂将环境中的热量带入到乘客舱中,乘客舱得到的热量为消耗的电能与吸收的低位热能之和,因此其制热系数COP((吸收的低位热能+消耗电能)/消耗电能)一定大于1,可以更有效节省电能。
以蔚来ES8为例,搭载了两台PTC加热器,前排额定功率5.5kW,后排3.7kW。假设两台PTC同时工作的功率为7kW(一般电动车的PTC都有6kW),那么制热一小时就要消耗7度电。用ES8电池包70kWh,续航355km来计算,空调每小时就要消耗10%的电量,即续航减少35km。这也是为什么ES8冬天掉电比ES6快的原因,因为ES6采用了热泵空调。
目前已有比亚迪海豚、大众ID.4、小鹏P5、特斯拉Model3、ModelY、蔚来ES6、红旗E-HS9等多品牌车型搭载热泵空调。
电池近年来热点研究方向为相变材料冷却技术:相变材料实现电池组工作温度降低是基于相变吸热原理,与其他冷却技术相比可以保持整体电池组温度均匀,避免出现*部热点的情况,具有高效、节能等优点。但相变材料冷却的缺点在于相变材料仅仅是一种储热或吸热的物质,其自身无法对任何物质进行散热。当相变材料在完全相变之后,电池的热量将无法被有效地带走,将相变材料冷却与风冷或液冷相结合或为未来趋势。
相关标的:三花智控(热泵空调、电池热管理)、银轮股份(热泵空调)、中鼎股份(电池热管理系统)、克来机电(CO2热泵)。
图表:相变材料冷却示意图
资料来源:锂电产业通
3、差异化:在消费者能感知到的领域提升
3.1泛娱乐:影音娱乐体验提升
3.1.1智能电动车为强化竞争增加配置数量
智能电动车为强化竞争而增加配置:新能源车尤其新势力更加强调智能座舱、用户体验,人机交互的应用、音响质量的提升要求扬声器系统增配,增加扬声器配置数量。
目前新能源车企配备多数目扬声器的有特斯拉ModelX/S全系标配22个扬声器;蔚来ES6(运动版、性能版)配7个,高端车型ET7配23个;小鹏P5(除600P)配6个,P7鹏翼版配丹拿原装进口18个扬声器等。
相关标的:上声电子(车载扬声器)、海天瑞声(车载语音识别)。
3.1.2车载显示屏正向大屏化、多屏化方向发展
车载显示屏逐渐向大屏化、多屏化、高清化方向发展,现已成为各车型宣传座舱智能化的主要卖点之一。车载显示屏是人车交互的主要界面,为司机与乘客提供更好的驾驶、乘坐体验。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各项智能功能不断增加,为了将这些功能和海量信息完整地呈现出来,汽车视频需要的显示屏种类越来越多,尺寸也越来越大。
2022年CES展上宝马推出32:9的超宽显示屏。支持8K超高清,是专为BMWiX后排座椅而设计的超宽显示屏。31英寸全景32:9格式,分辨率为8000×2000像素,最高可达8K。
图表:宝马31英寸的8K悬浮式巨幕
资料来源:选车网
2022CES展上大陆集团发布全新的ShyTech内饰技术,将于2023年推出。设计将屏幕融合进了汽车内饰,同时不影响其美观性和协调性,ShyTech的柔性隐形技术可以通过语音或触摸指令唤醒,并能在任何光照条件下自动调节亮度和锐度,以避免出现反射现象。这套系统,是基于24*10的LED驱动下的LCD系统,采用了两个独特的背光单元与公共/私人模式的专用照明配置。在私人模式下,强定向背光使内容仅从乘客的视角完全可见。这种可切换隐私显示器的技术,可以有效减少驾驶员分心。
图表:大陆ShyTech内饰技术
资料来源:大陆集团官网
目前理想ONE、特斯拉ModelS/ModelX、荣威MARVELX、比亚迪唐DM等都在超大显示屏上已有所布*。
相关标的:1)面板:京东方A、TCL科技、激智科技;2)触控模组:宸展光电;3)触控面板:伟时电子。
3.1.3AR-HUD有望成为HUD最终发展方向
HUD是通过内部特殊设计的光学系统将图像信息精确地结合于实际交通路况中,将胎压、速度、转速等信息投射到前挡风玻璃上,使车主在行车中,无需低头就能查看汽车相关信息,从而提高安全性。目前HUD分为C-HUD(组合型抬头显示)、W-HUD(挡风玻璃型抬头显示)和AR-HUD(增强现实型抬头显示)三种形态,C-HUD由于安全性问题逐渐被市场淘汰;W-HUD技术较为成熟,为当前市场主要产品;AR-HUD结合了AR技术,能够将车况、导航、ADAS等重要信息动态呈现在实际场景中,相较W-HUD在信息量、可读性、交互性都更具优势,有望成为HUD的最终发展方向。
AR-HUD由于技术复杂、起步较晚,目前使用该方案的车型较少,2020年奔驰S级轿车和大众ID系列纯电动车率先实现量产搭载,随后红旗、长城、吉利、广汽传祺等相继推出AR-HUD车型。
相关标的:华阳集团(AR-HUD)、水晶光电(AR)、舜宇光学(光学零部件与PGU光机)、福耀玻璃(挡风玻璃)
图表:奔驰S级AR-HUD
资料来源:广州迈乐凯小刘搜狐号
图表:大众ID.4AR-HUD
资料来源:电动邦
2022CES展会亮点:
1)松下推出了具有眼球追踪专利的AR-HUD2.0系统,通过这项功能可以将AR图像更精确地聚焦到驾驶员眼前的现实世界,提高驾驶员视野中图像的真实程度和临场感。该系统基于ETS技术,由AR-HUD和光学器件封装在一起的红外摄像头实现,无需独立的面向驾驶员的摄像头。据松下展示,车辆的HUD提示信息,可满足驾驶员任何角度的观测使用,有种就在眼前真实出现的临场感。
2)三星展示车载语音助手与AR-HUD融合概念。三星展示的ARHUD概念使用车载摄像头和传感器来分析周边环境,并通过AR光学将道路信息显示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上,性能与市面上现有的AR-HUD系统差别不大,特点在于将AR视觉与语音助手结合,不仅显示电动汽车的电量等信息,也监控司机的健康,显示当地的天气信息,甚至接入日程启动自动导航。
图表:松下具有眼球追踪功能的AR-HUD2.0系统
资料来源:快科技
图表:三星车载语音助手与AR-HUD融合概念
资料来源:青亭网
3.2泛舒适:驾乘舒适性提升
3.2.1舒适性需求带动品类升级
消费升级背景下,用户追求豪华、舒适、个性、智能的需求逐渐强烈,内饰作为乘车过程中接触时间和频率最高的地方,有望受益于高端化趋势。
目前各车企为应对个性化内饰需求推出了多种选装方案,蔚来ET5为用户提供3种材料9种颜色的内饰选配方案,小鹏P7提供3种内饰颜色选配,特斯拉ModelY提供5种不同的内饰材质搭配方案。
汽车内饰主要使用织物、皮革、人造革等材料,其中织物价格便宜但容易沾染污渍、舒适度、美观度较差,多用于低端车型;人造革包含PVC革、PU革、超纤革等不同材质,多用于中、低端车型;高档车型的座椅为达到触感舒适性普遍采用天然皮革包覆,但由于天然皮革价格昂贵、资源有限,并且加工过程不利环保。新型环保舒适的人造复合材料代替天然皮革为近年来热点。
相关标的:华域汽车(汽车内饰)、继峰股份(汽车座椅)、常熟汽饰(汽车内饰)、明新旭腾(内饰新材料)
图表:明新旭腾水性超纤新材料
资料来源:明新旭腾官网
图表:高合有机硅材料制作的座椅
资料来源:高合汽车官网
3.2.2空气悬挂系统有望逐步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流配置
由于新能源汽车底盘系统稳定性的要求远高于燃油车,空气悬挂系统有望逐步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流配置。相比传统悬架,空气悬架能进一步提升平稳性,空气弹簧的弹性系数能根据需要自动调节,起到提升舒适程度的效果。过去空气悬挂一般搭载于70万以上豪华车型中,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车智能化的诉求加强、以及新能源汽车底盘系统稳定性的要求远高于燃油车,空气悬挂系统已经开始搭载于30万左右的车型中。未来随着新能源车的进一步发展,消费者对空气悬挂的关注度逐渐提升,搭载车型的价格区间有望进一步下探。
目前已搭载空气悬挂的车型有:ModelX、极氪001、蔚来ES6、上汽大众辉昂、岚图FREE、红旗H9等。
相关标的:中鼎股份(空悬龙头)、拓普集团(新增空悬工厂)、保隆科技(空悬零部件)、天润工业(空悬零部件)。
图表:极氪001搭载空气悬挂
资料来源:新出行网
图表:蔚来ES6搭载空气悬挂
资料来源:Y车评
3.3智能化:中长期赛跑方向
3.3.1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持续,向集中式发展
消费者对于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以及功能不断选代的需求推动域控制器用量提升,现阶段行业正大规模力推L2+自动驾驶汽车量产落地,由于汽车电子化逐渐提升,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趋势正由分布式向集中式发展。
长期趋势为“中央集成/域控制器”架构,2017年特斯拉在量产的Model3车型中首次落地了区域集中式的EE架构,根据车身区域分为了三大部分:中央计算模块(CCM)、左车身控制模块(BCMLH)和右车身控制模块(BCMRH),其中中央计算模块整合了自动驾驶域、信息娱乐系统域和通信系统域,左车身和右车身控制模块分别整合了车身与便利域、底盘与安全域和动力总成域。由此不仅实现了不同ECU之间的协同控制、统一升级,同时还可以节省算力、降低布线成本。同时EE架构的集中化也将有效降低智能化功能升级的边际成本,从而推动智能化升级的加速。
经典五大域控包括动力域、底盘域、车身域、智驾域、座舱域,其中动力域、智驾域、座舱域随着汽车电子化及智能化发展将会进一步推动集成化架构发展。
除特斯拉外,小鹏(SEPA)、极氪(GEEA2.0)、东风岚图(ESSA)、长城汽车(咖啡智能、V4.0架构)、蔚来、理想、丰田、安波福等也在这个方向上由分布式向集中方向升级。
相关标的:德赛西威(域控龙头)、均胜电子(座舱域控)、中科创达(座舱域+驾驶域)、经纬恒润(智能驾驶)。
图表:特斯拉中央集成架构
资料来源:汽车测试网
图表:安波福SVA架构(中央集成+域控制器)
资料来源:安波福官网
3.3.2激光雷达量产临近,自动驾驶感知融合拼图完成
随着智能驾驶级别越来越高,对于感知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表现为车端传感器数量及质量提升。2020年国内L2级智能网联乘用车渗透率为15%,目前行业主流ADAS级别在L2-L3阶段之间,L2级别智能辅助驾驶搭载5-8颗摄像头,L3级别智能辅助驾驶搭载8-16颗摄像头及1-3颗激光雷达。随着智能化发展,广视角、长距离、轻量化为激光雷达发展趋势。
2022年CES展速腾聚创全新款128线机械式激光雷达RS-RubyPlus首秀。速腾聚创的M1为目前全球唯一实现车规前装量产交付的第二代智能固态激光雷达。2021年上半年,M1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车规测试,完成了SOP版锁定和车规级量产,并成功交付客户,获得了比亚迪、广汽埃安、威马汽车、极氪、路特斯等众多车企的项目定点订单,覆盖超跑、轿跑、SUV、重卡等各类车型。
目前已规划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有:小鹏G9/P5、蔚来ET5/ET7、理想X01、上汽智己L7、阿维塔11、极星3等。
相关标的:1)激光雷达方案商:禾赛科技、速腾聚创、万集科技;2)光学元器件厂商:永新光学、腾景科技、蓝特光学;3)激光雷达发射模组厂商:炬光科技。
04
投资建议
2022年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行业在从数量向质量的切换过程中,预计车企应对策略上或有分化:
1)底线思维:满足双积分需求为目标,保障整体盈利性。补贴退坡影响目前已低于锂矿等原材料的价格上涨,部分车企会通过开源(在售涨价、新售定价)、节流(降本增效)、投资布*的方式消化吸收成本压力,也会考虑在A00或PHV市场发力,谨慎发展盈利受影响最大的长续航纯电车型;
2)竞争思维:从消费者能感受到的地方提升,扩大市占率。市占目标更高的车企会在兼顾盈利的前提下,通过配置升级强化车型竞争力,尤其是在泛娱乐(影音体验)、泛舒适(驾乘体验)、泛智能(科技体验)方面。
新能源长跑中,车企策略抉择势必引起产业链景气波动,我们建议持续关注下列领域:
1)降本:材料、工艺、结构的更新,一体化压铸(文灿股份、广东鸿图)、轻量化(拓普集团、爱柯迪、精锻科技)、电池技术迭代(和胜股份);
2)增效:能耗降低、效率提升,800V高压(欣锐科技、瑞可达)、热管理(银轮股份、新坐标、克来机电);
3)泛娱乐:影音体验,光学(福耀玻璃、华阳集团)、声学(上声电子);
4)泛舒适:驾乘体验,内外饰(常熟汽饰)、座椅(继峰股份)、空悬系统(中鼎股份);
5)泛智能:科技体验,域控(德赛西威、伯特利)、座舱(均胜电子、富奥股份)、激光雷达(禾赛科技/拟上市、速腾聚创/拟上市、炬光科技);
6)其他:混动(**扬、菱电电控)、低端市场(英搏尔、方正电机)。
05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涨价超预期、芯片供应不及预期。
近期报告
行业报告:
01-12:12月销量好于预期,22年企业盈利景气在望
小程序二维码
免责声明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2022年02月12日发布的报告《汽车行业深度研究报告:2022年承上启下,新能源车企准备好了么?》。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投资内参|财经早餐2023.05.26
请关注 “一个专业、专注、分享、共赢的金融投资资讯自媒体”
最快速、最权威、最齐全的财经资讯集合,助你寻找十倍黑马、连板不停、快速出货、项目发现提供一手参考。
提示预计阅读完全文大概需用时三十分钟,资讯板块有:要闻、市场盘点、深度观察、产品信息、重大公告。建议可选择地快速阅读对自己有帮助的内容
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田向阳表示,将围绕产业需求,完善产品体系,后续将加快上市氧化铝期货、集装箱运价指数期货、合成橡胶期货与期权、天然气期货与期权等品种。在制度供给方面,将加快推出组合保证金制度、大宗交易机制,进一步提升市场参与便利性;对外开放方面,上期所将上市更多对外开放品种,稳步推动黄金期货国际化,加大境外推广范围和力度。
21、沙钢自2023年5月25日起废钢价格下调50元/吨,具体废钢价格以2023-F17价格为准。
22、苏伊士运河服务提供商Leth:一艘船在埃及苏伊士运河搁浅,拖船试图将其重新浮起。
23、沙特**数据显示,沙特3月份石油出口额同比下降26.5%。
24、俄罗斯副**诺瓦克:预计6月4日OPEC会议不会有新举措,预计布伦特原油价格将在年底前超过每桶80美元;预计俄罗斯2023年对印度的石油产品出口将从2022年的3200万吨的基础上增加。
25、精简版美国债务上限协议已初步成形。消息人士称,美国总统拜登和众议院议长麦卡锡接近就美国债务上限达成协议,双方在可自由支配开支方面的分歧仅为700亿美元。另外,有消息称美国财政部正在准备应急计划以防止债务上限被突破。
26、据中国天气网,本月25日至28日,我国**部将迎大范围较强降雨过程,波及陕西、山西、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贵州、湖北、安徽等18省区市,大部地区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
27、恒生指数公司公告,恒生中国国有企业指数将进行优化,优化后成份股数目将由141只减少至100只,今年6月5日生效。
28、中信建投策略陈果等人认为,在市场近日连续下跌后,A股已经进入底部区域,市场无需过度恐慌。策略上可逐步从防御思维转向布*思维,低位布*,逐步买入。短期防御性品种表现较好,中期积极布*有业绩支撑的方向,风格上先价值后科技,“中特估”和“TMT”两大主线依次展开。
29、多家券商发布证券行业中期策略认为,今年将是券商业绩大幅修复的一年,当前估值与业绩错配严重,未来估值仍有提升趋势。
30、据证券时报,自2020年12月退市新规实施后,A股退市效率明显提高。数据显示,2021年,A股强制退市公司17家;2022年,A股强制退市公司数量创下历史新高,共计41家。进入2023年,A股退市步伐并没有降速。截至5月25日,提前锁定面值退市、公告触及退市指标、已经处于退市流程或已摘牌的公司共计36家,已接近2022年全年水平。
31、据经济参考报,日前,一批算力领域ETF火热上报,基金公司竞逐细分领域投资机遇态势愈发凸显。近年来,利用ETF产品对细分行业进行产品布*,已成为公募行业的一大趋势。业内人士表示,细分领域布*,有助于机构更好地把握相关的投资机会、获得超额收益,同时也可以降低选股的难度。
32、宁德时代与晶澳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业务合作、科研创新、市场协同开发、光储直流耦合等方面不断深化伙伴关系。
33、天津出台公积金贷款新政,有一次贷款记录但名下无房,可以再贷款并按首套算;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或已使用过2次公积金贷款的,不予发放公积金贷款。
34、南京调整部分住房公积金政策:多子女无房家庭,每月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限额提高20%;首次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房最高可贷额度为60万元/人、夫妻双方为120万元/户。
35、中共中央、***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国家骨干网建设加快推进。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省市县水网基本完善。
36、国家能源*拟出台规定,将全国范围内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的分散式风电项目纳入许可豁免范围,不再要求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
37、美国第一季度实际GDP增长率上修至1.3%,较初值上调0.2个百分点。一季度核心PCE物价指数年化环比上修至5%,较初值上调0.1个百分点。美国至5月20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新增22.9万人,低于预期的24.5万人,前一周数字下修1.7万人至22.5万人。
38、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跌6.2%,创逾3个月最大单日跌幅,报1215点,为3月初以来最低水平。
39、白俄罗斯计划到2023年底在与欧亚经济联盟内其他国家的贸易结算中放弃使用美元和欧元。目前美元和欧元在白俄罗斯与这些贸易伙伴贸易结算中所占份额约为8%。
1、A股三大股指小幅低开后震荡下挫,尾盘AI+主导超级大反攻
2、国内期市日盘收市涨跌不一
黑色系领跌,焦炭跌逾4%,焦煤跌逾3%;基本金属多数下跌,工业硅跌逾3%,沪锌跌逾2%,沪镍则涨逾3%;能化品多数上涨,LPG、原油、低硫燃料油涨逾1%,纯碱则跌近3%;农产品涨跌不一,苹果、菜油涨逾1%,郑棉、棉纱跌逾2%;贵金属均下跌,沪银跌逾1%。
国内商品期货夜盘收盘能源化工品涨跌不一
甲醇跌3.49%,燃油跌2.82%,LPG跌2.32%。黑色系多数下跌,焦煤跌4.97%,焦炭跌4.41%。农产品涨跌互现,豆油涨2.74%,棕榈油涨2.7%,菜油涨2.2%,白糖跌1.93%,菜粕跌1.7%。基本金属期货多数收涨,沪锡涨1.74%,沪镍涨1.11%,沪铝涨0.99%,不锈钢涨0.79%,沪铜涨0.63%。
3、国债期货全线收跌
4、最新环球主要市场交易数据
1、机构后市研判
2、05.25A股资金流向:权重乏力指数与情绪连续背离,资金强登AI过山车
北上资金单日净卖出额再创年内新高
5月25日,北上资金净卖出95.62亿元,单日净卖出额再创年内新高。从近日北上资金变动趋势来看,卖出力度明显增强,5月23日单日净卖出额刷新年内记录后,今日再度刷新记录。
涨停战场:日播时尚10连板
龙头点睛:电力板块集体上涨
龙虎看台:3股龙虎榜净买入超0.5亿元
复合集流体量产元年到来
多家公司透露产业布*进展
近期A股开启了护眼模式。
有人说:当回本的希望变成一直亏本的绝望时,“斩断过去,重新开始”就会变成一个充满诱惑的新选择。
但无论是离开还是坚守,我们都需要先理解市场,再根据当前处境做决策。接着看,带你好好捋一捋~
#01行情磨人,后市怎么看?
近期市场为何持续走弱?不得不承认,5月中上旬开始,A股市场扰动因素开始增多,大致有以下几点:
首先,4月份的经济数据低于市场预期,经济环比改善趋势出现放缓;
第二,10年期美债利率、美元指数反弹,人民币阶段性贬值压力加大,5月初人民币汇率再度向上“破7”,
第三,外围市场再生变化,市场聚焦的美国债务上限谈判尚未取得实质进展,而多位美联储官员讲话鸽鹰参半,“鹰王”布拉德支持今年再加息两次共50个基点,引发市场担忧;
第四,前期强势的AI和中特估两大主线快速回调,市场短期赚钱效应不足。
事实上,拨开眼前的迷雾,理性分析后市场持续调整的空间有限。
从基本面来看
4月份经济数据冲高回落,经济回归弱复苏的新常态,虽然短期偏弱,但领先指标以及政策态度较为支持,中期景气提升的趋势和方向不变,一季度A股企业盈利已经呈现底部企稳的特征,新能源、公用事业、消费等行业实现了较快的盈利增速,TMT、医*、金融地产环比四季度大幅改善。
从政策面来看
二季度大概率政策会保持相对温和,货币政策继续保持中性宽松,资金面虽然难以推动市场走出全面牛市,但活跃资金游走在板块轮动的主题里,市场交易机会仍然有望保持活跃。
从汇率市场来看
美联储加息周期已大概率趋于尾声,经济衰退的风险不断增强,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升值的空间可能更大,近期贬值对权益资产的影响时间和程度会非常有限。
#02行情磨人,靠什么坚持?
了解了市场之后,面对回撤会少却几分慌张。但面对回本途中挣扎许久的基金,不少投资者真的有些疲乏了。真的需要“斩断过去”吗?不妨坚定信仰继续走。世间万物道理相通,说两个故事吧。
第一个故事
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种“尖茅草”,在最初生长的前半年里只有一寸高,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可根部居然长得超过了28米,正是这28米的长根,悄无声息地为未来茎的疯涨积累了能量,在雨季到来前以每天0.5米的速度向上疯长,仅用3~5天的时间,就长到2米多高,从而成为真正的“草地之王”。
我们曾对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成份基金中成立满五年的450只基金(区分AC类)进行回测会发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宸展光电目标价怎么算(厦门宸展光电办离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