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熊市也能赚钱的基金,你知道吗?
今年以来,A股行情就一言难尽,股票基金大多数也都是亏钱的!
确实,大环境不好,基金经理也要承受市场先生的敲打。但有一种类型的基金,在熊市也能赚钱,就是宏观策略基金。
1、什么是宏观策略基金?
2、宏观策略基金有什么特点?
3、想买的话,有哪些产品可选?
宏观策略基金,就是基金经理利用宏观经济运行规律和自己的判断,来预测股票、债券、商品等不同金融资产的价格走势,据此对股票、债券、商品等进行做多与做空的交易,还可以加杠杆,以获取相对稳定的收益。
简单说,因为股票、债券、商品这几类资产的相关性不高。在股票熊市的时候,基金经理可以多配债券和商品,甚至做空股指;在商品熊市的时候,股票和债券也可以带来不错的收益。
宏观策略基金在海外发展超过40年,也比较成熟。每次股票大熊市,都会有一些宏观策略基金脱颖而出,熊市成为它们扬名立万的踏脚石。
比如,有“宏观之神”之称的艾伦·霍华德,2008年金融危机,他提前将信用违约互换的持有量减半并大幅减仓债券组合,当年实现了20.4%的正收益;2020年疫情爆发,霍华德再次封神,当年创造了100%的年回报率,而且这些收益大部分都来自恐慌的3月。
国内的宏观策略基金起步比较晚,还比较小众。
一些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奔私后,开始做宏观策略投资,逐渐崭露头角。比如“私募魔女”李蓓的半夏投资,梁文涛的泓湖投资,做宏观策略都是比较纯粹的;此外还有凯丰投资、从容投资等,业绩也很亮眼。
以半夏宏观对冲基金为例,一只很正宗的宏观策略基金,成立于2017年底,最大回撤一直控制在-13%以内,年化收益29%。2018年熊市,这只基金逆势取得了17.80%的正收益,而当年沪深300指数下跌了-25.31%。
不惧熊市,回撤控制得好,收益也不错,这就是宏观对冲策略的魅力所在。
与私募基金相比,因为投资品种和投资比例的要求更严格,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宏观策略公募基金还比较少,更多的是在股票和债券之间灵活配置,控制回撤,涉及商品投资的比例还比较低。
名称中带“宏观”的公募基金,只有下面的6只。但即便名称有“宏观”,也不一定是宏观策略基金。
比如今年业绩异军突起的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基金,持仓都是股票,没有债券和商品;而持仓的股票主要集中在煤炭行业,押中了今年的最强热点;主要是做行业轮动的择时,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宏观择时策略。
而富国宏观策略A和鹏华宏观,看股票仓位变化和业绩表现,确实有宏观策略的样子;鹏华宏观的表现更好一些。
还有一些基金,可能名称中没有体现,但也采用了宏观策略,在股票和债券之间灵活调节仓位(大都是灵活配置型的混合基金,还有部分偏债混合基金)。
举个例子,过钧管理的博时新收益A,灵活配置型基金,连续7年正收益(今年以来3.60%),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14.48%,每年的最大回撤都不超过-17%,在股票和债券之间的宏观择时做的比较好。
它的股票占比和债券占比的变化如下图,仓位调节很灵活,对宏观趋势把握的比较好。
总结一下,公募宏观策略基金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在牛市会比较平庸,多数都是中规中矩甚至偏后的表现;控制风险的代价,就是牺牲部分收益。
二是熊市抗跌甚至能取得正收益,控制回撤的能力很强。
三是根据市场趋势,灵活调节股票和债券的占比,也就是宏观择时能力较好,但很依赖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
今年的A股市场不太争气,前4个月大跌,虽然5-6月市场反弹,但7月又开始震荡调整。
这样的行情下,宏观策略基金,对于稳健型投资者而言,确实是个不错的选项。
此外,一些混合型FOF基金,基金经理通过对市场走势的判断,适时调节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商品基金的配置比例,本质上也是采用了宏观策略。只不过目前FOF投资商品基金的比例普遍还比较低。
如果你自己在投资市场历练多年,对股票、债券和商品的走势有清晰的判断,也可以通过搭配不同大类资产类别的基金,构建自己的宏观策略组合。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本文以传递信息与理财科普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独立的投资判断。*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熊市炒股赚钱的技巧
股市持续震荡,大多数投资者伤痕累累,但有极少数人仍能不断地在熊市里赚钱,他们究竟有何秘诀,能够成为熊市中的赢家。那么,怎么在熊市炒股赚钱呢?下面jy135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在熊市炒股赚钱的技巧,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1、控制资金与筹码比例
在熊市的多数时间里,保持空仓或轻仓,平时不轻易抢反弹,理由是熊市不言底,尤其是熊市初期的每次反弹,卖出都是正确的。多看少动能够躲避风险,保留大量现金,也就保留了希望,保住了真正炒底的火种。
大级别的反弹行情,主力介入程度较深,拉高派筹周期也较长,抢反弹的机会大于风险。如果频繁操作小反弹,往往是今天追入明天套,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熊市中最大的不确定性是系统风险,其次是个股,所以选股要尽量采用价值评估方法,并且建立自己的`股票池。当股票池中的个股出现价值严重低估,大盘出现力度较大的反弹时,果断买入其中最有把握的个股。
这是怎么在熊市炒股赚钱关键操作,熊市反弹要视力度,反弹到相对高度,哪怕手中股票亏损也要清仓,等跌回到一定低位再补进。通过多次高抛低吸的滚动操作,降低持股成本,弥补前期亏损。
熊市当天出利好消息,经常是见光死。如果断定手中个股低开高走,开盘先逢低买入,待股价大幅上涨后,卖出与买入相等的股份额;反之,高开幅度较大,先卖出手中股票。在同一交易日内,低买高卖或高卖低买,博得利差,也能摊平均持股成本。
股市沉浮,顺势而为才能成功。牛市起步,捂股是良策。而熊市不一样,持股不动就会被动挨打。所以在熊市出击,一旦失误,损失如在承受范围内,就应立即止损,认赔出*,以利再战。这是怎么在熊市炒股赚钱非常重要的技巧。
在熊市趋势尚未转变之前,每次出击的收益不能定得太高,有赚即可,砍下的熊掌及时吃,婪会被熊市大军的另一只熊掌所击倒,反而成为大熊的猎物。
这是怎么在熊市炒股赚钱起到关键作用的操作,对缺少操盘经验的投资者来说,可采取以时间换空间、打持久战的战术。但它的前提是自己所持股票是优质的或有题材的,是被市场严重低估的股票。
【熊市炒股赚钱的技巧】相关文章:
为什么熊市可以赚大钱?
注:以下内容小蜂其实已经强调过很多遍了,但是,常读常新,小蜂觉得对于现在的行情特别适合,因此,再次展示给大家。
1.在市场面前我们都是学生。没有人能战胜市场,无论是巴菲特这样的民间股神,还是天朝国家队这种掌握亿万资金,同时又有国家在后面加持的超级部队,不然,这一轮股灾就不会发生了。所以,对于市场时刻保持谦卑之心,聆听市场的声音,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市场会发出很多声音,难免自己的判断会发生偏差,会出错,这个时候,改正是你的第一选择,而非固执的认为自己是对的。改正的越早越好。小蜂每天都会看很多研究资料,分析很多数据,研究市场走势,争取聆听的市场声音更准确一些,可是一旦发现市场走势与预期不一致,市场给出的声音不是这样的时候,会立马修正一些观点。
例如最近小蜂的交易策略相对于原来有一点修正,已经不是不接下落的飞刀,而是可以考虑逢低逐步加仓了。因为市场连续的上涨出乎小蜂的预料;另外,从宏观数据等各个方面小蜂也看到了一些积极的信号;还有,当我重新审视大盘的时候,或许还会有新低,但是市场大概率到了一个底部区域。底部区域就意味着这个位置投资赚钱的概率在提高,所以我提醒大家可以认真去选股,准备战斗了。
2.变的是市场,不变的是交易体系。无论市场给出了多么强烈的看多信号,遵守纪律,严格按照交易体系执行才是赚钱的根本。在牛市中亏钱,在熊市中赚钱,实在是太常见了,原因何在,就在于是否有交易体系并能执行。
目前市场的波动,可能让大家有点不能适应。其实如果大家能够坚持交易体系,自然就很淡定,该买买,该控制仓位就要控制仓位。控制仓位可以理解,但是这个时候,很多人恰恰不敢加仓了,当一个股票突破后,很多人怕加仓又会被套,更多的可能是做出卖的举动,而且很多人都在想着解套了就不参与了。如果是这种想法,就大错特错了,恰恰是倒在了黎明前。目前市场的机会其实在增多。对于好股票来说,已经是下跌有限,上涨无限。为什么熊市可以赚大钱?因为选个好股票只要耐心一点,翻翻或者5倍、10倍的收益不难,但是在牛市中就很困难。
即使又一次是假突破,但你也应该按照交易体系去做。当然,大盘整体不明的情况下,你可以通过股票选择(更稳健,更考虑业绩)和仓位控制(适当减少一点)来做调整。但千万不要放弃交易体系乱操作,或者是反方向操作。交易体系之所以能够成为交易体系,那就是因为经过长时间的验证,是可以做到大概率赚钱的。不过不可能是每次都赚钱。你只能坚持,这样赚钱的次数多于亏钱的次数,最终才是赚钱的。千万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老想躲过大跌,买在底部,卖在高点。盈亏同源,也是这个道理。
3.我们是来市场赚钱的,但是靠分析分析大势,研究研究宏观是赚不到钱的。因为赚钱是微观行为,只有通过交易,通过具体股票的投入你才能赚钱。说句不客气的话:搞宏观的没几个做投资能赚钱的。你看看那些所谓的经济学家,高谈阔论的**家,有几个做投资赚钱的,反而亏损的例子不胜枚举(不否认,宏观也有有用的地方)。所以,具体到个体,不要犯懒,要努力去寻找市场中的投资机会,而非仅仅听宏观的分析。今年以来,其实宏观都不是很好,市场整体也不好,模型给的仓位一直也不算很高,但是小蜂最高的时候接近满仓,原因何在?因为医*、白马表现较好,是牛市,所以小蜂重仓医*,白马赚了很多钱。为什么小蜂在这轮股灾中还保留了3成的白马蓝筹,也是因为其趋势整体都很好。
4.最近几年都会是一个结构性牛市,小蜂的这个观点一直不变。即使经过股灾,有很多股票还在创新高,你可以看看部分医*、白酒龙头股票。
5.为什么你没有抓住?原因在哪里?你要思考。你要去抓这样的机会。
6.感谢这个时代,互联网时代,只要用心,你会收获很大。互联网时代,你可以很方便,成本低廉的获得很多大佬的投资思想,内部讲话;很容易获得一些交易高手的投资体系等等(当然也需要你去甄别)。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尤其是交易体系上,过去都是秘而不宣的。现在你只要用心去学,投资真的能赚很多钱。小蜂就从中获益匪浅。
7.底部区域保持耐心,一定可以以合适的价格买到自己心仪的股票。底部从来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域,是用时间和有限的空间磨出来的。这就给耐心选股的人,能够控制仓位的人有充分的时间以合适的价格买到自己满意的股票。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你要摆脱熊市思维,机会出现的时候反而不敢买了。
ETF熊市中也能赚钱?
ETF没有卖空机制,说的熊市赚钱是可以的,不过前提是你的有很多钱,按照EFT跟踪的指数配置齐所有股票,然后再买些EFT,当两者之间出现价差时,可以互相转化赚取无风险利润。
这一般是机构才能实现,小散户很少,不过如果打算买基金,EFT是不错的选择,费用低,交易迅速(跑得快,不想普通基金想跑交易费用高,并且只能按照收盘价交易)熊市如何赚钱?
熊市是指大趋势向下,并不是说只跌不涨。牛市是指大趋势向上,也不是只涨不跌。因此,不论熊市还是牛市获取收益是有共性的。个人认为,想在股票投资中获取超额收益需要以下三种能力:1.企业发展的判断力。也就是从市场中诸多企业里挑出未来发展情况良好,具备高成长能力的企业。2.市场估值的分析能力。也就是能够把握市场的投资取向,分析股票价格的大概率走向。3.时刻保持理智的投资态度。也就是能够客观的持有或抛出股票,几乎不受外界噪音的影响。最后想说,运气也很重要,不一定必要,但毕竟有运气来了谁也挡不住(这一点有偶然性,可遇而不可求)。
在熊市中,怎么赚到钱?_牛市_市场_经济
原标题:在熊市中,怎么赚到钱?
在投资领域,"牛市"和"熊市"这两个词通常用于描述市场状况,即股票市场总体上是升值还是贬值。
作为投资者,市场的方向是一支重要力量,需要了解不同的市场状况会如何影响个人投资。
文章要点:
•牛市是一个正在上升的市场,经济是健全的;而熊市存在于一个正在衰退的经济中,其中大多数股票的价值正在下降。•虽然有些投资者可能是"熊市",但大多数投资者通常是"牛市"。股票市场,作为一个整体,在很长的时间范围内,往往会有正的回报。•熊市的投资可能更危险,因为许多股票失去了价值,价格变得不稳定。•由于很难把握市场触底的时机,投资者可能会从熊市中撤出资金,这种行为进一步使价格走低。
牛市是一个正在上升且经济条件总体有利的市场,熊市中大多数股票的价值都在下降。由于金融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态度的影响,这些术语也表示了投资者对市场和随之而来的经济趋势的感受。
牛市的典型特征是价格持续上涨。就股票市场而言,牛市是指公司股票价格的上涨。在这种时候,投资者往往有信心,认为上升趋势将长期持续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经济通常很强劲,就业水平很高。
在熊市中,股价不断下跌(一般认为从最高点下跌超过20%或以上才成为“熊市”),导致投资者认为这种趋势将持续下去。这种情绪反过来又延续了下跌。在熊市期间,经济放缓,随着公司开始裁员,失业率上升。
标准普尔500指数的熊市持续时间和复苏所需时长,图源investopedia,版权属于原作者牛市和熊市的特征
尽管牛市或熊市的状况是由股票价格的方向标记的,但投资者应注意一些伴随的特征。
在牛市中,证券的需求强劲而供应却疲软。许多投资者希望购买证券,但相对少有人愿意出售。股价上涨。
在熊市中,情况恰恰相反:希望出售的人比购买的人多。需求大大低于供应,结果股价下跌。
投资者的心理和情绪会影响市场的兴衰。股市表现和投资者心理是相互依赖的。
在熊市期间,市场情绪是负面的。投资者在等待股市变好的同时,也会被市场下跌动摇信心,开始将资金从股票市场中转移,而随着流出量的增加,股票价格普遍下跌。
会在交易所进行股票交易的企业是大经济体的参与者,因此,股市和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
熊市通常与经济疲软有关。因为消费者的支出不足,大多数企业无法再获取巨额利润。利润的下降直接影响了市场对股票的估价。
在牛市中,情况正好相反。人们有更多的钱可以花,也更愿意花钱。这推动并增强了经济。
市场是“牛市”还是“熊市”的关键因素不仅在于市场对特定事件的下意识反应,还在于它的长线表现。小幅波动仅代表短期趋势或市场修正,只能通过更长的时间线才能确定是否存在牛市或熊市。
但是,并非市场上所有的长线走势都可以归结为“牛市”或“熊市”。有时,市场在试图寻找方向时可能会经历一段停滞期。在这种情况下,一系列的向上和向下运动实际上会抵消收益和损失,从而导致市场趋势趋于平缓。
在牛市中,对于投资者而言,理想的做法是利用价格上涨的优势,即在趋势的早期(如果可能)购买股票,然后在达到顶峰时将其出售。
在牛市期间,发生的损失相对是轻微的和暂时的,投资者通常可以积极而自信地投资于更多的股票,从而更有可能获得回报。
然而,在熊市中,损失的机会更大,因为价格不断下跌,而且往往看不到终点。投资者有可能在任何转机发生之前就蒙受损失。在熊市中,大多数获利来自于“卖空”或较安全的投资标的,如固定收入证券。
投资者也可以选择防御性股票,其表现受市场趋势变化的影响较小。比如公用事业等行业,无论经济状况如何,人们都必须购买它们。
熊市和牛市都会对个人投资产生重大影响,在做投资决策时一定要花时间来了解和确定市场。
请记住,从长期来看,股票市场一直都有正向的回报。
本文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请与一亩三分地联系
责任编辑: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熊市怎么赚钱啊麻烦高手指教
比较难。个人也从回吐利润跌到本了。
熊市是不是走了?以后股票涨幅怎样?
应该说熊市还在来的路上到8月之前,看空8月之后说不好
熊市如何赚钱?
牛市人们忙着预测顶,熊市人们忙着预测底。无论牛熊,价值派看估值,技术派看趋势。可是无论哪派的顶和底都不靠谱。今天我们来说下关于熊市的「生存法则」。
来源:雪球用户阿图尔的门徒、持有封基、月风投资笔记、一非的研究专栏
一、对熊市投资思维过程的检验
每当宏观经济与市场环境变得愈加恶劣时,各种预测就会大行其道。正如古时候灾害与战乱的时候,算命先生会受到追捧一样。他们的预测能力并没有任何改善,只不过后者很好地满足了前者的心理需求。
每次当市场坏到一定程度,人们就会自发参与一场“谁能找到更多坏消息”的集体游戏。如果大跌无法预测,那么在大多数时候,对其的事后解释也不具有实践意义。
如果一家公司在大跌后,你的观点发生了改变,而所依据的主要因素一直存在,那么大跌前后的观点必然有一项是错的。而如果你对许多公司的观点都存在这样的情形,那么你从来没对过。(对宏观经济的判断同样适用)
如果你刚刚推翻了半年前的大部分看法,那么你目前的看法很可能大部分也是错的。认知与情绪与市场共振的投资者,构成了市场本身。
股价走势的反身性不仅在于情绪所带来的认知偏向,在信息传播上同样也发挥着作用。在股价大跌时,负面的分析的传播力会更广同时会相互激发,在负面结果面前也更容易让人信服。对于一名投资者,身处股价下跌与大量的负面信息之中,是否还能“正常地思考”,是一项真正的考验。
同样是大跌,有所预料(不是预测,是对极端系统性风险终将到来的认识)与毫无准备,最终的结果会大相庭径。
信息太多,选择太多,周围人太多,都会破坏人的正常思考能力。
即便在市场处于正常状态的时候,也会存在一定概率,大跌30%或者大涨50%,作为股市长期的投资者,你必须为此时刻做好准备。即便对于某项资产的高估与低估的判断几乎成为了“共识”,也会有诸多因素压制它不能立刻向合理价格回归。
“价值投资者”的数量是与市场跌幅成反比的。在股市接近极端行情底部的时候,通常还会有一小批比大多数都坚定的价值投资者“叛变”。
对于一些不影响长期价值的中短期利空,很多投资者选择卖出只是预测或害怕其他人会卖出。不必要的担忧在博弈规则下很可能会自我实现。
即便知道(小概率)异象是必然会发生的,在异象出现时仍会产生怀疑。对于一位长期可实现5%年化超额收益的优秀投资者,当他的持仓在某个月中比市场多涨5%或少跌5%后,其他十一个月份将与市场“毫无差异”。合理或低估价格买入优秀公司不叫价值投资,合理或低估价格买入优秀公司跌三五十还能坚定持有才叫价值投资。前者难度太低,挡不住90%的人。
精确定量的问题要靠定性来解决。当你几乎确定一家公司的业绩能够成长3倍甚至以上时,你就不会纠结一家公司25倍还是20倍市盈率更合理了。反之,如果过分纠结于后者,很可能是对公司的定性存在问题。
市场三类大致的定价模式:市场随机波动是通常是由噪音投资者进行定价,所围绕的价值中枢是由具有相应认知与信息优势的投资者来定价(这几乎也是一种自然的结果),而远远偏离价值中枢的价格是由极端情绪下的投资者来定价的。
在熊市行情中后期,第三类投资者的力量将成为主导,第二类投资者的力量会被逐步透支而边际趋弱。而熊市的底部,更多是由第三类投资者的力量的自然消耗来实现。
熊市除了下跌本身以外,最大的风险或成本是熊市所持续的时间。
安全边际不是保护,不断抬高的安全边际才是。
二、熊市可以买什么
我们先来说说美林时钟,当年美林证券研究了美国经济的周期后发现,在经济周期的衰退、复苏、过热、滞涨四个阶段,最佳持有资产品种分别为债券、股票、大宗商品、现金。扣除大宗商品这个目前不太适合普通投资者的品种和现金外,我们还可以投资的品种就是债券了,而且在中国历史上,我们看上证指数000001和企债指数399481,相关度是-40.16%。
讨论一下具体的品种:
1、国债。国债的优势是安全性高,免税,但问题是如果时间太长的国债,在目前美国加息周期时风险也是非常大的,时间短的ytm才3%左右,和现在的货币基金差不多,价值不大。
2、国开债。和国债一样是免税的而且安全性也足够,只不过发行是国家开发银行,目前的国开1702(018006)3.63年,ytm是3.84%;国开1704(108602)1.66年,ytm是3.53%;国开1701(018005)0.63年,ytm是2.67%。
3、企债。目前个人除了资产超过500万的还可以买AAA的Q债外,可以选择的债券不多,相对比较合适的是09海航债(122927),明年12月24日到期,税前ytm9.57%,税后ytm7.22%,如果今年年底不避税,到明年12月24日前卖出,估计实际ytm在8%左右,如果相信海航不会违约的,那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分级A。分级A本质上也是债券,不过现在需要资产超过30万并需要去营业部实地去开通,如果按照2020年12月31日到期计算,ytm超过8%的有恒中企A(150175)、金融A(150157)、有色A(150196)、创业板A(150152)、白酒A(150269)、银行A(150227),注意这些A其实和白酒、银行的走势毫无关系,只不过是白酒B、银行B向A借钱的,成交量比较大的是175、152等,其中175到2020年年底的ytm是8.54%,也是一个可以选择的品种,母基金161831目前的净值是0.9711,离开0.25同涨同跌还很远很远,基本不太可能丧失债性。
5、可转债。可转债是一种兼有债性和股性的品种,只不过现在大量的可转债上市,导致了价格中枢的下移,目前债性最高的是辉丰转债(128012),2022年4月21日到期,税前ytm高达11.18%,即使税后ytm也有10.76%,超过了纯债,只不过正股已经因为环保问题被ST,现在的价格已经考虑了企业倒闭清算了。万一倒闭清算,按照顺序是先要付给工人工资福利税收,然后再是债权、最后是股权。
6、国债逆回购。安全性足够,流动性也极好,但平时ytm也不高,大概不到3%,到年底月底等一些特定时间有可能会飙高,如6月28日204001最高高达12.4%,但只是一天时间。
7、货币基金。现在很多场内的货币基金是免佣金的,不过也有个别的券商还继续收佣金,具体可以查一下或者问一下你的客户经理。场内基金每天最高交易额的不是权益类基金,而是像添富快线(159005)、华宝添益(511990)、银华日利(11880)等场内货币基金,每天的交易额高达100亿左右,目前7天年化大概在3%左右。这些货币基金之所以交易额那么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T+0的,熊市里管不着自己手的可以过过手瘾。
再来讨论下「低市盈率成长股」。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高增长的预期,市场往往会给予成长股相对较高的估值,即较高的市盈率,因此,“成长股”与“低市盈率”往往是不匹配的。
而在熊市的情形下,由于市场的悲观情绪以及对优质股“可能还没跌到底”的心理预期,市场会对一些优秀的成长企业造成“错杀”,从而形成非常好的投资机会。
若能找到并抓住这些机会,在此时熊市低估时买入,而在未来牛市高估时卖出,将会是一笔巨大的收益。
标准一:盈利增长预期能连续五年以上超过平均水平的公司。
上市公司超乎寻常的长期盈利增长率,是促成多数股票投资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上市公司持续不断的增长,不仅会提高其盈利和股利,也可能会使市场愿意为这样的盈利付出较高的市盈率。
因此,买入盈利开始快速增长的股票,投资者便有机会赢得潜在的双重好处——盈利和市盈率都有可能提高。
例如,贵州茅台曾因白酒塑化剂问题在12~13年间大跌到100元左右,市盈率到了11倍左右,而在后几年的业绩持续高增长的情况下逐渐被市场发掘出价值,股价涨势如虹,最高价达到了792.50元,市盈率达到了30倍以上。
标准二:合理甚至低估的市盈率。
以相当合理的市盈率水平买入成长股,会有很大的优势。如果预测的增长数据最终证明是正确的,那就可能获得与“标准一”有关的双重益处:仅仅因为盈利增长了,股价往往就会上扬,而且,当以实现的增长率得到认同的时候,市盈率也可能上升。
举例:买入一只股票,每股盈利为1元,市价为7.5元。如果盈利增长到每股2元,市盈率也由7.5倍上升到15倍(因为该公司倍市场认同,其股票被看作成长股),那么你不只是让投入的钱增值1倍,而是3倍。这是因为你当初每股7.5元买入的股票,现在已每股价值30元(15倍的市盈率乘以2元的每股盈利)。
相反,如果市场已经认识到了股票的增长性,并将其市盈率哄抬到远高于一般股票的高度,那么购买这样的“成长股”就会有风险。
这里的问题在于,很高的市盈率可能已充分反映了预期增长,倘若增长不能兑现,而且盈利实际上还下降了(或者实际增长知识比预期的慢),你肯定会赔钱。
此时,低市盈率股票增长变可能带来的双重好处,就可能变成高市盈率股票盈利下滑带来的双重打击。
虽然预测股票的增长性非常的困难,但是,如果开始的时候市盈率就很低,那么,即便股票的增长性没有实现,盈利反而还下降了,投资者受到的打击很可能只是单一的;而如果公司后来的盈利情况真的如同投资者所料,那么所带来的好处却可能是双重的。
这个策略是一条使投资者赢面较大的投资佳径。
标准三:寻找可能受大众喜爱,有故事的股票。(锦上添花,不做强求)
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并不是计算器,能计算出合理的市盈率,然后打印出或买或卖的投资决策。
投资者都是感情动物——在做股市决策时会受到贪婪、恐惧、赌性等驱使。在投资者心中产生“良好情感”的股票,即使增长率只属于一般水平,也可能在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市盈率,而“福气没那么好”的股票,即使增长率高于平均水平,它的市盈率也可能长期在低位徘徊。
如果某公司的增长性看来已确立时,那么其股票几乎必定会吸引一批追随者。但是市场并不理性,股票就像人一样,某人的表现可以让甲兴奋不已,却可能提不起乙的兴趣。
如果公司的盈利增长难以引起投资者的“遐想翩翩”,那么市盈率的提高可能就幅度较小,速度也较慢。
三、大熊市中如何面对亏损
周期性的熊市总是会在乐观的牛市后出现,随着熊市的跌幅越来越大,多数投资者不得不面对亏损的情况,这时如果不能合理的处理就会导致失败。
正确地面对亏损才能做好投资,因为亏损是投资的一部分,要寻找方法尽量避免本金永久性地亏损,而暂时的亏损并不影响大*,投资是长远的事业,短期的亏损和盈利一样都说明不了问题,只有长久的盈利才是根本。那么当发生亏损我们应如何做更好些呢。
首先要从观念上去认同亏损的存在而不是亏损被套牢后逃避去做鸵鸟。
要知道没有人能做到买入股票后就能马上不亏损直接开始赚钱,永远处于赚钱之中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市场是永远处于波动之中的,即使单边的牛市赔钱的人也大有人在,而且越是做短线亏损的概率就越大,短线操作与玩猜硬币正反面的游戏概率一样,看似有一半赚钱的概率且赚钱的时间短,但同时赔钱的概率也是一样的,而做长线则会降低亏损的概率,因为相对短期的预测长期的高估与低估更容易判断,在低估的时候买入亏损的概率就会低,但短期也可能会亏损,这时亏损则会变成好事,因为低估时买入后股票继续下跌则提供了更好的低价格,当前亏损越大说明股票的价值越高,买入的成本越低这难道不是好事吗,当这样看待亏损时心态就会变好,就会做出正确的投资决定。
剩下的问题就是更客观地分析亏损,分析亏损品种的亏损原因,如果买入的品种深入分析后发现是个错误时,那么正确的做法就是无论是否亏损果断清仓,若分析后发现当初买入的理由并没有变,品种还是处于低估之中,那就可以安心持有或继续加大买入力度。亏损后的分析必不可少,它能促使你认真分析品种。亏损虽不是好事但绝不是卖出的理由,绝不能因为亏损就卖出,反之亏损时往往是加仓的信号。
亏损时一定要把眼光放长远,在亏损时问自己亏损的品种本金是否会出现永久性的亏损,若长远本金会出现亏损,说明当初决定是错误的,就应止损,止损的理由是买入理由不存在了或当初判断错误,若长远本金并不会亏损,就应耐心持有或继续加仓,同时也要反思亏损的原因及过程,从亏损收获经验。只有坚持自己的判断挺过暂时的亏损,才能最终迎来大幅的盈利,才更有成就感。这很像足球比赛之所以有吸引力就在于等待进球的时间越长,一旦进球才越激动。
我们要看未来会发生什么,在可见的未来牛市和熊市还是会周期性地出现,如果熊市的跌幅已经很大、持续的时间以达多年,那么牛市到来的时间就会越来越近。
每过一天离牛市的到来就会又近一天,当整体市场严重低估时后,价值回归就是早晚的事了,保持耐心和信心才是熊市中最重要的。
如果我们能有更高的境界,把自己真正当成上市公司的股东,有了这种合伙人的心态就能更好地应对熊市中的亏损,因为你是股东,股价的波动虽然短期对你的市值造成了影响,但并没有改变你在公司中的地位,你的股份是不变的,反而可以以更低的价格再增持公司的股份,只要公司经营良好、竞争力强、价值低估,就不用担心股价的下跌,你是长远地想做公司的股东,有了这种正确的心态就会正确地看待亏损,面对熊市时也会更理性。
四、历史熊市底部的再次比较
(一)
2000年以来,A股其实经历了四轮熊市,以上证指数为代表:
【一】2001年06月14日,2245——2005年06月06日,998;
【二】2007年10月16日,6124——2008年10月28日,1664;
【三】2009年08月04日,3487——2013年06月25日,1849;
【四】2015年06月12日,5178——
当然了,目前市场的争议点在于,目前的第【四】轮熊市,是否已经见底。
其实之前已经有许多卖方团队做了类似的研究,而我们希望能从更多维度来评估这一点。
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的四次熊市,有三个方面的共性:
一、跌幅大,而且与之前的牛市涨幅大致对应:
998点之前的下跌历时4年,累计跌幅56%;
1664点之前的下跌历时1年,累计跌幅73%;
1849点之前的下跌历时近5年,累计跌幅47%;
这次2691点之前的跌幅为48%,历时3年。——从跌幅上来看,接近跌于到位。
但更为关键的是,这里的跌幅与之前牛市的涨幅是大致对应的,从逻辑上很容易理解,牛市本质上是泡沫化的过程,而熊市是出清,泡沫越大出清而越激烈。
第一轮熊市56%的跌幅对应着之前牛市(1994-2001)近600%的涨幅,第二轮熊市73%的跌幅对应着牛市(2005-2007)513%的涨幅;第三轮熊市47%的跌幅对应着牛市(2008-2009)110%的涨幅。值得注意的是,1994-2001年的牛市时间周期过长,而且界定复杂,市场一般认为其可比涨幅是低于2007年的,因此这样的话,跌幅也能一一对应。
而目前这一轮熊市,跌幅是48%,对应(2013-2015)年牛市的涨幅是180%。如果和之前牛市涨幅相对应的话,整体跌幅依然是不够的。
二、估值水平较低,但存在失真
这四次熊市底部,市场整体PE分别为16.5、13.2、9.8、12.5倍,PB分别为1.6、2.0、1.3、1.4倍。
其中今年7月的最新“底部”的估值水平分别是12.5倍的PE和1.4倍的PB,看起来也接近见底,这也是大家最近常喊的估值底。
但是如果你看完牛市比较数据的话,就会突然警觉起来,甚至汗毛都要竖起来。为什么,因为这几轮牛市的估值顶部,市场整体的PE分别为66.3、55.0、29.9、23.0倍,而PB分别为5.5、7.0、3.8、2.8倍。
什么意思,同样是几次泡沫比较大、后续跌幅也比较大的牛市,但是顶部的PE和PB估值是在一路下滑的,而且2015年顶峰时,上证的PE也仅为23倍,一度成为许多人鼓吹牛市仅到半途的主要依据。为什么,因为上证指数最近,掺了越来越多各种会压低估值的东西。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银行:目前A股近半的利润来自于25家上市银行,而这些银行基本上都是上证综指的成份股。
那么如果换一个主流指数呢,比如深圳成指,那么结果就变得完全不一样。虽然近期深圳成指的跌幅也很明显,但是从2000年以来的PEBAND来看,离PE估值的绝对底部,仍有距离。——PEBAND显示,目前深证成指正好处在22.6X这个PEBAND的中枢附近,可涨可跌、可进可退。
怎么说呢,不拿剔除金融地产之后的上证指数,就大咧咧地来和你谈估值底,都是耍流氓,建议直接拉黑。
三、换手率指标和破净率显示情绪仍未达到底部
前三次的熊市大底时,市场情绪是很低迷的。998点、1664、1849点时的破净公司数量分别为206个(占比16%)、160个(占比10%)、180个(占比7.3%),而我自己测算版本的年化换手率分别为100%、123%、184%。
这一轮的(2015-2018)熊市,目前破净公司数量为211个(占比6%),年化换手率达到恐怖的268%,要知道,前几轮牛市的年化换手率也仅为200-280%不等。
所以从换手率和破净率指标来看,目前也未达到市场情绪的绝对低谷。
不过这个数据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是几轮股灾的杀伤力巨大、去杠杆带来的波动性、中间还参杂了2017年白马股的结构性牛市;另一方面,本身2013-2015年牛市,就是杠杆牛带来的交易量巨幅放大,当时的上证综指的年化换手率达到390%,创业板指则更为恐怖。
——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如果能看到换手率继续回落至200%附近,可能情绪上的指标也就彻底到位了,它还暗示着,去杠杆已经基本结束。
(二)
所以从上面的历史熊市底部比较来看,我们可以大致认为,市场目前接近底部区间了,但是断言目前就是绝对的底部区间,依然为时尚早。
而从走出熊市的驱动因素来看,也需要更多的迹象印证。2000年以来的这四次熊市,除了估值泡沫化的原因以外,主导原因都在于基本面阶段性恶化。
【一】2005年的998点,当时市场仍有五朵金花的结构性行情,原因在于2003-2004年宏微观基本面好转,经济有过热苗头,2004年4月铁本事件标志着宏观调控政策趋紧,10月央行加息,全部A股净利润增速从2004年的26%降至2005的-5.7%。加上证监会在2005年4月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引发了市场恐慌,上证综指最终跌破千点大关。
——直到2005年6月之后监管层频繁推出利好政策,加上宏微观基本面逐步好转,市场逐步进入波浪壮阔的大牛市。
【二】2008年1664点熊市的背景是,2007年经济繁荣顶峰,通胀攀升,2007年3月央行开始持续加息收紧货币政策,叠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宏观经济与企业盈利都快速下滑,2008年全部A股净利润增速从07年的49%降至08年的-17%。
——之后四万亿投资、十万亿信贷为代表的大规模刺激需求政策推动经济见底回升,股市迎来了V型反转的牛市。
【三】2013年1849点出现的背景是,宏观经济下台阶,GDP增速由2012年的8.1%降至2014Q2的7.5%,叠加2013年6月份的“钱荒”事件。
——14年11月央行在正式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后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市场迎来一轮流动性驱动的杠杆牛。
【四】2018年的2691点,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持续多轮的去杠杆政策、熔断新规、宏观经济回落、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反复等等。
——中兴通讯的禁令暂时性解除,国内政策的一系列微调,见底的观点开始出现。6月20日国常会指出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金融稳定运行、6月24日央行年内第三次宣布降准、6月27日央行二季度例会中流动性表述变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这里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并不是每一轮走出熊市底部,都需要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的大幅好转,比如2013年的熊市底部以及2015年的牛市,就和企业盈利和经济基本面并无太大关系。
但是每一轮走出市场底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者至少有一项出现拐点,这个是毫无疑问的——2005年是股权分置试点持续推进以及货币宽松、2008年是四万亿的强刺激、2013年是流动性的大幅宽松。即使目前为主,驱动A股情绪回暖的,依然是货币政策的微调。
所以这里对于政策的后续走向的观察和力度的判断,将极大程度影响你对于市场底部判断的精准程度。
(三)
观察2015-2018年这一轮熊市,我还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迹象,我称之为:市场的纠偏。
这一轮熊市回调,共有5次成型的股灾,分别15年6-7月、15年8月、16年1月、18年2-3月、18年6月。
更有意思的是,这5轮股灾,都和宏观、政策、外围环境具备紧密的联系:第一轮股灾是去伞形信托、配资等各类杠杆;第二轮股灾则是819汇改叠加杠杆的继续出清;第三轮则是熔断政策;第四轮股灾是美股大跌+中美贸易战开打;第五轮则是贸易战继续发酵+宏观经济数据回落。
在此之前的A股,当时迎来了2012年底开始、长达3年的结构性牛市,成长股投资深入人心。由于宏观经济整体的平淡,无数人追求“自下而上”,寻找超越经济周期的优质成长股,大家都纷纷淡化了“自上而下”投资逻辑的作用。
宏观无用论,深挖主题和概念,只关注个股的基本面,是当时的一大共识。
但是事实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投资框架,并非完全对立的。在经历了过度追求主题、概念,重视“自下而上”投资逻辑的成长股狂欢后,A股重新开始强调“自上而下”投资框架的重要性,周金涛的“朱格拉周期”被一再提起,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争论也不时进行,这反应了市场的一种自然纠偏过程。
这种纠偏,在笔者的眼里已经接近后半场了,但是依然会持续一段时间,包括前文也提到的,熊市如果想走出底部,需要投资者对于政策层面、以及宏观经济方面的细节,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
未来的A股,随着港股化的持续进行,对于基金经理的投资框架,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都会提出更高的能力要求。
最后发展的极致是如何呢?很可能会像美股那样,演变到主动投资已经很难战胜市场了,因为对于基金经理的能力要求水涨船高,能符合其要求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市场变得指数投资、量化投资和对冲交易大行其道。
不过由于A股本身的制度建设,马上达到这一步还是有困难的,但是早做准备总是没错的。
欢迎来到从HARD模式逐步向VERYHARD模式转型中的A股,且行且珍惜。
————完————
牛市可畏,熊市可敬,牛熊转换一直存在。
下一个轮回你会完全不一样,毕竟我们还年轻,我们自己才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在熊市的时候如何从股票市场获利?
谢谢邀请!股市在牛市中获利容易,熊市中获利艰难,这是众所周知的,所以为了避免损失,防控风险,绝大多数投资人是不参与到熊市中去的。
要想在熊市中获利是非常难的,再顶级的大师也不敢说能在熊市中利获,如果一定要冒巨大的风险想在熊市中获利的话,只有抢波段的反弹,在高位卖出,到跌到转低的位置再买入,反弹时再卖出,这种方式没有人能把握得好,风险极大,另一种方式就是融券,在高位时融券,到低位时偿还,也就好比美股中的做空。
远离熊市是最好的获利方式。
个人观点,敬请指正,谢谢!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达科技 » 熊市能赚钱吗(一种熊市也能赚钱的基金,你知道吗?)