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A股机会:三大赛道+两个战略机会
放眼2022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应对“三重压力”的大背景下,“七大政策+五大认识”已经勾勒出了主要的政策方向,因此对于新一年的资本市场,也将是“稳中求进”的主基调,结构性机会和战略性机会共生。
那么到底如何复盘2021年和展望2022年,记者(以下简称NBD)与每经投资研究院院长黄晓义进行了深度交流。
2021年复盘:快速轮动与剧烈分化
NBD:黄院长,请您先给我们简单总结一下2021年的A股表现吧!
黄晓义:好的,2021年A股行情主要特征是“成长股的行情轮动”。此前的两年,市场的焦点是白马龙头公司,是传统价值投资当道,但是2021年出现了风格转换,以“茅指数”为代表的传统行业白马股只是在年初和年末有短暂表现,而以“宁组合”为代表的高成长、高估值龙头公司则成为2021年的主角,基本上领涨了大多数时间,而很多产业链在双碳目标影响下出现了逻辑重构和机会变*,也造成了板块之间的快速轮动和剧烈分化。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17日,上证指数、深成指、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分别上涨了4.59%、2.74%、15.78%和0.43%,而沪深300指数下跌了4.92%,而行业指数显示,2021年涨幅最大的行业板块主要集中在材料、公用事业、半导体及半导体生产设备、能源、汽车与汽车零部件、信息技术,其中前10大行业板块涨幅在16%到42%之间,而保险、电信服务、家庭与个人用品、银行、金融、消费者服务成为了跌幅居前的行业板块,前八大行业板块跌幅0.74%到22%左右,跌幅超过10%的其实只有保险和电信服务这两大板块。
如果只看上述数据,直观感受2021年应该是赚钱效应还行的一年,毕竟主要指数大多数是上涨的,上涨行业板块的涨幅也明显大于下跌行业板块的跌幅,但是多数投资者实际的感受却是赚钱不易,不同投资者之间的分化很大。即使是选对赛道的投资者,如果没有适应市场波动节奏,一样很难赚到钱。
NBD:这种“赚钱难”背后的原因如何解读呢?
黄晓义:首先是2021年的行业轮动相对快速,分化十分剧烈,虽然很多行业都有投资机会,但大部分投资机会都没能延续很长时间。
究其原因,由于2021年是碳达峰、碳中和元年,在双碳目标影响下,很多从未经历的新变化影响了众多行业的预期,导致背后的供需格*预期也发生了比较大的波动。一段时间里面某些行业的上游资源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地上涨,对产业链中下游形成冲击,但是随着国家出手稳价,投机炒作资金又慌不择路地撤出,造成一些板块如何涨起来,又如何跌下去。
其次是国家出于战略层面的考虑,2021年出手对一些过去预期很稳定的优势行业进行严控和整治,比如“教育双减”、“医疗集采”、“平台反垄断”等,对教育板块、医*板块、互联网板块的影响都超出预期,一些中长线投资者也是猝不及防。
最后是地产调控进入风险释放阶段,推进“房地产税”得到了明确,完全改变了炒房客的预期,对于经过多年调控之后的地产市场,无异于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地产产业链影响面较大,甚至拖累不少蓝筹股也出现超预期下跌。
NBD:除了上述原因,您认为还有其他因素吗?
黄晓义:我们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量化基金给市场带来的变化。2021年量化基金的全面崛起,影响了一些传统交易模式。
量化基金不是新鲜事物,过去几年已经开始起步,2021年的业绩非常亮眼,引发了客户的追捧,因此迎来了行业的爆发性增长。2021年备案私募产品最多的灵均投资就是一家量化私募管理人,仅2021年备案的产品就超过了400个,管理规模已经超过600亿,而国内头部量化私募基金的管理规模已经超过了800亿,百亿规模以上的量化私募基金也已经达到26家,初略计算一下也是几千亿规模,如果考虑杠杆放大的因素,量化私募能参与市场交易的资金量就更大。因此以目前量化基金的总量来看,即使A股日成交超过1万亿元,量化基金对于A股日内交易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2021年9月1日,A股总成交额一度突破1.7万亿元,当时有分析就认为量化基金对日内交易的贡献占比不小。而整个三季度,连续49个交易日成交金额破万亿,其后在量化基金规模受限传闻影响下,A股总成交额跌破万亿水平,但是从10月下旬开始,再次重返万亿水平,这种情况一直持续至今。
在这种巨量成交额支撑下,大盘指数并没有如传统分析理论一样量升价涨,大盘指数维持的是一个箱体震荡走势,而这种成交水平在2015年造就了一波强劲的“杠杆牛”行情。由于不少量化基金采取日内高频套利交易模型,所以日内的成交量虽然增加了,但是对于趋势助推的作用却有限,客观上增加了使用趋势理论和追涨技巧投资者的操作难度。
NBD:2021年的股市,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市场层面,也发生了很多大事,您如何看?
黄晓义:对于2021年的众多重大事件,每经投资研究院认为有三件事值得大家关注,对A股生态有重构意义:一是对“康美*业造假案”的判罚;二是新三板精选层成功升级为北交所;三是注册制下新股市场化定价加速。
首先是“康美*业造假案”的判罚,这是到目前为止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一宗财务造假案,也是首单具有中国特色的集体诉讼。法院最终裁定,康美*业赔偿5万多名投资者24.59亿元。原董事长马兴田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另有10多名高管人员按过错程度分别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其中包括五名独立董事被判承担民事赔偿连带责任,均需承担上亿元连带赔偿责任。过去A股市场的违规违法成本太低,让一些造假者愿意铤而走险,而在注册制即将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康美*业造假案”的判罚不仅对造假者和意图造假者有较大的威慑力,也能大大增强价值投资者的市场信心,对于A股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其次是新三板精选层成功升级为北交所,是成功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重点解决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难题,而此前A股市场并没有解决得很好。很多创新型中小企业具有“更早”、“更小”、“更新”的特点,如果能更快更好的发展起来,对于整个中国的创新转型和就业稳定都是意义重大的,所以不难理解北交所从宣布设立到正式开市仅用了74天。每经投资研究院非常看好北交所带来的重大投资机会,具体会在后面详细分析。
最后是注册制下新股市场化定价加速,根据每经投资研究院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12月17日收盘,2021年科创板一共上市154家公司,其中跌破发行价11家,破发率为7.14%,而2020年科创板上市145家公司,当年跌破发行价4家,破发率为2.7%。仅从这组数据看,注册制下的新股破发率已经明显提高。但是自证监会2021年9月18日对科创板、创业板的新股发行承销特别规定优化以来,新股市场化定价更加明显,在这个时间段一共上市了28家科创板公司,其中9只破发,破发率高达32.14%。而在12月1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未来要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科创板又是注册制的第一块“试验田”,按照这种新股破发趋势发展下去,中国股市特有的“新股不败”现象可能逐步走向终结,而以此为基础建立的一些盈利模式和套利模型将可能失效,这将是A股市场进一步向成熟市场接轨的标志。
2022年大势:震荡幅度可能超出2021年
NBD:刚才您也提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那么站在2022年行情研判的基础上,如何解读这个会议的精神呢?
黄晓义:关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很多经济学家和券商分析师从宏观方面已经解读得很透彻、很全面了,相信大家也读了不少。而每经投资研究院更多是立足于2022年行情的操作,从两个微观角度与大家探讨一下。
首先是“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加强预期引导”这个提法,这让我想起了2021年股市投资流行一句话“我预判了你的预判”,都是一个预期管理的问题。过去很多政策都是见招拆招,2022年则可能出现早于市场预期的政策提前出招,这对稳定投资者心态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有利于维持平衡偏多的市场交易氛围。
其次是“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这个提法,体现了宏观调控政策需要兼顾短期增长和中长期发展任务之间的平衡,因此2022年解读类似央行货币政策或者在公开市场的交易动向,不能用一种非“松”即“紧”的思路去看问题,而是要综合解读这些动作背后的中短期含义,从而做出正确的交易决策。
NBD:对于2022年证券市场的大趋势,您有什么看法呢?
黄晓义:如果从宏观基本面来看,大盘指数2022年出现大的趋势性行情难度很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很少见地提出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这三重压力。在这种宏观环境下,意味着2022年将继续是与不确定性博弈的一年,而伴随着各种利好政策的对冲和托底,市场依然呈现的是一种震荡模式。但是由于美元加息周期的开启和全球地缘**的不确定性,震荡幅度很可能超出2021年。
如果从时间节奏看,上半年的机会会比下半年更明显,主要原因是两点:首先,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体基调,可以预期经济稳定的各种政策或者举措将在上半年密集出台,市场的兴奋点和发力点会比较多;其次,由于美国2022年下半年加息概率越来越大,美国的各项政策将是导致全球波动的主要因素,全球市场下半年的不确定性高于上半年,因此从机构投资运作的角度,上半年将更为进取,下半年将以结构性交易为主。
但是有一点需要指出,由于A股市场的深度和宽度在不断增加,研判大盘指数的意义在降低,只需要判断2022年不会出现类似2008年和2018年这样的指数单边下行走势,股市都是有可操作性的,2022年应该是结构性机会和战略性机会共生的一年。
2022年机会:三大赛道+两个战略机会
NBD:结构性的机会,如果不会挑选,赚钱难度还是很大的,您看好2022年的哪些行业机会呢?
黄晓义:好的,我给投资者简单聊三个方向的思路吧。
首先就是新能源产业链,这是一个中长期的投资方向,但是每年的侧重发力点又有所不同,但是投资逻辑始终保持。尤其是在经济增速放缓压力加大之后,**依旧会出台稳增长政策,但是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的可能性很小,传统的基建规模也相对空间有限,因此新基建成为未来稳增长的重要利器,其中新能源基建项目很可能成为本轮稳增长的重要抓手,这与中央工作经济会议提出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方向也是吻合的。2022年每经投资研究院重点看好氢能源和电网设备两个细分相关赛道的机会,前者进入了政策扶持密集期,后者则处于高景气赛道之中。
其次是元宇宙产业链,元宇宙作为下一代互联网,虽然现阶段目前的市场炒作多数还是概念性的,并没有很好的业务场景和商业模式,但是长期发展方向是毋庸置疑的,而硬件设备将是一个有真实需求支撑的突破口。随着VR全球头显出货量近年来保持高增长,VR/AR设备有望最早实现规模化和商业价值。据IDC、VR陀螺估算,预计2022~2025年全球出货量有望提速,2025全球头显出货量有望达到2900万台,复合增速高达37.98%。此外,2021年以来,国内外互联网巨头纷纷加速布*VR行业,2022年苹果也计划将推出AR眼镜,为市场带来新的兴奋点,因此每经投资研究院也建议投资者关注与VR/AR相关的消费电子赛道。
最后值得关注的是大金融赛道。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字当头”的定调,以及“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政策导向,经济增速放缓压力将得到对冲,房地产债务担忧也将缓解,在此背景下大金融行业估值较低而且业绩确定性较高的优势显现,且业绩有边际改善空间,安全边际较高。同时,年初至今大金融板块涨幅、估值、基金持仓均处在低位,未来有望迎来修复。而同时具备财富管理和投行优势的一些头部券商也值得关注,由于现阶段中国正处于财富管理大时代的起点,2022年A股市场或将迎来全面注册制改革,对这类券商将形成双重利好。
NBD:您在前面还提到北交所的重大投资机会,具体能给投资者分享一下吗?
黄晓义:我认为北交所的投资机会是战略性的,主要逻辑来自于北交所上市公司与科创板、创业板的估值差。
与已经被充分挖掘的沪深两市相比,北交所在较短时间完成了设立到开市,并实现了平稳运行,但是很多机构的准备工作还并没有完全跟上,目前对于北交所和新三板的投研覆盖度还不够高,新开户的投资者对这个市场特点也有一个熟悉过程,相关资讯传播广度和密度也不够丰富,因此就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流动性不足带来的价值低估。
北交所是由国家最高层推动下成立的,从政策设计上,既保持了原有新三板一些成熟的制度,也新推出了不少吸引投资者的创新政策,比如券商可以先保荐后投资、新三板投资者继续享受税收优惠等、公募基金也获批发行入市。
与此同时,北交所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相对偏低,从新三板到北交所的层层递进也可以满足不同周期的企业融资需求,因此未来更多的优质中小企业登陆北交所是可期的。与科创板首批上市公司的精挑细选比较,2021年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还不够惊艳,在市场吸引力方面还是有一定差距,但是随着2022年年报期的结束,一批更有科技含量和业绩亮点的创新层公司将陆续登陆北交所。
随着北交所供需两端的提升和改善,叠加未来的政策红利,2022年的大发展是大概率事件。
而截至12月23日,以整体法计算(剔除负值),北交所上市公司平均动态市盈率为34.38倍,而科创板、创业板平均动态市盈率分别为52.36倍和51.49倍,北交所公司整体处于明显低估状态。但是每经投资研究院认为,随着北交所市场流动性的不断改善,三者的估值差会逐步收敛,北交所不会成为另外一个H股市场,核心因素在于北交所的投资者结构与科创板相同,未来还有希望进一步降低门槛,而H股市场与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差异较大,所以无法类比。
已经开户的朋友不妨多多关注与深擎科技联合推出的“北交所投资通”产品,而没有达到开户门槛的投资者,也不妨多关注一下北交所相关的主题基金以长期投资的方式间接参与。
NBD:关于2022年的基金投资,请问您有什么建议?
黄晓义:主动型基金的挑选主要就是看基金经理,所以谈不上方向性的选择,但是被动型的指数基金投资可以从行业或者板块入手做一些分析。
对于指数基金的投资,我个人比较推崇的方法是基金定投,对一些长期下跌且跌幅较大、估值也跌入价值区间的指数基金进行定期的投资,这种效果是比较好的。
而2022年与港股相关的一些指数基金已经进入了很好的定投的时机和区间,具有不错的战略投资机会,相信未来一、两年会有很好的回报。
根据兴业证券的统计,在全球各大类资产之中,香港恒生指数已经连续两年表现不佳,2020年以3.4%的跌幅位列全球倒数第四,2021年以来更是以14.83%的跌幅拿下倒数第一。
而在经过两年下跌之后,截至12月22日,恒指市净率已经降至0.96,统计数据显示,过去25年恒指市净率只有4次跌到这个水平,前3次分别在1998年、2016年、2020年。在这几次之中,恒指在接下来一两年都出现了大涨。
有人可能担心2022年美元进入加息周期对港股是不利的,但是从港股在过去三轮美联储加息周期的表现来看,均为大幅上涨,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所以2022年更值得期待。
最后,关于2022年涌现的战略投资机会,我送投资者八个字“坚信常识,坚定信仰”。
军工基金未来行情怎样2021年
目前价位已经很高了,跳水的可能性大短期可能会被冲到高位,不建议长期持有
保险基金2021年能买吗?
可以买的。
2021年是否适合买基金,买什么类型的基金,要根据市场的行情来判断及选择。在股市较弱即将反弹之时,投资者可以把部分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调整到股票型基金上,坐等反弹预期收益;而在股市上涨一定幅度后,则要注意风险,把股票型基金转换为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基金。注意掌握好买卖时间节点,进行波段操作
基金行情怎么样
收益比较稳定,风险小
2021年的基金行情怎么样
根据现在疫情的扩散,基金的行情很是不好,有好多基金都在下降,兴有个别几个还算稳定,如果疫情能很快过去,2021年基金行情就会好转,不然得一段时间,甚至很长时间,祝你好运。
今年的基金行情怎么样?今年的基金行情怎么样2021 - 东方君基金网
年底听信某财经大V的股市行情分析什么2022开门红,大盘要涨到3894点。还有的大V在年头大跌时说大盘砸出黄金坑,怎么跌的怎么拉回来,马上大盘涨的让你不敢相信自己,会毫无控制的涨,没有理由的涨。没想到等来了股市一片哀嚎,我2021年的全年基金盈利,毫无痕迹的消失不见还不算,有的2021年买的新基金,更是跌的本金都不认识了。后悔年前没有赎回。现在无法抽身不能割肉。
看今年的行情模式,是老虎要吃人啊!不能随意投资基金了,有钱玩股票短线也不买基金了。不知道我的基金大黄金坑什么时候才能填满。实在有想投基金的买定投或者是ETF吧!我是持金耐心等待。伤心了![流泪]?
一:基金今年行情怎么样
11月14日,资本邦了解到,今年随着市场行情震荡,诸如新能源等行业呈现较热的趋势,但也有教育、房地产等表现不佳的板块和行业,这导致了基金业绩分化较为明显。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共有73只百亿级别的混合型基金,其中易方达蓝筹精选以698.47亿元位居榜首;共有13只百亿规模以上的主动股票型基金,最大的1只是易方达消费行业(298.97亿元)。
Choice数据还显示,截至今年11月11日,百亿以上的主动股票基金(剔除年内新成立基金)平均年内收益率为18.53%,其中重仓新能源赛道的最牛基金年内收益率达到103.68%,而较差的重仓大消费的基金产品年内收益率为-14.45%,首尾差距相差超过118个百分比。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百亿级别公募基金业绩分化是多方面因素共振导致的结果:一方面,今年市场呈现出极端的结构性行情,那么对于此前风格偏向均衡或消费的明星基金经理而言,很难有所表现。而选择新能源车、半导体、周期品等热点板块的基金表现就会比较亮眼。
展望明年,招商证券2022年投资策略展望是从喧嚣到平淡,静候新起点。
华创证券对明年证券行业的展望是,基本面逐步改善,注册制会带来业务格*转变。业绩波动性明显降低,当前ROE水平的稳定性较以往更高。预计伴随行业转型阵痛期结束,未来十年行业平均ROE将由8.0%提升至14.2%。对于家电行业,华创证券坚持核心增量投资。
对于明年的行情,多家基金经理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泰达宏利基金张勋表示:在2022年赛道选择上,可以把握三个方向:第一是增量经济,比如新能源、智能制造、新型消费;第二是寻找需求可以扩张的行业;第三是寻找能够加杠杆的行业。前几年一直在说要‘去杠杆’,从这个角度来看,新能源、智能制造、硬科技等行业的投资价值更为突出。
嘉实基金大消费研究总监、嘉实消费精选基金经理吴越在三季报中表示,展望2022年,消费行业有望步入到需求边际改善、渠道重构深化、业绩重回上行通道的新环境中,企业经营和投资环境都可能迎来改善,2022年有望成为消费板块的反转年。
二:今年的基金行情怎么样2021
三:今年煤炭基金行情怎么样
四:今年买基金行情怎么样
2021年2月7日基金开市吗?
2月7日是星期天,是周末,我国股市在周末与节假日都不开市,基金一样。
今年的行情买什么基金最好?
2021年基金投资建议,仅供参考:1.不要重仓某个行业,比如白酒,医*,新能源,半导体,有的股票估值已经很高了,挣了谁都开心,亏了肝儿颤;有重仓行业股票的基金,最好是回撤一部分,我的做法是年后清仓白酒基金,涨跌与我无关;2.不要每天关注基金浮动,选好基金就做好长期持有的计划,一周看一次就行,毕竟不是股票,也不是投,没必要每天琢磨,高频*操作。持有周期短则1年长则3年,复利收益是很刺激的;3.调整和适当降低预期,过往投资基金是为了保值跑赢通胀,去年是年化收益率超过30%,2021年可调整到15%-20%;4.不要过分追逐明星基金和新基金,有的基金2020年之所以翻倍收益是因为踩到风口上了,泡沫严重,选好基金最重要,可参考以下几点:1)基金经理年限超过5年,跑过18年熊市且回撤率不高于20%,常年年均收益率超过20%;2)以指数基金和混合基金为主,股票占比不超过85%,1年和3年的三个指标均比较理想,包括:夏普比率,回撤占比,抗风险波动;3)十大重仓股票占比不超过60%,某个行业股票占比不超过20%;4)行业相对分散,均衡型发展,一支基金投资行业可囊括但不限于:白酒,食品加工,白色家电,畜牧,稀有金属,保险,旅游,房产,化工,械,新能源,半导体,软件,新媒体,医*等;5)两支基金如果投资领域重叠较多,二选一即可;6)如果资金不多或经验不足,一支基金可以前期投入3000-5000,然后每周或每月定投,摊平成本和风险;2021年我准备按上面建议来调整,毕竟钱不是很多,投资风格偏稳重保守,所以会这么布*。一点拙见,也是按自己的认知层次来规划的,大家看看有用没哈。
今年基金行情怎样2021 2021基金行情回顾_笨木鸡
温馨提示:文章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2021即将结束了,公募基金2021年的业绩即将出炉,可能有的投资者赚了,有的投资者亏了,那么在2022年来临之前,我们有必要来回顾一下今年基金的行情,这样投资者才能更好地前行。
过去的一年中,市场跌宕起伏。年初核心资产的大涨行情,让很多投资者为之欢呼,公募基金出圈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但随之而来的大跌,再度把基金推向了火山口。冰火两重天,不仅仅是市场,还有投资者的心情。
3月后,市场步入分化行情。新能源板块的持续上行,令少数押注新能源的基金,在短短几个月内净值翻倍,让我们见证了史无前例的分化行情。锂电池板块的强势表现,更是让市场充分演绎“有锂走遍天下”的行情。七八月份的周期股躁动行情来去匆匆,很多人还没体会到赚钱的喜悦,就坐着过山车又下去了。
从公募基金市场表现看,偏股基金今年收益波澜不惊。2020年春风得意的投资明星,在今年遭遇滑铁卢,尤其是在今年年初发行的新基金,让投资者亏了钱。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24日,今年以来共发行主动偏股混合型基金766只,其中有401只基金当前处于亏损状态,亏损5%以上的有150只基金,亏损10%以上的有67只基金,更有9只基金成立以来亏损超过20%。这些基金大多是大型基金公司在年初市场亢奋时发行的基金。
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赚钱的原因或许各种各样,但亏钱的原因大抵相同,即主要源于追涨杀跌。在年初的市场高点,很多投资者蜂拥入市追捧明星基金,在春节之后的大跌行情中又慌忙出逃,在亏损惨重之后忍痛割肉与基金再见,待到下次大涨时又会冲进来,周而复始的结果就是持续亏钱。
2022年马上就要到来,不管投资者在今年是赚了还是亏了,都要要对自己的投资进行总结,总结好的一面的同时也要总结自己的不足,从而积累投资经验,这样投资基金也能少走弯路。
最后提醒投资者: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温馨提示:文章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有人管2021年前几天行情叫股灾牛来自,你怎么看?
2021年股市伊始,出了个新名词,叫做“股灾牛”!1、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做“股灾牛”?我的理解就是,市场走出了牛市,但呈现的却是指数行情,大多数个股都还是下跌的。也就是通常大家所说的,赚了指数没赚钱。2、为什么这次又没有赚钱呢,为什么多数个股下跌呢?主要原因还是机构抱团,资金都在一个方向上,就是那些蓝筹白马股。所以我们看到,指数的上行,其实是大白马股拉升,他们的权重比较大,只要他们拉升,指数基本上行,而即便小盘股是下跌的,也无所谓。所以,多数个股下跌,而仅有少数个股上涨。这个现象的背后,一方面是资金的抱团取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价值投资的盛行,尤其是注册制推进下,实际上市场对于价值品种将会继续青睐,但对于业绩差的标的,以后可能无人问津,甚至被市场淘汰。3、大家为什么还是没赚到钱?需要认清市场的形式和趋势,需要优化我们的投资思路和理念,价值投资下,优质品种的股价会不断的抬升,而如果还是炒题材等,可能获利会比较小。此外,长期投资,而不是投机。很多人守着业绩比较差的标的,却因为其有着比较好的概念,熟不知,市场资金已经逐步在逃离这些没有基本面支撑的概念股。有人管2021年这几天的行情叫股灾牛,我觉得这种叫法没有错。股市连涨了六天,只是股指和少数个股在上涨,大多数个股都是在不断地下跌,偶尔有个小反弹,过后还是跌。每天上涨的家数也就将近一千家左右,下跌的家数却达到了三千多家。指数和少数个股是牛市,大多数个股都是熊市,这种行情称其为股灾牛很恰当,我赞同这个说法!上涨的个股都是行业的龙头股,业绩预期比较好,从去年就开始了一路上涨,光伏、军工也不错,总之这个牛市就是以业绩为主线,捎带一些板块的行情,其他业绩平平或者业绩比较差的股票普遍处于下跌趋势中。由于上涨的股票占股指的权重比较大,所以即使只有少数个股上涨,股指也能一路飘红,大幅上扬,成为股指和少数个股的牛市,大多数个股的熊市。所以我赞同2021年这几天的行情就是股灾牛的说法。有人管2021年前几天的行情叫股灾牛,我觉得非常恰当。恰当的地方就在股灾+牛。以2021年1月7日收盘数据为例,沪深两市当天上涨家数、平盘家数、下跌家数分别为372、31、1434和434、27、1925,合计家数分别为806、58、3359,在合计家数4223只股票中,其占比为19%、1.3%、79.5%。可见,当天上涨家数才20%不到,下跌家数接近80%,非常符合20:80定律表述的情形。80%股票持续下跌的结果,不仅是一场股灾,更是一场消灭散户的运动,严重破坏了股市参与者的生态平稳,长远将会失去散户参与资金。1、没有50万元散户参与的科创板50指数走势。详见附图1:2020.7.13波段牛市行情以来,科创板50指数走势。2、如果A股股市后都没有散户参与了,大盘走势会怎么样?至少可以参与附图1。20%所谓大盘龙头股的持续非理性上涨,是一种大资金市场垄断行为,将会让股市失去中小盘股新股发行上市功能。过多、过快地大量发行公募基金,并且失去监管,任其野蛮生长的结果,就是如同当的电商市场垄断一样,将会让股市失去中小盘股新股发行上市功能。强烈建议:对公募基金发行、运行加强监管、引导,尽早避免其市场投资的垄断行为。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2021年的基金行情怎么样(2022年A股机会:三大赛道+两个战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