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元等于多少人民币最高峰(5月17汇率(5月15日汇率是多少) - 资讯动态 - 福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

5月17汇率(5月15日汇率是多少) - 资讯动态 - 福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

今天给各位分享几个有关5月17汇率的小知识,其中也会对5月15日汇率是多少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我行外汇“实时汇率”可进入招行主页,点击右侧的“外汇实时汇率”查看,具体汇率请以实际操作时汇率为准。如需查询历史汇率,在对应汇率后点击查看历史。注:100外币兑人民币;每个银行兑换汇率都不同,但相差不大。

2、月17日以来,人民币汇率止跌反弹,截至5月20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市场汇率已累计反弹1227个基点。5月2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756元,单日上升08%,升幅为2005年7月22日以来最大。

3、因汇率实时波动,您可以参考招商银行外汇“实时汇率”,请进入招商银行一网通主页,点击页面中部的“实时行情-外汇实时汇率”查看(点此进入网页链接)。具体汇率请以实际操作时汇率为准。

4、年5月17日21:20最新外汇牌价;1美元兑换人民币:最高价91840,最低价89050,最新价91401802万美元可兑换人民币1802x91400=12450280万元即人民币壹亿贰仟肆佰伍拾玖万零贰佰捌拾元。

5、此外,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12月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3677,为今年6月2日以来最高,为年内次高水平(6月1日为3572,为年内最高水平)。RRR降息对人民币汇率影响有限。

1、欧元兑换人民币的最高汇率是在2008年的5月17号,最高基准价为11699。欧元兑换美元最高汇率是在2008年4月22日及7月15日,欧元两次达到历史新高60美元。

2、目前各大银行均可通过在线渠道和网点提供实时汇率报价,另外,专业交易软件、资讯终端等还可以提供历史汇率查询、汇率走势图等功能。

4、欧元兑换人民币的最高汇率是在2008年的5月17号,最高基准价为11699。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是影响汇率波动的最基本的因素。

目前各大银行均可通过在线渠道和网点提供实时汇率报价,另外,专业交易软件、资讯终端等还可以提供历史汇率查询、汇率走势图等功能。

欧元兑换人民币的最高汇率是在2008年的5月17号,最高基准价为11699。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是影响汇率波动的最基本的因素。

年欧元对人民币最高汇率是12588人民币/欧元。2004年初欧元兑人民币加权平均价为3951元人民币,此后震荡走低。下半年受国际市场欧元兑美元持续劲升的影响,欧元汇价稳步上升,年底达全年最高价12588。

MonetaryAct),2002年7月欧元成为欧元区唯一合法货币。近期人民币贬值,人民币兑美元破“7”大关,欧元强进走势,欧元兑人民币进入了近五年的最高峰,1欧元兑换人民币6560元,可以这样说,今天的兑换价就是最高的。

汇率是768,时间:2020年1月15日。1欧元=768人民币,1人民币=01302欧元。(最多18字)欧元,全称:欧盟欧元,绝和国际代码:EUR,其兑换人民币汇率又称欧元价格、中欧汇率。欧元的英文名称是Euro,符号销老是。

俄罗斯卢布是俄罗斯的本位货币单位。1元人民币≈14234俄罗斯卢布,由于外汇汇率是实时变动的,数据仅供参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更新时间:2022-01-2610:12。

卢布。俄罗斯的钱币叫卢布。根据之前的汇率,1俄罗斯卢布=0.1103人民币,1人民币=0694俄罗斯卢布。俄罗斯卢布一般有两种,分别是纸币和铸币,辅币是戈比。它们的换算方法如下所示:1卢布=100戈比。

俄罗斯的钱币叫卢布。根据2019年12月05日汇率,1俄罗斯卢布=0.1103人民币,1人民币=0694俄罗斯卢布。

人民币=16126俄罗斯卢布1俄罗斯卢布=0.08611人民币一,第一阶段:1949-1978年,人民币汇率主要实行单一汇率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5月15日汇率是多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本站采用创作共用版权CCBY-NC-SA3.0CN许可协议,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

辽ICP备2023000408号-41XML地图|免责声明运行时长:60.587秒查询信息:22次

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精选(九篇)

时间:2023-09-2816:16:20

关键词:欧债危机,区域一体化,亚元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进入到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阶段。从拉美债务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到爆发于本世纪的次贷危机、美国债务危机以及欧债危机来看,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和**债务规模是治理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关键所在[1]。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元区国家普遍出现了高额的公共债务和财政赤字,以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和希腊四国尤为严重,其中希腊于2009年12月爆发了债务危机。一场波及多个欧元区国家的债务危机开始不断的发酵和蔓延。目前,欧债危机问题就成为国内外学者讨论的焦点。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关于在亚洲成立最优货币区以及亚元的呼声不断高涨,甚至在欧元区债务危机爆发以前,许多金融专家和学者认为欧洲是亚洲可以借鉴的模式,这次爆发于欧元区的债务危机暴露出来欧元货币体系的一系列缺点,为亚元的构建提供了借鉴意义。

一、欧债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

关于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学者们已经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部分国家高额的财政赤字是欧债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余永定(2010)认为,欧元区国家之所以会爆发债务危机,主要是源自欧元起国家长期以来比较僵化的经济制度以及社会福利体制导致的财政赤字过高,同时当这些国家发生财政问题时,由于欧元区内部的经济治理机制不完善,并缺乏有效的货币政策手段,再加上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比如德国和法国迟迟不愿伸出援手,最终导致了债务危机的爆发[2]。

(二)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下调欧元区国家信用评级是欧债危机起着助推作用

据imf统计,美国、日本以及英国的财政赤字率均和希腊12.8%的财政赤字率水平相当。但是为何仅有希腊爆发债务危机?我们认为正是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降低了欧元区国家的信用评级,导致这些国的融资能力下降和融资成本上升,最终导致债务危机的爆发。徐明祺(2010)认为,正是国际信用评级机构调低希腊的信用评级,导致希腊市场融资能力的降低,才引起债务危机的爆发[3]。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难以形成科学合理和客观公正的信用评级,助长了全球信用风险的积累和资源的严重错配,由此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动荡以及债务危机的产生。

(三)欧元区经济制度缺陷与欧元区内部经济结构不平衡是欧债危机爆发的内部原因

欧元区债务危机的爆发,许多学者认为欧元区经济制度的缺陷是主要原因,即货币政策统一,财政政策不统一。费尔德斯坦曾经预言,欧元区的这种缺陷有利于长期处于财政赤字的国家,但最终会导致欧元区的解体,其内在逻辑是:欧元区内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统一,财政政策归各个成员国所有,货币政策归欧洲央行所有。但是,在当前的国际经济中,不管是经济完全独立的国家,还是经济一体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国家的最基本利益仍是民族利益[4]。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是首要目标,但在欧元区,欧洲央行的首要目标是维持物价和汇率稳定。因此,当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不一致的状况时,部分成员国必定会出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错配。

此外,欧元区内部的经济结构不平衡也是欧债危机爆发的主要内部原因。这主要体现在:首先,欧元区并不具备蒙代尔(1961)所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条件。蒙代尔(1961)认为,在一些商品、劳动力和资本一体化,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经济政策比较一致的国家和地区可以组成独立的货币区。在这个货币区内,各个成员国可以实行统一的货币和货币政策,对内采取固定汇率制度,对外采取浮动汇率制度,这样可以实现各个成员国的内外部均衡。但目前,欧元区各个国家之间的通货膨胀率、经济结构、经济周期以及劳动力成本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并且差异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同时,欧盟各个成员国也具有不同的生产结构,它们对原材料的进口和依赖程度也有所不同,再加上各个国家之间具有不同的劳动生产率,因此国家之间的劳务和产品

价格竞争趋势依然存在。其次,欧元区各个成员国的经济实力呈两极分化的态势[5]。主要体现在欧元区核心国家与国家的经济体系差距不断拉大以及经济结构明显失衡,同时核心国家不断向国家出口并输出贷款,国家的负债比较严重。

(四)僵化的劳动力市场以及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是欧债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

首先,欧洲国家的劳动力市场缺乏必要的弹性。虽然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建立促进了国家之间商品和资本的流动,但由于文化和语言方面的障碍,以及社会和教育问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劳动力缺乏必要的流动性,再加上欧盟内部普遍存在的工资刚性也限制了劳动力自由流动。此外,劳动力在工会组织强大的保护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比较困难。其次,欧洲国家相继建立了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扩大了财政支出,也推高了**的债务,并使其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逐渐丧失了区位优势。

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而言,如果说欧元区处于金字塔的顶部,那么北美自由贸易区处于第二和第三阶段,而东亚地区仅处于一体化的初级阶段。因此,从欧债危机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得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验借鉴,从而对亚洲地区货币金融的合作前景进行分析。

(一)建立区域范围内的金融监管和救助退出机制从而有效地防范各种风险

在目前的“清迈协议”框架下,各国财长在同意建立共同基金的同时,还倡导成立一个对各国经济金融形势进行监测的支付系统。但东亚地区内各个国家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也有可能出现类似欧元区的“道德风险”。因此在建立这种监管与救助体系的同时,还应该建立一种退出机制。

(二)扩大共同基金的规模,积极推动区域间货币与金融合作

从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及演进可以看出现有的国际经济组织和货币体系不足以有效地解决东南亚的区域性问题。从欧债危机、迪拜以及冰岛的债务危机可以看出,在区域间建立共同货币基金才是有效的解决区域间金融风险的途径。在欧债危机爆发以后,由于区域内缺乏共同基金,而基于各个国家独自的利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区域内的德国等成员国未能实施及时救助,从而导致欧债危机的负面影响扩大。因此,加强区域内的货币金融合作,利用区域内共有的金融资源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可能产生的金融危机。

(三)加强经济合作和**对话,稳步推进区域间货币金融合作

目前,货币合作共有两种模式:一是美元化;二是类似欧元区的共同货币。一些学者的观点认为,欧元区的货币合作模式更像是**合作的产物,而美元化才是市场化的结果,正是由于欧元区的这种非市场化的合作方式才导致目前危机的产生。因此对于东亚区域一体化而言,如果强行通过**合作来推动,区域内各个成员国经济条件和经济政策的差别可能会给区域一体化乃至货币区的稳定带来重大挑战。

从美国次贷危机到欧债危机,美国的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一直扮演着推波助澜作用。美国正是通过对国际评级长期话语垄断权来保持自身在全球**经济格*中的地位。因此在推进区域一体化的过程中,建立属于自己区域内的信用评级体系,有利于维护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经济金融稳定。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关于推出“亚元”的呼声不断,但亚洲各国的**合作意愿、经济发展水平等差距预示着推出亚元的道路还比较漫长。欧债危机的爆发更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亚元的前景,并为构建亚元蓝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的货币政策和独立的财政政策是欧债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在亚洲,由于现实原因和历史原因,亚洲各国间的隔阂和差异更多,对看得更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实施一体化的货币政策,在缺乏必要配套措施的情况下,当类似欧债危机的事件发生时,亚洲各国面临的压力和威胁将更大。所以,如果要推行亚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统一是一个必要的条件。

虽然超货币是一种革命性的创建,但欧洲货币联盟毕竟是在缺乏**联盟的基础上产生的,这导致危机爆发后,救助措施寸步难行。这要求亚洲各国在推行亚元时,必须首先考虑**联盟。虽然亚洲的历史发展表明,在亚洲实行**联盟是一件非常困哪的事情,但这次欧债危机充分说明,只有在**和经济上的相辅相成,才能有利于陷入危机的国家迅速恢复经济。

在亚元的推进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最优货币区的理论条件,即只有各个国家在要素流动性、经济互补性、市场一体化、经济开放度以及**文化制度等方面趋同的情况下,组建最优货币区才能带来最大的市场红利。如果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勉强加入,就有可能得不偿失。亚洲各国应以欧债危机为借鉴,循序渐进地推进亚元,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决不能强行推出亚元,否则就会陷入比欧元区更加严重的危机中。

相对于欧元区,亚洲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要求亚元必须要在一个货币金融合作更加透明的环境中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减轻投机者的供给。同时也要建立一个具有更多话语权、信息高度透明以及交易比较便利的金融稳定组织。这个组织的建立也需亚洲各国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

总之,当前欧债危机还没有完全结束,欧元未来的命运也很难判断。亚洲各国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欧元的动态,积极研究欧元在运行过程中的优缺点,并吸取欧债危机的经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为区域一体化及亚元的构建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2]余永定.欧洲债务危机的启示及中国面临的挑战[n].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月报,2010(6).

[3]徐明祺.欧洲债务危机也是欧元的信用危机[j].社会观察,2010(6).

关键词:欧洲债务危机;GDP增长率;经济结构;赤字;储蓄投资转化率

中图分类号:F015;F83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6116(2012)05—0122—07

欧洲债务危机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在欧盟国家爆发的债务危机。它起源於希腊,由於应对不利,后来迅速向欧盟核心国蔓延。郑联盛(2010)分析了欧洲债务危机的演进和发展,大致将欧洲债务危机分为“外向型”债务危机,以北欧小国冰岛为代表;“外来型”债务危机,以部分东欧国家为代表;第三种就是本文所涉及的“传统型”债务危机,以希腊、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和西班牙为主要代表。上述分类对区分欧洲债务危机类型和进一步探讨其成因和影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即为什么在上述五国会集体爆发类似的债务危机?五国到底在哪些方面具有相似的特点而导致危机的爆发?再进一步说,下一个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将会是哪里,或者债务危机是不是已经离欧洲而去?

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是随着时间的推进,爆发危机的国家越来越多,在欧元区的经济地位越来越高,对欧洲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深,治理的难度越来越大,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目前对欧洲债务危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介绍危机的相关情况,也涉及了债务危机爆发的背景和原因等内容。如陈江生(2010)认为主观价值量对客观价值量偏离带来的能量积累到相当程度导致危机爆发,这是欧债危机爆发的根本性原因;黄永忠(2011)将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归结为外部金融危机的冲击、欧元区货币和财政政策的二元结构以及高赤字的传统;陈志昂等(2011)从劳动力的视角出发,认为希腊等国在国际经济中尴尬的夹层效应是爆发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姜艳霞(2010)认为正是欧元区的制度困境和设计与执行存在的不一致导致了希腊等国的债务危机。

笔者认为,上述专家学者的分析,只是从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视角相对单一,程度相对浅显。本文试图从欧债危机形成的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人手,从浅入深,由表及里,将最核心的部分加以提炼和分析,并以此为戒,警示中国经济的发展。

一、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希腊、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和爱尔兰等国的债务危机更多地是由於各国(中央)**大规模发行国债超过了其自身的清偿能力,造成无力偿还或必须延期偿还。简单地说债务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在於债务规模超过了偿债能力,出现了严重违约的可能性。这导致了在公共债务持续攀升,赤字规模不断累积,财政支出急剧扩大的背景下,在金融危机冲击后爆发了欧债危机。

要分析欧洲诸国爆发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首先要了解各国的公共债务情况。按照《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稳定增长公约》的具体要求,欧元区国家国债负担率(国债余额与GDP的比值)必须保持在60%的水平以下,而事实上完全达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稳定增长公约》要求的国家少之又少,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国国债规模普遍上升,不少国债比例较低的国家也纷纷打破了国债上限约束。从图1可以看出欧洲各国的国债负担率。其中,爱沙尼亚的国债负担率最低,为9.68%;希腊的最高,为152.55%。只有5个欧元区国家的国债负担率低於《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红线,其他国家均高於红线。公共负债持续攀升的原因在於社会福利较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

1.社会高福利导致国债负担率过高

高福利制度是欧洲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是欧洲国家的骄傲、人民的自豪。高福利体制的运转建立在高就业和高劳动流动性基础之上,这意味着社会必须有足够多的纳税人来支持高税收制度,维持福利体制的运作(谢世清,2011)。但是,欧洲人已经养成了躺在高福利的温床上坐享其成的惰性。欧洲国家试图进行改革,但是阻力重重。为了维持现有的高福利制度,国家负债水平持续攀升。以2011年为例,按照国债占GDP的比例并参考预期因素,可将整个欧元区以及英国的负债情况分为四大板块。

(1)负债较健康的国家。这类国家的国债负担率低於《马约》规定的60%的红线,主要有爱沙尼亚、卢森堡、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芬兰。

(2)负债一般健康的国家。这类国家的国债负担率在60%~80%之间,主要有荷兰、西班牙和奥地利。

(3)负债比较不健康的国家。这类国家的国债负担率在80%~100%之间,主要有德国、法国、英国和比利时,作为欧盟三驾马车英、法、德的国债情况均不是很乐观。

(4)负债很不健康的国家。这类国家的国债负担率高於100%,分别是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和希腊,其中希腊和意大利两国负债占GDP的比重常年高於120%,且无好转迹象。过高的国债负担率从侧面说明了经济模式的不可持续,必须依靠不断借债来维持**运行及社会经济开支。

通过以上分类可以看出,后两类国家恰恰是社会福利水平过高、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缓慢的国家。如果这些国家还未采取有效的手段改革高福利制度,改变国人的观念,债务与GDP之比值将会进一步增加。

欧洲是福利国家的发源地,也是老龄化趋势最为严峻的地区。老龄化不仅拖累了经济增长,同时也提高了福利成本,加剧了财政负担,最终导致国家债务的恶化(新川陆一,2011)。

(1)人口老龄化成本的广义含义包括老龄化趋势带来的三个潜在风险,即经济增长减缓、财政收入减少、公共支出增加,三者共同构成了“老龄化成本”的广义含义,成为国家财政恶化和债务攀高的潜在因素。近20年来,欧洲人口老龄化和劳动适龄人口的减少,必将影响其经济增长。换言之,未来50年中,由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的经济增长减缓、财政收入减少和公共支出增加的三个潜在风险并存和相互交织的复杂*面,必将使欧洲各国时刻警惕其债务危机的风险,提高其养老金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

(2)人口老龄化成本的狭义含义包括老龄化带来的主要财务成本,即公共养老金支出、医疗费用支出、长期照护支出、教育支出和失业保险支出五个福利项目。从理论上讲,人口老龄化越迫近和越严峻,前三项便越会不断攀升,而后两项则会逐渐下降。在欧洲国家普遍实行的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险制度架构下,参保人的养老金权益在本质上是一种隐性负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寿命预期的延长,“养老金财富总值”形成的这个隐性负债将不断显性化和货币化。

欧洲国家国债负担率高企的直接原因是巨额的财政赤字。为了维持国内福利开支和**运作,部分欧洲国家常年保持着较高的赤字规模(王鹤,2003)。

1.赤字规模的分类

根据OECD的统计,就整个欧元区而言,同样可以将其财政状况按照赤字规模分为四大类。

(1)财政状况较好的国家。这类国家常年基本无财政赤字,金融危机后财政赤字稍许上升,主要有卢森堡、芬兰和爱沙尼亚。

(2)财政状况一般的国家。这类国家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一般保持在欧盟所规定3%的范围内,金融危机后稍有上升,主要有德国、奥地利、比利时、荷兰。

(3)财政状况较差的国家。这类国家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常年高於3%的上限,金融危机后继续攀升,主要有法国、意大利、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

(4)财政状况很差的国家。这类国家财政赤字常年高於3%的上限,在金融危机后赤字比例急剧上升且均超过10%,主要有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其中,爱尔兰的财政状况最糟糕,2010年赤字比例高达32.4%;希腊(10.41%)、英国(10.34%)、西班牙(9.24%)和葡萄牙(9.17%)紧随其后,同期OECD国家的赤字比为7.7%。

可以作为比较的是,2010年巴西的赤字比例为2.5%,中国为0.7%,印度7.7%,俄罗斯4.3%,南非4.5%,与新兴经济体相比,欧元区部分国家赤字占GDP的比重畸高,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赤字比则更高。高额的赤字就需要不断地通过发行国债进行平衡,当国债发行遇到问题,甚至新发国债已经无法偿还到期本息时,债务危机自然不期而至。过高的财政赤字既是债务危机爆发的直接成因,同时也向外界传递了一国财政恶化和对外偿付能力严重下降的信号,继而使得**的借债行为受到抵制,间接催生了债务危机。

巨额财政赤字说明**收支倒挂,支出大於收入。发达国家**收入大部分来源於税收,税率往往通过法律形式被固定下来,因此税收收入在一定时期内会保持一个比较平稳的水平。欧元区15国**收入占GDP的比重大致保持在45%左右的水平。通过比较发生债务危机的部分国家数据可以发现,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收入占GDP的比重大致都维持在比较固定的水平,分别为39%、35%、46%、40%和35%。之所以造成大量财政赤字,主要还是因为**支出在危机后急剧扩大。以爱尔兰为例,**支出占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36%一路上扬,2009、2010和2011年分别达到42.7%、48.2%、67.0%,在收入没有出现同比例上升的情况下,支出的急剧上升导致赤字规模逐步放大。2010年欧元区**支出占GDP的平均比重为50.47%,同期OECD国家**支出占GDP的比重为44.49%,对应的欧元区和OECD国家**收入占GDP比重分别为44.49%和36.83%。对比这两组简单的数据基本可以发现,欧元区国家**参与国民经济的程度高於整个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也基本可以看出欧元区国家福利型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积极的转移支付力求实现社会均衡。正是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导致**成为市场经济的另一股主要力量,同时也承担了参与经济活动的相应风险。因此,在发生金融危机后,市场风险很容易通过**活动转移到**身上,从而更易形成债务危机。

从以上的分析基本可以看出为什么此轮债务危机首先在希腊爆发,接着蔓延至欧元区其他国家。公共债务占GDP比重最高的国家是希腊;赤字负担率最高的国家是爱尔兰,其次便是希腊;经常收支逆差占GDP比重最高的国家同样是希腊,希腊已经成为欧元区国家“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不改变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及居民消费方式,债务危机很可能会一波接着一波袭向欧元区其他国家,照这个发展方式看,法国、英国似乎都有可能成为危机下一步蔓延的方向。事实上,无论是债务比、赤字负担率,都只是我们观察欧元区经济的表面现象,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方式、国民经济运行状况才是其背后的最终决定因素。

虽然不同国家的历史国情不同,经济发展基础不同,地理文化资源禀赋不同,三次产业发展的结构也可能千差万别,但是产业结构演化的规律却是基本一致的,即经济体总是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发展,第二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向第三产业发展(Chenery等,1968,Salant等,1983,这一过程也必然伴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因而三次产业的结构往往就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OECD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第三版),欧元区的“优等生”德国2009年一、二、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是0.81%、19.3%和79.89%,同年希腊的该占比则分别是3.14%、10.7%和86.16%。将希腊等国与德国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希腊第一产业比重高於德国,人均收入水平也低於德国,但第三产业的比重却高於德国。从这个比例也可以基本看出,希腊在产业结构上过度偏向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和运输业。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情况与希腊相比较为接近,旅游业所在的批零餐饮业占GDP的比重都比较高,分别达到了17.9%和14.91%。在国民经济结构上,过度依赖单一产业,不仅导致在遇到危机时难以有效地进行抵御和防范,反而会因危机而陷入更深的危机循环,同时过度依赖单一产业会因对新兴产业重视不够而忽视培育,造成国家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产生所谓“夹层效应”。爱尔兰似乎又走了另外一个极端,曾经的“凯尔特猛虎”在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同时,毫无节制地吸引外资流入来发展房地产业,试图再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但随着金融危机传染到欧洲,爱尔兰房地产泡沫随即破灭,为了拯救国内银行业,爱尔兰**采用“地毯式”注资,最终导致财政吃紧赤字急剧攀升(张锐,2011)。

GDP增长率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情况最常用,也是最核心的指标。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意味着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唯有保持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才能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相反,经济发展乏力不仅无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现已存在的问题,而且甚至会带来各种新问题。如图2所示,2006—2010年间,欧元区和OECD国家经济增长均呈现先抑后扬态势,在2009年之后经济状况普遍复苏。但是,希腊经济增长一路下探,2010年经济负增长4.47%。而爱尔兰经济增长态势虽基本与欧元区其他国家保持一致,但其经济波动的幅度远远高於欧元区其他国家,2010年同样经济负增长1.04%。希爱意西葡等国经济增长速度普遍低於欧元区平均水平和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缓慢增长甚至负增长的经济使得上述国家发生债务危机后,不但没有办法实现自救,更会进一步恶化本已艰难的经济形势,唯有依仗欧元区其他国家的救助才能勉强度日。

人均GDP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另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图3显示,2010年希腊人均GDP按照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为25020美元,西班牙为26939美元,意大利为26760美元,葡萄牙为21668美元,上述四国人均GDP不仅低於欧元区平均水平,也低於欧盟的平均水平,在整个欧元区来看或许只能算是“发展中国家”,因此也比较容易成为危机的爆发口。

在构成GDP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中,可以发现“希爱意西葡”等国均存在大量的贸易逆差,加上上述国家的消费和生产结构,短期内看,这三驾马车不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投资是构成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观察上述国家的投资与储蓄可以发现,2000年以来上述国家投资率和储蓄率水平一直呈现下降趋势。2010年爱尔兰和希腊的投资率分别只有10%和14.56%,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处於比较低的水平。希腊的储蓄率则更低,仅为4.11%,甚至大大低於以过度消费而著称的美国;葡萄牙和爱尔兰的储蓄率也仅为10%,同样低於美国。反观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其投资率和储蓄率大致维持在20%左右。其中美英两国偏低,但这是由一系列条件所决定的:美元是国际硬通币,而英镑也是重要的结算货币之一,美英两国在本国货币作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的同时拥有独立的财政货币政策;同时上述两国FDI流入较多,美国是世界第一大FDI流入国,英国吸引的FDI也居世界前列;纽约和伦敦分别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很明显,希腊等国并不具备美英这样的优势条件,不断下降的投资率和储蓄率制约了希腊等国的经济发展,制约了希腊等国进行技术创新和发展新兴产业的资金来源,制约了希腊等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以希腊为例,2010年其投资率为14.56%、储蓄率为4.11%,意味着储蓄投资转化率高达3.54,详见图4。希腊、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储蓄投资转化率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也处於较高的水平,与希腊等国爆发了比较严重的债务危机相联系,肯定不是巧合。储蓄投资转化率与一国金融发展水平、金融深化程度和转化效率密切相关(Murphy,1984;Guiso等2004;Summers,1988)。特别是在欠发达国家,要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必然要求放大金融体系的信贷杠杆率,要求有繁荣与发达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创新工具,更要求拥有相应的完善法律监督监管体系,以防止金融市场的过度泡沫。与美国和英国相比,希腊等国金融市场发达程度要远远落后美英两国,如此之高的储蓄投资转化率背后一定存在着监管松懈、信贷放纵,甚至故意为之的隐患。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已经雄辩地告诉世界,放松对金融体系的监管,任其发展会对经济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不幸的是,在消费成瘾、工业萎缩、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希腊等国**似乎已经别无良策。

按照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储蓄或投资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储蓄率的提高是一国经济向稳态发展的重要途径。@按照希腊等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和投资储蓄结构来看,很难摆脱经济增长乏力的困境,国内经济状况存在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OECD预测,2012年希腊的产出缺口将高达11%以上,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也将都在7%以上;而OECD的平均产出缺口为2.43%,法国为2.87%,英国为2.68%,美国为2.43%,德国为-0.33%。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对欧洲债务危机的形成原因得出以下结论。

1.人口结构不平衡,逐步进入老龄化

而且这一趋势没有得到明显控制,还在进一步发展。

2008—2010年,爱尔兰和希腊的GDP都出现了负增长,西班牙近两年也出现了负增长,而这些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并没有因此减少,这最终导致了其财政赤字猛增。

3.产业结构不平衡,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发展脆弱

在欧盟国家中,希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源配置极其不合理,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主要支柱产业。这些产业过度依赖外部需求,在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前显得异常脆弱;以出口加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拉动经济的意大利在危机面前也显得力不从心。随着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和竞争的加剧,意大利原有的竞争优势正逐渐消失。而依靠房地产和建筑业投资拉动的西班牙和爱尔兰的经济本身就存在致命缺陷。

除了本文阐述的主要成因,欧债危机的形成还有其他原因,比如,欧元区只有统一的货币政策而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欧洲银行业的信贷大幅扩张,以及欧元与美元之争等,在这里不做赘述。

1.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不可否认,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传导作用。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判断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贸易方面。在中国的总出口中,欧洲占了20%左右,具有重要的外贸地位。欧洲因经济低迷出现的对外需求萎缩,贸易保护主义上升造成的中国对欧出口困难,以及贸易融资下降都对中欧贸易产生了不利影响。根据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的数据,2010—2011年,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速从40%回落到7%。

(2)金融方面。如果希腊再次引爆欧债危机,欧洲银行业将在短期出现明显的资本金缺口,其海外资金回抽可能产生连带效应,造成全球银行业“紧缩”,亚洲乃至中国的外部融资环境将出现恶化。

(3)心理方面。除了可能来自银行系统的风险外,欧债危机催生的全球资金风险偏好转移、避险情绪回潮等,也会传导至中国的股市等。而这种市场悲观情绪,可能进一步挫伤投资和消费信心,对中国的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欧盟自成立以来一直倡导欧盟区成员国经济和社会共同发展,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其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与日俱增。然而,自2009希腊爆发债务危机以来,整个欧盟很快被拉入泥潭。

一、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

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导火索是2009年希腊债务危机的发生。

首先,单一的产业结构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企业的收入很难保持稳定,在面对债务危机时,显得异常脆弱,无法有效的振兴经济。

其次,欧盟国家的福利制度如医疗、住房、教育、养老等非常完善,这种完善的福利制度需要巨大的财政支出,据统计,欧盟一半的财政支出用于支付社会福利。可以说,欧盟的巨额债务跟高福利是有很大关系的。

最关键因素,欧盟区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各成员国丧失了独立制定本国货币政策的权力,各成员国很难根据本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调整国家宏观政策来应对危机,无法有效地按照自身经济发展水平来调节经济战略,国家宏观调整能力下降。

欧债危机爆发后,欧元区成员国购买力下降,对中欧贸易产生了消极影响。但同时也透露着一些积极的信号。

欧债危机对中欧贸易消极影响突出体现在中国对欧出口贸易萎缩上。

欧盟民众购买力下降。欧债危机导致部分国家国家财政萎缩、公共支出能力下降、社会福利降低等问题产生,并进而导致民众购买力下降,直接影响到进口需求。

欧盟贸易保护主义升温。欧盟各国要采取措施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这必然要求保护本国行业和企业,欧盟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贸易保护措施屡见不鲜。

促进中国进口业发展。欧盟区成员国国内市场萎缩,欧盟企业将更加重视国外市场的开拓。中国市场潜力巨大,欧盟必然加强与中国沟通合作,扩大中国市场。此外,欧盟可以适当放宽高新技术的出口条件,换取资金,谋求出路。

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中国产品出口。中国农产品、机电产品等相对还是具有非常大的价格优势和很强的实用性的,在欧洲居民购买力下降的情况下,欧盟区居民可能会通过加大对中国低价产品的购买以缓解经济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中国产品的出口。

欧债危机缓解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2009年中国经济率先回暖,来自于外界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也此起彼伏,中国**饱受巨大压力。欧债危机爆发,欧元大幅贬值,人民币也因此相对升值,由此部分地缓解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重创了欧元区的经济体系,中欧贸易同样也深受其影响。中欧各国**及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中欧贸易顺利正常进行。

1.加强**和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贸易潜能

首先,中国**要主动加强与欧盟成员国**的沟通与合作,争取创造贸易条件、降低贸易壁垒、减少关税等。

其次,中国国内企业要完善自身贸易体制制度,要加强交流,研究欧盟各项规章制度。此外,中国企业要针对欧盟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真正满足欧盟民众的需求。

欧债危机导致中国对欧贸易价格优势减弱,特别是低技术含量的优势几乎丧失,对此中国**和企业必须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欧债危机下,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中国出口受阻,中国**和企业就应该注重开拓本国市场,激发本国居民的贸易潜能,在依靠出口的同时,加大内销力度,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欧元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内忧外患的集体爆发导致了债务危机的爆发的必然,欧债危机有直接与间接的影响了中欧贸易的进程。应对危机,中欧各国**和企业要加强合作,保持沟通,密切配合,共同促进中欧贸易继续前进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云.欧洲债务危机对中欧贸易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J].国际贸易,2010,(1):60—60;

[2]李力.债务危机冲击中欧贸易[J].中国评论,2011,(6):64—65;

[3]罗巧云.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出口影响及对策[J].国际商贸,2012;

本文分析了当前主要发达国家**债务的层级结构、债权人结构、期限结构和货币发行结构。研究发现当前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之所以较美国和日本严重与其**债务结构不合理有很大的关系,欧洲国家的**债务普遍存在地方**债务比例高、国外投资者持有比例高、短期债务占比高、以外币发行的**债务占比高等情况。不合理的**债务结构强化了欧洲国家的**债务风险。

一、引言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迅速演变成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为应对危机,刺激经济发展,各国中央银行和财政部门纷纷采用了大规模刺激经济的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确保经济迅速恢复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各国的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也因此埋下了**债务危机的隐患。2009年底,由于希腊隐瞒财政赤字问题的公开,引发了投资者对希腊**偿债能力和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希腊爆发主权债务危机,迅速传染并导致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债券收益率也大幅度攀升,至此,欧洲全面爆发**债务危机,引发了投资者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在欧洲**债务危机全面爆发的背景下,2011年8月美国民主共和两*关于联邦**债务上限的争论几近将美国联邦**逼到了违约的地步;虽然债务上限问题最终得以解决,但是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其债务问题也时刻为市场关注。与此同时,日本的中央**债务也在不断攀升,其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在2011年底超过了200%,成为发达国家中**债务率最高的国家。

事实上,虽然金融危机的爆发快速提高了各国的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但是在金融危机之前,主要发达国家的**债务水平已经非常之高,如2007年美国、日本、意大利、法国、德国的**债务率分别为64.4%、167.0%、103.1%、64.2%、65.2%,均超过了欧盟设定的60%的警戒水平。只是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国**债务率的迅速上升以及部分国家经济的衰退,使得市场对各国**债务的风险预期发生了变化。而市场对各国**债务的风险预期差异很大,如美国和日本的**债务率远高于欧洲国家的平均水平,且日本的经济在过去二十年中一直表现不佳;但是市场对于欧洲**债务的风险预期却远高于日本和美国,这其中的原因固然与欧洲统一货币的不稳定性有关,而各国**债务结构自身的特点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债务结构主要包括层级结构、债权人结构、期限结构和货币发行结构。从下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欧洲国家的**债务结构与美国、日本相比,存在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地方**债务比例偏高,如果将欧洲或者欧元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各成员国作为地方**来看,则地方**债务比例太高,且没有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各国债务水平;二是国外持有本国**债务比例偏高,欧洲国家国外持有本国**债务的比例多在50%甚至更高,相比之下,美国只有30%左右,日本则仅在5%左右;三是短期**债务所占比例偏高,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的短期**债务均高于日本和美国。由此可见,欧洲国家尤其是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其自身**债务的结构就具有很多容易引发危机的因素;四是部分欧盟国家但非欧元区国家存在大量以欧元发行的**债务,一旦这些国家经济形式发生变化,势必将对欧元以及欧元区国家造成不利影响。

研究这些国家**债务的现状和结构,对于我们理解债务危机并最终化解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第二部分分析了目前主要发达国家**债务结构的现状及其对债务风险的影响;第三部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对处理**债务问题的启示。

二、主要发达国家**债务结构情况及其对债务风险的影响

欧洲各国中央**债务一般占据全部**债务的大部分,与此相比,日本和美国同样如此。但是如果我们将欧盟或者欧元区都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而将各成员国看作地方**的话,则意味着欧洲的**债务基本上全部是地方**债务,同时由于欧盟委员会和欧洲央行等对各成员国的制约作用很有限,目前仅有的《稳定与增长公约》也早已被各国突破,并且短期内很难建立起对各成员国**债务的有效监管制度。相比之下,2009年美国的州和地方**债务余额总量为2.68万亿美元①,约为美国GDP的19%,这一比例相对较低,并且美国联邦**并不为州和地方**提供隐性担保,因为在美国历史上曾经是允许州和地方**破产的,因此市场预期美国的州和地方**债务不会波及到联邦**,这是美国州和地方**债务不会影响中央**债务的主要原因。日本虽然是单一制国家,中央**对地方**债务具有隐性担保的作用,但由于日本建立了相对较为完善的地方**举债和偿债管理制度,且日本地方**债务的数量并不大,如2007年日本地方**债务余额总量约为74万亿日元,约占当年GDP的14%,因此,市场对日本地方**债务问题相对也并不担心。相比之下,部分欧洲国家,尤其是地方自主权较大的联邦制国家,以西班牙为例,2012年西班牙的**债务主要是由于各地方**的财政危机向中央**寻求救助而造成的。

从国外债权人持有债务所占比例来看,欧洲国家的比例普遍较高,多数国家都在50%以上,并且欧洲国家的**债务多为欧洲其他国家的银行持有。于是导致了一旦某国的**债务发生危机,势必将导致其他国家的一系列银行危机,银行危机可能导致进一步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这是欧洲**债务危机相对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欧洲国家之间的**债券交叉持有,一个国家发生危机将对整个欧洲都产生巨大的影响。相比之下,美国和日本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日本的**债务多为国内机构和居民所持有,国外债权人所持日本**债券占比仅约5%左右,**债务问题对外的影响面很小。美国的**债务大约三分之一为美国养老基金等**账户持有,三分之一为国外持有,且国外债权人中多为中国、日本和石油输出国组织**所持有,相对比较稳定,另三分之一为国内机构和居民持有,其缓冲的余地也相对较大,另外由于美元是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且美国国债的流动性最好,因此美国**债券的国外债权人对美国**债券的风险预期很低。

关键词:债务人民币国际化核心产业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巨大的打击。各国**为了抑制经济下滑都普遍采取了宽松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短期内遏制了经济的快速下滑。但与此同时,大规模的举债也使得各国**的债务负担不断加重,债务风险不断加大。特别是对于债台高筑的欧洲国家更是雪上加霜,由此欧债危机开始爆发。

希腊可以说是欧债危机的导火索。2009年12月11日,希腊新一届**披露其公共债务高达3000亿欧元,比上一届**公布的数据更为严重。因此新**将财政赤字由预期的6%上调到12%,远远超过《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的上限。受此影响,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集体下调希腊的债务评级,由此拉开了欧洲债务危机的序幕。随后,葡萄牙西班牙的国债信用也遭到了降级。同样财政状况不佳的爱尔兰和意大利也遭受国债信用降级。这样一来,欧猪五国(GIIPS)的融资成本大大增加。从此欧债危机向欧元区核心国逐步靠近,并在欧元区国家蔓延开来。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评级机构的推波助澜固然是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但终究只是外部因素。欧债危机的爆发有其必然性,欧洲自身的内部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欧元在一段时间内的大幅度升值是诱导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欧元作为世界货币在1999年诞生。其兑美元的比价先从1.01贬值到0.85的低点,而后一路升值到2008年7月的1.58,欧元在这一时期大幅升值是的欧洲债券受到投资人的欢迎,相应的举债成本也变得十分低廉。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市场对欧洲经济的前景十分担忧,使得欧元大幅度贬值,举债成本急剧增加。

2.欧元区虽然有统一的货币政策,但是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这种制度上的缺陷,是欧元区成员国容易陷入财政危机的制度根源。当某一成员国收到外部冲击时,对外不能运用货币贬值扩大出口,对内又不能运用货币扩张来削减财政赤字。

3.近年来,欧洲银行业的信贷扩张越来越疯狂,致使其经营风险大大增加。

4.过高的工资和福利支出。长期以来欧盟的高工资以及高福利政策造成了多数欧盟成员国的高财政赤字和高负债状况。许多国家的工资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这些国家的高福利政策大多是通过大量举债实现的。随着债务问题越来越严重,债务危机也就浮出水面。

一、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对我国外贸出口产生巨大冲击。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债危机的爆发将严重影响欧盟与全球的经济复苏势头,造成外需的严重下滑,对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中国出口业产生巨大的冲击。同时,欧盟为保护本地区的实体产业遭受不可避免的损失,很有可能采取保护措施形成壁垒,贸易纠纷也会因此增多。

2.欧元贬值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欧债危机造成欧元大幅贬值,使得中国持有的欧元资产以及欧元储备大幅度缩水,并对我国外汇多元化战略产生影响。同时,人民币的相对升值又对本来就很困难的出口贸易雪上加霜。

3.大量热钱流入,影响金融稳定。美国和欧盟受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的影响复苏乏力,国际热钱再次将中国视为目的地,投资中国的房市和股市,造成房地产泡沫不断加剧,股市波动加剧,同时也将吸引更多的本国资金流向房市和股市,使实体经济现金流趋紧。

4.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被迫加快。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投资者对美元失去了信心,欧洲债务的爆发,使得欧元也失去了投资者的青睐。因此,在美元、欧元的疲软下,人民币成为最优选择。但是,如果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被不合理地加快推进,人民币很有可能重蹈美元、欧元的覆辙。

欧债危机放缓全球经济复苏的脚步,但却为中国经济制度改革提供了缓冲的机遇。**需要从欧债危机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的为中国经济服务。

1.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合理规避风险。中国拥有最大的外汇储备,由于美元以及欧元的在外汇储备中的比例比较大,所以要调整外汇储备结构来应对美元及欧元率的不稳定,以规避风险。一方面,在欧元汇率下跌的趋势下,可以将一部分美元资产转化为欧元资产,另一方面,可以适当提高外汇黄金储备。目前,黄金储备成为相对稳健的投资工具,稳定的黄金价格降低了投资风险,因此,可以在黄金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及时购入黄金,扩大黄金储备在外汇储备中的比例。

2.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在欧债危机持续恶化的大背景下,全球贸易增长速度都有下降的趋势,只有加快我国外贸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才能应对可能到来的出口下降,外贸产品竞争加剧的难题。在出口增速下滑,贸易顺差持续收窄的背景下,**应该继续加大出口退税的力度,大力扶持具有发展潜力和高新技背景的中小型外贸企业。

3.逐步实现汇率市场化。经济学中的“三元悖论”指出固定汇率制,资本自由流动以及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三者不可全部实现,只能实现其中两个。中国应该保证货币政策独立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汇率弹性,以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目前,还不能过早和过多地开放资本项目,而应坚持逐步开放的原则,以避免短期内国际热钱和投机资本的大量流入,扰乱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健运行。

4.增强核心产业的竞争力。欧洲债务危机的根源是欧元区国家没有核心产业支撑其经济增长,在遭遇全球金融海啸之后,投资者信心丢失,欧元区赖以生存的旅游业等产业也随着陷入低迷。由此可以发现,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缺少核心竞争力的国家终将会走入经济发展的重大困境。

参考文献:

[1]杨蜜.欧债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策略[J].中国外资,2012(17)

债务天生具有两面性,在带来资本用于发展的同时,面临利息偿还和再发债的压力。**债务因其规模巨大且对经济的短期刺激作用显著而受到关注,但如果**沉迷于此,而不付出切实努力改善实体经济运营环境,则如饮鸩止渴,一旦控制不力,将形成巨大漩涡,将经济拖入深渊。此即过犹不及也,欧洲债务危机的根源便在于此。由于欧元区的特殊结构使得各国**无法采用货币手段调节经济,只能不断利用财政手段,不断增发国债刺激经济增长并维持高福利,最终因债务规模过大无法延续,面临资金链断裂。

在陈志武《金融的逻辑》一书中曾对国债这一金融工具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民主的作用大为赞赏。书中认为美国自其还没有诞生的时候起,**靠负债经营击败了殖民者,完成独立,又因为**的负债经营状态使得**时刻要争取选民的支持,进而推进了其民主社会的建立。而中国1600年明朝时期国库里存银1250万两,印度藏金6200万块,土耳其藏金1600万块,这些文明无不怀抱着巨额金银财富最终亡国。由此对比认为某些**对债务的落后观念是亡国原因之一。这种归因有片面化的嫌疑,国债和其代表的金融技术的领先并不是西方社会整体领先的唯一和决定性因素,“债务天使”最近便展示了其魔鬼的一面。正因为**借债发展经济的短期效果显著而风险要在未来才会体现出来,**便极易陷入过量发债推动经济虚假繁荣的正反馈漩涡,而债务规模与偿还能力一旦过度不平衡,即将面临与欧洲各国类似的*面。

中国2010年底国债余额为6.7万亿元,政策金融债券余额5.2万亿元,企业债3.6万亿元,合计15.5万亿元,按2010年的GDP39.8万亿元,中国的国债负担率为38.9%。这个数字远低于西方国家(美国2009年即超过96%,日本超过100%),看起来似乎很安全。但是加上这次公布的地方债10.7万亿元,中国的债务负担率即上升为65.8%,这个数字就已经超过50%的警戒线,远不是想象中那么安全。再者,由于中国大型银行的国有属性,使得国债和地方债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都作为基础建设贷款或者土地抵押贷款或者国企贷款流入市场,一旦经济增长和土地市场出现波动,这些贷款的经营状况和偿还能力相当堪忧。债不怕多,怕的是还不起,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外国机构预测中国大型银行不良贷款率有可能上升8%的原因。相比2010年公布的大型银行1.13%不良贷款率,8%的不良贷款上升幅度将是毁灭性的灾难。

而最令人担心的是中国不透明的债务机制。之前通过扩大债务规模发展经济所获取的利益绝大部分被既得利益阶层获得,而将来债务规模过大导致的债务违约、货币贬值、增加税收和经济动荡以及失业增加等负担却要全体人民来承担,其中底层民众受到的伤害将会更大。借钱和花钱的时候并没有征求大众的意见,赚取的利益也没有分享给大众,而还钱的压力却需要全体民众来承担,这种危机带来的社会问题才是中国式债务危机的关键所在。

多少历史反复重演“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故事,这一次,全球经济风雨飘摇,中国经济亦山雨欲来。从大尺度时间上看,这次全球债务危机的开始正是次贷危机,因为次贷危机本质上就是房屋担保的债务规模过大无法偿还导致的危机,如果做一次最大胆的预测,全球债务危机或许会向最悲观的方向演进:

2008年:次贷危机导致雷曼破产,引发金融海啸,道指跌破10000点,美联储出手拯救两房和各大银行。欧洲银行业遭受重创。A股跌至2000点以下,中国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黄金升破900美元创历史高位后跌至600美元,原油暴跌至100美元以下。

2009年:金融海啸影响扩散,道指跌至6500点,美联储QE1实施,规模超过1万亿美元。中国出口大幅减少,投资剧增,A股升至3000点上方。黄金升上1200美元,原油垂直下跌至30美元后反弹至80美元。

2010年:美联储QE2实施超过6000亿美元,道指升回10000点。欧洲债务危机第一轮,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相继暴露风险,欧元区合力缓解债务压力。A股跌至2500点以下。黄金升上1400美元,原油在65-90美元区间震荡。

2011年:美国债务危机爆发,道指跌至8000点,美联储开始推行QE3。欧洲债务危机进入第二轮,希腊等国形势恶化,意大利等大国卷入。中国因通胀问题进入加息周期紧缩货币,A股震荡跌至2500以下。黄金升上1900美元,原油从110美元以上下跌至65美元。

2012年:奥巴马赢得总统大选获得连任,美联储QE3规模超过6000亿美元,道指再次回升至12000点以上,但由于各国抵制量化宽松导致的货币泛滥和通胀,美联储弹尽粮绝。欧洲债务危机进入高潮,法国被卷入,希腊等小国考虑退出欧元区以采用货币贬值手段缓解债务压力。中国的货币紧缩政策导致土地和房地产市场不景气,进而爆发地方债危机,银行业暴露出更多坏账,中国债务危机第一轮,**被迫再次增发天量货币,房地产出现最后一轮反弹,A股亦再次站上3500点。黄金升上2600美元,原油回升至130美元以上再回调至90美元。

2013年:美国债务危机再次爆发,美国被迫紧缩财政并加税,道指跌破7500点。欧元区持续动荡,希腊退出欧元区,爱尔兰葡萄牙等国也在考虑退出。中国因增发货币导致通胀迅猛,社会增多,**换届后被迫重新实施紧缩政策,国际经济衰退导致出口遭受重创,房地产业进入持续下跌周期,A股跌至2200点。黄金升上3500美元,原油跌破80美元。

2014年:美联储开始加息以应对全球性滞胀,道指跌破6000点。欧洲部分国家退出欧元区。各国开始协商建立新的货币秩序,但未达成实质性协议。中国更多银行坏帐暴露,**默认部分地方债务违约,更多债务丑闻出现,中国债务危机进入第二轮,部分房地产价格暴跌60%-70%,房地产企业出现大面积并购,A股跌至1800点以下。伊朗核危机爆发,美欧发动对伊朗的空袭以转移国内民众视线,黄金升上5300美元,原油升破210美元。

2015年:各国**无法就新的货币和经济秩序达成一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和动荡,货币竞相贬值。道指在7500-9500间震荡。欧洲各国降低福利并收缩财政支出。中国**对部分产品实施价格管制,缓慢推行选举制度改革,A股在2200-2800点之间徘徊。因美欧无力出动地面部队,伊朗核危机在中俄斡旋下达成妥协。黄金下跌至3800美元,原油跌至165美元。经济学领域流行讨论凯恩斯主义的*限性,但新的革命性经济学思想仍未成型,世界经济和经济学同时进入“迷茫期”。

[关键词]欧债危机;欧洲七国;公共债务;税收;社会福利

[作者简介]刘建丽(1991-),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郭付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赵玉焕,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

[通讯作者]胡瑞法,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发展经济。

一、引言

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下调希腊的主权评级,希腊出现主权债务危机状况。时至今日,这次危机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希腊的债务危机也一度蔓延至欧洲其他地区,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也相继出现债务危机状况。同时因为希腊政坛矛盾纠结,债务危机前景十分模糊难料。葡萄牙经济一再恶化,继希腊和爱尔兰之后成为第三个向欧盟求援的欧元区国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向包括荷兰和法国在内的欧元区核心成员国以及**欧地区蔓延的态势,使得欧洲债务危机形势十分严峻。

对于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做了相关研究。Kouretas、Vlamis(2010)和Malliaropoulos(2010)认为希腊等国财政恶化的决定性因素是**赤字的持续增长和国家外部竞争力的持续下降;Gianviti(2010)等认为欧元区国家的大量公共债务问题与欧元区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关;Corsetti(2010)等认为,此次主权债务危机的核心是**的不负责任行为,对这些国家进行财政援助无助于危机的解决;Meghir(2010)等分析了希腊债务积累以及**财政问题,认为偷税漏税、税收不力才是造成主权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Matsaganis(2011)等通过分析认为,希腊面临的严峻的经济危机和其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的,高福利是这些国家发生危机的原因之一;Featherstone(2011)从**角度分析了此次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认为是希腊国内的**财政管理不善、贸易和投资失衡以及危机爆发时欧元区各国和欧洲央行未能及时给予援助,导致债务危机蔓延。

国内学者周茂荣、杨继梅(2010)认为,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和西班牙(PIIGS)五国发生债务危机的原因与其国内经济结构僵化和高福利社会体制导致的**开支过大有关;余永定(2010)认为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与其高福利制度和税收征管不善、偷税漏税现象严重有关;李海霞(2010)、李东荣(2010)等认为,欧元区内财政约束松散和其成员国的不自律是债务危机发生的主要因素,欧元区的经济结构不平衡是导致欧元区危机的根本原因。

现有相关文献从各个角度对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但是通过分析,笔者认为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欧洲国家产生**赤字以及债务危机的根本性原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从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角度,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五个主权债务危机较为严重的国家和欧元区核心国家德国和法国共七个国家经济增长和财政收支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欧债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同时,也希望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尤其对中国的**财政收支以及福利制度设计等提供参考。

二、欧洲货币一体化、**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分析

(一)欧洲货币一体化并未显著促进各国经济增长

自从2002年欧元在欧洲货币联盟区国家开始实际流通以来,欧洲国家经济并未因此快速增长(见表1)。相反,除希腊在2002—2007年期间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增长率高于欧元流通前之外,其余六国的GDP增长率均低于欧元流通之前。1996—2001年,扣除物价因素后,七个国家平均GDP增长率达40%;而在欧元运行的2002—2007年,七国平均GDP增长率为26%。尤其是爱尔兰,GDP增长率由1996—2001年间的年均增长97%下降到2002—2007年的50%,下降了47个百分点。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又对欧元区经济造成了重创,七个国家的GDP在2009年全部出现负增长,其中爱尔兰、意大利、法国和希腊经济在2008年就出现负增长。德国、法国、葡萄牙、意大利在2010年恢复正增长,但在2011年和2012年增长率出现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葡萄牙和意大利在2010年恢复正增长后,又分别在2011年和2012年GDP增长率大幅度下降为负,(其中葡萄牙2011年GDP增长率为-13%,意大利2012年GDP增长率为-24%)。爱尔兰和西班牙2011年恢复正增长,到2012年又都下降为负增长。希腊在2008年GDP出现负增长后,经济一直处于萎缩状态,2011年和2012年GDP年增长率都为-70%。2013年七国中除德国和法国GDP有略微正增长外,其余五国均为负增长。

(二)欧债危机严重的国家近两年的财政状况发生显著变化

2013年欧洲七国均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财政赤字问题(见表2),对于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除德国和意大利低于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上限外(其中意大利赤字为28%),其余国家均远超过3%,其中希腊和葡萄牙自从欧元流通以来,其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从未低于3%。2013年希腊的财政赤字虽然比2009年最高峰时占GDP的比重152%有所回落,但仍高达122%。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财政赤字最为严重的是爱尔兰,2010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达324%,2011年虽有所回落,但仍高达126%。2013年爱尔兰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为57%,仅次于希腊和西班牙成为第三个财政赤字最严重的国家。法国和意大利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也一直在3%上下徘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法国这个欧洲核心国家,其赤字在2009年和2010年曾出现恶化,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分别高达72%和68%,法国财政状况恶化严重打击了欧洲消费者的信心。但与前几年相比,欧洲七国的国家财政状况近两年明显好转,这与欧盟及各个国家采取的应对欧债危机政策是分不开的。

经济学家莱因哈特(2009)和罗戈夫(2009)认为,公共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超过90%时,一国经济将难以持续。而以希腊为代表的欧洲五国,除爱尔兰在2009年以前的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较低外,其他四国一直居高不下(见图1)。其中希腊的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109%上升到2009年的127%,从而导致债务危机爆发。此后,其公共债务状况继续恶化,2010年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上升到146%,2011年更高达171%,在2012年债务状况有所转好,但2013年继续攀升到1749%。虽然意大利、葡萄牙、爱尔兰的公共债务状况比希腊略好,但其占GDP的比重在2011年以后仍高达100%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债务危机并非仅发生在欧洲五国,2010年德国的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也超过80%,法国从2010年开始一直保持在80%以上。上述七国2013年的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均已超过《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60%的上限。这些情况表明,欧洲债务危机已不再是几个国家的问题,中心国家的债务情况也不容乐观。

数据来源:欧盟统计*公共债务数据

(一)欧元流通后,财政收入变动并不是引发欧债危机的主要原因

一些学者认为,**收入(主要是税收)不足导致**赤字增加,进而引发此次欧洲债务危机(Meghir,2010)。在财政收入中,税收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经过分析后笔者认为,在扣除物价因素后,虽然七国的税收收入增长环比多年呈现下降趋势,但若从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来看,则呈现完全不同的趋势(见图2)。与20世纪90年代中期相比,2012年七国中仅爱尔兰的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低于1995年,且西班牙税收收入占GDP比重的下降也仅发生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若与欧元流通后的2003年相比,除爱尔兰和西班牙外,2012年七国中其他六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都与欧债危机的爆发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并不是欧债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

数据来源:欧盟统计*税收收入数据

(二)社会福利支出显著增加是导致欧债危机的主要原因

1995—2012年欧洲七国的财政支出中,社会福利支出所占比重最大。以2012年为例,社会福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德国为526%,法国为447%,其他各国虽没有德国和法国高,但也均是财政支出中比重最高的。需要说明的是,在全部财政支出中,其它项目的支出变化均较小,仅社会福利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增加最大。与1995年相比,欧洲七国社会福利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平均增长了93个百分点,与欧洲货币一体化前的2001年相比,社会福利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平均增长了60个百分点。这表明社会福利的快速增加是导致此次欧债危机的主要原因。

(三)社会福利显著增加源于欧洲国家僵化的福利体制

1995—2012年欧洲七国社会福利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最大,其占GDP的比重也均在增加(见表4)。其中增加幅度最大的是希腊,2012年比1995年增加了92个百分点;其次为葡萄牙,增加了73个百分点;爱尔兰增加了5个百分点;意大利2012年比1995年增加了43个百分点;西班牙、法国增加了3个多百分点;仅德国是个例外,降低了1个百分点,这是由于德国两届**坚持“2010年议程”,对高福利的社会政策进行了改革,降低了失业率。与2001年相比,德国除中间消费和资本投资外,其他各项支出都有所下降。除德国外,其余六国存在着较为僵化的社会福利体制,而对该体制的改革是减轻财政负担、缓解公共债务危机的最主要的措施。

数据来源:由欧盟统计*数据整理所得

注:1中间消费等于总产出减去净产出;2员工报酬包括工资、**为员工提供的服务以及回报以及**的社会保险计划(社会保障等)等;3社会福利包括了医疗/疾病、残疾、年老、幸存者、家庭/儿童、失业、住房等方面的支出

(一)欧洲货币一体化并没有促进欧洲国家经济的显著增长

经过分析得出,欧元进入实际流通以来,欧洲七国GDP增长速度均低于欧元流通前,这表明欧洲货币一体化并未有效促进欧洲国家经济的显著增长。即使作为欧元区核心国家的德国和法国,在实行欧洲货币一体化后,其经济增长速度也显著低于欧洲货币一体化前。

(二)财政收入不是导致此次欧债危机的主要原因

与一些学者的研究结论不同(Meghir等,2010),笔者认为,欧洲货币一体化以来,欧洲七国的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保持相对稳定,表明本次欧债危机并非是由于财政收入的减少所造成的。尽管一些学者认为一些欧洲国家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偷逃税现象(余永定,2010),然而这种现象早已在这些国家存在,且近些年并未因为偷逃税大幅度增加而导致税收占GDP的比重有所下降,相对于GDP的变化,税收收入的变化在欧洲国家相对稳定。

(三)社会福利支出的显著增加是导致欧债危机的主要原因

财务危机运营,顾名思义,就是对财务危机进行经营和管理,它的对象是财务危机。针对不同阶段的形成特点来应对财务危机。财务危机运营是从安全理财和有效防范及处理财务危机的角度所提的一种策略理论。其基本理念是:财务危机是可防、可预、可控和可转化的;其中心策略思想是:以防为主,减少危机损失;其主要策略是:财务损失风险防范的策略、扭亏增盈的策略、改善资金流动性策略和破产清算、破产和解、自救免破的策略等。

财务危机是企业无法绝对避免的根本性危机,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运营,会使企业以及多方的利益遭受损失。这时需要对财务危机进行有效运营,及时解决财务危机,避免企业利益遭受严重顺损失。

上市公司最根本的目标就是盈利,而企业一旦发生财务危机,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目标的实现甚至有可能危机企业的发展和生存。这样企业的盈利目的必然受到影响甚至不能实现,这样企业的目标也就很难实现了。此时有效的财务危机运营显得格外重要,它能够防危争机、避危争机和化危转机。从而实现企业的健康生存和发展,实现企业目标。

3.1.1财务危机爆发前期的特点。

3.1.1.1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控股股东不履行忠实义务。在我国控股股东履行忠实义务的法律基础尚不牢固,存在许多漏洞。控股股东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为自己牟取私利,从而使公司的利益受到损害。②董事会缺乏独立性。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发起设立并控股的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人员几乎都由**人事部门直接任命和委派,并且保留国家干部身份和行政级别。虽然履行了《公司法》规定程序,但实际上仍然由**“问接”任命干部。在大股东的操纵下,一些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为了达到上市或再融资甚至操纵股价的目的,置国家法律于不顾,不及时披露甚至不披露重大信息,使公司在虚假业绩的外衣下步入财务危机的深渊。③监事会的功能过于弱小。我国上市公司采用的是单层董事会制度,与董事会平行的公司监事会仅有部分监督权而无控制权和战略决策权。

3.1.1.2财务结构不断恶化。财务结构恶化主要表现:①筹资结构不合理,长、中、短期债务搭配不当。这就会引发两个问题,一是筹资成本过高,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二是偿债高峰过于集中或过早到来,造成偿债困难。②投资结构不合理,长、中、短期投资比例失当。这也会形成两个问题,一是投资回报率低,致使盈利能力减弱;二是变现困难,不能及时偿还到期债务。

3.1.1.3经营效益明显下降。经营效益明显下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销售额连续下滑,尽管企业全力以赴,销售水平仍难提高,市场份额不断丢失,甚至靠打折、让利维持销售。二是销售额提高而利润未增加,这往往是财务危机的明显征兆。

3.1.1.4三角债严重。企业之间常互相拖欠货款,更严重的是,在现实情况下,这种债务关系更超出了“三角”关系,从而成为一环套一环的债务链。这主要是因为企业之间对法律的了解及执行观念不强,常常不能严格履行合同,导致企业之间互相欠债,这种严重的三角债问题,不但造成企业的坏账,还导致原来信用不高的商业信用更低,甚至影响到银行的信用。因此,三角债的危害性远远大于一般的高负债率,是即将触发财务危机的征兆之一。

3.1.2财务危机爆发前期的运营策略。

3.1.2.1变革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包括:①完善股东大会选举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调整公司产权结构,实行股东多元化,力求使经营层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与股东价值最大化相一致。②正确发挥董事会职能。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建立董事会的自我评价体系,强化董事会的战略管理功能和责任。③完善监事会运作机制,进一步巩固监事会的监督地位,在监事会的人员构成上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切实发挥监事会及公司其他机构对公司的内部监督和约束制衡作用。

3.1.2.2优化财务结构。企业筹措资金的来源主要有:商业信用、银行借款、发行公司债券、发行股票等,在选择筹资方式时,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充分考虑经营扛杆、财务杠杆、盈力能力及金融市场状况,选择使综合成本最低的融资组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使财务风险降到最低水平。财务结构优化是企业财务稳健的关键,其具体标志是综合资金成本低,财务杠杆效益高,财务风险适度。

3.1.2.3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就是通过收集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它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以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当财务发生潜在的危机时,它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使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危机预警系统主要从危机监测、危机预测和预报以及危机预控三部分进行。而危机预警的各个部分是相辅相成的,前一部分的工作都是后一部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3.1.2.4正确把握负债经营的度。企业进行负债经营时,必须考虑企业的负债规模和偿债能力,考虑负债经营的度是企业防止发生财务危机的关键。企业财务部门在把握负债度上,首先,要注意负债经营的临界点,在达到临界点之前,加大负债将会获得更多的财务杠杆效益,一旦超过临界点,加大负债将会成为财务危机的前兆;其次,要注重筹资结构,按筹资方式不同可将筹资划分为权益融资和负债融资,这一环节上要对两者安排合适的比例,负债水平要适当,不能超过自身承受能力;再次,要合理安排债务偿还的时问和额度,力求债务偿还平稳,防止还款过于集中,造成无法支付到期债务。

3.1.2.5谨慎提供担保,减少损失和财务风险。企业经营者在向有隶属关系、有投资关系或业务关联单位提供资产或信誉担保时,一定要谨慎行事,对被担保的企业或项目进行全面了解并做到胸中有数,且在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前提下,方可结合本企业的情况适度提供一定期限内的担保。

财务危机爆发后期呈现的特点主要就是财务危机在爆发前期表现出的“症状”进一步恶化,最终表现在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或费用,出现严重亏损甚至面临破产。此阶段对财务危机的运营策略主要包括企业在严重亏损的形势下的危机处理方法和在难以偿还债务形势下的危机处理方法以及企业在破产形势下的危机处理方法。

3.2.2.1企业严重亏损的形势下的危机处理方法:(1)常规策略:加强内部管理,扩大销售、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率提升和改善公司的盈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以达到扭亏为盈目标的各种策略。(2)非常手段:①资产剥离。资产剥离是指企业将现有部分子公司、部门、产品生产线、固定资产等出售给其他企业,并取得现金或有价证券的经济行为,包括减资、转换、出售等多种形式。资产剥离可以直接获得现金或等量证券收人,这对企业来说很有吸引力,尤其是财务危机企业。对于财务危机企业。盘活闲置资产,变“死钱”为“活钱”,不仅可以化解财务危机,为企业筹集新的发展基金,同时又优化了资产结构。提高了企业整体资产质量。②资产置换。资产置换是指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以优质资产或现金置换上市公司的呆滞资产,或以主营业务资产置换非主营业务资产等情况,包括整体资产置换和部分资产置换等形式。③产业转变。企业在通过对其产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及产业结构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后,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状况,灵活的选择产业转变政策。

3.2.2.2企业难以偿还债务形势下的危机处理方法:主要包括①提升公司偿债能力的策略。a、债务重组,所谓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和债务人对原债权、债务的重新安排.通过削债、豁免债务、债务转让、债务豁免、债务抵消、债转股等方式对企业的负债进行重新组合的行为债务重组是一种报表性的重组,是企业财务运作的重要手段。b、售后回租。售后回租又称出售回租,有时又称回租、回租赁等,是指物件的所有权人首先与租赁公司签订《出售合同》,将物件卖给租赁公司,取得现金。然后,物件的原所有权人作为承租人,与该租赁公司签订《回租合同》,将该物件租回。承租人按《回租合同》还完全部租金,并付清物件的残值以后,重新取得物件的所有权②延缓公司偿债期限。即通过与债权人洽商推迟到期债务要求付款的日期,如银行借款展期或借新还旧,短期借款转换为长期借款等③债务剥离。债务剥离是通过整体资产剥离方式将其连带债务一起剥离出去,以减少企业债务,其实质是企业以转让一部分整体资产的经营权为代价,达到转让债务和减轻偿债压力的目的

谈及欧债危机,大多数人想来并不陌生,它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和深化所引发的自2009年以来在欧洲部分国家爆发的债务危机。

早在2008年10月华尔街金融风暴初期,北欧的冰岛债务问题就开始显现。之后**债务危机随之爆发。所幸无论是冰岛或是**,亦或是一些其他小国,得益于并不庞大的经济规模和及时的国际救助,未至于形成全球性大规模的金融动荡。

2009年12月,希腊的债务危机逐渐浮出水面,且不断发展,很快蔓延到了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等国家。与此同时,美国三大评级机构却落井下石,连连下调希腊等债务国的信用评级。美国此举一出,国际社会纷纷表示担忧,债务危机极有可能蔓延至整个欧洲,并侵蚀脆弱复苏中的世界经济。

从2008年华尔街金融风暴初期开始,金融危机逐步席卷世界,欧盟各个国家的财政赤字和**债务也一直居高不下。随着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不断调低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这四个状况本就最糟糕的国家的信用评级,引爆于希腊的这场债务危机也开始不断蔓延。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盟拿出了救助金7500亿欧元,但对于这场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欧债危机可谓是杯水车薪,收效甚微。深究其根本,美国爆发的这场金融危机无疑是这场债务危机的导火索;但欧盟各国财政赤字长久居高不下,本质上来看还是欧元区货币体系出现了问题;欧元区固有的制度弊端,欧盟作为一个**经济一体化组织,长期以来存在的结构性缺陷共同作用、发酵最终导致了这场债务危机的全面爆发。

欧盟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在欧盟,各个国家的生产效率可谓是天壤之别。举个简单的例子:譬如葡萄牙、爱尔兰这些国家对于荷兰、德法这些传统的老牌工业国家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自然是望尘莫及的,他们之间的竞争力自然也是相去甚远。葡萄牙、爱尔兰等国在产业竞争中占不到便宜,却又不得不维持本国经济的短期增长,被迫便只剩下超前消费和信贷这两个选择了。

欧元区固有的体制缺陷。在欧盟成立之初,欧洲各国只单一的统一了货币政策,而对于财政政策则是各行其是,也就是所谓的二元结构。由于每个国家的财政政策由各国自行确立,欧盟各国的财政表现没有办法获得统一监督,及时纠正自然也就更遥不可及,长期如此发展,欧盟对于危机突发危机的处理能力渐趋弱势。虽然欧盟也意识到了这一先天不足,力图通过《稳定与增长公约》有所缓和这一现状,可惜“公约”实行后,并未收到预期的约束力和效果。

同时,欧元区的“保护伞”效应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以最先爆发债务危机的希腊为例,欧盟的“低利率”、“低通胀”政策一方面为希腊缺乏计划性的融资解决了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又为希腊国民的过度消费提供了保障。然而,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作用从未停下,当希腊已经积重难返,步履维艰的时候,市场的剧烈调整另其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这时,所谓的“保护伞”显然无法令陷入危机的国家高枕无忧了。欧元区缺乏了“中央财政”的支持,势单力薄的各国却也只能孤军奋战,想要化险为夷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社会福利制度不合理。众所周知,欧洲极好的福利待遇令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羡慕不已。然而与此同时,伴随着看似完美且极其人性化的福利制度,有两个问题会显得尤为突出。首先是经济问题,大量的福利费用支出必将加重**的财政负担,从而也成为国家举债累累,**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理由。其次则是社会问题,即人口老龄化程度严重,社会劳动力缺失。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超前的社会福利制度就像一张无所不能的“安全网”,不仅欧洲各国本国存在生育观念受到影响,老年人口不断增多,青壮年劳动力劳动积极性受到打击等问题,面对如此一张“安全网”的诱惑,更是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外来居民,长此以往,欧洲各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愈演愈烈,而**却在社会福利制度上寸步不让,丝毫不打折扣,财政赤字得不到解决,**负债累累,不堪重负也是理所应当的了。

外部因素。在如今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欧债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1欧元等于多少人民币最高峰(5月17汇率(5月15日汇率是多少) - 资讯动态 - 福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