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公司排名?
第十名 Trend Micro——88亿美金 Trend Micro中文名为趋势科技
第九名 赛门铁克——142亿美金 赛门铁克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安全公司。
第八名 Checkpoint——178亿美金 Check Point,公司如其名,提供软硬件一体的解决方案,既可以保护本地计算机网络,也可以提供云端及端点防护。
第七名 Zscalar——184亿美金 Zscalar完全是个云原生企业,只提供基于云的安全服务(Security as a Service),拳头产品为Zscaler Global Security Cloud。
第六名 Akamai——188亿美金 Akamai是全球最大的CDN厂商。做CDN的自然跟安全分不开,尤其是DDos防护。
第五名 Fortinet——212亿美金 Fortinet也提供软件、硬件两种解决方案,包含防火墙、云和端点防护、防病毒、身份管理、入侵防护等。
第四名 Palo Alto Networks——246亿美金 论网络安全领域,PANW绝对是一家明星公司,提供防火墙、自动威胁响应、云安全等一系列服务。
第三名 Crowdstrike——256亿美金 最大的网络安全公司之一
第二名 Okta——259亿美金 Okta的主要卖点之一是安全性,企业利用其软件可以让员工和其他人远程访问企业信息,而不会导致企业的敏感信息泄露。当一名员工离职后,企业也可以利用Okta的软件,快速取消该员工访问此前其所使用过的网络服务的权力。
第一名 Splunk——350亿美金 做大数据监控起家的,SOAR就是利用AI的手段,实时筛选信息、探测潜在风险,并采取一些安全措施来防御风险。
海康威视2022业绩简析
营业收入831.66亿,同比增长2.14%;
归母净利润128.37亿,同比下降23.59%;
经营活动净额101.6亿,同比下降20.02%;
应收账款299.06亿,同比增长14.26%,计提比例7.71%,略有增加;
每股盈利1.37元,同比下降24.31%;
ROE为19.62%,较去年减少9.37%;
总资产1192.33亿,较上年末增长14.8%;
净资产683.89亿,较上年末增长7.77%;
每股分红0.7元,去年每股分红0.9元;
海康威视2022年关键数据统计,如图1所示:
图1 海康威视2020-2022年业务数据统计
主业产品及创新业务
海康威视硬件产品:
监控摄像头(爆款级)、交通雷达(爆款级)、出入口门禁(爆款级)、穿戴便携执法记录仪、工业听诊器、超脑NVR、智慧屏、智能视频传输产品、智能服务器、存储器。
海康威视软件产品:
云计算平台、云存储平台、可视化指挥类通用软件平台、行业应用软件平台、各类检测算法、数据模型、运维/工程/运营服务。
创新业务:
萤石网络——智能家居服务商及物联网云平台提供商;2022年12月28日在科创板挂牌上市。2022年营收43.06亿,净利润3.3亿。
海康机器人——专业的移动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预计在创业板IPO;2022年营收39.16亿。
海康微影——以红外热成像技术为核心,立足于MEMS技术,面向全球提供核心器件、机芯、模组、红外热像仪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2022年营收27.9亿。
海康汽车电子——以视频技术为核心的车辆安全和智能化产品供应商。2022年营收19.05亿。
海康存储——聚焦工业控制、数据中心、视频监控、终端消费等应用场景的存储整体解决方案。2022年营收16.16亿。
增收不增利现象
2022年海康营收831.66亿,同比增长2.14%;净利润128.37亿,同比下降23.59%。国内收入568.91亿,占比68.41%;国外收入262.75亿,占比31.59%;基本上国内外七三分。
随着公司业务做大做广,多多少少就会显现增收不增利现象,一来表明公司规模变大变冗余,二来也考验管理层的管理、调节能力。
利润相比去年被削减严重的几个账目:
1、加大了研发费用投入,增加15.62亿,同比增加18.9%;
2、销售费用增加11.87,同比增加13.8%。
3、营业成本增加26.67亿,同比增加5.88%;
研发投入
图2 研发费用
研发投入98.14亿,占公司销售额比例为11.8%,相比去年增加15.62亿;公司研发和技术服务人员27951人,相比去年增加2599人。从图2可知,职工薪酬为78亿,研发人员人均薪酬28万/年。海康威视的研发投入占比与华为的25%还有差距。博士及以上学历人才共162人,占比还是偏少的。结合自己也处在科研领域的经验,海康整体更偏向研发设计工作,较轻视理论研究、预研研究、面向未来发展技术研究,这点与华为有着较大差距。
应收账款
海康威视2022年应收账款299.06亿,相比2021年增加37亿,同比增加14.26%,占总资产25.08%。
图3 应收账款
从图3可知,信用期1年以内应收账款282.71亿,占比87.24%。应收账款大头都在1年期以内。另外信用损失计提了24.99亿,计提比例7.71%,较2021年计提比例7.19%略有提高。
财务状况
目前公司手头握有400亿资金,有息负债合计132.99亿,资本开支37.56亿,资金覆盖绰绰有余。有点不好的是应收账款过高。按过往经验来看问题不大。
综上,海康威视虽然在2022年录得增收不增利的业绩,但其安防产品已经大众化了,营收及利润有一定的保证。另外海康的整体部*也做的非常到位,如在智能家具领域已经孵化出萤石网络上市公司;海康机器人也在紧锣密鼓的闯战创业板;此外还有海康微影、海康存储等等都是值得可期待的孵化子公司。这说明管理层在融资方面还是非常有想法和心得,懂得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子公司、子业务。虽然2022利润有所倒退,但总体来说海康还是非常优秀的公司。至于市值方面,我是觉得有点贵了。我曾在2022年4月时给过海康的估值为2000亿,当然这是建立在海康2022、2023、2024连续三年净利润都获得增长的情况下保守估计的。至于现在大家愿意如何出价,且走且看吧。
福布斯2022中国内地富豪榜全部排名是什么
2022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火热出炉,那么福布斯2022中国内地富豪榜全部排名是什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全部排名是什么,以供参考,欢迎大家收藏并分享哟!
1、钟睒睒,农夫山泉/万泰生物,623亿元
11、王传福,比亚迪,177亿元
21、陈邦,爱尔眼科,112亿元
31、孙飘扬,恒瑞医*,87亿元
41、张和君,德业股份,72亿元
51、林建华,福斯特,65亿元
61、王玉锁,新奥集团,54亿元
71、谢炳,中国生物制*,48.5亿元
81、张勇,海底捞,45亿元
86、徐金富,天赐材料,41.9亿元
87、尤xiao平,华峰集团,41.5亿元
91、王燕清,先导智能,39.3亿元
1、腾讯控股2.9163万亿
腾讯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是目前中国更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成立十年多以来,腾讯一直秉承“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经营理念,始终处于稳健发展的状态。2004年6月16日,腾讯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公开上市(股票代号700)。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KweichowMoutaiCompanyLimitedSH:600519),是由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茅台酒厂技术开发公司、贵州省轻纺集体工业联社、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北京糖业烟酒公司、江苏省糖烟酒总公司、上海捷强烟草糖酒(集团)有限公司等八家公司共同发起,注册资本为十二亿五千六百一十九万七千八百元。
阿里巴巴创建于1998年年底,总部设在杭州,并在海外设立美国硅谷、伦敦等分支机构。阿里巴巴是全球企业间(B2B)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是目前全球更大的网上贸易市场。良好的定位,稳固的结构,优秀的服务使阿里巴巴成为全球首家拥有211万商人的电子商务网站,成为全球商人______推广的首选网站,被商人们评为"更受欢迎的B2B网站"。
4、工商银行1.6319万亿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资金雄厚、管理先进、经验丰富、国际知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连续5年被英国《银行家》杂志评选为全球1000家大银行之一,连续三次被美国《环球金融》杂志评为“中国更佳银行”,连续两次被香港《亚洲货币》杂志评为“中国更佳内地商业银行”。
5、宁德时代1.2447万亿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率先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制造商之一,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解决方案,技术包括在动力和储能电池领域,材料、电芯、电池系统、电池回收二次利用等全产业链研发及制造能力。2017年该公司动力锂电池出货量全球遥遥领先,达到11.84GWh。已与国内多家主流车企建立合作关系,并成功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也成为国内率先进入国际顶尖车企供应链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厂商。
6、建设银行1.1417万亿
中国建设银行(ChinaConstructionBank),前身为成立于1954年10月1日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后于1996年3月26日正式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位于北京金融大街25号。
7、招商银行1.0767万亿
1987年,招商银行成立于深圳蛇口,是中国境内之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现已发展成为沪港两地上市,拥有商业银行、金融租赁、基金管理、人寿保险、境外投行等金融牌照的银行集团。
8、农业银行1.0419万亿
农业银行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51年成立的农业合作银行。2009年1月,本行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7月,本行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
9、美团1.0271万亿
美团是一家科技零售公司。美团以“零售+科技”的践行“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的公司使命。自2010年3月成立以来,美团持续推动服务零售和商品零售在需求侧和供给侧的数字化升级,和广大合作伙伴一起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品质服务。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或“中石油”)是中国油气行业占主导地位的更大的油气生产和销售商,是国有企业,是中国销售收入更大的公司之一,也是世界更大的石油公司之一。
1、银行存款或者现金,这是为了应付日常支出的。
2、国库券,无利息、高信用的投资对象,以国家税收做担保,对于大部分富人来说是最保险的投资方式。
3、公司债券,与国库券性质差别不大,虽比国库券风险大,但好在利率高
4、股票,这可能是富人们最倾向的资产处理方式,高风险的同时往往伴随着高利润,到达上亿档次的富人们对金钱本身的渴望甚微,其更看好赚钱过程。
5、固定资产,作为保值的重要手段,为守财奴们的首选。如房地产、黄金等
6、保险,这种方式在国内还不是很普及,但在美国等国家,几乎是人人必备,当然,这也是富人们避免人财两空的必选。
7、民间金融借贷,由富豪们自发组织的民间借贷组织,以社区道德和人际关系约束,比银行借贷简化的多,收益也较高,很多富人都联合起来自发组织类似的商会。
8、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基金,自己坐家里享受,让别人去管理财产吧,本基本不会赔,还可能增值,这样轻松惬意的甩手掌柜谁不愿意做。
9、外汇,由于担心货币贬值,将持有的本国货币换成外国较稳定货币或者资产。
10、有些富人可能闲的慌,去投资各种短期货币市场投资项目,如短期债券、大金额可转让存单、商业票据等短期金融工具。
11、期货、期权的交易。
杭州十大科技公司排名?
1.阿里巴巴
2.海康威视
3.华三通讯技术
4.矽力半导体
5.士兰微电子
6.迪普科技
7.鸿雁电器
8.聚光科技
9.安恒信息技术
10.浙大国际科创中心
如上都是杭州优秀的高新科技企业。目前,杭州有四大科技城: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银湖科技城和萧山科技城,是科技企业孵化成长的密集区。
海康威视摄来自像头poe供电为什么会有一根圆的电源接
poe摄像头有网络接口和电源接头。海康威视是全球领先的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不断提升视频处理技术和视频分析技术,海康威视摄像头poe供电会有一根圆的电源接poe摄像头有网络接口丛液和电源链弯接头。面向全球提供领先的监控产品棚郑闷和技术解决方案。海康威视的营销及服务网络覆盖全球,在中国大陆34个城市已设立分公司。2020年5月,2020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发布,海康威视排名第736位。
海康威视和海能达通信哪个好
一个安防排名全球第一,一个籍籍无名,要我选我也选海康威视
中国十大软件公司是哪些?
1:北京开运联合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中兴ZTE
3:浪潮
4:方正FOUNDER
5:南瑞NARI
6:联创科技
7:东软Neusoft
8:北京华盛恒辉科技有限公司
9:北京五木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10:德格Dagle
2022年海康威视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海康威视PBG、SMBG存在业绩失速的可能 - 报告精读 - 未来智库
公司是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业务聚焦于综合安防、大数据服务和智慧业务,构建开放合作生态,为公共服务领域用户(PBG)、企事业用户(EBG)和中小企业用户(SMBG)提供服务,致力于构筑云边融合、物信融合、数智融合的智慧城市和数字化企业。在综合安防领域,根据Omdia报告,公司连续8年蝉联视频监控行业全球第一,拥有全球视频监控市场份额的24.1%;在A&S公布的“全球安防50强”榜单中,公司连续4年蝉联第一位。截至2022年Q1末,公司第一大股东为中电海康(持股比例为36.08%),实际控制人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1.1.业务:2018年后划分为PBG、EBG、SMBG、海外、创新五大板块
一、国内业务:2018年以前,公司国内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覆盖公安、交通、司法、金融、文教卫、能源和楼宇七大行业和40余个子行业。为了更好的适应客户需求,提高内部运营效率,公司在2018年启动业务架构的变革重组,重新组织整合资源,将国内业务分为PBG、EBG、SMBG三个业务群:
1)PBG(公共服务事业群):以传统公安、交通、司法三个事业部为基础,以城市治理和城市服务为主,适应行政区域的块状模式,顺应城市治理和城市服务的整体运营需求。2019-2021年PBG板块收入分别为153.14、159.87、191.61亿元,占比营收分别为26.56%、25.18%、23.57%,2021年以前是公司五大业务板块中营收占比最大的(2021年被EBG板块超越),不过比例在逐年下降。
2)EBG(企事业事业群):以传统金融、能源、楼宇、文教卫四个事业部为基础,以传统大型企业市场服务为主,适应集团企业的条状模式,顺应集团企业的垂直化运营管理需求。2019-2021年EBG板块收入分别为124.49、147.24、166.29亿元,占比营收分别为21.59%、23.19%、26.19%,比例逐年提升,2021年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板块。
3)SMBG(中小企业事业群):以传统渠道经销管理团队为基础,以中小型企业市场服务为主,努力打造产品分销、安装和运维服务、SaaS共享为一体的产业生态和平台。2019-2021年SMBG板块收入分别为93.46、92.09、134.90亿元,占比营收分别为16.21%、14.50%、16.59%,比例较为稳定。
二、创新业务:包括萤石网络、海康机器人、海康汽车电子、海康微影、海康智慧存储、海康消防、海康睿影、海康慧影等八个子业务,其中萤石网络申请科创板上市已获得上交所受理、海康机器人已启动分拆至境内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2019-2021年创新业务板块收入分别为44.37、61.68、122.71亿元,增速分别为64.46%、39.01%、98.93%,占比营收分别为7.70%、9.71%、15.09%,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在公司营收中的比例也在持续不断提升。
三、海外业务:2018-2020年国外业务板块收入分别为152.86、164.44、189.26亿元,增速分别为7.72%、7.58%、15.09%,占比营收分别为26.51%、25.89%、23.28%,随着欧美等地区对疫情的管控逐渐放开,预计海外业务的增速将进一步提升。
1.2.业绩:十年周期来看收入和利润增速稳定、ROE稳定,现金流稳健
2012-2021年,公司视频产品及视频服务的生产量从571万台(件)增长1.94亿台(件),10年复合增速为42.30%;销售量从583万台(件)增长2.08亿台(件),10年复合增速为42.96%;营业收入从72.14亿元增长至814.20亿元,10年复合增速为27.43%;归母净利润从21.37亿元增长至168.00亿元,10年复合增速为22.90%。2017-2021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44.00%、44.85%、45.99%、46.53%、44.33%,净利率分别为22.38%、22.84%、21.62%、21.54%、21.51%,ROE(平均)分别为34.44%、33.42%、30.10%、27.12%、28.66%,盈利能力基本保持稳定。分业务来看:
1)前端音视频产品:已涵盖单摄到多摄的多种形态产品,包括固定网络摄像机、防爆网络摄像机、球形网络摄像机、模拟摄像机、云台网络摄像机、一体化摄像机、摄像机配件等。2011-2020年,营业收入从22.17亿元增长至288.41亿元,10年复合增速为32.99%;2016年以后占比营收从50%以上逐渐下降至2020年的45.42%;与之相对应,毛利率水平从50%以下逐渐上升至2020年的55.62%。
2)后端音视频产品:包括NVR、硬盘录像机(DVR)、海康超脑、行业主机、编码器(DVS)、一体机/工控机/网管类等,适用于各类视频存储、分析、管理等场景。2011-2020年,营业收入从23.58亿元增长至68.67亿元,10年复合增速为12.61%;2016年以后占比营收从15%以上逐渐下降至2020年的10.81%;毛利率水平一直维持在48%-50%之间。
3)中心控制设备:包括键盘产品、解码器、拼接控制器、视频会议产品、视频综合平台等,是大屏显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指挥中心、管理中心的各类音视频信息汇聚、展示、调度、下发提供高效支撑。2014-2020年,营业收入从16.39亿元增长至101.46亿元,6年复合增速为35.50%;2014年以后占比营收从9.51%逐渐上升至2020年的15.98%;毛利率从2014年的56.68%逐渐下降至2020年的44.93%。
研发费用及占比持续提升,经营性现金流稳健如一。1)研发:2017-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31.94、44.83、54.84、63.79、82.52亿元,占比营收分别为7.62%、9.00%、9.51%、10.05%、10.14%,研发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占比营收逐年提升。2)负债率:2017年以来,公司资产负债率从40.66%下降至2021年的37.04%,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合计占比收入从43.77%逐年下降至2021年的34.02%,同时,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合计占比营收一直控制在21%-26%之间,报表质量稳健良好。3)现金流:2017-2021年,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分别为73.73、91.14、77.68、160.88、127.09亿元,占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34%、80.28%、62.57%、120.19%、75.65%(2021年占比下降是因为原材料价格高企,所以提前备货和锁长单),自身造血能力无忧。(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1)行业层面,虽然由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等催化的行业高增长阶段告一段落,但是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存量设备升级换代、安防服务占比提升等多重利好因素影响下,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安防市场年均增长率达到7%左右。2)业务层面,安防行业仍在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回升+基建发力可期,PBG业绩失速的概率较小;SMBG对疫情冲击和宏观经济影响更为敏感,悲观情形下存在业绩失速可能;EBG以大型化、国资化客户为主,受疫情和宏观经济影响较小,保持稳定增长;后疫情时代海外业务加速回暖,萤石、机器人之外创新业务期待更多惊喜。3)根据我们的测算,即使在极端悲观假设下公司仍然能够保持14.14%的增速,等到疫情冲击减弱、宏观经济恢复常态运行,且公司创新业务进入稳态发展之后,公司增速将有望提升至更高水平。
2.1.平安城市、雪亮工程催化的行业高增长阶段进入尾声,结构化机遇尚存
根据亿欧智库的报告内容,中国安防行业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从故宫博物院的安防报警系统首次在国宝保护中发挥作用开始,中国安防行业发展的序幕正式拉开。随后近60年时间,中国安防行业发展迅猛,实体防护、防盗警报、视频监控、防爆安检、出入口控制、生物特征识别、防伪等专业技术领域的应用水平迅速提升。2020、2021年,全国安防行业总产值分别为8510、9020亿元,增速分别为3.03%、5.99%;总产值中,安防工程分别为5100、5370亿元,占比分别为59.93%、59.53%;安防产品分别为2600、2750亿元,占比分别为30.55%、30.49%;运维服务分别为810、900亿元,占比分别为9.52%、9.98%。回顾中国安防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等政策文件和重点工程的推动:
1)平安城市:贯穿整个2000-2015年,包含“金盾工程”、“科技强警”战略及“3111”试点工程等,指的是特大型、综合型的管理系统,不仅需要满足治安管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应急指挥等需求,而且还要兼顾灾难事故预警、安全生产监控等方面对图像监控的需求,同时还要考虑报警、门禁等配套系统的集成以及与广播系统的联动。根据中安网的数据,经过两轮“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和“3111”平安城市建设,全国在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方面的投入已经过千亿,全国已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8个市、290个区县、2235个派出所都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
2)雪亮工程:指的是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2015年9月,九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的若干意见》,“雪亮工程”开始向全国推广。根据中安网的数据,2016年安防(**需求类视频监控)与雪亮工程千万项目规模达到183.7亿元,2017年进一步提速规模达到423.7亿元,增加240亿元,同比增长130.65%,其中雪亮工程项目规模31.04亿元;2018年规模达到365.7亿元。
从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公共安全)的分项数据来看,从2007年的3486亿元提升至2020年的1386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20%;其中2007-2014年中,增速高于15%的年份是2008、2009、2010年,和平安城市的大规模推广相匹配;2015-2020年中,增速高于10%的年份是2015、2016、2017、2018年,和雪亮工程的大规模推广相匹配。伴随着平安城市和雪亮工程逐步进入尾声,2019、2020年全国公共安全财政支出分别为13902、13863亿元,增速分别为0.87%、-0.28%,高增长阶段告一段落。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存量设备升级换代、安防服务占比提升等多因素影响下,“十四五”期间安防行业结构化机遇尚存。
1)智慧城市:国内的智慧城市概念最初由住建部提出,其定义随着智慧城市认知的深化和进程的推进而不断发展。2014年国家发改委从数字化与技术的角度对其进行明确定义,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智慧城市建设和安防行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设给安防行业带来了许多新机遇,为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安防行业的蓬勃发展又助力了智慧城市的快速建设,提供了无可替代的智能技术与设备支持。
2)数字乡村:2022年发布的《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和中央一号文件中均提出,“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强化智能监控全覆盖”、“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等目标,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安防行业将在乡村领域迎来更快发展,尤其是**应用领域,如乡镇*政机关、公安监所管理、司法等。
3)存量设备升级改造换代: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公开数据,2016-2020年中国安防摄像头出货量分别为2.5、2.8、3.2、3.6、4.1亿颗,按照5年折旧期计算,假设每年更换存量产品的1/3,则2021-2025年仅存量安防摄像头的更换规模将分别达到0.8、1.8、2.8、3.2、3.6亿颗,占比初始安装规模分别为33.33%、63.10%、88.54%、88.89%、88.62%,考虑到更换的单路摄像头的价值量在持续提升(产品升级迭代),则存量设备更换需求可观。
4)安防运维服务业发展:根据《中国安防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安防服务业,到2025年服务业收入所占比重达到13%。根据中国安防行业网的数据,2020年中国安防服务业收入约为700亿元,占全行业总收入的9%,如果要实现2025年占比达到13%,则年复合增长率要达到15%以上。
因此,我们总结观点,虽然由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等催化的行业高增长阶段告一段落,但是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存量设备升级换代、安防服务占比提升等多重利好因素影响下,“十四五”期间安防行业的结构化机遇尚存。根据《中国安防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十四五”期间安防市场年均增长率达到7%左右,2025年全行业市场总额达到1万亿元以上。
2.2.PBG和SMBG合计占比营收41%,极度悲观场景下存在业绩失速可能
我们在前文中介绍过,公司的PBG(公共服务事业群)是以传统公安、交通、司法三个事业部为基础,服务的主要是**端客户;SMBG(中小企业事业群)以传统渠道经销管理团队为基础,服务的主要是中小型企业客户,因此PBG、SMBG与宏观经济关联度更高,尤其是SMBG,被称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目前,部分市场观点认为,在安防行业整体增速下台阶、疫情导致地方**财政实力减弱的形势下,公司的PBG、SMBG存在业绩失速的可能。我们对该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如下:
1)根据公司年报内容,2020、2021年公司PBG收入分别为159.87、191.61亿元,增速分别为4.39%、19.85%,从数据上来看2021年疫情对该事业群并没有造成显著影响;占比营收分别为25.18%、23.53%,从2021年开始不再是公司第一大事业群,且占比在逐渐下降。2020、2021年公司SMBG收入分别为92.09、134.90亿元,增速分别为-1.47%、46.49%,2020年增速明显下滑,应该是受到了疫情较为明显的冲击,2021年增速触底回升、且大幅反弹;占比营收分别为14.50%、16.57%。PBG和SMBG收入加总后占比公司总营收为40.10%。
2)安防行业仍在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回升+基建发力可期,PBG业绩失速的概率较小。第一,我们在前文中已经介绍,虽然由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等催化的行业高增长阶段告一段落,但是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存量设备升级换代、安防服务占比提升等多重利好因素影响下,预计“十四五”期间安防市场年均增长率达到7%左右,行业仍在增长。第二,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来看,2011-2015年每年累计同比都维持2位数增长,分别为23.80%、20.60%、19.60%、15.70%、10.00%;2016-2019年每年累计同比维持在5%以上增长,分别为8.10%、7.20%、5.90%、5.40%,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增速下降至2.90%,2021年恢复至4.90%,2022年1-2月进一步提升至12.20%,固定资产投资的回升对公司PBG业务有正面影响。第三,基建方面,2022年以来在政策靠前发力的要求下,专项债发行节奏明显前置,截至3月22日地方债发行已经超过1.5万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发行超过1.1万亿元。与此同时,已有20个省市披露了2022年重大项目清单或投资额,其中15个省市重大项目投资额与2021年相当,2022年总投资额约8.0万亿元,同比增长9.2%。因此,安防行业自身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回升+基建发力可期,我们判断PBG业绩仍将维持稳健增长。
3)SMBG对疫情冲击和宏观经济影响更为敏感,悲观情形下存在业绩失速可能。中小企业市场由于包含大量小微企业、小微园区、商铺、工厂、小区、景区、养殖场等细分场景,市场空间广阔,但项目颗粒度小、用户分散程度高,因此对疫情冲击和宏观经济影响更为敏感,被称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目前SMBG主要是通过海康互联(BtoC,助力工程商、安装商等广大合作伙伴高效完成业务实施)和海康云商(toB,助力经销商伙伴链接广大从业者,融合商城、社区、方案、内容、服务和工具于一体)两大平台开展业务,在面对疫情冲击的大环境下,公司采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两大平台更好的管控下游的经销商,尽量为他们降本提效,同时以研发支持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品类,做大销售。
总结观点:安防行业仍在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回升+基建发力可期,PBG业绩失速的概率较小;SMBG对疫情冲击和宏观经济影响更为敏感,面对疫情冲击的不利环境,公司通过海康云商和海康互联对经销商赋能,缓冲不利影响。极度悲观假设下,我们做一个测算:1)2010、2021年PBG的收入增速分别为4.39%、19.85%,假设未来几年保持过去两年增速平均值、且占比营收保持23.53%,则PBG收入拉高公司整体收入2.85个百分点。2)假设疫情影响加剧、宏观经济明显走弱,SMBG收入下滑20%(极度悲观假设下)、且占比营收保持16.57%,则SMBG收入拖累公司整体收入3.31个百分点。3)PBG和SMBG加总后,整体收入增速拖累公司0.46个百分点。
2.3.EBG稳固基本盘+海外、创新业务高速发展,最艰难时期仍然谨慎乐观
EBG以大型化、国资化客户为主,受疫情和宏观经济影响较小,保持稳定增长。公司的EBG(企事业事业群)是以传统金融、能源、楼宇、文教卫四个事业部为基础,以传统大型企业市场服务为主,虽然其中包含了地产板块,但是地产在EBG中属于智慧建筑板块,智慧建筑板块中地产只占一小部分,还有物业服务等等,同时智慧建筑板块之外,还有石油石化、煤矿冶金、电力、物流、智慧金融、医疗等多个业务板块,所以EBG受疫情冲击和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小。2020、2021年EBG收入分别为147.24、166.29亿元,增速分别为18.27%、12.94%,占比营收分别为23.19%、26.19%,增速较为稳定,且在营收总额中占比持续提升,属于公司业务板块中的基本盘。
后疫情时代海外业务加速回暖,萤石、机器人之外创新业务期待更多惊喜。1)海外业务:公司业务覆盖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设立19个大区功能中心,下设66个分支机构,以国家为单位构筑营销、服务与研发能力,营销与服务网络覆盖市场各个角落;生产端,在印度、巴西、英国建立海外工厂,支持全球产品供应。2019-2021年公司海外业务板块收入分别为152.86、164.44、189.26亿元,增速分别为7.72%、7.58%、15.09%,占比营收分别为26.51%、25.89%、23.24%,海外业务板块日益成长为公司业务中重要的一极。2022年以来,伴随着海外欧美发达国家对疫情管控逐渐放开,需求明显回暖,同时公司在海外的生产基地能够保障产品供应,我们预计海外业务将维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2)创新业务:包括萤石网络、海康机器人、海康汽车电子、海康微影、海康智慧存储、海康消防、海康睿影、海康慧影等八个子业务,与公司或具有一贯的技术基础,或面向同类客户提供更丰富的产品与服务,或在上下游形成有效协同,其中萤石网络申请科创板上市已获得上交所受理、海康机器人已启动分拆至境内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2019-2021年,萤石网络收入分别为25.92、29.19、39.48亿元,增速分别为58.34%、12.62%、35.25%;2020、2021年海康机器人业务收入分别为13.59、27.62亿元,增速为66.95%、103.24%。加总后全部创新业务板块2019-2021年收入分别为44.37、61.68、122.71亿元,增速分别64.46%、39.01%、98.93%,占比营收分别为7.70%、9.71%、15.07%。
总结观点:1)EBG以大型化、国资化客户为主,受疫情和宏观经济影响较小,保持稳定增长,2020、2021年EBG的收入增速分别为18.27%、12.94%,假设未来几年保持过去两年增速平均值、且占比营收保持26.19%,则EBG收入拉高公司整体收入4.09个百分点。2)伴随着海外欧美发达国家对疫情管控逐渐放开,海外业务将重回两位数以上增长,2020、2021年海外业务的收入增速分别为7.58%、15.09%,假设未来几年海外业务收入增速微提升至15.90%、且占比营收保持23.24%,则海外业务收入拉高公司整体收入3.70个百分点。3)创新业务仍保持高速增长,假设未来几年保持过去两年增速平均值、且占比营收保持15.07%,则创新业务收入拉高公司整体收入6.82个百分点。
因此,根据我们的测算,极端悲观假设下:1)PBG收入拉高公司整体收入2.85个百分点;2)SMBG收入拖累公司整体收入3.31个百分点;3)EBG收入拉高公司整体收入4.09个百分点;4)海外业务收入拉高公司整体收入3.70个百分点;5)创新业务收入拉高公司整体收入6.82个百分点;加总后,公司整体收入增速为14.14%,即在极端悲观假设下公司仍然能够保持14.14%的增速,等到疫情冲击减弱、宏观经济恢复常态运行,且公司创新业务进入稳态发展之后,公司增速将有望提升至更高水平。(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公司在2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1)2001-2010年,标准化产品供应商;2)2009-2015年,半标准化、半定制化解决方案供应商;3)2016年至今,完全定制化的行业数字化转型方案供应商。这一放在全球制造业来看都是绝无仅有的转型发展过程,之所以能够成功,核心在于公司始终如一的高研发投入,20余年研发费用占比从5%提升至10%、研发人员占比从28%提升至48%。研发成果一:软、硬件产品体系统一平台,研发团队互为支持,软件需求带动硬件研发,硬件能力带动软件研发。研发成果二:通用和专用相结合,软件平台+算法+模型+服务。除了研发以外,渠道铺设优势+组织架构革新+人才培养机制+柔性生产体系,使得公司核心竞争优势彰显,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3.1.20余年绝无仅有发展历程:标准化产品-半定制化解决方案-完全定制化
公司成立于2001年,在2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标准化产品供应商-半标准化、半定制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完全定制化的行业数字化转型方案供应商三个阶段。
1)2001-2010年,标准化产品供应商:根据招股说明书中内容,公司主要从事安防视频监控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安防行业中的产品供应商,中长期发展目标是成为全球领先的安防视频监控产品供应商。2010年公司年报披露,除了从后端视频存储设备拓展至前端视频采集产品外,公司又陆续推出了传输、显示控制、智能分析等产品,已经具备提供视频监控所需全系列产品的能力。同时由于前端视频采集产品的销售收入大幅增长,使公司在产品销售结构方面日趋平衡,有效降低了公司业务收入对于DVR类产品的依赖。目前公司业已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摄像机生产厂商,并已具备了在海外与国际一流摄像机厂商直接竞争的能力。我们认为,2001-2010年前后,公司处于标准化产品供应商发展阶段。
2)2009-2015年,半标准化、半定制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在2010年年报中写到,从2009年起,公司开始逐步从产品提供商向“产品+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将业务领域从嵌入式产品开发延伸至安防整体系统解决方案及产品供应,使企业由最初单一的产品销售转型升级为产品、软件平台、解决方案等整体销售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这是公司第一次提到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定位。2012年年报当中,公司再次提到加大解决方案业务投入力度,公司在视频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加入报警、门禁产品及方案作为补充,完善公司安防系统解决方案在行业应用中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提供解决方案,公司进一步稳固和提高了在行业市场的地位与竞争优势,并可根据市场需要为客户及合作伙伴,提供硬件设备、硬件设备加软件、整体解决方案加服务的多层次的合作模式。2013年公司年报中提出发展战略,旨在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型安防企业,继续在以视频为核心的产业生态链中,通过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全球不同区域的各种行业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软件和解决方案,系统集成和安防服务。2015年年报中提出解决方案能力成为竞争核心,具备全系列产品线和解决方案能力的企业,通过产品、技术、品牌、资本等核心要素的整合,将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我们认为,2009-2015年前后,公司处于半标准化、半定制化解决方案供应商阶段。
3)2016年至今,完全定制化的行业数字化转型方案供应商:2016年年报中,公司首次提出自身是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和数据运营服务提供商。推进“行业垂直到底、业务横向到边”的业务发展策略,通过对各行业场景和业务需求的深刻理解,不断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探索城市消防可视化管理、农产品全程可视化溯源、建筑工程可视化监管、酒店可视化综合管理、金融可视化等业务领域。2018、2019年公司在年报中均提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视频领域的落地,泛在智能带来的机会已经非常清晰,但智能应用碎片化需求落地困难的问题仍是掣肘,各个细分行业的智能化标杆项目不断落地并产生示范效应,智能化大规模落地的时代逐渐到来。公司提出“数智融合”理念,将AI与感知大数据结合实现感知智能,将AI与多维大数据结合实现认知智能,业务已经覆盖超过70个行业,随着行业解决方案的进一步细分和成熟,公司有机会为更多的行业提供产品、方案和服务。我们认为,2016年至今,公司逐渐发展成为完全定制化的行业数字化转型方案供应商。
3.2.高研发投入是最坚实护城河,软、硬件通用研发平台+行业端专用理解
始终如一的高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占比从5%提升至10%、研发人员占比从28%提升至48%。公司从事的智能物联网行业具有需求碎片化,产品场景化的特点,是否可以建立与行业需求适配的产品和技术体系是业务拓展的关键。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2007-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从0.62亿元增加至82.5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1.82%,占比营收从5.22%提升至10.14%。2009-2021年,研发人员从600人增加至25352人,年复合增长率为36.61%,占比总员工人数从27.89%提升至48.06%。始终围绕业务场景、数十年如一日的高强度技术投入是公司最坚实的护城河,为业务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研发成果一:软、硬件产品体系统一平台,研发团队互为支持。物联网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挑战就是硬件产品类型繁多、产品运行环境多样、产品运维管理方式不一,因此,公司为满足智能物联网可持续发展需求,提出嵌入式设备开放平台-海康合浦(HEOP)。目前,公司原有硬件产品正在逐步向HEOP迁移,新产品全部基于HEOP进行开发。基于客户要求、应用场景、行业特性等原因带来的需求,在公司的研发落地经常不拘泥于单一的软件研发或硬件研发,硬件开发需求可能由软件研发团队完成,软件开发需求也可以由硬件研发团队实现,软硬件互为支持,以实现用户需求的最佳解决方案作为研发的优先考量。同时,软硬件团队互为支持,与用户沟通业务需求时,软件人员会同步输出硬件设备需求;根据已经开发出来的新型智能设备,软件团队会同步开发最大限度体现硬件价值的应用软件。
1)软件需求带动硬件研发:业务团队在与相关行业进行需求对接和软件功能设计的过程中,会同时分析出对硬件产品的需求,并及时反馈到硬件产品和AI算法团队。以高光谱水质监测仪为例:为满足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业务的需要,突破传统水质监测方法的*限性,公司硬件产品和AI算法团队研发了高光谱水质检测仪。该设备通过高光谱技术反演出水体水质信息,包括叶绿素a、总氮、总磷、透明度、COD、浊度、悬浮物、氨氮等。为适应不同应用场景,产品形态包括单点高光谱水质监测仪(用于城市/农村河道、水利河道、自然湖泊的水质检测)和机载高光谱水质监测仪(用于城市/农村河道全流域、湖泊、排污监测、农林、植保等领域)等。
2)硬件能力带动软件研发:基于公司强大的硬件研发能力,不断推出一些新型硬件设备。软件团队加强与硬件团队的沟通,及时了解硬件产品最新进展,并及时开展新型应用软件研发,最大限度地发挥硬件设备的作用,体现设备的应用价值。以特定路线视频接力软件为例:公司开发的智能布控跟踪球机,支持对车辆进行自动目标识别和目标定位等功能。为充分发挥设备效能,行业软件团队开发了特定路线视频接力软件,协同利用多个布控跟踪球机,实现跨镜车辆目标追随,用于危化品车辆的全程无缝视频接力等应用场景。
研发成果二:通用和专用相结合,软件平台+算法+模型+服务。1)软件平台:包含基础平台、通用平台、行业平台。基础软件平台指的是“两池三库一屏七平台一环境”(“两池”是指计算存储资源池和数据资源池,“三库”是指组件仓库、算法仓库、模型仓库,“一屏”是指大屏可视化应用开发工具,“七平台”是指资源管理调度平台、智能感知联网平台、AI开放平台、感知融合赋能平台、物信融合数据资源平台、智能应用开放平台、一体化运维服务平台,“一环境”是指四维空间操作环境)。通用软件平台:提供跨多个行业的通用软件功能,包括通用安防、可视化指挥、报警管理、巡检监管、会议互动、内容发布等。行业软件平台面向70余个子行业提供服务,逐步形成了面向各个行业的100多个应用软件平台。以交警行业为例,提供交通违法管理平台、交通综合管控平台、城市交通态势分析研判平台等。2)算法:包含通用算法(可用于多个行业智能应用开发的算法。例如,交通运输设备、机动车、非机动车的检测、分类算法、人车流量检测算法等)、行业专用算法(针对行业应用需求开发算法)。3)模型:主要是行业业务数据模型,通过大数据采集和分析,为各行各业提供大数据应用服务,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一批行业业务数据模型,基于模型仓库进行管理,并可在其他同类应用场景进行复制应用和优化。4)服务:主要是十余种业务运营服务,包括:城市停车运营服务、消防运营、安检运营、社区运营服务等。
3.3.渠道优势+组织架构革新+人才培养机制+柔性生产体系,竞争优势明显
多层次渠道铺设遍布国内外区域,渠道优势一骑绝尘。1)渠道方面:公司在国内建立了32个省级业务中心,将业务决策与软件定制开发能力前移,300多个城市分公司覆盖国内大部分地市,保障业务有效开展;在海外设立19个大区功能中心,下设66个分支机构,以国家为单位构筑营销、服务与研发能力,为155个国家与地区提供服务。2)合作伙伴方面:公司的多层次渠道伙伴广泛覆盖各类型市场,与全球范围内6000多家经销商、1万家集成商、30万家工程商、40万家安装商、1000余家服务商密切合作,携手为终端用户提供产品与服务;与30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和100多个用户单位建立联合创新实验室,向合作伙伴充分开放、成就彼此,共同打造产业创新联合体。
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与时俱进,在发展中适配变与不变。1)业务上,面对不断发展变化,公司的资源组织方式与管理方法也随之更新,为更好的适应客户需求,提高内部运营效率,公司在2018年启动业务架构的变革重组,重新组织整合资源,将国内业务分为PBG、EBG、SMBG三个业务群,更有针对性的面对不同类型市场和客户,更有效的协同内部资源。2)在流程管理上,公司以客户为中心做流程化管理,每年推动100余个流程管理变革项目,不断优化资源布*,捋顺协同方法。3)公司将IT系统延伸到业务开展的方方面面,有效提供服务,提升业务效率。4)公司用大数据手段来进行财务风险的识别和管控,建设数字化、全协同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内部运作风控机制,加大内部反腐败和廉洁建设的力度,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大范围股权激励+创新业务跟投,将公司发展和员工利益绑定。公司将人才视为企业竞争力最重要的来源,秉承“以人为本、共同成长”的用人理念,广泛汇聚全球人才。一方面,公司建立了管理与专业双序列的职业发展通道,实施多级培训机制,为公司中坚力量的巩固升级、后备力量的储备发展持续投入资源。另一方面,公司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把人才聘用、职务升降、培养发展、薪酬待遇相结合,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由薪酬福利、股权激励、创新业务跟投构成的员工综合回报体系已经形成,面向长期奋斗者而设计的股权激励、创新业务跟投机制在驱动着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参与跟投的广大员工创造着长期回报,将业务长远发展与人才持续成长协调一致。2015-2020年,公司人均薪酬从17.31万元增长至25.22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82%。
供应链管理+柔性生产体系,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重要保障。1)原料端:公司与供应商发展稳定互惠的合作关系,与全球超过1000家供应商携手合作,共同开发打磨硬件底层技术平台。针对近两年来由于**和疫情带来的供应链不确定性,公司保持原材料高水位,以冗余库存应对外界环境变化。2)生产端,公司在杭州桐庐、杭州滨江、重庆建立国内制造基地,持续推进武汉制造基地建设和桐庐、重庆的扩产计划,并在印度、巴西、英国建立海外工厂,支持全球产品供应。公司凭借180多条SMT生产线,40多条自动化组装线,构建业内领先的自动化生产能力,打造敏捷、柔性、协同的制造体系,满足多品种、小批量、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模式。
随着“AI+安防”的兴起,智能化安防逐步深入金融、教育、楼宇、家庭等场景,行业碎片化、泛安防化、定制化的特征越发明显。目前进入碎片化市场的玩家包括传统安防龙头、科技和互联网巨头、AI算法公司、细分行业龙头,相比其他竞争对手,公司在感知技术、产品硬件、解决方案等方面具有先发优势,但是最重要的差异还是来自于公司的行业理解和场景落地。一方面,销服网络为根,拥有能够下沉至乡镇、走到田间地头的完善营销服务网络,是公司能够深入理解和获取行业知识,精准把握客户需求痛点的关键;另一方面,产研体系为本,公司将研发和技术支持资源前移,将市场触角与决策中心前移,与铺设的营销服务网络相匹配,更近距离的接触和服务客户,使得渠道的稀缺价值尤其彰显。
4.1.碎片化、定制化、泛安防化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司具备先发优势
1)碎片化:安防行业既有集中型的大型城市级安防项目,也有碎片化的小型用户项目,且碎片化的形态存在已久,市场中存在无数散落在全国各地区以及各行业的非标需求。区别于集中型市场,碎片化市场是指用户不集中,应用与产品相对分散的市场,主要分布在民用领域,这些领域市场的用户较为分散,且存在大量中小企业用户,包含社区、园区、校园、商超等日常生活、工作场景。客户类型也主要为中小微企业,单个项目金额小(几万到几百万不等),但基数较大。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智能安防时代的到来让安防行业的边界逐渐模糊化,在新技术的加持下许多未被满足的需求有望实现,行业“碎片化”的现象越发明显。
2)泛安防化:随着“AI+安防”的兴起,人工智能技术开始逐步融入安防行业,智能化安防逐步深入金融、教育、楼宇、家庭等场景,以民用安防市场为例,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安防领域的深度应用,帮助传统安防企业逐步打开民用安防市场。在家庭安防系统中,智能锁、智能摄像头、红外入侵探测器、声光报警器等设备组成一个安防监控网络,使居民可以随时通过移动设备管理家庭。此外,基于智能安防硬件体系衍生出的增值服务市场也开始显现,目前多数智能安防体系都是基于众多智能摄像头、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搭建的,而这些物联网设备所采集的数据除了满足安防需求外,也可以用于其他增值服务,如企业管理、客流分析、精准营销等,在提高用户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提升用户体验感受。这些增值服务的衍生也是安防行业泛在化的体现。
3)定制化:越来越多细分领域需求的出现,打开了泛安防行业全新市场,泛安防行业呈现出“长尾特征”。长尾效应强调“个性化”、“客户力量”和“小利润大市场”,将这些细小的市场累计叠加,将发现这些细分市场需求量潜力庞大。但是,由于碎片化市场的自有特性:1、用户不集中,碎片化市场的服务主体主要为中小微企业,散落在全国各地区、各行业领域,市场销售工作难度大,需要覆盖范围更广的渠道布*,从而提高销售成本。2、项目单价低,中小微企业客户安防需求体量较小,客单价较低,项目投入产出比低,但中小微企业数量庞大,项目基数大。3、定制化,每个用户对安防的要求都不尽相同,用标准化的产品体系满足不同用户的非标需求难度较大。因此,碎片化市场一直是安防厂商业务拓展的痛点和难点。
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公司前瞻性布*、具备显著先发优势。在前文中我们已经介绍:1)在感知的技术层面,公司从可见光到非可见光、红外、毫米波雷达等等,感知技术类别比较丰富,感知手段比较完整。2)在产品层面,大而全,有各个细分场景的各种类型的产品。3)在解决方案层面,从大的行业到细分的领域,定制个性化方案。4)在整个过程当中,公司依托统一软件架构平台,产生规模效应,这是公司前瞻性布*、深耕行业多年的成果。
4.2.竞争格*分析:行业理解领先于BAT和华为,场景落地领先于AI公司
目前参与到碎片化、定制化、泛安防化市场的企业主要有4类:1)传统安防厂商,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为代表;2)科技和互联网龙头,以华为和BAT为代表;3)AI算法公司,以四小龙商汤、旷视、依图、云从为代表;4)细分行业龙头,以树根互联(三一重工)、徐工汉云(徐工集团)、美云智数(美的集团)为代表。相比其他三类竞争对手,公司均掌握一定的竞争优势:
1)相比细分行业龙头,优势在于完善的产品系列和作为最重要接入口的视频感知能力。细分行业龙头深耕行业多年,强在渠道铺设和行业理解,但是产品硬件、算法算力均是明显短板,尤其前端的视频感知能力作为最重要的数据接入口,几乎是完全掌握在安防龙头公司的手里的。这是公司相比细分行业龙头的优势所在。
2)相比AI算法公司,优势在于场景落地。AI四小龙强在算法和算力,但是落地到场景端,一是缺乏长期深耕行业所获得的行业知识和行业理解,二是渠道端铺设能力不足使得场景落地难度较大,这是公司相比AI企业的优势所在。
3)相比科技和互联网巨头,优势在于行业理解和渠道铺设。一方面,下沉到乡镇一级的渠道铺设和长期与行业客户合作所形成的对于行业知识的深刻理解、对于客户需求的深刻把握,使得公司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另一方面,统一的软、硬件研发平台使得公司可以将行业经验和行业知识转化为算法模型,形成最终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对于科技和互联网巨头来说,渠道的铺设和知识的积累需要长期投入,根据公开数据,2020年海康威视的人均薪酬为25万元,而以华为为例,2020年的人均薪酬高达70万元以上,碎片化市场较低的客单价可能限制了科技和互联网巨头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4.3.行业理解和场景落地均依赖于把握客户痛点,稀缺渠道价值被显著低估
深入洞察和精准把握客户痛点,完善的营销服务网络是根本。根据公司管理层在“2021AICloud生态大会”上的发言,碎片化、定制化的行业服务市场中,有2种模式:1)先行业、后技术,即首先要深入到每一个行业场景,看看自己的哪些技术和产品能够为行业所用,并且根据行业用户需要不断充实、发展、完善技术和产品。行业是主导和牵引,技术是配合。2)先技术、后行业,即拿自己的技术改造行业,技术是主导和牵引,行业是配合。在公司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先行业、后技术的道路,深入行业场景完善技术和产品、为客户创造价值,公司将该种模式称为“三分技术、七分业务”。想要深入理解和获取行业知识,精准把握客户需求的痛点,能够下沉至乡镇、走到田间地头的完善营销服务网络是根本。“销服网络为根,产研体系为本”,2011-2021年,公司销售人员从1613人增加至9296人,年复合增长率为19.14%;销售费用从6.26亿元增加至85.8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9.94%;人均销售费用从38.78万元增加至92.37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07%。截至2021年年底,公司在国内建立了32个省级业务中心、300多个城市分公司覆盖国内大部分地市,保障业务有效开展;在海外设立19个大区功能中心,下设66个分支机构,以国家为单位构筑营销、服务与研发能力,为155个国家与地区提供服务。公司的多层次渠道伙伴广泛覆盖各类型市场,与全球范围内6000多家经销商、1万家集成商、30万家工程商、40万家安装商、1000余家服务商密切合作,携手为终端用户提供产品与服务;与30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和100多个用户单位建立联合创新实验室。
研发资源前置和下沉,匹配营销服务网络,进一步彰显渠道的稀缺价值。有了完善的营销服务渠道之后,考虑到碎片化市场的需求定制化、产品场景化,是否可以建立与行业需求适配的产品和技术体系是培养客户粘性的关键。公司推进省级业务中心建设,省级分公司升级为业务中心,并在重点地市下设二级分公司,将研发和技术支持资源前移,将市场触角与决策中心前移,与铺设的营销服务网络相匹配,更近距离的接触和服务客户。具体表现为:1)建立省级业务中心,将研发和技术支持打散下放;2)总部负责开发构架,每2-3年更新升级一次,省级业务中心开发组件,和构架组合交付给行业客户;3)组件开发完后归入组件库,其他地区可以调用,内部结算付费。截至2021年年底,公司定制化解决方案覆盖公共服务、企事业相关10余个大类、70余个小类的众多行业应用,每年销售的硬件设备已达27000种不同型号产品。
核心假设:
1)PBG: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14.84、240.88、276.29亿元,增速分别为12.12%、12.12%、14.70%,占比总营收分别为22.64%、21.20%、19.95%;
2)EBG: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92.24、222.25、254.96亿元,增速分别为15.61%、15.61%、14.72%,占比总营收分别为20.26%、19.56%、18.41%;
3)SMBG: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34.90、165.27、203.28亿元,增速分别为0.00%、22.51%、23.00%,占比总营收分别为14.22%、14.55%、14.68%;
4)海外业务: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19.35、254.23、294.65亿元,增速分别为15.90%、15.90%、15.90%,占比总营收分别为23.11%、22.38%、21.28%;
5)创新业务: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19.35、254.23、294.65亿元,增速分别为15.90%、15.90%、15.90%,占比总营收分别为23.11%、22.38%、21.28%。
盈利预测: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948.97、1136.17、1384.70亿元,增速分别为16.55%、19.73%、21.8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6.00、236.94、287.24亿元,增速分别为16.66%、20.89%、21.23%,EPS分别为2.08、2.51、3.04元。
投资分析: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EPS分别为2.08、2.51、3.04元,对应PE分别为20、17、14倍,考虑到:公司作为全球安防龙头,1)核心问题:短期业绩之争,PBG、SMBG失速可能VS海外、创新业务提振;2)价值判断:从标准化产品到半标准化、半定制化解决方案,再到完全定制化绝无仅有;3)长期发展:定制化、碎片化是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稀缺渠道价值显著低估。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海康威视怎么样
海康威视全球排名第四国内排名第一的安防上市企业,全国有各地都有分公司去年的年营业额达到107亿,每年以百分之四五十的速度增长,算得上一家比较不错的企业,待遇福利各方面都还是比较好!
海康威视2022年财报及2023年一季报简析
2022年海康威视营收831.7亿,同比增长2.14%。归母净利润128.4亿,同比下降23.59%。四季度营收234.4亿,同比下降9.1%,归母净利润约40亿,同比下降31.5%。
2022年是海康成立二十一年来利润第一次出现负增长,其实长期跟踪公司的朋友可能早就预料到了,海康在2022年二季度净利润就已经出来负增长,同比下降19.4%,三季度同比下降31.29%,四季度同比下降31.5%,达到历史最低点(据业绩说明会上管理层所说“2021年四季度公司有确认大项目收入,数据基数较高,2022年底经营环境变化剧烈,导致四季度缺乏开展有效工作的环境,我们认为22年4季度是公司业绩的底部。”)。主要原因其实就是**影响和疫情,下面咱们简单分析一下海康的2022年财报。
营收
2022年海康营收831.7亿,2021年营收814.2亿,绝对值增长17.5亿。其中主业产品及其服务收入658.7亿(主业指创新业务以外的其他部分)、主业建造工程收入22.2亿、创新业务收入150.7亿。通过年报P76页营业收入与构成表格可知,这个17.5亿的增长主要是境外市场实现的(境内主业绝对值增长-41.6亿、境外主业绝对值增长31.1亿、创新业务绝对值增长28亿,合计增长17.5亿。如果把创新业务也分为境内境外,可以发现这17.5亿的增长主要是来自境外,境外绝对值增长-25.4亿、境内绝对值增长42.8亿。)
2022年疫情的影响导致国内收入下降这也很正常,境外收入相比国内要好些,毕竟境外的国家对疫情的管制放开相比国内要早些。管理层在业绩说明会上透漏“下半年北美、欧洲业务受通胀、**打压等方面的影响,业务出现负增长,发展中国家继续保持不错的增速。预期未来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占比将会进一步提升。”看来制裁方面对海康的影响不小。
三大事业群总营收约451亿,同比下降8.41%。其中公共服务事业群受到防控的影响最大,营收约161亿,同比下降15.79%。公共支出受限,大项目落地较少,加上2021年四季度海康有确认大项目收入,数据基数较高,2022年底经营环境变化剧烈,导致四季度缺乏开展有效工作的环境,而且管理层还认为2022年四季度是公司业绩的底部。中小企业事业群收入约125亿,同比下降7.36%,这个好理解,中小企业对经济环境比较敏感,下半年需求不太活跃。企事业事业群收入165亿,与去年基本持平,在去年的经济环境下能维持这样,真的是很不容易了。
创新业务发展不错,2022年12月28日,萤石网络作为海康威视旗下首家成功分拆上市的子公司,成功在上交所科创版挂牌上市(海康持股比例由60%下降到48%,通过萤石网络2022年年报可知,萤石网络2022年营收43.06亿,同比增长1.61%。归母净利润3.33亿,同比下降26.1%。在营业收入构成图表中,智能家居业务收入为40.77亿,与43.06亿并不相符,我的猜测可能是扣除了关联交易)。
2022年12月26日,公司2022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批准了分拆海康机器人至创业板上市的相关提案。2023年3月7日,海康机器人收到深交所出具的《关于受理杭州海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的通知》,交易所认为申请文件齐备,决定予以受理。看来海康机器人分拆上市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除了智能家居业务,其它创新业务增长率都在两位数,机器人业务更高达到了41.81%。可以很确定的说创新业务以后是海康的一大增长点。
顺带说一下,年报开头管理层致股东的信中结尾的一段话我非常喜欢“无论是什么样的业务模式,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始终是公司坚守的初衷和核心价值观。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开放、透明、坦诚,始终是公司坚守的原则。”有这样务实的管理层,海康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现金流
2022年现金流净额比2021年减少了大约25亿,其中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约868亿,去年同期为835亿,增加31亿,当期销售收到现金/营收=104%,回款良好。不过虽说回款情况良好,但是通过观察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可以发现2022年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总金额相当于2022年5个月的收入,而2021年则是4.5个月。
支付员工薪酬比去年同期多出35亿,主要是研发费用比去年同期增加约16亿,这个没得说,这是加强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从2018年到2022年,海康的研发占收入比重分别为8.99%、9.51%、10.04%、10.13%、11.8%,还有就是员工人数的增长,2022年比2021年增加五千多人。
在海康员工人数增长的问题上,管理层在业绩说明会由详细的回答,我直接复制过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平衡。有些投入是响应式、应急式的,比如项目来了,需要投资源去做,或者有些事件发生了,需要去做响应;而有些投入是基于对未来趋势的判断,是中、长期的投入,可能在短期是没有产出的。企业经营有面子、里子和底子,有些是为了底子而投入的资源,可能需要3年、5年,甚至更长时间才会有效益。
海康在2021、2022年这两年中,非产线工人的人员编制的确有1万人左右的增长,这是因为我们当时判断公司处于机遇期,结果外部的环境波动较大,当年的销售低于我们的预期。我们肯定会做相应的调整,但对于底子性质的投入,我们依然会很坚定。过去两年我们人力资源投入比较多,今年在人员编制上我们不太会扩大了,我们会在内部去优化资源分配,对于短、中、长期的投入会有调整,有些会加大投入,有些会减少投入,内部会做一个平衡。不同的业务之间也有差异,对于发展快的业务会倾斜一些资源,对于发展低于我们预期的业务会进行一定的收缩,但是对于有些核心能力的培养,我们会很坚定地投入,不会因为外部环境的波动,或者短期经营绩效的考虑而进行调整,谢谢。”
净利润
2022年海康归母净利润128亿,2021年为168亿,比去年减少了40亿,同比下降23.59%。通过观察利润表可以发现,虽然营收同比去年增长了约18亿,但是营业成本增长的更快达到了27亿,这也直接导致了海康的毛利率由2021年的44.33%下降到2022年的42.29%。成本上升的原因管理层在业绩说明会上也给出了解释,主要是在经济弱势的情况下,公司尽力争取营收增长,部分低毛利的业务机会拉低了整体毛利。而在2023年一季度毛利率有所提升,提高到45.17%,一方面是部分业务质量向好,另一方面是公司加大降本力度。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增加主要是薪酬的上涨和人员的增加,通过计算可以得出海康2022年平均年薪为28.5万/人,而2021年为27.7万/人,涨薪的主要原因是提高薪酬竞争力,争夺人才。人员增加上面讲过这里就不说了。
财务费用2022年是9.9亿,2021年是1.3亿,同比增长8.6亿,产生原因主要是汇兑损失(收益)。2022年汇兑收益为4.3亿,2021年汇兑损失3.5亿,正负合计7.8亿。
研发费用上面说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估值
2023年一季报和2022年年报同时发布,一季报营收162亿,同比下降1.94%,归母净利润18.1亿,同比下降20.69%。通过观察利润表发现归母净利润下降这么多的主要原因其实是研发费用比去年同期增加约4亿,占收入比也从2021年的12.5%增长到15.2%,如果研发费用和去年一样,归母净利润其实相差不大。
研发费用增加虽然增加了成本,但这也是海康的优势之一,所以不要大惊小怪。
据管理层在业绩说明会上的表达,可以看出海康管理层对国内还是比较乐观的,但是海外市场整体出现了负增长,我认为这对海康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就拿今年来说境外业务收入占海康总体收入32%约263亿。
上图为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占全年净利润比,可以发现2018年是个分割线,2018年以前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占比基本保持在15%-17%之间,而之后2019-2021年一季度占比就降到了11%-13%之间,2022年又增长到18%。
弄清楚这个我们就比较容易估出海康2023年的净利润了,让我们先回忆一下:
2018年美国众议院通过一份议案,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美国联邦**采购某些中国制造的视频监控设备。其中就包括海康威视。
2019年10月,海康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这也使得海康无法获得美国企业的软件和零组件。(为了应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海康的存货激增,由2018年的57亿增长到2019年的113亿)
简单点说就是中美MYZ的的影响,之后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基本就在11%-13%之间,2022年达到了18%,主要原因我直接就复制管理层原话“2022年,全球宏观经济波动加大、地缘**错综复杂、制裁打压继续升级;国内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各方面影响,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挑战。”
就是MYZ和疫情的影响,咱们看2022年各季度净利润的同比增长就可以看出来2022年是真的挺难的,2022年各季度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速分别为5.29%,-19.41%,-31.29%,-31.50%。
对于2023年来说可以肯定的是疫情已结束,MYZ依旧继续,相对于2022年经营环境有所改善,毛估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占全年净利润比在11%-13%之间,所以2023年归母净利润在138亿-164亿之间,也可以写成151亿±10。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2022年海康威视排名(网络安全公司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