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天虹商场哪个规模最大(天虹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有多少分店)

天虹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有多少分店

深圳大把天虹商场:南山天虹、西丽天虹、龙华天虹具体可以到开虹网上查一下。

$天虹股份(SZ002419)$ 深圳各大天虹商场 店庆时间是2022年12月1日。好久没逛天虹了,天气冷了,周末带家人... - 雪球

$天虹股份(SZ002419)$深圳各大天虹商场店庆时间是2022年12月1日。好久没逛天虹了,天气冷了,周末带家人去天虹买衣服。“深圳龙华天虹购物中心凭借去年的整体升级,重点发力美妆品类,今年双11档期国际美妆销售额同比增长近90%!双十一当日门店销售也录得双位数增长。深圳龙华天虹购物中心逆市飘红的数据背后,是天虹创新求变的孜孜探索。龙华天虹购物中心作为深圳龙华商圈最早开业的购物中心,已陪伴顾客走过8年。

旧改快讯|规模超5万㎡!南山天虹商场配送中心城市更新项目专规出炉 - 知乎

8月9日,宝安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发布关于《宝安区松岗街道松博宇工业区城市更新单元规划(草案)》的公示。南山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发布关于《南山区沙河街道天虹商场配送中心地块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的公告。深圳交易集团有限公司宝安分公司发布关于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红星社区国强厂城市更新项目资格预审公告。

宝安区松岗街道松博宇工业区城市更新单元已列入《2020年深圳市宝安区城市更新单元第二批计划》,现该更新单元规划(草案)已经过宝安区城市更新工作委员会审议。

该更新单元位于宝安区松岗街道洋涌工业二路与群宁路交汇处东南侧。

该更新单元用地面积22758.2㎡,拆除范围用地面积21454.6㎡,开发建设用地面积15306.7㎡,规划容积87821㎡,规划容积率5.7。

其中厂房61475㎡,产业配套用房20096㎡[含商业服务设施2200㎡(含食堂500㎡),配套宿舍17896㎡],公共配套设施(含地下)6250㎡(含社区健康服务中心1处、建筑面积1400㎡,文化活动室1处、建筑面积1500㎡,社区警务室1处、建筑面积100㎡,社区管理用房1处、建筑面积300㎡,便民服务站1处、建筑面积400㎡,邮政所1处、建筑面积100㎡,小型垃圾转运站1处、建筑面积300㎡,再生资源回收站1处、建筑面积80㎡,公共厕所1处、建筑面积100㎡,环卫工人作息房1处、建筑面积20㎡,微型消防站1处、建筑面积100㎡,社区级公共配套用房1850㎡)。另配建社区体育活动场地1处、占地面积500㎡,物业服务用房按照《深圳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予以核定。

申报主体为深圳市花伴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经查询工商信息显示,该公司大股东为深圳市万盛合投资有限公司。

深圳市万盛合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经营范围包括一般经营项目是:投资咨询;受托资产管理;投资管理;机械设备及配件、矿山设备、钢材、五金建材、机电产品、橡胶及制品、服装鞋帽、针纺织品、计算机及辅助设备、家用电器、日用品、饲料、水产品、化妆品的购销;经营进出口业务,许可经营项目是:深圳市万盛合投资有限公司对外投资6家公司。

02天虹商场配送中心地块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公告

南山区沙河街道天虹商场配送中心地块城市更新单元已列入《2020年深圳市南山区城市更新单元计划第一批计划》。

项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街道,北临广深高速公路,东临深云路,南邻侨深路。

该更新单元用地面积16622.0㎡,拆除范围用地面积13702.9㎡,开发建设用地面积8346.6㎡,规划容积58200㎡,规划容积率7.0。

其中物流建筑34920㎡,产业配套用房20730㎡(含商业服务设施15156㎡(含地下商业6000㎡),宿舍5574㎡),公共配套设施(含地下)2550㎡(含社区警务室50㎡、社区管理用房300㎡、文化活动室1200㎡、社区级公共配套用房1000㎡)。

申报主体为天虹商场股份有限公司,为业主自主申报。天虹作为中国零售业巨头,截至2019年3月,在北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江苏、浙江、四川等8省25市开设了购物中心13家(含加盟1家、管理输出1家)、综合百货68家(含加盟4家)、超市81家(含加盟6家)、便利店156家。

根据《深圳市宝安区集体资产管理*关于印发等5个监管制度的通知》(深宝集资〔2020〕26号)等相关规定,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红星社区国强厂城市更新项目已经获得相关批准,具备公开招标条件。现邀请符合资格要求的意向合作方提出资格预审申请。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红星社区国强厂城市更新项目位于宝安区松岗街道。项目拟更新范围用地面积28709.47㎡,拆除范围用地面积28530㎡,现状永久性建筑物总建筑面积约41514.51㎡,属于私人建筑面积为4040.62㎡,现状容积率约1.46,现状物业主要为厂房、宿舍及部分私宅。

项目涉及深圳市松岗松新股份合作公司的集体土地面积约17355.48㎡,权利人为深圳市松岗松新股份合作公司的永久性地上建筑物等面积合计约21316.83㎡。深圳市松岗松新股份合作公司另提供约18509.8㎡非农建设用地指标。

项目涉及深圳市松岗温屋股份合作公司的集体土地面积约11353.99㎡,权利人为深圳市松岗温屋股份合作公司的永久性地上建筑物等面积合计约16157.06㎡。深圳市松岗温屋股份合作公司另提供约10344.91㎡非农建设用地指标(以项目实际使用面积为准)。

经深圳市松岗温屋股份合作公司委托,由深圳市松岗松新股份合作公司作为招标人负责本项目交易阶段的相关事宜,经深圳市松岗松新股份合作公司民主决议,采取公开招标方式择优选择合作方开发本项目。

1、申请人必须是深圳市注册登记独立法人企业,且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

3、申请人近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申请人信用资质良好,近三年内未被列入失信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

深圳商业,敢争先!

划重点

第一家麦当劳、第一个主题公园……深圳的商业创新,是如何影响全国的?

来源| 赢商网(ID:winshang)

作者|罗伊

图片来源|除特别标注外,其余来自项目方

城市商业馆系列:

广州馆:广州商业,猴赛雷!

广西馆:广西商业,“有戏”!

上海馆:上海商业,结棍!

北京馆:北京商业,有*气!

浙江馆:浙江商业,正当潮!

“不管别人怎么说,这是座了不起的城市。”伍迪艾伦曾在电影中留下这样一句台词。这句话用来形容深圳,再恰当不过。

 

从鲜为人知的小渔村到一个人口2000万的超级都市,深圳完成了传奇蜕变。

用31年,深圳实现了GDP从1亿到1万亿的飞跃,再用6年翻倍到2万亿,又用5年完成2万亿到3万亿的跨越。2021年,深圳GDP达3.07万亿元,居全国第三。

这样的传奇不仅体现在经济上,也体现在深圳商业上:中国内地第一个麦当劳,第一个沃尔玛都在深圳亮相;大疆创新、奈雪的茶、全棉时代等深圳本土品牌展现强大竞争力;深圳万象城以130亿销售额在全国名列前茅……

如此繁盛的深圳商业,也许我们会归结于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资本主义新浪潮的全球化红利……但请别忘了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创新。正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深圳商业才能创造令世界瞩目的奇迹。

 

从零到N

不断“出圈”的深圳商业样本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是最早利用外资的一座城市。它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条条框框,探索市场经济的新路径,不断书写着“第一”。

全国第一家免税商场:1980年,国内第一家免税商店是深圳免税店(深圳免税集团的前身)在深圳罗湖桥头开业。中国免税行业也由此开端。

◎ 图源:深免官网

据悉,最火爆时国贸免税商场年销售额超过5亿,还创下日销售额600万元的深圳单店销售之最,成为深圳早期零售百货业的一段神话。

 

第一家中外合资商业零售企业:1985年,天虹商场成为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商业零售企业。据原深圳天虹商场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陆原回忆,当时组建酒店和商场的部门人员只有4个,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第一家麦当劳:1990年,中国内地第一家麦当劳落地深圳东门。开业当天,该家餐厅以46万元创下当时麦当劳单天营业额的全球纪录。

◎ 图源:视觉中国

 

第一家沃尔玛:1996年,中国内地第一家沃尔玛在深圳开业。当时引进沃尔玛根本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面临的阻力很大。但深圳市**还是毅然面向国际资本开放,促成了这次开业。从此,外资零售巨头进入国内序幕就此展开。

 

第一家会员制超市:同样是1996年,沃尔玛还将旗下山姆会员商店落地深圳福田,这也是全中国第一家山姆会员商店,中国大陆地区第一家会员制超市。时至今日,这家店亦是山姆全球的“店王”。

 

◎ 山姆会员商店来源:沃尔玛媒体中心

 

如今,深圳在引进外资、吸收外资等方面仍然成绩亮眼:2021年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近6000个,同比增长超30%;实际使用外资超10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20%,达到历史新高。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1992年,邓小平南巡到深圳,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这番话犹如醍醐灌顶,激励深圳商业市场勇往直前。诸如华润万家、天虹、茂业等零售商业企业铺开全面发展的新路,创造了不少新模式。

 

在全国百货史上,1985年开业的深南天虹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创造了深圳乃至全国多个“第一”,如第一个在国内全面开架销售的商场;第一个提出最低价格承诺的商场;第一个在经济特区打出支持国货,让国货占领深圳市场的商场等。

 

◎ 深南天虹来源:深圳新闻网

 

1992年,华润超市在深圳开设了第一家分店——爱华店,这是国内第一间中外合资的连锁超级市场。1994年,万佳百货(华润万家前身)在华强北正式开业,当天营业额创下深圳零售业最高记录。万佳百货是全国首家仓储式平价超市,它不仅开创了“超市+百货”业态模式,也在深圳零售业界刮起了一股“平价风”、“仓储风”。2001年,华润收购万佳百货,以“华润万家”开启新一轮的扩张。

 

◎ 资料图

 

90年代中期,深圳本土零售商业企业逐一亮相,除却天虹、华润,岁宝、百佳华、茂业、人人乐都是其中之一。茂业百货东门店于1997年开业,开启了“地产+百货零售”的模式。从茂业百货东门店开始,数家茂业百货前仆后继地诞生、壮大,一步步扩张为一个庞大的百货王国。

 

时至今日,深圳的传统零售企业仍在不断探索新模式,如升级精品超市、大力发展数字化、拓展会员营销等,给深圳商业市场持续带来活力。

 

纵观深圳商业大潮,深圳的商业地产实则创造了不少“第一”,带来多重风貌。无论是主题式商业还是体验式商业,深圳都是领跑全国的那个角色。

 

第一座“高端”购物中心:2002年,深圳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购物中心中信城市广场开业,并首度引进日本“西武百货”,开启深圳国际范的高端商场先河。

 

2004年,深圳万象城开业,首次采取“主力店+次主力店+专门店”的门店组合形式,引进众多高端时尚品牌。直到现在,万象城仍是深圳乃至全国最赚钱的购物中心之一。万象城系列,也就此开启本土“高端商场”金字招牌之路。

 

◎ 图源:深圳万象城

 

第一个主题公园:锦绣中华是中国第一个主题公园,开业第一年接待游客便超过300万人次。华侨城开创了以世界之窗、欢乐谷、锦绣中华等一系列的主题乐园,成为深圳最早的品牌代表。此外,深圳华强方特集团打造的主题乐园也成为深圳企业对外输出的一张亮丽名片。

 

第一个文商旅融合都市文娱综合体:在国内其他城市如火如荼的开启购物中心建设潮时,深圳人已经开始探索“微旅游”的文商旅融合发展模式。2003年,位于蛇口的海上世界滨海广场正式开业;2011年,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都市文娱综合体——欢乐海岸亮相,可谓是开创了国内生态旅游、文化创意、滨海休闲、时尚娱乐、主题商业于一体的文旅复合商业形态的先河。

◎ 图源:欢乐海岸

除此之外,深圳商业地产还创造了很多个第一:国内首创情景式公园版购物中心福田星河COCOPark,国内首个明确定位“体验式购物中心”的商场深圳益田假日广场,国内首创“双首层+退台连廊设计”的购物中心深圳海岸城……

正是有这些优秀商业人的不懈努力与勇于创新,深圳商业才能在短短几十年,追赶国内一线城市,跻身全国商业消费体验前列。

如今,深圳众多购物中心仍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给商业市场带来新惊喜。如万象天地让城市找回“逛街”的漫步体验;深业上城以“公园之上”的生态面貌与LOFT小镇打造国际社区……

◎ 图源:深圳万象天地

◎ 图源:深业上城

 

品牌,始终是深圳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赢商网统计,截至2021年,深圳注册或者总部位于深圳的原创品牌数量达到2652个,品牌数量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且开店超过3家的连锁品牌数量,更是超越广州位列华南第一。深圳本土品牌的创新能力,从来都是全国数一数二的。

 

餐饮领域,深圳涌现出乐凯撒、探鱼、奈雪的茶、喜茶等走向全国的品牌。其中探鱼开创了炭火烤全鱼全新的餐饮呈现形式;乐凯撒以一己之力把“榴莲披萨”推上披萨主流舞台;奈雪的茶是中国首个上市的新式茶饮企业。

零售领域,歌力思集团、影儿时尚集团、赢家时尚集团、玛丝菲尔时尚集团等知名女装品牌都为全国熟知,让服装产业成为深圳一张知名的商业名片;全棉时代、ACC超级饰、顺电、飞亚达、博士眼镜等也成为引领家居、家电、配饰赛道的新消费品牌。

 

科技领域,华为、大疆创新等是全球知名的科技品牌。腾讯、比亚迪、顺丰、大疆……越来越多的深圳本土品牌经历激烈的市场竞争洗礼,在全球品牌版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期待会有更多原创品牌走出深圳,一鸣惊人。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随着国内商业地产进入存量时代,深圳商场仍然持续不停进行创新,具有不俗竞争力。

 

打造智慧商业

 

随着科技的发展,深圳商业的参与者们不断探索智慧商业的可能。天虹股份大力发展智慧零售,实现超市到家和专柜到家;茂业百货、海雅等线上美妆销售风生水起;万象系等购物中心推出线上指引、智慧停车等服务;中航城君尚购物中心打造可裸眼3D巨屏;万达开出首个第四代万达广场打造极富科技感的场景体验……无一不彰显着深圳“科技之城”魅力,带给顾客冲击力强烈的消费体验。

 

精细化服务进阶

 

深圳商业人也在不断追求提供更细致、更人性化的服务体验。从益田假日广场首创五星级客服模式,推出客服“女神团”,到前海壹方城推出首个女神专属停车层,再到布吉万象汇打造“五星级母婴室”,包含100+项设施建造要求与服务品质标准……

 

不断刷新商业新想象

 

尽管商业地产已是一片繁茂,但不少企业仍在探索未来新图景,刷新商业想象。2022年拟开业项目中,深圳首个天河城将打造购物中心与工业遗存共生新样本;深圳中洲湾CFutureCity将集合创新商业主题店带来别样体验;前海·印里将融合岭南风情文化,打造深圳少有的“庭院式”街区……

◎ 中洲湾CFutureCity二期效果图

 

正是在这些商业地产企业的不懈努力下,深圳商业才能呈现极富活力的创新面貌。

 

全方位领略创新深圳

一个展馆浓缩“深圳商业小镇”

深圳商业的创新之处数不胜数,如何全方位领略?今年6月,深圳城市商业馆将登陆第17届中国商业地产节,一天之内全方位展示深圳商业风采。

 

这是中国商业地产与零售连锁行业中规模最大、最具品牌价值和影响力的行业年度盛典之一,更是一流商业地产企业、知名零售品牌、加盟品牌与第三方上下游服务商,共同谋略产业交流、合作、展示、招商为一体的高端商务合作平台。

在本次活动上,主办发将联动五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19个消费前沿省市,重磅打造零售地产招商拓展合作展——城市商业馆,为商业人提供一站式整合招商平台:

汇聚商业标杆的力量,为全国商业项目和全业态品牌搭建一站式整合招商平台;

精准对接区域品牌资源,助力项目建设2000+全业态品牌库;

行业领航大咖巡展,精准推荐区域项目优势;

B、C端同步宣传发力,零售商业精准垂直用户辐射。网红达人直播探展,百万级曝光量全网覆盖。

 

深圳城市商业馆,将以“创新深圳”为主题,设计融合了深圳青年、科技、创新、潮流特色元素,并为参展项目打造项目商业地图、项目公告栏专属等专区,以及设置趣味打卡活动,带来沉浸式逛展体验。

 

第17节中国商业地产节期间,深圳馆将联合各个城市商业馆,发起“城市环游记”打卡集章互动活动。观展打卡城市商业馆,凭集章数可兑换地产节大礼包。

报名参展深圳城市商业馆

● 大数据,请把这些品牌推给极需客流的商场!

● 万达、华润、新城、龙湖、宝龙...2021商场“收租王”都有谁?

时间地点:2022年/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

商务洽谈/媒体合作/咨询热线:020-37128283

深圳天虹车站有几个

14家:天虹购物广场深南天虹商场东门天虹商场福民天虹商场宝安创业天虹商场宝安前进天虹商场龙华天虹商场龙岗新城天虹商场南山常兴天虹商场梅林天虹商场布吉天虹商场西丽天虹商场龙岗双龙天虹商场沙井天虹商场

产业发展的趋势汇总十篇

所谓商业地产是指除了住宅及工业地产以外的地产产品和服务的总称,如开发经营购物中心、超级市场、商业步行街、酒店式公寓、写字楼、娱乐健体中心等,但本文此次分析的商业地产仅限狭义的商业地产,即用于零售业的地产形式。

商业地产的投资主体为房地产开发商,然而,绝大多数开发商并没有配备商业专才,而且亦不打算介入纯商业中的商品买卖。但作为商品买卖的场所提供者,开发商有必要设立与商业机构对接的独立经营管理公司或部门,并配备相应的商业管理专业人员。通常的做法是房地产开发商设立或委托专业的公司进行选址、功能及市场定位、招商和日常管理等工作,以提高项目的成功率,达到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的。

不同的商业地产有不同的条件及其所处的区域、商圈,如何在多种经营模式中选择合适的模式往往是开发商很头痛的问题。而且商业地产的经营模式将直接影响其价值和未来发展的好坏,这里对常用的几种商业地产经营模式的适用范围及其优缺点进行分析。

整体租赁是指开发商不将物业出售,而将其整体出租给一家商业企业,由这家商业企业进行商业规划及经营,开发商每年向商业企业收取约定的租金。租金一般在第三或第四年起开始递增,而之前则主要是帮助商业企业培养市场,以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商业企业向开发商交纳相当于2~3个月租金的押金。比如深圳的宜家家居广场就是采用的这种经营模式。

其优点:不需设立专门的经营公司和配备专业的商业人员;交易简单,结算方便;物业可进行抵押贷款,有利于开发新的项目;物业的升值空间较大;带租约更有利于日后整体销售或设计产权式商铺。

其缺点:收益低,其投资回报率在3%~5%之间;租期长,物业即便升值,其套现的难度也很大;不排除租户经营失败而没法交租的可能,国而对租户的评估要求准确。

适用类型:无商业专才的开发商;资金实力雄厚的开发商;经营相对保守的开发商;售后返租的产权式物业开发商;物业面积一般不超过30000平方米。

与整体出租模式相似,只是开发商按市场需求,将各层或各片区分别出租给不同租户。比如深圳的茂业百货和天虹商场就是采用的这种经营模式。

其优点:租金相对整体出租要高一些;风险分散,租金相对有一定保证;物业可进行抵押贷款;比整体出租更适合日后带租约出售物业或设计成产权式商铺;某一层经营失败时,开发商能掌握主动权,并进行重新招租。

其缺点:需重视前期的商业策划(业态组合、功能定位、市场定位等);需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及配备有关的商业专才;各业态环环相扣,一家经营失败,影响到其他租户的经营,要求开发商建立储备租户资源库,并具备极强的招商能力。

适用类型:资金实力雄厚的开发商;售后还租的产权式商城;物业面积在20000~50000平方米。

分散出租亦称零租,开发商在确定某一主题功能下对各个铺位进行招租,租期相对短些,一般为2~5年;开发商应帮助租户统一办理相关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甚至代开具销售**、财务结算等。许多成功运用模式的案例多数为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如深圳赛格电子配套市场、华强电子世界等。

其优点:租金很高,开发商收益可最大化;物业升值空间大,容易出售;租期短,容易改变功能或调整经营。

其缺点:需设立专业的经营管理公司负责经营管理;需充分重视前期的市场定位,功能定位的策划工作;招商能力要求极高;日常经营能力要求高;经营风险最大。

适用类型:商业区或城郊的大型商业物业;面积在10000~500000平方米停车场及卸货区的面积足够大;售后返租的产权式商城。

此模式是将上述第2种和第3种模式结合。在确定了功能后,采用第2种模式引进若干主力店,之后再利用主力店的品牌效应,对各类中小店进行招租。目前多数大型购物中心采用此模式。深国投名下的嘉信茂购物中心就是通过引进山姆会员店来实现这一经营模式。

其优点:大小租户的结构使项目稳定性提高;主力店的进驻有助于将部分物业设计成产权式铺位,并容易取得销售的成功;有利于建立完整的租户资源库,为以后开发商业地产项目创造成功运作的条件;为开发商创造经常性收益。

其缺点:要求开发商具备很雄厚的自有资金实力;需设立专业的经营管理公司和配备相关的商业专才;对主力店的招租能力要求极高。

适用类型:主要是50000平方米以上的购物中心。

1 严厉的购房调控政策引导投资资金流向商业地产

近两年来,房地产市场投资热情高涨,房价居高不下,为控制房价,2010年**出台了严厉的调控政策,从4月17日的“新国十条”到9月30日的“新国五条”,再到限购、加息、叫停房贷、土地问责等,住宅市场被迫降温,观望气氛渐起,但如此严厉的调控政策却未对资金进入商业地产加以限制,因此令商业地产焕发出勃勃生机,不少投资者因住房限购而转向商业投资,商铺的成交价格一路攀升,例如近期深圳湾等地商铺的旺销就体现出资金流入商业地产的比例正在大幅增加,新一轮的淘金狂潮已经开始显现在商业地产的投资上。

旧城改造已渐成各大城市求解土地困境的救命稻草之一,2009年12月1日《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这是国内首部系统、全面规范城市更新活动的规章,在鼓励权利人自行改造、可协议出让土地等诸多方面作出了制度突破。深圳市**对该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的调查显示,在考虑生态环境约束和现行法律法规的情况下,仅有142平方公里的新增建设用地扩张潜力。而深圳全市需要进行城市更新的总用地面积约为240平方公里,这也意味着通过城市更新改造“要”到的土地资源面积比可以新增的建设用地还要大。根据《办法》,所谓的城市更新,包括旧工业区、旧商业区、旧住宅区、城中村及旧屋村等区域的更新。城市更新的

种类则包括综合整治类城市更新、功能改变类城市更新,以及拆除重建类更新,其中功能改变类城市更新政策更是提供了旧工业区升级改造成商业用途的可能性,进一步提供了商业用地的可能供应量。

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正式写入2011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之中。根据规划初稿,深圳前海1851万平方米总开发规模中,商务办公规模821万平方米、超级商业中心90万平方米、配套商服业180万平方米、住宅规模550万平方米、其他160万平方米。从规划方案看,住宅占总开发规模的29.7%,商业占总开发规模的14.6%,商务办公占总开发规模的44.4%。城市发展中心西移,特别是前海规划清晰、超前,有巨大的想象空间。片区的规划、配套好,消费能力强,这是商业地产的发展最现实的市场基础。因此,大前海将成为深圳商业地产的重要一极。

2010年6月1日,***就广东省《关于延伸深圳经济特区范围的请示》作出批复,同意将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将宝安、龙岗两区纳入特区范围,这标志着深圳城市一体化将加速发展,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将有利于促进特区外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促进特区外土地资源的合理布*与有效利用,提高住房供应规模和效率,它也将成为深圳商业市场的助推器,在它的影响下,宝安、龙岗两区商业将得到迅猛发展。

深圳商业地产的经营成本比香港、上海、北京都低,但强劲的消费力促使深圳的品牌迅速成长,然后向其他区域辐射,整体的发展趋势向好。根据目前深圳商业地产发展现状以及内外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等的影响,笔者认为,深圳商业地产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下所述。

1 “产权式商铺”日渐势微,整体持有型物业大幅增加

近两年大行其道的产权式分割商铺,尤其是售后返租等衍生的营销形式,将会逐渐退出市场。原因是这类概念或模式常常被一些开发商当作物业促销手段滥用,给商业项目的后期运营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进而影响了对中小投资者的回报,正在或已经触发中小投资者与开发商之间越来越多的纠纷。而以出租为主,长期整体经营的商铺,或是整体购买物业产权,再分配收益权的商铺,其投资价值会高于产权分租的商铺。因此,未来市场上整体持有的商业物业比例将会增加,基本上整体持有分为两类:一种是开发商自己持有,只租不售;另一种是大商家整体收购后统一经营。

总的来说,目前商业地产很少有单一的业态,在大多数情况下,房地产开发商都会根据项目城市现有业态情况和对未来商业发展趋势的把握,充分利用本身可能整合的各类资源,进行一定的业态组合,开发形态日趋多元化。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日益膨胀,土地资源日益稀缺,个人生活成本加大、经济运行效率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综合体逐渐成为高端商业地产开发的主流模式。城市综合体的(英文为HOPSCA),是酒店(Hotel)、写字楼(Office)、公园(Park)、购物中心(Shoppingmall)、会议中心(Convention)、公寓(Apartment)首个英文字母的缩写。也就是说,每个城市综合体至少组合了上述功能中的3种,在各部分间建立了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是以一种功能为主、多种功能配套的多功能、高效率综合体。城市综合体引领了集约型城市开发的浪潮。各种经济活动在城市综合体内互动,各种资源有效整合,物业资源获得优化配置,从而发挥更大的空间效益,既省地又节能。权威机构调查显示,城市综合体内的各种业态和物业的运转效率,往往能提高36%,而节能收益则可以提升42%。此外,还可以带动大量就业和巨额税收,带动一个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起到巨大作用。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巴黎的拉德方斯、东京的六本木,每一个“城市综合体”都是一个与城市高度融合的开放式街区。作为目标成为国际中心城市的深圳,其未来规划的人口将达到3000万,解决如此大规模人口的居住和生活需求,必须走集约型城市开发之路,城市综合体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产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产业经济开始融入到世界经济中,并参与到国际市场分工中,开始适应国际产业的发展新趋势。同时,在*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的发展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结合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和我国不同阶段经济发展,实现经济战略的转型调整。经过实践研究证明,产业经济战略调整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升人们生活水平。为此,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产业经济发展新趋势的研究分析。

一、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现状

1.国际上对我国科技发展带来的压力

近几年,虽然我国科技水平不断进步,但是和国外科技相比,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科技竞争力不高,加上国外科技对我国科技发展打压,使得我国科技发展面临层层阻碍。科技发展受阻使得产业经济战略无法实现,制约了我国自主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

产业集群化发展面临的障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严格的产业市场竞争秩序,产业集群发展缺乏必要的诚信和良好的环境支持。第二,企业之间的发展没有实现专业化分工,各部门之间的工作零散、缺乏配合,由此使得企业内部存在重复施工建设的问题。第三,不同行业企业之间各部门各自为政,在发展的时候只考虑部门利益,忽视了对企业整体利益的考虑。

受我国工资水平不高的影响,工人在工作之后无法定期是受到专业技术培训和再教育,工人的基本素质普遍偏低,由此导致我国一般工程技术性人才较多,但是高端技术性人才较少。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我国在缺乏高端技术人才的背景下,产业经济发展将会显得更加困难,一般工程技术人才也会被国外跨国公司吸引,加速人才的流失。

我国产业经济发展虽然开启了循环经济生态示范园区,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表现在思想理念、技术应用、体制等方面的差距,产业经济循环生态化发展实力比较薄弱。

1.实现全球化产业转移

受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产业体系也融入到全球经济范围内,产业竞争优势的彰显不仅表现在企业总体经济实力,而且还表现在企业自身发展和上下游产业国之间的关系上,即上游企业的发展优势能够为下游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另外,企业产业和相关产业之间的配合也能够帮助企业在经济大潮中获得自己的竞争优势和地位。在这种经济背景下,我国产业经济发展新趋势体现之一就是产业转移全球化。

第一,产业转移全球化的实现能够使企业发展打破自身资源和市场的束缚,加强企业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促进企业发展战略国际化。另外,产业分工从不同产业全球分工朝着企业内部的全球分工转变发展,在企业生产要素的不断积累下,企业内部也会发生革命性的发展变化,参与到国际分工体系的国家,其产业结构调整都会受到世界性产业转移的影响。第二,产业转移全球化影响国家结构经济调整。国际性的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产物,受国际贸易和技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在国际性的产业转移发展中,国际资本往往是从高流向低,同时会带动产业其他资源的转移,影响国际分工布*和国家的世界经济地位。长期以来,发达国家控制高新技术产业核心技术,并以多种方式向发展中国家传递过剩生产力,能够带动发展中国家的个新发展。同时,发展中国家也会利用自己在国际分工上的优势,积极吸收借鉴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带来的一切资源和力量。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各个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开始进行交叉投资,实现了本国贸易的国际化发展。通过跨国流动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相互渗透、相互关联的全球性产业体系。在全球性产业体系的影响下,能够促进产业内部各环节、要素和技术的调整,促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经济全球化下产生的产业调整和产业转移为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持,表现在产业调整和转移带来产业数量的扩张性发展,在产业数量增长下带来了更多的高新技术和更大规模的产业。之后,在国和国之间的交流下,产业升级进度加快,呈现出全球性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主要是发展高科技产业,并在全球范围中寻找支持高新技术发展的资源,跨国公司对分散的资源重组优化,降低了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成本,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大规模、国际化发展,并逐渐渗透在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发展中。很多发展中国家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承接发达国家在产业转移中的剩余技术,并结合自身发展将这些技术转换为自己的高新技术,由此技术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受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世界经济运行发展主体从侧重制造业和自然资源利用的企业向侧重信息资源和服务业的企业过度,以往的环境要素开展向内置化的企业系统要素发展转变。原来以国家为边界的产业系统朝着一种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方向转变。

全球产业体系的形成对世界各国独立产业体系产生了冲击,由此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互相独立又相互依存、制约的产业经济体系。加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各个国家之间的融合发展程度加强,产业经济显示出了融合发展趋势。

世界产业结构开始从刚性结构向柔性结构转变,即表现在从生产重型化生产技术结构向以服务、知识、信息和服务等为主的软型化生产结构。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得金融业、信息行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比重中加大,使得世界产业结构呈现了知识化发展趋势。产业结构知识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教育和科研产业化发展。教育和科研产业化发展促使企业发展过程中加大了对知识和服务的需求。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增加,促进了世界各国科研教育的扩张。在知识力量的作用下,教育和科研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为此,知识可以作为一种产业来进行发展。第二,从事研发、管理、咨询服务等知识型人才所占比重加大。传统第三产业的发展往往是第三服务业,包括各种经营管理活动、信息处理、财务会计、后勤保洁等。在生产力不断提升和产品知识密集化的发展趋势下,企业自我服务发展无法满足更高效率的要求,一些服务生产从加工制造业中脱离出来,由专业的公司和机构管理,由此知识产业在产业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加大,产业经济呈现出知识化的发展趋势。

产业经济绿色化主要是指产业在发展的时候根据自然生态规律来确定不同的发展模式,不同类别的产业部门要结合发展实际建立资源循环再利用发展模式,从而在发展产业的时候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伴随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绿色革命,在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下,人们加强了对绿色产业经济的追求。产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进行绿色化发展。通过对产业生态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回收再利用可以实现产业领域和生态环境的融合,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发展之间的互动交流。

综上所述,在全面建设下康社会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要求下,产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战略,实现企业市场经济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齐发展,从而不断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建设水平,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在经济全球化和跨国企业发展的影响下,产业经济发展新趋势表现在全球化产业转移、升级、融合、知识性、绿色化发展几方面,基于产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特点,需要相关人员进一步加强对产业经济新趋势分析,结合实际探讨出适合自身产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华.论产业经济发展新趋势[J].经营管理者,2016,(29):239.

[2]任兴洲.经济新常态下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5,(01):5-7.

[3]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谷建全.新趋势下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河南为例[J].中州学刊,2014,(11):44-48.

煤化工是以煤为主要的基础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工序使煤转化成为各种状态燃料及化学产品的过程。世界上煤化工的最大生产国家是中国,但是相比于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生产流程较长,技术更加复杂且生产的产品过于单一。

1.现代煤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全球大约有100多家工厂以煤化工为基础,有将近400座大型的现代化化工气炉,分布在全球各地。煤化工的原料以煤炭为主,生产的产品中大多数为化工产品,只有少部分用来发电。

传统的煤化工程以煤气制品为主要的产品,而现代煤化工是指将煤液化成为生产化甲醇然后进行再加工制成天然气等产品的过程。这两种煤化工之间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的区别。现代煤化工将传统煤化工的基本流程作为生产基础,在开发规模上有很大的提高,并且向清洁能源方向发展,并带动传统化工产业的成功升级。

在我国“十一五”规划中,关于能源方面的发展计划,以节约为主,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优化煤化工的生产结构,使能源体系逐渐发展稳定。同时根据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煤化工程在以后国民经济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此期间,煤化工示范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技术突破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在煤炭深加工方面。

2.1.煤化工主要产品发展预测

随着我过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国内市场对于石化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其供应量与实际需求的矛盾越来越大,天然气的很难实现自给,而其替代产品的需求量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为现代煤化工的快速发展带来美好的前景。根据当前煤化工的发展趋势,甲醇的发展将会有很宽广的市场。因为甲醇作为现代煤化工的重要生产原料,对燃料的应用有积极的影响。另外煤质二甲醚的产量也会大幅度增加。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以及能源的节约,力求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因此装置大型化的发展是我国现代煤化工的主要发展趋势。2009年期间,我国的甲醇产增加大约450万吨,当中产能每年在50万吨以上的占大约56%。在2010年到2012年期间,我国计划每年的甲醇产量大约在1300吨,每年65吨以上的产量大约占15家,而每年甲醇产量在50万吨的占5家左右。从这个项目可以看出,我国甲醇产品的生产正在逐渐向装置大型化方向发展。

相对于国外的先进技术,国产的应用技术,如:煤炭的煤气化技术,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另外,我国成功研发出了水煤浆气化技术,并在应用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国产的甲醇合成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大型装置已经投入生产并使用,而且目前煤化工的生产需求在国产技术的支持下,完全可以达到产量要求。除此之外,独立的现代煤化工技术的开发和研究都不断深入,在烯烃技术方面的进步是巨大的。但是在生产设备的单套规模处理量方面,国产技术还是存在很大的不足,与国外先进技术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国产化技术重点还是要放在装备的加强上。

近几年,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迅速,尤其是在甲醇的开发项目方面。国内只要出现煤炭资源的地区,就会有煤化工项目的建成投产,但是煤化工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是不容忽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现代煤化工的快速发展,一定会引起相应的环境问题,供求矛盾更加严重。因此,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布*是当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将会成为之后**部门进行项目审查的重点观察方面。

在现代煤化的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很大程度上的污染问题,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因此尽可能减少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对资源实现最大可能的利用是以后煤化工发展的重点战略。未来的煤化工要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为主要目标,在生产过程中提高资源的再利用率,大力推行生产过程的清洁化,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并进行妥善处理。煤化工要争取实现与建筑、化工等行业的合作关系,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及阶梯利用。

现代煤化工最大的生产特点就是技术相对密集与投资的相对密集。在生产过程中,要注重对资源的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减小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争取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要坚持生产中的大型化和现代化的大力推进,集中经营。

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是目前资源利用的必然发展趋势。煤化工大量供应的石化产品,缓解了石油资源过度紧张的*面。但是煤化工的生产受限因素太多,煤岩资源供应量不足及水资源的缺少对会对其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煤化工产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发挥规模效应,增加其产业附属品的价值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石油供应愈来愈紧张。而煤炭作为安全可靠的能源受到更多的重视,同时将清洁煤技术作为主要发展方向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具有更大的发展市场。我国需要在煤化工产业的发展道路上认清*势,合理布置生产计划,严格按照生产要求进行,才能使煤化事业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郝临山,唐福生,薛利平.洁净煤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02).

1.住宅地产投资下降,商业地产投资上升

此次楼市调控的焦点是住宅地产,受打压的都是住宅方面的再投资。在住宅市场受政策打压降至冰点的情况下,商业地产则成为投资者关注的新投资方向。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办公楼销售面积同比增长53.2%,销售额同比大涨逾九成,达到91.5%,商业营业用房的销售业绩也非常好,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1.6%,销售额同比增长57.1%。

2010年的楼市新政后,国内商业地产将会进入新一轮的增长期。从新国十条出台的背景看,对住宅市场投机炒作严格限制及打击会成为一个长期目标而不是一个临时性政策,国内住宅市场一定会改变成一个消费为主导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相同的信贷条件,当然商业地产风险及投资回报要比住宅投资要好。

在房地产调控新政的压力下,众多房企都举起了转型大旗,其转型方向是进军二、三线城市。新政出台后,包括万科、远洋等在内的地产巨头在二、三线城市的布*速度明显加快。2010年上半年,万科在一线城市中仅于上海、北京及广州获得了4个项目合计66.7万平方米,占总获取项目的5.66%,而截至上半年末,在二、三线城市的权益土地储备已达到3179万平方米。另一方面,二、三线城市的商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甚至有些城市还存在老式的国营百货,而没有一家集购物、休闲和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商场。从人口数量来看,二线城市的人口在700万至1000万,三线城市的人口也在百万左右,商业需求多,购买力强。

此次出台的楼市新政,从中长期来看,使得二、三线城市楼市增长空间明显大于一线城市。而且除了二、三线城市中一些*部的热点城市房价虚高外,在新政调控下二、三线城市中房价下降的并不多,因为那里的供需处于平稳状态。在一线城市城市化率的提高和市场日趋饱和的背景下,商业地产开发已呈现普遍向二、三线城市转移的趋势。所以二、三线城市渐成这些商业地产企业的主要战场。

3.宏观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有利于商业地产的发展

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在中长期内不会发生变化,虽然在过程中会遇到人民币升值与暂时的高通胀难题,破解这一难题一定依靠缓步升值、控制投资与激发国内消费需求相配合的方式完成,中国经济增速有可能放缓,但不会影响到个人消费,甚至个人消费还会有所提速。具体到零售市场,其发展速度将与个人消费同步,我们预期中国未来几年的零售市场平稳增长,不会有大幅度波动。对于商业地产市场而言,符合市场需求的商业物业一定会得到租户的青睐,其租金、售价以及长期持有价值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以及中长期发展趋势对住宅物业市场不利影响较大,而对于商业地产市场而言,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短期不会有较大影响,中长期发展趋势有利于商业地产的发展。

随着住宅市场快速发展到一定阶段及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市场对商业地产的需求越来越大。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对商业城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这样的一些商业城不仅能够满足居民的传统及日常消费,而且可以将新商业网点及服务为城市不同层次的居民创造出新消费需求。新国十条的出台,使得住宅市场撤出的资金进入商业地产。再加上房地产信托基金的发展并参与商业地产的运作,中国城市化成为经济发展之动力。这些重要因素将推进我国商业地产进入新一轮的发展与繁荣期。在现行宏观政策下,中国商业地产的发展将呈现以下特点:

1.绿色生态商业地产――独立生态写字楼

商业地产也有低碳的问题,包括环保、节能商业格*的设计。特别是伴随CBD经济的兴起,应用节能低碳排放和绿色生态潮流要求的新型多功能单元低碳生态办公室日益受到追捧。绿色办公、生态办公、健康办公的理念,在现代大都市快节奏、高压力的生存环境中,已成为时尚办公的新潮流。写字楼市场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已从传统的不注重办公环境转而注重商务以及生态环境。所以独立生态型写字楼将成为绿色生态商业地产的先行者。

2.在消费模式上,体验式消费带动商业购物中心的发展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已出现了新的调整和变化。消费者在购物时不仅追求方便性、多样性,注重个人品味的需求,同时更注重体验整个购买经历的愉悦,这就是体验式消费模式。这种趋势促成对购物中心的需求不断增强。

体验性消费将成为现代商业地产开发的主要推动力之一,特色性、文化性、舒适性、互动性及业态的丰富性越来越重要。而购物中心是零售商业地产的核心形态,并且属于持有型商业资产,具有较高的持续经营价值。在体验性消费的推动下,加上开发商做好其规划及定位,购物中心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

一、中国服装产业集群的地位

1.产业集群已成为构建服装行业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期间,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化服装产业体系是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产业集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并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等特征的新兴产业体系。根据2005—2009年144家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数据显示: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增长好于规模以下企业,且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增速与统计*产值趋势相近,呈“N”型,由此可见产业集群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企业发展水平的贡献(图1)。

1.服装产业集群的国际融合度将得到加强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承接转移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丧失。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更深地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当中,中国服装产业要抓住机遇,适时调整产业结构,谋划全球资源配置的新格*。

中国**和服装企业应该积极开展与国际经济区域和新兴市场在服装业的多层次、多方式、多领域的合作,构建多元化的国际经贸合作格*。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下,探寻与东盟国家对口行业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具有资金、技术和品牌优势的企业拓展东盟国家市场,鼓励服装产业向东盟市场拓展,扩大对东盟的进出口贸易;扩大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在服装领域的合作,大力开拓印度、俄罗斯、巴西和**等新兴市场,加强与澳大利亚、南美、非洲各国的合作,开创多元化的国际经贸合作*面;有目的的引进一些具有带动作用的国际品牌或者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服装业的技术与经贸交流与合作。2012年我国服装出口的数据显示,其出口情况明显好于前端纺织品:2012年1—12月,我国服装出口额为1601.55亿美元,同比增长4.53%;而同期纺织品出口额为1024.08亿美元,同比增长1.49%。

2.服装产业集群的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在服装产业集群地,先后建立起一批公共服务平台,虽然其发展水平和层次各不相同,服务水平差别较大,但仍为相当多的企业提供了服务,积累了宝贵经验,对促进产业集群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福建省石狮市、广东省佛山市均安镇、广东东莞市茶山镇、河北蓉城等多个产业集群还成立了专门的纺织服装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今后,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会长足发展,在人才交流与培训、技术进步、信息传播、增强企业的服务力等方面大有可为。特别随着行业的发展,服务平台的同质化现象会得到充分整合,在规模和效率方面会取得长足进步,集群之间平台建设差别化,相近集群之间优势互补会得到体现。“高、专、精”的服务项目会越来越多,彻底改变供给多但需求少的*面。

通过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集成创新”的服务能力,最终服务于服装产业,促使传统落后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逐步向高效率、现代化转变,在市场与管理上实现对服装品牌的孵化,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和中介服务,有效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3.科技进步将成为推动服装产业集群优化发展的源动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改造提升制造业。制造业的发展重点是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而这些都离不开科技进步。产业集群要支持重视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产品开发,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现阶段,整合社会资源,加大公共服务的力度,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对推进服装行业的科技进步显得尤为重要,而产业集群地的龙头企业已经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了前列。此外,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装备的自动化水平也有利于缓解当下用工不足的矛盾。据统计,2012年1—11月,我国服装行业从业人员为980.96万人,同比下降2.04%,这也说明了科技进步降低了服装产业的用工强度。

[作者简介]张明哲(1983-),男,河南南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世界经济。

一、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

现代产业体系最早是由中共十七大提出的,是一个中国语境下的概念。十七大报告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1]

1.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

*的十七大报告针对国际产业分工格*的新变化以及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一次提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但对于什么是现代产业体系,十七大报告中并没有明确的论述。中国政策研究部门和理论界对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进行了多维度的解读。下面将对其中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简要的评述,进而探讨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内涵。

2007年11月新华社发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解读十七大报告。该文对“什么是现代产业体系”作出了初步的回答:“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的过程。”[2]该文比较清晰地提出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从改革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等方面采取措施,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2008年7月,广东省委省**正式公布了《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该决定明确界定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定义:“现代产业体系是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并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3]该定义开创了全国省级决策部门的先河,体现了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时代进步和发展要求。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中心陈建军教授认为:现代产业体系可以被认为是产业体系的一个子集合,即被纳入“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那些产业,应该具有更多的“现代元素”;这些“现代元素”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即符合“两高两低一自主”(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耗能、低污染、自主创新)的那些产业。[4]

向晓梅从系统论的角度定义现代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可以看作是产业在横向联系上具有均衡性和协调性,在纵向发展上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具备良好的制度素质、技术素质和劳动力素质,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之间形成良好互动,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国际产业发展相衔接的产业链完整、优势集聚、竞争力强的产业系统”。[5]该定义强调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特殊的产业系统,这个产业系统具有产业链完整、产业优势集聚、竞争力强等特征。

综上所述,现代产业体系是相对于传统产业体系而言的,其目的是实现产业机构的优化升级,其核心是一个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互相融合、协调发展的系统,是中国转换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产业载体。

国外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现代产业体系”的概念,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等发达国家兴起的产业体系,实际上就是现代产业体系。

国际视角下的现代产业体系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发达国家的产业体系中第三产业的比重一般都在70%以上,而在第三产业中,包括金融中介服务业、文化信息服务业、生产服务性产业的比重在50%以上;其次,发达国家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所占比重不大,但是绝对量不小,科技含量高。比如,尽管美国工业比重只有16%,但产业科技含量非常高,劳动密集型工业基本上都已经转移到其他国家。

发达国家的经验显示,在现代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服务业的价值链越来越长,服务业所占比重不断提升将是大势所趋。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拓展新的空间,而且还通过对工业、农业等其他产业部门的融合、渗透,促使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因此,从国际视角看,现代产业体系是一种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占较大比例、第二产业科技含量高的产业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可持续性、市场适应性等特征。

1.创新性

创新性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动力特征,创新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第一推动力。现代产业体系的创新不是在一个孤立封闭的系统中完成,创新一方面同具体的产业状态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创新又要受到相关的支持系统发展情况的制约。一个完整的创新系统应该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以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通过多维度的创新来化解产业发展中的瓶颈。

所谓技术创新,就是“企业家把一种从未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导入一种新的生产函数”。[6]技术创新的目的是将新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并实现产业化。技术创新通过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新兴产业的兴起和落后产业的淘汰等,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传统的产业体系向现代产业体系的]化。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新产业的不断出现无一不是技术创新的结果,继而引起产业体系的重大变革,形成一定时代语境下的现代产业体系。

制度创新在现代产业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产业创新能否获得成功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企业大幅度地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促进了企业制度创新。许多企业打破传统的组织分工理论,将企业最关键最基本的管理工作和作业程序进行再设计,从而使成本、品质、服务、速度等方面的绩效大幅改进,增强了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

开放性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效能特征,开放性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在要求。目前各国之间形成了相互依赖的整体,产业内分工、产品内分工使区域间的产业体系联结的紧密度大大提高,一个区域产业体系的升级也就与区域外的供给和需求结构的关联度增强,凸显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开放性。

当前以国家为中心的国际分工格*呈现出紧密联系的金字塔结构。[7]美国等发达国家位于国际分工的最顶层,一方面大力发展以微电子技术为中心的信息产业和以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生产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另一方面,把失去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和一部分低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汽车、电子等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战略目标。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通过大量吸收发达国家的投资,承接美、日转移出来的重化工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使经济增长有了新的推动力,并促使产业结构迅速升级。比如,新加坡充分利用跨国转移的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先后经历三次结构转型,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融合性是现代产业体系的结构特征,也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这种融合首先是表现在信息技术对包括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在内的所有产业的渗透和嵌入;其次是服务业对工业、农业的融合和渗透,从产业的发展到产业链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以及农业的融合已经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趋势;第三是各产业内部更低层次部门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第四是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当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由文化为基本元素的软资源的投入将成为创新的主要源泉和产业发展主要动力,如品牌价值提升和创意产业的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现代产业间的融合互动将会程度更深,范围更广,层次更高,产业更具生命力。

集聚性是现代产业体系的空间特征。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过程就是产业的空间结构不断调整、产业集聚化、最终形成产业集群的过程。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认为,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能够对产业的竞争优势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8]从世界市场的竞争来看,那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其产业内的企业往往是群居在一起而不是分散的。基于产业链的联系、运输成本的节约、公共设施成本的分摊、信息沟通的便捷和包括技术扩散效应和学习效应在内的多种形式的正的外部性,产业集群成为国家、区域获得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之一。

高新技术园区是现代产业体系集聚性特征的重要体现。信息革命和生物技术革命直接导致了信息产业等高科技产业的出现。这些产业在一定的地域内聚集,形成上、中、下游机构完整、支持产业体系健全、充满创新活力的有机体系,就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美国硅谷、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高科、台湾新竹园区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创办高新区,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的挑战,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是连接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纽带。在高新区中创新的思想可以得到孵化,企业之间的合作更为频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可以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地区竞争优势。

可持续性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标志性特征。现代产业体系通过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理念。高质量、高效益和低消耗、低污染是现代产业体系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产业发展必须强调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力争做到制造业所提供的产品全寿命周期少污染和无污染、资源低耗及可回收和循环利用,用最小的资源代价和环境代价来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

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主导产业服务业以及新兴产业形态如信息产业、创意产业均有助于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量,降低人均废物排放量,有效缓解人口通货膨胀率所带来的能源紧缺、资源枯竭与生态环境危机。根据有关计算,互联网使全球劳动生产率提高300%,信息的自由交流和更大范围内的共享,提高了**企业公众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达到经济繁荣、社会公平等目的,由此节约能源近50%。[9]现代产业体系强调知识、信息、智力的作用。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中,不仅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了资源消耗,减少了资源消耗,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成为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9]

市场适应性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不同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跟随需求层次的升级规律表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和动态性。[10]现代产业体系不断适应消费结构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适应经济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在满足市场需求新潮流中占据有利地位,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高效益和高增长。

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技术进步速率的加快、消费者需求个性化、多样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市场需求也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多变性和动态性,现代产业体系必须不断适应消费结构和市场需求结构的上述发展趋势,使生产方式和生产组织形式更具有灵活性和市场适应性。近年来不断得到发展的模块化生产方式和网络化组织形式,可以理解为对需求多变性的一种适应性变革形式。

如前所述,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导向的系统。产业结构软化(theSofteningofIndustrialStructure)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趋势。产业结构软化,是指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和物质资源的消耗相对减少,脑力劳动和知识的消耗增长,与此相适应,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主导地位日益被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取代。现代产业体系的产业结构软化至少有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是指在产业结构的]进过程中,软产业(主要是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出现了所谓“经济服务化”趋势;第二是指在整个产业结构]进过程中,对信息、服务、技术和知识等“软要素”的依赖程度加深。因此,我们着重从产业结构服务化、产业结构高新技术化、产业结构融合化和产业结构国际化四个方面分析和把握现代产业体系产业结构软化的发展趋势。

1.产业结构服务化趋势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进一步减小,第二产业比重也逐步下降,而第三产业比重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从世界平均水平看,1995年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为65%,2006年则上升到69%。美国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从1995年平均72%上升到2006年的77%,提高了5个百分点;同期欧元区和日本服务业所占比重均提高了4个百分点;而中国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仅提高7个百分点,2006年平均为40%。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服务化趋势非常显著(见表1)。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推动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IBS)是指以专业知识或技能为基础的、服务产品技术含量大、附加值高的服务行业,具有顾客专业化、雇员知识化、手段高科技化、产业高增值性、高渗透性等特征。1986年~2005年20年间,全球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从4.9万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9.8万亿美元;其中,市场导向型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全球收入增长了两倍多,从1986年的4.5万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1.5万亿美元(以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年均增长率高达4.8%,远高于其他服务业2.7%的增速。以美国为例,1995年~2006年,美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上升了4.4个百分点,2006年达到76.5%。而其中,包括金融、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等在内的知识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目前,美国知识产业中83%以上集中于金融、保险、信息与通信、企业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成为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

产业结构高新技术化是指用高新科技改造传统产业的过程。一方面,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在经济中所占比重持续增加(见表2);另一方面,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加速了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目前,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环节中,使制造业的产品和生产过程,以至管理方式发生了深刻、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

过去十几年中,科技发展和信息通信技术的推广使用推动了经济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末的爆炸式发展后,以更稳健的步伐得到推广普及。信息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企业在组织、技术方面创新的战略性工具。据统计,25个OECD国家中有89%的企业使用互联网。OECD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越来越依靠信息通信技术和企业服务。1995年~2005年,澳大利亚、丹麦、瑞典、英国和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的0.3%~0.7%归因于对信息通信技术的投资和使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其全面升级,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制造业成为推动美国经济扩张的第一大产业。事实证明,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但使已经失去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业、服装业、建筑业正在转变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而且使钢铁、汽车、化工等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可使其日趋信息化和知识化。新技术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传统产业的衰落速度,使部分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命力。而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而言,在知识经济背景下进行工业化,必须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带动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新兴国家不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力度,致力于长期培育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而另一方面,短期更为有效的则是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将工业化与信息化、知识化有机结合起来,发展新型工业化,以便缩小与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

产业结构融合化,简称“产业融合”,又称“产业结构重叠化”或者“产业边界模糊化”,是指由于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发生在产业边界和交叉处的技术融合,改变了原有产业产品的特征和市场需求,导致产业的企业之间竞争合作关系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产业界限的模糊化甚至重划产业界限。[11]传统的以单一技术为基础的产业界限在产业融合中越来越不清晰,原有的以单一知识及其技术作为产业的划分标准遇到了强大的挑战,产业融合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产业结构变化势不可挡的潮流与趋势。

在不同的产业领域内,产业融合以不同的方式]进,最终将促成整个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合理化,并构架出融合型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融合的主要方式有三种:渗透融合、延伸融合和重组融合。渗透融合是指高新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向其它产业渗透、融合,并形成新的产业,如生物芯片、纳米电子、机械电子、航空电子、生物电子、电子商务等新型产业。延伸融合是通过产业间的互补和延伸,实现产业间的融合,往往发生在高科技产业的产业链的自然延伸部分;这种融合更多地表现为服务业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延伸和渗透,如第三产业中相关的服务业正加速向第二产业的生产前期研究、生产中期设计和生产后期的信息反馈过程展开全方位的渗透,金融、法律、管理、培训、研发、设计、客户服务、技术创新、贮存、运输、批发、广告等服务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和作用日趋加大,相互之间融合成不分彼此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组融合主要发生在具有紧密联系的产业或同一产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是指原本各自独立的产品或服务在同一标准元件束或集合下通过重组完全结为一体的整合过程。现代产业体系下的重组融合更多地表现为以信息技术为纽带的、产业链的上下游产业的重组融合,融合后生产的新产品表现出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如模糊智能洗衣机、绿色家电的出现就是重组融合的重要成果。

产业结构国际化又称“产业结构无疆界化”,它是指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动通过产业构成的核心要素的国际流动,冲破国家疆界限制,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实现转换的过程。[12]随着以信息技术产业为核心的知识产业的兴起,逐渐出现了全球性产业,发展突破了地区和产业的界限,推动着全球范围内现代产业的发展,引起了世界新的产业革命和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浪潮。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变动的这一特征打破了产业结构变动*限在一国国内的传统格*,出现了产业结构变动无疆界的新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使得各国经济相互依赖越来越强,产业结构的开放度不断提高,任何一国的产业结构调整都不再可能*限在一国一地来完成,而必须依据要素禀赋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参与国际产业大循环,借助产业国际化转移来完成。产业国际化转移是指产业在国家或地区间转移的经济现象,它主要是通过资本的国际流动和国际投资实现的。[13]为取得全球竞争优势,发达地区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纷纷将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广到全球,以产业海外转移为手段,进行大规模的结构重组和升级;发展中国家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赶超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扩大对国际产业转移的承接,以加快本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高度化。互动发展的共同需求为产业国际化转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其规模在扩大,发展在加快。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07-10-15.whj.smx.省略/ReadNews.asp?NewsID=3082.

[2]中共广东省委、省**.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N].南方日报(网络版),gd.省略/gdgk/gdyw/200807/t20080728_60362.htm,2008-07-28.

[3]陈建军.关于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思考――以杭州为例[J].浙江经济,2008,(17):43-45.

[4]向晓梅.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J].港口经济,2008,(9):42.

[5]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6]华民.“入世”后中国如何参与国际分工[J].世界经济与**,2002,(4):9-14.

[7][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8]陶长琪,陈文华.新概念经济[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

[9]李.文化经济跨越增长的极限[J].思想战线,2007,(1):60-66.

[10]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路经选择:广东现代产业体系及其支撑要素互动关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1]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2,(5):78-81.

[13]游霭琼.产业转移的国际化与广东产业结构调整[J].南方经济,2005,(5):37.

2014年,尽管大部分航运上市公司借助低油价实现业绩翻身,但航运业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并未好转。依托航运联盟、产业互联网、价值链整合等新模式,培植发展新业态,实现航运产业的发展转型和服务升级,成为业界共识。

1.1船舶大型化

大型船舶运输具有运量大、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马士基航运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班轮公司先行接受运营全球最大集装箱船,基于单船成本的迅速下降,实现了规模经济效益和更强的竞争力。继马士基航运公司之后,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班轮公司加入了订造“万箱船”的行列。

船舶大型化已成为航运企业发展大势,其投运船舶运力越大,单箱成本就越低,市场竞争力也随之提升。大型船舶的运营在降低单箱成本的同时,在节能降耗方面相较于普通的1万TEU级别的集装箱船可节省约20%的能耗。[1]

国内航运业包括原中国远洋、原中海集运在内的大型班轮公司也在订购运营大型船舶。2014年11月,原中海集团正式运营从现代重工订购的新集装箱船“中海环球”,创造了新的大型船舶运营纪录。

1.2运营联盟化

随着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班轮运输市场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船舶运输企业无法独自完成低成本高质量的航运服务。[2]世界主要班轮公司通过舱位互租、码头共享等形式联合经营,组成战略联盟,实施大规模联营。自1995年以来,航运联盟成为航运市场的主旋律,先后经历多轮联盟重组,几个大型航运联盟集团控制着全球东西主干航线80%以上的货源。

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排头兵,国内大型航运企业积极参与联盟构建,并发挥优势。2014年2月,原中远集运参与组建CKYHE海运联盟,与4家航运巨头合作运营亚洲至北欧、地中海的10条航线。同期,原中国远洋和原中海集运建立战略联盟,确立了资源共享的发展机制。我国航运企业的联盟化运营实现了优势互补,有效扩大了航运企业在国际航运业的影响力。

1.3垄断化动向

航运联盟通过舱位互换和共同派船等方式,增加了航线密度及服务频率,提高了运营效力,但随着产业资本的集中,战略联盟出现了垄断趋向。

为强化在亚欧航线的运营,全球航运业排名前三的马士基航运公司、地中海航运有限公司和法国达飞海运集团在2013年计划达成组建名为“P3联盟”的长期联盟运营协议。基于P3联盟在亚欧航线的总运力规模超过45%的影响力,其组建需要获得北美和欧亚多国监管机构的审核通过,其中,美国和欧盟监管层已先后于2014年的3月和6月作出批准。借助事先申报审查制度,中国商务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于2014年6月17日公告认定经营者过度集中具有排除和限制竞争的后果,对P3联盟作出了禁止决定。

P3联盟计划采取通过一个实体统一实施成本控制和价格确定的方式,使单箱成本非常低,因而未能获得我国监管部门的审批通过,这映射出联盟垄断化发展的新动向。作为国际航运大鳄与发展中国家货主之间的首次较量,我国以经营者过度集中为由对P3联盟的组建作出禁止决定,对航运业产生深远影响。

1.4产业信息化

在航运市场运力供求总体失衡、企业盈利空间承压的新常态下,航运业开始通过新技术融合和商业模式创新突破传统航运产业服务边界,尤其是借助产业互联网,推动航运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思路已萌芽并逐步付诸于行动。

航运企业将销售渠道拓展到网络,开展网上订舱和物流服务,线上做交易线下做服务,航运信息透明化和中间环节减少使得交易更便捷,进一步提升价值创造能力。遵循互联分享的互联网思维,航运优势企业或联盟正致力于打造专业化的航运搜索引擎。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商业务给航运业带来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国内航运联盟及原中远集团、原中海集团、中国外运等大型航运企业应借力产业互联网,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开放型、共享式的航运电商服务平台,协调发展线上线下销售体系,提高服务能力,有效整合各类航运资源,发展供应链生态系统,全面重构航运企业的人、财、物及服务理念,实现业务模式的转型升级。

1.5价值链整合

随着以航运订舱服务为主体的班轮公司电商平台的兴起,航运业出现了价值链大整合的趋势。例如马士基、铁行渣华、地中海航运等班轮公司组成的“INTTRA”集装箱承运人联合体平台,实现了每周可处理超过30万TEU的集装箱订单交易量,形成了基于航线和运力的货物、人力、资金、服务等数据信息的价值链大整合。

我国国企的发展模式已从增量发展变为存量组合,国家航运产业战略意志的实现,需要航运国企的开拓先行。在新常态的航运产业背景下,无论从国家还是企业自身来说,航运产业呼吁进一步整合发展拥有航运主业的原中远集团、原中海集团、招商*集团和原中外运长航集团等4家央企集团的业务。2015年年底,国资委批准原中远集团与原中海集团通过实施重组强强联合,这代表航运业价值链整合的国企重组对本轮国企改革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航运业呈现出运力供求总体失衡、运价低水平波动、企业盈利空间承压的新常态。把握船舶大型化、运营联盟化、产业信息化、价值链整合是当今班轮运输的发展趋势,以互助互补新模式、互联信息新技术,整合提升传统航运产业的价值链,实现航运产业的低成本、高效率和优服务,同时关注国际航运出现的垄断化动向。我国航运企业需审时度势,响应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培育国家航运产业的价值增值点,并以点带面创新机制,发挥航运联盟和产业互联网的杠杆作用,做实做强,为国家海运强国建设和航运业健康、有序发展贡献力量。

一、浙江省纺织产业的现状

(1)纺织品出口数额较大,出口增长态势依旧。纺织品出口企业在浙江省以私营中小型企业居多,据统计,至2008年,绍兴纺织业产值分别占全国的7.8%、全省的30.6%,实现利润分别占全国的7.3%、全省的29.3%,自营出口分别占全国的5.3%、全省的25.4%。虽然纺织品出口企业的数量众多,但每个企业的出口量小,导致这些企业的研发受到资金和规模的制约,又因为企业科研人才的缺乏和产能的限制,难以开展自主产品的科研项目,不仅影响企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产品也仅仅因为价格低廉而在国际市场上有交易的需求,本身没有特色难以在国际市场长期立足。与此同时,应对出口退税的下调和人民币持续升值,部分具备较强实力的浙江纺织企业,研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面料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也随之提高,在国际市场成为抢手货。(2)产品大多出自中小私营企业。浙江省私营中小型企业居多,且呈现企业数量多,尤其纺织品出口企业更多,但是单位出口量小等特点。由于这些小型企业出口量有限,大多注重眼前利益;加上受资金、产能和人才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自主开发的产品极少,结果,不仅影响企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其产品亦因为没有特色而难以在国际市场长期立足;此外,这些小型企业市场开拓能力较弱,出口市场自然相对狭窄,因此,相当一部分企业只能依靠接二手单,代客加工,或是通过挂靠等方式,经由一些大型自营进出口企业进行出口贸易。这一方面给国家对外贸易统计造成一定混乱;另一方面鉴于产品本身及企业自身风险抵抗能力较弱,在当今贸易战四起,壁垒重重的国际贸易大环境中,这些企业及其出口产品往往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牺牲品。(3)纺织产业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数据显示,虽然近年来,纺织业出口占比在逐渐下降,但是纺织行业所消化的劳动力却在逐年增加。纺织品出口企业中也有些拥有比较先进的技术,还有浙江省的产业集群及其创造的经济价值已经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鲜明特色,是浙江纺织业的一大竞争优势。我国企业面临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也就需要进一步提升浙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深圳天虹商场哪个规模最大(天虹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有多少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