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斛等于多少斤(一斗等于几斤?)

一斗等于几斤?

以粮食为准=30斤中国古代计量方法极为精确,且为十进位制。即:一斗为十升,每升约重1.5公斤;一升为十合,每合重150克;一合为十勺,每勺重15克;一勺为十抄,每抄重1.5克;一抄为十作,每作重0.15克;一作为十厘,仅重0.015克(约一粒米)。距今约700年前的元朝,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旁建立黑城,引水灌田并屯田种粮积谷。负责管理国家粮库的官员,对每次出入粮库的粮食重量,有著精确到粒米的详细记录。内蒙古自治区考古人员,通过对黑城遗址的发掘,发现了一批元代粮库登记账册,引起我国计量考古部门的关注。据内蒙古考古专家李逸友先生所著《黑城出土文书》:元惠宗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黑城广积仓收入税粮“小麦九升九合六勺五抄二作,大麦四升九合八勺二抄六作”,精确到五位数。记账人为“广积仓副使”,监证人为“广积仓监支”。在另一份出土文书《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粮税文卷》中,记载国库收入粮食“小麦一千一百五十八石四斗五合二勺二抄四作九厘;大麦三百一十五石五斗七升三合七勺九抄六作五厘”,从石以下更精确到六位数。元朝的建立者入主中原以后,对农业生产和牧业生产一视同仁,经常劝课农桑,以五十户为一社,每社选老农“专一照管本社之人务勤农桑,不至惰废”(《通制格例》)。在中国历史上四部农书中,有两部产生在元代。当时,全国有人口五千余万,超过以往历朝历代的人口数量,粮食成为国民经济的命脉。为了巩固农业基础,防止社会动荡,元朝**在各地设立粮仓,以储备粮食,还设有“惠民*”和“养济院”等社会福利部门。为了管理好国拨、国收的粮食,也为了小麦与大麦的互相折算,元朝设在北部边疆的粮库管理官员,在登记账册上使用了精确到五六位的登记方法。这些宝贵的、距今近700年前的粮食登记账册,对於我们研究古代计量法度,节约每一粒粮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具有珍贵的参考价值。

三国的一斛粮食到底是多少斤?士兵一天又要消耗多少? - 今日通川

趣历史_文史百科2023-08-2816:43899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操许都屯田得粮百万斛,邓艾淮南积聚三千万斛,一斛到底多少斤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曹操能够剪出群雄,统一中国北方,除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有一大法宝,那就是屯田。公元196年,曹操开始在许都屯田,第一年就“得谷百万斛”;邓艾建议司马懿在淮南广开屯田,认为六七年可得“三千万斛”。

太祖以峻为典农中郎将,募百姓屯田於许下,得谷百万斛——《三国志·任峻传》

公元196年,在枣祗的建议下,曹操任命任峻为典农中郎将,招募百姓开始在许都周围屯田,当年收获了谷子一百万斛。这是曹操第一次开始屯田,尝到甜头的曹操每打下一块地盘,就设置屯田。屯田制度的施行,使曹操“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

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宣王善之,事皆施行。——《三国志·邓艾传》

司马懿慧眼识人,看中了“结巴的”的邓艾,邓艾著《济河论》建议在淮南屯田,以此来对抗东吴。

陈、蔡之间,土地肥沃,可以减省许昌周围的稻田,引水东下。而今淮河以北屯兵二万人,淮河以南屯兵三万人,按十分之二的比例轮休,常有四万人,边种田边戍守。

风调雨顺时,收成常常是西部的三倍多。扣除兵民的费用,每年用五百万斛作为军资。六七年间,可以在淮河上游积蓄三千万斛粮食,这些粮食够十万军民吃上五年。凭着这些积蓄进攻东吴,可无往而不胜啊!司马懿采纳了邓艾的意见,开始在淮南兴修水利,广开屯田。

通过这两段记载,我有以下几个疑问:第一,汉末三国的一斛粮食到底是多少斤?第二,当时士兵行军打仗一天需要消耗多少粮食?

古代常用容量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钟,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自秦汉开始它们之间都是十进制。也就是一斛=10斗,1斗=10升。《汉书·律历志上》:“权者,铢、两、斤、钧、石也……五权之制,以义立之,以物钧之。”

因此在古代斛、石是通用的,而且石既是计量单位,也是重量单位。《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记汉一两为15.6g,一斤即249.6g,一石一百二十斤29952g约合29.95kg。因此汉代一石约59.9斤。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斛=59.9斤,我们为了计算方便,取个整数,也就是一斛为今天的60斤。

这样就有意思了,曹操第一年在许都屯田,收获谷子100万斛,也就是6000万斤,怎么样,是不是一下子有点非常震撼的感觉。当然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当时北方地区普遍种植的作物应该是黍米,也就是粟米之类的植物,而不是小麦或者水稻。

搞清楚了一斛等于多少斤,我们再来根据邓艾的测算,来探讨一下当时士兵每日消耗多少斤粮食。根据邓艾所说,三千万斛稻米,可供十万人使用五年。那么这就是一道算术题了,感兴趣的可以用手机计算器来算一下,我只说结论,看看我计算的对不对:

根据邓艾所测算,他是按照每人每年60斛稻米的消耗,具体每个士兵每天的消耗,也就是9.8斤大米。这个数据看上去似乎很不靠谱,什么人一天能吃完十斤大米?但如果我们细细推敲一下,或许可以得出一个差不多的数字。

第一,邓艾所谓三千万斛稻米,并不是我们现在在超市里看到的精米,而应该是没有脱壳的稻谷,所以需要打一个折扣;其次,所谓十万人五年使用,并不只有士兵消耗,还要考虑到战马的消耗;第三,考虑到三国时期士兵食物较为单一,所以饭量大一点也正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一斛有多少斤?

宋前一斛和一石重量相当,大概是现在四十斤左右。东汉每斗两千毫升,建武十一年大司农斛人还把一百粒黍的重量,作为一铢的标准重量。但是一铢究竟有多重,古人也是说法不一的。有人说,一铢是96粒黍的重量。

也有人说,是144粒粟的重量。24铢重为一两。十六两重为一斤。唐代以后,两以下不用铢,改用十进制的钱、分、厘等单位。一两等于十钱,一钱等于十分,一分等于十厘。古代将圭也作为重量单位,一圭等于十粒粟的重量。

一斛有多少斤?

这个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定义。

1.在唐朝之前,触为民将对石的俗称1斛=1石=120斤

2.而宋朝开始1斛=5斗=60斤

总结一下:斛为中国旧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具体1触等于多少斤?要看哪个朝代,哪个历史时期而定。

一斛粮食多少斤?

斛是容积单位,一斛稻谷和一斛大米重量是不一样的。民国后进行度量衡改革,,改革后衡制,称市秤,就是每市斤500克,以前的称老秤.老秤一斤是550克.一斛大米合老秤168斤,合市秤184斤13两.老秤是清雍正年间厘定的.一斛稻谷大概是130市斤!

清代的一斛米大约等于现在多少斤

斛:是古代容积单位,与重量之间可换算。唐朝之前,斛为民间对石的俗称,1斛=1石,1石=10斗=120斤。汉朝许慎.《说文解字》:“斛,十斗也。”宋朝开始,改为1斛=5斗,而1石=2斛。明.张自烈.《正字通》:“斛,今制五斗曰斛,十斗曰石。”清代一斛米约为现在200斤

农村常说的一担粮食究竟是多少斤?很多年轻人不一定知道

现在,对于重量的计算,都是采用公制计量,但是在很多农村,人们依然还在小范围的沿用原来的计量单位,例如斗、升、石等等。不过,若要将粮食拿到市场上去交易,就不会使用这些传统的计量单位了,而是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虽然现在很难遇到使用传统计量单位的情况,不过我们对于原来老一套的计量单位,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并不陌生。这不仅仅在生活中会遇到,尤其是在影视作品中,常常会看到传统的计量方式。例如,在《红高粱》这部电视剧中,县长朱豪三为了让中央军的两个团留下来抗日,共同保护高密,于是答应两个团的要求,为他们征一万三千担粮食。为了能顺利征到这么多粮食,朱豪三还提出“一人一升米,合力救高密”的宣传口号。

相信在看到这个情节时,我们每个人都忍不住的想知道这一担米是多少啊?这要按现在的市斤,一担米等于多少斤?如果对于这些传统的计量单位不了解的人,可能就会云里雾里,还真不知道究竟是多少。一万三千担粮食多不多,以全县之力也难以凑齐这一万三千担粮食,这还真不得不让人好奇,一担粮食等于多少斤的问题。

为什么会存在现在的人们很难了解过去人们的计量单位这种差异,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众多度量衡标准,而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历史上,就出现了三次较大的度量衡大统一。首先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这个相信没有人不知道,其次是隋文帝统一南北朝后,开始统一度量衡,再次是1907年开始,历时21年才完成的中华度量衡统一。这次的大统一,主要是为了统一过去度量衡混乱的状况,同时也为了与国际接轨。所以这次的统一让中国的度量衡走向了国际化。

民国**在1928年颁布了《中华民国权度和标准方案》,重量在标准上以一公斤为标准斤,在市用上以标准斤的二分之一为一市斤,一斤为十六两。这虽然和我们今天的进位制有差别,但单位却很相近。而前两次统一,采取的都是古制,在几千年的沿用中,就形成了民间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在新的标准颁布以后,人们一下子很难适应得过来,就比如1984年颁布新的法定计量单位以后,一些老的计量单位依然还在民间沿用,迟迟没有得到“下岗”。

所以,我们今天所用的计量单位,即市场交易所采用的计量单位都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历经几次变革后形成的法定计量单位。而一些传统的计量单位在民间由于习惯的原因,依然还在小范围的使用,但这并不足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不过,在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中,因为从教科书中以及在生活实践中,接触到的都是新采用的计量单位,对过去的一些计量的老传统和习惯,很少有人会换算。

不会换算一些民间习惯性的计量单位,就看不懂一些古装剧中数量计算,例如,我们在影视剧中常常听到“堂堂七尺男儿”这种说,而七尺男儿有多高,就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知道的了。在很多农村,我们也常常听到一担粮食、一挑田、一斗谷子、一升米的这种说法,这些都是古代计量方式在人们的生活中影响深远的表现。同时,也存在容量单位与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问题,所以就有些搞不清楚,这一担粮食究竟是多少斤。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一担粮食究竟等于多少斤。在古代,粮食均以容量论,而容量单位有合、升、斗、斛,1斛等于5斗,1斗等于10升,1升等于10合。重量单位有铢、两、斤、钧、石,因为十斗粮食相当于1石,即2斛,所以对于粮食也论石。这里的“石”和“担”相通,主要是因为一石粮食,恰好是一个成年男子可以弯腰担起来的重量,所以人们习惯将一石成为一担。一石粮食,等于四钧,一钧等于三十斤,所以一担粮食,等于120斤。而古代是以十六进制,现在则是以十进制,按现在的算法,一担粮食,相当于100斤。

听说点赞的人都很美 ☟ ☟ ☟

一斛多少斤 一斛多少斤?一斛等于多少斤?-喜价

宋前一斛和一石重量相当,大概是现在四十斤左右。

东汉每斗两千毫升,建武十一年大司农斛人还把一百粒黍的重量,作为一铢的标准重量。

但是一铢究竟有多重,古人也是说法不一的。有人说,一铢是96粒黍的重量。也有人说,是144粒粟的重量。24铢重为一两。十六两重为一斤。唐代以后,两以下不用铢,改用十进制的钱、分、厘等单位。一两等于十钱,一钱等于十分,一分等于十厘。古代将圭也作为重量单位,一圭等于十粒粟的重量。一铢等于十圭。换句话说,一铢是一百粒粟的重量。

宋前一斛和一石重量相当,大概是现在四十斤左右。东汉每斗两千毫升,建武十一年大司农斛人还把一百粒黍的重量,作为一铢的标准重量。但是一铢究竟有多重,古人也是说法不一的。有人说,一铢是96粒黍的重量。也有人说,是144粒粟的重量。

一斛粮食等于120斤。这是一道小学数学四则运算重量单位换算题在这里大家要注意和关注的是斛和斤的关系。斛是量粮食的器具,1斛=1石,1石=10斗=120斤。汉朝许慎,《说文解字》:斛,十斗也。宋朝开始,改为1斛=5斗,而1石=2斛,也就说到明朝时候1斛是60斤,,斛子的体积也不是很大。

1、古时早期以十斗为一斛约300斤,后来改以五斗为一斛约150斤。

2、由于旧时一斗约为30斤,古时早期以十斗为一斛折算成重量=10斗×30斤/斗=300斤;后来改以五斗为一斛折算成重量=5斗×30斤/斗=150斤。

3、斛和斗都是容积(体积)单位,斤是重量单位,但是用斛或斗计量固定品种的粮食时,只要粮食的水分波动不大,折算成重量的误差也不大。

斛是一种容器,也是一个计量单位,一开始一斛=10斗,后来一斛改为5斗,一斗相当于现在的30斤,所以1斛=150斤。

斛是容积单位,一斛为10斗,斤是质量单位,二者之间不能换算。

古代常用容量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钟,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自秦汉开始它们之间都是十进制。...

...林甘泉主编的《中国经济通史_秦汉经济史(上)》也认定:汉代1石=2市斗,1市斗=13.5斤,1石=27市斤粟。汉代1石为20000毫升,1斗为2000毫升,即秦汉时期1斗禾重2.7斤,这也是以实物测量所得数据。...”

我们的语文老师说一斛应该大概是五六百克左右(也就是一斤左右)。

一斛洒是多少印?答一斛酒约有相当现在酒的一斤重左右。古代酒具斛是很大的用器,大是权力有-定关第,皇家斛都是很大的可装斤打酒的器具,古代酒度数比较低,不象现在有高度酒他们酒的度数是比较低的,解喝几碗的酒。当然和現在一样吃酒有很多不同的习惯!

斛是容积单位,所以一斛稻谷和一斛大米重量不一。

古时早期以十斗为一斛,后来改以五斗为一斛,按照(30斤/斗)计算,一斛应为300斤或150斤。民国后进行过度量衡改*,改*后的衡制称市秤,就是每市斤500克。以前的称老秤,老秤一斤是550克。一斛大米合老秤168斤,合市秤184斤13两。老秤是清雍正年间厘定的,一斛稻谷大约是130市斤。

十斗为一斛。十斗米的概念是,每升米约重3斤,一斗米相当于现在的30斤粮食,十斗相当于300斤。

旧时抄,十升等于一斗,十斗即一百升,等于一斛.石,读音dan,作为计量单位,十斛等于1000斤。

汉朝许慎.《说文解字》:“斛,十斗也。”

宋朝开始,改为1斛=5斗,而1石=2斛,也就说到明朝时候1斛是60斤,

斛子的体积也不是很大,你到超市里面看看3袋10公斤的大米堆起来体积有多大,

斛是一个类似于大酒杯的容器,上交公粮的时候,先把粮食倒到斛里面,可能是检查质量看粮食的成色,要求把把斛子倒满,上面还有一个圆锥体状的尖,这时管事的官员上去猛提一脚,要求斛子不倒,但是上面的尖洒下来了,洒出来的粮食不允许老百姓回收,算是运输和保管中的损耗,百姓再把斛中余下的粮食拿去称重,无形中多交不少粮食,这些成为明朝各级官员的一笔半公开的一笔收入。

斛,中国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十斗为一石,十斗为一斛。十斗米的概念是,每升米约重3斤,一斗米相当于现在的30斤粮食,十斗相当于300斤。

十斗为一石,十斗为一斛。十斗米的概念是,每升米约重3斤,一斗米相当于现在的30斤粮食,十斗相当于300斤。按古人一日两餐,一家三口计算,一斛十斗可吃起码3个月

一升米等于多少斤?大米有什么营养价值?-九州醉餐饮网

在中国采用国际单位以前,自古以来都有自己独特的计量单位。平时大家都听说过一升水,一升酒,一升醋,升一般都是用来形容液体的体积。不知道小伙伴平时有没有听说过一升米,那一升米等于多少斤呢?你知道看似普通的大米有什么营养价值吗?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一一解答吧。

一、一升米等于多少斤

一升米1.5斤。

民间也有一种以“升”为计量单位的方法,一升是一斗的十分之一,一升米1.5斤3/4公斤。过去人在没有标准度量衡的基础上,发明了这种以容量来测量稻谷的方法,还是很好用的。有很多文学作品中揭露了地主放高利贷采取了小升(斗)出,大升(斗)进的手段欺诈农民。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剥削制度。

根据《汉书·律历志上》:一斛为两千龠,黍两龠重一两,一斛黍重一千两,即62.5斤。因此,秦汉时期,一斛黍重约半石,一石黍积约两斛。(注:秦汉一两16克,因此一斛黍重16千克)。

根据秦汉一升黍重十两(约190毫升黍重约160克),该黍比重约0.85左右。

根据南宋改斛为石(已废止):南宋中期十斗(容量一石)粮食重约一百二十斤(重衡一石),比重0.9的粮食一百二十斤体积约八万毫升,得每升约800毫升。(注:南宋一斤约600克、一两约37.5克)。

根据清末一升米重2000克:比重0.9时每升2222毫升,比重0.95的情况下,得每升约2100毫升。

大米中含碳水化合物75%左右,蛋白质7%-8%,脂肪1.3%-1.8%,并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等。大米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所含的蛋白质主要是米谷蛋白,其次是米胶蛋白和球蛋白,其蛋白质的生物价和氨基酸的构成比例都比小麦、大麦、小米、玉米等禾谷类作物高,消化率66.8%-83.1%,也是谷类蛋白质中较高的一种。

大米蛋白质中赖氨酸和苏氨酸的含量较少,所以不是一种完全蛋白质,其营养价值比不上动物蛋白质。但在午餐和晚餐时食用大米,较面食而言更有利于人们减肥。在我国南方地区人们一般食用大米作为主食,而在北方就有很大的不同。脂肪含量约1.3-1.8%,其脂肪中所含的亚油酸含量较高,一般占全部脂肪的34%,比菜籽油和茶油分别多2-5倍。

现在大家是不是已经知道一升米等于多少斤了,虽然现在随着国际单位的普及,越来越多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也不再使用,像是几两几钱等等。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多少了解一些也可以更加帮助自己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

曹操屯田得粮百万斛,邓艾屯田积聚三千万斛,一斛到底多少斤?

三国时期,公元196年,曹操将汉献帝刘协接到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并开始在许都屯田。第一年曹操便获得了大丰收,“得谷百万斛”,后来屯田,粮食肯定是越来越多。后来,司马懿、邓艾都进行了屯田,尤其是邓艾,在淮南广开屯田,六七年便得“三千万斛”。

在古代,一个国家靠的就是人口,而人口要想增长,就需要足够的粮食。农耕社会的人口之所以比游牧民族的人口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农耕社会每年春天播种,秋天收获,打下的粮食,交完公粮后,足够下一年的吃喝了。魏国将屯田作为基本国策,经过多年屯田,积攒了许多粮食。

曹操屯田得一百万斛

和袁绍、袁术四世三公相比,曹操也算白手起家了。他刚起兵时,在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等人投奔曹操后,才勉强有了一些家底。但是曹操没地盘,没粮草,后来在枣祗的建议下,任命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开始在许都周围屯田。这是曹操第一次屯田,获得了大丰收,收获一百万斛谷。相关史料如下:

太祖以峻为典农中郎将,募百姓屯田於许下,得谷百万斛。《三国志·任峻传》

曹操正是靠着收获的这么多粮食,实力暴涨,先后击败吕布、袁绍、刘备等军阀,统一北方。

邓艾屯田得三千万斛

邓艾,文武双全,武能抗衡蜀国大将军姜维,文能屯田。但是有本事的人也要有伯乐慧眼识珠,邓艾的伯乐正是司马懿。邓艾在过了二十年的平静生活后,被司马懿发现,受到重用,开始屯田。

邓艾从陈县、项县出发,一直巡视到寿春,论证了屯田的可行性,提出两点,第一点是开凿河渠,兴修水利,灌溉农田,第二点是在淮北、淮南实行军屯。

邓艾通过考察,还著作了《济河论》这本书,他认为:“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水丰常收三倍于西,计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

通过邓艾的讲述可知,屯田的好处很多,不但不需要从许都运粮,每年还能够收获五百万斛,六七年便是三千万斛。

曹操屯田所得的一百万斛,邓艾屯田所得的五百万斛、三千万斛分别是多少斤粮食啊?

我们看看古代的容量单位,一斛等于多少斤?

斛是我国旧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在唐朝之前,斛是容量单位“石”的俗称,说“斛”大家不熟悉,说“石”大家便再熟悉不过了。因此在古代,斛和石是通用的。

据许慎《说文解字》中描述:“斛,十斗也。”秦汉时期开始,石和斗之间是十进制,因此1斛=1石,1石=10斗。1斗相当于现在的12斤(6kg),1斛粮食等于120斤(60kg)。

通过计算,那么曹操收获的一百万斛粮食便是1200万斤粮食(600万kg),邓艾口中的五百万斛粮食便是6000万斤粮食(3000万kg),三千万斛粮食便是7200万斤粮食(3600万kg)。

说实话,曹操和邓艾屯田,都非常有效果,尤其是邓艾通过兴修水利,灌溉屯田,六七年便会得到三千万斛粮食,怪不得蜀汉和东吴联手,都不是曹魏的对手。没办法,魏国土地肥沃,人口众多,粮食也多得吃不完,国力自然就强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一斛等于多少斤(一斗等于几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