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肥权证最后几天走势(有了期权,股票大涨可以赚钱,股票大跌也可以赚钱)

有了期权,股票大涨可以赚钱,股票大跌也可以赚钱

今天下午很高兴能在这里跟大家一起交流有关期权的相关东西。

我觉得首先可能大家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股指期权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不知道大家之前有没有接触过,如果大家看书或者是看网站,会觉得这个股指期权的解释都是很复杂的,我们想首先用一点时间,尽可能的用一些没有数学、没有专业术语的方式来解释什么是期权。

如果从专业角度来看,期权有一个定义,他是一个衍生品,能够给买方在将来一个确定时间以确定价格买入或者卖出标的资产的权利。

这个大家不容易听懂,很正常,专业学这个的都很难懂,所以我们可以尝试用更加简单的方法来理解。

比方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可能会接触到的,比如车辆保险。车辆保险大家可以想像什么情况呢,比如说每年都要买一份保险,是车险,是强制的。

这个车险可能大概在四五千左右,这个保险费是你付给保险公司的,你换得的车辆保险是什么呢?就是说在你保险生效开始到将来的一年时间里,你这辆车无论是出现了什么样的状况,你都可以在保险公司里得到一个补偿。

这个补偿相当于,比如说给车投保投了25万,不管你这个车最后发生了什么样的意外,有可能是出点小故障,也可能零件坏掉,也可能整个车撞毁了。

不管什么情况,你都是可以以25万元的价格把这个车再卖给保险公司,保险的本质就在这里,你给保险公司付一些固定的费用,这个费用不是很高,四千、五千,但是万一你的车出现了问题,你始终可以把这个车以25万元的价格卖给保险公司,这就是你跟保险公司的交易。

其实这里面就隐含了期权的本质。他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这里讲到的,你作为一个普通的车主,你就相当于期权的买方,车辆保险公司就相当于是期权的卖方,你付的保险费就相当于你去把这个期权买到手,比如说付了四五千的保险费,实际是买了一个期权。

这个期权的内容是什么呢?这个期权的内容就是说,在未来的一年时间里你始终可以以25万元的价格把车辆卖给保险公司,这就是你买到的一个期权,这个期权保证你有一个卖出的权利。

就是说这个车如果说没发生任何问题,你肯定不会卖给保险公司的,但是这个车如果撞的一钱不值了,你仍然可以以25万元的价格卖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收这个钱不是白收的,他要承担义务,相当于保险公司作为卖方,他收到钱但是背上了义务,就是你随时把车卖给他的义务。

期权如果从专业角度看,觉得跟大家关系不紧密,实际日常生活当中,期权这种例子是无处不在的。

我们这里还有一个例子,讲的是房屋保险。房屋保险、火灾保险可能在国内不是很盛行,但是在美国房屋保险还是很流行的,因为美国房屋是木结构,木结构有一个问题就是容易着火,所以美国强制要求房主如果买房子一定要买火灾保险。

假设一个房子价值是570万,这个业主大概一年的火灾保险要花掉一千块,索赔额是550万,就是说你最大损失就是20万,很大程度上覆盖了风险。你为此要付出什么代价呢?你每年得付给保险公司一千块。

这里面也蕴含着期权的概念,你每年花一千块从保险公司里买一个期权,这个期权保证你每年都可以在任何时间把这个房子以550万元的价格卖给保险公司。

我们讲从保险者来看期权,这个期权的买卖是让你这个房主规避了火灾的风险。我们股市里边其实也有很多风险,我们可以看一个类比的例子。

大家首先想到股票下跌的风险,同样的道理,假设一个股指在570点的位置上,你可能要以一个时点的价格买这个看跌期权,你的执行价格是550美元,就是说你始终是以这个价格把指数卖给你期权的人。

也相当于火灾保险一样,你也可以通过付出10块钱的代价,把股票下跌的风险规避掉,这就是期权在股票当中的运用。

但是股市跟房地产还有一个区别是什么呢?房子只有价格下跌是风险,房子的价格上涨对我们的业主来讲不是风险,大家可能想到股票下跌是风险,但是股票上涨有时候也是风险,为什么是风险呢?对于没有买股票的人是风险,别人都赚到钱,但是你没有赚到钱。

所以我们股指期权还有一个是买入的期权、看涨的期权,刚才这里讲的例子是看跌的,保证你下跌的风险可以覆盖掉,但同样也可以付一个权利金,获得一个看涨的期权,这样股票上涨的风险对于一个没有买股票的人也可以覆盖掉这个风险,所以是双向保险。

这里我们要讲期权跟期货的区别,为什么这么比呢?因为在全球衍生品市场上,场内衍生品主要的就是期权跟期货这两个产品,是主流。

在我们这个国家,期货这个市场已经发展很多年了,除了我们的沪深300股指期货之外,还有一些金属、农产品、橡胶这些商品,商品期货都有,所以我们把大家不太熟悉的期权跟我们的期货来比,有助于大家理解。

期权跟期货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期货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对等的,期权不同,买一个期权到期你可以选择行权、也可以选择不行权,就是你有天然的违约权利,期权的卖方,别人想跟你交易你就可以交易,别人不跟你交易你也不能找人家跟你交易。

期货里面有一个双方都要交保证金的概念,既然你到期一定有一个履约的义务,所以我拿什么来保证你履约呢?就叫你交保证金,保证你到期的时候来履约。

但是期权里面是没有双方保证金的概念,期权里面主要是权利金的概念,买卖双方是对等的,为了使交易公平,买方一开始就要付给卖方一定资金,所以期权里面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权利金的概念。

全球的期权市场上,衡量期权发展得好不好,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权利金的规模是多少,所以大家可能看一些网站或者财经的境外媒体或者境外的一些数据,都会看到全球市场期权的权利金名义金额是多少,这实际上是我们衡量期权市场发展规模大小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对于保证金来讲又是不同的,期权里面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什么呢?期权的买方是不用付保证金,因为你作为买方是拥有期权的一方,到期的时候就会有权利,你可以选择交易,也可以选择不交易,所以你的预约是正常的,你不存在违约的问题,你到时候想走就可以走,所以不需要你交保证金。

对期权卖方来讲,相当于保险公司一方,他要时刻等着你跟他交易,当你要跟他交易的时候不能拒绝,这个时候为了履行卖方的义务卖方是要付保证金的。

最后一条,期货每个月份只有一个合约。这什么意思呢?大家可能关注沪深300股指期货的话可以看到,我们行情只有四个合约,就构成了我们的股指期货市场。

但是期权不一样,期权同样的月份里面还有不同的行权价格,比方说现在市场是2500点左右,现在是8月底,现在是9月合约,9月合约有2500点、2600点、2700点,但是我也有2400点、2300点、2200点,所以我在同一月份还有不同的行权价格,这是很重要的区别。

对于期权来讲,我既有看涨期权,也有看跌期权,所以说数量上也是远超于期货。这样造成什么问题呢?大家看期权合约可能在一页纸里面就能把期权合约都看到,比如你看万德,比如境外的宏图、路透,可能你看期权,每个国家的期权合约看他一页纸就可以看完。

像我们现在沪深股市的股票数有多少,是差不多2500个股票,我们股指期权推出来之后我们最多的时候可以有800个合约,就是现在大概沪深股市加在一起1/3,光我们一个股指期权的产品,他的合约数非常多。

讲到这里我顺便再说远一点,大家可能近期也听说做市商的问题,也期权为什么要有做市商,以及有一些声音说做市商在期权里面是不是相当于香港市场讲的那种专家、庄家,会不会作为市场,就是我们为什么搞做市商制度。

我们可以看到,在期权市场里面做市商可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因为我刚刚讲了,期权的合约数量非常多,但是在同一个时间里面,不是说这些合约都被活跃的交易,在一个时间里面可能一个市场上两三百个合约里面也就有一二十个合约是大家喜欢交易的,剩下90%的合约是大家不喜欢交易的。

这个时候这些不活跃的合约就面临着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一般期权市场都要引入做市商制度,来给期权提供流动性。

我们讲做市商是期权市场上不可或缺的设计,如果没有做市商大量的期权不活跃,可能就会给市场带来很多问题。

大家讲为什么我们要推出股指期权呢?经过我们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这么四条:

第一个,期权相当于一个简便易行的“保险”功能,相当于大家买的车辆保险、房屋保险。

期权的风险管理优势在哪里呢?投资者管理风险同时可以不放弃获得收益的机会,也就是说你买了一个期权,他是一个一次性的投入,你付出很少一部分钱相当于得到一个保险,但是股市如果涨起来你的收益不受影响,(期乐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ID:qlhclub)这是期权的特点,如果你用期货是实现不了的。

如果你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你的风险锁定掉,收益也锁定掉了,就是你的份额、投资跟这个市场就没有关系了,所以这是期货做不到的,期权是你付一个固定的成本,但能得到一个保险。

第二个,期权能有效度量和管理市场波动的风险。

什么意思呢?大家可能也听说过,像今年7月份马航MH170的坠机事件,大家有一个报道里面可能说到“恐慌指数”,不知道大家关注到没有,说个恐慌指数从多少上升到多少,一天时间上升了30%几。

恐慌指数是说对这个市场的担忧程度,这个恐慌指数实际是期权市场价格算出来的,相当于股价指数,是把股票价格算出来,恐慌指数是把期权市场价格做一个统计,得到个恐慌指数。

就是说通过这个期权可以很有效的定量度量市场的风险,能得到恐慌指数、波动力指数这样的东西,给管理市场波动风险以很好的意义。

第三个,期权是一种更为精细的风险管理工具。这也是相对于期货说的,因为期货的特点是说,在风险管理当中期货一般比较适合这种大量的交易、大规模的交易,但是相对于精细化的风险管理用期货就不合适了。

期权比较好,所以期权和期货属于两大管理工具,光有期货干不了细活,光有期权只能用期权进行风险管理,成本又比较高,所以期货一个是比较粗放性的风险管理工具,期权就是比较细腻的风险管理工具,所以是各有所长的。

最后,期权是推动市场创新更为灵活的基础性构建。

我们目前市场上做一些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如果没有期权、没有期货的话,他的收益只能跟着股市收益来,股市如果低迷了你这个产品是没有竞争力的,所以我们看到过去几年里面理财产品主要是银行体系的产品为主,像银行或者是券商资本这些产品都是收益不是很高的,没什么竞争力。

有了期货之后,这方面能稍稍缓解一点,期货出来之后至少你能设计一个保本产品,能够做到风险是保本,因为期货可以管理这个市场的风险。

有了期权之后你就可以做一些更为灵活的理财产品,比方说我们现在市场上已经有的OBPI的产品和CBPI的产品,如果用期货来做可能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就是说你的收益率可能超过6%,目前的市场情况下。

如果你用期权来做这些保本,就是说你交易的频率会大大降低,就更直接,这块会把你交易成本省下来,这样你的收益就能够提高。如果用期权来做的话,这些保本产品的成本降低,相对银行系的产品来讲你的竞争力更强。

第二,有些结构化产品,只有期货是做不来的。我们讲看全球市场上的理财产品,很多都是用期权来做的,我记得有一项统计,大概是在2002年的时候,统计全美国的资产管理公司,里面资产规模超过1千万美元的这些资产管理机构,他用期货、期权的比例是非常高的,达到50%以上。

我们简单看一下期权发展的历史。实际上最早的期权讲起来就很早,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网上或者媒体的报道,大家都说期权最早是在公元前三千年,当然一些比喻性的说法。

比较靠谱一点的说法,期权应该是在中世纪的时候,有一些像航海保险,大概13、14、15世纪的时候。还有荷兰的郁金香交易,16世纪、17世纪的时候。但这个期权交易都是场外期权,什么叫场外期权?就是说不在交易所交易,这些期权都是民间自发进行的交易。

我们这里讲的交易实际上是场内交易,就是说在交易所里面交易,这个是以1973年作为一个时间点,1973年诞生了场内交易的期权。

1973年有CBOE,CBOE就是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这个交易所名字叫期权交易所,这个交易所是在CBOT里面成立的,他们一开始成立的目的就是交易期权,一开始上市的是股票看涨期权。

这里可以交待一下,为什么当时要上市股票看涨期权?

第一个,股票期权,当时在美国市场上,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还没有拿到指数的授权,他想推股指期权是不可以的,因为当时授权不在他手里。

所以我们看到新兴市场,比如说像日本、韩国、港台都是选择了先推股指期权再推股票期权,就是说你授权没问题的情况下,因为股指操作性会比较好,股票上发生的一些问题股指上不大容易有,比如股票的有些内部交易,有有些利益输送,在股票交易里容易有。

一般如果说你有得选,还是要选新推股指,股票指数可能有内部交易的问题。当时美国市场上先推的股票,是因为他这个交易所当时没拿到指数的授权,一直过了10年到1983年才把这个授权谈拢,才推出了股指期权。

第二个,1973年上市首先上市了看涨期权,1977年才上市了看跌期权,这两个还不是同时推的,为什么呢?当时1973年的时候美国市场上跟现在中国差不多,他们也不比我们高明先进到哪里,他们对衍生品期权、期货对市场的多少是有很大疑虑的,他们觉得这个东西推出来可能分流市场资金,导致股票下跌。

所以当时为了避免这个争议,芝加哥交易所一开始推出看涨期权,就是你买了这个股票涨就可以赚更多了,就是跟着这个股票上涨做的期权,这也是为了回避当时的一些质疑。

1973年到1977年之间,美国市场经过几年分析已经对期权、期货的作用有了很好的分析,觉得期权、期货没有引起股市下跌、没有分流资金,相反可以看到有好处,所以在这个时候CBOE才放心大胆的上市看跌期权。

来看一下背景情况,这个数据有点老,我们先看2012年,期权成交量101亿,期货成交量是110亿。

2013年什么情况呢?两个都有点萎缩,但是都是90亿左右,还是一个相当的规模。全球上市期权产品大概50多家交易所,这里想跟大家说明,这50多家交易所分布在哪些国家呢?首先是OECD国家,就是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就是发达国家。

然后新兴市场,所谓的金砖国家,这里有一个很著名的国家缺席了,就是我们中国大陆,就是我们没有期权,除了我们之外大家觉得比较像样的国家都有期权在里面。

这里面还有一张图,是想跟大家说什么呢,这张图想跟大家说的就是场内产品主流是哪些,画的颜色深的就是说比较占主流的,一个是股指期权、一个是股票期权、一个是ETF期权,这些占主流,剩下的在全球市场上占比非常小。

大家可以看这张表,你看成交占比的情况,期货市场上股指期货是比较大的,利率期货也是比较大的,还有外汇期货、农产品,这些金属、贵金属都比较平均,在期货市场上这些产品都还比较好。

但在期权市场上就不一样了,期权市场上最主要的就是股票和ETF期权,还有股指期权,剩下的外汇、利率、农产品占比都非常小,外汇占比只有1%点几,农产品利率期权占比大概只有2%点几,像农产品能源、贵金属远远没有占到1%,期货市场有股票股市的期货市场,有外汇的期货市场,有利率的期货市场,有农产品得期货市场,都还可以,但是期权市场上,可以说只有股市的期权是比较好的,其他都不太成功。

这里面说明什么问题呢?这里面说明期权这个产品做风险管理工具是比期货更加精细化的,期权这个产品在股市发展是比较好的,股市的风险是需要精细化管理的,这个时候股市要有期货、也要有期权,像外汇、农产品有期货进行风险管理就足够了。

再看股指期权的上市情况,全球也是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家交易所上市股指期权,同样中国内地没有,像中国的香港、台湾都有,围绕我们一圈的国家和地区都有,香港地区、台湾地区、韩国、日本、俄罗斯、印度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有。

我们再来看一下为什么说有了期货这个产品还要推期权这个产品。刚才我们也讲到。

第一,期权有一个保险功能,能够保留盈利的潜力,这个道理已经解释过了。

第二,光有这个期货产品他的风险管理压力太大,大家可以看到,最近大家可能也关注,我们的股指期货成交量、持仓量都非常大,在套保、清盘的时候对股市可能有一些压力,这个时候如果既有期货又有期权产品就可以分流这部分压力。

第三,提供交易策略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等会儿有一些图给大家直观的概念。

首先我们来看没有期权的市场。没有期权的市场大概有这么三种选择,比方说你买一个债券,你的能力确定了一点,大家看一下横向,盈利是固定的,固定收益,一般来说不会亏损,如果你买进股票,大家可以看到是一根45度的斜线,这个市场涨的越多你的盈利就越大,市场涨是在X坐标,越往右是你的盈利越大,越往左你亏的越多,是一根直线。

如果卖空股票或者卖空期货盈利就是反过来,反过来45度,市场跌的越多你赚的越多,市场涨的越多你亏的越多。

有了期权之后大家可以看到,有了期权市场可以做的策略大概有这么多,这还只是一个例子,这是一个总结性的例子,就是说我每个图背后实际还有无数种的选择,大家可以看到,有V型的、有A型的,有各种锅型的,选择非常多,打破了我们比如说在没有期权市场上做的三种交易,要么是买债券,平的,要么股市涨赚钱、股市跌亏钱。

比方说我们看第二行的最左边一个图,一个V型,这个V型什么意思呢?股票大涨你可以赚钱,股票大跌你也可以赚钱,只有在股票没有怎么动的时候你是亏钱的,这种交易模式跟我们之前完全不一样,这里面没有期权是实现不了的。

左边第二个是反过来的A型,股票如果是平衡市,平衡市里面你可以赚钱,股票大涨、大跌你都要亏欠。

我们之前不是老抱怨市场没有波动嘛,今年的市场,从今年年初开始到现在,可以说波动是比较少的,最近一个月除外,从今年1月份到今年7月份市场都没有什么波动,这个时候如果你有期权的话就可以做这样的A型交易,就可以不断的赚钱,这个市场只要不动就可以赚钱,这是你没有期权是实现不了的,所以我们讲有了期权之后可以有很多的交易模式。

刚才讲最后一条,可以发现交易波动,在有期权之前大家交易都是交易价格,我们讲股票涨跌是讲的价格涨跌,这个没有疑问吧,实际大家可能没有想过,其实你交易可以不止交易价格,可以交易他的波动,在股票市场上我们有一个统计指标叫波动率,这个波动率是什么?

就是说这个股票他的波动幅度大小,波动幅度大波动率就往上走,波动幅度小波动率就往下走,有了期权之后不仅可以交易股票价格,还可以交易他的波动率

所以在期权市场我们的财经媒体去画市场图,只能画一个价格图,不管是柱状图、蜡烛图还是什么图,都是一个价格的图,但是有了期权之后,所有的产品有了期权之后,不光要画这个商品的价格图,还要画商品波动率的图,这两种图线都是可以交易的。

有的时候你可以看到这个市场的价格可能没有变化,觉得没有交易机会,我们讲有了期权之后你的交易就不是平面交易,可以变成曲线交易,也可以变成立体交易,他的期权对我们交易策略的发展是革命性的发展、爆炸性的发展。

是不是有了期权之后我们可以把期货关掉,就搞期权就可以了?我们讲期货有他的优势。

第一,合约比较大,期货比较适合干粗活,你对大规模的避险,用期货可以解决80%的问题,剩下20%的问题再用期权解决。

第二,期货交易成本比较低,所以大规模交易用期货可以比较省钱,比如一个风险100%,你先90%用期货来做,省掉一些成本,剩下10%要很精细的操作,就用期权补充,这两个是互为补充的。

第三,期货交易是比较简单的,大家可能熟悉现货交易,对期货交易来讲应该难度不是很大,他就是一个保证金交易,未来交割,这点就比期权好很多,期权交易比较复杂,所以有了期权之后还是要有期货,两个是互为补充的。

我们再来看一些数据统计,现在期权市场的情况。97年的时候两个数学家,是斯科尔斯和默顿,他们发现期权定价公式,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家,如果期权没有价值了,这个奖金也不可能给一个发现定价公式的人。

2000年到2012年之间,这期间发生了金融危机,这个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美国的场内期权市场年增长率达到15%,就是对我们市场没有什么影响,相反市场越是有危机,大家对期权交易的渴望度越高。

大部分的稍微像样点的资产管理机构,管理资产超过1千万美元,这个1千万美元门槛很低了,在我们私募基金规模不是很大,他里面使用期权的比例高达85%。

我们可以看到,股指期权的交易量有20%是共同基金的养老基金,养老基金其实在衍生品方面参与度是很高的,大家可能觉得养老基金比较保守,不参与高风险的产品,其实恰恰相反,他为了实现他的低风险就要使用这种产品管理他的风险。

2006年到2011年之间,相当市场上套牢比例期权套牢比例是比期货套牢比例更低的。

来看看推出股指期权对市场和老百姓有什么好处。我们看一些具体的东西,首先刚将讲到,在马航飞机事件当中大家听到“恐慌指数”这个东西,恐慌指数其实就是波动率指数,这个指数是可以作为观察金融市场压力的一个先行指标。

这个指标其实在全球市场里面广泛应用,美国的一些金融部门,包括美联储,包括美国证交会,包括英国的金融稳定*,包括欧洲央行、欧洲议会,还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把波动率指数作为我观察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

这个波动指数是通过期权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有了这个指数之后我对市场的预研、预判率就提高了,可以及早采取措施,避免危机的发生。

现在在我们仿真行情当中已经推出了中国的波动率指数,就是CVX,这里面波动率指数就是根据我们沪深300指数编制的。可以看到美国市场的标普500指数跟这个波动率指数有相关性,基本上相反的。

标普指数下跌的时候我的波动率指数就上涨,所以在美国市场上经常有投资者会讲,波动率指数这个产品是一个很好的反向指标,就是说我交易如果市场下跌的情况下,我买波动率指数,下跌的时候能够收到很多收益,就是说他能够跟我市场走向是相反的,这是很重要的东西。

他对我们市场有什么影响,对我们普通老百姓就是福音,类似于波动率指数出来以后你就可以打电话要求你的基金公司或者你的证券公司,你说你这个市场虽然下跌,但是你有波动率指数,波动率指数在上涨,你为什么没有取得正收益呢、为什么没有赚钱呢,对投资者来讲你又多了一个给投资机构施压的工具。

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讲不一定是好事,比如说你是券商直营的投资经理,如果你没有投资产品,你就会说我时常下跌没有投资机会赚不到钱,我可以到境外旅游。

但是如果有了期权、有了波动率指数之后,你老板就会讲你可以做波动率指数啊、可以做期权,就没有借口说这个市场不好你就做不好业绩,对专业机构来讲可能他们的压力会更大,对他们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对普通投资者来讲是好事。无论这个市场行情好不好,你都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可以更多的向投资机构去施加压力。

有了股指期权之后,他有金融产品可以创新出来,比如有保本理财产品、股指联结票据、场外权益互换套保,有了期权之后这方面选择更多、竞争力更强,大家以后可能搞这些产品的时候不一定非要是银行产品,有些证券的或者基金公司的产品也比较好,最近我们基金公司场外产品发展的也很快。

接下来讲股指期权有没有风险,会不会影响股市。这块也是大家之前讨论比较多的,可能有很多媒体写过,至少在股指期货上写过有没有什么风险。其实觉得当时股指期货的风险在股指期权上是不是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推出股指期权不会造成股市失血。美国一度要把期权关停了,觉得市场争议太激烈,觉得期权市场、期货市场是不是关停算了,这个时候美国的国会是要求下面几个**部门一起去研究这个市场情况

所以在1984年美国的美联储、财政部、证监会和期监会发布了《期货和期权交易对经济的影响研究》指出,期权不会减少股市资金供给量,没有增加现货市场价格波动,但是好处是有的,可以提供风险转移、增强流动性,能够提升市场的经济效率和真实资本形成。

在此之后,美国的国会对期权市场发展再没有什么设什么约束,所以美国期权市场在这个报告发布之后可以说一马平川,再没有什么障碍了。这是从学术角度来分析。

其实我们大家可以从很直观的角度来想,衍生工具不管是股指期权也好、股指期货也好,实际本质都是一种交易模式的创新,我们刚才讲期权有各种各样的交易模式,实际是一种交易模式的创新,但是你交易的东西本质是什么,本质是股票,股票价值怎么决定的,股票价值大家都知道,有股票的定价模型等等,这些模型都是通过你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分析,对于宏观经济的走势等等做出的研究,不可能因为这个交易工具导致影响了你的价格。

你说同样的一个商品,同样的一堆西瓜,你在菜市场里面卖是这个价钱,你拿到菜市场门口卖就是另外一个价钱了,大家买卖的东西还是一个东西,只是交易方式的不同,你无论是股指期货也好、股指期权也好,交易的都是那些股票。

最后一点时间我们来讲一讲期权跟权证的区别。在我们这个市场上权证大概有过两次疯炒,有一次可能在2002年以前,2001年到2002年有过一阵子权证,在2005年到2007年另外有一次,配合股权分置改革的时候搞了权证市场,大概有这么两次。

可能在座的各位对权证还是比较熟悉的,在这里我们给大家讲一讲权证跟期权的区别。

首先,权证和期权是很像的,大家如果说对期权不了解,可以先去看看权证,权证里面讲到的一些东西在期权里面都有,从交易实现角度来讲,权证和期权非常接近,区别就是一个,权证是上市公司发的或者说投资银行发的,比如说在香港的涡轮市场可以看到基本上都是由投行发的,在我们国内的股票市场都是由上市公司为股改的时候发的股改权证。

期权不一样,期权是交易所设置的,这里面实际上就讲到产品的本质定位的不同。你作为上市公司发行的和投资银行发行的这个产品,可能目的是盈利,作为上市公司我要发权证,比如说我为了降低我的融资成本,我把我的公司债配合着权证一起发出去,我这样公司债的利率就比较低一点,就相当于我把这个可转债里面的转股权拆出来单独卖一样,我的目的是盈利,香港市场上投资银行发行的这个权证目的更是毫无疑问是盈利。

但是期权产品就不一样了,期权产品是交易所发布的产品,比如说我们中金所发布一个产品,目的并不是盈利,中金所是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期乐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ID:qlhclub)这样说是有道理的。

因为交易所发行的产品主要考虑希望这个市场各方都觉得这个产品设计是有意义的,希望我们的机构投资者能够很好的使用它避险,也希望我们所有的个人投资者能够通过他提高自己的收益,所以我们是需要一个各方都满意的产品,这是交易所的定位。

和权证不一样,权证明显的我赚的钱就是你亏的钱,最根本的不同导致我们交易机制上不同。在权证市场上是没有卖空机制的,大家还记得不记得,当时权证市场,宝钢权证、武钢权证,可以去买权证,但是不能卖权证,你可以买认购权证,当时叫认购权证、认估权证,但是不能卖一个认估权证,因为卖是上市公司发的是不让你卖的。

但是期权不一样,期权有看涨期权、有看跌期权,你可以买一个看涨期权、也可以卖一个看跌期权,都是权证市场做不到的。所以期权市场比权证市场功能还是完善很多的。

第二个,权证的发行是有数量的。大家如果再回头看当时权证市场都有发行的规模,他发行是有发行量的。期权不一样,期权是个标准化合约,没有发行量的概念,所以在这个期权市场上,如果有买方和卖方,交易所就随时拿出新的合约来,他理论上供给是无限的。

所以有这两点的区别,一个是权证不能卖空,还有一个是他的发行量是有限的,所以导致一个问题,价格有点偏高,在我们当时的权证市场上价格偏高不用说了,相当市场上涡轮市场上价格也是长期偏高的,因为你不能卖空。

你的规模是有限的,很容易被被别人挤兑,买着买着买上去了。实际上权证市场上没有卖空机制、发行量有限,其实也是故意的,我作为发行人,我的目的是盈利,我当然希望我的权证定价稍微高一点,我定价偏高就有盈利的机会,所以他定价要高一些,希望散户多买。

当然权证市场很多时候出现了一些问题,香港市场在金融危机期间经常有些类似的问题出来。但是期权这方面就很少出问题,尤其是股指期权很少出问题,因为股指期权是双向交易机制,你想操纵股指期权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因为你如果说是买了很多,会有人卖空你,会卖空套利出来,而且我的供给是无限的,不可能到期的时候控制我的供应量影响价格。股票市场也很难操纵,想抢交易也比较难,你的利益不一定输送得了。

我们从全球来看,交易所也一直到其他国家去学习他们的经验,也一直在问他们,他们的股指期权市场有没有出现过什么风险事件,每次他们回答都是否定的,没有出过一些问题。

可能股票期权出过一些问题,有些内幕交易、利益输送问题都出现过,大家可以看2007年的时候,曾经还处罚过一次,加拿大的一家钾肥公司要并购另外一家公司,这个消息被美国一个投行的交易员知道了,就让他在西班牙的亲戚买了这个股票期权,狠赚了一笔,这个事情败露了,就被处罚了,股票市场上出现过内幕交易的事情,但是股指市场上没有发生过。

现在市场的发展,像权证他的发展就比较凋敝,因为他无法实现精细化风险管理策略,因为你只能有两个策略,要么买认购权证、要么买认估权证。从功能应用来讲,也是期权的优势。刚才也介绍了,在全球50多个市场都有期权的产品,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

权证就不一样,权证在金融危机前大概有三个市场做的比较好的,个别亚洲市场韩国和香港地区市场,这两个市场权证,还有欧洲市场、德国市场,德国市场权证当时也还可以。

但是到金融危机后期,这个德国市场权证市场基本上消失在大家视野当中了,已经无以为继了。最近一段时间,随着韩国市场把期权的交易制度做了一些改革之后,韩国的权证市场也比较凋敝,所以权证的发展跟期权市场的发展可能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什么是权证投资

权证是一种股票期权,在港交所叫“涡轮”(WARRAMT)。权证是持有人在规定期间内或特定到期日,有权按约定价格(行权价)向发行人购买或出售标的股票,或以现金结算方式收取结算差价的有价证券。权证可分为认购权证和认沽权证。  权证投资是一种以小博大的投资工具,购买时只需花费少量的权利金,但有可能收益会很大。例如:投资者李先生投资1000股A公司股票,王先生投资10000份A公司的认股权证,行权价格为18元。假定两人同时入市,入市时A公司股票价格为15元,权证到期时,A公司股价上升到20元,则李先生和王先生的盈利如下(见附表:李先生、王先生盈利情况对比)。权证投资具有很高的杠杆性。  [编辑本段]充分阅知权证风险信息的方法  投资者关键应该关注权证的所有公告信息和风险提示,包括上市公司的公告和交易所的风险提示,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  方法一:仔细阅读上市公司关于权证的相关公告  上市公司关于权证的公告包括权证上市公告书、权证上市首日开盘参考价、调整行权价格公告、到期风险提示性公告等。为了充分了解某权证的风险,投资者首先应熟悉掌握权证上市公告书中行权价、行权比例、有效期等信息。上市公司会在权证到期前三个月开始刊登到期风险提示性公告,且越临近行权期,到期风险提示性公告的披露频率越高。  到期风险提示公告中揭示了内在价值,溢价率等指标,投资者基本可以依据这些数据作出投资决策。例如,万科于2006年8月15日的公告中明确指出当时权证的理论价值已经为0.000元,投资者可以依此分析离行权日8月29日不足几日,不应再盲目买入。  方法二:关注交易所关于权证交易的风险提示  除上市公司公告外,交易所为加强风险提示,还会在权证临近行权时向全市场发布风险提示,及时向市场警示风险,同时还设置了基于权证价格涨幅或上涨金额的风险提示和临时停牌机制,及时向市场传递监管信息,加大投资者爆炒的市场风险和监管风险。  例如,2006年8月16日和8月28日深交所两次向全市场发布《关于“万科HRP1”权证的风险提示》,2007年5月29日钾肥认沽权证全天上涨最大幅度达到了326.54%,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实施临时停牌,投资者无疑可以从交易所的信息中读取到权证投资的风险信号。  除了仔细阅读权证投资的相关信息,投资者还应掌握风险分析的基本工具,如权证内在价值的计算工具等。投资者可参阅一些行情软件系统推出的权证理论价格计算器,通过输入相关的参数,自动计算各类认购权证和认沽权证即定市场条件下的理论价格。当然,投资者还应尽可能熟悉掌握权证的相关知识,以便正确更好地防范相关投资风险。  [编辑本段]权证投资应注意事项  投资者在选择权证投资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一定要仔细分析各对价方案中权证所包涵的深层次含义。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铺开,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在股改方案中包含权证这个衍生产品,由于各上市公司的千差万别,所以股改方案也不尽相同,这其中引申的权证含义也有差别,这就意味着行使权证所导致结果的性质各不一致。投资者应准确把握各对价方案中的含义,对投资者控制风险和增加收益会有帮助。  (2)应避免把全部资金都投资于权证,权证属于高风险品种,不能把权证仓位等同于股票仓位来看待,尤其应避免把全部资金都投资于权证。否则,运气好时获利固然可观,但若方向判断错误,损失也会相对大。  (3)注意权证的时效性风险。权证的投资价值包括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时间价值会随着权证到期日逐渐接近而递减,长期持有的结果很可能是最终损失全部权利金。所以权证具有时效性,具有存续期间,一般为三个月到两年不等,权证在到期时如不具有行使价值,投资人将损失其全部权利金。  (4)投资权证应严格遵循止损原则,一旦跌破止损位应及时退出,不应等待解套,或试图通过低位补仓摊低成本。严守止损原则的原因在于:首先,当权证处于深度价外时,其价格敏感度会大大降低,除非标的证券大幅反弹,否则几无解套可能;其次,权证价值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减少,因此被动持仓等待往往是得不偿失的。  (5)投资权证时不能贪图一时的便宜。不要仅因为一个权证的价格极低而去买入。对于一些价格仅为几分钱的权证,通常蕴含着极大的风险。因为权证过了期限之后,权证的价值将为零,投资者会损失全部本金。  (6)不能时常关注大盘变化则不要投资权证。权证适合作为短线投资品种,持仓时间一般不应过长。由于它和股票投资有本质的不同,它不适合于买到手之后的捂,由于权证价格容易出现急剧波动,因此买入权证后需要密切关注标的证券以及权证本身的价格动向,如果投资者不能经常盯盘,则应尽量避免投资权证。  [编辑本段]权证投资的风险类型  由于权证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属于相对新生的交易产品,不少投资者对权证的潜在风险了解并不透彻,甚至部分投资者简单地认为,权证投资只需看资金动向,只要有大资金买入,就可放心参与。实际上,正因为这些投资者的误解和部分资金的不良动机,导致权证投资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一般来说,权证投资主要存在五大风险:  风险一: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  权证是一种带有杠杆效应的证券产品,何以言此?《权证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权证跌幅价格=权证前一日收盘价格-(标的证券前一日收盘价-标的证券当日跌幅价格)×125%×行权比例,依此式可推出,权证跌幅=10%×125%×行权比例×(标的证券前一日收盘价/权证前一日收盘价)。一般来说,行权比例为1,标的证券的价格远高于权证价格,所以,权证跌幅一般都会大于10%。例如,T-1日权证的收盘价是2元,标的股票的收盘价是10元。T日,标的股票跌停至9元,如果权证也跌停,则权证的跌幅将达到10%×125%×1×(10/2)=62.5%,该权证投资者的最大损失将达到股票投资损失的6.25倍。  风险二:价外风险  按权证的内在价值,权证分为价内权证和价外权证,内在价值大于零的为价内权证,内在价值为零即无行权可能的为价外权证。对于认购权证而言,价内权证指行权价格与行权费用之和低于标的证券结算价格;对于认沽权证而言,则指行权费用与标的证券结算价格之和低于权证行权价格。例如,钾肥认沽权证将于2007年6月25日进入行权期,行权价为15.1元,截至2007年5月31日收盘,盐湖钾肥收报41.18元,权证当日最高达6.5元,盐湖钾肥至少跌至8.6元(=15.1-6.5),权证才可能行权,显然这种可能性极小,因而钾肥认沽权证行权的可能性极小。  在权证内在价值为0的情况下,尤其是临近行权期时,投资价外权证的风险非常大。例如,万科认沽权证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权证全日单边下跌,最终跌幅达95%,倒数第二个交易日的跌幅达44.44%,部分投资者的损失超过100万元。  风险三:T+0风险  权证交易实行T+0交易,因为可以当天买卖,蕴含的投机气氛更浓,权证单个交易日可以被来回买卖N次,导致投资者对于资金动向及买卖市场实况更加难以判断,市场风险因而进一步加大。例如,某些炒作权证的短线资金大量交易、频繁回转,而导致散户盲目跟风以至于亏损。  风险四:行权风险  目前,一部分投资者由于对权证的行权原理不太熟悉,未及时对价内权证行权或者对价外权证误行权,导致了巨大的损失。如,有1661万份包钢价内认购权证未及时行权,投资者为此损失了5735万元;38060份大冶特钢价外认沽权利误行权,投资者为此损失了20.63万元。  风险五:市价委托风险  除以上风险外,权证交易中还存在因市价委托方式导致的风险,虽然出现这种风险的概率很低,但投资者也应加以注意。例如,2007年2月28日,投资者A以市价委托卖出收盘价0.699元的海尔认沽权证82万份(实际成交价为每份0.001元),56万变成820元,损失惨重。由于权证的涨跌幅区间巨大,因此,投资者在买卖权证时,务请注意谨慎使用市价委托方式,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编辑本段]防范权证投资风险  权证投资高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本文谈权证投资风险防范的问题。  首先,投资者需要对权证的风险源要有清楚的认识。权证的风险跟股票的风险不尽相同。股票的风险仅股价下跌,而权证的风险还包括技术风险因素。即正股相同,不同的权证也可能有不同的风险,使得投资者面临不同的潜在损失。通常,权证的技术风险主要源自三个方面:对正股变化的敏感度、对引伸波幅的敏感度和时间值损耗。投资者在投资权证之前应该对权证的这三个指标要有一定了解。  其次,投资权证应适当控制仓位。这里的仓位是指投资者投资权证资金占总资金的比例。由于权证的杠杆性,投资者很容易投资过度。因此,适当控制仓位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不同的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不同,投资者应该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一个合适的权证投资比例。如果仓位过重,一旦投资者看错正股方向,造成的损失会非常大。  第三,看错正股方向应及时止损。投资者一般是根据对正股走势的判断来选择权证,以获取杠杆收益。然而,权证的杠杆效应是把“双刃剑”,放大潜在收益的同时也放大潜在的亏损,当投资者看错正股方向的时候造成的损失也投资正股大得多。此外,跟正股相比,权证的走势受市场情绪的影响更大,比如在下跌行情中认购证的跌幅往往远正股大。因此,及时止损就成为保护投资者免受更大损失的重要措施。通常,投资者在买入权证之后可以设置一个止损点,一旦权证价格下跌超过止损点就及时卖出,以免损失扩大。  最后,投资临近到期权证应该保持谨慎,特别是对于权证临近到期并且溢价率高的权证,投资者应尽量远离。临近到期权证溢价率高有两种情况,一是权证处于深度价外,这样的权证行权的可能性很小,到期很可能一文不值。另一种是权证虽然处于价内,但权证的市价远高于其内在价值。这类权证的走势可能与正股走势不一致,不确定性很大。此外,对于价内权证,投资者还应注意不要错过了行权期,因为权证过了存续期就会予以注销。如果投资者买了临近到期的价内权证,因错过行权造成巨大损失,就会后悔莫及。  [编辑本段]权证投资的方法  一种有效的权证投资方法,大概可以归类为微利大交易量投资策略。其要点是捕捉权证的短期涨势,全仓快进快出,利用T+0的便利,一天做多次来回,相对于T+1的股票投资而言,有限的资金被放大几十倍运用,或相当于把个人的投资生命周期放大数十倍,这样,即使每次来回的收益率低至千份之几,但是复利效应经过超高次数的滚动放大,即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惊人效果!事实上,大部分由一二十万起步,一年盈利数百万的权证炒家,都是倚赖这套策略取得成功的。而2006年我国权证市场仅以33只权证,就取得了全球权证交易额第一,日均换手率超过50%的佳绩,这一策略也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在投资权证的策略之中,除了利用权证的杠杆放大作用,使用中(长)线持有策略,以及微利大交易策略之外,还有一些并非目前市场主流的策略,比如套利。套利主要也有两种,一种是“认沽权证+正股”套利,另外一种是利用“认购权证的负溢价”套利。  “认沽权证+正股”,即以1:1的比例买入正股和认沽权证,其实际效果就是以买入认沽权证的代价,给正股买了一份保险,总体上,当正股价格下跌时,认沽权证的价值上升,使整个投资组合具备了抵御下跌风险的能力,而当正股涨幅大于认沽权证价格之后,组合将随之增值。在特殊情况下,当认沽权证出现负溢价的情形,意味着在不考虑资金成本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无风险收益。例如早期的沪场JTP1和华菱JTP1(5.680,0.35,6.57%)都曾一度出现-5%以上的溢价,如果其时投资者构建这一组合,随着正股上涨,目前溢价分别回升至49.54%和26.67%,无风险收益可观。其实,即使正股没有上升,只要溢价水平回升,负溢价的程度缩小,或转为正溢价时,将组合分别平仓也可获利。  另一种是利用认购证负溢价的套利,这种机会也曾在武钢认购证最后交易日出现。2006年11月15日,武钢正股收于3.35元,认购证收于0.497元,溢价为-6.96%,当日以负溢价买入权证并参加行权的投资者均大有所获。不过该种策略也有一些限制,因为不是品种之间的套利,所以应尽量降低隔夜风险,缩短套利过程的时间。  从上述两种通过负溢价构建的套利策略,可以让我们对权证的溢价指标有更深刻的认识。溢价是指投资者以现价买入该认购证,正股须上涨多少的百分比,才能实现保本;而负溢价正好相反,代表投资者可以折扣价格买到权证。通常,在成熟市场权证只有在很特殊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明显的负溢价。目前国内权证市场出现如此多负溢价的权证,多少反映出市场不理性的一面。  投资者因此不难理解,为何有资格的券商不会创设负溢价的权证,相反,当溢价跌至接近零时,创设券商应收回该权证进行注销。而将来,在备兑权证市场中,权证的负溢价现象也不可能长时间维持,通常发行人在溢价下跌一定程度时,就会主动收回权证。  随着沪综指逼近3000点大关,两市日成交金额合计屡屡超千亿,市场分歧日益加大,习惯于做股票的投资者可能会感到彷徨,因为即使以加快操作频率来回避大幅波动的风险,也仍须面对隔夜的风险。而如果投资者了解权证的一些股票所不具备的特性,就可更为从容地应对波动的市况,甚至按照自己的设想量身定做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投资组合。其中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权证交易便利,可T+0交易且交易成本低;二是由于权证是一种期权类的投资品,投资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期权组合策略来构建复杂的结构性投资组合,甚至达到无论涨跌都能盈利的效果。  假设有投资者认为市场处于震荡市况中,则可利用认购证来追涨,以及利用认沽证来追跌。这一策略实际上是上周提到的微利大交易量策略的变通,相对提高交易节奏可以有效回避级别高的逆向波动,保护账面利润。具体操作上应该注意以下一些方法:  一是选取正股与指数走势为同步的权证,或者正股中短期趋势明朗的权证,顺势而为;二是每次只集中精力盯住当天的市场领先指数以及2-3只认购及认沽权证,关注过多目标只会分散精力,降低成功率;三是权证的成交量要足够大,最好近期其正股的波动大和权证的有效杠杆大,这样可以方便进出,降低交易成本。投资者只需集中注意力观察市场的上升/下跌力度的强弱变化,选择认购或认沽权证择机进出,就可达到积小胜为大胜的效果。  不过,这种策略也有其*限性,投资者需有强的短线判断能力,以及能够严格地执行止损纪律,缺乏自制力的投资者并不适合。在目前认沽权证普遍深度价外的情况下,当天平仓的策略还可以使投资者捕捉下跌获利机会的同时,回避时间价值的快速损耗。  假设投资者认为市况快将出现大幅波动,或者经短暂创新高后恐有大幅回落,还可以采取为进取的策略。理论上,同时买入认购证(最好选择强势的电力股权证)和认沽证(宜选择弱势正股的权证),既可以捕捉潜在的最后一段升幅(假设尚难估计还有多少),又可以在出现大幅调整时获利,只要波幅足够大,一方的损失完全可以通过另一方的权证获利进行补偿。期权组合不同于纯股票投资的精彩之处正在于此。  在震荡的市况下,投资权证比直接买正股更具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事实上,可以进一步综合长线和短线两种策略来应对目前的波动市况,一是在看好正股的前提下,选择相应的权证,一旦正股拉升,权证的收益在有效杠杆的放大下大大超过正股;二是一旦发现市场与自己的判断背离,权证T+0的交易机制使得投资者可以及时实现盈利或止损离场。  国电JTB1(13.710,0.47,3.52%)和长电CWB1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周三、周四大市开盘随即下调,长江电力(13.77,0.03,0.22%)曾一度逆市上涨,其权证在正股的推动下亦大幅拉升,但受市场大幅下挫的拖累,长江电力最后也以下跌5.36%收盘。如果习惯追涨的投资者在开盘时便建仓,则建仓后当日即被套牢,蒙受的浮动损失超过5%,投资者面临斩仓还是忍耐的两难*面。但如果投资者选择长电CWB1,情况则大不相同,当日在正股拉升过程中长电CWB1一路攀升,上午最大涨幅超过6.5%,下午则开始大幅跳水,此时,投资者见势不对仍可以马上出货离场,如果之前设定的止盈点低于6.5%,则投资者还有盈利收入。从当日长电CWB1的表现来看,不少投资者已经在运用这一策略进行操作。因此,相对于正股,选择权证可以给投资者更大的操作空间。  上述策略的关键在于,虽然大市波动大,但中长线看好正股,选择对应的低溢价高杠杆权证,并结合日内的短线交易技巧进行反复操作,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从另一角度分析,看好正股,即使不做短线操作,此类低溢价高杠杆同时兼具一定时间价值的品种,从长线来说也安全。因此,可以说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策略。  当然,这一策略对投资者的交易经验和技巧要求比高,适合比专业的投资者,面对市场大幅波动,投资者在进行权证交易时,应注意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严格设定止损点和止盈点,见好就收。  [编辑本段]权证投资的止损技巧  投资权证和投资股票是有区别的,两者不能采用相同的策略。投资股票的时候,只要确认该股票质地优良,即可中长线持有,即使短期被套也无所谓。而投资权证却不同,权证价值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减少,被动持仓等待往往得不偿失,到期后如果无法行权,权证将一文不值。  因此,投资权证需要遵循止损原则,一旦跌破止损位应及时退出,不应等待解套,或试图通过低位补仓摊低成本。  权证投资的止损操作要注意三大要点:  (1)投资前的准备工作。止损作为风险投机市场中控制损失扩大化的有力手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做到未雨绸缪,绝不能等到权证已经见顶回落或亏损已经发生时才考虑用什么标准止损,因为这样常常为时已晚。一定要在投资权证之前就制定出保护性措施,并且制定周详的止损计划和止损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有备无患,一旦发觉研判失误时才能果断止损,不会在突如其来的打击目前束手无策,也不会因为一时应变不及而被深套,更不会在权证的跌势中遭受严重损失。  (2)投资后的止损操作。根据预先设立的止损计划和止损标准,一旦权证形成破位走势,必须坚决止损。因为即使判断失误,止损所造成的损失也往往小,但不止损的结果却往往是深度套牢,最终导致巨大亏损。有些投资者在买入权证时总是满腔热情的憧憬着权证的暴利,却没有做好应付风险的准备,一旦出现亏损就显得手足无措,在操作时又犹豫不决,等意识到该止损时,可能已经出现严重亏损。  (3)克服操作中的误区。许多投资者在对权证的止损操作中存在一些误区,例如有的投资者认为已经错过最佳止损时机后就干脆不止损了,这在股票投资中是正确的,当股价下跌到一定深度后,投资者不仅不需要止损,反而还要捂股甚至摊平。但运用到权证上就错了,因为在权证的止损操作中没有“最佳止损时机”一说,一旦跌势形成就要坚决止损。还有的投资者在股票投资中常常喜欢抄底和抢反弹,但在权证投资中,切不可轻易采取类似的操作方法。  那么,权证投资中有哪些止损技巧呢?  最高价回落法:由于权证投资是一种超短线投资,因此,对于最高价回落的幅度不能按照通常股票中的5%或10%等来设置,而是要减小比例,一般以3%左右的回落幅度作为盘中止损的标准。  趋势切线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盘中分时走势,来判断权证价格有效跌破趋势线的位置并进行止损。当股价有效击破江恩角度线1×1或2×1线、股价有效跌破上升通道的下轨或跌破上升趋势线时,都应进行止损操作。  形态止损法:权证价格击破头肩顶、M头、圆弧顶等头部形态的颈线位,或股价出现向下跳空突破性缺口时,应果断止损。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权证是超短线操作,上述形态指的是分时线的形态。  K线止损法:这种方法也参考权证的分时K线来运用的,当分时K线出现两阴夹一阳、阴后两阳阴的“空头炮”,或出现一阴断三线的“断头铡刀”,以及出现“黄昏之星”、“穿头破脚”、“射击之星”、“双飞乌鸦”、“乌云盖顶”等典型的见顶K线组合时,应进行止损。  均线止损法:在权证的分时K线中运用,当权证15分钟线中多条均线都被跌破时,投资者需要实施止损操作。

中国股市遭遇史无前例的唾*,历史再次重演,3亿满仓散户毫无退路

每个人自己的操作系统也不同,由这个观点,会出现一些情形:

1).有些点,你知道他还会涨,但并不适合进场,因为风报比不佳;

2).有些点,你并不知道他会涨或会跌,但仍可以进场,因为获利可能很可观;

3).别人买进的点,并不一定适合你进场;

4).你进场的点,别人也不一定适合进场;

5).所以别人认为会涨或跌,对你来说可能没有意义。

什么叫头?一段涨势,涨不动了,都可以怀疑它是头,如果盘了一阵子后来又上去了,那原本涨不动的地方就变成所谓整理段,但对操作策略来说,涨不动的地方,我们全部都要将它视为头部,因为这样可以让我们规避掉下跌的风险,就如同现在套牢在头部的人,都是因为认为股票会在万点再涨上去,所以抱牢,但不管我们怎么认为,看多也好,看空也好,策略上,都该先退出持股观望。对下跌势来说,跌不下去的地方,都要将其视为整理段,不能将其视为底部,因为底部只有一个,一般猜都会猜错,即使看起来像底部,还是要将其当为整理段,只能高出低进,不能买进抱牢,就像现在这边,这是我们的标准策略。

当时的我不知资金的“控管”重要性,只知整日的研究决策,花了大半的时间在决策要买哪支股票,但真正会赚钱的部份只有管理,如何在买了一支股票后决定出场点和时机?只知抱着它....,结果大部份的出场点都是赔到痛后才出场,有时连之前赚的都不见了,试问自己,是否想好如何的出场?高档横盘整理,最好退场观望!实在忍不住,切记,心态只有抢反弹!千万不可“逢低承接”,盘势一不对立刻走人,不用在意有的股票还会涨,多头一路走来本来就没那么快熄火,但空方势力酝酿却是个事实,历史上每次到此时,偏空的都会被嘲笑,因为人们永远不喜欢风险,会打从心理逃避它...

1)、上升浪时,急跌买进,此乃绝佳发财契机,为高手的绝招;

2)、盘整时,急跌买进,完全正确;

3)、下跌浪时,急跌买进,你确定要买吗?你真的确定要买?此时风险甚大,但机会也大,因为急跌时常有急反弹,但也常弹不起来,被套牢机会很大,一旦被套牢,千万不可久留,否则,下场自行负责!

盘完后,第一个急跌完成,跌势确立后的第一个反弹,为抢反弹第一时机,机不可失,也是放空者先回补的第一时间,记住,下跌浪中只有这一个急跌抢反弹是最安全的,其它都很危险!在未止跌前,用实质金钱去猜测底部是一件很不智的行为。

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兼容

自古以来,交易者就分成了基本分析派与技术分析派两大阵营,从而展开了一场孰优孰劣的争论。有人提出,为什么就不能将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兼容起来考虑问题呢?难道非要在技术分析与基本分析中进行二选一吗?

基本分析从价格运行的根本原因入手,可以在运行方向与幅度的判断上有一定的优势;而技术分析从价格波动的本身入手,对于具体点位的把握有一定的优势。那么,如果用基本分析进行品种和交易方向的选择,然后在通过技术分析来寻找具体的买入点位岂不是更好?理论上讲,这样的方法是可行的。当一只股票基本面显示该股应该大幅上涨,而现实的股价却在不断的下跌时。我们不妨先不要逆势买入,而是等到该股技术上摆脱下降趋势再买也不迟。要知道我们手上那点可怜的资金,完全没有必要像基金管理人那样逆势吸纳。

至此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如果买入后该股又继续下跌该如何呢?基本分析的本质就注定了其不可能存在弹性,我们很难将止损思维与基本分析兼容起来。基本分析是因为“便宜”而买入,那么我们又如何能够因为更便宜而卖出呢?按照巴菲特的说法,当其买入的股票出现下跌时,不过是给他一次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入的机会。由此看来,基本分析大师通常是不止损的。

那么,基本分析大师又是如何防范风险的呢?按照林奇的说法:假如你手中的十只股票有三只是大赢家,他们就能弥补你其中一两只的损失和六七只表现平平的股票。对于巴菲特而言,也有一次性投资中使用其合伙公司资金不超过25%的原则。由此看来,基本分析大师是靠分散投资来防范风险的。如果持股时间超过一定尺度的话,那么系统风险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毕竟指数没有不能逾越的顶部。那么基本分析者,完全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规避非系统风险。

在股市上,如果你有绝对的止损点,那么分散投资的意义不大。但如果是在期货市场上,即使你有止损点,也必须要考虑到分散投资的问题。事实上,方法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的搭配,并且让这种搭配能够适合你的自身要求以及市场环境。对于交易而言,你必须将买入、持仓、卖出组成一个环。即使这样也不存在能够保证一次见效的交易策略,那么我们还要将这些众多的环组成一条链。一个人交易做得好不好,关键是看他的交易链是否很好。

既然没有能够为单次交易负责的方法,那么技术分析只能靠多次运用来实现他的价值。而多次使用技术分析,就等于形成了一个交易系统。这时就出现了盈亏同源的问题,利润不再是利润,而只不过是收入;亏损也不再是亏损,也只不过是成本。这时如果我们在付出多次成本后,又放走了属于我们的利润,那时我们最终只能是出现总体亏损。我们在规避了亏损的同时,可能也会放走潜在的利润;而如果放走了利润,就绝对不是没有赚钱的问题。因为我们如果不能用必然的利润来对冲必然的亏损,那么我们只能出现亏损的结*。对于交易系统而言,并不可能每次买入信号都能够有基本面的配合。

即使是最好的基本分析者,也不可能对所有品种都能够做到清晰的分析。这时采用基本分析就会存在放走黑马的可能。如果你只使用基本分的话,那么放走其他的黑马并无可厚非。但如果你放走的黑马,恰恰是你由技术分析构建起来的交易系统所能够捕捉的话,那么这对你而言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损失。按照“盈亏同源”的理念来看,放走利润和出现亏损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要知道,放走一次利润可能会出现数次亏损无法对冲。巴菲特可以放走网络股的利润,毕竟他有属于自己的盈利模式。但趋势跟踪者如果放走网络股的利润,那么他该如何对冲曾经多次无效止损的成本呢?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将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融合起来应对某次特定交易的可行性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将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结合起来组建一个能够循环使用的交易系统,就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何况每一种交易方法不但有其优势,同样也有其成本。如果我们不伦不类的将不相干的交易思路融合至一起,就会出现众多基本面因素加上一个紧密止损点的可笑*面。要知道任何基本分析都不能保证价格不会反向波动百分之几。

在我看来,每一种特定的交易方法都应该有其适合自身的风险防范策略。风险防范策略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成本。以止损策略为例,这种思维不过是把可能的错误当作错误来处理,自然这里就会存在“误杀”的可能。风险防范策略本来就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只要能够对你的整体系统有效就可以了。比如,在雨天出行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直接打车;也可以选择打一把雨伞来乘坐公交车;还可以穿上雨衣骑自行车。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穿上雨衣,再打一把雨伞,然后打车出行。

我相信对于任何交易者而言,最难接受的风险防范策略就是止损点,这意味着交易者必须放弃本能对确定性的追求。我也是经历了数年的寻找用其他方法来防范风险都无效之后,才心甘情愿的使用“无条件”的止损策略。最早我用买入业绩好的股票来防范风险,结果业绩好的股票也是可能出现大幅下跌,这时我无法防范业绩滑坡和虚假的风险;后来我采用买入长期下跌的股票来防范风险,结果弱的股票通常会更弱;最后我用择强太弱的方法来买入股票,结果同样还是不能够保证不会大幅亏损。没有办法,我只能放弃确定性而接受无条件止损。要知道止损策略的成本是相当高的,我的经验表明超过半数的止损通常都是无效的,而且超过半数的买入(开仓)都会产生止损的结*,甚至卖在地板价上也是经常的事情。但与此同时,我也获得了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业绩差的股票我敢买;价位高的股票我也敢卖;大幅上扬后的股票我照样敢买;几乎没有我不敢买的股票。道理很简单,无论一只股票长期的风险有多大,对于我来说短期的风险都是一定的,那就是止损点的幅度。而理论上来讲,除价格走势本身外,没有任何选股策略能够对减少触及止损点的次数有效。事实上,市场上很多快速上扬的股票、高市盈率的股票、价位高的股票,他们的庞大利润经常都是无人认领。一个简单的止损策略,就能让我不用忌讳这些风险。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些股票不但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具有巨大的风险,反而是一种最安全的选股策略,至少这样的股票通常更有大幅上涨的潜力。哪一类股票中持股的散户少,那么哪一类股票的风险就小。根据我这十多年的经验,当牛市结束的时候,价位越低、涨幅越小的股票,下跌的速度就越快。

从交易者的信念体系来看,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也是截然不同的。技术分析属于统计学范畴,通过具有概率优势并且富有弹性的方法来实现获利。对于一个好的技术分析者而言,他可以完全不用考虑未来的走势如何,利润来自于不断的试错。而基本分析则不同,他是通过指出未来市场“应该”运行的方向与幅度而实现获利的分析方法。由此看来,基本分析者是必须能够“看懂”未来走势的人。这时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你以试错的心态来实现止损时,同以分析和预测的心态来实现止损时,心理的反应是截然不同的!对于分析和预测而言,止损能够给你带来一种挫败敢。一次止损还好,但如果是连续多次止损的话,那么这种挫败敢将会变得难以让人接受。从我的成长经历来看,让我亏损最惨重的交易,通常都是我最有信心的交易。当我得知越多看好的理由时,我就越难实行无条件止损。毕竟应该止损的时候,我的那些看好理由通常都还存在。如果不等到价位低得已经使我伤及元气的话,那么这些向好理由通常是不会消失的。人都是有感情的,当你由于过多的了解一只股票的优点而产生感情时,那种保持弹性的转变将会越来越困难。

对于我们这些个人投资者人言,如果你没有与众不同的信息源或价值观的话,那么当基本面与现实走势分道扬镳的时候,永远相信现实走势!市场即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毕竟所谓的“理”是由市场来定的。当成为废纸的钾肥权证还有人愿意用0.1元的价格来购买时,你会作何感想?如果是保证金交易的话,除非你有足够的资金和足够的耐心支持你与“不合理”的波动对抗,否则还是不要和市场讲理。如果市场已经不理智的话,那么我们也没有必要非理智不可。在市场中交易时间越长的人,往往就越能敬畏市场的力量。

控制你的交易,管理你的资金

除非你知道你要进行的交易在财务上是安全的,否则,绝不要进行任何交易。“没有经验的投机者面临的困境往往是为每一笔头寸付出的太多。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都想交易。为每笔交易付出太多,是不符合人性的。人们都想在最低价时买进,在最高价时卖出。心态要平和,不要与事实争辩,不要在没有希望的时候保有希望,不要与报价机争辩,因为报价机总是正确的--在投机中没有希望的位置,没有猜测的位置,没有恐惧的位置,没有贪婪的位置,有情绪的位置。”

“最后,投机者在买股票的时候应该分几次买,而且每次只买一定的比例。”如果我在某种情况下买进一只我看好的股票,但它没有按照我所希望的那样表现,对我来说,这就是卖掉这只股票的足够证据,如果这只股票后来涨了,我也不责备自己,也不会有什么痛苦的想法。我后来在实际操作中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这一理论强调资金占有时间在股市交易中的重要作用。在投机者管理自己的资金时,这种“总想赢”的愿望是他最大的敌人,它最终将带来灾难。在股市上,时间不是金钱,时间就是时间,而金钱就是金钱。

我提出了我的10%规则--如果我在一笔交易中的损失超过10%,我就马上抛出.从来不问原因,股票的价格跌了,这就是我退出来的原因。我是凭本能抛出,实际上,这不是本能,这是多年来在股市上拼杀积累起来的潜意识。你必须服从你自己定的规则......不能欺骗你自己,不要拖延,不要等待!我的基本原则是,绝不让亏损超过资本的10%。

还要牢记,摊子不要铺得太大,四处出击也是很危险的。

为了投资或投机成功,我们必须就市场下一步重要动向形成自己的判断。投机,其实就是预期将到来的市场运动.不要草率认定自己的看法,而要等市场变化本身已验证你的意见后,才能在自己的判断上签字画押.意见千错万错,市场永远不错。对投资者或投机者来说,除非市场按你的意见变化,否则个人意见一文不值.如果你对某个品种形成了明确的看法,千万不要迫不及待一头扎进去。要从市场出发,耐心观察它的行情演变,伺机而动。一定要找到基本的判断依据.我选择一个关键的心理时刻来投入第一笔交易,这个时刻是,当前市场运动的力度如此强大,它将率直地继续向前冲去.曾经有很多时候,我像其他许多投机者一样,没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这种百发百中的时机。也想无时无刻都持有市场头寸.因为我是人,也有人性的弱点。就像所有投机客一样,有时也让急躁情绪冲昏了头脑,蒙蔽了良好的判断力.

确保投机事业持续下去的惟一抉择是,小心守护自己的账户,决不允许亏损大到足以威胁未来操作的程度,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一方面,也认为成功的投资者或投机者事前必定总是有充分理由才入市做多或做空,另一方面,也认为他们必定根据一定形式的准则或要领来确定首次入市建立头寸的时机。成功的投机,绝对不是什么单纯的猜测。为了系统地、一贯地取得成功,投资者或投机者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判断准则.当看到市场向我提示危险信号时,我从不和它执拗。我离开!几天后,如果各方面看来都没问题,我总能够再度入市。如此一来,我为自己省却了很多焦虑,也省下了许多金钱.

一旦投机者染上了过度交易的习惯,极少有人能足够明智地停下手来。他们已经失去了自制力,失去了与众不同的平衡感,而这两者对成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们从不会想到也有失手的一天。然而,这一天终究来了。容易得手的钱会长翅膀,来得快也去得快,于是又一位投机者破产了。

永远别做任何交易,除非你确知这样做在财务上是安全的。

在投机生意中,从来没有什么全新的东西出现——万变不离其宗。在有的市场条件下,我们应当投机;同样肯定地,在有的市场条件下,我们不应当投机。有一条谚语,再正确不过了:“你可以赢一场马赛,但你不可能赢所有的马赛。”市场操作也是同样的道理。有时候,我们可以从股票市场投资或投机中获利,但是,如果我们日复一日、周复一周地总在市场里打滚,就不能始终如一地获利了。只有那些有勇无谋的莽汉才想这么做。这种事本来就是不可能的,永远不会有希望。

知易行难,这些理念只有完全融入自己的操作习惯以后才能显示出应有的价值。

投资即决策,而决策差异背后的根本是认知水平(“认知是大脑的决策算法”)

投资就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下注,投资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在胜率和赔率之间做平衡。一人一世界,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同一投资机会的认知也分不同的维度,不同维度的认知意味着各自完全不同的胜率选择。

没有高确定性为前提的高赔率,是赌博。但市场普遍认知到的高确定性,在通常情况下又不可能给你高赔率。所以问题的本质其实是你是否有超越市场大多数人的认知,适时的判断出市场的错误定价,以高胜率去做高赔率的决策。马云所说的,任何一次机会的到来,都必将经历四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也是同样的逻辑。

认知是多维度的:成功的投资需要完整的体系支撑,多维度的认知可以从不同的层面优化你投资体系的胜率和赔率指标

比如对行业和企业经营的认知:行业空间、竞争格*、价值链分布、核心竞争力、增长驱动因素等;交易系统的认知:仓位管理、风险管理等;投资思维的认知:安全边际、复利等。

当然,不同人在整个体系的不同环节的认知能力是有差异的,需要选择性的修炼边际收益最高的部分,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让自己的某一部分优质认知最大程度上发挥价值。

谚云:“看大势者赚大钱”,先哲说:“取智不如取势”,更有古训“识时务者为俊杰”,是啊,皓月当空,哪里不可以自在地飞翔呢,可是飞蛾却偏偏要扑向夜烛;由于不了解大的环境,由于认识的*限,很多事情在别人看来是钻牛角尖,却也有人乐此不疲,很多事情在以后看来是可笑和荒唐的,可当时却毫无顾忌;对于市场交易,我们更不要以一时的得失而定结*,更不要以为单凭自己一求成之心就能成事,更要善于等待时机,更要善于识别和顺应市场大趋势,就如人生,交易也只是一个过程,并没有终极的结果……-

机会是宝贵的,但在投机市场上,我见到过太多的人,为了把握市场的每个可能“机会”以走捷径,不顾市场的大趋势,实际上却走了更远、更长、更艰险的路。

未成熟的柿子都具有涩味,除去柿子涩味的方式有许多种,但是,无论你采取哪一种方式,都需要花一段时间来熬熟,如果你不到一定的时间就打开,那就没有办法使柿子成熟而除去涩味,如果你因为心急没有耐心、在柿子未成熟的时候就经常打开来瞧瞧,甚至不时咬上一口看看,那你就无缘享受成熟甜柿的滋味了。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一些时间让它自然成熟,假如过于急噪、没有耐心而又不甘心等待的话,就会“欲速则不达”,甚至常常会遭受破坏性的阻碍。因此,任何真正的成功者可能各具特点,但他们一定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那就是都有不同凡响的耐心,看到过狮子是如何捕猎的吗?它耐心地等待猎物,只有在时机及取胜机会都合适的时候,它才从草丛中跳出来,成功的炒手具有同样的特点,他决不会为炒而炒,他耐心地等待合适的时机,然后才采取行动,索罗斯就将自己成功的秘诀归于“惊人的耐心”,归于“耐心地等待时机,耐心地等待外部环境的改变完全反映在价格的变动之上”。

遗憾的是,“交易要具有耐心”,这谁都明白、听起来很简单的道理做起来却不容易,这是因为,它和人性中的某些本能因素是相背离的:真正长时期地理性地交易是如此的“单调无味”,出于赌性的本能,新手们就喜欢不顾市场外在条件在市场跳来跳去寻找刺激;市场常常会出现时间不太短的风险大收益小的市场阶段,但“知之不可为而为之”、“要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而总是进出市场“寻找和把握”机会则也是人性的本能使然;外界的喧哗和躁动也在每时每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判断和耐心……

“春天”才是播种的季节,无论你多么喜欢花,你也不能在冬天就将种子播入土地,我们不能太早,我们也不能太迟,我们必须耐心地等候,耐心地等候到正确的时间、耐心地等候到正确的环境,然后我们才可能做正确的事情。耐心,看视平凡,却是一种伟大的品质!它使心浮气躁者变得清凉,它使忿恨不平者得到温馨,它使烦恼痛苦的人感到舒畅,它使心灰意冷的人受到鼓舞!

如果我们没有耐心,在这个充满机巧的人世间,我们又能够真正作成一件什么事情呢?

决定市场走势的最直接因素是什么?是市场的群体心理!那些在书本上所宣称的对市场有重大影响的诸多因素,如宏观经济因素、如重大**事件、如大型技术走势形态等等,无不是首先作用于人们的心理、透过人心而影响人的行为从而影响市场走势的,因为,组成市场的本质上正是参与市场的人们自己而不是其他任何别的东西!

人类群体心理的作用力之大是超过人们正常思维的想象的:我没有参加战争经历的体验,但我却常常惊叹于二次世界大战中所谓“武士道精神”作用下绝大部分日本人的疯狂、惊叹于绝大部分德国人对“希特勒”的“愚忠”;我无缘亲身体会“**”的狂热,但我却亲眼见到太多因为无理性、无节制地追求金钱而狂热得将自己本已就有的幸福断送了的人们;布鲁诺只是因为坚持“日心说”,就被那些认为“肯定是太阳绕着地球转”的人们狂热地活活烧死;而在投机市场上,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在强大的市场群体心理作用下形成的滔天巨浪或“无底”深渊…..

群体心理是透过相互感染和相互盲从而自我强化、强化、再强化的:有报导说,一个出身不久的小孩被狼偷走后最后变成了“狼孩”;有科学研究显示,将一个正常人投进疯人院,时间久了也要变疯;在一个牛气冲天的市场,绝大部分人最终都一定会牛起来的,而在一个熊迹毕露的市场,绝大部分人到一定时候也肯定会抛售……惯性

如何利用市场的群体心理来指导我们的操作,我的体会是:要顺应、利用市场群体心理,在牛气冲天的市场群体心理下,自己的操作不妨也牛一些,在市场群体心理比较谨慎的情形下,自己的操作就要常常“装熊”,我们不要做逆势操作的“英雄”,投机市场的历史已经表明,那样的“英雄”是肯定、迟早要付出沉重代价的。

交易的过程是一个博弈的过程,长远而言,对博弈结果影响最大的不是资金大小、不是消息的多少甚至不是技术的高低,而是在确知自己心性特征前提下对群体心理的感悟、顺应和利用,记得有人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英雄”!

个人投资最易出现十大误区 扫清知识盲点做赚钱达人

在典型的投资误区中,心理因素所导致的错误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我们不妨以模拟交易和真实交易来进行比较。为了提高投资者对于投资产品的适应度,很多机构都在网站上推出了各种形式的模拟交易,如黄金实盘交易和T+D交易、外汇交易,还有近期比较热门的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等等。很多在模拟交易中得心应手的投资者,在参与真金实银的投资之后,往往会发现,自己的水准大失。模拟交易中应用自如的原则、策略,在真正的实际操作中常常被抛之脑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参与模拟交易的投资者很清楚,自己投入和回报的资产都是虚拟资产,并不会给真实的财富带来任何影响。在这一前提下,投资者们往往更加理性和明智,也就能够做出更加合理的投资决定。可是,在真实交易中,任何一次操作,都可能带来真实账户的变动。贪婪和恐惧,这两个人类投资中最大的天敌,会以更加强烈的力度对投资者产生冲击,导致他们难以继续以理性的方式对待投资。其结果就是,在真实的投资中,投资者能够获得的成绩远远低于同等环境下的模拟投资。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不知不觉地为这些投资心理上的弱点所左右。过度谨慎也是弱点之一。很多时候,当真正的投资机会来临的时候,很多人往往由于自己的过度谨慎而丧失了投资机会。“要是当时……”类似的假设常常出现在投资者的嘴边,然而投资机会却是难以追溯的。即使曾经有过经验和教训,当类似的场景重新在我们眼前上演时,很多人依然会被恐惧情绪所掌控,于是又一次的机会擦肩而过。因此,当很多成功投资者讲述自己的经历时,人们会发现,他们总是能够抓住一次又一次的机会,并非他们的运气格外好,而是因为他们除了有一双会发现机会的眼睛外,更敢于伸出双手去抓住机会。

不善于止损,也是一种较为典型的投资误区。在我们的面前有两只股票,股票A目前盈利20%,股票B目前亏损20%,你会卖出谁?绝大部分的人选择的是卖出A,而被动地持有B股票。结果就是人们往往倾向于过早地卖出赚钱的股票,而长期持有亏损的股票。在这种被动持有中,亏损状况反而会越来越糟,加上机会成本,损失的就更多了。

另外一方面,投资知识的盲点也是造成误区的原因。这几年随着人们理财意识的提高,人们对于投资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然而,很多人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很多理念、知识、技巧的理解停留在表面,这种片面的理解也会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

举个例子来说,投资者都听说过“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句话,可是究竟如何来理解“鸡蛋”和“篮子”?一些人的做法是分别买了几只不同的股票,看上去也实现了不同“篮子”的配置,可是从根本上说,大部分资产完全集中在单一市场的单一产品上,所承受的系统性风险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并不能从根本上达成分散风险的作用,也就丧失了资产配置的功能。有的人则把资产分进了众多的“篮子”里,这个买一点,那个买一点,风险的确被分散了,但由于缺乏因市场而动的部署和配置,投资组合的整体收益率也受到了影响,其实这也并没有达成资产配置的真正目的。

“眷恋过去”也是一个常见的盲区,尽管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是金融投资最有意思的一点,并不在于投资者们能普遍捕捉到似曾相识的走势,恰恰在于每一次的意外与变化。因此,在股票、期货等投资上,投资者不能太陷在以往的经验或数据里不能自拔。如果仅仅把历史业绩作为选择产品的依据,其实并不科学。投资界有句名言:“你无法从后视镜当中看见未来”,所针砭的就是这种情况。“眷恋过去”的另外一种表现是过于沉浸在过去的失败中,像2008年发生股灾,很多人在投资上出现了较大的损失,如果只把目光停留在过去,对实际投资不仅没有帮助,还会影响到投资的心态。

也许读罢我们的全组文章,你会发现这样的误区或多或少地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这些常见的误区之所以典型,一是受到影响的投资者数量多,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它们难以克服。因此,如果要想真正走出投资误区,我们也要对症下*,方能有的放矢。

在投资的过程中,收益率是投资者们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于是,在很多情况下,收益率成为了众多投资者选择投资产品的唯一“标杆”。“当然选预期最高收益20%的产品了。”有的人毫不犹豫便做出了选择,理由也很简单——投资就是为了多赚钱,收益率当然是愈高愈好。

“有时候,客户是简单地把苹果和香蕉进行比较。”一次年前的投资交流活动中,一位银行理财师私下里向记者抱怨。

这位理财师前不久帮客户林先生做了一套全面的理财规划方案。“在和林先生的沟通中,就发现他的风险意识很强,是个典型的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根据林先生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考虑到林先生的年龄也接近退休,理财师结合他的一些理财目标,为林先生推荐了几款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主要是一些偏债券类的产品,收益率不高,但是比较稳健。”然而,让理财师感到为难的是,林先生对于他所推荐的产品并不满意。

林先生觉得,自己找专家理财的目的就在于找到收益率更高的产品,而理财师为自己推荐的产品年收益率不足5%,实在让自己无法接受。

林先生并非个案,很多投资者在进行投资产品的选择时,往往出现极为矛盾的心理——既害怕风险,又推崇高收益的产品。孰不知,收益和风险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它们相依相存,无法割裂。

A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较高,但风险较大;B产品的预期收益低,但风险相对较小。因此如果简单地将A、B两款产品进行比较的话,无异于是犯了将苹果与香蕉来比较的错误。

那么,是否有一些量化的指标将A、B两款产品进行比较,全面衡量不同投资产品的风险与收益,以防止投资者“只注重收益率”的片面选择呢?不妨可以引入投资学中的一个指标“夏普利率”(SharpRatio)。

夏普比率又被称为夏普指数,最早由诺贝尔奖获得者威廉·夏普提出。简单地说,夏普比率的意义在于它可以衡量出在承担同等风险的情况下,投资所获得的收益情况。在很多基金评级体系中,已经把夏普比率作为一项综合考虑基金风险与收益的指标。这是因为基金较高的净值增长率可能是在承受较高风险的情况下取得的,因此仅仅根据净值增长率来评价基金的业绩表现并不全面。

如在晨星中国基金排行榜中,从2009年9月开始引入了“最近三年夏普比率”这一指标,以期对基金的风险与收益进行全面衡量。以晨星中国2010年1月末的中国基金排行榜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在股票型基金这一大类中,夏普比率居前的基金有博时主题行业股票型基金,最近三年的夏普比率为0.81;国富弹性市值股票型基金,夏普比率为0.8;兴业全球视野股票型基金的这一指标也达到0.8。夏普比率越高,说明这几只基金在承担同等风险的前提下,带来的净值增长越大。对于投资者来说,以这一指标来衡量基金的业绩管理能力,无疑要比单一的业绩增长率更为全面和综合。因此,我们在进行基金的选择时,与其只着眼于这只基金设立以来所带来的回报率,倒不如查阅一下它的夏普比率。

对于银行所发行的理财产品,我们很难获得现成的指标,如夏普比率来进行收益与风险的综合考量,这个时候除了关注产品可能产生的预期收益率外,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去了解收益率的实现途径。

以目前市场上所发行的理财产品的类型来分,我们大致上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

如对于一些投向于货币市场工具的理财产品,它们获得收益的途径是:将募集来的资金用于购买各种货币市场产品,如国债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钾肥权证最后几天走势(有了期权,股票大涨可以赚钱,股票大跌也可以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