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中邮基金590001净值是多少?谁能告诉我?谢谢,急急急
不晓得问的是七月哪一天呢?
中邮核心成长基金净值590002基金能长到多少
中邮核心成长股票(590002)股票型高风险0.8375单位净值[07-10]5.49%涨跌幅473/678近3月排名近3月-13.73%近1年64.57%最新规模111.04亿
中邮分红后什么时候净值会下降?
基金分红后净值会降低,是因为基金分红,会将收益的一部分以现金,或者折算成份额派发给投资人,这部分收益,本来就是基金单位净值的一部分。
中邮成长59002基金净值今天
1、2013年59002基金净值的查询,直接登录基金公司--输入该基金代码或者基金名称---在基金的历年基金净值即可查询2013年该基金的净值。2、中邮核心成长混合基金代码590002(前端)基金为混合型基金,其预期收益和风险高于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
中邮核心成长基金怎么样
中邮核心成长基金怎么样?中邮核心成长基金成立于2007年08月17日,基金代码为590002,是混合型-偏股基金,基金管理人是中邮基金,基金托管行是农业银行,目前这只基金的资产规模为53.78亿元(截止至:2021年09月30日),...
2022“最惨”基金是哪家?中邮基金旗下多只踩雷,一产品疯狂回撤70%
坚持细节挖掘,找寻最具价值的独角兽金融产品。
文|天峰
来源|财富独角兽
岁末年初,回顾近年来基金行业变迁,2020年俗称基金大年,当时基金行业频频打造明星基金经理,借助明星经理的影响力,在新基金发行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新基金发行数量是连创新高。然而,进入2022年,沪深指数开始持续下探,顶流基金经理业绩回撤以及规模下降的消息,也是频频登上热搜。
在沪深股指持续回调的影响下,2022年除了权益类基金业绩大幅回落之外,债权类基金的业绩也不理想,这其中就有一只基金或成2022年垫底债基。截至2022年12月30日,中邮睿利增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下称“中邮睿利增强”)在一众基金产品强势垫底,以70.40%的跌幅成为2022年度“最惨”基金。
01
对于中小基民来说,购买基金就是为了赚钱,而购买债券类基金,不仅为了赚点小钱,而且寻求获得一份稳定的投资收益。也正是由于债券类基金风险相对较低,净值增长也较为缓慢,一直都是风险偏好低的基民关注重点。然而,2022年一向以稳健著称的债券类基金,其业绩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自2022年11月15以来,由于市场利率大幅波动,债券类基金产品出现集体调整。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26日基金净值清算后,今年共有148只债券基金跌幅超过10%,而中邮睿利增强债券基金却排名垫底,非年化年内回报为-70.40%。
据了解,中邮睿利增强债券基金曾于2022年8月6日发布公告称,该基金持有债券发行主体正常进行资产重组,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为保护持有人权益,暂停赎回及估值。然而,一直到2022年12月21日,中邮睿利增强债券基金再度发布公告称,本基金前期持有的资产重组主体发行的债券已交易卖出,产品估值方面较大不确定性已消除。
当基民以为不确定性真的已消除,但看到基金净值才发现不对劲了。该基金净值从2022年8月6日的0.9300元大幅下降至0.2790元,累计下挫70%。有业内人士表示,从今年三季报可以看出,三个月的时间净值收益率为-46.95%,而同一时期的业绩比较基准为-1.25%,可以看出,中邮睿利增强跑输业绩基准。
业内人士表示,一只债基平时涨幅才多少?这一下子降了70%,这种回撤幅度实在是太惊人了。中邮睿利增强遭遇如此大幅回撤,或许与洛娃集团有关。2022年9月15日,洛娃集团收到北京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告知书显示,经查明,洛娃集团涉嫌违法的事实包括虚增货币资金和虚增营业收入。
(数据来源于天天基金网)
笔者翻看中邮睿利增强持仓明细发现,“17洛娃科技CP001”债券出现频次颇高,自2018年1季度开始持有1005.70万的“17洛娃科技CP001债券”,该债券横跨四年。据2022年中报显示,该产品持有10万张17洛娃科CP001,持仓市值496.8万元,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为73.42%。
而据2022年三季报显示,17洛娃科技CP001位列前十大重仓债券首位,持仓市值为183万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达到50.95%。据悉,17洛娃科技CP001由洛娃科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洛娃集团”)发行,公司成立1995年,是一家以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22200万人民币。
2018年12月6日,洛娃集团发布公告称,债券“17洛娃科技CP001”应于2018年12月6日前兑付,截至兑付日营业终了,发行人未能按期足额偿付该债券本息,已构成实质违约。可以看出,直到2018年四季度洛娃集团才爆发债务危机。
2022年8月12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发布公告,因公司《重整计划草案》未获得债权人会议通过,法院裁定终止洛娃集团公司重整程序并宣告洛娃集团公司破产。这意味着中邮睿利增强终于可以将拿了4年多的“17洛娃科技CP001”全部卖出。
受违约事件影响,中邮睿利增强只能长期持有该债券,以基金年报作为统计标准,中邮睿利增强所持有的“17洛娃科技CP001”市值由2018年一季度的1005.70万元,下降至2018年三季度的972.00万元,2019年的496.80万元,以及2022年三季度末的183.00万元。
据2022年三季报显示,从2018年价值1005.7万元“17洛娃科技CP001”到三季度仅剩的183万元,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中邮睿利增强在12月20日更新净值后,净值一度跌70%,最后仅剩0.279元。不过,针对中邮睿利增强债券基金的亏损,有基民却在贴吧中表明他的看法。
(数据来源于天天基金网)
现在的经理就是背锅侠,事情早就发生了。这只债券是17洛娃科技CP001,是一个短融债券,2018年12月未按时足额偿付本息,实质违约。违约公告发生在2018年12月,那事实上在2018年12月之前内部就能判断出。可以看到,这个基金是2018年11月30日增加了国晓雯作为基金经理,之前的基金经理是刘凡,但刘凡也就是2018年8月才介入的,在他之前是许进财。可以认为,这个垃圾债是许进财或者刘凡买入的,出事情了后,中邮追加了国晓雯作为基金经理,后来彻底替换掉了刘凡。
据了解,中邮基金成立于2006年,首创证券持股46.37%,中国邮政集团、三井住友银行分别为第二大股东和第三大股东,分别持股28.61%和23.68%。中邮基金现任董事长及总经理均来自首创证券。总经理张志名同时担任中邮基金权益投资决策委员会及固定收益投资决策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邮基金曾经历一轮密集人事变动。2020年9月,中邮基金公告称,董事长曹均因个人原因离任。曹均离任后,中邮基金任命首创证券副总经理张志名代任董事长。此后,毕劲松上任中邮基金董事长。毕劲松是2007年就已加入首创证券的“老首创人”,2011年开始担任首创证券总经理一职。
2021年5月,中邮基金公告,总经理孔军任职届满离任,张志名接任。张志名于2008年加入首创证券,2018年已升任首创证券副总经理,掌舵中邮基金后,张志名曾表示,中邮基金的固收业务相对薄弱,因自身在债市有十余年积淀,意将此作为短期发力点和规模增长点。
02
(数据来源于WIND)
与其他公募基金公司有所不同,中邮基金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登陆资本市场的公募基金公司,也被市场称为“公募第一股”。那么,在张志名的带领下,业绩是否有所变化呢?笔者发现,近年来中邮基金的业绩已经出现下降。据中邮基金2022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2.67亿元,同比增长8.74%,净利润为3542.51万元,同比下降33.93%。上半年,公司的毛利率为73.83%,比2021年同期的76.27%,下降了2.4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据中邮基金发布2021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4,148,820.02元,同比增长1.25%;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8,342,467.01元,同比下滑23.04%。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0,541,152.93元,截至2021年末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656,770,448.28元。
报告期内,税金及附加2,184,399.27元,同比减少21.44%,主要是因为母公司缴纳的增值税减少所致。信用减值损失-2,215,511.72元,同比增加135.20%,主要是因为根据信用风险测试结果,本期计提的坏账准备增加。从中邮基金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看出,张志名的上任并未改变中邮基金净利润持续下滑的问题。
(数据来源于同花顺)
据同花顺iFinD显示,除了净利润持续下降的问题,中邮基金的规模也在持续下降。截至2022年9月30日,中邮基金期末净资产为579.90亿元,旗下共有57只产品,位列行业第74位。现在的基金规模也远不及2015年4季度的789.30亿元的管理规模。
笔者发现,由于混合产品净值大面积亏损,管理规模也大为下降,混合产品管理规模从2021年末的315.73亿元下降至2022年三季度的224.47亿元,累计减少91.26亿元。另外,笔者翻看数据发现,近年来中邮基金管理规模难以冲破800亿关口。中邮基金于2007年四季度曾跃升至769.13亿元,2018年四季度跃升至789.30亿元。此后,中邮基金管理规模再没有创出新高。
近期踩雷债券、权益基金业绩表现落后,又为中邮基金的发展增添几分不确定性。除了中邮睿利增强债券基金,笔者发现还有一只基金,自成立以来至今,一直在亏,盈利的概率很少,然而,业绩这么差,大多数人都认为一定会没人买。结果呢,规模却达37.6亿元,这只基金正是来自于中邮基金旗下的中邮核心成长混合。
中邮核心成长混合成立于2007年8月17日,募集期间的有效认购申请金额达到654.86亿元,最终有效净认购确认的金额接近150亿元。当时彭旭担任中邮基金投资总监,到2007年底,基金规模进一步膨胀到了481.74亿元,被称之为当时市场上最大的主动权益基金。
然而,半年后彭旭匆忙卸任。此后,该基金也曾经历刘格菘、国晓雯等明星基金经理,不过,即便是有大佬不断的加持,最终中邮核心成长混合还是深陷亏损的泥潭。一般而言,业绩萎靡,自然也会导致基金规模大幅缩水。不过,令笔者震惊的是,虽然该基金一直在亏损,却一直没有被清盘。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或许与部分新基民买入该基金有关,也或许也与部分老基民有关,这部分老基民持有了10多年一直被套着,但却一直舍不得割肉。
(数据来源于天天基金网)
据天天基金网显示,中邮核心成长混合基金成立于2007年8月17日,截至2023年1月6日,中邮核心成长的基金净值为0.7342元,低于基金1元的面值。该基金自成立以来累计跌幅达26.58%。近6月收益率-16.61%,近1年来收益率-20.58%,近2年来收益率-28.70%,同类排名也是较为靠后。
(数据来源于天天基金网)
如果某基民在2007年第一时间买入该基金,并且持有到现在还没卖出,这意味着这15年来不仅基金一分不赚,本金还要亏损26.58%。笔者在中邮核心成长混合基金贴吧里发现,有基民抱怨,专家理财15年买是1.1元,如今7毛钱,用了15年的时间。
也有基民表示,中邮核心成长混合这支基金成立十五年了,到现在净值7毛多一点,这么多年没给基民创造一点价值,亏损累累,还有那么多人在坚守,天可怜见。正如基民所言,持基金有十几年了,想解套看来是很困难啊。这是一波什么人在神操作。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数据来源于天天基金网)
我们通过持股明细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亏损。据2022年一季报显示,从2022年2月开始对组合进行较大幅度调整,大幅减仓了组合中的成长方向且大幅降低了组合仓位。2022年一季度末,该基金的权益投资金额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为64.83%,相较2021年四季度末的91.22%明显下降。
据2022年3季报显示,前十大重仓股都发生很大的变化,温氏股份和牧原股份都已经跌出前十大重仓股,到了2022年三季度,还持有了贵州茅台。此外,自2021年三季度该基金持有了一些新能源板块的股票,到了2021年4季报发现,前十大重仓股中,分别买进隆基股份、天合光能、宁德时代。
然而,自2021年四季度,新能源板块却出现大幅下跌,隆基股份区间跌幅30%,天合光能区间跌幅37.37%,宁德时代跌幅39.78%。再回看2022年一季报,这些新能源重仓股都退出前十大重仓股了。这操作的确神奇,从持仓上看,大多数都是高买低卖,难怪净值会出现回撤。此次,一季报又持有生猪养殖板块股票,二季度生猪养殖板块的股票又跌出了前十大重仓股。
而基金公司却在这个过程中不受损,无论基金产品是盈是亏,管理费照收不误。对于基民来说,管理费只是一笔小钱,但如果持续收取却是一笔不小的收益。
中邮基金2022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7亿元,同比增长8.74%,连续两个报告期增长。公司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基金管理费。
据基金合同,中邮核心成长的管理费率为1.5%,从该基金上收取的管理费用,是中邮基金营业收入的重要来源。而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自成立以来至2022年上半年中邮核心成长净利润亏损合计达93.8亿元。据财报数据统计,自成立至2021年末,中邮基金从“中邮核心成长混合”上收取的管理费用高达29.68亿元,显然与中邮核心成长的投资目的相差甚远
中邮核心成长基金净值
涨
500092中邮核心成长基金多少钱
虽然我很聪明,但这么说真的难到我了
突发:中邮基金灵魂人物总经理周克,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45岁
中邮基金总经理周克
经多方证实:3月16日,新三板公募第一股,中邮基金灵魂人物总经理周克,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周克是新三板公募基金第一股中邮基金的灵魂人物。自2006年中邮基金成立伊始挂帅至今,一手将默默无闻的小基金公司打造成在资产管理规模居前的基金公司。
2015年,中邮基金挂牌新三板,成为首家挂牌的公募基金。截至2017年年底,中邮基金资产管理规模331亿元,在121家公募基金公司中位居39名。
周克,男,1973年3月22日出生,中国籍,中共d员,毕业于湖南财经学院。
1994年至1997年任中信实业银行北京分行制度科科长;
1997年至1998年任中信实业银行总行开发部副总经理;
1998年至2001年任中信实业银行总行阜成门支行行长;
2001年至2005年任首创证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05年至今任中邮创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兼任首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4年5月至今兼任首誉光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克突然的离世,众多金融圈人士也是纷纷在朋友圈、微博表示惋惜。
“如果我死了就算了,但凡我还有一口气在,我就一定要把投资者的钱赚回来。”
这句话在基金业流传多年,说这句话正是中邮基金总经理周克,在2012年遭受投资者质疑时他这样回应。
这是2012年周克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表述。
媒体:业界有传言说,中邮基金连续几年业绩不好、尤其是中邮成长净值比较低,是因为你曾经要求投资部门,这只基金净值不能超过8毛钱,避免投资者大规模赎回。
周克:混账话!这完全是混账话!
我不可能这么讲。我在公司大会上讲的是:如果我死了就算了,但凡我还有一口气在,我就一定要把投资者的钱赚回来。你可以去问我们公司的员工,看我是不是讲过这句话。
我们可能暂时业绩不好,但是我们不是一家只顾规模不对投资者负责的公司。我们公司成立6年,已经分了22次红,累计分红超过94亿元。如果我真的很想要规模,我何必这么做,这将近100亿的钱我留在基金里不好吗?
中邮基金创立伊始,33岁的周克就是掌舵人。担任此职之前,曾任中信实业银行北京分行制度科科长、中信实业银行总行开发部副总经理、中信实业银行总行阜成门支行行长、首创证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等职位,能力可见一斑。
作为公募基金总经理,周克颇有“情怀”。
"任何行业都不能缺乏社会责任感,若没有社会责任感,任何梦想都是缥缈的,站不住脚的。我宁愿做有追求、有理想、有抱负的基金经理们的铺路石。"周克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周克曾经表示,作为公募基金从业人员,希望公募基金真正起到中国资本市场中流砥柱的作用,成为广大投资者挡风遮雨的一把伞,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资本市场改革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2008年股市急跌时,周克曾公开呼吁同行"不要再砸盘"。
曾有人问周克,持有人需要什么?周克的回答是:增值看得见,收益摸得到。
作为风云人物,此刻突然离去,圈内人士纷纷在朋友圈、微博进行缅怀。
"我与周总有过数次交流,他严谨、睿智、平易近人",一位金融圈人士在得知此消息后发朋友圈表示惋惜。
/ 02 /
风格彪悍,打造公募基金挂牌第一股
中邮基金成立于2006年,在中国邮政集团、邮储银行等在邮政系统政企分开的进程中建立,2015年,中邮基金挂牌新三板,成为公募基金第一股。
在业内,中邮基金风格鲜明,以"猛"著称。
2007年,刚成立不久的中邮,迎来了第一位猛人,被称作"满仓一哥"的彭旭。彭旭依靠高仓位和激进的风格,2007年一战就奠定了中邮的江湖地位。2012年彭旭离职后迎来的另一位猛人任泽松。
凭借凶猛的风格,在行业内的成立时间排名末位的中邮基金,早已经变成管理资产规模居前的公募基金。截至2017年年底,中邮基金资产管理规模331亿元,在121家公募基金公司中位居39名。
2017年上半年,中邮基金实现营业收入4.42亿元,同比下滑16.76%;净利润1.02亿元,同比下滑22.46%。
2007年是中邮基金最辉煌的一年,尽管当年中邮产品少、规模小,但依然为基金份额持有人挣到了75亿元的净收入;而2008年,体量增至近千亿元规模的中邮基金正待再展宏图时,却不期遇上了堪称惨烈的漫长熊市,当年亏损427亿元;2009年,中邮基金挣回225亿元,而2011年再度亏损129亿元。基民在熊市中赎回,牛市中申购,这种完全顺周期的投资行为往往带来的是亏损,这真的是基金行业的魔咒吗?2012年面对投资者质疑的时候,中邮基金总经理周克在内部发言中说出了那句肺腑之言。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注意到,自2006年中邮基金成立以来,周克一路坚守,践行着一代老基金人的承诺——把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
呼吁同行稳定市场
2015年8月18日至8月26日,短短7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暴跌26.70%,由最高点4006.34点下跌1066.38点后,创出新低2927.29点。当年9月中旬,上证指数依然大幅震荡,9月14日、15日分别下跌2.67%、3.52%,市场一致解读为“去杠杆致惯性杀跌,且反弹时机尚未到来”。9月15日晚,《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应邀走进中邮基金的办公楼,独家采访了中邮基金总经理周克。
在金融圈,周克从不循规蹈矩,看问题总是入木三分。“眼下,策略在市场上实际上已经失效,这已经不是做多或做空的策略问题了,而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保护股民基民利益以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勇气和信心问题。”周克对《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表示,在这个关键时候,公私募大佬应该勇敢站出来,主动做多去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避免让这种千股跌停的*面不断发生。
看到老百姓(68.380, -1.39, -1.99%)巨额亏钱,看到机构投资者的“默不作声”,周克发出了自己的吼声。其实,早在2008年股市急跌时,周克也曾公开呼吁同行“不要再砸盘”。在危急时刻,这位基金公司老总依然是心系苍生,心怀天下。
追求持续赚钱能力
按照周克的说法“逻辑正确胜于一时涨跌”,显然,对基金经理的考核也不会拘泥于相对排名,而是真正为持有人赚钱。
“说服股东,让出一定收益,让基金经理得到足够激励,确保核心人才切实能够留下来、沉下去,专心做好投资。”
3月24日,北京,春光明媚,正如中邮基金总经理周克的心情。这一天,中邮基金邓立新、任泽松、许进财投资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
“是雄鹰绝不能挂在腰上,我不但要剪断拴着雄鹰的线,还要帮雄鹰高飞。”对于投资工作室的设立,周克这样比喻。
让基金经理个人价值得到量化展现
穿过中邮基金公司门口的祝贺花篮走廊,周克的办公室显得十分安静。大约十多平方米的办公室内桌椅简朴,但很整齐。
谈到中邮基金设立投资工作室的初衷,周克神采奕奕:“成立投资工作室,基金经理的个人价值得到直接量化展现,其创造的价值及营销等各项费用都会独立核算。其最大的作用,就是要让这一批基金经理发现自身价值并稳定下来。”他说,“当然,成立投资工作室还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有良好的投资业绩,二是有自己鲜明的风格,三是有一定的市场号召力。投资工作室成立后,未来5年,核心人员会沉淀下来,投资风格自然得到延续,这为基金运作带来极大好处,最终持有人直接受益。”
坐在沙发上的周克,如数家珍般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了三位基金经理的风格:邓立新坚信高端装备制造将来会成为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对军工、高铁等行业的把握更准确、更专业化;任泽松投资逻辑十分清晰,新经济代替旧经济、新体制代替旧体制、新的生产力代替旧的生产力,这些股票更多在创业板、中小板里,具有高科技、自主知识产品,不分行业,做精品投资;许进财以绝对收益为主,不追求股票盘子大小,其风格稳健,达到预期就会撤离。
“三个投资工作室风格有显著差异,风格不存在趋同性,基金品种也不尽相同,有效避免了无序竞争。”周克强调道,“鼓励基金经理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理念,不能被市场所左右。他们基本上做到了,也收获了良好的投资业绩。”
基金公司给予基金经理自由舞台的同时,同时也会增加风险控制上的压力,中邮基金也不例外。在风险控制方面,周克没有半点含糊。“公司对投资工作室的风控更为严格,如果某个投资工作室上了监管机构的黑名单,不管什么原因,马上会扣除收入。在投资工作室运行一段时间后,公司会着手向整个风控体系补充人员,直接派到3个工作室去;日常风险管理方面,做到有专人负责,人员管理、投资过程、日常调研等均有专门风控人员参与,这种严格的监管对基金经理的成长是有好处的。”周克进一步解释:投资工作室的考核有严格体系,首先保证投资风格的延续,其次是必须有良好的投资业绩和市场声望,再次是要保证一定的规模。投资工作室设有退出机制,每项考核期都是一年,如果期内达不到考核标准,从影响分成比例到撤销投资工作室,均有一套周严的考核机制。
“是雄鹰绝不能挂在腰上,我不但要剪断拴着雄鹰的线,还要帮雄鹰高飞。成立投资工作室后,最终会改变公司与工作室的关系,从雇佣关系一步一步转变成合作的关系。”周克踌躇满志。
我敢和私募拼激励机制
在公募基金业现有体制下,绩优基金经理的收入与其业绩并不匹配;基金经理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激发其上进心,从而使基金经理产生惰性。“老鼠仓”的出现固然是因为基金经理职业操守出现问题,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与基金经理创造价值与其收入不完全匹配也有一定的关系,更是与责权利的不分明有着直接关系。在周克的布*中,中邮基金成立投资工作室,做到了责权利进一步明晰,让基金经理得到应该得到的激励。
“在目前的分配机制下,我们通过投资工作室是可以与私募基金拼一下的,至少可以稳定住公募基金的主要人才。”周克说,“不只是在权益类投资设立工作室,公司半年左右还会推出固定收益、债券类投资工作室。将来会说服股东,让出一定收益,让基金经理得到足够激励,确保核心人才切的能够留下来、沉下去,专心做好投资。”
记者注意到,在近几年的基金业“人才荒”大战中,部分基金公司上到总经理下到基金经理频频跳槽,挖墙角之风更是甚嚣尘上。中邮基金却做到了独善其身,坚持自我培养的人才战术,目前旗下15只基金由11位基金经理管理,人均管理1.36只基金,这在基金业算得上“人丁兴旺”一族了。
“从中邮基金近几年的发展历程看,公司确实有外来招聘的人员,但绝不会主动挖别的公司墙角。伤害兄弟感情、破坏业内团结的事,中邮基金不会做。”周克颇有侠义风度。“公司核心人员全部是从清华大学等名牌大学招聘而来,去年招聘的13人均来自清华大学,几年前入司的毕业生中,经过几年的锤炼已经涌现出了不少好苗子。”
谈到眼下日益严峻的“奔私”现象时,周克心里则有着一份焦灼。
“仔细评估公募与私募的优势,不难发现,公募基金并没有完全失去自身优势,比如平台优势、多年沉淀的品牌优势以及投研大平台优势。私募基金很少有如此大规模的投研人员,也没有如此之全之专的行业投研覆盖面。但即便是公募基金有诸多优势,如果在分配上得不到解决的话,这对一流人才来说还是缺乏吸引力。”周克对记者表示,“下一步,投资工作室要把股权激励落实进去,这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当然,这需要我们跟主管机构做一系列的沟通,最终要把整个分配体制改过来,甚至可把投资工作室当作一个子公司管理。其实,公募还有规模优势,任泽松自己管理的基金有70亿元的规模,相当于一个大型私募,并且其收费标准从产品设计便已经打开了,不再拘泥于收取固定管理费的旱涝保收的固有模式,这种收费模式对私募基金来说是一种冲击。”
周克强调,对公募基金真正有意义的不是工作室,而是未来努力推动股权激励。不断尝试,不断创新,进一步提高投资工作室的收益匹配比例。
不壮大公募拿什么稳定市场
北京人,率真,说话从不拐弯抹角。谈到基金业最应急于解决的问题时,周克无法掩饰内心的焦虑,“这是我近两年思考最多的问题,如果公募基金再不改革的话,就走进了死胡同,尖端人员流失到私募的现状将无从得以遏制。”
自2006年中邮基金成立以来,周克风尘仆仆,一路坚守,践行着一代老基金人的承诺——把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在展望基金业的未来时,你可以猜到,话题又再一次回到熟悉的“改革”上。
“快改革,监管层不能只管,还要发展,把敦促行业发展放在第一位,只有公募基金发展壮大了才是市场的稳定器;稳定市场靠的不是游资、外资,而是改革壮大后的公募基金。”周克说道,“公募基金不改革不发展不壮大,市场投机性将越来越强。”
改革在路上,发展在途中,中邮基金的诸多探索,在资产管理行业具有样本意义,值得业内期待。
中邮基金会议室悬挂的“破釜沉舟,卧薪尝胆”八个字,不禁让记者想起“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句诗。周克和中邮基金正是以这种姿态在奔跑。
能分红就分红
有基金业内人士告诉《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在所有的公募基金公司当中,中邮基金的分红金额与资产规模的比例是最高的。”对此,周克表示,“投资赚到钱与否,是市场环境和投资水平问题;但赚到钱分红与否,则是态度问题。我一向的主张都是,只要有分红条件,就一定要分红。”
据《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及同花顺(51.360, -1.21, -2.30%)iFinD最新统计,自2006年中邮基金成立以来,已经分了44次红,累计分红超过100亿元。“如果中邮是一个很看重规模,完全不顾投资者利益的公司,根本不会这么分红。”周克对记者表示,“中邮上证380指数(5494.7115, -33.29,-0.60%)增强基金已经分了两次红了,第一次分红的时候,规模还有一个多亿;2012年3月份准备第二次分红的时候,规模只剩下7000多万元,不少人劝我说这个基金现在规模小得都有清盘的可能了,继续分红太冒险。但我们还是做了一次分红,每1份额分出去4分钱。我们就是要让持有人落袋为安。”
“我们不是一家只顾规模不对投资者负责的公司。”周克说,“这是中邮基金长久以来的一贯作风,快速分红,为持有人带来现实收益。只要市场条件允许,中邮基金就会向基金持有人进行分红。”
在周克看来,持有人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既然致力于成为一把“为投资者挡风遮雨的伞”,就应该思其所想,予其所需。持有人需要什么?周克的回答很实在:增值看得见,收益摸得到。
事实上,公募基金行业高管猝死的并非个案。在中国市场,基民看重基金经理的排名和短期业绩,几乎基金公司内部的绩效考核,都和基金经理的年度业绩排名直接挂钩。
对基金经理来说,没有明确的下班时间,要无时不关注可能影响股价的各种变化。
此前有一基金经理表示,长期做基金经理这样的工作,对健康的耗损很大。由于工作压力大,他经常失眠,且已经有轻微脱发的现象了。上投摩根基金前投资总监孙延群曾经说过,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能够长期坚持的人并不多。据悉,他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天,还躺在病床上看研究报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床边的电脑还开着,他还在查看跟市场有关的资料。
此外,资本和金融业的精英大多都有一点偏执,他们对工作有着由衷的追求,而另一方面,由于长期脑力劳动、生活不规律、缺少运动等“三高”人群尤其多,步入中年后,心脑血管病成了他们生命的最大威胁。
2015年10月7日
交银施罗德投资总监项廷峰因心脏病突发离世,年仅46岁。公开资料显示,项延峰,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16年基金从业经验。
2014年8月1日
长信基金首席风控官陈晓刚因突发脑出血离世,年仅45岁。
2013年3月11日
博时基金行政总裁李锴因突发脑溢血于凌晨不幸在香港逝世,年仅42岁。
2011年初
银华基金前基金经理杨长清去世同样让整个业界震惊,他只有37岁。杨长清毕业于五道口金融学院,做过市场营销、产品开发,然后又做研究员、基金经理。
2009年7月
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投资总监孙延群去世,年仅41岁。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他还躺在病床上看研究报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床边的电脑还开着,在查看跟市场有关的资料。
2009年初
51岁的工银瑞信基金公司原固定收益总监文鸣因为癌症病逝。文鸣在生病后曾休息了一段时间,但是手术完了之后又回到公司上班,病情再度恶化,遂致不治。
四年损失98%、“一夜”暴跌70%......这些基金真奇葩!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投资100万元,却损失了98.29万元。承诺三年不赎回就可保本,重要关头却避而不见……
近期,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多份判决书,多位投资者状告北京嘉怡财富投资管理公司及其基金经理李文东。
而这家公司早在去年8月就因为承诺保本、向不特定对象宣传等违规行为收到北京证监*发布的行政监管措施。今年6月份,该公司因异常经营,被注销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
买了100万
损失98.29万
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2017年11月16日,投资人宋某与嘉怡财富签订了《九强次新成长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合同约定,基金份额的初如募集面值为人民币1元,宋某共认购了100万元的九强次新成长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其中,李文东为投资经理。
时间到了2021年12月,宋某所购买基金的净值已经由一开始的0.0314元降到0.0171元,投资损失达98.29万元。
投资人李某也有同样遭遇。2017年6月2日,投资人李某与嘉怡财富签署了《嘉怡-私募学院菁英322号基金合同》,认购了嘉怡-私募学院菁英322号基金A类份额,认购金额为100万元,基金的运作方式为开放式。
之后嘉怡322号基金成立并开始运作,初始单位净值为1元,李某认购金额为100万元,份额为100万份。之后,李某又使用该基金的分红继续申购该基金。至此,李某一共持有嘉怡322号基金份额为1459760份。
令李某始料未及的是,自从他完成这一系列申购后,嘉怡322号基金单位净值就开始不断下跌。转眼三年过去了,在这三年间,该基金的单位净值再也没有超过1元。
到李某赎回时,他所持有的全部嘉怡322号基金赎回时基金单位净值为0.088元,赎回到账金额仅为128458.88元。对此李某要求李文东向自己支付差额补足款1331301.12元。
最终该系列案件因管辖权问题,法院裁定将其移送至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审理。
只要三年不赎回就可保本
承诺成空谈
回溯至2018年,这些投资人没有赎回基金也是源于李文东的一些欺骗性的违规操作。
判决书显示,李文东曾与宋某签订了《九强系列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补充协议》,在协议中李文东承诺,如果宋某在2018年12月2日起算三年时间内不进行资金赎回,他就以个人名义担保“基金净值从2018年12月2日开始算起三年末恢复到1元以上”。
李文东还表示,如果到时候基金净值不能恢复到1元,他就负责给宋某补足至1元,补足后宋某就可以进行赎回。
补充协议签订后,宋某就放下心来,一直按照合同约定的那样,没有进行基金赎回。
一晃三年过去了,时间到了2021年12月2日,宋某所购的九强次新成长基金还没恢复到基金净值1元。宋某多次联系李文东,希望他能按照补充协议约定去支付自己的损失,但是李文东一直避而不见。
同样面对基金份额持续下跌的情况,投资人李某曾多次致电李文东,询问基金的投资情况及持续下跌原因,但李文东从未披露基金具体投向。
同样,李某也与李文东签订了和宋某类似的补充协议,李文东依旧承诺:“如果届时基金净值不能恢复到1元,李文东负责给各位投资人补足至1元。”
嘉怡财富已被注销
投资者应擦亮双眼
中国证券基金投资业协会显示,今年6月24日,嘉怡财富就因异常经营被注销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去年8月24日,北京证监*曾经向嘉怡财富和李文东发布过警示函。
投资者在投资的时候应该如何做才能避免“踩雷”?上海某券商营业部人士表示,投资者在选择私募产品时应擦亮双眼,把基金管理人的可信度排在第一位。“一般来看管理规模较大(50亿元以上)、管理人业绩曲线较为稳定和管理人长期以来的业内风评较好,都会有助于投资者避免踩雷。”他认为。
此外,上述人士认为,投资者不宜盲目追逐当前收益率较高的私募产品。投资者在选择私募产品上应当合理配置,将风险进行分散,在主观多头、量化私募和宏观对冲产品中,按照专业的投资顾问的建议进行产品筛选,根据自身的投资期限、期望收益和回撤容忍度等要素进行配置。
突然暴跌70%!千万资金“被套”近5年,这只债基怎么了?
一只“踩雷”的基金能跌多少?
中邮睿利增强债券基金时隔4个多月后,近日终于公布了最新的净值变化。相较8月5日的0.93元,目前其净值“断崖式”跌至0.279元。
这只债券型基金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这要从近5年前,中邮睿利增强债券买了“17洛娃科技CP001”说起。
为何“突然”暴跌70%?
2017年8月17日,中邮睿利增强债券成立,随后在2018年一季度重仓了17洛娃科技CP001,彼时持仓市值为1005.7万元。
这只导致中邮睿利增强债券暴跌的17洛娃科技CP001究竟是什么样的债券?
资料显示,17洛娃科技CP001是洛娃科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洛娃集团)发行的短期融资券,原应于2018年12月6日前兑付利息,但随后出现了实质违约,目前的最新债项评级为D。
意识到17洛娃科技CP001可能造成的风险,2018年下半年,机构资金果断撤出中邮睿利增强债券。这只从成立以来大多时段机构占比在99%左右的产品,当时由于机构资金的快速撤离,机构持有占比一度降至82%,规模也快速缩水至1亿元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当时基金管理人没有注入近700万元的自有资金,这只基金甚至无法应对机构资金的赎回退出。
可惜之后的境况并没有转好。由于洛娃集团的违约,“17洛娃科技CP001”流通受限,这只债券始终占着中邮睿利增强债券的重仓债券席位。
2018年四季度,由于中邮睿利增强债券规模的快速缩减,基金经理不得不卖出其他重仓债券应对赎回,“难卖”的17洛娃科技CP001就此成为中邮睿利增强债券的第一大重仓债券——“烂”在了手里。
今年三季度末,17洛娃科技CP001占中邮睿利增强债券净值的比重过半,持仓市值已跌至183万元。而近日该基金的大跌,则是为这旷日持久的“烂账”交了答卷。
洛娃集团公告显示,8月12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发布公告,因洛娃集团《重整计划草案》未获得债权人会议通过,法院裁定终止洛娃集团公司重整程序并宣告洛娃集团公司破产。
洛娃集团宣告破产后,中邮睿利增强债券终于能将手里的17洛娃科技CP001脱手。
12月21日,中邮睿利增强债券公告称,前期持有的资产重组主体发行的债券已交易卖出,产品估值方面较大不确定性已消除,为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恢复基金的赎回和估值业务。
自今年8月初,中邮睿利增强债券暂停赎回及估值业务以来,至今已4个多月,而这次恢复相关业务,也让市场看到了这只基金的“断崖式”大跌。
12月20日,该基金重新更新净值,但相较今年8月5日公布的净值而言,跌幅达到70%。截至12月23日,该基金净值已经跌至0.279元。
近期中邮睿利增强债券净值走势图
债基并非没有投资风险
债券型基金往往被人们误以为是不会亏钱的基金,但近期却频频“出事”。11月以来,许多债基在市场调整下净值回调,还有网红产品单日下跌了12%。更有甚者,一旦债基“踩雷”,投资者本金可能会遭受更大的损失。
汇丰晋信慧嘉基金拟任基金经理蔡若林认为,经历了过去两年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阶段后,信用债的风险不断暴露,因此2023年对于信用债基本面来说可能并不是特别友好。从估值角度,信用债利差正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因此从技术面的角度来看,信用债的风险仍较高。
“债券型基金若投资信用债就要承担信用风险,某种程度上说,基金经理只能降低‘爆雷’概率却不能完全规避。”格上财富金樟投资研究员蒋睿说,如果投资者已经持有“踩雷”的债基,通常来讲,能赎回就赎,如已发生流动性问题而无法赎回,只能等待耐心具体的处置方案。
蒋睿建议,投资者具体选择债基时,不要太过于看重收益;同时,尽量选择规模大、持仓分散度高、投资者结构相对分散的债基。分散持仓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踩雷”对组合净值的影响,此外,是否有完整的信用评级体系也是很重要参考因素。
责编:郭晨希、蒋烨欢 校对:张 宇
制作:季宇亮 图编:尤霏霏 总审读:朱建华
监制:浦泓毅 签发:林艳兴
往期回顾
刚刚,这个万亿之城全面取消住房限购!
知网被罚!
A股大反攻,超3600股上涨!
重量级IPO!拍下阿根廷夺冠盛典,这家卫星独角兽要上市了!
版权声明
好看,你就点一下!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中邮基金净值中邮成长基金净值(2013年7月中邮基金590001净值是多少?谁能告诉我?谢谢,急急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