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流动比率多少合适(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企业短期债务的期限短,一般只能用变现时间短的流动资产来偿付。因此一般用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及时足额偿还的保证程度,来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主要衡量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一般认为,工业生产性企业合理的流动比率最低应该是2。这是因为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金额约占流动资产总额的一半,剩下的流动性较强的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这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才会有保证。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中提出的防御型投资者选股标准是:对于工业企业而言,流动资产应该至少是流动负债的两倍,即流动比率不低于2。

但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形成的经验性标准,并不能从理论上证明,也无法在实践中形成统一标准。尤其需要说明的是,流动比率不低于2,适用于一般性的企业,但并不完全适用于巴菲特最喜欢选择的具有强大持续性竞争优势的超级明星公司。

巴菲特持股的很多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的超级明星公司,流动比率都低于2,甚至低于1。比如IBM为1.26、可口可乐为1.1、沃尔玛为0.88、卡夫为0.85、宝洁为0.83。一般的企业流动比率低于2,意味着可能面临偿还短期债务的困难。但这些超级明星公司具有强大的销售渠道,销售回款速度很快,能够产生充足的现金流量,保证按期偿还流动负债。而且公司盈利能力非常强,能够快速产生较多的利润,足以保证还债能力。同时公司信用评级很高,短期融资能力巨大,公司可以利用短期商业票据或信用贷款等手段迅速融资还债。越是赚钱的公司,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越快,流动资产占用资金量越小,流动比率反而越低,低于2甚至低于1。当然,这只限于少数非常优秀的公司。

另外,不同行业的流动比率差别较大。因此,计算出来的流动比率,需要和同行业平均流动比率进行比较,并与本企业的历史流动比率进行比较,才能判断公司的流动比率是否过高或者过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所包括的项目以及经营上的因素,才能确定流动比率过高或过低的原因。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

流动比率高,一般表明偿债保证程度较强。但是有些企业虽然流动比率较高,但账上却没有多少真正能够迅速用来偿债的现金和存款,其流动资产中大部分是变现速度较慢的存货、应收账款、待摊费用等。所以在分析流动比率时,还需进一步分析流动资产的构成项目,计算并比较公司的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

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减去变现能力较差且不稳定的存货、待摊费用等后的余额。由于剔除了存货等变现能力较差的资产,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能更准确可靠地评价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一般认为速动比率为1较合适。速动比率过低,企业面临偿债风险;速动比率过高,账上现金及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过多,会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

来自:兰陵书生>《财务知识》

数据分析:企业经营管理指标体系

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在一定期间内清偿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两方面,偿债能力指标体系如图所示:

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

现金比率

现金流量比率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资产负债率

产权比率

有形净资产债务率

利息保障倍数

财务保障倍数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一个企业以其流动资产支付流动负债的能力,所以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又被称为企业的支付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应包括以下指标:(1)营运资本(2)流动比率,(3)速动比率,(4)现金比率,(5)现金流量比率

1、营运资本

营运资本是企业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的差额,有时亦称为净营运资本,它是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绝对数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当营运资本为正值时,表明企业有能力偿还短期债务;否则当营运资本为零或负值时,表明企业无力偿还短期债务,资金周转不灵。

2、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指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关系,表示一个企业每百元的流动负债能够有多少流动资产来抵偿。流动比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流动比率一般应该大于100%,国际上一般认为流动比率要保持在200%左右才能显示财务状况稳固。

3、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指一个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关系。速动比率又称酸性试验比率,它也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财务指标,速动比率与流动比率比较,在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方面,速动比率较流动比率更为严密可靠,速动比率所表述的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更为接近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速动比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速动比率一般应维持在100%以上才是比较理想的,只有这样企业才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和短期偿债能力。

 4.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现金类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现金类资产指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现金等价物。现金等价物一般为期限在三个月之内,流动性强,易于转化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且价值变动风险小的短期债券投资。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比率的主要作用是对企业在财务状况极坏时的短期偿债能力进行评价。另外当存货及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极慢时,也用现金比率来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5、现金流量比率

  现金流量比率是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用来衡量企业的流动负债用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来支付的程度。其计算公式是: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大小反映出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现金的能力,是偿还企业短期债务的基本资金来源,也可以用来衡量企业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当现金流量比率指标等于或大于1时,表示企业有足够的能力以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来偿还其短期债务;如果该指标小于1,表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不足以偿还其到期的即期债务,必须采取对外筹资或出售资产才能偿还债务。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一个企业偿还长期债务与长期债务利息的能力。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包括下列指标: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也称为负债比率或举债经营比率,它反映企业的资产总额中有多少是通过举债而得到的。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综合能力,这个比率越高,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差;反之,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

 

2、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是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是为评估资金结构合理性的一种指标。

  这一比率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它是企业财务结构稳健与否的重要标志。该指标表明由债权人提供和由投资者提供的资金来源的相对关系,反映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

   3、有形净值债务率

  有形净值债务率是将无形资产从所有者权益中予以扣除,从而计算企业负债总额与有形净值的百分比。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在清算时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受到股东权益的保护程度。计算公式:

 

该指标扣除了不能作为偿债资源的无形资产,因此与产权比率指标相比,该指标是更为谨慎、保守的反映债权人利益受保护程度的指标。

   4、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是税前利润加利息费用之和与利息费用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利息保障倍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所得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如果这个比率太低,说明企业难以保证用经营所得来按时按量支付债务利息,这会引起债权人的担心。一般来说,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至少要大于1,否则,就难以偿付债务及利息,若长此以往,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5、债务保障比率

  债务保障比率是以年度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全部债务总额相比较,表明企业现金流量对其全部债务偿还的满足程度。

债务保障比率是以本期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来衡量偿还全部负债的能力,比率越大,偿债能力越强。

企业的营运能力就是指企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可以分别从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和总资产三方面分析,营运能力指标体系如图所示:

营运能力分析

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

非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固定资产周转率

非流动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总资产周转率

 

1、现金周转率

现金周转率是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与现金平均余额的比率。它表明一个企业对现金的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可以用来分析企业利用现金头寸产生收益的能力。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现金包括库存现金和可随时支取的银行存款。

现金平均值=(期初现金+期末现金)÷ 2

2、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企业商品或产品赊销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即企业的应收账款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周转的次数。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反映企业的应收账款变现速度和管理效率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赊销收入净额=主营业务收入-现金销售收入-销售折扣-销货退回等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3、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也称存货利用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产品或商品销货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即企业的存货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周转的次数。存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的存货周转速度、存货的质量和流动性的指标,也是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环节的管理状况和运营效率的综合性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存货平均余额=(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4、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和综合利用效率的指标,它是指企业年产品(或商品)销售收入净额与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的比率,即企业的流动资产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周转的次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平均流动资产总额=(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

    5、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的比率。它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周转状况和运用效率。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全部固定资产平均总额=(期初固定资产总额+期末固定资产总额)÷2

固定资产总额是指固定资产净额,即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

 

6、非流动资产周转率

非流动资产是指除流动资产以外的所有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及其他资产等。

非流动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非流动资产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非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非流动资产

7、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即企业的总资产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周转的次数。总资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的总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创造了多少主营业务收入的指标,反映了资产利用的效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营业收入净额=销售收入-销售折扣-销售折让-销货退回等

盈利能力是指公司赚取利润的能力。但是,严格地说,对盈利能力的理解必须附加期间限制,因而盈利能力分析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

二是公司在一个较长期间内稳定地获得较高利润能力的分析。

盈利能力是指公司赚取利润的能力,特别是在一个较长期间内稳定地获得较高利润的能力,可以从销售盈利、投资回报、资源盈利三方面来入手,盈利能力指标体系如图所示:

盈利能力分析

销售盈利能力分析

销售毛利率

销售净利率

投资回报能力分析

资本净利润率

资产收益率

利润现金保证比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源盈利能力分析

资产净利率

资本利润率

1、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该公式可理解为每百元销售收入能为企业带来多少毛利。

2、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对比关系,用以衡量企业在一定时期销售收入获取利润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该公式可理解为实现百元销售收入所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多少。销售净利率低,表明企业经营者未能创造足够多的销售收入或未能控制好成本费用,或者两方面兼而有之。该指标数值越高越好,数值高表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3、资本金利润率

资本金利润率是指净利润与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实收资本)的对比关系,用以表明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赚取利润的能力。用公式表示为:

在这个公式中资本金是指企业的注册资金总额,公式中资本金总额的数据取自于资产负债表中的实收资本项目,如果本期实收资本数额发生较大变化,应取期初与期末平均值,或直接以期末数计算。该指标高说明投入企业资金的回报水平越高,而且企业盈利能力很强。

4、净资产收益率

公式中,所有者权益也就是企业的净资产,其数量关系是:所有者权益=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对于所有者权益数额,一般取期初与期末的平均值。但是,如果要通过该指标观察分配能力的话,则取年度末的净资产额更为恰当。

5、净利润现金保证比率

净利润现金保证比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之间的比例关系。

这一指标是评价企业净收益质量的重要比率,反映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资产报酬率。其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可以从现金流量表中取得数据,净利润可从利润表中取得数据。这一比率说明企业净利润中现金收入的保证程度。

6、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指企业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与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之间的对比关系。

它可以衡量企业投资者拥有企业主权资本的完整性、保全性和增值性。其计算公式为:

 

如果资本保值增值率大于100%,说明所有者权益增加;反之,如果这一比率小于100%,则意味着所有者权益遭受损失。一般而言,资本保值增值率越高,说明企业生产经营的效果越好;反之,则说明企业经营业绩不佳。

7、总资产净利率

 

8、成本费用利润率

 

公式中,成本费用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以及所得税。

企业的发展能力,也称企业的成长性,它是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一般从营业收入增、营业利润、总资产和可持续增长四个方面来分析,发展能力指标体系如图所示:

发展能力分析

营业收入增长能力分析

销售增长率

营业利润增长能力分析

净利润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能力分析

总资产增长率

可持续增长能力分析

股东权益增长率

 

1、销售增长率

该指标反映的是相对化的销售收入增长情况,比绝对量的销售增长额相比,消除了企业规模的影响,更能反映企业的发展情况。

本年销售增长额=本年销售额–上年销售额

销售收入增长率表示销售业务收入的增减幅度,反映公司主营业务的经营状况及变动趋势。用于衡量公司产品生命周期、判断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从而有助于营销决策人员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

2.净利润增长率

企业价值表现为给企业带来未来现金流的能力,因此可以用净利润的增长分析作为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的核心。净利润增长率是企业报告期利润增长额与基期净利润的比率。

企业的积累、发展和给投资者回报主要取决于净利润,净利润增长率是考察企业成长能力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积累越多,持续发展能力越强。

3、总资产增长率

资产是企业用于取得收入的资源,也是企业偿还债务的保障。资产增长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发展性高的企业一般能保持资产的稳定增长。总资产增长率是企业报告期总资产增长额与基期总资产额的比率。

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末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

总资产增长率指标从资产总量扩张方面衡量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指标越高表明企业资产经营规模扩张速度越快,但应注意资产规模扩张的质与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的后续发展能力,避免盲目扩张。用三年平均资产增长率指标消除了资产短期波动的影响,反映了企业较长时期内的资产增长情况。

4.资本增长率

较多的资本积累是企业发展强盛的标志,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评价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该指标是企业本年净资产增长额同年初净资产的比率,反映企业净资产当年的变动水平。

该指标体现了企业资本的保全和增长情况。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资本积累越多,应付风险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越强。

 

 

杜邦财务分析法给公司管理层提供了一张考察公司资产管理效率和是否最大化股东投资回报的路线图

销售净利率->企业经营管理状况

总资产周转率->企业资产管理状况

权益乘数->企业债务管理状况

决定权益净利率的因素有三个方面: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

其中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还可以进一步分解:

首先,净利率的分解:

净利润=销售收入-全部成本+其他利润-所得税

全部成本=制造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其次,总资产周转率的分解:

总资产=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

在详细阅读上市公司三年的审计报告时,除了以上常见的指标外,要较关注一些特定的财务指标:

(一)在建工程

财务报表附注的在建工程的标注是含了企业未来发展项目的情况的,了解这个就可以了解企业未来的投资方向,及相关的项目推进进度。有利于预测未来在什么时候,该项目可以投入运营并给企业带来收入。

(二)营业收入与经营性现金流入

我认为,营业收入均需要经营性现金流入做支撑的,意思就是把货卖给别人了要收回钱。我不能理解企业为追求营业收入规模的暴增而采取的赊销行为。要是企业三年的经营性现金流入/营业收入的比率远远低于90%而又找不到其他合理解析,我会觉得这个企业是有问题的。

(三)经营性现金净流入

一般情况下,我认为,连续3年的经营性现金净流入是比较难操纵的,是一个比较好的评价盈利质量的指标。

(四)净利润

要操控净利润的招数无非就是:

1、确认营业收入多点,但是又没有经营性现金流入做支撑;

2、确认其他的收益多点,例如资产价值重估收益多点;

3、确认折旧少点。

所以不要仅仅看净利润(确切地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的大小,还应该去了解其构成,否则容易给虚增的净利润误入歧途。

(五)市盈率

简单粗暴地说,市盈率的倒数就是股票投资回报率。要是企业盈利有成长性,实质投资回报率还会上升。

——END——

关注CDO之家,洞见数字化未来!

最透彻的财务分析深度解析(适合收藏)

分析路径

商业模式、竞争优势及财务分析

       财务派和模式派——两种视角

财务派

模式派

基本思路

以财务报表、财务指示作为分析起点,观察公司业务经营的结果

从经营模式出发,分析竞争力和未来成长空间

关注因素

资产的完整性、盈利性、稳健性;盈利的来源和结构;盈利能力的持续性;现金流状况;

总结:知其然

国家产业政策对公司的影响;在产业链上的位置;所属商业的市场空间;在行业中的地位、竞争优势的持续性;治理结构;

总结:知其所以然

优点

能相对准确的观察公司历史经营绩效;可以量化比较公司之间的差异

便于观察公司在产业中的位置和行业中的地位;可以发现公司独特的价值驱动因素

不足

过于注重历史财务表现、难以从报表上分析持续性;财务指标教条化,无法甄别行业差别和公司差别;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容易引导分析者对公司作出过于负面的评价

过于注重企业可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忽视企业本身具备的财务条件;容易简单化的将行业优势引申到每一个企业;相对宏观,无法落实到公司价值,即无法回答“值多少钱”的问题。

报表分析三大逻辑切入点

利润表三点式审阅

财务异常

举例:

某国内豆浆机的龙头企业,2008年上市,其招股说明书称2005年该公司推出新产品五谷系列,相比较原浓香系列产品来讲,该产品价格高,且成本低,且近三年来五谷系列产品销售量占公司豆浆机产品销售总量的比例也在逐年提升。

给大家提供两个表格信息:

应有的职业关注:

应该对2007年这么高的毛利率产生质疑。

2005年2006年该公司的单位成本高度趋同,2007年两个系列产品成本均大幅下降,其中五谷系列每台成本降低51元。浓香系列每台成本降低58.63元。

这说明该公司2007年度毛利率大幅上升的原因不是产品结构调整而是单位成本大幅下降,但该公司招股说明书中却未披露成本下降原因。

下面请大家本着职业怀疑精神看看,可能性有哪些?

 第一种可能:2005年、2006年为了逃避增值税,少报收入导致毛利率偏低;

 第二种可能:2007年度虚减成本,虚增利润。

 第三种可能:将2007年以前年度收入,推迟至2007年确认。

但是我们会发现,2008年该公司上半年收入又实现高速增长,但毛利率却下降了5%,所以其2007年虚构收入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有可能是以前年度收入推迟到2007年度确认。甚至即使是2008年该公司单位成本也存在低报的可能性。

该公司4%的制造费用,说明其固定制造费用很低,规模效应所带来的固定制造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如果说成本降低了,可以理解为原材料成本因为规模采购降低单位成本,现实是原材料与人工成本这些年都在逐年走高啊!那么就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引发的成本下降,但招股说明书中也未说明,其对成本的影响。

质疑:一边是单位成本上升,一边说是单位售价在降低,毛利率却大幅上升,这根本说不过去。

那么,我们可以怀疑,要么该公司历史上隐瞒收入偷逃增值税,导致毛利率偏低,要么是上市前后为了高价发行及支持股价高位运行虚构收益,否则难以解释其反复无常的毛利率。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进一步发现,该公司2008年上半年销售额超过2007年全年总和,而2007年该公司实现销售438.52万台,假设单价不变,2008年上半年,已经累计实现500万台,可是招股说明书阐述,该公司的产能只有500万台,募集资金主要目的就是投产年生产800万太豆浆机的设备。按照其2008年的业绩,其产能全年大概在1000万台左右,那融资这么多钱干什么?可想而知。

我们再进一步发现,该公司账上一直以来一分银行贷款也没有,如今一下子要融资15亿元现金,而2008年上半年年年报中货币现金高达18.27亿元,真不明白这个公司这么有钱还要IPO 呢?

可见,无论该企业是否真的存在舞弊,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确定需要审查的程序。

当然这其中我们应该注意舞弊的信号!(后面列出,时间关系不讲)

另外一种思路,分析性复核也是我们为发行人寻找合理的理由,帮助其顺利过会审核的重要方法。

哈弗分析框架

基本战略分析工具

竞争战略分析

会计分析

辨认危险信号

常见的危险信号

◆未加解释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动,经营恶化时出现此类变动尤其应当注意

◆未加解释的旨在“提升”利润的异常交易

◆与销售有关的应收账款的非正常增长

◆与销售有关的存货的非正常增长

◆报告利润与经营性现金流量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

◆报告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

◆过分热衷于融资机制,如与关联方合作从事研究开发活动,带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转让

◆出人意料的大额资产冲销

◆第四季度和第一季度的大额调整

◆被出具“不干净意见”的审计报告,或更换CPA的理由不充分

◆频繁的关联交易、资产重组和剥离、股权转让、资产评估

◆不断并购

财务分析

财务指标体系

财务分析架构

财务指标体系

DuPont财务指标分析法

产品分析框架波士顿矩阵

价值链接分析

Businesschain分析方法

Swot分析方法

企业的基本竞争战略咨询模型

竞争战略分析S-C-P分析方法

STP

市场细分(MarketSegmentation)的概念是美国营销学家温德尔·史密斯(WendedSmith) 在1956年最早提出的,此后,美国营销学家菲利浦·科特勒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温德尔·史密斯的理论并最终形成了成熟的STP理论(市场细分(Segmentation) 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和定位(Positioning))。它是战略营销的核心内容。

生命周期分析

行业生命周期

为何传统会计指标-规模和会计利润与EVA业绩不同?

ü EVA是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业绩的综合反映 

ü EVA 考虑股权成本,反映股东对不同行业、不同项目风险综合后的机会成本

ü EVA 调整,对利润、资本占用进行调整,消除非经营性因素对业绩的影响

ü EVA 能准确揭露企业经营的经济效益,并与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紧密相关

KSF

 关键成功因素指的是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 

 关键成功因素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一个完整的KSF分析方法主要有五个步骤:1、公司定位;2、识别KSF;3、收集KSF情报;4、比较评估KSF;5、制定行动计划。)

KPI

 企业关键绩效指标(KPI:KeyPerformanceIndicator)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KPI可以使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部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建立明确的切实可行的KPI体系,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关键绩效指标是用于衡量工作人员工作绩效表现的量化指标,是绩效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盈利能力分析

1.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2.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总资产)×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3.权益净利率=(净利润÷股东权益)×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4.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5.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6.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经营效益越高。

(二)盈利质量分析

1.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100%;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2.盈利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盈利质量越强,其值一般应大于1。

3.销售收现比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数值越大表明销售收现能力越强,销售质量越高。

(三)偿债能力分析

1.净运营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资本-长期资产;对比企业连续多期的值,进行比较分析。

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3.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4.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5.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流动负债;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6.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100%;该比值越低,企业偿债越有保证,贷款越安全。

7.产权比率与权益乘数:产权比率=总负债÷股东权益,权益乘数=总资产÷股东权益;产权比率越低,企业偿债越有保证,贷款越安全。

8.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利息保障倍数越大,利息支付越有保障。

9.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利息费用;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越大,利息支付越有保障。

10.经营现金流量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债务总额)×100%;比率越高,偿还债务总额的能力越强。

(四)营运能力分析

1.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应收账款与收入比=应收账款÷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2.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存货;存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存货);存货与收入比=存货÷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3.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与收入比=流动资产÷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4.净营运资本周转率:净营运资本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营运资本;净营运资本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净营运资本);净营运资本与收入比=净营运资本÷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5.非流动资产周转率:非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与收入比=非流动资产÷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6.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总资产;总资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总资产);总资产与收入比=总资产÷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五)发展能力分析

1.股东权益增长率=(本期股东权益增加额÷股东权益期初余额)×100%;对比企业连续多期的值,分析发展趋势。

2.资产增长率=(本期资产增加额÷资产期初余额)×100%;对比企业连续多期的值,分析发展趋势。

3.销售增长率=(本期营业收入增加额÷上期营业收入)×100%;对比企业连续多期的值,分析发展趋势。

4.净利润增长率=(本期净利润增加额÷上期净利润)×100%;对比企业连续多期的值,分析发展趋势。

5.营业利润增长率=(本期营业利润增加额÷上期营业利润)×100%;对比企业连续多期的值,分析发展趋势。

来源:梧桐树下  作者:夏草

制造业,存货占流动资金的35%-50%,这个比例合理吗

没有合理不合理,在生产效率高的基础上,当然是越少越好.要提高生产效率,参考MES精益制造管理系统,其目标是精益生产,0在制品库存.

成本费用率一般多少比较合适(财务必看成本分析与费用控制技巧)-秒懂财税

经营成本核算严格执行:当用则用,当省则省。该省的钱,一毛不拔;该用的钱,毫不吝惜。每个公司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本与费用控制办法。

K公司一家传统制造、高新技术、技术密集型的港资公司,此前节省成本只是停留在:无票采购、扣减人工等观念。对于如何进行成本与费用分析与控制,则不够重视,或者说不知道如何进行分析和控制。

一天,K老板找到小郑说,我们公司的经营成本怎么就这么高,怎么进行控制呢?难道不就是简单的不开支吗?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做好成本分析与控制,等于给自己做了一个诊断。

经营成本主要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也就是财务常说的料工费)。这三个核算项目在制造业中表现更为明显。一个产品必定由该三要素组成,缺一不可。

明确了三要素后,我们就知道对成本的分析应该从三要素出发,而怎么就有差异呢?那就是必定有预算或者标准,这样我们就可以实施成本控制及成本差异分析了。

财务管理中,差异化分析法就有五种:

1、整体差异化分析:整体差异化分析方法可以通过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盈亏平衡分析、等几个项目来进行。

2、个别成本差异分析:个别成本差异分析包括职能的成本和费用的分析和控制,包括制造成本、销售费用、管理、研发、财务以及资本支出。

3、整体预算的差异:除了进行差异分析,还要找到整体差异,也就是说从总体上分析,从整体差异分析里找到原因。可以从部门入手找原因,

4、量差与价差:在做差异分析时,主要分析量差和价差。量差即数量上的差异,价差是指价格上的差异。

5、单项差异分析:在做差异分析时,不能只看总额,而且要看细目,即单项的差异分析。

我们做成本差异化分析的时候前期条件包括什么呢?

1)合理目标的设定:我们现在每个月都很辛苦地做差异分析,然而却徒劳无功(这里好像口不择言了)。其实就是我们的全面预算做得不好的原因。一些目标,在管理会计上说,基本上是无法实现,所以我们同事就不去努力了。我们全面预算的实施是为了达到目标而编制的,而不是为了自我陶醉(又口不择言了)。偷偷看看K老板的脸色,还好!没有多少变化。

2)成本费用设定的假设:我们设定的标准人工、工时或工资率需要考虑实际情况,不能拿最高、最好的,作为标准。这样我们得不出有用的数据。一些费用的基准,不要考虑特殊情况的出现。

3)差异责任的归属:差异责任的归属一定要明确,也就是最后由谁来承担落差的责任。如:我们6月份由于销售量的突增,造**工和材料的增加,这个人工和材料的差异责任,就不应该是生产车间负责的,而是销售部门的责任。

这时,K老板打断问,“如果让你实施的差异分析,你会怎么开展工作呢?”

我稍稍思考了下,说“第一,制作差异分析表格:在进行差异分析时,必须做差异分析表。按每期的实际数据与上年年末编定的全面预算做比较,作为分析控制的依据。第二,设定差异分析的标准:在进行差异分析时,需要设定差异分析的标准。因为不是所有的差异都值得我们去控制的,这个差异包括绝对值和相对值。第三,定期报表或汇报:差异分析报表必须定期填报,明确由谁来负责,提出加以改善的措施等,这样才能够发挥管理的实际功能和作用。”

K老板接着问:成本你说了,那费用你打算怎么处理呢?

“对于费用控制,可分三方面:1)事前控制:即事先建立各项支出的合理标准,预防成本超支。如我们刚开发一个新产品,应该投入多少,研究发展的费用是多少,需要事先设定一个标准;2)事后控制:它是对已经发生的成本差异采取修正的行为,调整或修正未来的成本支出。当实际的支出超过原来所编的预算或标准时,不管是量差还是价差,都应该了解原因,然后针对这些差异,采取相应的对策;3)控制原则:在进行费用控制时,应采取适度原则,避免过度控制。我们不能矫枉过正,采取过度的控制,把钱管得太死。”

K老板问,不是所有的财务分析都应该建立在财务报表上的吗?

我心里想:老板果然有一点了解。我马上接话说,对的,但如何分析,我说说我的看法吧。

财务第一报表,资产负债表代表一个企业在某一个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而报表的资产方又可以分成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投资以及无形资产,负债权益方又分为短期负债、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

关于应收账款,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周转天数,获得应收账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变成现金所需要的时间。周转天数越少,说明应收账款变现的速度越快,资金被外单位占用的时间越短,管理会计工作的效率越高。

K老板问,那有标准吗?我说,通常标准是100天,但不同行业有不同标准,不能一概而论。

关于存货,我们也可以通过分析周转天数,取得存货开始,至消耗、销售为止所经历的天数。这个数值是越低越好,越低说明公司存货周转速度快,反映销售情况良好。该比率需要与公司历史上的数据及同行业其他公司对比后才能得出优劣的判断。

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公司的现金周转周期,不仅适用于企业的总体分析和评价,也适用于企业单一产品的分析和评价。现金周期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所需营运资金额。一般来说,存货周转期和应收账款周转期越长,应付账款周转期越短,营运资金额就越大;相反,存货周转期和应收账款周转期越短,应付账款周转期越长,营运资金数额就越小。从这里就知道现金周转期是一个较重要的综合指标。

关于固定资产中与利润表密切相关的科目为累计折旧,指企业的有形资产,如机器、设备、房屋等的账面值慢慢减低。折旧方法常用的有:年均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折旧的大小与企业的净利润有着紧密的联系。

关于流动负债和流动资产正好相反,是指一年内,必须用货币资金去偿还的债务。

关于股东权益也称所有者权益,包含: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年末未分配利润等。通过这些科目我们可以知道出公司是在盈利还是亏损。

资产负债表一定是平衡的,也就是左边一定等右边,但资产负债表不平衡的,也是常见的。通常为报表公式错误造成。

利润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它是动态期间报表。

毛利率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例如我们公司,5月份的毛利率是23.56%,6月份是26.82%。从单个单位看,毛利虽然6月份比5月份有所增加,看似不错,但我们再在成本费用率,5月份为13.8%,6月份的成本费用率17%,通过预算分析我们知道我们的费用超支,控制不当,可能会使得它的净利润减少。

我们要知道分析一家公司财务报表的目的是什么:

1)了解公司获利情况,从利润表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到公司的获利情况及公司未来的发展态势。而且看一个企业的财务报表,不单单要看自身三年,最好还能与同行业中上市公司相比;

2)了解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企业要想长期发展,必须注意短期风险,避免资金周转不灵;

3)各项费用是否得到适当控制。有时企业的毛利还不错,可是管理、销售或是研发的费用控制不当,最后营业的净利润剩下无几,甚至亏损;

4)存货是否过量,存货也是对资金的占用。存货过高了,除了有可能跌价外,还有会大量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

5)固定资产利用程度是否合理,很多公司盲目扩充,看见同行生产能力扩大1倍,也跟随潮流,甚至扩充2倍,可是并没有新的订单、新的客户,最后导致的结果是资金周转不灵,新建的厂房、办公用品等派不上用场,甚至使企业面临破产的危机;

6)负债金额与所有者权益比较是否相称,很多企业负债是因为向外面借钱造成的,债权人一般指银行,不包含供应商。而所有者权益即股东权益,是企业所有者的资金,股东是否赢利与企业是否负债息息相关。

接下来说说,我们财务部现在一般采取的财务分析比率有这几个:

1、短期偿债能力,也叫流动性分析。它是判断公司在短期内会不会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的问题。判断一个企业是否有短期偿债能力有两个重要指标,一个是流动比率,一个是速动比率。

1)流动比率: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是指速动资产变成现金的速度比流动资产快。减去存货,是因为存货变成现金比较慢。

存货包括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从原料变成半制品、产成品,最后卖掉。有些产成品变现时间比较长,所以在计算速动资产时,就把存货先扣减。

流动比率的理论值是2,速动比率的理论值是1,但这个只是一个常用值,不同行业有各自的标准,可以参考税*公布的每年数据或者同类型上市公司的年报。

4)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一般用以分析现金短缺的可能原因:理财不当,将短期资金做长期用途;信用欠佳,必须以现金交易;催收款能力欠佳,现金回收太慢;未能善用银行借款;自有资金不足等,都是造成现金短缺的其中原因。

2、资本结构分析:财务安全性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只能起到一种救急的作用。从长时间来看,企业的财务是否安全,需要对企业进行资本结构分析,即企业财务安全性分析。公司的财务有无问题,可以通过两个指标来分析,即产权比率和长期资金对固定资产的比率。

产权比率的公式是:产权比率=负债的总额÷股东权益。

经营一个企业,除了自己拿多少钱出来外,还需要向外借有多少钱,这里面有一个杠杆。杠杆不能太高,搞不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

长期资金对固定资产的比率高,说明流动负债少,财务风险较低,通常该比率需要大于1

理论上来讲,产权比率小于1是最安全的。这样说明了,我们有比较稳健的财务结构。

一般的行业,长期资金比率比例,基本上是>1。也就是没有挪用短期资金购买固定资产,其资金来源都来自于长期资金。因为如果用短期资金去做长期投资,就会出风险。

如果长期资金满足了固定资产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需要,用剩余的长期资金去满足短期的用途,包括应收账款、存货、研发等。这样就不会有轻易出现财务风险。

4)可以从这几方面分析其对应出现财务风险原因:

不了解融资渠道和融资方法,只知道固定资产(房产和土地)抵押借款,其他的如融资租赁就不清楚或者因为融资租赁利息比较高,很多企业不愿意贷款。但实际上,一个企业如果运营良好,这样做是没有问题。这样的话,在遭遇到临时的一些变故时,资金上面不会捉襟见肘;短期资金,挪做长期使用;未量入为出,举债过度;实收资本额不足。

5)如何去提高安全性?审慎从事长期投资,包括买固定资产,或转投资等,钱要花得稳当;股东往来转增资;债转股;改变银行贷款结构。

3、经营管理能力:周转性分析

周转性分析有三个重要的指标,一个是存货周转率,一个是应收(付)账款周转率,一个是固定资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的公式是: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或者存货周转率=销货收入÷平均存货。这两个公式差异在于分析的重点不一样,一个是存货的把控能力,一个是销售能力,

存货周转性分析要考虑到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之间的关系,假设公司的存货周转天数是30天。那30天的存货好还是不好?有以下两个判断标准:

①销售预测:悲观或乐观

假设对公司未来的市场非常乐观,30天的存货根本不成问题,可能不到30天就把货全卖掉了。如果销售预测很悲观,那么最好降低存货天数,甚至可能的话做到零库存。

②存货政策:适度

存货的天数很难判断绝对的好坏。存货不是卖不掉的货,而是准备将来要卖的货,如果将来有很大的订单,那存货就应该多一点,否则会缺货,所以零库存政策也要视情况运用,有时也不一定是对的。

存货卖掉以后得到应收账款,那么,应收账款变成现金回来要多少天呢?K公司为例,2014年是60天,2015年是50天,我们不同类型的公司当是不一样的。应收账款收回日期(周转率)之绩效决定于交易条件(TradeTerms,即把A/RDOH与A/PDOH加以比较)和赊销条件(CreditTerms)。

企业有营业周期,指从外购承担付款业务义务到收回因销售产品而产成生应收账款的时间。例如制造业,有现金,才有钱去买料,加工成半成品,再加工成成品,然后卖掉,变成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变成应收票据,最后变成现金回来。

营业循环的公式是:营业循环=存货周转的天数+应收账款周转的天数。营业周期短,说明资金周转速度快。有以下两个比较的方式:

①和自己的过去比。如2014年销售回款60天,2015年销售回款50天,表明现在的情况不错。

②跟同行比,如从过去的60天变成现在的50天,自我觉得很不错,结果跟同行比,它们只需要45天,那就表明公司的收款能力还是不够好。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货收入÷固定资产。也就是固定资产转化为收入的天数。

5)分析经营管理周转性分析发生风险的原因一般有:业绩严重衰退;销售政策不当,应收款项余额过高;闲置资产过多,生产设备使用率低。

Æ做好进销存计划,减少存货;实施接单生产(BTO)或及时交货(JIT),避免存货;评选供货商,并改善交易条件;建立顾客数据库,提高诚信度。

收益率就是获利能力。一个企业赚不赚钱,有几个重要的指标:

交叉比例=毛利率×存货周转率,交叉比率通常以每一季为计算周期,交叉比率和毛利率低的为优先淘汰。每个行业的毛利率是不一样的,有的商品,如零售业的食品,它的毛利率很低,可是每天可以卖出去很多,薄利多销,虽然毛利率随营业额大幅成长而衰退,但是总的毛利额仍在增加。而其他比较贵重的东西,一年卖不了几个,可是它的毛利率很高。

3)在分析中我们可得到获利率不高的原因:

产品竞争力不足或急需现金,一再降价销售;原料涨价,间接成本过高。原料涨得太快,而产品价格才涨了一点点或是原地踏步,整个收益率当然受到很大的影响;营业费用未设预算管制等。

4)如何解决:

加强预算控制,以节约支出;定期检讨产品利润率,淘汰获利不良的产品;分析成本,并建立成本降低目标;实施标准成本,建立报价系统。

小郑说:K老板,上面已经简单说了,财务报表的分析了,下面我们要说说,成本分析了。

成本分析指审查及评估组成产品的各项成本数据的虚实(或则说是与预算的差异),以求证成本的合理性与适当性,成本分析有两项重点工作:

1)会计复核,即查核账簿、凭证和其他记录,以验证成本数据的真实性。有时候因为记账的疏忽,或是有关的凭证有所疏漏,难免有些错误,所以要回头去看看原始凭证记载有没有问题。

2)技术分析,即用技术方法对成本数据做合理性评估,包括制造技术、质量保证、工厂布置、生产效率等。也就是把一个产品生产出来,要投入多少料,请多少工,制造和管销费用是多少等,对这些方面进行技术分析。

一般的制造业最大的支出是制造成本。制造成本由三部分组成:料、工、费(制造费用);主要成本是直接材料与直接人工;直接人工与制造费用属于加工成本,特别是现在企业喜欢外包,承包这些外包工程的公司,可能自己要投入流水线,需要工人、厂房设备、制造费用,这就属于加工成本。

行业不同,制造成本的差异非常大。例如A公司,原材料占72%,直接人工是13%,制造费用12%,外加工是3%,所以哪一个支出的比例最高,就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来进行分析和控制。

而想我们K公司。它的制造费用占86.6%,人工只占2.2%,原料11.2%。因为我们公司是高新科技,它的仪器设备非常精密,价格昂贵,而且使用寿命都非常短,而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更新,老的机器、设备淘汰率高,这个行业对机器设备的投资非常大,折旧年限又太短,造成整个成本结构主要还是在制造费用上。所以分析这样的公司,重点在制造费用,也就是它的固定资产投资到底合不合理。

▌一、直接原材料分析

一般制造业,占比例最高的是直接原料,分析直接原料成本有几个要点。

1、需要掌握的分析标准

根据产品的结构、技术的规范以及原料清单,审定原材料的耗用是否符合公司标准。

具体如,1)产品质量的好坏,在于产品的设计。如果一个产品的成本太高,和同行没有办法竞争,这时就需要在产品的设计上做一些修改;2)审查原材料耗用量及损耗率是否正常;3)逐项或抽样查对采购记录等凭证,审定原材料每单位合理成本;4)依据基准日材料成本或单价,审定当前各项材料成本或单价涨跌是否合理;5)参考过去采购价格、市场行情或同业采购价格,确认合理的价格等

原材料成本实际与预算之间的差异,最主要的可能是耗用量的差异。具体如:1)产品设计、制造方法或程序变更,用料标准未随之配合调整;2)实际耗用量并不和原设计的标准用量一致,这可能是生产出来的耗用量比原来设计的偏高,或者是工程师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制作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标准太严等造成的;3)所使用机器或工具变更,或检测效率变动;4)原材料质量低劣,规格不合;5)多领材料,未予退库,又未做记录;6)人员操作疏忽或生疏,废料超过标准数量。

1)健全的材料清单,这样在生产产品的时候,生产部门到仓库领多少料,就有了一个客观的依据。

2)建立标准耗用率,产品在制造过程中会有一些正常的损耗,所以在计算量的时候,要把损耗率考虑进去。

3)建立完善的领料、退料流程,为了避免成本的计算有偏差,要建立完善的领料和退料的流程,多还少补。

4)定期盘存,有时账上的数字和仓库实际放置的有出入,本来以为账上有,临去领料时才发现没有,就产生紧急采购,造成买的料很贵。

5)定期清理呆滞料,该卖的卖,一定要壮士断臂,否则最后就变成零了。

原材料的价格的制约而产生价格差异。如: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造成和事先所建立的标准及预算有一些差距;承接非计划内的订单,紧急购料,价格和运费均较贵;缺乏某种或某等级材料,使用替代品。

对原料价格的控制,有以下两种不同的做法:

设计一个价格变动报告表,如果原料比过去贵,要有原因分析,是汇率上升的关系还是其他原因,要一一分析出来。

如果是买得便宜,也要分析为什么便宜,跟同行相比,有没有优势,是不是比同行便宜,还是一样。

在我们K公司下面的中美合资的F公司,有采购价格分析,但这是一种事后控制。它是把实际上购买的价格,到月底会计结账以后,做一个预算分析表。

以上报表中,有料号、评货规格、数量、标准成本等四项内容。用标准成本和实际价格做比较,之后得出单位价差。单位价差乘上数量,得到总差价。由于是中美合资公司的,所以涉及到外币兑换损益,由于外币有波动,支付款项时,可能外币已经升值,所以必须付的人民币就会比以前多,就会产生一定损失。

有时候会产生一些短装或超装的损益,其中短装是损失,超装是得利。所以有时这些额外的数字,如果事前没有报告,造成价格差异,会计做报表时才会发现,如果想严格控制原料采购成本,就需要进行严密的事前监控。

直接人工有两个重点,一是效率,即直接人工成本的高低;二是工资率。

1、直接人工分析标准

查核人工成本记录,人员、人数、时数与工资率是否正确,如:查看企业人工资料的记录,有多少人,是不是等级过高,实数是多少。

每月标准人工数设定是否合理?有一个计算公式:每月标准人工数=每月生产量×标准工时÷(每日工作时数×每月工作日数),特别是对于流水线的产品,必须投入很多直接人工,采用这样的计算公式,就可以算出来。

产品开发阶段与后续大量生产阶段,工时是否不同?

如:

(实际产量×每单位标准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工人工作调动频繁,假设某个工人经常调动生产线,本来他做这个产品很熟练,现在要从事一个新的产品,等于说他过去的经验派不上用场。这样一来,会造成整个工时比原来多。

制造方法变更,有时工厂的制造方法或程序也会做一些变更。结果有的变更对工人来讲相当生疏,所以要达到重新熟练的地步,则需要一段时间进行调整。

设备故障,在上班过程中,如果像财务室的电脑发生故障,是一件很恼人的事情,尤其是正在赶制报表或处理数据的时候。不仅思路被打断,心情被破坏,还延误工作。所以设备故障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送料迟误,导致工人被动等待,也是造成工作时间差异的一个因素。

材料质量低劣,返工频繁。流水线上的工人,一般宁愿做新的产品,也不愿意返工。特别是IT产业,电脑、手机卖出去以后,客户不满意,退回来修理,是很麻烦的事情,要浪费很多时间,所以时间差异也是主要因素。

工人对公司政策或领班措施不满,出于对公司或上司的不满,工人有时会故意消极怠工,本该赶着能做完的工作迟迟不能完成,延误交货时间,浪费人力物力,甚至给公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造**工工资率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中同工不同酬;工资变动,标准未改;工资计算方法变更;季节性或突发性生产工资调整。

3)建立有效可控的直接人工:

建立标准工时:应有一个标准的工时。也就是说要生产产品,应该用流水线上多少作业员,每个人的标准工时如何,总体标准工时如何,都要有一定的指标。

建立计算标准人工数=(每个月的生产量×标准工时)÷每天的作业时数×每个月的工作日数。

像我们公司A系列产品的标准工时是3,它的产量是1万,假如一天工作10小时,每月工作30天,需要100个人。那么,1月份,为了生产A产品,总共需要100个人,可是该企业现在只有85个人,短缺15个人,所以再补15人。可是到2月份,它的产量是1.5万,假如一天工作10小时,每月工作30天,总共需要150个人,但是1月份只有100个人,又短缺50人,再雇佣50个人,依此类推。

直接人工和产量有关,就假设而言,直接人工增加,产量增加。但实际上,如果产量从4月份开始从2万台减少到1.8万台呢。如果按照产量减少直接人工就要减少这样一个前提,只能让直接人工下岗。

但我们有了全面预算后,企业在3月份,本应补50个人,结果只补了30个人,到4月份,应该裁员20个,现在也不用裁减了,因为少补的数量刚好是20人。因为现在企业实行裁员的话,影响比较大的。

灵活运用调班、加班,按照上例,将工人分两批,这样就可以增加每天的作业时数;控制工资率,避免工资变化过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的最有效的手段;加强教育训练,人力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本。善用外包,采用外包不仅可以迅速完成生产计划,同时还可以节省企业的人工和办公成本。

1、制造费用差异分析——价格

其价格差异主要是由于能耗的价格、运费的价格、间接人工工资、累计折旧等差异造成

导致制造费用数量差异主要为:间接材料质量低劣;机器临时整修;停工待料或产能过剩。

3、控制好制造费用需要:做好机器设备的保养,降低修理费用;避免制造费用(折旧、技术权利金等)的归属、分摊方式与比率的错误;制定水、电、蒸气、油料等能源的使用标准;严格审查间接材料的领用。

企业的销售费用占的比例也不低,一般在10%以上。销售费用的多少一般与企业所设定的年度销售目标有关。

例如某一家企业,2016年的销售目标比2015年增长30%以上,那就一定会投入更多的销售活动,同时交通费、住宿费、活动经费等也会相应地增加。

对于销售、管理和财务费用的分析一定要建立在预算的基础上,这样的分析才是有源之本。

▌一、销售费用分析与控制

1、销售费用分类

以人费用,包括销售人员以及主管的薪资和奖金;

以是否可控分为可控销售制费用,包括广告费用、交际费、旅费、邮电费等;不可控制的可控销售制费用,包含税金、租金、折旧费用等,这些都是销售部门的基本配备。

销货预算设定后,必须执行各项营销活动以达成之。主要的行销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拜访客户次数(按等级区分);举办说明会、展示会、意见调查;订单处理;宣传、广告;经销商训练;客户投诉处理;售后服务。

一般企业在设计销售费用预算控制表时,都有本月的预算和实绩以及累计的预算和累计。上表还有全年的预算,它表示的是到该月为止,整个花费占全年的百分比。之所以设置此栏,就是起到预警的作用,如8月份花的钱已经占全年12个月的90%,超过了预算,那下次就会采取适当的措施。

销售部门的费用分析,应该由谁来写呢?责任的归属一定要明确,由财务会计向销售人员提供咨询,实际上动手来写,应该是销售部门。

企业在做销售差异分析时,需遵循一定的标准,例如当月支出预算是100万以上,实际超过预算的5%,才需要做分析。反过来,实际低于预算,如果低于5%以上,就要查明原因,是因为没达成目标少花了,还是为了费用少支,一定要清楚。

1、关于管理费用的预算编列

要控制管理费用,首先应先编写预算。编制的基准由于管理费用的科目很多,所以基准也要非常明细。需要遵循的一个基准是按每人多少钱,每个月多少钱,用多少平方米计算。

共同费用包括水电、基金、税费、折旧、书报、文具等。这些管理费用在编制的时候,有些是由主办部门来编列和控管,例如水电费,一般由行政部门控管。

实际和预算之间肯定会产生差异,所以在实施过程中要对当月或累计的问题做一些调整或修正。

管理费用的控制,主要依赖事前预算,事中核准,事后反思。

包括员工薪资标准、加班规定等,均由人力资源及有关部门主管核准。需要强调的是用一个人,薪资应该定在哪一个水平,应该搞清楚,有些用人单位把工资的水平越抬越高,最后导致整个费用失控。

有时租金一签可能是三五年,而整个租金的走势可能会涨或会跌。所以合同里面的租金签的是固定日期的,还是逐年调涨或逐年下降,在签约前必须考量好。

3)折旧费用于申请资本支出(办公设备购置)时核查

折旧费用是在申请资本支出时核查。也就是说买设备时,要有足够的经验,如果价钱过高,将来摊提的折旧一定会高,所以要注意。

捐赠、社团公费等要看是不是值得,有没有什么实际的效益,特别是公司利润比较吃紧的时候,更要严谨一点。

在管理费用里面,间接人工的工资分析和控制,是一个很重要。间接人工的人数和直接人工不太一样。直接人工和产量关联性很强,而间接人工的关职性没有那么大。在预算编制时可以参考以下指标:

观察法,例如用人部门向人力资源部门提交申请单后,人力资源部门可以趁下班之后去观察,如5点半下班,6点办公室已经没有一个人了,从这就可以判断到底需不需要人。

一个企业人力不够,短时间会出现加班的现象。但人力不够,是短期还是长期的现象,加一个人的费用和只是付加班费的费用,差距还是很大的。所以假设经常准时上班,不愿多付一点努力来承担一点额外工作的部门,要申请进人时,就需要斟酌。

加班费,有时候,通过部门申请的加班费多少也可以看得出来企业或者部门到底是不是急需增加人手。

薪资制度,企业界普遍认为,固定工资调整的幅度越来越小,甚至不调。有些企业很赚钱,真正给员工的不是基本工资的部分,而是变动的薪资,例如奖金、福利。这样一来,企业如果赚钱就多给,不赚就少给或不给。而不会像固定工资,调上去以后,再减下来就不容易了。

企业的研发费用预算多少?非常难以较准确预测。研发投入与新产品开发没有直接的正比。投入多不一定就早点出产品,有时候即便出了产品,市场反应不一定良好。所以在研发费用上要适当节制。

研究开发预算的五个切入点:1、由技术观点衡量所需的研究经费;2、由财务的观点衡量可供研究发展的经费;3、由人事的观点衡量维系研发部门人事安定所需的经费。研发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如果一个企业做得比同行成功,肯定会发生研发人员被挖墙角的现象。所以要想法使关键的研发人员安定下来,不跳槽,就要在薪酬的设定上要有竞争力。甚至在有些企业,研发人员离开公司以后,如何让他们不泄漏技术,也需要用奖金来安定,这些都是需要企业考量的。4、由技术研发层观点衡量达成企业目标所需之研发活动及其经费;5、由整体观点衡量企业经营之短期与长期发展计划所需之经费。

需要保持与竞争者相同的水平,研发经费不能低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否则吸引不了研发人才。因此,研发人员的薪酬至少要和竞争对手持平,甚至要比对方稍微多一点。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参考竞争者,即同行的研发费用水准。

研发费用的控制,应兼顾研发工作的品质、研发的成本与进度。如:费用控制,企业应按月填报费用支出及资本支出的动支率。这样随时都可以知道到底整个研发费用项目大概已经动用了百分之多少;进度控制,企业应按月填报各项计划之进度。费用和进度是不一定同步的,有时前面投入的钱很多,可是进度少有进展,后面投入的钱不多,可是进度大有进展,所以很难做到一致;质量控制,应按各季预定查核点,验收其研发成果(检测功能与规格),做一个检测。对新产品开发来讲,需要品质达到规定要求,再来计算费用和进度,如果产品品质不行,计算费用和进度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1、理论上的最高水平:MR=MC

资金需求,首先是量的问题,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企业到底欠多少钱,需要多少钱?从理论上讲,每个企业的边际收入(MR)等于边际成本(MC)。企业的边际收入即报酬率,而边际成本是投入资金的成本,所以决定资金需求的理论是MR=MC。

编制企业现金流量只需计算以下两个数字:营业净利;折旧。一个公司可以运用的现金,除了自己赚的钱,还有非现金的费用。

编制现金收支预算,需要财务部门编制每月甚至每天现金支出表。如8号付工资,15号付水电费,18号向供应商买东西开应付票据等。

收入也有一些比较确定的日期,但有些不确定,所以收入至少按月来编。假设编制出来的收入和支出的现金预算有缺口,就要开始去借钱了。

正常的情况下,资金来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营业活动上的,二是财务上的。

1、营业活动上:增加现金销货收入,一般来讲,现金销货收入是最直接的资金来源方式;采取销售折让等方法,提早收回应收账款;减少不必要的库存,实施安全库存;出售闲置资产;削减费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收入。

2、财务关系:增加银行借款;增加资本;延期偿还债务。

1、盈亏平衡点。也称为保本销量或叫保本销售额。简单地说就是没有亏钱,总收入等于总成本。其公式是:盈亏平衡点=总固定成本÷(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

2、盈亏平衡点在管理决策上的作用:新产品决策,在开发一个新产品时,从盈亏平衡点可以看出,这个新产品要达到最低的销售量或是最少的销售金额到底是多少,投资才不会发生亏损;扩充或紧缩决策,单位售价减去单位变动成本,又称为单位利润贡献,可以通过单位利润贡献≥0决定企业是否扩大经营或停产歇业。

从盈亏平衡点公式可以发现,如果单位售价减掉单位变动成本,即单位利润贡献,表示每卖一个单位的产品有没有钱赚;如果单位售价比单位变动成本大很多,不但变动成本收回来,固定成本也能收回来了,最后会产生利润。假设一个企业的销售量没有受到限制,能生产多少就能卖多少,所以只要单位利润贡献>0,此时的决策应该是扩大生产,因为有利润可赚。假设单位利润贡献=0,就是单位售价刚好等于单位变动成本,这时企业可以保持一定的运营水平。假设单位利润贡献<0,表示卖的价钱连单位变动成本都收不回来,所以卖得越多亏得就越惨,这时就应该关门停业了。

3、设定营业目标:为获取多少利润,必须达到的营业额。盈亏平衡点可以作为一个企业必须达到的营业额的一个推算工具。盈亏平衡点在管理决策应用上是有助于决定一个年度的营业目标的。

盈亏平衡点是一个短期的分析,可是在企业的投资上还有长期分析。

1、长期投资决策两个很重要原则:回报越高越好,投资于将来回收的钱越多的项目;回报期越短越好,即投资的回收年数越少越好。

2、长期投资常用的工具:投资回收期法,即投入的钱几年可以收回。由现金净收入即税后净利加上折旧费用,收回起初投资额所需的年数;净现值,是将未来年度的现金净收入变成现在的价值;内部报酬率,一般来讲,公司在评估项目时,比较倾向于用IRR。将来的预期收入的现值等于现在的资金支出(C),即净现值等于0的折算率(r)。当资金成本率(利率:k)小于内部报酬率(r),此时净现值大于0,表示该投资案值得进行。

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或有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

税收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好像什么东西都要交税,那么这时大家就会好奇是否有收入是可以不用交税的呢?这不就有网友疑问:“科研项目补贴收入能否理解为不征税收入,不征税收入的具体定义方…

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投入金额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金。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涉税业务处理:一、资本公积转增资本(股本)的企业所得税处理。根据《国家…

一、内部贷款公司内部贷款是指公司股东想要公司贷款,股东希望公司贷款可能被怀疑视为股息。如果当年12.31日未偿还,将导致个人所得税的缴纳,这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风险。二、账…

【无形资产包括哪些内容?】无形资产(IntangibleAssets)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无形资产包括货币…

一些学员常常抱怨,税务律师的门槛实在太高了,通过律师考试已属不易,还得学习大量的税法和财务知识,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针对类似观点,需要纠正两点:第一,税务律师的职业门槛本来就…

各类资产盘盈与盘亏的会计处理吧:1、年终盘点中发现库存现金的盈亏:(1)库存现金盘盈时借:库存现金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营业外收入(该入账的均已入账,…

很多人直接搞晕了:啥叫贸易融资,啥叫融资性贸易,千万不要混淆了,否则就要犯大错,请看我们分析:首先我们看供应链成为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2017】84号文,显然对于供应链服务企…

分公司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避免不了要在各地开设分公司,那么这样也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当公司缴纳税务的时候,是总公司统一负责还是分公司自己缴纳呢?下面就一起来学习一…

来料加工企业的会计处理问题投资企业对外进行来料加工装配业务而收到的原材料、零件等,应单独设置“受托加工来料”备查科目和有关的材料明细账,核算其收发结存数额,不核算金额,不编制会计…

留言已收到,感谢您的咨询,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回复!

新常态下中*制造企业生产经营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王伟,陈懿,覃亚宁,黎振东,陈栩贤

2015年国家在医*卫生领域破除医*养医,理顺医*价格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监管政策的调整幅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拓展。医改政策仍然多变,医*市场中互联网融入传统行业,“互联网+”概念的技术模式和业务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已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关注热点。医*行业中“互联网+”推动医*电商、移动医疗、精准医疗、基因测序及养老康复等产业快速兴起并吸引各路资金竞相涌入,成为行业投资热点,也促使医*产业进入到分化、调整及创新最剧烈的时期,优胜劣汰加剧。在此背景下,研究新常态下大型中*制造企业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常态下中*制造企业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

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经营业绩全面下滑

2015年国内医*行业受宏观经济及行业内医保控费、招标降价等因素影响,收入增速持续放缓,盈利增长下滑至近几年低位,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经营业绩全面下滑。以梧州制*集团为例,2015年1~6月,血栓通系列产品销量同比下滑约34%、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2.22%、净利润同比下降30.66%、应纳增值税同比下降45.86%、应纳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33.50%、应纳各种税费总额同比下降41.52%。可见,经济新常态下,中医*制造行业面临巨大的增长压力,对国家及地方税收收入也将带来非常大的消极影响。

营运效率下滑,资金压力初步显现

2015年受宏观经济影响,中医*制造企业营运效率明显下滑,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明显放缓,经营现金净流量对销售收入比率持续走低,债务比率不断提升,财务风险初步显现,资金链条面临较大压力。以梧州制*集团为例,2015年1~6月,应收账款周转率由上年同期的7.82降至2.61,回款速度明显放缓;存货周转率由上年同期的0.68降至0.43,存货占用资金较年初净增9400多万元;流动比率由年初的1.61降至0.99,资产负债率由年初的36.03%激增至59.17%;销售现金比率长期在20%左右低位徘徊。由此可见,中医*制造企业不仅销售增长压力巨大,还面临着收现难、回款慢、存货积压、流动比率下降、财务风险上升、资金链条趋紧等风险。

营销费用居高,营销模式有待优化

虽然近年来医*行业在反商业贿赂、医*招标、公立医院改革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但是*企渠道拓展和市场营销的费用依然居高,行业平均而言,约占营业收入的25%左右,梧州制*集团更是高达30%-58%,可见营销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根据市场发展和政策环境的实际情况,对营销架构作出相应的调整,大量开展学术推广开发终端市场、实行纯销管理和品牌管理等,提升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强化对基层医*市场的覆盖,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制*企业重点着力的方向。

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较弱

医*行业是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行业,研发效率和创新能力决定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目前我国中*制造业现代化、标准化程度还比较低,产品竞争优势不明显。由于研发周期较长、研发风险较大,研发资金投入普遍偏低,创新能力与科技成果转化率较差。2012-2014年,梧州制*、昆*集团、桂林三金、贵州百灵四家公司三年研发投入平均比例分别为1.92%、1.69%、2.29%,距高新技术企业最低3%的认定比例还有一定距离。此外,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率也较低,梧州制*集团在上述四家企业中研发投入力度最大,但是2013、2014及201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内部研发无形资产新增额均为0,可见研发的周期之长、风险之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必将延缓新*推出的速度,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际化阻碍重重,海外市场难以启动

中*制造是我国医*特色产业,但现代化起步晚,通过国际注册并被国际认可的产品少,在市场竞争中优势不明显。以梧州制*集团血栓通系列产品为例,科技含量较高、疗效较好,在治脑血管的中*制剂中属于行业翘楚,然而却迟迟无法打开国门,无法被国际市场所接受。究其原因,主要是国际上*物安全机构以化学*标准看待和检测中*,以食品的标准评价中*,这是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误解。上海现代中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卞化石认为,中*国际化长期裹足不前,首先是标准问题,相比国内,美国对*品管理更为严格,西方已有一套成熟的*品管理体系和标准,而中医*的成分、机理难以明确,含量标准没有西*公式化的解释说明,无法证明自身的有效和无毒,所以国际上质疑中医科学性的声音由来已久,如何让中*符合国际标准是摆在面前的首要难题。

税负较重,中医*研发方面的扶持政策空缺

在行业增速放缓、经营业绩下滑、研发创新不足、出口市场难启等多重困境的夹击下,中*制造企业的生存环境日益严峻,较重的税负或将成为压倒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2012-2014年,梧州制*、昆*集团、桂林三金、贵州百灵四家公司平均总体税负率(当期应纳各种税金总额/当期净利润)为89.02%、92.95%、81.60%,每取得100元净利润需要交纳各项税金81.60-89.02元,这样的税负显得过于沉重,也不利于引导中*制造企业加大研发力度,促进中医*产业的现代化、产业化、科学化。因此,有必要加强产业引导,特别是在中医*研发方面应出台税收优惠的扶持政策。

促进中*制造企业加快适应新常态的对策建议

优化营销策略,促进销售增长

近年来随着医保制度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医保控费及招标限价已呈常态化,*品降价的措施将直接影响*品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中*制造企业应该在国家政策导向下,通过严控产品质量、加强营销管理,赢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来减除*品降价的风险。

利用广告和公益捐赠等方式,持续进行品牌建设,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声誉;同时不断加强销售渠道整合,与*品代理商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强大的销售队伍和通畅的销售渠道。以此推进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升,从而促进营业收入的持续增长。

研发与并购共举,优化产品结构

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动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一是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增加投入,积极培育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后备医*品种。加强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国内高水平院校的合作。同时在深化核心产品研究升级、保持技术和质量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寻找新项目,在国内外高校、研究所、企业中寻找合作标的。只有做好现在的播种工作,未来才有可能获得收获。二是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关注有潜质的医*企业或*物品种,通过并购整合,丰富公司产品线。把握国家出台的行业整合政策,利用逐步完善的资本平台,加大资本市场和金融工具研究力度,借新版GMP东风,积极筛选优质医*企业及项目,适时开展收购兼并工作。通过公司自有团队、专业投资机构和中介机构的合作,积极寻找拥有优质潜力品种的优质投资标的,特别是对国际高水平项目,进行投资。

完善税收优惠,加强政策扶持

当前,中*制造企业适用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购置环保专用设备抵税的优惠政策以及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等。考虑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税负较重经营困难以及研发创新能力不足的现实,建议完善以下两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一,适当对基础*物提供减免税支持。由于新医改对基本*物的价格控制,使得医*制造业利润增长明显放缓,适当对基础*物提供减免税支持,帮助企业克服利润放缓带来的冲击,有利于企业发展,同时也对国家的基本医疗保障提供支持。

第二,出台中医*研发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研发效率提升和中医*产业的国际化。如在现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关注研发费用转化率,对成功转化为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即资本化部分的研发费用,再给予100%的追加扣除,从而引导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率的提高。此外,由于中*国际化的门槛较高,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如在美国,新*品要通过FDA三期临床试验,历时约5~8年,花费5亿~6亿美元),为了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中华传统医*产业的发展,建议对通过国际注册认证*品的生产企业,给予认证费用加计扣除50%的税收优惠。

重要小贴士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中国商论》2015(23),中*大品种联盟(BBTCML)编校发布。作者:梧州学院王伟;梧州市工业园区地税*陈懿覃亚宁黎振东陈栩贤。编辑:轻安。转载请标注作者及出处。

《中*大品种培育的343模型》

《联盟讲坛:中*工艺核对的认识及应对》

《中*注射剂再评价:箭在弦上》

《我国中*贸易现状及思考》

《经典名方研发的三条道路》

《实干托起梦想责任铸就担当聚合迸发能量》

《丹红注射液科技影响力分析》

《肠道微生物与动脉粥样硬化,会有怎样的关联?》

《配方颗粒:统一标准开放竞争》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制造企业流动比率多少合适(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