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远锂科中一签能赚多少钱(长远锂科几号发工资)

长远锂科几号发工资

通过查询企查查可知,此盯裤长则脊远锂科25号发工资。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技术研究院麓谷和铜官两大研发基地,专注于高端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正森简级材料的研发。

第一次中签.能赚多少钱大神们

我不会~~~但还是要微笑~~~:)

002843中签大概可以挣多少钱

我也中了500环球印务,估计15元-17元没问题中性点估计,赚4000没问题

长远锂科是概四居状附备央企还是国企

长远锂科是央企。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06月18日成立,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研究、生产、销售二次电池材料及其它高效电池材料,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自营和代理二次电池材料,其它高效电池材料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等。央企一般指中央企业。中央企业为“中央管理企业”的简称,是指由中央人民**(***)或委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行使出资人职责,领导班子由中央直接管理或委托中央组织部、***国资委或其他等中央部委(协会)管理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权限划分,国有企业分为中央企业(由中央**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和地方企业(由地方**监督管理亏枯码的国有企业)。中央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特别指出,在我国除了广义和狭义定义的中央企业外,对于个别中央企业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较为特殊,这些中央企业归***直属管理,属于正部级。一般认为,中央企业主要特征有:一是资产财务关系在财政部单列;二是人事关系在人社部单列;三是经营上在国家计划中单列(***可以直接向其行文)。早在2003年***国资委成立之初,***国资委所管理的央企败银数量是196家,经过重组,至2015年3月,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央企数量112家。加上保监会、银监会、证监会直接管理的金融央企,一共为124家央企。截止销哪至2015年12月12日,国委会发布的央企名录共有106家。

中一签蚂蚁金服能赚多少钱

这次新股申购很幸运中了一签,于是有点兴趣来看一下蚂蚁这家公司

IPO文件实在太长,我简单挑一些看看

股份发行信息

初始发行:1,670,706,000股

超额配售:250,605,500 股(选择执行)

总共可发行:1,921,311,500股

按股价68.8元一股算,最大募集资金= 1,921,311,500x68.8

=132,186,231,200元

简写:1321.86亿

其中:

战略配售:1,336,564,800股,占超额配售前的80%

网下初始发行:267,313,200股

网上初始发行:66,828,000股

本次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户数为:5,155,647户,可见开通科创板的人确实比较少,A股一共有1.6亿股民呢。

有效申购股数为:276,901,527,000股

配号总数为:553,803,054个

平均每个账户申购:107个,可见开通科创板的,好像有钱人很多

最终网上发行数:

网上初始发行:66,828,000股

网下回拨至网上:33,414,500股

回拔后网上可发行:100,242,500股

超额配售:250,605,500股

网上发行共计:350,848,000股

认购倍数:

中签率:

发行股数/每签股数/配号个数=350,848,000/500/553,803,054

=0.001267049711864

也就是:千分之1.2的中签率

结合上面计算的,每个账户平均申购107个号,

则平均每个账户中签的概率为:13.55%

组织架构

蚂蚁金服,全称是“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更名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初时名称是:浙江阿里。于2000年10月19日成立。

浙江阿里是谁成立的,看下面的股权结构:

而后,蚂蚁经过20年的发展,现在的股东成了这样的:

从前十大股东来看,最重要的就是三个,

杭州群瀚占29.8%

杭州君澳占20.6%

阿里巴巴占32.64%

这里面,阿里巴巴我们都知道,前面那两个是什么情况?

看一下具体的股权架构:

原来,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的母公司是同一家公司,而这一家公司,大股东是马云

接合后面的信息,马云先生通过前述安排控制了蚂蚁集团50.5177%股份的表决,为发行人的实际控制人

这下就明了了,20年波折起伏,最终还是马云的企业。

收入情况

从收入来看,数字金融科技平台收入占比最高,占比从2017年的44%(289亿),到2020年的63%(459亿)增长迅猛

具体来看

数字支付服务收入:主要来自公司在国内商业交易中,按照交易规模的一定百分比向商家和交易平台收取的交易服务费

数字金融科技平台收:

公司直接或间接地基于公司的平台促成金融机构合作伙伴的业务规模,主要以技术服务费的形式取得收入

微贷科技平台:公司主要按照金融机构等合作伙伴相应获得利息收入的一定百分比收取技术服务费,因此该等收入与公司平台促成的消费信贷及小微经营者信贷余额相关;

理财科技平台:公司主要按照公司平台促成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实现资产管理规模的一定百分比收取技术服务费;

保险科技平台:公司主要按照公司平台促成金融机构合作伙伴相应收取保费的一定百分比获得技术服务费,或按照相互宝项目参与用户支付的分摊金额的一定百分比获得技术服务费。

具体来看:

最赚钱的居然是微贷科技平台,从2017年161亿,增长到2020年285亿

中一签能赚多少钱

最后来说说估值,也就是预计一下中一签能赚多少钱

客观评价一下:ROE不高,2017年12.7%,2018年甚至才0.63%,2019年10.43%,这要是已经上市的企业,股价肯定被爆打。2020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上半年就实现了10.85%的ROE,为了上市发力一把?还是业务真的开始赚钱了?

净利率:2020年29.2%,2019年14.9%,突然这么大?

这个就要具体分析了,先不管了。

计算估值

原始股数:23,778,629,496股

新增股数:1,921,311,500股

上市后总股票:25,699,940,996

按每股68.8元算,总市值:1,768,155,940,524.8元,或17681亿

网上说的2万亿,可能包含了港股市值

按17681亿的总市值算,2020年6月30日,归母净利润212.34亿,动态PE=17681 /212.34/2=41.6倍

蚂蚁金服,应该是非常纯正的科技股,如果是小市值,可能炒到100倍PE很正常,于是可以用100倍作为最高市值。

100倍PE,能对应多少市值呢?

答案是:42,468亿

对应现在的市值,有140%的涨幅

当下,白酒估值40倍,酱油、医*80倍,芯片100倍,如果说要取一个合理的估值,我拍脑袋给70倍算合理吧

于是70x212.34x2=29,727.6

因此,总市值在2.9万亿

对应发行价,有68%的涨幅

因此,涨幅区间位于:68%-140%

中一签的收益为:23,392元-48,160元

欢迎积极点赞,点在看,评论留言转发

湖南长远锂科好来自进吗

不好进。盯蚂根据查询湖南长远锂科显肆则磨示,该公司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有3到5年的工作经验,公司发展前裂斗景好,竞争大要求高不好进。

抱团压价?变脸破发?IPO增速,名堂也变多了-虎嗅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红刊财经(ID:hkcj2016),原文标题:《IPO提速,估值定价问题凸显》,作者:刘增禄,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年内新股发行节奏明显加速,323家新股年化后的数据已经打破新股上市峰值。在大量新股上市过程中,不乏有混水摸鱼者,这一点在每逢监管机构抽查时有直接体现,总会有大量公司选择撤回申报材料。

在新股发行阶段,因利益驱使,有大量资金开始从二级市场转战IPO发行询价环节,通过“抱团压价”方式获取利益最大化,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企业直接融资,且也破坏了上市规则,很明显是有碍于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此外,因部分公司上市时过于美化自身的基本面,也导致自身的估值定价存在失真情况,而上市后业绩变脸或股价出现“破发”也是必然的结果。

今年以来,A股IPO发行节奏明显提速,仅成功上市的新股就有323家,若从年化结果来看,上市数量已创历史新高。此外,已经过会或过审的还有数百家。

《红周刊》记者发现,在新股上市节奏明显加速过程中,也涌现出了很多值得重视的问题,譬如被抽中现场检查的公司主动撤回上市申请者明显增多;询价过程中,机构“抱团压价”、“地板价”或面值附近价格发行等。前者反映了上市公司对自身提交材料的信心不足,后者则反映了询价机构可能因利益驱使而人为压低了发行价。这种情况的发生,不仅不利于企业融资,也破坏了A股的发行环境。

发行过程中的估值定价一旦不真实,必然会影响到企业上市后的股价表现,而非正常的股价波动也必然会吸引更多投资者不理性“炒新打新”,结果就是,风险越积越大,直至爆雷。

统计A股市场往年新股发行情况,目前上市数量最多的年份为2017年,上市者达438家,而今年时间虽然仅过了8个多月,但新上市公司家数已经达到2017年全年首发公司数量的73.74%,这一规模超过了A股历史90%以上的年度发行数量。

IPO发行提速,使得新股融资规模也水涨船高。统计数据显示,年内新登陆资本市场的323家新股募集资金总额达2835.07亿元,规模超过了2010年、2020年以外的其他年份。

普华永道中国市场主管合伙人梁伟坚在公司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和香港IPO市场表现及前景展望》中表示,随着“十四五”规划战略推进,政策利好助力相关产业IPO及注册制改革进一步落实,今年下半年IPO仍会继续活跃,预计2021全年A股多层级资本市场获得IPO企业数量将达430~490家,融资规模有望再创历史新高,超过50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银行在今年也按下了IPO的“加速键”,年内已有重庆银行、齐鲁银行、瑞丰银行3家公司登陆A股,而拿到批文等待上市的还有上海农商银行。据证监会披露消息,目前还有13家银行正在排队中,其中城商行5家,农商行8家。从审核进度来看,湖州银行为“已反馈”,其余12家银行均为“预披露更新”。

催化A股IPO发行节奏明显加速的最主要推动力,无疑是注册制的实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孙念瑞曾在公开场合表态:“随着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先后落地,改革第三步就是全市场注册制将适时稳步推进。注册制下,企业发行上市效率会明显提高。”

事实上,统计数据也清晰显现,实施注册制后,创业板在今年已经有119家企业完成了IPO发行,科创板年内也有113家企业完成IPO发行,而依然在执行核准制的沪、深主板市场,年内分别只有68家公司和23家公司完成IPO发行,合计数量91家。仅从发行数据对比来看,注册制下的IPO发行上市效率明显提高很多,给了更多企业直接融资的机会。

注册制的实施不仅加快了企业上市融资的进程,同时也缓解了A股新股发行的老大难问题——新股排队“堰塞湖”。但不可否认的是,相较审核制,“带病闯关”者似乎也出现更多,每逢现场检查时,总会有一众公司选择撤回注册审核申请。经统计,强监管下,今年年内已有105家公司很“自觉”地撤回了IPO注册审核申请。

“在注册制实施后,上市标准有所放宽,很多企业都想尝试一下。”一位要求不具名的上海投行人士对《红周刊》记者表示,中介机构本着为客户服务的原则,如果企业不是确实有硬伤,一般都会尽量鼓励上市。多数企业通常都有一些小的瑕疵,如果是非实质性的问题,一般就会上报材料,但如果涉及到实质性问题,就会要求撤销,中介机构也是有自己的把控尺度的。“在以往核准制下,拟IPO公司也会被现场检查,但那时公司可以慢慢排队,排到把自身问题解决,而现在的现场检查则是出现问题就直接劝退。”

专门从事IPO业务的某律所合伙人也向《红周刊》记者表示,拟IPO企业主动撤回申请,说明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随着新证券法的实施,其信息造假等违规成本在加大。介于监管层在注册制推行所配套的监管设计上更趋于完善下,与其因自身存在的问题被监管层抓个现行,还不如主动撤回,毕竟撤回后进一步完善材料,还是可以再次申报的。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也给出了类似的解答,他认为被现场检查的拟IPO公司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一旦被抽中,此前的侥幸心理就会被打破,下次排队上市可能很麻烦。为此,保荐机构也不愿意冒险,选择主动撤回也是为了避免进入黑名单或受到相应惩罚。

8月13日,今年新股现场抽检结果出炉。证监会表示,部分首发企业依然存在会计处理不恰当、信息披露不充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部分中介机构也存在履职程序不规范、底稿记录不完整等不足。但整体来看,接受检查的公司中未发现触及发行条件的问题,未发现重大信息披露违规,也未发现中介机构重大执业缺陷等问题,均悉数过关。

对于这样的检查结果,显然是出乎投资人预期的,众多拟IPO公司在抽检前夕大面积“撤回”现象已经非常反常,可检查结果却未发现有重大违规、缺陷公司,如此结果显然让很多投资人难以理解。

如果说撤回审核申请公司真的没有问题,那为何A股历史上还出现过多起IPO财务造假的案例?譬如绿大地虚构合同、虚增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少计提各项减值准备、通过关联方实现自由资金体外循环、挪用资产;万福生科虚构合同、自我交易、虚增预付账款和在建工程、虚增银行存款;欣泰电气虚增银行存款、少计提各项减值准备……总之,投资者担忧此次监管层的新股抽检很可能只是走过场。

对于投资人的担忧,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这里有个重要性问题。此次证监会公告定性是没有发现“重大”的违规和执业缺陷,但也明确存在一些执业问题。没有发现重大问题是不影响发行条件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不少公司在领了警示函后依然下发了批文的原因。“如此情况恰恰反映了监管层检查严谨的态度,如果对所有问题不分轻重一刀切,没有重要性水平差异,一概认为问题都很大,那才是监管层检查不够严谨呢!”

相较多家公司在抽查中撤回审核申请的新闻,近期,有关IPO询价阶段被机构“抱团压价”一事更值得关注,因为这一事件已引起监管层高度关注,并为此修改了科创板和创业板的股票发行与承销相关规定。

事实上,有关询价机构有意压低拟上市公司的发行价格新闻在往年也不少见,只不过不像今年那么明显。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低于5元以下发行的公司就有27家,低于3元以下价格发行的达7家,有2元以下的甚至还有3家。低价发行的后果是,拟上市的IPO公司不能足额融资去投资新项目。有不少IPO公司掌门人甚至在机构询价后悲观叹息:“IPO价格竟然已经这么低了,我能不能不上了。”

今年7月,拟在科创板上市的某技术服务业公司吸引了10289个配售对象,但从初步询价报价信息来看,有多达9634个配售对象统一给出了1.97元的申报价格,占比达93.63%。如此高比例、高集中度的低询价结果,让公司发行定价最终止步于1.97元。这一新股发行定价为目前科创板历史上“第二低”。

其实,不仅仅是科创板公司存在低价发行情况,即使是创业板甚至主板市场今年以来也相继发生过超低价发行案例。在创业板公司读客文化的询价过程中,10096个配售对象中有655个报价1.55元,最终公司以此定价。7月19日上市首日,公司股价报收于31.66元,涨幅高达1942.58%,若中一签,上市首日就可获得1.51万元的浮盈。

读客文化发行上市后,公司刷新了创业板两项纪录:第一,公司股票1.55元的发行价为创业板有史以来最低发行价;第二,公司股价首日近20倍的涨幅,刷新了创业板有史以来新股上市首日最高涨幅。

不过,有意思的是,深市主板公司南网能源发行价虽然只有1.4元,但上市后股价却连续收出了14个涨停,以3月24日盘中创出的15.13元历史高点计算,区间最高涨幅一度高达980.71%。以1.22元价格发行的龙腾光电,发行上市首日股价较发行价也暴涨了707.38%,上市后三天涨幅超过10倍。

新股公司上市后的股价暴涨,对于那些线下获配的机构来说,收益显然是颇为丰厚的。

几家欢喜几家忧,IPO公司以不合理的超低发行价上市,对于线下打新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来说如同“白捡钱”一样,但对于IPO公司来说,则很难通过上市募得正常业务发展所需资金,无形中也降低了企业愿意上市的动力。

统计数据显示,年内上市的次新股中有多达164家公司募资存在缺口,只有37家公司实现超募。譬如,6月22日登陆科创板的铁建重工,实际募集资金与预计募集资金间的差额高达36.26亿元;8月18日刚刚登陆科创板的格科微募资缺口也高达34.52亿元。此外,和辉光电-U、生益电子两家分别于今年3月份和5月份科创板上市的公司,实际募资同样较预期募资少了近20亿元。

对于询价机构的“抱团压价”,其实还可从新股公司的发行市盈率上得以体现,有众多的新股询价后的估值要明显低于行业平均市盈率。例如禽畜养殖公司晓鸣股份,今年3月25日询价时,所在行业平均市盈率为15.15倍,而公司的最终首发市盈率却只有7.98倍;软饮料公司欢乐家,5月19日询价时的行业平均市盈率为24.4倍,而公司的首发市盈率只有12.76倍;6月4日询价的医疗服务公司阳光诺和,首发市盈率为29.72倍,而其所属行业当时的平均市盈率却高达104.68倍。

那么,为何机构会“抱团压价”?究其原因很可能与“打新”无风险收益相关,毕竟新股发行价压得越低,询价机构后期回报也就越丰厚。

前述某律所合伙人对《红周刊》记者表示,超低的发行价并不能真正体现拟上市公司的真正价格,“询价阶段报价越低,与其上市后市场给予其的真实价格差价就越高,配售机构的收益也就越大。”也正是在此丰厚的打新收益回报下,选择网下申购询价对象的家数也在逐月上升中。

“在通过网下询价享受低价发行带来的价格优势后,多数询价机构又会在股票上市后集中抛售,形成低买高卖的稳定获利链条。”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行人士如是分析。

对于机构在新股询价阶段“抱团压价”的问题,也有观点认为是新股定价机制中的“高比例剔除”、“四数约束”、“按比例配售”等因素导致的。因为制度要求剔除掉10%最高的报价(新政策调整比例为3%),导致大家报价的时候不太敢往上报,说到底,机构寻求的是获配机会,而不是发掘企业的价值。

此外,为尽可能降低压价带来的影响,也有一些保荐机构会刻意在一定范围内调高报价区间,如此做法反而使得询价机构更有动力去“压价”,时间一长,就成了一种习惯性压价,报价永远比预测的底价还要低。

王骥跃认为,机构在新股询价阶段“抱团压价”不仅是对正常报价者权益的侵犯,且也导致新股上市后二级市场价格的扭曲,驱动市场去“打新炒新”,导致新股估值严重失真。“目前已很少有发行价明显高估的公司,企业定价主要是参考行业平均市盈率,然后再打个折扣,与公司基本面关系不大,甚至很多机构完全不去研究公司,只关心几个核心机构是怎么报价的。”

前述某律所合伙人也表示,现在多数机构的报价就是“抱团”,甚至根本不看同行业公司平均估值,就是看怎么低,怎么能够中标,就按此价格去报,“他们最先考虑的就是网下配售的收益,而低价发行的收益显然是最高的。”

近期,监管层对于机构在新股询价阶段的压价行为已经“亮剑”,上交所对6家资产管理机构予以了监管警示,中国证券业协会也对11家报价机构采取了自律措施。8月6日,证监会更是对《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发行与承销特别规定》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改,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在监管层的重拳出击下,8月份以来完成IPO发行的30只新股中,义翘神州的发行价最高,达到了292.92元,而发行价最低的金鹰重工也有4.13元,两元以下发行的公司没有再出现。此外,新股发行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也由之前的27.99倍升至36.18倍。

一边在打压机构抱团压低发行价现象,而另一面也不可忽视的是,很多新股公司的发行价格其实不仅远远超过审核制下划定的23倍市盈率红线,且还远远超过了自身所在行业的平均水平,譬如诺禾致源上市时的估值就达231.51倍,而之江生物也达189.85倍,此外,欧林生物、艾为电子、长远锂科、复旦微电、中望软件、和林微纳、奥泰生物等公司首发市盈率均超过了百倍。

虽然注册制规则的建立,确实打破了过去23倍市盈率“铁律”,按照监管规则制定本意,注册制下的询价制度安排理应形成市场化的价格,参与询价机构主体所报价格应该趋向于更真实的企业价值,但询价机构在询价阶段的不谨慎不客观,以及企业传达信息不准确,还是导致了部分公司以不合理的价格去发行,最终的结果是,年内上市的新股中有多达18家公司出现了股价“破发”情形。

禽畜养殖公司神农集团在登陆沪市主板后,仅仅上市交易3天就跌破了公司的首发价格,此后一直未能收回,破发幅度超过了30%。对此情况,公司董秘办给出的回复是,“股价不受公司控制,现在公司经营一切正常。”

资料显示,神农集团成立于1999年,目前主营业务有生猪养殖、生猪屠宰、生鲜猪肉食品销售等。因所在行业持续不景气,公司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了7.85%,8月17日公布的首份中报,净利润也再度下滑了42.2%,业绩表现持续不振。而或正因基本面的不佳,神农集团股价出现了“破发”。

年内“破发”深度排在第二位的是尤安设计,目前尚未公布中报业绩,但从公司公布的4月份IPO后数据来看,虽然9.27%的营业收入增速与16.08%的净利润增速基本和2020年持平且略高于2020年全年增速,但公司的首发市盈率却达35.6倍,而同期公司所处房屋建设行业的平均市盈率却仅为6.25倍,发行估值高于行业均值近6倍。对于该公司股价的“破发”,不乏有观点认为是其询价阶段过高定价所导致的。

事实上,针对年内上市股价迅速“破发”的18家公司,《红周刊》记者分析也发现,这些“破发”公司中有12家公司的首发市盈率是要高于行业平均估值的,除了尤安设计的估值高于行业均值近6倍外,其他基础建设类公司蕾奥规划的36.01倍首发市盈率也为行业平均市盈率(15.47倍)2倍以上。从逻辑上讲,这些“破发”公司上市后迅速跌破了发行价,与其自身偏高的发行估值有很大关系。

不过,对于新股“破发”现象,王骥跃却认为“破发”与新股首发价格和市盈率没有太大关系,低市盈率发行的公司也有破发的,“新股‘破发’与二级市场对这个股票的定价有关,二级市场看好的,就会上涨,二级市场不看好的就可能破发。”

虽然王骥跃说法有他自己的道理,但价格不能明显偏离价值却是最基本的经济常识,很多新股上市后出现“破发”现象不排除与招股书中过于美化基本信息有关,毕竟上佳的财报更容易过会,也更容易获得投资人认可。但反过来,很多财务数据的失真也让询价机构对其估值的判断出现偏离,被高估或低估的可能性明显增多,像年内上市后跌破发行价的神农集团等公司,其上市后业绩出现快速“变脸”,不排除与其招股书中过于美化往年财务数据有关。

前述的律所合伙人也表示,新证券法形势下财务造假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所以大部分公司是不敢冒险造假的,但业绩粉饰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一些费用可以进行跨年度调节,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增长指标更好看,以此在发行上市时能实现一个更好的价格。“毕竟利润如果连年下滑,投资者一定是不愿意参与投资的,届时发行价格也必然会受到负面影响。”

(本文已刊发于8月21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红刊财经(ID:hkcj2016),作者:刘增禄

天合转债,中一签能赚多少钱?

哈喽,各位小伙伴晚上好,我是理财师但丽!

今天各大指数微跌,除了科创板微红,其他指数一片绿,上证指数依然在3300点以下徘徊,啥时候能突破后稳住呢?

虽然指数一片绿,但是我还是遇到一个小惊喜的,天合发债中签了,由于发行量大,据说中签的也不少。

根据发行规模和打新申购人数,单账户顶格打新中签0.2789手,也就是差不多4个账户能中1手。

天合发债,上市后会叫天23转债,正股叫天合光能,属于光伏行业,主营业务光伏产品,光伏电站,公司质地不错,持有机构多,重仓这家公司的基金也多

上市后,会有个好价格,是只小肉签,根据现在的转股价值,预计中一手能赚200元左右

恭喜中签的宝宝们,没有中签的继续加油,每次坚持申购,总有中的时候,免费的抽奖机会,千万别一时不中,就放弃。

除了打新,我们还会买老债,挑选合适的老债,低价时买入,涨多了卖出。

今天买入了宏图转债,根据各种指标,溢价率,转股价值,转债规模,公司质地,进入了我的可选池,买了点打底。目前可转债等权指数,今天中位数124.556元,位于一星级高估区,仓位不能重,瞄中的转债标的先少买点,根据行情再阶段性加仓

这个属于高价债,波动率中等,进攻性强,适合我自己的风格。

切勿抄作业买入,盈亏自负。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可转债知识,交流投资经验,欢迎扫码加入,备注:来自巴比伦的但丽,我会通过

IPO纵览|号称“中一签赚几十万”的义翘神州来了!绝味食品拟定增募资不超23.84亿元

更多精彩

1

市值破11843亿,宁德时代三年股价涨19.29倍,成深市新“一哥”,过去十年11家轮番登榜……

2

今年已有182家公司提交港股主板IPO申请,同比增长近三成……

3

这家公司营收近500亿,现赴港上市

4

1亿单身人,撑起一个IPO……

IPO日报

IPO日报是《国际金融报》旗下新媒体,对平台刊载内容享有著作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按下“分享”,给我一点动力吧

别急,点个“在看”再走

计划募资13亿,实际募资64亿,年度最贵新股暴跌70%!“泼天富贵”万润新能:投资者亏光底裤,关我*事?_公司_上市_价格

原标题:计划募资13亿,实际募资64亿,年度最贵新股暴跌70%!“泼天富贵”万润新能:投资者亏光底裤,关我*事?

去年9月29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排名第四的万润新能(688275.SH,公司)于科创板上市,发行价为每股299.88元,是2022年年度最贵新股,也是A股历史发行价第二高的股票,仅次于禾迈股份(688032.SH)的557.8元。

如此高价发行,打脸的是上市首日直接破发,收盘价217.14元更是较发行价跌去28%,股民中一签直接亏4.14万。

而且,杀人诛心的是,公司自去年上市至今刚好一年,股价一直跌跌不休,截止10月11日,股价只有58.87元,考虑2022年每股转增0.48股的话,股价仅剩发行价的29%,不到三折。

(周K线。来源:市值风云APP)

公司本拟募集资金12.62亿,结果却直接募了63.89亿,扣除发行费用的2.53亿,实际募集资金61.46亿,超募48.8亿,超募比例387%。

(来源:公司公告)

发行费用中,主承销商东海证券含泪赚取2.12亿现金。但是,东海证券参与跟投持有公司上市后1.8%的股份,参与跟投的4.59亿资金目前市值仅剩1.55亿,浮亏3.03亿,前前后后还倒亏进去1个亿,你说这找谁说理去。

目前公司上市马上满一年了,占总股本比例为33.88%的股份已于9月29日解禁。

其余的未解禁股份主要为实控人和部分战略投资者持有,其中实控人夫妇刘世琦和李菲合计持有的32.46%的股份,由于公司股价长期低于发行价,锁定期由三年自动延长6个月。

(来源:公司公告)

公司之所以能够超募如此多钱,主要是因为其上市时刚好赶上了磷酸铁锂的好行情。

20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136.7万辆、352.1万辆和688.7万辆,2年翻了5倍。2023年上半年销量为374.7万辆,同比又增长44%。

20-22年,动力电池市场中磷酸铁锂电池的占比分别为37%、52%和61%,不断增长,2023年上半年又增长至65%,已占据三分之二江山。

磷酸铁锂电池占比大幅提升,叠加在暴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基数之上,使磷酸铁锂下游需求迅速增长,出现供需缺口。

再加上上游原材料碳酸锂价格的暴涨,磷酸铁锂价格实现飙升,其中动力型磷酸铁锂价格从2021年年初的3.7万/吨暴涨至2022年末的17.3万/吨,2年内翻了4.7倍。

(来源:choice数据)

产品价格暴涨叠加产能扩张,一众磷酸铁锂企业都赚麻了。

如行业前二的湖南裕能(301358.SZ)和德方纳米(300769.SZ),2021年和2022年的营收都节节攀升,2020-22年CAGR分别为568%和390%;老四万润新能的CAGR也高达321%。

(制图:市值风云APP)

同期,湖南裕能、德方纳米和万润新能的归母净利润也同样亮眼:2020年之前三家公司盈利额均在1亿以下,特别是万润新能2019年和2020年都是亏损的,而到了2021年和2022年三家企业都赚的盆满钵满。

2022年,三家公司归母净利润依次分别为30.1亿、23.8亿和9.6亿,万润新能也正是赶在爆赚的2022年上市,才卖了个好价钱。

(制图:市值风云APP)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赚钱是因为受益于下游需求上涨以及上游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上涨的顺周期,当潮水退去,也必然要承受逆周期的疼痛。

2022年末以来,碳酸锂价格大幅跳水,其中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从高点的59.5万/吨下降至2023年4月的13.5万/吨,下跌了77%,仅剩2成多——这与万润新能上市至今股价的跌幅倒是十分吻合。

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叠加下游客户去库存导致需求放缓,磷酸铁锂销售价格2023年以来也大幅下降,其中动力型磷酸铁锂价格已从高点的17.3万/吨下跌至目前的6.1万/吨。

2023年5月-6月,碳酸锂和磷酸铁锂价格曾有所回升并企稳,但没有维持多长时间,7月底又开始迅速下跌,截止目前也还没有止跌的意思。

(来源:choice数据)

去年赚的多开心,今年赔的就有多惨。不过赔的惨也没事,反正已经上市了,嘎嘎嘎嘎嘎嘎~

2023年上半年,湖南裕能、德方纳米和万润新能的营收虽仍实现同比增长,但归母净利润却都大幅下降,其中德方纳米和万润新能直接大额亏损,分别为-8.4亿和-10.4亿,仅老大湖南裕能守住了正利润12.4亿,但也同比下降了24%。

磷酸铁锂价格大幅下降,也导致各家公司存货减值,2023年上半年湖南裕能、德方纳米和万润新能也因此分别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5亿、7.8亿和4.3亿。

事实上,磷酸铁锂的减值在三家公司2022年四季度已经有所体现,因此分别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1.6亿、2.2亿和3.1亿。

(制图:市值风云APP)

不过我们可以发现,作为龙一的湖南裕能,业务规模最大,但资产减值损失却是最小的,主要是由于其存货管理较为保守,2021年和2022年其存货规模都小于龙二德方纳米。

同样的,也还是由于存货管理较为保守的原因,在2023年上半年德方纳米和万润新能的毛利率均直接从2022年的20%左右下滑为-2%时,湖南裕能的毛利率却只下滑了2个百分点,守住了10%的毛利率。

(来源:湖南裕能2023年半年报)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德方纳米和万润新能前期低价碳酸锂原材料囤货较多,也使两家公司2021年和2022年毛利率分别高于湖南裕能3个点和5个点。

激进派or保守派,两种不同的策略,有时候很难说谁好谁坏。

但作为持续经营主体而言,湖南裕能的保守派做法显然更胜一筹,其能够在强周期性波动的行业维持盈利的稳定性,在顺周期的年份不追求赚最多的钱,但也能保证在逆周期的年份也赚到不错的钱。

而激进派们在顺周期时大赚,逆周期时巨亏,前前后后可能就赚了个寂寞。

(制图:市值风云APP)

作为锂电池产业链中游加工类企业,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公司普遍都是采用“主要原料成本+加工价格”的成本加成模式。

2021年,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处于快速上升渠道,叠加磷酸铁锂市场需求提升、供不应求,使磷酸铁锂销售价格涨幅大于原材料碳酸锂购买价格涨幅,各个磷酸铁锂厂商毛利率得以提升,压力也都给了下游锂电池企业和整车企业。

但到了2022年,磷酸铁锂供应虽仍然偏紧,但由于原材料碳酸锂的价格维持高位运行并继续上涨,磷酸铁锂销售价格加价幅度明显就跑不赢碳酸锂了,因此各家企业2022年的毛利率较2021年均大幅下滑,且低于了正常年份的2018年和2019年。

事实上,这才是磷酸铁锂企业的常态,2021年的高毛利率才是例外。自身行业竞争格*激烈,叠加上游面对大型锂矿企业、下游面对集中度高的锂电池行业,成本加成模式的正极材料企业夹在中间只能沦为打工仔。

下游锂电池行业中,宁德时代(300750.SZ)和比亚迪(002594.SZ)两家的市场份额合计超70%,磷酸铁锂前几的企业也都深度绑定二者,也势必会为了市场空间而牺牲利润,这也是各家企业2022年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的原因。

2019-21年,万润新能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分别为89%、85%和92%,集中度非常高,其中对宁德时代及比亚迪的销售占比合计为70%、68%和81%,可以说这两个客户对公司有生死决定性的影响。

除此之外,公司的大客户还包括中创新航(03931.HK)、亿纬锂能(300014.SZ)、国轩高科(002074.SZ)、万向一二三等。

(来源:公司公告)

2022年,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为97%,其中第一大客户和第二大客户销售占比分别为51%和35%,合计为86%,较2021年的集中度又有提高。

虽然公司没有披露客户的名称,但合理猜测前两家客户应该还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

(来源:公司公告)

行业竞争格*上,2022年磷酸铁锂出货量前10企业市场份额合计为89%,其中龙一湖南裕能和龙二德方纳米市场份额分别为25%和18%,万润新能和龙蟠科技(603906.SH)处于第二梯队,市场份额均在10%左右,还没有也不可能形成一家独大的*面,对上下游议价能力较低。

而且,随着各家磷酸铁锂企业继续大幅扩产,以及格林美(002340.SZ)、长远锂科(688779.SH)等三元材料厂商进入,磷酸铁锂行业只会越来越卷。

目前,湖南裕能和德方纳米规划2025年产能将分别达到34.5万吨、89.3万吨,预计2023年底国内磷酸铁锂的产能将超300万吨,较2022年新增超100万吨,2025年将继续增至500万吨规模。

扩产如此简单,也说明磷酸铁锂行业的技术壁垒并不高,砸钱扩产能就完事儿了。

同行都开足了马力,万润新能自然也没有落下,2021年公司的产能为4.3万吨,2022年合计新增产能13.3万吨,总产能达17.6万吨,两年的产量分别为3万吨和10万吨,可以说实现了改头换面。

(来源:公司公告)

截止2023年中报,公司募投项目“宏迈高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材料项目”5万吨产能已投产运营,湖北基地“年产10万吨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土建部分已完工,设备正安装调试。

山东滨州一期“24万吨/年磷酸铁锂联产24万吨/年磷酸铁”项目土建部分已完工,设备正安装调试,该项目即为是公司使用20.49亿超募资金投资的项目。

也就是说,目前公司已投产产能达32.6万吨,规划产能56.6万吨,两年翻了10倍不止。

产能扩建如此激进,自然是要大笔花钱的,公司上市后的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资本开支合计为44.8亿,而2018-21年累计资本开支仅10亿。

反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几乎年年为负,自然是指望不上了。

其中2021年以来公司业务规模越大,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反而越差,2021年-2023年上半年分别为-3.7亿、-25.5亿和-17.0亿,也就是说,公司2021年和2022年赚到的钱都是纸面财富罢了,并不是真金白银。

现金流如此差也与公司相对上下游的弱势地位有关,其中向上游采购原材料等支出需要预付货款,大量资金都压在存货上,而下游销售回款主要以票据方式结算。

(制图:市值风云APP)

因此公司营运资金和扩建产能的资金来源主要为IPO募集资金和借款。

其中公司实际募集资金61.46亿中超募的48.8亿,除20.49亿投向山东滨州一期外,还有14.65亿已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0亿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也就是说超募资金已经基本造完。

(制图:市值风云APP)

借款方面,2021年以来公司有息负债余额大幅增加66.7亿,截止2023年半年报,公司受限资产合计达47亿,就连一项研发取得的专利也抵押出去了。

(来源:公司公告)

如此疯狂扩产、大笔烧钱,堪称无底洞,简直就像拿股民的钱玩起了高杠杆游戏,赢了你好我好盆满钵满,输了一地鸡毛一起买单。

趁着2022年业绩好,公司抓紧上市,卖了泼天富贵好价钱,荣获年度最贵新股。

但是一年时间便已尘归尘土归土,股价直接打了2折。注册制的威力越发高效了。

公司业绩好更多的是行业、周期原因,自身极差的现金流情况说明公司并没有赚到真金白银,而且非常缺钱,疯狂扩产靠的都是募集资金和借款。

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2022年的分红方案为每股现金红利3.52元外加每股转增0.48股,其中现金红利合计3亿,占当期归母净利润的31%。

如此缺钱,却还拿赚到的“纸面财富”大笔分红,风云君也不知道该不该夸公司良心了。

不过,实控人夫妇倒是也真金白银分红到手了9738万,接近1个小目标。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责任编辑: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长远锂科中一签能赚多少钱(长远锂科几号发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