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合生帝景项目有什么缺点(缅甸风云录)

缅甸风云录

嘘!这可是个大秘密。

Part1

老规矩,开门见山。

公开新闻都看过,杰哥就不废话了。

缅甸这次政变的旗号是选举舞弊,跟特朗普如出一辙,不得不说指控政敌舞弊已经成为耍赖之人的惯用伎俩,区别在于缅甸是d政军分离,军方非常强势,而美国军队需要服从各个军种参谋长的调动,两院的席位也跟他们无关,这使得缅甸的政变成功了,而特朗普的政变连成功的苗头都看不见。

选举舞弊这个东西历史悠久,东欧剧变的时候经常出现类似的字眼,但直到2020年的美国大选才被特朗普发扬光大,有了特朗普树立的“榜样”,任何政d不服民选结果都可以给对手扣上一个选举舞弊的帽子,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就深得精髓。

先说下昂山素季选举到底有没有作弊,缅甸的**体制跟美国类似,都是两院制,都是联邦国家,只是总统任期5年一届,比美国多1年。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缅甸军队拥有很大的话语权,在国会两院占有25%的固定席位,还能指使军方背景的d派参选总统,联邦巩固与发展d就是被军队控制的d派。

大家可以看看下面这张图,这是缅甸的下院,类似美国的众议院,黑色的圆圈是军队固定席位,不受选举影响,而红色席位是昂山素季的民盟席位,从数量上看,昂山素季获得了民选77%的支持率,堪称恐怖。

我们再看上院,它在缅甸叫联邦院,类似美国的参议院,昂山素季的民盟获得了民选席位中的80%,对其他政d形成碾压*面,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张图都是2015年的,2020年的数据更夸张。

根据2020年11月的选举结果,昂山素季的民盟获得了83%的支持率,嗯,你没看错,83%,比上一届的77%-80%更高,昂山素季在民众心目中的威望和受欢迎程度无可比拟,在美国,能以如此支持率碾压政敌的总统还没出现过,连1984年的里根都做不到。

请大家设身处地想一想,谁会在拥有压倒性优势的时候选择作弊?如果是53%的支持率,我觉得有没有作弊还可以讨论,毕竟靠作弊改变结果的空间是存在的,但83%就没啥必要讨论了,用*股想都知道不可能。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就像国足跟巴西队踢球,只可能是国足买通裁判作弊,巴西队随便玩玩就能吊打国足,为啥要耗费成本还冒着风险去作弊?这不是脱了裤子放*么?

作弊只会出现在实力相当或者处于明显劣势的情况下,作为优势巨大的一方,巴西队没有任何理由靠作弊击败国足,昂山素季也没有任何理由靠作弊赢得选举。

昂山季素受民众欢迎早就不是新闻,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她的支持率都没有跌破过70%,连任对她来说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看到缅甸军方给出的理由是重复投票、死人票,我瞬间想到了3个月之前美国那出闹剧,差点笑岔气。

在缅甸军方攻击选举舞弊的同时,他们没有提供任何证据,起诉也遭到驳回,其核心逻辑就是:“枪在我手上,我说你作弊就作弊,没作弊也是作弊,我说你没作弊就没作弊,作弊也是没作弊。”

说直白点,缅甸的政变就是**斗争,是选举失败的军方不服气,不想遵守游戏规则了,便打算掀桌子,如果特朗普牢牢掌控美国的军权,我相信他的做法也是一样,这再次证明了d指挥枪的重要性。

Part2

缅甸军方和昂山素季的矛盾由来已久,缅甸曾被军队统治50年,所有暴力机构、权力机关和媒体都在军方的控制之下,具有军方背景的联邦巩固与发展d获得了两院的大多数席位,而昂山素季的父亲则遭到暗杀。

1988年,缅甸处于重大的社会动荡之中,数千名学生、上班族和僧侣走上街头要求民主改革,而昂山素季便是组织集会的始作俑者,她想要以和平的方式改变政权,因此被关进大牢15年。

2007年,缅甸僧人又掀起了藏红花革命,他们抗议军**的高压统治,跟西方世界的舆论密切配合,于是世界各地都展开了对缅甸军方的谴责,美国恰逢其时地展开经济制裁,让缅甸人民的日子很不好过。

这种颜色革命的套路,我相信大家已经见识过太多,不用想也知道是谁撺掇的,反正当时的缅甸受军队统治,而军方不听美国的话,昂山季素就被推到了前台,成为美国人扶持的对象。

作为开国元勋昂山将军的女儿,作为1988年**集会的领袖,昂山素季在当时被奉为民主自由的代言人,为了响应美国的号召,昂山素季以公知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她想要竖起一杆能被西方社会认可的大旗,而美国人乐于接受。

昂山素季毕业于牛津大学,和英国学者阿里斯结婚并生了两个孩子,都是英国国籍,被关进大牢之后,昂山素季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美国在缅甸搞和平演变的重任落到了她的肩上。

对美国来说,推动缅甸民主改革需要一个当地领袖,这个人必须是民主的象征,既要有光辉的形象,又不能影响军**的实权,昂山素季是女性,符合当代的女权潮流,又是民族英雄的后人,曾发文呼吁联合国关注缅甸的人权问题,还拿过诺贝尔和平奖,没有人比她更合适。

在西方的支持下,昂山素季终于在2011年推翻了军**的统治,让缅甸进行了宪法修正,约定在2015年进行第一次选举,随后昂山素季无悬念当选,但新的问题来了,根据缅甸宪法,配偶或子女是非本国国籍的人不能当总统,昂山素季的丈夫和儿子都是英国人,按道理她根本就没资格参选。

但美国爸爸强势啊,有这么大的后台支撑,违宪又如何?但军方要面子,缅甸政d也要面子,民盟掌权之后便创立了国务资政一职,这个职位的任期与总统一样,都是五年,地位相等于其他国家的**,完全是为昂山素季量身定制的,其目的就是让她合法掌权。

军方当时批评这个职位依然违宪,但不顶用,民意摆在那里,后台也摆在那里,你只能接受。

好在缅甸军方留了一手,当时的新宪法还规定了如下情形:“如果出现叛乱、暴力等非法方式导致的紧急状态,危害到联邦统一、民族团结和主权完整,国防军总司令有权接管并行使国家权力。”

如今缅甸军方发动政变的依据就是这一条宪法,这是军**为自己留的后手,当时他们想的是,如果选举玩脱了,始终还有一条政变的道路可走,大不了废掉现有**再立个新的。

2015年是缅甸第一次大选,军方输了只能认,毕竟奥巴马是昂山素季的后台,他们惹不起,但这次不同,2020年的第二次大选,昂山素季以更高的支持率连任,如果任由这个制度发展下去,军**总有一天会被彻底边缘化,再加上中美*势的变化,所以这一次,军方不认了。

Part3

奥巴马没有想到的是,昂山素季上台之前亲美,上台之后变成了亲中,她的反复横跳和极限操作让民主d非常痛恨,这一次拜登继承了奥巴马的意志,多半要对昂山素季进行清算。

虽然没有证据指明是美国在背后煽动,但一切迹象都指向美国,当年奥巴马在昂山素季耳边俯身低语,让她上台之后记得践行承诺,为美国的价值观和利益服务,然而昂山素季*股坐稳之后就倒向了中国,把所谓的民主自由当工具,要不是特朗普跟她没有历史渊源,任期内无心搭理缅甸,这场政变恐怕不需要等到拜登正式接任。

说个大家不知道的吧,中国对缅甸有援助项目,那就是密松水电站。

2011年,中缅本来谈好了密松水电站的修建事宜,但在大规模抗议后被叫停,作为大坝的最大投资方,中国一直在游说重启项目,这个项目将投入36亿美元,由国家电力投资集团负责,中方持股90%,缅方持股10%,水电站修好之后,发电量将超过缅甸现有发电站的总和。

嗯,你没看错,超过缅甸现有发电站的总和!

缅甸**一分钱不出,只需要提供地块,负责安全保障,就可以白拿10%的股份并获得永远不缺电的福利,简直是天大的好事,但中国不是做慈善的,我们不傻,所以也有核心诉求,那就是将盈余的发电量从云南运回国内,为中国境内缺电的省市提供支援。

这是一个中缅双赢的项目,美国媒体见状,立马开展了疯狂批斗,理由和当初抵制中国修建三峡大坝是一样的,什么破坏生态环境啊,引发地震啊,导致居民流离失所啊,改变河流的潮汐啊,影响渔民的生计啊,完全是扯犊子,其核心诉求就是不让中缅获得低成本的水力发电。

为了解决钉子户,中国在缅甸修了个移民村,在移民村中建设了市场、医院、学校和马路,还给钉子户修了房,但钉子户被敌对势力各种煽动,就是不答应,嗯,一边享受着全新的住房和医院,一边还是不答应。

当时的缅甸由军队执政,吴登盛在国会宣读声明,说密松水电站违反了缅甸人民的意愿,在任期内将暂停这个项目,谁知昂山素季上台之后反倒开始推动这个项目,让美国人大为光火。2016年,缅甸成立了一个调查该项目的**委员会,并于11月向总统办公室提交了报告,昂山素季说,在前任军**时期达成的协议应该得到尊重,为了我们国家的尊严,为了我们国家能得到世界的信任,我们要信守承诺,让中国修建密松水电站。

昂山素季的理由非常充足,她说:“我们不能因为现在掌权就对过去签订的项目为所欲为,如果我们这样做,缅甸会被视为不可靠的国家,其他国家将不再愿意跟我们合作。”

2017年5月,昂山素季在北京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与此同时,缅甸数千人上街游行,要求彻底取消密松水电站项目,但昂山素季回国之后更加坚定了信念,她说我们要建设一个繁荣的国家,可靠的电力供应是必备的,自己从来没有出卖缅甸,缅甸需要中国的帮助。

昂山素季上台之后,中国成为缅甸的主要投资方和贸易伙伴,去过西双版纳的朋友可以去中缅边境看一看,两国关系非常友好,到彼此国家的旅游业务如火如荼,可惜从那时起,昂山素季的国际声誉就变成了“残暴统治者”。

对,就在2015年之前,昂山素季被西方媒体描述成民主斗士,2015年之后,她变成了残暴的统治者。

昂山素季“残暴”在哪呢?缅甸有个少数族裔,叫罗兴亚人,这个种族信奉回教,而缅甸大多数人信奉佛教,罗兴亚人不融入当地圈子,和当地人民格格不入,经常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为了维护人民的权益,昂山素季便将罗兴亚人驱赶至邻国:孟加拉国。

其实昂山素季的做法已经很仁慈了,这就跟特朗普修墙阻挡墨西哥人差不多,如果是在伊斯兰国家,像罗兴亚人这么嚣张的异教徒只会被赶尽杀绝,然而昂山素季却被西方社会指控为种族灭绝,你是不是瞬间想到了**面临的国际指责?

要知道,这个驱赶动作是缅甸军方完成的,而昂山素季和军方长期不和,若非这件事情对缅甸全体国民有利,昂山素季和军方不可能站到一边,所以这个没啥可指摘的,如果哪个族裔在中国成天搞破坏,我相信我们的**也会将其驱赶出去,只是在西方媒体口中,昂山素季变成了鼓动军队强*、谋杀甚至搞种族清洗的种族灭绝者。

缅甸与中国山水相依,多年来一直都是彼此的第一大外籍旅游来源国,缅甸一旦发生战乱,处在中缅边境的云南你猜猜会怎样?这会给中国带来多大的难民压力和贩毒压力?

我之前早就说过,拜登的执政能力完爆特朗普,他是职业政客,当了几十年的参议员,很擅长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而颜色革命又是民主d最拿手的戏码,自打拜登上台,中国的盟友频频出现异动,连俄罗斯都出现内乱,这些东西并不深奥,看得懂国际**的都明白是怎么回事,所以我还是那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当地时间2月1日,缅甸执政d全国民主联盟(下称民盟)发言人苗纽(MyoNyunt)表示,缅甸总统温敏、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及一些民盟高级官员当天凌晨被军方扣押。缅甸军方电视台报道,总统府宣布将国家权力移交给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

据此前相关媒体报道,2020年底缅甸联邦选举委员会完成缅甸大选计票工作,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赢得多数席位。就此,缅甸军方与民盟就大选结果产生分歧。

那么昂山素季是谁?关于缅甸和昂山素季的故事,也勾勒出缅甸百年来的历史悲欢。

缅甸岁月

1922年,19岁的英国青年乔治·奥威尔来到缅甸,成为一名殖民地警察。

作为殖民地的“阿sir”,奥威尔的日常工作,就是维持秩序,他欺凌过当地老农,用木棍打过仆役,这些在当时激发他肾上腺素的行为,日后成为他噩梦般的回忆,折磨着他的良心。

在缅甸的日子,奥威尔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当地民众对殖民者的痛恨。

有一次,奥威尔跟当地人踢球,打友谊赛,被对方一个球员,以粗暴的方式撂倒,裁判却把头扭向别处,假装没看见。观众却兴奋异常,八方点赞,大声叫好。

不只是像奥威尔这样的警察,所有外来殖民者,在当时的缅甸,都能感受到类似的恨意。如果一个欧洲女人独自去集市,她的裙子上就会被偷偷吐口水。小镇上数以千计的缅甸和尚,都是一流的段子手,他们没事的时候,就喜欢站在街角,编一些讥讽戏弄殖民者的段子。

在缅甸当警察的日子,让奥威尔近距离目睹了英国殖民者的罪恶勾当,也亲身感受到缅甸人对殖民者的痛恨。

这让奥威尔差点人格分裂,他后来回忆,当时内心中有两个自我。一个自我,觉得英国在缅甸的统治,是骑在当地人头上施虐的暴政,作为殖民体制的一环,他感到无比羞愧;另一个自我,则幻想着用刺刀扎进一个缅甸和尚的肚子,那将会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事。

在那个时代的英属殖民地,像奥威尔这样“人格分裂”的英国青年,还有很多,归根结底,源自当时在英国乃至整个欧洲风行一时的种族主义思潮。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人以促进人类进步为由,为殖民侵略做辩护,教科书一再告诉孩子,英国的干预,是为了反对压迫,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1883年,英国一本小学课本如是说,印度阿瓦德王国的国王昏庸无道,英国不得不把它收归己有。

意思就是,好无奈啊,为了人类的解放和进步,又要占领一个殖民地,获得我并不想要的巨额利润。

帝国主义教育,是从娃娃抓起的,那时英国的中小学校,每年都有“帝国日”,童子军等组织纷纷出现,目的是培养去殖民地从军的一代新人。

在这些英国教科书里,对东方文明不屑一顾,称其除了具有观赏价值外,别无他用。更可怕的是,教科书不再说在上帝眼里各民族一律平等,而是强调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以及被统治民族的种族劣等性。

1895年,殖民地大臣约瑟夫·张伯伦宣称,盎格鲁萨克逊民族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统治民族,这个民族自豪、坚韧、自信、果决,任何时候都不会因环境或变化而退化,必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主宰力量。

现在看来,这种基于血统,把不同民族分成三六九等的理念,是非常扯淡的。但在当时却大行其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它披上了“科学”的外衣。

19世纪后半期,人类学家斯宾塞率先提出“物竞天择”的说法,后来这个说法,在达尔文那里形成了严酷的竞争法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达尔文进化论。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很快传到社会学领域,成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简称“社达”。它认为,优胜劣汰的现象,也存在于人类社会,唯有强者才能生存,弱者只能遭受灭亡的命运。

有了理论加持,英国人更加自我感觉良好,心安理得,笃信自己是“高等民族”,统御“低等民族”是天经地义的事。

当时有本畅销书,流行英伦三岛,名字叫《宇宙之谜》。在这本书里,作者把人类社会划分为10个民族,加上分支,一共32个民族,其中盎格鲁萨克逊是佼佼者,其他等而次之,亚洲诸民族排在非常靠后的位置,垫底的非洲人更是被当作类人猿一般的存在。

被这种思想洗脑的英国青年,来到海外殖民地,自然眼高于顶,不可一世,肆意妄为,把当地人民视作野蛮未开化的存在,甚至是注定被“高级文明”碾过的蝼蚁。

如威尔·杜兰特所说,时间认可了一切,甚至劣迹昭彰的赃物,在强盗子孙手里一变而为神圣与正当的财产。

仇恨和抗争的种子,由此埋下。

奥威尔在缅甸当了5年“阿sir”,回到英国,成为职业作家,发表文章《一个国家如何被剥削:大英帝国在缅甸》,并根据自己在缅甸的生活经历,写成小说《缅甸岁月》。

他这样写道:

我这个白种人,手里握着步枪,站在一群手无寸铁的缅甸人面前,似乎是舞台的主角,但事实上,我只是一个滑稽的傀儡。我意识到,当一个白人变成暴虐的统治者时,他也摧毁了自己的自由。我第一次体会到那种空虚感——英国在东方的统治全是一场空。

昂山将军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闪电袭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缅甸各阶层的爱国者,趁英国焦头烂额之际,谋求独立自主,组成统一战线,即缅甸自由同盟。这个组织的头目,就是昂山将军,当时的他,年仅24岁。

这个皮肤黝黑、棱角分明的年轻人,每天都在琢磨一件事:如何把英国人赶出缅甸?

在大学时,昂山接受过军事训练,深知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他拉了一支队伍,却苦于没有装备,难以跟英国人PK。

为此,昂山四处求援,想要搞到枪,或者搞到钱。

1940年,昂山和他的同伴,乘坐海轮抵达中国厦门,想找中国共产d取取经,却找不到组织。原来,这时的共产d大部分军队,已经完成长征,到达了延安。

扑了个空的昂山,只好病急乱投医,改道去了日本东京。

日本人当时正在打着“进驻东南亚”的如意算盘,昂山的到来,正中他们下怀。于是,昂山与日本人达成协议,获得了武器。

1941年,昂山等30人按照协议,去泰国接受军事训练,被称作“三十勇士”。在争取国家独立的战斗中,这30人成为骨干力量,组建了缅甸独立军,亦成为日后缅甸军**的滥觞。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遭到日军和缅甸军队的进攻,被迫撤离。而此时,日本人露出真面目,背信弃义,撕毁协议,想要取英国而代之。

备受屈辱的缅甸民众,在昂山将军的带领下,组成反日同盟,奋起反抗。

1945年5月1日,经过艰苦的战斗,昂山将军指挥军队,收复了首都仰光。

谁料,日本人被赶跑后,英国人又回来了,想要涛声依旧,继续日不落帝国回光返照般的统治。缅甸人当然不答应,纷纷上街,进行游行抗争,反英群众运动迅速席卷缅甸全境。

二战期间,英国许多城市,被纳粹炸成废墟,对于像缅甸这种鞭长莫及的海外殖民地,已然是hold不住了。

1947年1月,昂山将军率代表团,前往英国谈判,签订了《昂山-艾德礼》协定。根据协定,缅甸成立了以昂山为首的临时**。

奇怪的是,时隔不久,英国当*在“临时**成立一年后,缅甸将完全独立”这一条款上,采取了搪塞的态度。

看似胜利的*面,实则暗流涌动,隐藏着阴谋和危险。

昂山将军抵达伦敦时,凛冬已至,正是最冷的时候,厚厚的积雪,堵住了他下榻的多切斯特旅馆。

战后的伦敦,每天都有数小时的停电,一位旅居伦敦的缅甸友人,被邀请到旅馆,与昂山将军见面。他们围坐在电热器前,聊起缅甸的现状,以及往日时光。

在闲谈中,昂山将军谈到了他的家庭,包括不满两岁的小女儿昂山素季。昂山托友人,帮女儿物色一个小玩意,作为女儿两周岁的生日礼物。

这位友人为昂山素季挑选的礼物,是一个洋娃娃。多年以后,友人见到长大后的昂山素季,吃惊地发现,她把这个洋娃娃保存得非常完好。

针对英国当*的暧昧态度,昂山将军于1947年7月中旬发表声明,除了完全独立,缅甸不同意任何东西。

几天后,昂山将军正和部长们开会,一群穿军装的人,突然冲进会议室,用冲锋枪扫射。昂山将军和其他五人,倒在血泊里,全部遇难。

奥威尔在《缅甸岁月》里写过一句话,整个七八月,雨几乎没有停过。

被缅甸人敬为国父的昂山将军,就这样死在连绵的雨季,死在缅甸宣布独立(1948)的前夜。

他的小女儿昂山素季,在两岁生日后,再也没有收到过来自父亲的礼物。

国父之女

昂山将军死后,昂山素季作为国父之女,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童年时,昂山素季先后进入圣特伦特教会学校和卫理公会开办的学校学习。1960年,她的母亲被任命为驻印度大使,于是,昂山素季随母赴印,转入新德里的玛丽教会学校学习。

中学毕业后,学霸昂山素季进入英国牛津大学留学,主修哲学和**经济学位。

在牛津的岁月,昂山素季以能言善辩出名,同被称为“铁蝴蝶”的原巴基斯坦**贝·布托一样,是当时牛津有名的女性风云人物。

昂山素季的美貌和异国情调的着装,让她有了众多追求者,她最终选择了同为学者的英国人阿里斯。

1972年元旦,昂山素季与阿里斯登记结婚。虽然嫁了个英国人,但她始终没有放弃缅甸国籍。据说,在阿里斯求婚时,昂山素季提出了一个条件:如果缅甸需要她,她就必须回去。

在结婚后的十几年,媒体喜欢把昂山素季描绘成贤妻良母。在后来被媒体公布的照片中,昂山素季与丈夫一起读书、野餐,同两个儿子玩耍,显得传统而柔弱。

但这并不是全部真相,事实上,昂山素季从未把自己的角色,只定位成家庭主妇,也从未停止过自我提升。

1968年,昂山素季在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1969年—1971年,她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秘书长办公厅担任副秘书。1972年—1974年,担任不丹王国外交部研究院。

1975年开始,昂山素季在牛津大学任职,曾为该大学下属奥力扬图书馆管理员,负责整理该馆馆藏缅甸贝叶经与书籍目录。

继扫地僧、老子、***等人之后,昂山素季为图书馆管理员这个传说中最神奇的岗位,又继续增光添彩。

1985年,昂山素季赴日本东京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任研究员。1987年,又在印度研究机构中任研究院,并写了篇名为《缅甸文学中传统的重新振兴与民族主义》的论文,取得伦敦大学所授予的硕士学位。

从这些经历可以看出,昂山素季虽然身在异国他乡,却从未忘记自己的祖国,从未忘记自己身上流淌着父亲昂山将军的血液。

1980年代前期,昂山素季出版了《吾国与吾民》,在这本书里,她怀着一腔爱意,把缅甸描绘成富有魅力的神秘所在。

而事实上,昂山将军之后的缅甸军**统治时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是什么人间乐土。

1962年3月2日,名列“三十勇士”之一的奈温将军,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文官**,解散了议会,宣布要建立“缅甸式的社会主义”。奈温自称,这一意识形态融合了马列主义、佛教和缅甸传统,但实际上把缅甸变成了一个警察国家。

奈温那代军人的脑海里,充满了被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伤痛记忆。近代的缅甸,被英国人“坑”过,被日本人“涮”过,为了独立,历经坎坷。

奈温早年随昂山将军接受日本军部的魔鬼训练时,就养成了对西方模式的极度厌恶,一朝掌权,自然要改弦更张。

遗憾的是,奈温**追求独立自主的步伐超过了限度,走上了闭关锁国的道路。

于是,“国有化”政策出炉。

奈温**颁布《企业国有化法令》,将银行、大米和石油等领域的私有企业收归国有,就连街道上那些大大小小的商店,也一并乌泱乌泱地加入了国字头,由国家统一管理。

这种国有化政策,并未让缅甸人民得到什么好处,农业发展缓慢,工业停滞不前,物资奇缺,经济崩溃。

1964年后,奈温更是采取极端措施,关闭了美英等国驻缅甸总领事馆,还因种种原因,停止中缅经贸合作。许多企业和银行被无条件收归国有,大量国外的教育、交流机构被驱逐出境。

就这样,由于人为的原因,缅甸错过了世界经济起飞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次碰壁后,缅甸军**领导人意识到,只有走对外开放的道路,打开国门,接受外资,才有前途。

1973年起,缅甸接受世界银行的3600万美元贷款,用以修复铁路和航海业,继而从日本、德国、新西兰和亚洲开发银行索取各种贷款,缓和了缅甸经济的紧张状况。

除了大方向上的决策失误,奈温还经常做出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任性之举。

1970年代,奈温突然宣布,所有的车辆必须靠右行驶(缅甸曾是英国殖民地,之前遵循靠左行驶的原则)。于是直到今天,人们来到仰光街头,仍然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缅甸司机驾驶着各种日本报废车,纷纷靠马路右侧行驶。

奈温钟爱“9”,认为这是一个吉祥的数字,有一天,他突然异想天开,若缅甸的钞票面值都可以被9整除,一定可以给国家带来好运气。

1987年9月,奈温下令把面值不能被9整除的钞票全部废除,只留下45元和90元的钞票流通。比较煞风景的是,同年12月,缅甸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奈温的货币改革引发大规模抗议,再加上1987年后,缅甸经济再度滑坡,黑市、毒品走私日益猖獗,国内物价暴涨,内战升级,民众怨声载道,这些方方面面的合力,正在酝酿一场猛烈的风暴。

直到今天,有许多缅甸人,把奥威尔的《缅甸岁月》《动物农庄》《1984》称作“缅甸三部曲”。

其中,《动物农庄》的缅甸文版的书名,叫做《四条腿的革命》。有个缅甸人说,这本书很有缅甸风味,因为它讲的是猪和狗统治国家的故事。

在奈温统治期间,昂山素季是可以回国的,当时允许她回国的条件是,她对国内的情况必须保持沉默。

时代大戏,即将开演。

龙争虎斗

有人说,在南亚和东南亚一带,**有时候是一项家族事业。

当万众敬仰的领袖去世、被刺杀或者流亡海外时,出于对“第一家庭”的崇拜和同情,其妻子或女儿,往往会在民众的拥护下,继承家族的**遗产,一路开挂地走向危乎高哉的权力宝座。

比如韩国的朴槿惠,泰国的英拉,斯里兰卡的班达拉奈克夫人,巴基斯坦的贝·布托,这种奇特的现象,被称作“孤儿寡母”**。

昂山素季的面容,尤其是那双精明睿智又充满慈爱的眼睛,很容易让缅甸人想起遇刺身亡的国父昂山将军。

对此,昂山素季心知肚明,也并不避讳,她说:我认为缅甸人民相信我的首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热爱我的父亲。

昂山素季说,我从未真正想参与**活动,可是缅甸人民对我的父亲非常敬佩,当我第一次决定投身民主运动时,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是和对父亲的爱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我不能将对父亲的爱和对国家的爱分开,和对人民的责任感分开。

在很长一段时间,昂山将军已经成为爱国主义的图腾,仰光最大的市场,最重要的街道以及最大的体育场,都以他命名。

昂山素季此次归来,虽然只是为看望母亲,却正赶上如火如荼的群众抗议运动,让缅甸军**如临大敌。

1988年夏,奈温宣布戒严,警告游行民众,如果军队开枪,他们一定会击中目标,不会朝天鸣枪。

8月8日,大批仰光民众无视**禁令,从四面八方涌上街头,向市中心聚集,军队果然向游行人群开枪,数千人被杀,举世震惊。这个血腥的日子,被缅甸人记载为“8-8-88”。

彼时,在医院照顾母亲的昂山素季,目睹了军**的暴行和群众的抗争。当她看到烈日艳阳下,人们高举她的父亲昂山将军的画像游行时,被深深感动,泪水模糊了眼眶,决定挺身而出。

8月25日,昂山素季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说,她没有一个关于缅甸未来的蓝图,现在只是想组成临时人民协商委员会来实现民主。

8月26日,昂山素季在仰光大金塔前的广场上,发表了她的第一次演讲。

昂山素季口才极好,知识储备丰富,是一流的演说家,高手中的高手,早在牛津时,便凭借演讲和辩论技惊四座。这一次,面对台下的40万缅甸同胞,她更是超常发挥,让真情实感和演说技巧完美融合。她在演讲中宣布:我们需要第二次独立斗争。

一个月后,昂山素季联合几位支持她的军官,成立了缅甸全国民主联盟(NLD)。

1989年4月,昂山素季来到德努漂,在这里争取民众,以非暴力抗争挑战军**底线。

一队士兵拦住了昂山素季等人,领队的士官警告道:不许再前进了。面对荷枪实弹的士兵,昂山素季淡淡地说,让我们过去。士官再次警告:再往前我就开枪了!

昂山素季没有停下脚步。

就在这时,一个更高级的士官赶了过来,下令不得开枪。军**投鼠忌器,不敢对国父之女开枪,于是,他们选择了一个更“温柔”的应对方式——软禁。

1989年7月20日,昂山素季被军**软禁,许多NLD核心成员也被抓捕。

1990年,军**举行大选,以为可以轻松获胜,谁料,NLD赢得了485个议席中的392个,甚至连军队人口占多数的仰光Dagon区,都被他们拿下了。这说明,不少士兵和他们的家属,把选票投给了以昂山素季为魁首的反对d。

军**不承认大选结果。当时,奈温迫于压力,退居幕后操控,在台前的头目之一是丹瑞大将。丹瑞说,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一个能以和平稳定的方式治理国家的组织。一个国家不像蔬菜那样便宜,我们不能交权。

软禁中的昂山素季,通过BBC广播得知NLD赢得大选以及军**拒绝交权的消息。她在住所墙壁上贴满甘地、尼赫鲁以及她父亲昂山将军的语录,以示抗议。

看到此情此景,负责守卫的士兵只是笑笑,并不说话,他们有纪律,被禁止和昂山素季谈论时事。但是,昂山素季极具亲和力,不停地跟他们聊天,向他们微笑,还经常询问他们的家庭情况,跟他们开开玩笑。

对于这些看守士兵,一旦跟昂山素季说话,就会被替换掉。结果是,没有一个守卫能在这里干得长久。

1991年,软禁中的昂山素季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昂山素季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了慈爱的价值,只有敌意才会让你产生恐惧,我不会憎恨软禁我的人,如果你对别人总是抱有正面情感,那么,他们就伤害不了你,也吓不倒你。如果你对别人没有了爱,你就是真的在受苦了。

温柔慈爱的昂山素季,同时也是一个意志坚定甚至心硬如铁的女**家。

1999年,昂山素季的丈夫阿里斯被检查出癌症晚期。得知自己时日无多,阿里斯希望和妻子见最后一面,向缅甸**申请签证,却屡遭拒绝。

英国外交部试图从中斡旋,但缅甸军**不为所动,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刺激昂山素季,让她主动离开自己的国家。

昂山素季强忍心痛,决定不走,她明白,自己一旦离开,就有可能被永久拒绝入境。为此,她穿上丈夫最喜爱的服饰,在头上扎了一朵玫瑰花,去了英国大使馆。在那里,昂山素季录制了一段告别的视频,她说,阿里斯对她的爱是她坚持下去的动力。

这段视频后来被偷偷带出缅甸,但是,当它被送到牛津时,阿里斯已经在两天前去世。

在长达十五年的软禁中,昂山素季可谓是卧薪尝胆。

在软禁期间,昂山素季生活极其规律,每日4点半起床禅修。整个白天她会用来阅读和做家务,经常练习日语和法语,有时弹奏钢琴来消遣。

此外,她还穿插着收听BBC、VOA的新闻和音乐频道,她还喜欢上了摇滚乐队“感恩而死”,以及雷鬼歌手鲍勃马利。

昂山素季从不看电视,她说看电视时做不了别的,有罪恶感。

昂山素季看似柔弱,骨子里却很“摇滚”。

有一次开会,她看见会议室里,挂着奈温将军的头像,非常生气,大声说道,一个刽子手的头像不应该挂在这里。说完她就跳上桌子,把画像扯掉了。当时,在座的缅甸各界高层,无不瞠目结舌。

奈温的状态,跟每日精进的昂山素季判若两人。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在自传中,记录了与奈温的几次见面:1994年,奈温看上去很憔悴,说自己在镇压了1988年的运动后内心备受折磨。到了1997年,奈温气色好了许多,他说,自己每天花很长时间静默修炼,再不为任何事情操心。将军们来问建议,他摆摆手,让他们走吧。

2002年,奈温去世,官方媒体只字未提。

昂山素季快熬出头了。

2010年11月,昂山素季获释,解除软禁,她身着纱笼,隔着红色的栏杆,向媒体和支持者打招呼,栏杆的另一侧,人民如潮涌。2015年,昂山素季在缅甸大选中领导NLD,取得压倒性胜利。

2016年,昂山素季的“发小”吴廷觉在总统选举中,拿下652票中的360票,成为缅甸54年来首位没有任何军方背景的总统。当选总统后,吴廷觉强调,今天的投票结果,是因为人民爱她,这是我姐姐昂山素季的胜利。

同年3月,缅甸新**公布部长名单,昂山素季同时担任4个部门的部长职务。

看上去弱不禁风、温柔似水的昂山素季,有一颗强壮的心脏。

在一次采访中,昂山素季说:

失眠的时候,我会在夜间下楼,来回走动,然后抬头看看父亲(昂山将军)的照片,感受与他的亲近,我总是默默对自己说,父亲,是你和我一起,在对抗他们。

时代变了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昂山素季一直被西方媒体追捧,戴上“民主女神”的光环,近日,却由于缅甸若开邦的“罗兴亚人”事件,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一路狂黑。

如此前恭后据,究竟因为啥呢?

要想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得着眼于历史的细部。

缅甸军**走过种种弯路,折腾了若干年后,终于迷途知返,把重点放到经济和民生上。

1995年6月,丹瑞大将访问新加坡,新加坡**吴作栋敦促缅甸进一步开放经济。吴作栋说,如果缅甸想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就要想办法改善其**与经济环境。

为发展经济和获取外汇,缅甸**制定了缅甸观光计划,把1996年定义为“观光年”,希望能吸引到30万外国游客。为了这个目的,**鼓励民间企业投资旅游业,并加强基础建设,改善电力、通讯、机场、旅馆等环境。同时将旅游签证从14天延长到28天,计划在仰光兴建的大型商业项目共有20多个,批准外资27.5亿美元。

在这样的形势下,缅甸军**领导人,两次会晤昂山素季,并对外界宣称,昂山素季是他们亲爱的“小妹妹”,他们非常爱护她。

这时的美国,也相当务实,一改过去咄咄逼人的“人权外交”态度,甚至私底下,鼓励缅甸当*步印度尼西亚后尘,走“文官在前台,武官在幕后操纵”的模式,并授意印尼向缅甸传授经验。

1995年7月,昂山素季获释。

获释后,昂山素季每周末在她那位于茵雅湖畔的住宅,向聚集在篱笆墙外的支持者发表“每周一讲”,以团结她周围的支持者。

昂山素季还是那个昂山素季,但周围的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了。

1996年,缅甸经济开始有起色,*势平稳,民主运动被边缘化,经济活动蒸蒸日上。当时,庙会、电影节、艺术节之类的文艺娱乐活动频频不断,天天都有节目。**也积极作为,整顿市容,兴修水利,发展通信,给缅甸人民留下深刻印象。

许多人认为,昂山素季的“每周一讲”,不过是充斥意识形态、堆砌名词的老生常谈,已经过时了。

一位年轻的缅甸实业家说,我在6年前支持过她,但现在时过境迁,一切都变了。我们可以做生意,可以买到需要的东西。据我所知,谁也不想回到过去,我们要往前走。

一位前NLD高层说,昂山素季脱离群众,脱离现实,她非常孤立,完全生活在只同其支持者和新闻媒介打交道的梦幻世界里。她周围的一切已经变化,但她仍停留在过去。

新加坡的李光耀,更是直截了当,他在一个论坛上说,缅甸只有一种统治工具,那就是军队。我要是她,宁愿退居幕后,作为一种象征,而不会最终被人发现领导国家无能。

不是昂山素季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

昂山素季红颜一怒,频频向**发难,她试图抑制外国对缅甸的投资,制造不稳定*势,迫使缅甸**同她谈判。

昂山素季和她的“民主斗士”们,把矛头指向外国投资者,要求缅甸人民抵制外国投资者在缅甸生产的商品,比如百事可乐。

他们要求人们拒绝百事可乐,改喝本地生产的汽水,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即使是本地生产的汽水,也有一半股份是属于外国投资者的。这样一来,他们没辙了。更何况,缅甸人非常喜欢喝百事可乐,抵制运动从根子上就行不通。

虽然昂山素季的抵制外资运动,并没有对缅甸经济产生立竿见影的伤害,但潜在影响不可忽视。一些**高官认为,若放任昂山素季这么折腾下去,缅甸这些年来“革新开放”的努力可能会付诸东流。

1996年6月,昂山素季再次被军**软禁。

就在缅甸军**再次软禁昂山素季的前后脚,西方的经济制裁,变本加厉,滚滚而来。

美国带头,联合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对缅甸实施经济惩罚,波及缅甸海产、航运、军火采购、成衣加工等众多行业,其中,仅制衣业就已造成200多家工厂倒闭,百万工人失业。

制裁的是军**,苦的是老百姓。

多年后,“面壁者”昂山素季重出江湖,似乎有所参悟。

她不再受制于“民主女神”那令人晕眩的光环,从云端“降落”到地面。

当西方媒体因为她根据现实考量作出的种种务实决策而横加指责时,她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只是一名**人士,不是特蕾莎修女。

经济制裁

关于经济制裁这回事儿,一个美国人说得比较透。

本·罗兹是美国**评论员,曾于2009-2017年间担任奥巴马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

他说,对缅甸的经济制裁,是最无效的遏制手段,这种手段被华盛顿过度使用了。因为,恶人知道如何规避,那些制裁措施只会伤害到无辜的平民百姓。在缅甸,这意味着恶人可以在交易毒品、红宝石和玉器的黑色经济中兴风作浪,而对于绝大多数民众,只能在僵化的经济中饥寒交迫。

本·罗兹作为*中人,他的这番评论,充分说明了经济制裁给缅甸老百姓带来的灾难。用一句中国民间的俗语说,就是: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西方多年以来积重难返的经济制裁,让原本民风淳朴的缅甸,一步步沦为黄赌毒的“乐园”。

缅甸猖獗的毒品产业,追根溯源,是拜英国所赐。

1852年,英国殖民者踏上这块土地,他们发现,这里是种植鸦片的理想之地。于是,他们用各种方法,诱使当地居民大面积种植罂粟。这里确实是种植罂粟的绝佳地点,人们只要把罂粟的种子往“金三角”的大山里一撒,无需精心呵护,就能开出妖艳而暴利的罪恶之花。

在金三角的深山老林中,有许多海洛因加工厂,大批技术人员在这里精密化操作,还有一些武装力量驻扎在这里,作为产销保障。

缅甸是金三角地区罂粟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国家。每年经过金三角地区贩运的海洛因占世界总量的一多半,该地区海洛因的年产量能满足全球海洛因两年的消费需要。

在这里安居乐业的,是缅甸的少数民族,他们世代靠罂粟维持生计,为保护自己的利益,不惜与**对抗,建立自己的武装。在这些武装力量中,规模最大的,是前缅泰边境的“坤沙”集团。

缅甸金三角地区的海洛因、冰毒和吗啡,经过东南亚的重要港口,输送到日本、澳大利亚,还通过曼谷、新加坡、香港和新德里走私到欧美国家。其中,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最大的毒品集散市场。

在《古惑仔之只手遮天》里,任达华饰演的洪兴社大哥蒋天生,就是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被东兴的乌鸦设谋枪杀,然后嫁祸给陈浩南。而电影中,东兴社在海外最大势力所在地,就是阿姆斯特丹。

1996年1月,坤沙领导的七千余武装人员,向缅甸**无条件投降,上缴了大量枪支弹*和其他军用物资。

当时有个记者问坤沙,你投降之后,金三角的鸦片也会消失吗?大毒枭呵呵一笑,鸦片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多。记者问:为什么?大毒枭回答,因为金三角的人民要吃饭。

除了毒品,缅甸的非法性产业也异常触目惊心。

在缅甸,性交易原则上是非法的,许多冰雪聪明的老鸨往往要假借开正规宾馆的幌子,从当*获得各类文件,然后回到当地警署,暗示警察自己开的是特种窑子,不是常规旅店。开张以后,就要每年支付给分管警察100多万缅元(相当于1000美元)的“保护费”。

这笔交易是有利可图的,因为缅甸公务员的月收入才30美元左右,靠这点工资,很难养家糊口,毕竟,他们也是要“恰饭”的。

缅甸首都内比都城外三十英里的公路两边,分布着70多家*院。这些*院设施简陋,大多由茅草和木板搭成,据说,这里的服务价格是整个东南亚最便宜的。

这些缅甸的性工作者非常可怜,也很无奈,由于多年的经济制裁,缅甸内外投资都很少,当地人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这才两眼一闭,出卖自己的肉体。在这些性工作者中,有单亲妈妈,也有给自己筹措学费的女大学生。

在缅甸的性产业中,保险套不受欢迎。那些鲁莽的恩客,追求粗犷的刺激,对性病的知识几乎为零。因买春性交导致的感染,让缅甸成为仅次于泰国的亚洲艾滋病第二大国。一项民间调查显示,仰光有一半的性工作者是艾滋病毒携带者。

这些被侮辱与损害的缅甸女性,但凡有一份更体面的工作,绝不会跳入这个火坑。但是,在以“人权”“正义”为名进行经济制裁的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真相就是,在这个国家,她们找不到其他可以果腹的工作。

昂山素季所为之服务的,就是这样一个千疮百孔的缅甸,在担任**工作后,她变得更加务实。那些美丽的光环,大义凛然的口号,非黑即白的赞誉和指责,都无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

2019年,国际人权日当天,海牙国际法院对缅甸军队针对罗兴亚人的种族灭绝指控进行审理。在听了一天证词之后,缅甸领导人昂山素季走上法庭,称相关指控的描述“不完整、具有误导性质”,不能真实反映缅甸若开邦的*势。

昂山素季指出,缅甸的族群问题情况非常复杂,并不容易理解。

具体怎么个复杂法呢?这里,血钻故事可以为大家透露一二。

从历史来看,罗兴亚人是居住在缅甸北部的少数民族,信奉伊斯兰教,自称是***人的后代。但是,在缅甸社会的主流看法,却认为罗兴亚人是19世纪英国控制缅甸后,作为英国殖民当*“以夷制夷”的帮凶移居到缅甸的混血民族。

二战期间,为了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以昂山将军为首的抵抗力量,选择和日本人结盟,英国人则以战后允许自治为诱饵,武装了罗兴亚人。双方互相厮杀,积怨很深。

而近年来,缅甸国内的极端民族主义抬头,一些僧人参与其中,声称佛教在缅甸的存在受到了威胁,宗教因素使得双方的冲突日益暴烈。

2012年,一位若开族妇女遭强暴后被杀害,当地若开族认定凶手是罗兴亚人。6月5日,大约300名若开族人误以为凶手藏身于一辆开往仰光的长途客车里,于是把10名罗兴亚族乘客强行拉下车,活活打死,并焚烧了客车。

此后,罗兴亚人和若开人进行了多轮报复和反报复,酿成*乱。

2015年5月,8000名罗兴亚难民漂流在东南亚海上长达数月,处境凄惨,临近的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都拒绝接收。

2017年8月25日,罗兴亚救世军武装分子向若开邦的警察哨所发动袭击,造成71人死亡。安全部队遇袭后,缅甸军方进行大规模反攻。

昂山素季在法庭上说,不能排除缅甸军方在冲突中使用了不相称的武力,但是,我们面对的是国家内部的武装冲突,是由罗兴亚武装分子挑起的。

看到昔日的“民主女神”“人权斗士”,发表如此“不人权”的言论。一时间,西方媒体几乎一边倒地指责昂山素季。有人说,昂山素季应该为缅甸的冲突和屠杀负责,还有人说,应该撤销昂山素季的诺贝尔和平奖。

尽管这些大睁着无辜蓝眼睛的西方正义之士们,如此慷慨激昂,如此义正词严,但不妨先冷静下,去翻翻历史。现在的缅甸之所以有这么多“解不开的小疙瘩”,在其始作俑者的队伍里,至少包括两位头角峥嵘的“先生”:曾经在缅甸作威作福的英吉利绅士,以及牵头大搞经济制裁的山姆大叔。

恍若一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历史的难题往往无解,却不应该被忘记,而简单粗暴、非黑即白的意识形态,往往会对更有希望的新生活形成阻碍。

但是,事在人为。对于缅甸来说,西边不亮东边亮。

2018年,缅甸组建“一带一路”指导委员会,昂山素季担任**。

数据显示,2019年內,缅甸的经济增长率为6.6%,亚洲发展银行预估,2020年时,缅甸的经济增长率有可能到达6.8%。

亚洲发展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缅甸*部地区爆发冲突,致使西方国家的投资额停顿,但中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额在持续增长。

截至2019年12月,缅甸的出口额增长了7%,2019年7个月內,外籍游客入境率从4%增长至7.9%。

缅甸投资与经济对外关系部部长表示,从2000年起至2019年,缅甸的国家收入从89亿美元增长至710亿美元。在东盟国家中,缅甸是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

一百年前,那个名叫乔治·奥威尔的英国青年,来到缅甸这个潮湿炎热的魔幻之地,成为一名殖民地警察。这片土地,对他的人生影响至深,刺激他写出了《1984》《动物庄园》这样的传世作品。

在写给友人的信中,奥威尔回忆起当时的一段火车之旅:你从一座东方城市的热带气息中出发,灼热的阳光,蒙尘的棕榈树,鱼、香料、大蒜、熟透的水果气味,以及四处可见脸孔黝黑的人群……

100年过去,帝国霸业,殖民铁蹄,尽付东流,恍若一梦。

而新的希望,正在东方崛起。

更多信息,请加小号

五、警惕全球政策左转引发的大通胀与资产泡沫衰退

正文

12、个股的低估是有逻辑的,但是注意这里个股和指数的分化,恒生指数2020年跌了3.4%,与腾讯控股涨了50%,这种情况其实长期存在。我不是否认个股的投资机会,但是港股一直是以“个股关注价值”为主的市场,这一点要多留心;

 

《几个经济问题的简要点评》里已经说过,深圳这波房价上涨肇始于去年下半年深圳房产中介与业主联合起来搞的行为艺术,以几个网红小区业主同盟为代表,构建了卡特尔式的价格联盟。

 

疫情发生以后,以抚平疫情冲击为名,地方**一方面增加支出、扩大债务,另一方面再拾房地产夜壶。银行信贷则借机进入宽松模式,但在经济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不敢向实体经济提供信贷支持,转而对房地产信贷业务大开绿灯。例如深圳银行业借“经营贷”向炒房者提供资金,银行虽在自查后否认了这一情况,但应该没人会相信银行的说法。

 

学区房的炒作将这波楼市行为艺术推向了高潮。6月1日,深圳出演房产中介引领业主在深圳高级中学初中部下跪求学位的闹剧,只为给学区房的热度添上一把火。

 

 

细说起来,这85个家庭的家长虽然只是“静坐”,实则仍然是闹事。六师附小羽山校区学位不足,按招生规则,需按照落户时间顺序招生,落户时间较晚的学生被统筹至其他学校。然而校方工作失误,一些买房、落户较晚的学生本应被统筹至其他学校,他们的家长却收到了该校的入学告知信息,家长据此坚称自己的孩子应被六师附小羽山校区录取,并聚集寄望“以闹入学”。

 

其实,在上海浦东新区,六师附小羽山校区并非什么名门贵校,只是一所稍好的小学,家长之所以对孩子未能如愿入学反应如此激烈,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为了获得入学机会付出了惊人代价,高溢价购买了周边的学区房。一名家长称,相对统筹的其他学校的学区房,购置六师附小羽山校区学区房要“多花210万”。

 

六师附小事件中的家长没有搞清楚招生规则,突击入手学区房,带着侥幸心理闯关,没有成功,便四处诉说委屈,讲自己花了大价钱,却被校方欺负,孩子无法入学。持“花了大价钱就理应进好学校”心理,不放过一丝机会逾越规则,这些家长让人同情不起来。

 

进一步说,这些家长们真的是打算豪掷数百万,只求让孩子上个好一些的学校吗?如果以校外培训等方式投入210万,难道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吗?不用猜,这些家长们打的如意算盘其实是待日后孩子毕业,仍然以学区房的价格,大几百万高价卖给下一拨家长。

 

搞不清招生规则的家长,大概率也没有搞清楚学区房的规律。我在2年前的那篇文章里写,老龄化是慢性病,软刀子割来不觉得疼,相反,这些年人口高峰的阵痛却很明显,集中体现在孩子上幼儿园难、上学难。

 

2012年以后,各大城市适龄入学人口一年上一个台阶,学位数量跟不上是常事。户籍变动则让学位统筹规划更添几分难度,教育部门很难提前安排,这就是为什么小学招生规则“一年一变”,谁也吃不准下一年会是什么情况。因此,上一年度对口某小学的学区房,下一年度安排不上入学的事情,并不稀奇。

 

2014-2016年是出生人口的顶峰,而2014年出生的孩子于今年入学。即便教育部门已提前做好部署,制定了详细应对计划,想要滴水不漏并非易事。而且,出生人口渐趋集中于大城市,学校建设却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部分适龄人口被迫回原籍上学再所难免。

 

2016年是出生人口最高峰,使得2022年成为最难入学年份,我们有望在两年后看到更多有关学位、学区房的消息。2016年出生的孩子注定命途多舛,除了入学难,还会面临更大的升学压力,中考难、高考也难。但愿更大的基数和更激烈的竞争,能让更优秀的人才从这一年出生的孩子中脱颖而出。

 

学位紧张其实并非常态。2000-2010年适逢人口低谷,大城市学校招生宽松,时不时有余力接受外来人口子女入学,而其他地区多面临生源不足、学校撤并的问题。学位时而短缺时而过剩,是人口周期性大起大落给社会运行带来的麻烦之一。从历史数据看,2016年以后出生人口快速回落,再次进入下降通道,学位短缺的问题很快会因为适龄人口的减少而消弭于无形。

 

以上海为例,上海的出生总人口自2016年达到21.84万的顶峰后,2017年即回落至19.7万,减少近10%,2017年以后更不超过17万,不足顶峰8成。

 

2014

2015

2016

2017

2020年入学

2021年入学

2022年入学

2023年入学

20.2万人

18.19万人

21.84万人

19.7万人

上海2014-2017年的出生人口情况

 

虽然出生人口与6年后的入学人口并非对应关系,但整体趋势是一致的。2017年以后的出生人口快速下降,对应2023年以后入学人口的快速下降。我在2年前那篇文章里说的,“学位的概念将逐渐淡化”、“学区房炒作的冷却”,至迟即从2023年始。

 

从上海历年出生人口数量中,还可以看到2015年相较2014与2016年形成一个低谷,原因主要是2015年全面二胎政策刚放开,二孩还在孕育中,而且2015年是个羊年,大家普遍回避这个生肖。2015年这个出生低谷同样出现在北京、深圳。所以明年,2021年,想要炒作学区房具有相当难度。

 

学区房的行为艺术想再火一把,机会或许只在2022年,那将是学区房最后的高光时刻。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上海2022年的适龄入学人口超过2021年10%以上。而上海2016年猴年出生人口数量其实还算平稳,北京猴宝宝的数量则只能以“爆棚”来形容,增量超过20%。不妨大胆预测,届时我们会看到以“纳税千万、上亿豪宅换不来北京一学位”为标题的媒体文章。

 

2022年是入学人口最多的一年,但未必是学校学位压力最大的一年,因为2023、2024这两年,小学的毕业人数小于入学人数,在校人数仍会增长,教室、教师、校舍等资源不足的压力犹在。教育部门不会按照2022年顶峰标准给23、24年安排学位。所以硬要掰扯的话,房产中介还可以坚称学位竞争仍然激烈。但是到了2025年,小学在校人数也会开始下降,从此以后,只要学校不缩编,学位就只有富余、断没有短缺的道理了。

 

大多数热点地区的学区房,为了规避轮换买卖,一般规定一套房5年才能获得一个学位指标,今年买了学区房的上学,等到腾出学位指标来,至少要等到2025年,如上所述,那已经是不怎么需要争学位的时候了。

 

所以如果继续听信房产中介的鬼话,讲过去“买了学区房,孩子上完学,卖的时候学区房大涨,被动投资学区房还大赚了一笔”的老套故事,从今年开始就要吃*了。“老破小”学区房的学区溢价会迅速跌落,今后入手学区房的家长要打坑下一拨家长的如意算盘,决计是打不响的。

 

当然,对笃信房产投资的人来说,“北上深优质学校的学区资源总是稀缺的”这套话永远能打动他们。只不过这是句废话,因为从经济学角度讲,所有商品都是稀缺的,不稀缺的东西压根不能成为商品。除了北上深优质学校的学区房,纽约、东京、香港的房子也都总是稀缺,全世界的人都想拥有一套,但没有人会认为,买了这些地方的房子一定稳赚不赔。当年北京上海也有房价不落的信仰,如今已然回调两年。指望在学位溢价整体消散的时候,因学校优质而走出独立行情,大概率是痴心妄想。

 

其实大多数人对学区房执念不深,愿意花几百万赌一把、凑热闹的家长终究是少数,但架不住要上学的人多。北上深这些年的入学人口都在20万上下,与之相对,北京上海的二手房年成交量只在15万套左右,深圳除个别年份井喷达到15万套,寻常年份多在7、8万套,这里面因孩子上学而做的房产交易占比不小。学区房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很大。

 

即便如此,碰上今年入学难度堪称史上第二大,房产中介、业主联盟拼命炒作,也没把房地产市场全盘带动起来,只造就了*部热点,颓势可见一斑。

 

于是,学区房,乃至后面的整个房地产市场,最后的指望只有大水漫灌,央行大印钞票,抬升资产价格。发生这种情况是大概率事件,只不过,与过去几十年的经验不同,无论灌多少水,除极个别楼盘外,房价涨不过肉价。

如同人们鲜少思考货币的本质,几乎无人探究美元的魅力来源。信用货币的购买力已经是一场无中生有的奇迹,而美元更从中脱颖而出,成为通行全球的存在。用美元可以买到中国的服装玩具、**的石油、欧洲的艺术品,甚至可以在与美国“敌对”的国家,轻易买到雪茄、波斯地毯与高丽参。

 

专家学者们或以军事力,或以科技力,或以综合国力来解释美元购买力的来源,却无一说在点上。美元成为世界通货的核心是世界人民对美元的信仰----用美元总可以买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各主权货币在各自疆域内的流通也遵照相同的逻辑---钱可以买到东西。

 

主权货币的购买力来自于法律的强制力(这在有些人看来不可思议,但却是事实,钱是被强加于人们头上的事物),美元在美国以外的购买力则没有这种法律保障,其他各国人民大可拒绝接受美元,不受认同的美元只能崩塌为彩色的纸头。货币的崩塌早已有许多先例,二战后的德国马克、民国末年金圆券,当所有人都不再承认货币的购买力,它便什么都买不了、什么都不是。

 

美元或许不至于变得一文不值,在可见的未来,它仍将处在信用货币的中心位置。然而它的成色日渐不足,终将褪去所有的光环。

 美元受到加持的过去

美元在其他国家的流通需要这些国家央行的支持。当前,各国央行普遍承认美国的通货地位,愿意收入美元、兑付本币,这并非理所当然,而是历史渊源与人们的惯性与惰性使然。

 

1944年二战尾声,以美元围绕黄金、其他各国货币围绕美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被建立起来,它的本质是金汇兑本位。也就是说,直到76年前,全世界人民认可的货币还只有黄金。彼时,美元的中心地位来自于美国庞大的黄金储备,其他国家愿意持有美元的原因是,用美元随时可以换回黄金。一个便捷的、以美元为计价单位与结算手段的国际支付体系建立起来,为二战后繁荣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提供了巨大助力。

 

遗憾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个有问题的货币体系。以法国的戴高乐为代表的部分人早早看出它难以维持,戴高乐大量地把美元兑换成黄金运回美国,让法国一度成为世界第二大黄金储备国,同时也抽掉了美元的老底。

 

60、70年代数度发生美元危机,迫使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1年停止履行兑换黄金的义务,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标志,也是金汇兑本位的终结,从此以后,人类告别了贵金属货币时代,进入全靠一念维系的信用货币时代。美元解除了黄金的桎梏,从此,美联储想印多少,就能印多少。

 

有人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代表了美元霸权的终结,这是彻底的误解,恰恰相反,那其实是美元霸权的起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前,法律意义上的货币是黄金而非美元,各国央行以为自己持有的美元是黄金兑换票。1971年美国人耍赖不再兑付黄金,各国央行却仍将美元作为储备资产,美元这才真正成为主角,开启了美国用纸就能买遍全世界的时代。

 

失去了兑换黄金的能力,美元其实没有太多成为国际支付手段的基础。各国央行愿意继续持有美元、继续接受美元支付,一则是因为,信用货币理论并没有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而自动建立起来,反正除了戴高乐这样的极少数怪胎,大多数时候,人们根本不会真的将美元兑换成黄金,干脆当瓦解之事从未发生。二则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从建立到瓦解的27年间,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支付体系已高度完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使用美元已是习惯成自然。三则是因为,也是最重要的原因,美元真的能买到东西。

 

用美元除了能从美国本土购买到农产品、军火、机器设备等等各国急需的商品,还能方便地兑换为以美元作为央行储备资产的各国货币,在这些国家购买到商品。美元的购买力受到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支撑,从而大大超越了美国本土的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元霸权有狐假虎威的味道。

 

国际经常贸易中,美国主要向世界提供农产品、军火、各类技术与服务(如互联网服务、电影、旅游、留学),而大量进口制造业产成品。美国向世界提供的商品服务长期小于向世界所取,长期处于贸易逆差,这样的情况已持续近60年。

 

美国国际贸易长期逆差的主要原因并非在于美国人喜欢占其他国家便宜,而在于,其一、世界其他国家都将美元当作储蓄资产,储蓄当然总是越多越好。美国逆差、世界顺差是各国人民的愿望,也是国际贸易的内力方向,其他国家宁可压低出口商品价格、减少进口也要实现贸易顺差,这就决定了美国逆差容易顺差难的国际贸易基本环境。其二、美国逆差意味着美国获得更多资源、商品与服务,而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国所付出代价仅仅是多印些美元出来,征收铸币税对美国来说轻松愉快,其自身不会产生强烈的抵抗意愿。

 

短期内,新增的美元让顺差国增加了美元储蓄、让美国以较低代价享受到了商品服务,看似双赢。然而长此以往,美元泛滥,储蓄了美元的国家会面临美元缩水的风险,美国则面临制造业衰退、产业空心化、就业岗位流失等问题。

 

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受到美元放飞影响最大的国家为日本。优异的工业基础、密切的日美关系,让日本一跃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日本国内的物价也随之放飞,导致今天日元面值巨大的*面。制造业方面,举例来说,当时美国满大街跑的都是日本汽车,丰田汽车到现在仍长期蝉联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车企(最近一度被特斯拉超过),昔日辉煌的美国汽车被挤到角落,汽车产业工人怨声载道。这种失衡持续至1985年,日美等达成广场协议,日元兑美元大幅升值,日本随之开启了名为“平成景气”的镀金时代,股价与房价飞涨,拉动物价登上世界巅峰,日本的出口能力因此被平抑。

 

以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四小龙与日本类似,都以“前期大量出口换回美元、美元储备增长、股票房产等资产价格上涨繁荣、物价上涨平抑出口能力”为发展路径,只是没有“广场协议”这样的标志性事件。

 

有了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榜样,泰国、马拉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被赋予“亚洲四小虎”的名号,投机家们希望四小虎能复制四小龙的经济腾飞模式,但过快跳过了产业发展阶段,直接进入金融投机,最终四小虎经济未竟全功。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四小虎的央行银行汇兑体系漏洞被攻破,这些国家民众数十年省吃俭用攒下来的美元储备,没几天工夫就还给了美国华尔街。

 

真正接力日本与亚洲四小龙的国家是中国。97年亚洲经济危机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显现,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展出了不可思议的生产力,生产力化作贸易商品出口,世界得到商品,中国得到美元。当中国成为世界的工厂,美元的购买力迎来了它的巅峰。家电、玩具、纺织品,世界各国人民用美元能够从中国购买到各种实惠商品,便更为放心和大胆储蓄美元。

 

中国央行成为美元的最大去处,其外汇储备于2006年升破1万亿美元,从此告别外汇储备拮据的日子,开始汇率改革,人民币走入升值通道。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未能阻挡美元流入步伐,至2014年,中国外汇储备已近4万亿美元,超过其他所有国家外汇储备的总和。中国的房价亦随外汇储备暴涨迎来令人叹为观止的上涨。

 

按照日美关系的历史经验,中国吸收巨量美元本应很快引起中美间矛盾。就像日本7、80年代极大冲击了美国的汽车业、家电制造业,中国进入21世纪后全方位地冲击了美国的制造业。

 

但即便到了2014年中国外储达到巅峰的时刻,中美冲突仍不激烈,这主要由三方面原因造成:

 

被延后的中美冲突最终以更激烈的形式爆发,也就是我们今天2020年所看到的*面。由于包括选举制度、军工经济在内的复杂**社会原因,美国始终给自己设定着至少一个外部敌对势力。苏联解体前,这一敌对主体是苏联,80年后期苏联已经明显不够瞧,便把日本捎带上一并打击。90年代初,苏联解体,日本迅速衰落,“文明冲突论”被翻出来,主要敌对势力变成伊斯兰文明。2001年后美国如愿以偿,与数个伊斯兰国家贴身肉搏十余年。卡扎菲、本·拉登死后,美国与伊斯兰的斗争难再有显见成果,“中国威胁论”被翻出来,2018年后成为主基调。这是题外话了。

 

回到美元。二战后,美元的购买力始终超出美国的生产力,1944年-71年间,美元购买力的背后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全体成员。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感觉上了老当的欧洲各国开始与美国分道扬镳,致力于欧共体和欧元区的建设。70年代-90年代,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勤劳生产热衷储蓄,构成了美国新的支撑。进入21世纪,世界工厂中国成为美元购买力的重要支撑点。美元霸权并不完全来自美国,这个结论可能会让人感到意外。

 

美元霸权的历史其实非常短暂,从1971年算起至今不过49年时间,即便从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算起,至今也不过75年。美元霸权并非久经考验的事物,它于须臾间兴起,当然也可以迅速衰落。

疫情前就在衰落的美元

日本以其强大的生产力、过硬的商品和充足的外汇储备,在80年代实现了自由汇兑和金融市场自由化,日元因此跻身国际货币行列。巅峰时期,日元在全世界外汇储备中所占达到7%以上。但随后由于日本经济衰退,日元的影响逐渐减少,目前在外汇储备的所占比例已在3%左右。即便地位衰落,日元仍被全世界认同为避险资产,今年疫情在欧洲和美国爆发时,日元还曾迎来一波大幅升值。

 

1999年欧元正式发行。虽然受经济和地缘**拖累,欧元区时而经济停滞时而债务危机状况不断,欧元未能直接将美元挑落下马,但仍对美元的地位产生极大动摇,欧元在国际支付中所占份额已超过30%,占所有央行外汇储备总额20%,是全球第二大流通货币和第二大储备货币。欧元存在的更大影响在于,让各国央行陆续放弃了紧盯美元的汇率政策,削弱了美元的定价基准功能。

 

无论是各国央行外汇储备多元化,还是汇率浮动机制多元化,都尚未伤及美元购买力的根本。如上节所述,美元购买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贸易顺差国所提供的商品,由此带来的推论是贸易顺差国出口能力的削弱,将导致美元购买力的削弱,于是我们有中国净出口的动力与能力的下降会促使美元衰弱这样看似不可思议的结论。

 

所以要说美元的衰落,必要说明中国经济不可。

 

如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一样,中国也经历了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外汇占款发行本币大幅增加、房价等资产价格上升、物价上升、出口能力平抑这样的经济发展历程,这最终在价格和数量两方面打击了美元购买力。价格上,原本中国出口一件衣服卖1美元,后来变成2美元,这相当于美元贬值。数量上,一方面中国获取了足够外汇储备,继续囤积美元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中国商品价格的上涨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其销路,导致中国吸收美元的能力下降。

 

2014年中国外汇储备巅峰时距4万亿美元仅咫尺之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已太多,为遏制外汇储备过快上涨,央行不断调高人民币汇率,终于在2014年12月31日摸顶,达到1美元兑换6.11人民币。

 

在2012年第4季度至2014年底的一轮人民币升值中,发生了一系列经济决策错误。持久稳定的人民币升值让外汇投机变得有利可图,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一些合格境外投资人(QFII)将美元带入中国兑换为人民币,没有展开任何投资就因人民币升值获得了可观收益。热钱通过QFII涌入的热情如此高涨,以至于监管机构不得不对QFII进行严格的额度控制。民间亦开始流传,美国小伙带了美元来中国吃喝玩乐一番,回国前把剩余人民币换回美元还赚了一笔钱的故事。而类似的情景,其实已在1985年签订广场协议后的日本上演过,持续稳定升值的日元掀起了一股炒汇热潮。

 

由于炒汇热钱涌入,中国央行的外汇储备不仅没有随人民币升值下降,反而进一步攀升,使得人民币泛滥,拉起一轮股市上涨,挽救了先前因过度炒作陷入低潮的中国楼市。人民币过度升值沉重打击了出口经济,为对冲失利的出口,决策层因此谋求经济的“内向发展”“拉动内需”,纵容乃至怂恿股市飙升,这就是2014年牛市的由来,媒体则配合地喊出“4000点只是起点”的口号。这几乎是1985年以后,日本出口受挫、汇价股价房价同时升天的翻版。

 

2015年,出口经济的颓势开始严重拖累中国整体经济,人民币被迫进入贬值通道。随着人民币持续稳定贬值,热钱开始撤出中国,外汇储备下降。2015年7、8月,没有了新增货币又受到杠杆调控的股市崩盘,史称2015年股灾。

 

2014年,拥有了过度充分外汇储备的央行开始谋划人民币国际化,探索放开自由汇兑和金融自由化,决策层号召中国企业走出去,加大对外投资。2015年人民币贬值,那些走出去的企业更加快了兑换美元对外投资的步伐,同热钱一道快速掏空央行家底。“走出去”变成抽资外逃做空中国,以HH、AB、WD、FX败家四子为代表,陆续受到约谈,对外投资进程中断。除FX外,另外三家的海外投资团体以业余关系为主,投资能力极差,高价购买了一堆海外垃圾资产,回收困难。“做空中国”犯了原则性错误,国内经营的历史欠账被一并翻出,自此一蹶不振。

 

2015年,央行外汇储备自3.9万亿美元的高点直落近1万亿美元,来到3万亿美元附近,此后一直维持在这一水平。人民币发行极大依赖于外汇占款,但外汇储备的减少时,央行其实无法回收人民币,当然更没有办法新增货币投放。又从《经济动力学》知道,经济个体的净利润实际上是个货币现象,2012-2014年人民币随外汇储备大增持续大放水,大家盈利非常好,都觉得赚钱容易,到2015年、16年人民币投放骤停,中国各经济体的盈余随即大幅降低,这是15、16年人们感到经济困难的根本原因。直到16年下半年,央行下定决心把货币操作与外汇储备脱钩,经济才看似有了复苏迹象,其代价是人民币的无锚放飞。不过原来那个锚是美元,不要也罢。

 

外汇储备快速跌落时,人民币恢复部分管制,对外投资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亦暂告段落。此后人民币汇率调整主要依据进出口紧平衡。中国与日本、亚洲四小龙一样,告别了大量净出口的时代。这也同时意味着,为美元购买力提供商品的一个巨大源泉的枯竭。

 

2016年特朗普上台,他与大多数没有专业学习过经济的人一样,对经济的理解停留在16世纪重商主义的朴素观点,认为贸易逆差是件坏事。他所不知道的是,缩减贸易逆差同时意味着美国放弃征收铸币税。特朗普根据表面上的外贸数据,把矛头对准中国。实际上,中国虽然表面对美国大量贸易顺差,但通过第三国还从美国间接进口了相当多的商品,中国净出口量已经减少到很低水平。

 

美元的国际购买力已随中国净出口能力下降而动摇,美元在美国本土的购买力则随美国的通货膨胀稳定下降。进一步地,海外美元一大部分由中国主体持有,这些美元在买东西的时候受限,买不了高端军火、高精尖芯片等真正的好东西,残缺的美元实际购买力更低。

疫情对美元的影响

海外主体所持有美元大多回到了美国的金融体系,变成了美国国债、美国股票和美国银行的账户存款。2008年开启的量化宽松让美股迎来十年长牛,人们的风险偏好变得极高,无论什么样的股票都有人愿意搏一把。海量流动性造就了一些企业,如特斯拉,在之前任何历史时期,这样长年连续巨亏的烧钱企业绝对无法生存,而特斯拉不仅靠海量融资存活下来,市值甚至一度超过丰田,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堪称泡沫下的奇迹。

 

美国疫情爆发后,美股道指3周内从29568点飞流直下到18213,据传导火索之一为沙特基金赎回。这为海外投资者敲响了警钟:美元投资看似账面浮盈丰富,其实很难带走。

 

3月底,美国通过2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法案。7月,新一轮1万亿美元的刺激法案又被提上议程。这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刺激政策,需要美联储印钞支持。而美联储3月即表态扩大债券购买规模和范围,当时我在微博上指出,这是美联储号召大家放弃美元。在此之前,为维护美股股价,美联储已将基准利率调降至0,锁掉了固定收益类美元资产收益。

 

8月,早年因集会门票事件得罪特朗普的字节跳动遭到特朗普的疯狂报复。特朗普借CFIUS(ForeignInvestmentintheUnitedStates,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之手,以过去并购活动中的微小法律瑕疵强迫字节跳动出售旗下TikTok。这给美国的海外投资者再次敲响警钟,美国可能随时动用各种边边角角法律与行政手段,攫取海外投资者的美元资产。私产理应受到保护的资本主义美国,变得前所未有的陌生。

 

于是,疫情期间,美元背后的所有资产依据,都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全面的、制度性的打击。

 

上一节我们已经指出,美元背后的商品支撑已经由于中国的商品出口问题摇摇欲坠,疫情则再次给予沉重打击。美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感染人数已超过540万人,并仍以每天5万人以上的速度增长,死亡超过17万人。除了疫情期间的防控措施会对工厂开工、企业生产造成阻碍,感染后遗症、人口死亡、后疫情应对都是经济的不利因素。疫情还导致美国社会问题激化,更多劳动力人口的精力被消耗在了冲突应对上,势必对美国的生产力造成影响。美国疫情前就是长期净进口国,疫情后更不能指望美国向世界净输出商品。

 

对海外美元持有者来说,投资债券几乎0收益,投资股票表面浮盈的很多但多少能落袋很成问题,投资企业可能被行政部门折腾。美联储超过3万亿美元的大水正在路上,意味着程度不轻的通货膨胀或早或晚不可避免的到来。而美元所能购买的商品,无论是美国本土商品,还是其他地区的产出,都将不再价廉物美。

 

可以说,疫情会导致美元全方位的滑落。

 

放弃美元(暂时)拥抱黄金

就像美国的衰落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兴盛,美元的衰落也并不意味着欧元、日元或者人民币的兴起。又如同美国的混乱对中国人民来说弊大于利,美元的衰落不会给谁带来好处,我们只能尽量避免损失。

美元之外,2008年以后所有主权信用货币都开启了放飞模式,也都借口疫情应对大量放水。只不过这次美国受到疫情的影响更大、放飞更彻底、水量更大。

 

过去的货币泛滥已经导致全球经济结构性失衡。事实上。以特朗普为代表的各国民粹领导人上台,本就是货币泛滥经济失衡的结果。贫富差距急速拉大、投机成为主要经济活动。疫情将加剧这种经济失衡。

 

在诸货币中,美元当然是糟糕的选择,其他货币也好不到哪里去,那么比特币一以太坊这类所谓“数字加密货币”会是出路吗?很遗憾,“数字加密货币”只是自封货币而已,好比卖枣糕的商铺自封为“枣糕王”。“数字加密货币”本质是一场基于密码学和互联网的数字游戏,甚至跟货币不沾边,比美元不知道差到哪里去了。

 

美元的跌落将持续影响国际经济与国际**格*,美元霸权的半径将会大幅收缩,美国的影响力随之下降,其他国家也将各自内敛,更倾向于各过各的日子,减少对外依赖。短期内,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交流会趋缓。但总体来说,人们的工作生活受到的国际影响要远远小于各国内部失衡造成的影响,各国所面临的内部矛盾要远远大于外部矛盾。

 

对于握有大量美元的普通民众和各国央行来说,与其捏着随时泛滥、不好用、不断贬值、随时可能被美国**翻脸的美元资产,不如换些牢靠的东西。2018年以前我很少赞成黄金等贵金属投资,觉得这些金疙瘩的使用价值实在有限,但在这美元的黄昏,货币比烂的时候,至少黄金等贵金属不能被凭空变出来。

最近比特币因为屡创新高而频上新闻,一会突破3万5,一会突破4万。其实绝大多数人并不关心比特币价格,但是各路财经媒体自媒体既要吃饭又找不到有价值的内容,就拿这种搏眼球的消息凑数。人民群众看到最近密集的比特币大涨消息,免不了感慨一下,偶尔会有人后悔一下。倒不用太担心正常人会在这个时候入市接盘。

 

2017年5月,我在《比特币》一文已经指出,比特币作为区块链概念的实践,有技术上的价值。但是比特币本身,那一串私钥字符串的价值为0。许多价值为0或者价值很低的东西在短期内价格可以很高,比如历史上有荷兰的郁金香泡沫、英国南海公司股票泡沫。今天世界上也有很多空壳公司股票、不可能得到偿付的债券,市值加起来也能有几万亿。所以一方面比特币价格再高也没什么可惊叹,另一方面比特币价格再高,涨到100万、1000万,价值还是0,最终起到的作用就是把某群人的财富再分配一下,高价买入者给低成本持有人送钱。

需要说明的是,价值为0的东西价格未必回归至0,《经济动力学》说得很清楚,价值与价格根本两回事,不存在价格长期会向价值回归这种事。

 

比特币其实是一项超大型实验,实验结果早已经出炉,区块链最重要的应用彻底失败。

首先,比特币证明了基于区块链的、绝对去中心化的交易体系,即便在当前高度发达的高速网络系统上仍没有可行性。链上信息的存取极度缓慢,导致区块链无法支撑起高频交易,现在一笔交易上链可能已经需要排队数天时间。今天绝大多数“比特币”交易是发生在交易所进行的类期货交易,很多自以为参与了比特币交易的人甚至于从未拥有过比特币私钥,只拥有过交易所账号,只在交易所交易过“比特币”。交易所交易当然是中心化的交易体系,彻底违背比特币仍在描绘的“去中心化愿景”。

 

其次,从多年前开始的扩容与分叉,充分显示了比特币社区高度极化,绝非参与者相互平等的社区,而是与其他社区一样的大佬执事的地方。自由主义者本来看不惯**货币,投向比特币,结果很可能遇上更不讲道德和规则,而且身份不明的一群人。

 

然后,经过多年运行,比特币的持有情况极高度集中,不到1%的参与者掌握着(虽然可能是代持)超过99%的比特币。与此同时,比特币全节点也很可能不断集中于少数人(虽然从起起落落的数量上暂看不出端倪)。而整个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依赖于全节点的数量足够多、足够分散,节点的集中化使得篡改在理论上实现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此外,比特币基于的加密算法虽然目前尚没有攻破的可能,但这些算法的安全性确实越来越难得到保证,数学或者物理理论的突破可能带来致命一击。

 

目前,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理念尚没有找到任何应用场景。当下打着区块链幌子的事物实质上只是多中心加密体系,跟区块链南辕北辙。

而绝大多数普通人所参与的比特币交易,更其实跟比特币没有关系,实质是跟“美女荷官在线发牌”一样的网络赌博,只不过表面挂钩比特币价格,类似无数其他的电子交易盘、外汇盘等。99.99%的网络赌博参与者最终的命运只有两个:赌到倾家荡产负债累累,或者交易平台跑路一切归零。能从中获利的赌客万中无一。当然,不管怎么劝导,总有大把人前赴后继要去试这万分之一的运气。这是个巨大产业链。

 

比特币、币圈经过这么多年的运行,该入*的早就入*,该输的基本都已经输干净,没入*的基本也不会再入*了,所以这次比特币连创新高的消息很多,圈外讨论热度很低,圈内自娱自乐。

 

比特币这次新高,主要原因有三点:

其一,持有高度集中,容易形成价格卡特尔,跟庄股一样,暴涨暴跌。如果持有分散,一上涨有几十万人会卖,价格就会平缓许多。许多人看到比特币今天的价格,遗憾当初没把比特币留下来。不需要遗憾,要是群众都留在手里,比特币就不会涨成这样,正因为大家都没有,它才可以放放卫星。

其三,我们知道这次许多金融机构与投资大佬下场增持了部分比特币,主要是疫情以来全球大放水,股市等资产涨得实在太好,价格高得让人心慌,黄金等贵金属暂时又有点炒不动了,赚了大钱的机构与大佬便想着分散投资,撒点钱部署到比特币。对大佬来说只是丰富下投资组合,占比很小,赔了也不打紧,普通人进去的话,很快裤衩就不剩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大厂合生帝景项目有什么缺点(缅甸风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