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账划入减少,吃亏了吗?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改革热点回应来了- 四川省人民**网站
个人账户划入减少,吃亏了?医保基金还安全吗?门诊报销金额是如何确定的………自今年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改革实施以来,参保群众提出了不少疑问。2月9日,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11类问题,四川省医疗保障*进行了解答。
一、当年没用完的报销额度,能否合并到下一年?
职工基本医保施行的是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保障模式,此次改革建立了普通门诊待遇保障政策,并按一个自然年度设定了支付限额。医保基金的管理遵循“以收定支、现收现支、总体平衡”的原则,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参保人数和疾病谱的变化,年度支付限额将会动态调整,但不能简单逐年叠加。这既体现了基本医疗保险互助共济、责任共担,又体现了权利和义务对应、缴费与待遇挂钩。
二、职工门诊共济以后医保卡还能不能给家人用?家人购买*品也会享受报销吗?
这次改革实现了参保职工本人享受统筹基金社会“大共济”,参保职工本人及家庭成员享受个人账户“小共济”。大共济就是建立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在全体参保人群范围内来实行共济保障,参保职工本人使用统筹基金报销;小共济就是家庭范围内共济,共济使用参保职工个人账户。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除参保人员本人可以按规定使用外,还可用于支付家庭成员(子女、配偶和父母)政策范围内的医*费,以及参加居民医保、补充医保、重特大疾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由**开展的与医疗保障相关的社会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家庭成员在定点零售*店购买医疗器械、*品、医疗耗材的费用。
设置起付标准,更能强化个人费用节约意识,主动避免一些不合理收费、不必要检查行为发生,既可遏制浪费现象的发生,又可以节约医疗资源,防止小病大养,出现医疗资源挤兑现象,让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更高、互助共济性更强。
《***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四川省人民**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实施办法的通知〉》明确,调整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结构后,增加的统筹基金主要用于门诊共济保障,提高参保人员门诊待遇。我省在对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进行明确后,年度支付限额由各统筹地区依据基金运行情况确定。
五、二三级医院和社区医院是否全部都可以联网结算?
在大多数医保定点二级医疗机构、三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医疗机构均可联网结算,其余医疗机构将陆续实现联网结算功能。
参保职工跨省就医发生的普通门诊费用可以报销。在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费用,可直接在就医所在医疗机构联网结算相关门诊费用。如因其他原因未能联网结算的,可携带医院收费票据、门急诊费用清单和处方等资料回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报销相关费用。
七、在*店购买*品后,如何报销费用呢?流程是什么?
参保职工持定点医疗机构处方,在提供职工门诊统筹服务的定点零售*店购*后,由定点零售*店为参保职工直接联网结算相关医疗费用。
八、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计入办法做了调整,个账划入减少了,更加吃亏了吗?
改革前,统筹基金保障住院和门诊慢特病的费用支出,个人账户保障门诊常见病和*品的费用支出,参保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普通门诊费用只能由个人账户支付。改革后,大部分参保人个人账户当期计入会减少,但门诊待遇更好了,真正患病的群众更受益。一方面,建立了门诊共济保障,改革增加的统筹基金用于保障普通门诊,通过统筹基金报销,大家互助共济,医保基金保障更加充分;另一方面,保留了个人账户这一制度设置,且历年结存仍然由个人支配使用,可继续用于个人在门诊就医、*店购*,原来能保障的改革后仍然可以保障,而且还将使用范围拓宽到了家庭成员;第三方面,个人账户计入办法更加公平,实现了同一地区内公平统一,同一人群内基本一致。
近年来,我省医保基金收支平衡,运行平稳,截至2022年底,全省职工基本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余达1462亿元。
十、原来医保卡个人账户的钱,也可以用于购*,这种统筹账户报销后,会不会影响个人账户里的钱?
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是通过调整个人账户的计入办法,优化结构将普通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增强共济保障功能。这次改革对于个人账户的使用没有影响,除此之外还拓展了使用范围,参保职工本人可按规定使用外,还可用于支付家庭成员(子女、配偶和父母)政策范围内的医*费,以及参加居民医保、补充医保、重特大疾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由**开展的与医疗保障相关的社会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家庭成员在定点零售*店购买医疗器械、*品、医疗耗材的费用。
十一、省本级门诊统筹19家定点*店太少了,以后会不会扩容,如何扩容?
按照《四川省医疗保障*等七部门关于印发四川省省本级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实施细则的通知》要求:“定点零售*店提供的用*保障服务纳入普通门诊统筹保障服务范围,应符合以下条件:资质合规、管理规范、信誉良好、布*合理、进销存管理系统与医保系统对接、且满足对所售*品实现电子追溯等条件的定点零售*店。”省本级已将符合条件的19家特殊*品定点零售*店纳入门诊统筹试点范围,待处方流转平台、智能监控等系统建成后,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将符合准入条件的其他定点零售*店纳入门诊统筹定点管理范围。(记者 刘春华)
个人账户划入减少,吃亏了?医保基金还安全吗?门诊报销金额是如何确定的………自今年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改革实施以来,参保群众提出了不少疑问。2月9日,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11类问题,四川省医疗保障*进行了解答。
一、当年没用完的报销额度,能否合并到下一年?
职工基本医保施行的是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保障模式,此次改革建立了普通门诊待遇保障政策,并按一个自然年度设定了支付限额。医保基金的管理遵循“以收定支、现收现支、总体平衡”的原则,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参保人数和疾病谱的变化,年度支付限额将会动态调整,但不能简单逐年叠加。这既体现了基本医疗保险互助共济、责任共担,又体现了权利和义务对应、缴费与待遇挂钩。
二、职工门诊共济以后医保卡还能不能给家人用?家人购买*品也会享受报销吗?
这次改革实现了参保职工本人享受统筹基金社会“大共济”,参保职工本人及家庭成员享受个人账户“小共济”。大共济就是建立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在全体参保人群范围内来实行共济保障,参保职工本人使用统筹基金报销;小共济就是家庭范围内共济,共济使用参保职工个人账户。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除参保人员本人可以按规定使用外,还可用于支付家庭成员(子女、配偶和父母)政策范围内的医*费,以及参加居民医保、补充医保、重特大疾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由**开展的与医疗保障相关的社会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家庭成员在定点零售*店购买医疗器械、*品、医疗耗材的费用。
设置起付标准,更能强化个人费用节约意识,主动避免一些不合理收费、不必要检查行为发生,既可遏制浪费现象的发生,又可以节约医疗资源,防止小病大养,出现医疗资源挤兑现象,让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更高、互助共济性更强。
《***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四川省人民**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实施办法的通知〉》明确,调整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结构后,增加的统筹基金主要用于门诊共济保障,提高参保人员门诊待遇。我省在对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进行明确后,年度支付限额由各统筹地区依据基金运行情况确定。
五、二三级医院和社区医院是否全部都可以联网结算?
在大多数医保定点二级医疗机构、三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医疗机构均可联网结算,其余医疗机构将陆续实现联网结算功能。
参保职工跨省就医发生的普通门诊费用可以报销。在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费用,可直接在就医所在医疗机构联网结算相关门诊费用。如因其他原因未能联网结算的,可携带医院收费票据、门急诊费用清单和处方等资料回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报销相关费用。
七、在*店购买*品后,如何报销费用呢?流程是什么?
参保职工持定点医疗机构处方,在提供职工门诊统筹服务的定点零售*店购*后,由定点零售*店为参保职工直接联网结算相关医疗费用。
八、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计入办法做了调整,个账划入减少了,更加吃亏了吗?
改革前,统筹基金保障住院和门诊慢特病的费用支出,个人账户保障门诊常见病和*品的费用支出,参保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普通门诊费用只能由个人账户支付。改革后,大部分参保人个人账户当期计入会减少,但门诊待遇更好了,真正患病的群众更受益。一方面,建立了门诊共济保障,改革增加的统筹基金用于保障普通门诊,通过统筹基金报销,大家互助共济,医保基金保障更加充分;另一方面,保留了个人账户这一制度设置,且历年结存仍然由个人支配使用,可继续用于个人在门诊就医、*店购*,原来能保障的改革后仍然可以保障,而且还将使用范围拓宽到了家庭成员;第三方面,个人账户计入办法更加公平,实现了同一地区内公平统一,同一人群内基本一致。
近年来,我省医保基金收支平衡,运行平稳,截至2022年底,全省职工基本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余达1462亿元。
十、原来医保卡个人账户的钱,也可以用于购*,这种统筹账户报销后,会不会影响个人账户里的钱?
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是通过调整个人账户的计入办法,优化结构将普通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增强共济保障功能。这次改革对于个人账户的使用没有影响,除此之外还拓展了使用范围,参保职工本人可按规定使用外,还可用于支付家庭成员(子女、配偶和父母)政策范围内的医*费,以及参加居民医保、补充医保、重特大疾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由**开展的与医疗保障相关的社会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家庭成员在定点零售*店购买医疗器械、*品、医疗耗材的费用。
十一、省本级门诊统筹19家定点*店太少了,以后会不会扩容,如何扩容?
按照《四川省医疗保障*等七部门关于印发四川省省本级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实施细则的通知》要求:“定点零售*店提供的用*保障服务纳入普通门诊统筹保障服务范围,应符合以下条件:资质合规、管理规范、信誉良好、布*合理、进销存管理系统与医保系统对接、且满足对所售*品实现电子追溯等条件的定点零售*店。”省本级已将符合条件的19家特殊*品定点零售*店纳入门诊统筹试点范围,待处方流转平台、智能监控等系统建成后,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将符合准入条件的其他定点零售*店纳入门诊统筹定点管理范围。(记者 刘春华)
论不得不买基金和短期赚不到钱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上面这句话大家都应该听过,类似,现在买基金的主要矛盾是
“不得不买基金和短期赚不到钱之间的矛盾"
为什么这么说?
Partone:
银行里有个常用名词叫AUM,中文叫管理客户总资产,就是客户在银行的钱的总和。AUM基本上每个银行都是逐年增加,但从19年开始快速增长,2020年是暴增,什么叫暴增呢?基本2020年当年增长量抵得上过去两年的增长总和,去年几个国有大行当年的AUM新增都破万亿。今年你猜怎么着,年初增量又比去年同期增了30%-50%有余!
为什么进银行的钱这么多?而且越来越多?简单说几个原因:
1、疫情之下确实放了不少水;
2、18年开始P2P被清理,各种非法金融机构被严打,加上各种爆雷违约,地方**集资全面被压缩(**去杠杆),使得曾经那些觉得银行收益低的人不得不回归银行;
3、银行自身财富管理能力的成熟;
4、银行强化了批量获客能力,包括很多薪资代发不规范的企业,比如为了避税一直发现金的,现在也不敢了,只能通过银行代发,钱也得走银行;
5、2019-2020年大牛市,银行作为基金销售的绝对主力渠道,基金市值AUM也明显增长。
等等......
说真的老百姓现在只能相信银行,不然呢?不然就啥也没有,就像这次华西村集资挤兑,年化10%变成了0.5%,也就是个银行活期利息,万幸的是本金还在。
老百姓想投资也只能依赖于银行渠道,道理也很简单,房子能涨的地方你没有资格买或者买不起,亦或是不给你贷款;房子可以随便买或者买得起的地方,不涨甚至卖不掉。去券商炒股呢?谁炒谁知道,最后还是营销你买基金。海外投资?你先看看钱能不能出去再说吧。
由于投资渠道的快速缩窄,监管的全面从严以及银行自身的转型进步,钱都在往银行里进,这是事实。以上我也是用最粗浅的逻辑给各位描述了一些,不要在意细节。
Parttwo: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那么客户现在在银行的理财方式变宽了吗?No.恰恰相反。现在主流依然是老四样:存款理财基金保险。
1、存款:定期活期结构存大额存单,最高年化利率不过4%左右,而且收益越高的银行越没动力推荐给客户或者压根儿就没额度,因为是亏钱的生意,4%的存款肯定亏钱啊,银行有的贷款放出去都只有三点几的利率,倒挂。
2、理财:还想着以前五点几的固定收益理财吗?那仿佛是上个世纪的事情。现在银行理财所谓固定收益时候三点几,不会超过4%,剩下的全部是净值型理财,这也是资管新规要求的,哦对了,2021年是资管新规清退的deadline。什么是净值型理财我就不科普了大家应该都买过,说白了还是投资于债券股票,银行不再承诺固定收益,收益可能高也可能低,和基金一样,亏钱也不是没可能,只是概率极低,支付宝上不就出现了代销亏钱的么。划重点,净值型理财也是进债市股市的。
3、保险:不多说,保险本身用途就是保障和隔离,只要是和你讲收益的保险,他的收益来源基本上来自于三个:炒股票、买债券、非标信托。
除了上面老四样,银行还有啥其他能买的?
非标信托?今年起会大幅度压缩,具体原因就不赘述了;
私募?还是炒股票的;
别的都是极小众的,完全无法承接大量的AUM新增的那种。
所以,客户的选择其实只有两个:
1、想要年化收益5%以下但安全性高的,你买存款和固定收益理财。
2、想要年化收益高过5%的,你就得买基金和类基金(净值型理财),承担一部分风险,以期获得高收益。
3、没有第三个选项。
问题是,4%-5%的年化收益能帮助客户战胜物价涨幅和一线城市房价涨幅吗???
Partthree:
上面这么多文字我就是想表达一个意思:理财净值化大势所趋,基金普惠时代已经到来,基金,你是不得不买的。
当然,一切看起来很美好,但投资者教育依然任重道远,这就造成了目前的几个主要矛盾:
1、不得不买基金和短期赚不到钱之间的矛盾。
2、市场一直跌跌不休和新发基金持续配售之间的矛盾。创业板截止2.26已经七连阴了,另一边热门基金还持续50%以下配售率。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
3、去年市场涨太多估值不匹配和客户买了基金就是想继续涨之间的矛盾。去年创业板涨了65%,结果去年前三季度创业板盈利增速也就18.3%,放在全年也就24%左右。股价涨幅远高于利润增幅,难道都是通胀背锅?
4、不买基金,钱放那贬值和一买就怕亏,一亏就想*娘之间的矛盾。看看支付宝和天天基金网下面的评论区吧,各种段子层出不穷,只能说投资者教育任重道远。
重点来了,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1、今年前两个月的基金发行量也是创历史记录的,比历史上任何两个月的销量都高,加上我上文所说的银行大量AUM会源源不断的以基金形态存在,所以基金对市场的定价权只会高不会低,再换一个说法是,A股肯定是有底的,底是基金们(机构们)买出来的。所以同志们也不用慌,年初大量新发基金还在建仓,另一边新的基金还在源源不断的发行、配售,按照银行目前的AUM增速看,不管市场上流动性是否会转向,净值型理财的时代已经到来,大量弹*已经在路上,市场随时反弹。
2、基金是要买的,但是你真的适合吗?我觉得那些一跌就*娘的肯定不太适合。我们卖基金的也有几个原则,比如65岁以上客户坚决不能卖,比如基金购买比例不应该超过客户家庭流动资产的30-50%等等,再比如卖基金前一定要问清楚“你的预期回报多少?你能持有多久”,如果客户回答“时间越短越好,收益越高越好”,那对不起,我绝对不敢卖给你,建议去炒股。
3、我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的文章里也写过,今年要降低收益预期!今年要降低收益预期!今年要降低收益预期!因为去年涨太多。我说一个数,2021年要以10%作为预期收益的中位数,运气好点20%年回报谢天谢地,运气差点的今年争取不亏钱,这不是我随便拍脑袋得出来的,我们可以年底验证,那些和你说今年基金可以继续30-40%的都是纯忽悠。
今年经济形势很好吗?出口很好吗?拜登很好吗?国际关系很好吗?印钞机还在加速印钱吗?企业盈利增速能够快速消化掉去年的暴涨吗?
投资如遛狗,能跑到你前面,就能跑到你后面,但是永远都在一个合理范围里。今年0-10%的收益预期难道不合理吗?
4、越跌越买!我年初也反复说过,今年的机会是跌出来的。现在市场给机会了,咱不能怂,要接着干。怎么干?一个是买优质新发,不要只看基金经理过去一两年业绩的那种,一定要看至少五年以上,比如2016赚了多少,2017赚了多少,2018又亏了多少?每个分位的排名怎么样?风格是否均衡?毕竟长期业绩好才是真的好。
另一个是基金定投一定要坚持,以前按月投的现在可以按周投,按周投的可以设置每两天投一次(招行聪明定投可以,别的平台貌似不太行)。很多客户市场一跌就吓得把定投停了,觉得投了也没有意义,一天投入的还不如亏得多,那他肯定只会在市场上涨越涨越买。这叫啥?股市里这叫追涨杀跌,结果是什么不用我说了吧。
5、可以买一些固收+基金,说白了就是20-30%投股票,剩下的投资于债券的基金,它的优势是债券收益打底,由于规模严控,因此还能打新股且收益不错。债券+新股收益作为安全垫,哪怕股票部分出现阶段性亏损,整体基金的本金安全性也非常高,以前有CPPI策略、TIPP策略等,但说白了都是“策略保本”,看清楚,策略保本哦,不是合同保本。
另一方面,债券市场永远是牛长熊短,因为债券是债权,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嘛,以前债券市场的调整最多也就是按季度、半年,结果你猜我们这轮债券熊市跌了多久了,一年半了!所以不管流动性如何演绎,我们认为今年债券还是有机会翻身的,而且历史上股债双杀的年份毕竟极少数,总有一个行的。固收+基金由于有债券和打新策略加持,且每一只规模都比较小,年化落在5-10%区间甚至更高的概率还是蛮大的。
综上,不得不买基金和短期赚不到钱之间根本就不存在矛盾。基金肯定是不得不买的,这是大势,就像资本市场日益成熟和给老百姓的回报日益丰厚一样,都是大势。短期没赚到钱是为了长期能赚到钱,不要忘了,投资是一场马拉松,从来就没有赚快钱一说,回溯过去20年,只要你选择买入优质基金并长期持有,年化回报两位数并非难事。只是在基金井喷式发展的当下,销售机构的投资者教育依然任重道远。
20万闲钱如何理财 (不卖课不卖东西纯分享) 有点小钱,不知道咋办?可能是目前中产最难的问题之一了。别和我说股票、基金、银行理财。。。先不说... - 雪球
可能是目前中产最难的问题之一了。别和我说股票、基金、银行理财。。。
先不说印钞机哗啦啦之下,存款又贬值了多少;也不说股票基金遭遇疫情下的经济动荡,又亏损多少;就说说这买银行理财产品,也是处处坑,一个错眼即让人亏损大几千,股票亏,基金亏,理财都能亏,让人不得不服啊。。。
今天就说一个话题,有20万闲钱的普通人,能跑赢通胀,让自己过的稍微舒服点吗?钱到底放哪里才安全?
这是一个当下值得研究的问题,也与中产们跑赢通胀的需求切身相关。为此,我找了很多人,也看了很多产品,结合老韭菜的一些经验总结了一些点,希望能给大家理财提供些思路。主要内容如下:
由于文章非常长,建议你收藏再看。你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阅读。
要是知道我将来会死在哪里就好了,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这是查理•芒格的原话。作为巴菲特的金牌合伙人,芒格是当今最厉害的投资家之一。他曾多次在公开讲话中提及“避坑”的重要性,并于巴菲特携手实现了伯克希尔的投资神话。那对我们普通人来讲,只要避开了那些大坑,差不多也就成功百分之八九十了。
现在无论是刷抖音还是视频号,到处都充斥着各种理财软广。标题几乎长一样:
这些字里行间,无不传递着一种 学了理财就能暴富,不学理财活该穷一辈子 的气息。
互联网最不缺的就是人,这种广告虽然简单粗暴,但却行之有效。它放大了你对“穷”的厌恶,刺激你对“躺赚”的渴望。
掌握必要的理财技能固然重要,但对收益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寄托于通过稀薄的理财知识来实现财务自由,往往易成为被收割的对象。
也有不少人仅凭大V一句话 “这个有投资价值”、“那个要重点关注”,连最基本的理财知识都不了解,就抱着稳赚的信心入市。
千万不要把安全感建立在别人身上!如果想赌钱,不如直接去澳门好了。
这张图叫做「投资金字塔」,列举了市面上常见的各种投资品,从金字塔底部到顶尖,越往上走风险越高。
通过这张图,你可以非常直观的发现,只要是投资就存在风险,只是风险大小不同而已。其次是投资品虽多,但不懂的就不要碰!
除此之外,在任何投资前,都须谨记三角法则:任何一个投资,都无法同时兼顾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
收益性:就是你投资赚多赚少的问题。
安全性:说的是本金有没有可能亏损。
流动性:即变现的能力,急需用钱能不能顺利卖出。
所有人都希望理财收益高、能保本,还能随时能把钱取出来,可这种完美的理财根本不存在。
举几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余额宝:同时兼具了高流动性(赎回方便)和安全性,但是收益很低。
活期存款:安全性、流动性都很好,但是收益极低。
股票:兼具高收益性和流动性(卖出方便),但安全性低,亏损的风险大。
年金险:虽然安全性高(可以保本),但流动性差,长期收益只能说稳定。
投资房产:安全性好(房子不会凭空消失),但是流动性较差(不能随时卖出),收益不确定(有高有低)。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高收益的背后一定是高风险。那有人问,什么样的风险才算是高风险呢?
银保监会**郭树清说过,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很危险,超过10%就要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
因此,要对理财产品进行谨慎的评估,看见高收益背后的安全风险,这是你理财的前提。
在理财之前,你还得想清楚几个问题:这笔钱拿来干嘛?什么时候要用?具体要多少金额?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来来回回走弯路。
大家也可以参考“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图”:
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我不建议大家直接套用上图的配置比例,而是重点参考它的分散配置理念,学会“把鸡蛋都放在不同篮子里”。
如图所示,这种方法把钱分为4份,每一份都有自己的用处:
要花的钱:家庭日常开销中随时要用的钱,相当于应急账户。
保命的钱:买健康类保险的钱,比如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等。
稳健升值的钱:这部分钱追求安全稳健,可以选择配置低风险产品,如存款、年金险等。
生钱的钱:可以用来买股票、基金等,博取高收益,但风险也更高。
通过这样一个组合,能让我们的理财更稳健,进可攻退可守,不至于在阴沟里翻船。
当然,如果你还年轻,就建议再分一份自我投资的钱。用来干啥呢?投资学习,增强自身竞争力,拔高人生价值。
2018年的资管新规后,保本保收益的产品已经不存在了,银行理财产品也可能会出现亏损。
银行理财产品一般分为5个等级:
如果投资这类理财产品,等于把钱给银行,让银行代替我们投资高风险投资品。
这个理财的坑,很多人踩得莫名其妙,明明是很安全的银行,也不安全了?!
一是要看清楚风险提醒,选择自己能承受的产品;二是说明书中有霸王条款的产品,尽量别碰;三是小心隐藏的费用。
想必大家都听过这句话,“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句话后其实还有一句话——“你若盲目理财,财就要离开你”。避开以上四个大坑,我想你已经赢在起跑线了。
不搞懂底层逻辑,普通人永远只能当韭菜。理财有哪些必须要知道的干货呢?下面这部分内容我觉得大家都该做到心中有数。
1977年的时候,有个汤婆婆在银行存了400块钱,2010年的时候她把钱取出来,合计835.2。如果单看收益,投资赚了一倍。但是1977年400块钱可以买50多瓶茅台酒,到了现在只能买半瓶。
现在把钱存银行,固然能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但是通胀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我们没有感知。我们的感觉可能就是,现在一天三顿猪肉豁开吃,慢慢地变成一天吃两顿,最后发现一天一顿也吃不起了,想去补救的时候就来不及了,你的购买力已经丧失了。
因此,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现在骑电动明天开宝马,而是现在买得起的电动未来依然还能买得起同等品质的电动车。
面对高收益的诱惑,普通人很难不心动。有时候无法控制内心的贪婪,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合理的收益是多少。
通过分析各种理财的历史数据,这里给大家一个参考:
收益越高,风险越高,那些号称无风险每年赚10%的投资,大概率是骗*。
如果你是理财新手,应该优先考虑如何保住本金。
股神巴菲特就曾经说过:
投资最重要的三件事,一是保住本金,二是保住本金,三是记住第一点和第二点。
投资既要心怀梦想,也要脚踏实地。不管我们有多想赚钱,也无法脱离客观规律。
有一张图,大家一定不陌生,这图用在自我成长和投资上都没毛病。
复利俗称利滚利,本金和利息作为下一年的本金,产生新收益。
因此理财产品中的一些具有复利效应的包括:
1.定期存款:定期存款是一种常见的银行理财产品。存款期限越长,利率就越高,同时利息也会根据存款期限的不同而进行复利计算。
2.基金:基金是一和可以投资股票、债券、货币市场等各种资产的投资产品。通过基金,投资者可以间接地持有多种资产,从而获得更稳定的投资回报。基金的收益率也是基于复利计算的,因为基金在不断的投资和赎回中会重新计算基础资金。
3.股票投资:股票投资可以获得股息和资本收益,而股息也可以用于再投资,产生复利效应。此外,如果你持有股票并获得股息再投资,这些股票的价值也有可能增长。
4.养老保险:养老保险通常是长期的投资,保险公司会将你的保险费投资到各种资产中,并按照一定的复利计算方式进行回报,这种计算方式可以提高你的收益
与单利相比较,复利时间越长,收益越高。如果本金10万,利率3.5%,十年内收益差别不大,而如果将时间拉长到50年,复利拿到的钱,比单利多了一倍。而且这只是投入10万的情况下,本金越大,差距也会更大。
所以说,时间是复利最好的朋友,理财产品中的大多数都有复利效应,投资者应该认真研究不同的理财产品,了解它们的收益计算方式,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来实现复利效应。
对于这三者不太清楚的,我和大家讲讲这些投资的简单逻辑。(如果你已经知道,就可以跳过这部分)不敢说很完善,但会尽量提及一些要点。
◼基金:
基金的名称一般由三个部分构成:公司名称+投资方向/基金特点+基金类型+(基金代码),详细的可以看下图。
首先我们要知道同样的基金名称,虽然后面用不同的字母做了区分,但是仍然是同一只基金,基金的规模、持仓、基金经理等都是一模一样的。
根据投资方向的不同分为不同种类:
大部分钱用来投资股票的就是股票基金,大部分钱用来投资债券的就叫债券基金。
因为属性不同,债券本身风险更低,所以债券基金风险也比较低;股票基金的风险是比较高的,因为本质上还是在买股票。
股票基金又包含被动投资的指数基金(一般含关键词“指数”)和主动投资的主动股票基金(一般含“优选”、“价值”、“灵活”、”量化”等关键词)了,某宝首页经常推荐的就是这种基金,你买了它就相当于买了基金经理帮你选好了一篮子股票。
主动型是盈赢是亏,要看这个基金经理选的怎么样了……
我们讲价值投资的核心是「低买高卖」,在股票价格低的时候买入、价格高的时候卖出,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正是投资的好机会。
如果觉得研究股票麻烦,可以买入一些指数基金。只要经济未来持续向好,长期回报(5-10年)一定是不错的。
股票收益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向:
一个是股东分红。只要公司有盈利,那盈利中就有一部分钱是属于股东的。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价格是合理的」,即公司的股价反映了公司的价值。
但事实上,某些因素会导致价值被低估或高估,投资者可以在股价低于公司价值时买入,在股价高于公司价值时卖出,从而获取中间利润。
听起来有点抽象,那就举个例子:
如果你知道大米是一种必需品,转基因大米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能致癌,那你会不会趁低价时买入股票呢?
换做是公司,很多人就不懂这个道理了,转基因大米(股票)涨价的时候他们觉得「涨价这么快一定是好东西」,价格下跌的时候又恨不得赶紧卖掉。
想一想,某金融APP是不是经常在首页给你推荐「最近1个月涨幅XX」的股票/基金呢?(高点买入你很可能就亏了)
要判断这支股票该不该买,是需要做很多功课的。
比如说要判断一个行业的发展情况,因为有的行业相比其他行业更容易赚钱。
有的公司一段时间低迷,一段时间发展不错;要去读公司财报,看它的主营业务、商业逻辑、盈利能力等等。
还要看它的护城河,看赚钱能力是否可持续,是开两天就倒闭了还是能长期存活。
彼得·林奇说投资股票是「艺术、科学与调研」的结合,只分析财报、只看行情或者仅凭直觉都难以取得好的收益。
保险有很多种,今天主要说2种相对稳的保本增值产品:年金险、增额寿险。
1.年金险
年金险是个大类,一般分为定期年金(快返型年金、教育金等)、终身年金(养老金等)。
定期年金:
字面意思,只保障一段时间(如10/20年),有点类似银行定期存款,用作短期理财。
一般在第5年开始领钱,保障期结束通常还有满期金。
教育金有点区别,一般只能给孩子买,然后约定一个期限领钱(如孩子成年18岁),其他和普通定期年金差不多。
该账户能产生额外收益,不固定,但有保底收益,如1.75%、3%等,
很多人买年金险就栽在这里,代理人介绍收益时,大多只会说最高收益(如6%/7%),不会说保底收益,遇到要留个心。
终身年金:
即能保一辈子的年金险,典型产品就是商业养老金。
类似社保中的养老保险,交多少钱,交多久,什么时候开始领,领取多少钱,都会提前约定好。
举个例子:
所以投保养老金只能是为了养老,要做好几十年内都不会动用这笔钱的心理准备,没养老需求就别买养老金。
简单说明下:
投保增额寿险可以理解为在保险公司开一个银行账户,保单的现金价值就是账户里的钱,每年能复利增长,
我们可以通过加保(存钱)或减保(取钱)来使用这个账户。
只要现金价值不低于保险公司规定的最低标准(一般来说就一两千块钱),就可以随时减保。
它把复利增长写进了合同条款(没有保底收益那种套路)。
加上没啥限制的减保,使得增额寿险会比年金险灵活些。
但不管是年金险和增额寿险,它们的收益都有保障,白纸黑字写在合同,且都是在保本的前提下进行增值。
当然,这类产品因为安全有保障,所以收益是比不上股票、基金等理财产品。
如果冲着短期赚一笔大钱,就别买这类理财险,绝对绝对达不到你的预期。
“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是目前公认的最合理稳健的家庭资产分配方式。
国外的权威评级机构标准普尔(Standard&Poors),在调研了全球10万个资产稳健增长的家庭后,分析总结出他们的家庭理财方式,并得出“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
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把家庭资产分成四个账户,这四个账户的投资目标、预期投资时长与资金到期用途各不相同,对应了不同的资金投资场景。
如果同时拥有这四个账户,并按照固定合理的比例进行分配,可以争取让家庭资产更好地实现长期、持续、稳健的增长。
在了解了基础理论后,一起来详细地看这四个账户对应的“四笔钱”到底是如何划分的。
一般占家庭资产的10%,为家庭3-6个月的日常开销费用。
特点:流动性好、随取随用、短期消费,3—6个月的生活费。
配置:由于需要随取随用,除了银行活期存款,可以配置低风险、高流动性
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或货币基金,以保障家庭短期花销和应急支出。
一般占家庭资产的20%,为应对突发紧急情况的救命钱。
特点:专款专用,对未来不确定的重疾等大额开支做好保障。
配置:可以配置一些医疗险、意外险、重疾险、寿险等品种。
特点:有具体用途但无需随时动用,可以为家庭资产创造收益的资金。
配置:可在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范围内合理配置股票、基金、权益类理财产品、房产等风险较高的资产,构建投资组合,并通过长期持有来降低整体风险。
一般占家庭资产的40%,为保障家庭成员的养老、子女教育等用途,长期看一定会用到,并需要提前准备的钱。
特点:风险较小,波动较小。
配置:以债券、信托、分红险保险、子女教育金、养老类型基金等为主。也可以购买大额存单,并适当配置风险较低的固收类理财产品或债券型基金,以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
上述四笔钱,为我们分类了就医、教育、养老等多个投资需求场景,我自己也是基于上述理论,根据不同的场景,结合实际需求,构建了一个资产配置组合,它是相当灵活的人,适用性也比较高。
“如果你没找到一个当你睡觉时还能挣钱的方法,你将工作到死。“——巴菲特
一个人要做理财规划的因由,上面已然辛辣揭示。
我给大家一个简单的20万理财规划的示例,但你需要在具体操作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一步:确定理财目标
第二步:了解自身财务状况
第三步:确立具体的理财规划
2.投资保险作为杠杆抵御风险:
罗翔说:“人生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的人生。”
没有保险,辛辛苦苦积攒的钱包,可能随时因为一场大病、一次意外而变薄升值消失。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尽可能配置保险,必要的保险能帮大多数人转移因病或者意外致贫的风险,从根本上保证自身尤其是中产阶级的财务安全。
不过,保险也不是越多越好,每个人在选购保险时都应该确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选择最需要的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当然如果你很有钱,也可以无视这句话)
我把不同人群需要的保险总结如下:
购买时要注意,总保费一般不要超过年收入的10%,以免影响生活质量。
3.投资低风险理财产品:
剩余的13-14万可以投资理财产品,其中10万用来配置低分险理财产品,例如定期存款、货币基金、国债、储蓄险等。
目前各低风险理财收益情况如下:
银行定存:一般三年或五年存款利率在2.65%左右,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为3%左右。
国债:目前最新的3年期储蓄式国债利率为2.513%,5年期利率为2.681%。
储蓄险:分为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前者一般需要持有二三十年,复利收益率才能达到3.5%;而后者最快只需要七八年,就能有接近3.5%的复利收益率。
一般而言,如果有五年以上长期储蓄需求,增额终身寿更合适。当然,如果是短期储蓄,也可以选择银行定存与国债。
4.投资挣钱的钱——非货币基金和股票:
如果你有投资经验并目承担一定的风险,可以考虑将一部分资金(比如5-8万) 投资于基金和股票市场。投资基金和股票需要研究市场和公司的基本面,选择有潜力的公司进行投资。
但这类账户要控制占比,这部分钱既要赚得起,也要亏得起,无论盈亏对个人或家庭都不能有致命性的打击,这样才能从容抉择。
综上,这四个账户好比一支球队,互相搭配,有攻有守,可以作为大多数人科学理财的第一步。
当然,每个人情况不同,具体如何配置各部分比例,还要结合个人目标、性格、年龄、所处人生阶段等综合考虑。
最后要补充的是,做理财规划不是一劳永逸的,建议至少每年都要回顾一次、灵活变通。
比如说,定投基金10年正好碰上大牛市,提前攒够了孩子的教育金。
这时候就没必要继续冒险,把钱转到低风险的银行理财就好了。每年多出来的收益,还可以奖励自己,例如出国玩一下。
当然,也有可能遇到熊市,理财目标没有达到时间进度。
这种情况就要考虑,是否要把资金转入更稳固的投资账户?还有预算来增加投入?理财目标是否可以延期?还是选择收益和风险更高的产品,豪赌一把?
了解完理财规划的一些常识和方法后,你有收获吗?
理财没有标准答案,方法也总比问题多,如有疑问欢迎留言~
余额宝转到银行卡的钱会不会没了
不会的,用户转入余额宝的资金,是受到支付宝安全保障的。如果用户的支付宝账户经核实确实存在被盗的情况,余额宝账户中的资金被盗用且无法追回,支付宝将对用户做出补偿。 余额宝是支付宝推出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用户把资金转入余额宝,实际上是购买了一款由天弘基金提供的名为【余额宝】的货币基金,可随时用于支付和转出。余额宝货币基金全称:天弘余额宝货币市场基金,是由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的一款货币型基金,基金代码000198。
如果说我买的基金,我不会操作,只想到想用钱那天去拿出来,会不会有种情况就是说我的钱没了?
有这种可能性,但是微乎其微,为预防,购买基金后3天,要确认一下,还有就是购买回单要保存好。
投资基金风险大么?
风险大不大要看和什么对比。基金当然比国债,结构性存款风险要大,因为它的投资组合大多是股票和其他随行就市的金融产品,上下浮动会比国债频繁,外加其本事是绝不保底的,是实打实的投资金融产品。
如果和股票,外汇,期货甚至衍生产品相比,基金并没有那么高的风险。它处在财富管理金字塔的中间,无论收益和风险都是中等。
基金是基于一个大的、由众多小投资者和一些企业投入的资金池,由基金公司或者证券公司组成的专业的基金经理/团队管理。简单理解就是小投资者委托基金经理间接的在市场买卖其背后的投资组合里的金融产品。
相比股票市场,如果一个个人投资者有10万元在手上,再怎么买也不可能好像基金那样架构一个丰富的和庞大的投资组合。而且,基金公司毕竟是专人研究和管理,有很多行业的数据分析和判断,这都不是一个个人投资者,甚至某家企业能做到的。
我有朋友曾说,买基金就是隔靴搔痒,因为这位朋友说不如直接买股票。我觉得要看个人理财习惯和风险胃口。理财比较消极(懒)的人,想投了钱但不太花时间管理的,买基金还是可以的。至于风险,这真的需要买之前稍微不要那么懒了,看看某基金或者基金公司的历史表现,投资组合里涵盖哪些行业或机构、其前景如何等关键信息。如果一个个人投资者随便买,或者轻易让银行/证券公司忽悠投资,想躺着赚钱,这和赌博心态没啥区别。。。
小心钱突然就没了!
2021年底,我在每周一基的基础上,精选6支基金,形成2022“传灯组合”,从2022年1月4日起陆续买入。2022年全年下跌,组合收益为负。
没挣钱今年就继续持有。3月1日,组合6支基金分别买入1000元。目前,每支基金买了11.1万,总共66.6万。
———总体收益
2022年1月4日买入时,沪深300指数点位为4917点,2023年3月13日,沪深300指数点位为4008点,跌幅为18.48%。
3月13日,“传灯组合”基金总资产578008.92元,亏损87991.08元,收益率为—13.21%。
———具体涨跌幅
1、交银消费新驱动(519715),收益1705.22元,收益率为1.53%。
2、汇丰晋信智造先锋A(001643),亏损6438.84元,收益率为—5.80%。
3、工银前沿医疗股票(001717),亏损10165.57元,收益率为—9.15%。
4、富国价值优势混合(002340),亏损18284.65元,收益率为—16.47%。
5、农银研究精选混合(000336),亏损20359.89元,收益率—18.34%。
6、嘉实智能汽车股票(002168),亏损34447.35元,收益率为—31.03%。
———每月评析
2021“传灯组合”的投入资金是存量资金,买入方式是一次性买够60万,后续不再追加。持有时间约1年2个月,整体收益率为20.32%。组合里的4支基金我还继续持有,2支已赎回。
2022“传灯组合”在操作上有变化,投入资金是存量资金加增量资金,存量资金仍为60万,增量资金每月视情买入,组合6支基金买入资金量一样。
2022“传灯组合”推出近15个月,截止目前,组合收益跑赢沪深300指数5个点。过去一个月,市场震荡走低,组合6支基金净值全部下跌,正收益的基金继续为1支。
———投资随语
很多人没想到,钱存在银行里,居然也会有没了的时候。上周末,美国硅谷银行宣布破产,成为让人惊愕的金融事件。这家银行规模可不小,截至2022年年底,总资产为2090亿美元,存款超过1750亿美元。
硅谷银行从出现风险到关闭,只有短短几天。把钱存在这家银行里的客户,都没反应过来,钱就取不出来了。好在美国监管机构迅速行动,为硅谷银行储户存款托底,储户们存款失而复得,像做梦一样。
硅谷银行事件是一个警示,会影响美联储继续加息幅度和进程。毕竟捅破一个窟窿又去补窟窿,补来补去就支离破碎了。在美国存有大量资金或资产的人要有风险意识,小心你们的钱突然没了。
硅谷银行事件对中国普通投资人没什么直接影响,绝大多数中国老百姓在美国是没有存款的,不过,这个事件对家庭财产配置,还是有借鉴意义的。那就是,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过去很多年,很多家庭财产形式主要是房产,这几年房地产不景气,房价上涨停滞甚至下跌,有些家庭财产负增长,亏本都卖不出去,房子变现不容易。再说悬在头顶的房产税迟早要落地,所以房产投资一定要谨慎。
不买房产还得给钱找去处,不能钱只会越来越毛。配置金融资产是越来越富裕的中国老百姓必须要考虑的,无论是存款、理财产品、保险,还是基金、股票等,从安全、增值角度,都不要单吊一种产品,只放一家机构。
有意进班群交流基金投资的朋友,请仔细阅读:
进群提示:
提示一.班群里没有授课培训,没有绝招秘籍;
提示二.12个班群是给同学们提供免费交流平台,在煎熬的投资路上一同前行;
提示三.进班群需发送8元进班红包,进班前私发给传灯老师;进班后不再有任何收费,退出班群红包不退回;
提示四.进班群红包收益传灯老师会捐出,用于“传灯助学”活动。
进群步骤:
步骤二.加入下面的中转群(防范广告*扰);
步骤四.传灯老师通过后,拉进交流班群。
基金经理没有告诉你的事
这是寻瑕记第175篇文章
某天,三公子跟我在星球里聊起来,说到我“先跑为敬,拥抱权益大市场,还在非标里挣扎的兄弟们,眼睁睁看着末日火车撞过来...”
讲真,在非标里躺平了这么些年,麻木如我,已经被末日火车碾过好几个来回了,真的下定决心投身权益才发现,股票多头讲故事,量化对冲黑箱子,股权投资不要脸。还是有抵押带担保的当铺思维牢靠,还是非标刚兑的业务好干。
关于当铺的真相与未来下次再写吧,这次写写转型这一年多以来,看了大几十家管理人,从一开始的两眼一抹黑,到学会问几个听起来很专业的问题,再到能识别哪些是真大佬,哪些是假价投,哪些是佛系增长,哪些是“动了凡心”,讲讲那些公募、私募、FOF基金经理都不会告诉你的事。
大家都是管过几十亿上百亿盘子的狠人,我不指名道姓,您也别对号入座,如有雷同误杀,都是我胡说八道。
关于投资
01
投资中最贵的三句话分别是:
这次不一样;
逻辑变了;
下次一定投。
02
股票投资的不可能三角:高确定性、低估值和高增长。
大宗商品的不可能三角:绿色供应,中速增长和物价平稳。
货币的不可能三角:低能耗、去中心化和安全。
量化管理人的不可能三角:大规模,高收益和低波动。
03
当算法足够大,算力不够大;
当本金足够大,收益率不重要;
当规模足够大,收益...投资人收益不重要。
04
目前A股市场的三大不可控扰动因素:
沪深300杀估值,中证500有雪球,1000指增有叶飞。
关于转型
01
大部分没有权益投资经验的高净值客户,对于一个私募产品的容错窗口,只有买入后的三到六个月:
三个月,产品净值没有做出安全垫,六个月,量化的业绩没有显著跑赢指数或同行,最多一年,股票多头的业绩还没跑出来,就会在心里给管理人打一个“辣鸡”的标签,封闭期满就摩拳擦掌要不要赎回了。
02
大部分没有权益销售经验的理财经理,对于一个私募产品的销售方式只有一种:“这个产品是一个高收益的非标替代”,比如雪球,比如分红型指数增强,比如量化中性策略...
市场当前的鬼故事是,雪球越卖收益越低,再敲出个几期就该不能买了,量化中性形同鸡肋,一会儿波动率降下来了,一会儿alpha做不出来了,一会儿对冲成本涨上去了,赛道上挤满了新策略老模型,每周比惨,越比越惨(当然,高频除外)。
03
信托公司的理财经理常常抱怨,同样的权益产品,客户就是不在信托公司买,而要去券商买,道理很简单:
过去,信托公司的客户是“储户”,信托公司的理财经理是“非标报价员”,你给客户供应的是持续不断的非标产品,客户接了报价之后期待的是“稳稳的兑付”,至于你有没有投研能力,权益产品线搭得怎么样,客户根本不关心也不在乎,信托公司要淡化客户心智中的“非标”烙印,需要方向性的引导,更需要体系性的洗脑。
过去,券商的客户是“散户”,他们本来也是要炒股票的,而他们自己操盘交易的能力烂如渣渣,券商的客户经理是“镰刀介绍员”,让散户遇到一个比自己能赚钱会炒股的基金经理,当然奉若神明,让散户给市场贡献了那么多年的负阿尔法之后,突然发现还有专门做正阿尔法的量化机构,当然趋之若鹜。
04
大部分在谋求标品转型的信托公司,其实都是按照拓展非标业务的思路在跑马圈地,拿着私募50,历年金牛奖的名单一个一个跑过去,秉承民法典里都没有的“先占取得”制度,管它市场风格适配与否,管它金牛奖是买的还是实至名归...
拿回来给风控审,反正我不懂风控也不太懂,拿回来给财富卖,反正财富能卖我就有收入,还不用承担信用风险和兑付压力,这业务可比非标好干多了。
而金牛奖这东西,跟信托公司熟悉的地产百强榜一样,真的强肯定能进榜,能进榜的不一定真的强。用大金链子的话说,很屌的基金经理一般大概率都拿过金牛奖,但是拿了金牛奖的不一定都很屌,还是存在一部分滥竽充数或者昙花一现的。
05
大部分转型中的信托公司,都被券商视为展业的蓝海。
首先,信托公司不懂权益,风控评审只会看非标,不会炒股票,运营能力和系统配置大概落后券商10年,资产端做过权益的人如果没有在2015年的大牛市发财跑路,要么在第一轮打新、定增、新三板和港股的浪潮中被市场教育了,要么在2016年的熔断和2018年的贸易战中被市场干掉了,撑不到标品转型的2.0阶段。
其次,因为监管的压力,信托公司不得不快速转型,你是做标品通道也好,用投顾模式或者tof模式做代销也好,自建fof品牌也好,50对50的非标与标,不转型就是死路一条。
最后,大部分信托公司这么多年,靠稳稳的兑付攒下来了一批高净值客户的家底,客户基础是有的,销售粘性是在的。
简而言之,信托公司不懂权益,信托公司不得不转型,信托公司有销售能力,信托公司还不要交易端,“人傻钱多速来”。
06
券商最喜欢给信托公司推荐的管理人类型,按顺序排列:
量化多头(换手越高越好)-股票多头(持仓越分散,交易越频繁越好,最好还做一些股指对冲)-CTA(一定要搭售一部分中性或者指数增强)。
那些满仓五支票,一年换手一倍的价投们,麻烦旁边让一让,不要挡在交易机房门口,影响券商赚佣金。
关于fof
01
大部分你能买到的fof都是火锅店蔬菜拼盘式的营销型产品,什么头牛、白马、全明星,给你几个看似顶流的多头,再叠加几个看似头部的量化(本质还是量化多头),除了名头响亮好营销之外,底层管理人既不分散,也不低相关,净值都是回测跑出来的,参考意义非常有限。
这类fof本质是对管理人流量的二次变现,管理人赚规模的钱,券商赚经纪的钱,渠道赚代销的钱,客户呢?客户不赚钱。
02
那些真正能让客户赚钱的好fof,底层管理人你听过的不会超过三个,单个管理人规模超过100亿的不会超过三个,部分策略额度是如此稀缺以至于投完就封盘或只对特定投资人开放,大部分规模都被机构自营投掉了,在零售线上不会持续供应。
简单说,买不到,如果买得到,有多少买多少。
03
有一些非常审慎的信托公司,为了确保底层穿透风险可控,要求fof产品底层投顾需要保持稳定,不允许新增,请问,市场风格都已经从大盘成长切换到小盘价值了,还拿着一把只会买茅的茅指数基金经理,等着吃土吗?
你要这不会动态调整的fof有何用?
关于明星基金经理
01
有些基金经理水平之差,净值线都贴着指数走的,客户还不如被动投资指数好了,如果说策略类型,他们大概是“指数减弱型”策略吧。
还有些基金经理,明明是偏科押赛道的,非要把自己藏在成长/价值/garp的标签后面,做一个行业ETF的增强基金(还可能并不增强)。
02
有些基金经理,逆价值投资风潮,勇敢承认自己是趋势投资者,号称是总舵主的衣钵弟子,龙虎榜上的常客,一看净值曲线都很陡峭,一看底仓都是单票加杠杆,拿客户的钱梭哈,成了就一战成名,败了就清盘再来。
反正也不是自己的钱。
02
明星基金经理如XX,产品好几百只,号称都是本人亲自打理但业绩千差万别,投研团队靠雪球粉丝,公司运营靠三姑六姨,业绩归因讲不清楚,买到哪只碰运气的成分很大,但是长期业绩排行榜常年在线,换仓手法犀利老辣。
追捧的人奉为YYDS,瞧不上的人视为江湖骗子,口碑两极分化。
03
明星基金经理如XX,其实是时间的文学家,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游山玩水发微博,路演合影想话术,客户买产品送签名书送茅台酒,追涨杀跌的时候再发挥体育生跑得快的本色...
主动选股能力约等于0,仓位变动随心所欲,既不价值,也不长期。
04
少部分在权益产品上吃到过甜头的高净值客户,对于一个私募管理人会产生“神仙就是神仙”的粉丝向感情,比如四年十倍的某易方达前任,比如八年八倍的某消费基金经理,比如产品一致性奇差但拥趸无数的某股神。
对于这类基金经理,你去问持有人,今年ta怎么表现不好了?ta不好你怎么还拿着?持有人会理直气壮的回答你:
“ta不行是市场不行,你们不行是你们辣鸡。”
05
封盘是一种营销手段,通常出现在一些短期规模上得贼快的管理人身上。
先在江湖上放出流言,“听说XX要封盘了”,疯狂圈一批资金,再做封盘2.0,“XX现在只接三年期的钱了”,又圈一批资金,最后说“因为XX从一开始做私募我们就代销他了,所以这次只在我们这个渠道给了一些老客户专享的额度”......等你过一阵子再去问,换了个“XX多策略”“XX精选策略”,还在卖呢。
渠道只能退而求其次,“要么您看看这个,这个我们内部叫小XX的,跟XX风格很接近”或者“您看看这个,当年XX没出来的时候就是跟着他做基金经理助理的”。
06
公奔私的基金经理通常自带光环/投研库/股票池,业绩有红利期。
这种红利一方面体现在,如果是体系性极好如某基金公司,你买不到坤坤,买个坤坤同门的XX,大概率可以买到一个持股更集中,增强版的坤坤;
另一方面,如果是刚刚离开公募战线的基金经理,买他刚刚卸任的那只公募基金,大概率可以买到一个费用更便宜,持仓相似度60%以上的低配版产品。
关于资产管理
好销不好投,好投不好销,这句真理就和公募基金魔咒一样,是市场追涨杀跌的缩影,现如今,大部分基金的销售套路完全微商化,路演好,文案好,和业绩好,可以是完全不挂钩的三件事。
目标是成为顶流私募的管理人们,常见路演话术一定要包括:
1、我们做全天候投资,具备自下而上的选股能力,辅以自上而下的策略能力;
2、我们是价值投资中的成长风格,成长风格中的价值投资;
3、我们用一级投资的理念和产业投资视角做二级投资,寻找长坡厚雪,构筑高墙厚壁;
4、我们行业覆盖全面,出牛股的医*、消费、科技,和广义上的周期,分别都有行业组/研究员覆盖;
5、我们追求好生意、好公司、好价格,或者好赛道,好模式,好估值;
6、我们要和伟大/头部/优质/龙头/杰出的中国企业共同成长。
大概就这么个意思吧,估计你们也听了很多词汇相近,话术类似,似是而非的路演了。
资产管理从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初心一路走来,变成了一门成熟的生意,这门生意越来越以IP和明星PM为核心竞争力(而不是业绩),以规模划分门槛(观察级/fof级/代销级),以核心渠道为主要依托(产品也要投渠道所好)。
随着权益投资的理念越发深入人心,居民财富搬家越发迫切,alpha的挖掘越来越左侧,管理人的挖掘越来越下沉,策略的挖掘越来越内卷。
听起来,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反正,我干了,您随意。
(加入快乐星球,一起星辰大海)
基金本金亏完会不会继续亏钱?-掘金网
基金本金亏完会不会继续亏钱?这是许多初入基金市场的小白会困惑的问题,别担心,本期掘金小编就为你解答一下。
事实上,投资者所购买的基金并不会全部亏完。但是也不是绝对安全,公募基金在达到一定出发条件下,基金将被清算。清算结束后,按照清算前的基金净值计算,扣除清算费用后返还投资者。
以下是基金进行清算的三个触发条件:
1.封闭式基金到期。封闭式基金通常有一个持续时间。如果期限到期后未延长,将对其进行清算
2.开放式基金符合清算条件。开放式基金符合下列条件的,将被清算:一是基金净值连续2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二是连续20个工作日持有基金人数少于200人。
3.新的筹资规模不符合标准。在首次公开募股中,有一个最低规模,一般为5000万。如果达不到规模,意味着基金发行失败,需要清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将立刻清除。
互联网掘金项目、欧易返佣学习交流 更多业务咨询请联系掘金网
基金该怎么买和怎么卖呢
1.申购和认购第一次买基金的时候,我们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申购”是什么?“认购”又是什么?当然现在很多网站(包括基金公司和三方平台),为了避免让投资者疑惑,不管申购和认购,一律称为购买。但是呢,在查看费率的时候,我们还是会看的基金写的是申购费率,有时写的又是认购费率。申购时间:基金的申购并非是实时交易的,一般是先交钱,之后再交货。为什么呢?因为每天买鸡卖鸡的人实在太多了,基金公司根本顾不过来。于是,只好让买鸡的人先交钱,然后晚上统一算清楚谁买了鸡,买了多少钱,第二天再把鸡给到你。但是这样的话还有个问题。就是如果晚上边算账的时候还不停有人来买卖呢,那不就没完没了?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基金公司又设置了一个时间节点,即15:00(与股市收盘时间一致)。凡事15:00之后才买的鸡,那就要等到次日晚上才帮你算账,你就要等到第三天才能收到鸡啦。因此,就以15:00-次日15:00作为一个交易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T日。目前而言,申购基金的普遍确认时间是T+1日,当然也有一些特殊的基金是需要T+2或3的。2..赎回、极速赎回(快赎)相比购买,卖出则简单的多。不论申购、认购,卖出统统成为称为赎回。需要注意的是确认时间,上面讲过申购的确认时间一般是T+1确认,但是赎回一般都是T+2或者T+3,原因其实跟申购一样,之所以时间更长,大概是为了资金安全把。这里要补充一下,现在不少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已经可以支持赎回T+0到账,即现在赎回,基本上立即到账。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买基金安全吗会不会钱突然没了(个账划入减少,吃亏了吗?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改革热点回应来了- 四川省人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