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管理费费率一般是多少(基金的申购费、赎回费.和管理费用一般怎么收取???)

基金的申购费、赎回费.和管理费用一般怎么收取???

申购费分前端和后端两种,根据基金类型的不同略有不同,前端收费在申购基金时扣除以后再计算份额,赎回的时候扣除赎回费。后端收费时购买基金的时候不扣手续费,赎回的时候按照持有时间长短,同赎回费一并扣除。管理费是按日计提,就是每天从基金总资产里扣,我们看到的当日净值就是扣除管理费以后的价格。此外因为基金的钱是放在银行里的,银行也会按日收取托管费,收取方法跟管理费相同。

一网打尽低费率绩优主动基金,管理费最低仅0.5%/年,建议收藏!

省到就是赚到

 ●  ●  ●  ●  ●  ●  ● 

传统观点认为,寻找低费率(管理费、托管费、申购赎回费)基金,这是指数投资的功课。主动基金主要看主动管理能力,费率不是主要矛盾。这个观点本身并没问题。但如果有主动管理能力强,费率还低的基金,岂不**之美?

国内公募经过20多年发展,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监管层倡导等因素影响下,下调管理费、让利投资者已成大势所驱。以管理费为例,大家印象中主动管理型基金是1.5%/年,其实早就不是铁板一块了。主动管理能力强,费率还低,这样的基金不仅有,而且一大把! 

我们从全市场筛选出20多只主动基金。这些基金业绩较好,但管理费都低于1.5%/年,最低仅0.5%/年。本文按股票型、偏股型、灵活配置型、打新基金、量化基金这五个类别进行整理,建议收藏。

一、 股票型基金

这类产品管理费一般处于1.5%的水平,让利时一般会调降到1%左右,像英大国企改革,管理费调降至1%,但年化收益率却超过30%。

来源:Wind,截至2023.4.25,筛选条件:成立3年以上,主动降低费率至1.2%以下或成立时就设置低于1%的费率,近3年年化收益率超过7%,规模大于1亿元

二、 偏股混合型基金

这类产品管理费一般处于1.2%-1.5%的水平,让利时一般会调降到0.8%左右,像平安新兴产业、方正富邦红利精选;也有的产品成立时就设置了较低的管理费。部分产品近3年年化收益率超过10%。

来源:Wind,,截至2023.4.25,筛选条件:成立3年以上,主动降低费率至1.2%以下或成立时就设置低于1%的费率,近3年年化收益率超过10%,规模大于2亿元

三、 灵活配置型基金

这类产品管理费一般处于1.2%-1.5%的水平,让利时一般会调降到0.8%左右,像富国新动力、易方达新收益。有些在特定渠道销售的产品,成立时就设置了较低的管理费,像易方达瑞享管理费率为0.8%,年化收益率达到29.26%。还有由打新基金转型混合型基金,像博时新收益,成立以来获得了超过翻倍收益,管理费仅为0.5%。

来源:Wind,,截至2023.4.25,筛选条件:成立3年以上,主动降低费率至0.6%以下或成立时就设置低于0.8%的费率,近3年年化收益率超过7%,规模大于1亿元

四、 打新基金

很多打新基金成立时会设定1.5%的管理费,随着打新难度提高,整体收益率下滑,降低费率就成为趋势,一般会降至0.6%左右,部分优秀的基金在较低费率下,近3年获得了7%以上的年化收益。

来源:Wind,,截至2023.4.25,筛选条件:成立3年以上,主动降低费率至1%以下或成立时就设置低于0.8%的费率,近3年年化收益率超过7%,规模大于1亿元

五、量化基金

这类基金的股票持仓一般都在90%以上,但主要借助计算机,随着AI的应用,效率提升,费率下调空间也比较大,一般会从1.5%降至1%。

来源:Wind,,截至2023.4.25,筛选条件:成立3年以上,主动降低费率至1%以下或成立时就设置低于1%的费率,近3年年化收益率超过10%,规模大于1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浮动费率基金。目前国内浮动费率基金的基本管理费率一般低于1%。业绩报酬提取,主流方式是根据持有期间年化收益率情况提取。这类基金表面上看管理费较低,但由于有业绩提成机制,不能归到“降费”基金的类别。

来源:Wind,截至2023.4.25,筛选条件:成立3年以上,基本管理费率1%以下,近3年年化收益率超过7%,规模大于1亿元

最后,大家可能会问:为啥基金公司有钱不赚,非要搞这种“低费率”产品?基金的费率是由首次发行时的基金合同约定的。由于各种原因,基金公司当时设定了较低的费率;或者是正常的费率,又进行了降费处理。但后面时过境迁,当时的场景已不复存在,该基金成了采用常规策略运作、对大众投资者开放的普通开放式基金。但这个较低的费率也延续下来了。

不管怎样,低费率基金是对投资者实实在在的让利。在公募降费的大趋势中,同类产品中综合费用较低、业绩相对较好的产品,有助于提升产品收益率累积,让投资者获得实惠。我们列举的这些产品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在将来的投资中找到更多“物美价廉”的产品。

声明:基金、基金投顾组合的研究、分析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本账号发布的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买卖的依据。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及基金投顾组合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并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顾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基金投顾试点机构存在因试点资格取消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敬请认真阅读相关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声明,基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理性投资。

END

本文由二鸟说发布,版权归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欢迎亲们转发朋友圈。

基金管理来自费费率的大小,通常()。

正确答案:A解析:基金管理费费率通常与基金规模成反比,与风险成正比。即基金规模越大,风险越小,基金管理费费率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资产管理行业专题研究:因低费率而家喻户晓的先锋领航 - 知乎

(报告出品方/作者:兴业证券,郑兆磊,沈鸿)

美国Vanguard集团(下文简称Vanguard或先锋领航)成立于1975年,总部位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其前身威灵顿基金(WellingtonFund)诞生于1929年。Vanguard在海外共设立了14个办公室,全球员工约1.73万人。截至2021年9月30日,先锋领航管理资产规模达约8.0万亿美元,产品管理数量超400只,服务来自全球约170个国家的超过3,000万投资者,是全球第二大的资产管理公司。

先锋集团的前身为威灵顿基金:此基金由美国企业家瓦特摩根在1928年成立,为美国第一支平衡型基金。约翰伯格(Vanguard创始人)在1951年加入了威灵顿管理公司,在1975年成立了独立的先锋集团。先锋集团在成立之初旗下拥有11只共同基金,资产管理净值约为18亿美元。次年,公司发行了第一个指数型基金“第一指数投资信托”(FirstIndexInvestmentTrust),到如今,这只基金也已发展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指数基金之一。集团创始人约翰伯格曾认为:“指数基金可以跑赢大部分的主动管理型基金,因为它们有着更低的管理及交易费用”。这也为集团以后大力发展指数基金而埋下伏笔。

1977年对先锋集团来说可谓是变革的一年。为减少投资者的投资成本,Vanguard在行业内首推不付尾随佣金(类似客户服务费,指基金拿出一部分费用给销售渠道,用于维护存量保有客户)的分销模式,旗下绝大多数基金都采取此模式。自此,先锋集团将“低成本投资”理念贯彻到了公司的所有产品中,这也为Vanguard之后规模持续上升埋下了伏笔。

步入80年代后,Vanguard集团已经在行业中有口皆碑。早期客户的口口相传,使Vanguard集团审慎尽责的管理、贴心周到的服务、相对低廉的投资成本变得广为人知。1982年,在401(k)计划之初,Vanguard集团开始为退休金计划提供投资分析与服务;1986年引入了债券指数基金使得集团的产品线进一步得以拓宽。

20世纪90年代,随着低成本投资和指数基金的优异表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机构都认识到了减少成本对效益提升的重要性,不少基金公司引入新产品,纷纷效仿Vanguard集团选择削减投资成本。然而与Vanguard不同的是,那时大部分基金仅仅是为了用低廉的管理费来勾起客户的兴趣,而不是像Vanguard一样,让基金持有者做自己公司的股东(先锋领航是历史上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特批的“由投资者共同拥有的基金公司”),进而使其管理费减少并最终受益。

在2001年Vanguard开始发展ETF业务。现存时间最长的基金为VanguardTotalStockMarketETF,成立于2001年5月24日。截至2021年1月31日,Vanguard集团管理着超过1.6万亿美元的ETF资产,成为了全球第二大ETF供应商。

2017年,随着我国对海外资产管理公司的政策放宽,Vanguard在上海正式成立了外商独资企业(WFOE),并在2019年与蚂蚁金服成立了先锋领航投顾。

在过去46年的时间里,先锋集团的管理规模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年化20.18%。1975年成立之初,先锋集团的资产管理规模为17亿美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其管理规模约为8.0万亿美元。其管理规模的高速增长与其坚持的“低管理费”政策及不断拓宽的业务线板块有着直接联系。

约翰博格1929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其祖辈为来自苏格兰的移民。年轻时就读于费城的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1949年,博格于财星杂志阅读到一篇关于共同基金产业的文章──“BigMoneyinBoston”,激起了他对基金产业的兴趣,之后便以此作为大学论文的题材内容。论文完成后博格将文本寄送给该产业中的几位重要人物,随后获得当时经营威灵顿管理公司的掌管人瓦特摩根的赏识,并让博格于大学毕业后立即到威灵顿管理公司就职。1966年,在博格的主导下,威灵顿公司合并了波士顿的几家投资咨询公司,之后这几家公司都成为当时最热门的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的成功运作也使得博格在威灵顿的事业达到顶峰,当时还不到40岁的他被任命为该公司的CEO。1973至1974期间的股市下跌造成严重亏损,股市崩盘,给威灵顿公司的股东、博格以及其他四位合伙人带来不小的冲击,博格与合伙人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彼此之间的战争也随之展开,波士顿的四位合伙人获得公司40%的股份,而博格只得到了28%,至此博格也失去了他CEO的位置。

1975年,约翰博格自立门户,以英国海将纳尔逊在尼罗河战役使用的船只HMSVanguard为名,成立了TheVanguardGroup。在1975年,博格以复制、追踪“标准普尔500指数”为架构,创造出第一个指数型基金“第一指数投资信托”(FirstIndexInvestmentTrust),之后更名为现今的Vanguard500,后在1977年,博格实施了旗下基金免手续费(No-load)的销售制度。在约翰博格的成功管理下,先锋集团的管理规模日益剧增,约翰博格在2000年卸任Vanguard集团资深总裁,并于2019年病逝。

约翰博格之所以能够成为美国投资界的传奇人物,与其个人取得的两项卓越成就密不可分:第一,他推出了面向个人投资者的世界上首支公募指数基金,面对种种质疑,坚持推广指数基金理念并最终获得广泛成功;第二,他一直把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成功推动整个公募基金行业的成本削减。

美国共同基金平均费用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美国的共同基金(MutualFund)费用一般包括两类,分别为持续花销(OngoingExpense)及销售费用(SalesLoad),我们将上述两类费用进行加权平均,近而归纳为统一的费用比例(ExpenseRatio)。据ICI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美国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及债券型基金的平均费用比例分别为0.50%、0.59%及0.42%。从过去20年数据来看,三类基金的费用比例均呈现稳步下降的趋势,其中股票型基金的下降幅度最大,累计下降了49.49%。

截至2020年末,先锋领航产品的平均费率为0.09%,远低于美国其他共同基金费率。通过对公司产品费率低背后的原因进行全面探索,我们发现:

基金的管理费率降低驱动规模上升,规模上升进一步推动费率下降。基金的管理费率用以维持基金的基本运作,费用包括:基金的清算费、申购费及管理费等。先锋领航的基金规模自成立之初以来,以年化近20%的规模增速稳定增长。公司通过低费率获取更多规模,而管理规模的增长又很好的摊薄了部分管理费用,从而使费率进一步降低,且保持在行业里较低的位置。

公司坚持直销,避免了不必要的申购费用及尾随佣金。对于,美国大部分基金而言,其费用包含了管理费及销售服务费(销售服务费包括尾随佣金及申购费)。其中尾随佣金类似客户服务费,即基金公司支付给销售机构的费用以求他们能更好的为客户服务,而申购费用,则是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给基金公司购买费用,以补偿基金销售时所产生的成本。先锋基金早在1977年就开创了不收取尾随佣金的先河,至今为止,旗下大多数基金没有申购费用,这些都很好的降低了基金的综合费率。

投资者即股东的独特股权结构,使投资者与公司的利益始终保持一致,避免了利益冲突。先锋领航能始终坚持将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先锋领航独特的股权架构。先锋领航是历史上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特批的“由投资者共同拥有的基金公司”。先锋基金采取了基金份额持有人即公司股东的公司结构,很好的将基金投资人的利益与股东利益一致化。因为其中并不涉及“第三方”股东要求从基金中收取利润。除此之外,先锋领航作为非上市公司很好的节省了投资者关系维护及审计等费用,对管理费用的降低有着正面的影响。

先锋领航坚持低费率的管理理念,投资者减少了投资成本,从而获得额外的投资收益。费率的高低对投资者到底有多大的影响?为方便比较,我们采用10万美元为初始金额,分别根据Vanguard费率计算模型进行对比。在假设年化收益在6%的情况下,费用差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扩大。以持有三十年为例,Vanguard基金费率对比市场上其他基金的平均费率,可为投资者节省超过7万美元。从侧面来看,在三十年的投资期限里,0.45%的费率差会使投资者每年平均多花2360.2美元,相当于初始投资金额的2.4%。(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截至2021年12月3日,Vanguard官网共有388只产品,其中共同基金275只;ETF82只,529Portfolio31只。从推出第一支指数基金,到丰富指数基金投资产品,再到开拓养老金系列产品及529(助学金投资),Vanguard的产品线已经变得越来越全面。(由于Vanguard属于非上市公司,未披露历年AUM,我们采用其共同基金及ETF规模之和代替)。

Vanguard的共同基金布*较为全面,在地域、风格、行业等都有较为细致的划分。按照资产类型可分为货币市场型、股票型、债券型和平衡型,按照资产地区可分为美国国内市场、海外市场和全球,按照管理方式可分为主动管理型和被动指数型。在购买公司产品时,Vanguard为投资者提供了不同类别的购买选择。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在购买时可以选择起购金额较低的Investorshares,也可选择起购金额较高但管理费用较低的Admiralshares。机构投资人,可选择Institutionalshares进行投资。

VanguardETF覆盖美国本土及海外宽基指数。Vanguard提供的ETF产品分为针对美国市场提供的ETF以及对美国以外市场提供的ETF产品。从基金的跟踪来看,主要跟踪由富时罗素、CRSP、标普、MSCI、纳斯达克、彭博巴克莱几家权威指数公司发布的指数。

丰富产品线叠加低于行业平均费率,使其规管理模增速遥遥领先。对比市场上三家知名的资产管理公司(先锋领航、道富、贝莱德),尽管Vanguard的管理规模不是最大的(2021Q3管理规模预测7.63万亿美元),但其管理规模增速却远超竞争对手。自2010年末至2021Q3,其规模年化增速高达15.85%,超越其竞争对手贝莱德(年化增速为9.52%)和道富(年化增速为6.26%)。假设Vanguard和贝莱德均继续保持此前的平均增速,Vanguard管理规模将在2025年超越其对手贝莱德,成为全球第一大资管公司。

Vanguard在2001年推出ETF产品,起初其规模增长较慢,近年来规模增长显著。从2021Q3的公募管理规模来看,共同基金占比为74%,ETF占比为26%。对比2011年末ETF规模占比仅为9.5%,其占比有着显著的提高。从规模增速来看,自2011年末至2021年Q3,ETF规模年化增速为27.4%,显著高于共同基金增长率(13.7%)。(由于Vanguard是非上市公司,本文用到其产品收益率、规模都来自Bloomberg)。

作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共同基金是美国基金市场的主要构成部分。按照ICI年鉴披露,2020年美国基金及单位投资信托市场总规模为29.7万亿美元,相比2019年同期上升3.7万亿美元,涨幅为14%。美国基金及单位投资信托市场中,资产类别包括共同基金、ETF、封闭式基金和UITs(单位投资信托)。从规模来看,2020年共同基金、ETF、封闭式基金和UITs净资产分别为23.90、5.45、0.28、0.08万亿美元,规模同比涨跌幅分别为+12.2%、+24.0%、+0.4%、-1.3%;从结构来看,2020年共同基金、ETF、封闭式基金和UITs净资产占比分别为80.5%、18.3%、0.9%、0.3%。由于近年美国ETF市场规模持续上升,使得共同基金的规模占比有所下降,但2020年其规模占比为80%,仍然是美国基金市场份额最大的投资产品。

美国指数型共同基金规模在过去十年增长迅速。从ICI提供的数据来看,2010年和2020年美国基金市场规模分别为9.9和24.9万亿美元,10年年化增速为9.7%。其中主动管理型基金及ETF规模增速放缓,取而代之的是指数型共同基金及ETF的高速增长,指数型共同基金规模在过去十年年化增速为16.9%,显著高于美国基金市场整体规模增速(9.7%)。

指数型共同基金规模快速增长得益于费率大幅降低。对比美国共同基金的费率:2020年指数型共同基金平均管理费为0.06%,显著低于主动权益型共同基金平均费率(0.71%)及主动债券型共同基金平均费率(0.50%)。美国权益指数型共同基金费率在过去20年间降幅为77.8%;债券指数型共同基金费率降幅为71.4%。规模的快速增长使得固定费用被进一步平摊,其费率持续走低。而主动管理型共同基金由于其相对较高的交易费用和人力成本,管理费用降幅较小,但在过去20年,主动权益型及主动债券型基金管理费降幅分别仍然有33.0%及35.1%。

丰富的指数投资经验及低廉的基金管理费用,使得Vanguard指数基金规模激增。作为指数基金的先驱,Vanguard集团拥有超过40年的指数投资经验,长期的低费率及优秀的指数投资能力,使得公司积攒了优秀的口碑,也使其管理规模持续提高。Vanguard于1976年在美国推出面向个人投资者的首支股票指数公募基金——Vanguard500指数基金,并分别于1986年和1990年发行债券指数基金和国际股票指数基金。Vanguard的指数型基金(被动管理型)的规模持续扩大,自2010年末至2021年Q3,其规模年化增速为17.13%,显著高于同期规模增速为8.50%的主动管理型基金。费率方面,主打低费率的Vanguard,其被动型指数基金的平均管理费仅为0.09%,显著低于主动管理型基金的0.24%。

海外相对有效的市场使得Vanguard指数型基金平均收益高于主动管理型。对比近年数据来看,Vanguard被动管理基金平均回报仅在2011年、2015年及2018年低于主动管理型基金,其年化回报为10%,高于主动管理型基金平均回报(7.0%)。

我们对Vanguard官网上提供的275只共同基金进行统计,将拥有不同份额的基金进行筛选,仅保留一只基金用来统计(删除了AdmiralShares、仅保留InvestorShares),筛选过后共有161支共同基金纳入统计样本。根据类型将基金分成5类,分别为股票型(Equity)、债券型(Bond)、平衡型(Balanced)、货币型(MoneyMarket)及另类型(Alternative)。(我们参考Vanguard提供的产品类别,并将StockSpecialty、DomesticStock-General、Stock—long/short及International类型里房地产及波动最小化基金归在另类型里)

Vanguard的共同基金以股票型基金为主。数量方面,股票型及债券型基金最多,分别为83支及42支。观察2021Q3最新数据,Vanguard股票型基金的管理规模最多,占比为65.63%;债券型占比为16.86%。

Vanguard创始人博格先生在公司成立初期并不看好ETF类产品,他认为,投资应当长期持有而非频繁交易。相比共同基金,ETF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交易流动性,换而言之,客户可能会增加交易频率,这与博格先生坚持的投资理念有一定的出入。随着1993年美国道富环球投资公司推出的第一支ETF(S&P500指数ETF)大受欢迎,美国ETF市场之后逐渐成为大型资产管理公司的必争之地。为了顺应时代的先锋领航也积极参与到此类产品当中,但其始终坚持以下三点:第一,强烈支持分散化投资ETF;第二,不建议投机性的ETF交易;第三,强调股票交易最终是投资者的敌人,投资者应该选择适合的ETF并长期持有。

10年长牛助力美国ETF市场高速增长。2009年后期,经历了金融危机后的美国开启了股市长牛(标普500指数在2011年到2020年末累计增长了近300%),通过被动的投资即可获取可观的收益,因此费率最低的被动产品——ETF进入高速增长的时代。从2010末到2020年末的10年时间里,美国ETF市场规模增加了4.5倍,规模年化增速为18.57%。据ICI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美国ETF市场规模为5.45万亿美元。

VanguardETF规模持续增长,市占率逐年上升。Vanguard和贝莱德,作为现如今ETF管理规模最大的两家公司,其成长路径却不相同。相比以收购巴克莱iShare业务而一举成为全球ETF管理规模最大公司的贝莱德,Vanguard采取了降低管理费率、稳扎稳打的策略。在1993年美国市场推出第一支ETF之后,Vanguard并没有急于跟风,直到2003年才推出旗下第一支ETF。Vanguard的加入,开始逐渐抢占原本由贝莱德及道富环球投资所主宰的市场。从2011年初至2020年末的10年时间,Vanguard的ETF管理规模年化增速为26.12%,显著高于美国ETF市场规模增速(18.57%)、贝莱德ETF规模的平均增速(16.67%)。ETF管理规模的快速增长,使其市占率不断提高,2010年末规模市占率仅为14.9%,截至2020年末,市占率则上升至27.7%。虽然就规模而言,Vanguard与其竞争对手贝莱德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但其增长势头无疑会使其竞争对手忧心忡忡。

ETF产品结构:股票指数ETF占比最高,规模增长显著。根据Vanguard官网提供的数据,目前其ETF产品共计82只,其中股票指数及债券指数型ETF数量占比合计超过75%;两类ETF规模占比合计为91.6%。对比各类型ETF的历史规模,其中股票指数型ETF增长最为显著,自2010年到2021Q3,增长将近12倍。主动管理型ETF主要跟踪流动性,动量,价值等因子。值得一提的是,自从2018年Vanguard推出了主动管理型ETF以后,其规模实现稳步增长,2021年三季度主动管理型ETF规模合计达29.45亿美元。在2021年推出Ultra-ShortBondETF以后(2021年三季度规模为19.53亿美元),主动管理型ETF规模迅速增长,比去年规模上升了5.56倍。

ETF收益表现:从2011年至2021年12月初的收益来看,风格主题型ETF表现最好。风格主题性ETF主要投资于行业指数,平均年化收益为12.26%,高于股票指数型ETF(11.25%)及债券指数型ETF(4.61%)。从单年收益来看,风格主题型ETF单年平均收益仅在2015年及2018年出现了负收益。另外,Vanguard自2018年推出了主动管理型ETF以来,收益颇为可观,平均年化收益为10.57%,但由于其高于其他类型ETF的管理费用(主动管理型ETF平均管理费为0.14%,高于股票指数型(0.09%)及风格指数型(0.10%)),对其收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如果说共同基金及ETF的主要目的是追求收益的话,Vanguard一站式产品服务(AllInOneFunds)的目的在于服务特定的个人投资者,除了实现收益以外,其更具功能性。先锋领航的一站式服务所提供的服务范围主要为退休储蓄、入学储蓄及其他特定事件或目标等。Vanguard通过在一站式产品服务(AllInOneFunds)里实行分散化的资产配置,简化特定投资者的投资过程,力求一只基金就满足特定的投资目标。

在美国,仅仅靠**提供的社会保障退休金并不足以支撑居民的退休生活,所以美国**给予居民一定的税收优惠,并联合企业实行账户补贴。美国的主要退休金计划分为401(k)(企业退休金计划)及IRAs(个人退休金计划)等。401(k)计划诞生于1978年,因有关信息出现在国税法中第401条款中,因此简称401(k)。它是一种递延所得税退休金计划,雇员可以选择每个月缴纳自己薪水的1%~15%左右到该账户,雇主也会匹配(match)一定的金额到员工的401K账户(匹配这一点类似国内的养老金账户)。401(k)退休计划现已成为美国私人公司最主要的员工退休计划。IRAs为个人退休计划,与401(k)不同的是,IRAs的受众群体为任何有收入的美国居民。简单来说,IRA可理解为一种基于个人自愿且有投资性质的退休金账户,它不依赖于受雇企业,个人开户并存入的资金可享受税收抵税,但取出时则须缴纳个人所得税。

过去25年美国养老产品市场呈现出规模增速稳定且产品集中度逐年提升的状态,年化增速为6.6%,从细分结构看:IRAs及401(k),增速分别为9.4%及8.4%,均高于总规模增长率。从IRAs及401(k)资产在美国养老市场资产总规模的占比来看,1995年仅为31.4%,而2020年提高至54.3%,随着这两类养老账户的不断趋于成熟,越来越多的美国居民将工资存入这两类账户来获取政策收益,进而推动这两类产品的持续增长。

Vanguard的目标退休基金为不同年龄的群里提供差异化的养老目标日期产品。Vanguard以年限划分,推出了风险等级不同的混合型投资组合:年数越大,代表投资者的投资期限越长,组合将配置更多比例的股票资产。风险等级最低的TargetRetirementIncomeFund用以满足已退休人士的老年生活日常开支,其债券及短期资产配比也最高,以维持日常资金的流动性。

Vanguard目标退休基金所持基金均为被动指数型基金,很好的降低了FOF费用。Vanguard的目标退休基金类似FOF,但所持基金数量较少。从大类资产来看,目标退休年份靠后的基金所持的股票仓位占比较高,但均低于90%。目标退休金其目标退休年在2050年到2065的,他们的大类资产配置比例相差较小。各目标退休基金的子基金均为被动跟踪指数基金,减少了FOF的管理费用。

IRAs及401(k)的大力发展助力Vanguard管理规模快速扩张。Vanguard抓住美国养老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于2015年推出了目标退休系列组合,成立之初规模合计仅有469.7亿美元。但随着近年来美国养老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截至2021年Q3,目标退休基金规模达到3899亿美元,自成立以来至2021年Q3,其规模年化增速为44.49%,显著高于同期美国市场IRAs及401(k)规模增速。另外,从费用端看,目前12只目标退休基金管理费都为0.09%(也是Vanguard的平均费率)。低于行业平均的管理费率使得投资收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10年左右将退休的群体成为目标退休基金的最大的“金主”。从目标退休基金的规模结构来看,2021年Q3占比前三的基金分别为目标退休基金2030(15.37%),目标退休基金2025(14.22%)及目标退休基金2035(14.15%),约5-15年退休的人成为了绝对主力,规模合计占比约为43.7%。不同的是,在大部分目标退休基金规模占比呈现上升趋势时,目标退休基金2015及目标退休基金2020规模占比逐年下降,且规模增速为负。即将退休或已退休的人,用于投资的钱有所下降,导致这两只目标退休基金的规模增速放缓。

529计划作为支持教育发展的一个辅助措施,美国**以州为单位发起,允许家庭以累积子女学费为目标开立账户进行投资,并给予较大的税收优惠,这些投资计划通常选择优秀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委托管理。据ICI统计,2000年美国529助学计划规模为26亿美元,截至2020年末,规模升至3978亿美元,在20年间的年化增速高达28.6%,虽近年来其规模增速有所放缓,但其依旧维持着10%以上的年化增长。

Vanguard抓住529计划在美国的发展趋势,并迅速占领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此举助力其管理规模进一步扩大。Vanguard的529计划旗下共有31只产品,按类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独立组合(IndividualPortfolios),共20只产品,另一类是“目标入学组合”(TargetEnrollmentPortfolios),共11只产品。TargetEnrollmentPortfolios采用了类似生命周期基金的投资方式,当子女年龄较小、离入学时间较长的时候,计划将大部分的资产投资于股票资产,而随着子女年龄增长、入学时间接近或父母收入风险发生变化时,逐渐降低股票型资产的配置比例,从而增加债券和货币市场的资产比重来确保有充足的资金流动性。

529独立组合收益稳健,风险较低。由于TargetEnrollmentPortfolios没有公开数据,我们仅对Vanguard529助学计划旗下的20只独立组合进行分析:20只组合的平均收益率为8.61%,平均年波动率为9.77%。作为一个具有目标功能的投资组合,其风险较低(平均波动率小于10%)。从2018年的单年回报来看,受美联储加息影响,独立组合多数下跌,平均跌幅为4.44%。其中单一组合的最大跌幅为14.51%,但这只组合在下一年(2019)获得的了21.40%的收益,快速的填补了之前的下跌缺口,管理能力较强。

1、领航总股票市场指数基金(VanguardTotalStockMarketIndexFundAdamiralShares):

该基金采用指数化投资方法,旨在跟踪CRSP美国总市场指数的表现(该指数包含了近4000只大中小盘股票,采用市值加权,旨在近100%复制美国可投资权益市场)。该基金深度覆盖了美国市场,其主要优势在于低廉的投资费用。

规模增长迅猛,成就万亿美元规模。领航总股票市场指数基金于2000年11月13日成立,成立之初仅有共同基金,此后在2001年新增了ETF的份额。从基金的总规模来看,其2000年年末规模仅有224.5亿美元,截止2021年末,其规模达到了1.37万亿美元,规模年化增长率为21.66%。对比其共同基金及ETF规模,共同基金规模占比78.2%虽显著大于ETF规模(占比21.8%),但就增速来看,ETF年化增速为30.08%,其增速超过基金部分(20.25%)。领航总股票市场指数ETF的快速增长,与美国ETF市场的快速发展及过去几年美国股市的出色表现密不可分。(官网将AdmiralShares及ETF进行了合并,本文后面分析均基于总体)

基金回报优异,极好复制了基准收益。该基金近年来收益优异,一年及三年回报分别为25.71%及25.77%。

基金行业较为分散,以信息技术板块为核心。基金共覆盖11个GICS一级行业,其中占比超过10%的行业为信息技术(29.0%)、可选消费(16.0%)、医疗保健(12.8%)、工业(12.8%)及金融(10.9%)。

前十大重仓股多为美国大型龙头公司。基金共持有4139只个股,其中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比25.2%,多为信息技术、可选消费及金融公司。

2、领航目标日期退休基金2025(VanguardTargetRetirement2025Fund):基金作为一站式服务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基金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调整其基础资产组合配置。随着每个基金的目标退休日期临近,逐渐减少股票敞口并增加债券敞口,意在满足拟退休人员的流动性需求。在目标退休日之后,这些基金的组合将继续调整,大约持续七年,直到它们的资产配置比例与目标退休收入基金的比例相匹配。公司在2023年至2027年之间退休的投资者考虑投资此基金。

规模快速增长,顺应时代潮流。为更加直观的展现目标退休基金2025的规模变化,我们选取了两支规模相近的同类型基金与其进行规模对比(目标退休基金2035及目标退休基金2030)。目标退休基金2025成立于2003年,在成立之初其规模仅为0.3亿美元,如今规模升至409.31亿美元,年化复合增长率为49.40%。其规模快速增长的背后,与美国退休金市场的大力发展有关。但受疫情的影响,其规模在2021年出现了下降的情况。预计在疫情过后,美国多数居民工作得以稳定后,其规模会像之前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

基金收益稳定,波动较小。从基金的回报来看,长期收益较为稳定,自成立以来至2021年末,基金年化回报为7.47%,波动率为13.18%,风险较为可控。短期业绩则更为突出,基金五年、三年及一年回报分别为10.35%、14.17%及9.80%,均高于长期回报。

资产配置较为均衡,持有的全部6只基金均为Vanguard自有基金,且都为指数基金。从资产配置情况来看,目标退休基金2025的资产配置为57%的股票+42%的债券,并持有少量的短期资产。随着目标退休日的临近,基金的股票比例会有所下降,债券比例会有所上升。作为一个FOF基金组合,其持有基金均为被动指数基金,且同类的指数基金亦是如此,指数类型为美国和全球的股票及债券宽基指数。(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个人投顾业务是Vanguard个人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Vanguard为客户提供了不同的方案,意在为投资者达成投资目标。目前Vanguard的个人投顾服务主要分为VanguardPersonalAdvisorServices(VPAS)和VanguardDigitalAdvisor(VDA)两种。VPAS是“人工投顾+智能投顾”的混合模式,投资门槛相对较高,仅对5万美金以上的客户开放。VDA则是纯智能投顾模式,起投门槛也相对更低(3000美金)。

投+顾,以了解客户并完成其财务目标为核心。在投资前,Vanguard会让客户填写一份调查问卷以了解客户的投资需求以及适合的投顾方案,具体包括投资金额、退休年限、投资遇到的问题(缺少时间、分心、不自信等)。了解客户后,Vanguard会根据客户情况定制一份投资计划报告。具体而言,Vanguard的投资计划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客户当前资产配置情况;(2)资产配置比例,如70%的股票和30%的债券;(3)投资目标总结,如退休规划时,投资目标具体包括到退休时所需资产的金额和退休时间等;(4)推荐储蓄目标(推荐每个月度储蓄率);(5)计划投资期限;(6)申请时的生活状态,如每年支出情况;(7)边际税率;(8)投资目标的重要性;(9)收入情况;(10)社会保障和养老金。Vanguard以客户投资目标为服务核心,不仅为客户提供投资策略,也提供有助于实现投资目标的储蓄与税务。在投后阶段,Vanguard会对客户的投资情况进行跟踪。一方面,投资顾问每个季度都会回顾投资计划的表现,并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更新投资组合。另一方面,客户可以随时随地与投资顾问进行沟通,并且当客户想要增加资金或者是撤出资金时都需要经过投资顾问,这有利于减少客户的非理性投资行为。

Vanguard智能及人工投顾费率远低于行业平均。Vanguard所贯彻的低费率精神不仅体现在其基金方面,在投顾服务上也得以凸显。具Vanguard官网数据显示,在智能投顾端,行业平均费率为年化0.29%,而VanguardDigitalAdvisor(VDA)年化费率仅为0.2%。在人工投顾端,其费率优势则更为明显。展现了投资十万美元在VanguardPersonalAdvisorServices里的费用情况:投资于Vanguard的人工投顾服务季度花销为$75(0.3%费率),而按照行业平均费率计算,季度花费在$250(1%费率)。相比行业平均,投资10万美元在VanguardPersonalAdvisorServices可为投资者每年节省$700的费用。

自2019年证监会下发《关于做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以来,投顾试点机构持续扩容,截至2021年12月,共有60家机构分三批获得基金投顾牌照,其中包括了26家公募基金,29家证券公司,3家银行,3家第三方独立销售机构。

政策的扶持叠加市场需求的提升,国内投顾市场的规模正在快速增长。在此背景下,2020年4月,先锋领航联合支付宝在支付宝及其理财平台蚂蚁财富上推出了“帮你投”智能投顾服务。截至2021年6月,“帮你投”客户已突破200万。Vanguard的智能投顾能1年的时间内获得成功,我们认为可以归于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特点一:顺应时代潮流,精准匹配客户需求。近几年我国基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末,市面上基金数量大约10000只。普通的投资者很难做出投资抉择。“帮你投”的出现,可以很好的为客户进行投资组合筛选及优化。平台共有10种策略,依据股债比例来划分其风险等级,用以匹配客户的投资需求与风险嗜好。

特点二:投资门槛较低,费率可接受。“帮你投”的投资金额门槛低至800元,服务费为年化0.5%,并按季度进行收取。对比其他的智能投顾门槛,如工行AI投(10000元起)、中银慧投(1000元起),帮你投的费率显然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较低的投资门槛以及服务费用便于其获取更多的潜在客户。

观点三:背靠大树,加速客户引流。Vanguard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募基金公司,其国际知名度很高,但作为外资企业想在市场竞争较大的国内市场分到一杯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外资对于我国市场的陌生化以及用户基数的匮乏很大程度上会让其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而蚂蚁财富的本土优势则形成了与其极好的互补。从蚂蚁集团提供的数据来看,10亿支付宝年度活跃用户以及7.29亿支付宝APP数字金融年度活跃用户为“帮你投”智能投顾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就“帮你投”200万活跃用户来看,人数占比仅为支付宝APP数字金融年度活跃用户的0.29%。由于“帮你投”进驻蚂蚁平台的时间还不长,就用户占比及数量来看,仍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专业模型,实现资产配置及时优化。比起外部宣传,智能投顾产品更重要的是其产品本身。“帮你投”引入了Vanguard集团独家专利全球资本市场模型VCMM(VanguardCapitalMarketsModel),该模型既是一个全球市场动态分析模型,又是一个智能资产配置工具。VCMM可对国内外各大资产数据,包括全球经济、全球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商品市场、汇率等历史数据变量进行系统分析,预测各类资产收益率、波动率和相关性。据“帮你投”首页介绍,VCMM模型此前被运用在Vanguard集团全球超过3000万投资者的资产管理服务中,并在过去20年为全球客户赚取了相当于超10万亿人民币的收益。“帮你投”通过模型测算,结合市场状况及基金表现,为投资者进行动态的调仓。

我国投顾市场未来可期:《中国基金投顾蓝皮书2022》认为未来中国特色的基金投顾,其服务内容应当遵循以下三大要素:目标规划、需求分析;合理分配资金,全市场优选资产;适时适度的陪伴式服务,进行行为引导。具体而言,第一步,要改变中国基金投顾客户当前“以短期收益为首要目标”的现状,基金投顾机构必须更好地做到对客户需求的深层次理解。第二步,帮助其更合理地分配资金,并且从全市场海量的资产和产品中进行优选。第三步,基金投顾还需要帮助客户进行实时投资行为纠偏。截至2020年底,我国个人金融资产已经达到205万亿元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与此同时,中国家庭和个人的资产配置也开始从实物资产向金融资产转移。在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持续攀升的驱动下,可以预见,中国基金投顾行业或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日前多家银行已经暂停智能投顾业务,存量的智能投顾服务也将因严格规定而停止新增规模及户数,主动做出相关调整,未来随着更多的管理规定下发,市场资质也将更加严格。

高需求:居民投资理财需求大幅增加,2020年底我国个人金融资产达205万亿元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中国客户的投资行为已逐渐由银行储蓄慢慢向理财规划发展。

“共同富裕”的目标驱使:基金投顾具有的可持续财富效应及普惠金融特征,能为大众不断增加的可支配收入提供多元化产品和优质服务,未来预计政策将延续鼓励发展态势,促进市场普惠。

智能投顾普及降低门槛:基金智能投顾的普及节约了专业投顾的人力成本,其起投资金较低甚至零门槛,可以更高效、便捷、廉价地为中大众客群提供投资理财、资产配置等服务。

试点以来,先后有60家机构共4个类型分三批获得基金投顾牌照,包括基金、券商、银行及第三方,不同类型的机构自身禀赋和资源优势各有千秋。比如基金具备较强的投研能力及产业优势,券商拥有专业的投资顾问团队,银行具备雄厚的客户基础,第三方拥有技术优势及数据优势等等。

伴随着资本市场改革和资管行业净值化管理的发展趋势,过去20年,我国的公募基金行业蓬勃发展,近几年,公募基金规模逐年扩大。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底,我国境内146家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18.75万亿元人民币(约为2.89亿美元)。尽管我国基金市场发展迅速,但目前与美国基金市场仍存在较大的规模差距。通过对Vanguard进行深入研究,我们总结了四个对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启示,供大家参考:

一、借鉴Vanguard公司模式,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降低基金管理费用。先锋领航是历史上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特批的“由投资者共同拥有的基金公司”。基金份额持有人也是公司股权持有人的结构,使得公司不必为考虑股东利益而提高基金费率。公司营运费用由所管理的基金按比例分摊,除去管理人报酬和其他费用外,基金投资净利润全部返还给基金投资者,这也使得先锋领航的基金产品可以保持极低的费率。独特的企业结构使得公司利益与客户利益绑定,这无疑为公司带来了极大的客户忠诚度。通过费用降低使得基金更具竞争力,从而吸引客户,扩大管理规模。管理规模的扩大进一步摊薄了管理费用,从而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这也是为什么Vanguard旗下产品的费率一再降低的原因之一。

二、开设一站式服务产品服务(AllInOneFund),满足特定人群需求。国内的目标风险、目标日期基金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而在境外,比如Vanguard、贝莱德等公司都拥有一个或数个系列的目标风险、目标日期基金,布*已经较为健全。我国可借鉴国外知名资管公司的产品布*经验,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及不同的投资目标需求,为特定人群提供一站式的产品服务。

三、借鉴Vanguard的投资顾问业务经验,满足投资者的核心财务目标。Vanguard的投顾业务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旗下VanguardPersonalAdvisorServices(VPAS)和VanguardDigitalAdvisor(VDA)两种投顾模式为大部分的投资者提供了不同类型的投顾服务。Vanguard的投顾业务以充分了解客户为前提、完成客户财务目标为核心、低费率为亮点。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投顾模式及低于行业平均的费率模式,Vanguard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这种良性的运作模式,值得我国开展投顾业务的公司借鉴。

四、改善养老金税收优惠制度,助力养老金市场发展。美国IRAs及401(k)退休金计划日渐完善,越来越多的美国居民将其作为一种主要的养老投资方式。税收政策的优惠及公司的额外补贴政策、按养老需求及目标时间所设立的投资产品,这些都是美国养老金第三支柱成功的重要推动力。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人社网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近10亿人,这为我国养老金市场规模的发展提供了优秀的先决条件。美国养老金三支柱的发展路径值得我国借鉴与参考。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基金公司一年能提多少管理费

展开全部这个问题在各基金招募说明书中有说明。

指数基金管理费一般是多少 - 叩富网

指数基金的管理费一般在0.5%—1%之间,托管费一般为0.15%左右。

以跟踪沪深300的指数基金的几支基金数据为参考,天弘沪深300的管理费、嘉实沪深300ETF联接、工银瑞信沪深300的管理费率都是0.5%。

管理费率包括两部分,基金公司提计的管理费和托管银行提计的托管费。这两部分的费用都是机构按日从基金资产里面提计的。

以上是我的专业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到您,我司前十券商,佣金优惠,服务专业,开户即享LEVEL2十档行情;专属投顾大礼包(2800元)+专属研报资讯(最高价值3万元)

发布于2023-5-714:50北京

欢迎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客户经理、投资顾问,基金、保险顾问等金融从业人员入驻,获取下面特权:

来源:2012mzzq10530-->叩富同城理财师咨询时间:2023-05-0714:50-->浏览:302人分享

基金管理费倍期限审随先费率的大小,通常()。A.与基金规模成反比,与风险标成正比B.与基金规模成反比,与风险成反比C.与基金规模成...

正确答案:A基金管理费费率的大小通常与基金规模成反比,与风险成正比。基金规模越大。风险越小,管理费率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基金管理费知多少

点击上方“她汇理财MsC”快速关注

MsC等你哦~

经常听到投资者问

“管理费怎么收取?”

“听说有的产品推出浮动管理费率,

感觉会比固定费率的便宜呢!

是不是应该去买他们的产品?”

看来对于管理费大家还是有很多疑虑

那MsC今天来带大家了解下

基金管理费

Q1

什么是基金管理费?

A

基金管理费是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资产而向基金收取的费用。

Q2

基金管理费率是多少呢?

A

目前,我国股票基金大部分按照1.5%的比例计提基金管理费,债券基金的管理费率一般低于1%,货币市场基金的管理费率不高于0.33%。

比如

汇丰晋信大盘基金管理费率是1.5%

汇丰晋信平稳增利基金管理费率是0.6%

汇丰晋信货币基金的管理费率是0.28%

所以,投资者买基金时,要关注下管理费哦,不同基金产品管理费率是不同的,这也会影响我们的收益率哦。

Q3

如何收取管理费呢?

A

每日计提,逐日累计至每月月末,按月支付。

基金管理费一般直接从基金总资产中扣除,我们日常看到的基金净值,已经扣除了所有的费用,不用再另减管理费了哦。

Q4

怎么计算基金管理费呢?

A

在通常情况下,基金管理费按前一日基金资产净值的年费率计提。

计算方法如下:

H =E×年管理费率÷当年天数

H为每日应计提的基金管理费

E为前一日基金资产净值

Q5

听说有的基金是浮动管理费费率,有的是固定费率,有什么区别吗?那种更好?

A

确实基金管理费按收取模式可分为固定和浮动两种。

固定管理费模式不考虑基金业绩表现,根据基金规模按固定费率收取基金管理费。

 固定费率是费率不随业绩变化 

 是固定不变的 

02

浮动管理费型基金的管理费率根据业绩考核周期内基金净值增长率情况确定,可一定程度上将管理费的提取与基金实际收益情况相挂钩。

 浮动管理费与业绩表现直接挂钩的 

1

业绩分档,通过将业绩考核周期内的基金净值增长率与业绩比较基准作比较进行分档,并基于此设置多档管理费率。

2

“支点式”上下浮动管理费基金。“支点式”上下浮动,以某一费率水平为支点,当基金业绩表现高于业绩比较基准或某一特定值时,管理费率向上浮动,反之管理费率向下浮动。

3

提取“业绩报酬”浮动式,以固定管理费为基础,根据业绩表现收取附加管理费即业绩报酬。

浮动管理费和固定管理费哪种更好

在业界还是比较有争议的话题

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过目前,在国内及

海外公募基金中

还是固定费率计算模式为主流

仅有少量基金采用浮动费率

Q6

有的基金产品出了“赚钱才收管理费”,这产品是不是更值得买?

A

不一定哦,浮动管理费的基金将业绩表现与管理费收入相挂钩,有利于提升客户的安全感与获得感,但浮动管理费是否能切实保障投资者利益并有效激励基金经理,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基金管理人角度来看,部分业绩突出的浮动管理费基金的费率真实反映了基金运作水平的情况,切实给基金经理以激励。

02

从收益的角度看,浮动管理费的基金未必带来高收益。浮动管理费的基金费率设置大多以某一固定值或基金业绩基准同期表现作为比较基准,而随着市场整体向上,大部分基金都会获得较为优异的回报,浮动管理费的基金或许能够满足规则设置收取更高的基金管理费,但其实际净值增长率未必能在同类型基金中占优。对于投资者而言,持有浮动管理费的基金或在一定程度上较普通基金多支付了一定的管理费用。

所以,对于何种基金值得购买

建议投资者关注基金业绩的持续性、

基金经理的风控能力、

投资能力等来判断是否购买该只基金

而不是以管理费收取的多少来判断

免责声明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本基金管理人依照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敬请投资人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

本资料所提供的资讯均根据或来自可靠来源,但并不保证其准确和完整性,仅供参考,不构成对读者的实质性建议。

本资料仅为宣传用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详情请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

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基金管理费费率大小,通常()。A.与来自基金规模成反比,与风险成正比B.与基金规我岁晶地纪祖站务席意济模成反比,与风险成反比C.与基金...

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所要考核的知识点是基金管理费。基金管理费,即从基金资产中提取的、支付给为基金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基金管理人的费用。基金管理费费率通常与基金规模成反比,与风险成正比。基金规模越大,风险越小,管理费率就越低;反之,则越高。所以,本题答案为A。

货币基金已经是高费率产品了 - 知乎

我们可以假设这样一种情景:

这只产品能够提供约等于一年期定存的确定性收益,且可随时赎回;但作为交换,它同样开出了一个条件:

每当这只产品帮阿喵赚满100元时,需要从中扣取其中20元-30元、甚至最多拿走收益的一半作为中介费。

如果你是阿喵,是否会认为这样的费率安排有些过高了呢?

但在现实的市场中,却货真价实的存在着这样一类产品。

由于种种原因,此类产品的高费率问题又极易被市场忽视——尽管费率已逐渐成为一个更加敏感的问题。

尤其是权益市场持续疲软的当下,勿论盈亏均照收不误的基金管理费早已成为众矢之的。

一方面,招银理财等理财子公司产品正在推出“赚钱才收管理费”的结构化费率产品。(详见历史文章《送你一张看跌期权》);另一方面,伴随市场变化,权益产品管理费的呼声甚嚣尘上。

费率确实对主动权益的产品收益构成长期侵蚀。

以成立满三年的主动股票基金为例,该类产品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的中位数约8.4%,按1.5%管理费+0.25%的托管费估算,即在不考虑申赎的情况下,费率成本在长期收益中的占比也达到了20%。

但在备受诟病的权益管理费背后,恰恰存在着上文所述的某一类隐蔽性更强的高费率品种。

由于工具属性过强、投资特征偏弱,其所隐含的费率问题容易被市场遗忘。

它正是:货币基金

作为现金管理产品,货币基金的整体收益在利率下降的背景下持续收窄,但该品种的管理费的调降力度却微乎其微,导致费用利润比已越来越高,更有部分货基费率在逆势上调。

管理费的惜降,一方面缘于摊余法货基已不再新发,存量产品具有稀缺性,另一方面是货基持有人对费率天然缺乏敏感性所致。

不仅如此,一批由大集合改造而来的券商版货基似乎又收取着远高于同业的管理费,进一步拉高了此类产品的整体费率。

当无风险收益率进一步向谷底滑去之时,如此矛盾恐怕难以永续。

费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如果将基金份额作为一种商品,那么费率实际正是投资者为期望收益所支付的一种价格。

因此在定价上,费率通常与期望收益相挂钩——权益最高,固收+次之,债基更低。

正如许多人所知,我们即将迎来的是一个无风险收益率长期走低,甚至最终走向负利率的时代,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向成熟市场靠拢的必经之路。

Wind统计显示,2017年的货基年化收益的中位值一度高达3.9%;然而五年之后的2022年,货基年化收益的中位值已经下降至1.8%,即便在债市回牛的2023年前5月,货基收益中位数也仅有2%。

无风险收益率的承压,已让货币基金的赚钱效应微乎其微,但与之对应的管理费调降却鲜少发生。

2017年至2023年,可比的293只货币基金中,调降管理费的仅有69只,占比不到四分之一,平均费率从0.27%调降至0.24%,仅下降了3个BP。

发生在货币基金上的,是一种收益与费率走向极不对称的现象。

这一期间,甚至还有管理人逆势行之,货基费率较6年前出现未降反升的情形——例如浦银安盛日日鑫A、永赢货币A费率均在2023年将管理费从原有的0.2%提升至如今的0.3%。

面对绝对收益缩水,货币基金们吝于降费率,这本是一件反直觉之事。

隐藏在该现象背后的,实际上是一场来自供给侧出清的牌照红利。

尤其伴随竞争的加剧,更多的新发基金管理费已在不断下移。

例如近年来一些主动股基的费率从多年来的1.5%下调至1.3%,甚至有的低至1%以下,托管费率也从此前行业惯有的0.25%下降至最低0.1%%;再如一些新发混合债基,管理费也从此前常见的0.8%-1%下降至最低0.4%。

就连ETF产品也是如此——近年来不少新发的ETF管理费从行业惯有的0.5%持续下调至0.15%。

相比于上述品种的调降,收益已然砍半的货基却仍然岿然不动,其中的一大原因正是来自于摊余成本法货基当下的:

近6年来的净值化改造浪潮中,再无1只摊余法货基获批和发行——2017年9月成立的长信长金通A,成为了摊余法货基新发的最后绝唱。

彼时货基的发展方向是浮动净值型产品,而在摊余法货基停发的2年后,嘉实、中银等6家公募的浮动净值型货基宣告问世。

但该类产品发展至今,除嘉实融享获得接近80亿元规模外,其余5只净值货基规模均未超过0.7亿元。

对于低波动和稳健收益的渴求,仍然让大多数投资者用脚投票的选择昔日的摊余法产品。

当摊余法货基不再发新之时,剩余的存量产品自然成为了供给侧变化的受益者。

如果说公募基金是一种专营牌照,那么运行至今的319只摊余法货基几乎是一种

来自于供给端的稀缺性和话语权,或许正是管理人们在收益大幅下降时,仍旧选择维持既定管理费的底气来源。

Wind数据统计显示,在2022年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的241只货基中,多达100只的总费用/利润比不低于0.3倍,43只费用/利润比超过了0.4倍。

其中费用利润比最高的货基当属工银瑞信旗下运行已超17年的工银货币A,达到了惊人的0.5倍,意味着工银货币A每赚取1元的净收益时,至少需要支付0.5元的总费用由管理人、销售机构和托管行所分食。

此外,由于个别货基的净值、利润规模过小,还在2022年出现了合计费用超过利润的现象——统计显示,国金鑫盈货币、信澳慧理财、华夏保证金三只货基的费用利润比超过1倍。

2021年底以来,一批按照资管新规要求,由大集合改造而来的“券商版货基”赫然登场。

作为摊余法货基停发许久后的后来者,这些券商类货基祭出了相较公募行业更高的管理费率。

Wind统计显示,不少于34只券商版货基中,包括广发资管现金增利、诚通天天利、兴证资管在内21只货基费率高达0.9%,是当下货基平均费率的3倍还多;管理费在0.5%-0.9%之间的产品多达11只。

即便是券商货基中收费最低的财通资管现金聚财、粤开现金惠,二者管理费率也仍然高达0.4%和0.45%,仍然大幅公募水平。

更高的管理费定价,自然也对收益产生了侵蚀——上述34只券商版货基中,超过一半的18只产品的费用利润比大于1倍,其中诚通天天利、华安证券月月红、广发资管现金增利等7只产品的费用利润比超过1.2倍。

较高的管理费定价,也为新晋的头部券商贡献了可观的收入。2022年内,华泰、招商、国君、光大、安信5家券商在对应0.9%费率货基的单只产品上创收就超过1亿元,其中华泰紫金天天发贡献管理费最多,高达6亿元。

更高的管理费收入,自然是以更低的产品收益为代价。

2022年,维持整年运作的华泰资金天天发、国泰君安现金管家、安信资管天利宝收益分别仅为1.13%、1.10%和1.03%,均远远落后同期货基1.8%的平均收益超过60BP。

如果参照货基常见的0.3%管理费倒推,上述三只产品才有望接近同类平均收益,这恰恰佐证了过高管理费对产品收益的极大透支。

这意味着,2021年以来闯入摊余货基赛道的券商资管,非但没有因加入竞争而主动调低费率,反而通过数倍定价拉高了货基的整体管理费水平。

摊余法货基固有的稀缺性,加之券商天然的渠道优势,或许是推高这些券商版货基费率的根源。

例如去年在券商版货基中创下最大管理费的“华泰资金天天发”,其本身就是植入在华泰证券客户端涨乐财富通交易界面的一款现金管理工具,便于客户利用证券账户中的闲置资金进行理财。

再如嵌入国泰君安客户端的“国泰君安现金管家”,于开通用户来说,该产品对会自动将其证券账户闲置资金归集其中,来提高闲置资金的收益。

华泰和国泰君安的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券商版货基大多是基于证券交易场景而提供的现金管理工具,投资者大多是他们的证券客户,这些群体对费率敏感度偏低,进而放大了管理人通过“信息不对称”博取更高管理费的机会。

但是在无风险收益率持续下滑的背景下下,此种状态或许难以为继。

该类产品2022年的平均回报约为1.2%,而与之对应的管理费就高达0.9%,如果货基收益进一步走低,年化收益与费率的倒挂只是迟早之事。

当下0.9%的货基高费率,可以理解为券商对自身渠道资源的一种折现,一种基于证券交易场景的费率歧视。

但场内货基、更低费率外部货基显然足以成为限制资金管理的平替,诸多券商远不至于用费率如此昂贵的自管货基搭设产品,或利用客户对费率的不敏感来在管理费上大赚特赚。

财富管理行业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无论依靠供给侧稀缺性的居高不下,还是挟渠道优势的高定价惯性,不得不说都充满了一种与上述原则背道而驰的遗憾。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基金管理费费率一般是多少(基金的申购费、赎回费.和管理费用一般怎么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