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和而泰电子厂坑不坑?
1 坑2 因为据多位员工反映,该电子厂管理混乱,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福利待遇不佳,且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3 建议在选择就业时要慎重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口碑,不要只看眼前的薪水而忽略了自己的权益和发展前景。
和而泰:公司实控人刘建伟先生资信情况良好,质押额度在可控范围内_您好
原标题:和而泰:公司实控人刘建伟先生资信情况良好,质押额度在可控范围内
证券之星消息,和而泰(002402)10月30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董秘你好!请问实控人、董事长刘建伟是否资金链出问题了?前两天质押延期,且股份质押率高达约64%;请问他还有现金来履行定增么?这是不是有些不和常理?
和而泰董秘:您好,公司实控人刘建伟先生资信情况良好,质押额度在可控范围内。同时公司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宜正在有序推进中,如有相关进展,公司将严格按照信息披露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敬请关注后续披露的公告。谢谢!
投资者:董秘,您好!公司没有和华为合作,也没有绑定华为,以后智控家电市场和智能汽车市场都会被华为占据大部分,公司是否有感到危机感?谢谢!
和而泰董秘:您好,公司是智能控制器解决方案供应商,产品涉及家用电器、电动工具、汽车电子、数智能源、智能化产品业务领域,现已进入多个全球著名终端品牌厂商供应链体系,并形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续公司会一如既往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技术服务支持。同时,公司对未来充满信心,也将密切关注市场发展和行业趋势,持续围绕主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力度,加强现有客户合作并积极拓展新客户和新项目,持续推动公司业务发展。谢谢!
投资者:董秘,您好!华为对电动车和智能家电的渗透,公司合作的很多品牌有可能会走向没落,公司是否考虑过去抱下华为的大腿呢?居安思危,你们的毛利率水平已经是很差了,好几年都没改善!谢谢!
和而泰董秘:您好,感谢您的建议,公司将密切关注市场发展和行业趋势,持续围绕主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力度,加强现有客户合作并积极拓展新客户和新项目,持续推动公司业务发展。谢谢!
投资者:公司股东要获得股东名册,需要提供资料给谁,请提供联系方式,提供什么资料?
投资者:董秘你好:请问公司跟摩尔线程是否有合作关系?
和而泰董秘:您好,公司持有摩尔线程1.27%股份,并看好摩尔线程在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后续公司将持续关注主营业务相关市场发展,围绕主营业务合理布*,提升市场竞争力。谢谢!
投资者:请问董事长的定增要拖到什么时候?
和而泰董秘:您好,公司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宜正在有序推进中,如有相关进展,公司将严格按照信息披露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敬请关注后续披露的公告。谢谢!
投资者:摩尔线程在京东推出了国产显卡,并且鲁大师评测性能强劲,对进口显卡有明显的替代冲击,公司作为摩尔线程的股东,请问是否有业务合作,是否会追加投资?
和而泰董秘:您好,公司持有摩尔线程1.27%股份,并看好摩尔线程在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如后续有加大投资摩尔线程的计划公司会严格按照信息披露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谢谢!
投资者:请问董秘,贵公司持股的摩尔线程,有没有新的融资计划?贵公司有没有加大增持摩尔线程的打算?
和而泰董秘:您好,公司后续如有加大投资摩尔线程的计划会严格按照信息披露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谢谢!
投资者:公司汽车类产品供货国内哪些车企?能否介绍一下产品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谢谢
和而泰董秘:您好,目前公司与全球知名汽车电子零部件厂商博格华纳、尼得科、富奥等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汽车整车厂比亚迪、蔚来、小鹏以及一汽红旗等建立了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同时,与部分国际主流整车企业的合作接洽顺利推进。公司所开发生产的终端产品已广泛服务于戴姆勒、宝马、奥迪、大众,沃尔沃、比亚迪、吉利、蔚来、红旗等国内外知名客户。公司专注于智能控制器领域多年,综合的研发能力和整体的经营生产能力都处在较高水平。同时,公司较早进入汽车电子产业链,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基础和研发人才,并且公司现有的研发能力足以支持我们能根据客户需求快速反应。我们的产线设备对标国际大厂,有较强的品质管控能力,还有全球性的供货能力。因此,公司在当前的汽车领域竞争格*中有较好的竞争优势。未来公司会积极关注市场发展和行业趋势,积极投入研发,加强现有客户合作并积极拓展新客户和新项目,持续推动汽车电子业务发展。谢谢!
投资者:公司有证券事务代表吗?
和而泰董秘:您好,公司设有专职的证券事务代表,详情请见公司披露的定期报告。谢谢!
投资者:公司有能力生产手机吗?
和而泰董秘:您好,公司主营业务为智能控制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涉及家用电器智能控制器、电动工具智能控制器、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智能家居控制器和数智能源控制领域。暂未涉及移动智能终端业务。谢谢!
投资者:有消息称和而泰将在墨西哥新莱昂州投资2.6亿美金建厂
和而泰董秘:您好,目前公司已在墨西哥设立全资孙公司并积极推动投建计划,投资相关事项如达到信息披露标准,公司将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相关规则的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相关情况请您以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为准。谢谢!
投资者:董秘,您好!随着华为及各厂商在智能驾驶领域的不断突破,公司的汽车电子智控器很有可能会成为鸡肋,无论控制和算法以及前瞻性都比不过华为,请问,该业务的发展风险是否需要再评估?谢谢!
和而泰董秘:您好,汽车电子控制器业务板块目前涉及的产品品类比较丰富,整体上主要围绕车身控制、域控制领域建立核心竞争力,积极投入自主研发项目,包括运用在自动驾驶方面的离手检测(HOD)、座椅的舒适系统、变色天幕控制以及无钥匙进入系统(UWB)等,并同步开发了基于小功率电机控制技术的电动压缩机控制器,及多通阀、水泵、油泵等产品的控制器。同时,从车身域控制等技术为切入点,在车身域控制、门域控制、中央域控制方面取得技术突破。后续公司也会根据整体业务发展进程和战略规划,持续拓宽产品品类。谢谢!
投资者:尊敬的董秘,您好!请问公司的汽车电子和华为汽车有合作吗?谢谢!
和而泰董秘:您好,目前公司与全球知名汽车电子零部件厂商博格华纳、尼得科、富奥等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汽车整车厂比亚迪、蔚来、小鹏以及一汽红旗等建立了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同时,与部分国际主流整车企业的合作接洽顺利推进。公司所开发生产的终端产品已广泛服务于戴姆勒、宝马、奥迪、大众,沃尔沃、比亚迪、吉利、蔚来、红旗等国内外知名客户。未来公司会积极关注市场发展和行业趋势,积极投入研发,加强现有客户合作并积极拓展新客户和新项目,持续推动汽车电子业务发展。谢谢!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深圳和而泰值得去来自吗
值得。1、工作环境好。深圳和而泰公司内部设有独立的员工休息室和空调房。2、员工福利好。深圳和而泰公司员工每月薪资在5000-10000元,还有独立的奖金。
和而泰生产什么产品?
和而泰是一家从事智能控制器、智能硬件、物联网软件开发与销售的高科技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智能控制器、智能锁具、智能硬件、家庭用品等。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汽车电子、智能家居、健康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
002402和而泰最近庄家的持仓成本是多少?
不明白啊==!
和而泰股票是超跌吗
从大环境来看和而泰这个股票,还会下跌。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和而泰公司”)是专业从事智能控制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软件服务、产品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能力,以规范化、国际化运营管理为发展依托,以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为竞争形态的行业龙头企业。和而泰股价在成本下方运行。空头行情中,并且有加速下跌的趋势。该股资金方面受到市场关注,多方势头较强。该公司运营状况不佳,但多数机构认为该股有长期投资价值。近期股市而言建议离场观望,不要抱有幻想抄底股票。现在根本不知道底在哪里
干货!智能控制器行业龙头企业对比:拓邦股份VS和而泰 谁是智能控制器行业龙头? - 知乎
随着各种设备日益向数字化、功能集成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控制器的渗透性进一步增强,应用领域日趋广泛。目前,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的领先企业分别是拓邦股份、和而泰,从产销量来看,和而泰略高于拓邦股份;
从智能控制器产品均价和研发投入来看,拓邦股份的研发投入较大,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从销售区域来看,拓邦股份以国内为主,和而泰以国外为主;从经营业绩来看,拓邦股份的营收规模和毛利率均高于和而泰。因此综合来看,拓邦股份为目前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的龙头企业。
智能控制器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智能控制器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拓邦股份(002139)、和而泰(002402)、贝仕达克(300822)、朗科智能(300543)、英唐智控(300131)、和晶科技(300279)、振邦智能(003028)等。
本文核心数据:拓邦股份以及和而泰的智能控制器产销量、产销率、产品均价、业务构成、研发投入、销售区域占比、经营业绩、市场份额
智能控制器是人工智能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的有机集合,也是集微电子技术、电子电路技术、现代传感与通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为一体的核心控制。伴随各种设备日益向数字化、功能集成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控制器的渗透性进一步增强,应用领域日趋广泛;另外,随着大制造行业向国内转移的趋势日趋加快,专业化分工的明显趋势给国内智能控制器生产厂商带来了良好市场机遇。
目前,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的龙头企业分别是拓邦股份、和而泰,两家企业在智能控制器业务上的布*历程如下:
从智能控制器产品的产销量来看,2020年,和而泰相较于拓邦股份略胜一筹。数据显示,2020年,和而泰的智能控制器产量达到1.49亿个,销量达到1.44亿个;拓邦股份的智能控制器产量达到1.43亿个,销量达到1.39亿个。
从智能控制器产销率来看,2016-2020年,拓邦股份的产销率分别为99.61%、97.14%、99.2%、100.02%和96.66%,和而泰的产销率分别为97.56%、98.45%、97.13%、99.27%和96.45%。二者产销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但拓邦股份的智能控制器产销率总体略高于和而泰。
从智能控制器产品均价来看,20106-2020年,拓邦股份的智能控制器产品均价由2016年的25.29元/个上升至2020年的40.14元/个,和而泰的智能控制器产品均价由2016年的24.57元/个上升至2020年的32.47元/个。拓邦股份的产品均价总体高于和而泰,且差距逐渐增加。
从智能控制器细分产品的营业收入来看,2020年,拓邦股份的营业收入以家电智能控制和工具行业智能控制为主,占比分别为44.03%和34.31%;和而泰的营业收入也是以家电智能控制器和电动工具智能控制器为主,占比分别为63.9%和17.4%。同时,二者均积极开展汽车电子等业务,开拓公司第二增长赛道。
从研发投入来看,2016-2020年,拓邦股份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在7%以上,和而泰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4%-6%。从研发投入的绝对金额和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看,拓邦股份的研发投入力度整体大于和而泰。
从销售区域来看,2020年,拓邦股份的国内和国外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55%和45%,和而泰的国内和国外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30%和70%。拓邦股份的营业收入以国内为主,和而泰的营业收入以国外为主。
从智能控制器业务的经营情况来看,2018-2020年,拓邦股份的智能控制器业务收入均领先于和而泰,2020年,拓邦股份智能控制器业务实现收入55.6亿元,和而泰的智能控制器业务实现收入46.66亿元。2021年一季度,拓邦股份智能控制器业务实现收入16.98亿元,和而泰的智能控制器业务实现收入12.75亿元。
从智能控制器业务的毛利率来看,2018-2019年,拓邦股份的智能控制器业务毛利率略低于和而泰,2020年-2021年一季度,拓邦股份的智能控制器业务毛利率均高于和而泰;从毛利率变化趋势来看,拓邦股份的智能控制器业务毛利率总体呈小幅上升态势,而和而泰的毛利率有所波动。
根据各企业智能控制器业务的营业收入占总行业规模的比例计算市场份额,2020年,拓邦股份的市场份额为0.23%,位于行业第一,和而泰的市场份额为0.19%,位于行业第二。2020年,智能控制器行业市场份额前五家企业分别为拓邦股份、和而泰、朗科智能、和晶科技和贝仕达克。
由于智能控制器行业存在着非标准化、定制化等特点,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竞争格*较为分散。未来随着全球智能控制器产能向中国转移、智能控制器企业的技术积累和客户关系的稳固,智能控制器头部企业的份额将逐步提升。
在智能控制器行业中,智能控制器产销量决定了智能控制器的供应能力,研发投入决定了智能控制器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智能控制器业绩能反应公司的经营概况。基于前文分析结果,前瞻认为,拓邦股份因在智能控制器研发投入、经营业绩方面占有优势,目前是我国智能控制器企业中的“龙头”。
更多数据可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控制器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招股说明书撰写等解决方案。
深圳和而泰工程师工资待遇怎么样?知道者请回答有加分
垃圾公司,一些大爷级别的“”所谓领导“”,人事部的从上到下没什么素质的,都是在装逼,混吃混喝的老家伙!看门的都是一个个熊样,吃东西的,嗑瓜子的,吸烟的,啥人都有!!!
和而泰(002402):崛起的汽车控制器新星
文|阎贵成 武超则 刘永旭
一
公司积极布*汽车控制器,已经取得实质性突破
公司已布*汽车控制器多年,已经取得实质性突破。公司目前汽车控制器产品主要包括ABS防抱死系统控制器(配套万向钱潮)、安全气囊控制器、车门控制器等。2019年以来,公司相继与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公司博格华纳、尼德科建立紧密合作,标志着公司汽车控制器业务实现实质性突破,预计公司还有可能突破更多的Tier1或整车厂客户,未来有望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与博格华纳合作,突破汽车热管理系统控制器。博格华纳是全球领先的汽车动力总成供应商,主要提供引擎及传动系统两大产品线,客户主要包括美系、欧系汽车制造商,2019年营收101.68亿美元,归母净利润7.46亿美元。根据AutomotiveNews发布的2020年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榜,博格华纳排名第25位。根据和而泰公告,2019年公司与博格华纳合作主要产品涉及冷却液加热器控制器,2020年上半年公司中标博格华纳的全球液体加热器平台项目。我们认为公司已成为博格华纳全球合格供应商,未来份额有提升空间。
与尼得科合作,或涉及车用电机控制器。尼得科(Nidec/日本电产)是全球领先的电动机制造企业,每年生产超过30亿只马达,应用领域涵盖车载、机器人、家电、物流农业、IoT、触觉设备、医疗健康、工业、商用等众多方向,2019年营收约144亿美元,利润约10.3亿美元。根据Technavio的2019年全球20大电动机制造商排名,Nidec位居第四,仅次于西门子、东芝、ABB。在车载领域,Nidec目前主要提供四类产品:一是动力总成组件,包括牵引马达、控制阀、双离合变速箱用促动器、纯电动/混动车DC-DC转换器等;二是底盘电控系统组件,包括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马达及控制器、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SC)马达,其中EPS马达全球市占率第一(30%);三是车身电子组件,包括平视显示器驱动马达、汽车音响和导航系统用冷却风扇、无钥匙进入系统、电动车窗开关等,可提供马达单品或打包提供马达+齿轮箱+控制器;四是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组件,包括摄像头组件、感应摄像头模组、毫米波防撞雷达组件。公司目前已与尼得科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
软件定义汽车打开机会窗口,汽车控制器放量具备基础
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来临。2019年,大众汽车CEO赫伯特·迪斯提出大众将成为一家由软件驱动的公司,标志着“软件定义汽车”大幕揭开。软件定义汽车从表面上看是车内软件(包括电子硬件)的数量、价值超过机械硬件,背后更多的反应了汽车从高度机电一体化的机械终端,逐步转变为智能化、可拓展、可持续迭代升级的移动电子终端。为实现这一目标,整车在标准操作程序前便预埋了性能超前的硬件,并通过OTA更新(Overtheair)在生命周期中逐步解锁和释放功能和价值。
汽车控制器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中扮演了“大脑”的角色,也是汽车软件的物理载体。其中,单一功能控制器被称为电控单元(ECU),多功能域控制器被称为域控单元(DCU)。软件定义汽车浪潮将为汽车控制器行业带来深远影响。一方面,汽车控制器供应链将重塑,传统Tier1巨头的优势地位已经有所松动,无论ECU还是DCU,中国厂商都有机会迎来突破。另一方面,汽车控制器形态将发生变化,ECU可能被DCU部分集成(不代表ECU会消失)。
1.格*重塑,中国厂商有机会迎来突破。
传统汽车供应链为“Tier2-Tier1-OEM”的塔状模式,ECU通常由电控系统Tier1(系统集成商)自主研发生产,博世、大陆、电装等国际巨头占据主要市场份额。ECU是各类汽车电控系统的“大脑”,软硬件一体,且与传感器、执行器高度耦合,技术门槛较高,国际大厂具备明显的技术和成本优势。无论下游整车厂还是上游芯片厂,都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过多介入ECU。对于整车厂而言,包揽电控系统开发工作的成本太高,也不具备技术优势,因此更倾向于直接采购Tier1提供的一体化产品和方案,迅速实现和落地产品功能。对于芯片厂而言,ECU的核心芯片微控制单元(MCU)属于通用芯片,成本、可靠性是其核心优势,在应用场景方面很少深度介入。
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汽车供应链向扁平化、开放化的网络模式发展。一方面,整车厂自上而下:进入到高级别自动驾驶阶段,汽车软件的地位和重要性的不断提升,整车厂已经不能满足于传统的黑盒供应模式,而是希望自上而下定义需求、功能和标准,分软件、硬件、系统单独采购,并要求在核心技术上能够穿透Tier1的技术壁垒,直接同核心底层零部件企业建立合作。近年来国内外整车厂以参股或战略合作的形式,同包括AI芯片厂商、激光雷达、自动驾驶全堆栈企业等缔结了或强或送的绑定关系。另一小部分研发实力更强、更具进取心的汽车制造商,更是选择从底层芯片到电控系统都采取自主开发和垂直整合的方式推进,不再受限于供应商技术以及硬件的性能瓶颈和开发周期束缚,让最先进的处理器上车,迭代软件的同时迭代硬件,例如特斯拉。另一方面,芯片厂自下而上:智能汽车需要专门开发高算力定制芯片,此前主攻消费电子的芯片大厂优势明显,也希望绕过传统Tier1直接与整车厂合作,提升其在汽车行业的份额和话语权,例如英伟达、高通、华为。具体到控制器,传统Tier1的优势地位已经有所松动,无论在DCU还是ECU,中国厂商都有机会提升份额。
DCU的突破机会源于整车厂引入新供应商、芯片厂寻找新合作伙伴的诉求。现阶段,大部分整车厂尚未建立完善的系统和软件开发能力,在DCU方面仍需要Tier1的配合。各大Tier1巨头积极布*,综合优势仍非常明显。但是,整车厂有强烈意愿在DCU方面引入新的供应商,改变过去对博世、大陆“既看不惯,又离不开”的尴尬*面。与此同时,英伟达、高通等消费电子芯片厂商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领域优势明显,也希望寻找相对弱势的新合作伙伴。在此背景下,支持白盒交付、成本优势突出同时绑定头部芯片公司的中国控制器厂商有望获取更大的份额,例如德赛西威。
ECU的突破机会来自整车厂和Tier1降低成本的诉求。整车E/E架构集中化带来ECU数量减少,软硬件分离后ECU可能会降低配置并逐步标准化,成本也将更加透明。软件化转型带来巨大的成本费用投入,叠加疫情影响,无论整车厂还是Tier1都有强烈的降本增效、加速迭代意愿。尤其是对Tier1而言,单一功能ECU的重要性将大幅降低,向多功能DCU升级是其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非核心ECU从Tier1自研走向外包或将成为趋势,成本优势突出且技术实力足够的中国控制器厂商有望迎来机会,例如科博达、经纬恒润、和而泰等。我们认为,软件定义汽车带来的车用控制器行业变*,是作为家电控制器供应商的和而泰能够斩获博格华纳订单的重要前提。
2.形态变化,ECU可能被DCU集成(但不代表ECU消失)。
传统汽车E/E架构为分布式,控制器数量随着功能增加而线性增加。E/E(Electrical/Electronics)架构是整车电子电气功能的总体布置,是整车各电子电气系统间的总体规划、协调和平衡,是基于全*的整车电子电气总体开发。分布式架构是汽车机电一体化发展初期采用的架构形态,此时每个电控系统功能独立,拥有自己的控制器(汽车控制器通常称为电控单元ECU)、传感器、执行器,不同电控系统之间交互不多,以确保不同系统的抗干扰性和独立性。随着汽车的电子化和智能化,越来越多的控制功能被引入,ECU数量也随之同步增加,目前L2级豪华车上的ECU数量已经超过100个,例如车身域的电动车窗、电动后视镜、空调、大灯、转向灯、防盗锁止系统、中控锁、除霜装置等功能都需要配备自己的ECU。
软件定义汽车带动E/E架构向集中式演进,ECU可能被DCU集成。传统分布式E/E架构面临算力束缚、通讯效率缺陷、以及不受控的线束成本黑洞,未来将朝着集中式、轻量精简、可拓展(软硬件解耦)的方向转变。集中式架构下,分散的ECU将被部分集中到算力强大、功能范围广的域控制器DCU中,避免了ECU数量膨胀,减少内部算力冗余,但计算要求低但实时性、安全性要求高的功能仍由ECU控制。与此同时,ECU功能将简化,通过接口标准化ECU将被抽象为标准化传感器或执行器,只负责信号采集或负载驱动,不再具有运算功能。目前,信息娱乐域、辅助/自动驾驶域采用DCU趋势已非常明确,部分领先车企也开始推动动力总成、底盘和车身的跨域融合,例如特斯拉Model3、大众MEB平台E3架构。
三
汽车控制器目标市场天花板高,成长空间广阔
市场担心,长期来看集中式E/E架构下ECU将数量减少,功能弱化,主导权可能从供应商向主机厂转移(如特斯拉大面积自研控制器)。但我们认为,中短期来看这一趋势并不明显,原因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并非所有功能域都适合集中化。经典的汽车功能域划分方式为动力总成域、底盘域、车身域、信息娱乐域和辅助/自动驾驶域。其中,信息娱乐域、辅助/自动驾驶域采用DCU已较为普遍,核心原因是两者对高性能定制硬件(性能性DCU)有刚性需求,前者用于驱动显示,后者用于图像处理和深度学习,相同功能情况下集中式架构比分布式架构成本更低。但动力总成域、底盘域和车身域对算力要求较低,而灵活性和开放程度要求较高,需要通用计算和通讯资源及标准化软件平台(集成型DCU)。此时DCU是新增成本,针对动力总成域、底盘域和车身域分别设置DCU带来的物料成本过高,推广较为困难。
第二,集中化也不意味着所有ECU都会被“吃掉”。作为行业先驱,特斯拉Model3的区域集中式E/E架构受到广泛关注,其前车身控制器、左车身控制器、右车身控制器相当于集成了传统车的14个ECU。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ECU均适合就近整合,适合整合为区域DCU的主要是离散逻辑和非时间敏感功能,不适合整合为区域控制的主要是带有复杂逻辑或零部件、需要实时控制的功能。即便对于明确采用DCU的信息娱乐域、自动驾驶域而言,考虑到现有供应链的成熟性,还是有很多传感器以及ADAS功能模块会采用独立ECU。
第三,大部分车企在中短期内不会效仿特斯拉采用如此激进的集中化方案。从技术能力来看,大部分传统整车厂的软硬件开发能力远落后于特斯拉,短期内很难效仿。更重要的是,特斯拉的模式不适合大多数传统整车厂。DCU的核心在于支持特定功能域内整车级软件的集中化,而域内ECU是否与DCU硬件集成,则应根据整车谱系的总体E/E架构及变形开发需求来设计。新势力造车公司历史负担小,通常每代产品只有一款车型,无须考虑变形开发及E/E架构的灵活性,因此更倾向选择ECU与DCU硬件集成,降低单车控制器物料成本。传统车企通常产品谱系广、范围大,开发一套架构不但要兼顾高低中配车型,还要考虑全球各地供应链、产线的可重用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更倾向于保留ECU硬件,通过ECU接口标准化将其抽象为标准化传感器或执行器(只负责信号采集或负载驱动,不再具有运算功能),有利于车型谱系间的部件重用,降低变形开发费用,同时也照顾到现有供应商的利益。
因此,中短期来看,汽车E/E架构集中化对和而泰而言不存在负面影响,ECU方面反而是巨大的机会,市场天花板还非常高。我们预计,目前单车的控制器价值量约为1000美金,未来在DCU拉动下有望提升到1600美金左右。麦肯锡预计,2020/2025/2030年全球DCU市场规模分别为20亿/260亿/680亿美元,全球ECU市场规模分别为900亿/1030亿/880亿美元,ECU+DCU总体市场规模分别为920亿/1290亿/1560亿美元。虽然ECU增速放缓、占比下降,甚至长期看将负增长,但绝对值依然很高,仍占主要份额。我们预计短期内和而泰汽车业务可能主要聚焦于车身相关ECU,例如HVAC空调、热管理、车窗及车门控制、座椅控制、雨刷及后视镜控制等,粗略估计此类ECU在整体ECU市场中占比1/5(除车身域之外主要还有四大功能域),则预计2020/2025/2030年目标市场空间仍有180亿/206亿/176亿美元,对和而泰而言天花板仍然非常高。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在汽车控制器领域持续突破新订单、新客户,汽车控制器业务放量可期。
四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
智能控制器方面,我们认为行业空间较大,公司已处于领先者位置。其中,在家电与电动工具智能控制器领域,公司市场份额仍有提升空间,增速领先竞争对手;在汽车电子控制器领域,公司有望持续突破新订单、新客户,增速预计将快于家电及电动工具控制器。射频芯片方面,我们预计公司有望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我们预计,2020-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6.00亿元、63.62亿元、82.17亿元、103.4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6亿元、5.82亿元、8.05亿元、10.90亿元,较原预期分别上调7%、8%、9%、15%,基于2021年1月8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39X、27X、20X、15X。
我们认为,公司应采用分部估值法。基于公司良好的历史财务表现,以及智能控制器(家电、电动工具提份额,汽车拿订单)与射频芯片(军用、卫星、民用)的较大发展空间,预计未来1-2年公司目标市值可达300亿元。
五
风险提示
疫情影响超预期;上游元器件涨价;汇兑损失超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射频芯片与汽车控制器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等。
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和而泰:崛起的汽车控制器新星》
对外发布时间:2021年1月11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阎贵成、武超则、刘永旭
执业证书编号:
S1440518040002/S1440513090003/S1440520070014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和而泰(002402):崛起的汽车控制器新星》
对外发布时间:2021年1月11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阎贵成执业证书编号:S1440518040002
武超则 执业证书编号:S1440513090003
刘永旭执业证书编号:S1440520070014
免责声明
和而泰这个股是不是亏损严阿蒸千春先理克高石盟重,完蛋了?
作为是国内高端智能控制器龙头企业之一,和而泰(002402)的股价2022年以来震荡下跌,截至3月4日收盘,全年跌幅已达19.76%,远超市场主要指数,这反映出市场对其业绩不确定性的某种担心。业绩增速放缓公司2021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59.85亿元,扣非后实现净利润4.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32%和36.16%。2021年四季度当季实现营收16.09亿元,扣非后实现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6%和32.56%。客观而言,这个业绩是低于市场预期的,此前市场预期2021年的净利润增速应该在50%以上。这也是公司在2月22日公布年报后,股价当天下跌4.39%并创出20.55元年内新低的主要原因。虽然此后,股价有所反弹,但业绩不确定仍在,股价再创新低的可能性还不能排除。这主要是因为从环比指标来看,公司2021年四季度与三季度相比,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速都出现了下滑,而2021年一季度业绩基数又较高,所以大概率公司2022年一季报的业绩增速也不会太高。如果是这样,公司2022年的业绩可能会再次低于市场预期。再加之公司69%以上的营收国外,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而2022年一季度,人民币汇率整体处于升值状态,并不利于公司。种种迹象似乎表明:困扰公司股价的不确定性并没有消除,其股价短期下行的压力仍在。机构激烈博弈虽然说公司短期不确定性没有消除,但考虑到公司在全球智能控制器行业明显的竞争优势,其“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市场”的三高定位,以及拥有伊莱克斯、惠而浦、TTI、ARCELIK、BSH、博格华纳、海信、海尔、苏泊尔等全球著名品牌合作伙伴等因素,公司发展的长期逻辑还是非常清晰的。也许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公募基金在2021年四季度对该股进行加仓。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25家基金公司合计持有和而泰1.635亿股,占流通A股的比例为20.39%,而在2021年三季度,持有和而泰的基金公司家数是14家,合计持有1.282亿股,占流通A股的比例为15.98%。而公募基金四季度加仓的消息,甚至还刺激了公司股价在2月23日出现了涨停。但正如前文所说,长期逻辑清晰,并不能改变短期不确定性的存在。关于这一点,公司在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的时候也所有表述。比如市场担心的由于原材料紧张影响出货问题,以及公司汽车电子业务订单产生效益的时间问题。也许是这些不确定性的存在,让机构之间也产生了分歧。与公募基金的加仓不同,北向资金则成了和而泰卖出的主力。WIND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在2021年四季度进行了较大力度的减仓,代表北向资金席位的香港中央结算公司在2021年四季度减仓超过2000万股,减仓幅度超过46%。而北向资金的减持行为在2022年仍在继续。截至2022年3月4日,北向资金持有和而泰1452.95万股,同比2021年底的2590.90万股,再度减少1137.95万股,减仓幅度超过43%。在北向资金的减持中,汇丰银行无疑是空头司令,其在2022年以来累计减持1149.16万股,减仓幅度高达87.21%。基本可以说,北向资金卖出的筹码基本都是汇丰银行扔出来的。如果说空头司令是汇丰银行,那么多头司令非富国基金莫属。富国基金目前是和而泰第一大持股公募,截至2021年底,合计持股7575.93万股,占流通A股比例达到9.45%。在2021年四季度,其还加仓了1039.88万股。此外,汇添富基金、国泰基金、中信保诚基金也都在2021年四季度对和而泰进行了建仓。持股数量分别为1184.75万股、653.14万股和539.21万股。一方面,以汇丰银行为代表的北向资金在卖;另一方面,以富国基金为代表的公募基金在买,一场发生在和而泰身上的机构博弈正在激烈展开,最终谁是最后的赢家,还需要市场给出答案。能再创新低吗?和而泰2022年年报公布后,市场重新调整了一致预期。目前市场预计公司2022年可分别实现营收78.89亿元、净利润7.57亿元、EPS为0.83元,对应3月4日22.01元的收盘价,PE为26.51倍。客观而言,这个估值水平相对于未来两年净利润增速可达到32%的和而泰来说,并不算贵,甚至有些低估。但考虑到2022年股市大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以及未来存在市场再度下调公司盈利预期的风险,现有的估值水平还不能算安全。从历史估值水平来看,24倍PE往往是一个比较安全的估值水平,对应2022年业绩,股价为19.92元。换句话说,距离22.01元的最新收盘价,至少还有接近10%的理论跌幅。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和而泰算大厂吗(杭州和而泰电子厂坑不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